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阅”中感受快乐 在“读”中积累知识
在“阅”中感受快乐 在“读”中收获知识 ——浅谈如何激发兴趣,正确引导,让小学生阅读成为习惯
摘要:人们常用“书声朗朗”来形容学校特有的氛围,岂知这“朗朗”之中大有文章。语文以阅读为本,是我的老师对我说的;又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于是,我对我的学生说:中国古代多少伟大的文学家、诗人,都是捧着书本细细品味,朗朗诵读着向我们走来的!
关键词:阅读知识习惯收获
在全市推广新课改和教育科研的新做法与新成果之际,笔者认为对待小学语文教育,科学的阅读指导是教师牵手将学生引进语言文字艺术殿堂的捷径之一,是语文教师必须重视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即使是到了课堂教学多媒体化的今天,成功的阅读,仍是学生“身临其境、熏陶感染、心领神会”的一种“潜入”,是学生积累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正确引导小学生阅读,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可以促进小学语文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全市“有效教学年”活动向纵深推进。
一、激发读书兴趣,正确引导小学生阅读的重要意义
作为教语文的老师,大家一般都有这样的体验、爱读书的孩子一般语文学习都不会差,这是为什么呢?从语文教学-1-的内容看:主要包括基础知识、阅读、作文三大块。
1、阅读对基础知识而言,是一种巩固复习、是一种拓展、延伸,为什么这么说呢?读一篇文章、读到过的字、词、句是在复习、积累。当然,那一切都是在潜移默化之中,都是在不知不觉地内化吸收。
2、阅读对阅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阅读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阅读能力靠老师的教是很难提高的,主要靠自悟、自醒。如《龟兔赛跑》这个故事,老师告诉你主要讲兔子骄傲,最终落后,乌龟坚持不懈最终取得了胜利。新“龟兔赛跑”故事又告诉我们什么呢?阅读能力差的学生依然不知。经常读书的孩子阅读理解能力就相对要强得多,所以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应该鼓励孩子从小就阅读,因此在小学阶段就应该未雨绸缪,切实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阅读与作文有着密切的关系。众所周知,作文能力的提高也是非一日之功。老师可能会在写作布局上教会学生,但表达还是靠学生自己。而一个阅读多的孩子他在举一反
三、出类旁通,表达技巧及词汇积累方面都要明显高于不爱阅读的孩子。
当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时,那么阅读就为孩子插上了想象的翅膀,也提供了挥洒自由与快乐的场合与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学生从开始上学就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而不是按部就班跟随老师和教材编写者的思路与理解,照搬别人的东
西,学生的精神世界也会由此而丰富多彩。
二、激发兴趣,正确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与学生的成长有着密切的、重要的关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促使学生自觉持久地进行阅读实践并逐步内化为阅读能力,积累丰富的知识。
1、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多的是让学生去读,并且要多读。同时要让学生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乐趣,每位学生获得的乐趣可能不同,带有个性化的色彩,不同乐趣的汇集与相互碰撞,必然丰富和发展每个学生的乐趣,也可能激发和产生更多的乐趣。如果学生还没有去读,而是教师牵着学生,直接进行讲授,让学生死记硬背结论,久而久之,学生便会觉得索然无味。
2、组织读书交流活动,激发读书兴趣。
首先是组织读书讨论会。学生阅读了课文以后,常常被书里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同情甚至模仿书中的主人公。但是,他们对于书里的重要事件和主人公的行为应该怎样评价,却不能独立地进行思考分析。通过读书讨论会的形式,大家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认识,有利于帮助少年儿童领会书籍的中心思想,学会评价书中的人与事,分清是与非,明辨好与坏,搞清对与错;其次是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老师要及时地把学生中良好的读书方法、可喜的读书收获通过组织
交流会的形式向学生推广。在读书心得交流会上,学生都可以介绍各自的读书心得体会、方法经验,开阔大家的眼界,启发大家要用科学的方法读书,不要死读书,做书的奴隶。通过读书讨论会和读书心得交流会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读书所带来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的读书的兴趣。
3、培养学生“潜心阅读”的习惯。
小学生注意力的稳定性、持久性都比较差,阅读大多是追求情趣 ,有不求甚解的通病。要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就必须做到边读边思考,深入透彻地阅读内容。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做到“五到”,即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养成“潜心”阅读的习惯。在读课文时,启发学生,(1)想一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你从中学到了什么;(2)说一说:能流利、准确地复述课文内容。(3)记一记:好词佳句。培养学生阅读习惯,要不断地变换方式,如分角色读、表演读、引读、擂台赛读等,让学生在“玩中读,读中乐”。
