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爱播撒在“生命的禁区”
把爱播撒在“生命的禁区”
为贯彻落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为西藏的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贡献力量,继续为西藏阿里地区的民生改善发挥作用,持续有效地开展“情系西藏 “关爱阿里”主题公益活动,2015年9月14日至10月1日,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组织考察调研组赴西藏阿里地区,并邀请相关协作单位――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北京军区总医院、河南羚锐制药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参与、考察、调研了对阿里地区卫生事业建设工作的第一期(2009年至2014年)扶助情况,对第二帮扶周期内的具体工作进行磋商。
这是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连续第9年开展此项活动,为西藏最艰苦地区送去当地干部群众最为需要的物资设备,针对当地医疗卫生、教育、残疾人救助等实际困难进行定向帮扶,作为社会团体,能够主动长年坚持不懈地开展公益性的“援藏助藏”活动,这在全国范围内恐无第二例。活动的持续开展,也充分体现出这两个社会团体在关爱西藏民生发展、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投入的巨大热情。
响应中央建设西藏方略积极主动参与援藏工作
西藏的稳定与发展,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在2011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用“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重要的战略资源储备基地、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重要的中华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地、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来强调西藏的重要性。2013年3月9日,习近平主席参加十二届人大西藏代表团对大会报告审议时明确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2015年8月24日至25日,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主席强调指出:“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提出“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方略。
西藏地处祖国边疆,不少地区经济不发达、医疗落后。其中,阿里地区处于祖国西南边陲,与印度、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接壤,是西藏七个地级行政区中,平均海拔较高、居地最偏远、经济社会最不发达的地区。阿里地区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0.3~0.7℃,号称“世界屋脊的屋脊”。全区总面积为34.5万平方公里,人口仅8万(近期达到10万),每4平方公里仅1人,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区。区内喜马拉雅山脉、冈底斯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和昆仑山脉相汇聚,群山叠嶂,戈壁无垠,植被稀薄,生态环境脆弱,空气含氧量不足内地的一半,几近“生命禁区”,曾是优秀干部孔繁森同志工作并牺牲的地方。按国家统一的援藏部署,对口支援阿里地区的陕西、甘肃两省,经济实力相对不强。阿里地区医疗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近来,地区人民医院才由内地援建了新门诊大楼、病房大楼将于明年翻修,多年来,医院无120急救系统、病房无供暖设施、接诊收治无病案、无制剂室、无当地疾病普查数据、无当地水质检测报告。一项对2003~2012年全区在职干部因病死亡的统计分析显示,10年间共因病死亡70人,平均每年7人,平均年龄40.5岁;死因前五位依次为脑溢血、心脏病、肝硬化、肺与胃癌、肾衰竭,分别占21.43%、18.57%、17.14%、15.71%、8.57%;其他原因死亡的13人中,有2名死于难产;在年龄段上,30~50岁死亡率最高,而这本应是干部一生中工作、奉献的最佳时期。
了解到阿里的这些状况,自2007年以来,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和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关于援藏工作的号召,深入贯彻“爱国报国”和“着眼公益事业,扶持各地发展”的建会宗旨,在热地副委员长、阴法唐等西藏老领导和成都军区、西藏自治区的支持、指导下,将支援海拨最高的阿里地区的社会和谐发展、增进边疆民族团结作为重点爱国工程,并联络、协调有关单位,策划、组织、开展了以“情系西藏 ”关爱阿里”为主题,以助医助学助教为主要内容的“天路 “爱 ”无极”系列公益活动,积极主动地为阿里地区改善民生、建设小康而贡献力量。
