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外学习指导研究课题总结-田柳镇邢姚小学(5篇)

时间:2019-05-12 06:0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生课外学习指导研究课题总结-田柳镇邢姚小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生课外学习指导研究课题总结-田柳镇邢姚小学》。

第一篇:学生课外学习指导研究课题总结-田柳镇邢姚小学

学生课外学习指导研究课题总结

寿光市田柳镇邢姚小学 安克娜

新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使我们深知必须要改变学生封闭的学习方式,不能仅满足于课堂上的求知,而且在课堂外还要继续学习。为更好的指导学生进行课外学习,我们学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选出实验生实施不同的措施,对此进行了分类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了解学生,分类指导。

学校通过调查问卷等渠道,对学生进行了全面分析,了解了学生的知识水平、课外学习动机、课外学习兴趣及社会关系。又按个案选取了一定数量的实验生,将他们分为优等生群体、中等生群体和后进生群体三类,通过分析他们在学校、家庭及社会环境中的表现成因,去找突破点,做到了分类建档管理,分类对症下药。

二、科学指导,因材施措。

(一)制订周详计划,树立科学指导理念

指导学生课外学习首先要制订周详而切实的计划。所以,方案实施伊始,我们就从客观实际出发,确定学生课外学习的大致内容,注意了内容的针对性、时间性和新颖性,并制订好指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具体计划。针对学生,教师要树立起科学指导的理念。维果斯基认为在确定儿童发展水平及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其中的一种发展水平就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者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由此可见,科学的指导对儿童的发展十分重要。教师的指导是否具有科学性,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课外学习质量。科学的指导首先需要教师要全面认识学生的个性特点、认知能力、学习方式等诸方面的因素;其次要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以避免盲目性指导过程的出现。

(二)针对不同的群体,实施不同的措施。

1、对优等生实施的措施:帮助他们查找课外阅读资源,使他们广泛涉猎社会各科知识,增加课外阅读量,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层次;注重对他们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课外学习中能够产生主动探究问题的浓烈意识,进一步提高创新思维的能力;培养他们合作学习的意识;不断锻炼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

2、对中等生实施的措施:加强辅导,使他们学会对知识融会贯通,找到适合自己的课外学习方法;常家访,与家长倾心交流,共同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制定课外学习计划,制定好课外学习目标,并加强督导;鼓励他们要与同学多交流,共同参加实践活动,从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加强友谊,锻炼其社会实践能力。

3、对后进生实施的措施:经常让他们发挥特长,多表扬优点,维护他们的自尊心,增强自信心。告诉她们学习上只要努力同样不会落后,鼓舞他们主动学习的士气;为他们布置适量的个人课外作业,并跟踪辅导,适时表扬鼓励;时常与他们谈心,常与家长沟通,共同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努力;经常对他们进行品德教育,鼓励他们参加实践活动。如针对后进生刘欣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常利用课余时间找她谈心,让其明白当今社会是知识型社会,不学习将来会被社会淘汰,并举例告诉她学习的益处;帮助其制定课外学习计划,制定课外学习目标,并加强对她的督导,也经常检查她的完成情况,并适时表扬和鼓励;定期联系其家长,分析该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教给其督促孩子学习的正当方法;教她正确的写字方法,经常陪她在课余时间练字,并常夸她进步了;让同学们经常与她交流,带动她共同去参加实践活动。通过一段时间的指导,大大激发了该生课外学习的兴趣,各方面素质和能力均有所提升。

总之,优等生不仅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融汇贯通应用知识的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丰富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和创造能力。中等生要注意启发他们的思维活动,使他们能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逐步提高自学能力,因势利导,引导他们向优秀学生转化。对于后进生,不仅要培养学习兴趣,而且还要耐心辅导,让他们完成力所能及的作业,并及时对他们取得的成效进行肯定和表扬,使其体会到付出努力后获得成功的喜悦,逐步恢复自信心,以“我也能行”逐步克服潜意识中“失败者”的形象,逐步克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及时总结,树立典型

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外学习指导,优等生课外主动探究意识更加增强,拓宽了其知识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创新思维意识及课外创新实践能力有所增强,其辨别是非的能力提高,品德更加高尚。中等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更加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外学习的方式不再单一,不再机械的背诵知识,而是做到了与社会实际相结合,理论能运用于实践,其课外学习时间较之前增加,学会了与同学间的交流,社会实践能力有所提高。而后进生主课外也能独立完成作业,并对课外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各科成绩较以前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这时,教师就应给他们构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把自己平时课外学习的成果总结出来,以便得到大家的肯定、借鉴,甚至赞美,这无疑将大大增添学生课外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如通过展示王晓迪同学在课外学习中取得的成绩,使其责任心变得强了,在班级活动中表现的活跃了,而且常为班级的进步出谋划策,还能做到主动预习、复习知识,课外学习的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

三、激发兴趣,注重实践

长期以来,专家、教材和教师垄断着话语权,学生被当作容器进行灌输,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的发展,而如何唤醒学生的课外自主思维,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要尽量满足学生的课外学习兴趣,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在课外学习中受益、提升素质与能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知此事须躬行”。一次成功的动手实践活动常常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启发,这是空洞抽象的讲解所无法取代的。事实上,任何知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生活。在课外,必须从实际生活出发,让学生去观察世界,感悟世界,给学生创造更多动手实践的空间,让他们敢想、敢干,既要善于动脑,又要善于动手,用他们自己的方式解决自己的疑问。因此,我们尊重了学生体验和感悟的权力,学生得到了实践的机会,课外学习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能力与知识就得到同步发展。

第二篇: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学习指导

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学习指导

1--2年级:是基础教育时期,也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时期。孩子成人后的许多道德,情感,观 念都在这一时期养成.所以这一时期也是很重要的培养期.学习兴趣的培养:我们要从这个年龄段孩子的好奇心入手,让其学会自我动手去探索未知世界,这样他会记忆更深刻。并从其兴趣去引导,对其作对的事和努力所做到的事要给予赞赏和鼓励。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一二年级必须养成四大学习习惯:专工整书写,独立完成作业。注意:专心听讲:学生对咱们问及是否上课注意听讲了,第一反应就是作为班主任应注意方法方式,例如今天上课学了什么? 做有

