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德江在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上的报告(2012年6月18日)

时间:2019-05-12 05:2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张德江在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上的报告(2012年6月18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张德江在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上的报告(2012年6月18日)》。

第一篇:张德江在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上的报告(2012年6月18日)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年6月18日)

张德江

同志们:

我代表中共重庆市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今天,恰逢重庆直辖市成立十五周年。值此喜庆时刻,召开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回顾直辖以来的奋斗历程,谋划未来发展的宏伟事业,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报告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我们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赋予重庆的光荣使命,是全市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确定这一主题,体现了中央的重托,人民的期望,时代的要求!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直辖十五年的启示

过去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开拓进取,努力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绩,较好完成了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电子信息、商贸、金融、物流、旅游等产业快速增长,农业稳步增长。国有经济进一步壮大,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元台阶,地方财政收入翻两番,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一番。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着力加快库区建设,库区移民搬迁任务圆满完成。三峡库区最后一期移民顺利搬迁。三峡后续工作开始启动,库区特色产业起步发展,基础设施和城镇功能逐步强化,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加大。库区移民工作重心由“搬得出”转向“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着力实施统筹城乡改革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注重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积极探索户籍制度、农村产权、城镇住房等领域改革,“两翼”发展步伐加快。推进两江新区和两个保税区建设,开辟国际物流大通道,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走出去”成效明显。跨区域合作不断深化。

着力推进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强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重视和改善民生,扶贫开发取得新成绩,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乡统筹的居民养老、医保实现全覆盖,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着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成效。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民族、宗教、侨务、港澳台、外事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开展“大下访”活动,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强化安全生产。加强社

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人口等事业取得新进展,残疾人、老龄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继续加强。

着力抓好党建工作,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开展专项治理,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

过去五年的成绩,是直辖以来前十年工作的承继、延续和发展。站在直辖十五年的历史节点回望过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段艰苦创业的难忘历程,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生动画卷。十五年来,成功探索适合重庆特殊市情的行政管理新路子,基本构建起规范高效的直辖市管理体制;突出抓好发展第一要务,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力做好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圆满完成百万移民搬迁历史性任务;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老工业基地焕发生机活力;加快建设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综合交通运输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着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积极扩大开放,内陆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可以自豪地说,直辖以来的十五年,是重庆历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实践充分证明: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策是完全正确、非常英明的!

直辖十五年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

视和亲切关怀。1997年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决定设立重庆直辖市,掀开了重庆发展的新篇章。江泽民同志两次视察重庆并作重要指示,要求办好“四件大事”,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胡锦涛总书记两次来渝视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作出“314”总体部署,为重庆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院确定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出台“3号文件”,设立“两江新区”,给重庆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国家各部门、兄弟省区市响应中央号召,倾力支持,对口援建,给重庆发展以有力推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重庆人民永远铭记!

直辖十五年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历届市委的励精图治和不懈奋斗。一届市委坚持负重自强,探索建立符合重庆市情的直辖市管理体制,办好“四件大事”,做好“三篇大文章”,构建“三大经济发展区”,努力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基础。二届市委坚持富民兴渝,提速建设交通、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三峡库区移民攻坚和产业发展,开展“执政为民、服务发展”活动,确立“一圈两翼”发展战略,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良好开局。三届市委坚持城乡统筹,贯彻“314”总体部署,改善发展环境,探索内陆开放路子,迈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步伐。正是历届市委的接续努力,才形成了重庆发展的可喜局面!

直辖十五年的巨大成就,离不开重庆各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拼搏实干。在直辖市建设征途中,重庆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负重前行,埋头苦干,破解了一道又一道难题;发扬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移民迁建,为国担当,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歌;发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开放,应对了一次又一次挑战;发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抓住机遇,奋发作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重庆人民是推动重庆发展的根本力量,是创造重庆历史的真正英雄!

在此,我代表三届市委,向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渝部队和武警官兵,向参与重庆建设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重庆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致以崇高敬意!

我们也要看到,重庆的发展和市委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王立军事件、尼尔〃伍德死亡案件和***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给党和国家形象带来很大损害,给重庆改革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市委先后召开常委会会议和常委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指示精神,并进行了总结反思。大家认为,一方面,要把重庆近五年取得的成绩和广大干部群众付出的艰辛努力与王立军事件、尼尔〃伍德死亡案件和***同志严重违纪问题严格区别开来;另一方面,要深刻汲取教训,认真查找工作中的问题,切实改进工作。市委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决拥护中央决定,决心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共同把重庆建设得更加美好。

回顾直辖以来走过的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政治坚定。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坚决贯彻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中央坚强领导下办好重庆的事情。二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改善民生。要始终清醒认识国情市情,全面理解和深入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自觉遵循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集中精力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在发展中实实在在改善民生,在改善民生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依靠群众。要始终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用实践检验各项工作,靠群众办好一切事业,珍惜并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四是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动力,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正确处理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依靠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五是必须坚持发扬民主、依法办事。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强化民主法治意识,充分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坚决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切实维护公平正义。六是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始终把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作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正确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旗帜鲜明反对腐败,以党的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历史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重庆是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英雄城市,重庆人民具有不怕苦、不畏难、不甘落后的坚韧品质。只要我们始终坚信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定科学发展的前进方向,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一定能够夺取各项事业的新胜利!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经过直辖十五年不懈努力,我们总体完成了“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艰巨任务,迈出了“求突破、上台阶、大发展”的坚实步伐。今后五年,是重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极为关键的时期。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科学谋划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发展思路。

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清醒认识重庆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形势。应当看到,尽管直辖以来有了很大发展,但重庆市情非常特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很多: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城乡区域差异很大;综合实力还不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还不高,人民生活还不富裕;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科技创新能力较弱,资源能源环境约束趋紧,社会安全稳定任务仍很艰巨,发展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党的建设任务仍很繁重。总体上看,重庆仍然处在欠发达阶段,仍然属于欠发达地区,离“314”总体部署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实现科学发展任重道远。

更要看到,重庆发展面临许多难得机遇: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主流,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为重庆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予重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为重庆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直辖十五年的建设,为重庆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3300万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为重庆发展集聚了不竭动力。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坚定信心,加倍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征程上奋勇争先。

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科学确定重庆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思路。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以“科学发展、富民兴渝”为总任务,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力争2017年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是重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要求,是直辖以来丰富实践的凝炼和升华,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牢牢把握并努力完成的总任务。为此,要立足重庆市情,大力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一统”就是要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着力构建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一圈”带动“两翼”,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三化”就是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工业化为引擎,以城镇化为依托,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三化”同步推进,形成重庆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两转变”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归结起来,就是要推动重庆步入科学发展的正确轨道,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提升科学发展新境界。

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切实制定未来发展的目标任务。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314”总体部署,到2017年直辖二十周年时,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基本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力争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建成“三中心两集群一高地”。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技教育中心,即金融机构和金融要素高度聚集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万商云集、四通八达的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突出、教育发达、人才荟萃的科技教育中心。建成重要产业集群和城镇集群,即产业链完善、规模效应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支撑作用强大的一批重要产业集群;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凸显、区域性中心城市作用突出、区县城和重点镇特色鲜明,对周边地区有重要带动作用的城镇集群。建成内陆开放高地,形成以两江新区为龙头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体系,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

——实现“三个领先”。经济发展水平在西部领先,经济总量较快增长,经济质量和效益较快提高,城乡之间、“一圈两翼”之间发展差距较快缩小,综合经济实力、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大幅提升。社会发展水平在西部领先,各类教育发展更加协调,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更加繁荣,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完善,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公共安全基础更加牢固,生态环境更加良好,社会文明和谐程度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在西部领先,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长,社会就业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到2020年,重庆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再经过10年左右的奋斗,到直辖三十周年前后,重庆现代化建设大步迈进,一个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的新重庆

一定会崛起在祖国的西部大地!

