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微生物实验关于空白染菌的几个情况总结说明
微生物实验关于空白染菌的几个情况总结说明
一、空白平板上有细菌生长的原因比较多
1、培养基有可能没有灭彻底,灭菌锅没坏的话这个可能性应该不大
2、做空白用无菌水,对吧,是灭菌的蒸馏水。
3、培养基空培养,验证培养基配制的没有问题
4、无菌操作。如果染菌的在培养皿边缘,则是操作过程有误,比如接菌时碰到下皿了;如果不是边缘,就是无菌水没灭彻底
1、培养基是否灭菌彻底?培养基是否是再次使用?培养基的包装情况和保存时间是否太久了
2、生理盐水是否灭菌彻底?配制时间是否太久了?
3、平皿、吸管是否灭菌彻底?保存方式和时间
4、操作时,无菌操作是否存在问题?
5、实验室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状况?可以用平皿沉降法对空气菌落作一下测定。
二、检测自来水的细菌总数时,为什么做空白对照试验?如果空白对照试验有少数几个菌落说明
(1)阴性对照试验目的:
1、如果试验中用到缓冲液、稀释液等,可以说明该些缓冲液稀释液是无菌的,不影响正常实验结果的。
2、可以说明在整个试验操作过程中,步骤方法操作都得当整确,无微生物带入。
(2)因此,如果阴性对照平板上有菌落,可能有如下原因:
1、缓冲液、稀释液被污染
2、实验过程中操作不当,将阳性菌大肠埃希菌不慎带入阴性对照
3、试验环境差,比如洁净室无菌空气被污染;或者生物安全柜、净化工作台失效。
以排除其他方面带来的细菌,比如说来自培养基或接种时的空气等,如果空白对照试验内有少数菌落,则检测的自来水细菌数内要扣除对照组的几个菌落。
三、空白的作用
1、为了验证实验前的准备灭菌是否有效、2、和过程中是否有污染
3、主要是操作不当引起的污染引起的污染,如果空白有菌落说明实验失败,结果不可信,最好重做。
第二篇:微生物实验总结
微生物实验总结
姓名:赵叶锋班级:食品科学113学号:2011013522
大三的第二学期块结束了,这个学期操作了四个微生物实验,以及一个自主设计性实验。通过前阶段对四个实验的操作和认知的基础上,展开第五个实验的自主设计。实验分别是菌落总数测定,霉菌和酵母的检查和计数,乳酸菌的检验,微生物药敏试验以及探讨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这学期的微生物实验是在上学期微生物实验的基础上的累积和扩展延伸:以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和灭菌,微生物接种技术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为技术基础进行的,以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为目的。
下面我来谈谈我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
第一个实验是菌落总数测定。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下这个名词:菌落形成单位,我现在的理解就是:1ml或者1g待测样品中菌落的个数,一定要注意的是单位是CFU/ml或CFU/g。还有就是要掌握好对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操作。实验之前要充分做好预习工作,以便实验的进行。由于是测定微生物实验,就要尤其小心其他杂菌的混入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要做好实验仪器和各种试剂的灭菌,有培养皿,试管,移液枪头(装在盒子中),按要求配置好的琼脂培养基和生理盐水,按各自要求用纱布和报纸包扎好,送入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玻璃仪器在包扎前要进行清洗,并烘干,以免水分沾湿报纸。灭完菌后取出物品进入超净工作台,超近工作台的紫外灯在进入20分钟前开启,并在进入时关闭,以免影响人体。要对台面进行消毒处理,用酒精擦拭。可以在等待琼脂培养基冷却到50摄氏度左右前对待测样品进行10倍系列稀释至需要的浓度。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标记好浓度或者按顺序排列在试管架上以免弄混,同一个试管里吸取样品才能用同一个枪头进行移液。再进行平板接种。待琼脂培养基冷却好后,用右手打开纱布并将锥形瓶拿住,将瓶口靠近酒精灯再进行灭菌,左手拿培养皿用大拇指和食指稍微打开培养皿盖,将琼脂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心内,不用倒很多,使琼脂培养基没过培养皿表面即可。培养皿一定是平拿在手上的,倒好后轻轻盖上培养皿盖,缓慢地平方在超净工作台台面边缘处,再推至中间。再用移液枪取1ml样品快速打入培养皿中央,盖上培养皿盖,然后用手轻轻摇晃,千外不要太大力。然后贴上标签记号,静置。如此依次操作下去。静置一段时间待培养基凝固后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培养一段时间再取出进行观察计数。