如果不会边读边思考,那也不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读书能边读边思考,不但会解决理解课中许多问题,而且会出人意料地显示出他的聪明智慧。
4、引导学生按正确读书方法读书的习惯。
小学生的知识面窄,自学能力较差。因此,在教学中应从以下几点读书方法入手:一是以课文为主,精讲多读,教会学生独立阅读的方法,提高独立阅读的自觉性。二是按顺
序读懂文章,弄明白事情怎样从头说起说到底,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三是分步阅读,边读边想,边记边勾划。遇到一篇文章先通读全文,掌握主要内容,然后分步阅读,边看边想原文说的什么人和事,懂得了什么道理,使学生在阅读中更多的思考,在思考中更多的阅读。
5、培养学生作读书笔记的习惯。
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让孩子们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并满载而归。做读书记录的形式有很多种: 一是在书上做记号或者写批注;二是做读书摘录,把好的词语记下来;三是将读过的内容缩写下来或者写出读后感。可以从不同年级的知识水平出发,指导学生学会写读书笔记,帮助他们掌握记读书摘要、做读书卡片、写读后感的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组织写读书笔记的经验交流会,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正是处于喜欢表现的状态,对于阅读必须提供机会,并进行正确地引导,要认识到学生交流、表现的过程也正是自我实现的过程。在小学阶段,从课内入手培养了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会越来越强烈,有充沛的精神生活,从而也就会有创造性的劳动生活。正像苏赫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我们真的想减轻学生的脑力劳动,那就让我们在学生面前敞开道路让他们走到学校的图书
馆的书架跟前去,让书籍从沉睡的巨人变成青年时代的挚友吧!
第二篇:在学习中慢慢积累
在学习中慢慢积累
多媒体Power Point计算机课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大部分语文教师都能熟练掌握Power Point课件的制作方法,有效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课件辅助语文教学,高效地营造气氛,唤起情感,引导想象,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因此,Power Point计算机课件制作技能是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因此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学习了PPT课程的学习。
其实说实话,对我们教师来说,PowerPoint课件是最早接触的,我也一直以为自己可以很轻松地完成作业,完全没有问题。不就是利用PowerPoint可以创建出非常漂亮的幻灯片文稿,顶多么插点图片,加点声音,要不来点影片的添加,设置不同的背景......可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总是很大的。我的第一次作业就被难住了,才发现原来PPT居然还可以画图,OMG,为什么我以前从来不知道。本想抱着偷懒的心随便敷衍一下的我,开始认真观看网上的教学视频,一步步跟着视频做作业,用了周六整整一天才完成了作业一,忐忑地等老师打分,得了70分,第一次作业给了我不小的打击,但是更端正了我的学习态度,一定要认真学习,认真完成作业。
在这一次的学习中,我通过对每个章节的仔细学习,才知道平时经常用的ppt有如此强大的教学课件制作功能,可以说我之前所掌握的知识ppt课件制作功能的冰山一角。多媒体以它更直观,更灵活,更易让学生理解的特点使它成为许多教师教学方法的首选。而之前我只是对ppt课件的制作有一点认识,现在我可以把它运用到课堂教学实际中。比如之前教课文《乡下孩子》时,我只是放了课文的文字内容在PPT课件模板上,让学生读读看看。其实跟读课本差不多,现在学了课件我可以很方便插入有助于教学的图片,在图片的旁边编辑相应的段落,使整个幻灯片图文并茂。“纺织娘”这段时,学生对纺织娘不熟悉。我在幻灯片的一边插入了纺织娘的图片,另一边出示这段内容。学生通过自己观察,了解了纺织娘,头脑中有了纺织娘的样子。再引导学生“大声读、小声读、有节奏地读”,把纺织娘的叫声读成一首歌。感悟到纺织娘也能唱歌,是那么的有趣迷人,耳边好像响起了纺织娘的歌声,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从中明白作者非常喜欢听纺织娘的歌声,相信图文并茂的幻灯片不仅有助于学生认识不熟悉的事物,更有助于学生动情诵读,增加了阅读教学中“读味”。
在今后的课件制作方面,我会把所学的制作技能运用其中,制作出更加实用、高效的教学课件。通过这次培训,不仅学到很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增进了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当然,学习计算机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事,它就像一个永远游不到边迹的大海,“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只有在平时不断的学习中慢慢积累知识,才能使之更加灵活的运用于我们的工作中。(苏州市姑香苑小学 王敏)
第三篇: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词语
“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词语”
