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立业先立人,立人先立德》感想
读《立业先立人,立人先立德》感想
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可见,德乃人之本,乃人之灵魂的深层体现,决定着一个人的人生方向与地位。因此无论为人还是处事,我们都应该以德为先。
可以说,以德为先是古今中外用人的定理。孔子说“为政以德,比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管仲说“大德不至仁,不可以授国柄”,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以德治国”,无论什么行业招贤纳才,都讲究“德才兼备”,是以德为先。从小学到大学,都要求学生“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也是以“德”为先。从公务员条例到公务员法,都强调对公务员“德、能、勤、绩、廉”的考察,还是以“德”为先。
德如此重要,那何为德也。德,就是有完美的品质。
今年陆续有官员落马,其中大部分都是因涉嫌权钱交易、贪污受贿、参与赌博、生活糜烂等,他们都是不能以德自律,没有做到官员该有的完美品质,因此频频落马,并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我们应该以他们作为反面教材,进行深刻反省,思考自身应具备何品质才能承担自己的职责。作为企业,也不乏这样的反面教材,从苏丹红到三鹿毒奶粉,从金华火腿到血燕窝,再到今天的潲水炼油……老百姓身边的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这让每一个老百姓战战兢兢、不胜恐慌。
优良的品质对国家而言是立国之本,对企业而言是立业之基,对个人而言是立人之本。
德,就是有良好的习惯。
习惯决定命运。曾经有一位诺贝尔得奖者的获奖宣言向我们揭示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他说:幼儿园老师教育他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致歉,午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周围的大自然,就是他学到的全部东西。马克思也说过:一个人良好的习惯是一辆舒适的四轮马车,坐上它,就能跑得更快。
良好的习惯可以切切实实的为你的事业铺垫基石,可以让你事事马到功成。
德,就是拥有积极的心态。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很多人遇到失败或重大变故是都只是一味的埋怨,而不知道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他们只知道沉浸在自己的悲痛,而不往积极的方面想。要知道积极的心态能激发高昂的清苦,帮助你忍受痛苦,克服恐惧,并且凝聚坚忍不拔的力量;而消极的心态却使人自我设限、怀疑退缩、最终丧失机会。斯通,美国巨富之一,通过推销保险卷拥有十亿美元,他成功地秘诀正是:“抱持积极地心态”。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我们要学会向积极的方面看事情。其实成功与不成功之间的距离有时很短,只需抱着积极地态度再向前几步即可。
德,就是拥有健全的人格。
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缺点和短处,尤其是面对自己的竞争对手,甚至是仇人的时候,我们会愤恨,会想复仇而后快,但成功要求我们拥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德行。在我国“师带徒”的教育模式中,很多师傅生怕教会徒弟会对自己构成威胁而不会毫无保留的教导徒弟或重用徒弟,他们的目光短浅、容人意识不深,因此不能突破自我。小至企业,大至民族和国家,如果具有极大的相容性,那么它必然是一个坚强的群体,一个能对其他群体构成威胁的群体。
容人,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的道德修养问题,也是走向成功的必要生存姿态和方式。
中国有句话叫做“做事先做人”,作为一个合格的人,首先要学习的就是做人的道理,其次才是学习的本领。对一个企业,甚至是国家来说,一个好的员工或是一个好的国民,其品德比能力更胜一筹。好的品德对人的一生受用无穷,它就像一粒有生命力的种子,最终能让你品尝岛成功的果实。品德拙劣的人,一有机会就可能做出有损于组织的事来。少德之人,总有满腹经纶,也未能成大事。
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品德是做人最根本、最重要的职业素养,是人所有能力的导向与根基。所以以德为先是时下为人处世的首要黄金戒律。
公司办公室 胡海玲 二0一三年十月十日
第二篇:立人先立德
立人先立德,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是教育必须回答的问题,而“立德树人”恰恰做出了最为诚恳的回答。我们培养的不是只会考试的做题机器,疲惫不堪的分数奴隶,疲于奔命的就业机器,而是有着健全道德的人。立人先立德,这是从古至今不变的命题。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为“三不朽”,而“立德”之所以被摆在首要位置,就是因为无论什么时候,道德永远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
我们难以想象,如果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没有道德,那会是什么样的场景?做教育的都知道这样一句话,高分低能是次品,体质不好是废品,品德不良是危险品。所以,立人先立德,人的培养,必须坚持德育为先。但,立德树人并非一句空话、大话、套话,也不仅仅只是德育老师的事,它是所有教师共同肩负的重要使命。教育,从来就不应该窄化为“教知识”、“教文化”、“教技能”,它包含着更为重大、深远的使命。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教育就是教人学做人,学做现代的人。”
可是,我们需要扪心自问,我们是否达到了这一目的?面对厌学睡觉的学生,面对毕业撕书的学生,更有甚者,面对那些曾经的学生、现在的成人种种自私冷漠的行为,他们是否就是我们理想中的“现代的人”?