三、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改革开放和扩大内需为驱动力,以构建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促进集约发展、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以实体经济为主体、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

(一)做强做大工业经济,加快提升综合实力。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首要位置,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调结构、转方式,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经济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以开发区、园区为依托,引导产业集聚,进一步强化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综合化工、冶金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突出大项目、大企业、大基地、大支柱,培育发展一批“十百千亿级”大企业集团。注重扶小扶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坚持质量强市,培育一批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坚持人才兴企,造就高素质企业家和技能人才队伍。

(二)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在基础建设,关键在质量效益。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条件。切实保护耕地。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因地制宜发展效益农业。着力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支持产销对接,保障市场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壮大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服务体系。

(三)发展壮大服务业,加快建设长江上游金融、商贸物流中心。坚持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业、传统和现代服务业并重,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大力改善金融环境,培育金融市场,更多集聚金融要素,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优化消费环境,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会展之都、购物之都、美食之都;推进物流基地、物流枢纽建设,完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打造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积极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研发设计、咨询评估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突出特色,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医疗、健身、养老、家政等服务业。

(四)推动科技进步,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切实增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建设创新型城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重点推动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有条件的领域开展原始创新。面向重点产业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注重协同创新,推进军民融合技术创新,积极开发重大共性技术和核心关键技术,实施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完善激励创新政策体系,培养引进科技领军人物、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科普工作。高度重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五)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坚持出口与进口、“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建立完善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建成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加快建设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和国家级市级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完善开放平台体系。积极推进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完善内陆口岸功能,努力建成内陆国际物流枢纽。优化开放政策,创新开放模式,大力引进先进制造业及企业总部、研发中心。不断扩大对外贸易,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鼓励更多企业“走出去”。加强与港澳台交流合作。以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为重点,全面深化与兄弟省区市合作。

(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充满活力的现代市场体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培育各类市场主体。以促进产权多元化、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深化国企改革,完善监管方式,激活内生动力,做优做强国有企业。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放宽行业准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企改革,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集团。积极发展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打破市场垄断和价格垄断,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财税体制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切实推进简政放权,调动区县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经济发展是富民之源、兴渝之基。只要我们紧紧扭住经济建设不放松,科学作为,务实作为,就一定能够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四、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战略重点。要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以构建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为核心,着力抓好“三农”和“两翼”薄弱环节,不断提升全市发展整体水平。

(一)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矛盾。着眼于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化农村产权改革,健全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稳妥开展农房和农村集体资产交易改革试点。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和“地票”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继续探索“三权”抵押贷款,扩大农业保险。完善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乡社保、医疗等体制接轨,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统筹“一圈两翼”发展,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坚持科学规划,强化协作带动,推动“一圈两翼”优势互补、协同共进。“一圈”要率先发展、做优做强,加快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行区。主城区要强化核心辐射带动功能,发挥引领作用,“一圈”其他区县要依托主城、做大做强,加快建成一批西部经济强县。“两翼”要强化基础设施,发挥后发优势,努力追赶发展。渝东北地区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交通干线,加快打造特色经济板块,建成长江上游生态经济示范区。三峡库区要抓住后续工作机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努力建设和谐繁荣新库区。渝东南地区要用好民族政策,加大资源综合开发力度,依托重点城镇和交通干线布局特色产业,建成武陵山区特色经济示范区和民族团

结进步模范区。加大对“两翼”支持力度,强化“一圈”对“两翼”的帮扶带动,提升“两翼”发展水平。

(三)统筹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坚持把推进城镇化、打造城镇集群作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心环节。搞好城镇体系和城镇建设规划,强化规划前瞻性和约束性,节约用地,集约发展。主城区要按照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突出特色风貌和历史文脉,推进中央商务区、商务集聚区等“十大片区”开发,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强化产业升级,高水平建设现代大都市。加快建设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强化产业承接、交通疏解、公共服务分担等重要功能。进一步建设好第二大城市万州,发挥其在渝东北地区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快区县城建设,强化产业支撑,充分发挥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重视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努力发挥衔接城乡的纽带作用。完善城镇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

(四)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繁荣进步。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方式为重点,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分步实施,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根据农村人口变化,鼓励和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注重保持乡村特色和田园风光,推进农民新村和巴渝新居建设。加快农村道路、水利、通信、广电等基础设施和商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不断完善基础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广清洁能源,改善公共环境。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坚持开发式扶贫,加快以武陵山区、秦巴山区为重点的贫困地区集中连片开发,实施多种有效扶贫方式,确保扶贫措施到村到户,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五)统筹城乡交通、能源、水利等建设,加快形成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以畅通对外通道、完善内部网络为重点,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城区路网和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推进农村路网建设,提升畅通水平。加强能源建设,建成国家级煤炭储运基地,加快实施重大电源电网项目,建设覆盖所有区县的天然气供给网络,构建起适应需求、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加强各类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旱涝保收、防洪抗旱和城乡供水能力。推进城乡信息化建设,加速“三网”融合。

(六)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长期战略任务。加强库区水环境保护和消落区治理,搞好天然林保护和沿江防护林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努力实现“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因地制宜搞好城乡绿化。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工程,搞好工矿采空沉陷区生态恢复重建。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节能减排,严格防治工业污染,积极建设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示范区。强化次级河流污染治理,搞好城乡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努力实现绿色发展。

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既是艰巨任务,更是发展机遇。我们务必做好这篇大文章,加快把重庆建设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根本要求。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要正确处理

当前与长远、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人民主体作用,用改革的思路和可持续的办法,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一)扶持创业兴业,切实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要大兴创业之风,完善创业激励政策,扶持发展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激发民间创业活力,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产业,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业增长。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库区移民、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士兵的就业工作。完善就业援助机制,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健全劳动合同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坚持教育优先,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眼于学有所教、教有所能、能有所用,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突破口,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建设长江上游教育中心。保持教育经费不低于国内生产总值4%。合理配置城乡公共教育资源,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高等教育提高质量、内涵发展。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富民兴渝的战略任务,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重点打造主城、万州、永川、黔江等职教聚集区,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推动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鼓励社会办学,发展民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实施中小学生营养促进工程。

(三)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切实保障城乡居民住有所居。

坚持市场供给为主体、政府保障为补充,健全住房供给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支持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消费,引导房屋租赁市场发展。搞好房产税试点。稳步推进以公租房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健全管理机制,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继续推进城乡危旧房和工矿棚户区改造,不断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提高城乡医疗服务和居民健康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区县级医院建设,加快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行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市级统筹,逐步提高医保待遇。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发展中医药事业。发展群众体育,增强人民体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五)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加快建立社会保险转移衔接机制。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积极发展残疾人、老龄和慈善事业。

(六)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总收入的

比重。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建立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加强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监管。完善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逐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不断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群众!

六、加强民主法治和创新社会管理

民主法治和社会管理,是激发社会活力、维护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要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创新社会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广泛调动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凝聚强大合力。

(一)发展人民民主,努力落实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监督、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决定等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和工商联的重要作用。加强决策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建设,加强新闻媒体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确保公共权力公正运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健全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

(二)坚持依法治市,努力建设良好法治环境。加强科学立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切实维护司法权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推进审判、检务、警务公开,强化法律监督,坚决防止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刑讯逼供等违法行为,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按照

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要求,切实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加强民主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决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坚决防止和反对以言代法、以权代法、干预具体案件。

(三)创新社会管理,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以城乡社区建设为重点,以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为抓手,创新管理服务方式,增强村(居)委会自治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发挥在社会建设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深入开展干部下访活动,加快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贯彻民族宗教政策,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四)深化平安建设,努力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加强派出所、社区警务等基层基础建设,完善交巡警体制,维护校园等重点场所安全,依法打击黑恶势力及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监管,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快速反应的应急体制机制,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加强民主法治和创新社会管理,彰显文明进步的时代要求。我们要顺应形势,主动作为,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充满活

力之城、共享和谐之城!

