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学案中感受教与学的快乐
在学案中感受教与学的快乐
丰庄镇丰庄学校
丰雪彦
现在使用导学案授课已有近一年的时间了,至今,仍清楚的记得刚刚接触到导学案的迷茫和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把导学案和课堂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每每讲课时使用到导学案总让人感到是一种生拉硬套的感觉,很是不协调。这种情况让我不敢使用导学案讲示范课,学校安排听课,一提到使用导学案就头疼,唯恐自己讲的生硬。近期,在学校的大力倡导下,在优秀教师的指导下,渐渐地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路和想法,慢慢的也就发现使用导学案和用好导学案之间也不是那么的难,只要用心去备课,创设好情景,引导好学生,一堂使用导学案讲的课,也是很精彩的。以下是我使用导学案的一些感受:
我认为想上好一节导学案的课,预习是关键,传统的预习,教师只是口头上反复的予以强调,并不作任何指导,学生对预习的理解就是读读课本,大体的浏览一遍明天的课程。可以说是走马观花,敷衍了事。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基本上是不闻不问,所以预习只是一种形式,没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使用导学案之后,我在预习环节设计了预习指导、预习要求、预习检测、学生问题栏等内容,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使先学后教真正落到实处,同时通过预习检测,为二次备课、上课提供依据,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学生问题栏的开辟,让学生具体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希望老师能在课堂上帮助解决,同时也使学生能真正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将被动预习转变为自主的学习行为,提高了课堂效率。
实施导学案以来,合作学习成了我们主要的学习形式。课前学生们忙着预习,准备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享受着自学、合作带来的学习的成就感;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积极地上黑板,积极地发言,有意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享受着学以致用的乐趣。我走下了讲台,融入到学生中,师生关系平等了,让学生有了感受快乐的基础。我成了学生,学生成了老师,在课堂上合作交流,互相促进,有时学生的问题会让我瞠目结舌,学生的发现会让我自叹不如,如今的孩子确实今非昔比,在合作学习中创新的火花时时迸发,既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合作学习,还解决了班额大,难以实施个别辅导的难题,优等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中等生得到了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当然导学案的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课堂学生讨论交流多,练习的时间就变少,学生对知识的产生过程了解甚多,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普遍偏弱。还有学生情况不同,能力水平各异,导学案的设计是否也进行分级设计,以适应不同学生,使优生吃饱,后进生吃好,以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怎样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总之,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应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导学案引导下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提升能力,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并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经验总结
在学案中感受教与学的快乐
丰
雪
彦
延津县丰庄镇丰庄学校
2011年6月8日
第二篇:在数学的教与学中享受快乐
在数学的教与学中享受快乐
湖南省宁远县实验小学 欧尕莉
内容摘要: 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的美。它所蕴含的美妙和奇趣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相比的。因此,只有真正理解数学的内在价值、本质含义,才能把儿童吸引到数学的世界中,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享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与学;享受
一个美学家说:“美,只要人感受到它,它就存在,不被人感受到,它就不存在。”对数学的认识也是这样。其实,数学课程中隐含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数学美是一种理性的美,抽象的美。它所蕴含的美妙和奇趣是其他任何学科都不能相比的。因此,只有真正理解数学的内在价值、本质含义,才能把儿童吸引到数学的世界中,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享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
一、学数学,感知数学之美
英国著名的哲学家罗素说:“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有至高的美。”数学的美不像自然美,艺术美那么鲜明、亮丽而潇洒,它抽象、严谨、深沉、冷峻而含蓄,是一种理智的美。数学美是非常丰富的:数学的对称美(几何图形的对称美、公式的对称美等);数学的简洁美(包含了符号、公式、技巧、逻辑上的简洁);数学的相似美和统一美;还有数学的奇异美。
例如,在一个大圆内,有若干个大小不等且圆心都在大圆直径上的小圆,包括大圆在内,相邻两圆都是相切的,试比较大圆周长和所有小圆周长之和。如果单凭直观感觉,大部分学生觉得大圆周长比所有小圆周长之和长得多,实际是怎样的呢?下面我们来算算:
设大圆直径为D,若干小圆直径分别为d1、d2、d3、„„、dn 则大圆周长为C大=πD,若干个小圆周长之和为
C小=πd1+πd2+πd3+„„+πdn=π(d1+d2+d3+„„+dn)因为D=d1+d2+d3+„„+dn 所以C大=C小 通过上面的计算,学生会惊奇的发现,它们竟然是同样长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赞赏与叹服,这种奇异难道不是一种美吗?