立德,必须从现在开始。我们深知,试卷会渐渐发黄,成绩可以通过练习来获得,但道德——这种特别而美好的东西,却必须经历长时间的熏陶和培养才能拥有。
如果说,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那么师德是教育的光辉;如果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师德就是教师的灵魂。师德是人梯,给求学的攀登者以无穷的帮助;师德是绿叶,衬托着千万朵桃李之花尽情地开放;师德是渡船,搭送着求知者驶向成功的彼岸;师德是彩虹,是驿站,是理想之火,生命之光,是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育的全部生命。
我为什么成为一名教师,我要做一名什么样的教师?这是师德的实质。在物欲横飞金钱至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金钱趋之若骛。人们总以一种功利目的看问题、做事情。而教师这一字眼使它自然呈出几许平淡,原本就与世风格格不入。做一名“立德树人,做德艺双馨的人民教师”、学生爱戴、社会称道的好老师。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实践育人呢?下面结合我对师德的认识和自己的教育实践谈些体会,以求抛砖引玉。
一、爱是教育的灵魂,教育是爱的事业。
著名教育家夏丐尊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先生“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他对教育的爱的理解;著名教育艺术家李燕杰教授曾深有感触地说:“一切好的教育方法,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的挚爱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均在学生的监督之下,并对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爱是教育的动力。爱学生能激励教师个体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去实现自我的人生追求。教师爱学生才会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同时教师从学生的尊敬与爱戴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发教师职业道德的升华。
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有些教师认为,只要自己课讲得好,学生就能学得好,其实不然。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告诉我们,愉悦的情感体验可以使学生感知敏锐,思想活跃,积极向上。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即只有学生在情感上比较亲近老师时,对老师传授的知识才会乐意接受。由此可见,教学是否成功,离不开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若教师不了解学生心理需要,不和学生进行情感沟通、不去倾听学生们的心声,而是一味指责,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影响双方的教学活动。只有把学生当做朋友,与其交心谈心,才能让他们接受你的教育,获得教育的成功。
三、采取“正面反思”,防患于未然。
有些学生在进校时,学习成绩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有些老师认为他们基础差,不好教,当学生表现不佳时,更是冷潮热风。这种消极态度,会使这些各方面原本差的学生心理上再一次受挫,变得沮丧,放弃努力,甚至自暴自弃。那么优秀的教师应如何做呢? 即使学生有了不良行为,他们首先思考的是:怎样让学生自己认识到这种行为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而这种不良行为不能有下次了!那种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才临时抱佛脚教育,所谓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仅关注于怎样惩罚学生的消极做法只能使学生虽然表面上服帖,但内心仍不知悔改。老师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四、平等对待,不吝赞美。
童第周说过:“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一定能做到”!教师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他的特长,都有闪光点,都可以取得成功。一个学生有不足,并不意味着他没有长处,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以此长激彼短,争取迎头赶上。成功的教师尤其理解赞美的力量。作为教师,花时间寻找问题、指出错误、盯着过失实在是很容易的事。但是,成功的教师应想方设法发现学生的正确行为,知道如何赞美他们,促使他们做正确的事情。平等地对待班里的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能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使他们的内心都萌发出追求成功的欲望,从而转化为追求成功的信念,绝不因过去的错误而否认今天的进步,要适时、适地、适度地予以褒奖,促使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认识,让激励发挥重要的作用。
