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策略

时间:2019-05-12 05:36: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策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策略》。

第一篇:关于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策略

近年来,儿童阅读材料的种类和数量都在迅速增加。幼儿园老师如何引导幼儿感受、理解、体验这些阅读材料的内容和情感,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呢?我们的做法是,以童心解读作品,根据作品特点设计活动,与幼儿共享阅读的快乐。

一、根据作品的体裁设计活动

不同体裁的作品有着各自不同的魅力,每种体裁带给幼儿的阅读乐趣不能互相替代。如德国漫画家卜劳恩的作品《父与子》是一部漫画作品。塑造了一对可爱而有趣的父子,他们善良、诙谐、乐观、懂得生活,有幽默感,他们之间发生的一些事情意味深长让人感到浓浓的父子情感。

《父与子》一书中描述的故事,开始时似乎都很平常,但随着情节的展开,矛盾与冲突随之出现,且愈演愈烈,可结局往往又出人意料。我们对其中一篇“百密一疏”进行解读,它描述的事件是:儿子不小心砸碎了镜子→儿子把镜子全部砸碎→儿子在砸碎镜子的木板上画上戴领结的父亲画像(随着情节的发展,画面从一条主线转变成了两条主线),其一是父亲全然不知照镜子,儿子很得意;其二是父亲发现了其中的破绽,儿子逃走。

这个漫画故事的特点是幽默。因此,我们通过观察画面中人物的表情、事态的发展,充分发挥想象,以肢体动作和语言结合等策略感受、理解、体验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我们运用了以下的策略:

1、营造氛围

活动一开始我们就营造了一个幽默的阅读氛围,让幼儿充分感受故事形象的有趣,感受其中的幽默元素。如我们引导幼儿观察这对父子的形象特征:“这是谁?他们长得怎么样?”让孩子体验故事中形象的幽默。如幼儿说到“爸爸的头发很滑稽,两撮,长在额头上”时,教师可以用幽默的口吻:“是呀,爸爸长得真滑稽,连眉毛都象头发,怪不得你这么认为,真有趣!”

2、鼓励想象

在阅读幽默作品时,我们鼓励幼儿大胆想象,感受故事意想不到的结局。如针对故事中“儿子打碎镜子以后,想出画爸爸肖像的办法”这一情节,我们把重点放在让幼儿大胆想象还有什么幽默的办法可以不让爸爸发现儿子闯下的祸,而不是让幼儿讨论:“儿子现在的这个办法好不好?为什么?”

3、推波助澜

在阅读幽默作品时,我们运用“推波助澜”的策略会增添幽默的味道,如,一开始当孩子讲到“儿子和父亲在踢球,后来儿子把爸爸的头当成球,踢到爸爸头上了”时,教师更应通过自身夸张的语气语调来推波助澜,渲染这种幽默的氛围,“是的,儿子看到从阴井里冒出一个圆溜溜的东西,猛地一脚,‘哎呀’怎么啦?原来踢到的是爸爸的脑袋!有趣吗?”

通过推波助澜,把幽默的情节放大,激发孩子对幽默情节的回忆,充分感受故事的幽默、有趣。

4、启发思考

在阅读幽默作品时,我们运用“明知故问”的策略,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如,作品第一幅是“儿子一开始不小心把镜子打碎了一点”,第三幅是“儿子索性把镜子打得粉碎”,我们通过提问:“为什么儿子要把镜子都打碎呢?他究竟要干什么?”把矛盾显性化,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去思考,并体验儿子的各种情感:不小心敲碎玻璃的紧张,自以为想出妙计的得意,被父亲发现后的狼狈,感受幽默故事的魅力。

二、根据作品的结构设计活动

每个作品都有其不同的特点,这也决定了我们要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设计、组织。如《要是你给老鼠吃饼干》,在结构上具有循环往复的特点。为此,我们设计了能体现循环往复特点的教具。我们在一件围裙上用雌雄粘扣缝制了房子轮廓,又在广告纸上剪下与故事相关的物品图片(如饼干、牛奶、麦管、镜子、剪刀等),并贴上雌雄扣。在活动中,我们随着故事情节的展开,沿着轮廓依次贴上老鼠所要的物品图片,以此为复述故事、创编故事打下基础。

三、根据作品主线设计活动

一般来说,图画故事都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情节线,一条是情感线。活动前,我们通过解毒作品整理出这两条线,然后引导幼儿围绕主线理解、体验作品。

如故事《大西瓜》的情节是小老鼠在看望奶奶的途中遇到的困难(过不了河、碰到狐狸等),故事的情感线是小老鼠对奶奶的关心和面对困难的机智。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理解情节,体验情感。

1、观察理解

在这个故事中,狐狸要吃小老鼠时的凶狠(张大嘴巴,口水直流等)和小老鼠的害怕(吓得浑身发抖等)在画面中都表现得非常明显。因此,在活动中,我们边看边提出一些观察性的问题,如“你从哪里看出狐狸要吃小老鼠?小老鼠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注意故事中角色的表情、动作等,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

2、符号转译

在这个故事画面中有一些符号,如狐狸摔跤后,画面上出现了“ ”符号和螺旋型的线条,分别表示“眼冒金星”和“头晕眼花”。在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观察这些符号,帮助他们建立图画符号和语言的对应关系,提高阅读兴趣和技能。

