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在中小学体育课堂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时间:2019-05-12 06:4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体育舞蹈在中小学体育课堂开展的可行性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体育舞蹈在中小学体育课堂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第一篇:体育舞蹈在中小学体育课堂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体育舞蹈在中小学体育课堂开展的可行性研究

摘 要: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逻辑推理法等方法。首先,详细阐述了体育舞蹈的功能价值:体育舞蹈的德育、教育价值;体育舞蹈的健身、健心价值;体育舞蹈的审美、欣赏价值;体育舞蹈的创造性、智育价值。其次,从以下三个角度来阐述体育舞蹈在中小学开展的必要性。从学生角度来讲:舞种多、易掌握、安全性好;从学校角度来讲: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育的连续性要求;从实践角度来讲:高校体育舞蹈的成功推广、青少年选手在国际大赛上的突出表现;最后,分析得出结论:体育舞蹈在中小学课堂开展是必要的,提出体育舞蹈在中小学体育课堂开展是可行的。

关键词:体育舞蹈 中小学体育课堂开展 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G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4―0133―04

前言

2014年1月10日,教育部以教体艺〔2014〕1号印发《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意见,教育部将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并将测评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以及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意见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设艺术课程,应确保艺术课程课时总量不低于国家课程方案规定占总课时9%的下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按总课时的11%开设艺术课程[1]。体育舞蹈作为一门艺术课程,它包含了芭蕾、爵士、民族舞等舞蹈的元素。对中小学生的人文艺术素质的培育具有明显的作用。2014年10月20日 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提出,营造重视体育、支持体育、参与体育的社会氛围,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2]。体育运动的健身价值再次被提升到一定的高度,体育舞蹈在全民健身中的健身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这些相关的政策、法规、意见等对于体育舞蹈的开展和普及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同时也为体育舞蹈在中小学体育课堂开展奠定了基础。体育舞蹈的概念及现状分析

2.1 体育舞蹈的概念

体育舞蹈是以男女为伴的一种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按照体育舞蹈的风格和技术结构可分为两大类:摩登舞、拉丁舞;按照竞赛项目可分成三大类:摩登舞、拉丁舞、团体舞(队列舞)。摩登舞包括有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探戈、狐步和快步舞5个舞种。拉丁舞包括有伦巴、恰恰、桑巴、牛仔和斗牛舞5个舞种。这十个舞种均有各自的舞曲、舞步及风格。根据各舞种的乐曲和动作要求,组编成各自的成套动作。团体舞(队列舞)包括有拉丁集体舞和摩登集体舞[3]。

目前,世界各国将国际标准舞易名为“体育舞蹈”,成为体育运动项目。拥有74 个会 员 国 的“ 国际 舞蹈 运 动 总 会”(International Dance Sport Federation)于1997年9月4日正式成为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会员,2000年体育舞蹈已经成为悉尼奥运会表演项目,2008年奥运会表演项目。我国国家体育总局已正式公布把它列入2010年亚运会项目[4]。

2.2 体育舞蹈的现状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在我国高校体育院系体育舞蹈普修课教学中,以学习现代交谊舞为主要内容,其次是国际标准舞、集体舞以及健美操等;专项选修课中有93?q55%的教师将国际标准舞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有67?q74%的教师在教国际标准舞的同时,也把现代交际舞作为教学的又一主要内容。但作为体育舞蹈训练中必不可少的芭蕾形体训练并没有受到体育舞蹈教师的普遍重视[5]。目前,我国各个高校体育舞蹈的开展情况有选修课、专选课,总体的开展情况不错培养一大批优秀的体育舞蹈教练员,高校的广泛开展为我们中小学体育舞蹈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体育舞蹈的功能价值分析

3.1 体育舞蹈的德育、教育价值

体育舞蹈界自古有一种说法:“学舞先学做人”[6]。这已概括了体育舞蹈的基本伦理文化内涵,学习舞蹈的人首先需要对舞者的人格和品德的教育,然后才是舞蹈的教育。可见体育舞蹈对舞者人格及文化修养品位的要求极高,因为舞蹈是人心灵深处最真实的倾诉,粗俗而丑陋的心灵,无论如何也跳不出优美而能震撼人心的舞蹈来。因此在中小学开展体育舞蹈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同时体育舞蹈是一种身体文化修养,通过体育舞蹈的学习可以塑造学生优美的身体形态,良好个人气质。与此同时,体育舞蹈的练习还能培养他们的绅士风度,文明礼貌行为和自尊、自强、自爱的良性品格[7]。舞场上的衣着要求,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体现出每个人的情趣与修养,这些都对于中小学的成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由此可见体育舞蹈在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展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3.2 体育舞蹈的健身、健心价值

体育舞蹈是一项有氧运动,尤其是拉丁舞,它是以运动肩部、腹部、腰部、臀部为主的一种舞蹈艺术。锻炼参加运动的肌肉包括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竖脊肌、背阔肌、臀大肌等上百块肌肉。它的活动的关节有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六大主要关节。通过研究发现,平均每跳一曲拉丁舞,腰部的扭转有160~180次,女子的最高心率可达197次/min,男子的最高心率可达210次/min。大约能量代谢为8?q5以上,相当于运动员完成一个800m的热能消耗量[8]。中小学学生的长发育关键时期,体育舞蹈的练习首先可以促进学生的关节、肌肉、韧带的良好发育。由于中小学的学生自我约束能力较差。不能长时间提醒自己保持良好的姿态,课业负担重,学习时间长就容易形成不良坐姿,如果不及时矫正就会引起弯腰驼背等问题。而体育舞蹈的练习恰好要求学习者始终保持良好的姿态抬头、挺胸、收腹、立腰、沉肩、收尾椎、大腿与臀部加紧等。这种始终挺拔向上的要求使学生能形成优美、端庄、大方的身体形态,可以避免学生不良身体姿势的形成。挺拔的身体姿态也能使人精力充沛,增加自信心,使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坚持体育舞蹈锻炼,也能消耗大量多余热量,消除多余脂肪,减少因不良饮食习惯引起的儿童肥胖问题。同时也能使学生的协调能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灵敏性等多方面素质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体育舞蹈是以男女双人练习为主的表演性项目。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需要学生们之间相互的交流、沟通、合作、配合,在音乐的配合下自由舞动,可以抒发情感、消除紧张、郁闷、失落等情绪,预防自闭、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发生,使学生始终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同时随着学习的深入,教学中会要求双人搭伴,配合练习完成动作,这就要求学生之间必须相互沟通,有融洽的人际关系。所以体育舞蹈的练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改善同学关系,扩大交际范围。而体育舞蹈的学习也可以让学生有更多机会上台表演或者参加比赛,让学生有展示自我的机会,也能极大的提升其自信心,甚至对其一生都会有深远地积极影响。

