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书法》欧体楷书笔法
《大学书法》欧体楷书笔法与结构法则
一、笔法部分:
1、藏锋运笔的基本要领:“欲左先右,欲右先左”。
逆入回锋法
直落顺收法
2、中锋运笔表现在“常令笔尖画中行”是“用笔千古不易”之法。
3、笔画力度应:上轻下重
盖。左轻右重 :天、横轻竖重:韦。
4、短横可扛肩,主笔横画要平、挺、(可稍上凸):主。
5、长横在上或中时,虽长但不重,在下时要加重。
6、中竖宜正、务斜。竖在字中左中右位置时均可用垂露。信。
7、竖画为字的末笔则可用悬针,中 即。
8、两竖平行时,左竖短而细,右竖长且粗。国。
9、横钩贵园隽,也。纵钩宜曲劲,风。
10、捺要形成形成一波三折,平拖出捺脚,道。
11、纵戈之法,最忌力弱身弯,武。
12横竖交叉,横快竖慢;撇捺交叉,撇快捺慢;上下重叠,上快下慢;左右排列,左快右慢。
13、横短撇长先写横。左,横长撇短先写撇
右,有,14、“字无双捺”重捺者须有伸有缩,食。
15、纵撇恶鼠尾,要把笔锋送到位 居
16、联撇恶排牙,要参差变化 彩
17平勒者(主笔)不应倚,倚则无仪里。
18、斜勒者不宜平,平则失势,也
二、结构部分
欧体结构的总要求:
1、重心平稳(稳定的几何图形),主次分明(合理、避让),巧妙变化(轻重、角度),平行等距(间距精确 容当相等),点画呼应(借用笔势)。
2、关于避让关系,为求得主次分明,和谐统一。
①从社会心理看“左卑右尊” 左让右。在左边短、窄于右边,应写成:左直右撇,左敛右放 故
②从技法看,古代优秀碑帖,凡左右形体相同者,皆左缩而右伸,林。③从读音看,左形右声,形旁部首往往变形,雯、样。
④从审美观念看,为追求汉字单元的和谐、平衡、匀称。某些字做偏旁时要变形、仅。另从书写习惯看,用笔的力度总使居下、居右笔画略重于上、左。永。
3、偏旁写法特点: 小,草。
准:思。让:歌。
靠,引。
4、左右结构者多以右为主,上下结构者,多以下为主。
5、左重右轻时,左高右低,右旁小要居下。即。
6、左轻右重时,左让右,左旁小要齐上。味。
7、左中右结构的字一般写成扁形,中间务正,宜逊 微.8、上下结构的字一般上紧下松,张。上短下长,泉。上密下疏季。
9、左右结构的字一般左紧右松,左收右放,效。左短右长,则。
10、包围结构的字要内紧外松,风。
11、全包围结构的字要围而不堵,大口留、小口封,横画不填满,目。
12、上平之字、宜齐首,视。下平之字宜齐足:仗。
13、上下结构字,上收下展或上展下收,必则其一 :高、祭、14、上有撇捺笔画开张者,撇捺不宜平,下方宜上迎,舍。
15、竖笔之间凡无点、撇、捺者,间距容当应基本相等册。竖框扁宽时,右倾左斜,而。
16、木字在中,横短直长,撇捺宜伸,本,木字在下,横长直短,撇捺宜缩,架
17、上下有横画,须上短下长,下横定宽,王。左右有直,左短右长,左收右展。清。
18、天覆者 凡画皆冒于其下,必要覆盖主体部分,安
19“心”在下均偏右,居中呆板。底竖斜位与之同理 志等。
20、草字头两小竖上忌平要高低错落。
21、广字旁下画少者,点横相离,下画多者点横相接靡
22、单立人做偏旁时,右少者撇长竖短,仁,短竖略带弧度,不可用“悬针”。右多者撇短竖长,做。
23、耳刀旁,左耳:狭长让右,上耳大,下耳大小,竖必为“垂露”。右耳:上耳小,下耳大,阔长以配左,一般偏下,除、郎。
走之旁,侧点高昂,横折折撇向左倾,捺取平势,一波三折,平拖出捺脚。
第二篇:欧体书法教案
【教程】欧阳询《九成宫》欧体楷书基本笔画讲解
1、点