2007年,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与西藏自治区委宣传部及有关单位策划组织了“天路 “爱 ”无极”系列活动。6月17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情系西藏 “关爱阿里――‘义诊村村行’活动新闻发布会”,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热地、全国政协副主席张克辉等领导出席。8月19日,由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副主席、第二炮兵原副政治委员贾文先中将率领,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秘书长、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李和平等参加,自治区白马副主席及党政军警有关领导、部门与各界群众1000余人在拉萨市布达拉宫广场举行捐赠仪式,将募集的价值200余万元的医疗、教育物资捐赠给了阿里地区;河南羚锐集团向阿里地区捐赠了价值50万元的药品。在阿里部分牧区发生“小反刍动物重、危疫情”的情况下,仍组织了由20多名医疗、防疫专家和医护人员、爱心车手组成的义诊调研队,深入该地区7个县中的6个县进行调研、巡诊和防疫、卫生宣传,赠送了药品、器械和书籍,诊疗600余人,使当地政府、医院部门和广大农牧民深受感动。
2008年,“天路 ”爱 “无极”系列活动继续深入开展。贾文先再次带队赴藏,驱车2000多公里深入阿里地区各地调研民生和建设情况,听取扶助需求,参加阿里地区国庆暨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庆典活动;与阿里党政领导和有关部门交流探讨、洽商了帮扶意向、需求、方法、时限等,研究确立了帮扶思路,签订了《关于促进阿里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协议书》;慰问驻地武警官兵,向日喀则、阿里武警支队和部分县中队赠送了价值15万元的电视机。并在西藏大学举办《雪域送爱心晚会》,报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组织西藏 ”阿里“细软网杯”中国首届高原汽车集结邀请赛,联络内地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团体,募集款物,向阿里等地区部分学校和社会福利机构捐赠了现金、药品、教学设备、衣物等。
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以下简称“两会”)又联络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北京军区总医院和河南羚锐集团等相关单位,向其介绍、动员参与扶助阿里的活动,2008年11月16日,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扶助阿里地区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协调会》。会上介绍了支援扶助阿里的总体设想,围绕培训医务人员、提高医技水平、搭建信息平台、捐赠药品、器械等进行了对口研究和协商,签署了《阿里地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赴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进修培训的协议》、《关于为西藏阿里地区捐赠药品协议书》。根据协议,第二军医大学每年为阿里免费培训10名以学科带头人和医疗骨干为培养目标的医务工作者;河南羚锐集团每年向阿里地区捐赠数十万元的药品。2009年4月9日,北京军区总医院也与西藏阿里地区卫生局签订了《医务人员培训协议》。
帮扶《协议》执行期间,“两会”与阿里卫生局、教育局等部门保持了经常性的沟通联络,征求意见建议,注意总结完善,不断改进帮扶工作。有关单位认真履行协议、实践承诺。自2009年始,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北京军区总医院,共为阿里地区和各县人民医院培训医技骨干80余名;以河南羚锐制药集团为主,累计向阿里地区捐赠价值130余万元的药品;向阿里地区捐赠价值16.5万元的羽绒服,捐赠价值4万元的教学、体育器材。
为“稳藏”增砖添瓦,夯实帮扶工作
“情系西藏,关爱阿里”为主题的帮扶工作已经进行了9年,《关于促进阿里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协议书》也已经执行7年,为进一步提升助医助学助教的层次与水平,改进方式方法,进一步深化、夯实对阿里地区的帮扶工作,以对“稳藏”的大战略增砖加瓦。2015年9月下旬,由中爱联原副主席贾文先带队,中爱联秘书长、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理事长李和平,中爱联副秘书长张玉祥,北京军区总医院专家组成员庄照来、妇产科副主任医师赵雯,河南羚锐集团董事、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吴希振,河南省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阮梅,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办公室主任梁茂林,二炮司令部办公室秘书孟凡静组成共9人的考察调研组,再次深入阿里,对7年来的帮扶成效进行考察,听取当地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校正精准帮扶的着力点与重点,最大化地提升爱心捐助、扶贫帮困的效益。
调研期间主要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实地调研《关于对阿里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帮扶协议书》的执行情况和阿里地区目前医疗卫生、教育和民政系统情况;二是通过第一期的实践,考证《关于对阿里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帮扶协议书》的实际效果、可行度及经验与不足;三是协商对阿里地区第二期帮扶计划并签署协议;四是组织再次捐赠,分别向阿里地区卫生局及所属医院捐赠药品20万元,向阿里、那曲地区教育系统捐赠文体器材26万元,河南羚锐集团与阿里地区卫生局达成药品捐赠意向。
