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4321教学模式下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指导和研究” 阶段性总结
“4321教学模式下的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指导和研究”
阶段性总结
“4321教学模式下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指导和研究”
阶段性总结
我校实验研究的济宁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4321教学模式下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指导和研究”已于2014年1月正式开题,并进行了全面的实践研究。近阶段的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建立工作机制,形成课题研究的合力。
我们充分认识到实验的重大意义和工作的艰巨性,自觉地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精心部署,狠抓落实。
(一)成立领导小组,落实责任制。根据课题要求,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教科室主任为组员的实验领导小组,带领老师们进行扎实有效的实验研究。
(二)制定了课题研究政策,为课题实验提供必要的保障。为确保课题实验的顺利进行,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主要有:
1、实验教师每学期至少2节实验研究公开课;
2、优先安排实验教师外出学习、实验迄今,实验教师中有20多人外出学习;
3、学校安排专项经费,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二、具体分析了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
1、到目前,还有教师教学观念相对陈旧,缺乏对新理念的学习和自我反思。在许多课堂中,教师依然习惯于教“书”,致使学生缺乏自信和热情。
2、教师忽视学生的发展要求和实际水平,缺少因人而教,重教轻学,学生被动接受且越来越不会独立思考,对课堂学习越来越不感兴趣。
3、一些教师在理论上虽有所认识,但在实践操作中却不得要领。教师既需要理论学习和指导,更需要针对自身和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反思和调整,调动教学智慧和灵感,在实践中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子来。
4、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家校沟通不够。
当然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总结以上几条,老师们也就以上几条定出了子课题,进行了第一阶段的研究。
三、具体研究情况:
1、理论学习
本阶段,我们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理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人才观、评价观,增强教师对实施新课程的紧迫感。我们采用集体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好学校征订的报刊和互联网上的资源、教学光盘,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4321”教学模式;并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积极开展课题实验活动,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提高其授课艺术。许多教师在学习中得到了充实和提高,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都发生了变化,能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教学,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辅助教学。教师由单纯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优化了教师队伍。
2、理论指导实践。
学校领导针对学校实际情况,提出 “让每一位教师拥有创新的舞台,让每一名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的办学理念,逐步形成了“以管理为先导,以创新为灵魂,以科研上水平,全面提高办学效益”的办学模式。加大教科研力度,从“教、学、思、导、赛、展”等方面入手探寻新的授课方法;老师们以崭新的姿态,奋进的精神,积极参与到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和轰轰烈烈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中去。
(1)研究课堂教学,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教学改革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我们依据新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理念,确立了课堂教学的研究方向:从各科入手,以新理念、新观念指导各科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实现教学内容上的开放,教学形式上的开放,师生关系上的开放,让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主动获取知识,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开展教学活动,提高“研课”能力
①以年级组为研究主体,进行读书交流活动。在年级组内,我们采用集体学习和教师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学后,由教研组长带领老师们进行交流讨论,写出心得体会,在集体教研中进行交流。
②以每名教师为研究主体,进行反思活动。“推门课”贯穿整个学期始终。校长及中层教研人员深入课堂不打招呼,随到随听。听后
校领导有针对性的进行细细指导。每学期老师们有实验研究课,上课前,老师们集体备课,充分发挥教研组的群体力量。听后,教研组长组织参与听课人员评课。首先由执教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全面反思,然后是听课人员针对这节课畅所欲言,谈出自己对这节课的感受,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备课到上课到评课,都是在不断研究、反思,改进中进行,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
