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核心价值观忠实践行者
做核心价值观忠实践行者
——学习吕清森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目前,系统上下都在掀起学习吕清森同志的热潮。我认为,向吕清森同志学习,要结合当前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弘扬“诚信、责任、创新、奉献”核心价值观。
“诚信、责任、创新、奉献”核心价值观,在吕清森同志身上无疑得到了最好的诠释。学习吕清森精神,重点之一就是要学习他忠诚践行核心价值观。
学习他恪守诚信、秉持操守的宝贵品德。吕清森同志31年如一日坚守自己的岗位承诺,从1979年,不满20岁的吕清森从父亲手中接过望远镜和腰上的“三大件”起,用普通人的双脚,走完了一个人的长征,行程7万公里,环绕地球两周。如果心中没有一份诚信的职业操守,这样艰辛的工作无法支撑。
学习他勇挑重担、尽职尽责的责任意识。“干了巡线这个工作,就要保证不出事故。”平凡的话语却能折射出深刻的责任意识。凭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吕清森总能在故障发生第一时间准确判断,找到故障点。巡线31年来,吕清森共发现大小缺陷5000多处,有效地避免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试想,我们每名员工如果都能像他那样,把工作当责任、视工作如使命。那么,小到我们个人的工作岗位,大到公司的工作目标,又怎能不如期实现呢?
学习他勇于变革、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作为只有初中文化的一名巡线工,在别人看来最普通、最简单的的巡线工作吕清森同志却在“线况最坏、导线最旧、线径最细、离地最高、环境最差、巡护难度最大”的“六最”线路上,凭着孜孜以求、坚韧不拔的精神,勇于探索、敢于创新,首创了“采光巡线法”“风力风向观测法”等工作方法,在系统内得以推广应用。我们应该学习他的这种创新精神,因为创新才是企业发展、事业进步的根本动力。
学习他爱企如家、爱岗奉献的无私品质。父亲去世,他在巡线路上;儿子结婚,他去工作,自己生日宴会上,中途又去巡线。吕清森同志不计代价、不讲条件,在本职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埋头苦干。用吕清森通知自己的话说:“干活累不死人,但没有精神却容易死人,干啥都得有一股子精神头,这股精神头到啥时候都不能丢。”正是由于这种无私品质,才反映出:在奉献中体现价值,在奉献中赢得尊重。
当今社会不乏榜样,缺少的是如何身体力行去学习榜样,将一个榜样变成一个群体。学习吕清森同志重要意义也正在于此。
追 寻--学习吕清森同志事迹心得体会
当学习了用心守护着输电线路的普通线路工人吕清森的先进事迹,我的心再一次被深深触动了,为他无私的奉献精神而感动,为他长年的坚守所深深折服。
面对浮躁喧嚣的社会,面对这物欲横流的人世,在平凡岗位上的坚守更是显得如此的珍贵。它是人生的意志和智慧所在,是一份责任所在。它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奉献!
他是一名普通电力职工,负责巡检一条长47千米的输电线路——红(红石)白(白山)线;他同样也是一名不平凡的电力职工,在这条普普通通的输电线路上,在东北高寒山区原始密林中,他独行31年,首创了“采光巡线法”、“风力风向观测法”等巡线方法,发现供电隐患数千处,为国家减少损失达数千万元。林供电公司桦甸分公司送电检修班工人吕清森,一位孤独穿行在密林的行者,一位以走为职业的电力工人,一位在这条47千米长的红白线上兢兢业业,扎实工作,保证了31年安全运行无事故的平凡职工。
31年,当小吕变成如今的老吕,当皱纹爬满了不再年轻的面庞,当银丝悄悄地代替了黑发,我们都在追寻,是什么信念和信仰在支持着吕清森走着这段路?