3、启发想象

在故事中往往会有一些情节转折点,我们在活动中有意识地启发幼儿在情节转折处展开合理想象。如在故事《大西瓜》中,就有“小老鼠能不能过河”“小老鼠会不会被狐狸吃掉”这两个情节转折点,对此,我们提出以下问题启发幼儿想象:“小老鼠有没有过河?它是怎么过河的?”“小老鼠会不会被狐狸吃掉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助小老鼠?”这样,不仅引导幼儿发展故事情节,也使幼儿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

4、角色表演

在活动中,我们还要注意引导幼儿运用表情、动作、言语等外显行为进一步理解作品,将静态的画面与动态的体验表达相结合。如我们问幼儿:“狐狸想吃小老鼠的时候是怎么样的?小老鼠会怎么想,怎么说?”不仅让幼儿回答问题,而且让他们在角色扮演中体验故事内容和情感。

5、贯穿体验

在故事《大西瓜》中,“小老鼠关心奶奶”是一条突出比较突出的情感线。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体验关爱的情感,我们在第一幅画面中就加入了“奶奶生病了,躺在床上”的情景,并提问:“奶奶生病了,小老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让幼儿体验小老鼠的着急心情。在路上,小老鼠又热又渴,看到了一个西瓜,吃掉了半个,这时候我们又故意设置悬念“还有半个西瓜,小老鼠怎么不吃了呢”,帮助幼儿体验小老鼠对奶奶的牵挂和热爱。在完整欣赏故事后,我们还特地设置了请一名大班幼儿扮演小老鼠分西瓜给孩子吃的情节,让孩子体验“感恩”的情感,使活动达到高潮。

第二篇: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指导策略

摘录《幼儿学习网》 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有以读图为主、选择性、视听阅读、口语与书面语同步阅读等4个特点。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作为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教育中占得地位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供幼儿在教学中使用阅读的材料也越来越丰富了。作为教师我们要根据幼儿的需求和发展随时调整我们的教育策略,让早期阅读真正的在幼儿园中起到更高的成效。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从幼儿开始接触图书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应该耐心仔细地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幼儿存在不良的阅读习惯就应该马上重视起来,找机会个别指导及纠正。家长可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为幼儿选择一些多元化的材料讲给幼儿听,也可根据幼儿的阅读水平,让幼儿穿插故事内容或续编故事,这样,不仅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二、从“图”入手,引导幼儿早期阅读。

早期阅读,应从“图”入手,培养幼儿说的能力幼儿期识字不多,都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开展早期阅读时,我们从幼儿喜欢的绘本入手。让幼儿在看图、说图、读图的过程中,加深对图画阅读的理角,提高推理,归纳能力。

在绘本阅读中,由于幼儿思维具有跳跃性,阅读时常常胡乱翻翻,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大读本时,要重点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每幅图,提出相关问题让幼儿有序观察,如在开展阅读活动“小蛇散步”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幼儿阅读封面,猜测书中内容,接着引导幼儿逐页读图,抓住每幅图的重点,让幼儿观察图中的小蛇神态及其动作,如小蛇想了什么好办法?引导幼儿充分想象,用什么办法帮助小蛇,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最后指导幼儿读图。了解哪些小动物得到了帮助,通过有效指导,让幼儿了解小蛇是一个聪明、能干、乐于助人的快乐小蛇。以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体味作品中蕴含的意义。从而帮助幼儿实现了解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活动延伸中开展“谁帮助过我”的讨论,来大家说说什么时候你得到了帮助?或者你帮助过谁?你当时得到帮助的心情是怎样的?或者你去帮助人得心情是怎样的?

三、以“听”辅助,引导幼儿早期阅读

“听”在早期阅读中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对于幼儿来说用“耳”读书,比起用“眼”阅读更为直接,所以在早期阅读中,我们要以听“听”辅助,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幼儿听赏优秀文学作品,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无穷魅力。

首先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听教师朗诵。如在朗诵儿歌时,教师也可以故意颠倒着说,“太阳西起往东落,你说好笑不好笑”,让幼儿纠正,教师在教学熟悉的读本时,可以把故事错读或漏读,让幼儿纠正。如在讲述故事《猫医生过河》时,教师可以讲述一半让幼儿猜想,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互相朗诵。幼儿天生是个模仿家,好表现,所以我们可以在区角设立一个“朗诵区”,让幼儿轮流着当“小主持人”在小朋友面前讲说新闻或朗诵自己喜欢的儿歌、故事。在听同伴说的时候,幼儿也会特别专注、认真,在互相朗诵过程中,激发了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幼儿的阅读能力。

再次,让幼儿听赏录音,为朗诵活动作准备。教师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选择适合幼儿听赏的有声读物,让幼儿反复听赏,感受录音机中传出的标准普通话,轻声跟读。开展儿歌、故事朗诵比赛,选出“普通话”小能手,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还可以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我们还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假日让家长带孩子逛书店,经常性地开展亲子朗诵,让家长将精彩的故事,诗歌朗诵给孩子听,让孩子将幼儿园学到、听到的故事,诗歌朗诵给爸爸、妈妈听、并做记录。在享受亲子阅读中带来的快乐的同时,增大阅读量,积累阅读经验,也激发了幼儿阅读的兴趣。