③“四人一课”提高老师们的研课能力。
为了使老师们更好的互相学习,我们进一步加强了集体备课制度。采取了多人一课的形式大练老师们的基本功。方法:就一课书,同级部的老师集体备课,轮流上课。第一位教师执教完,同级部教师共同评议,取长补短,由第二位教师再上课。目前我们已进行了一轮。这一轮,老师们感触颇深,认为这是大家互相学习的好机会。第二轮“四人一课”课堂实践活动即将开始,我们对老师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深入进行教学探究,以活动促发展。
请进来。学校领导在听课过程中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便想方设法请优秀专家做专题报告,进行课堂实践活动。先后多次请我县语文教学名师专家来我校面向全体语文教师做专题经验介绍,并一起探讨了“4321教学模式下的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指导和研究”使老师们清楚了“4321教学模式”内涵。
走出去。学校争取一切机会带领老师走出去取真经。使老师们近距离的接触各级“名师”,现场感受名师的课堂魅力,领略名师精湛 的课堂教学艺术;走进名校,感受名校丰厚的文化底蕴,浓厚的教研风气,团结协作的群体氛围
比一比。本阶段我们以“赛”促研,举行全员参与的“4321课堂教学模式”赛课活动。学校专门组成评委参与课堂听课,并按各学科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进行评分,评选出各年级段的教学能手。本阶段举办教学开放月活动以及家长开放课活动。通过活动促使老师们落实“三能”:即能备,能上,能评,使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
(4)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标准要求:要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我校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开展了系列学科实践活动。为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我们开设了大阅读课。学生利用每周的大阅读课去图书室尽情地阅读,为“写”积累丰富的语言。除了在阅读课上积累外,我们还要求学会在平日的读书中积累,学会在观察中积累,并且人人成立“积累本”。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还开展“计算达标”活动。我们不仅在教学内容上拓宽创新,在教学方法上也进行了初步探索。多名学生参加市组织的作文、数学奥林匹克、英语口语竟赛获奖。
(5)以“尊重”为基础,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班级内产生了学习、道德方面的后进生。要“成才”,就不能让每一个学生掉队。这是我校坚持的育人原则。因而,我们结合课题研究要求,制定了“转化后进生活动方案、措施。”老师们依据转化计划,耐心地对后进生进行心理辅导、学习辅导。遇
到难解决的问题,老师们共同研究解决的办法。通过这一阶段的实验研究,老师们认为:要解除后进生的心理障碍,就必须从根本上去了解学生、唤醒学生。老师们以“尊重”为基础,在教育中尽量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用“信任”鼓起后进生自强的勇气;用“表扬”激发后进生的向上热情;用“关心”扬起后进生前进的风帆;用“身教”树立后进生学习的榜样。老师们深知:转化后进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要有耐心。只有让学生入情才能入理,只有感化了学生,才有转化的可能。
(6)改革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发展:
①评价体现过程性、多元性。
学校给每一个学生建立了“个人成长点滴录”,收集的内容为:一是能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每周一次最好的作业,最满意的习作,自我评价、小组评价以及家长老师的评价等,促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激发其上进心。二是长期作业评价与短期作业评价。长期作业一般指需时间较长的实践活动。短期作业指课堂作业及每天的家庭作业。这些作业有教师或小组长的评价。每次评价都要记入“个人评价积分档案”中。三是平日测验与年终测验的评价。学生平日的小测验以等级来记录,并且对于以上所有的评价按百分比计算,最后再加上年终的测试,就可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终结性评价。此评价减轻了学生横向比较的心理负担。
②评价体现人文性、随机性。
课堂上,老师们的语言评价注重即时性、可行性,常常用富有情
感的评价,促进师生之间真诚交流。教师的表情评价体现适度性、丰富性,一个鼓励的眼神,一次善意的微笑,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老师们的体态评价把握亲情性、真情性,握握手、拍拍肩、摸摸头,这些亲切的举动,给学生的身心带来愉悦,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本阶段由于师生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在课题研究方面,已初步获得了丰硕的成果。有10余篇教育科研论文在不同的正规的教育教学刊物上发表,有10余篇论文获得省、市级奖励。有5名教师分别出示县级优质课。
第二篇: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关于如何提高孩子们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我总结为三条:爱学,会学,能学。
.对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手段和思路。我觉得有位同仁总结的非常好,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的是以下几点。
一、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或用讲授法,或用讨论法,或用谈话法,或用练习法,或用实验法,或用点拨法,或用读书笔记法。同时,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体现教学的直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使用多媒体技术,正确处理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学得更积极,更主动。
