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程制图历史演变改革现状和未来发展的研究
工程制图历史演变现状改革和未来发展的研究
林大钧
(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 200237)
摘要:一个有价值的学科,除了适应当前的发展需要外,还应对发展趋势有所预见,并包含新的内容。虽然预计发展趋势有时是困难的,但作者仍在本文中作了些尝试。工程制图的发展是历史的延续,工程制图的现状还不能适应科学技术、生产制造迅速发展的需要,工程制图需要实验,以实验推动课程,形成实验发展理论,理论推动实验的良性循环,是工程制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正近年来,计算机制图在理论及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与普及,对传统的工程图学理论及实践体系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同时也给工程图学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此时,回顾一下历史,追忆历史长河中工程图学的发展轨迹,将有助于我们认明方向、把握机遇。人类从远古走到现代,几乎每个脚印都含有“图”的踪迹。从猿过渡到被人类学家、考古学家定义为“人”的那一时期起,人类就与“图”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文字还没有形成之前,“图”是人类表达某种意图、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虽然这些“图”仅仅是在地面上或树皮、岩石上的简单刻划,毕竟在那个时期“图”是实实在在地存在并被人类所应用了。在这些“图”中,甚至还包含有“工程图”,比如某个较聪明的
关键词:工程制图;历史;现状;实验。
Study on History Development and Current State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for Engineering Drawings
LIN Da-jun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Power Engineering
East China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237,China)
Abstract: In addition to meeting present-day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a worthwhile discipline should anticipate trends and include new material anticipating trends is sometime difficulty but the author has made an attempt.th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drawing is the accompanied by the history.The current state of engineering drawing cannot meet the demands brought by rapid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bot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production and manufacturing as well.It,s required to carry out experiments for engineering drawing , which can drive the development of courses.As a result, the positive circulation with theory development by experiment and vise versa will be established, which will be an efficient channe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engineering drawing.Keywords: engineering drawings, history state, experiment.1 一.工程制图历史演变
语言、文字和图形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而在工程界,为准确表达一个物体的形状,主要用的工具就是图形。在工程技术中为了正确表示出机器、设备的形状、大小、规格和材料等内容,通常将物体按一定的投影方法和技术规定表达在图纸上,这种根据正投影原理、标准或有关规定,表示工程对象,并有必要的技术说明的图就称图样。工程图样是人们表达设计的对象,生产者依据图样了解设计要求并组织、制造产品。因此,工程图样常被称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
上述文字是二百多年来工程界的基本认识。自蒙日创建画法几何以来多面正投影图在工程设计中被广泛采用。蒙日生活在18世纪后半叶的法国,人们公认他是“画法几何学”这门学科的创立者。从1630年到19世纪,法国陷入一系列的战争之中。作为一个大陆沿海的军事强国,军事工程要塞是绝对重要的。当时法国在各个沿海城市都设立了许多海防要塞。筑城学对于法国国防有着重要的价值。当时法国在沃邦等人的努力下,发展了一种复杂的多角形、星形堡垒。使得对军事工程师的需要变得迫切起来。在18世纪中叶,法国开始设立了一些军事工程学校,这一切都直接导致了画法几何在法国创立。1765年蒙日进入梅济埃尔的皇家工程学校学习,在进行一项军事工程设计时,蒙日打破常规的设计方法,而采用了简便的几何法,迅速完成了设计,经审核,确认方法严密,结果正确。这是蒙日迈近画法几何的第一步,画法几何曾经成为法国军事秘密文件长达30年之久,而且在拿破仑统治时期,这门学科一出现就享有特殊的待遇,被认为是一切工程和建筑学的基础。蒙日在当时的教育年表上与拉普拉斯和拉格朗日齐名。以后蒙日留校担任教学工作,他的巨著《画法几何学》是他的学生根据他1795年在培养中学师资的师范学校的讲课笔录,整理后于1798年公开出版,此书以后不胫而走,传入各国。蒙日讲课和作业的辅导是他的学生著名的数学家穆斯尼、傅立叶等人。数学家高斯对蒙日画法几何有很高的评价:“近二百年来,空间几何的考察越来越多地借助于解析法,这就使他们失去了基于直觉想象的几何思考机会。蒙日命名为《画法几何学》的几何学,清晰而简练,题目由易到难,安排有序,内容丰富,包括新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我为近十年来法国一些几何学者开动步伐,用特殊的几何法培植这门新的几何学感到高兴。因而我们应该建议学习这本书——能以活跃和维护真正几何精神的重要智慧滋养品,这种精神,现今数学里有时是缺少的。除纯科学考察方面外,我也考虑到与空间相关的一切人类劳动中,也就是设计、测量、建筑结构和工事中它们的应用”。
我国系统地介绍蒙日《画法几何学》体系理论和方法的是时任厦门大学校长的萨本栋先生编译的《画法几何学》(1923年6月商务印书馆初版)。著名教育家清末翰林蔡元培先生
[2][1]为萨本栋编译的《画法几何学》写序如下:萨君本栋,勤敏好学。课余译安顿利氏及亚斯利氏之《画法几何学》一书,文笔条达,义理显豁,虽未照原文全译,然删繁避晦,颇便初学。学者由是熟加研究,将见科学上、工程上之各种物体,表现于纵面、横面、侧面或截面等,已能纤悉无遗,而泰西之学术工艺,或籍以广传于中土,是亦吾剤之所乐为介绍者也。中华人民国九年十一月一日 蔡元培。(注:安顿利时为美国Tufts学院图学教授,亚斯利时为美国东北大学制图教授)。
当一门学科完全确立起来以后,在它形成时期明显存在的学术方面的刺激就会停息下来。画法几何就是这样一门学科。由于它未能保持住过去的学术威信,结果在许多工程和建筑学校的课程表中被其他课程所挤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图形学的产生,使蒙日《画法几何学》的基本概念的正确性发生动摇。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工程制图教科书都认为一个正投影图不能唯一地确定物体的空间形状和大小。国内诸多工程制图教材中对此概念描述为:“用一个投影图一般不能表达物体整体的大小和形状”。国外典型代表著作《Fundamentals of engineering drawing》第七版中对此概念描述为:“In Figure1.2 the front face is oriented to the projection plane so that the established view shows the true width and height of the house.It will be noted ,however , that the depth dimension is not shown in this front view.Thus a single orthographic view in itself cannot fully describe an object.An additional view on a projection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first is needed to give the depth of the house.”