我们组的实验结果不甚理想,培养皿中的微生物都是连成一片的,或者是培养皿壁上也都长着,主要是由于待测样品打入培养皿后,摇晃不均匀或者太大力了,以至于菌液没分散开来或是跑到培养皿壁上去了。
第五个实验是自主设计实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选取3个环境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均可进行设计。根据前四个实验的基础,通过小组探讨和交流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加以验证。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可以结合小组的智慧,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增加感性认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使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
通过这次的实验,我明白了任何事情丢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虽然实验结果不是很理想,但是我参与了过程,通过小组讨论我们也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找到了解决的方法,避免了下一次失误。并且从中理解了团队讨论和合作的重要性。以上即是我的全部感想。
第三篇:微生物实验总结
食品卫生综合检验试验总结
食品质量091金秀建2009016521
为期五天(2012年6月11日-15日)的食品卫生综合检测实验已经告一段落了,在这一周的微生物实验主要包括牛奶中大肠菌群的计数、鸡蛋中沙门氏菌的检验和牛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三个实验,经过三个综合实验的课程,能让我更能理解试验时要掌握的细节,也要保持头脑的时刻清醒。同时让我对这三种微生物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让我也对实验也更加熟悉了。
首先我们做的是大肠菌群的计数,它是采用MPN(最大可能数法)的计数来测定的。大肠菌群的特性为:在37℃,24小时内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好氧或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一般认为该菌群细菌可包括大肠埃希氏菌、柠檬酸杆菌、产气克雷白氏菌和阴沟肠杆菌等。其检测原理为细菌在样品内的分布是随机的,所以检测细菌时,可按概率理论计算菌数。大肠菌群MPN计数的检验程序为样品的稀释、初发酵试验、复发酵试验和最后的大肠菌群最可能数(MPN)的报告。那么在第一天的上午,老师基本给我们讲了实验的原理和步骤,以及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我们便开始计算自己需要配制的实验试剂的量,并且称取试剂的量和清洗所要用的实验器皿,首先配置的是生理盐水和LST肉汤,并且把生理盐水和LST肉汤分装到试管内,盖好盖子包扎好进行灭菌,灭完菌也就到了吃饭时间,等下午来接种培养了。
牛奶样品与生理盐水以1:9的比例进行混合,摇匀后做10倍系列的稀释,做了3个稀释度。随后将三个稀释度的样品匀液以每个稀释度3支试管接种到内装小导管的含LST肉汤的试管中,最后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在经过24h的培养后,所有的试管内均产生气体,而后我们要将培养后的有菌落的LST肉汤接种到BGLB肉汤试管中进行培养24-48h,观察后发现所有的BGLB管都产气,颜色也有原来的绿色变成暗黄色,证明也产生了酸,所以记为所有产气管为大肠菌群阳性管。最后查MPN表可得出每毫升样品中大肠菌群的MPN为大于等于1100ml/MPN。