3.3 体育舞蹈的审美、欣赏价值

体育舞蹈有一种形体美。是形成体育舞蹈美的先决条件,体育舞蹈形体美其美感通过躯体反映运动员所展示的形象表现出来,如手、臂、肩、胸、颈、头发、五官、腿、足、臀等;体育舞蹈有一种姿态美[9]。体育舞蹈中摩登舞的前身是欧洲的社交舞,因此摩登舞对舞者的仪态相当注重,它要求舞者在运动或者比赛中,自始至终都保持良好的姿态美,舒展挺拔优雅大方的姿态不仅使舞者精神百倍,更使欣赏者赏心悦目;体育舞蹈体现的动作美、技术美、竞技美;体育舞蹈体现服装美、气质美、音乐美等美感。这些美感都使的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中感受舞蹈的魅力,融入舞蹈的美好的意境,同时提升学生的欣赏的水平。

3.4 体育舞蹈的创造性、智育价值

体育舞蹈是在生产、生活、劳动中形成发展而来的,因此在体育舞蹈课中,体育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启发学生运用自己和舞伴的肢体,用定格与流动造型的方式,加上节奏与动态的变化和连接。结合对音乐的理解,编排出了许多富有创意的舞蹈造型,培养和训练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积极性和灵活性。同时在舞蹈的编排中会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的智力的得到开发。体育舞蹈在中小学开展的必要性

4.1 学生方面的因素

目前我国中小学长期保持着内容与结构长期不变的传统体育锻炼方式:侧重体能,项目局限。这种方式不能持久调动多数学生的锻炼积极性,满足不了学生多层次的锻炼需求[10]。而体育舞蹈在中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开设,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并且使得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中小学的学生锻炼兴趣普遍高,在娱乐中健身,其自觉性也强,运动量和强度就有一定的保障,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会得到很好提高,从而可有效地保证他们身体、心理健康成长的需要,更利其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在目前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学校外面有大量少儿体育舞蹈培训机构,许多家长也看到了体育舞蹈对少年儿童的积极作用,许多家长都给自己孩子报了舞蹈班。它们利用孩子周末时间让孩子去学习体育舞蹈,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课外负担和压力,同时也花费了学生和家长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舞蹈培训,如果体育舞蹈进入中小学体育课程,不仅拓展了体育教育的课程内容,丰富了校园文化,而且省时省力省财,孩子利用体育课程就可以学到自己心仪的舞蹈课程。这样以来孩子和家长就可以共享周末的美好时光,所以体育舞蹈在中小学的开展是非常可行和必要的。

4?q1?q1 舞种多、易掌握、安全性好

国际体育舞蹈是一项不同于滑冰运动、体操等技巧运动项目。它的无惊险性、非高难受技术性利于学生学习掌握,并且不易产生伤害,便于在中小学开展;它的舞种多、风格各异、难易有别,对学生来讲具有很好地选择性。例如;俏皮活泼的恰恰舞、激情活力的牛仔舞、热情奔放的桑巴舞等。这些舞种在音乐的伴奏下都特别适合中小学的学生学习,可根据自己对舞蹈风格、音乐节奏、艺术表现等爱好特点,来加以选择。

4.2 学校方面的因素

4?q2?q1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兴趣培养、社会适应性和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需要一个全面综合的教材内容,而体育舞蹈集文化、体育、音乐、艺术等素养为一体,是我们难得的最佳综合课程选择,能充分体现出体育教材向健身性、文化性、娱乐性和时代性方向的发展要求。开设这门课,不仅有利健身、健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想象力、表现力、合作能力,而且还有利提高学生自身文化、品德和艺术修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它可成为培养中小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积极手段。除此之外,这个新兴运动项目还能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事这项运动,不仅有利中小学的学生各项素质的应运和提高,还有利于学生各素质在练习中得到融合与发展[11]。

4?q2?q2 教育的连续性要求

注重体育舞蹈教育的层次性与连续性[12]。舞蹈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舞蹈教育的渐进性与持续性,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因此应根据不同年级的不同特点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受到最大限度的艺术熏陶。为此,舞蹈教育要具有层次性和连续性。舞蹈教育的体制应形成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的一体化。中小学舞蹈教育的层次性和连续性更是不容忽视的。在中小学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目的是加强青少年舞蹈教育,培养他们对舞蹈的感情。要使舞蹈教育渗透到应有的教育教学计划中,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感受舞蹈教育独特魅力的权利。同样为我国竞技体育舞蹈人才的培养输送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这就使得体育舞蹈在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具有十分的可行性。

4?q2?q3体育舞蹈的场地器材要求不高

体育舞蹈的开展,对运动场地、器材的要求弹性较大,可高可低,普通学校都能满足,一般只需一块平地和音响设备即行,时间的安排早晚均可,所以实施起来难度不算大。至于采用什么形式开展,也可灵活多变。学校可以将它纳为课程教学,也可以把体育舞蹈作为大课间的练习,以及作为学生的课外兴趣班。也可通过俱乐部形式,还可用培训班形式来加以开展。

4.3 实践方面的因素

4?q3?q1 高校体育舞蹈的成功推广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许多高校便将体育舞蹈引进课堂,得到了广大青年学生的钟爱,取得了空前效果。虽然在年龄上青少年学生与之相差有大有小,但这种成功的推广形式还是值得借鉴的。目前,各个高校的体育舞蹈课程都在开展,而且部分高校也开展了体育舞蹈专项,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体育舞蹈人才,这些优秀的舞蹈老师为中小学提供优质的师资力量。这些使得体育舞蹈在中小学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4?q3?q2已具备优质的师资

在高校的体育舞蹈的成功推广背景下,各大体育院校及师范院校培养了一大批的体育舞蹈专业人才,这些优质的师资可以给予中小学体育舞蹈课程开展带来必要师资条件。因此,体育舞蹈在中小学体育课堂开展是可行的。

4?q3?q3青少年选手在国际大赛上的突出表现

体育舞蹈与1984年正式传入中国,1993年12月举办了中国首次被世界认可的世界性公开赛“中国上海北京世界杯体育舞蹈锦标赛”。现在我国体育舞蹈已经在非常盛行,在过去的近30年的发展中,体育舞蹈已成为我国体育项目中的优势项目之一。2007年10月在澳门亚洲室内运动会上,中国队夺得6金7银7铜的优异成绩[13],少儿体育舞蹈也进行了较多的大型比赛,例如:年全国青少年体育舞蹈锦标赛、全国青少年宫体育舞蹈比赛、IDF青少年国际体育舞蹈(国标舞)邀请赛等大型赛事。我国体育舞蹈虽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我国青少年选手参加国际大赛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虽然,我国体育舞蹈的整体水平与国外相比较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果,我们重视体育舞蹈在中小学阶段的学习,那么会使我国的体育舞蹈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也会不断缩小与国外的差距。众所周知的体育舞蹈国际大赛涉及各个年龄层次,这也充分说明在中小学开设这门课的必要性。结论