他说,干了巡线这个工作,就要保证不出事故。他还说,干活累不死人,但没有精神却容易死人,干啥都得有一股子精神头——做人讲诚信,工作负责任,社会比奉献,这股精神头到啥时候都不能丢。这些道理看起来很简单,也听过很多遍,但是却需要用一生去实践。记得上班伊始,一位长者说过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要甘于平凡,但不能甘于平庸,要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这句看似很平凡很简单的一句话,吕清森在最平凡的巡线岗位,用31年深深浅浅的脚印,实践了这句承诺。
这是一种执著坚韧的敬业精神,他默默承受着巡线路上的千辛万苦,兢兢业业,扎实工作,保证了红白线31年安全运行无事故;这是一种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他曾经有机会调到更加轻松舒服一些的岗位上,但他缺选择留下坚守,用他的一生守护着那条线路。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吕清森,但是透过他,我还能看到,此时此刻,在供电公司的电网下,在那一条条线路下,在一个个变电站里,还有千千万万个吕清森,也许我们没有办法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他们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一名供电人的承诺。那么,我们呢?让吕清森精神落地生根,让吕清森精神激励我们不断攀登,在平凡的岗位上,以满腔的热忱和卓越的追求,投身创先争优活动中,勇于奉献,用真诚和汗水奏响电力事业的凯歌。
同为电力职工,比起吕清森我知道自己做的还远远不够。但同为国家电网人,我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我们都深爱着自己的这个行业,我们为自己是电力人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31年过去了,吕清森仍在他的那条路上前行,以后肯定还会有后来人继续走下去,而我们同样会一代代地在自己的岗位路上走下去。因为我坚信在这些路上,无数个吕清森们坚守的奉献精神将指引着我们代代相传。
第二篇:做企业文化的忠实践行者
做企业文化的忠实践行者
从今年年初到现在,我们集团人员增加了近千人,这么多来自不同企业、拥有不同经历背景的人聚到一起,每个人的文化积淀都不一样。我认为,到了儒辰就要有共同的思想,共同的行动,共同的打法,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文化。
没有文化的企业,就像一个没有灵魂的人。这是我在集团《企业文化手册》致辞中的“开场语”。文化之于企业,就好比灵魂之于人一样,是企业的精气神。
文化从何而来?
20年来,我们靠着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埋头苦干的创业精神、拼搏进取的团队精神……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儒辰史诗。犹记环球国际开工时,全体人员顶着似火骄阳赤膊上阵,拉围挡,挂条幅,除野草。更不能忘记历次开盘,奔跑在现场忙碌的身影和那被汗水一次次浸湿的衣衫,大家团结一致,众志成城,感人的一幕幕犹在眼前。
我们崇尚孝道,以感恩之心投入工作和生活;我们尊崇狼道,学习克敌制胜、不达目标永不言弃的群狼战斗精神;我们弘扬沂蒙精神,让伟大的时代精神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学习儒家文化,向传统文化借智慧,从中体悟为人之道、管理之道。20载栉风沐雨,我们在一步一个脚印中沉淀出属于自己的企业文化。“孝道文化,狼道精神,沂蒙精神,深圳速度”,这是儒辰特有的标志符号,更是我们永续发展的持久源动力。
如何正确理解企业文化?
有人说,企业文化有什么用?我认为这是对我们企业文化理解得还不够深入,对我们的企业缺乏认同感。文化不是挂在嘴上的几句口号,更不是披在企业身上的华丽外衣,而应该是融入全体儒辰人血液里、内化为精神、外化为行动的一种共识。企业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是“达成全员共识、变成自觉行动”,在共同理想信念的驱动之下,我们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儒辰能够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我们的企业文化——品质文化、速度文化、品牌文化以及无坚不摧的精神文化。这些文化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浸润于每个儒辰人心中,成为企业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也成为儒辰人别具一格、傲立群英的一个特殊标志。
我们的品质文化要求全力打造儒辰精工。如何精工?就是要以人品创造精品,以品质赢得信誉。对于品质,集团向来是高标准严要求,始终坚持做一个项目,树一个样板,注重品质关键看细节,细微之处方显品质本色,在我看来,品质管理永远没有“死角”,能把死角管理好的个人或是团队才是最自律、最值得尊敬的。
我们践行“深圳速度”,一方面是基于企业快速发展的战略考虑,一方面则是希望所有员工对待工作都能够打起“百分之一百二”的精神。工作要有一个好的开头,还要有一个不断加速的过程,更要呈现出一个完美的结果。我们企业要求所有员工都要高效开展工作,做到今日事今日毕。
我坚信优秀的企业文化,不仅对我们的工作有指导意义,对我们的人生亦大有裨益。比如,学习企业廉政文化让我们在工作中“清如水,明如镜”,同时教化我们生活中要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再比如,“红线意识”告诉我们企业要守法,员工更要懂规矩,无论是作为企业的员工,还是作为生活在社会上的人,都要常怀“敬畏之心”,人一旦有了敬畏之心,方能“行有所止”。
如何践行企业文化?