调研组一行巡查了阿里地区7个县,并着重对医卫系统帮扶工作的“三个层次的医院典型”(即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札达县卫生服务中心、改则县物玛乡卫生院)进行实地的具体考察,察看门诊、急救、药房、病房及医技设施设备等,听取院方有关情况介绍,了解受训医技人员的作用发挥,访问受治农牧民的切身感受和效果,以及捐赠药物使用情况。从而,对第一期实施帮扶工作几年的情况和成效有了实际而真切地了解。
9月23日,在阿里行署举行了关于继续促进阿里地区公共事业发展的洽商座谈会。阿里地区行署、卫生局、民政局、教育局、残联及人民医院、藏医院等单位的领导出席并介绍了该地区在医疗卫生、教育、残疾人求助等领域存在的困难及帮扶需求。行署副专员罗伍庆提出要将爱心捐助用好,希望能够更多地联系社会力量,采取“以点带面”的方法,在帮助建好改则县先遣乡卫生院的基础上,取得经验,以点带面,逐步在其他乡、村级卫生院(室)推开。贾文先主席在座谈会上指出,我们自2007年对阿里卫生、教育系统进行帮扶以来,在军地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既定目标还有一定距离。他表示,在未来几年里,我们还需要脚踏实地和阿里卫生系统保持密切联系,及时沟通,继续协调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北京军区总医院、河南羚锐集团等,并力争联络、扩展内地更多的单位为中央的“治国必治边,治边必稳藏”的战略部署的落实共同增砖加瓦。
贾文先中将一行还先后向阿里地区中学、那曲地区尼玛中学、班戈县中石化小学、浙江中学、那曲地区教育体育局捐赠了总计价值26万元的体育器材,支援了西藏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在深入调研、反复洽商的基础上,依阿里地区实际困难、帮扶需求和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的实际能力,李和平秘书长和行署副专员罗伍庆分别代表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和阿里地区行署,签订了《关于继续促进阿里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协议书》,初步确定了第二期(下个五年)的帮扶项目,明确了组织联络机构、双方责任、落实时限等。在此基础上,还达成了医技人员培训、药品捐赠等初步意见。
调研认为,除国家统一安排的省市对口支援、国家卫计委统一安排内地医院组团支援(专业有机搭配,时间6个月、一年不等,定期轮换)方式外,作为社会团体援藏,“两会”采取的联手内地大型综合医院和企业为西藏地区培训医务人员的做法,是一种现实、有效、可行的好方法,其做法和经验值得推广。这是因为:一方面,由于西藏地区地处偏僻,又是高寒缺氧的恶劣环境,历史上较内地发展要慢很多,自身专业难以发展,以致在医疗卫生领域内医学本科生以上高学历人员分不来、留不下,而本地生长的医务人员生活基础在当地,对本土有感情,经培训提高后能留得下,用得上;另一方面,对于内地医卫单位、企业(如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北京军区总医院、河南羚锐集团等)来说,医学资源、经济实力相对厚实,每年承担若干西藏地区医技人员培训,经济压力都不大,是可以胜任的。这些受训人员在内地不仅可以学到新的专业知识、增强业务能力,更开阔了眼界,受到内地环境熏陶,回到西藏后大多都可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这对改进西藏地区的落后面貌,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确实可以做到补充国家援藏、稳藏战略部署中的不足。
把爱播撒在“生命禁区”,让“中国梦”在世界屋脊同圆。几十年前,徐怀中在《我们播种爱情》一书中,真实地反映了早期进藏的十八军指战员们和支援西藏建设的内地汉族同胞,通过满怀深情的援藏工作,把党中央和毛主席对处于世界屋脊之巅的西藏百万农奴的关怀和解放播撒在西藏大地,深深地沁入了西藏人民的心中,使北京和拉萨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今天,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和北京市于若木慈善基金会,遵循李德生、耿飚、王光英和于若木等老一辈领导的创会精神和建会宗旨,一贯坚决围绕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高举爱国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十几年来,坚持依据党和政府关于援藏、稳藏、建藏的战略部署,以拳拳报国之心和对西藏人民无限热爱的深情,在毫无国家资助的情况下,挖掘自身潜力和社会力量,多次深入西藏,反复实地考察,采取多种方法,夯实帮扶工作,为推进西藏地区改善民生、建设小康社会,共同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篇:把感恩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
把感恩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
铜陵市长江路小学 王瑞丽
感恩伴随着我们成长。当我们呱呱坠地时,我们心怀感恩,感谢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当跨进学校大门,我们心怀感恩,感谢老师给了我们谆谆教诲,感谢同学给了我们留在心底的一份份感动;走向工作岗位,我们心怀感恩,感谢同事给我们的帮助。感恩是随时随地的。陌生人的微笑让你的心底会涌出温暖;朋友间的促膝相谈会让你心灵栖息;自然的清新爽朗会让你无尽地享受。感恩何尝不是一种爱?有了感恩,你将会是一个善良、纯净、豁达宽容的人,有了感恩你将会拥有世界上的所有的幸福。