[3]。正因为如此,人们历来将由多面正投影图想象物体的空间形状看作是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然而,一个正投影图不能唯一地确定物体的空间形状和大小的描述是不严密的,可以通过一个正轴测投影图反求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一个正轴测投影图就是一个单面正投影图。长期以来,虽然正轴测投影图具有良好的直观性,但由于其绘制不便,故被当作参考图形而处于从属地位,人们不得不要通过多面正投影图去想象物体的空间形状,这种强制性的思维训练,反而会阻碍人的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因为人本身是处于三维空间,看到的和触摸到的都是三维物体,头脑中存储的也是三维形象,只有将头脑中进行的三维思考用三维的形式加以表达才有利于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正轴测投影图因其有立体感,所以是将三维思考用三维形式加以表达的中间桥梁。但历史的发展并非如此,使得人们对现状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甚至极力研究如何通过几个二维视图想象物体的方法,可谓南辕北辙。
二.工程制图改革现状(1)基础内容改革
在工程制图基础内容改革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戴立玲、卢章平等的工作。他们编著 的《图学基础教程》是一本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清晰易懂、特色鲜明的教材。主要体现在:第一,教材在体系上跳出了传统的框架[4]。全书由图与图学基础;计算机中的图形与图象;思维过程的图形化;意象性图形设计、表达与理解;空间有形物体的平面表达;空间形体的图形转换及阅读;数据与函数信息的图形化表达与应用等七章组成。每一章都可以自成体系,独立成篇。作者能通过长期研究和教学实践,以图为主线,把图学的主要基础都包含在一本书里,体现了体系的完整性。第二,教材内容丰富,但不繁杂,也不是简单罗列,而是紧紧抓住图在人类思想交流与科技发展中的作用这一核心,介绍了图的广义内涵,并从“意象类图源”、“空间有形物体”及“数据与函数”等方面作了基础性介绍,同时将计算机图形技术融入其中,使传统的图形表达方法与现代图形技术相结合,符合教学改革方向,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第三,教材内容宽泛且有高度。内容宽泛是指涉及到了各种各类图及表达方法。有高度是指分析了图在人思维中所起的作用,能引导读者打开思路,认清图的本质,从而达到对图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以便更好的应用的目的。作者从日常所见所闻出发,将客观事件归纳整理,上升到理性,形成规范的表达形式,以引人入胜,而这些客观事件可能已经包含了读者的经验和技能,因此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理解。比如将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中的图形处理功能归结为思维过程图形化,使读者在自己熟悉的软件的基础上来理解思维过程图形化,把原本比较复杂的概念变得容易理解。(2)多门课程整合改革
在内容整合改革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马香峰编写的《机械设计制图》。该教材为了突出工科类各专业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优化知识结构、加强应用性为指导从相关课程整体优化出发,将原工程制图、机械零件等课程整合为一门机械设计制图基础课,构筑了一个公共平台与综合提高相结合的新课程体系,整合课程由一个教师从头至尾全面贯彻。从单门课程优化的初级阶段走向多门课程整合的综合阶段。根据新建的课程体系框架,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了图形表达、图形思维、力学计算平台,从而形成机械设计基础的第一层次。这一层次的内容着重手工草图、仪器绘图、计算机绘图、力学计算能力的综合培养,注重形象思维方式的融合,兼顾工程意识启蒙。课程第二层次以基础知识在设计中的应用和突出工程意识为原则,以设计为线索安排课程内容。从知识的内在联系、衔接出发由设计这条主线按零件设计内容构造综合性知识单元,体现各种基础知识在该单元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精品课程建设
自2003年以来,全国已经有二十多门工程制图类课程进入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行 列,它们在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教材建设、解题指导、学习方法、参考资料、授课录象、教学研究、课程网站等方面都在按照“五个一流”的目标进行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三.工程制图未来发展
虽然工程制图经过基础内容改革、多门课程整合改革、精品课程建设等阶段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总体来看,发展速度缓慢,缺乏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其根本原因是课程发缺乏实验。纵观理、工类课程,凡是有实验的课程,发展快且可持续。因为,实验是认识客观的有效方法,它是通能够过观察、验证、试验、推理、推论、比较、选择等方法来认识客观事物。实验既需要理论指导,又能促使理论的发展。实验需要有实验条件、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它与工程的联系更密切。下面列出的实验,有的是研究生毕业论文课题,有的是研究生课程论文研究内容,有的是本科生毕业设计课题,研究生有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论文,本科生每年都有优秀毕业论文产生。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实验体系,推动工程制图课程向深入发展,开出了新的课程《实验工程制图》,编写出版立体化教材《实验工程制图》、《实验工程制图习题集》、《实验工程制图解题指导》、《实验工程制图程序包》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5]。在学时不增加的条件下,大大拓展了工程制图内容的深广度。实验体系由(1)计算机辅助读图实验;(2)轴测投影图反求建模实验;(3)应用拍照反求零件实验;(4)工程曲线设计实验;(5)工程曲面设计实验;(6)空间角度计算实验;(7)钣金展开实验;(8)零件图参数化实验;(9)装配图设计实验;(10)空间轨迹图形实验;(11)物理属性可视化实验;(12)零件加工动态仿真实验;(13)图形力学实验;(14)图形运动学实验;(15)零件加工动态仿真实验等15个模块组成。
四.结论与展望
实验是工程图学本科教育阶段的实践基础,实验是工程图学研究生教育的必要载体,实验是工程图学应用于工程实际的有效方法,实验是有待于工程图学教师研究开发的领域,实验是工程图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五.参考文献
[1] 蒙日[法], 廖先庚译 蒙日画法几何学 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 1984.8.3-8.[2] Levens William Chalk.Graphics in Engineering Design Alexander Third Edition.1980.7.56-67 [3] Warren J.Luzadder,Fundmentals of engineering drawing for design product development andnumerical control p.e.Seventh edition.1972.5.24-28 [4] 戴立玲,卢章平,袁浩图学基础教程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1.3-7 [5] 林大钧 实验工程制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9.8.3-9
第二篇:工程制图历史演变改革现状和未来发展的研究
工程制图历史演变及现状改革和未来发展的研究
林大钧
(华东理工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上海 200237)
摘要:工程制图的发展是历史的延续,工程制图的现状还不能适应科学技术、生产制造迅速发展的需要,工程制图需要实验,以实验推动课程,形成实验发展理论,理论推动实验的良性循环,是工程制图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工程制图;历史;现状;实验。中图分类号:TB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Study on Engineering Drawing History Evolution Status Reform and Future Development
