第一篇:皮肤简答题总结
1. 试述皮肤的结构,它们由哪些组织、细胞构成
2. 何谓原发性及继发性皮肤损害?试举出十种以上的皮疹说明。如何进行皮疹的清洁和处理。
3. 试述湿疹的临床表现。
4. 试述一、二期梅毒的临床表现。5. 外用药的治疗原则。
6. 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7. 如何正确选择皮肤外用药的剂型?
8. 请描述大疱表皮松解型药疹的临床表现。9. 试述头癣的治疗与预防。10.试述荨麻疹的发病机制。
11.试述二期梅毒疹与玫瑰糠疹的鉴别。
12.简述足癣的临床分型及各型的临床表现。13.请描述固定型药疹的临床表现。
14.何谓SSSS?试述其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15.试述二期梅毒疹与银屑病的鉴别。16.简述天疱疮与类天疱疮的鉴别。17.请你谈谈如何彻底地治疗足癣。18.试述多型红斑型药疹的临床表现。19.简述痤疮的病因及发病机理。20.如何鉴别生殖器疱疹与硬下疳? 21.简述引起皮肤病的主要因素。22.如何鉴别体癣与玫瑰糠疹?
23.天疱疮治疗的首选药物是什么?试述其临床应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4.何谓Auspitz征?见于何种疾病?简述其临床表现。25.简述梅毒筛选试验与梅毒确证试验的临床意义。26.龟头生殖器疱疹与固定性药疹的鉴别。27.变态反应性药疹的特点是什么? 28.简述二期梅毒的诊断标准。
29.简述皮肤科外用药治疗的注意事项。30.试述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
31.简述玫瑰糠疹的临床表现。32.简述痤疮的治疗。
33.通过对皮损的视诊和触诊,我们可以获取哪些信息? 34.重症药疹的处理原则如何?
35.试述脓疱疮的分型及各型的临床表现。36.寻常型银屑病如何按照病程分期? 37.试述梅毒的治愈标准。
38.简述药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39.试述银屑病的治疗。40.简述痤疮的临床表现。
41.说说淋病的诊断标准和治愈标准。42.银屑病与玫瑰糠疹的鉴别。
43.重症药疹包括哪几型?各有何特点?
44.试述淋菌性尿道炎与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区别。
45.试述二期梅毒皮疹的共同特征,并列举三种加以描述。46.什么是原发疹?什么是继发疹?各包括哪些? 47.试述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表现。48.试述痤疮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49.简述扁平湿疣与尖锐湿疣的鉴别诊断。50.皮肤病发病的主要外界因素有哪些? 51.淋病治愈的标准是什么?
第二篇: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集
名词解释大全 名词解释
1.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的主要细胞,可产生角蛋白。胞内含有张力原纤维,有桥粒结构。角质形成细胞分为5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2.表皮基膜带:①基底细胞与真皮交界面呈波浪状,由向真皮伸入的表皮角和向表皮突入的真皮乳头相互镶嵌而成 ②PAS染色呈紫红色染色带 ③可分为四层:胞膜层、透明层、基板层、网状层 ④功能:使表皮真皮紧密连接、渗透屏障、营养物质交换。
3.黑素细胞:来源于神经嵴,有合成黑素的功能。分散在基底层细胞间、毛发、真皮结缔组织中。硝酸银染色阳性。黑素细胞有细长树枝状突起。每个黑素细胞通过树状突起可与大约36个角质形成细胞接触,形成表皮黑素单位。无桥粒,含黑素颗粒。黑素颗粒以胞吐形式释放,再被临近细胞吞噬,吸收紫外线。
4.朗格汉斯细胞:来源于骨髓,功能是摄取、处理和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及免疫监视。主要分布于表皮中上部、真皮、口腔黏膜等。氯化金染色显示树枝状突起。细胞表面有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抗原。胞内有特征性的Birbeck颗粒。
5.斑疹:局限性的颜色改变,不隆起也不凹陷,直径<1cm,包括红斑、瘀点、瘀斑及色素异常。斑疹密集融合成大片叫斑片。
6.丘疹:高出皮面的实质性隆起,直径<1cm,形态可呈扁平、半球形、多角形。由皮肤炎症浸润、皮表增生、代谢产物沉积引起。丘疹密集融合成大片叫斑块。
7.水疱:高出皮面内含液体的腔隙性损害,若直径>0.5cm称为大疱,多为炎性反应所致,也可因棘细胞间粘合质溶解破坏或基底膜病变等引起。有表皮内和表皮下两类。愈后无瘢痕。8.脓疱:含脓液的疱,周围红晕,多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位置深浅不一,愈后无瘢痕。9.风团:真皮浅层的急性、局限性、水肿性、隆起性损害,淡红或苍白色伴周围红晕,边缘不规则,可呈伪足状。较快消退,不留痕迹,常伴剧痒。
10.结节:真皮或皮下组织局限性、实质性损害,大小不
一、触之较硬,可由1皮下组织炎症、2血管性炎症、3代谢产物沉积、4寄生虫、5肿瘤等引起。
11.囊肿:真皮或皮下组织内有一定囊壁结构的内含液体或粘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状损害。可隆起或仅可触及,触诊有弹性感。
12.鳞屑:皮肤炎症或干燥异常时,表皮因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或水疱吸收干燥而发生角质层的脱落,肉眼可见,可大可小。
13.痂:皮肤损害渗出的浆液、脓液或血液与坏死脱落的组织及微生物等混合干涸而结成的附着物,可有脓痂、浆液痂及血痂等。
14.浸渍:皮肤因浸水过久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角层吸收较多水分使表皮松软变白、起皱,称为浸渍。易发于指趾缝等皱折部位,摩擦后可形成糜烂。
15.糜烂:水疱、丘疹、浸渍等因机械摩擦等因素而形成的表皮或粘膜浅表性缺损,露出大小形态不一的红色浸润面,愈合较快不留瘢痕。
16.溃疡:皮肤粘膜局限性缺损,病变累及真皮或皮下组织,形状大小深浅不一,愈后留有瘢痕。
17.抓痕:常由于瘙痒而搔抓引起的线条状表皮损伤(仅伤及表皮),其上可有血痂,愈后不留瘢痕。
18.裂隙:线形裂口(与皮纹一致),常深达真皮,疼痛出血,多掌跖指关节处,多由于长期接触碱、脂溶性化学物质或手足湿疹等导致。
19.瘢痕:溃疡愈合后填补的新生结缔组织构成。表面平滑无皮纹、毛发等,无弹性,分增生性及萎缩性两类。
20.苔藓样变:局限性皮肤增厚、粗糙。表面纹理加深加宽,将患处皮肤分成菱形或多角形的分格。主要由经常搔抓、不断摩擦使角质层、棘层增厚所致。常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21.糊剂:又称泥膏,基质为“软膏+粉剂(氧化锌、滑石粉)+药物”。可消炎、干燥、保护。渗透皮肤比软膏弱,刺激性低。用于亚急性皮炎略有少量渗液。毛发不宜应用。
二.生物源性皮肤病
1.皮肤癣菌病:1)皮肤癣菌病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皮肤角质层、毛发和甲板的感染。2)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头/体/股/手/足/甲/须癣等,偶累及深部组织引起真菌性蜂窝组织炎等。3)皮肤癣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引起病灶外皮肤的变态反应称为癣菌疹。4)皮肤癣菌病最常见的病原体为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和羊毛状小孢子菌。
2.体癣:指除掌、跖外光滑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典型损害开始为针头至绿豆大小,环形扩展。瘙痒明显。
3.股癣:腹股沟外生殖器部位及肛周的体癣称为股癣。
4.脓癣: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头皮局部过敏反应。皮损为无脓液的脓肿,边缘整齐,有波动感。愈后可形成瘢痕和永久性脱发。切忌切开引流。
5.脓疱疮:又称传染性脓疱疮、黄水疮。接触传染,是常见的暴露部位皮肤的细菌性脓皮病。皮损为红斑→小疱→脓疱→糜烂→厚痂→湿疹样变。分为寻常型、大疱型、新生儿型。6.麻风: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黏膜、神经。只有人可能患麻风病。皮损多样化、皮肤干燥,浅感觉障碍。受累神经粗大、疼痛。分5型,为结核样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中间界线类、界线类偏瘤型、瘤型。
7.麻风反应:麻风病程中突然突然发生急性或亚急性症状,称麻风反应。Ⅰ型为迟发变态反应,表现为皮损红肿、浸渍、发热。Ⅱ型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表现为结节性、多形性、坏死性红斑,发热、头痛等。
8.麻风菌素试验:粗制麻风菌素在前臂屈侧皮内注射0.1ml。48h后观察早期反应,出现>10mm的浸润性红斑为阳性。3周后观察晚起反应,出现>3mm的浸润结节为阳性。麻风患者或者流行区接触者若阳性,则对麻风杆菌有抵抗力,预后好;阴性则抵抗力差、预后差。9.丹毒:①由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俗称“流火”。②皮肤、皮下组织的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急性炎症。③局部红肿热痛。有头痛、发热的全身症状。
10.Ramsey-Hunt综合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累及膝状神经节,产生外耳道疱疹、耳痛、面瘫、眩晕等症状。
11.疣:由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皮肤黏膜引起的一组良性赘生物。常见的有4种类型:寻常疣(瘊子)、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可刮除、物理化学法破坏、中药治疗。
12.扁平疣:由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皮损为针头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多发,可沿抓痕排列成条状,偶微痒。消退前有炎症反应,异常瘙痒。病程长,消退后可复发。
13.传染性软疣:一种由软疣病毒感染引起的丘疹性皮肤病,其特点为在皮肤上发生蜡样光泽的丘疹,顶端凹陷,能挤出乳酪状软疣小体。
14.疥疮:由疥螨引起的接触传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在惯发部位(皮肤薄嫩处如手指缝、腹股沟等)发生剧烈瘙痒的丘疹、水疱或隧道,伴奇痒,常引起家庭、集体的传染流行。
三.非生物源性皮肤病
1.接触性皮炎:是皮肤、黏膜因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而发生的炎症反应。皮损局限于接触部位,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甚至坏死,边界清楚伴以瘙痒或烧灼感。发病机制包括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通常急性起病,需与急性湿疹鉴别。病程短,预后好,不易复发。2.药疹:又称药物皮炎,为各种药物通过不同途径(口服、注射、吸入、栓塞、灌肠、外用)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分为发疹型、荨麻疹型、固定红斑型、中毒性表皮松解型、剥脱性皮炎型。后两种为重型药疹。发病突然、全身性、对称性、泛发性(固定型除外)。应立即停用致敏药物,促进其排泄,抗炎治疗。
3.固定性药疹:①即固定红斑型药疹.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紫红色色素沉着斑。②再次致敏后皮损在同一部位,也可累及其它部位。③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鼻、外生殖器、肛周。④致敏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碘胺药、苯巴比妥。
4.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特点是阵发性瘙痒和局限性苔藓样变。反复搔抓、摩擦是发病原因,可由精神因素、局部皮肤受刺激、饮食、胃肠道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引起。夏天重。
5.同形反应:银屑病的进行期,在外伤处(机械性损伤、日晒、虫咬、冻伤)发生新的皮疹。如可与手术切口一致。提示病情的活动。
6.薄膜现象:银屑病刮擦表面可出现多层银白色疏松鳞屑,刮除鳞屑后,露出红色光亮的薄膜,称为薄膜现象。
7.玫瑰糠疹:常见的轻度炎症性皮肤病。可能是病毒感染后的变态反应,不复发。皮损为橙红色、卵圆形的斑疹或丘疹,可互相融合。表面有细皱纹、糠状鳞屑。起初有母斑,母斑消退时皮疹迅速播散。斑疹的长轴与皮纹平行,全身泛发。中度瘙痒。分为丘疹型、紫癜型、反常型。
8.母斑:玫瑰糠疹起病初期的皮损称为母斑。通常比后出现的皮疹大,可持续1周。母斑消退时,皮疹迅速播散,经过3~8周后自行消退。
9.多形红斑:为急性炎症性综合征,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等两种以上皮损同时存在。重症又称Stevens-Johnson综合征。由感染、用药后引起,本质为皮肤小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自限性,复发性。皮损为“虹膜状损害”,包括3层,中央为紫癜,外围是隆起水肿的苍白环,周边是红斑。
10.天疱疮:由于表皮棘层细胞间抗体沉积引起棘层细胞松解、表皮内水疱形成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皮肤黏膜大疱病。分为4型,寻常型、增殖型(棘层下层)、落叶型、红斑型(棘层浅层)。多有早期口腔黏膜损害、尼氏征阳性。直接免疫荧光IgG沉积于表皮细胞间,血清学检查天疱疮抗体阳性,滴度与临床表现平行。可行免疫抑制治疗。
11.尼氏征:①由棘层细胞松解引起。②在疱顶施加压力,疱液向周围表皮内渗透。③牵拉破疱残壁,周围表皮进一步剥脱。④皮损周围外观正常皮肤也一擦即破。是天疱疮极有诊断价值的体征。
12.大疱性类天疱疮:7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的表皮下水疱形成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不伴表皮松解、尼氏征阴性(与天疱疮鉴别),与谷胶饮食无关,无小肠黏膜损害(与疱疹样皮炎鉴别)。肢体屈面发病为主,口腔黏膜损害少见。直接免疫荧光C3或IgG线状沉积于表皮基底膜带,血清学检查抗表皮基膜带抗体阳性,滴度不与临床表现平行。可行免疫抑制治疗。
13.疱疹样皮炎:在遗传素质个体中,由于谷胶过敏而引起皮肤和小肠损害的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对称分布于肢体伸面,口腔黏膜损害少见。剧烈瘙痒、烧灼、疼痛。三种皮疹(小水疱、丘疹、风团样斑块)成簇分布。直接免疫荧光IgA颗粒状沉积于真皮乳头,病变部位反而没有,少数人IgA线状沉积于表皮基底膜带。血清学无抗表皮基膜带抗体,若有IgA线状沉积则阳性。治疗首选氨苯砜。
14.线状IgA大疱型皮病:临床表现类似于疱疹性皮炎、类天疱疮。无谷胶过敏。直接免疫荧光IgA或C3线状沉积于表皮基底膜带。治疗首选氨苯砜。分为儿童型、成人型。血清学可能抗表皮基膜带抗体阳性。15.抗核抗体(ANA):是一组将细胞核内三大类抗原物质(DNA、组蛋白、非组蛋白)的各种自身抗体的总称,主要存在于血清中。通常血清中ANA滴度在1:80以上有临床意义。分为均质型(染色均匀)、周边型(染色在膜部)、斑点型(染色为斑点状)。
16.狼疮细胞: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存在的抗核抗体,作用于受损的白细胞核,使其均匀变性并排出体外,形成均匀体,称狼疮小体。狼疮小体具化学趋化性,被粒细胞吞噬,形成狼疮细胞。是病情活动期的标志。
四.性病
1.性传播疾病:①以性行为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疾病;②我国现阶段将梅毒(梅毒螺旋体)、淋病(淋病奈瑟菌)、非淋菌性尿道炎(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尖锐湿疣(人类乳头瘤病毒)、生殖器疱疹(单纯疱疹病毒)、软下疳(杜克雷嗜血杆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沙眼衣原体L1、L2、L3型)和艾滋病(HIV)8种疾病列为重点防治的性病。
2.硬下疳:一期梅毒主要症状,最常发生在生殖器部位,梅毒螺旋体侵入2~4周后发生。常为单个,不痛不痒,边缘清楚,蚕豆大小结节,表面糜烂,有少量渗出物,呈牛肉色,触之硬似软骨。
3.前带现象:①指临床上符合梅毒体征,但原倍血清的RPR试验却为弱阳性或阴性,但若将此血清进一步稀释后再做RPR试验,便出现了阳性结果;②其原因是此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量过多,抑制了阳性反应的出现。
4.扁平湿疣:二期梅毒发生于肛门或外生殖器潮湿部位的丘疹。增殖融合成肥厚片块,触之坚实,较平滑。(与“扁平疣”概念相差甚远)
5.尖锐湿疣:①由人乳头状瘤病毒引起的增生性疾病,好发于外生殖器及肛门附近的皮肤、黏膜。②起初细小丘疹,逐渐增大至肉质乳头状赘生物。性生活时易出血,继发感染则可有糜烂、溃疡,恶臭。③病理特征为棘层肥厚、表皮浅层可见灶性分布空泡化细胞。可癌变。④药物治疗或激光、高频电刀烧灼切割疣体。⑤判愈标准为疣体消失,3个月不复发。6.非淋菌性尿道炎:①通过性交传染的一种尿道炎,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也有阴道毛滴虫、单纯疱疹病毒。②是西方国家最常见性传播疾病。男性症状可有尿道刺痒,烧灼感,尿痛。女性尿道炎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可同时有宫颈炎症。少数可出现附睾炎、前列腺炎等合并症。③治疗首选阿奇霉素、强力霉素、红霉素。④判愈标准为症状消失、尿道图片油镜下多形核白细胞≤4个,病原检查阴性。
7.生殖器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多位于生殖器及附近的皮肤黏膜。表现为水疱、糜烂、疼痛。患者和携带者为传染源。治疗首选阿昔洛韦。
1、Epidermal melainin unit:表皮黑素单元。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的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个黑素单元。
2、Desmosome:桥粒。是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由相邻的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增厚而共同构成。
3、Hemidesmosome:半桥粒。是基底细胞与与下方基底膜带之间的主要结构,由角质形成细胞真皮侧胞膜的不规则突起与基底膜带相互嵌合而成,其结构类似于半个桥粒。
4、丘疹 papule:为局限性、充实性、浅表性皮损,隆起于皮面,直径小于1厘米,可由表皮或真皮浅层细胞增殖、代谢产物聚集或炎性细胞浸润引起。
5、斑疹 macule:皮肤粘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皮损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2厘米。
6、苔藓样变 lichenification:也称苔藓化,即局限性皮肤增厚,常由搔抓、摩擦及皮肤慢性炎症所致。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
7、尼氏征 nikolsky’s sign:又称棘层松解征:是某些皮肤病发生棘层松解时的触诊表现。可有四种阳性表现:手指推压水疱一侧,可使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可向四周移动;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以外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常见于天疱疮。