我们小组在做大肠菌群测定还是很顺利的,中途没有出现什么错误,实验很顺利,小组成员的配合和分工也都很好。
第二个实验是鸡蛋中的沙门氏菌的检测,他的特性是:沙门氏菌需氧或兼性
厌氧,10-42℃都可生长,最适温度为37℃,大部分可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是革兰氏阴性的无芽孢杆菌。在营养琼脂平板上生长产生光滑,湿润,半透明,边缘整齐的菌落。在血平板上产生透明溶血环,形成大小中等的灰白色菌落。实验过程可分为前增菌、选择性增菌、选择性平板分离、生物化学筛选四个阶段。
实验首先配制BPW溶液,进行分装和高压灭菌,在无菌条件下,移取5ml鸡蛋液样品于盛有45mlBPW的组织培养瓶中,混匀,放置于36℃±1℃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2h,观察生长现象。接下来的增菌阶段,需要配制TTB增菌液和SC增菌液,移取1ml的前增菌液接种到10mlTTB增菌液内,在恒温培养箱内培养18h~24h,SC增菌液过程与TTB一样。接下来需要制备BS平板和HE平板,等平板凝固后便可以开始接种了,是采用平板分多区划线的方法,然后放在37度温箱培养18~24h。最后要进行生化实验,要先配制三糖铁琼脂,从培养皿的平板上挑取可疑菌落,接种到三糖铁琼脂,先与底层穿刺,再在斜面划线。同时把菌落接种到各种生化试剂里,封口后一起放入恒温培养箱培养18h。取出培养皿和生化小试管观察结果,记录。
第三个实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它的特性一般是无芽孢,鞭毛。大多数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阳性,它培养的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就能生长良好,需氧或兼性厌氧。在血平板上培养会使红细胞破裂,形成透明的溶血环。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是紫色的,排列成葡萄状的圆形的菌。
首先是样品的处理,称取22g7.5%氯化钠肉汤溶解于250ml水中,在每个均质瓶内移取45ml,同时制取Baird-Parker培养基,高压灭菌后吸取牛奶样品5ml到均质瓶内。放入恒温箱培养18-24h。然后用接种环取培养物分别划线接种到Baird-Parker平板和血平板上,培养18-24h,Baird-Parker平板有可能需要培养45-48h。最后进行血浆凝固酶试验,挑取BP平板或血平板上可疑菌落1个或以上,分别接种到5ml左右BHI肉汤中,36±1℃培养18-24h。取新鲜兔血浆0.5ml,加入BHI培养物0.2-0.3ml,振荡摇匀,置36±1℃温箱培养,半小时观察一次,6小时观察,直至出现凝固,判为阳性结果。也有小组6h后也没凝固的,则判为阴性。最后进行革兰氏染色实验,观察细菌的形态特征。最后记录结果。
三个实验虽然不多,但是三个实验的跨度刚好是一个星期,所以我们实验刚
好可以做完,实验从刚开始的懵懂到慢慢的熟悉,到最后的成功,少不了的是小组合作和老师的帮助。经过三个微生物的实验,让我对微生物实验的过程。不过对于微生物的实验一定要细心,一个是它需要的时间很长,要灭菌和培养,如果做错都得重新再来,并且实验过程中不能被污染,否则会对实验结果造成一定的污染或完全不可用。对实验流程一定要熟悉,现象一定要观察仔细,因为类似的菌类有很多,其生产的习性也类似,若不观察仔细,就会有结果的偏差。我们小组的实验都很顺利,中途虽有一点点过失,但对实验的进度和结果没有什么大的影响,实验结果也是让我们蛮有成就感的,感谢小组的配合。操作不像理论,只有多次练习才有体会,在今后的实验中,我会更加努力。
第四篇:《发酵染菌应急预案》
发酵染菌应急预案
一、染菌确认与报告
1、染菌确认
a、连续3个样品镜检发现有杂菌且有增多趋势,无菌试验样品发现染菌,发酵各项理化指标有明显异常变化的,可判断为染菌;
b、怀疑染菌的罐,在不影响正常生产安排的前提下,继续培养,且取无菌样进行肉汤培养,同时做平皿划线分离,直到结论明确。
2、染菌报告
发酵车间员工发现染菌和疑似染菌的情况,必须立即报告车间主任,发酵车间主任了解情况后做初步判断,并通知菌种车间、中试车间及生产部经理,共同判断、分析。
发酵车间应首先发现本车间的发酵染菌情况,否则车间主任和工艺员应负有责任。
二、染菌现象描述