真好,我们学校开展了感恩教育,我们致力于把感恩的种子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我们成了传播之人,为塑造孩子美好的心灵,我们所做的不正是最崇高的事吗?结合自己对感恩教育的认识,我做到以下几点:
一、正面引导,感恩在细节。
孩子们是一张干净的白纸,他们得到的最快捷的教育要
么是父母,要么是老师。老师的一句点拨将给他们这张白纸涂抹上彩色。在平时,我引导孩子常说谢谢,在别人夸奖时不忘说谢谢,我班学生在得到老师的红花时,总是鞠躬谢谢老师,在同学们互相表扬时,总是说谢谢大家。正面引导之后,班上形成了一股言谢的风。
同时,在处理班级学生之间琐碎的事时,也注意正面引
导。比如,佘晨宇欺负了沙淼,沙淼向我告状了,我先是严厉地批评了佘晨宇,接着让她向沙淼道歉,沙淼原谅了她。这时,我对佘晨宇说:“你看你这么欺负沙淼,沙淼都原谅了你,你应该怎么做?”佘晨宇看到一切,连忙说声谢谢,谢谢了对方的宽容。潜意识里也知道自己今后该怎样做。这样的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引导远胜过光背诵“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二、依托文本,感恩在课堂。
这里的文本不仅指学校自己研发的感恩教材,还指我们的课本,我所从事的是语文教学,语文课本上很多内容都是感恩教育的极好蓝本。比如《画家乡》对家乡的爱、《识字三》中三字经也以怎样尊敬长辈为主题。另外,我们代给孩子购买的绘本故事中,一篇篇的故事温暖了孩子们心。《愿望树》告诉我们要爱家人,因为家是温暖的港湾;《我当哥哥了》波力感谢小弟弟给他的快乐和带来的责任感等,孩子们在这些内容的学习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借鉴活动,感恩在行动。
感恩不是空头支票,它更多地落实在行动,除了参加我校感恩主题性的活动外,我班还另外布置一些感恩小实践,比如,参加了入队仪式后,我在班上讲述红领巾的由来,孩子们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受到感恩先辈的教育。春游时,我发动学生做“城市的美容师”清除公园里的垃圾等。孩子们都参与了活动,感恩思想得到了升华。
四、榜样示范,感恩在教者。
作为一名感恩教育的传播者,自己要做到示范作用,才
能让学生顺从。我时刻牢记身正为范,做到自己是个会感恩的人。孩子替我拿本子我说谢谢,孩子的假日发短信给我,我总回上信息,表达感激之情,在孩子们面前老师之间的友好相处也为孩子们打开了最好的教育天窗,孩子们也享受了老师给予的平等、尊重。
感恩是一种爱的教育,感恩是一种美好心灵的培养,它的教育很难有创意,在不定的时间,在不定的地点,只需一个行动,一句话便是教育。作为我们这群从事感恩教育的工作者,我以为,还是脚踏实地地关注孩子,关注他们的言行,随时就能捕捉教育的契机,随时就能播撒感恩的种子。
第三篇:把信仰的种子播撒在黄土地上
把信仰的种子播种在黄土地上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
金塔县第三中学 苗兴明
周末一口气读完系列采访录《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无论“知青说”“村民说”,还是“各界说”,都从不同的侧面还原了总书记成长历练的七年知青生活,找到了他为民务实政治情怀和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
总书记的书箱---热爱学习
每一位被采访者都反复说过,习近平来到陕西延川梁家河第一印象是他沉重的书箱。无论是窑洞生活、参加劳动,还是外出考察学习,习近平都能挤出时间读书。习近平说:“先贤们的思想结晶,许多人的智慧和成功的经验都在书里,无须经其同意便可拿来为我所用,何乐而不为呢?只有愚蠢的人才不去读书。”的确,是读书滋养了他的精神生活,打开了他放眼看世界的窗口,也启迪了对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思考。一个十五岁的少年,坐在偏僻闭塞的梁家河窑洞里已经开始了他对国家命运、对百姓生活改造的思考。这就是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源头。作为当前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来说,就应该在读书学习过程中去不断的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进而丰富和提高自己。当然,学习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自2016年以来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一个方面,还要学专业、学经验,学科学的管理、学务实的做法……作为一名教师来说,就要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教学经验、学习科学的育人管理方法。这些都是我们提升专业素养必须具备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总书记提出的争做“四有好教师”的殷切期望。