8、斑丘疹maculopapule:形态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皮损称斑丘疹。
9、角化不良:是指表皮或附属器中个别细胞过早角化,表现为胞核浓缩变小,胞浆嗜伊红深染。
23、光化学疗法:是内服或外用光敏剂后照射UVA的疗法。
25、乳剂:油和水经乳化而成的剂型。
26、糊剂:含25-50%固体粉末成分的软膏。
27、洗剂:粉剂按一是比例与水混合而成的混合物。
35、Ramsay-Hunt综合征: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侵犯膝状神经节,累及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36、SSSS: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由凝固酶阳性、噬菌体Ⅱ71型金葡菌所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导致。多累及出生后三个月内的婴儿。起病前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咽、鼻、耳、鼓膜等处的化脓性感染,皮损常由口周和眼周开始迅速波及躯干和四肢。特征性的表现是在大片红斑基础上出现松弛性水疱,尼氏征阳性,手足皮肤可呈手套、袜套样剥脱,口角周围可见放射状裂纹,但无口腔黏膜损害。重者可因并发败血症、肺炎而危及生命。
39、白癣:头癣的一种类型,由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感染引起。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鳞屑斑,病发高出头皮2~ 4mm 处折断,残根部包绕灰白色套状鳞屑(菌鞘),后者由真菌寄生于发干所致。白癣不破坏毛囊,至青春期可自愈,愈后不留瘢痕。
40、脓癣:为亲动物性皮肤癣菌引发的头皮强烈感染性变态反应。皮损初起为成群的炎性毛囊丘疹,渐融合成隆起的炎性肿块,表面有蜂窝状排脓小孔,可挤出脓液。常伴耳后、颈、枕部淋巴结肿大。愈后常引起永久性秃发和瘢痕。
41、癣菌疹:是皮肤癣菌感染灶出现明显炎症时,远隔部位皮肤发生的多形性皮损,是机体对真菌代谢产物的一种变态反应。常见类型有疱疹型、湿疹样型、丹毒样型等。
42、鹅口疮:及急性假膜性念珠菌病,为最常见的口腔念珠菌病,在颊黏膜、上颚、咽、齿龈、舌等黏膜部位出现凝乳状白色斑片(假膜),紧密附于黏膜表面,不易剥除,用力剥离后露出糜烂性潮红基底。
43、花斑癣:又名汗斑,由马拉色菌侵犯皮肤角质层所致。好发于青壮年男性的颈、前胸、肩背、上臂、腋窝等皮脂丰富部位。皮损为褐色、淡红色或白色甲盖大小圆形或类圆形斑疹,表面附糠秕状鳞屑。
50、迟发型变态反应:又称Ⅳ型变态反应,是指机体接触抗原物质后形成致敏T淋巴细胞,当再次接触相同致敏物后,则使组织受损、生理机理紊乱或产生炎症反应,由于这一过程缓慢,故称迟发型变态反应。
51、斑贴试验:用标准的经过筛选的变应原,通过一特殊装置接触皮肤,人为产生Ⅳ型变态反应,观察接触部位皮肤反应,对接触性皮炎、湿疹等有诊断意义。
55、皮肤划痕征:用手搔抓或用钝器摩擦皮肤后,摩擦部位出现红隆起,叫做皮肤划痕征。
56、风团wheal:由真皮浅层急性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损害,消退不留痕迹。
57、皮肤划痕试验dermatographic tset:在荨麻疹患者身上用钝器用适当压力划过皮肤,可出现三联反应,称为皮肤划痕试验阳性①划后3-15秒划过处出现红色线条可能是真皮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②15-45秒后,划过处红色线条两则出现红晕,可能是神经轴索反应引起小动脉扩张所致。麻风皮损处不会发生这种反应;③划后1-3分钟,划过处隆起,苍白风团线条,可能是组胺、激肽等引起水肿所致。
58、药物性皮炎:药物通过内服、注射、灌注、外用等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的炎症反应,严重者可累及机体其他系统。
59、交叉过敏:指药疹治愈后,如再用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相似或有共同化学基团的药物亦可诱发药疹的现象。
60、多价过敏:指药疹患者处于高敏状态时,甚至对平时不过敏、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不同的药物也出现过敏的现象。
61、物理性皮肤病:是由各种物理因素包括各种光、温度、机械力及各种放射线等引起的皮肤病。
67、Auspitz征:银屑病皮损被刮去鳞屑和透明薄膜后可见点状出血,即Auspitz征。是由于真皮乳头顶部迂曲扩张的毛细血管被刮破所致。
68、同形反应 koebner:外观正常的皮肤被针刺、刮伤、抓伤等伤及真皮的刺激后,出现与原发皮疹相同的皮损。
69、Stevens-Johson综合征:即重症多形红斑。病情急、重,特征皮损为迅速扩大的水肿性虹膜样红斑,其上有水疱,大疱或血疱,尼氏征阳性。患者常发热,黏膜和内脏可受累。
71、ANA:抗核抗体:是抗细胞核内所有抗原物质的总称,抗原有双链DNA、单链DNA、可提取性核抗原(ENA)。
72、Gottron征:指手指以及膝关节深侧的扁平紫红色丘疹、表面附有糠状鳞屑,为Gottron征,为皮肌炎特征性皮损,约见于1/3的患者。
37、雷诺现象:指遇冷后双手出现阵发性苍白、发冷。、麻木,后变青紫,再变为潮红。76、天疱疮细胞(Tzank细胞):对天疱疮进行细胞学检查,用钝刀轻刮糜烂面并涂片,然后固定、染色,可以发现细胞间桥消失的圆形或卵圆形嗜碱性细胞,核较大,细胞质在核周较空,在细胞周缘较密。这种细胞为天疱疮细胞或Tzank细胞。
79、过敏性紫癜:是一种过敏性血管和细小血管炎,其特征为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伴有关节痛,腹疼和肾脏的改变。
94、SID:性传播疾病,是由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所感染的一组传染性疾病,主要有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炎、性病淋巴肉芽肿、软下疳和爱滋病等
95、NAG:为非淋菌性尿道炎nongonococcal urethritis,是通过性接触传染的一种临床上有尿道炎的表现,但尿道分泌物中查不到淋球菌的性传播疾病。常见的病原体有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等。
105、多形红斑:是一种以多形性皮疹和虹膜样红斑特征的自限性炎症性皮肤病,常有黏膜损害及全身症状。临床分:红斑-丘疹型、水疱-大疱型、重症型。
109、潜伏梅毒:凡有梅毒感染史,无临床症状或者临床症状已消失,除梅毒血清阳性外,无任何阳性体征为潜伏梅毒.110、生殖器疱疹:主要是由单纯疱疹病毒二型通过性接触感染的一种常见,易复发的,难治愈的性传播疾病.102、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简称,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临床表现主要为多种机会性感染如卡氏肺囊虫肺炎(PCP)、鹅口疮、隐球菌感染、弓形体病,最常合并的恶性肿瘤为Kaposi肉瘤。实验室检查血清抗HIV抗体阳性,CD4+T细胞明显下降,低于0.2×109/L,CD4+T/CD8+T比值<1。银屑病俗称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病程较长,有易复发倾向,有的病例几乎终生不愈。该病发病以青壮年为主,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精神状况影响较大。临床表现以红斑,鳞屑为主,全身均可发病,以头皮,四肢伸侧较为常见,多在冬季加重。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通常在2~24小时内消退,但反复发生新的皮疹。病程迁延数日至数月。临床上较为常见。
1.皮肤附属器:是由表皮衍生而来,包括毛发、毛囊、皮脂腺、小汗腺、顶泌汗腺及指(趾)甲等。
2.角质形成细胞:此细胞具有合成角质蛋白的功能,自表皮基底逐渐向上分化,依次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最后形成角质蛋白而脱落。
3.黑素细胞:起源于神经嵴,是一种树枝状细胞,位于基底细胞间。
4.朗格汉斯细胞:起源于骨髓,为表皮中另一种树枝状细胞,常出现在棘层。
5.基底膜带:位于表皮和真皮之间,藉此使表皮和真皮紧密连接;它也是一种“多孔的”半透过滤器,为体液和细胞交换的通道;有许多免疫反应的物质也常出现在此处。
1.原发性损害:是由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结果。包括斑疹、丘疹、斑块、风团、水疱和大疱、脓疱、结节、囊肿。是诊断皮肤病的重要依据。
2.继发性损害:是由原发性损害转变而来,或是由于治疗及机械性损伤(如搔抓)所引起。包括鳞屑、浸渍、糜烂、溃疡、皲裂、抓痕、痂、瘢痕、苔藓样变、萎缩。
3.皮肤萎缩:为表皮或和真皮的萎缩性病变。特点为皮肤变薄,表面平滑而略低陷,干燥易皱,有时可失去正常纹理,患处附属器也常受累。
4.苔藓样变:由于慢性皮肤炎症或长期机械作用的刺激,使患处皮肤肥厚,皮嵴增高,皮沟加深,表面粗糙,状如皮革称苔藓样变。
5.水疱和大疱:为位于角质层下,表皮内或表皮下的腔隙性损害。内含液体,表面多隆起。直径在1cm以下者称为水疱,大于1cm者称为大疱。
6.风团:系真皮浅层血管扩张和渗出所致的暂时性水肿性隆起,呈粉红色或苍白色,大小和形状不一。
7.皮肤划痕试验: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皮肤,可出现以下三联反应:划过3~15秒,在划过处出现红色线条;15~45秒后,在红色线条两侧出现红晕;划后1~3分钟,在划过处出现隆起、苍白色风团状线条。此三联反应称为皮肤划痕症,可见于荨麻疹或单独发生。
斑疹:为局限性的皮肤颜色改变,损害与周围皮肤平齐,大小不一,形状不定,直径小于2cm。直径大于2cm的斑疹称斑片。(macule)
丘疹:为局限、充实、隆起的浅表损害,直径小于1cm,其病变通常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一般由炎性渗出或增生所致。(papule)
斑块:直径大于1cm的扁平、隆起性的浅表性损害,多为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plaque)
风团:为真皮浅层急性水肿引起的略隆起损害,大小不一,边缘不规则,淡红或苍白色,周围有红晕,常伴剧痒。(wheal)
结节:为圆形或类圆形、局限、实性、深在性损害,病变常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需触诊方可查出,可稍高于皮面。直径超过2cm的结节称为肿块。(nodule)
水疱和大疱:为内含液体,高出皮面的局限性、腔隙性损害。直径小于1cm者称水疱,直径大于1cm者称为大疱。(vesicle and bulla)
脓疱:为含有脓液的疱。(pustule)
囊肿:是含有液体或粘稠分泌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样损害。一般位于真皮中或更深,可隆起或仅可触知,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触之可有弹性感。(cyst)
继发性损害可由原发性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及机械性损伤(如搔抓)所引起。包括:
鳞屑:为脱落或即将脱落的异常角质层细胞,由于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而引起。(scale)
浸渍:为皮肤变软变白,甚至起皱。由皮肤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所致。(maceration)
糜烂:为表皮或粘膜上皮的缺损而露出的湿润面。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因损害表浅,基底层细胞仍存在,故愈后不留瘢痕。(erosion)
溃疡:为皮肤或粘膜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缺损。溃疡愈合后留有瘢痕。(ulcer)
裂隙:也称皲裂,为线条状的皮肤裂口,通常深达真皮。(fissure)
抓痕:为搔抓或摩擦所致的表皮或达到真皮浅层的缺损。(excoriation)
痂:为创面上浆液、脓液、血液、药物、上皮细胞、鳞屑、杂物及细菌等混合干涸而成的附着物。(crust)
瘢痕:为真皮或深部组织缺损或破坏后,由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scar)
苔藓样变:也称苔藓化,为皮肤局限性浸润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表面粗糙,似皮革样。(lichenification)
萎缩:可发生于表皮、真皮或皮下组织。表皮萎缩为局部表皮菲薄,呈半透明羊皮纸样,有细皱纹,正常皮沟变浅或消失。真皮萎缩为局部皮肤凹陷,皮纹正常,毛发变细或消失。皮下组织萎缩为皮下脂肪组织减少所致的明显凹陷。(atrophy)1.酊剂:是不挥发性药物的乙醇溶液。
2.振荡剂:是由不溶于水的粉剂与水或乙醇混合而成的一种剂型。
3.抗组胺药:能与组胺竞争组胺受体,使组胺不能与相应受体结合,从而失去其作用,因而收到治疗效果的药物称之为抗组胺药。
4.硬膏:是在脂肪、蜡、树脂、橡胶等固体或半固体的粘性基质中加入作用药物,摊 涂于裱背材料或白布上制成者。
5.涂膜剂:系高分子化合物成膜材料溶于有机溶媒或水中,再加入有治疗作用的药物而成。涂膜剂在皮肤上能形成薄膜,使其中的作用药物与皮肤密切接触而易被吸收。麻风反应:指因免疫紊乱所致的对麻风杆菌抗原的变态反应性炎症过程。` 丹毒:是由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或粘膜、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
苹果酱现象:寻常狼疮的基本损害为针头至黄豆大小的结节,红褐色至棕褐色,质地柔软,称为狼疮结节,用玻片压时呈棕黄色,如苹果酱状,称之为苹果酱现象(apple jelly phenomenon)。
1Ramsay-Hunt综合征:带状疱疹时如累及膝状神经节,影响运动及感觉神经纤维,可引起面瘫、耳痛、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2复发性单纯疱疹:原发感染一旦发生后,有某些因素如发热性疾病、胃肠功能紊乱、月经、过度疲劳等诱发下,往往引起疱疹多次复发,且常复发于同一部位,称为复发性单纯疱疹。3不全型带状疱疹(顿挫型带状疱疹):仅出现神经痛及丘疹性损害而不形成水疱者,称为不全型带状疱疹。
1黄癣痂:是黄癣的典型皮损,由黄癣菌及表皮碎屑组成,硫磺色,质较硬、干燥、易碎,边缘翘起,中心微凹而呈碟状,从中有一根或数根头发穿出。黄癣痂与头皮附着甚紧,不易刮去,刮去后基底潮红、湿润。
2菌鞘:白癣的皮损为以鳞屑为主的小斑片,鳞屑为灰白色,较干燥。头发略稀疏、无光泽,病发在离头皮上约0.3-0.8cm处折断,在残留的毛干上有灰白色套状鳞屑包绕,即菌鞘,乃是真菌孢子寄生在发干上所形成。3癣菌疹:由皮肤癣菌感染灶(以足癣为常见)释放出的真菌代谢产物而引起的远隔部位发生的皮疹称为癣菌疹,是机体对真菌感染发生的一种变态反应。4真菌病:由致病性真菌引起的疾病称之为真菌病。
1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粘膜接触刺激物或致敏物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皮炎。
2特应性皮炎:又称异位性皮炎。是一种与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皮肤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皮肤瘙痒,皮疹多形性并有渗出倾向,在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临床表现。患者常伴有哮喘、过敏性鼻炎及血清IgE增高等。3自身敏感性皮炎:是由于患者对自身内部或皮肤组织所产生的某些物质过敏而引起的湿疹样皮炎。
1蜡滴现象:银屑病的基本损害为表面有银白色鳞屑的丘疹或斑丘疹。轻轻搔刮,可出现成层鳞屑,犹如轻刮滴在桌面上的蜡滴,故称为蜡滴现象。
2薄膜现象:银屑病的皮损刮去鳞屑后见半透明薄膜,此为薄膜现象。
3Auspitz征:银屑病的皮损刮去鳞屑后可见半透明薄膜,再刮去此膜则出现小的出血点,称为点状出血现象即Auspitz征,是为刮破真皮乳头顶部的小血管所致。
4Koebner征:即同形反应。指累及真皮乳头层或以下部位的损伤发生后,在损伤处出现与原发皮疹相同损害的现象。
5Wickham纹:用液体石蜡拭扁平苔藓皮损表面后,以放大镜观察,可见损害表面有灰白色或乳白色带有光泽小点及纵横交错的细线,称为Wickham纹。
1Gottron征:皮肌炎患者指、肘、膝关节侧面对称性散在扁平的紫红色、糠状鳞屑性丘疹称为Gottron征。
2CREST综合征:有些硬皮病患者皮肤出现钙质沉着(calcinosis,C)、雷诺现象(raynaud phenomenon,R)、食管受累(esophagus,E)、指硬皮症(sclerodactylia,S)和毛细血管扩张(telangiectasis,T)症状,称为CREST综合征。属系统性硬皮病的一种亚型,预后较好。3抗核抗体:ANA是机体针对细胞核各种成分产生的抗体的总称,抗原有双链DNA(dsDNA)、单链DNA(ssDNA)、可提取性核抗原(ENA)。可作为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特征之一。
1棘层松解:指表皮细胞间失去粘连而呈松解状态,出现表皮内裂隙或水疱。2尼氏征(Nikolsky sign):用手指将疱轻轻加以推、压,可使疱壁扩展、水疱加大,或稍用力推擦外观正常的皮肤,亦可使表皮脱落或于搓后不久出现水疱,称为尼氏征或棘刺松解征。1非淋菌性尿道炎:是通过性接触传染的一种临床上有尿道炎的表现,但尿道分泌物中查不出淋球菌感染的性传播疾病。
2潜伏梅毒:凡有梅毒感染史,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已消失,除梅毒血清阳性外,无任何阳性体征称为潜伏梅毒。
第一章 皮肤的结构
单纯疱疹(herpes simpex)
是一种由人类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常发生于颜面,特别是皮肤粘膜交界处;皮损为在红斑基础上簇集分布的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薄壁,内容清澈,破后形成表浅糜烂面或结淡黄色痂。多发生于发热性疾病过程中,且常有反复发作史。
带状疱疹的好发部位为肋间神经、三叉神经分布区,皮损呈带状排列、单侧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可资鉴别。
1.试述表皮各层角质形成细胞的形态特征。答:基底层细胞:位于表皮最下层,是一列圆柱状细胞,长轴垂直,排列整齐,似栅栏状,胞浆嗜碱性,核卵圆形,含不等量黑色素。棘层细胞:多角形,4~8列,有棘突(桥粒)相互连接,细胞间隙内组织液流通,愈近表皮层愈扁平。
颗粒层细胞:2~4列,扁平或梭形,胞浆内充满粗大的嗜碱性颗粒。
透明层细胞:扁平无核,仅2~3列,细胞界限不明显,HE染色切片内为无色透明。
角质层细胞: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的最终产物,失去生物活性,结构模糊,扁平无核。2.真皮由哪些部分组成? 答:真皮由中胚层分化而来。真皮内不但有毛囊,皮脂腺及汗腺等皮肤附属器,而且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
真皮从上至下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但二层之间并无明确界限。乳头层为凸向表皮底部的乳头状隆起,与表皮突呈犬牙交错样相接,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还有游离神经末梢和囊状神经小体。网状层较厚,位于乳头层下方,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皮肤附属器及较粗纤维。
真皮属于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由纤维、基质和细胞成分组成,以纤维成分为主,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相互交织在一起,丰富的粗大胶原纤维相互交织形成致密的板层结构,纤维之间有少量基质和细胞成分。3.皮肤有哪些附属器?
