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司GMP培训总结
篇一:新版gmp培训心得体会 新版gmp培训心得体会
一、新版gmp的特点
新版gmp实施一年多以来,大家经过多次培训学习和现场检查,都感觉到新版gmp认证要求比98年版明显提高,难度加大。新旧版对比,变化的体现有5个特点:最主要变化是软件,增加了很多内容。一是强化质量管理方面的要求。第一是实行质量授权人管理制度;第二是引入质量风险管理制度。这个新理念不但对企业或我们监督部门,都是一个新的要求,如何分析、怎样评估认证企业的药品质量风险,这是新版gmp的精髓。二是强调验证工作,验证工作难度大,是企业的薄弱环节,增加很多内容。三是规范委托生产和委托检验管理。四是强调药品注册和召回的监管制度。要求对生产必须与注册审批的处方、工艺、质量标准、检验方法、原辅料及包装材料内容的一致性。五是硬件方面变化,主要是无菌制剂要求,提高比较大,增加7点要求。对中药制剂,硬件要求基本不变。
所以,新版gmp实施,无论是企业,还是gmp检查员,都是一个新挑战。98年版gmp有检查条款,新版没有检查条款,给我们检查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灵活性大,但带给我们检查员的检查难度加大了,压力也增加,风险也更大。
二、缺陷项目的释解
新版gmp实施以来,我分别参加检查了一个中药企业和一个中药饮片生产企业的新版gmp认证。中药企业认证结果,不合格项目27条,其中主要缺陷2条,一般缺陷25条。饮片企业认证结果,不合格项目18条,其中主要缺陷2条,一般缺陷16条。存在的这些缺陷,硬件约占15%,软件约占85%.所以,软件管理是关键。具体缺陷有:
(一)新版gmp培训不到位
培训缺乏针对性,表现在人员专业素质得不到提高,一些基本操作技能未掌握。
(二)岗位职责内容不明确
部门职责分工不清。不能有效履行工作职责,监督指导工作不到位。
(三)再验证工作未达效果
不按规定的项目开展再验证工作,验证数据可靠性低,再验证只是形式,对生产管理未达效果。(验证工作对广西企业来讲,难度比较大,过去企业做得不够好,但新版gmp验证,应该要求企业做好一些,不能再照搬其他企业的结果。)
(四)文件制定缺乏可操作性
脱离本企业实际,盲目照搬别人模式。造成工艺要求与实际操作不一致,文件和实际操作相互脱节。
(五)批记录内容不完整
生产过程的数据记录不完整,主要参数、数据不准确;不按规定签名和审核;有些记录没有追溯性。
(六)粉尘不能有效控制
对产尘量大的操作间不能有效除尘,一些吸尘设施吸尘效果达不到要求,不能有效防止粉尘扩散。
(七)审计工作不严格
一是物料购买把关不严,特别是中药饮片企业;二是供应商审计流于形式(新版gmp对供应商审计增加了很多内容)。
(八)质量部门不能严格履行职责
一是生产过程监控不到位;二是不能严格履行成品审核放行职责(新版gmp对质量受权人提出了明确的任职资格及责任要求);三是检验专业人员培训不到位;四是留样不规范。
(九)自检工作不认真 企业自检只是形式,不能认真检查发现问题;自检方案不全面,自检记录不完整;自检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
从我们认证的2家企业来看,掌握新版gmp的检查尺度,总体上感觉把握得还是比较好的。但因是新版gmp,还是有一个过度期和磨合期过程。把握的尺度可能还是偏松了一点。有的一般缺陷,是否应该归为主要缺陷,都值得讨论。大家可以回顾一下自己检查过的企业,情况怎样?讲这些问题,出发点主要说明我们对新版gmp的实施。还是有一个学习理解、检查熟悉的过度期,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学习,在实践中提高检查水平。
三、对新版gmp的一点建议
新版gmp认证,取消了98版gmp认证的检查条款,一律用《规范》中的规定,新版gmp附录只有无菌药品、原料药、生物制品、血液制品、中药制剂等5个附件,没有颁布中药饮片和医用氧认证的检查附件。
大家都知道,中药饮片生产过程,实际是药材单一品种的加工炮制过程,完全不同于化学药和中成药的生产过程。是否要向国家局提出建议,增加中药饮片和医用氧认证的2个附件。篇二:员工培训总结 员工培训总结
在gmp培训方面,公司大力度狠抓gmp培训,自建厂以来,随着人员的逐步增加,对每一位员工从新进厂开始,首先对其进行gmp培训,到现在为止,已反复进行了五次,每次均经过培训并进行了严格的考核。
为了使gmp准确切实的贯彻给每一个员工,公司专门聘用了gmp专家和经历过gmp认证的有经验的技术人员为员工进行培训,并且,公司还选派了部分优秀员工走出厂门,参加国家药监局、自治区药监局的培训学习。还经常外派到有经验的企业培训学习。培训人员学习归来后,把所学的知识以培训的方式传授给大家,并进行了相应的考试,使每位员工熟悉和掌握了gmp的详细内容。
根据gmp的要求,我们还对员工进行了《药品管理法》、《标准化法》、《计量法》、《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与考评。同时,还进行了质量保证体系、洁净作业等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与考评。
设备生产厂家来厂进行设备调试、安装性能验证的同时,对员工进行设备操作和清洁维修保养操作培训,我公司还利用了大量时间,进行了企业文化、企业规章制度的培训。对于顺利通过各科考试的人员,按规定发放了上岗证。
培训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我公司一年来的培训过程中,做到了严格要求、,反复学习,培训考试一条龙,全体员工齐心协力,勇于吃苦,现有员工均顺利通过各科考试。
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的培训考评工作,现人员培训档案每人一份,均已入档。培训记录有员工自己签名,真正使培训计划落实到实处。
我们坚信,在我公司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顺利通过gmp认证。
惠丰药业有限公司 人力资源部
2002年11月20日篇三:某企业gmp复认证工作小结 gmp复认证工作小结
2009年9月19日-20日,gmp专家组一行4人到我厂进行复查认证。对公司各个部门进行了检查。我陪同参加了对固体制剂车间的检查,检查员来到车间更衣进入后,因为三位检查员都是女性,为了能全面了解情况,提出到男更检查。回答是女更、男更的设施布局是一样的,她们没有进入男更检查。
进入车间后,首先来到了物料通道(物料暂存间),陪同的副总经理,将缓冲间一侧门打开,然后跨过地上的红线,将另一侧门打开,并介绍说,物料是从这里进入的。这就明显犯了错误,检查员当时就喊他回来关门,因为缓冲间的门不能同时打开。并说他不经常来车间,对车间情况不熟悉。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检查员对gmp是很熟悉的。
接着返回到物料暂存间,检查员询问了物料进入情况,查看了进出记录,并询问了物料在暂存间存放的时间,有没有文件规定?由于我公司的文件没有规定存放时间,回答检查员是按使用当天领料,用不完的当天退料。