娃娃书记的脚印---为民务实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有十几位梁家河村民关于习近平积极参加劳动、与村民一起“战天斗地”的采访实录。学着用扁担担水、砍柴烧火、啃野菜团子、吃难以下咽的玉米糁子……这些都是他们津津乐道的事情。“近平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再糙的饭近平也能吃得香,再穷的人近平也能看得起”,朴素的话语中透出的是当年群众对“娃娃书记”最美的印象。习近平起步于基层,成长于基层,20岁担任梁家河村书记,带领村民打淤地坝、修梯田、办沼气、办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坊……“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村民石春阳这样说。“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步都走得很扎实、走得很充实。这是有大抱负、有大气魄、有大本事、有大勇气的人才能做出的选择。”知青王燕生这样说。深入实际、倾听民声、务实为民、公道正派,习近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民心,也赢得了口碑。新时期的党员干部需要的是这种为民务实的作风。精准扶贫攻坚战、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富民新政的创新实践等都需要这种务实作风。教育战线上的广大党员、干部同样需要倾听基层教师、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和期望;需要立足教育教学实际,研究学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我们从事的岗位和工作对象等每一个教育细节;需要创新学校、班级、师生管理思路、改革管理方法、提升管理水平。只要有了这种为民务实的情怀,我们就会破解更多教育的难题。
“平易近民,民必归之。”---亲民形象
村民武晖说:“近平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七年的知青生活,习近平做过的每一件实事都惠及民生,都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惠民之所需。这都基于他对老百姓生活的深切体验和立足实际的深入思考。打淤地坝解决种地问题,办沼气池解决烧柴问题,办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磨坊解决劳动力统筹分配和生活必需问题……这是调查研究基础上的务实思考和践行,没有好大喜功、盲目上马,有的只是脚踏实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2014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围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开展。今天读完《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我们可以找到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作为党员干部来说,我们应该学习总书记的这种务实作风,在超前谋划中多想到人民群众的现实需要和未来需求。这种现实和未来的需求,从学校层面和教师层面来说,小而言之既为每一个家庭的孩子提供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也是为每一个孩子传递更多的文化知识、塑造孩子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灵。大而言之就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公民。各级各类学校管理者及广大党员、教师只有坚持“务实”作风,有了“为民”的情怀,立足实际创新学校及教育教学管理,加强家校之间的教育联系,为全县人民群众提供最优质的教育服务,我们就可以让所有关于教育的话题在群众口耳相传中变成继往开来的向上力量。
总书记七年的知青岁月,是在特殊的历史机遇中“三观”思想积淀、特殊胆略、气质、品行和能力锻炼成长的过程。他强烈的使命感和务实作风是当前每一位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也是我们每一名普通教职工学习的榜样。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只要我们像总书记一样将信仰的种子播种在黄土地上,从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开始,就可以让“四个意识”变成前进的航标,凝聚起是干事创业的强大正能量。
第四篇:双职:把爱播撒在乡间田梗上(修订稿)
把爱播撒在乡间田梗上
——双龙职中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李必刚同志典型事例
如何在教育教学一线深刻领会与落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精神,成了当前我们学校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去进一步学习、领悟、践行。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为教育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人民生活富裕多发一份光多发一份热。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精神,必须从学校的发展做起,从自己做起,只有无愧于职责,无愧于使命,才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的要求。
我是双龙职中高2004级的学生刘政永,是四川农业大学大三学生。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我的职高班主任——李必刚老师的故事。
2001年,我到双龙职中读书不久,就有三个问题让我很是困惑:一是为什么全省很多职中都停办了农学类专业,而这里却一直很兴旺?二是在双龙职中,为什么李必刚老师那么深得同事的信服,深受学生的爱戴?三是为什么我每次同李老师下乡为农民朋友服务的时候,看到无论是老人、中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对李老师敬重不已?