答:皮肤附属器是由表皮衍生而来,包括毛发和毛囊、皮脂腺、小汗腺、顶泌汗腺及甲。
毛发与毛囊:毛发由角化的上皮细胞构成,位于皮肤以外的部分称毛干,位于皮肤以内的部分称为毛根,毛根末端膨大部分称为毛球,毛球下端的凹入部分称为毛乳头,包含结缔组织、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为毛球提供营养。毛囊位于真皮和皮下组织中,组织学上可分为上下两段,上段由漏斗部和峡部组成,下段由茎部和球部组成。
皮脂腺:属泡状腺体,由腺泡和短的导管组成。一般开口于毛囊上部。皮脂腺分布广泛,存在于掌跖和指趾屈侧以外的全身皮肤。头、面及胸背部等处皮脂腺较多,称为皮脂溢出部位。
小汗腺:属单曲管状腺,分为分泌部和导管部。开口于汗孔。除唇红、包皮内侧、龟头、小阴唇及阴蒂外,小汗腺遍布全身,以足跖、腋、额部较多,背部较少。小汗腺受交感神经支配。
顶泌汗腺:属大管状腺体,由分泌部和导管组成。通常开口于毛囊的皮脂腺入口的上方,少数直接开口于表皮。主要分布在腋窝、乳晕、脐周、会阴部和肛门周围等。顶泌汗腺的分泌活动主要受性激素影响,青春期分泌旺盛。
甲:由多层紧密的角化细胞构成。甲各部分的上皮下面的真皮中富有血管,乳头层中尤其丰富。甲床没有汗腺和皮脂腺。第三章 皮肤性病的症状和诊断 五 问答题
1.皮肤病有哪些自觉症状? 答:患者主观感觉的症状称自觉症状,主要有瘙痒、疼痛、烧灼及麻木等,与皮肤病的性质、严重程度及患者个体特异性有关。
瘙痒是皮肤病最常见的症状,可轻可重,可持续亦可间断发作,或局限于某部位,或泛发至全身。皮肤瘙痒症、慢性单纯性苔藓、荨麻疹、接触性皮炎和疥疮等瘙痒剧烈,恶性淋巴瘤、糖尿病、黄疸、肾功能不全等系统性疾病均可引起痒感。疼痛常见于带状疱疹、疖、结节性红斑等;尿痛、尿脓常见于淋病;烧灼感常见于接触性皮炎等;麻木常见于麻风等。另外,皮肤性病伴发全身反应时,可有寒战、发热、乏力、食欲不振及关节痛等症状。
2.皮肤病有哪些基本损害? 答:皮肤损害简称皮损或皮疹,是指可以用视觉或触觉检查出来的皮肤粘膜病变,是掌握皮肤病症状,确定诊断的重要依据。根据发病特点,皮损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损害是皮肤病理变化直接产生的结果。包括:
斑疹:为局限性的皮肤颜色改变,损害与周围皮肤平齐,大小不一,形状不定,直径小于2cm。直径大于2cm的斑疹称斑片。(macule)
丘疹:为局限、充实、隆起的浅表损害,直径小于1cm,其病变通常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一般由炎性渗出或增生所致。(papule)
斑块:直径大于1cm的扁平、隆起性的浅表性损害,多为丘疹扩大或融合而成。(plaque)
风团:为真皮浅层急性水肿引起的略隆起损害,大小不一,边缘不规则,淡红或苍白色,周围有红晕,常伴剧痒。(wheal)
结节:为圆形或类圆形、局限、实性、深在性损害,病变常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需触诊方可查出,可稍高于皮面。直径超过2cm的结节称为肿块。(nodule)
水疱和大疱:为内含液体,高出皮面的局限性、腔隙性损害。直径小于1cm者称水疱,直径大于1cm者称为大疱。(vesicle and bulla)
脓疱:为含有脓液的疱。(pustule)
囊肿:是含有液体或粘稠分泌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样损害。一般位于真皮中或更深,可隆起或仅可触知,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触之可有弹性感。(cyst)
继发性损害可由原发性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及机械性损伤(如搔抓)所引起。包括:
鳞屑:为脱落或即将脱落的异常角质层细胞,由于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而引起。(scale)
浸渍:为皮肤变软变白,甚至起皱。由皮肤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所致。(maceration)
糜烂:为表皮或粘膜上皮的缺损而露出的湿润面。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因损害表浅,基底层细胞仍存在,故愈后不留瘢痕。(erosion)
溃疡:为皮肤或粘膜深层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缺损。溃疡愈合后留有瘢痕。(ulcer)
裂隙:也称皲裂,为线条状的皮肤裂口,通常深达真皮。(fissure)
抓痕:为搔抓或摩擦所致的表皮或达到真皮浅层的缺损。(excoriation)
痂:为创面上浆液、脓液、血液、药物、上皮细胞、鳞屑、杂物及细菌等混合干涸而成的附着物。(crust)
瘢痕:为真皮或深部组织缺损或破坏后,由新生结缔组织修复而成。(scar)
苔藓样变:也称苔藓化,为皮肤局限性浸润肥厚,皮沟加深,皮嵴隆起,表面粗糙,似皮革样。(lichenification)
萎缩:可发生于表皮、真皮或皮下组织。表皮萎缩为局部表皮菲薄,呈半透明羊皮纸样,有细皱纹,正常皮沟变浅或消失。真皮萎缩为局部皮肤凹陷,皮纹正常,毛发变细或消失。皮下组织萎缩为皮下脂肪组织减少所致的明显凹陷。(atrophy)
第五章 皮肤性病的治疗 四 名词解释 五 问答题
1.试述皮肤科外用药应遵循哪些使用原则。答:(1)根据临床特点选用适当剂型。急性炎症性皮损,仅有潮红、肿胀、斑丘疹而无糜烂时,选用粉剂或振荡剂;有水疱、糜烂、渗出时则选用溶液湿敷。亚急性皮损,可选用乳剂或糊剂。慢性炎症性皮损选用软膏、糊剂或硬膏。如无皮疹仅有瘙痒,选用醑剂或酊剂,也可选用乳剂或振荡剂。
(2)根据病因、病理变化和自觉症状来选药。如化脓性皮肤病,可选择抗生素类药物;真菌性皮肤病,可选用抗真菌药物;变态反应性疾病,可选用抗过敏药物;角化不全时选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时选用角质剥脱剂;有渗出时应选用收敛剂等。
(3)要熟悉药物的禁忌症和药物间的配伍禁忌。如洗剂不宜应用于毛发部位,它和粉剂均不能应用于结痂、脱屑及湿润的糜烂面;酊剂禁用于急性炎症或渗出糜烂者。
(4)一般宜从低浓度、小面积开始试用,逐渐扩大面积,增加浓度,尽量避免刺激,用药过程中如发现有反应,应立即停药或更换其他药物。(5)应向患者说明用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试述炉甘石洗剂的组成、作用、适应症及禁忌症。
答:炉甘石洗剂是由水和不溶于水的粉剂(如炉甘石、氧化锌等)加入少量甘油组成。有消炎、止痒、收敛、干燥作用。适用于湿疹、皮炎的无渗出期或亚急性期。禁用于 湿疹、皮炎的急性渗出期,不宜用于毛发部位。简述皮质类固醇激素在皮肤科领域内的使用范围、适应症及其副作用。答:使用范围:
用后可以迅速控制病情,且停用后一般不复发者。
病情严重,用后虽不能根治,但可控制病情的发展或缓解症状。作为一种应急措施控制症状,继以其他疗法取代治疗。适应症:
(1)急性或危及生命的疾病,如过敏性休克、急性荨麻疹或血管性水肿伴有喉头水肿等,在短期内,应用大量激素进行突击治疗,使患者顺利地度过危险期。
(2)某些病情较重的急性自限性皮肤病,如重症药疹、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
(3)某些病程较长、病损广泛的皮肤病,如银屑病性关节炎、疱疹样脓疱病;或亚急性、慢性、病情严重的疾病,如各型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结节性动脉周围炎、蕈样肉芽肿等。
副作用:主要有感染加重,尿糖升高,血压增高,溃疡病加重、穿孔及出血,骨质疏松和骨折等;还可引起白内障、精神失常、月经紊乱、低血钾症,以及柯兴综合征、痤疮、多毛和萎缩纹等副作用。第
六章 细菌性皮肤病 四 名词解释 五 问答题
1引起脓疱疮的常见菌有哪些?寻常型脓疱疮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答:(1)脓疱疮的致病菌主要为凝固酶阳性的金葡菌,其次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少数
为凝固酶阴性的白色葡萄球菌。葡萄球菌与链球菌混合感染者亦不少见。
(2)寻常性脓疱疮的临床特点为:皮损初期为点状红斑或小丘疹,迅速变为脓疱。疱壁薄,易破溃,周围绕有明显的红晕。疱壁破后露出红色糜烂面,脓液干燥后形成灰黄色厚痂,常因搔抓使相邻脓疱向周围扩散或融合。易在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中流行。严重者高热达39-40℃,可伴有淋巴结炎及淋巴管炎,甚至引起败血症或急性肾小球肾炎。2脓疱疮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答:脓疱疮的治疗方法为:
全身疗法:根据患者的皮损情况及有无全身症状,酌情给予磺胺类药物或抗生素。对重症新生儿脓疱疮,应给予大剂量敏感性高的抗生素,同时加强支持疗法。
局部疗法:以杀菌、消炎、收敛、干燥为原则。脓疱未破者,可外搽10%硫磺炉甘石洗剂;脓疱较大时抽取疱液;脓疱已破溃结痂者用1:5000-1:10000的高锰酸钾液、0.5%新霉素溶液清洗或湿敷。清除痂皮,再外搽莫匹罗星软膏等。
对新生儿脓疱疮,可采用暴露干燥疗法。对深脓疱疮,可先除去痂皮,再涂抗生素软膏,以促进溃疡愈合。
隔离消毒:婴儿室、托儿所、幼儿园如发现患病儿童,应立即隔离,患儿衣被用具等应及时清洗消毒,以防止接触传播,并对居住环境进行消毒。平时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卫生,并及时治疗痱子、虫咬皮炎等瘙痒性皮肤病及各种皮肤损伤。3试述麻风的诊断依据。
答:麻风病的诊断主要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细菌检查和组织病理等检查结果,综合分析而得出结论。
麻风的诊断依据为:
(1)有颜色改变的皮肤损害伴有明确的感觉障碍、汗闭者;
(2)周围神经受累,表现为浅神经粗大变硬,伴相应的功能障碍;(3)皮肤涂片检查抗酸杆菌阳性;
(4)组织病理学检查有麻风特异性病变和(或)抗酸染色阳性。
临床上同时具备上述四项中的两项或两项以上的证据才能确诊为麻风。4什么叫麻风反应?各型麻风反应主要发生于哪些类型的麻风?
答:麻风反应是在麻风慢性过程中,不论其治疗与否,突然呈现症状活跃,发生急性或亚急性病变,使原有的皮肤和神经损害炎症加剧,或出现新的皮肤或神经损害。麻风反应分为三型:
第Ⅰ型麻风反应属细胞免疫反应或迟发型变态反应,主要发生于结核样型麻风及界限类型麻风。
第Ⅱ型麻风反应是抗原—抗体复合物变态反应,即血管炎性反应,主要发生于瘤型和界限类偏瘤型麻风。
第Ⅲ型麻风反应呈混合型麻风反应,系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同时存在的一种混合型反应,主要发生于界限类麻风。
第七章 病毒性皮肤病 四 名词解释 五 问答题
1.试述带状疱疹的病因及临床特点。
答:带状疱疹系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其临床特点为:(1)好发于中老年人。
(2)发病前常有引起机体抵抗力下降的因素,如感冒、劳累,或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
(3)皮疹最好发于肋间神经及三叉神经分布区域,但也可发生于身体的其他部位。
(4)皮疹特点:典型者为红斑基础上簇集性水疱,水疱绿豆大小,疱壁较厚,疱液清澈,多数簇集性水疱常沿神经走向呈带状排列,水疱簇之间皮肤正常。皮疹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5)自觉症状:有明显的神经痛,可在皮疹出现前或伴随皮疹发生,年龄越大疼痛越明显,部分老年患者可留下顽固性神经痛。
(6)发生于三叉神经眼支的带状疱疹常水肿显著,并多伴有疱疹性结膜炎角膜炎等。(7)
发生于耳的带状疱疹常伴有面瘫、耳鸣、耳聋等,称带状疱疹-面瘫综合症。2带状疱疹有哪些治疗方法?
答:带状疱疹的治疗以抗病毒、消炎、止痛、局部对症治疗和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全身治疗
抗病毒剂: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或全身播散性感染者,应及早采用阿昔洛韦静滴,亦可采用干扰素。皮质类固醇激素:早期使用可抑制炎症过程和减轻脊神经节的炎症后纤维化,并可减少神经痛的发生率,最后在起病5-7日内应用。
止痛药物:可选用阿司匹林或卡马西平、消炎痛等。神经营养药可采用维生素B1、B2、B12等。
免疫调节剂:如转移因子、胸腺肽、丙种球蛋白等。针刺:有止痛效果。
局部疗法:以干燥、消炎为主。疱疹未破时外搽炉甘石洗剂,每日数次,或阿昔洛韦软膏外用。若疱疹已破,需酌情以3%硼酸液湿敷,或外用0.5%新霉素软膏等。
物理疗法:如氦氖激光、紫外线、频谱治疗仪照射等可缓解疼痛、提高疗效。第八章 真菌性皮肤病 四 名词解释 五 问答题
1头癣分几种?它们分别由什么菌引起?
答:头癣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脓癣四种。其中黄癣由许兰毛癣菌所致;白癣的病原菌主要是犬小孢子菌和石膏样小孢子菌,偶见铁锈色小孢子菌;黑点癣主要由紫色毛癣菌、断发毛癣菌和须癣毛癣菌引起;脓癣多由亲动物性或亲土性的真菌引起,如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等。2试述黄癣和白癣的临床特点。答:(1)黄癣的临床特点为:典型损害为碟形硫磺色黄色癣痂,有鼠臭味,中央有毛发
贯穿,病发失去光泽、参差不齐、松动易拔除。愈后留有萎缩性瘢痕,造成永久性脱发。
(2)白癣的临床特点为:皮损为圆形或不规则形之灰白色鳞屑性斑片,病发在距头皮3-5mm处折断,发根部有一白色套状物称菌鞘。青春期可自愈,不留痕迹。3试述头癣的治疗方法。
答:头癣的治疗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包括剪发、洗发、搽药、服药、消毒等五个方面,疗程2个月左右。
剪发:应尽可能将病发剪除,每周一次。
洗发:用硫磺香皂或2%酮康唑洗剂洗头,每日一次。
搽药:用5-10%硫磺软膏或其他咪唑类抗真菌剂,每日1-2次。服药:一般单独内服。
灰黄霉素:儿童按15-20mg/(kg•d),分3次口服;成人0.6-0.8g/d,1次或分2次服,疗程21日。
伊曲康唑:儿童按5 mg/(kg•d),疗程6周。伊曲康唑和灰黄霉素为脂溶性,故多吃油脂性食物可促进药物吸收。特比萘芬:儿童体重<20kg者62.5mg/d,20-40kg者125mg/d,>40kg者250mg/d,疗程6周。肝功能不良者以上三种药物应慎用。
消毒:患者使用过的毛巾、帽子、枕套、梳子等生活用具及理发工具等应煮沸消毒。4手足癣分几型?各型的临床特点是什么?
答: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分为三型,手癣和足癣表现基本相似,只是手癣中浸渍糜烂型
罕见,足癣多对称,手癣多局限于一侧。
水疱型:为成群或疏散分布的米粒大小水疱,疱壁较厚,不易破裂,多发生于指趾、掌跖及其侧缘。疱液干涸后脱屑,自觉瘙痒。浸渍糜烂型(间擦型):主要发生于趾间,特别是3-4及4-5趾间以及趾腹侧面。由于局部潮湿多汗加上真菌寄生,使得表皮浸软发白,因瘙痒摩擦,表皮脱落留下红色剥裸面,常易继发细菌感染有异臭。本型多在炎热夏季好发。
鳞屑角化型:常发生于掌跖及其侧缘或足跟部。表现为皮肤角化过度、粗糙、脱屑、干裂,常在寒冷冬季易发。
5手足癣如何治疗?答:手足癣的治疗分为 局部治疗:根据不同类型选用相应外用药
水疱型:主要选用搽剂,如5%水杨酸醑、2%咪康唑搽剂、复方苯二酚搽剂等,水疱干涸脱屑时可用霜剂。
浸渍糜烂型:一般可用咪康唑等散剂或卡氏品红搽剂,渗液多时可用3%硼酸溶液湿敷,皮疹干燥后亦可选用各种抗真菌类霜剂。
鳞屑角化型:轻者用各种霜剂,角化增厚、皲裂较重者可用5%水杨酸软膏、复方苯甲酸软膏,亦可用水杨酸鞣酸粉等化水浸泡。
有继发感染者可用0.08%庆大霉素生理盐水或0.1%硝酸银溶液湿敷,或选用抗生素软膏。全身治疗:
伊曲康唑,0.2g,每日一次,饭后服,连用7天,过度角化型者连用14天。有继发感染时用抗生素。6体癣有哪些典型症状? 答:体癣的临床特点为:
体癣好发于颜面、躯干的裤腰带区,亦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
原发性损害为淡红色丘疹丘疱疹,常融合成片,皮疹逐渐向外扩展,中央退行,形成圆形或不规则的环形损害,表面出现鳞屑,在腹股沟及臀间沟区可形成半环形损害。自觉瘙痒。
取活动性损害边缘的鳞屑镜检可查出真菌。
皮疹好发于春夏季,股癣常在冬季减轻或自行消退,来年夏季又发。
7浅部念珠菌病有哪几种?答:浅部念珠菌病可分为粘膜念珠菌病和皮肤念珠菌病两种,其中粘膜念珠菌病包括口腔念珠菌病(最常见为鹅口疮)、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念珠菌性龟头包皮炎;皮肤念珠菌病包括念珠菌性间擦疹、念珠菌性甲沟炎和甲念珠菌病、慢性皮肤粘膜念珠菌病、深在性皮肤念珠菌病。
8真菌一般分为哪两大类,试述各类真菌所侵犯的部位和常见的真菌疾病。
答:根据真菌侵犯人体的部位,一般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两大类。浅部真菌亦称皮肤癣菌,只侵犯表皮角质层、毛发和甲板,常见的有头癣、手足癣、甲癣、体癣、股癣、花斑癣等;深部真菌则可侵犯皮肤、内脏、脑和骨骼系统,较多见的有孢子丝菌病、着色霉菌病、隐球菌脑膜炎等。念珠菌属则对表皮和内脏都能侵犯。第十章 皮炎和湿疹 四 名词解释 五 问答题
1试述接触性皮炎的临床特点。
答:接触性皮炎是由于皮肤或粘膜接触某种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其临床特点为:
有刺激物或致敏物接触史。经一定潜伏期发病。
损害限于接触部位,境界明显。损害为红斑、丘疹、水疱、大疱,严重时出现坏死溃疡,边缘鲜明。发生在组织疏松处如眼睑、包皮等水肿明显。有瘙痒或灼痛感。
病程有自限性。去除接触物并经积极处理后一般于1-2周内痊愈。斑贴试验阳性。
4何谓自身敏感性皮炎? 答:自身敏感性皮炎是由于患者对自身内部或皮肤组织所产生的某些物质过敏而引起。在发病前,因皮肤某部有湿疹或皮炎病变,由于用药或其他处理不当,致原有湿疹或皮炎恶化,使组织分解物、细菌产物等被吸收,形成一种自身抗原而发生致敏作用,结果在其附近及全身泛发性皮疹,如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渗出、结痂等。自觉瘙痒剧烈。5简述急性湿疹的临床症状及外用药治疗原则 答:临床症状:
皮损呈多形性。患处潮红,轻度肿胀,其上有多数粟米大小丘疹和小水疱、糜烂、渗出、结痂等。
无一定好发部位,但以头面、四肢远端及手足、阴部等多见,多呈对称分布。易反复发作而成亚急性或慢性。自觉瘙痒或灼热感。外用药治疗原则:
红斑丘疹无渗出者用洗剂或乳剂。
糜烂渗出者应消炎、收敛止痒,用溶液作湿敷;渗出少者用乳剂、糊剂等。
第十五章 红斑及红斑鳞屑性皮肤病 四 名词解释 五 问答题
1银屑病分哪几型?试述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特点。
答:银屑病可分为:寻常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四型。其中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特点为: 好发于头皮、背部和四肢伸侧及臀部。
早期常下愈冬发,或夏轻冬重,少数病例则相反。
基本损害为红色丘疹、斑丘疹或斑块,粟粒至绿豆大,可融合成片,边缘明显,上覆银白色厚鳞屑,将鳞屑刮除后为一红色发亮的薄膜(薄膜现象),再刮之见点状出血现象(Auspitz征)。呈点滴状、地图状、钱币状、环状等排列。
部分病例粘膜受累,多见于龟头、口唇及颊粘膜。龟头为边缘清楚的红色斑片,无鳞屑。上唇可有银白色鳞屑。颊粘膜有灰黄色或白色的环形斑片。
甲病变表现为甲板的点状凹陷、甲下角化过度及甲剥离等。头发为束状发。不同程度瘙痒,皮损处出汗减少。
2寻常型银屑病分哪几期?各期的表现是什么?