接着准备进入粉碎过筛间,在粉碎过筛间前室查看了压差计。进入粉碎过筛间后,检查员对房间的回风是否利用进行了详细询问,由于墙上有回风口,检查员就怀疑回风被利用了,我回答是这个房间没有利用回风,在房间里面无法看到回风管的走向,检查员就说要上楼看看风管,我也只有答应可以去看。(出车间后,检查员果真提出要到天花板上面夹层去看看风管走向,我回答没有梯子,现在无法上夹层,检查员也只好作罢。我心里清楚,只要一上夹层就看到真实情况了,那就不妙了)。出了粉碎过筛间,就进入旁边的称量间。检查员就提出一个问题:按照检查顺序物料进粉碎间再进入称量间,那么不需要粉碎的物料从粉碎间通过?其实检查员没有看清楚称量间有2个门,另外一个门是通向配料间,而配料间通向走廊的,解释后,检查员就没有追问了。事后仔细考虑起来,这样的设计是存在问题的。见图,配料间用于暂存称量后的物料,按照每槽堆放。物料进称量间就要经过粉碎间或者配料间,这是相当不妥的,有交叉污染的危险。称量后的物料又进入配料间,对不需粉碎的物料而言,物料走向反复。
接着进入制粒间检查员询问了混合、制粒、整粒工艺和设备,没有停留太多时间。其实在制粒间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沸腾干燥机布袋清洗,橡胶密封圈,进风净化过滤,设备温度控制,干燥时间控制,等等诸多问题检查员却没有发现,反而提出的问题很浅显,说明检查员对车间现场并不熟悉,设备不了解。
出了制粒间就进入了总混间,检查员询问了混合机的容量,装料的重量等问题,这都是小儿科。其中检查员问:一个装料是装满总混机吗?陪同的副总回答:是的。显然这种回答是错误的,副总并不常来车间,对工艺不熟悉。我急忙纠正:不是装满,每次最多装2/3容量。出了总混间就来到中控室,75%消毒酒精在这里配制,由qa负责配制发放。检查员检查了最近几天的酒精配制记录、发放记录。很认真,前一天配制的50l酒精,仔细的计算起来,不幸的事情发生了。上一次配制了50l,但是累加起来发放了49l就用完了,显然数据不对。我心里很明白,这些记录全是假的,哪里想到qa会犯如此低级的错误。那个qa也不信数据有误,自己计算累加发放的数量,很不幸,计算2遍都是49l。出了中控室来到中间站二,这个中间站主要用于存放颗粒。检查员仔细查看了进出站记录,温湿度记录,询问了物料员的情况:姓名、学历、专业、工作时间等,后来又问了一个问题:尾料有效期是多少?在这之前我专门针对物料方面的知识培训过物料员,关于尾料方面的问题都是精心准备过的,物料员轻松作答。
出了中间站二,到了压片间。这个操作间是整个车间唯一动态生产的地方,因为压片的环节容易控制现场。检查员查看了生产现场,提出了2个问题:
1、尾料桶、废料桶的物料标签是直接放置在桶盖上面,检查员提出物料签很容易被吹落,从而混淆尾料和废料。建议标签用胶水粘牢在桶外,同时用颜色区分:贴黄色标记在尾料桶外,贴红色标记在废料桶外。这样直观醒目。
2、检查员提问:吸尘器内的药粉如何处理?操作工回答的是当作尾料处理,检查员把我喊进操作间(当时我在外间),我的回答是当做废料处理。检查员听后说,让我去找操作工。我也一头雾水。等检查员出房间后我问操作工是怎么回事,操作工才告诉我,我们2个人回答的不一致。第一个问题很好解决,在事前我提出过用颜色标签来区分,解决方法更简单,买黄色桶和红色桶,那个副总觉得浪费钱,没有必要。第二个问题确实在事前没有想到的,实际上是按照尾料来处理的,节约哦。但是由于吸尘器内的药粉可能混有油污,所以只能作废料。后来查遍相关文件,居然没有规定,这是一个遗漏。
检查员后来继续检查了胶囊填充间,包衣间,泡罩间,中间一站,模具间等,我打字有点累了,不说过程了,仅说一下出现的问题:模具间没有模具清洁记录,中间站温湿度表不准确,泡罩间清场卫生不彻底,压差不够,沸腾干燥器空气滤网没有清洗记录,工作鞋没有清洗记录,外包工作间没有温度计等。
这是对生产检查情况,通过这次认证,认识到企业自身存在很多问题。首先,平时对gmp贯彻学习不够,没有对员工做系统培训,培训工作也是临时抱佛脚。记得一次生产部培训,培训开始不久,勾总就强行中断了培训,他认为是浪费时间。从一个方面说明,领导对员工培训根本不重视。其次,对质量管理是说一套做另一套。平时说质量放在首位,但是一到出了质量事故时却把问题药品放行,根本不管质量,害怕抬高了成本,比如内包的电子秤出问题,没有效验,导致10g颗粒剂装成12g,如果返工的话,要损失大量内包材和人力,质量部也不管了,把这批产品悄悄的放行;再比如玄麦甘菊颗粒剂里面只有5%的浸膏,辅料是白糖和焦糖色素,这样的药还有效果吗,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个企业出这么多问题,其经营思路就是赚钱第一,不管员工死活。
当然检查员也发现问题很多很严重,第二天就判定不符合gmp,就要结束检查回去了。老板急忙打电话给xx药监局长,局长到公司后,给检查员做思想工作。后来不晓得怎么谈的,居然通过了。
第二篇:GMP培训总结
GMP培训总结
10月30和31日新发药业有限公司GMP培训使我受益匪浅,通过这次GMP培训课使我学到了很多有用的东西:
首先,通过培训我明白了质量源于设计,设计源于研发,知识管理是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管理是质量管理的基础。要以风险为基础来建设GMP。通过以风险为基础的体系把风险降到最小。以及基于风险的药品质量体系建立的注意事项:(1)QRM计划(2)风险评估的基本方法(3)QRM活动的组织(4)偏差调查的方法(5)纠正与预防措施CAPA(6)变更控制(7)PQS体系的设计和组织保障等等。
其次,通过培训我学到了原料药生产的GMP符合性的一些知识:(1)原料药生产的GMP规范,GMP是原料药生产的最低要求,原料药在中国称为药品可以申请注册而在国际上被称为活性物料不能注册。(2)合成起始物料和GMP起始点的定义,在起始物料开始使用的时候就得实施GMP控制,起始物料应当是具备明确化学特性及结构的物质,并且是原料药的重要结构部分,不能分离的中间体不适合作为起始物料。(3)物料控制和仓储管理(4)厂房设备和环境(5)工艺过程控制和验证(6)溶剂和母液回收,回收是正常的,用于精致的溶剂要求很高,回收的溶剂最好不要用在精制。
最重要的是学到了原料药国际注册文件的编写方法:(1)一般性质,需要描述原料药确切的化学和物理性质而且还应指出分子是否包含手型中心,若不存在也应说明不存在手型中心,立体异构体时不可能存在的以及多晶形问题比较看重此处。(2)制造(3)生产场地,要求详细到生产的单位和建筑物,提供物理地址应很清楚GPRS定位。由代包的应将代包原料的生产工厂都得说明。(4)生产工艺描述,提供详细的反应流程图,包括化学结构、分子量、溶剂、试剂,提供每一合成步骤的详细描述。包括用到的试剂、溶剂的类型和量、反应条件、关键步骤、过程控制、收率以及溶剂回收等(5)物料控制,应包括从API-SM开始所有使用的物料、试剂和溶剂,并说明每种物料是在哪一步骤是用的。每一化合物都应提供质量标准,重要样品应出具检验报告单。(6)关键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应提供分离中间体的质量标准,包括鉴别、杂质和含量的检测方法和可接受标准。(7)特性描述,结构的确认、异构体、多晶型等等,(8)杂质,此部分时最重要的地方,潜在杂质应全部列出,逐一排除杂质将杂质检测方法归纳总结等(9)质量标准(10)标准品,应对含量测定、杂质分析和鉴别试验中使用的原始标准品和工作标准品作出说明。(11)包装密封系统,一般要求应提供内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复印件,构建内包装材料的材质必须要与药物相适合,应确认所采用的包装也用于API的稳定性研究。(12)必须要提出一个推荐的储藏温度和复检期。
最后,非常感谢李总能给我们提供这次学习的机会同时也非常感谢孙老师精彩的讲课,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认真学习并学以至用,争取以最好的成绩回报公司!!