四、与经验结合,引导幼儿早期阅读

一个人对阅读内容背景的知识越熟悉,阅读内容与他的生活经历越有关,他的理解速度就越快,对阅读内容会引发更深入的思考和连结,如在开展主题活动《大风》之前,教师通过开展“有关自然景象认识”活动,提供幼儿“大风”经验,理解“大风”的含义,当幼儿们对大风概念有了自己的认识时,教师开展“大风阅读”这个活动时,幼儿的情绪马上就被调动了起来。在讲述过程中内容非常广泛,课堂气氛很活跃。他们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生活经验创造出了许多优美的诗句,“大风给工地上带来了惊喜:大风把学校里的玻璃都吹洗干净了,大风帮助面粉店的老板把麦粒整理好啦!大风把幼儿园里小朋友种的花変的更漂亮了,通过积累大量经验,促进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五、利用角色扮演,提高幼儿阅读物的能力和兴趣

角色扮演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教师指导幼儿阅读时,利用故事当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模仿,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参与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幼儿学习语言、学会表达的能力,更进一步促进幼儿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情节的理解。在角色扮演的阅读游戏中,教师应该指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要十分的投入配合头饰道具如:在《雪孩子》故事中教师选择合适的雪花音乐,引导幼儿在音乐中去表演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对话,让幼儿体验阅读物本身的愉悦特性,幼儿的年龄特点也会迫使他们在活动中特别投入。

总之,幼儿期是语言思维发展最关键、最活跃的时期,我们要抓紧从幼儿的身心特点、个性特点出发,在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上更深入地进行研究,从而为幼儿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第三篇: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

早期阅读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专门培养幼儿阅读兴趣的一种集体教学活动。早期阅读活动通常包括师生共读、创设故事情景、与游戏结合等方式来完成,帮助幼儿初步形成阅读经验。

一、正确认识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的内涵

2012年?C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能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此指导下,幼儿园纷纷开展各种早期阅读活动。然而,由于有些教师对早期阅读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准确,因此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为了在幼儿园有效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教师需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早期阅读的内涵。

1.师幼互动,解读阅读教学

学龄前儿童的特点是喜欢与成人共同完成活动或任务,而幼儿在幼儿园里更希望教师形象地读讲阅读材料。所谓形象地读讲是指教师为了帮助幼儿理解图画书、故事书等阅读材料,通过口头语言、表情和肢体动作等将其内容形象地表达出来。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有些教师将阅读作为维持幼儿秩序的方式,当看到幼儿无事可做时,就要求他们拿一本书看,这种带有一定强迫性的阅读,难以激起幼儿的阅读兴趣,有时还会出现幼儿拿着书打闹的现象。鉴于此,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通过教研和培训,明确日常活动中各个环节的组织要求、秩序和自由的限度。教师也要改变组织方式,把更多的活动选择权交给幼儿,让他们有更多活动的机会。如餐后活动,可通过分组、分活动的形式,制订出一周当中本组每天餐后的活动类型,如阅读、绘画、建构、手工等,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种类,然后分组结伴进行。实践表明,在以这种方式开展活动的班级中,选择了阅读的幼儿会显得更加安静专注并兴趣盎然。

2.培养兴趣,参与阅读教学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倡导全民阅读,希望全民阅读能够形成一种氛围,无处不在。全民阅读不仅是一项文化教育工作,更是关乎一个国家文明富强乃至始终保持蓬勃发展活力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然而,在我国现阶段,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比韩国人的11本、法国人的20本、日本人的40本、犹太人的64本要少很多。因此,全民阅读应从娃娃抓起。

幼儿教师应该重视早期阅读,并掌握在幼儿园组织阅读活动的有效方法。首先要通过集体教学,让幼儿形成完整的阅读概念;其次,在集体教学中,要能将书中的情景与游戏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同伴团体的作用,强化对阅读内容的理解。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还能够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阅读中。

例如,教师带领幼儿完成《我是山大王》的阅读后,根据书中的故事设计游戏,让幼儿分组饰演角色,互相配合,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各种角色的心理活动,加深对故事的理解。集体阅读并不会限制幼儿的自主阅读,反而会为自主阅读提供更多经验和参考,这一点在大班体现得更为明显。大班幼儿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和自由阅读时间增多了,幼儿可以有更多展示自己所喜爱图书的机会,有些幼儿会要求教师讲讲自己拿的故事书,或者请求“下一次上课能不能用我的图书”。这都反映出幼儿对阅读活动的喜爱和认可,教师应给予鼓励和肯定,并满足幼儿个性化的阅读要求。

3.提升能力,优化阅读教学

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科学的早期阅读教学观。如幼儿园采取了“一心三能贯四环”的教学模式。“一心”即以早期阅读园本课程为核心,“三能”即以幼儿倾听理解能力、表述交流能力、欣赏阅读能力为主线;“四环”即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评价四个环节都紧扣着早期阅读来实施。该教学模式力求表达两个意图。

一是运用系统理论,实现早期阅读教学整体优化。以阅读教学为主线,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合理组织、建构课程结构,并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最终达到宏观规划、系统设置、科学配置的目的。

二是教学结构的四大环节及隶属分支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呈树形结构,是一个整体。