答:寻常型银屑病分为三期:进行期、稳定期、消退期。
进行期:皮疹不断增多、扩大,鲜红,鳞屑较薄,周围有红晕,常有同形反应。稳定期:病情保持相对稳定,基本上无新疹出现,旧皮疹渐扩大,有较多较厚鳞屑。
消退期:皮损炎性浸润渐消退,颜色变淡,数目减少,部分皮损中央消退呈环状,愈后局部留下色素沉着斑或色素减退斑。一般先从躯干、上肢开始消退,头皮、下肢皮损往往消退较慢,外露部位皮损大多在夏季自然消退。
3玫瑰糠疹的临床特点是什么?应与哪些疾病相鉴别? 答:玫瑰糠疹的临床特点为:
多见于青中年,以10-35岁年龄组发病率高。好发于春秋季。
可有全身不适、低热、头痛、淋巴结肿大、咽痛等前驱症状。好发于躯干、四肢近端,少数见于颈部,面部小腿一般不受累。皮损初起出现一母斑(先驱斑),1-2周后,类似皮疹陆续成批出现。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玫瑰色斑疹,表面覆有少量糠秕状鳞屑。皮损的长轴与皮纹走向一致。可有轻度到中度瘙痒。
一般病程4-6周,少数可达6个月以上。有自限性。一般不复发。
本病需与银屑病、副银屑病、脂溢性皮炎、体癣、花斑癣、药疹、二期梅毒疹等鉴别。第十六章 结缔组织病 四 名词解释 五 问答题
1试述盘状红斑狼疮DLE的临床特点。答:DLE的临床特点为:
好发部位:主要暴露部位,如面部、鼻梁、面颊、其次为口唇、耳、手背等处。
皮疹:初为绿豆至黄豆大红色或暗红色浸润性斑疹,境界清楚,渐向外周扩大,并可融合成不规则斑片。皮疹边缘略隆起,上附粘着性鳞屑,剥去鳞屑,可见扩大的毛囊口及角栓嵌入。皮损中央逐渐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和色素减退,而周围为色素沉着。
粘膜部位(主要在口唇)可出现灰白色小片糜烂或浅溃疡,绕以紫红色晕。实验室检查:ANA、狼疮细胞可阳性,ESR增高。
直接免疫荧光于皮损的真皮-表皮交界处有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沉积。2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答:SLE的临床表现为:
发热:为疾病活动的重要标志。可有各种热型,以长期不规则低热多见。
皮疹:形态多样。面部蝶形红斑是其特征性皮损,此外,还可有盘状红斑、多形红斑样、荨麻疹样和红斑肢痛症、紫癜、水疱、血疱、结节、溃疡、网状青斑、指趾甚或足背坏疽、雷诺现象、光敏、脱发等。
口腔粘膜可有红斑、出血点、糜烂、水疱和溃疡等。
关节疼痛及肌肉疼痛,甚至出现缺血性无菌性骨坏死,常累及股骨头。多系统受累表现:
狼疮性肾炎,表现为肾炎和肾病综合症,后期出现尿毒症,是本病引起死亡的首要原因。心血管系统病变:以心包炎、心包积液最多见,还可有心肌炎、心内膜炎等。胸膜炎、胸腔积液、间质性肺炎、肺不张,甚至呼吸衰竭。
精神系统症状:如抑郁、躁动、幻觉、妄想、失眠、脑血管意外、偏瘫等。眼底出血、乳头水肿、视网膜有渗出物。
其他: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血、肝区不适等。局部或全身淋巴结以及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三系减少。
ESR增快,血清白蛋白降低,IgG、IgA、IgM活动期增高。LE细胞、ANA阳性。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阳性。
直接免疫荧光检查无论皮损区或正常皮肤的暴光与非暴光区均有免疫物沉积。3皮肌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 答:皮肌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有: 皮疹
典型损害为以上眼睑为中心的淡紫红色水肿斑。皮损逐渐向前额、颧颊、耳前后及上胸部扩展。日晒后皮疹加重。
Gottron征:指关节伸侧可见扁平紫红色丘疹,覆有细鳞屑,皮损消退后留有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及色素减退,具特征性损害。
肌肉症状:任何部位肌肉皆可侵犯。但四肢近端肌群最早受累,表现为肌痛、肌无力。随受损肌群而产生相应的症状,如上肢肌群受损则上举困难,吞咽肌群受损则发生吞咽困难。并发恶性肿瘤:约25%的患者并发内脏恶性肿瘤,而40岁以上的患者可达52%。
其他:可有不规则发热、消瘦、贫血、间质性肺炎、脾肿大、关节炎等。肾损害少见。第十七章 大疱性皮肤病
四 名词解释 五 问答题
1答:天疱疮的主要诊断依据为:
皮肤发生不易愈合的松弛性水疱。尼氏征阳性。
寻常型与落叶型天疱疮皮损均泛发全身,前者口腔损害,皮肤糜烂面显著而不易愈合;后者则有叶片状表皮剥脱。增殖型天疱疮患者有肥厚性肉芽性增殖,多发生于皮肤皱襞处;而红斑型天疱疮患者损害多仅限于头、面、颈及胸背部,类似脂溢性皮炎。自水疱基底刮取组织涂片,用Giemsa染色检查,可见棘层松解细胞 病理变化均显示棘层松解,并有表皮内裂隙及水疱形成。皮损切片直接免疫荧光染色后,观察抗体沉积的部位有助于诊断和分型;间接免疫荧光试验测定血清中抗体的滴度,有助于不典型病例的诊断,也有利于对疗效的估价。2试述寻常型天疱疮和红斑型天疱疮的临床特点。答:寻常型天疱疮的临床特点为:
约60%的患者先有口腔粘膜的水疱、糜烂。
好发部位:常见于易受摩擦或受压部位,如背、腋下、臀及外阴等处。
皮损特点:为大小不一的松弛薄壁浆液性水疱,易破,尼氏征阳性。具腥臭。组织病理示:棘层松解,表皮内裂隙及水疱。红斑型天疱疮的临床特点为:
好发部位:多见于皮脂腺分布旺盛的部位,如头皮、面部、上胸和肩胛区等处。
皮损特点:在红斑基础上发生水疱。面部损害类似蝶形红斑,覆有油腻性鳞屑或痂。尼氏征阳性。
组织病理示:水疱和裂隙位于颗粒层并可见角化不良细胞。3试述大疱性类天疱疮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答:临床表现:
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典型损害为外观正常的皮肤上或红斑的基础上发生水疱或大疱,疱壁较厚、紧张,呈半球状,直径约1-2cm。内含浆液,少数可呈血性,疱不易破,糜烂面常覆以痂皮或血痂,尼氏征阴性。有的患者开始表现为非特异性皮疹,如风团样、湿疹皮炎样或浮肿性红斑。好发于躯干、四肢伸侧、腋窝和腹股沟。
约10%-35%的病例出现口腔粘膜损害,表现为水疱或糜烂。病程大多进展缓慢,水疱不断愈合及新生。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若治疗不及时,皮疹可逐渐增多泛发全身,机体日益衰弱,可因继发感染等而导致死亡。诊断:
皮肤上出现壁厚、不易破的张力性大疱。组织病理为表皮下大疱。
免疫病理示基底膜带IgG和(或)C3沉积。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检查检出结合表皮侧的IgG型基底膜带自身抗体。鉴别诊断:
(1)获得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本病为针对基底膜带Ⅶ胶原的自身免疫表皮下大疱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大疱好发于四肢伸侧、手足等易受摩擦部位。组织病理为表皮下大疱,真皮中中性粒细胞浸润而无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盐裂皮肤间接免疫荧光检查,IgG型基底膜带自身抗体结合真皮侧。
(2)大疱性多形红斑:多见于青、壮年人,皮疹呈多形性,粘膜损害严重,发病急,常伴发热等全身症状,免疫病理未见IgG在基底膜带沉积。第二十四章 性传播疾病 四 名词解释 五 问答题
1什么叫性传播疾病?主要有哪几种?
答:性传播疾病是由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所感染的一组传染性疾病。它们不仅在性器官上发生病变,还可以通过淋巴系统侵犯性器官所属的淋巴结、皮肤粘膜,甚至通过血行播散侵犯全身重要的组织、器官。
传统上将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腹股沟淋巴肉芽肿称为经典性病。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性病命名为性传播疾病后,把非淋菌性尿道炎、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艾滋病、生殖器念珠菌病、阴道毛滴虫病、细菌性阴道炎、性病性盆腔炎、阴虱、疥疮、传染性软疣、乙型肝炎、阿米巴病、股癣等20多种疾病也列入性病范畴,总称为新一代的性传播疾病。
2梅毒的病原体是什么?主要传染方式有哪些?
答:梅毒的病原体为梅毒螺旋体,也称苍白螺旋体,是小而纤细,末端尖的螺旋体状微 生物。
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其传播途径常见有以下几种: 性接触传染:约95%以上是性接触传染。
胎盘传染:梅毒孕妇在妊娠期内梅毒螺旋体能通过胎盘及脐静脉感染胎儿,多发生在妊娠4个月以后,导致流产、早产和死胎或分娩胎传梅毒儿。
产道传染:梅毒孕妇在分娩时,新生儿通过产道时发生感染。
非性接触传染:少数患者可因与梅毒患者皮肤粘膜发生非性接触的直接接触而受到传染。输血感染:个别患者可因输入有传染性的梅毒患者的血液而被感染。
间接接触传染:少数患者可因接触带有梅毒螺旋体的内衣、被褥、毛巾、剃刀、文具、医疗器械而间接被感染。极少见。3梅毒分哪几期? 答:梅毒分期: 获得性梅毒(后天): 早期梅毒(病程<2年):a.一期梅毒 b.二期梅毒c.早期潜伏梅毒 晚期梅毒(病程>2年):a.三期皮肤、粘膜、骨骼梅毒b.心血管梅毒c.神经梅毒d.晚期潜伏梅毒 胎传性梅毒(先天): 早期先天梅毒(<2岁)晚期先天梅毒(>2岁):a.皮肤、粘膜、骨骼梅毒b.心血管梅毒c.神经梅毒d.潜伏梅毒 4一期梅毒典型症状是什么?
答:一期梅毒的主要症状为硬下疳,是梅毒螺旋体侵入部位发生的无痛性炎症性反应,无全身症状和发热。潜伏期:3-4周
好发部位:90%发生在外生殖器。男性的冠状沟、包皮及系带(同性恋常见肛门直肠)。女性的大小阴唇、宫颈、阴唇系带等处。
皮损特征:初起为丘疹后成硬结,约1-2cm大,中等硬,不痛不痒,破溃后形成一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清楚、周边隆起、基底平坦、肉红色、表面有少量浆液分泌物、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周围有炎性红晕的无痛性溃疡。多数单发。经3-4周可自愈。
其他:硬下疳出现1-2周,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无痛热表现。2-3周后血清梅毒试验阳性。暗视野查到梅毒螺旋体。
5引起尖锐湿疣的病原体是什么?试述尖锐湿疣的临床特点。
答: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所致的生殖器、会阴、肛门等处的乳头瘤样增生。其临床特点为:
潜伏期:1-6个月,通常为3个月。
好发部位:龟头、冠状沟、包皮、系带、尿道口、大小阴唇、肛门、会阴、宫颈等部位。皮损特点:初起为小而柔软淡红色顶端稍尖的赘生物,逐渐增大增多,互相融合形成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状增生物。表面凹凸不平,湿润柔软。可呈乳白色、暗灰色或红色,易出血。症状:大多数患者无任何自觉症状,仅少部分有瘙痒、灼痛、白带增多。醋酸白试验:于皮损处涂3-5%醋酸液,观察3-4分钟,变成乳白色为阳性。组织病理:表皮浅层或中层见灶状分布的空泡细胞巢。【简答题】
1、表皮中主要哪些细胞?各有什么作用?
答:表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和少数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Merkel细胞等组成。
⑴角质形成细胞: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是表皮的主要构成细胞,其主要作用是形成角质。随着角质形成细胞向上移动,细胞逐步成熟,分化逐步完善,到达角质层时已经完成了分化过程,自然死亡,形成一层角质层,从而对机体发挥保护作用。角质形成细胞发生病变可产生一系列疾病,如鱼鳞病、各种角化病、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癌、银屑病、天疱疮等。
⑵黑素细胞:是一种树突状细胞,存在与表皮基底层,主要功能是产生黑色素。其产生的色素通过树突输送到相邻的角质形成细胞,以保护细胞免受紫外线损伤。黑素细胞发生病变时可导致白癜风、色素痣、恶性黑色素瘤等。
⑶朗格汉斯细胞:也是表皮内的一种树突状细胞,平时在切片中看不到,只有进行特殊染色时才能看到。朗格汉斯细胞和机体的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可识别和处理外来抗原,输送给T淋巴细胞,引起针对抗原的免疫反应。以朗格汉斯细胞病变为主的皮肤疾病有组织细胞增多症X等
⑷Merkel细胞:也是表皮内的一种树突状细胞,其作用尚不清楚。
2、基底膜带的概念和组成是什么?
答:基底膜带(也称基底膜)是连接表皮与真皮的结缔组织,位于表皮与真皮交接处。在电镜下,基底膜可分为四层:
⑴胞膜层:即基底细胞真皮侧的细胞膜,厚约8nm,有半桥粒结构。
⑵透明层:位于基底细胞膜与致密板之间,厚约35~40nm的电子透明带,其中可见与半桥粒附着平行的厚约7~9nm的基底细胞致密板。
⑶致密层:为厚约35~45nm的电子致密带,是真正的基底膜。⑷致密下层
3、皮肤有那些功能?
答:皮肤具有屏障、吸收、感觉、代谢、分泌与排泄、体温调节和免疫七大功能。
5、糜烂与溃疡有何区别?
答:⑴糜烂为局限性表皮或粘膜上皮缺损形成的湿润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基底部较清洁。因损害表浅,基底层细胞仍存在,故糜烂愈合较快且愈后不留瘢痕。
⑵溃疡为局限性皮肤或粘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达真皮或更深位置。其基底部常有坏死组织附着,边缘可陡直、倾斜或高于周围皮肤。因损害常破坏基底层细胞,故溃疡愈合较慢且愈后可留有瘢痕。
6、如何区别结节和丘疹?
答:⑴丘疹为局限、充实、隆起的浅表性损害,直径小于1厘米,其病变通常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
⑵而结节为局限、实性、深在性损害,病变常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于皮面,亦可不隆起,需触诊方可查出,触之有一定硬度或浸润感。
12、外用药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答:首先依据患者皮肤损害的特点进行选择。急性期仅有红斑丘疹无渗液时选择粉剂、洗剂、乳剂,摩烂渗出较明显时用溶液湿敷,亚急性期用油剂、糊剂、乳剂和无刺激性软膏,慢性期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单纯瘙痒无皮损者选用乳剂、酊剂等。
其次可依据病因和发病机制选择,细菌感染用抗菌剂,真菌感染用抗真菌剂,瘙痒用止痒剂,角化过度用角质剥脱剂角化不全用角质促成剂等。
22、试述黄癣的临床表现。
答:黄癣的皮损初起为淡黄红色斑点,覆薄片鳞屑,以后形成黄豆大小淡黄色痂,周边翘起,中央紧附着头皮形如碟状(黄癣痂),其下为潮红糜烂面。皮损处散发出特殊的鼠臭味。真菌在病发内生长,使病发干燥无光泽,变脆易断,毛囊破坏,愈后遗留萎缩性瘢痕和永久性脱发。
23、试述体癣的临床特点。
答:体癣发生于除头皮、头发、掌跖、甲、腹股沟及臀缝等处以外的平滑皮肤上。皮损初起为红色丘疹、丘疱疹,继之形成有鳞屑的环状斑片,边缘不断向外扩展,呈堤状隆起,中央趋于消退,形成境界清楚的环状或多环状皮损。常伴瘙痒。
24、简述手足癣的临床分型及各型临床特点。答:手足癣可分为三型:
①水疱鳞屑型:好发于指(趾)间、掌心、足跖及足侧。初起为针尖大小深在性水疱,疱壁厚,可融合,瘙痒明显。水疱干涸后呈现脱屑。
②角化过度型:好发于足跟及掌跖部。皮损角质增厚,干燥脱屑,易发生皲裂、出血。一般不痒,有皲裂时疼痛。③浸渍糜烂型:好发于指(趾)缝,患处皮肤浸渍发白,表皮松软易剥脱并露出糜烂面。有不同程度瘙痒。
25、试述甲真菌病的治疗方法。
答:甲真菌病的治疗有外用药物治疗和内用药物治疗,关键在于坚持治疗。
①外用药物:常用于表浅、单发的甲真菌病,先尽量去除病甲,再涂抗真菌药物如30%冰醋酸等。亦可用40%尿素软膏封包使病甲剥离,再外用抗真菌制剂。8%环吡酮、5%阿莫罗芬甲涂剂也可应用。
②内用药物:病情严重的甲真菌病主要采用内用药物。可用伊曲康唑冲击疗法、特比萘芬、氟康唑等。
26、简述疥疮的临床特点,如何防治?