五、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尊重学生,不使用粗暴的态度,不随意呵斥学生,这样就会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可亲可敬的。学生的精神上没有了束缚,必然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或者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失去了耐心和对学生的信赖,我们出口伤人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尽管我们事后恢复了正常,但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却可能无法恢复,师生间的关系可能无法再恢复如初了。如果我们信赖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氛围,就可以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方能使师者乐教,学者乐学。但如果我们缺乏可信度,学生就会想方设法和我们对着干,自然难易取得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不要做出伤害学生的举动,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和学生们相互信赖。
六、忽略小疵,润物无声。
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或多或少都有可能会犯错误。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面对学生的错误呢?有些教师可能是不问青红皂白,一阵疾风骤雨,他们不允许学生有任何的异常行为,如果有的话那就是对自己权威的挑战。在这些教师的心目中,自己是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有无条件地服从,如果听到或看到有不同的声音或行为,那都视为错误,都是不应该发生的,都是应该严厉制止的。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因为简单粗暴地“教育”,学生从心底是不会接受的,甚至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如果上课既要学生们迅速进入状态,又让他们感觉不刺耳,对于不只是一个同学有问题时,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缺点也不让别人说,你一说他就毛,有一次在自习课上,郑凯在跟同桌说话,当时我说了他几句,他就坐在位上小声嘟囔着,一百个不情愿表现在脸上,我走他跟前让他到教室外面去,让他冷静了一会就问他,是不是我批错了,他说没后,就问他那你为什么有一幅要把老师抱起来从楼上扔下去的架式啊,他一听这话笑了,说当时你一批我,我心理接受不了,所以会那样。然后我跟他讲了应该勇于接受错误,改正错误而不是消极的抱怨。一件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公平公正地处理班中的每件工作,让学生们信你服你。在每年的三好学生、这样公平学生们从没怨言,这样做学生们能不爱戴你吗?让学生们信任你爱戴你这也是家长尊敬你的前提,学生们如果对你崇拜有加,他必然回家会说你的种种优点,无形中增加了你在家长心目中的形象。教师应该学会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注或重视。
最后,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
教师在跟家长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这时教师就要巧妙使用语言。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待家长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总之,一位教师如果能立德树人,使学生爱戴,家长尊敬,自然就会有好的社会声誉,一定会被社会所称道。我们都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让我们每一位老师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激情,做好花的事业,少生气,少抱怨,快快乐乐的去面对,努力去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 “眼睛向内,敬业奉献,提高素质,超越自我。” 用心去打造学生的明天,做一位立德树人、学生爱戴、家长尊敬、社会称道的好老师。
第三篇:立德 立人 立业 教育感想
关于“立德、立业、立人”主题教育的感想体会
人生有三立:立人以求敬、立业以求利、立德以求尊。谁都想在这个社会上顽强的立起来,为自己立起堂堂正正的口碑,立起兴兴隆隆的事业,立起体体面面的人生。而若想切实立起这一切,就必须首先在人生旅程中立起“立德”基石,而后才能“立人,立业”。这才是应该有的人生观核世界观。
立德即遵循道德人生,是克制人欲望的一种表现。是获得别人信任的一种途径。作为国家培养的大学生,我们纵然有一身的知识和本领,但是如果道德根基没有立稳,那么为非作歹的危害要更大。正如老子所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指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想要做一名对国家有用的人,那么就必须得拥有高尚的道德。道德作为目的,它固化人的德行、人格和行为习惯。道德的主题不再是被动的遵守和服从道德,而成为了主动的道德的追求者,把道德的美好再现在社会生活中,成为社会风尚的标志。其实道德在我们身上的感觉是潜移默化的,很多时候我们通过身边的事情在不断地学习和认识着道德。在前些天的《焦点访谈》节目中,介绍的是“中国式过马路”的专题内容。这就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思。我们都知道这样做不对,但是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当人行道变成绿灯时,拐弯的汽车不避让,马路太大,红灯时间有时在2-3分钟,等等的客观因素造成了“中国式过马路”。但是我们不得不说,这些客观理由在一定程度上并不成立。在德国人眼里,不管路上有没有汽车,只要是红灯,就一定不会过马路。通过这样的对比,我们会发现,道德离我们的距离其实不远,只不过我们需要辨别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这样,我们在从事我们的事业的时候,才能把握住自己,不触碰道德的底线。