二、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创设开放性课堂 现代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中,限制在教师的可控制圈内。课堂上,教师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加强课外阅读。这样不仅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更重要的是,学生可在活动中活用课堂所学知识,创造性地开展活动,进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增强主人翁意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我在思品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
四、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思品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五、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热爱学生,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良好的师生关系促进了学生的学习。作为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这一部分课堂上的弱势群体动起来,使课堂真真实实地活起来。
第三篇: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教学效率
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教学效率
单位: 作者:皂市镇中心学校 来源:本站原创录入:蓝贝编审:gongdc发布时间:2007年03月29日 点击数:
835 次
加强学法指导 提高教学效率
皂市镇中心学校
我们皂市镇中心学校是一所市级示范性初级中学、市级交通安全教育特色学校、市级安全文明校园。现有15个教学班,学生850人,教职员工60人,近年来我们强化质量意识,挖掘校本潜力,狠抓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自2004年起,三年三大步,一年一个样。连续几年来,初中毕业会考综合评估稳居全县先进行列。2004年中考,综合评估小组排名第二,全县排名第七,升一中21人;2005年中考,综合评估小组排名第二,全县排名第四,升一中20人;2006年中考,综合评估小组排名第一,全县排名第三,乡镇排名全县第一,升一中62人,升重比率也居全县农村中学第一名,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几年的中考工作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加强学法指导,探索教与学的融合规律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
一、从课堂教学入手,全面开展学法指导研究活动
学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目标主体,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劣,而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劣又在于教师的指导。学生学法指导是探索教法与学法整合规律,解决教法与学法有机结合,相互渗透的科学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必须从课堂教学入手,在课堂教学中探索规律,寻求质量。我们要求教师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群体及不同的兴趣爱好,设计教学思路,研究学生学法,融合不同的学法指导群体,形成学法指导的合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法指导研究活动,做到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一)坚持学法指导的多元化。
学生学法指导与研究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干部教师人人参与,形成多元化的指导群体: 第一是教师群体:首先要实现教师的角色转换,由教教材转换到用教材教;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变“被动做”为“主动做”变“教书”为“教人”。把教师推到学法指导的主导位置,我们坚持以骨干教师为龙头,建立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的帮学对子。人人根据自己学科的特点,研究教法和学法,开展群众性的切搓交流和互学互补活动。如物理骨干教师杨德斌根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摸索了教会学生听,指导学生看,指导学生巧记,鼓励学生多议,要求学生多做,教会学生总结等6种学法指导模式,对其他老师和学科很有启示。
第二是学科教研组群体: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由教研组长牵头,确定本学科教研计划与目标,每周开展学法指导教研活动,主要通过是听课、评课、讲座、体验、小结,让所有的教者在活动中都得到提高。如物理教研组把学生的学法指导分为:预习方法指导,实验方法指导,解题方法指导,纠错方法指导,总结归纳方法指导,记忆方法指导等6种学法模式,使学生学得轻松活泼。
第三是年级组群体:由各年级备课组长牵头,坚持严格的集体备课制度,坚持每天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学生的学法指导,并与教研组配合,深入课堂检查落实学生的学法指导。
第四是学校行政群体:以主管教学的校长,教导主任为责任人,坚持领导问课制度,每周都要深入课堂听、评课、了解教学动态,发现典型,及时推广。
(二)坚持教法与学法的同步协调
教与学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好的教法能促进和形成好的学法。因此,教法与学法必须相辅相成,同步协调发展。我们在教研活动中,保证教师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平台,全体教师都能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为重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精心设计每一节课,做到备课备学法,教课教学法,辅导向学生交钥匙,在活动中探究教法与学法的整合规律,力求实现教法与学法过程中的最佳结合。