答:疥疮的临床特点有:⑴好发于皮肤薄嫩部位如指缝、腕部、腋窝、脐周、下腹、股内侧、外生殖器等。⑵主要皮损为米粒大小肤色或红色丘疹、丘疱疹、线状隧道,男性患者可在外生殖器处出现疥疮结节。⑶自觉剧痒,夜间为甚。⑷常有接触史。
疥疮的防治:⑴注意个人卫生。及时隔离患者,家庭或集体中的患者应同时治疗,污染物品煮沸消毒。⑵治疗以外用药为主,常用药如10%硫磺软膏(婴幼儿5%),治疗过程中不洗澡,不更衣。⑶瘙痒严重者睡前口服止痒药。疥疮结节可外用糖皮质激素。
27、简述隐翅虫皮炎的的临床表现。
答:隐翅虫皮炎好发于夏秋季,好发于暴露部位。典型皮损为条状、斑片状水肿性红斑,上有密集丘疹、水疱及脓疱,可出现糜烂、结痂。重者可出现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
29、简述浸渍擦烂型皮炎的治疗原则和具体的防治方法。
答:浸渍擦烂型皮炎的治疗以清洁、干燥、收敛、防止继发感染为原则。解决本病的根本措施是完善农业机械化。应尽量缩短连续浸水时间和加强个人防护,下田前在浸水部位涂一层保护剂(如凡士林),收工后可用12。5%明矾加适当食盐水浸泡15~20分钟,也可将皮肤洗净、拭干后,外用干燥性粉剂。浸渍阶段亦可外用干燥性粉剂;有糜烂者可用3%硼酸湿敷或外用3%龙胆紫;继发感染者可用1:5000高锰酸钾浸泡后,再外用抗生素软膏,必要时可进行全身抗感染治疗。
30、试述变态反应性接触性皮炎的发病机制。答:致敏原(大多为半抗原)与皮肤表皮细胞膜载体蛋白以及表皮内抗原提呈细胞(为朗格汉斯细胞)表面的免疫反应HLA-DR抗原结合后,即形成完全抗原复合物,朗格汉斯细胞将此抗原信息递呈给T细胞,后者增殖分化为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可与已致敏的T细胞作用,在24-48小时内产生明显的炎症反应。
31、列表说明急性、亚急性、慢性湿疹的外用药治疗原则及剂型选择。
答:治疗原则与剂型选择
类型
急性湿疹
亚急性湿疹
慢性湿疹
治疗原则
保护安抚、散热止痒
保护安抚、润滑止痒
剥脱止痒
剂型选择
早期:粉剂、洗剂、乳剂
油剂、糊剂、乳剂
酊剂、醑剂、软膏
末期:溶液、糊剂、无刺激的软膏
硬膏、乳剂
32、简述特应性皮炎的诊断要点。
答:Walliams标准: ①家族或个人有“异位性”; ②屈侧为主的皮损,类似湿疹或神经性皮炎;③持续12个月以上的皮肤瘙痒;④全身皮肤干燥史;⑤2岁以前发病;
34、简述变态反应性药疹的共同特点。
答:变态反应性药疹的共同特点:
①只发生于少数具有过敏体质者,多数人不发生反应。
②病情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理作用、剂量无相关性;高敏状态下,极少剂量的药物亦可导致极严重的药疹。③发病有一定的潜伏期,初次用药一般需4~20天后才出现药疹,已致敏者如再次用药,则数分钟至24小时之内即可发生。
④临床表现复杂,皮损形态各异,很少有特异性。
⑤可出现交叉过敏及多价过敏现象。
⑥停止使用致敏药物,糖皮质激素治疗常有效。
35、简述固定型药疹的临床特点。
①常由解热镇痛类、磺胺类、巴比妥类等引起。
②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
③典型皮疹为圆形或类圆形、水肿性暗紫红色斑疹,直径1~4cm,常为一个,偶可数个,境界清楚,绕以红晕,严重者可出现水疱或大疱,黏膜皱褶处易糜烂渗出。
④自觉瘙痒,如继发感染可觉疼痛。
⑤停药一周左右红斑可消退并遗留灰黑色色素沉着斑,不易消退。
⑥如再次用药,常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后在原皮疹处出现类似皮损,并向周围扩大,随着复发次数增加,皮损数目亦可增多。
37、简述重症药疹的治疗原则。
答:重症药疹的治疗原则:药疹确诊后应立即停用一切可疑致敏的药物,重症药疹亦如此。一经确诊,要及时抢救、降低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缩短病程。
①及早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是降低死亡率的前提。一般用氢化可的松300~400mg/d或地塞米松10~20mg/d治疗,病情控制后再逐渐减量,并密切观察激素的副作用。
②预防和治疗感染: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应强调消毒隔离,必要时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有感染,应选用不易过敏的抗生素,并可结合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来选择;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有无真菌感染的可能。
③加强对症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蛋白质、血浆等以维持胶体渗透压,减少渗出,促进皮损愈合;如有高热、肝脏损害等症状时,应给予退热、护肝等相应的治疗。
④加强护理和局部治疗:是缩短病程、成功治疗的重要保障。注意保暖,勤换被单,严格消毒,防止褥疮的发生;累及口腔、眼等黏膜者,要加强口腔、眼睛等处的及时护理和治疗;对大面积糜烂、渗出的皮损,可用3%硼酸溶液等湿敷,并与暴露疗法交替治疗。
38、简述如何预防药疹?
答:①用药前应仔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已知过敏药物或结构相似的药物。
②对青霉素、血清制品、普鲁卡因等药物必需皮试,皮试前准备好急救药物,皮试阳性者禁用该药。
③避免滥用药物,对过敏体质者选用致敏性低的药物,尤应注意复方制剂中含有的已知过敏的药物。
④注意药物的早期症状,及时处理,避免重症药疹的发生。
⑤将已知致敏药物记入病历首页,并嘱患者牢记,每次看病时告知医师。
45、试述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特点。
①基本损害为表面覆有多层鳞屑的红色斑丘疹或斑块。刮除成层鳞屑,犹如轻刮蜡滴,即刮蜡现象;刮去鳞屑可见淡红色发光薄膜,即薄膜现象;剥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即Auspitz征。
②皮损可发生于全身各处,但以四肢伸侧常见,呈对称性。③其它:可见束状发,甲受累可表现为“顶针样凹陷”。
46、简述银屑病的治疗原则以及常用外用药物类型。
答:⑴银屑病的治疗原则:长期治疗与阶段性治疗相结合,内用疗法与外用疗法相结合。
①一般治疗:避免各种诱因及加重因素:酒精、辛辣刺激食物、滥用药物、呼吸道感染、精神紧张、劳累等。
②局限性银屑病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皮损广泛时给予综合治疗。进行期寻常型、红皮病型、脓疱型银屑病应避免外用刺激性强的药物。
⑵外用药的类型:
①角质促成剂:5%-10%水杨酸软膏、2%-10%煤焦油软膏、0。1%-2%蒽林软膏等。
②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顽固性皮损,常选用中效、强效或超强效制剂,长期大面积使用应注意不良反应。③维生素D3衍生物:可显著调节角质形成细胞增殖。④维甲酸类软膏。
⑤其它如10%环孢素溶液、5-氟尿嘧啶、15%-20%尿素软膏、10%-15%喜树碱等。
48、红皮病的可能病因有哪些? 答:红皮病的病因:
①某些药物内用或外用可致病,如青霉素、磺胺类、抗疟药、苯妥英钠或巴比妥类、别嘌呤醇和卡马西平。②某些皮肤病治疗不当,如特应性皮炎、湿疹、银屑病、毛发红糠疹等。③恶性肿瘤: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霍奇金病、白血病或其它肿瘤。④部分患者可找不到任何原因。
54、简述皮肌炎的主要临床症状有哪些?
⑴皮疹:①典型损害为以双上眼睑为中心的淡紫红色水肿斑。皮损逐渐向前额、颧、颊、耳前后、及上胸部扩展。日晒后皮疹加重。②Gottron征:指(趾)关节伸侧可见紫红色斑或扁平隆起丘疹,覆有细小鳞屑,皮损消退后遗留萎缩、毛细血管扩张及色素减退,具有诊断意义。③甲周皮肤常有毛细血管扩张和淤点,有时可出现皮肤异色。30%患者有雷诺现象。
⑵肌肉症状:任何部位横纹肌均可受累,一般多对称,四肢近端肌群最早受累,表现为肌自发痛和压痛、肌无力。最常侵犯的肌群为肩胛带肌、四肢近端肌群、颈部肌群及咽喉部肌群,随受损肌群而产生相应的症状,如上肢肌群受损则上举困难,吞咽肌群受损则发生吞咽困难。
⑶并发恶性肿瘤:约20%的患者并发内脏恶性肿瘤,而40岁以上的患者可达52%。
⑷其他:可有不规则发热、消瘦、贫血、间质性肺炎、脾肿大、关节炎等。肾损害少见。
55、简述四型天疱疮的临床和病理特点。
答:天疱疮是由于皮肤棘刺松解而发生水疱的疾病。
①寻常型天疱疮:最常见和最严重的一型。可发生于口腔、头面部、躯干和四肢,表现为外观正常的皮肤或红斑基础上出现薄壁松弛的大疱和大片糜烂面、渗液,尼氏征阳性。糜烂面不易愈合。病理表现为基底层上方水疱或裂隙,疱内有棘刺松解细胞。
②增殖型天疱疮:好发于腋窝、乳房下、腹股沟、会阴部、鼻唇沟等处,初为薄壁水疱,破溃后在糜烂面上出现乳头瘤样增生,伴恶臭。病理同寻常型天疱疮,晚期表皮棘层肥厚和疣状增生
③落叶型天疱疮:好发于头面、躯干,水疱极易破裂,表现为皮肤潮红肿胀,糜烂面上覆有黄褐色油腻性叶状痂皮。病理为棘层上部和颗粒层水疱形成。
④红斑型天疱疮:常表现为头面、胸背部皮肤上红斑糜烂和污褐色结痂,类似脂溢性皮炎,发生于面部则类似红斑狼疮的皮损。病理改变与落叶型天疱疮相同。
56、寻常型天疱疮和类天疱疮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①寻常型天疱疮好发于中年人,累及躯干、四肢和头面部,有口腔受累。水疱为薄壁、松弛性大疱,尼氏征阳性,糜烂面难以愈合。病理表现为表皮内水疱,疱内有棘刺松解细胞。直接免疫荧光为IgG沉积于棘细胞间呈网状。其抗原为Dsg3,抗体为抗角质形成细胞间物质抗体。
②大疱性类天疱疮好发于老年人,累及躯干和四肢屈侧,口腔一般不受累。水疱为厚壁、紧张性大疱,不易破裂,糜烂面较容易愈合,尼氏征阴性。病理为表皮下大疱,疱内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无棘刺松解细胞。直接免疫荧光为IgG、C3呈线状沉积于表皮基底膜带。其抗原为BP230和BP180,血循环中有抗基底膜带抗体。40、57、简述天疱疮的治疗措施。答:天疱疮的治疗包括:
①一般治疗:高蛋白饮食,注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少量多次输新鲜血或白蛋白等。
②全身治疗:首选皮质类固醇激素。一旦确诊应及早用药,足量控制,依照病情逐渐减量并长期维持用药。免疫抑制剂能提高激素疗效、减少激素副作用,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环孢素、雷公藤等。病情不能控制者可静脉滴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或采用血浆置换疗法。抗感染药物预防和治疗细菌、真菌感染。
③局部治疗:积极进行创面护理、口腔护理。
70、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根据发病部位分几型?各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共同特点是什麽?
答:⑴遗传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根据发病部位分3型:①单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②交界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③营养不良性大疱性表皮松解症;
⑵各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共同特点是皮肤受到轻微摩搽或碰撞后出现水疱及血疱,水疱易发生在肢端及四肢关节伸侧,皮损愈后可形成瘢痕,出现粟丘疹,肢端反复皮损可使趾甲脱落。
76、简述二期梅毒的概念和主要临床表现
答:一期梅毒未经治疗或治疗不彻底,TP由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播散全身,引起皮肤黏膜及系统性损害,称为二期梅毒。
临床表现:①皮肤粘膜损害包括梅毒疹,扁平湿疣,梅毒性脱发,口腔、舌、咽喉或生殖器粘膜一处或多处境界清楚的红斑、水肿、糜烂,表面覆盖有灰白色膜状物。②骨关节损害;③眼损害;④神经损害;⑤多发性硬化性淋巴结炎;⑥内脏梅毒;⑦可出现前驱症状;
77、简述先天性梅毒的分类及特点。
答:早期先天梅毒、晚期先天梅毒和先天潜伏梅毒,特点是不发生硬下疳,早期病变较后天性梅毒重,骨骼及感觉器官受累多,而心血管受累少。
78、简述梅毒性树胶肿的特点。
答:是三期梅毒的标志,也是破坏性最大的一种损害,初期为皮下深在结节,逐渐增大与皮肤粘连,表面呈暗红色浸润斑块,中央逐渐软化,破溃成穿凿性溃疡,呈肾形或马蹄形,境界清楚,边缘锐利,基底暗红,有粘稠树胶状脓汁流出,外观酷似阿拉伯树胶,故名树胶肿,直径2~10cm。41、79、简述梅毒的临床分型和分期。
答: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可分为获得性(后天)梅毒和胎传(先天)梅毒;根据病程的不同可以分为早期梅毒和晚期梅毒。⑴获得性梅毒
①一期梅毒:主要表现为硬下疳和硬化性淋巴结炎,一般无全身症状。②二期梅毒 ③三期梅毒 ⑵先天性梅毒
①早期先天梅毒:
②晚期先天梅毒:病程在两年以上 ③先天潜伏梅毒 ⑶潜伏梅毒
80、简述晚期梅毒诊断依据。答:晚期梅毒诊断依据:
①2年前有一期或二期梅毒感染史
②三期梅毒的临床表现:心血管系统受累,梅毒性脑膜炎,脊髓痨和麻痹性痴呆多见
③实验室检查:梅毒血清试验: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大多阳性,也可阴性,梅毒螺旋体抗原试验为阳性.组织病理检查:三期梅毒的组织病理变化,以结节性梅毒疹和树胶肿为主.脑脊液检查:神经梅毒脑脊液中淋巴细胞>=10*10^6/L.蛋白量>=50mg/dL
81、试述何为淋病。
答:淋病是由淋球菌导致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主要通过性交传染,偶尔通过间接接触感染,不仅可引男性尿道炎,还可经血行播散引起菌血症。
83、简述淋菌性尿道炎与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区别。
答:在临床上,两病的症状和体征只有量的不同而无质的差异。一般来说,淋病的尿道分泌物呈脓性,量多,常伴有明显的尿痛等尿道刺激症状。淋病的发病也更急些,病人常在症状出现后4天内就诊。比较而言,非淋的症状和体征较轻,发病也不很急,但准确的鉴别诊断有赖于实验室检查。最方便的检查是作尿道拭子的革兰氏染色镜检,寻找多形核白细胞内的革兰阴性双球菌。此法诊断淋病敏感且特异。如果革兰氏染色镜检结果可疑,则必须作淋球菌培养。非淋菌性尿道炎支原体、衣原体常阳性。
84、简述复发性持续性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处理。
答:在处理这类病人时,首先应排除功能性原因或其他疾病,确定是否确有尿道炎存在。需询问病人遵医嘱及性行为状况。如有尿道分泌物,须作悬滴片检查阴道毛滴虫,或加10%KOH以检查真菌。持续性尿道炎应考虑到单纯疱疹病毒尿道炎的可能。进行认真检查以排除尿道异物、尿道内疣和尿道周围瘘管或脓肿。除非非常必要,可以进行尿道镜检查或尿道造影已排 12 除尿道狭窄、尿道内损害及肿瘤等。病人的性伴侣也需作有关微生物的检查。耐四环素的解脲支原体可导致持续性非淋菌尿道炎,可根据药敏选用其他药物。
85、简述原发性生殖器疱疹感染的临床表现?
答:第一次感染HSV而出现症状者为原发性生殖器疱疹。其特点是皮损严重,常出现全身症状。表现为外阴的多发性红斑、丘疹、水疱,自觉疼痛、搔痒、烧灼感,常伴发热、头痛、肌痛、全身不适或乏力等全身症状。可有尿道炎、膀胱炎或子宫颈炎等表现。多伴有压痛明显的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但不化脓及破溃。在1周内,水疱逐渐变成脓疱,后者融合而发胀为小溃疡,溃疡持续4-15d,然后结痂愈合。病程多持续2-3周,在皮损愈合过程中也有新的皮疹发生。女性患者较男性为重。
88、如何区别软下疳和硬下疳?