通过对体育舞蹈的现状调查分析,了解到高校体育舞蹈目前的开展状况较好,又看到体育舞蹈的功能价值,从学生方面、学校方面、实践方面三个方面阐述体育舞蹈在中小学开展的必要性。对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审美、德育等价值,这些都为体育舞蹈中小学开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以教体艺.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R].2014.[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R].2014.[3]洪 兴.体育舞蹈作为中小学教育必修课初探[J].体艺教育研究,2011(14).[4]洪 兴.体育舞蹈作为中小学教育必修课初探[J].体艺教育研究,2011(14),[5]陈自旺.高校体育院系体育舞蹈课开展的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3):1-2.[6]张建洪.对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开设体育舞蹈课的论析[J].视野素质教育,2006.[7]张建洪.对在中小学体育课程中开设体育舞蹈课的论析[J].视野素质教育,2006.[8]关惠尹.小学普及体育舞蹈的可行性及必要性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3):1-2.[10]张晓铁.在中小学推广国际体育舞蹈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6(1):1-2.[11]韩春英.体育舞蹈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3(3):1-2.[12]吴 云.中小学推广体育舞蹈课的可行性[J].素质教育创新教育,2013.[13]朱世国,李 军.中小学体育舞蹈课程普及的构想[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 体育研究,2012(12):1-2.The Feasibility of Sports Dance Development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Sports Classes

Shen Ling(Soochow University,Suzhou Jiangsu 215000,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uses the methods literature,comparative analysis,logical reasoning and other method,Firstly,the paper elaborates the function and value of sports dance,including in the moral education,in general education,in sport fitness,in the health of heart,in aesthetic,in innovation and intellectuation.Secondly,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views to illustrate the necessity of sports dance in element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development: from the student view,sports dance has the advantages of variety,easy to learn and safe; from the aspect of school administrative,it can meet the curriculum reform demands,educational continuity; from the view of practice,the success of sports dance in universities,th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of adolescent athletes i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s.Finally,the analysis of the study shows that sports dance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classroom is necessary,and the study puts forward the feasibility of developing sports dance i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Keywords:sports dance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ports class feasibility

第二篇:对中小学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研究分析

对中小学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的可行性研究分析

摘 要 体育舞蹈集体育、音乐、舞蹈于一体,深受广大学生喜爱。并且其对培养学生文明、礼貌、自信和社交能力等都有显著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运用相关研究方法,对体育舞蹈课程在中小学开展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旨在为丰富中小学体育课程种类,促进中小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体育舞蹈 中小学生 课程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体育舞蹈自传入我国以来,其以自身的优势迅猛发展,目前在我国高校也得到普遍的推广,深受大学生喜爱。但我们不难发现一个问题:体育舞蹈在高校发展趋势良好,但在中小学却很少有体育舞蹈教学这门课程。本人经调查发现,中小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学习大都以校外培训基地以及舞蹈俱乐部的形式,很少有通过在校教师进行专门系统的学习。本文以终身体育的思想作为研究的导向,在通过对体育舞蹈特点以及功效进行论述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学生自主发展的需求以及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其在中小体育教学中开展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与分析,目的在于丰富中小体育教学的内容,提高我国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修正其心理缺陷,改善其不良体态,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1体育舞蹈的特点及功效

1.1体育舞蹈特点

1.1.1表演观赏性

体育舞蹈融音乐、舞蹈、服装、风度、体态美于一体,既有观赏的价值又有参与的可能,被认为是一种“真正的艺术”。

1.1.2体育性

体育性一方面体现在竞技性,即比成绩,拿冠军,为国争光;另一方面表现在锻炼价值上,从60年代至今,许多科研人员对体育舞蹈的生理和心理作用做过研究,通过对人体能量代谢、能量消耗和心率变化的测定,显示出:华尔兹和探戈的能量代谢为7.57,高于网球7.30,与羽毛球8.0相近;体育舞蹈的最高心率为:女子197次/分,男子210次/分。可?,体育舞蹈引起人的生理变化是明显的,它是陶冶情操,锻炼体魄的一种极好形式。

1.2体育舞蹈的功效

1.2.1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

因为在体育舞蹈的训练中,经常要求学生抬头、挺胸、收腹、沉肩和臀部加紧,使整个身体呈一个舒展、挺拔、优雅大方的姿态;在训练中会消耗大量热量,减少脂肪的堆积,为体形的美起了一定的作用。

1.2.2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经常练习体育舞蹈的学生,在身体素质包括柔韧、力量、灵敏等都有一定的提高。

1.2.3陶冶情操

体育舞蹈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学生学习体育舞蹈可以享受它的美,在其训练过程中不断满足学生对美的追求,陶冶了学生情操。

2体育舞蹈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

2.1体育舞蹈符合中小学生生理需求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习的保障。体育舞蹈的学习能够对身体起到很好的锻炼效果,如,伦巴舞需要锻炼脚的力量、华尔兹需要锻炼腰腹的力量以及手臂和肩膀的力量、牛仔可以锻炼到髋部的力量等。体育舞蹈的学习还需要加强学生的柔韧性和平衡性,在体育舞蹈中较强的柔韧性可以将舞蹈动作更好的延伸,使舞蹈更具有美感;较强的平衡性可以使舞蹈动作更加稳定协调。体育舞蹈的学习对中小学生的身体形态的改善也具有一定的积极的作用。体育舞蹈中含有形体训练的内容,体育舞蹈中的每支舞都需要学生做到抬头挺胸、身体正直挺拔,对学生的含胸驼背、高低肩以及轻微的脊柱侧弯都有一定的矫正作用。因此,体育舞蹈的学习对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和身体形态的改善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2.2体育舞蹈符合中小学生心理的需要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心理学方面的研究发现:在中小学生的年龄阶段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关键也是最好的时期。学生只有在接触不同体育运动的学习,才会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接着才会积极主动的参与并学习,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体育舞蹈中有十支舞种,每支舞都有不同的特点,每支舞对学生的心理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如,华尔兹的高贵对学生会有、伦巴的柔美、恰恰的欢快等,而根据统计,体育舞蹈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最主要的是自信心、交流沟通、气质能力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提高。

3中小学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符合国家政策

2014年l月10日,教育部以教体艺〔2014〕l号印发《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根据意见,教育部将对中小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以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明确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设艺术课程,应确保艺术课程课时总量不低于国家方案规定占总课时9%的下限,鼓励有条件的学校按总课时的11%开设艺术课程。因此学校也应大胆尝试创新,开设出更多更具特色和创新性的课程。

4中小学开设体育舞蹈课程有利于减轻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逐步重视,越来越多的家长也开始重视孩子的各方面培养,就体育舞蹈而言,很多家长都把孩子送去校外的培训机构,这无疑对部分家庭增加了一定的经济负担,如果在学校内就开设体育舞蹈课程,相信可以减少对一部分家庭的经济压力,孩子在教育上也没有落后于其他人。

5结语

中小学开设体育舞蹈课程首先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适应中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趋势,丰富了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中小学开设体育舞蹈课程适应了中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对中小学生生理以及心理都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同时也为中小学生体育运动兴趣的培养和终身体育习惯提供更多的选择。中小学的体育舞蹈师资力量雄厚和基础设施达标都有利于体育舞蹈课程开设。因此,在中小学开设体育舞蹈课程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三篇:体育舞蹈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价值分析