意思的是什么?老师上课怎么样?如果孩子总是什么都不 说出个所以然来的话,那我们就要注意了,孩子有思想开小差 的习惯。

认真阅读:告诉家长要让孩子在家养成每天阅读半个小时以上的习惯。有 了的阅读习惯,对将来高年级阅读课本,预习功课就会一 很轻松的事了,也为孩子将来自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工整书写:有的孩子说话很流利,但写字很慢,一点的话,完成练习就会感到很吃力,到了中高年级就有可能

对作文产生厌烦感。这是思考力,想象力,文字表现力不足的 缘故。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容易接受暗示的影响,咱们和家 长可以从写话本着手,让其知道作业就得是工整的,只有工整 的作业才能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夸奖,让其在自然中形成工整书 写的好习惯。

按时独立完成作业:除了数量还要注重质量的完成,对孩子完成作业的时 间效率问题我们和家长要重视!(现在家长普遍年轻化,只要 看见孩子坐在书桌前就感到很满足了。实际上由于孩子年龄不 同,个性不同,每次能够集中脑力的时间长短不一样,我们要 从实际出发提出要求。最重要的就是要教孩子给自己提出学习内容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一坐到书桌前就要进入适度紧张的 学习状态,要让其养成只有完成了作业才可以去休息玩耍的习惯,要让其明白休息的时间的长短是上课是否认真听讲,课后 能否自己独立完成作业来决定的。)

我们还要关注孩子是否有不懂就问,在学习中找问题的习惯.如果没有,我们 应该引导孩子去养成独立思考和善于提问的习惯.这对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和将来进一步学习都很重要.家长需要做的: 要让家长尝试培养学生静心的坐下来,以活泼的思维代替活泼的行动.提醒家长这些有意识 的训练一定要在鼓励和表扬中进行.明确告诉孩子,自上学期就要努力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放学回家必须独立思考完成作业 后才能玩耍.养成预习明天上课内容的习惯,自觉认真检查作业的习惯,发现错误一定要勇 于自我承担和自觉处理.锻炼孩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从小事做起,例如:给其个小空间让他自己去打理,把书分类或 把衣服分类放好.)4 锻炼孩子时间观念,一切要以表去做.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孩子热爱学习的情趣.(刚入学的孩子,学习的兴趣热情很高,事事都想问 个为什么,家长不要烦,要时时给予解答,并给爱子热情的鼓励.由于孩子很小心理很脆弱很 容易因受挫而灰心丧气,千万不要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家长所需要注意的:(班主任需要和家长说的)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评说老师的过错或作业上有什么问题.很容易就造成挑拨孩子与老师之

间的关系,让孩子对老师逐步疏远起来.不利于将来老师培养孩子习惯的养成.(孩子对家长 因为熟悉了就没有惧怕感了)不要坐在孩子旁边监视其写作业.(因为当你不在的时候孩子很容易形成自我管理失序的状态,同时这样也会造成会孩子不信任的感觉,在无意中伤害了孩子.)一些家长发现学生作业有些差错或不会做时,会马上给孩子指出来,这样很容易妨碍孩子独 立思维能力的发展,进而形成对家长的思维依赖.家长替写作业(有些孩子因为玩耍时间过长,没有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睡眠时间又以过, 家长怕影响第二天的学习,就主动代替还在做作业.这样会对孩子自我责任承担和自我学习意识造成很不利的影响.一定要杜绝!!)

3--4年级:是小学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在这时期里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一些明

显得变化,使得孩子在学习方面出现分化现象.这一时期的学生是我们需要关切,鼓 励和帮助的.分化现象:原因:孩子个性更为独立,自身心理有了变化.学习内容复杂化:动脑筋的内容多了,直观简单的少了;被动学习转向了主动学习

体现:学习成绩分化: 刚入学90分很容易得到,到了3年级以上难度加大,成绩下

降.学习能力分化: 一个学习之余做感兴趣的事情的孩子和一个只读懂书上东 西的孩子,他们的学习能力在三年级开始体现出差异性.纪律分化:学习好,认真听讲,成绩优秀;学习差了,跟不上,捣乱,迟到,旷课.解决办法:1 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写成长日记,自查自省)放大孩子的优点。(表扬要具体,不要宽泛。赏识孩子聪明不如赏识他努 力)纠正不良习惯。(让榜样的力量帮助孩子改正不良习惯;用好习惯取代坏习惯:例如:每天记5个单词;作业自检;计时作业或

考试等)

家长需要配合做到的: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对孩子 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 首先要做到,榜样的力量去塑造孩子)

家长要把良好的情绪传递给孩子。(由于孩子年龄很小,心理还处在发育

情感的影响。家长要用乐观,豁达,友善的情绪来对待孩子和他人;同时 还要及时排除孩子的恐惧,抑郁,愤怒等不易被社会接受的不良情绪。)

关注孩子情绪情感的细微变化.(家长一定要关心孩子,尽量满足孩子的合 理要求,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则要耐心的向孩子说明不能满足的道理.家长千 万不能对孩子的内心感受不闻不问,更不能动辄训斥打骂,压抑孩子的不良 情绪情感.相反,家长应让孩子的不良情绪情感得到合理的宣泄,并了解造 成不良情绪的原因,得以减少或杜绝.)让孩子学会接人带物.5--6年级:这个阶段是小升初的重要阶段.也是心理成熟的少年期(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