子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小水小学语文教研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研究目标、预期的研究结果
㈠课题提出的背景:《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低年级(1-2年级)学生,要求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在阅读过程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积累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等。对于课外阅读的量,则规定了5万字的最低阅读总量。二年级语文教学要求中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在写话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结合两者的要求,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课外阅读习惯,在阅读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提高写话和日记的质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我选择了这个口子小,又有操作性和实效性的课题。㈡课题研究目标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词语,丰富语言,提高写话和日记的质量。㈢预期的研究结果
1、学生方面
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能初步掌握阅读方法,达到自主阅读,强化积累词语的意识,把课外阅读积累词语看成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能准确地把积累的词语运用到写话中去,丰富语言。初步学会关注社会,感悟生活,增强语文积累;陶冶审美情操,弘扬学生个性,拓展知识面,激活创新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创新能力。
2、教师方面
倡导教师坚持读书看报,把课外阅读看成是生活的必需,通过师生课外阅读和指导,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品位,提高教师语文教学水平,拓展阅读教学新领域,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使教师成为学者型教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如何激发并持久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
2、低年级有哪些阅读习惯的要求?如何让这些良好阅读习惯落到实处?
3、如何让学生通过阅读实践掌握有效积累词语的方法?
4、如何对学生的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的词语进行有效评价?
三、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1、主要研究方法
①文献资料法:综合运用各种途径探索研究与本课题相关的原理和理论,以提高研究的深度。②调查研究法:对小学生的阅读状况分阶段调查研究,不断发现问题,并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矫正行动策略,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阅读实验方案。
③个案研究法:选取典型样本实施调查研究,纵向记载典型学生的阅读进展情况,横向研究同龄学生的阅读发展状况,对比分析,从典型中寻求一般,在总结个案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探寻小学生课外阅读积累词语的培养策略。
④现场研讨法:在承担各相关的子课题的年级设立研究基地,展示交流,总结经验,发现问题,研究解决方案,提升课题研究的价值。
2、主要研究步骤 ① ② ③ ④ 一阶段(2012.3)课题申报、开题。
二阶段(2012.3-2012.5)阅读积累指导,初步形成策略。三阶段(2012.6-2012.7)组织阅读活动,逐步修正完善。四阶段(2012.08-2012.12)初步形成经验,认真总结推广。
四、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⒈总结出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积累词语的三种有效方法:(1)形式多样——激发兴趣 ●绘本引趣——感受书的神奇
绘本故事是一双五彩斑斓的翅膀,它飞向着孩子们;绘本故事是一只可寻可探的手,它触摸着孩子们。由于刚开始低年级孩子识字不多,要培养他们从小就爱看书,首先就要利用每周的晨会或者每周的班队活动课的时间,将精彩的故事和美丽的图画展现在学生面前,指着字声情并茂地讲述孩子感兴趣的故事,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渐渐增加了识字量,积累了词语,那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和传神的语言又让孩子们陶醉,这样耳濡目染,孩子们就会觉得书是那样的神奇,慢慢得也会觉得书里有很多故事在等着他们。●留疑激趣——调动读书的欲望
等到孩子们拼音学得差不多了,进入阅读识字教学阶段,课外阅读也正式启动。对于这些刚刚起步的孩子们,阅读兴趣的培养非常重要。于是我在讲故事的时候,就设置一些疑问。一方面吸引孩子听的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激发他们想读书的冲动,例如我给学生讲狮子和老鼠的故事,讲到精彩处突然收声,对孩子们说:老鼠这么小,它将怎样来帮助狮子呢?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这时我说,想不想知道结果呢?学生纷纷央求我讲,我却故作神秘的说,想要知道答案,《寓言故事》里有哦,这时我再让阅读拼音版的故事书,我看到孩子们津津有味地读得可起劲了。(2)授之以渔——维持兴趣