LIN Da-jun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Power Engineering
East China Univers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237,China)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drawing is the continuation of the history, present situation of engineering drawing is can not adapt to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anufacturing, experiment is needed in engineering drawing , the course may be promoted by experiment,a good circulation is formed through experiment developing theory, and theory promoting experiment which are effective ways of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gineering graphics.Keywords: engineering drawings, history evolution, reform status, experiments.工程制图是一门工程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程,没有实验的课程其内容难以深入,科学性难以体现,只能停留在表达层面,遵守国家标准就可以了。而实验就给探索外观与内在的联系提供了有效途径,一方面通过作者简介;林大钧(1953-),男,浙江宁波人,3级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程图学,计算机图形学,逆向工程等。
基金项目:网络教育研究项目编号为WJY2011022
实验可以有新的发现,另一方面实验自身也需要不断发展,形成以实验的发展推动理论的发展,再以理论的发展引导实验的提高的科学发展机制。1
1. 工程制图历史演变
语言、文字和图形是人们进行交流的主要方式,而在工程界,为准确表达一个物体的形状,主要用的工具就是图形。在工程技术中为了正确表示出机器、设备的形状、大小、规格和材料等内容,通常将物体按一定的投影方法和技术规定表达在图纸上,这种根据正投影原
理、标准或有关规定,表示工程对象,并有必要的技术说明的图就称图样。工程图样是人们
表达设计的对象,生产者依据图样了解设计要求并组织、制造产品。因此,工程图样常被称为工程界的技术语言。
上述文字是二百多年来工程界的基本认识。自蒙日创建画法几何以来多面正投影图在工程设计中被广泛采用。蒙日生活在18世纪后半叶的法国,人们公认他是“画法几何学”这门学科的创立者[1]。从1630年到19世纪,法国陷入一系列的战争之中。作为一个大陆沿海的军事强国,军事工程要塞是绝对重要的。当时法国在各个沿海城市都设立了许多海防要塞。筑城学对于法国国防有着重要的价值。当时法国在沃邦等人的努力下,发展了一种复杂的多角形、星形堡垒。使得对军事工程师的需要变得迫切起来。在18世纪中叶,法国开始设立了一些军事工程学校,这一切都直接导致了画法几何在法国创立。1765年蒙日进入梅济埃尔的皇家工程学校学习,在进行一项军事工程设计时,蒙日打破常规的设计方法,而采用了简便的几何法,迅速完成了设计,经审核,确认方法严密,结果正确。这是蒙日迈近画法几何的第一步,画法几何曾经成为法国军事秘密文 件长达30年之久,而且在拿破仑统治时期,这门学科一出现就享有特殊的待遇,被认为是一切工程和建筑学的基础。蒙日在当时的教育年表上与拉普拉斯和拉格朗日齐名。以后蒙日留校担任教学工作,他的巨著《画法几何学》是他的学生根据他1795年在培养中学师资的师范学校的讲课笔录,整理后于1798年公开出版,此书以后不胫而走,传入各国。蒙日讲课和作业的辅导是他的学生著名的数学家穆斯尼、傅立叶等人。数学家高斯对蒙日画法几何有很高的评价:“近二百年来,空间几何的考察越来越多地借助于解析法,这就使他们失去了基于直觉想象的几何思考机会。蒙日命名为《画法几何学》的几何学,清晰而简练,题目由易到难,安排有序,内容丰富,包括新的各个方面及其发展。我为近十年来法国一些几何学者开动步伐,用特殊的几何法培植这门新的几何学感到高兴。因而我们应该建议学习这本书——能以活跃和维护真正几何精神的重要智慧滋养品,这种精神,现今数学里有时是缺少的。除纯科学考察方面外,我也考虑到与空间相关的一切人类劳动中,也就是设计、测量、建筑结构和工事中它们的应用”[2]。
我国系统地介绍蒙日《画法几何学》体系理论和方法的是时任厦门大学校长的萨本栋先生编译的《画法几何学》(1923年6月商务印书馆初版)。著名教育家清末翰林蔡元培先生为萨本栋编译的《画法几何学》写序如下:萨君本栋,勤敏好学。课余译安顿利氏及亚斯利氏之《画法几何学》一书,文笔条达,义理显豁,虽未照原文全译,然删繁避晦,颇便初学。学者由是熟加研究,将见科学上、工程上之各种物体,表现于纵面、横面、侧面或截面等,已能纤悉无遗,而泰西之学术工艺,或籍以广传于中土,是亦吾剤之所乐为介绍者也。
中华人民国九年十一月一日蔡元培[3]。(注:安顿利时为美国Tufts学院图学教授,亚斯利时为美国东北大学制图教授)。
当一门学科完全确立起来以后,在它形成时期明显存在的学术方面的刺激就会停息下来。画法几何就是这样一门学科。由于它未能保持住过去的学术威信,结果在许多工程和建筑学校的课程表中被其他课程所挤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图形学的产生,使蒙日《画法几何学》的基本概念的正确性发生动摇。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工程制图教科书都认为一个正投影图不能唯一地确定物体的空间形状和大小。国内诸多工程制图教材中对此概念描述为:“用一个投影图一般不能表达物体整体的大小和形状”。国外典型代表著作《Fundamentals of engineering drawing》第七版中对此概念描述为:“In Figure1.2 the front face is oriented to the projection plane so that the established view shows the true width and height of the house.It will be noted ,however , that the depth dimension is not shown in this front view.Thus a single orthographic view in itself cannot fully describe an object.An additional view on a projection plane perpendicular to the first is needed to give the depth of the house.”[4]。正因为如此,人们历来将由多面正投影图想象物体的空间形状看作是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然而,一个正投影图不能唯一地确定物体的空间形状和大小的描述是不严密的,可以通过一个正轴测投影图反求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而一 个正轴测投影图就是一个单面正投影图。长期以来,虽然正轴测投影图具有良好的直观性,但由于其绘制不便,故被当作参考图形而处于从属地位,人们不得不要通过多面正投影图去想象物体的空间形状,这种强制性的思维训练,反而会阻碍人的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因为人本身是处于三维空间,看到的和触摸到的都是三维物体,头脑中存储的也是三维形象,只有将头脑中进行的三维思考用三维的形式加以表达才有利于培养空间思维能力,正轴测投影图因其有立体感,所以是将三维思考用三维形式加以表达的中间桥梁。但历史的发展并非如此,使得人们对现状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甚至极力研究如何通过几个二维视图想象物体的方法,可谓南辕北辙。
2. 工程制图改革现状(1)基础内容改革
在工程制图基础内容改革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戴立玲、卢章平等的工作。他们编著的《图学基础教程》是一本体系完整、内容丰富、清晰易懂、特色鲜明的教材。主要体现在:第一,教材在体系上跳出了传统的框架[5]。全书由图与图学基础;计算机中的图形与图象;思维过程的图形化;意象性图形设计、表达与理解;空间有形物体的平面表达;空间形体的图形转换及阅读;数据与函数信息的图形化表达与应用等七章组成。每一章都可以自成体系,独立成篇。作者能通过长期研究和教学实践,以图为主线,把图学的主要基础都包含在一本书里,体现了体系的完整性。第二,教材内容丰富,但不繁杂,也不是简单罗列,而是紧紧抓住图在人类思想交流与科技发展中的作用这一核心,介绍了图的广义内涵,并从“意象类图源”、“空间有形物体”及“数据与函数”等方面作了基础性介绍,同时将计算机图形技术融入其中,使传统的图形表达方法与现代图形技术相结合,符合教学改革方向,适应现代教学需要。第三,教材内容宽泛且有高度。内容宽泛是指涉及到了各种各类图及表达方法。有高度是指分析了图在人思维中所起的作用,能引导读者打开思路,认清图的本质,从而达到对图的深刻理解和认识,以便更好的应用的目的。作者从日常所见所闻出发,将客观事件归纳整理,上升到理性,形成规范的表达形式,以引人入胜,而这些客观事件可能已经包含了读者的经验和技能,因此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和理解。比如将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中的图形处理功能归结为思维过程图形化,使读者在自己熟悉的软件的基础上来理解思维过程图形化,把原本比较复杂的概念变得容易理解。(2)多门课程整合改革