七、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要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大力建设文化强市,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夯实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全市人民的思想意志。传承红岩精神和三峡移民精神,培育当代重庆精神。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谦让包容、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营造讲科学、讲民主、讲文明、讲法治的新风正气。

(二)以加强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为重点,提高社会舆论引导力。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发展并用好管好新兴媒体。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壮大主流舆论,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形成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要面向基层、贴近群众、转变作风、改进文风,真实反映改革发展丰富实践,生动展现人民群众精神风貌,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亲和力、感染力、公信力。

(三)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破除束缚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文化活力充分迸发。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繁荣文学艺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喜

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实施特色文化培育工程,加强对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国有与民营文化企业共同发展,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名家名师。

(四)以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保障机制,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向基层倾斜,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保障人人享有基本文化权益。尊重群众意愿,注重形式和效果有机统一,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在共建中共享文化成果。

文化凝结历史,文化反映现实,文化引领未来。我们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充分激发文化创新活力,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努力促进重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八、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关键在党。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积极应对“四大考验”,切实防范“四大危险”,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重庆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一)坚持理论武装,保持思想政治的清醒坚定。大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市委要做好表率,带动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重庆的特殊市

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政治品行、道德修养和党的知识教育,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实事求是,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要深入开展民主集中制教育,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要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坚决反对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健全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决防止“家长制”、“一言堂”。发扬党内民主,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班子一把手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党纪国法,自觉接受监督,班子成员要敢于坚持原则、坚持真理,继续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贯彻党的干部路线,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严格按照程序选用干部,提高干部工作透明度和选人用人公信度。坚决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决防止搞“小圈子”、凭个人好恶用人。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带着感情扎实做好老干部工作。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重庆发展提供人才保

障。

(四)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的根基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整顿软弱涣散的党组织。全面推进农村、社区、机关、高校、国有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坚持标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切实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开展党内关怀,让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感受到组织温暖。

(五)坚持执政为民,发扬联系群众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和人心向背。党员干部要增强宗旨意识,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健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使各项工作真正切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意愿,坚决反对凭主观意愿决策、搞强迫命令和瞎指挥。坚持真抓实干,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大轰大嗡、虚报浮夸、弄虚作假等坏风气,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六)坚持反腐倡廉,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实行制度、监督、自律三结合,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廉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制度建设,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认真落实廉政准则,加强对各级

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的监督,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切实做好巡视工作。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力度,对任何腐败分子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坚决反对奢侈浪费。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等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是重庆各项事业的中流砥柱。我们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始终坚持攻坚克难、勇于登攀,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奋力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新局面!

同志们!回首过去,我们创造了无愧于历史的光辉业绩;面向未来,我们肩负着建设重庆美好明天的光荣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市各族人民,万众一心,锐意进取,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十八大,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为完成“314”总体部署、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张德江作报告

同志们:我代表中共重庆市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今天,恰逢重庆直辖市成立十五周年。值此喜庆时刻,召开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回顾直辖以来的奋斗历程,谋划未来发展的宏伟事业,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报告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我们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赋予重庆的光荣使命,是全市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确定这一主题,体现了中央的重托,人民的期望,时代的要求!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直辖十五年的启示

过去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开拓进取,努力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绩,较好完成了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电子信息、商贸、金融、物流、旅游等产业快速增长,农业稳步增长。国有经济进一步壮大,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元台阶,地方财政收入翻两番,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一番。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着力加快库区建设,库区移民搬迁任务圆满完成。三峡库区最后一期移民顺利搬迁。三峡后续工作开始启动,库区特色产业起步发展,基础设施和城镇功能逐步强化,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加大。库区移民工作重心由“搬得出”转向“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着力实施统筹城乡改革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改革开放步伐加快。注重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积极探索户籍制度、农村产权、城镇住房等领域改革,“两翼”发展步伐加快。推进两江新区和两个保税区建设,开辟国际物流大通道,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走出去”成效明显。跨区域合作不断深化。

着力推进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强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重视和改善民生,扶贫开发取得新成绩,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乡统筹的居民养老、医保实现全覆盖,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着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成效。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民族、宗教、侨务、港澳台、外事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开展“大下访”活动,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强化安全生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人口等事业取得新进展,残疾人、老龄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继续加强。

着力抓好党建工作,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开展专项治理,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

过去五年的成绩,是直辖以来前十年工作的承继、延续和发展。站在直辖十五年的历史节点回望过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段艰苦创业的难忘历程,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生动画卷。十五年来,成功探索适合重庆特殊市情的行政管理新路子,基本构建起规范高效的直辖市管理体制;突出抓好发展第一要务,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力做好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圆满完成百万移民搬迁历史性任务;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老工业基地焕发生机活力;加快建设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综合交通运输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着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积极扩大开放,内陆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可以自豪地说,直辖以来的十五年,是重庆历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实践充分证明: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策是完全正确、非常英明的!

直辖十五年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1997年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决定设立重庆直辖市,掀开了重庆发展的新篇章。江泽民同志两次视察重庆并作重要指示,要求办好“四件大事”,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胡锦涛总书记两次来渝视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作出“314” 总体部署,为重庆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院确定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出台“3号文件”,设立“两江新区”,给重庆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国家各部门、兄弟省区市响应中央号召,倾力支持,对口援建,给重庆发展以有力推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重庆人民永远铭记!

直辖十五年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历届市委的励精图治和不懈奋斗。一届市委坚持负重自强,探索建立符合重庆市情的直辖市管理体制,办好“四件大事”,做好“三篇大文章”,构建“三大经济发展区”,努力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基础。二届市委坚持富民兴渝,提速建设交通、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三峡库区移民攻坚和产业发展,开展“执政为民、服务发展”活动,确立“一圈两翼”发展战略,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良好开局。三届市委坚持城乡统筹,贯彻“314”总体部署,改善发展环境,探索内陆开放路子,迈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步伐。正是历届市委的接续努力,才形成了重庆发展的可喜局面!

直辖十五年的巨大成就,离不开重庆各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拼搏实干。在直辖市建设征途中,重庆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负重前行,埋头苦干,破解了一道又一道难题;发扬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移民迁建,为国担当,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歌;发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开放,应对了一次又一次挑战;发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抓住机遇,奋发作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重庆人民是推动重庆发展的根本力量,是创造重庆历史的真正英雄!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在此,我代表三届市委,向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渝部队和武警官兵,向参与重庆建设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重庆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致以崇高敬意!

我们也要看到,重庆的发展和市委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王立军事件、尼尔·伍德死亡案件和***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给党和国家形象带来很大损害,给重庆改革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市委先后召开常委会会议和常委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指示精神,并进行了总结反思。大家认为,一方面,要把重庆近五年取得的成绩和广大干部群众付出的艰辛努力与王立军事件、尼尔·伍德死亡案件和***同志严重违纪问题严格区别开来;另一方面,要深刻汲取教训,认真查找工作中的问题,切实改进工作。市委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决拥护中央决定,决心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共同把重庆建设得更加美好。

回顾直辖以来走过的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政治坚定。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坚决贯彻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中央坚强领导下办好重庆的事情。二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改善民生。要始终清醒认识国情市情,全面理解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遵循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集中精力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在发展中实实在在改善民生,在改善民生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依靠群众。要始终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用实践检验各项工作,靠群众办好一切事业,珍惜并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四是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动力,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正确处理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依靠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五是必须坚持发扬民主、依法办事。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强化民主法治意识,充分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坚决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切实维护公平正义。六是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始终把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作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正确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旗帜鲜明反对腐败,以党的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历史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重庆是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英雄城市,重庆人民具有不怕苦、不畏难、不甘落后的坚韧品质。只要我们始终坚信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定科学发展的前进方向,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一定能够夺取各项事业的新胜利!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经过直辖十五年不懈努力,我们总体完成了“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艰巨任务,迈出了“求突破、上台阶、大发展”的坚实步伐。今后五年,是重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极为关键的时期。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科学谋划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发展思路。