二、以幼儿发展为本位,整合阅读教学目标和内容

学前教育培养目标应建立在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基础上,整合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内容,让幼儿初步了解语言的丰富性以及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是阅读教学总目标。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参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的语言教育要求,确定总目标:提高幼儿运用语言交往的能力,让他们喜爱儿童文学作品;发展幼儿倾听、表达、早期阅读和书写的能力;让幼儿养成运用语言思维交往的良好习惯。

二是阅读教学分类目标。可将总目标分解为倾听理解、表述交流、欣赏阅读三个维度的目标。倾听理解目标――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和相应的语言理解能力;表述交流目标――敢于、乐于当众表达,能进行简单的对话和表述;欣赏阅读目标――有浓厚的阅读兴趣,具备一定的自主阅读意识和能力。

三是阅读教学分层目标。根据各班幼儿的特点,将倾听理解、表述交流、欣赏阅读三个维度的目标进行更详细的分解。具体从目标层次、操作框架两个层面进行详解,这样的细化可以使教师在具体操作中更准确地把握目标。如中班侧重于培养幼儿的阅读习惯、正确的发音与表达阅读内容的能力,大班侧重进一步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及思维能力。

三、创设支持性的阅读教学环境

一是班级特色活动凸显。各班利用主题月活动,实施富有特色的早期阅读主题活动。如通过演绎经典文学作品,丰富幼儿对角色、生活等的体验。还有教师根据早期阅读内容,进行的创意戏剧表演。

二是环境建设的渲染。在各班室内外墙壁上设置经典童话故事长廊,展出幼儿自制的连环画等;在幼儿园走廊布置“幼儿早期阅读图书展”“我的自制图书”,让幼儿随时可以欣赏,随时可以走进童话世界,品味经典文学作品。可见,丰富的阅读材料可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同时,要给幼儿创设安全舒适的心理环境,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师幼互动、科学的阅读指导来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是开放活动的展示。充分利用家长开放日活动,展示幼儿的言语交际水平。在幼儿进行阅读活动时,教师要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共同为幼儿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和幼儿一起阅读、讨论、分享和交流。这样就给幼儿提供了更多口语交流的机会,将有利于提高幼儿倾听、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第四篇:幼儿园主题教学早期阅读活动教师的指导策略

主题教学在乎的是幼儿自身的经验和兴趣,更在乎的是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能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学习共同生活和自由地表现、表达,真正的体现以幼儿为主题,培养幼儿的主题意识;真正在主题活动中发展幼儿的个性和团队精神;真正在探索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兴趣、健全的人格,开发幼儿的潜能;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中融入幼儿的早期阅读,在主题活动下开展的早期阅读活动更精彩,更被孩子所喜欢。主题教学活动中所产生的多种、多领域的课程资源能更好的为孩子的早期阅读活动服务……

在幼儿园主题教学中的早期阅读活动,教师改如何进行指导呢?

一、教材选择配合主题的进程。

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开展方式是以“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为中心,从而逐渐发散

产生第一子活动,第二子活动甚至第三子活动。因为这些活动都是围绕同一主题进行的,所以这样也使得幼儿对该主题事物的认知也逐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表入内。早期阅读活动也是遵循这一原则,选择与主题相关的,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如:我们大班现在进行的主题是《大自然的语言》,我们选择了和大自然相关的绘本进行教学,有《农庄里的四季》、《花园里的一年》、《谁在夜里不睡觉》《永远的阳光》等绘本,这些绘本不经意间将自然界的小知识融会其中,孩子们看看、说说,从中了解和认识到自然界的相关知识,一年有几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开什么花?小动物会怎么样?人在不同季节都会干些什么?再加上好看的图片,真是绘声绘色地给孩子们展示出大自然的一切奥秘。

二、早期阅读应运用和发展幼儿的“经验”。

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是幼儿阅读活动的起点。在主题活动的早期阅读中,教师应该基于幼儿的原有经验,不断引导和帮助幼儿理解文本、建构意义,并不断扩展和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如《大自然地语言》主题中,开展过诗歌教学《太阳,您好》和歌曲《太阳您真勤劳》活动,幼儿能在周围环境中找到太阳的踪迹,知道太阳的光照所及是无处不在的,以及充分表达自己对勤劳的太阳的敬佩之情和对太阳给予我们光明和温暖的感激之情后,再来开展早期阅读活动《永远的阳光》,与幼儿一起共读的时候,我们都会沉浸其中,并有所感悟。更重要的是觉得插图真的很美。同时,我们也会再一次眺望天空,体会天空之上的天空。体会永远的阳光。告诉孩子,人生中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阴霾或雷电暴雨的天气。但其实,在宇宙中,我们要知道在我们头顶的上空之外,还有更广褒的美丽蓝天和永远的阳光存在。早期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幼儿不断运用“经验”又不断发展“经验”的过程。