答:鉴别诊断见表:
项目
软下疳
硬下疳
病原体
杜克雷嗜血杆菌
梅毒螺旋体
潜伏期
3-5日
3周溃疡数目
2个或更多
多数为1个
溃疡特点
边缘不整,锐利,潜行,穿凿,周 边缘整齐,有堤状隆
围红肿明显,基底不平,呈颗粒状肉芽
起,与周围正常皮
组织,上覆有灰白色脓液
肤界清,基底平坦,无脓液
自身接种
易
不易
自觉症状
疼痛及压痛
不痛
淋巴结
肿胀、剧痛,表面红肿、化脓、破溃
红肿、坚硬不痛,与周围组织不粘
连,不不化脓
实验室检查
大多可查见杜克雷嗜血杆菌,暗视野镜检,可查见梅毒螺旋体
伊东-雷斯提纳反应阳性
,梅毒血清反应阳性(感染6周后)
治疗效果
疤痕明显
浅在性疤痕或不形成疤痕、95、简述急性湿疹与急性接触性皮炎的鉴别。
答:鉴别要点如下:
急性湿疹
急性接触性皮炎
病因
不明
常有明显致病外因
损害特点
原发性多形疹境界不清,发病部位 对称
较单一,境界清楚
,泛发 局限于接触部位
主要症状
瘙痒剧烈
痒或灼热感
病程
常迁延复发
去病因后较快痊愈
96、简述梅毒、软下疳与生殖器疱疹的鉴别。
答:鉴别要点如下:
梅毒
软下疳
生殖器疱疹
病原体
梅毒螺旋体
Ducrey嗜血杆菌
HSV-Ⅱ
潜伏期
2-4周 2-5天
3-14天
皮损特点
1-2个,边缘光滑,多个,边缘凹陷,炎
集中性小水疱,点状
隆起质硬
症显著,质地较软
糜烂 或溃疡
自觉症状
不痛不痒
疼痛明显
可有可无
引流淋巴结
肿大,硬,不化脓
肿大,剧烈疼痛,红肿,化脓
肿大,压痛
愈合 无或者浅痕迹
大而深痕迹
一般无
病程
3-4周1-3周或更长
1-2周98、简述梅毒扁平疣与尖锐湿疣的鉴别。
答:鉴别要点如下:
梅毒扁平湿疣
尖锐湿疣
病原体
梅毒螺旋体
人类乳头瘤病毒
皮疹特点
a扁平状,无蒂b表面污秽,糜烂,恶臭.a菜花,鸡冠,乳头
形状,有蒂b表面相对清洁 好发部位
肛门,大阴唇,阴道口,会阴部
冠状狗,阴茎,阴道壁,小阴唇
螺旋体检查
阳性
阴性
99、简述黄癣、白癣、黑点癣的鉴别。
答:鉴别要点如下:
黄癣
白癣
黑点癣
皮损特点
污秽黄痂有鼠臭味
灰白色鳞屑斑周围
豌豆大小、散在 存在卫星病灶
分布少融合病发特征
干燥无光但少折断
白色菌鞘高位断发
低位断发呈黑点状
萎缩性scar
常有
无
可有
并发脓癣
罕见
少见
偶见
病程
慢,无静止期
开始快,有静止期
慢,无静止期
直接镜检
发内鹿角菌丝
发外镶嵌小孢子
发内链状孢子
致病菌
兰氏毛癣菌
大小孢子菌,石膏样
紫色毛癣菌,断
小孢子菌
发毛癣菌
第三篇:皮肤性病学简答题题库(最终版)
1、皮肤病常用的内用药物治疗的药物种类:①抗组胺药②糖皮质激素③抗生素④抗病毒药物⑤抗真菌药物⑥维A酸类药物⑦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⑧维生素类药物⑨其他 2.皮肤有那些功能?答:皮肤具有屏障、吸收、感觉、代谢、分泌与排泄、体温调节和免疫七大功能。3.皮肤和表皮的分层: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构成,表皮 表皮是皮肤最外面的一层,平均厚度为0.2毫米,根据细胞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形态特点,由外向内可分为5层。①.角质层:由数层角化细胞组成,含有角蛋白。它能抵抗摩擦,防止体液外渗和化学物质内侵。角蛋白吸水力较强,一般含水量不低于10%,以维持皮肤的柔润,如低于此值,皮肤则干燥,出现鳞屑或皲裂。由于部位不同,其厚度差异甚大,如眼睑、包皮、额部、腹部、肘窝等部位较薄,掌、跖部位最厚。角质层的细胞无细胞核,若有核残存,称为角化不全。②透明层 :由2-3层核已消失的扁平透明细胞组成,含有角母蛋白。能防止水分,电解质和化学物质的透过,故又称屏障带。此层于掌、跖部位最明显。③颗粒层 :由2-4层扁平梭形细胞组成,含有大量嗜碱性透明角质颗粒。颗粒层扁平梭形细胞层数增多时,称为粒层肥厚,并常伴有角化过度;颗粒层消失,常伴有角化不全。④.棘细胞层 :由4-8层多角形的棘细胞组成,由下向上渐趋扁平,细胞间借桥粒互相连接,形成所谓细胞间桥。⑤.基底层:由一层排列呈栅状的圆柱细胞组成。此层细胞不断分裂(经常有3%~5%的细胞进行分裂),逐渐向上推移、角化、变形,形成表皮其他各层,最后角化脱落。基底细胞分裂后至脱落的时间,一般认为是28日,称为更替时间,其中自基底细胞分裂后到颗粒层最上层为14日,形成角质层到最后脱落为14日。
基底细胞间夹杂一种来源于神经嵴的黑色素细胞(又称树枝状细胞),占整个基底细胞的4%~10%,能产生黑色素(色素颗粒),决定着皮肤颜色的深浅。4.皮肤附属器的种类,生理功能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囊、皮脂腺、小汗腺、顶泌汗腺、甲。5皮肤的功能皮肤的屏障功能(物质性损伤防护、化学刺激、微生物防防御、防止营养物质丢失)、皮肤的吸收功能、皮肤的感觉功能、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的功能,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皮肤代谢功能、皮肤的免疫功能 6,皮肤划痕试验:在荨麻疹患者皮肤表面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出现以下三联反应,则为阳性①划过3~15秒后,在划过处出现红色线条,可能有真皮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所致②15~45秒后,在红色线条两侧出现红晕,此为神经轴索反应引起的小动脉扩张所致,麻风皮疹处不发生此种反应③划过1~3分钟后,划过处出现隆起,苍白色风团状线条,可能是组胺、激肽引起的水肿所致6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一。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应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等进行选择,如细菌性皮肤病宜选用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可选抗真菌药物,超敏反应性疾病选择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瘙痒者选用止痒剂,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剥脱剂等 二。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 应根据皮肤病的皮损特点进行选择,原则为①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②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③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④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三。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
注意事项 应当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年龄、性别、既往用药反应等向患者详细解释使用方法、使用时间、部位、次数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等。7.外用药物的剂型:1)溶液:是药物的水溶液。具有清洁、收敛作用,主要用于冷湿敷(有减轻充血水肿和清除分泌物及痂皮等作用),主要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类疾病。2)酊剂和醑剂:是药物的酒精溶液或浸液,酊剂是非挥发性药物的酒精溶液,醑剂是挥发性药物的酒精溶液。具有消毒、止痒、去脂作用。3)粉剂:有干燥、保护和散热作用。主要用于急性皮炎无糜烂和渗出的皮损、特别适用于间擦部位。4)洗剂:也称振荡剂,是粉剂(30%—50%)与水的混合物,二者互不相溶。有止痒、散热、干燥及保护作用。5)油剂:用植物油溶解药物或与药物混合。有清洁、保护和润滑作用,主要用于亚急性皮炎和湿疹。6)乳剂:是油和水经乳化而成的剂型。有两种类型,一种为油包水(W/O),油为连续相,有轻度油腻感,主要用于干燥皮肤或在寒冷季节的冬季使用;另一种为水包油(O/W),水是连续相,也称为霜剂,由于水是连续相,因而容易洗去,适用于油性皮肤。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均可配成乳剂,具有保护、润泽作用,渗透性较好,主要用于严急性、慢性皮炎。7)软膏:是用凡士林、单软膏(植物油加蜂蜡)或动物脂肪等作为基质的剂型。具有保护创面、防止干裂的作用,软膏渗透性较乳剂更好,其中加入不同药物可发挥不同治疗作用,主要用于慢性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等疾病,由于软膏可阻止水分蒸发,不利于散热,因此不宜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的渗出期等。8)糊剂:是含有25%—50%固体粉末成分的软膏。作用与软膏类似,因其含有较多粉剂,因此有一定吸水和收敛作用,多用于有
轻度渗出的亚急性皮炎湿疹等,毛发部位不宜用糊剂。9)硬膏:由脂肪酸盐、橡胶、树脂等组成的半固体基质贴附于裱褙材料上(如布料、纸料或有孔塑料薄膜)。硬膏可牢固地粘着于皮肤表面,作用持久,可阻止水分散失、软化皮肤和增强药物渗透性的作用。10)涂膜剂:将药物和成膜材料溶于挥发性溶剂中制成。外用后溶剂迅速蒸发,在皮肤上形成一均匀薄膜,常用于治疗慢性皮炎,也可用于职业病防护。11)凝胶:是以有高分子化合物和有机溶剂为基质配成的外用药物。凝胶外用后可形成一薄层,凉爽润滑,无刺激性,急、慢性皮炎,均可使用。12)气雾剂:又称为喷雾剂,由药物与高分子成膜材料和液化气体混合制成。喷涂后药物均匀分布于皮肤表面,可用于治疗急、慢性皮炎或感染性皮肤病。13)其他:二甲基亚砜(DMSO)可溶解多种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也称为万能溶媒,药物的DMSO剂型往往具有良好的透皮吸收性,外用疗效好。1%—5%氮酮溶液也具有良好的透皮吸收性,且无刺激性 8外用药物的治疗原则:I.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种类,应根据皮肤病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等进行选择,如细菌性皮肤病宜选用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可选抗真菌药物,超敏反应性疾病选择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瘙痒者选用止痒剂,角化不全者选用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者选用角质剥脱剂等。II.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的剂型,应根据皮肤病的皮损特点进行选择,原则为①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时可选用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时宜用溶液湿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时则用糊剂②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宜用糊剂或油剂,如无糜烂宜用乳剂或糊剂③慢性皮炎可选用乳剂、软膏、硬膏、酊剂、涂膜剂等④单纯瘙痒无皮损者可选用乳剂、酊剂等。III.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应当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如年龄、性别、既往用药反应等向患者详细解释使用方法、使用时间、部位、次数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方法等。9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一。长期大量应引起的不良反应。②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满月脸、水牛背、高血压、多毛、糖尿、皮肤变薄等。为GCS使代谢紊乱所致。②诱发或加重感染。③诱发或加重溃疡病。④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⑤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缓。⑥诱发精神病和癫痫。二。停药反应①肾上腺皮质萎缩或功能不全。长期用药者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可引起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当久用GCS后,可致皮质萎缩。突然停药后,如遇到应激状态,可因体内缺乏GCS而引发肾上腺危象发生。②反跳现象。10带状疱疹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一。典型表现发疹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处皮肤自觉灼热感或者神经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3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常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的丘疹,簇状分布而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二.特殊表现(1)眼带状疱疹 系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疼痛剧烈,可累及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2)耳带状疱疹 系病毒侵犯面神经及听神经所致,表现为外耳道或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
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可发生,但多在皮损完全消退后或者1个月内消失,少数患者神经痛可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其他不典型带状疱疹 与患者机体抵抗力差异有关,可表现为顿挫型(不出现皮损仅有神经痛)、不全型(仅出现红斑、丘疹而不发生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血性、坏疽型和泛发型(同时累及2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或同侧多个区域皮损);病毒偶可经血液播散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和脑等器官,称为播散型带状疱疹。治疗原则为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止并发症 鉴别诊断①本病有时需与单纯疱疹鉴别,后者好发于皮肤与黏膜交接处,分布无一定规律,水疱较小易破,疼痛不著,多见于发热(尤其高热)病的过程中,常易复发。②.偶尔也有与接触性皮炎混淆的,但后者有接触史,皮疹与神经分布无关,自觉烧灼、剧痒,无神经痛。③.在带状疱疹的前驱期及无疹型带状疱疹中,神经痛显著者易误诊为肋间神经痛、胸膜炎、及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需加注意。④单纯疱疹通常有在同一部位,有多次复发的病史,而无明显免疫缺陷的带状疱疹病人不出现这种现象。从水疱液中分离病毒或检测VZV、HSV抗原或DNA是鉴别诊断惟一可靠的方法。111.脓疱疮的临床表现 本病流行于夏秋季节,多见于2~7岁儿童。两型的临床表现分别如下:①.大疱性脓疱疮好发于面部、四肢等暴露部位。初起为散在的水疱,1~2天后水疱迅速增大,疱液由清亮变浑浊,脓液沉积于疱底部,呈半月形积脓现象,为本型脓疱疮的特征之一。疱壁薄而松
弛,破溃后显露糜烂面,干燥后结黄色脓痂。有时在痂的四周发生新的水疱,排列呈环状,称为环状脓疱疮。患者自觉瘙痒,一般无全身症状。②非大疱性脓疱疮好发于颜面、口周、鼻孔周围、耳郭及四肢暴露部位。表现为在红斑基础上发生薄壁水疱,迅速转变为脓疱,周围有明显红晕。脓疱破后,脓液干燥结成蜜黄色厚痂,痂不断向四周扩张,可相互融合。自觉瘙痒,常因搔抓将细菌接种到其他部位,发生新的皮疹。结痂一周左右自行脱落痊愈,不留瘢痕。重症患者可并发淋巴结炎,发热等。实验室检查:患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脓液中可分离培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必要时可做菌型鉴定和药敏试验 发病机制:非大疱性脓疱疮常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偶尔由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皮肤轻微外伤后细菌粘附、侵入并导致感染。大疱性脓疱疮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导致,可发生于完整的皮肤,该菌可产生并释放表皮剥脱毒素,表皮剥脱毒素与细胞表面的桥粒芯糖蛋白1结合,造成表皮细胞间粘附丧失,细胞松解,大疱形成。临床分型①接触传染性脓疱疮②深脓疱疮③大炮型脓疱疮④新生儿脓疱疮⑤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 12真菌致病菌的分类:征根据真菌入侵组织深浅的不同,临床上把致病真菌分为浅部真菌和深部真菌。浅部真菌主要指皮肤癣菌,其共同特点是亲角质蛋白,侵犯人和动物的皮肤、毛发、甲板,引起的感染统称为皮肤癣菌病,简称癣。深部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多侵犯免疫功能低下者。13.头癣的分类和传染途径 头癣是指累及头发和头皮的皮肤癣菌感染。据致病菌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可将头癣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脓癣四种类型。头癣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畜而传染。14.头癣的治疗原
则:服药,搽洗,洗头,剪发,消毒五项措施联合 一。系统药物治疗。灰黄霉素:儿童10~20mg/(kg.d),成人600~800mg/d,分2~3次口服,疗程2~3周;或伊曲康挫:儿童3~5mg/(kg.d),成人200mg/d,餐后即服,疗程4~8周:或特比萘芬:儿童体积小与20kg者给予62.5mg/d,20~40kg者给予125mg/d,大于40kg者250mg/d:成人250mg/d口服,疗程4~8周,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肝功能。二。外用药物治疗 ①洗头:尽可能将病发剪除,每周一次,连续八周 ②洗头:用硫磺皂或2%酮康挫洗剂洗头,每天一次,连用八周 ③抹药,可用2%碘酊,1%联苯苄唑溶液或霜剂,5%~10%硫磺软膏,1%特比萘芬霜等外用于患处,每天两次连用八周④消毒:患者使用过的毛巾帽子枕巾梳子等生活用品及理发工具要煮沸消毒 15简述手足癣的临床分型及各型临床特点。答:手足癣可分为三型:①水疱鳞屑型:好发于指(趾)间、掌心、足跖及足侧。初起为针尖大小深在性水疱,疱壁厚,可融合,瘙痒明显。水疱干涸后呈现脱屑。②角化过度型:好发于足跟及掌跖部。皮损角质增厚,干燥脱屑,易发生皲裂、出血。一般不痒,有皲裂时疼痛。③浸渍糜烂型:好发于指(趾)缝,患处皮肤浸渍发白,表皮松软易剥脱并露出糜烂面。有不同程度瘙痒。16。真菌病的主要诊断依据 血白细胞中度升高,粘膜白色膜状物涂片找到芽孢及菌丝。系统性念珠菌感需有血、胃镜活检、痰或支气管灌洗液培养阳性才能诊断。17。甲真菌病的临床分型①白色浅表型②远端侧位甲下型③近端甲下型④全甲毁损型 18.疥疮的病因 疥疮由人型疥螨通过直接接触(包括性接触)而传染,也可通过病人使用过的衣物而间接传染。疥螨成虫寄生在人体表皮角质层内,在皮下开凿一条与体表平行迂曲的隧道。疥疮发病过程中有体液和细胞免疫参与,瘙痒症状与疥螨在皮损中活动、疥螨粪便等排泄物的物理、化学刺激,以及炎性因子和细胞的参与有关。好发部位:皮肤柔嫩之处 治疗原则:一。外用药物治疗 应从颈部(婴儿包括头面)到足涂擦边全身,不要遗漏皮肤皱襞处,肛门周围和指甲的边缘及甲襞,用药期间不洗澡,不更衣,以保持药效,一次治疗未愈者,需间隔1~2周后重复使用,可选下列①10%硫磺(儿童5%硫磺):先用热水或肥皂洗澡后用药,自颈部以下涂变全身每天1~2次,连续3~4天为一疗程。②1%γ-666乳剂或软膏,注意神经毒性。③10%-25%苯甲酸苄酯洗剂或乳剂。④扑灭司林霜外用。⑤40%硫代硫酸钠溶液和4%稀盐酸溶液先涂前者2次,待干后再涂后者2次。每日早晚各1次,连用3~4天。⑥10%克罗米通乳剂或搽剂每日早晚各涂1次,连用3天。凡上述外用药物治疗后,应观察2周,如无新皮损出现,方可认为痊愈。因疥虫卵在7-10d后才能发育为成虫。愈后无新发皮疹仍有痒者,可外涂复方炉甘石洗剂。19.疥疮皮疹特点疥疮是由人型疥虫通过密切接触而传染。其传染性很强。其皮疹特点是:皮疹主要为红色小丘疹、丘疱疹、小水疱、隧道、结节和结痂。水疱常见于指缝。结节常见于阴囊、少腹等处。20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细胞毒、抗休克和抗增生等多种作用 不良反应 主要是易发生感染、高血压、糖尿病、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甚至穿孔、消化道出血、精神失常、低血钾、白内障、骨质疏松等 21试述接触性皮炎的诊断要点 主要根据发病前接触史和典型的临床表现进行