体育舞蹈在中小学体育教学的价值分析开设体育舞蹈是学生的迫切需求

针对体育舞蹈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不难看出: 体育舞蹈受绝大多

数学生的欢迎,特别是受女生的青睐 [8]。学生对追求健美的体格、优美端庄的 姿态,匀称和谐的形体、举止潇洒的风度非常重视。追求美事时代赋予教育的北

容,是学生的心理需求。集形体美、音乐美、服装美于一体的体育舞蹈可以使学 生在运动的同时产生出各种审美的心理效应,从而得到精神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愉悦和情感的升华。同时,体育舞蹈又是一项严谨的文体活动,可以丰富 校园文化,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参与体育舞蹈的项目特点适合中小学生学习,学

生学会体育舞蹈将有助于思想交流和增进友谊。

中小学生的身体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学生生理机能与身体素 质的发展情况将影响今后的一生,体育舞蹈作为一种体育运动进入中小学的体育

课堂,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在娱乐中健身,其自觉性也强,运动量和 强度就有一定的保障,学生的心理素质也会得到很好的提高,从而可有效地保证

他们身体、心理健康成长的需要,更利其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

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一般是教师组合示范或播放教学带,以激发学生学习热 情,然后按男、女步分别教学,学生按 “

先单练后合练 ”、“

先徒手后音乐 ” 的练习

方式进行练习掌握,待后一个舞步教学完,学生再组合前面的舞步合练。这样以 练为主、教与练结合密切的教学模式,也有效地改变了传统体育教学机械性的弊 端,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使其个性得到自由发展。特别是各舞步间的衔接

可以前后重新安排,学生练习的 “ 自由 ”

空间也更大。同时,体育舞蹈是男女生合 作的群体活动,它不仅有利促进学生心理的正常发展,养成心胸宽阔和与人为善 的性格,而且还有利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精诚合作的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素质教育是强调学生的各项素质的发展,特别是综合性素质的提高。而体育

舞蹈集文化、体育、音乐、艺术等素养一体,是我们难得的最佳综合课程选择,能充分体现出体育教材向健身性、文化性、娱乐性和时代性方向的发展要求。开

设这门课,不仅有利健身、健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想象力、表现力、合作能 力,而且还有利提高学生自身文化、品德和艺术修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 此,它可以成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积极手段。除此以外,这项新兴运动项

目还能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事这项运动,不仅有利各项素质的应运和提

高,还有利格素质在练习中得到融合与发展 [9]。有利于竞技性人才的培养

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体育舞蹈开展的好坏,对其自身竞技水平的提高,以及

其他如艺术体操、技巧运动、花样滑冰、花样游泳等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都具有

重要作用,因为这些项目都离不开音乐舞蹈素养 [9]。我国上述一些项目落后于 世界先进国家,在很大程度上正是对音乐舞蹈动作的把握上有所欠缺。因此,在

中小学迅速开展体育舞蹈运动,不仅可以直接提高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而

且也有利于我国部分竞技体育项目的崛起。是学生心理健康培养的途径之一

体育舞蹈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也是人们交流思想、抒发情感的表达方式之 一。

参加体育舞蹈锻炼时,优美动听的音乐,活泼欢快的气氛,美妙动人的舞蹈,会感染在场的每一个人,使其忘掉生活中的忧愁和烦恼,随着强有力的旋律翩翩

起舞,在陶冶心灵的同时,也使身心得到愉快积极的休息和锻炼 [10]。有助于学生社会交往的需要

体育舞蹈的社会化是在一定的社会管理条件下,社会成员共同参与体育舞 蹈,成为体育人口的过程。

体育舞蹈是在人们实现社会化的一种重要途径。这是

因为,体育舞蹈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其自身就会受到内部规律的制约。且体育舞蹈具有社会需要的多种功能,即健身功能、娱乐功能、医疗功能、交往 功能。当前,健康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现代化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 水平。

但环境的污染严重、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加大、运动缺乏、营养过剩,文明病一跃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杀手。参加体育舞蹈锻炼能使剩余能量得到

释放,生理机能得到增加,它能有效地消除疲劳 [11]。

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体育舞蹈作为一种有机性刺激的手段,能使舞蹈者

在美的旋律中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在轻松自如的舞步中抒发内心的情感,使生

活既丰富又充实,也使人们心理与生理得以平衡。再者,体育舞蹈作为一种闲暇 之余的有益活动,有助于个体参与群体,满足学生社会交往的需要,从而增加了

获得各种有益信息的机会,也丰富了社会健康的文化生活。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审美价值观

体育舞蹈的内容多是直观的艺术形象,靠美的形象打动人,因此最适合中小 学生的特点,能使他们心情舒畅地去接受美的教育,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高尚的情操,获得精神的愉悦和满足。体育舞蹈是在特定节奏 的舞曲引导下,运用多种舞步展示舞蹈风格、魅力的一种以男女为伴的步行式双

人舞。它除具有一般体育运动所有的健康、强壮、力量、速度、灵敏等法则外,它还具有节奏、均衡、韵律等法则。可以说,体育舞蹈运动具有更直观、更丰富 的美学因素,它向人们展示了动作美、音乐美及精神美。

同时也包含着美的表现、追求及创造。体育舞蹈的动作美

动作美是舞蹈美的核心,舞蹈是按照美的规律塑造自身状态,同时按照美的 规律来创造动作。它和艺术体操、花样滑冰等具有较多艺术成分的体育项目一样,其本身具有较强的艺术美魅力,运动时生命的表现,是人体本能的反映。在体育

舞蹈运动中人的生命力充分显现,人体的美、艺术的美充分展现在运动的生命中,体育舞蹈的美具有形象性、感染性、新颖性、力量型和韵律性,它不仅符合美的 本质特征和美的要求,其运动过程是一种美的展现 [12]。体育舞蹈的音乐美

体育舞蹈的最大特点是在音乐的伴奏下所进行的一项律动性的身体运动,音

乐是体育舞蹈的灵魂。

其音乐节奏的时而舒缓优美、时而缠绵抒情、时而欢乐活 泼、时而热情奔放,都体现出一种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民族特征,在音乐的伴奏下,时而端庄典雅、时而顿挫磊落、时而婀娜柔媚、时而奔放激越,给人以美的享受。

音乐对于舞蹈来说不应是音响效果,它影响着舞蹈的风格、结构、速度、节奏。好的音乐容易激发学生的锻炼激情。

在中小学体育舞蹈的教学中,音乐不但给体育舞蹈带来生气,也有利于提高

动作的丰富变化和不断创新,使动作更具有美的色彩,使学生在优美、热情、快 乐的环境中进行自我锻炼,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审美价值和良好体态及气质,在练

习中不断提高学生对不同音乐节奏、音乐风格的感受、把握和理解,不断发展学 生的协调性,提高学生的技能灵敏性,增加学生的健康,使学生产生愉悦的情感。

体育舞蹈的精神美

体育舞蹈运动讲究动作造型美。其动作要求青春、健美、朝气蓬勃,故有时 代气息。

尤其是眼神与四肢动作的配合要求和谐一致,这种结构成事物各种因素 的和谐一致则给人以美感,正如笛卡所说: “

美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协调和适中。”