如果一个人失去信用,就会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以至身败名裂,更为严重的是会危害他人,给社会和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身为会计专业的大学生,我深知道德对这个行业的意义。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生成和提供会计信息,信息的质量影响了决策的正确性和利益分配的格局。为了确保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不仅需要制度的规范,更需要会计人员诚信的品质。诚信是会计人员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是会计人员的立身之本。诚信要求会计人员要忠诚于自己所承担的会计事业,热诚勤勉地做好会计工作,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反映经济事实,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所以,身为会计人员应当始终如一地使自己的行为保持良好的信誉,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决不为一己之利、眼前之利而丧失道德操守,要守信如节,守身如玉,并在会计实践中,加深理解“德”的内涵,深刻领会“德”的要求,切实履行“德”的规范,不断沉淀“德”的力量,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既有精深会计技能,又有高尚道德情操的会计人。
然而在事实上,有很多人因为自己的私立,而不珍惜自己的名誉。或者因为领导的高压政策,而不敢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总而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触犯了国家的法律。然而,在我们为一些人感到惋惜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想到,道德底线就是一条衡量是非的的非常重要的标准线。无论你是否有意的越过,事实是不容狡辩的。因此,我们必须明白,在应当坚持个人意见的时候,绝对不能退步。可是,在当今这个充斥着金钱交易的浮华社会,道德的底线已经变得越来越低,甚至是越来越模糊。所以,光靠个人的道德坚守是不够的,必须让整个社会参与进来,依靠国家的一些强制手段,通过对个别人的制裁起到对大多数人警钟长鸣的作用。犯罪成本一旦提高,能有效地阻止的犯罪产生,也可能会引起新一轮的各方利益包庇。这是一个大的社会网,利益网。一旦触碰,就必须粉碎,否则道德就要被这些人重新定义了。然而,忽略这些因素,从自己自身做起,还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一件事。当一个又道德的人,有道德的会计人。
自上个世纪以来,潘序伦先生就在中国会计界最早倡导了诚信理念。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世,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诚”的诚信精神,已深深植根于会计执业界人士的心中,成为忠诚敬业的座右铭。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是一种更为具体化、职业化、个性化的社会道德。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新形势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道德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并与人们不同的社会关系及社会行为相融合,从而发挥独特的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的作用。道德建设同样是一个系统工程,同样应当从一切可能的方面去加强工作。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保障条件。会计中的一分子进行活动的,都具有社会意义,同样具有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光荣感。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是一个民族的未来。我们不希望别人评价我们是不争气的一代,评价中国会在我们手里走向没落。我们不是中国落日的辉煌,而是中国的朦胧晨曦。用我们的知识和汗水,去为中国的不落贡献力量。这是一个当代大学生责无旁贷的使命与责任感。只有我们有自己的肩膀挑起道德的重担,才有希望把中国放在我们肩上。
第四篇:诚信立人、感恩立德
诚信立人、感恩立德
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美化你我的心灵。
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让爱与我们同在。
诚信立人
诚信,如汩汩清流,暖人心头;如美妙篇章,透心爽神。诚信,是比智慧、纯洁更精粹的词汇,它不仅同生活中的面包与思想中的真理一样真实,而且能孕育出高贵且朴素的品质。“人,以诚为本,以信为天”。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没有诚信的人生活在世上,如同一颗漂浮在空中的尘埃。只有以诚来做人处世,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在事业上有所发展,才有光明的前途。“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周敦颐,告诉了我们要洁身自好;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启迪我们要勇于追求;“言必信,行必果”的曾子教育我们要诚实守信。作为一名教师,信是一种能力,由自身开始,推己及人。只有自己诚信了,学生才会信你,正所谓:自信信人人信,自重重人人重,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做到了还不够还要去引导学生去做,让学生明白:“多一声“您好”就少一分冷漠;一声“对不起”就能化解剑拔弩张的冲突;一个“不要紧”等于给别人吹去一阵温润的风”。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尤显难能可贵。在考场上,追求真实、杜绝虚假。在生活中,许诺了他人,就一定做到。明礼诚信的人,是胸襟宽博的人,是品德高尚的人,是尊重生命,真正懂得生活的人。