在内容整合改革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马香峰编写的《机械设计制图》[6]
。该教材为了突出工科类各专业机械工程基础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以优化知识结构、加强应用性为指导从相关课程整体优化出发,将原工程制图、机械零件等课程整合为一门机械设计制图基础课,构筑了一个公共平台与综合提高相结合的新课程体系,整合课程由一个教师从头至尾全面贯彻。从单门课程优化的初级阶段走向多门课程整合的综合阶段。根据新建的课程体系框架,在教学实践中构建了图形表达、图形思维、力学计算平台,从而形成机械设计基础的第一层次。这一层次的内容着重手工草图、仪器绘图、计算机绘图、力学计算能力的综合培养,注重形象思维方式的融合,兼顾工程意识启蒙。课程第二层次以基础知识在设计中的应用和突出工程意识为原则,以设计为线索安排课程内容。从知识的内在联系、衔接出发由设计这条主线按零件设计内容构造综合性知识单元,体现各种基础知识在该单元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培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精品课程建设
自2003年以来,全国已经有二十多门工程制图类课程进入了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行列,它们在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授课教案、教材建设、解题指导、学习方法、参考资料、授课录象、教学研究、课程网站等方面都在按照“五个一流”的目标进行建设,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3.工程制图未来发展
虽然工程制图经过基础内容改革、多门课程整合改革、精品课程建设等阶段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总体来看,发展速度缓慢,缺乏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其根本原因是课程缺乏实验。纵观理、工类课程,凡是有实验的课程,发展快且可持续。因为,实验是认识客观的有效方法,它是通能够过观察、验证、试验、推理、推论、比较、选择等方法来认识客观事物。实验既需要理论指导,又能促使理论的发展。实验需要有实验条件、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它与工程的联系更密切。下面列出的实验,有的是研究生毕业论文课题,有的是研究生课程论文研究内容,有的是本科生毕业设计课题,研究生有获得上海市优秀毕业论文,本科生每年都有优秀毕业论文产生。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实验体系,推动工程制图课程向深入发展,开出了新的课程《实验工程制图》,编写出版立体化教材《实验工程制图》、《实验工程制图习题集》、《实验工程制图解题指导》、《实验工程制图程序包》由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7]。在学时不增加的条件下,大大拓展了工程制图内容的深广度。实验体系由(1)计算机辅助读图实验;(2)轴测投影图反求p.e.Seventh edition.1980.69-73
[5] 戴立玲、卢章平、袁浩.图学基础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1-5.[6] 马香峰.机械设计制图[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1-8.[7] 林大钧.实验工程制图[M].北京:化建模实验;(3)应用拍照反求零件实验;(4)工程曲线设计实验;(5)工程曲面设计实验;(6)空间角度计算实验;(7)钣金展开实验;(8)零件图参数化实验;(9)装配图设计实验;(10)空间轨迹图形实验;(11)物理属性可视化实验;(12)零件加工动态仿真实验;(13)图形力学实验;(14)图形运动学实验;(15)零件加工动态仿真实验等15个模块组成。
4.结论与展望
实验是工程图学本科教育阶段的实践基础,实验是工程图学研究生教育的必要载体,实验是工程图学应用于工程实际的有效方法,实验是有待于工程图学教师研究开发的领域,实验是工程图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5.参考文献
[1] [法]G·蒙日著.蒙日画法几何学[M].廖先庚译.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 1984.9-11.[2][美]John Thomas Dygodn Graphics in Engineering Design[M].Alexander Levens William Chalk Third Edition.1975.83-88.[3] 赵擎寰.萨本栋编译《画法几何学》中蔡元培序言诠释[J].工程图学丛刊, 1980.47-48.[4][英]Fundmentals of engineering drawing for design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numerical control[M].Warren J.Luzadder,学工业出版社,2009.84-87..
第三篇:工程制图课程改革
《工程制图》是一门传统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课程遇到了如下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过去仅认为制图课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学生只要掌握制图技能即可。但目前这个观
点与新形势下培养人应将素质和能力放在首位的要求不相符。为此,课程的定位和培养目标需要重新考虑。
2.过去从二维入手,用图样表达设计思想是与当时生产力相一致的,尽管产品从三维
开始设计,具有与人的思维过程相一致、容易实现等优点,但由于一直没有好的支持工具而不能实施。如今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发展,从三维入手进行产品设计已经成为可能,并且一些现代化企业中已开始实施。但就制图课程来说,传统的教学体系都是从二维开始的,已经贯彻了几十年且很习惯,一旦要从三维出发,显然要对课程体系和内容做根本性的调整。为此,需要认真研究以找出合适的新体系。3.机械类的学生学完制图课后,不仅应该能够画图、读图,而且还应能用图样表达自
己脑子里的设计思想。但由于过去此种能力的训练较少,因此他们往往只会照猫画虎,而不会构思表达,为此制图课程需要探索一条加强图样表达能力培养的途径。
4.计算机绘图技术的发展使得传统的手工绘图受到强烈冲击,但由于生产力水平发展 的不平衡性,在现阶段下完全去除手工绘图训练是不合适的。为此,尽管制图课中需要引入计算机绘图,但手工绘图和计算机绘图的比例还需认真研究,以便适合当今中国的国情。
5.传统的模型、挂图是制图教学中必备的教具,如今迅速发展的多媒体技术则为教学
提供了更多更好的展现手段,尤其是使用虚拟技术更使过去许多表现受约束的情况得到改善,因此研制多媒体教学资源迫在眉睫。但是有了优秀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是否就一定能提高教学效果?为此,还需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针对上述问题,课程组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一、依托学科优势,从人才培养大目标出发,重新为课程定位并确定培养目标
根据西安交通大学要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要培养“高标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综合型、高素质”优秀人才的定位,课程组依托国家重点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和教育部“现代设计与转子轴承系统”重点实验室的学科优势,对《工程制图》课程作了认真研究,首先充分认识本课程在人才培养大目标下所起的作用,摈弃了过去认为《工程制图》课程仅为专业课服务的狭隘观点;其次认识到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每门课程都应将其放在第一位,并且可以根据各个课程的性质将有所所为;最后再调研和讨论的基础上,确定《工程制图》课程在新形势下的定位是工科本科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4种能力,即:空间想象能力、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能力、构思表达能力(机类)、计算机3D建模(机类)和2D绘图能力。