2013年11月1
郭金艳
第三篇:2013年GMP培训总结
GMP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则
二、机构与人员;
三、厂房与设施
四、设备
五、物料
六、卫生
七、验证
八、文件
九、生产管理
十、质量管理
十一、产品销售与收回
十二、投诉与不良反应报告
十三、自检
十四、附则
一、总则: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2 规定了GMP的适用范围: 2.1 药品制剂生产的全过程
2.2 原料药生产中影响成品质量的关键工序 3 实施的对象:《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除药品生产企业外,凡与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密切相关的主要环节,如厂房设计、施工安装等,也应以《规范》为基本准则进行生产和工作。目的:在于确保药品生产全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法规、标准之类文件加以约束,从而使最终产品的质量达到安全、有效、均一。
二、机构与人员:机构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组织保证,人员则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执行主体。因此,机构和人员是实施《规范》的基础。
1.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生产和质量机构。各级机构和人员职责应明确,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与药品生产相适应的具有专业知识、生产经验及组织能力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
2.药品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的负责人应具有医药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有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经验,对本规范
1/8 的实施和产品质量负责。
3.药品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4.从事药品生产的各级人员应按要求进行培训和考核。对于新员工培训要进行综合介绍,了解药品的的特殊性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性,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另外,我们还要进行岗位培训和继续培训,加深和巩固对GMP的认识,在我们的生产过程中自觉、自愿地按GMP要求去工作。
产品质量取决于全体人员的责任。生产企业必须健全从决策层到作业层的人员培训教育制度。培训工作强调针对性、有效性、持续性,以适应GMP对各类人员的素质要求。
三、厂房与设施:
1.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有整洁的生产环境;厂区的地面、路面及运输等不应对药品的生产造成污染;生产、行政、生活和辅助区的总体布局应合理,不得互相妨碍。
2.厂房应按生产工艺流程及所要求的空气洁净级别进行合理布局。同一厂房以及相邻厂房之间的生产操作不得互相妨碍。3.厂房应有防止昆虫和其他动物进入的设施。
青霉素类生产厂房的设置,应考虑防止与其他产品的交叉污染。
4.在设计和建设厂房时,应考虑使用时便于进行清洁工作。洁净室(区)的内表面应平整光滑、无裂缝、接口严密、无颗粒物脱落,并能耐受清洗和消毒,墙壁与地面的交界处宜成弧形或采取其他措施,以减少灰尘积聚和便于清洁。(注意地脚线清洁)
5.洁净室(区)内应使用无脱落物、易清洗、易消毒的清洁工具,其存放地点不能对产品造成污染。不同洁净室(区)的清洁工具不能跨区使用,不同洁净级别区应设相应的洁具间,清洁用具不得跨区使用。
6.生产区和储存区应有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面积和空间用以安置设备、物料,便于生产操作,存放物料、中间产品、待验品和成品,应最大限度地减少差错和交叉污染。
7.洁净室(区)内各种管道、灯具、风口以及其他公用设施,在设计和安装时应考虑使用中避免出现不易清洁的部位。
8.洁净室(区)应根据生产要求提供足够的照明。主要工作室的照度宜为300勒克斯;对照度有特殊要求的生产部位可设置局部照明。厂房应有应急照明设施。有防爆要求的洁净车间,照
2/8 明灯具和安装应符合国家安全规定。
9.进入洁净室(区)的空气必须净化,并根据生产工艺要求划分空气洁净级别。洁净级别分别为百级、万级、十万级,三十万级,洁净室(区)内空气的微生物数和尘粒数应定期监测,监测结果应记录存档。10.洁净室(区)窗户、天棚及进入室内的管道、风口、灯具与墙壁或天棚的连接部位均应密封。空气洁净级别不同的相邻房间之间的静压差应大于5帕,洁净室(区)与室外大气的静压差应大于10帕,并应有指示压差的装置。11.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药品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应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我们根据处在北方相对干燥的区域,规定温度18~26℃,相对湿度35~65%)12.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干燥用空气、压缩空气和惰性气体应净化处理,符合生产要求。13.工艺用水:药品生产过程所谓的工艺用水主要指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
① 饮用水:水质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② 纯化水:为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供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
③ 注射用水:也叫重蒸馏水,利用热原的不挥发性制备的工艺用水。主要特征是不含热原
④ 纯化水的制备、储存和分配应有防止微生物的滋生和污染的措施:
纯化水的储存期限不超过24小时;为了避免盲管问题,我公司规定在使用前放水1分钟。
⑤ 储罐和输送管道所用材料应无毒、耐腐蚀,管道的设计和安装应避免死角、盲管,对储罐和管道应制定书面规程,规定清洗、灭菌周期。
⑥ 水处理及其配套系统的设计、安装和维护能确保供水达到设定的质量标准。
四、设备:满足工艺生产技术要求;使用时不污染药物,也不污染生产环境;有利于清洗、灭菌;能适应设备验证需要。
1.设备的设计、选型、安装应符合生产要求,易于清洗、消毒或灭菌,便于生产操作和维修、保养,并能防止差错和减少污染。
3/8 与产品直接接触的离心袋的清洁和使用规程;出料、输送软管(尤其是输送粉料的软管)、干燥设备、泵的安装/连接情况,评估它们对产品质量的可能影响。
2.与药品直接接触的设备表面应光洁、平整、易清洗或消毒、耐腐蚀,不与药品发生化学变化或吸附药品。洁净室(区)内设备保温层表面应平整,光洁,无颗粒脱落。
3.设备所用的润滑剂、冷却剂等不得对药品或容器造成污染(食用级)。
4.与药液接触的设备、容器具、管路、阀门、输送泵等应采用优质耐腐蚀材质,管路的安装应尽量减少连(焊)接处。
5.过滤器材不应吸附药液组分和释放异物,不应采用已禁止使用的石棉过滤器材。
6.干燥设备进风口应有过滤装置,出风口应有防止空气倒流的装置。过滤净化后的干燥用空气所含微粒和微生物数应符合所规定的空气洁净级别的要求。
7.与设备连接的主要固定管道应表明管内物料名称、流向。8.用于生产的仪器、仪表、量具、衡器等,其适用范围和精密度应符合生产要求,又明显的合格标志,并定期校验。应在规定的有效期内。
五、物料:药品生产从原辅料进厂到成品出厂,是物料流转的过程,它涉及企业生产和质量管理的所有部门。因此,对物料管理关键在于建立物料管理系统,使物料流向明晰,具有可追溯性;制订物料管理制度,使物料的验收、存放、使用有章可循;加强仓储管理,确保物料质量。
1.物料应定点供应,质量部门对供应商应进行考察,供货单位一经选定,尽可能减少变更。需要变更时,须经质量管理部门审计批准; 2.采购进口原料药应有口岸药品检验所的药品检验报告。
3.在库物料应进行色标管理,黄色→待验;红色→不合格;绿色→合格
4.仓库的物料管理核心是做到帐、卡、物三相符。物料要有固定的企业统一编号;
5.生产部门领用物料,要计算物料平衡,必要时写出偏差调查报告;
6.标签、说明书必须按品种、规格、批号分类,专库(专柜)存放,并上锁专人管理;
六、卫生
4/8 1.药品生产企业应有防止污染的卫生措施,制定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
2.药品生产车间,工序、岗位均应按生产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要求制定厂房、设备、容器等清洁规程,内容应包括:清洁方法、程序、间隔时间、使用的清洁剂或消毒剂、清洁工具的清洁方法和存放地点。
① 在同一设备连续生产同一品种时,应在规定的批次间隔内对设备进行清洁。
② 如有影响产品质量的残留物,更换批次时,应对设备进行彻底清洁。