当学生迈进浩瀚的数学世界的长廊时,一定会被这些奇特的问题、深邃的逻辑、对称的符号所迷恋,引发出主动探究,自主快乐地去学习。
二、学数学,体验情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是获取知识的开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础,作为教师,只有让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兴趣,才能学好数学。因此,课堂上,我经常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诱发其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时常感受到数学的情趣。
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我拿出两个苹果,叫上两名学生问:“我把这两个苹果平均分给你俩,每人分得几个?”两生回答:“每人分一个。”我就把两个苹果奖励给了这两位学生。然后,我又拿出一个苹果,举在空中说:“接下来谁认真听课我就把这个苹果奖给他。”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都想得到这个苹果。我提高声调:“哟,我发现了两位特别认真的同学。”我叫上这两名同学问:“这个苹果分给你俩人,每人分得几个?”同学们都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我的话音刚落,学生们就已经轻声讨论起来,此时“问则疑,疑则思”的效果表现了出来,我马上在学生浓烈的兴趣中,带着学生很自然地从整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识做铺垫过渡到新知识。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我还经常利用愉快的游戏,生动的故事,激烈的竞赛,生动的表演,加上自己特有的夸张表情和语言等去创设出这种愉悦的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情趣。通过实践,我惊奇地发现: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学,除了知识的传递,更多了一份情感的交流、一次思维的碰撞,同时唤起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这种热情中学生享受着数学的乐趣。
三、学数学,参与生活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家关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在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寻找。”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我善于结合课堂教学的内容,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
例如,在教学“小小商店”时,就可以让学生轮流做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游戏活动。在活动之前,让各小组每生带两种物品(文具、食品、小玩具都可以)并标上价格,还要把学具袋中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带来。在活动中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去购买,你买了哪几样商品?每样商品多少钱?付了多少钱?找回多少钱?通过日常生活中常接触的买卖东西这一活动,学生不但会进行元、角、分的简单计算,而且深深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蕴涵着丰富的数学问题,课堂充满探索气息。又如,学习“分类”后,我布置学生回家整理自己的房间和书包,他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教学活动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参加并有所收获。孩子们感叹:学习数学真的很有用。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学习与生活同在的乐趣。
四、学数学,感受成功
“教育教学的本质就是帮助学生成功。”(柳斌同志语)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的聪明,而在于怎样变得聪明。如果一个孩子从未获得成功,没有成功的体验和机遇,他往往会自卑、消极,甚至自暴自弃,而一次成功的机会却可以十倍地增强儿童的信心。因此,在教学中,我及时挖掘学生的点滴成绩,给予表扬,鼓励,使他们感觉到成功的光荣,产生积极的学习动力。如学生在问题回答得精彩时说:“你真棒!”这使学生心理有一种甜滋滋的感觉。对一些胆小的学生,他们能举手回答问题时,多给予掌声鼓励,激励他们下次再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对于从不举手的学困生说:“试试看,你也行,说错了大家帮你。”孩子们渐渐地从我的一言一行中体会到很多„„我想在数学教学中,只有给孩子以尊严、以鼓励、以勇气、以热情,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数学学习才能真正成为他们的一种精神享受,他们才能真正享受数学带给他们的智慧和快乐。
五、教数学,享受快乐
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师应对学生倾注真爱,用自己的感召力去感染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关爱、支持和帮助,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愉快的情感投入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数学活动,教师要善于给自己寻找快乐。当我翻开那一页页生动形象、色彩缤纷的数学课本,当我发现那一道道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训练时,我感受到了数学的无穷魅力;当我看到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听到学生们那与众不同的独树一帜的见解,我感受到了数学教学是如此的快乐。