对染菌罐样品,应做以下描述:
1、发现染菌的时间
确定从哪一个样品开始发现染菌(或怀疑染菌),之后的样品有没有同样的现象、杂菌量有无变化。
2、镜检描述
菌体形态(结合美兰和品红两种染色方法染色同时判断,比较所染杂菌与生产菌变化情况的形态),染色深浅,大小,数量(与生产菌比较)。
注:镜检应观察5个视野以上,Bt、杆菌肽发酵液样品应稀释10倍再涂片镜检。
3、理化指标
pH变化情况,菌浓变化情况,对效价的影响,发酵液气味
附样品描述记录:
染菌分析记录表
生产批号:
罐号
取样时间
镜检情况
备注
分析讨论情况:
结论:
签名:
****年**月**日
处理措施:
签名:
****年**月**日
预防措施:
签名:
****年**月**日
三、染菌检查与分析
1、思想认知
发生染菌情况后,各车间负责人应实事求是,主动查找车间范围内的问题,杜绝本位主义,做到通力协作、齐心分析、查阅书籍、逻辑推理、认真检查、严格试验、广泛讨论、不辞辛苦。
2、染菌原因初步分析
a、种子罐早中期染菌:母瓶种子带菌。
空气过滤器“漏菌”。
灭菌不到位。
接种操作不严密。
其他意外事件(如停电、阀门坏等)。
b、发酵罐早中期染菌:种子罐带菌。
空气过滤器“漏菌”。
灭菌不到位。
移种操作不严密。
补料操作或补料液有问题。
其他意外事件(如停电、阀门坏、设备漏等)。
3、杂菌分离、培养
对已确定染菌和隐性染菌的罐批,应取染菌发酵液(或疑似染菌的发酵液)无菌样,在平皿上标明样品的品名、来源与取样时间,然后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平皿划线分离,在37℃恒温箱内培养,每天在灯光下检查有无杂菌生长。观察杂菌菌落特征,并涂片镜检,确定所染杂菌的类型。
4、杂菌耐热性实验
取染菌发酵液(或疑似染菌的发酵液)4瓶,标明品名、来源与取样时间取1瓶作对照,另3瓶分别在110℃、115℃、121℃灭菌30分钟。然后将四个样品定量接入肉汤培养基,在37℃恒温箱内培养,观察肉汤的培养情况。
5、设备检查
a、空气净化系统
打开预、精过滤器壳体,拆检过滤器橡皮垫圈,检查是否有老化、断裂而失去密封效能;拆检预、精过滤器滤芯,检查是否有老化、断裂,滤芯外观孔目是否有堵塞、变形现象。
拆检结束,安装壳体并对过滤器法兰接口、排污阀、空气取样阀、压力表丝口、空气阀、焊接缝等进行试压、试漏,密封性能需达到无泄漏标准;且预滤、精滤的压差应在≤0.05MPa的范围之内。
b、罐体、阀门试漏
准备好洗衣粉水、刷子,盖好罐盖,关闭排气阀,开启进气阀,给发酵罐加压,当罐压≥0.10MPa时,即可对该罐进行试漏。
试压试漏方法:试外漏时,把洗衣粉水喷涂在阀门阀盖、法兰或丝口上,及阀门整体外部和管路焊缝等可能泄漏的地方。试内漏时,关闭待试阀门,把洗衣粉水喷涂在阀门排气管孔上,经涂抹部分如有气泡产生,可以确定有漏点,应及时复检。
c、蛇管、夹层试漏
放尽罐内积水,开空气吹干或用布擦干罐内壁.将蛇管、夹套内充满水,注意观察是否有水渗出。也可将夹套内的水放尽,将压缩空气通入蛇管、夹套内,用洗衣粉水喷涂,注意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
6、无菌试验
发现染菌的设备处理后应做无菌试验:
a、培养基配方
原料名称
配比(%)
酵母粉
0.5
玉米浆
葡萄糖
氯化钠
0.5
消前pH6.5~7.0。
b、培养条件
37±2℃,48hr以上
注:消后应取样涂片镜检,作为镜检对照。
7、菌种车间接种后,将肉汤培养基15~20ml倒入接种瓶中,与残留液混合,37℃恒温箱内培养48hr以上。
8、环境检查与清洁
a、超净工作台沉降菌检测
b、菌种、发酵车间环境清洁
三、染菌处理
1、染菌料液的处理
参照《发酵异常现象的处理SOP》
2、设备处理
在染菌料液处理完后,在再次投料之前,先彻底清洗染菌发酵罐罐体、附件,同时进行严密程度检查,以防渗漏,然后用甲醛等化学物质熏蒸处理,再用蒸汽灭菌〈包括各种附属设备〉。
四、预防措施与基础研究
1、空气系统
定时放水,保持干燥。
定期拆检,在过滤器灭菌时要防止过滤介质被冲翻或烧灼,还要防止发酵液倒流入空气过滤器内。
2、设备检修
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应做到无“渗漏”,无“死角”。定期试漏。
无菌操作室和菌种培养间定期消毒,以保持无菌状态。
定期用甲醛熏消。
3、操作要求
发酵罐放罐之后,对罐体和附属设备进行全面清洗和检查,清除罐内的残渣,除尽罐壁上的污垢,清除罐内附件处的堆积物。
培养基配制时要防止物料结块或带入异物,配料罐和输送料液系统要定时清洗消毒。
对进入无菌室的全部物料、器械实行灭菌。
4、人员培训