我们常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让学生自主地学习,应授之以“渔”。学生已激发的阅读兴趣要保持、稳定、持久,必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保证读书时间。一是师生同读:让孩子们每天在校与我一起共同读书(15分钟)。我充分利用晨会课这段黄金时间,指导孩子读书的方法,指导孩子们齐读、自由朗读、默读等。二是与家长同读:让孩子周末在家睡觉前与父母共同读书20分钟。
●教给阅读的方法。在课外阅读中,快速阅读和浏览阅读往往是交替进行的,根据不同的情况和需要,精读和泛读也被不断地交替运用。老师利用自主阅读课加强精读、泛读的指导,使孩子灵活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更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和功效。
●“不动笔墨不读书”。老师们非常关注儿童阅读积累习惯的养成。从二年级开始,就教孩子们用“书海拾贝”来积累阅读中好词,接着,引导他们选择一个喜欢的词语造句,并写在阅读积累本上。渐渐的,他们还愿意把自己的阅读感悟记录在阅读本上,和老师同学一起交流,有些心灵手巧的学生还会在阅读积累本上配上合适漂亮的图画,给阅读积累带来新的乐趣。
●创建阅读氛围。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我会选择趣味性强,适合儿童阅读的书推荐给他们,特别是国内外的一些经典绘本,我和孩子们都很喜欢,为了呵护孩子们阅读的热情,我每周都会阅读一个最受欢迎的绘本故事给学生听,一开始,提倡“无为”而读,读快乐的书,为学生营造一种读书的轻松氛围。同时制定每期的读书目标,做到“量体裁衣”,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不同起点不同能力的儿童给出不同的阅读目标。让每个人都能在他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阅读,“跳一跳,摘到桃子”,其乐无穷也。如我将班级学生按不同的阅读水平分为A、B、C三组,布置给他们的日阅读量的下限分别是100字、50字、30字,积累的词语多少也可不一,分别是每次积累下限15个、10个、5个。
当学生找到了打开阅读的钥匙,推开阅读这张神奇的门时,便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那么他就会爱上书籍的,从而就会自觉的去读自己喜欢的书籍,感受到一种读书的乐趣。
三、组织活动——强化兴趣
当学生对课文读物产生了兴趣后,如何保持孩子们长久的读书欲望及兴趣,这是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因此,老师还应不断“支招”吸引孩子亲近阅读,渴望阅读,进一步保持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强化阅读的兴趣。让孩子把所读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老师为孩子搭设展示才能的舞台,充分表现自我。因此我在低年级开展了识字比赛,词语接龙,成语大比拼,猜谜语,“故事大王”擂台赛,卡片制作,剪贴报比赛、亲子阅读等活动。学生的在潜移默化中扩大了阅读范围、积累的词语也越来越丰富。
2、推广课外阅读的几种课型:
●课外阅读欣赏课。选择名家名作美文让学生欣赏,以学生欣赏为主,教师欣赏引导为辅,师生互动,积累词语。
●课外阅读心得汇报课。提供一个课堂平台,让学生汇报阶段课外阅读积累的词语。
●课外阅读方法交流课。师生互相交流课外阅读方法,通过方法信息的交流,让学生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从而提高阅读积累词语的效率。
●课外阅读篇目推荐课。通过师生和生生互相推荐优秀读物,解决读什么书文的问题,让学生用最少的时间读最好的读物,积累到更多更好的词语。
●课外阅读成果展示课。通过阶段阅读,展示学生课外阅读摘记、心得体会、日记等成果,从而增强阅读积累词语的信心,激发课外阅读积累词语的兴趣。
●古诗词名句背诵课。通过布置背记(每周背记两首古诗词)和自由背记古诗词,再进行背记古诗词竞赛,提高古诗词的积累量,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知识竞赛课。通过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积累词语的兴趣,又扩大学生课外阅读知识面。
●课外主题阅读交流课。围绕某一个主题引导学生进行阅读,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加深阅读积累的深度,从而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研读能力。
五、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讨论思考 通过阶段研究,我们总结推广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几种有效方法、选择课外读物的几个角度、课外阅读的几种课型,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提出了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积累词语的具体策略,起到了较好的引领作用。但是,如何较好地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低年级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如何对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的词语进行有效的评价?„„总之,还有许多微观的操作层面上的问题需要进行具体探索。
六、存在问题及对策
问题一:如何解决书源不足的问题?