英语在我校一直是一个薄弱的学科,近年来,英语组提出了“初一打基础,初二长技能,初三见成效”的总体目标,组织教师积极推广“教法、学法、考法三位一体”教学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人人都注重学生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的自我介绍,模拟练习双边活动,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了,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了发展。化学教研组创造性地开展教研活动,运用“化学自学辅导法”和“化学目标教学法”,新授课采用“自学──解疑──讲授──巩固──练习”五步教学法和“出示教学目标──学生自学解题──教师点拨释疑──检测学习效果”四步自学法。这些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二、从教学质量评估管理入手,强化学法指导的效果
在建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中,我们做了三个方面的改进:一是目标设置与中考评估接轨。二是参照标准向先进单位看齐。我们一改过去在校范围内,镇范围内衡量教师教学效果优劣的作法,同教学质量在全县领先的单位进行比较,根据优劣情况进行奖惩,三是评估结果与教师利益挂钩。教师年终综合奖实行浮动,根据教学质量优劣情况分等发放,教师年终评优评先,其岗位目标考核积分必须达90分以上,其中教学质量占60%,教学质量差的实行一票否决,教师晋升中级以上职务,要看近三年的教学成绩,连续三年教学质量优良者方可入围参评。科学的教学评估,促使教师致力于研究学生的学法指导,着眼于教学效果,立足于平时工作,因此,全校教师从期初到期末,从初一到初三始终绷紧教学这根弦,教学工作始终处于良性运作状态。
三、从课改要求着眼,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近年来,全校教师在校本教研活动的实践中,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学法指导模式。例如: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把课文分为六种类型,即自学课、启示课、复习课、作业课、改错课、总结课,又根据不同课文类型探索出阅读学习法,联想启示法,异同比照法,讨论分析法,延伸法,转移法,横向联系渗透法等不同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师苏丽用横向联系渗透法教课文«观刈麦»后指导学生阅读«捕蛇者说»一文,又让学生从历史课中寻找有关作者生活的社会环境,初步了解到封建社会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又指导学生从地理课中找出永州的地理位置,课文学完后,设计一个社会实践作业,让学生调查自己或别人家庭近两年来上交的各种税费和缴费形式,与封建社会聚敛赋税进行了对照后,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本课的学习后,学生都反映,现在国家免了特产税,减了农业税,还给农民发放种粮补贴,农民增了收,日子过得舒坦,对比之下尽管封建社会的唐代强盛,繁荣,但广大人民群众还是在苦难中挣扎。有的学生说,唐代的永州,人民流离失所,“十无二三焉”,而今天的永州,“猎豹”遍神州,是真正的新旧社会两重天。通过这种学科之间的联系与渗透,使学生既掌握了课本知识,又使学生学会了怎样学习知识,更增强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英语教研组的老师根据学科特点,设计出“歌曲热身──师生问候──情景导入──新课呈现──情趣授课──启示总结”六段教学法的模式,课堂教学情趣盎然,别开生面。通过这些学法指导,极大的调整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
由于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培养学生能力的目标着眼,加强了学生学法指导,使学生得到了锻炼,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石门一中2005年考入清华大学的李亚健,杨益,2006年考入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实验班的林成红同学便是我校的初中毕业生。
由于我们充分利用校本资源,依托校本教研,让教师人人都参加了学法指导研究活动,教师的素质也大大增强与提高,塑造了一个良好的在校本教研中积极进取,努力探索的群体形象。近年来有180多篇教师论文在国家、省、市县获奖,有10名青年教师参加市县教学比武获奖,学校有«成功教育推广»«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实行结构工资制度,启动学校内部活力»三项研究课题获县科研成果奖,«中学生学习方法指导与研究»一项课题获市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学校开发编写的校本教材:旅游文化篇«可爱的皂市»,柑桔文化篇«甜蜜的事业»在县校本教材评比中获一等奖。在全县校本教研总结会上,被授予“校本教研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成绩只能说明过去,未来还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不断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方法,迎接新的课题与挑战。
当今世界纷繁复杂,人的学校生活有涯而人的学习经历无涯。随着终身教育概念为人们所接受,如何教会学生学习,以便走出校门的学生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在工作中自我学习,是我们教师所探索的永恒课题。这必然要求教师采取积极的教学方法,从以往的教学注意学生已经“学到了什么”转移到教学使学生“会学什么”,“会不会学”上来。衡量学生会不会学习的标准在于他有没有掌握学习方法,能不能独立地从大量的书本知识中精选和汲取有用的知识信息,会不会将知识加以综合分析,然后用之于实践活动。为了寻求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最佳学法指导,本人在学习有关教育教学经验和理论的基础上作了一些归纳,以求教于广大同行。
一、形成良好的非智力因素的指导。主要包括学习需要、动机、兴趣、毅力、情绪等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形成的指导。
二、学习方法体系的指导。
指导学生形成拟定自学计划的能力。
指导学生学会预习的能力。要求学生边读边思边做好预习笔记,从而能带着问题听课。
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
指导学生做笔记、写心得、绘图表的方法,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