三、主题活动中,重视早期阅读的拓展活动。

阅读需要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如果孩子在阅读活动中不具备读懂阅读材料所需要的背景知识,那么他在阅读活动中依然会遇到困难。因此在阅读活动后,特别是主题活动背景下的阅读活动,围绕知识经验的结构化、系统化开展拓展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还是以《大自然的语言》主题为例,在活动《看云去》、《云彩壁画》活动开展后,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感受到自然环境中充满奇妙有趣的现象。和云相关,开展早期阅读活动《云朵面包》,《云朵面包》故事充满神奇、浪漫和暖暖的爱意,配上由铅笔画,摄影,布衣拼贴等多种手法组合而成的画面,美妙而生动。在活动中有意识地为每个孩子提供展示自己的舞台,以满足其展示自己的愿望,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在课后的拓展活动中,为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提供了帮助,以“如果你碰到了小云朵,你想把它做成什么呢?你能把遇见她的经过还有变的过程写下来和画下来吗?”这样的写话,激发幼儿诉说的愿望。并以手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此一来,孩子们有关云朵和自然现象的知识和经验都得到了很好的丰富和梳理。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第五篇: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设计策略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设计策略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设计策略就是对幼儿园活动资源的分析与筛选策略。幼儿教育领域内有许多内容是相对稳定不变的。如幼儿对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的认识,对中国传统节日和国际公认节日的认识,对周围生活的认识,等等。幼儿园教育的内容应是广泛的、启蒙的,各方面的内容都应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在选择教育内容时,既要符合幼儿的兴趣和现有经验,又要有助于形成符合教育目标的新经验;既贴近幼儿的生活,又有助于开拓幼儿的经验;既体现内容的丰富性、时代性,又注重幼儿学习的必要性、适宜性以及与小学教育的衔接等。

一、选择与幼儿的生活机密相连的活动内容

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教育可以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凡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应被及时地纳入到教育活动中来。在这样的生活中,幼儿的经验会受到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幼儿自主生成、自主探索的主题,大多是幼儿在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觉得奇怪的现象以及感到困惑的问题,如“我长大了”“大桥为什么不塌下来”“奇怪的冰”等。当活动的主题是幼儿所喜欢、感兴趣的内容时,幼儿就会调动全部的智慧、情感、意志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构建新的认知。

因此设计活动时,教师首先应考虑活动的内容是否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是否是幼儿在生活中常见的或曾经经历过并且留有深刻印记的事物和现象。

1.体现幼儿周围自然界的现象或变化的活动

蕴涵着幼儿周围自然界的现象或变化内容的活动,是幼儿非常热衷的。幼儿生活的这个自然界,本身就充斥着各种“光怪陆离”的自然现象,如雪、雨、风、霜、雷、电、声、光等,蕴含着神奇莫测的无穷的变化,如水结冰、冰融化、种子发芽、蝌蚪变青蛙、孩子长大等。这些现象和变化的感性层面的知识和经验是孩子们愿意去探究、能够理解、并且值得掌握的。

案例:下雨的时候

一、听雨

一个炎热夏天的午后,教师正带着幼儿活动,忽然天空出现了乌云,不一会儿便黑云翻滚,天色很快暗了下来。有幼儿看到了这一切,跑来告诉老师:“天空中有许多黑云。”老师说:“是啊,天空中有这么多黑云,你们说下面会发生什么?”幼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教师把幼儿带到一个活动室,让他们安静地倾听外面发生了什么。这时,有幼儿听出:“外面好像下雨了,有雨滴的声音。”“雨点很大,但不急。”“听,现在雨好像下大了,滴滴答答声音听起来很快。”“现在雨更大了,声音连成一片,好像千军万马奔过来了!”幼儿热烈地猜测着,好奇地向外张望。

二、观雨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走廊上,让幼儿看雨:“哇,好大的雨呀,雨丝都连成了一片,好像天上在倒水。”“看,地面上!好像数不清的女孩正在旋转着她们的舞裙!”“看,小草更绿了,因为它喝饱了。”“小蚂蚁慌慌张张地爬到走廊里来了!”这时,有的幼儿把手伸到雨中,“雨水真凉快呀!”雨开始慢慢变小。

三、雨中行

教师允许幼儿可以到雨中去感受。有的幼儿拿了雨伞,有的什么也没拿,有的卷起裤腿、光着脚丫,大家兴奋不已,都拼命地在雨中跑,全身湿漉漉的,仿佛他们渴望这一刻已经很久了!

四、说雨

回教室更换衣服以后,教师和幼儿围坐一团,“现在请你们谈一谈在雨中的感受吧。”“雨水真凉快,淋雨很舒服。”“雨滴打到脸上有点疼。”“雨水打到伞上很有力,像打鼓一样咚咚的响,我花了好大的力气才撑住雨伞。”“我尝了尝,雨水有点咸。”“我在雨中走的时候,感觉脚下滑滑的。”

五、模雨

教师请幼儿用身体和动作模仿和表现他们刚才所看到的雨。幼儿不但创作了表现小雨、中雨、大雨的不同姿态和动作,他们还发明了用嘴模仿声音,敲打脸部和身体、膝盖,手势表现以及用动作和身体同时表现下雨时的情景和状态,形象、丰富、有趣而生动。

六、画雨

可用颜料、彩笔、海绵、棉签、牙刷等各种自选材料,让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刚才雨中的情景。

本次活动教师把自然环境和现象作为幼儿学习和探究对象。雨是孩子们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他们有没有真正去听过雨、仔细观察过雨、亲自体验过雨,那就不一定了。教师利用下雨这一契机,把它作为幼儿认识活动的一个内容,并通过巧妙的设计和安排,通过听、看、做,感知、亲践、体语和表达,让幼儿从不同方面去深入地感知和理解这一事务,幼儿对活动兴趣盎然,在不知不觉中对“雨”有了较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在现象的直观刺激下,幼儿妙语连珠)、观察能力(他们上看、下看、左看、右看,见到的雨都不一样)和表征能力(他们能够综合运用语言、形体、绘画等多种方式来表现自己对某一事物的理解)。