二、根据产品现代设计方法,构建三维实体设计表达方法和二维工程图表达方法并重的知识结构新
体系(能源动力类)
以往设计人员利用二维CAD软件进行产品设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然而随着CAD应用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直接从三维入手进行设计则好处更多。首先,它更符合人们进行创新设计的思维方式;其次,设计所得到的三维数字化模型可以为后续的有限元分析、数控编程、模拟与仿真等设计活动提供信息源,从而使CAD/CAE/CAM的信息集成、乃至企业信息化更大范围的信息集成成为可能。事实上,任何产品在设计构思时,人们头脑中的形象都是三维的,过去只不过没有一种方法能迅速实现人们头脑中三维形体的构建,而现在的三维CAD系统则已经提供了这种可能性,应该说从三维入手进行产品设计的这种做法更符合设计活动的客观规律。
就传统制图课程而言,它的体系仅是一个解决空间形体的二维表达与标注的体系,这与当时的传统手工设计是相适应的。而现代设计则不然,它的实践与需求除了保留二维表达与标注的基础外,还须转向图形的三维表达与建模。为此,西安交通大学率先提出了“建立以三维实体结构的表达方式为主干,以三维实体设计表达方法和二维工程图表达方法并重的知识结构体系”的教学改革,以满足培养现代化企业所需求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该项目的特点是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方式重新思考,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体系和内容结构,从教学观念、教学模式上对课程本身造成很大冲击,在全国图学会议上交流后反响强烈,得到了众多学校的关注,许多学校还开始了试点工作。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有:
1.教材:
1).《3D机械制图》教材,续丹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8 2).《3D机械制图习题集》教材,续丹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 3).《三维设计软件应用指南》教材,续丹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32.论文:
1).Xu Dan, Tang Yingping,qing yinglian: Two-dimensional Teaching in《3-D Mechanical Drawing》, Излательство《CTAHKИH》101472, The 11th InternationalConference on Geometry and Graphics, 1-5,2004
2).Xu Dan, Tang Yingping and Qi Feng: Analysis of Teaching Results of 3D mechanicaldrawing,《PROCECDINGS 6th CHINA-JAPAN JOINT CONFERENCE ON GRAPHICS EDUCATION》2003
3).续丹:基于三维设计的工程图学课程体系研究,工程图学学报,Vol.23,No5,2002。
4).续丹:机械设计的基础课程内容与体系改革探索,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Vol.20, 2000 5).续丹等:基于三维设计的工程制图教学体系,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ol.6,2001 6).续丹:Solid Edge用于教改初见成效,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Vol.9,2002 7).王洪亮等:3D几何造型技术及其对工程制图课程的冲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社 科版),2003年
3.学生参赛获奖及撰写论文
1).学生参加由高教司、教育部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EDS公司联合举办三维造型
设计大赛,获得全国唯一的一等奖,2002年
2).学生参加由教育部机械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举办的全国高校solid edge 设计大赛,获得二等奖,2004年
3).《2003级大一本科生创新论文集》,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2004.6
4.获奖
1).《3D机械制图》教材获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2002科技进步奖
2).《3D机械设计教学内容与体系的探索与实践》荣获西安交通大学第九届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
3).《3D工程图学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荣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005年
三、树立工程观念,构建“画图——读图——构思表达”教学新体系,提高学生的图样综合表达能
力(机械类)
图样与文字相比,由于其描述简沽,形象直观,且内涵丰富,信息量大,已成为工程界技术交流的重要“语言”。作为工科大学本科生的“技术语言”教学,其培养目标主要是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能够灵活应用这种表达方法。
本课程空间想象能力的训练通常是从实物(立体)到平面图形(画图);再从平面图形到想象出实物(读图);而结合工程设计则需要从构思立体到画出平面图形。以往制图课程中只安排前两阶段,而第三阶段的训练则寄希望于零件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但希望常常因教学脱节而落空。本教改结合工程实际,安排了“画图一读图一构思表达”三个阶段的训练。这种做法不仅有助于本课程的学习,也必将有助于其它后续课程的学习。安排“根据功能要求,构思表达简单机械装置”的教学是作为培养创新能力的一个应用环节。力求达到(1)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条件;(2)增强学生使用图样表达设计思想的能力;(3)通过构思与表达实践,对什么叫“ 机械设计” 有启蒙式的了解。鉴于学生许多课程没有学过, 因此在构思环节中,只对图样表达提出一定要求,而对其它方面,如机器的结构、材料选择、刚度和强度计算等不作过高的要求。
本项目的特点是通过教学和实践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精神,其次促使学生能将课堂所学灵活应用于实际设计。构思表达的整个过程是以小组为考核单位的,实施过程中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教学效果明显。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有:
1.教材:
1).《机械设计中图样表达方法》,郑镁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
2).《图样表达方法实践教程》,郑镁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
2.论文:
1).罗爱玲等:《图学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评价》工程图学学报,2000年 第4期
2).罗爱玲等:《关于图学课程改革与实践的研究》工程图学学报,2001年第1期
3).许睦旬等: 《在制图课教学中进行创造性教育的探索》,机械工业高教研究,2000.4 3.获奖 《知识、思维、能力--制图课程三层次教学新体系的创建与实践》获西安交通大学第九届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年
四、优化教学内容,将传统制图知识和计算机绘图技术融合在一起(电气、电子类)
《工程制图》课程是工科类学生的必修课,随着“宽口径”人才的培养,制图课程的教学时数减少很多,又由于计算机绘图必将替代手工制图的趋势,所以对于电子、电气类的制图教学来说,首先要解决好两个问题:⑴是否引入计算机绘图教学(CG)?⑵CG所占的比例?通过教学研究认识到,对于电类学生来说,尽管学时较少,但掌握现代绘图方法很重要,因此CG一定要讲授。其次由于目前国内生产力水平发展不平衡,只讲CG,完全放弃手工绘图训练也不现实。为此,我们将传统制图知识和计算机绘图融合在一起,通过优化教学内容,去枝强干,讲授CG,但不占过多的课内学时(占1/8),更多的练习放在课外时间,通过资格认证方式(见6)进行考核,从而使学生在较少时间内既掌握制图知识,也掌握计算机绘图技术(详见有关研究成果)。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有:
1.教材:
1).《工程制图》,罗爱玲等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2).《工程制图习题集》,许睦旬等主编,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
2.完成课题:
1).《图学基础课程少学时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校教改基金),经费1万,2000年
2).《3D机械制图机械类少学时三维体系教学中教、学、考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校
教改基金),经费1万,2002年
3.论文:
1).关于《工程制图》课程改革发展的思考,图学教育研究论文集,2004年8月,机械 工业出版社
五、从提高教学效果出发,改革传统教学手段,并研制教学资源的精品
工程制图往往由于学生们的空间想象力差而感到非常难学,为了提高上课效率,教师在上课前,总要准备许多教具,其中包括模型、挂图、幻灯片等辅助教具。即使这样,也往往由于条件所限,一些问题教师很难表达清楚,学生也不够明白。由此可见,要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手段的改革势在必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文并茂、声像俱全的多媒体技术为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巨大空间。尤其是像工程制图课程这种既有文字说明又有图形表达、既有平面作图又有立体显示的课程中引入多媒体技术,更能充分体现各类媒体的优势,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为此,我们根据需要研制了多媒体课件,并对在教学中如何使用课件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进行了立项研究,通过教改试点,不断总结提高。目前已将课件应用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并使“教师—课件—黑板—模型”四位一体达到理想的效果。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已经成为可能,遗憾的是缺少网络资源,我们受教育部远程教育办公室委托开发《工程制图》网络课程。为此,我们根据教学基本要求,精心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合理运用多种媒体来反映课程的教学特点和授课策略,力求将传统黑板难以表述的重点、难点展现出来,力求突出交互性、趣味性和实用性。该网络课程除具有教学内容外,还包括答疑解惑、网上自测、习题解答、在线讨论等多种模块,其目的是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
目前我们已开发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有:网络课程一套、电子教案三套、电子习题解答两套、虚拟模型库一个、5位教师的授课录像。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有:
1.完成课题:
1).《工程制图》网络课程,教育部远程教育建设工程,经费20万,2000年
2).《工程制图》多媒体教学课件,校“行动计划”项目,经费2万,2000年
3).《机械制图》(第5版)电子教案(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2003年,经费5万元
4).《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立体化教材建设》,(高等教育百门精品课程教材建设计划),2003年,经费4万元
2.论文:
1).郑镁等:《工程制图》网络课程中教学设计的探讨与实践,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
资源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特约论文,2004年
2).王宏明等: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与工程制图课程体系改革,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1期
3).续丹:多媒体技术在工程制图教学中的应用,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0年
4).张四聪等:关于多媒体课件制作和使用中的一些问题,面向21世纪的图学教育,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
5).罗爱玲等:多媒体技术在工程图学教育中的应用与实践,现代电子技术,2001年 11期
6).张四聪等:《关于制图教学手段改革的认识和设想》,西安交通大学转变教育思
想教育观念研讨会论文集(续),1998年 3.获奖:
1).《工程制图》网络课程2001年获陕西省现代教育技术成果多媒体及网络课件类一等奖
2).《工程制图》网络课程2001年获第5届CIETE全国多媒体教育软件大奖赛优秀奖
3).《多媒体技术在制图教学中的应用和研究》2003年获西安交通大学第8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4).《机械制图》多媒体课件,2004年10月,获第四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大学组优秀奖
5).《工程制图》多媒体课件,2004年获陕西省高校青年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优秀课件奖
六、增加实践性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绘图水平
以往由于制图课中能够用于计算机绘图教学的时间较少,加上给学生提供的上机条件有限,因此学生很难达到掌握计算机绘图技术的基本要求。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采取了3个措施:
1).配合课外实践学分引入行业资格认证。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与一些
公司联合成立了授权培训中心,只要学生达到一定水平,通过考试程序即可得到该公司的资格认证书,同时还获得学校认可的相应的“课外实践学分”。这样做既可得到社会对学生所掌握技能的认可、也可增加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机会。2).在课表上增加课外机时,以保证学生的上机时间,从而加强实践环节。
3).专门筹建一个用于计算机绘图教学的机房,以解决上机难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学生的计算机绘图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有:
1.完成课题:
1).《计算机绘图实验室建设》,校行动计划项目,经费96万,1999年
2).《计算机绘图技能训练及实践》,校教改项目,经费1万,2002年
2.成立机构:
1).Autodesk公司西安交通大学授权培训中心(ATC)
(2004年西安交通大学ATC被殴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授予2004年读大中华区
优秀ATC)
2).SolidEdge软件西安交通大学培训中心
3.学生作品
七、整合资源入库上网,实现优秀资源共享
基于电子版的教学资源,尤其是多媒体课件,制作较难,花费时间、精力都很多,但师生使用起来却非常方便。目前就各门课程来说,全国的教学资源较多,但由于没有实现统一管理,因此浪费较大。为了节约资源,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优秀资源共享,教育部各个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04年底开始着手组织各门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我校承担一个子项,完成《工程制图》教学内容集成方案的资源建设。该集成方案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两本销量最大的非机类教材(机械制图——何铭新、钱可强主编,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唐克中、朱同均主编)为基础,完成资源的制作、整合、入库和管理。
集成方案中的资源涉及到10个内容,其中有:网络课程、电子教案、电子挂图、习题答案及解题指导、虚拟模型库、典型例题分析、教学设计与参考教案、自测题及答案、样卷及评分标准、以及工程实例。每个资源内容除自成体系外,还需将所涉及到的各种素材(如图形、图像、二维或三维动画、视频、虚拟模型)按一定规则放入素材库。一旦使用者需要时,就可从库中任意选择媒体素材,从而组织起自己一份新的教案或讲稿。
该项目的研究成果有:
1).完成《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内容集成方案资源建设》项目,高等教育出版社,经费 4万,2005年。
2).提供涉及到10个内容的集成方案素材库一个。
第四篇:浅谈历史发展与文体演变
浅谈历史发展与文体演变
文学院01-6 刘凡羽