有明显提高).我们应更注重学习方法和学生自身品质的培养: 1 提高孩子的自我认识水平.根据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学习风格实施个性化教育.3 注重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品质.家长所需要配合的: 1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经常与孩子平等的交谈与讨论问题.(家长要选择适当的时机和孩子谈有兴趣的话 题。谈话的方式有漫谈式,调查式和批评式.一切从教育的需要和效果出发,一定要注 意时间地点和场合以及讲话的方法方式,语调!!)3 确定一定的家规,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第三篇:农村小学高段学生课外快乐阅读指导策略研究

《农村小学高段学生课外快乐阅读指导策略研究》方案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总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在145万字以上。其中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总量为100万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技能,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这样不但能够达到阅读数量,而且保障其阅读质量。

我校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兴趣不浓,家长教育观念落后,支持力度不大,多数家长只要求孩子学好课本知识,至于课外书有时间就读,没时间就不读,即使让孩子读课外书,也读一些与作文有关的书,比如:日记起步,优秀作文等;另外对课外阅读课指导薄弱,很多教师都专注在书本上,花大力气研究考试,受到考试的束缚,把课外阅读作为附属品。

苏霍姆林斯基把课外阅读比喻成“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并提出阅读与学习紧密联系的主张,认为阅读能给学习创造“智力背景”。因此,广大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要想方设法、因地制宜地推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一)、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进行多种形式的课外阅读、自由阅读,阅读童话、寓言、故事,阅读儿歌、童谣和古诗。要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阅读目标,六年内不少于140万字,在积累语言材料的同时积累文化。而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目标是:在阅读活动中,适当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有初步的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能评析文章中人物的善恶美丑,从中受到教育;背诵一定量的格言警句、古诗及文章片段;有摘录、品味好词佳句的能力和习惯;能阅读理解简单的说明书及各种应用文;具有初步的独立阅读儿童读物的能力和简单的圈点批画的阅读习惯。然而在农村,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等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农村学生要达到这个目标确实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指导农村小学生完成新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量,提高农村孩子的语文能力不是一件易事。可见在当前新的教育形势下,农村小学要重视并大力推进小学生的课外阅读。

(二)、新世纪对人才的需要。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人才激烈竞争的时代,它对人才的知识、技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人才源自知识,而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积累是密不可分的。我们的学生,仅靠有限的课堂阅读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农村的孩子,更要让他们有一种危机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建立全新的大语文观,尽快掌握现代高效的阅读能力,真正成为这个知识爆炸时代的主人。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不能不深思:应该如何及早引导农村小学生去正确面对纷纭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他们的整体综合素质。从而促使他们的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的需要和挑战。

(三)、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需要。

小学中年级是儿童智力的过渡时期,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认知活动的随意性、目的性均有明显的增长。他们朝气蓬勃,求知欲强,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正处于记忆、积累的黄金时期。他们对于知识过于狭窄的教材产生强烈的不满,对于瞬息万变的世界,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欣喜和激动。即便是农村的孩子,他们不仅渴望物质上的富足,更渴求精神上的极大满足,任何困难也难以阻挡他们强烈的求知心,难以阻挡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和占有欲。课外阅读可以让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会思考,感悟人生,从而使身心得以健康的成长。

鉴于此,我认为加强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课题界定

“阅读”是指通过作者的文字符号获取并反映它所表达的信息的一种精神活动过程。

“课外阅读”是相对于课内,相对于教材、课文而言,就是学生利用上课以外的时间,去阅读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它是学生自主的、有选择的获取大量信息的学习活动,近似于生活中的自然阅读。

“快乐”是一种情感体验,是学生积极的、自主的。“策略”是一门艺术或技巧,是指为达到某种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它既包含解决某一实际问题的教学理论,又包含解决这一实际问题的带有规律性的教学方法。

“农村小学高段学生课外快乐阅读指导策略研究”是指农村小学教师从高年级学生(小学五-六年级的学生)学情出发,给予他们必要的读书指导。也就是研究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激发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扩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并保持一种积极的、主动的、愉悦的情态,投入到课外阅读中,最终形成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带有普遍规律的指导方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争取达到以下五个目标:

1、树立“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思想,重视提高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理念;

2、探索和创新课外阅读指导方法,构建有实效性的符合农村小学的阅读指导策略;

3、提高教师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开展课外阅读指导的能力,培养高质量的研究型教师;

4、通过课外阅读策略研究,以点带面,探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

5、根据调查,针对实际,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完成论文《学生阅读兴趣培养活动论》撰写,并向全校推广试验,营造书香校园。(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课题旨在研究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策略。既有理论的研究,更有在理论的指导下对城市化农村小学学生阅读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合理而可行的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实效、有推广价值的阅读指导策略。

本课题研究内容主要围绕:

(I)围绕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构筑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又带有学校特色的高效、有创新性的课外阅读指导策略;(3)探索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教学策略;

(4)提供一系列解决学校阅读教学及面临的现实问题的可操作的策略;(5)建设研究型、创新型的学校,积极营造“书香校园”,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研究对象 五年级学生

五、研究方法:

1、文献阅读法。主要搜集国内外有关课外阅读的资料,同类似课题最新的研究信息,为本课题的实验研究作借鉴、参考。

2、行动研究法。由教师在课余时间,课堂教学中,边创新、边实践、边更新、边积累,逐步创造出有效、可行的有效阅读方法。

3、调查法。主要通过观察、谈话、问卷、测验、座谈等多种形式,了解课题研究的多种信息,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实效性。

4、经验总结法。要求课题组成员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取得的心得体会、成功做法及独到见解等,进行总结和提高。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

第一阶段:调查准备阶段(2012年4月至2012年5月)

(1)开展广泛调查。通过资料整理,问卷调查等方式,掌握学生中存在的课外阅读的现状及老师、家长对课外阅读的看法,由此归纳出可操作的阅读基本策略。

(2)搜集相关理论知识,如读书心理,读书理论方法,学习心理方面的资料,并阅读国内外有关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探索与研究的文献、资料,开展研究探讨,做好理论积累。

(3)整理课题申报相关材料,完成课题申报。

(4)制定研究方案,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6月——2012年10月)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深入实践研究。