点画不要按照相关教材上讲的,如有的教材说“逆入、右行、提笔、回锋、收笔”,这样的方法不是写字,而是在画字。一个点就有这么麻烦的写法,已经吓退了很多书法爱好者。其实这个点就一笔写成,露锋入笔,按笔下行,边走边提,左侧饱满的肚是用毛笔带出来的。当然这里无法用更清晰的问题阐述
清楚。
注意:要有三个角一个肚。
左点:露锋入笔,按笔下行,提笔下顿,回锋。有时候根据字的需要,收笔可以出峰。最上面的角相对
锐利一些。
2、横
短横:露锋入笔,按笔右行、提笔下按、回锋。注意要有三个棱角写出来。
中横:露锋切笔入笔,下按后顺势右行,提笔下按、回锋。类似于一个四边形。
长横:一种是露锋入笔、一种是藏锋入笔。需要注意中间最细,起笔处较中间粗,收笔最粗。区别于颜体,收笔不要出现疙瘩,很自然的收笔。要匀称平滑,这是欧体的特征。其实在欧阳询的书写中,横画是没有向上拱的趋势,而是直接平直的。这样处理一是为了降低难度,二是为了符合现在书写艺术的需要。当然两种写法都不为错,如果严格来讲,还是按照欧阳询写法为好。
3、竖
竖画:垂露竖、悬针竖。两者的区别就在与结尾,悬针竖结尾注意要稍稍按笔后再提起,垂露竖也
一样,只是垂露竖收笔较快而以。
短竖的写法和长竖基本一致,只是起笔后,稍向左倾。
4、撇
5、捺
6、挑
7、钩
8、折
第三篇:欧体毛笔书法教案
重庆市璧山区青杠实验小学校 欧体书法兴趣小组教案设计
【教程】欧阳询《九成宫》欧体楷书基本笔画讲解
1、点
点画不要按照相关教材上讲的,如有的教材说“逆入、右行、提笔、回锋、收笔”,这样的方法不是写字,而是在画字。一个点就有这么麻烦的写法,已经吓退了很多书法爱好者。其实这个点就一笔写成,露锋入笔,按笔下行,边走边提,左侧饱满的肚是用毛笔带出来的。当然这里无法用更清晰的问题阐述
清楚。
注意:要有三个角一个肚。
左点:露锋入笔,按笔下行,提笔下顿,回锋。有时候根据字的需要,收笔可以出峰。最上面的角相对
锐利一些。
2、横
短横:露锋入笔,按笔右行、提笔下按、回锋。注意要有三个棱角写出来。
中横:露锋切笔入笔,下按后顺势右行,提笔下按、回锋。类似于一个四边形。
长横:一种是露锋入笔、一种是藏锋入笔。需要注意中间最细,起笔处较中间粗,收笔最粗。区别于颜体,收笔不要出现疙瘩,很自然的收笔。要匀称平滑,这是欧体的特征。其实在欧阳询的书写中,横画是没有向上拱的趋势,而是直接平直的。这样处理一是为了降低难度,二是为了符合现在书写艺术的需要。当然两种写法都不为错,如果严格来讲,还是按照欧阳询写法为好。
3、竖
竖画:垂露竖、悬针竖。两者的区别就在与结尾,悬针竖结尾注意要稍稍按笔后再提起,垂露竖也
一样,只是垂露竖收笔较快而以。
短竖的写法和长竖基本一致,只是起笔后,稍向左倾。
4、撇
5、捺
6、挑
7、钩
8、折
第四篇:书法教学中笔法训练探讨
书法教学中笔法训练探讨
笔法的训练是书法教学初级阶段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许多学生由于开始没有正确掌握执笔和运笔方法,急于求成,过早地关注结体与章法,导致在后续的发展上受到制约。结体、章法其实易于掌握,而笔法问题是一个自始至终需要解决的问题。促使学生能在正确执笔的前提下,从浅入深、由简到繁地理解笔法的实质,迅速掌握全面的运笔技法,对其顺利跨入书法艺术大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的执笔方法是前提