体育舞蹈运动表现出的刚健有力、挺拔伸展、潇洒、优美的和谐动作,衬托出没 的形象,给人以信心和赏心悦目的享受。

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舞蹈让学生学习、欣赏、感受体育舞蹈运动美的 同时,也让学生学会评价美、鉴赏美。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注重动作美、造型美、示范美、以美的魅力引导学生的审美意识倾向,从而培养学生正确评价美,激发

学生在生活、情感中美的追求。建议)教学中注重形体、姿态训练

优美的形体、正确的姿势是表现动作美的关键,而中小学生许多不良习惯的 改变时相当困难的,必须从基础抓起。

首先培养正确的身体姿态和四肢活动的基 本部位,在此基础上,再严格进行手臂、躯干、头等个部位的形体动作规范练习。其中头和手型的训练不可忽视,对学生形体姿态的严格要求要贯穿在整个教学过

程当中。只有反复强调、坚持不懈才能使动作优美、规范。

2)

加强协调性及灵敏性练习

协调性和灵敏性对舞蹈动作的完成、动作连接、姿态控制和美感效果有决定 性影响 [13]。在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有部分学生协调能力较差,动作不到位,学习动作往往僵硬脱节,给学习和掌握动作造成困难。教师应有目的的针对这一 情况,有计划地安排一些间歇规律的或不规律的、多以手臂和腿部一致的各种性

质的练习,还有类似跳绳等项目,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局部到全身的原 则,合理安排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协调、灵敏素质,从而提高学生 的学习能力,更好地提高学生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性。

3)

培养节奏感使音乐与舞蹈有机地融合舞蹈以节奏为中心,舞蹈动作在节奏、特点、风格上与音乐完全吻合,才能 真正给人美的享受。

而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还不太了解,这就造成学生缺乏音乐节 奏感。

教师应针对学生这一特点,在教学中采用击掌和口令提示的方法,在不同 的教学阶段选用不同的曲子。应先选用慢而强的音乐,后用快而弱的音乐 [14]。

并在教学过程中安排一定音乐基础知识课和音乐鉴赏课来提高学生的乐理知识,逐步提高学生的节奏感和理解音乐的能力,使动作和音乐完全吻合。

4)

各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

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而这些教学方法必须有机地结合和运

用。因为体育舞蹈教学过程复杂,内容丰富,学生个体的心理、生理特征不同,认识水平和运动能力也不以,故而教师必须掌握好不同阶段、不同内容、不同个

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注意结合。

5)

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和理解能力

舞韵的准确表达,离不开对舞蹈的风格、背景、思想的理解,教师应不断强 调学生加强这方面的培养,并可在教学过程中讲解一些有关舞蹈起源、背景及趣

事,使课上、课下结合起来,促进学生文化艺术修养的提高。

6)结束语

体育舞蹈所具备的良好作用使其成为社会体育的重要内容,将它引进中小学

体育可课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现代化人才不可缺少的体育教学内容。体育舞蹈纳入中小学体育课堂符合教学改革的方向,促使学校体育逐步走向健身

体育、快乐体育、终身体育和大众体育发展的趋势。

随着社会的变革,学校体育教育正向多功能方向发展。体育概念的内涵不断 扩大,它需要不断地注入时代的新内容,学校体育教育不仅是教育人、培养人的 重要渠道,也是丰富人类文化和精神生活、完善自身的重要手段。学校体育是社 会体育的基础,学校体育教育在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体育舞蹈

因其独特的心理学、美学个促进个体的社会化等方面的价值,被广大人们群众接 受和喜爱,为进一步推广体育舞蹈运动,使之更好地为人的健康服务,建议应加

大体育舞蹈后背人才的培养,加大宣传,促进体育舞蹈运动均衡发展。因此,中 小学开设体育舞蹈课,既有现实意义,又有战略意义,是必要的、可行的

第四篇:中小学体育

2010年南通市教师暑期校本研修复习大纲

第三部分 学科教学(中小学体育)

51.体育与健康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52.体育: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能、增进健康、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二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体育既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身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和发展、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53.健康:指个体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一个人只有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保持良好的状态,才算得上真正的健康。体育是促进健康的重要手段。

54.运动参与:指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与行为表现。学生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可以培养和发展运动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使体育活动成为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55.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协调工作的能力。

56.身体健康:指个体处于体能良好、机能正常、精力充沛的状态。

57.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心理健康状态,个体处于这种状态时,不仅自我感觉良好,而且与社会处于契合和谐的状态;二是指维持心理健康、减少行为问题和精神疾病的能力。体育活动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

58.社会适应:指个体为了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而调整自己的行为习惯或态度的过程。59.体能: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前者包括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份等,后者包括从事运动所需要的速度、力量、灵敏性、协调性、平衡、反应等。其中一些体能成份既是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又是提高运动技能水平所需要的体能。体能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60.体育与健康课程基本理念:

(1)小学、初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2)高中: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改革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61.体育与健康课程“运动参与”学习目标:

(1)小学、初中: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2)高中:自觉参与体育锻炼;应用科学的方法参加体育锻炼。62,体育与健康课程“运动技能”学习目标:

(1)小学、初中: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2)高中:获得和应用运动基础知识;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具有安全进行体育活动的能力。

63.体育与健康课程“身体健康”学习目标:

(1)小学、初中: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2)高中: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理解营养、环境和生活方式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改善身体健康状况。64.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学习目标:

(1)小学、初中: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2)高中: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65.体育与健康课程“社会适应”学习目标:

(1)小学、初中: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2)高中: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具有积极的社会责任感。66.体育与健康课程“运动参与”内容标准的主要教学要求:

(1)小学、初中:在1~6年级,要着重让学生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在中学阶段,要注重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1)高中:重视促进高中学生自觉参与体育活动,掌握和应用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自主学习和锻炼的能力,形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终身体育和保持健康的意识。67.体育与健康课程“运动技能”内容标准的主要教学要求:

(1)小学、初中:在义务教育阶段,应注重学生基本的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

(2)高中: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已学习多种基本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学校应充分尊重高中学生的不同需要,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运动项目进行较系统的学习,促进学生形成自己的运动爱好和专长,发展运动能力,提高体育文化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68.体育与健康课程“身体健康”内容标准的主要教学要求:

(1)小学、初中:根据学生体能发展敏感期的特征,本学习领域要求学生在某一水平学习时侧重发展某些体能。

(2)高中:通过体育活动全面发展体能,增强自我保健和预防疾病的意识,提高改善身体健康状况的能力,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69.体育与健康课程“心理健康”内容标准的主要教学要求:

(1)小学、初中:应侧重使学生了解和体验体育活动对心理状态的影响。(2)高中:学会将体育活动中形成的良好心理品质迁移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从而进一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70.体育与健康课程“社会适应”内容标准的主要教学要求:

(1)小学、初中:在1~6年级,应着重帮助学生了解一般的游戏规则,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并表现出一定的合作行为;在7~9年级,应注重学生对运动角色和体育道德行为的识别,注重培养学生对媒体中的体育与健康信息作出简单评价的能力。