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清醒认识重庆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形势。应当看到,尽管直辖以来有了很大发展,但重庆市情非常特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很多: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城乡区域差异很大;综合实力还不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还不高,人民生活还不富裕;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科技创新能力较弱,资源能源环境约束趋紧,社会安全稳定任务仍很艰巨,发展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党的建设任务仍很繁重。总体上看,重庆仍然处在欠发达阶段,仍然属于欠发达地区,离“314”总体部署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实现科学发展任重道远。

更要看到,重庆发展面临许多难得机遇: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主流,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为重庆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予重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为重庆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直辖十五年的建设,为重庆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3300万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为重庆发展集聚了不竭动力。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坚定信心,加倍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征程上奋勇争先。

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科学确定重庆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思路。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以“科学发展、富民兴渝”为总任务,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力争2017年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是重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要求,是直辖以来丰富实践的凝炼和升华,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牢牢把握并努力完成的总任务。为此,要立足重庆市情,大力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一统”就是要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着力构建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一圈”带动“两翼”,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三化”就是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工业化为引擎,以城镇化为依托,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三化” 同步推进,形成重庆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两转变”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归结起来,就是要推动重庆步入科学发展的正确轨道,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提升科学发展新境界。

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切实制定未来发展的目标任务。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314”总体部署,到2017年直辖二十周年时,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基本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力争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建成“三中心两集群一高地”。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技教育中心,即金融机构和金融要素高度聚集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万商云集、四通八达的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突出、教育发达、人才荟萃的科技教育中心。建成重要产业集群和城镇集群,即产业链完善、规模效应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支撑作用强大的一批重要产业集群;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凸显、区域性中心城市作用突出、区县城和重点镇特色鲜明,对周边地区有重要带动作用的城镇集群。建成内陆开放高地,形成以两江新区为龙头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体系,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

实现“三个领先”。经济发展水平在西部领先,经济总量较快增长,经济质量和效益较快提高,城乡之间、“一圈两翼”之间发展差距较快缩小,综合经济实力、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大幅提升。社会发展水平在西部领先,各类教育发展更加协调,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更加繁荣,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完善,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公共安全基础更加牢固,生态环境更加良好,社会文明和谐程度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在西部领先,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长,社会就业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到2020年,重庆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再经过10年左右的奋斗,到直辖三十周年前后,重庆现代化建设大步迈进,一个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的新重庆一定会崛起在祖国的西部大地!

三、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改革开放和扩大内需为驱动力,以构建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促进集约发展、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以实体经济为主体、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

(一)做强做大工业经济,加快提升综合实力。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首要位置,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调结构、转方式,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经济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以开发区、园区为依托,引导产业集聚,进一步强化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综合化工、冶金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突出大项目、大企业、大基地、大支柱,培育发展一批“十百千亿级”大企业集团。注重扶小扶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坚持质量强市,培育一批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坚持人才兴企,造就高素质企业家和技能人才队伍。

(二)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在基础建设,关键在质量效益。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条件。切实保护耕地。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因地制宜发展效益农业。着力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支持产销对接,保障市场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壮大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服务体系。

(三)发展壮大服务业,加快建设长江上游金融、商贸物流中心。坚持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业、传统和现代服务业并重,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大力改善金融环境,培育金融市场,更多集聚金融要素,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优化消费环境,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会展之都、购物之都、美食之都;推进物流基地、物流枢纽建设,完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打造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积极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研发设计、咨询评估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突出特色,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医疗、健身、养老、家政等服务业。

(四)推动科技进步,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切实增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建设创新型城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重点推动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有条件的领域开展原始创新。面向重点产业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注重协同创新,推进军民融合技术创新,积极开发重大共性技术和核心关键技术,实施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完善激励创新政策体系,培养引进科技领军人物、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科普工作。高度重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五)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坚持出口与进口、“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建立完善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建成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加快建设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和国家级市级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完善开放平台体系。积极推进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完善内陆口岸功能,努力建成内陆国际物流枢纽。优化开放政策,创新开放模式,大力引进先进制造业及企业总部、研发中心。不断扩大对外贸易,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鼓励更多企业“走出去”。加强与港澳台交流合作。以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为重点,全面深化与兄弟省区市合作。

(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充满活力的现代市场体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培育各类市场主体。以促进产权多元化、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深化国企改革,完善监管方式,激活内生动力,做优做强国有企业。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放宽行业准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企改革,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集团。积极发展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打破市场垄断和价格垄断,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财税体制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切实推进简政放权,调动区县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经济发展是富民之源、兴渝之基。只要我们紧紧扭住经济建设不放松,科学作为,务实作为,就一定能够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四、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战略重点。要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以构建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为核心,着力抓好“三农”和“两翼”薄弱环节,不断提升全市发展整体水平。

(一)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矛盾。着眼于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化农村产权改革,健全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稳妥开展农房和农村集体资产交易改革试点。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和“地票”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继续探索 “三权”抵押贷款,扩大农业保险。完善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乡社保、医疗等体制接轨,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统筹“一圈两翼”发展,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坚持科学规划,强化协作带动,推动“一圈两翼”优势互补、协同共进。“一圈”要率先发展、做优做强,加快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行区。主城区要强化核心辐射带动功能,发挥引领作用,“一圈”其他区县要依托主城、做大做强,加快建成一批西部经济强县。“两翼”要强化基础设施,发挥后发优势,努力追赶发展。渝东北地区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交通干线,加快打造特色经济板块,建成长江上游生态经济示范区。三峡库区要抓住后续工作机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努力建设和谐繁荣新库区。渝东南地区要用好民族政策,加大资源综合开发力度,依托重点城镇和交通干线布局特色产业,建成武陵山区特色经济示范区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加大对“两翼”支持力度,强化“一圈”对“两翼”的帮扶带动,提升“两翼”发展水平。

(三)统筹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坚持把推进城镇化、打造城镇集群作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心环节。搞好城镇体系和城镇建设规划,强化规划前瞻性和约束性,节约用地,集约发展。主城区要按照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突出特色风貌和历史文脉,推进中央商务区、商务集聚区等“十大片区”开发,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强化产业升级,高水平建设现代大都市。加快建设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强化产业承接、交通疏解、公共服务分担等重要功能。进一步建设好第二大城市万州,发挥其在渝东北地区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快区县城建设,强化产业支撑,充分发挥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重视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努力发挥衔接城乡的纽带作用。完善城镇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

(四)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繁荣进步。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方式为重点,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分步实施,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根据农村人口变化,鼓励和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注重保持乡村特色和田园风光,推进农民新村和巴渝新居建设。加快农村道路、水利、通信、广电等基础设施和商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不断完善基础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广清洁能源,改善公共环境。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坚持开发式扶贫,加快以武陵山区、秦巴山区为重点的贫困地区集中连片开发,实施多种有效扶贫方式,确保扶贫措施到村到户,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五)统筹城乡交通、能源、水利等建设,加快形成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以畅通对外通道、完善内部网络为重点,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城区路网和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推进农村路网建设,提升畅通水平。加强能源建设,建成国家级煤炭储运基地,加快实施重大电源电网项目,建设覆盖所有区县的天然气供给网络,构建起适应需求、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加强各类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旱涝保收、防洪抗旱和城乡供水能力。推进城乡信息化建设,加速“三网”融合。

(六)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长期战略任务。加强库区水环境保护和消落区治理,搞好天然林保护和沿江防护林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努力实现“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因地制宜搞好城乡绿化。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工程,搞好工矿采空沉陷区生态恢复重建。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节能减排,严格防治工业污染,积极建设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示范区。强化次级河流污染治理,搞好城乡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努力实现绿色发展。

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既是艰巨任务,更是发展机遇。我们务必做好这篇大文章,加快把重庆建设成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根本要求。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要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人民主体作用,用改革的思路和可持续的办法,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一)扶持创业兴业,切实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要大兴创业之风,完善创业激励政策,扶持发展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激发民间创业活力,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产业,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业增长。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库区移民、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士兵的就业工作。完善就业援助机制,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健全劳动合同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坚持教育优先,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眼于学有所教、教有所能、能有所用,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突破口,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建设长江上游教育中心。保持教育经费不低于国内生产总值4%。合理配置城乡公共教育资源,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高等教育提高质量、内涵发展。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富民兴渝的战略任务,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重点打造主城、万州、永川、黔江等职教聚集区,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推动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鼓励社会办学,发展民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实施中小学生营养促进工程。

(三)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切实保障城乡居民住有所居。坚持市场供给为主体、政府保障为补充,健全住房供给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支持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消费,引导房屋租赁市场发展。搞好房产税试点。稳步推进以公租房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健全管理机制,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继续推进城乡危旧房和工矿棚户区改造,不断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提高城乡医疗服务和居民健康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区县级医院建设,加快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行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市级统筹,逐步提高医保待遇。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发展中医药事业。发展群众体育,增强人民体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五)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加快建立社会保险转移衔接机制。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制度,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积极发展残疾人、老龄和慈善事业。

(六)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总收入的比重。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建立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加强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监管。完善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逐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不断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群众!