(2)整理、总结出适合高年级段学生读书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方法,重点探讨课外阅读有效性的基本模式和课型。

(3)向家长宣传读书的重要性,提倡亲子阅读,让阅读逐步成为家庭的一种生活方式。

(3)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相应的阅读方法。

(4)坚持写阅读日志,不断总结,积极撰写教学案例及论文。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11月——2012年12月)

(1)对班级中每名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评比,进行统计,并做好原始记录。(2)总结课外阅读有效性的方法,分析整理各种材料,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进一步推广读书活动。

七、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一)预期成果

通过一年的努力,使学生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能做到“好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在阅读中吸收和储备大量的优美语汇,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分析理解能力,从而具备较好的语文素养,增强语言文化积淀,提高阅读能力。

(二)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方案、经验总结、论文、随笔等;

2、编写各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书目;

3、编制学生读书笔记集;

4、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研究报告。

第四篇:浅谈指导初三学生学习化学总结1

指导初三学生化学入门学习

易门县十街中学

杨平仙

刚升入初三的同学,要增学一门新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怎样才能学好化学这门功课呢?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只要起好步,以后学习起来就比较顺利。为此,在此谈几点自己指导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做法,仅供同行们参考、补充和指正。

1.明确学习化学的目的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是中学阶段的一门必修课,它是古往今来无数中外化学家的化学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成就,它编入了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无机物的分类及相互间的关系等知识;它充满了唯物辩证法原理和内容,它介绍了许多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他们对事业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严谨的学风。化学对工农业生产、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人们的衣、食、注行样样离不开化学。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化学课的学习,要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学会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为今后搞科学实验打下基础。

因此,通过初中化学课的学习,初三学生不仅能学到初中阶段的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外化学家的爱国主义思想、行为和对科学的不断进娶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科学态度及严谨学风的教育,而且还能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今后学习高中化学及其他科学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2.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预习的好处很多:(1)它能强化听课的针对性,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2)它可以提高记听课笔记的水平,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4)它可以培养自学能力。预习的过程就是自觉或独立思考的过程,长期坚持下去,一定会使自学能力得到提高。预习的方法是:(1)通读课文。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要把自己看不懂的问题记下来或用铅笔在书上作一些记号,用以提醒自己上课时要集中精力和注意力,有意识、有目的地听老师讲自己不懂的问题,详细对比跟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2)扫清障碍。在读课文后了解了主要内容的基 础上,联系已学过的与之有关的基础知识,如果有遗忘的就要及时复习加以弥补,这样才能使新旧知识衔接,以旧带新,温故知新;(3)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在通读课文和扫清有关障碍后,在对新知识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思考课文后的习题,试着解答,在此过程中找出新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如果有潜力,还可以做点预习笔记。

3.听好每堂课

听课是学习过程的核心环节,是学会和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课堂上能不能掌握好所学的知识,是决定学习效果的关键。功在课堂,利在课后,如果在课堂上能基本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课后复习和做作业都不会发生困难;如果上课时不注意听讲,当堂没听懂,在课堂上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课后可能要花费几倍的时间才能补上。所以,学生在课堂上集中精力听好每一堂课,是学习好功课的关键。听课时,一定要聚精会神,集中注意力,不但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解,还要特别注意老师讲过的思路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及难点。边听课、边记笔记,遇到没有听明白或没记下来的地方要作些记号,课后及时请教老师或问同学。同时,还要注意听同学对老师提问的回答以及老师对同学回答的评价:哪点答对了,还有哪些不全面、不准确和指出错误的地方,这样也能使自己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使自己能判断是非。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听课时,一定要排除一切干扰和杂念,眼睛要盯住老师,要跟着老师的讲述和所做的演示实验,进行积极地思考,仔细地观察,踊跃发言,及时记忆,抓紧课堂上老师所给的时间认真做好课堂练习,努力把所学内容当堂消化,当堂记住。

4.认真记好笔记 要学好化学,记笔记也是重要的一环。记笔记除了能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提高听课的效率外,对课后复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要学会记笔记,养成记笔记的好习惯。因此,在认真听讲的同时,还应该记好笔记。记笔记的类型有:

(1)补充笔记。讲新课时做补充笔记,老师讲的内容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将课本内容重新组织,突出重点加以讲解,记笔记是边看书,边听讲,边在书本上划记号,标出老师所讲的重点,并把老师边讲边在黑板上写的提纲和重点内容抄下来,还要把关键性的、规律性的、实质性的内容和对自己有启发的地方扼要地在书本上或笔记本上写上几句,把老师讲的但书上没有的例题记下来,课后再复习思考。

(2)实验笔记。老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重在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原理或掌握化学性质或物质的制法操作。可做简明图解、补充笔记,把老师所做的演示实验的现象及讲解记下来,书上有实验插图的可以直接在上面补充,例如,在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装置图边上记下老师讲的重点:①药品不能堆积在试管底部,而应平铺在试管底部,记:“是为了增大受热面积,药品受热均匀,气体容易逸出”;②给试管加热时,为什么要先把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加热,然后集中在药品部位加热?记:“让试管受热均匀,不易破裂”。

(3)改错笔记。习题或试卷评讲课是老师纠正学生在作业或试卷中的“常见脖和“多发脖,并指导解题思路、规律、技巧和方法的课。在听课时,不要只抄正确答案,关键是要用红笔订正,而且不要擦去自己的错解,以利于与正确答案作对比,找出答错的原因,过一段时间还应把以前做错的题再重做一遍,看看现在自己是否真正掌握了。这种笔记是在作业或试题空隙处做简明的“眉批”或“注释”。