对策:⑴开放学校图书室。要经常购买充实新书,建立健全学校图书出借制度。⑵建立班级图书角。推行学生自愿“集资购买”和“集书”双轨方法。⑶自订一些报刊杂志,购买精典图书。⑷养成借书习惯。做到主动礼貌借书,有借有还。⑸教师要经常、及时地向学生推荐好书美文。
问题二:如何处理好加强课外阅读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关系? 对策:⑴减少机械抄写与记忆的作业,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课外阅读。⑵提供阅读时间:①允许学生早读、午读看课外书。②提倡学生完成课内作业后主动阅读课外书。③布置学生晚自习前看课外书。④布置学生假期看课外书。
小学低年级词语积累的探索
一、找问题的所在
纵观当前小学生习作,越到高年级,对于习作的恐惧性就越强,往往一篇文章,已经搭好了框架,列好了提纲,到了关键时刻,却是千呼万唤难出来,即便是勉强出来了,却总是短短的,干瘪瘪的,毫无味道。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有:
1、低段积累,没有引起多数老师的重视
多数老师认为,在低年级搞语言文字积累,实际上是拔苗助长,徒劳无功,是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低年级的重头戏,应该是识字写字,而不应把太多的时间花在积累上,积累应在中高年级中进行。因此,很多的低年级语文课堂,只是“穿新鞋,走老路”,大量的时间放在识字写字上,很少的时间放在学生的说话上。即使有说话的练习,对于低年级的小朋友,也是宽容了再宽容,原谅了再原谅,认为他们说不好,是理所当然的,到了高年级,这种情况自然会有所好转。孰不知,没有地基是不会有高楼的,正是在这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导致学生到了高年级,因积累的贫乏,所写的文章索然无味。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
2、学生囫囵吞枣,良莠不分
词语的积累固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阅读和表达,但是低年级的孩子,毕竟不同于高年级的孩子,他们接触过的词语、句子、文章都非常有限。往往有些学生,认为四个字的,就是好词语,认为有“好像”,有“仿佛”的,就是好句子,认为“有的„„有的„„有的„„”就是好段落,结果认真的学生大抄特抄,词语句子一大串,真正能派得上用场的,却是寥寥无几。那么,如何才能使小朋友们有意识的积累词语,加强他们词语的敏感性,在阅读过程中,达到积累的“质”和“量”的同步。这就迫切的需要老师去教给学生积累的方法。
3、教师重视课内,轻视课外
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教学要有大视野,胸怀远大目标,放眼世界,展望未来。语文教育专家崔峦在《大力改进小学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语文是最开放的,最容易和社会发生联系的学科,应该打破课内和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壁垒,使其成为一泓活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阅读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长才干,学做人。”我们不能片面的认为,低年级学生的积累,只要书本中的课文会背,就谢天谢地,万事大吉了。背诵本来是积累的一种好途径,一味的要求背诵,背诵的方法却不加指导,导致学生有畏难情绪。久而久之,厌恶了背诵,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从而也就得不到真正的积累。其实,小学低年级教材中的课文数量较少,这样的阅读量,对于处在语言发展最佳期的小学生来说是不利的。老师应该多给学生创造语言积累的环境,实践的环境,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引导学生积累材料。
4、学生积累词语多多,运用困难重重 毛泽东曾经说过: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积累是死的,运用才是活的。那么,如何使这些死的东西变成活的,如何使消极的词汇转变成积极的词汇呢?学生的语言积累多了,并不一定他的语言能力就加强了,特别是低年级儿童,理解能力有限,他们对于词语的理解,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无法深入地理解词语的意思,更别提运用了。有再好的积累,再精彩的词汇,不知道如何去加以运用,那也只是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俗话说:“胸无点滴墨,怎能下成文”。《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积累,规定了课外阅读总量和背诵篇数,列出了背诵推荐的篇目,对低年级的阅读,也有了明确的要求: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积累总量不少于5万字。随着新大纲的出版,新课程标准的诞生,舆论的导向已将积累放在凸显的位置来看待。语言是人类保存、传递与领会社会历史经验的手段,是交际的方式和交流思想的手段,斯大林说:“语言是工具,是武器,人民用它来达到相互了解。”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感能力和思维能力,实际上能提高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以及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当代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曾经说:“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句诗就道出了积累对语言表达的重要意义。鉴于此,我们认为必须改变低年级学生语言积累的现状。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做细课堂教学