指导学生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
三、学习能力的指导
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注意力以及自学、表达等能力的培养。
四、应考方法的指导。
教育学生树立信心,克服怯场心理,端正考试观。要把题目先看一遍,然后按先易后难的次序作答;要审清题意,明确要求,不漏做、多做;要仔细检查修改。
五、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教育学生学习时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
学法指导是一个由非智力因素、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组成的一个整体,对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忽视,都会直接影响学法指导整体功能的发挥。因此,应以系统整体的观点进行学法指导,以指导学生加强学习修养,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生掌握和形成具有自己个性特点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提高学习能力及效果,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本文来源于枫叶教育网(www.fyeedu.net)
原文链接:http://www.fyeedu.net/info/91020-1.htm
第四篇: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课学习效率
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课学习效率
——浅谈高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古人把“传道”摆在首位,可见它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道”即方法,只有掌握了正确的方法和规律,才能事半功倍,学有所成。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充分认识到这点,把“道”放在教学的首位。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我们往往注重“教”而忽视“学”。古人云“受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看来掌握正确方法比所得到的东西更重要,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能学到想学的东西,就能得到想要的东西。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我觉得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尤为重要。自主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并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从而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如果单纯依靠课本中提供的知识,很难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和束缚其智能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指导学生开展好课外阅读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应做的工作。
一、营造读书氛围,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兴趣不是天生的特质,而是环境的产物。”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到课外阅读活动中,教师首先应在班级营造出多读书、读好书的读书氛围,在学生中形成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学习热潮,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新学期开学,教师可围绕“读书”主题,利用各班的学习园地、队角、知识窗等,开辟读书阵地,宣传读书活动的重要意义,调动学生参加课外阅读活动的积极性。如:在教室里张贴学生自己书写的“和好书交朋友,你就如同一位伟人在交谈”的条幅;在名人画像旁加注学生喜爱的读书名言;在队角里悬挂班级“读书状元”的照片及简介;在学习园地里张贴学生们的读书体会、摘录的精彩片断等,提高大家对参加课外阅读活动重要性的认识。
为调动全体学生参加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教师还应把读书活动与各种竞赛活动结合起来,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一些读书、演讲、书评和自办报比赛活动,使他们在课外阅读中体验读书的愉快,在竞赛活动中体验读书的乐趣。如:当学生们学习了课文——唐朝诗人李贺的诗《马》之后,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广泛收集李贺的其他有关写马的诗,并在中队里举行一次赛诗会,这样不仅会扩大和丰富学生对诗人李贺的了解,而且丰富了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的阅读和认识。
二、加强阅读指导,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
要使学生在茫茫书海中挑选到适合自己阅读的书籍,离不开教师的正确指导。学生的摹仿力较强,他们常常会对课文中出现的文章类型、文章内容表现出特别的兴趣。因此,在选择课外书籍,特别是文学作品时,教师可有意识地加大与语文课文相关的书目,或与作文教学的需要结合起来。如:在开学初,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与课本相配套的课外阅读书目和要求,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提高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学期中后期,教师可围绕教学某一单元的训练重点,引导学 生阅读相关书籍,并邀请有关专家或作者,举行读书专题讲座,或举行小型报告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著,增加对语言知识的学习兴趣。