三流企业用人管理,二流企业用制度管理,一流企业用文化管理。我希望我们所有员工都能够将企业文化铭记于心,并用实际行动去诠释,在儒辰特色企业文化框架下开展管理工作,使文化在工作中发挥光热能动作用。集团成立儒辰商学院,把企业文化列为重要培训课程,就是要让企业全员都能深刻学习领悟集团文化精髓,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企业文化在传播过程中,需要全员的不断学习和忠实的贯彻践行,尤其是我们的高管、项目总,要做企业文化的“传教士”,积极带领本单位人员学文化、悟文化、用文化。
我们编制了《企业文化手册》,我真心希望这本汇聚了集团发展历程、战略思想、企业理念、文化信仰等集团发展奥义的册子,能引起全员重视,而不是束之高阁。我不敢说我们的企业文化中充满了多少人生大智慧,也不能保证“书中自有黄金屋”能让你发大财。当你真正读懂并贯彻践行企业文化之时,你就会发现,文化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可以改善和提升你的工作,更是一个攻坚克难、克敌制胜的法宝。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
让我们一起做企业文化的坚定信仰者,做企业文化的忠实践行者。
以新一期董事长有话说为纲领,结合企业文化手册内容,谈谈你对集团企业文化的理解及集团企业文化在你工作生活中的影响,题材2选一,内容不少于800字。
请每个部门于明天下午两点之前将1篇感悟交综合部丁浩。
第三篇: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敬爱的党组织: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我们党站在建设人民群众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首次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念及具体内容。作为一名党校教师,要深刻领会党中央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意图,自觉地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干好本职工作,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力宣传者。党校是对广大党员干部进行教育培训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党员干部党性锻炼的熔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是贯穿于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一条主线,是党校工作的根本任务。新形势下,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干部,就要做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广大干部的思想共识,坚定理想信念,提高政治理论水平。作为一名党校教师,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特别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遵循“透、准、实”三原则,认真做好理论宣讲和课堂教学工作。“透”就是研究透,要求全面而充实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果对理论的核心观点、重要内容、思想体系和发展脉络不清楚、不熟悉,浅尝辄止、挂一漏万,就不能把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而系统地传播到广大党员干部的头脑当中。“准”就是把握准,要求正确而深刻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找好理论宣讲的着力点和侧重点,避免全而泛,大而空,做到能让广大党员干部准确把握理论实质、路线走向、政策重心和方针关键。“实”就是宣传实,要求就是理论联系实际,避免只谈理论、不重实际,既要两眼向上,也要两眼放平和向下,上知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下识世情、国情、社情、民情,结合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谈理论、讲路线、贯方针、宣政策,结合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和落实,让广大干部听得进去、听的有味、听的实在、听的有用。只有坚持这三项原则,党校理论教育才能真正发挥武装党员干部的重要作用,一名党校教师才能真正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合格的宣传者。
服务社会发展,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积极推动者。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体两翼”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八大报告中,也再次强调了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可以说,物质文明建设在归根结底的意义上是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并致力于满足和提高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日益发展的精神文明需要的,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的制高点。如果缺乏精神文明的支撑与制约,物质文明必将陷入无目的无节制的混乱境地,可以想象,在一个缺乏诚信、善良、良知、公平、公正、互助、法治、安全、对生命的尊重等精神诉求的社会,物质文明会发展到什么样的境地。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非凡成绩,积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物质基础和精神财富。面对这样的成绩,更加觉得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就个人来言,物质条件的富足在改变我们日常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不断改变着我们对待物质和生活的精神状态,观照当今社会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城市到农村,无论是豪富还是平民,享乐主义、拜金主义风行,好逸恶劳、攀比浪费严重,贪污、腐败、吸毒、卖淫、嫖娼等社会丑恶现象更是屡禁不止,勤劳节约不再,见义勇为息声。面对这样的困境和难题,更加觉得要从自身做起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健康发展的责任感和危机感。无论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中,