2.反映幼儿周围的事件或社会生活的活动 解决孩子们所关心的切身实际问题,是我们所倡导的,更是受孩子们欢迎的。

活动设计案例:我有好办法 活动由来:

进入中班以后,幼儿园告状现象凸显起来,通过观察我发现,孩子们的告状现象常发生在插塑区和建构区等区域,开始时我认为是玩具材料不够的原因,于是就增加了玩具数量,但是告状的现象还没有减少。

针对这个问题我又进行了多次的观察和分析,我终于发现,告状的主要原因是幼儿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比较欠缺。而中班幼儿凸显的“自我意识”又使得孩子高度关注自己的权利,不愿与同伴进行分享。同时孩子们还缺乏足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掌握轮流、协商、谦让等解决问题的策略。

于是这一次我运用情景教学法,和幼儿共同讨论制定解决办法,并为幼儿运用这些办法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发现录像中同伴冲突的原因,并尝试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2.在讨论过程中注重倾听、理解他人的建议,提出个人的想法。3.激发幼儿主动建构规则和执行规则的意识。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录像“当玩具不能满足每个小朋友需要时引发的矛盾”;摄像机;一张

大的记录纸;写有幼儿名字的小桃心若干。

经验准备:学习使用沙漏和定时器;知道“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活动过程:

一.问题情境导入,引起讨论。

1. 教师让幼儿观看录像“当玩具不能满足每个小朋友需要时引发的矛盾”。

过程描述:当幼儿在录像中看到自己游戏的身影时,兴趣立刻高涨起来,但他们

看到由于小朋友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纠纷时,立刻产生了共鸣:“是呀,昨天冬冬和亮亮也因为抢玩具而吵架了。”“前天,平平还抢了我的玩具,当时我很生气。”“要是大家都不抢玩具就好了。”

2.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出现的问题,分析原因,体验当事人的心里感受和争抢玩具的后果。

过程描述:“被抢的小朋友心里不高兴,可是抢东西的小朋友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心里也不舒服。”“为什么不舒服?”“因为想玩而得不到。”“那么有什么好办法大家可以一起高高兴兴地玩玩具?”教师追问。

分析:正因为争抢玩具一直以来是困扰幼儿的头痛的问题,所以幼儿感触颇多,也非常希望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当下的教学内容也备受孩子们的关注。

二、寻找方法,解决问题。

1.请幼儿两两讨论并提出矛盾纠纷的解决办法。

2.教师启发幼儿将提出的办法用形象的符号进行记录,边记录边围绕这些办法的可行性、公正性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进行初步的筛选。

3.统计幼儿的意见,提出建议,请小朋友们在活动区玩的时候注意各种办法的效果。

分析: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纷纷谈出自己的心理感受,提出自己的方案。这样的教学内容既是发生在幼儿周围生活当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具有实用性;又可解决幼儿缺乏规则意识和共同活动当中缺乏交往策略的不足,具有针对性并促进幼儿发展。

三、实践操作,验证方法的可行性。1.活动区自主选择活动。

2.活动区总结评价:针对幼儿提出的争抢玩具的解决办法进行讨论,肯定幼儿之间共同游戏、相互谦让和帮助的行为。

活动结束。

分析:孩子们把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在操作过程中,又发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于是他们又聚在一起商量,使他们自己制定的规则和办法进一步细化和周全,并对玩法做了一定的调整。

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孩子们相互了解了彼此不同的想法,知道人与人的 差异,而且也知道了人与人虽然有不同,但是通过互相友好的协商、共同制定规则并遵守可以达到愉快相处、共同合作这一事实和道理。教师通过这一教学内容的设置,潜移默化地向幼儿传输了关系学、社会学的知识,使幼儿接受并主动建构了自己关于同伴关系的新经验。

3.反映社会和媒体普遍关注同时又对幼儿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事件或庆典活动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许多重大事件是值得小朋友去研究的,如有关海啸、2006年世界杯足球赛、各种节庆日等等,都是幼儿学习和活动的好“教材”。“实践篇”里的“欢欢喜喜过大年”等都是这一类活动设计的典范。

二、选择来自儿童文化及儿童精神世界的内容 1.幼儿喜欢的童话故事

改革开放多元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在饱尝了世界各国经典童话的“儿童文化大餐”之后,不仅拥有了更多的精神财富,而且,这些经典童话故事也给老师们提供了更广阔的资源空间,为师生合作、教学相长提供了更有利的支持。