中国被称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泱泱大国,拥有浩如烟海的典籍资料,中国又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未间断历史文化传承的国家。有一首朝代歌这样唱“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可以这样讲,每一个历史时期都有它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更有它主流的文学体裁。中国古典文学向世人展示了异彩纷呈的面貌,众体皆备,成就赫赫。本文将以先秦两汉文体为例,浅谈一下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下的文体演变问题。
先秦两汉是中国文学发展的第一个时期,这个时期所发生、发展的文学体式为后代众多文学样式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储备和可供借鉴的创作方法。
【四言诗】 古代诗歌的体裁。全篇每句四字或以四字句为主,是中国古代诗歌最早形成的诗体。发端于《周易》中的卦、爻辞,以《八伯之歌》、《康衢歌》最古,句式特点是:叠章叠句反复吟咏,用韵较自由。四言诗的成熟代表是《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周代诗歌 305篇。原称 “ 诗 ” 或 “ 诗三百 ”,汉代儒生始称《诗经》。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 “ 毛诗”。《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三 类。“ 风 ” 包括周南、召南、邶、庸、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 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 篇。“ 雅 ” 包括小雅和大雅,共 105 篇。“ 颂 ” 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 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它形式多样: 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春秋以后,四言诗体逐渐衰微,虽有人继续创作,但成就不大。比较而言,曹操的《步出夏门行》、《短歌行》和陶渊明《停云》诸作,是优秀之作,称得上四言正体。
【骚体】 古代文体名,楚辞体韵文的一种,源于战国时楚国,得名于屈原的作品《离骚》。由于后人常以“骚”来概括《楚辞》,所以“骚体”亦可称为“楚辞体”。由于汉代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大人赋》,班固的《幽通赋》,张衡的《思玄赋》等作品与《离骚》体裁相类,所以后者亦被称之为“骚体赋”。这样,“骚体”又包括了与《离骚》形式相近的一些赋。
骚体是屈原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所创造的一种抒情韵文,以《离骚》为代表,作品长于抒情且富于浪漫气息,一般篇幅较长,句式灵活参差,多六、七言,多用“兮”字以助语气。另外,过去有人总结过, “ 骚 ” 调以虚字为句腰 ,腰上一字与句末一字平仄相异为谐调,平仄相同为拗调;《九歌》以 “ 兮 ” 字为句腰 ,句调谐拗亦同。骚体可以称诗,亦可以指赋。汉以后署名蔡琰的骚体《悲愤诗》后半部分,韩愈的《复志赋》,柳宗元的《惩咎赋》、《闵生赋》等均可归入骚体类。
【先秦寓言】 指先秦时代诸子散文和史传著作中的寓言故事。它在原著中只是作为论据来使用,借助于带有劝谕或讽刺性质的简短故事来阐明一定道理。但因它自身具有高度的文学性而独立流传,对后世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并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它产生自民间,在战国时代盛行。《庄子》一书,寓言共有200多个,《韩非子》达300多个,其余著作中也不少见。它或者来自民间流传的故事,或是历史传说,或是作者创造的故事,大多瑰丽奇特,富有文学色彩。内容方面,先秦寓言中一种是以寓言的具体性和形象性,来帮助人们理解和接受比较抽象以至深奥的哲理,如《孟子》的“揠苗助长”阐明他的养气说.一种是阐明道德修养的.此外,从寓言中还可看到社会的面貌,具有很高的社会认识价值。艺术成就上,作者通过丰富的想象,虚构的情节,塑造出许多生动的形象,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先秦寓言想象的丰富,形象的生动,夸张和拟人化手法的运用,以及一般结构简洁,语言洗练与口语化、个性化,不仅直接影响唐代、明代的寓言创作,而且自身起着上继神话,下启小说的作用。先秦寓言中简单的故事情节,个性化的对话启发了后代小说的产生,其中不少寓言,可看作魏晋杂事、志怪小说的雏型。
【先秦两汉散文】 先秦时代的散文,指与韵文相对而言的文体,包括所有论说文与记叙文。其中,殷商时代存留的甲骨卜辞,可算作中国散文的雏形。此外,商周时代在青铜器上的铭文,以及《易经》中的卦、爻辞,都为中国散文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中国古代第一部记叙文和论说文的集子是《尚书》。它以古史形式记言,大都是一些誓辞、政府的文告、贵族的告诫之词,以及一些记述文字,有殷商时代与西周时代的作品,也有春秋与战国时代的作品。商周到春秋时代是散文的开端期。从春秋末年到战国时期,散文分别向着偏于论说的诸子散文和偏于记述的历史散文两方面发展。
从诸子散文方面看,代表作有:儒家的《论语》、《孟子》、《荀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商君书》、《韩非子》,墨家的《墨子》,杂家的《吕氏春秋》等,还有兵家的《孙子兵法》。早期的《论语》是最早的语录体散文。《孙子兵法》是一部兵家专著,结构谨严,论证周密。中期的《孟子》、《墨子》,采用对话形式,属学派集体著作。《庄子》则属庄周学派的论文集,基本上是一种专题论说文,是散文从语录体向专题论说文体转化的表现。到了《荀子》、《韩非子》,则是属学者个人的论文集了,是先秦论说文成熟的标志。诸子散文注重文采,普遍地使用比喻、排比、夸张、映衬和运用寓言,形成各有个性的文风,创造出多种多样的文体。从历史散文方面看,春秋时期历史著作很繁盛.战国时代,有编年体的《左传》,国别体的《国语》、《战国策》等。
先秦散文虽非纯文学作品,但对后世文学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它是后世各种文体--从议论文、史传到小说、汉赋的滥觞;它的或纵横、或平易的文风,滋养了后代作者;它的表现手法(如春秋笔法,左传义法等),也成为后世文学运动的旗帜。
秦王朝统一中国后只存在15年,没有散文名篇留世。西汉散文,则是先从政论文发展起来,而在史传文方面,取得突出成就。西汉初年的贾谊和晁错,是政论文的代表作家,鲁迅称他们的政论 “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汉文学史纲要》)。汉代史传文的代表为西汉时期司马迁著的《史记》,它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继往开来的伟大著作,其中以人物为中心的传记,是中国古代历史传记文学的开山之作,对后代文学家有着多方面的巨大影响。东汉班固撰成的《汉书》,体制承袭《史记》,既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其史传文学的成就也较高,对后代史学和文学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后,汉代散文中,还有类似小说(当时属志人、志怪一类作品)的,如刘向的《说苑》、《新序》、《列女传》等,既有史事,也有一些流行民间的轶事、传闻;《吴越春秋》等“杂史”,除了根据史书记载外,也融入了有关的民间传说,对后期历史演义小说颇有影响。
【楚歌】 汉初 ,盛行楚声短歌,发源于楚地,随楚汉战争广为流传,今传有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等。《诗经》中的《汉广》、《螽斯》、《摽有梅》等篇,其它古籍中保存的《接舆歌》、《萢子歌》、《超人歌》等,都是楚歌。楚歌在句式灵活,隔句末尾有规律地运用“思”字“兮”字作语助词;受楚地“巫歌”影响,地域色彩浓郁,形式和风格均不同于中原地区的民歌。楚歌是屈原创立楚辞体诗的基础。
【汉乐府民歌】 乐府民歌句式灵活多变,是后代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的发端,出于社会下层群众之口,“感于哀乐,缘事而发”,表达了人民自己的心声,道出了人民自己的爱憎。这些作品以描写民间疾苦为主要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内部的矛盾冲突。尽管它在配乐的时候不免经过文人或乐工的改动,但仍闪烁着思想和艺术的光辉。它是我们学习乐府诗的主要对象。乐府民歌题材广泛:有暴露战争罪恶的如《战城南》;有描写家庭男女问题悲剧的,如《孔雀东南飞》;也有表现孤儿的啼泣,病妇的哀吟的,如《妇病行》。这一切都有其活跃的生命,有广大人民呼喊的声音,它使我们可以比较真切地看到汉代的社会面貌及其实质。