1、适当的说话指导
从生入学开始,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词句训练,在汉语拼音教学阶段,要充分发挥新教材的优势,利用教材中的每一幅彩图,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使学生达到从词语到短语,从短语到句子,从句子到段的运用。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的示范是必不可少的。
2、重视课文朗读
朗读是一种眼、耳、口、脑同时并用思维和语言的综合活动,它有其他学习手段不可比拟的作用,它能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记忆语言,积累语言。所以在阅读课的时候,我们要重视课文的朗读,化烦琐讲解为诵读,给学生大量读书的时间。强化初读,有重点地指导的精读。在初读、精度的过程中,老师可用有声有色的范读来引发学生读书的欲望,还可以运用同桌读、小组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增加学生接触语言的机会,使学生感到新鲜、有趣,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有所获,读有所乐。
3、加强背诵
丹麦语言学家斯培森曾经说过:“学习语言需要背诵,常常背诵才能是所学的词语、句子在记忆里生根。”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黄金时代。趁着小学生的记忆好,在他们的小脑袋里装点诗文佳作,并为其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做好一定的铺垫,尤其是对于学生“不会表达”的缺憾是一种很好的补偿。低年级的语文课尽量做到精讲多练,挤出时间指导学生背诵。要求学生会背的课文,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先会背,与生同背,与之同乐。
4、重视语言的转化和内化
语文课本中有好多好词好句,名家名篇,在语文教学中,要设计运用课文词语,运用课文句子,运用课文句群,运用表达方法和调动以往积累的练习。这种表达练习可以模仿课文的语言说一段话或者写一段话,可以创设新的情境,运用课文中的语言说话和写话,还可以模仿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说话写话。比如二年级的课文中像《黄山奇石》《植物妈妈有办法》《看雪》等文中,都有很多的好句段,可以让学生来模仿着说一说,练一练。总的一句话,就是学生每学完一课,就有一些新的词语,句子,读写经验等“进帐”。
(二)做足课外积累
1、培养课外积累的兴趣
拓展课外积累的空间 A、激发课外积累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当然就“爱之”,爱读是多读的必要前提,多读则是爱读的必然结果。从学完汉语拼音以后,教师就应该要求学生能进行课外阅读。但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不是要让孩子读多少多少书,重要的是让孩子喜欢上书,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最直接的方法,采用家校结合的方法。在校内,教师根据低年级的学生大都爱听故事,表现欲强的特点,可以借着给学生讲故事的机会,向学生推荐好书,并引导他们自己讲故事。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及时的奖励。同时,把读书作为一项常规性的家庭作业,要求每位学生天天要读书半个小时以上。再在每天早读前的五分钟进行汇报,以赠送“智慧早餐”的形式,来反馈看故事的情况。讲得好的可以成为班级里的“智慧娃娃”。B、拓展积累空间,创造积累的大环境
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积累好词好句。师生共读黑板上,墙壁上的好词好句,这些好词好句,鼓励学生来提供。低年级的小朋友有一个特点,就是很容易人云亦云,随大流现象很严重。所以低年级应该尽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给学生留出积累的时间,让学生在教室里共阅读,在班级里创造一个积累的大环境。作为教师,也应该而且必须抽时间,与学生共读。
2、教给学生课外积累的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低年级小朋友语言积累不强,词汇不丰富,对于词语的感觉也就相对迟钝,往往是囫囵吞枣,良莠不分,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教给方法。A、积累什么?
在学生看故事的时候,教师应该有目的有意识的指出一些好词语,使学生有意识的积累词语,加强他们词语的敏感性。比如老师可以一个星期抽一到两个中午时间来和学生一起读同一篇文章,读的过程中,老师应该刻意的把一些好词归纳出来。“这篇故事里,描写天气的词语用得多好啊,有„„”“这里有好多描写颜色的词语啊”“这篇文章有个特点,AABB式的词语用得特别多”“你瞧,这个句子多棒”这样诸如此类的导语,就能很自然的把学生导向积累,使他们知道该积累什么。B、如何积累?