感恩立德
感恩,是世间最美的语言,是心中最美的境地。感激父母,你将不再辜负父母的期望;感激社会,你会轻轻扶起跌倒在地上的儿童,抚慰孤苦无依的老人;感激人生,你将笑对狂风暴雨,迎接天边那一道彩虹。生活给予我们的远远超出了我们所能回报的,不要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相信每个人都听过这首歌,记得这首歌,也许它不如那些流行歌曲轰动一时,但却如细雨润物般留在每个人的心里,由于它歌颂真善美,由于它教会我们懂得感恩。
首先感恩父母;爸爸妈妈是世界上最无私的人,他们给予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给我们最精心的照顾,却不曾向我们索求任何回报,只是希望我们过的好,有出 1
息。难道我们不应该对他们感恩吗?为他们端上一杯水,帮他们盛上一碗饭,仅仅是这样的小事,他们也会因你的孝顺而觉得很欣慰。自从工作以来,在家里的时间是有限的,所以我更珍惜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每到回家时,总会为父母捎上小小的礼物,为的是通过自己小小的举动感恩父母,为的是给父母带来一份喜悦。
其次感恩老师;“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说的就是我们,如今我们是能体会老师的辛劳,但是学生未必知道,所以我们要让学生知道:“老师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们教授我们知识,教给我们为人处事的道理,用一支支粉笔帮我们描绘出未来的蓝天。”让学生感恩老师只需要做到:在老师讲课的时候再专心致志一点,在完成做业的时候再认真努力一点,在有时间的时候多看一点课本,仅仅是付出一点点,他们也会为你的成长而觉得开心。课间给老师打一杯热水,帮老师擦黑板„„这些小小的简单的举动都会换来老师会心的一笑,让老师的心里觉得很温暖。
最后感恩朋友;朋友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没有朋友的人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的,当我们开心的时候需要朋友分享,当我们碰到挫折时,朋友给我们安慰,当我们因有了成绩而沾沾自喜时,朋友给我们提醒:“别太骄傲啊!”碰到一个好朋友不轻易,对朋友感恩却不难,仅仅一份真诚的心,他们会同你一起珍惜庇护这份友谊。
古人说: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感恩,是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正直的人的起码品德。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一个经常怀着感恩之心的人,心地坦荡,胸怀宽阔,会自觉自愿地给人以帮助,助人为乐。
花草感恩阳光,所以黎明到来之前,它已凝聚出晶莹的露珠;河水感恩大地,所以千百年来,它川流不息。生命之舟,一半风雨,一半阳光,让我们扬起诚信之帆去远航;人生之路,一段坎坷,一段辉煌,让我们心怀感恩去开拓。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知恩图报、勤俭自强、敬业奉献,让青春在奉献中充实,让理想在追求中闪光!让我们共同呼唤:诚信立人、感恩立德!
第五篇:向善向上 立德立人
向善向上 立德立人
——全国中小学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研讨会在湖小召开
2012年5月22日,全国中小学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研讨会暨江苏省德育名校观摩学习活动在湖小举行,60多位来宾受到了湖小师生的热情欢迎。
班队活动是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上午8:30,来宾们首先在湖小南校区天使剧场观摩了三(5)中队的主题队活动《天天向善》。孩子们展示了湖小学生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传扬了湖小学生优雅向善的一品人格,践行了湖小“做一品平民”的高尚志趣。整个过程以活动缩影、舞蹈、诵读、评选等形式展示了湖小学生每天的向善生活。在晨曦中迎善,在课堂中怡善,在活动中弘善,在夕会中品善。最后辅导员任文娟老师和孩子们共同唱响了《让世界充满爱》,湖小的孩子天天向善,在向善向上的空气中积淀美德。
随后,庄惠芬副校长向来宾们介绍了湖小的德育特色。三十多年的历练,三十多年的积淀,湖小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是什么力量铸就了这种奇迹,成就了“优质教育平民化”的独特理想?这种力量就是学校“向善向上”的核心价值观,是向善的道德底色,是向上的目标追求,成为湖小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的源动力,让湖小的每一个人永远有向善的精神,永远有向上的力量。湖小用文化书写精神符号,用大爱培育至善气质,用课程链接至善生活,以评价促进生命成长,以特色彰显学校品牌,用向善向上的核心价值观,锤炼了湖小人执著追求和敢为人先的胆略和气魄,成了莘莘学子梦寐以求的文化殿堂。
校园文化犹如灵魂之于生命、思想之于人类,是湖小凝聚力和活力的源泉。在王岚、丁雄鹰两位主任的带领下,来
宾们参观了湖小的校园文化。湖小一景一物皆“文化”,湖小师生时时刻刻可以感受到,实实在在可以触摸到道德的风尚,举目可视,驻足可思。湖小多元多维办“讲堂”。把“日行一善 积善成德”的湖小品格融入到湖小师生、家长每一个人的血液中去,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公民素质。来宾们被湖小和美的向善文化所触动,走过向善门,走近向善泉,走上向善台,一步、两步、三步„„穿行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他们被湖小的“向善”文化浸染、被湖小的“舍得”情怀感染,被湖小的“平民”情愫感动。
学校德育,润泽无声,我们“内外兼修”,转变教育思想和育人观念,让德育贴近学生生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向善向上、立德立人,湖小愿与心怀教育梦想的人共同走进教育的幸福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