第四篇: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15金融一班范致远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同样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改革。在这个开放与变革共进、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每一个不甘落后的国家与民族,都在审时度势,努力把握发展机遇,为自身的未来与命运奋斗。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论述、提出明确要求。中央政治局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进行集体学习。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同样应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奋斗,做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在我看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需要做到以下两点:做一个爱国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做一个爱国者
我们作为成长在共产主义旗帜下的一代,从小便被教育做一个爱国者。英勇如董存瑞,坚毅如黄继光,坚定如刘胡兰,这些革命先烈的事迹随着爱国主义教育早已深深刻入了我的脑海。于彼幼时我并不能理解其精神,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三观的建立,我深深体会到了其作为一个爱国者的情怀。
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我坚信世界是物质的,万物必有其因果。故而,我也认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这句话。那么做一个爱国者的基础是什么,又是什么使得无数人前赴后继的为祖国富强而奋斗终身呢?毫无疑问,是因为我们是中国人,生长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早已与祖国紧紧绑在了一起,我们的一切切身利益都与祖国息息相关,做一个爱国者便是对自身利益的最佳捍卫方式。
为了更具体的说明这一问题,我引入了以下几段材料:
黄继光,原名黄积广,农历1931年1月8日出生于四川省中江县一个山村,黄继光祖宗三代受尽地主阶级的压迫,父亲很早去世,他10岁就给地主打工,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在苦难中挣扎的母亲告诉黄继光,长大后要为穷/ 4
苦人闹翻身出力。1949年11月,黄继光的家乡解放了。他积极参加清匪反霸斗争,被选为村儿童团团长,曾带领民兵活捉逃亡地主,搜出伪保长私藏的枪支弹药,被评为民兵模范。
邱少云,1926年出生于铜梁县少云镇(原关溅乡)一个贫苦贫农家庭。幼年失去双亲,孤苦无依。靠帮人推船为生的父亲就被船老板砍死在船上,不久母亲因贫病交加死在床头。14岁时他就开始了雇工生活,跟兄弟靠帮地主推磨,甚至讨饭度日,受尽了欺凌和白眼。在他幼小的心灵,深深埋下仇恨的种子。解放前夕,刚长成人的邱少云,被伪乡长抓壮丁,卖进国民党军队,饱受了挨打骂的辛酸。后被川军刘义的18团抓去当了兵。1948年,刘邓大军奉党中央毛主席命令挥师南下于1949年12月解放了成都,相应,四川获得了解放,邱少云一家和天下劳苦大众获得了新生,太阳出来了,来了救星共产党,邱少云作为解放兵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
从上面两段材料可以看出,不论是黄继光抑或邱少云,其经历模式是相似的,奋斗目标也是相同,我们或许可以得出其爱国的缘由。他们都是出身贫下中农,从小受尽了地主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受尽了欺凌和白眼,使其深刻领悟了自身的地位和其所追求的目标。毛主席曾经说过:“越是艰苦地区的人民,革命越是坚决。”在我看来,便是这种苦难的经历使他们坚定了人生的目标与意义。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在1943年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论,他认为人类需求象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而“越是艰苦地区的人民,革命越是坚决。”对应的便是生理需求,是任何一个生物发自本能的、最强烈的需求。《亮剑》中有一段我记忆非常深刻,军政治部主任赵刚给国民党军俘虏作讲话:“这里有不少人的家都在解放区,你们可以写信回家问一下,看家里有没有分到地。这个农民有了自己的土地,生活也就有了指望、有了盼头。但有些人他不答应,要把我们的劳动果实抢走,我们应该怎么办?”毫无疑问,自然血战到底。无数先烈前赴后继、不畏牺牲的原动力,正如《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中唱的那样:“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作为一民大学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份子,爱国并不仅仅只是一句口号,祖国利益高于一切也并不只是一句空话,这个国家的一切都与我们息息相关,/ 4