3.生产区不得存放非生产物品和个人杂物,生产中的废弃物应及时处理。
吸烟、喝饮料及存放食品等个人杂物仅限于生产区外的指定场所。
4.更衣室、浴室及厕所的设置不得对洁净室(区)产生不良影响。① 盥洗室应有冷热水、洗涤剂/消毒剂,并安装烘手器方便人员清洁及手消毒。
② 盥洗室应与生产区隔离,但应方便员工使用。③ 有相应的卫生管理与清洁规程,有专人负责清洁。
5.工作服的选材、式样及穿戴方式应与生产操作和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相适应,并不得混用。洁净工作服的质地应光滑、不产生静电、不脱落纤维和颗粒物。(广义的工作服应包括衣、裤、帽、鞋、短袜等)
6.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使用的工作服应分别清洗、整理,必要时消毒或灭菌。工作服洗涤、灭菌时不应带入附加的颗粒物质。工作服应制定清洗周期。
7.100,000级以上区域的洁净工作服应在洁净室(区)内洗涤、干燥、整理,必要时按要求灭菌。
① 应设置不同洁净区使用的工作服清洗、整理、存放的洗衣间。
② 300,000级的洁净工作服可在非洁净室(区)洗衣房洗涤、干燥、整理。
③ 清洗、消毒或灭菌的记录。
④ 清洗、消毒或灭菌的时间及使用期限的标识。
⑤ 减少污染的措施,如同一级别工作服,因不同工段污染情况不同,但只用同一个洗衣机时,分批洗涤。
5/8 8.洁净室(区)仅限于该区域生产操作人员和经批准的人员进入,人员数量应有严格控制,对临时外来人员进行指导和监督。(外来人员进入洁净室批准程序及进入登记制度)
9.进入洁净区的工作人员(包括维修、辅助人员)应定期进行卫生和微生物学基础知识,洁净作业等方面的培训及考核。10.进入洁净室(区)的人员不得化妆和佩带饰物,不得裸手直接接触药品。
七、验证: 定义:证明任何程序、生产过程、设备、物料、活动或系统确实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有文件证明的一系统活动。2 验证的方式及其应用范围:
2.1 前验证:正式投产前的质量活动;
2.2 回顾性验证:指以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基础,旨在证实正常生产的工艺条件适用性的验证;
2.3 同步验证:指生产中在某项工艺运行的同时进行的验证。用实际运行过程中获得的数据作为文件的依据,以此证明该工艺达到预期要求。
2.4 再验证:指对产品已经验证过的生产工艺、关键设施及设备、系统或物料在生产一定周期后进行的重复验证。
八、文件、记录 药品生产企业应建立文件的起草、修订、审查、批准、撤销、印制及保管的管理制度。分发、使用的文件应为批准的现行文本。已撤销和过时的文件除留档备查外,不得在工作现场出现。
九、生产管理 生产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和标准操作规程不得任意更改。如需更改时,应按制定时的程序办理修订、审批手续(所从事活动应与文件一致,不能有手抄本)。每批产品应按产量和数量的物料平衡进行检查。如有显著差异,必须查明原因,在得出合理解释,确认无潜在质量事故后,方可按正常产品处理。批生产记录应字迹清晰、内容真实、数据完整,并由操作人及复核人签名。记录应保持清洁,不得撕毁和任意涂改;更改时,在更改处签名,并使原数据仍可辨认(更改时划横线,签名,不得代人签名)。空白的批生产记录发放之前,应当检查版本是否正确,并建立发放记录。
6/8 6 批生产记录中有无偏差记录、调查、评估的内容。7 返工应有相应的返工记录。在规定限度内具有同一性质和质量,并在同一连续生产周期中生产出来的一定数量的药品为一批。每批药品均应编制生产批号。9 为防止药品被污染和混淆,生产操作应采取以下措施: 10 产品应有批包装记录。批包装记录的内容应包括:
10.1 待包装产品的名称、批号、规格;
10.2 印有批号的标签和使用说明书以及产品合格证;
10.3 待包装产品和包装材料的领取数量及发放人、领用人、核对人签名;
10.4 已包装产品的数量;
10.5 前次包装操作的清场记录(副本)及本次包装清场记录(正本);
10.6 本次包装操作完成后的检验核对结果、核对人签名; 10.7 生产操作负责人签名。
10.8 每批药品的每一生产阶段完成后必须由生产操作人员清场,填写清场记录。清场记录内容包括:工序、品名、生产批号、清场日期、检查项目及结果、清场负责人及复查人签名。清产记录应纳入批生产记录。10.9 返工与重新加工:
十、质量管理: 为有效控制质量,企业必须建立独立的质量管理机构,受企业负责人直接领导。配备相应人员,明确职责,赋予一定的权限。2 负责制定、实施质量保证系统; 负责或参与生产管理文件的编写和修订; 负责取样,化验等质量管理工作,并对物料的放行使用负责; 5 负责制订及实施环境监测计划并报告结果; 负责产品的稳定性试验及留样考察,建立质量档案,进行质量统计、审订工作,负责处理用户投诉工作; 7 负责供货单位的质量审计; 8 负责组织和实施GMP自检; 9 负责职工的GMP培训及考核; 负责有关技术质量、设备、卫生等文件的文档管理。
十一、产品销售与收回: 成品销售必须具有检验合格报告,并执行先产先销的原则; 2 销售药品均应有记录,必要时能追查并及时收回有质量问题的每7/8 一批药品; 因质量问题退货和收回的制剂产品,其处理方法必须制定书面规程。需要销毁的应在质量管理部门监督下进行;
十二、投诉与不良反应报告:
十三、自检: 企业应定期组织自检,以证实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有效性,使药品生产的全过程始终如一地得到控制,从而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有效。
8/8
第四篇:新版GMP培训
新版GMP培训
新版GMP培训
文山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GMP检查员 杨启恒 2011年3月12日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新版药品GMP),将于2011年3月1日起施行。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我国自1988年第一次颁布药品GMP至今已有20多年,其间经历1992年和1998年两次修订,截至2004年6月30日,实现了所有原料药和制剂均在符合药品GMP的条件下生产的目标。新版药品GMP共14章、313条,相对于1998年修订的药品GMP,篇幅大量增加,被称为“史上最严GMP”,现有药品生产企业将给予不超过5年的过渡期。新版药品GMP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按照“软件硬件并重”的原则,贯彻质量风险管理和药品生产全过程管理的理念,更加注重科学性,强调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达到了与世界卫生组织药品GMP的一致性,它的实施将进一步有利于从源头上把好药品质量安全关。
1998年修订的药品GMP的实施,在提升我国药品质量、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世界卫生组织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药品GMP的技术标准得到很大的提升,新的理念和要求不断更新和涌现,我国现行药品GMP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国际药品GMP发展趋势,也是药品安全自身的要求。
目前国内制药企业约5000家左右,营业收入不足5000万元的中小型企业占到70%以上。如果此次GMP技术改造投入在1500万元,几乎相当于这些企业2年-3年的净利润。即使有5年的缓冲期,医药行业新一轮购并大潮也将由此拉开,虽然新版GMP对小药企来说很残酷,但它将会加速制药行业整合,长期来看有利于整个制药行业的健康发展。1998年旧版GMP曾造就一大批没有竞争力的小药企停产,资料显示,在2004年底造成了当时5071家制药企业中有1340家被迫停产。专家预测:新版GMP的实施将淘汰1000家左右小型制药企业。我国现有药品生产企业在整体上呈现多、小、散、低的格局,生产集中度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实施新版药品GMP,是顺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医药行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淘汰落后生产力;有利于调整医药经济结构,以促进产业升级;有利于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加快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有利于实施优势品牌,对产品和销售网络的大型药企提供了良好的并购机会。
GMP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根本,是药品生产企业的立足之本,作为一名员工应该遵守的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是永远前进的,只要通过验证证明我们所采取的措施对产品和环境不会造成污染、交叉污染和混淆等差错事故,任何措施都是可行的。当前医药行业发展迅速,我们应该学习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加强同业交流,开阔视野,师夷长技以自强!