总之,只有我们真正理解了数学,才会出现一个真正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我们才会全身心投入教与学。我们不只是在教与学,我们在享受数学的无穷魅力和无比奇妙,享受数学带给我们的智慧与快乐。
第三篇:快乐英语教与学
快乐英语教与学
上传: 赵胜元 更新时间:2014-11-1 阅读: 0
初中英语作为一种需要、是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实现学生自学基础工具的学科,不仅是学习的工具,认识的工具,还是表情达意的工具:不仅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而且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使小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亲近英语、感受英语语言的魅力,以致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从而使课堂教学在小学生快乐的学习中达到完美、和谐的统一。要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方法是很多的,我积极探索高效的教学策略,做了以下一些尝试: 一.兴趣第一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推动小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能积极主动学习、学好英语的强大动力。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小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乐于、主动亲近它,并且能兴致勃勃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探索中,变“苦学”为“乐学”,如果对英语感兴趣了,就会由“怕”变“不怕”,从“拒绝”到“喜爱”,那样,我们的英语教学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1、整合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们英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教材处理及教学过程的设计力求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活动性于一体,适当采用电教媒体教学,令教学直观、生动,致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此外,针对小学生好动、好奇、好胜的特征,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例如,播放动听的歌曲、自编上口的童谣、编排简单的舞蹈、组织趣味的游戏等来创设一个又一个令学生愿意融入和积极参与的新奇、具体、生动的活动场景,使他们在又唱又跳中,满足好动好胜,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表现心理,通过学生的广泛参与,我们的教学将不再是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型而是变得生动活泼。
2、抓住机会,由趣到爱。当学生对英语产生兴趣之后,他们就乐意在教学中施展自己的才华,会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在教学有关色彩和动物单词时,我利用歌曲《Rainbow》及让学生编写童谣,加深记忆,我先给学生们示范“Red,red是红色,红红的太阳天上挂”,接着让他们发挥想象自己编,他们都非常兴奋,也编得相当好,有的就地取材“Brown,brown 是棕色,棕色的手套没人要!”有的想象力丰富“Yellow,yellow是黄色,黄色的小鸭在洗澡!”„„一首完整的童谣诞生了,没等我要求他们就兴致勃勃地读起来,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满足。让学生在载歌载舞和游戏中巩固学习“色彩”,一起编贴近学生生活的儿歌帮助记忆单词。在学习有关动物的单词记忆时,我进行“辨声游戏”,以竞赛方式听音猜物(动物)。教学中还放映动物卡通片片段,又让孩子戴上形象道具表演小动物,模仿其动作神态。也借助“Magic Bag”,让学生触摸、猜物、取物、观察、描述,让学生在自我尝试、猜测和验证中,逐步揭开谜底,他们在“跳起来摘到了桃”的亲身体验过程中充分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既进一步巩固了这些英语单词,又增加了对这个学科的喜爱。
这种具有悬念、惊奇、动感的教学策略,让孩子们沉浸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参与在游戏、竞赛、歌唱、表演、猜谜、听故事、编儿歌等生动有趣的活动里,激发学生们对学习英语、记忆英语的热情,令他们学得兴趣盎然,跃跃欲试、大胆表现,成为活动和学习的主人,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反应能力、洞察能力、创作表演和概括表达能力,更有利于学生陶冶性情,开放个性,发挥潜能,增强自信,某种意义上健全他们敢于参与、勇于争先、积极表现的人格。
3.尽量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多媒体的利用符合了人的兴趣的产生,它通过图像、声音、动感等吸引学生,激发其学习兴趣,使他们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不仅优化了学生的学习心理,而且使学生能很好地感知所学内容,也正因为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前提,所以我们应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二.开展各种有关活动,让学生参与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着力点,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力图通过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激活课堂教学,真正产生“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的景象。