中国强大我们便是既得利益者。因此,爱国便是爱自己,爱国便是对自己利益的最大维护,所以,做一个爱国者!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翻开史书,每一个社会人都在被要求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譬如当下,亦是如此。然而就我来看相当一部分人都是在懵懂的使用这个词,其描述道德的方式大概就是看到垃圾随手捡,捡到财物要归还之类的。他们或许也可以这样这样懵懂的度过一生,然而要做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实践者,做一个真正有道德的人,就必须彻底理解什么是道德。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发展的。道学家们鼓吹着对他们极为有利的,人生而有灵、道德天生的那一套,认为人类作为万物之灵长生来便是有道德的。这便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马克思认为形而上学是指与辩证法对立的,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它把事物看成是彼此孤立、绝对静止、固定不变的,看不到事物的相互联系,忘记了它的产生、消灭和运动以及点动的相对趋势,把变化仅仅归结为位置移动和单纯数量的增减,视为外力推动的结果,有似于物理学中的矢量。而道德并不是这样,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必是与并非天生的人类社会伴生的,也自然有其起源与发展,其起源与发展也必然与当今的道德息息相关。
为了更形象的阐述这一问题,我打了一的比方。
在人类还是原始人的阶段,一个人饥肠辘辘,正在寻找食物,而另一个人拖着猎物回来了。这时候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是什么呢?当然是干掉那个人,把他的猎物抢走吃掉。然而人们慢慢发现多人聚在一起可以更好的狩猎,更容易获得更多的食物,于是部落时代便来临了。部落时代的人们遇到了一个问题,如果人人都像之前那么干,部落就散了,大家的日子又变差了。于是部落便有了规定,不许抢别人的东西。最早的道德便这么形成了。在之后的日子里,强大的战士终有老去的一天,他们并不想饿死机头或为野兽果腹,年轻的战士同样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便有了尊老。孩童没有自立的能力,却是族群的未来也是养老的保证,于是便有了爱幼。/ 4
道德的形成都有其原动力,而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生活的更好。因此,这里可以得到一个结论:遵守道德是为了自己与他人更好的生活。
那么如何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呢?我认为《论语》中有一段描述的非常精确:“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里的礼可以理解为规矩、法律、合适的事,有道德便是不做不合适的事。而因为合适这个词本身便带有了极大的主观性,所以道德与否其实全然取决于所处的环境。譬如有些国家可以娶四个老婆,而在中国属于重婚罪,显然是不合适的。所以,就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来说,遵纪守法,行为符合诸如孝敬老人之类的文华习俗,做合适清理的事,便是一个有道德的人。
综上所述,发自内心的理解并实践这两点:做一个爱国者、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便是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而我作为一个当代大学生也以此要求自己并努力着。/ 4
第五篇:争做核心价值观模范践行者
2012年,政法机关开展“忠诚、为民、公正、廉洁”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对于保持政法队伍永远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的政治本色,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也是深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载体。
人民法院作为一个重要的司法部门,更应当充分领会“忠诚、为民、公正、廉洁”这八个字的深刻内涵,并牢固树立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为内容的政法核心价值观,让核心价值观在广大法院干警心中生根发芽,并用实实在在地努力浇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之花,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人民法院应形成良好的思想导向。常言道:人生在世,当有所为,有所不为。对广大法院干警而言,基于司法服务之职能,基于人民群众之需求,有的事是必须做的,有的事又是绝对不能做的,干该干的,不干不该干的。政法核心价值观则属于必须认真践行的范畴。人民法院司法服务效果好不好,关键在基层,重点看干警,难点在服务。不管是在任争做核心价值观模范践行者 何时候,广大法院干警都必须以“忠诚、为民、公正、廉洁”为指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深入系统地学习核心价值观,不断把握自身的服务方向,不断夯实司法服务根基,在法院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思想舆论氛围,时刻以政法核心价值观约束自身的言行,树立起新时期人民法院干警的良好形象。
作为一名司法警察,通过参加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使我“理论上更加清醒、政治上更加坚定”,“司法为民”的宗旨意识不断得到加强,提升了我对法院各项工作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感情认同,增强了抵御各种诱惑的能力。我时常在想,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为什么是“忠诚、为民、公正、廉洁”。通过参加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使我认识到忠诚是政法干警的政治本色;为民是政法干警的宗旨理念; 公正是政法干警的价值追求;廉洁是政法干警的基本操守。它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政法领域的集中体现。