这个问题看似老生常谈,其实十分重要。每位教师在教学生动手写字之前都要先教学生如何执笔,道理恰似西方人初学使用中国筷子一样,执筷得法,核桃、绿豆均能自如上筷。执笔的方法从古至今有多种,这里只介绍常用的“拨镫法”。“拨镫”二字有二解:其一,“灯”字古作“镫”,意谓执笔运指如挑拨灯芯一样稳健自如;其二,“镫”字解作“马镫”,意谓应如脚踏马镫,易于转换拨动。该法又叫“凤眼执笔法”,即手指的上节端分别浅执笔管,掌心空虚可藏卵,虎口处如凤眼状。
二、简单的运笔过渡
初学毛笔书法时重视某一笔画的顺逆、藏露及提按顿挫等笔法本无可厚非,尤其是“横、竖、点”等重要笔画,采用“逆锋起笔、转锋铺毫、提笔运行、回锋收笔”可使笔毫铺开,笔走中锋,以增加笔画的力感和韵味。“回锋收笔”又可理顺笔毫,使收笔圆润、含蓄。但同时也应看到,与硬笔书法相比,学生常感到每一笔逆来回去地写太麻烦,难以掌握。因此,为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又不失传统笔法的实质,可采用化难为易的“横笔竖起”“竖笔横起”的起笔和“轻按收笔”的收笔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简化了运笔的起讫过程,同样可以收到毫铺纸上、易于着力、笔走中锋的效果,易于被初学书法的学生所接受。更重要的是,这种起收运笔模式与学生惯用的硬笔写字的运笔方法比较接近,因而收效较好。
三、理解笔法的实质
当学生能正确执笔,对毛笔笔性有了相对准确的把握时,可进一步引导他们辩证地理解中、侧锋的关系,充分掌握复杂的运笔技法。从不同角度来看,笔法包括起笔、运笔、收笔(过程特征),提、按、顿、挫(动作的轻重特征),中锋、侧锋、偏锋(锋毫的位置特征)。这三方面的技法特征统一在某一笔的书写过程之中,在简单的运笔过渡教学的基础上,可逐渐引导学生理性地探求笔法的实质。如写“横”,学生最难得法的并不是中锋运笔,而恰恰是起笔部分,通常表现为逆锋过重,往往起笔部分写成模糊不清的团块。因此,仅仅知道逆锋起笔是不够的,关键是逆锋是用笔尖轻轻挑起,挑起后即下按,或用“切”字来说明更容易领会,同时说明切下后,锋的位置即在中间了,而不是传统笔法图解中标示的笔锋走到了下端,然后再向上提起行笔。应该是笔锋并没有走到底,按下后下面接触的是笔锋后面的部位(笔腹)。这就是铺毫,用的是侧锋。如此再用拇指稍稍向下拉动笔杆(即逆时针转动笔杆)向右行笔,笔锋就自然在笔画的中间运行了。可见,光用笔锋是不能铺毫的。毫铺不开,笔画就写不到位。再如“点”的写法,学生往往容易误把写点当作画图,写完了结果中间是空的。这里的关键就是逆锋后转笔即要重按使毫铺开,主毫在中间,铺开的副毫才能覆盖整个面,然后用聚拢的笔锋顺势收笔。
第五篇:孝-楷书-行书-草书-欧体-田蕴章
孝-楷书-行书-草书-欧体
书法字帖
#书法常识#“孝”字中弯钩的笔法精髓,是需要在长时间的练习当中才能慢慢领悟到的,想只听别人讲应该如何写,就可以恍然大悟领悟精髓是不可能的。书法中有很多道理是“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不是不可言传,是难以言传。是需要在不断练习书写中,一边实践一边体悟,才能渐渐弄明白,最终领悟的。即使别人讲出来了,你自己不去实践体会,是不会明白真正的道理的。一定要在长期的实践当中慢慢领悟。#书法字帖#孝
“孝”字,自古就有“孝顺”、“孝敬”和“百善孝为先”的说法。“孝”字是个常用字。
楷书结构要注意横向的几个等分。第三笔和第四笔要长,第四笔的一撇是主笔。长撇到中后部不能太细,长撇后部太细是病笔,称为“鼠尾”。子字旁要探过一撇去,才能显得饱满,否则下面的“子”字就会偏右。