《小学英语课程基本要求》中又明确指出:根据小学生学习的特点,小学英语要创建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我们在教学中除了常规手段听说读写外,还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的做唱游画演形式,组织游戏,以增加活动多样性,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教学实效性。1.唱唱跳跳。
唱歌是小学英语教学不可少的活动,几乎每个学生都喜欢。但我们发现,若学生单纯的唱歌,形式就很单调,气气氛有点沉闷。所以我们每教一首歌,必加上一定的动作,这样拍拍手,动动腿,或运动一下全身,再随着轻快的音乐,学生就大唱起来了。唱歌的作用不一样,安排的时间也不一样。有时我们把唱歌放在课前,这样相当于“热身”,活跃了课堂气氛,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有时放在课中,用以呈现或巩固学习内容;有时放在下课前,接着歌声达到教学高潮。2.做做画画.借助做做画画,使学生理解单词和句型,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反应能力。如牛津版四Aunit8中,学了祈使句后,由老师或一个学生发指令,其余学生做动作,学生们一个个都不敢怠慢,生怕做错被淘汰;又如学了颜色后,发给学生一张有花、有草、有树等等的黑白图画,让学生着上颜色,再比比看谁的图画最漂亮。3.玩玩演演。
儿童喜欢扮演角色,喜欢模仿别人,喜欢表现自己,当表演得到认可时,他的表现欲得到满足。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尽量安排“角色表演”,让学生自己体会、感悟。如教学有关购物内容时,我们创设了超市、菜场或小卖部等购物情景,让学生分别扮演营业员和顾客等角色。学生一会儿就能买回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其中学生最擅长的是“讨价还价”。4.组织游戏。
在课堂上适当的有意识的增添一些趣味性游戏,创设丰富的游戏情景,使孩子们觉得好玩,从而延长注意的保持时间,更有效的参与教学。在玩中学,学中玩是学生比较乐意的事情,因此游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游戏的种类有很多,我们最常见的有击鼓传物、抛魔盒、找邻居、What’s missing、touch and guess、fast motion等等。例如:牛津小学英语三A教open/close/turn on/ turn off等时,安排了一个比赛,把全班同学分成几大组,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到教室前面参加比赛,每组代表面向本组学生,教师、台下同学先后向每组代表发令,如:Open your book./Close the window.等,要求代表按指令去做,全体学生为评判员,用Yes/No随时作出判断,全部作对的代表为他们小组获得了一个奖品。这样每个同学都能集中注意力参与活动,既得到了听说读的训练,又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在课堂上灵活地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得课堂氛围既轻松愉快又紧张刺激,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进行,学生始终积极参与着。
三、树立信心,让学生爱学
我们都知道,要学好一门语言,最好的方法就是生活在这一语言环境中,而我们的学生恰恰缺少这样的语言环境,因此,学习过程中往往会有一定的难度,如果处理不好,往往会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因此在教学过程,我们必须巧用方法,帮助学生化解难点,让学生有信心学。在树立信心方面我是这样做的:
1、充分挖掘教材优势化解难点。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早已提出:“不闻不如闻之,闻之不如见之”。由此而知,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图画是展示情景的主要手段,我们所用的牛津教材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文中的图非常有趣、生动,很适合学生的口味,因此,我觉得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这一优势,利用或创设一些图片,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情景,以具体的形象代替教师的言传。因此我每教一个新句型,总是先展示图片,让学生看图理解后,再学内容,然后再提供一些场景图片帮助学生操练巩固,这样不仅使学生易掌握,而且不易忘记。
2、注意渗透潜移默化克服难点。记得我们的教研员经常告诫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不要就这课而教这课,要注意渗透积累。当时我对这句话不太理解,只觉得一堂课只须完成当堂课的教学任务,去渗透不是打乱这堂课的教学任务吗?然而具体的教学实践,让我尝到渗透的好处。例如:在备课中,我深感3A的Unit7这一单元比较难,尤其his her是个难中之难,于是我在上前几课时,有意在Free talk时经常用这样的句型问学生 Is this your pen ?在学生回答No后,我接着问Whose pen ?然后指导学生说“his /her pen”通过这样的早期渗透,当再教Unit7 时这一难点已不再难了。
3、营造气氛,发挥鼓励,激起思维的火花。
'教学'就是让学生的天空永远都挂着一个个奇异的问号。其间,我们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发现这如星辰般的问句,并激发他们渴望的眼神与探索的冲动。"在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来自学生的疑问,只有学生有疑问的时候,他们的学习过程真正开始,只有学生带着问题听课,教师的教学活动才刚刚开始。小学英语学习多以口语为主,需要学生大胆表达,教师可以将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如:Good.Very good.Wonderful.蕴含在课堂中,鼓励学生,促使其争先恐后投入到学习中,从而营造了有利氛围,立刻会激起思维的火花。小学三年级至六年级的学生正处在9岁至12岁的少年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外语的兴趣。他们喜欢引起别人的注意,重视老师的表扬,不怕犯错,很少有羞怯感。