(4)系统笔记。复习小结课时,老师把课本内容进行系统归纳总结,是书上没有的,因此要做系统的笔记。将笔记每面一分为二,一半写板书的内容,一半记讲解,课后结合复习加以整理、修改和补充,成为一个整体,以利于加深、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归纳知识的能力和全面的复习。笔记的形式有:①提纲式,以文字表述为主,适用于概括教材的主要内容或归纳、整理公式、定理和概念要点;②纲要式,以化学式、关系式或关系框图来表述,适用于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制取及相互间的变化、计算知识的概括等;③图表式,以文字、表格、线图来表述,适用于有关概念、化学基本原理、物质的性质、实验等进行归类对比。5.认真观察和动手实验 在义务教育化学教科书中编入了81个演示实验、10个必做的学生实验和9个学生选做实验,还安排了13个家庭小实验。因此,通过这些演示和学生实验,学会观察老师演示实验的操作、现象,独立地做好学生实验,上好实验课,是学好化学的基础。

首先,在课堂上要认真观察老师所做的每一个演示实验的操作和实验现象。化学实验是很生动、很直观的,实验中千变万化的现象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学生若只图看热闹,光看现象,不动脑子思考,看完了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无助于学习的提高,所以,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实验前,要明确观察的内容是什么?范围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这就叫做明确观察的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抓住观察的重点进行观察。观察时还要仔细、全面。例如,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实验目的是验证氧化还原反应,氧化铜被氢气还原成铜。观察时先看清反应物是无色的氢气和黑色的氧化铜粉末,反应的条件是加热,生成物是水和亮红色的铜。

其次,要上好学生实验课,课前必须进行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 理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时,自己要亲自动手,不做旁观者,认真做好实验内容里所安排的每一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对基本操作要反复进行练习,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准确如实地记录。

6.课后及时复习

一堂课的内容,十多分钟就可以复习完,有时也可以像过“电影”一样地过一遍。复习能加深理解,复习能巩固知识,复习要及时,不能拖。复习中不懂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这样,在学习上就不会留存障碍,不留疑点,为以后顺利学习打好基矗复习时,要重视教科书,也要读听课笔记,要反复读,边读边回忆老师的讲解,边理解书上的内容。

7.认真完成作业

做作业是练习的极好机会,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一定要亲自动手做,绝不能抄别人的作业。节后习题和章后复习题一定要认真完成,不能马虎。做作业要在复习好了以后做,才能事半功倍。一定要主动地、独立地完成每次作业,多思多问,不留疑点,并尽可能地把做过的作业都记在脑子里,因为没有记忆就没有牢固的知识,只有用心记忆才会熟能生巧,才能在勤练的基础上“巧”起来。

8.学会阅读课本

读书一般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主要用于预习,通过粗读,了解基本知识的一般内容,掌握整章、整节或整个小标题的内容轮廓、大致思路,了解有什么实验内容,这样,课堂上看老师做演示实验时心里就有了底。精读,可以了解教材的重点和发现不理解的问题,听起课来心中就有数。精读是认真地读懂并理解及记忆重点内容和定义,把这些内容与有关的旧知识联系起来。精读主要用于课后复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使知识系统化。

精读时要在理解概念的定义或定律全文的基础上,剖析具有关键性的字词,强化对关键字词的认识。例如电解质的定义:“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关键性字词是“化合物”和“或”字。非电解质是“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关键字词是“和”字和“都”字。对这些关键字词要认真思考,并把它标出记号或作眉批,以备以后再次复习时注意。

对于比较深刻的材料、重要的段落内容,要逐字逐句地反复读。认真地思考、分析、整理、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把重要内容、关键词句记在笔记本上,还可写出自己对某一问题的想法和认识,或记下不懂的问题,以备查问。9.读化学课外读物

学好化学,要重视阅读课外读物,例如《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中学生数理化》、《课堂内外》等杂志和科普读物,它们的内容紧扣化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其针对性和适用性很强,配合教学进度,指导解析疑难,注意智力开发,重视能力培养;它们的题材广泛新颖,内容丰富多彩,文章短小精悍,通俗易懂,形式生动活泼,图文并茂。它能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学习方法,透彻理解教材,灵活运用知识,培养探索精神,它们是学生的好朋友。

10.参加化学课外活动

利用课余时间,积极报名参加课外化学兴趣小组活动,做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看化学教学和科学普及的电影片、录像片,参观工厂,参加化学晚会的筹备、演出,收集整理化学谜语,出化学墙报等等,这些活动都会使学生感到化学知识是那样的丰富多彩,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渴求,促使学生努力学好化学。

第五篇:小学语文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课题研究工作报告

“小学语文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研究”

研 究 报 告

一.研究的背景

本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一个弘扬人的主体精神的时代,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但传统的教学仍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地强调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及规范统一的教学要求和权威评价,注重教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及思维创造性的培养,创新能力、实践探索能力得不到提高,学生总是按照教师的设计进行思考,按教师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它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这样的教育教学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

同时,我国的基础教育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鲜明的旗帜。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与推进及新教材的使用,已经全面涉及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思想的更新,教学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的改变。新的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通过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教学中的初步尝试,教师们已经切身感受到学生学习方式改变后,学生的兴趣、学习水平都达到了质的变化。学生也逐步由“要我学”向“我要学”,由“我学会”向“我会学”的方向转变。

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我校语文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为进一步适应时代的要求,着眼学生的终身学习,着眼学生的发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方法与技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生活的综合素养。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

小学语文课堂,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中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要点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形成学生主动性学习、合作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教学情境,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主动性学习——学生在教师的组织下积极自觉地参与学习全过程,手脑并用,生动活泼地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形成能够自我调节,自我控制的个性品质。合作性学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通过交流、交往形成平等、民主、合作的师生关系,融洽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创新性学习——在教师的启发激励下,学生呈现多向发散思维状态,自主加工信息,大胆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善于自我表现,能够标新立异,形成具有个人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三种学习方式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三.课题的理论依据