带着这三个困惑,每天在教室里聆听李老师的教诲,每天和李老师跑在乡间田硬上。相处日久,认识日深,我的困惑才慢慢有了答案。李老师参加工作二十一年了,他年年都担任班主任。我第一次看到李老师,他给我的印象是“威严”:一圈络腮胡衬着黑黝严峻的脸庞。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越来越感受到他严峻的外表下,一颗如慈父、如兄长般的心,他对我们说:“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深知农村孩子求学不容易,我要用我的爱心,去温暖学生,去教好学生。”
我们有一位叫张友的同学,高二时他失去了唯一的亲人——父亲,成了可怜的孤儿,面临失学的困境。李老师鼓励他完成学业,并资助他的生活费。张友顺利读完职高后,李老师又鼓励张友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回乡创业。在李老师的帮助下,张友完成了学业回到家乡。可面对空空的四壁,如何创业啊!新的困难又摆在了张友的面前。这时候,李老师又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张友开办兽医诊所。李老师首 先资助张友3000元钱用于门面装修。然后帮助张友办好开兽医诊所需要的一切手续。最后联系熟识的兽药经销商,为他赊进第一批药。张友的兽医诊在李老师一手料理下开张了。张友也没有辜负李老师的一片爱心,在李老师的一直关照下,短短一年的时间,张友就成为了当地服务热心、口碑极好的兽医,并创利上万元,彻底改变了贫困的家境,彻底增强了生活的勇气,在当地传为佳话。
张友只是李老师的一个学生,李老师还有无数的学生。李老师就是用这种无私的爱,培养了学生浓厚的专业兴趣,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就让我随手拈来几个吧,被教育部表彰为“星火科技带头人”的朱明生;正大公司、大北农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黄泽金、姚亚东;以625的高分名列对口高考养殖专业全省第一名的姚斌„„还有更多的学生,回到农村,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当一批又一批成才的学子回到母校,看望李老师的时候,我看到了李老师脸上如春天般灿烂的笑容。李老师啊!那时,你是多么幸福!李必刚老师是一名成功的教师,同时他还是一名成功的兽医。李老师带领我们农经班的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为农民朋友服务,走遍了双龙镇、马鞍镇的山山水水。在学校附近的乡村,只要我们的身影出现,就是小孩子也知道是双中的兽医老师来了。李老师以高超的医术,赤诚的关爱之心,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名人。
李老师能成为名兽医,我听说有这样一个故事。李老师刚参加工作不久,双龙镇响滩村农民李俊田的一头种猪患病,多方医治无效,李俊田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因为他与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母子二人的经济来源全靠这头种猪。当他的老母在家失声痛哭的时候,有人说,何不找双中的专业老师来看看?经李老师一番检查治疗后,这头种猪转危为安了。李老师没有收取一分钱。老人感动得逢人就讲:李老师,好人啦!这件事后,李老师真切的感到,农村缺技术,农民需要帮助。为什么不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来为农民服务呢?同时还可以解决学校养殖专业学生生产实习的问题。于是,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双龙职中养殖服务部成立了。从此,李老师开始一边教学一边为农民服务。
二十余年来。李老师风里来雨里去,从不间断地为农民和养殖专业户服务。不管是天寒暑热还是夜半三更,只要农民需要,再苦再累,他都上门服务。师娘给我们讲过一件关于李老师的事。1999年,李老师义务为毕业学生朱方生在水南镇开办的养猪场做技术服务。当时,资安公路无法通车。一天深夜,养猪场的猪出现病情,李老师得知后,骑上摩托车,冒着大雨,从双中经马鞍、皇觉、太平到达资中。养殖场的问题解决了,可李老师在回校的路上,却因天黑路滑,多次摔倒。回到家时,已是浑身污泥,多处受伤。师娘见了,心疼不已。可李老师却毫不在乎,还乐呵呵的说“只要猪场的问题解决了,我这点问题还是问题吗?”