作为基本要求的司法为民,是法院司法活动中一项基本要求,也是执法为民的根本宗旨,不但要求把人民的一切放在最高位置,更要心系于民,着眼于民,这便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严守法律要求和宗旨,以人民的切身利益为需要为出发点,以保障合法权益为落脚点,彰显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统一,捍卫法律权威的同时,也充分实现权利和义务的对等。
在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中,时常也听到另一种声音:“我的工作很忙,哪有时间参加活动”、“活动都是形式”-----,听到这些不合时宜的话,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如何在法院各项工作中践行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呢?这时我想起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一个伐树的工人身体非常强壮,而且勤劳工作,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可是,他发觉自己的所伐树木却日渐减少。一天,工头看见他满脸愁容,便关心地问:“你为何愁眉苦脸呢?”这个伐树工人回答说:“我对自己失去信心了,我以前每天伐树十几棵,现在每天在减少,但我真的没有偷懒,而且还增加了工作时间,我真不明白为什么。”
工头看一看他,再看看他手中的斧头,心有所悟说:“你是否每天用这斧头伐树呢?”工人认真地说:“当然啦!这是我从开始伐树以来一直不离手的工具呢!” 工头又问:“你有没有磨利这把斧头再使用它呢?”工人回答他:“我每天勤劳工作,伐树的时间都不够用,哪有时间去磨利这把斧头?”
工头向他解释说:“你可知道,这就是你所伐树木每天递减的原因,你没有先磨利自己的工具,又如何能提高工作的效率呢?”
听到这里,我想同志们都明白了,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就是我们法院干警的价值追求,是我们坚持公正司法,维护公平正义,正确理解、把握、运用法律和政策的加油站、方向标。是我们干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法院各项工作中的集中体现。
作为一名司法警察,要在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中打牢理论根基,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江泽民同志指出:“理论上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标志,没有理论上的成熟和坚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清醒和坚定。”
作为一名司法警察,要在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中强化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的权力是人民给的,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邓小平同志说:“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
作为一名司法警察,要在工作中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杜绝怠于职守、推诿扯皮、文过饰非等不良作风,做到踏踏实实、尽职尽责,以过硬的素质、高尚的品格、良好的作风公正司法。
作为一名司法警察,要在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中强化党性意识,经受住各种复杂环境的考验。古人云:“君子一日三省吾身。” 古往今来,清廉若水,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直是被中华民族所称道的“清官”形象。历史上的“清官”讲廉洁,只是展示其个人的美好德行。我们政法干警讲廉洁,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使命所决定的。
作为一名司法警察人民法官,要在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中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要正确选择个人爱好,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摆脱低级趣味。清清白白做人,公公正正做事,树立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在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中,我看到了司法者的价值和权威,它来自于党和人民,以及法律的授权,也来自于司法者自身道德人格力量的支撑。
我感谢我所在的群体,这是一个温暖而亲切的大家庭。在这里,他们教会了对法律的信仰、对职业的忠诚、对人民的敬畏、对困难的宽容,我为成为这个群体的一员,并为共同的目标和信仰而携手奋斗而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潮平两岸阔、风正好扬帆”。在这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季节里,让我们紧跟中国法治前行的脚步,在心头点亮“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信仰之灯,守望和谐、与法同行、携手并肩、风雨兼程,用我们的智慧和才华照亮中国司法深邃而辽远的苍穹,让中国法治的星空更加的灿烂、辉煌。
法警队 2012年7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