(一)以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二)以素质教育的新思想为依据。

素质教育强调“面向全体、面向全面、生动活泼地发展”,其中“生动活泼地发展”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强调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就是肯定学生是发展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主动获取、主动发展的过程,而不应是被动地灌输、强迫地塑造的过程。在学生的认知活动中,最活跃的情感、动机因素,是他们的认识兴趣,即“求知欲”。求知欲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最直接的内趋力。教学中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并保持学生旺盛的求知欲,调动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有了主动精神,才能充分发掘他们禀赋的潜能,才能驱动后天的积极因素。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实行愉快教学,让学生动眼看,动耳听,动脑想,动口读、说,动手写、做,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心情愉悦,精神饱满,主动求知,主动发展。

(三)语文课标所倡导的新理念为依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四)以现代教学论和心理学为理论基础。

现代教学论研究表明,教学活动的本质特征既是学生在教师组织指导下对人类知识经验和文化成果的一种特殊认识活动,又是学习主体自主学习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并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教师应以活动、交流、交往为中介调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把学生从教育的客体转化成为学习的主体。

四.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教学目标共性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有整体性发展目标,又要有个性发展目标。整体性目标是若干个体发展目标的综合体现,是教学水平的宏观标志。个性发展目标是教学的归宿,是素质个性化品质形成的保证。

(二)教学过程学习化原则。教学过程是学习主体认识不断深化,品质逐步形成的过程,而非知识的堆积,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树立主体的实践意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动手动脑,勤于思考,努力实践,实现教学过程的学习化。

(三)教学关系民主化原则。教学关系就是导与学的关系,亦即师生的主导与主体的关系。主导为主体服务,爱护主体、调动主体、鞭策主体参与学习过程。主体尊重主导,信任主导,服从于主导,主动地接受主导的指导,形成互动互助、平等和谐、合作协调的师生关系。

(四)教学组织形式的整合性原则。整合性原则就整体合作性原则,即构建一个教师整体教学,小组集体合作学习,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动态组合的教学系统。

(五)教学风格创造性原则。即教师的教学设计、教法选择、学法指导具有差异性、独创性。

(六)坚持教书育人的原则。教书是手段,是桥梁,育人才是根本目的。课堂教学不仅着眼于知识传授,更重要的在于实现育人的三项主要指标——发展思维,培养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效提升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有效提升自我感悟、自我体验能力。

(三)在与他人合作学习中,学会交际,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关心,学会合作,学会竞争。

(四)在学会学习中,鼓励学生创新,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勇于展示自我,勇于标新立异,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挖掘创造潜力,展示创造才能。

六.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自主识字

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力争一年级认识2000个常用汉字,为提早阅读创造条件。

(二)自主阅读

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养成阅读习惯,使学生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扩大阅读量,力争比课程标准的规定量翻一番。

(三)自主习作

激发学生习作兴趣,把习作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心”,热爱生活,乐于表达,增加习作次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七.研究方法

(一)利用母语环境自主识字

1.让学生掌握三套识字工具:一是汉语拼音;二是笔画、笔顺、偏旁部首;三是按音序、部首查字典。由于九义教材中大写字母的教学安排在第二册的教材中,因此我们在一年级上学期先教会学生部首查字法。

2.自编教材,与拼音教学同步,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掌握识字规律。汉字中独体字少,合体字多。合体字中形声字占了80%左右,它的特点是声旁标音,行旁标义。我们根据汉字的构造特点,自编了识字教材,探索识字方法,培养学生掌握字的音、形、义的能力。入学初,我们重点对新生进行象形字教学,因为这些字具有实物的形象,且笔画简单,有的与图形非常相近,字形就容易记住。如:①、教“日”、“月”、等象形字时,我们利用象形字的特点分析字形“红日圆圆”,“月牙弯弯”。②、意义识字,如“森”,很多树木就形成了森林。③、“清”、“情”、“睛”、“晴”等字可以根据偏旁表意的特点学习。④、在学生掌握了一些形声字后,可运用演示法、图示法,让学生掌握一些会意字。如“灭”字,教师可演示火上盖一物,火就灭了,它的音、形、义就迎刃而解了。

3.让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 我们以前的识字教学只是在课堂上围绕课本进行,由于课本所容纳的东西实在太有限了,识字教学仅仅靠几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把识字教学向生活中延伸。我们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到外面看看,多留意生活中的教材,如招牌、物品包装袋、车站名、商店名、报纸、广告、说明书等,并鼓励学生从报纸、广告、说明书、包装纸等来自生活的纸质媒体上剪下自己认识的字粘帖在自己的识字袋里,或记录在课外识字本上。我们还引导学生观看各种儿童节目、新闻报道等电视节目,找到自己认识的汉字,制成字卡,装进自己的识字袋。

4.诵读韵文自主识字

汉字的特点决定了汉字学习必须遵循“在语境中学习的原则”,即所谓“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则。我们主张学生通过诵读韵文识字,一是由于韵文朗朗上口,学生学习有兴趣;二是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记忆发展的最佳时期,学生能利用这一优势通过诵读韵文识记更多汉字;三是学生通过大量诵读韵文,可以传承祖国优秀文化。

(二)激发兴趣,自主阅读

1、讲成语故事,以“讲”促“读”。

喜欢听故事是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成语故事通俗简洁,是历史文化的结晶,具有深刻的含义,对小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为了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实现自主阅读,我校开展了每天利用语文课的前五分钟讲述成语故事的活动。先由教师示范讲故事,内容包括成语的来历、意思及引申义;再由口才好、记忆力强、胆子大的学生组成成语故事小组轮流为大家讲成语故事;最后学生在示范作用的引领下按座位顺序上台讲成语故事。为了讲好成语故事,绝大多数学生都会做充分准备,精心挑选、反复练讲,还要把自己讲述的成语故事标题按规定记录在班级成语故事记录本上。整个过程,学生自主阅读、自主选择。上台讲述,不仅锻炼了胆量,锻炼了口才,更重要的是达到了以“讲”促“读”的目的。