随着国家的GMP实施力度的不断加大,企业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提高制药企业员工的素质,建立科学的理念与思维,真正促进企业发展,已成为制药企业关注的热点。实施GMP关键在于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只有依靠员工的严格执行才能获得有效实施,人员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培训。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药品生产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要求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企业的督促检查和指导。
药品GMP是国际通行的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而我国现行的药品GMP已施行达10年之久,无论在标准内容上,还是在生产质量管理理念上均与国际先进的药品GMP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近年来,国际上药品GMP还在不断发展,WHO对其药品GMP进行了修订,提高了技术标准;美国药品GMP在现场检查中又引入了风险管理理念;欧盟不断丰富其条款内容。与国际先进的药品GMP相比,我国现行药品GMP在条款内容上过于原则,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偏重于对生产硬件的要求,软件管理方面的规定不够全面、具体,缺乏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国际药品GMP发展趋势。
新版药品GMP修订工作从2006年就开始启动。在新版药品GMP修订过程中,注重借鉴和吸收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并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坚持从实际出发,总结借鉴与适度前瞻相结合,体现质量风险管理和药品生产全程管理的理念。概括起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化了管理方面的要求。
一是提高了对人员的要求。
“机构与人员”一章明确将质量受权人与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一并列为药品生产企业的关键人员,并从学历、技术职称、工作经验等方面提高了对关键人员的资质要求。比如,对生产管理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负责人的学历要求由现行的大专以上提高到本科以上,规定需要具备的相关管理经验并明确了关键人员的职责。
二是明确要求企业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为实现质量管理目标、有效开展质量管理活动而建立的,是由组织机构、职责、程序、活动和资源等构成的完整系统。新版药品GMP在“总则”中增加了对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以保证药品GMP的有效执行。
对于质量受权人,来自于欧盟的管理经验,是企业内部负责质量监督、产品放行的专业人员,独立行使职责,不受企业负责人和其他人员干预。新修订的药品GMP首次提出质量受权人概念,并将质量受权人纳入药品生产企业的关键人员。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自2009年开始推动药品生产企业实施质量受权人制度,先后在血液制品、疫苗、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全面实施。新版药品GMP将该制度予以明确,意味着所有药品生产企业均应实施质量受权人制度。由于在实践中存在着企业主管质量的副总、质量受权人、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的设置和职责如何划分的不同意见,考虑到质量受权人制度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协调关系,故新版药品GMP对质量受权人只明确其管理生产质量的独立地位以及相关的职责,其他具体要求将另行研究确定并以配套文件的形式另行发布。
三是细化了对操作规程、生产记录等文件管理的要求。
为规范文件体系的管理,增加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新版药品GMP分门别类对主要文件(如质量标准、生产工艺规程、批生产和批包装记录等)的编写、复制以及发放提出了具体要求。
第二,提高了部分硬件要求。
一是调整了无菌制剂生产环境的洁净度要求。
1998年修订的药品GMP,在无菌药品生产环境洁净度标准方面与WHO标准(1992年修订)存在一定的差距,药品生产环境的无菌要求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为确保无菌药品的质量安全,新版药品GMP在无菌药品附录中采用了WHO和欧盟最新的A、B、C、D分级标准,对无菌药品生产的洁净度级别提出了具体要求;增加了在线监测的要求,特别对生产环境中的悬浮微粒的静态、动态监测,对生产环境中的微生物和表面微生物的监测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二是增加了对设备设施的要求。
对厂房设施分生产区、仓储区、质量控制区和辅助区分别提出设计和布局的要求,对设备的设计和安装、维护和维修、使用、清洁及状态标识、校准等几个方面也都做出具体规定。这样无论是新建企业设计厂房还是现有企业改造车间,都应当考虑厂房布局的合理性和设备设施的匹配性。
第三,围绕质量风险管理增设了一系列新制度。
质量风险管理是美国FDA和欧盟都在推动和实施的一种全新理念,新版药品GMP引入了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并相应增加了一系列新制度,如:供应商的审计和批准、变更控制、偏差管理、超标(OOS)调查、纠正和预防措施(CAPA)、持续稳定性考察计划、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等。这些制度分别从原辅料采购、生产工艺变更、操作中的偏差处理、发现问题的调查和纠正、上市后药品质量的持续监控等方面,对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促使生产企业建立相应的制度,及时发现影响药品质量的不安全因素,主动防范质量事故的发生。
第四,强调了与药品注册和药品召回等其他监管环节的有效衔接。
药品的生产质量管理过程是对注册审批要求的贯彻和体现。新版药品GMP在多个章节中都强调了生产要求与注册审批要求的一致性。如:企业必须按注册批准的处方和工艺进行生产,按注册批准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采用注册批准的原辅料和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其来源也必须与注册批准一致,只有符合注册批准各项要求的药品才可放行销售等。
新版药品GMP还注重了与《药品召回管理办法》的衔接,规定企业应当召回存在安全隐患的已上市药品,同时细化了召回的管理规定,要求企业建立产品召回系统,指定专人负责执行召回及协调相关工作,制定书面的召回处理操作规程等。
新版药品GMP包括基本要求和附录,2月24日发布了无菌药品、原料药、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及中药制剂5个附录,以后还将陆续制定和发布相关附录。
GMP的目标是把一切标准化、规则化,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目的。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使自己的思维向先进的国际理念靠拢。
GMP的精髓分割成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来给我们做分析,不仅结合了我国药品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还引入了欧盟和美国FDA的GMP理念。他告诫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要提升GMP水平和培养科学的GMP精神,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理解和领会GMP程度的深浅是生产体系建立是否完好的关键。很多企业日常控制难于实施,现场管理混乱,这是因为在已建立的生产体系管理上,没有融入GMP控制精神。
从新版GMP体系来看,我国GMP标准进一步国际化的倾向较为强烈,国内新版GMP标准逐步向国际水平靠拢。从近期公布的文件来看,新版GMP基本框架与内容采用欧盟GMP文本,附录中原料药标准等同采用,由于欧盟GMP标准被国际上公认为是通行的标准,因此新版GMP的实施,对于我国GMP和国际通行的标准接轨,我国制药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与产品质量为国际所认可,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的质量标准下,有利于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更好更多地占领国际市场,对于我国制剂企业走出国门,加速我国制药行业国际化进程,有着一定积极意义。
新《标准》更加严格按照原来的标准,如果认证检查发现严重缺陷少于3条可以限期整改然后进行认证,但新《标准》规定,如有严重缺陷将不予通过认证,新《标准》还规定未发现严重缺陷且一般缺陷≤20%的能够立即改正的企业必须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必须提供缺陷整改的报告及整改经整改后才能通过药品GMP认证,这就意味着企业要想拿到GMP证书就必须实现‘零缺陷’”。
新《标准》规定“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企业隐瞒有关情况或提供虚假材料的按严重缺陷处理,检查组应调查取证详细记录”,在软件管理上,新《标准》增加了“主管生产和质量管理的企业负责人应对本规范的实施和产品质量负责”,“企业负责人和各级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药品管理法规培训”,“从事药品质量检验的人员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等内容,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了人员质量生产物料和文件管理的检查项目。
中药制剂GMP
第一章 范围
第一条
本附录适用于中药材前处理、中药提取和中药制剂的生产、质量控制、贮存、发放和运输。第二条
民族药参照本附录执行。第二章 原则 第三条
中药制剂的质量与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中药材前处理和中药提取工艺密切相关。应当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以及中药材前处理、中药提取工艺严格控制。在中药材前处理以及中药提取、贮存和运输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控制微生物污染,防止变质。
第四条
中药材来源应当相对稳定。注射剂生产所用中药材的产地应当与注册申报资料中的产地一致,并尽可能采用规范化生产的中药材。第三章
机构与人员
第五条
企业的质量管理部门应当有专人负责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管理。
第六条
专职负责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人员应当至少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中药学、生药学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并至少有三年从事中药生产、质量管理的实际工作经验;或具有专职从事中药材和中药饮片鉴别工作八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验;
(二)具备鉴别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真伪优劣的能力;
(三)具备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控制的实际能力;
(四)根据所生产品种的需要,熟悉相关毒性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管理与处理要求。
第七条
专职负责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管理的人员主要从事以下工作:
(一)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取样;
(二)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鉴别、质量评价与放行;