a、对新员工培训,应采取学徒制,指定有资质的技术工当师傅,并对新员工的学习进程做好跟踪考核,保证其操作水平。
b、对员工进行划线分离、无菌取样等基本操作培训,保证操作的准确性、一致性。
c、定期开展岗位操作竞赛,对员工的操作质量进行考核,提高员工进行日常操作培训的积极性。
5、整理出公司各发酵产品正常生产时各周期的典型镜检照片各一套,收集典型的染菌料液镜检照片和各种杂菌的镜检照片。
6、研究不同的杂菌单独培养时的情况,如形态,生长速度,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通气、计数式接种量等因素的影响。
7、研究不同的杂菌和生产菌种混合培养时的情况,重点是观察在不同的混合时间混合时,杂菌和生产菌种的表现情况,如形态,生长速度,培养基成分、培养温度、通气、计数式接种量等因素的影响。
五、记录与存档
发生染菌情况后所做的现象描述、各项检查、分析讨论、纠正预防措施、日常培训、基础研究等工作均应做好记录,并将记录送交工艺质量可归档保存。
—
END
—
第五篇:微生物实验个人总结
微生物实验总结
这个学期操作了四个微生物实验,以及一个自主设计性实验。通过前阶段对四个实验的操作和认知的基础上,展开第五个实验的自主设计。实验分别是菌落总数测定,霉菌和酵母的检查和计数,乳酸菌的检验,微生物药敏试验以及探讨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这学期的微生物实验是在上学期微生物实验的基础上的累积和扩展延伸:以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和灭菌,微生物接种技术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为技术基础进行的,以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为目的。
下面我来谈谈我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
第一个实验是菌落总数测定。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下这个名词:菌落形成单位,我现在的理解就是:1ml或者1g待测样品中菌落的个数,一定要注意的是单位是CFU/ml或CFU/g。还有就是要掌握好对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操作。实验之前要充分做好预习工作,以便实验的进行。由于是测定微生物实验,就要尤其小心其他杂菌的混入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要做好实验仪器和各种试剂的灭菌,有培养皿,试管,移液枪头(装在盒子中),按要求配置好的琼脂培养基和生理盐水,按各自要求用纱布和报纸包扎好,送入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玻璃仪器在包扎前要进行清洗,并烘干,以免水分沾湿报纸。灭完菌后取出物品进入超净工作台,超近工作台的紫外灯在进入20分钟前开启,并在进入时关闭,以免影响人体。要对台面进行消毒处理,用酒精擦拭。可以在等待琼脂培养基冷却到50摄氏度左右前对待测样品进行10倍系列稀释至需要的浓度。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标记好浓度或者按顺序排列在试管架上以免弄混,同一个试管里吸取样品才能用同一个枪头进行移液。再进行平板接种。待琼脂培养基冷却好后,用右手打开纱布并将锥形瓶拿住,将瓶口靠近酒精灯再进行灭菌,左手拿培养皿用大拇指和食指稍微打开培养皿盖,将琼脂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心内,不用倒很多,使琼脂培养基没过培养皿表面即可。培养皿一定是平拿在手上的,倒好后轻轻盖上培养皿盖,缓慢地平方在超净工作台台面边缘处,再推至中间。再用移液枪取1ml样品快速打入培养皿中央,盖上培养皿盖,然后用手轻轻摇晃,千外不要太大力。然后贴上标签记号,静置。如此依次操作下去。静置一段时间待培养基凝固后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培养一段时间再取出进行观察计数。
我们组的实验结果不甚理想,培养皿中的微生物都是连成一片的,或者是培养皿壁上也都长着,主要是由于待测样品打入培养皿后,摇晃不均匀或者太大力了,以至于菌液没分散开来或是跑到培养皿壁上去了。第一个实验的操作室下面四个实验的操作基础。基本操作步骤都是相似的,只是待测微生物不同和根据不同微生物要配置不同的琼脂培养基。