2.以“悬念”促“阅读”,诱发兴趣(1)一篇带多篇,拓展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提倡“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在小学阶段,每学期大约有30篇课文,六年大约能在课内阅读36万字。如果仅仅依靠课本,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要的。《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这就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必须打开课堂教学的大门,打破课内外的界限,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得以沟通,指导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如学习《牧场之国》的同时,让学生拓展阅读了荷兰的《花之国》和《水之国》,在教好原有教材的基础上,延伸扩展,由一篇带多篇。又比如学习《草船借箭》一文时,为同学讲《三国演义》的精彩故事;学习《景阳冈》一课时,将同学们带入《水浒传》中;学习《猴王出世》时,又讲起《西游记》的故事。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阅读中国古典名著的愿望,使读书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以“悬念”推介课外读物

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我校定期举行“好书推介”会,让老师、学生轮流当主角进行介绍,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介绍者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述,提出一个与原著有关的问题,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这时,嘎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学生被故事的悬念吸引,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这效果恐怕比任何说教都有效。

3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阅读

(1)学校每周增设一节课外课外阅读课。阅读课上,每位语文教师可以按课表规定带领全班同学到阅览室进行集体阅读,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借阅。教师也可以组织班上同学把自己的好书带到课堂上来与大家分享。我校图书室里的书大都适合学生阅读,在图书室里选择书的过程,在向同学们自由借阅的过程就是自主阅读的开始。

(2)给足时间课余阅读。我校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布置家庭作业:

一、二年级学生不留书面作业;

三、四年级学生家庭作业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五六年级学生作业时间不超过一小时。给足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固定每天用20~30分钟进行阅读,双休日稍作增加,充分利用寒暑假,让学生随意阅读。学生课外阅读时用专门的“阅读笔记本”,记录阅读的时间、书名、作者、摘录优美词句、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教师通过定期检查或者不定期抽查“阅读笔记本”,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执行情况。坚持这样做,学生就会慢慢养成爱读书的习惯。这种自由式阅读符合小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学生可选择自己需要和感兴趣的文章来读,阅读量自然就大大增加。

4.开展相关活动,推动自主阅读

学校每学期会以征文比赛,演讲会、故事会、朗诵会等形式,结合平时课外阅读的情况,评选校级读书小博士、小硕士和小志士,并在六一表彰会上颁发胸章,以此表扬先进,鞭策后进。还会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喜欢表演等特点有意组织别开生面的联欢会,表演形式多种多样,有背儿歌,吟诵诗词、朗诵散文、表演小品、说相声、猜谜语、编故事等。通过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课外阅读的热情,还避免了课外阅读的盲目性,有效地提高了课外阅读效率。

(三)自主习作,自由倾吐

“作文难,作文难,一见作文心就烦”。这一在学生中流传的顺口溜折射出不少学生把写作当成了一种负担。的确,我们发现学生在写作时确实存在着一些恶习:说空话、套话,甚至有抄袭的现象,不少学生害怕写作文,不愿意写作文。那么,如何才能鼓励学生自主习作呢?我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的。

1、淡化写作技巧训练

淡化写作技巧训练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以往的作文教学对写作技巧的要求很多,如“有中心,要围绕一个意思来写,使人知道是为什么而写的;有条理,按一定的顺序写,使人看得清楚明白;有重点,主要部分写详细些,次要部分写简略些,注意选词用语,要用恰当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意思,句子要通顺连贯”等。与此不同的是,《新课标》对小学生写作除了“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外,对写作技巧几乎没有具体的要求,仅在第三阶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到“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和“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与旧《大纲》相比,这几乎不算什么技巧方面的要求了。然而,小学生习作在表达形式上往往有许多人为的壁垒。只要稍稍翻一翻各种作文指导类书籍,就会发现这些书内容都是些“怎样开头”、“怎样过渡”、“如何照应”;或是“审题五法”、“立意六招”、“选材七条”、“布局八要”,这些本身并没有错,但是过多的条条框框、规矩法则,使学生作文处处受约束、时时受限制,无从下笔。即使作文写好了,也常常是已经模式化的作文了。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淡化写作技巧的训练,要为学生减压减负,学生才能在习作中敞开心扉,做到如老舍先生所说的那样:“ 写‘从心里掏出来的’真心话”。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才能从种种禁锢中解脱出来,在作文时无所顾忌,真正做到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无所不言。

2、鼓励自由选题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如何开放写作时空,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写出充满灵性的文章?我校从鼓励学生写“循环日记”着手,培养学生自主习作的能力。“循环日记”即在教师指导下全班同学共同参与,由五个同学一组(好、中、差搭配)共同使用一本日记本,轮流写作,循序渐进地进行写作训练。

写“循环日记”是我校自创的一种习作教学模式。学生在写“循环日记”时,我们鼓励其自由选题,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自由选题,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所谓自由,就是减少对儿童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儿童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让他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吾手写吾心”作文源头自然就有“活水”来。因此,“循环日记”有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能真正的做到引导孩子“关注生活,抒写真情”。我们按开展“循环日记”的小组为单位,每月进行一次评比,将小组内每个学生所得作文的星级数相加,并加上每一次班级“名著阅读测试”星级数,成绩最高者评为状元,依次是探花、进士、秀才。在评比机制的诱导下,学生自主作文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为写出高质量的作文,他们发挥最大才能,各种文体百花齐放,有诗歌、童话、小说、寓言、调查报告、社会纪实等等。因为有充分的社会体验,学生的文章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丰富多彩。

3.注重个别指导

我们的学生认知能力各不相同,因此作文水平也是参差不齐。作文水平高的学生提起笔来如同行云流水,水平低的学生却是不知如何下笔。为此,教师在作文指导时,不但要在课堂上进行集体指导,更重要的是要注重课外的个别指导。

教师在进行个别指导时可引导学生 ⑴先体验后写。爱玩是儿童的天性,在起步作文中渗入玩的成分,让学生在玩中学,结合玩来写,学生自然会有兴趣。教师可根据习作的内容,先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趣的活动。活动前提出要求,活动中注意提示,活动后引导回忆。学生在乐中玩,在玩中说,在说后写。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作文素材,使学生作文时,有话可写,写出的作文内容也就具体多了。