案例描述: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前前后后

在上学期的儿童剧排演活动中,一个班的孩子提出要演安徒生的经典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于是,师生共同搜集童话剧的各种文字、音像资料,对照图书、动画片讨论、修改、确定了剧本和表演的主要角色,就等着孩子们自己选择角色了。当时老师心里想:这个表演剧中骗子的“戏份儿”最重,语言和动作诙谐幽默,一定有许多孩子争着扮演,然后再和幼儿一起设计、制作一些有特点的道具服装,演出效果一定不错。而事实恰恰相反,最受欢迎的是那个只有两句台词的“大街上的小孩”,很多孩子都抢着要演,而在老师看来一定很精彩的骗子角色谁都不想演。眼看着活动就要进行不下去了,怎么办?于是老师开始和孩子们聊天,为什么大家都愿意演“小孩”不愿意演“骗子”。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中心思想就是:小孩是好人,是个聪明的人,他知道国王什么都没穿,还敢说实话,是诚实的人;可骗子是坏蛋,他骗了所有的人,还让国王光着身子上街,我们不想演坏人。当时老师就明白了:在孩子的世界里,人最大的分界线就是“好人”与“坏人”,也就是最简单的“美”和“丑”,任何一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是好人是美的,而不希望自己和“坏人”沾上边,这就是孩子对美的本质认识。如果是这样,再怎么强迫孩子他们也不会委屈自己去当“骗子”的,所以这位老师肯定地对孩子们说:“我们都是好人,所以不想去演坏人,没关系的,我们就先来演其他的角色吧,先不安排骗子上场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确定的角色,开始了排演。可是没几天,孩子们发现这样根本不行,因为骗子太重要了,没有他童话剧就不能演了。于是,老师又组织孩子们讨论:这个童话剧必须有骗子这个角色,谁都不想演怎么办?孩子们沉默了。最后一个小朋友提议用猜拳的方式,谁输了谁演,大家都认同了。孩子们用自己的方法解决了表演中出现的问题。

童话剧排练好了,该制做服装、演出道具了。孩子们主动上网去搜寻那一年代欧洲宫廷服饰的照片,让家长带自己去服装店看一看裁缝所用的工具是什么样的,制作了国王的大披肩、骗子的大剪刀,还故意将骗子的服装剪破,帽子画上杂乱的图案,突出滑稽可笑的效果。

可是教师觉得这样的外延活动还是不够的,因为幼儿仅仅是对“好人”“坏人”有了简单的理解和自己在行为上的表现,怎样才能让幼儿在有了一定的感受基础上运用自己的情感体验去表现美甚至是创造美呢?这位有心的老师开始从幼儿的兴趣入手。《皇帝的新装》表演完了,该演什么呢?孩子们想让老师帮助找一个故事。于是老师说:“我那天看到了一个《新编皇帝的新装》的故事,这个故事跟咱们演的不一样,有变化,你们想演吗?”孩子们高兴得不得了,都渴望地看着老师。于是老师讲了故事内容:在游行前一天晚上,仙女找到骗子和他说了几句神奇的话,结果骗子第二天向国王承认了错误,并开始认真学习剪裁手艺的故事。孩子们听了以后奇怪地问:“老师,仙女和骗子说了什么话呀,骗子就变好了?”老师说:“你们想一想仙女会对骗子说什么?”幼儿们唧唧喳喳地说了好久,甚至自己还表演起来,不断地体验怎样才能让骗子变成好人。接下来,孩子们就开展了自编图书“新编皇帝的新装”活动,孩子们把自己创编的故事结尾画出来,并拿到全员去展示,充分感受创造的快了。

在童话剧表演活动的原型上,教师通过对幼儿的了解和把握,引导幼儿从多项活动中去感受美的不同形式,并在自己的情感体验基础上先后进行了续编活动、情景表演活动、活动区活动、亲子活动等,使艺术教育活动不是仅局限在艺术范畴里,而是在三大核心目标相互融合相互依托的基础上,达到了艺术教育与其他领域的横向联系和整合。在整个表演过程中,孩子们始终保持着强烈的活动愿望,主动学习,积极探索,团结协作,获得活动的愉悦感,大胆的表现自我,充分感受表现与合作的乐趣,想象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发展。

2.幼儿喜爱的动画片及他们喜爱的拟人或超人形象

《西游记》《宝莲灯》《小英雄哪吒》《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蓝猫淘气三千问》《海尔兄弟》《奥特曼》《叮当猫》《樱桃小丸子》《唐老鸭》《名侦探柯南》等大批中外动画片,为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同时,这些动画片中的角色也成为孩子们心中的偶像,动画片的内容、情节成为孩子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动画片里的语言成为孩子们之间的“流行语言”。许多教师都从中挖掘了教育素材,设计出相关的系列主题活动,既紧扣了孩子们的兴趣,又确确实实地促进了孩子们的快乐和发展。

3.幼儿爱读的图书

不同的性别、不同的年龄的孩子们爱看的图书也有所不同。教师如果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小的孩子爱看拟人童话类的书,故事情节要非常简单;中班的孩子爱看有情节的故事书,情节要富于变化,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大班的孩子开始接触科幻故事书、迷宫、探案以及脑筋急转弯等智力书籍。以孩子们爱看的图书为线索,引发孩子们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和探究,以此来拓展孩子的经验,培养孩子的能力,塑造他们的品性,不失为一条捷径。

案例:小班语言活动——我会爱

活动由来与目的:

最近图书角新放置的一本童话书《妈妈的爱》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孩子们经常在一起边看边议论,还边模仿图书上长颈鹿妈妈和小鹿的对话。老师及时地发现了这一点,针对本班孩子们在游戏时不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别人的好感,容易“动手”的现象,设计了“我会爱”的活动,以及发展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往技能。

活动过程:

1.幼儿听音乐进入教室(用音乐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师:最近小朋友都喜欢看这本新书《妈妈的爱》,告诉老师这本书好看吗?