背背讲讲演演:“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所以不管是课外的积累,还是课内的积累,都应把背重视起来。但是,课外的背诵应区别于课内的背诵,不能要求的太死,学生对于所看过的故事,能够大致复述或者表演出来就可以了。剪剪画画写写:低年级的小朋友喜欢剪剪贴贴画画,所以,老师应该抓住这个特点,使之服务于积累。比如,可以让学生在看完一篇文章以后做一个“采蜜卡”,画下故事的大概场景,并且用好词、好句来装饰场景。也可以剪下一些好的词语,美丽的图画,拼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样的“采蜜卡”,玩中长知识,没有哪个低年级的小朋友会拒绝。再说,学生在做采蜜卡的过程,事实上也是一个积累消化的过程,真是一箭双雕啊。
(三)走进生活积累
崔峦同志在《大力改进小学语文教学》一文中指出:“语文是最开放的,最容易和社会发生联系的学科。低年级的小朋友,虽然生活体验相当有限,但是,他们的生活却可以是丰富多彩的,这种多彩的积累资源,就要靠老师去慧眼识得。作为老师,应该想方设法将其各种生活体验调入到他们的脑海中,视线里,引导、启发他们的积累。” 小朋友们都爱看动画片,老师不防允许他们在晚上完成作业的基础上,看十几分钟的动画片,让他们在动画片里找人物的名字,因为很多小朋友在说话训练的时候,不是说男孩子叫小明、小刚、小亮,就是管女孩子叫小红、小花、小美,这些小字辈的名字,听起来既单调又老套。另外学生可以把动画片里的故事记在脑子里,带来和小伙伴们分享,真是其乐融融,积累的兴趣马上激发起来了。当今传播媒介丰富多彩,电视、广播、录音机等一经老师利用,都可以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语言文字积累的途径。电视广播媒介有很多丰富多彩的语言,而积累这些语言,对学生来说是没有负担的。小朋友们都爱吃东西,玩玩具,很多商家都通过做广告的形式,对自己的商品进行推销,很多好的广告词,其实都是诗词般精练简洁含义深刻、艺术美感、琅琅上口、悠悠入耳的优美语句。小朋友们如果能够关注这些语句的话,真的会是一笔不小的积累。社会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人们开始追求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因此,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选择在节假日外出旅游,而每个旅游胜地都积淀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孩子们如果能够有意识的积累这些古诗、对联、解说词等等的话,那他们的积累又将迈开了一步。
(四)内化课外积累
语言文字的积累,应该服务于学生的运用。学生课外积累了大量的语言文字,但这些语言文字都是死的,消极的词汇。如何使这些消极的词汇,转化为积极的词汇,被学生消化吸收。到了写话训练的时候,学生方能吞吐自如。课堂上鼓励学生多用好词。组词的时候,说话指导的时候,教师都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语言文字积累,不应满足于基本的课内的词语。每天抽一点时间,对学生进行句子的训练,让学生用上自己积累的词语说上一句话或者两句话,指导用词的准确,检验学生对词汇的内化程度。教师也该主动的运用学生积累的语言文字跟学生进行交流,达到“共振”效果。
此外,低年级的小朋友特别的赋有想象力,特别喜欢交朋友,同时又特别的喜欢告状。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个特点,在教室里开辟一块“说话墙”,学生可以把自己看到的,想跟同学老师说的,都写在一张纸条上,贴到“说话墙”上面去。如果发现有新颖的词语,创新的句式,教师优先关注,刺激学生用词的积极性。
新课标课文,每篇都富有童趣,而且很多课文都留有很大的空白,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教材中的空白,为学生提供说话写话,再创造的情境。比如三册课文:《坐井观天》,青蛙跳出洞口以后的故事。《纸船和风筝》中,小松鼠把一只只纸船放到了小溪里,那么,每放一个纸船,它都会说些什么呢?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运用积累的机会。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写日记,既能积累写作素材,又能锻炼学生运用积累的本领,可以是自己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以是看过的有意义的画片、糖果纸、门票、小照片等剪贴而成的剪贴式日记,在日记本上,根据自己贴、画的内容用上自己的积累写几句或一段话。积累是个漫长的历程,基础打牢了,一切就能顺理成章了。万事开头难,低年级的教育就显得重要而且必要了。
第四篇:在劳动中感受快乐日记500字
初夏时节,经过一场透雨的滋润,校园的玉米地、白薯地、黄瓜地里到处可以见到杂草的身影,它们甚至比种植的庄稼、花草长得还茂盛。为了还校园一个优美的绿化环境,我组织五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拔草劳动,用大家的双手去清除这些杂草,美化校园。