六、加强民主法治和创新社会管理

民主法治和社会管理,是激发社会活力、维护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要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创新社会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广泛调动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凝聚强大合力。

(一)发展人民民主,努力落实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监督、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决定等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和工商联的重要作用。加强决策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建设,加强新闻媒体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确保公共权力公正运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健全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

(二)坚持依法治市,努力建设良好法治环境。加强科学立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切实维护司法权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推进审判、检务、警务公开,强化法律监督,坚决防止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刑讯逼供等违法行为,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按照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要求,切实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加强民主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决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坚决防止和反对以言代法、以权代法、干预具体案件。

(三)创新社会管理,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以城乡社区建设为重点,以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为抓手,创新管理服务方式,增强村(居)委会自治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发挥在社会建设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深入开展干部下访活动,加快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贯彻民族宗教政策,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四)深化平安建设,努力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加强派出所、社区警务等基层基础建设,完善交巡警体制,维护校园等重点场所安全,依法打击黑恶势力及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监管,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快速反应的应急体制机制,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加强民主法治和创新社会管理,彰显文明进步的时代要求。我们要顺应形势,主动作为,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充满活力之城、共享和谐之城!

七、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要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大力建设文化强市,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夯实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全市人民的思想意志。传承红岩精神和三峡移民精神,培育当代重庆精神。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谦让包容、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营造讲科学、讲民主、讲文明、讲法治的新风正气。

(二)以加强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为重点,提高社会舆论引导力。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发展并用好管好新兴媒体。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壮大主流舆论,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形成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要面向基层、贴近群众、转变作风、改进文风,真实反映改革发展丰富实践,生动展现人民群众精神风貌,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亲和力、感染力、公信力。

(三)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破除束缚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文化活力充分迸发。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繁荣文学艺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实施特色文化培育工程,加强对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国有与民营文化企业共同发展,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名家名师。

(四)以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保障机制,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向基层倾斜,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保障人人享有基本文化权益。尊重群众意愿,注重形式和效果有机统一,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在共建中共享文化成果。

文化凝结历史,文化反映现实,文化引领未来。我们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充分激发文化创新活力,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努力促进重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八、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关键在党。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积极应对“四大考验”,切实防范“四大危险”,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重庆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一)坚持理论武装,保持思想政治的清醒坚定。大力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完善中心组学习制度。市委要做好表率,带动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重庆的特殊市情,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政治品行、道德修养和党的知识教育,牢固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坚持实事求是,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要深入开展民主集中制教育,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要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坚决反对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健全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坚决防止“家长制”、“一言堂”。发扬党内民主,健全党内民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班子一把手要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党纪国法,自觉接受监督,班子成员要敢于坚持原则、坚持真理,继续营造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氛围。

(三)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贯彻党的干部路线,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严格按照程序选用干部,提高干部工作透明度和选人用人公信度。坚决纠正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坚决防止搞“小圈子”、凭个人好恶用人。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抓好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力度,重视培养选拔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党外干部。带着感情扎实做好老干部工作。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重庆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的根基在基层,活力在基层。全面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整顿软弱涣散的党组织。全面推进农村、社区、机关、高校、国有企业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构建统筹城乡基层党建新格局。坚持标准,做好发展党员工作,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方法,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进党务公开,切实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开展党内关怀,让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感受到组织问题。

(五)坚持执政为民,发扬联系群众和求真务实的作风。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和人心向背。党员干部要增强宗旨意识,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密切同群众的血肉联系。健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使各项工作真正切合基层实际、符合群众意愿,坚决反对凭主观意愿决策、搞强迫命令和瞎指挥。坚持真抓实干,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大轰大嗡、虚报浮夸、弄虚作假等坏风气,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业绩。

(六)坚持反腐倡廉,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实行制度、监督、自律三结合,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廉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加强制度建设,深入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加强对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认真落实廉政准则,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的监督,严格执行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等制度,加强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切实做好巡视工作。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力度,对任何腐败分子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大力倡导艰苦奋斗,坚决反对奢侈浪费。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认真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

我们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支持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等依照法律和章程独立负责、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加强对统战工作的领导,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加强和改进党的群众工作,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巩固军政军民团结。

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是重庆各项事业的中流砥柱。我们要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坚持积极向上、奋发有为,始终坚持攻坚克难、勇于登攀,以时不我待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奋力开创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新局面!

第三篇: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

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全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2年6月18日)

张德江

同志们:

我代表中共重庆市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今天,恰逢重庆直辖市成立十五周年。值此喜庆时刻,召开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回顾直辖以来的奋斗历程,谋划未来发展的宏图伟业,具有特殊而重大的意义。报告的主题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我们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赋予重庆的光荣使命,是全市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确定这一主题,体现了中央的重托,人民的期盼,时代的要求!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直辖十五年的启示

过去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开拓进取,努力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绩,较好完成了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工业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电子信息、商贸、金融、物流、旅游等产业快速成长,农业稳步增长。国有经济进一步壮大,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发展。经济总量迈上万亿台阶,地方财政收入翻两番,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一番。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明显下降。

着力加快库区建设,库区移民搬迁任务圆满完成。

三峡库区最后一期移民顺利搬迁。三峡后续工作开始启动,库区特色产业起步发展,基础设施和城镇功能逐步强化,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地质灾害防治力度加大。库区移民工作重心由“搬得出”转向“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着力实施统筹城乡改革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改革开放步伐加快。

注重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积极探索户籍制度、农村产权、城镇住房等领域改革,“两翼”发展步伐加快。推进两江新区和两个保税区建设,开辟国际物流大通道,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走出去”成效明显。跨区域合作不断深化。

着力推进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枢纽功能不断强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面貌进一步改善。重视和改善民生,扶贫开发取得新成绩,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乡统筹的居民养老、医保实现全覆盖,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着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成效。

支持人大、政协履行职能,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民族、宗教、侨务、港澳台、外事等工作进一步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进一步发挥。开展“大下访”活动,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强化安全生产。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人口等事业取得新进展,残疾人、老龄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和双拥工作继续加强。

着力抓好党建工作,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活动,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开展专项治理,查办了一批大案要案。

过去五年的成绩,是直辖以来前十年工作的承继、延续和发展。站在直辖十五年的历史节点回望过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段艰苦创业的难忘历程,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生动画卷。十五年来,成功探索适合重庆特殊市情的行政管理新路子,基本构建起规范高效的直辖市管理体制;突出抓好发展第一要务,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力做好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圆满完成百万移民搬迁历史性任务;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老工业基地焕发生机活力;加快建设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综合交通运输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着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积极扩大开放,内陆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可以自豪地说,直辖以来的十五年,是重庆历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时期。实践充分证明:中央设立重庆直辖市的决策是完全正确、非常英明的!