幼:好看。我看见里面有长颈鹿妈妈,有长颈鹿宝宝,它们很好看。

师:哎呀,这么好看的书,老师也没看过,妈妈和宝宝之间都发生了什么事呀,能讲给老师听听吗?(做出很好奇的神态)

幼儿纷纷说出故事的一些主要情节。有的说出故事中人物之间的对话。

教师及时抓住这一点,启发幼儿说出更多的对话,并可以用动作和身体姿势一起表达。分析:调动幼儿的经验,使幼儿的经验和今天要进行的活动建立联系,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同时,拓展幼儿的经验,在语言表达的同时加入身体和动作的表达。

2.谈话引入音乐游戏“好妈妈”。

提出问题讨论:你是怎样和好妈妈一起做游戏的?

你是怎样与好妈妈抱一抱的?

教师与幼儿再一次进行“好妈妈”的游戏。

分析:把幼儿的经验带进一种新的情境,使他们由别人的故事中进入自己的故事,外在的感觉上升为一种切身的体验。3.教师与幼儿一同谈话讨论:你还爱谁?你是怎样去爱他们的?启发幼儿用故事中的对话或自己的语言说

出自己对妈妈的爱。

分析:体验升华为一种新的经验。

4..请幼儿家长说一说是怎样爱孩子的。

5.家长与幼儿一同参加音乐游戏,边游戏,边对话。

分析:亲情互动,情感的表达与升华。

三、选择更适应幼儿年龄特点和认识经验的活动内容

将视野转向孩子,将孩子的发展需求作为研究、选择内容的内在依据,从而更全面地实现课程内容、形式的整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小、中、大班幼儿有着各自不同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因此面对不同孩子必须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

例如,在小班开展“商店”的活动要比“拍卖”活动更受欢迎,而大班的孩子则宁可花费许多心血,精心“筹备”大型拍卖活动,而不想再去当个“商店的营业员”;探索“微生物世界”的活动在大班很受欢迎,而小班却无人问津-----案例:小班“玩水”活动

我和张老师都发现班级中大部分孩子都特别爱玩水,盥洗活动时,许多孩子都会长时间滞留在水池前,玩玩弄弄舍不得离开,于是我们结合盛夏的天气情况,设计了水的系列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优化教与学的方式,带领幼儿到水池里玩耍,水池里面放上一些充气小鸭、木板、能够连续扑腾的青蛙玩具等,还鼓励幼儿自己寻找材料来玩一玩、试一试、看一看、想一想,让孩子们在水里扑腾玩耍,积累对水感性的直接经验。在水盆里放一些泥鳅让幼儿观察,准备了盆、桶、筛漏,幼儿可以根据需要自由的运水、灌水玩,也可以洗玩具。瞧,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呀!

我们一看就知道这是小班年龄段的活动。因为小班幼儿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阶段,他们对事物的认识经常伴随着动作来实现,并且由于他们生活经验少,认识具有浅表性,注意力也极易转移,所以教师设计的活动内容应尽量浅显,贯穿游戏、动作、玩耍于其中,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在中班,幼儿的想象思维快速发展,生活经验有所丰富,所以活动内容的设计可以更丰富一些。例如前面“认识水”活动的设计就不能仅仅局限于玩水活动,而要适当加入“溶解”“沉浮”等反应水的性质的探究和理解。

到了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知识经验和社会技能逐渐得到丰富和发展,他们开始关注事物的变化、事物和事物之间的区别、联系等,因此在“认识水”的活动内容设计中,还应加入对“水的三态变化过程”的研究、对水的功能的认识以及“水环保”等方面的内容。

总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符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的选择和设计必须符合以上基本原则。

下载关于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策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策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有效策略探究(优秀范文5篇)

    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开展的有效策略探究 内容摘要: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选择适合幼儿的分级分龄的有价值的读本、挖掘绘本的内涵与教育价值、把握绘本教学是幼儿园开展早期阅......

    如何开展幼儿园早期的阅读活动

    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早期阅读对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的发展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策略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有效策略 摘 要: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学校教研组为了提高幼儿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激发幼儿自身的学习动机,提升幼儿原有知识水平,创设适宜幼儿发展的学习环境,促进......

    幼儿园早期阅读总结(精选)

    篇一:大班早期阅读总结早期阅读对于促进儿童神经系统发育、开启智慧、丰富知识、发展个性、提高语言能力等方面有着无可比拟的积极价值,是语言素质教育的需要。经过一学期的时......

    幼儿园小班早期阅读活动《动物联欢会》

    活动目标: 1、 通过游戏的形式,复习一些小动物的名称和动物食物的名称。 2、 在玩游戏的快乐中逐步培养幼儿对早期阅读的兴趣。 活动准备: 1、 事先带孩子去看过上海动物园来丹......

    美国早期香烟广告策略(合集5篇)

    美国和中国香烟广告 策 略 研 究 学院专业: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四班 年级:2010级______________ 姓名:文义支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和中国香烟广告策略......

    读《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策略及案例评析》有感

    读有感 龙海萍 作为幼教岗位上的新手,我深知自己幼教理论知识肤浅,所以我利用寒假读了陈晓芳撰写《幼儿教园教育活动设计策略及案例评析》,使我受益匪浅,使我更加明确教育活动......

    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和掌握学前儿童早期阅读活动的设计和实施的基本层次、主要环节。 2.通过观摩教学视频,讨论幼儿园教师示范的早期阅读活动,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