在校领导的统一组织、安排下,此次活动进行的有条不紊,上午第一节课老师和同学们立即投入到了热火朝天的劳动中,由于教学楼周围的绿化面积大,植被生长茂盛,杂草生长其中,给这次拔草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是我们没有被困难吓倒,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迅速地投入到事先分配好的各自的区域中,开始了一场紧张的拔草“比赛”。同学们争先恐后钻进了草丛,不怕脏,不怕累,不怕扎,仔细地清理着每一棵杂草,深呼吸着芳草的气息,感受着劳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整个劳动场地都回荡着同学们爽朗的笑声,大家都一个劲的低头拔着,即使额头上都沁出了一层细汗,还是一心一意地拔草,一会功夫,就剔出了好多的杂草,同学们拍拍脏兮兮的手,都欣慰地笑了。同时,同学们也真切地体会到了“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劳动过后,放眼望去,学校绿地里的庄稼更加翠绿。
校园拔草活动不仅是净化环境、美化校园的活动,更是一次让每位学生在劳动中感受快乐,得到锻炼的机会。通过这次拔草活动,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劳动,懂得了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道理,同时也增强了团结合作意识,在每位同学的学生涯里,添上了美好而又难忘。
第五篇:在学案中感受教与学的快乐
在学案中感受教与学的快乐
丰庄镇丰庄学校
丰雪彦
现在使用导学案授课已有近一年的时间了,至今,仍清楚的记得刚刚接触到导学案的迷茫和不知所措。不知道如何把导学案和课堂很好的结合在一起,每每讲课时使用到导学案总让人感到是一种生拉硬套的感觉,很是不协调。这种情况让我不敢使用导学案讲示范课,学校安排听课,一提到使用导学案就头疼,唯恐自己讲的生硬。近期,在学校的大力倡导下,在优秀教师的指导下,渐渐地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路和想法,慢慢的也就发现使用导学案和用好导学案之间也不是那么的难,只要用心去备课,创设好情景,引导好学生,一堂使用导学案讲的课,也是很精彩的。以下是我使用导学案的一些感受:
我认为想上好一节导学案的课,预习是关键,传统的预习,教师只是口头上反复的予以强调,并不作任何指导,学生对预习的理解就是读读课本,大体的浏览一遍明天的课程。可以说是走马观花,敷衍了事。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基本上是不闻不问,所以预习只是一种形式,没有解决根本性的问题。使用导学案之后,我在预习环节设计了预习指导、预习要求、预习检测、学生问题栏等内容,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么学,使先学后教真正落到实处,同时通过预习检测,为二次备课、上课提供依据,使课堂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学生问题栏的开辟,让学生具体提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希望老师能在课堂上帮助解决,同时也使学生能真正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将被动预习转变为自主的学习行为,提高了课堂效率。
实施导学案以来,合作学习成了我们主要的学习形式。课前学生们忙着预习,准备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享受着自学、合作带来的学习的成就感;课堂上,学生动起来了,积极地上黑板,积极地发言,有意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享受着学以致用的乐趣。我走下了讲台,融入到学生中,师生关系平等了,让学生有了感受快乐的基础。我成了学生,学生成了老师,在课堂上合作交流,互相促进,有时学生的问题会让我瞠目结舌,学生的发现会让我自叹不如,如今的孩子确实今非昔比,在合作学习中创新的火花时时迸发,既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还能拓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合作学习,还解决了班额大,难以实施个别辅导的难题,优等生的才能得到了发挥,中等生得到了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的成长。
当然导学案的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课堂学生讨论交流多,练习的时间就变少,学生对知识的产生过程了解甚多,但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普遍偏弱。还有学生情况不同,能力水平各异,导学案的设计是否也进行分级设计,以适应不同学生,使优生吃饱,后进生吃好,以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怎样处理好这两方面的关系,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总之,导学案的设计与使用应落实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和自主发展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导学案引导下学会学习,学会创新,提升能力,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并感受学习的快乐。
教学经验总结
在学案中感受教与学的快乐
丰
雪
彦
延津县丰庄镇丰庄学校
2011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