汉代的乐府民歌,不仅有深厚的思想意义,而且也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特色。乐府民歌有叙事的、抒情的、说理的,而以叙事最为突出。在许多叙事诗中,都写得故事生动、结构紧凑、形象鲜明。诗中还富于戏剧性的独白和对话,不论是抒情诗还是叙事诗,往往是借人物对话或近似戏剧中独白的第一人称的说话来表达。乐府民歌中还多善于运用贴切的比喻和拟人的手法,语言也非常朴素自然、生动活泼,显示了人民语言的丰富与优秀。
【汉赋】 西汉流行的赋文体。赋作为一种文体,战国后期已产生,赋体的流变大体经历了从屈原、宋玉的骚体赋,到贾谊、枚乘、司马相如代表的汉大赋,魏晋南北朝流行駢赋,唐代盛行科举考试专用的律赋,唐宋时代趋向散文化的文赋各个阶段。其中汉赋是赋的鼎盛时期,汉赋的形成和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时期从汉高祖初年至武帝初年。辞赋主要继承《楚辞》的传统,称为 “骚体赋”,内容大都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代表作家作品如贾谊的《吊屈原赋》、《鹏鸟赋》,枚乘的《七发》等。第二时期从武帝初年至东汉中叶,辞赋成为一种宫廷文学,司马相如是这一时期成就最高的代表作家,《子虚赋》、《上林赋》是其代表作,也是汉大赋的奠基之作。另有东方朔、枚皋、王褒等人。西汉末扬雄作为代表作家,以《甘泉》、《河东》、《羽猎》、《长杨》四赋著名。作为东汉前期代表作家的班固,则以《两都赋》著名。第三时期从东汉中叶至东汉末年,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兴起。张衡的《二京赋》、《归田赋》是代表性赋作。张衡的作品使赋从内容、体制到风格发生了根本上转变。
汉赋是两汉400年间文人创作的主要文学样式,它继承《楚辞》形式上一些特点,讲究文采、韵律和节奏,吸收了战国纵横家张的手法,内容上着力 “体物”,也注意到“写志”,即通过摹写事物来抒发情志。此外,赋在形式上趋于散文化,经常使用排比、对偶的整齐句法,既自由又谨严,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文学艺术是现实生活通过人们头脑的反映,在阶级社会中,又是阶级意识形态的形象的表现,它不可能超越阶级而存在,中国的古典文学从夏商周开始,它的发生、发展直至成熟,始终处于阶级阴影的笼罩之下,就不可能不打上阶级的烙印。《诗经》、楚辞、汉赋到汉乐府无处不体现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同时也体现了文人独立创作与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差异。受阶级影响的同时,社会历史条件同样会对文学艺术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诗经》的四言诗、楚辞的六言诗到先秦诸子散文、历史散文洋洋洒洒的长篇伟论,不仅仅是在篇幅上变长了,更是在总体上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文学的发展。
文学是时代的文学,是在时代的大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不同的文体是不同时代的产物,这一规律不仅影响了中国古典文学发展的全过程,而且可以推以广之,对不同国家、不同文体的发展同样适用。
参考文献
1.《先秦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78年版
2.《两汉文学史参考资料》,中华书局,1978年版
3.胡念贻《先秦文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4.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第五篇:2012年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现状探讨研究
2012年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现状探讨研究
2012年7月6日至9日,我认真聆听了连晋毅老师和史青录老师的授课,、对工程机械的使用和安全技术及工程机械的分类、设计理论和方法及关键技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深刻感觉到工程机械行业在国家发展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认识到我国在工程机械行业所面临的各方面的困难,现就课上所学内容,对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现状进行一下浅析。
从2011下半年开始,工程机械行业的增速开始迅速下滑,即使是行业中的龙头像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上市公司也陷入资金链紧张困境。行业龙头的经营每况愈下,触发了企业清偿行动的展开,这又使众多中小企业面临生死抉择。受经济环境影响,2012年工程机械行业面临严峻考验。逾期债权已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的普遍难题,而通过司法程序或强硬手段追讨债务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商报记者了解到,三一重工600031、中联重科000157等上市公司陷入资金链紧张困境的同时,众多中小企业已面临生死抉择。最后的疯狂 2011年,正值市场最高潮的时刻,国家投入的4万亿正在逐步发挥效用,各个行业都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局面,到处都是各种建设工地,只要有投入,就能挣到钱。而与此同时,重工机械行业也是形势一片大好,业务量急剧增加,甚至到了供不应求的地步,工程机械行业出现了井喷行情。但是寒冬突然来临,2011下半年开始,工程机械行业的增速开始迅速下滑。根据统计,去年9月份中国境内26家主要挖掘机制造商销售挖掘机8868台,同比下滑23.86%。挖掘机累计增幅自去年2月份攀至高点以来,已经连续数月下滑。寒冬突然而至,所有人始料未及,资金链紧张和众多机械行业遭遇的困境,折射出整个工程机械行业目前所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当前,受经济环境等多方因素影响,下游需求骤降使得工程机械企业回款压力剧增,逾期债权已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的普遍难题。工程机械行业整体上面临资金链紧张的问题,中小企业已经在生死线上挣扎。行业资深分析师表示,在行业高速扩张期,为了抢夺市场占有率,工程机械企业低首付、零首付等非理性促销手段曾经轰动一时,然而,持续数年高速增长的工程机械行业戛然刹车,行业遭遇调整之时,快速增长的销量与利润背后掩盖的市场风险也接踵而至,应收账款激增,现金流紧张等现象就成为众多厂家最最棘手的一大难题,逾期债权已成为考验工程机械企业生死存亡的关键。而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源在于,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房地产、路桥建设等基建工程的放缓和延迟,工程机械产品需求下降。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为了扩张市场份额,融资租赁首付款一降再降,直至零首付的出现。一部分用户禁不住零首付的诱惑,纷纷加大订单,但很快发现投资失败,没有能力维持还款,而用户损失最终传导到企业。企业也因为回款压力的不断增大开始了一系列的锁机、拖机行动,最终导致了本该共赢的用户和企业变得两败俱伤。2012年已过半,工程机械行业的整体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但下半年,随着“稳增长、降息”等各种政策利好的落实实施,相信行业整体回暖只是时间问题。新闻链接:下游需求骤降逾期债权考验企业生死受经济环境影响,2012年工程机械行业正面临着严峻考验,逾期债权已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的普遍难题。作为机械行业的一员,小松河南凯隆日前举行了债权催收大会。尽管该公司多位高管立下军令状,承诺完成催收任务,但是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很多用户还款能力有限,催收工作存在一定难度。行业龙头企业中联重科的一季报显示,公司应收账款为141.93亿元,比年初余额增加了17.8%。行业龙头的经营数据尚且如此,其他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则更加不堪。目前,逾期债权已成为考验工程机械企业生死存亡的难题。为此,很多工程机械销售商都成立了专门的“法务部”,专门解决欠债问题。造成这一局面的根源在于,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随着房地产、路桥建设等基建工程的放缓和延迟,工程机械产品需求下降。工程机械制造企业为了扩张市场份额,融资租赁首付款一降再降,直至零首付的出现。一部分用户禁不住零首付的诱惑,纷纷加大订单,但很快发现投资失败,没有能力维持还款,而用户损失最终传导到企业。全行业目前正遭遇两难局面:一方面,企业只能继续推行融资租赁的模式,即低首付的销售方式,如果不采取这种方式,市场份额很快就被竞争对手抢走;另一方面,如果继续推行融资租赁模式,又担心如果经济形势持续不好导致一些账款收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