(三)负责中药材、中药饮片(包括毒性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专业知识的培训;
(四)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标本的收集、制作和管理。第四章
厂房设施
第八条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取样、筛选、称重、粉碎、混合等操作易产生粉尘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以控制粉尘扩散,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如安装捕尘设备、排风设施或设置专用厂房(操作间)等。
第九条
中药材前处理的厂房内应当设拣选工作台,工作台表面应当平整、易清洁,不产生脱落物。
第十条
中药提取、浓缩等厂房应当与其生产工艺要求相适应,有良好的排风、水蒸汽控制及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等设施。
第十一条
中药提取、浓缩、收膏工序宜采用密闭系统进行操作,并在线进行清洁,以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采用密闭系统生产的,其操作环境可在非洁净区;采用敞口方式生产的,其操作环境应当与其制剂配制操作区的洁净度级别相适应。
第十二条
中药提取后的废渣如需暂存、处理时,应当有专用区域。
第十三条
浸膏的配料、粉碎、过筛、混合等操作,其洁净度级别应当与其制剂配制操作区的洁净度级别一致。中药饮片经粉碎、过筛、混合后直接入药的,上述操作的厂房应当能够密闭,有良好的通风、除尘等设施,人员、物料进出及生产操作应当参照洁净区管理。
第十四条
中药注射剂浓配前的精制工序应当至少在D级洁净区内完成。
第十五条
非创伤面外用中药制剂及其它特殊的中药制剂可在非洁净厂房内生产,但必须进行有效的控制与管理。第十六条
中药标本室应当与生产区分开。第五章
物料
第十七条
对每次接收的中药材均应当按产地、采收时间、采集部位、药材等级、药材外形(如全株或切断)、包装形式等进行分类,分别编制批号并管理。
第十八条
接收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药提取物时,应当核对外包装上的标识内容。中药材外包装上至少应当标明品名、规格、产地、采收(加工)时间、调出单位、质量合格标志;中药饮片外包装上至少应当标明品名、规格、产地、产品批号、生产日期、生产企业名称、质量合格标志;中药提取物外包装上至少应当标明品名、规格、批号、生产日期、贮存条件、生产企业名称、质量合格标志。第十九条
中药饮片应当贮存在单独设置的库房中;贮存鲜活中药材应当有适当的设施(如冷藏设施)。
第二十条
毒性和易串味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应当分别设置专库(柜)存放。
第二十一条
仓库内应当配备适当的设施,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以及中药制剂按照法定标准的规定贮存,符合其温、湿度或照度的特殊要求,并进行监控。
第二十二条
贮存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应当定期养护管理,仓库应当保持空气流通,应当配备相应的设施或采取安全有效的养护方法,防止昆虫、鸟类或啮齿类动物等进入,防止任何动物随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带入仓储区而造成污染和交叉污染。
第二十三条
在运输过程中,应当采取有效可靠的措施,防止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以及中药制剂发生变质。第六章
文件管理
第二十四条
应当制定控制产品质量的生产工艺规程和其它标准文件:
(一)制定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养护制度,并分类制定养护操作规程;
(二)制定每种中药材前处理、中药提取、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和工序操作规程,各关键工序的技术参数必须明确,如:标准投料量、提取、浓缩、精制、干燥、过筛、混合、贮存等要求,并明确相应的贮存条件及期限;
(三)根据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质量、投料量等因素,制定每种中药提取物的收率限度范围;
(四)制定每种经过前处理后的中药材、中药提取物、中间产品、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第二十五条
应当对从中药材的前处理到中药提取物整个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卫生和质量管理情况进行记录,并符合下列要求:
(一)当几个批号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混合投料时,应当记录本次投料所用每批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批号和数量。
(二)中药提取各生产工序的操作至少应当有以下记录: 1.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名称、批号、投料量及监督投料记录; 2.提取工艺的设备编号、相关溶剂、浸泡时间、升温时间、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溶剂回收等记录; 3.浓缩和干燥工艺的设备编号、温度、浸膏干燥时间、浸膏数量记录;
4.精制工艺的设备编号、溶剂使用情况、精制条件、收率等记录;
5.其它工序的生产操作记录;
6.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废渣处理的记录。第七章
生产管理 第二十六条
中药材应当按照规定进行拣选、整理、剪切、洗涤、浸润或其它炮制加工。未经处理的中药材不得直接用于提取加工。
第二十七条
中药注射剂所需的原药材应当由企业采购并自行加工处理。
第二十八条
鲜用中药材采收后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投料,可存放的鲜用中药材应当采取适当的措施贮存,贮存的条件和期限应当有规定并经验证,不得对产品质量和预定用途有不利影响。
第二十九条
在生产过程中应当采取以下措施防止微生物污染:
(一)处理后的中药材不得直接接触地面,不得露天干燥;
(二)应当使用流动的工艺用水洗涤拣选后的中药材,用过的水不得用于洗涤其它药材,不同的中药材不得同时在同一容器中洗涤。
第三十条
毒性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操作应当有防止污染和交叉污染的措施。
第三十一条
中药材洗涤、浸润、提取用水的质量标准不得低于饮用水标准,无菌制剂的提取用水应当采用纯化水。第三十二条
中药提取用溶剂需回收使用的,应当制定回收操作规程。回收后溶剂的再使用不得对产品造成交叉污染,不得对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有不利影响。
第八章
质量管理
第三十三条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应当符合国家药品标准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标准和中药炮制规范,并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根据对中药制剂质量的影响程度,在相关的质量标准中增加必要的质量控制项目。
第三十四条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控制项目应当至少包括:
(一)鉴别;
(二)中药材和中药饮片中所含有关成分的定性或定量指标;
(三)已粉碎生药的粒度检查;
(四)直接入药的中药粉末入药前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五)外购的中药饮片可增加相应原药材的检验项目;
(六)国家药品标准及省(自治区、直辖市)中药材标准和中药炮制规范中包含的其它检验项目。
第三十五条
中药提取、精制过程中使用有机溶剂的,如溶剂对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有不利影响时,应当在中药提取物和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中增加残留溶剂限度。
第三十六条
应当对回收溶剂制定与其预定用途相适应的质量标准。
第三十七条
应当建立生产所用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标本,如原植(动、矿)物、中药材使用部位、经批准的替代品、伪品等标本。第三十八条
对使用的每种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应当根据其特性和贮存条件,规定贮存期限和复验期。
第三十九条
应当根据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间产品的特性和包装方式以及稳定性考察结果,确定其贮存条件和贮存期限。
第四十条
每批中药材或中药饮片应当留样,留样量至少能满足鉴别的需要,留样时间应当有规定;用于中药注射剂的中药材或中药饮片的留样,应当保存至使用该批中药材或中药饮片生产的最后一批制剂产品放行后一年。
第四十一条
中药材和中药饮片贮存期间各种养护操作应当有记录。第九章
委托生产
第四十二条
中药材前处理和中药提取的委托生产应当至少符合以下要求:
(一)委托生产使用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来源和质量应当由委托方负责;
(二)委托方应当制定委托生产产品质量交接的检验标准。每批产品应当经检验合格后,方可接收;
(三)委托生产的产品放行时,应当查阅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检测报告书,确认中药材和中药饮片的质量。
第四十三条
中药提取的委托生产还应当注意以下事项,并在委托生产合同中确认:
(一)所使用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
(二)中药提取物的质量标准,该标准应当至少包括提取物的含量测定或指纹图谱以及允许波动范围。
(三)中药提取物的收率范围。
(四)中药提取物的包装容器、贮存条件、贮存期限。
(五)中药提取物的运输条件:
1.中药提取物运输包装容器的材质、规格; 2.防止运输中质量改变的措施。
(六)中药提取物交接的确认事项: 1.每批提取物的交接记录;
2.受托人应当向委托人提供每批中药提取物的生产记录。
(七)中药提取物的收率范围、包装容器、贮存条件、贮存期限、运输条件以及运输包装容器的材质、规格应当进行确认或验证。第十章
术语
第四十四条
下列术语含义是: 原药材
指未经前处理加工或未经炮制的中药材。
关于贯彻设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的 通知
国食药监安【2011】101号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卫生部令第79号)已经卫生部发布,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为做好贯彻实施工作,依据《药品管理法》和第79号卫生部令的规定,现将实施步骤及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实施工作,充分认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实施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充分认识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对确保药品质量安全,促进医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进一步增强我国医药产业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意义。应将《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的实施纳入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十二五”期间药品监管工作的重点,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结合辖区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自2011年3月1日起,凡新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新建(改、扩建)车间均应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的要求。现有药品生产企业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的生产,应在2013年12月31日前达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要求。其他类别药品的生产均应在2015年12月31日前达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要求。未达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要求的企业(车间),在上述规定期限后不得继续生产药品。
