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药化学重点总结
强极性溶剂:
水
亲水性有机溶剂:与水任意混溶(甲、乙醇,丙酮)
亲脂性有机溶剂:不与水任意混溶,可分层(乙醚、氯仿、苯、石油醚)常用溶剂的极性顺序:
石油醚—四氯化碳—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乙醇—甲醇—水
苯丙素
二、提取分离
1.苯丙烯、苯丙醛、苯丙酸的酯类衍生物具有挥发性,是挥发油芳香族化合物的主要成分,可用水蒸气蒸馏。
2.苯丙酸衍生物可用有机酸的方法提取。
香豆素
二、理化性质
(一)物理性质
游离香豆素----多有完好的结晶,大多具香味。
小分子的有挥发性和升华性。苷则无。
在紫外光照射下,香豆素类成分多显蓝色或紫色荧光。
(二)溶解性
游离香豆素----难溶于冷水,可溶于沸水,易溶于苯、乙醚、氯仿、乙醇。
香豆素苷----能溶于水、甲醇、乙醇,难溶于乙醚、苯等极性小的有机溶剂。
香豆素遇碱水解
与稀碱水作用可水解开环,形成水溶性的顺式邻羟基桂皮酸的盐。
酸化,又可立即环合形成脂溶性香豆素而析出。如果与碱液长时间加热,将转为反式邻羟基桂皮酸的盐,酸化后不能环合。与浓碱共沸,往往得到的是裂解产物——酚类或酚酸。
(三)成色反映
1.异羟肟酸铁反应
内酯在碱性条件下开环,与盐酸羟胺缩合,在酸性条件下,与三价铁离子络和成红色。
内酯[异羟肟酸铁反应、盐酸羟胺(碱性)、红色] 2.酚羟基反应
FeCl3溶液与具酚羟基物质反应产生绿色至墨绿色沉淀
若酚羟基的邻、对位无取代,可与重氮化试剂反应而显红色至紫红色。 含酚羟基的化合物[三氯化铁反应、FeCl3、绿色] 3.Gibb‟s反应
Gibb‟s试剂2,6-二氯(溴)苯醌氯亚胺,在弱碱性条件下,与酚羟基对位活泼氢缩合成蓝色化合物。6位无取代的香豆素显阳性。
Ph-OH对位无取代[Gibb‟s反应,Gibb‟s试剂,蓝色] 4Emerson反应
Emerson试剂2%的4-氨基安替比林和8%的铁氰化钾。其余同Gibb‟s。
Ph-OH对位无取代[Emerson反应,Emerson试剂试剂,红色] 三.香豆素的提取与分离
(一)提取
利用香豆素的溶解性、挥发性及具有内酯结构的性质进行提取分离。游离香豆素一般可以用乙醚、氯仿、丙酮等提取(香豆素苷可用甲醇、乙醇或水提取)。
碱溶酸沉法提取。
1.溶剂提取法
常用甲醇、乙醇、丙酮、乙醚等提取。
乙醚是多数香豆素的良好溶剂。苷则在正丁醇、甲醇中被提出。
2.碱溶酸沉法
0.5%氢氧化钠水溶液稍加热提取,冷后用乙醚除杂质,加酸调PH到中性,适当浓缩,再酸化,则香豆素或苷即可析出,也可用乙醚萃取。
对酸碱敏感的香豆素不可用。3.水蒸气蒸馏法
小分子的香豆素具有挥发性,可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和分离。如受热时间过长,则结构可变。
四.香豆素类化合物检识
(一)理化检识
1、荧光:紫外光下一般显蓝色或紫色。
7-羟基蓝色荧光较强
加碱后更强
羟基甲基化荧光减弱。
2、显色反应
常用异羟肟酸铁反应、三氯化铁、Gibb‟s反应 及Emerson。
(二)色谱检识
薄层色谱法
吸附剂:硅胶
展开剂:
游离香豆素: 正(环)已烷:乙酸乙酯(5:1~1:1)
氯仿:丙酮(9:1)
苷类:
氯仿-甲醇不同比例
规律:
母核上羟基取代数目愈多(极性增大),则Rf值愈小
羟基变为甲氧基(极性减小),则Rf值增大。
显色:紫外光下观察荧光----蓝色或紫色
异羟肟酸铁试剂
木脂素
理化性质 1.物理性状
木脂素多为无色结晶
游离木脂素偏亲脂性,难溶于水,能溶于苯、氯仿、乙醚、乙醇等 与糖成苷后,溶解性增大。
提取与分离
游离的木脂素----亲脂性的,易溶于三氯甲烷、乙醚等溶剂,但在石油醚中溶解度极小。具内酯结构可按碱溶酸沉法。
一般采用甲醇或丙酮提取后,浓缩成浸膏,依次用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等萃取,再用色谱柱进一步分离纯化。
注意!