他们的身体各部分器官还在发育,尚未定形,发音器官较成人的灵活,因此模仿外语的语音语调远比成年人容易。他们的记忆力好,形象思维好,但缺乏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他们爱玩、爱唱、爱游戏、爱活动,这些都是他们长身体、长体力的需求,他们坐不住,坐不久。这一切都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而他们这些特点的存在,就需要鼓励来帮他们扬长避短。在英语教学中,我认为激励这一环节是不容忽视的,它往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而是经常激发他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感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由此可见激励的威力,其实这一点在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唾手可得,你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称赞的话语,一个翘拇指的动作,就会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欢乐,此时,他定投入十足的劲来学习。只要我们教师不吝啬这一块,那定会收到不同凡响的收获,特别是对低中年级的学生。同行朋友们,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推开一扇充满阳光的英语世界大门,在这一世界中,让孩子们多一份学习的快乐和成功。
第四篇:快乐教与学
快乐教与学——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新课标要求教师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的受教育转变到主动的求知上来,在教学活动中,做到“教学做”合一,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自觉地寻求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快乐语文教学应是我们语文教师首先确立的教学理念。也应是学生开阔视野、培养语文素养、净化精神感情的一个前提。尊重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语文学习方式、让语文课堂成为展示独特个性的舞台,达到“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快乐每一天,也就应该快乐每节语文课堂。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课型的设计者。要使课堂快乐,激发学生兴趣,把他们带入最有生气、最有情趣的语文艺术活动中,在这方面,我做过些许探索与实践。一、利用教材 放飞思路
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设计者,要把教材放在首位。把教材内容灵活地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生活水平相联系,尝试把各种艺术形式、生活常识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相补充、相拓展。在多变的形式和多层结构框架的结合中,创造一种和谐、宽松、愉快的快乐语文课堂。
1、抓住文体 巧设课堂
语文姹紫嫣红,春色无限,所选课文无不体现出千差万别的文本个性和各不相同的学习个性,要求我们在教学中灵活多变。按不同文体,巧设课型,在寻求艺术性中,再巧妙点击个性,使语文教学多元化,快乐化。如词语、成语、熟语、俗语等趣味语文课、诗歌朗诵课、读书笔记交流课,剧本文学表演课、漫画赏析课、歌词点评课、广告设计课、想象绘画表述课、聆听故事表达课、社会问题讨论课。可以说,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学习就有多广阔这句话。抓住文体巧设课堂使学生主动参与,就能让学生收获快乐,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2、抓住内容 巧编题型
45分钟的课堂既要培养接受、分析、综合、表述知识的能力,又要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扣住课本内容巧编题型,引导学生认识、分析、感悟课文内容,走进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经常使用的几种方法。(1)篡字法:对于课文中用得非常准确和巧妙的词,我常常引导学生用相关的同义词来“篡改”原作“点睛之笔”,从而让学生品析、领悟“一‘词’激起千层浪”的炼词效果。如《散步》中的句子“我的母亲又熬过了冬天”中的“熬”、《社戏》一文中的“就像一条大白鱼在浪花里蹿”中的“蹿”、陶渊明笔下的“悠然见南山”中的“悠然”、朱自清的《背影》中关于父亲买橘时的动作描写中的动词等,都可以让学生在“篡改”的过程中体会出原作的精妙。
(2)补充法:在教学中设计一些有提示的的类似半命题思路的题,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教学杨绛的散文《老王》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去探究老王这一形象,设计了“在我眼中,老王是 人。”教学宗璞的《紫藤萝瀑布》,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文章内容,感受文章的美,设计了“本文美在,因为它让我感受到。”(3)问题法:我在教学中历来就有让学生提问题的习惯,2006年我在兴义八中听一位语文专家的讲座,他介绍了让学生在预习时就有针对性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写成小纸条,在课堂上进行探讨。这种方法是很好的,在教学中,我就在应用。我的学生现在在预习时,就能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我还要求他们在小纸条的正面写上问题,在背面写上自己的见解和体会,对他们提出的有质量、有创意的问题在课堂上找合适的机会进行探讨。我认为,这几年我所任班级语文成绩和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提高,这些不起眼的“小纸条”功不可没。提出问题并参与解决问题才是高质量的学习,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