⑵边学边写。有了作文材料,不知怎么写,是学生习作的又一大难点。对于“怎样写”的问题,教师除了平时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进行观察、思维与表达的综合训练之外,在学生写作文之前,可先写“下水作文”,给学生作出示范;有时教师还可同学生一起写作文,师生展开作文竞赛。这样,以教师对作文的热爱来感染学生,用教师的文章为学生的习作“引路”,让学生边模仿边写作,学用结合。学生不仅解决了“怎样写”的问题,而且可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他们的习作兴趣。

八.研究过程:

课题的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0.6-2010.12)

①确定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②确定研究对象与实验时间。③课题开展的前期调查工作。第二阶段(2011.1-2011.12)①开题并按计划实施研究,②完成阶段性实验总结,③典型的教案以及相关的案例分析。

④整理和分析有关实验资料,进行中期评估。

第三阶段(2012.1-2012.10)

① 针对中期评估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方案,深化研究,②撰写研究报告,研究成果结集成册。③进行校内经验交流;

④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结题论证。

九.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几年来在上级领导、专家的关怀与指导下,潜心研究,积极探索,认真执教,我校的“学生语文自主学习”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1、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教师已经从以往的知识灌输者和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平等的首席”,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也开始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转化为自主探索式的学习。课堂教学由单一的一刀切分闭式转变成分层次、多样式、开放式的教学。

2、充满人文关怀的新型课堂已初步形成,民主、和谐、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和向往。常常在文本、同学、老师的对话中各种富有个性的感悟体验时常让你惊喜与刮目相看。由于积极创设各种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造学习的教学情境,学生真正能够与教师、文本形成共鸣,语文课堂真正成了学生与教师、文本、作者平等对话的平台,学生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获取独特的体验和感受,思维得到启迪,情趣得到熏陶,个性得到张扬,能力得到提升。

3、课堂成为师生共享知识,共享智慧,共享经验的平台。如学生的参与状态,有没有参与或参与得够不够,都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尤其是参与状态的广度和深度。如广度,他看到的学生参与的各个环节;深度,我们也看到了由被动变成主动探究,由表面上的热热闹闹变成了实质上的认知的冲撞和情感的体验。由满足于现状到各学科的资源整合,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出现了师生互动力的多向交互的亮丽风景,成为师生共生、共长、共享的平台。

4、成功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学生是不同的个体,来自不同的生活背景,他们在学习中有着不同的体验,对同一个问题的解说,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维和见解。本课题为这些不同的提供了表达的机会,并尊重于他们之间的差异。比如像小组合作学习,大家经过讨论进行有选择性商议,思维活跃的孩子可以阐明自己的意见,而对于不爱发言的孩子在小范围内给他们发现的空间,在大家的充分参与下,对研究问题进行初步的统一,然后把研究结果展示给全班同学,这时学生对知识思考过程进行再现,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思考问题,更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教学,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体验是快乐、幸福,而且在小组这种宽松氛围下,参与是积极的,思维是活跃的,使不同人获得不同的发展。

5、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本课题实验过程中让我们看到了新的课堂景象,一改过去课堂“一言谈”或“优生谈”的发言局面。自主合作学习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病,学生参与面更广,学生的发言机会大大增多。在这种参与互动中,学生容易找到学习的渐进区,互动交流锻炼的机会大大增多。使组内的每个同学都有体验成功的快乐。课堂上教师变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教学设计上更讲究的是主体意识、民主意识、资源意识、生成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

6、培养了学生合作意、责任意识和竞争意识。由于合作学习有人员分工,有共同的合作目标、动机和学习责任。学生彼此团结、彼此信任,大家朝着共同的目标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积极地完成小组分给自己的任务,从而实现的自己的价值。另外通过对合作学习结果的自评、互评和他评的比较,又形成了一种更大范围的合作学习,这样既合作又竞争,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得到了培养。

7、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装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往往给老师带来始料未及的惊喜,尤其与同学、老师文本对话中,各种富有个性的感悟与体验,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世界的多姿多彩,感悟人生的奥妙无穷,让你值得惊喜和兴奋,带给你无尽的想象空间,经历了一次次生命精彩的旅程。

(二)课题研究两年来,通过学习实践研究,确立了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和质量观,并立足于课堂教学主阵地潜心探索教改之路,力图让师生的生命价值在课堂中得以彰显。挟课改之劲风,乘教研之热浪,奋发向上的教师群体正茁壮成长,志存高远的雏鹰正展翅腾飞。

(三)积累了开展教科研宝贵经验。通过多年的课题研究和探讨,我们积累了许多开展教科研的宝贵经验,收集、整理了几本教师教学论文集、优秀教学设计和反思的汇编,拍摄了十多节优秀课堂教学实例。构建了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十.课题研究的几点思考

(一)培养学生有效自主学习需要“导而弗牵”。

自主学习也不是放手让学生自己学,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自主学习不否定教师的作用,也不排除讲述法,而是对教师的“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

(二)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要协调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有些很聪明的孩子学生成绩不好,问题不在于智力,而在于非智力因素未能得到培养和发展。为全面了解我校学生的自主学习现状,探究小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基本特征,掌握教科研的第一手材料,我们进行了一次网络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非智力因素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起决定作用。因此在引导学生构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心理因素,培养良好的学习品质。

(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需要家校合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教学时,老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在校的表现,还要走进学生的家庭,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家庭教育状况、人际关系、以及学生在家庭中的种种表现。要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了解学校教育的要求和措施,争取家长的配合。

总之,研究无止境,今后我们仍将以这个课题的思想内涵来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有机地与新课改实验研究结合起来,真正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从而使我校的师生的生命价值在更高层次上得到展现。

下载学生课外学习指导研究课题总结-田柳镇邢姚小学(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生课外学习指导研究课题总结-田柳镇邢姚小学(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