诊断;去除病因后经适当处理皮损很快消失也提示本病。斑贴试验是诊断接触性皮炎的最简单可靠的方法。22.接触性皮炎 病因:是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黏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分期 急性:典型皮损为境界清楚的红斑,其上有丘疹和丘疱疹,常自觉瘙痒或灼痛。亚急性和慢性:表现为轻度红斑、丘疹,境界不清楚。特殊类型接触性皮炎。斑贴试验是诊断~最简单方法24.接触性皮炎发病机制 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两种。①原发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接触物对皮肤有很强的刺激性,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生,称为原发性刺激。原发性刺激分为两种,一种刺激性很强,接触后短时间内发病;另一种较弱,较长时间接触后发病,如肥皂、有机溶剂等。②变异性性接触性皮炎 即典型的四型超敏反应,接触物基本上是无刺激的,少数人接触该物质致敏后,再次接触该物质,经12~48小时在接触部位及其附近发生皮炎。能引起接触皮炎的物质很多,主要有动物性、植物性和化学性三种。23.湿疹的临床分期:1.按皮损表现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三期。(1)急性湿疹 皮损初为多数密集的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基底潮红,逐渐融合成片,由于搔抓,丘疹、丘疱疹或水疱顶端抓破后呈明显的点状渗出及小糜烂面,边缘不清。如继发感染,炎症更明显,可形成脓疱、脓痂、毛囊炎、疖等。自觉剧烈瘙痒。好发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阴囊、肛周等,多对称发布。(2)亚急性湿疹 急性湿疹炎症减轻后,皮损以小丘疹、结痂和鳞屑为主,仅见少量丘疱疹及糜烂。仍有剧烈瘙痒。(3)慢性湿疹 常因急性、亚急性湿疹反复发作不愈而转为慢性湿疹;也可开始即为慢性湿疹。表现为患处皮肤增厚、浸润,棕红色或
色素沉着,表面粗糙,覆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痂。自觉瘙痒剧烈。常见于小腿、手、足、肘窝、腘窝、外阴、肛门等处。病程不定,易复发,经久不愈。24.湿疹外用疗法 根据皮损情况选用适当剂型和药物。急性湿疹局部生理盐水、3%硼酸或1:2000~1:10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湿敷,炉甘石洗剂收敛、保护。亚急性、慢性湿疹应用合适的糖皮质激素霜剂、焦油类制剂或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软膏、匹美莫司软膏。继发感染者加抗生素制剂。25.特异性皮炎的临床分期①婴儿期 ②儿童期 ③青年成人期 26.荨麻疹特点:①皮损形态 风团,可融合成片,风团此起彼伏,消退后不留痕迹。②皮损部位 任何部位,严重者可累及胃肠道、呼吸道粘膜,甚至发生过敏性休克。③自觉症状 瘙痒27。荨麻疹临床分期表现:Ⅰ、急性荨麻疹:起病常较急,皮肤突然发痒;大小不等、形态不一的鲜红色风团,可孤立分布或扩大融合成片,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呈橘皮样外观;数小时内水肿减轻,风团变为红斑而渐消失;新的风团陆续发生,此伏彼起;病情严重可伴高热、腹痛、呼吸困难、窒息、过敏性休克样症状。Ⅱ、慢性荨麻疹:皮损反复发作超过6周以上。全身症状一般较轻,风团时多时少,反复发生,常达数月或数年之久。Ⅲ物理性荨麻疹 Ⅳ。特殊类型荨麻疹28.荨麻疹常见的病因有:(1)食物及添加剂;(2)药物;(3)感染:(4)动物、植物及吸入物;(5)物理因素;(6)内脏疾病;(7)精神因素;(8)遗传因素。29.特殊类型荨麻疹的临床特点(1)蛋白湅荨麻疹是蛋白湅直接通过肠粘膜吸收所致的抗原抗体反应(2)寒冷性荨麻疹又可分为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和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是由寒冷所致的物理性荨麻疹(3)热性荨麻疹又可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两种,接
触热水后在接触部位出现风团;(4)胆碱能性荨麻疹,在热、精神紧张和运动后诱发,多见于躯干和四肢近端,皮疹为1-2mm大小的风团,周围有红晕;(5)日光性荨麻疹,女性发病较多,暴露日光后发病,皮疹局限于暴部位;(6)压迫性荨麻疹,在较重和较久压迫4-6小时后发病,受压部位出现弥漫性、水肿性、疼痛性斑块;(7)水源性荨麻疹,在接触水和汗水后于毛孔周围引起细小剧痒风团30.引起药疹的常见药物类型①解热镇痛药 其中以吡唑酮类和水杨酸盐最常见;②.磺胺类其中以长效磺胺为多见;③安眠镇静类 其中以巴比妥类较多;④.抗生素类其中以青霉素为多见,其他的如呋喃类、吩噻嗪类等引起的药疹也不少见。⑤.中草药 31重症药疹治疗原则 重症多形红斑型、大疱表皮坏死松解型及剥脱性皮炎型药疹,常合并高热及肝肾等多脏器损害,死亡率高。应及时采用各种有效措施:(1)抗组胺药口服(2)尽早足量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静脉注射氢化可的松300~400mg/d,或地塞米松10~20mg/d,最好维持24小时。待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病情重笃者可加大剂量,必要时可采用冲击疗法。(3)防治继发感染消毒房间及床单等物品以预防感染。如有感染,可选用敏感抗生素,注意避免交叉过敏及多元过敏。(4)积极治疗内脏器官损害(5)支持疗法 补充热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低蛋白血症等。(6)加强护理及局部治疗 31.变态型药疹的临床特点:①只发生与少数过敏体质者,多数人不发生反应 ②有一定的潜伏期首次用药一般需4~20天出现临床表现,已致敏者再次用药,可在数分钟至24小时后在发病③病情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理作用,剂量无相关性④临床表现复杂,皮损形态各种各样32重症药疹临床表现
(一)重型多型性渗出性红斑【临床表现】常具多形性损害为特点,可有水肿性斑疹、丘疹、疱疹及大疱,出现虹膜样损害为典型表现皮疹好发于四肢远端较重者可累及面颈及躯干部,常对称分布。重者常有大疱并有重度眼、口腔及外生殖器累及,常伴发热等全身症状。
(二)大疱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临床表现】本型药疹的特点为:①起病急,皮疹多于1~4天累及全身。②皮疹开始为弥漫性鲜红或紫红色斑片,迅即出现松弛性大疱,Nikolsky征阳性,重者几乎全身表皮似腐肉外观,擦之即破。③眼、口腔、鼻及外生殖器等粘膜常受累(90%)。④均伴发热,常在39~40℃,肝、肾、心、脑、胃肠等脏器常有不同程度损害。⑤如无并发症,病程4周左右。⑥预后较差,如未及时抢救,多于10~14天左右死亡。
(三)剥脱性皮炎/红皮病【临床表现】本型药疹的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部分浸润明显肿胀、大量脱屑,伴有高热、淋巴结增大、肝肾功能受损、低蛋白血症、心肺功能异常等系统表现。其特点为:①潜伏期长,常在1个月以上。②病程长,至少在1个月以上,有因并发症超过21个月的。③预后严重③预后严重。④病程中常伴高热、淋巴结肿大及内脏损害(以肝炎为最多)。常有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及非典型性淋巴细胞出现。⑤在高敏状态下即而发生药物的交叉过敏或多价过敏现象⑥病程有一定的自限性,停止使用致敏药物后病情常好转
33银血病皮疹的临床特征 ①寻常型银屑病为最常见的一型,多急性发病。典型表现为境界清楚、形状大小不一的红斑,周围有炎性红晕。稍有浸润增厚。表面覆盖多层银白色鳞屑。鳞屑易于刮脱,刮净后淡红发亮的半透明薄膜,刮破薄膜可见小出血点(Auspitz征)。皮损好发于头部、骶部和四肢伸侧面。部分患者自觉不同程度的瘙痒。②脓疱型银屑病
较少见,分泛发型和掌跖型。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是在红斑上出现群集性浅表的无菌性脓疱,部分可融合成脓湖。全身均可发病。以四肢屈侧和皱褶部位多见,口腔黏膜可同时受累。急性发病或突然加重时常伴有寒战、发热、关节疼痛、全身不适和白细胞计数增多等全身症状。多呈周期性发作,在缓解期往往出现寻常型银屑病皮损。掌跖脓疱病皮损局限于手足,对称发生,一般状况良好,病情顽固,反复发作③红皮病型银屑病又称银屑病性剥脱性皮炎,是一种严重的银屑病。常因外用刺激性较强药物,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所致。表现为全身皮肤弥漫性潮红、肿胀和脱屑,伴有发热、畏寒、不适等全身症状,浅表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增高。④关节病型银屑病又称银屑病性关节炎。银屑病患者同时发生类风湿性关节炎样的关节损害,可累及全身大小关节,但以末端指(趾)节间关节病变最具特征性。受累关节红肿疼痛,关节周围皮肤也常红肿。关节症状常与皮肤症状同时加重或减轻。血液类风湿因子阴性。34.寻常型银屑病分期 ①进行期:旧皮损无消退,新皮损不断出现,原有的皮损也可以不断扩大,皮损浸润炎症明显,周围可有红晕,鳞屑较厚,针刺、搔抓、手术等损伤可导致受损部位出现典型的银屑病皮损,称为同形反应(isomorphism)或Kobner现象;皮损发生发展的快慢以及这一阶段持续的时间,可以有很大的区别。有的皮损突然爆发,短期内可布满全身,但很快不再发展,从而进入静止期,有的则不断出现少量的皮损,而原来的皮损或缓慢的持续发展,或停止发展而处于静止状态,甚至有少量皮损已开始逐渐消退。在这种情况下,进行期往往要持续很长时间,才能过渡到静止期。②静止期:
皮损稳定,无新皮损出现,红晕消退,炎症较轻,此期可保持相当长的时间。③退行期:旧疹不断消退,鳞屑变薄,破碎以至消失,有的皮损中央消退,呈环状或半环状,有的特大片分割成许多小片。多数皮损先从周边消退,逐渐缩小,最后成为淡白色色素减色斑或深褐色色素沉着斑。35多形红斑的临床表现前驱症状有头痛、发热、四肢倦怠、食欲不振、关节和肌肉酸痛、扁桃体炎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皮疹多形,有红斑、丘疹、风团、水疱、大疱和紫癜等。临床分3型:①红斑丘疹型最常见,为轻症型,多与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有关。皮疹以红斑、丘疹为主,亦见风团,分布于四肢末端伸侧面。充分发展的红斑可形成靶形损害。皮疹光照后加重,可出现同形反应,有轻度瘙痒,黏膜损害轻,常局限于口腔黏膜。②局限水疱型介于轻症和重症之间。皮疹以水疱为主,红斑中央有水疱或红斑为水疱围绕,皮疹数目不多,局限于四肢末端部位,有黏膜损害。③重症型发病前有前驱症状,红斑数目多,主要分布于四肢,常扩散至躯干,有多数典型的靶形损害,有发热,黏膜损害严重,可累及2个部位的黏膜。全身浅表淋巴结增大36.盘状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 病初,活动性损害为红斑状圆形鳞屑性丘疹,直径5~10mm,伴有毛囊栓塞。皮损好发于双颊的突起部位、鼻梁、头皮和外耳道,可持续存在或反复数年。皮损可波及躯干上部和四肢伸侧。光敏感多见,表现为光照射皮肤的片状损害。黏膜受累可十分突出,尤其是口腔溃疡。未经治疗的DLE皮损渐渐向外扩展,皮损中央区出现萎缩。残留的瘢痕不会收缩。用力剥离鳞屑,可见到鳞屑上有刺状突起,栓在扩张毛囊口内,称为“地毯图钉”。头部有广泛的脱发,并有永久性瘢痕形成。36.天疱疮的病理变化:
天疱疮的病理特征为棘层松解和上皮内疱形成。由于上皮细胞间水肿,细胞间桥消失,使棘层细胞松解,彼此分离,在上皮内形成裂隙或出现大疱,其部位常在棘层内或棘层和基底层之间。如疱顶破裂脱落,依然可见基底细胞附着在结缔组织上方,往往在疱底可见不规则结缔组织乳头,表面覆盖一层基底细胞,呈绒毛状。疱液内可见松解脱落的上皮细胞,单个或成团,称天疱疮细胞。这些细胞水肿、变性呈圆形,胞核圆形,大而肿胀,染色质多,胞核周围有窄的晕。将早期形成的大疱剪去疱顶,刮疱底组织进行涂片,用姬姆萨或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观察到这种天疱疮细胞。在黏膜固有层可见中度炎症细胞浸润,主要为淋巴细胞和嗜酸粒细胞。37.过敏性紫癜分型①单纯型:是最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紫癜大小不一,可融合成片,形成瘀斑。紫癜主要局限于四肢,尤其是下肢及臀部,躯干极少发生,可同时伴有皮肤水肿、,经7-14日逐渐消退。②腹型:除皮肤紫癜外,因消化道粘膜及腹膜脏层毛细血管受累,而产生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及体征(约2/3患者发生),如:恶心、呕吐、呕血、及粘液便、便血等。其中腹痛最为常见,常为阵发性绞痛,多位于脐周、下腹或全腹,发作可因腹肌紧张及明显压痛、肠鸣音亢进而误诊为外科急腹症。在幼儿可因肠壁水肿、蠕动增强等而致肠套叠。腹部症状、体征多与皮肤紫癜同时出现,偶可发生于紫癜之前。③关节型:除皮肤紫癜外,因关节部位血管受累出现关节肿胀、疼痛、压痛及功能障碍等表现(约1/2患者有关节症状),多发生于膝、踝、腕、肘等大关节,关节肿胀一般较轻,呈游走性,反复发作,经数日而愈,不遗留关节畸形。④肾型:病情最为严重,发生率高达患者12%-40%。除皮肤紫癜外,因肾小球毛细血管炎性反应而出现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肾脏症状可出现于疾病的任何时期,但以紫癜发生后一周多见。一般认为尿变化出现愈早,的经过愈重,少数病例因反复发作而演变为慢性肾炎(血尿、蛋白尿、水肿、)、肾病综合征(尿蛋白>3.5g/d、低血浆白蛋白血症<30g/l、水肿、血脂升高),甚至肾功能衰竭,过敏性紫癜所引起的这些肾脏损害称为过敏性紫癜性肾炎。⑤混合型:除皮肤紫癜外,其他三型中有两型或两型以上合并存在。38.过敏性紫癜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白细胞计数可增加,嗜酸性粒细胞增加;血小板计数正常,偶有轻度减少,但>80×109/L.二、出凝血机能检查出、凝血时间正常,血块收缩良好,束臂试验阳性。
三、免疫学检查血清IgA和IgG常增高,以前者明显;IgA-免疫复合物增高及IgA类风湿因子可阳性。
四、尿液可有蛋白、红细胞及管型。
五、其他血沉常增快。肾功不全时可有尿素氮及肌酐增高。39.淋病 由淋病奈瑟菌(简称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也包括眼、咽、直肠感染和播散性淋球菌感染。淋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可导致多种并发症和后遗症。传播途径:①性接触传染(淋病患者是其传染源)②间接感染③产道感染(新生儿淋菌性眼炎)40.梅毒 由梅毒螺旋体(TP)引起的、几乎可侵犯人体所有组织、器官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性接触和血液传播。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染;垂直传播;其他途径(血液传播、接吻等)
第四篇:皮肤总结
一、荨麻疹
1、Urticaria:Urticaria is a very common disease and is a vascular reaction of the skin characterized by the appearance of wheals, white or red evanescent plaques generally surrounded by a red halo or flare and associated with severe itching, stinging, or pricking sensations.(荨麻疹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病因:食物、药物、感染等。)
2、Dermatographism(皮肤划痕症): Dermatographism is also known as factitious urticaria and is a sharply localized edema or wheal with a surrounding erythematous flare occurring within seconds to minutes after the skin has been scratched.3、病情严重者(休克)抢救:
① Immediate injection with 0.1% adrenalin at 0.5ml by subcutaneous part.肾上腺素;
② Inspiring with oxygen.吸氧;
③ Intravenous injection with hydrocortisone at 0.2 to 0.3g in 500ml glucose.氢化可的松;
④ After about 15 minutes, 0.1% adrenalin at 0.5ml can be used again.重复肾上腺素;
⑤ 0.2g aminophylline is used for cases with bronchospasm.氨茶碱。
4、急性荨麻疹治疗:①H1受体拮抗剂
②维生素C
③抗组胺药
④解痉药
5、特殊类型荨麻疹分类:皮肤划痕症(人工荨麻疹)、寒冷性、胆碱能性、日光性、压力性荨麻疹。
二、药疹
1、药疹(drug eruption):又称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 medicamentosa),是药物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内服、注射、吸入、灌注、栓剂等)进入人体后,在皮肤黏膜上引起炎症反应,严重者可累及机体的其他系统。
2、药疹病因:抗生素类、解热镇痛类、催眠镇静抗癫痫药、异种血清剂及疫苗、各种生物制剂、中药。
3、药疹特点:
①、发生药疹的人只是少数;
②、病情的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及毒理、剂量无相关性;
③有一定的潜伏期:初次用药一般为4~20天,多数7~8天,已致敏者再次用药,数分钟至4小时内即可发生;
④、可发生交叉过敏和多价过敏;
⑤、皮疹形态各式各样,很少有特异性;
⑥、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
4、交叉过敏:机体被某种药物致敏后,可能同时对与该种药物化学结构相似或存在共同化学基团的药物产生过敏。
5、多价过敏:机体处于高敏状态下,可能对平常不过敏、与致敏药物化学结构不同的药物也产生过敏。
6、固定性药疹特点:同一部位反复发作;好发与皮肤粘膜交界之处;单个多,也可多个;紫红斑,剧烈可有水疱,治愈留色素沉着。
7、猩红热型药疹特点:最常见,又称发疹型药疹;致敏药物1周内出现,发病突然;不及时治疗,可转变为重型药疹;可伴有发热,一般较轻。(与麻疹鉴别:麻疹粘膜斑、杨梅状舌是重要的鉴别诊断依据)
8、多型红斑型药疹特点:靶型损害为其特征性改变。表皮松解小于10%。
9、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特点:弥漫性紫红色或暗红色斑片,松弛性大疱,表皮坏死松解(大于30%),尼氏征+,触痛显著如浅表 二度烫伤(抢救及时,二周左右可痊愈,否则数日内可死亡)。
10、尼氏征阳性:
①用手指推压水疱一 侧,可使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 ②在水疱上挤压,疱内液体向周边渗透; ③牵拉破溃之疱壁,周围表皮进一步剥脱; ④外观正常皮肤用力摩擦可剥脱。
11、剥脱性皮炎型药疹特点:初为麻疹样或猩红热样,逐渐加剧全身弥漫性红肿,二周左右红肿减轻,继以全身皮肤反复大量脱屑,呈鱼鳞状或落叶状,手足可呈手套或袜套状剥脱,严重者毛发、指、趾甲亦可脱落。
12、药疹与发疹性疾病的鉴别:
①缺乏发疹性疾病的全身中毒症状②皮疹颜色鲜艳、对称;③瘙痒明显;④缺乏发疹性疾病的其他体征。
13、药疹诊断依据:
①发病前有用药史;②有一定的潜伏期;③除固定型和荨麻疹型外,多数药疹的皮疹对称泛发;④能除外皮疹类似的传染病或皮肤病。
14、药疹与发疹性疾病的鉴别:
①缺乏发疹性疾病的全身中毒症状;②皮疹颜色鲜艳、对称;③瘙痒明显;④缺乏发疹性疾病的其他体征
15、重型药疹治疗:①一切可以药物停用,加速药物排泄,缩短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②早期使用糖皮质激素;③防止感染和并发症;④对症治疗,加强护理。
三、银屑病
1、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皮肤病,基本损害为具有特征性成层银白色鳞屑的丘疹、斑丘疹,病程慢性,易于复发。
2、分型:寻常型银屑病、脓疱型银屑病、关节病型银屑病、红皮病型银屑病。
3、寻常型银屑病:
基本损害: 银白色鳞屑的炎性丘疹或斑丘疹;
特征性损害:蜡滴现象、薄膜现象、点状出血现象(即Auspitz征)、束状发。蜡滴现象:皮损表面被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如蜡滴,周围可有红晕。薄膜现象:剥开鳞屑之后,淡红色发光半透明的薄膜。Auspitz征:剥去薄膜之后,出现小出血点(真皮乳头顶部迂曲扩张的毛细血管被刮破)。临床特征:①好发于青壮年;②慢性反复发作,可自愈,易复发;③一般冬重夏轻;④常在头皮和四肢伸侧,可全身发病;⑤数目多少不一,有的患者可在较短时间皮损泛发全身,有的只有少数皮损,可多年不变;⑥本病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⑦头皮损害界限清楚,发呈束状,但不脱落;⑧粘膜:唇、颊粘膜、龟头等均可发病;⑨甲(指、趾)甲表面可呈顶针状凹陷或不平,也可变黄、增厚,甲板与甲床分离,其游离缘可破碎或翘起。