(2)高中:学会将体育活动中培养的社会适应能力迁移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71.“达到该水平目标时,学生将能够”(内容标准):

(1)小学水平三学段“运动技能”水平目标:“初步掌握运动基本技术”——“学生将能够”:初步掌握多项球类运动中的多种动作技能;初步掌握一两套徒手体操或轻器械体操;初步掌握一套简单的武术套路;初步掌握一套舞蹈或韵律活动动作;初步掌握两三项田径运动技能;初步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

(2)初中水平四学段“运动技能”水平目标:“发展运动技战术能力”——“学生将能够”:基本掌握一两项球类运动中的技战术;完成一两套武术套路或对练;完成一两套技巧项目动作或器械体操动作;完成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基本掌握几项主要的田径运动技能;基本掌握一两种地域性运动项目的技术。

(3)高中水平五学段“运动技能”水平目标:“提高运动技能的水平”——“学生将能够”:提高田径类项目中某些项目(如长跑、跳高等)的运动技能水平(三年内至少必修1学分);较好地掌握球类项目中某一或某些项目(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的技术与战术;较好地掌握成套的体操、健美操或舞蹈动作,或掌握健美运动的练习手段和方法;提高水上或冰雪类项目中某一或某些项目(如蛙泳、滑冰等)的运动技能水平;提高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中某一或某些项目(如有一定难度的武术套路或对练等)的运动技能水平;提高新兴运动类项目中某一或某些项目(如攀岩、轮滑等)的运动技能水平。72.依据上述“运动技能”的内容标准,教学内容的安排与选择:

(1)小学、初中:根据不同运动项目类别和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以及本校具体教学条件,设计难易程度适宜、有利于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和促进健康发展的运动项目及动作技术规格。

(2)高中: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由田径类项目,球类项目,体操类项目,水上或冰雪类项目,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新兴运动类项目,健康教育专题等七个系列组成。根据多样性和选择性的教学理念,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允许学生自己选择运动项目进行学习,可安排学生每半个学期、每学期或每学年选择一次。再次选择时,学生既可以选择相同的项目,也可以选择不同的项目,但总计不宜超过五项,以便加深运动体验和理解,发展运动爱好和专长。

73.学习评价的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以便改进教学;发现学生的潜能,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74.体育新课程学习评价的理念: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性和可选择性、在评价方法的选择上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性、关注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75.学习评价的内容: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76.体育学习评价方法: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绝对性评价与个体内差异性评价相结合。77.学习评价的形式: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教师评价。

78.学生自我评价:对自己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进行的评价。

79.学生相互评价:对组内其他成员的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进行的评价。

80.教师评价: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参照学生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的情况,对学生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健康行为等五个方面的学习成绩进行的综合评价。

81.各级各类中小学体育学科组(教研室),须按照“课程标准”各水平学段的学习目标及内容标准,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完整、系统的体育教学计划方案。计划方案包括:水平学段教学计划、单元(模块)教学计划、学时教学计划(教案)。82.水平学段教学计划:

(1)小学、初中须按照“课程标准”划分的水平学段,体育学科组要统一制定不同水平学段的水平学段教学计划,计划中要有计划制定的时间、教学对象、水平学段的学习目标、具体的室内外教材项目、各年级学期教学进度与时数、学期考核内容与成绩评定标准。

(2)高中须按照“课程标准”水平学段学习目标与内容标准,体育学科组(教研室)要统一制定水平学段教学计划,计划中要有计划制定的时间、教学对象、水平学段的学习目标、“健康教育专题”和“田径类运动”必修必学两个模块及本校开设必修选学项目模块内容进度、学分认定办法与评定标准。83.单元(模块)教学计划:

(1)小学、初中须根据各水平学段教学计划,体育学科组要统一制定各年级各教材项目单元教学计划,计划中要有计划制定的时间、教学对象、单元学习目标、具体的学时教学内容进度、学时(课时或课次)主要教与学组织和方法手段、单元考核内容与标准。(2)高中体育学科组(教研室)要统一制定“健康教育专题”、“田径类运动”两个必修必学模块各16~18学时(课时)完整的教学计划,并根据本校开设的运动项目,具体制定必修选学各16~18学时(课时)完整的模块教学计划。模块教学计划要有制定的时间、执教者、教学对象、各项目不同教学进度的模块学习目标、具体项目内容单元教学进度、模块考核内容及评定标准。

84.学时教学计划(教案):每一位具体任教的体育教师,须按照体育学科组(教研室)统一制定的单元(模块)教学计划,按照课时教学进度,制定本人具体执教的学时教学计划(教案),计划中要有学时教学时间、年级班、课的具体内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难点、课的各部分教与学内容及组织形式和方法手段、运动负荷预计、场地器材准备、安全教育措施、课后小结。

85.各种类教学计划的格式,在规定计划内容要求的前提下,由各学校自行设计,以体现各种教学计划方案制定的完整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86.教材容量选择:各级各类中小学在使用现行体育教材(教师教学参考用书)版本基础上,结合本校教学条件等实际:

(1)小学每学期不少于八项运动技能教学。(2)初中每学期不少于六项运动技能教学。

(3)高中每学期须完成两个(高三年级第二学期完成一个)必修模块项目的完整教学,“健康教育专题”模块内容的教学,有机分配在高中三个学年中完成。87.学生体育成绩考核:

(1)小学每学期运动技能考评不少于五项。(2)初中每学期运动技能考评不少于五项。(3)高中每学期须完成两个模块学分考核(高三年级第二学期完成一个模块学分考核)。88.体育课前常规:

(1)根据学时计划(教案)的内容要求,任课教师要布置和检查教学场地、器材(器械)和学生服装、鞋等安全卫生状况,做好学生上课出勤考核工作,妥善安排好见习生在课堂上进行力所能及的运动或协助体育老师工作的任务。

(2)任课教师须注意自身上课服装、鞋穿戴规范和职业形象,以饱满自信的精神面貌与热情和蔼的平等态度来感染学生。

89.体育课中常规的开始与准备部分: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任课教师要针对性的充分做好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准备活动,使学生以积极的身心状态投入本课学习。

90.体育课中常规的基本部分:针对本课学习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实施有效地讲解示范和练习的方法手段,并根据学生个体体能技能上的差异,合理分组、循序渐进和讲求实效的练习,注重运动技能练习与相关知识学习的有机结合。在面向全体学生,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关注和加强对学习弱势群体的帮助与辅导。

91.体育课中常规的学习方式:根据不同课的类型及运动技能属性,适时适度的积极开展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学习的正确方法,杜绝课堂教学的盲目随意练习和放任“自由”的松散管理。

92.体育课中常规的安全与卫生:在科学合理安排学生练习的运动负荷和心理负荷的前提下,每堂课都要对学生进行课堂学练相关安全卫生知识与技能教育,不仅要强化学生课堂练习过程的安全卫生意识,而且还要教会学生自我安全卫生保护的实用方法,并与校医务室共同制定学生伤害事故应急处理措施,建立健全学生伤害事故依法处理的方法程序。