三、药品生产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的实际,制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实施计划并报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要求,建立和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配备必要的药品质量管理人员;建立和更新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各类管理软件并验证和试运行,确保新的软件能够满足和适应本企业产品生产过程的使用要求,全面提升企业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保障能力;应结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本企业药品质量管理要求以及岗位操作规范,组织开展企业员工的培训。上述相关工作应在2013年12月31日前完成。
四、药品生产企业在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体系变化和硬件改造的同时,应加强对在产药品生产及质量的管理,确保上市药品的质量安全,保障《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实施工作的平稳、有序。
现有《药品GMP证书》有效期满但尚未达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要求的,药品生产企业应在原《药品GMP证书》期满前六个月,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要求进行自查,并将自查结果报送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对企业自查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符合要求的,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生产企业现有《药品GMP证书》有效期延续至2013年12月31日;其他类别药品现有《药品GMP证书》有效期延续至2015年12月31日。不符合要求的,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企业进行整改,整改期间收回《药品GMP证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在网站上对药品生产企业《药品GMP证书》延续情况予以公示。
五、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做好辖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的宣传和培训,组织开展各级药品监管人员、药品GMP检查员以及辖区内药品生产企业生产及质量管理负责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的培训。加强辖区药品检查认证体系及能力建设,并对本级检查认证机构的检查认证能力组织开展评估。评估内容包括组织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检查人员结构及培训等情况。
六、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自2011年3月1日起开始受理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的认证申请。凡经过检查认证符合要求的,核发新编号的《药品GMP证书》。2011年3月1日前已经受理的认证申请,按原规定完成认证工作并核发《药品GMP证书》,其有效期最长至本通知第二条规定实施期限。
七、各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在地方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确保《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实施工作有序进行。应加强对药品生产企业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的督促与指导,加强药品生产企业在产药品生产现场的监督检查。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督促企业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要求进行整改。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统一编写培训教材,为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举办《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师资培训班,并对各省开展培训工作予以指导。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将辖区《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具体实施工作方案和对检查认证机构开展的评估结果于2011年6月1日前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施工作中如有新情况,应及时报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对各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实施工作以及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开展检查认证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国家食药局公告2011年 第19号
关于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有关事宜的公告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卫生部令第79号)业已发布,自2011年3月1日起施行。依据《药品管理法》和卫生部令第79号的规定,现就《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实施工作安排公告如下:
一、自2011年3月1日起,凡新建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新建(改、扩建)车间,均应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要求。现有药品生产企业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的生产,应在2013年12月31日前达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要求;其他类别药品的生产应在2015年12月31日前达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要求。
未达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要求的企业(车间),在上述规定期限后不得继续生产药品。
二、药品生产企业应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要求,建立和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更新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各类管理软件并验证和试运行,组织开展企业员工培训。相关工作应在2013年12月31日前完成。
三、药品生产企业现有《药品GMP证书》有效期满但尚未达到《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要求的,应在原《药品GMP证书》期满前六个月,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要求进行自查,并将自查结果报送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对企业自查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符合要求的,血液制品、疫苗、注射剂等无菌药品生产企业现有《药品GMP证书》有效期延续至2013年12月31日;其他类别药品现有《药品GMP证书》有效期延续至2015年12月31日。不符合要求的,由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监督企业进行整改,整改期间收回《药品GMP证书》。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在网站上对药品生产企业《药品GMP证书》延续情况予以公示。
四、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自2011年3月1日起受理药品生产企业按照《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及申报要求提出的认证申请。经检查认证符合要求的,核发新编号的《药品GMP证书》。2011年3月1日前已经受理的申请,按原规定完成认证工作并核发《药品GMP证书》,其有效期最长至本公告第一项规定的实施期限。特此公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一一年二月二十八日
第五篇:GMP培训
GMP培训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新版药品GMP),将于2011年3月1日起施行。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我国自1988年第一次颁布药品GMP至今已有20多年,其间经历1992年和1998年两次修订,截至2004年6月30日,实现了所有原料药和制剂均在符合药品GMP的条件下生产的目标。新版药品GMP共14章、313条,相对于1998年修订的药品GMP,篇幅大量增加,被称为“史上最严GMP”,现有药品生产企业将给予不超过5年的过渡期。
新版药品GMP吸收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按照“软件硬件并重”的原则,贯彻质量风险管理和药品生产全过程管理的理念,更加注重科学性,强调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达到了与世界卫生组织药品GMP的一致性,它的实施将进一步有利于从源头上把好药品质量安全关。
1998年修订的药品GMP的实施,在提升我国药品质量、确保公众用药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世界卫生组织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药品GMP的技术标准得到很大的提升,新的理念和要求不断更新和涌现,我国现行药品GMP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国际药品GMP发展趋势,也是药品安全自身的要求。
目前国内制药企业约5000家左右,营业收入不足5000万元的中小型企业占到70%以上。如果此次GMP技术改造投入在1500万元,几乎相当于这些企业2年-3年的净利润。即使有5年的缓冲期,医药行业新一轮购并大潮也将由此拉开,虽然新版GMP对小药企来说很残酷,但它将会加速制药行业整合,长期来看有利于整个制药行业的健康发展。1998年旧版GMP曾造就一大批没有竞争力的小药企停产,资料显示,在2004年底造成了当时5071家制药企业中有1340家被迫停产。专家预测:新版GMP的实施将淘汰1000家左右小型制药企业。我国现有药品生产企业在整体上呈现多、小、散、低的格局,生产集中度较低,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实施新版药品GMP,是顺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医药行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淘汰落后生产力;有利于调整医药经济结构,以促进产业升级;有利于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加快医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有利于实施优势品牌,对产品和销售网络的大型药企提供了良好的并购机会。
GMP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根本,是药品生产企业的立足之本,作为一名员工应该遵守的药品生产管理规范。GMP是永远前进的,只要通过验证证明我们所采取的措施对产品和环境不会造成污染、交叉污染和混淆等差错事故,任何措施都是可行的。当前医药行业发展迅速,我们应该学习先进的经验和方法,加强同业交流,开阔视野,师夷长技以自强!