细心的人们曾为李必刚老师做了这样一个统计:二十年来,他带领学生为农民出诊服务达2万次之多,治疗畜禽10余万头(只),为农民朋友挽回经济损失千万元以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我的老师李必刚也许太平凡、太普通。但是,他用这平凡筑起了二十多年来执着的坚守,他用这平凡筑起了二十多年来对学生、对农村、对农民深沉、无私的爱。李老师的爱,如洒向冻土层的阳光,温暖着职高学生的心田;李老师的爱,如洒向干涸田间的雨露,及时解决了广大农民朋友养殖方面一个又一个难题。
在庆祝教师节的日子里,我想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那就是立志像李老师这样,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用一颗平常的心去奏响一曲曲奉献之歌、希望之歌!3
第五篇:把青春的种子播撒在农村大地
把青春的种子播撒在农村大地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同事:
大家好!我是XXX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在此我先表示感谢,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演讲的机会,让我在今天这特别的日子里,站在这特别的舞台上,展示一名村官特别的风采。我演讲的题目是《把青春的种子在农村大地》。作为政府选派的一名大学生村官,于2008年10月底正式到村,到现在已经有一年多的时间。一年多来,在各级党组织和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引领下,我真心扎根,真情融合,真诚服务,扎扎实实地为本村的老百姓做了一点事情,赢得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认可和赞许。我的工作热情、认真态度和初步的工作成绩打动了本村的干部群众,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上任伊始,通过和村两委一班人的交流学习,并深入农户及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的所想、所盼、所困,使我逐步摸清了本村的经济状况和现阶段存在的困难,特别是之前村里沉积下来的矛盾问题。通过近两个月的走村入户摸情况,使我真正做到了人熟、地熟、情况熟,为我在村里后期工作顺利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村任职一年以来,除了协助村干部做好各项工作外,我还积极发挥自己的专长,身兼数职,为村两委班子服务。不仅认真参加村里各种会议,做好会议笔录,整理归档。还将村里多年来散乱摆放档案,进行分类整理,装好袋排好序。村里争取项目的材料写作,包括申请、报告的等文字活儿全都由我包了如我村有段通组路需争取资金硬化,我就实地勘察、走访群众,根据现状写了可行性报告,村干部拿着我整理的材料积极到各个部门争取项目资金。-1-
上任伊始,我就清楚地懂得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只有让干部接纳,让百姓认识,让公众支持,才能真正融入农村。作为一名农村基层干部,一定要学会与村民交朋友,深入到村民中去,认真倾听村民的呼声,真正与他们平等相处,诚心诚意地为其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谋新事,要切实为村民排忧解难,解决村民最关心的现实利益问题。
工作要开展,角色要转变,去年年底,我积极参与了农村合作医疗费用征收工作,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广和老年优待政策的落实工作中,我耐心细致,面对老年同志身体状况的种种差异,面对村民对政策的种种不解和疑虑,我总是报之以极大的热情,以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这两项政策将会给他们带来的最直接的利益。在这一过程中,我与村民的距离拉近了,是这个平台让我贴近了生活,融入了群众。
“在新农村建设的大潮中,政策宣传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教育界一句传统的说法是:想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必须准备一桶水。要当好政策宣传员,首先必须打好自身这块铁,不断充实理论、法律素养,武装自己的头脑。平日里给村民朋友传授科学生活知识,通过经常与村民聊天,经常拉一拉家常话,不经意间就给村民讲清楚计划生育政策,转变他们的传统观念。
县委、县政府下大力气开展了“创三优”环境整治工作。我村在这次工作中采取了大的举措,两委干部各司其职,包片进行清理。我还负责编写了村“创三优”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简介,实施方案及卫生管理监督制度等。不负重望,历来给人以“脏、乱、差”印象的XX村经过一番大刀阔斧的整顿,村貌焕然一新给百姓带来的触手可及的益处。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考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工作中,我一直努力
践行着这一开展农村工作的基本原则。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推广到农村老年优待政策的落实;从“创三优”环境整治到村委的换届选举,我始终扑下身子,兢兢业业,坚守着自己“少说话、多办事”的人生信条。
一年零六个月的“村官”生活,异彩纷呈的农村见闻着实让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给农村带来的新气象、新风貌。欣逢盛世,作为大学生“村官”一份子,我有幸融入其中共谋发展,有幸见证农村面貌的日新月异!在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征途中,我们已经看到了许多优秀的榜样,他们是高扬的旗帜,高贵的灵魂。他们用汗水诠释着奉献的真谛,他们用行动来证明付出的价值。为了这份事业,我们必须去做,没有做不到的,只有不去做的。世间自有公道,付出必有回报,说到就要做到,要做就做最好。好坏与否,几斤几两,只有百姓才能看出来,也只有百姓才能称出来,因为,百姓是最精准的天平。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广大的农村,是我们施展才华的舞台,是我们建功立业的平台,也是我们历练人生的熔炉!我相信,只要付出努力,付出真诚,我们的青春,就会在这里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人生真谛在何处,只在经历不平凡。让我们以激情为旗,用青春作注,拼一个无悔的人生!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