93.体育课常规的结束部分:做好学生课堂练习后身心的积极性调节与整理放松活动,组织好师生互动式的课堂教与学小结,布置明确的课后锻炼作业及下次课学习内容与相关的准备要求。

94.体育课后常规的器材(器械)整理:妥善安排好学生送还课堂练习器材,及时整理清洁练习器械,强化学生自觉维护公共练习设备的意识。

95.体育课后常规的教学反思:任课教师要做好每堂课教与学情况的书面反思记载,及时总结课堂教与学的经验与不足,不断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方法与手段。96.各级各类中小学体育学科组(教研室),每周定期组织的教研活动,要有明确、系统、务实的教研活动主题,活动主题要突出交流课堂教与学方面的经验与存在问题,并有成功经验和问题解决方法的书面结论,杜绝虚而空洞、流于形式的现象。97.体育学科组(教研室)要完善听课计划和制度,每一位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科组(教研室)本学期教研活动主题,或参与课题研究的过程,轮流执教一次课改研究课的公开教学,并有完整的听课记录。

98.每一位体育教师每学年撰写一篇课堂教学研究专题的心得体会,学科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每年须有一篇教学研究专题文章在县(市)区级以上交流评比或刊物发表。

99.对体育教材进行拓展:是指对原有的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在形式、具体内容及功能等方面进行扩展、补充,使体育课程内容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更加完整,在功能上更加全面的方法。主要由内容上的拓展、形式上的拓展、功能上的拓展。

100.拓展的具体方式有:简化、降低或增加难度、修改、转换、移植、变形、延伸、限制、夸张、调整、整合等。

第五篇:体育舞蹈试题库

体育舞蹈试题库

(一)是非判断题

1、体育舞蹈也称国际标准交谊舞,体育运动项目之一,是以男女为伴的一种步行式双人舞的竞赛项目。(√)

2、体育舞蹈的前身是交际舞。(√)

3、体育舞蹈按风格和技术结构可分为摩登舞和拉丁舞。(√)

4、体育舞蹈按竞赛项目可分为摩登舞、拉丁舞和团体舞。(√)

5、摩登舞包含有华尔兹、维也那华尔兹、斗牛舞、狐步舞和快步舞。(×)

6、拉丁舞包有伦巴舞、恰恰舞、牛仔舞、探戈舞和桑巴舞。(×)

7、体育舞蹈有严格的规范性、表演观赏性和体育性的特质。(√)

8、锁步是两脚前后交叉的步子。(√)

9、组合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舞步型的结合。(√)

10、套路是由若干组合而串编成的一套完整的舞步型。(√)

11、音乐的速度是指每一分钟内所演奏的小节总数。(√)

12、闭式舞姿是指一手持握,另外一手打开。(×)

13、开式舞姿是指男女面对双手扶握的身体位置。(×)

14、在一个舞池中为避免互相碰撞而规定舞者必须按顺时针方向行进,这个行进方向叫舞程向。(×)

15、在跳舞时为了防止碰撞规定舞者必须按规定的引进路线有序行进,这条按顺时针方向行进的路线叫舞程线。(×)

16、节奏是指以一定规律反复出现,赋予音乐的性格的具有特色的节拍。(√)

17、华尔兹又称“圆舞”,是体育舞蹈中历史最悠久的舞蹈。(√)

18、探戈舞是带有拉丁特色的舞蹈。起源于阿根廷。(√)

19、狐步舞起源于美国。(√)20、伦巴舞起源于巴西。(×)

21、恰恰舞起源于阿根廷。(×)

22、斗牛舞起源于葡萄牙。(×)

23、牛仔舞起源于西班牙。(×)

24、维也那华尔兹起源于奥地利。(√)

25、桑巴舞起源于古巴。(×)

26、快步舞起源于美国。(√)

27、体育舞蹈比赛上场执裁的人数是双数。(×)

28、淘汰法是指从预选赛至半决赛采用淘汰制比赛的方式。(√)

29、顺位法是指决赛时裁判给选手打的名次通过顺位排列单项和全能的名次。(√)30、体育舞蹈比赛场地长25米、宽15米。(×)

31、团体舞是标准舞或拉丁舞的混合舞。(√)

32、参赛选手在比赛过程中必须表现每种舞蹈不同的风格和特征。(√)

33、同一系列的舞蹈除在风格和内容上有共同特质外,每个舞种在步法、节奏、技术处理以及风格上都有自己独特之处。(√)

34、华尔兹舞的音乐速度为每分钟28—30小节。(√)

35、探戈舞的音乐速度为每分钟31—33小节。(√)

36、维也纳华尔兹的音乐速度为每分钟58—60小节。(√)

37、狐步舞的音乐速度为每分钟28—30小节。(√)

38、快步舞的音乐速度为每分钟50—52小节。(√)

39、桑巴舞的音乐速度为每分钟56—58小节。(×)40、恰恰舞的音乐速度为每分钟38—40小节。(×)

41、伦巴舞的音乐速度为每分钟28—30小节。(×)

42、斗牛舞的音乐速度为每分钟56—58小节。(×)

43、牛仔舞的音乐速度为每分钟487—50小节。(×)

44、体育舞蹈比赛采用“淘汰制”与“顺位法”结合的竞赛方式。(√)

45、在比赛中裁判员的评判要素为基本技术、音乐表现力、舞蹈风格、动作编排、临场表现及场上效果。(√)

46、在西方人称探戈舞为“舞中之王”,华尔兹为“舞中之后”。(√)

47、在比赛中的预赛和复赛裁判员打的是码克。(√)

48、在比赛中的半决赛和决赛裁判员打的是名次。(×)

49、裁判工作自选手进入比赛位置时开始,当音乐停止时方告结束。()50、裁判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对选手的特定舞蹈的表现进行单独评判。()

选择题

1、在下列舞蹈中哪种舞属于拉丁舞(B)

A、探戈

B、斗牛

C、快步

2、在下列舞蹈中哪种舞属于摩登舞(B)A、恰恰

B、华尔兹

C、桑巴

3、伦巴舞的音乐节奏是(A)

A、4/4

B、2/4

C、3/4

4、起源于美国的舞蹈是(C)

A、伦巴

B、恰恰

C、牛仔

5、起源于古巴的舞蹈是(A)

A、伦巴

B、桑巴

C、牛仔

6、起源于西班牙的舞蹈是(C)

A、伦巴

B、牛仔

C、斗牛

7、起源于巴西的舞蹈是(A)

A、桑巴

B、牛仔

C、斗牛

8、起源于奥地利的舞蹈是(C)

A、狐步

B、快步

C、维也纳华尔兹

9、起源于阿根廷的舞蹈是(B)

A、华尔兹

B、探戈

C、狐步

10、恰恰舞的音乐节奏是(A)

A、4/4

B、2/4

C、3/4

11、牛仔舞的音乐节奏是(A)

A、4/4

B、2/4

C、3/4

12、桑巴舞的音乐节奏是(B)

A、4/4

B、2/4

C、3/4

13、斗牛舞的音乐节奏是(B)

A、4/4

B、2/4

C、3/4

14、华尔兹舞的音乐节奏是(C)