直辖十五年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1997年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决定设立重庆直辖市,掀开了重庆发展的新篇章。江泽民同志两次视察重庆并作重要指示,要求办好“四件大事”,把重庆建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胡锦涛总书记两次来渝视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特别是作出“314”总体部署,为重庆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院确定重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出台“3号文件”,设立“两江新区”,给重庆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国家各部门、兄弟省区市响应中央号召,倾力支持,对口援建,给重庆发展以有力推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重庆人民永远铭记!

直辖十五年的巨大成就,离不开历届市委的励精图治和不懈奋斗。一届市委坚持负重自强,探索建立符合重庆市情的直辖市管理体制,办好“四件大事”,做好“三篇大文章”,构建“三大经济发展区”,努力形成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政治局面,奠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基础。二届市委坚持富民兴渝,提速建设交通、电力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三峡库区移民攻坚和产业发展,开展“执政为民、服务发展”活动,确立“一圈两翼”发展战略,实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良好开局。三届市委坚持城乡统筹,贯彻“314”总体部署,改善发展环境,探索内陆开放路子,迈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步伐。正是历届市委的接续努力,才形成了重庆发展的可喜局面!

直辖十五年的巨大成就,离不开重庆各族人民的勤劳智慧和拼搏实干。在直辖市建设征途中,重庆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发扬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负重前行,埋头苦干,破解了一道又一道难题;发扬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移民迁建,为国担当,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歌;发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开放,应对了一次又一次挑战;发扬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抓住机遇,奋发作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就。重庆人民是推动重庆发展的根本力量,是创造重庆历史的真正英雄!

在此,我代表三届市委,向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渝部队和武警官兵,向参与重庆建设的同志们,向所有关心、支持重庆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致以崇高敬意!

我们也要看到,重庆的发展和市委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特别是王立军事件、尼尔·伍德死亡案件和***同志严重违纪问题,给党和国家形象带来很大损害,给重庆改革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市委先后召开常委会会议和常委专题民主生活会,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指示精神,并进行了总结反思。大家认为,一方面,要把重庆近五年取得的成绩和广大干部群众付出的艰辛努力与王立军事件、尼尔·伍德死亡案件和***同志严重违纪问题严格区别开来;另一方面,要深刻汲取教训,认真查找工作中的问题,切实改进工作。市委和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坚决拥护中央决定,决心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共同把重庆建设得更加美好。

回顾直辖以来走过的历程,我们深刻认识到:一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政治坚定。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坚决贯彻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在中央坚强领导下办好重庆的事情。二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改善民生。要始终清醒认识国情市情,全面理解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自觉遵循经济规律、社会规律、自然规律,集中精力抓好发展第一要务,在发展中实实在在改善民生,在改善民生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三是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依靠群众。要始终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用实践检验各项工作,靠群众办好一切事业,珍惜并发挥好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四是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要始终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动力,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正确处理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的关系,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依靠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五是必须坚持发扬民主、依法办事。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强化民主法治意识,充分保障人民群众民主权利,坚决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切实维护公平正义。六是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始终把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作为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正确贯彻党的干部路线,旗帜鲜明反对腐败,以党的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历史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重庆是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传统的英雄城市,重庆人民具有不怕苦、不畏难、不甘落后的坚韧品质。只要我们始终坚信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坚定科学发展的前进方向,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就一定能够战胜各种困难,一定能够夺取各项事业的新胜利!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经过直辖十五年不懈努力,我们总体完成了“打基础、建平台、增后劲”的艰巨任务,迈出了“求突破、上台阶、大发展”的坚实步伐。今后五年,是重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极为关键的时期。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科学谋划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发展思路。

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清醒认识重庆的发展阶段和面临的形势。应当看到,尽管直辖以来有了很大发展,但重庆市情非常特殊,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很多: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于一体,城乡区域差异很大;综合实力还不强,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还不高,人民生活还不富裕;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科技创新能力较弱,资源能源环境约束趋紧,社会安全稳定任务仍很艰巨,发展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比较突出;党的建设任务仍很繁重。总体上看,重庆仍然处在欠发达阶段,仍然属于欠发达地区,离“314”总体部署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较大差距,实现科学发展任重道远。

更要看到,重庆发展面临许多难得机遇: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主流,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为重庆发展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给予重庆一系列政策支持,为重庆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直辖十五年的建设,为重庆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3300万勤劳智慧的各族人民,为重庆发展集聚了不竭动力。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坚定信心,加倍努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征程上奋勇争先。

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科学确立重庆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思路。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以“科学发展、富民兴渝”为总任务,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力争2017年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是重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要求,是直辖以来丰富实践的凝炼升华,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牢牢把握并努力完成的总任务。为此,要立足重庆市情,大力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一统”就是要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着力构建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一圈”带动“两翼”,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三化”就是要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工业化为引擎,以城镇化为依托,以农业现代化为基础,“三化”同步推进,形成重庆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两转变”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社会管理。归结起来,就是要推动重庆步入科学发展的正确轨道,不断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提升科学发展新境界。

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要切实制定未来发展的目标任务。围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314”总体部署,到2017年直辖二十周年时,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和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基本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直辖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力争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建成“三中心两集群一高地”。建成长江上游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技教育中心,即金融机构和金融要素高度聚集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万商云集、四通八达的商贸物流中心,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突出、教育发达、人才荟萃的科技教育中心。建成重要产业集群和城镇集群,即产业链完善、规模效应明显、核心竞争力突出、支撑作用强大的一批重要产业集群;国家中心城市功能凸显、区域性中心城市作用突出、区县城和重点镇特色鲜明,对周边地区有重要带动作用的城镇集群。建成内陆开放高地,形成以两江新区为龙头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体系,形成完善的政策体系和制度环境。

——实现“三个领先”。经济发展水平在西部领先,经济总量较快增长,经济质量和效益较快提高,城乡之间、“一圈两翼”之间发展差距较快缩小,综合经济实力、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大幅提升。社会发展水平在西部领先,各类教育发展更加协调,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更加繁荣,医疗卫生服务更加完善,民主法制更加健全,公共安全基础更加牢固,生态环境更加良好,社会文明和谐程度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在西部领先,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长,社会就业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在此基础上继续努力,到2020年,重庆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进一步增强,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再经过10年左右的奋斗,到直辖三十周年前后,重庆现代化建设大步迈进,一个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生态良好、人民幸福的新重庆一定会崛起在祖国的西部大地!

三、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改革开放和扩大内需为驱动力,以构建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促进集约发展、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以实体经济为主体、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

(一)做强做大工业经济,加快提升综合实力。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首要位置,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调结构、转方式,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推动工业经济上规模、上水平、上质量、上效益。以开发区、园区为依托,引导产业集聚,进一步强化电子信息、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综合化工、冶金材料等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建设现代制造业基地。突出大项目、大企业、大基地、大支柱,培育发展一批“十百千亿级”大企业集团。注重扶小扶优,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坚持质量强市,培育一批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坚持人才兴企,造就高素质企业家和技能人才队伍。

(二)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现代农业,重点在基础建设,关键在质量效益。坚持农业基础地位,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综合生产条件。切实保护耕地。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因地制宜发展效益农业。着力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质量安全体系,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支持产销对接,保障市场供给,促进农业增效。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壮大龙头企业,发展专业合作组织,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服务体系。

(三)发展壮大服务业,加快建设长江上游金融、商贸物流中心。坚持生产性与生活性服务业、传统和现代服务业并重,促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大力改善金融环境,培育金融市场,更多集聚金融要素,打造长江上游金融中心。优化消费环境,加快建设长江上游地区会展之都、购物之都、美食之都;推进物流基地、物流枢纽建设,完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打造长江上游商贸物流中心。积极发展云计算、物联网、电子商务、服务外包、研发设计、咨询评估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发展旅游业,突出特色,建成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加快发展医疗、健身、养老、家政等服务业。