“孝”字行书有两种写法,三四笔直接转折下来,子字旁与一撇相交、相连都行。“孝”字草书与“者”字不同,“孝”,“老”的草书写法大致相近,但“孝”字的一撇笔可作“向式(正常撇)”和“背式(弧度向上弯)”处理均可,贺知章曾写过一本《孝经》字帖,其中的孝字多用“向式”的写法。#书法常识#读书与书法的关系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不读书就无法提高人的学养、修养和教养。如果你只是学习书法的一些技法,就和打把式卖艺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后者买弄的是刀枪技艺,你卖弄的是笔墨技艺,都是一个玩字。这完全违背了书法的文化内涵。古代对书法家的要求,先文后墨,先文章后书法。而现在文人不写字,写字的人不读书的现象很严重。有很高职称的大文人大学者的字很难看。“文与墨的分开”与其说是书法家,更不如说是文人的悲哀,传统文化的悲哀。学书法不读书和读书不写字,一样是不可取的,都应该视为一种不足。多读书,尤其是应多读古典文学、诗词歌赋,古代文学是培养书法的沃土,对书法具有决定性的指导作用。从古至今,上到天子下至花子都一样。我们与其批评书法家不读书,更多的应该批评那么多文人不写字。
#书法常识#古典文学是培育书法的沃土。我们应从整体的文化视角上审视书法,而不能单一从艺术角度或技术角度上审视、概括书法,这样会失去书法的文化实质和内涵,是不准确甚至是肤浅的。“艺术、技术”这几个字完全不能概括书法,所以我们必须从文化的大背景当中审视书法。这才能见到书法的高度。#书法常识#李白有诗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包含有书法方面的意义。有人说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指写好诗“要读万卷书”,更贴切的是写好书法要“读书破万卷”。我们特别需要对古典经典著作要加强学习。
#书法常识#千万不要给自己找理由,认为我们是写字的,关注的就是点画、结构、章法,读书、诗词跟我们是两回事,是字外功。这种思想是错的。我们一定要知道,精通诗词歌赋精通古典文学是书法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指导书法的东西,更是书法灵魂上的东西,单一追求笔墨技巧是不可取的。人们常说书家不写俗辞,就是说书法的形式和书法的内容是一致的,不能割裂开来。所以古人说,“诗不读书不可为”同样“书不读书亦不可为”。
#书法常识#为什么古代上至天子下至花子都如此重视书法,因为他们在重视文字。
#书法故事#大学者于右任在天津时,由于居所附近环境很差,经常有人随地小便,他便提笔随意写了几个字“不可随处小便”帖了出去。其手下的卫兵就很喜欢他的字,苦于一直没有机会得到他的墨宝。看到这个字条后便把它收了起来。但这样的内容是没法挂在室内的,他便找到当地有名的书家,我给你把这几个字裁剪一下,调换一下顺序,变成“小处不可随便”再装裱一下就可以挂起来了。#书法故事#数学大家陈省生在学术方面取得了极高的成就。他在晚年经常说,他的一生只有一件憾事就是没有学好书法,可见他是多么看重书法。大学者胡适自言没有书法天份,他硬是把三百六十万字的书稿用毛笔誊写出来。毛泽东曾非常敬重清代曾国藩的学识,曾国藩的书法水平就很高。
#书法常识#“章”字,人们常说“立早章”,应该叫“音十章”。因为在古代的音乐中,十章为一篇,这是个音乐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