三、重视阅读交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科学地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不仅能提高他们课外阅读的质量,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重视读前指导。读前指导的目的在于通过反复的、经常性的指导,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方式。教师可根据课外阅读的计划,把阅读内容告诉学生,然后提出明确的要求,提示读书的方法,并针对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阅读要求,实行因材施教,以调动他们阅读的自觉性。第二重视阅读后的交流讨论。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教师可指导学生练习写读书笔记,以巩固阅读成果。读书笔记的形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摘录式。摘录书中的主要内容、精彩片断、优美词句等;一种是提纲式。根据文中内容编列提纲;一种是体会式。根据文章内容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评论文中的人、物、事。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举办一些读书笔记交流会、课外阅读朗诵会等,按照课外阅读提出的要求进行交流,利用学校的各种媒体,宣传学生阅读书刊的成果或经验,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善于抓住和利用学生阅读后产生的思想闪光点,借此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书是知识的源泉。只有当学生怀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课外阅读的时候,他们才会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只有当学生体验到课外阅读的乐趣时,他们才会对阅读产生积极性;只有当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乐事、趣事时,他们的学习才会由被动转为主动。班级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目的就是要提高 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课学习效率
——浅谈高中语文高效阅读教学
学校:新郑二中 姓名:李 伟 时间:2009.3 5
第五篇: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效率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效率
在化学教学中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初中学生在开始学习化学时,都是满腔热情的,但当他们觉得学的东西太深奥、太学术味或离他们的日常生活太远时,大部分学生就会失去好奇心,从而导致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减弱,学生的整体成绩下降,给化学教学的全面提高和造成巨大的影响。如何使学生激发出的学习兴趣始终保持下去,并不断加强,如何提高化学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素质,是摆在每个化学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其学习动力,本人以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上好第一节化学课,激发学习兴趣
正如俗话所说,“好的开始就等于成功的一半”。经验告诉我们,第一堂化学课是尤为重要的。因此,把第一节化学课上得生动、有趣,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大增。要想上好第一节课,首先要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在教案设计过程中,要把绪言课的教学难点定在激发兴趣和树立信念上,为此整堂课的程序设计为制趣—初立志—讨论—实验—自学—辨析—再立志。如一位老师的第一节课一开始向学生介绍,从今天起我们开始学习一门新的课程,并将事先填充的氢气球放飞到教室上空。氢气球下系一红色绸带,上书:欢迎同学们学习化学,祝大家成功。此时,学生精神抖擞,课堂上充满欢乐愉快的气氛。接着提问:“什么是化学?”学生面面相觑,不能回答。老师再问:“氢气球为什么能飞?”“如果改用口吹的气球,它能不能飞呢?”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用口吹的气球不能飞。而对于“为什么”,却面带难色。老师不作答,而是说,我给大家再变个魔术。学生忽转欢喜,精神放松,课堂气氛又被“魔术”二字调动得活跃起来。随后老师再制趣,只见他手持一杯澄清的石灰水,故意告知学生是一杯“清水”,然后用玻璃管向杯中吹气,不一会儿,杯中的水变成一杯乳白色的“牛奶”。学生欢欣不已,继而表示惊讶,提出疑问:“是真的牛奶吗?”老师摇头。紧接着又做一个茶水变墨水的“魔术”,进而把学生的情绪推到高潮。其后讲到,如果想知道这其中的奥妙,我们就要学习化学知识。至此,学生初步认为化学很“好玩儿”,进而在老师的指导下,总结出化学的研究对象。学生一听化学课以实验为基础,以后自己可以亲自动手做实验,更加兴奋不已。接下来,老师又演示了课本中的4个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随之,老师又简单地介绍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讲解我国化学工业的过去与现状,以此激励同学们发奋图强,将来为我国的化学事业贡献力量。最后,老师以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结束第一节课的教学。由此不难看出,第一节课对于学生产生兴趣和树立信念具有多么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习兴趣