随着国家的GMP实施力度的不断加大,企业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提高制药企业员工的素质,建立科学的理念与思维,真正促进企业发展,已成为制药企业关注的热点。实施GMP关键在于人,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系统只有依靠员工的严格执行才能获得有效实施,人员素质的提高有赖于培训。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药品生产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实施计划并组织实施。同时要求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加强对企业的督促检查和指导。
药品GMP是国际通行的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而我国现行的药品GMP已施行达10年之久,无论在标准内容上,还是在生产质量管理理念上均与国际先进的药品GMP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特别是近年来,国际上药品GMP还在不断发展,WHO对其药品GMP进行了修订,提高了技术标准;美国药品GMP在现场检查中又引入了风险管理理念;欧盟不断丰富其条款内容。与国际先进的药品GMP相比,我国现行药品GMP在条款内容上过于原则,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偏重于对生产硬件的要求,软件管理方面的规定不够全面、具体,缺乏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需要与时俱进,以适应国际药品GMP发展趋势。新版药品GMP修订工作从2006年就开始启动。在新版药品GMP修订过程中,注重借鉴和吸收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经验,并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坚持从实际出发,总结借鉴与适度前瞻相结合,体现质量风险管理和药品生产全程管理的理念。概括起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强化了管理方面的要求。一是提高了对人员的要求。“机构与人员”一章明确将质量受权人与企业负责人、生产管理负责人、质量管理负责人一并列为药品生产企业的关键人员,并从学历、技术职称、工作经验等方面提高了对关键人员的资质要求。比如,对生产管理负责人和质量管理负责人的学历要求由现行的大专以上提高到本科以上,规定需要具备的相关管理经验并明确了关键人员的职责。二是明确要求企业建立药品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为实现质量管理目标、有效开展质量管理活动而建立的,是由组织机构、职责、程序、活动和资源等构成的完整系统。新版药品GMP在“总则”中增加了对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以保证药品GMP的有效执行。
对于质量受权人,来自于欧盟的管理经验,是企业内部负责质量监督、产品放行的专业人员,独立行使职责,不受企业负责人和其他人员干预。新修订的药品GMP首次提出质量受权人概念,并将质量受权人纳入药品生产企业的关键人员。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自2009年开始推动药品生产企业实施质量受权人制度,先后在血液制品、疫苗、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全面实施。新版药品GMP将该制度予以明确,意味着所有药品生产企业均应实施质量受权人制度。由于在实践中存在着企业主管质量的副总、质量受权人、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的设置和职责如何划分的不同意见,考虑到质量受权人制度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协调关系,故新版药品GMP对质量受权人只明确其管理生产质量的独立地位以及相关的职责,其他具体要求将另行研究确定并以配套文件的形式另行发布。
三是细化了对操作规程、生产记录等文件管理的要求。
为规范文件体系的管理,增加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新版药品GMP分门别类对主要文件(如质量标准、生产工艺规程、批生产和批包装记录等)的编写、复制以及发放提出了具体要求。第二,提高了部分硬件要求。
一是调整了无菌制剂生产环境的洁净度要求。
1998年修订的药品GMP,在无菌药品生产环境洁净度标准方面与WHO标准(1992年修订)存在一定的差距,药品生产环境的无菌要求无法得到有效保障。为确保无菌药品的质量安全,新版药品GMP在无菌药品附录中采用了WHO和欧盟最新的A、B、C、D分级标准,对无菌药品生产的洁净度级别提出了具体要求;增加了在线监测的要求,特别对生产环境中的悬浮微粒的静态、动态监测,对生产环境中的微生物和表面微生物的监测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二是增加了对设备设施的要求。
对厂房设施分生产区、仓储区、质量控制区和辅助区分别提出设计和布局的要求,对设备的设计和安装、维护和维修、使用、清洁及状态标识、校准等几个方面也都做出具体规定。这样无论是新建企业设计厂房还是现有企业改造车间,都应当考虑厂房布局的合理性和设备设施的匹配性。第三,围绕质量风险管理增设了一系列新制度。
质量风险管理是美国FDA和欧盟都在推动和实施的一种全新理念,新版药品GMP引入了质量风险管理的概念,并相应增加了一系列新制度,如:供应商的审计和批准、变更控制、偏差管理、超标(OOS)调查、纠正和预防措施(CAPA)、持续稳定性考察计划、产品质量回顾分析等。这些制度分别从原辅料采购、生产工艺变更、操作中的偏差处理、发现问题的调查和纠正、上市后药品质量的持续监控等方面,对各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管理和控制,促使生产企业建立相应的制度,及时发现影响药品质量的不安全因素,主动防范质量事故的发生。
第四,强调了与药品注册和药品召回等其他监管环节的有效衔接。
药品的生产质量管理过程是对注册审批要求的贯彻和体现。新版药品GMP在多个章节中都强调了生产要求与注册审批要求的一致性。如:企业必须按注册批准的处方和工艺进行生产,按注册批准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检验,采用注册批准的原辅料和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的质量标准,其来源也必须与注册批准一致,只有符合注册批准各项要求的药品才可放行销售等。
新版药品GMP还注重了与《药品召回管理办法》的衔接,规定企业应当召回存在安全隐患的已上市药品,同时细化了召回的管理规定,要求企业建立产品召回系统,指定专人负责执行召回及协调相关工作,制定书面的召回处理操作规程等。
新版药品GMP包括基本要求和附录,2月24日发布了无菌药品、原料药、生物制品、血液制品及中药制剂5个附录,以后还将陆续制定和发布相关附录。
GMP的目标是把一切标准化、规则化,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目的。面对日益严峻的形势,要想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充实完善自己,使自己的思维向先进的国际理念靠拢。
GMP的精髓分割成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来给我们做分析,不仅结合了我国药品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还引入了欧盟和美国FDA的GMP理念。他告诫我们不能安于现状,要提升GMP水平和培养科学的GMP精神,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理解和领会GMP程度的深浅是生产体系建立是否完好的关键。很多企业日常控制难于实施,现场管理混乱,这是因为在已建立的生产体系管理上,没有融入GMP控制精神。
从新版GMP体系来看,我国GMP标准进一步国际化的倾向较为强烈,国内新版GMP标准逐步向国际水平靠拢。从近期公布的文件来看,新版GMP基本框架与内容采用欧盟GMP文本,附录中原料药标准等同采用,由于欧盟GMP标准被国际上公认为是通行的标准,因此新版GMP的实施,对于我国GMP和国际通行的标准接轨,我国制药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与产品质量为国际所认可,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的质量标准下,有利于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更好更多地占领国际市场,对于我国制剂企业走出国门,加速我国制药行业国际化进程,有着一定积极意义。
新《标准》更加严格按照原来的标准,如果认证检查发现严重缺陷少于3条可以限期整改然后进行认证,但新《标准》规定,如有严重缺陷将不予通过认证,新《标准》还规定未发现严重缺陷且一般缺陷≤20%的能够立即改正的企业必须立即改正;不能立即改正的必须提供缺陷整改的报告及整改经整改后才能通过药品GMP认证,这就意味着企业要想拿到GMP证书就必须实现„零缺陷‟”。
新《标准》规定“在检查过程中发现企业隐瞒有关情况或提供虚假材料的按严重缺陷处理,检查组应调查取证详细记录”,在软件管理上,新《标准》增加了“主管生产和质量管理的企业负责人应对本规范的实施和产品质量负责”,“企业负责人和各级管理人员应定期接受药品管理法规培训”,“从事药品质量检验的人员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等内容,进一步提高和完善了人员质量生产物料和文件管理的检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