二、主体参与 点化思路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作为组织者、设计者的我们要学会“蹲下来看孩子的世界”。从学生丰富的、纯洁的、个性化的认知角度中汲取学生思维的火花。也就是说,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千差万别的思维火花恰恰是调节教师课堂思维的一剂良方。一次,在上朱自清的《春》时,一学生站起来说:她想为那四副春景图各配一句诗。这一说法,开启了我的思路,我接着安排了一项活动,每个同学,自己设计一个最感兴趣的话题,来表现你对春天的热爱。结果大出我意料,有的是画,有的是诗词收集,有的是歌词,有的是自己创作的广告词,有的是小童话、小寓言,有的是对联,有的是谚语,有的是图片。小小的一个《春》却是大大的一种快乐体验,教学相长真是力量神奇。
三、借助信息 灵感思路
语文学科除工具性、人文性外,时代性也很突出。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是教师的耳眼,是教师掌握教学动态,不断改进教法,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的一条重要途径。只有掌握时代的信息,教师的教学素材、教学思路才能犹如泉涌,不断迸发智慧的泉源。这就是说:信息是你思路的灵感来源。
现在,远程教育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资源,让学生在充满时代气息中学习语文,效果是意想不到的好,好多东西比光是书本和粉笔强多了,如在教学《论语》十则,让学生先看看于丹在《百家讲坛》所讲的《论语》片段,学生就觉得《论语》可有意思了,学习兴趣和效果可想而知。因此,一有机会和家长交流,我就告诉他们,不能一味的阻止娃娃看电视,我会引导他们看相关的电视节目,如“电视散文”、“百家讲坛”、“动物与自然”和各种访谈录等。如颁奖词、网上的论坛、跟帖、贴吧、解说词等都可以走进语文课堂,既鲜活又生活化。此外,学生周围环境的变化、社会新闻、学校、班级动态、电视剧的播出,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他们生活的组成部分。都是很好的材料源。善于捕捉这些信息,善于把这些信息与语文教材结合,与学生兴趣结合,教师思维就会多元化、成熟化,思路就会放飞,学生和教师就都会在快乐的体验中完成语文学科的教与学。
四、激励质疑,启迪思维
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表现,优化语文课堂结构,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创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插嘴”、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不同的看法。以前,对待学生的这类插话,不能认为是“耍小聪明”“出风头”,甚至是“目无师长”,“破坏课堂纪律,扰乱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恼羞成怒,加以斥责、讽刺,而要利用学生这些思维的火花,点燃自信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学生有疑而问,质疑问难,是用心思考、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可贵表现,对学生的随时“插嘴”,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我总是抱欢迎、鼓励的态度给予肯定,并做出让学生满意的解释。针对文章内容提问如主题、立意、写法、语言等学习的问题。如《皇帝的新装》中夸张手法的作用?《丑小鸭》中环境对人物有什么作用?《陋室铭》中作者的立意是说明?《风筝》中不同角度可得出什么样的主题?《春》这篇散文的语言美在哪些方面?„„这些问题,是文章一个个的亮点,而学生能提出这一道一道的题目,正是我们授课时把点亮传递给学生的最佳机会,是一个学习和学会学习的过程。由于我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大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学生上语文课大胆发问,敢于提出独到的见解,获得学习的主动权,快乐地学习。
于漪老师说:“进入语文织就的宝藏,能开阔视野,提升精神,净化感情,增添智慧,认识社会,品尝人生。其中快乐,难以言表。”让我们在新课程的改革与教学中,快乐教与学——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第五篇:在劳动中感受快乐日记500字
初夏时节,经过一场透雨的滋润,校园的玉米地、白薯地、黄瓜地里到处可以见到杂草的身影,它们甚至比种植的庄稼、花草长得还茂盛。为了还校园一个优美的绿化环境,我组织五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拔草劳动,用大家的双手去清除这些杂草,美化校园。
在校领导的统一组织、安排下,此次活动进行的有条不紊,上午第一节课老师和同学们立即投入到了热火朝天的劳动中,由于教学楼周围的绿化面积大,植被生长茂盛,杂草生长其中,给这次拔草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没有被困难吓倒,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迅速地投入到事先分配好的各自的区域中,开始了一场紧张的拔草“比赛”。同学们争先恐后钻进了草丛,不怕脏,不怕累,不怕扎,仔细地清理着每一棵杂草,深呼吸着芳草的气息,感受着劳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整个劳动场地都回荡着同学们爽朗的笑声,大家都一个劲的低头拔着,即使额头上都沁出了一层细汗,还是一心一意地拔草,一会功夫,就剔出了好多的杂草,同学们拍拍脏兮兮的手,都欣慰地笑了。同时,同学们也真切地体会到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劳动过后,放眼望去,学校绿地里的庄稼更加翠绿。
校园拔草活动不仅是净化环境、美化校园的活动,更是一次让每位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快乐,得到锻炼的机会。通过这次拔草活动,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劳动,懂得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同时也增强了团结合作意识,在每位同学的学生涯里,添上了美好而又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