第二个实验是霉菌和酵母的检查和计数。用到的培养基是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和孟加拉红培养基,都是用于培养霉菌和酵母的。要注意的地方与第一个实验一样是灭菌和避免引入杂菌,还有就是,混匀菌液时要慢慢地、轻轻地移动培养皿。这个实验有两个菌要观察,不过由于两个菌的菌落形态差异比较大,所以还是比较简单就能识别的:
孟加拉红培养基中,菌落的红色比培养基的红色颜色更重,菌落颜色是大红色,培养基颜色是粉红色。在孟加拉红培养基表面的酵母菌菌落是圆形,边缘整齐,表面比较光滑湿润,形态较小。位于孟加拉红培养基内的菌落则是三角形和四角形,还有多角形。边缘都是整齐的,不像霉菌菌落的边缘有菌丝。霉菌形成的菌落较稀松,多成绒毛状,絮状,形态与酵母相比较大。
第三个实验是乳酸菌的检验。用到的培养基是MRS培养基、莫匹罗星锂盐改良 MRS 培养基和MC 培养基,MRS培养基培养的是乳酸菌,莫匹罗星锂盐改良 MRS 培养基培养的是双歧杆菌,MC 培养基培养的是嗜热链球菌。乳酸菌总数结果减去双歧杆菌与嗜热链球菌计数结果之和即得乳杆菌计数。
要注意的是该实验用的是平板涂布法接种,是待培养基凝固后吸取1ml酸奶样品稀释匀液,用无菌涂布棒涂抹均匀。倒置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菌落形态及计数菌落。由于乳酸菌和双歧杆菌都是需要厌氧培养的,所以要求从样品稀释到平板涂布要求在15分钟内完成。
第四个实验是微生物药敏试验。本实验主要用了2种方法:纸片扩散法和牛津杯法。纸片扩散法是将含有定量抗菌药物的滤纸片贴在已接种了测试菌的琼脂表面上,纸片中的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随着扩散距离的增加,抗菌药物的浓度呈对数减少,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浓度梯度。同时,纸片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的菌株不能生长,而抑菌范围外的菌株则可以生长,从而在纸片的周围形成透明的抑菌圈,不同的抑菌药物的抑菌圈直径因受药物在琼脂中扩散速度的影响而可能不同,抑菌圈的大小可以反映测试菌对药物的敏感程度,并与该药物对测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呈负相关。牛津杯法加的是试剂,卡那霉素试剂和医用酒精,查看它们对细菌的抑菌效果。
要注意2种方法都需要空白对照试验实验,前者为不加任何东西的灭菌小圆滤纸片,后者为无菌水。用的也是平板涂布法接种。1法:镊子在夹有抗菌物质的纸片和不加任何东西的灭菌小圆滤纸片时都要进行酒精灯灭菌,以免影响实验准确度。2法:在涂布好的培养基表面用镊子轻轻置灭好菌的牛津杯。注意不用按压的,不然挤压会致培养基表面破裂,会影响实验结果。待培养好后取出观察并测量抑菌圈直径,结果单位用毫米计。
第五个实验是自主设计实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选取3个环境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均可进行设计。根据前四个实验的基础,通过小组探讨和交流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加以验证。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可以结合小组的智慧,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增加感性认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使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
通过这次的实验,我明白了任何事情丢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虽然实验结果不是很理想,但是我参与了过程,通过小组讨论我们也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找到了解决的方法,避免了下一次失误。并且从中理解了团队讨论和合作的重要性。以上即是我的全部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