A、4/4

B、2/4

C、3/4

15、维也纳华尔兹的音乐节奏是(B)

A、4/4

B、3/4

C、2/4

16、探戈舞的音乐节奏是(C)

A、4/4

B、3/4

C、2/4

17、狐步舞的音乐节奏是(A)

A、4/4

B、3/4

C、2/4

18、快步舞的音乐节奏是(A)

A、4/4

B、3/4

C、2/4

19、被誉为“拉丁舞之魂”的是(A)

A、伦巴

B、恰恰

C、桑巴

20、英国皇家舞的教师协会正式颁布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的舞种步法为摩登舞于哪一年?(A)

A、1924年

B、1925年

C、1926年

21、音乐旋律活泼欢快、动作轻快流畅、舞蹈旋转性强。这是哪种舞?(B)A、快步

B、维也纳华尔兹

C、探戈

22、在快速的舞步运行中伴以快速的身体运动,在音乐中轻松弹跳的舞步,欢快奔跑,舞蹈洒脱自由,热情奔放,富有动态,这是哪种舞?(A)A、快步

B、维也纳华尔兹

C、探戈

23、在独特的节奏中刚劲有力的闪动曲行,尽显深沉,豪放洒脱的舞蹈风格,这是哪种舞?(B)

A、狐步

B、探戈

C、华尔兹

24、舞步轻柔圆润、流畅、流动性强。这是哪种舞(A)A、狐步

B、探戈

C、华尔兹

25、音乐欢快跳跃、舞步活泼矫健、风格热烈、诙谐、轻捷、灵巧。这是哪种舞(B)A、恰恰

B牛仔、C、桑巴

26、它的风格特点是动作粗狂、起伏强烈、舞步奔放、敏捷富有强烈的感染力是行进性的舞蹈。这是哪种舞(B)

A、牛仔

B、桑巴

C、斗牛

27、首届全国大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于哪一年举行?(B)A、2004年

B、2005年

C、2006年

28、首届浙江省体育舞蹈锦标赛于哪一年举行?(C)

A、2010年

B、2011年

C、2012年

29、首届浙江省体育舞蹈锦标赛在哪里举行?(B)

A、浙江大学

B、浙江师范大学

C、浙江传媒学院 30、首届全国大学生体育舞蹈锦标赛在那里举行?(C)A、北京

B、上海

C、长沙

31、在14—15世纪是哪个国家出现了社交舞?(C)A、英国

B、法国

C、意大利

32、在16世纪社交舞传入到哪个国家?(A)A、法国

B、德国

C、美国

33、在1768年在哪一个城市开了第一家交际舞舞厅?()A、纽约

B、柏林

C、巴黎

34、交际舞早在20世纪哪个年代传人中国?(B)

A、20年代

B、30年代

C、40年代

35、“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成立于哪一年?(A)

A、1989年

B、1987年

C、1991年

36、我国第一届全国国际标准舞锦标赛举办于哪一年?(B)A、1989年

B、1987年

C、1991年

37、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协会成立于哪一年?(C)

A、1987年

B、1989年

C、1991年

38、是哪一年,经国家体育总局和文化部研究同意中国体育舞蹈运动协会与文化部所属中国业余舞蹈竞技协会联合,成立了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B)A、2001

B、2002

C、2003

39、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成立于哪一年(A)

A、1990

B、1991

C、1992 40、在体育舞蹈比赛中上场执裁的裁判人数为正确的是(B)A、6

B、7

C、8

41、在体育舞蹈比赛中裁判员有必要向选手解释评判结果吗?(B)A、有必要

B、无必要

C、裁判长有必要

42、在比赛中如果音乐尚未结束而选手停止表演,则该选手判为(A)A、最后一名

B、不一定

C、看实际水平

43、在比赛中如果选手的基本节奏错误,则该选手判为(A)A、最后一名

B、不一定

C、看实际水平

44、在体育舞蹈比赛中采用顺位法的是(C)

A、复赛

B、半决赛

C、决赛

45、下列拉丁舞中那一种是行进型的舞蹈(B)A、伦巴

B、桑巴

C、恰恰

46、下列拉丁舞那一种是非行进型舞蹈(C)A、桑巴

B、斗牛

C、牛仔

47、曲棍步在下列舞蹈中的哪种舞没有此舞步(C)A、伦巴

B、恰恰

C、牛仔

48、下列舞蹈中哪一种舞蹈是有弹动的(C)A、伦巴

B、恰恰

C、桑巴

49、下列舞蹈中哪一种舞蹈是没有弹动的(B)A、桑巴

B、斗牛

C、牛仔 50、下列哪种舞是没有身体升降的(B)

A、华尔兹

B、探戈

C、快步

下载体育舞蹈在中小学体育课堂开展的可行性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体育舞蹈在中小学体育课堂开展的可行性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育舞蹈策划

    2014年西南林业大学体育 舞蹈大赛 企 划方案西南林业大学艺术学院学生会 实践部 二零一四年三月四日 目录一、 比赛宗旨--------------------3 二、 比赛规程-------------......

    体育舞蹈概论

    中南大学 《网页设计技术》课程期末考核大作业要求(V2.0) 班级:091274-002 1. 主题自拟 2. 网站主题鲜明突出,网页内容详实、准确、健康,有创意,图、文、声、视 频或动画并茂;网页......

    体育舞蹈题库(范文大全)

    选择 1.华尔兹基本舞步 一排跳一步 3/4拍,重音在1拍,每拍32小节 2.恰恰舞四拍跳五步 4/4拍 3.体育舞蹈是由 艺术 范畴的舞蹈演变而来 4.各种舞蹈起源于原始舞 5.伦巴舞 誉为......

    体育舞蹈概述

    体育舞蹈概述 学生姓名:李楚 学号:20125172252 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摘要:体育舞蹈发源于欧洲,成熟于英国,由社交舞转化而来,也称交际舞、交谊舞,经过半个多世......

    体育舞蹈文化

    从华尔兹看西方文化 作为国标舞的一种,华尔兹以其简单易学的动作、优美的舞姿博得广大舞蹈爱好者的青睐。然而,华尔兹从诞生到今天的风靡全球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西方当时那宗......

    体育舞蹈简介

    2018年全国艺术高考“体育舞蹈专业”招生简章 一、体育舞蹈专业介绍和发展前景 什么是体育舞蹈 “体育舞蹈”又称为国际标准舞,其中包括两大类(摩登舞、拉丁舞),是集体育、艺术......

    体育舞蹈试题

    体育舞蹈试题 1、体育阳光刷卡成绩一年级占体育总分的比例是( )。 A:20% B:30% C:50% 答案:B 是否必做(是) 2、体育阳光刷卡成绩二年级占体育总分的比例是( )。 A:20% B:30% C:5......

    体育舞蹈作业

    .体育舞蹈的分类和内容 体育舞蹈也称国际标准舞,按照内容划分可以分为三大类:拉丁舞、现代舞、交谊舞。三大类舞蹈又包含了十七种舞:1、拉丁舞包括伦巴、恰恰、牛仔、桑巴、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