实验课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程,要加强实验课的教研。中学化学实验包括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两部分。演示实验生动、鲜明,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保证课堂演示实验的成功,教师每次实验前都做好充分准备,努力做到操作规范,速度适中,便于观察。为避免学生只是看实验,觉得好奇、好玩而忽视学习,学生每次观察实验都要有明确具体的观察提纲和真实详细的实验现象记录,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化学实验不仅要做好演示实验,而且要上好学生分组实验课。如果说学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生动有趣,那么,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就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表扬,这样,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倍增。通过生动活泼的化学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但这种兴趣还不够稳定,一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便容易丧失信心。为了全面提高化学教学质量,一方面要通过学科渗透德育来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如通过介绍科学家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只有努力不懈,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另一方面教师还要在课堂教学上狠下功夫。
三、用新颖的教学方法,稳定学习兴趣
虽然化学实验生动有趣,但化学原理和计算却显得枯燥乏味。为了巩固化学实验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颖有趣的教法,不但能引起学生的兴奋感和愉快感,而且在这种气氛下学生能牢固地掌握知识。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以采取诸如分组分享教学法、边讲边实验法、对抗赛法、和化学游戏法等多种启发式教学方法,这些方法都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每学完一章并复习的时候,教师事先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这些小组的成员是按能力的不同进行分组的,小组内进行互动。互动的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竞赛式的,也可以是提问式的,可以是辅导式的,也可以是游戏式的。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反复做题、讲题所无法达到的。总之,这种方法能考查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层次的收获,同时学生的应变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学习兴趣浓厚,知识掌握得牢固。另外,这种方法还适用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化学计算的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总之,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努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巩固下来。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其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就是很自然的了。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发展学习兴趣
第二课堂教学是第一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是化学教学工作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在初中化学新课标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把第一课堂上学到的知识,通过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运用到实践中去,可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激发学生深入钻研化学的兴趣。为了搞好第二课堂活动,首先应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摸清他们最感兴趣和对一些知识的需求,以此选取活动内容,制订活动计划。例如,第一次活动可选取人体所需的维生素C的测定,这易为学生接受并产生兴趣。学生对活动是否有兴趣,直接取决于第一次活动的成功与否,进而影响其今后的学习。为此,活动前教师应认真准备,用一些身边熟悉的水果(如橙子)和蔬菜(如大白菜)作为原料进行实验测定,进而对各种蔬菜和水果中的维生素C含量作比较。学生们通过实验,掌握了过滤操作的使用步骤和量筒、托盘天平及滴定管的使用方法。通过实验测定,同学们懂得了维生素C是人体必不可少的维生素之一,从而在实际操作中情绪高涨,比做课本中的实验更有趣。再如,经过一系列的活动以后,最后开一个化学晚会,晚会的内容有相声、魔术、谜语、趣味实验等,表演者全部是学生。通过此项活动,对表演者和观众都起到了开阔视野的积极作用,同学们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之大大增加。
五、用鼓励和表扬,坚定学生的信心和意志。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在学习上获得进步和好评意味着成功。因此,教师的表扬与肯定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学习困难学生,一次好成绩的取得,教师的一句表扬和赞赏,甚或是一种信任的目光,都会给他们以无穷的力量,使他们兴奋不已。教师不仅要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更上一层楼,而且更要注重发展后进生的潜在能力。教师应尽可能地给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充分信任、尊重、爱护他们,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坚定他们克服困难的自信心。
总之,在教学中,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兴趣的持久性和广泛性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依存的,只要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去,就能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发展智力,提高能力,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