(四)推动科技进步,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切实增强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建设创新型城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重点推动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鼓励有条件的领域开展原始创新。面向重点产业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注重协同创新,推进军民融合技术创新,积极开发重大共性技术和核心关键技术,实施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完善激励创新政策体系,培养引进科技领军人物、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保护知识产权,加强科普工作。高度重视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建设。

(五)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坚持出口与进口、“引进来”与“走出去”并举,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建立完善内陆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两江新区开发开放,建成内陆开放的重要门户。加快建设两路寸滩保税港区、西永综合保税区和国家级市级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完善开放平台体系。积极推进国际物流大通道建设,完善内陆口岸功能,努力建成内陆国际物流枢纽。优化开放政策,创新开放模式,大力引进先进制造业及企业总部、研发中心。不断扩大对外贸易,积极开展国际合作,鼓励更多企业“走出去”。加强与港澳台交流合作。以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为重点,全面深化与兄弟省区市合作。

(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充满活力的现代市场体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大力培育各类市场主体。以促进产权多元化、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深化国企改革,完善监管方式,激活内生动力,做优做强国有企业。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完善和落实扶持政策,减轻企业负担,放宽行业准入,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企改革,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民营企业集团。积极发展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打破市场垄断和价格垄断,整顿规范市场秩序,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和财税体制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充分发挥社会中介组织的作用。切实推进简政放权,调动区县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经济发展是富民之源、兴渝之基。只要我们紧紧扭住经济建设不放松,科学作为,务实作为,就一定能够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四、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战略重点。要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以构建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为核心,着力抓好“三农”和“两翼”薄弱环节,不断提升全市发展整体水平。

(一)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矛盾。着眼于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深化农村产权改革,健全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稳妥开展农房和农村集体资产交易改革试点。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和“地票”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继续探索“三权”抵押贷款,扩大农业保险。完善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推动城乡社保、医疗等体制接轨,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二)统筹“一圈两翼”发展,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坚持科学规划,强化协作带动,推动“一圈两翼”优势互补、协同共进。“一圈”要率先发展、做优做强,加快建成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先行区。主城区要强化核心辐射带动功能,发挥引领作用,“一圈”其他区县要依托主城、做大做强,加快建成一批西部经济强县。“两翼”要强化基础设施,发挥后发优势,努力追赶发展。渝东北地区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和交通干线,加快打造特色经济板块,建成长江上游生态经济示范区。三峡库区要抓住后续工作机遇,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维护稳定,努力建设和谐繁荣新库区。渝东南地区要用好民族政策,加大资源综合开发力度,依托重点城镇和交通干线布局特色产业,建成武陵山区特色经济示范区和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加大对“两翼”支持力度,强化“一圈”对“两翼”的帮扶带动,提升“两翼”发展水平。

(三)统筹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功能。坚持把推进城镇化、打造城镇集群作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中心环节。搞好城镇体系和城镇建设规划,强化规划前瞻性和约束性,节约用地,集约发展。主城区要按照国家中心城市战略定位,突出特色风貌和历史文脉,推进中央商务区、商务集聚区等“十大片区”开发,完善城市综合功能,强化产业升级,高水平建设现代大都市。加快建设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强化产业承接、交通疏解、公共服务分担等重要功能。进一步建设好第二大城市万州,发挥其在渝东北地区的核心引领作用。加快区县城建设,强化产业支撑,充分发挥对县域经济的带动作用。重视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努力发挥衔接城乡的纽带作用。完善城镇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式,不断提高科学化水平。

(四)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繁荣进步。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方式为重点,科学规划,加大投入,分步实施,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根据农村人口变化,鼓励和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注重保持乡村特色和田园风光,推进农民新村和巴渝新居建设。加快农村道路、水利、通信、广电等基础设施和商品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不断改善基础条件,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广清洁能源,改善公共环境。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大力培育新型农民。坚持开发式扶贫,加快以武陵山区、秦巴山区为重点的贫困地区集中连片开发,实施多种有效扶贫方式,确保扶贫措施到村到户,增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五)统筹城乡交通、能源、水利等建设,加快形成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以畅通对外通道、完善内部网络为重点,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城区路网和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推进农村路网建设,提升通畅水平。加强能源建设,建成国家级煤炭储运基地,加快实施重大电源电网项目,建设覆盖所有区县的天然气供给网络,构建起适应需求、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体系。加强各类水利工程建设,提高旱涝保收、防洪抗旱和城乡供水能力。推进城乡信息化建设,加速“三网”融合。

(六)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构筑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作为长期战略任务。加强库区水环境保护和消落区治理,搞好天然林保护和沿江防护林建设,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努力实现“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因地制宜搞好城乡绿化。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工程,搞好工矿采空沉陷区生态恢复重建。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节能减排,严格防治工业污染,积极建设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示范区。强化次级河流污染治理,搞好城乡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努力实现绿色发展。

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既是艰巨任务,更是发展机遇。我们务必做好这篇大文章,加快把重庆建设成为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根本要求。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要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人民主体作用,用改革的思路和可持续的办法,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一)扶持创业兴业,切实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要大兴创业之风,完善创业激励政策,扶持发展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激发民间创业活力,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和智力密集型产业,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业增长。健全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体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库区移民、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和退役士兵的就业工作。完善就业援助机制,动态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健全劳动合同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二)坚持教育优先,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着眼于学有所教、教有所能、能有所用,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职业技术教育为突破口,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努力建设长江上游教育中心。保持教育经费不低于国内生产总值4%。合理配置城乡公共教育资源,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高等教育提高质量、内涵发展,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在建设教育中心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富民兴渝的战略任务,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技术教育体系。重点打造主城、万州、永川、黔江等职教集聚区,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推动校企合作,大力培养技能型、实用型人才。搞好特殊教育。鼓励社会办学,发展民办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解决好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实施中小学生营养促进工程。

(三)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切实保障城乡居民住有所居。坚持市场供给为主体、政府保障为补充,健全住房供给体系。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支持自住型和改善型住房消费,引导房屋租赁市场发展。搞好房产税试点。稳步推进以公租房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健全管理机制,切实解决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继续推进城乡危旧房和工矿棚户区改造,不断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提高城乡医疗服务和居民健康水平。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确保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加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站、乡镇卫生院、区县级医院建设,加快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实行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医保市级统筹,逐步提高医保待遇。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发展中医药事业。发展群众体育,增强人民体质。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五)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加快建立社会保险转移衔接机制。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社会福利服务体系建设,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积极发展残疾人、老龄和慈善事业。

(六)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和财产性收入占居民总收入的比重。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建立企业职工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加强国有企业收入分配监管。完善机关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逐步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重大而长期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坚持不懈,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不断改善民生,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群众!

六、加强民主法治和创新社会管理

民主法治和社会管理,是激发社会活力、维护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要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创新社会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广泛调动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凝聚强大合力。

(一)发展人民民主,努力落实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充分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立法、监督、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决定等职能作用,充分发挥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作用,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和工商联的重要作用。加强决策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建设,加强新闻媒体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确保公共权力公正运行。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健全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

(二)坚持依法治市,努力建设良好法治环境。加强科学立法,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切实维护司法权威,支持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推进审判、检务、警务公开,强化法律监督,坚决防止滥用职权、徇私枉法、刑讯逼供等违法行为,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完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制度。按照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要求,切实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加强民主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决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坚决防止和反对以言代法、以权代法、干预具体案件。

(三)创新社会管理,努力促进社会和谐。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以城乡社区建设为重点,以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为抓手,创新管理服务方式,增强村(居)委会自治和服务能力。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加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发挥在社会建设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坚持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深入开展干部下访活动,加快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加强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贯彻民族宗教政策,做好民族宗教工作。

(四)深化平安建设,努力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健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构建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加强派出所、司法所、社区警务等基层基础建设,完善交巡警体制,维护校园等重点场所安全,依法打击黑恶势力及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树立安全发展理念,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监管,防范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快速反应的应急体制机制,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救援处置能力。

加强民主法治和创新社会管理,彰显文明进步的时代要求。我们要顺应形势,主动作为,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充满活力之城、共享和谐之城!