临床分期:①进行期:皮损多呈点滴状,鳞屑较少,损害增大、增多、周围有红晕,容易发生同形反应;②静止期:静止期的皮损基本不变;③退行期:皮损缩小变薄,周围有色素减退晕。
4、同行反应:在针刺、搔抓或外伤处发生新的皮损,也称为Koebner现象。
5、脓疱型银屑病:
泛发型脓疱型银屑病的特点:①发病急骤,全身症状重;②皮损为红斑基础上密集的无菌性小脓疱,呈周期性发作,进行性加剧;③预后差。
限局性脓疱型银屑病:①皮疹限于掌、跖部,类似泛发型;②指、趾甲常被累及呈混浊、肥厚,有嵴状隆起;③无全身症状。
6、组织病理特征:角化不全;粒层变薄或消失;棘层肥厚;真皮乳头延长,兼有水肿和毛细血管扩张;中性粒C移行至表皮内,形成munro微脓肿。
7、鉴别诊断:
扁平苔藓:散在多角形扁平紫红色丘疹、斑块; 常见黏膜受累;典型组织学改变。
二期梅毒疹:躯干玫瑰疹、掌跖角化性斑丘疹;梅毒血清反应阳性。
慢性湿疹:剧烈瘙痒;浸润肥厚、苔藓样变。
脂溢性皮炎:皮损位于皮脂溢出部位;黄色油腻性鳞屑。
8、治疗原则:
①寻常型不轻易采用激素或抗肿瘤药物治疗;②进行期的寻常型及其它类型不能使用具有刺激作用的外用药;③局限性损害以局部治疗为主;④治疗方案因人而宜。
9、全身疗法:免疫抑制剂、维甲酸、抗生素、皮质类固醇激素、环孢菌素A
10、治疗方法:一般治疗、外用药物疗法、全身疗法、中药治疗、物理疗法(浴疗、光疗、光化学疗法、PUVA疗法、准分子激光)
11、PUVA疗法:内服8-甲氧补骨脂素(8-MOP)后照射长波紫外线(UVA320~400nm,又称黑光),以引起光化学反应。
四、结缔组织病
1、结缔组织病:是一组累及多器官系统中疏松结缔组织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和免疫学方面有共同特征。血清中可查到多种自身抗体,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有效。
2、盘状红斑狼疮(DLE)皮疹特点:扁平或微隆起的盘状红斑或斑块,附有粘着性鳞屑,剥去鳞屑有毛囊角栓和扩大的毛囊口,中央渐萎缩、伴色素减退及毛细血管扩张。
3、免疫病理(狼疮带试验LBT):皮损表皮-真皮交界处IgG、IgM、C3线性沉积形成颗粒状荧光带。(①
DLE 与 SLE 鉴别:正常皮肤(+)为 SLE;② 有助于与其他疾病鉴别: 非特异性SLE皮损;③
有助于无皮损的SLE诊断)
4、SLE特征性皮疹:蝶形红斑、DLE皮损(盘状红斑)、手足指趾末端血管炎样损害、粘膜病变(口、鼻粘膜溃疡)、脱发(狼疮发)。
5、SLE诊断标准: 临 床(7项):蝶形红斑、盘状红斑、光敏感、口腔溃疡、关节炎、浆膜炎、神经系统病变; 实验室(4项):① 血液学异常;②尿蛋白>0.5g/d或有管型;③ANA(+):除外药物性狼疮所致;④抗dSDNA(+)、或抗Sm抗体(+)、抗心磷脂抗体(+)三者中具备1项; **11项中具备4项即可诊断SLE。
6、SLE主要治疗药物:泼尼松、甲泼尼松、免疫抑制剂、免疫增强剂。
7、皮肌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和横纹肌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
8、皮肌炎特征性皮疹:眶周紫红色斑、Gottron丘疹、皮肤异色症
9、皮肌炎诊断:①典型皮疹; ②对称性四肢近端肌群和颈部肌无力;③血清肌酶升高;④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⑤肌肉活检符合肌炎病理改变;
10、鉴别诊断:
SLE:皮疹(蝶形红斑);内脏损害(多器官、肾脏明显);实验室(血液学异常、尿常规异常);免疫检查(狼疮带试验阳性);
皮肌炎:皮疹(以上眼睑为中心紫红斑、Gottron征);内脏损害(肌肉为主);实验室(血清肌酶↑、肌电图异常,肌活检有改变);免疫检查(狼疮带试验阴性);
11、Gottron丘疹:指关节、掌指关节伸侧的扁平紫红色丘疹,多对称分布,表面附着糠状鳞屑。
12、皮肌炎主要治疗药物:泼尼松、免疫抑制剂、蛋白同化剂、抗生素、免疫调节剂。
五、天疱疮
1、天疱疮:是一组自身免疫性慢性大疱性皮肤病。主要累及皮肤、粘膜,以松驰性水疱、大疱和糜烂,尼氏征阳性为特点。组织病理为表皮内水疱,血清中和表皮细胞间有天疱疮抗体。
2、分类:寻常型天疱疮、增殖型天疱疮、落叶型天疱疮、红斑型天疱疮、特殊类型天疱疮。
3、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 vulgaris,PV)皮疹特点: 松驰性水疱、大疱,疱易破,形成大片縻烂,不易愈合。可有渗液、结痂,尼氏征阳性。好发于胸背、头颈部,重者泛发全身。
4、组织病理:基本病理变化——棘层松解形成表皮内水疱或裂隙,可见棘层松解细胞。直接免疫荧光:棘细胞间荧光;间接免疫荧光:天疱疮抗体。
5、天疱疮与大疱性类天疱疮鉴别:
天疱疮:皮肤松驰易破的大疱、口腔粘膜反复糜烂,尼氏征(+);好发于口腔、胸背及头面等部位;组织病理特征(表皮内水疱);免疫病理特征(棘细胞间网状沉积)。
大疱性类天疱疮:临床表现:中老年多见,厚壁张力性大疱或血疱,疱不易破,易愈合,尼氏征(-),组织病理(表皮下水疱),直接免疫荧光(基底膜带线状沉积)。
6、糖皮质激素: 为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
六、性病
1、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TD):指主要通过性行为、类似性行为或间接传播的一组传染性疾病,主要病变发生在泌尿生殖器,也可通过淋巴系统及血行播散侵犯全身组织和器官。
2、梅毒(syphilis)是由梅毒螺旋体(Treponema pallidum, TP)引起,主要经过性接触、血液传播或胎盘传播,侵犯多系统多脏器的慢性传染病。
3、特点:细长螺旋形微生物,长4~14um,宽0.2um,有8~14个螺旋,螺旋体透明不易着色-苍白螺旋体,运动方式特殊:旋转、蛇行、伸缩。横断分裂生殖,每30~33小时繁殖一次,厌氧微生物;体外、高温、消毒药物容易死亡,对寒冷抵抗力强,-78℃,经数年不丧失传染性。
4、硬下疳(chancre):一期梅毒的特点之一,好发于外生殖器,圆形或椭圆形无痛性溃疡,软骨样硬度,含大量TP,传染性极强。
5、梅毒疹:二期梅毒的特点之一,泛发、对称,含大量TP,传染性强
6、扁平湿疣(condyloma latum):二期梅毒的特点之一,好发于肛周、外生殖器、会阴、腹股沟及股内侧,扁平丘疹、斑片,含大量TP,传染性强。
7、梅毒性树胶肿:三期梅毒标志,破坏性最强的皮损,单发无痛性结节渐形成穿凿性溃疡,树胶状分泌物。
8、潜伏梅毒(latent syphilis):有梅毒感染史,无临床表现或临床表现已消失,除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外无任何阳性体征,并且脑脊液检查正常者。
9、检查方法:TP检查、血清检查、脑脊液检查。
10、梅毒血清实验:
非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反应(初筛试验)常用方法:性病研究试验室玻片试验VDRL、血清不需加热反应素玻片试验USR、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
梅毒螺旋体抗原血清反应(确诊试验)常用方法:荧光螺旋体抗体血清试验FTA-ABS、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TPPA。
11、梅毒血清固定:梅毒患者经过治疗6~9个月后滴度无明显下降或2年后血清仍未转阴。
12、前带现象(prezone phenomenon):抗体过多,导致抗原抗体结合不能形成大的复合物,抑制可见的反应出现,导致假阴性,将抗体适当稀释可避免。
13、早期梅毒治疗:首选药物:青霉素;替代疗法:头孢曲松钠(对青霉素过敏者)。
随访:至少坚持三年。第一年、3月/次;第二年、半年/次;第三年末复查一次。
14、吉-海反应——首次使用青霉素治疗梅毒的病人,由于TP被迅速杀死,释放出大量的异种蛋白,引起急性变态反应,在治疗后数小时出现寒战、高热、头痛、肌肉骨骼疼痛、皮肤潮红、恶心、心悸、多汗等全身症状,或者各种原有梅毒损害的症状也加重,严重的梅毒患者甚至发生主动脉破裂。(为避免吉海反应,青霉素注射前一天口服泼尼松)
15、淋病(Gonorrhea)——由淋球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化脓性感染,也包括眼、咽、直肠感染和播散性淋球菌感染。(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人是唯一天然宿主;对单层柱状上皮和移行上皮细胞的黏膜有特殊亲和力)
16、淋病首选药头孢曲松。
17、淋病判愈标准:治疗结束后2周,无性接触史的情况下①症状、体征均消失;②治疗结束后4-7天,淋球菌涂片和培养(-)。
18、生殖道衣原体感染:沙眼衣原体(CT)感染所致;治疗首选阿奇霉素或多西环素;
判愈标准:症状、体征消失,可不作病原微生物培养。
19、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CA):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常发生在肛门及外生殖器等部位,主要通过性接触直接传染。(人是唯一宿主)
主要致病亚型:HPV-6、11、16、18
致癌高危亚型:HPV-16、18、45、56 20、尖锐湿疣皮损特点:柔软淡红色或污灰色赘生物,可呈乳头状、菜花状、鸡冠状等。
21、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GH)——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泌尿生殖器及肛周皮肤黏膜而引起的一种慢性、复发性、难治愈的STD,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HSV-2占主要)
22、STD病原体种类很多:病毒、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细菌、真菌、寄生虫等。传染主要是通过性行为,间接接触、血液或血液制品及母婴垂直,以及医源性、器官移植、人工受精、昆虫等途径而感染,本病的传播不受自然因素的干扰。
23、玫瑰疹:表现为玫瑰色或褐红色、圆形或椭圆形的斑疹,直径1到2cm,压之褪色,皮损数目多,互不融合,好发于躯干四肢近端。
七、外用药
1、外用药治疗原则:
A、正确选择剂型—根据临床症状及皮损特点:
急性期
1.无糜烂渗出的红斑丘疹(乳剂、粉剂、洗剂)
2.渗出较多或伴水肿、糜烂(溶液湿敷)
亚急性期
1.少量渗出且有厚痂(糊剂、油剂)
2.无渗出或干燥鳞屑为主(乳剂)
慢性期
1.泛发性(乳剂、软膏)
2.局限性(乳剂、软膏、硬膏)
3.单纯瘙痒(乳剂、酊剂)
B、正确选择药物(性能)— 根据病因、病理变化、自觉症状; C、正确用法及注意事项,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复诊;
八、皮肤总论
1、皮肤功能: 皮肤屏障功能、皮肤的免疫功能、皮肤的感觉功能、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皮肤的吸收功能、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皮肤的代谢功能。
2、皮肤分为角质层(占表皮细胞的80%以上)、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
3、表皮通过时间:细胞从基底层到颗粒层14天,从颗粒层到角质层14天,共28天。
4、真皮由基底膜带与表皮连接,分乳头层和网状层(磨皮术不穿透网状层就不会产生疤痕)
5、毛发生长:生长期、退行期、休止期,以头发为例分别约为3年、3周、3月。
6、指甲每3个月1cm,脚趾甲每9个月1cm。
7、皮肤功能:皮肤屏障功能、皮肤的免疫功能、皮肤的感觉功能、皮肤的体温调节功能、皮肤的吸收功能、皮肤的分泌和排泄功能、皮肤的代谢功能。
8、原发性损害(primary lesions):皮肤病或性病病理变化的直接结果
9、继发性损害(secondary lesions):由原发性损害转变(演变)而来或经治疗、刺激等转变而来。
10、斑疹或斑片:局限性皮肤颜色的改变,与皮肤表面相平的损害。(〉1cm为斑片)
11、丘疹:局限性实质性隆起皮面的损害。(〈1cm)
12、斑块:丘疹的扩大或融合,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陷。
13、水疱(vesicle): 局限性、隆起性内含液体的腔隙性损害,大于1cm为大疱(bulla)。
14、脓疱(pustule):局限性、隆起性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
15、结节(nodule):局限性、实质性及深在性损害,常呈圆形,比丘疹深而大,触诊更易发现,如血管炎、痛风;少数特别突出皮面如皮赘。
16、风团(wheal or hive):为真皮浅层急性水肿所致的暂时性局限性扁平隆起损害,起退均快,退后不留痕迹,常伴剧痒。
17、鳞屑(scale):指脱落或即将脱落的异常角质层细胞(角化不全或角化过度),有糠秕状、云母状、苔癣状。
18、痂(crust):由皮损表面渗出液与脱落组织、药物等干涸而成的附着物。有浆痂、脓痂、血痂及焦痂。
19、糜烂(erosion):指表皮缺损,愈合无瘢痕形成。如水疱、大疱破后露出红色湿润面。20、溃疡(ulcer):指皮肤或粘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达真皮或更深的位置,愈后留有瘢痕。
21、苔癣样变(lichenification):指皮肤局限性肥厚斑块,常伴色素改变。如湿疹、皮炎长期搔抓后。
22、萎缩(atrophy):指皮肤组织一种退行性变所致皮肤变薄。有表皮或真皮萎缩。
23、皮肤划痕试验:荨麻疹患者皮肤表面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会出现三联反应,称皮肤划痕实验阳性。①划后3到5秒,划过出出现红色线条;②15到45秒,红色线条两侧出现红晕(麻风皮损无此变化);③1到3分钟,划过出出现隆起、苍白色风团装线条。
九、带状疱疹
1、带状疱疹:Herpes zoster is caused by 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人是唯一宿主), which is characterised by a unilateral, painful, vesicular rash with a dermatomal distribution(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泡为特征,常伴明显的神经痛)。
2、典型表现:发疹前乏力、低热、纳差,患处皮肤灼热灼痛,持续1到5天,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簇状分布,不融合,继之迅速变为水泡,皮损沿神经分布,多单侧,不超过正中线。
3、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带状疱疹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可伴有神经痛,统称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AP),如果皮损消退后神经痛仍然存在,则称为PHN。
4、Pamsay-Hunt综合症:耳带状疱疹时,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十、真菌性皮肤病
1、皮肤癣菌病:包括头癣、体股癣、手足癣、甲癣等。致病菌为皮肤癣菌。包括有以下三属:毛癣菌属(最常见为红色毛癣菌)、小孢子菌属、表皮癣菌属。
2、白癣、黑点癣、黄癣、脓癣的鉴别:
白癣:好发于儿童;小孢子菌属;灰白色鳞屑斑,有卫星状损害,头发出头皮3mm断,有白发鞘;青春期自愈,不留疤痕,易发展为脓癣;发外孢子;亮绿色荧光;服药3周。
黑点癣:好发于儿童及成人;毛癣菌属;散在点状鳞屑斑,头发出头皮断,呈小黑点;部分青春期可愈,不留疤痕;发内密集孢子;无荧光;服药3周。
黄癣:好发于儿童及成人;许兰氏毛癣菌;碟形黄痂,毛发失光,有臭味;青春期不愈,萎缩性疤痕;发内菌丝;暗绿色荧光;服药4周。
脓癣:好发于儿童;小孢子菌属(动物源性);化脓性毛囊炎,形成溃疡,可继发细菌感染;可遗留疤痕;发外孢子;服药4周,需联合抗菌素、激素。
3、头癣治疗原则:口服药+外用药、剔头、洗头、消毒;
治愈标准:治疗结束后取患处头发做真菌直接镜检,以后每1-2周复查 一次,连续3次阴性后方可认为治愈;
口服药:
①灰黄霉素:儿童:15-20mg/(kg.d),成人:0.6-0.8g/d,②伊曲康唑:儿童100mg/d,成人200mg/d,疗程4周③特比奈芬:体重小于20mg:62.5mg/d;
体重20-40kg:125mg/d;
体重大于40kg,250mg/d
外用药:5-10%的硫磺软膏、各种抗真菌的霜剂;
4、体癣:指发生于除头皮、毛发、掌跖、甲板以外的平滑皮肤上的一种皮肤癣菌感染。
5、股癣:指发生于腹股沟、会阴和肛门周围的皮肤癣菌感染。特殊部位的体癣。
6、手癣和足癣:损害发生在指趾间、掌跖,多由毛癣菌属及表皮癣菌属引起,以春夏季、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好发,反复发作者存在着个体差异。为最常见的皮肤癣菌感染。
7、手足癣临床特点:
①浸渍糜烂型:多发生在趾间,浸渍、发白,糜烂、破溃,此型瘙痒剧烈,可因搔抓而导致继发感染如丹毒、蜂窝织炎等;
②丘疹水疱型:以足底多见,表现为丘疹、丘疱疹及水疱,伴瘙痒;
③角化皲裂型:手部虎口、足跟部等,为慢性损害,表现为角化、磷屑,皮肤粗糙、肥厚,易 发生皲裂,可同时伴有甲损害;
十一、皮炎和湿疹
1、接触性皮炎(contact dermatitis, CD):由于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后,在皮肤粘膜接触部位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
2、刺激性接触性皮炎:①任何人接触后均可发病;②无一定潜伏期;③皮损多位于直接接触部位境界清楚;④停止接触后,可自愈。
变应性接触性皮炎:①有一定的潜伏期 ;②皮损广泛、对称;③易复发;④斑贴试验(+)。
3、急性接触性皮炎:起病急;皮损表现: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严重者可出现糜烂、坏死;与接触物形状一致,境界清楚;瘙痒或刺痛。
亚急性和慢性接触性皮炎:皮损特点:红斑、丘疹、轻度增生和苔藓样变;境界不清。
4、湿疹(eczema):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真皮浅层及表皮炎症,临床上急性期皮损以丘疱疹为主,有渗出倾向,慢性期以苔癣样变为主,病情易反复发作(多形性、渗出性、对称性、瘙痒性)。
5、湿疹临床表现:
急性期:红斑基础上针头至粟粒大小丘疹,严重时可出现水泡,境界不清楚,自觉瘙痒剧烈;
亚急性期:急性湿疹炎症减轻或不适当处理后病程较久发展而来,红肿,渗出物减轻,皮损暗红色;
慢性期:暗红斑上有丘疹、抓痕及鳞屑,局部皮肤肥厚、表面粗糙,有不同程度的苔癣样变、色素沉着或减退;
6、急性湿疹与急性接触性皮炎的鉴别:
急性湿疹:病因复杂,可发生与任何部位,皮损多形性,对称,境界不清楚,自觉瘙痒,不伴有疼痛,病程较长,斑贴实验阴性;
急性接触性皮炎:病因多为外因(有接触史),主要发生在接触部位,形态单一,境界清楚,自觉瘙痒疼痛灼热,病程较短,斑贴实验阳性;
7、慢性湿疹与单纯性苔癣样变鉴别:
慢性湿疹:由急性发展而来、有反复发作的亚急性史、急性期现有皮损后有痒感,由各种内外因素引起,好发于任何部位,圆锥状、米粒大小褐色丘疹融合成片、浸润肥厚、有色素沉着,可急性发作、有渗出倾向;
单纯性苔癣样变:多先有痒感,抓后出现皮损,由神经因素引起,好发于颈项、肘膝关节伸侧、腰骶部,多角形扁平丘疹、密集成片、苔癣样变、边缘有扁平发亮丘疹,多为慢性、比较干燥;
第五篇:2011皮肤性病科总结
2011皮肤性病科总结
经过全体科室医生的共同努力,皮肤科在本地区的影响力越来越大,2011年1—10月门诊人次为22487,比2010年同期增长9.35%,今年皮肤科遇到了少有的困难,专业用药品本来就不多,部分没有替代药品,由于基本药物目录的实施和部分药品的重新招标,使得抗真菌药和抗组胺药接不上使用,7到9月病人就诊治人次增长减缓,8月出现下降,发现原因后,本科能及时采取措施,保证了正常供应,防止病人的进一步流失。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业务收入也有大幅增长,本年(1-10)业务总收入253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8.22%。目前皮肤科医师比较少,业务不断增长,增添了中波窄谱紫外线治疗仪、高频电刀等设备,为病人提供了更准确的诊断方法和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性病工作也是本科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全面落实市性病质控的要求,在医院医务科的指导下,每年年初,针对质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制定计划,逐一整改,严格按照要求,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但由于历史遗留的原因,质控成绩只保持在全市的中游水平。
本科能顾全大局,尽管有自身的困难,但当医院有需要,总能服从大局,今年疼痛门诊借用本科诊室,病人较多时,本科医生主动导诊,让病人及时就诊。及时完成会诊,有时下午一人上班,下班后也要完成会诊工作。夜急诊工作能做到随叫随到,三天一个轮转,第二天照常上班,辛苦仍坚持。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为了更好地落实医院管理年和“三好一满意”工作,每位医师对医院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针对皮肤科的特点,主要是落实好首诊负责制,除了做到写好病历、开好处方外,更要让病人感受到周到的服务,精斟的技术。皮肤科医患之间也有纠纷,但能及时与病人沟通,化解矛盾,没有造成事态的进一步恶化。没有医疗事故和赔付。
存在不足:业务工作缺乏具有竟争优势的项目;科研工作没有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