七、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要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大力建设文化强市,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一)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夯实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全市人民的思想意志。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弘扬红岩精神和三峡移民精神。大力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关心下一代健康成长,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谦让包容、健康向上的社会心态,营造讲科学、讲民主、讲文明、讲法治的新风正气。

(二)以加强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为重点,提高社会舆论引导力。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发展并用好管好新兴媒体。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壮大主流舆论,加强网络舆论引导,形成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要面向基层、贴近群众、转变作风、改进文风,真实反映改革发展丰富实践,生动展现人民群众精神风貌,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亲和力、感染力、公信力。

(三)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破除束缚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文化资源充分利用、文化活力充分迸发。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繁荣文学艺术,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实施特色文化培育工程,加强对巴渝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国有与民营文化企业共同发展,把文化产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重视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名家名师。

(四)以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运行保障机制,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向基层倾斜,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保障人人享有基本文化权益。尊重群众意愿,注重形式和效果有机统一,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人民群众在共建中共享文化成果。

文化凝结历史,文化反映现实,文化引领未来。我们要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充分激发文化创造活力,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努力促进重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第四篇:学习张德江在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上的讲话有感周全胜[推荐]

学习张德江在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上的讲话有感

周全胜

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在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上做了重要讲话。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认真学习了张书记的报告,体会颇多,其中对张德江书记提到的要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感悟尤深。在这里我想其中几点谈谈自己的理解和心得。

张德江书记在讲话中提到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关键在党。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积极应对“四大考验”,切实防范“四大危险”,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重庆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确,党的事业在无数的坎坷的考验中逐步走到了今日的蓬勃,一路风雨,一路艰辛。无数的前辈们倒下了,又有无数的新人站了起来,正是这一代又一代的接班人,承担着人们的嘱托和叮咛,背负着党的使命和责任,创造了党在今日的繁荣,但不是发展了党员,增加了党员的数量,就可以叫做的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搞好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保证党员质量,才是发展党的事业最坚实有力的后盾。尤其是在经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锤炼,党员的价值观一再受到冲击。因此,在党的组织生活中要积极采取各种方法,坚持理论武装,保持思想政治的清醒坚定。对新老党员进行再教育,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让勤奋学习和积极向上,在党内变成一种风尚。作为小学教师党员,我们要不断以周围的好人好事为榜样,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还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思想觉悟和政治觉悟,密切关注党的发展方向和动态,不断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理论和思想,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党的接班人,为党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贡献力量。

武隆县第二实验小学校

2012年10月27日

第五篇:聚焦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

聚焦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

6月18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在人民大礼堂隆重开幕。张德江同志代表中共重庆市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黄奇帆同志主持会议。

一、大会议程

1、听取和审查中共重庆市第三届委员会报告

2、审查中共重庆市第三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

3、选举中共重庆市第四届委员会

4、选举中共重庆市第四届纪律检查委员会

5、选举重庆市出席中 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二、张德江强调:坚决防止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代法

坚持依法治市,努力建设良好法治环境。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决不允许任何组织和个人凌驾于法律之上,领导干部尤其要带头遵守宪法和法律,坚决防止和反对以言代法、以权代法、干预具体案件。

三、重庆党代会开幕,张德江所作报告内容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直辖十五年的启示

过去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市委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贯彻落实“314”总体部署,开拓进取,努力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明显成绩,较好完成了第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在过去的五年中,着力调整经济结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着力加快库区建设,库区移民搬迁任务圆满完成。着力实施统筹城乡改革和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着力推进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城乡面貌和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着力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成效。着力抓好党建工作,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改善。

过去五年的成绩,是直辖以来前十年工作的承继、延续和发展。站在直辖十五年的历史节点回望过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段艰苦创业的难忘历程,是一幅波澜壮阔的生动画卷。十五年来,成功探索适合重庆特殊市情的行政管理新路子,基本构建起规范高效的直辖市管理体制;突出抓好发展第一要务,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全力做好三峡库区移民工作,圆满完成百万移民搬迁历史性任务;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老工业基地焕发生机活力;加快建设交通、通信、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综合交通运输服务能力明显提升;着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积极扩大开放,内陆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以“314”总体部署为总纲,以“科学发展、富民兴渝”为总任务,实施“一统三化两转变”战略,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力争2017年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三)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改革开放和扩大内需为驱动力,以构建产业集群为主攻方向,促进集约发展、转型升级,提升核心竞争力,形成以实体经济为主体、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

1、做强做大工业经济,加快提升综合实力。

2、提高农业质量和效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3、发展壮大服务业,加快建设长江上游金融、商贸物流中心。

4、推动科技进步,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科技创新中心。

5、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建设内陆开放高地。

6、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充满活力的现代市场体系。

(四)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战略重点。要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以构建城乡区域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为核心,着力抓好“三农”和“两翼”薄弱环节,不断提升全市发展整体水平。

1、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矛盾。

2、统筹“一圈两翼”发展,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3、统筹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功能。

4、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繁荣进步。

5、统筹城乡交通、能源、水利等建设,加快形成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

6、统筹城乡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构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五)保障和改善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根本要求。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要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人民主体作用,用改革的思路和可持续的办法,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1、扶持创业兴业,切实促进城乡居民充分就业。

2、坚持教育优先,切实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3、完善住房供应体系,切实保障城乡居民住有所居。

4、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切实提高城乡医疗服务和居民健康水平。

5、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切实解决群众后顾之忧。

6、加强收入分配调节,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六)加强民主法治和创新社会管理

民主法治和社会管理,是激发社会活力、维护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要积极推进民主法治,创新社会管理,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广泛调动全市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凝聚强大合力。

1、发展人民民主,努力落实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2、坚持依法治市,努力建设良好法治环境。

3、创新社会管理,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4、深化平安建设,努力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

(七)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是民族的根和魂。要增强文化自觉自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大力建设文化强市,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1、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夯实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2、以加强现代传播体系建设为重点,提高社会舆论引导力。加强主流媒体建设,发展并用好管好新兴媒体。

3、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

4、以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为出发点,推进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八)加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

科学发展、富民兴渝,关键在党。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积极应对“四大考验”,切实防范“四大危险”,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重庆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1、坚持理论武装,保持思想政治的清醒坚定。

2、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

3、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4、坚持抓基层打基础,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5、坚持执政为民,发扬联系群众和求真务实的作风。

6、坚持反腐倡廉,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

下载张德江在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上的报告(2012年6月18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张德江在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上的报告(2012年6月18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学习心得体会

    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学习心得体会 在重庆市直辖十五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在顺利召开。这次会议是重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

    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坚定信念努力奋进 ——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距离党代会胜利闭幕已有一段时日,经过了一系列的传达学习和深入了解,我对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同志所作的《深入贯彻落实......

    学习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学习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心得体会 李质 6月18日9时中国共产党重庆市第四次代表大会在人民大礼堂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查中共重庆市第三届委员会报告;审查中......

    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学习心得体会

    夯实社区卫生工作推动首善之区建设 ——学习《张部长传达市四次党代会精神讲话》心得体会 2012年6月27日,我中心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了关于《张部长传达市四次党代会精......

    第四次党代会报告

    坚持加快发展 推进转型发展 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而努力奋斗 ——史文清同志在中国共产党赣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 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成就和启示 ●......

    认真学习贯彻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

    保持清醒头脑 坚定必胜信心 ——认真学习贯彻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之一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是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的主题......

    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学习心得体会

    科学审视发展实际抢抓机遇赶超跨越 ——学习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在市委第四次党代会胜利召开之际,界石镇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报刊收听收看......

    学习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重庆市第四次党代会精神心得体会 (2012年6月25日) 6月18日至22日,我市召开了第四次党代会。会议回顾总结了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以及直辖15年来的各项工作,确定了今后五年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