与大量树脂状物共存,在溶剂处理过程中容易树脂化。
碱溶酸沉:具有酚羟基或内酯。注意异构化。
四、木脂素的检识 Labat反应
具有亚甲二氧基—O—CH2—O—的木脂素加浓硫酸,再加没食子酸,可产生蓝绿色。
对象-亚甲二氧基[Labat反应、浓硫酸+没食子酸、蓝绿色] 以变色酸代替没食子酸,保温70~80度,产生蓝紫色-Ecgrien 对象-亚甲二氧基[Ecgrien 反应、浓硫酸+变色酸、蓝紫色]
黄酮
广义的---两个苯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C6-C3-C6 狭义的: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的一系列化合物
一、性状
1、性状
苷元为结晶性固体,苷为无定形粉末。
2、颜色
与交叉共轭体系及助色团(羟基、甲氧基)等的数目、类型以及位置有关。
在4„-或7-位引入供电子基,因形成P-π共轭,具有推电子作用,促进电子转移,使化合物颜色加深。
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灰黄~黄色
查尔酮---黄~橙黄色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黄烷醇---不显色
异黄酮----微黄色 花色苷及苷元
PH<7 红色
PH 8.5紫色
PH>8.5 蓝色
二、旋光性
苷元只有二氢黄酮(醇),黄烷醇有。
苷均有旋光性,且多为左旋。三.溶解性
1、游离苷元易溶于甲,乙醇,醋酸乙酯,乙醚及稀碱液中,不溶或难溶于水。
其中在水中的溶解度
花色苷>二氢黄酮(醇)>黄酮(醇),查耳酮
原因:
平面型分子
包括黄酮醇、黄酮、查尔酮。分子为平面型结构,排列紧密,分子间引力大,不易溶于水
非平面型分子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半椅式结构,排列不紧密,引力降低,利于水分子进入。
花色苷为离子型化合物。
2、黄酮苷类易溶于热水,甲醇,乙醇。难溶或不溶亲脂性有机溶剂中。
一般多糖苷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单糖苷。3-羟基苷水溶性大于7-羟基苷
四.酸碱性
1、酸性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具有酚羟基,故显酸性。
酸性强弱顺序:7,4„-二羟基>7或4‟-羟基> 一般酚羟基 > 5-羟基
5%碳酸氢钠
5%碳酸钠
0.2%NaOH 4%NaOH
五.显色反应
与分子中的酚羟基及γ-吡喃酮环有关。
1、还原反应
(1)HCl-Mg 方法:将样品的甲醇或乙醇液,加入少许镁粉振摇,再滴加几滴浓盐酸,即可。
现象:泡沫处呈红色。
应用: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醇)橙红——紫红。B环(1’—6’)上有-OH或OCH取代。颜色加深。
花青素及部分橙酮,查耳酮等在浓盐酸下会发生色变,故预先需对照排除。(2)钠汞齐反应
乙醇液中,加入钠汞齐,放置数分钟或数小时,过滤,用盐酸酸化,则……
试剂:钠汞齐
结果:黄酮、二氢黄酮、异黄酮、二氢异黄酮--红色;二氢黄酮醇类---棕黄色(3)四氢硼钠反应
方法:样品的甲醇液,加等量2%NaBH4的甲醇液,加浓盐酸或硫酸,成紫色或紫红色。
应用:二氢黄酮类专属反应
2、与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
分子中具有:3-羟基,4-羰基 或5-羟基,4-羰基 或 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化合物。(1)三氯化铝显色
应用:定性及定量分析
方法:样品的乙醇液和1%三氯化铝乙醇液,通过纸斑反应观察。
现象:鲜黄色荧光
(4„-OH或7,4‟-OH显天蓝色荧光)
(2)锆盐-枸橼酸反应
应用:区分3-OH或5-OH黄酮
方法:加2%Zrocl2/MeOH +样品的甲醇液,产生:黄色锆络合物
加2%枸橼酸,仍呈鲜黄色(3-OH,或3,5-二OH)黄色溶液显著褪去(5-OH)(3)氨性氯化锶
检识---具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
试剂----氯化锶的甲醇液和氨气饱和的甲醇液。
结果----产生绿~棕色~黑色沉淀。
3.硼酸显色
具有5-羟基黄酮和6„-羟基查耳酮结构。
试剂:草酸条件下,与硼酸反应(枸橼酸-丙酮)现象:黄色并有绿色荧光。
(黄色无荧光)
4.与碱的反应
黄酮类化合物溶于碱水中显黄色、橙色或红色,化合物类型不同,显色情况不同。
黄酮—黄-橙
查耳酮或橙酮—红-紫红
二氢黄酮类在冷碱性条件下—黄-橙
放置后开环变成查耳酮---红-紫红
黄酮醇类---黄-棕
三个OH相邻—暗绿-蓝绿 5.与五氯化锑
鉴别查耳酮,生成红或紫红色沉淀。
条件:无水 第四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一、提取
黄酮苷和极性较大的苷元:甲醇,乙醇,甲醇-水(1:1),丙酮,醋酸乙酯。
多糖苷:沸水
花色苷:0.1%盐酸进行提取。
苷元:氯仿,乙醚,醋酸乙酯。
注意:苷类提取防止酶解。
(一)乙醇或甲醇提取法
(二)热水提取
冷后
苷类 沉淀析出 除杂:石油醚除去叶绿素,胡萝卜素等脂溶性色素,水溶液中加入浓醇,除去蛋白质,多糖.(三)碱提酸沉法
常用碱水:石灰水,Na2CO3,稀NaOH,碱性稀醇。酸沉:盐酸
注意:酸碱浓度不宜过高。
碱性过强,破坏黄酮母核;酸性过强,生成烊盐,影响产率。
石灰水:可除去鞣质,果胶,粘液质,有利于纯化。但浸出效果不及NaOH,且有些黄酮可与钙结合成不溶性沉淀。稀NaOH:浸出效率高,但杂质多。
二、分离方法
分离的基本依据:极性差异、酸性强弱、分子大小和特殊结构。
(一)溶剂萃取法:自浸膏中先用乙醚萃取苷元,再用醋酸乙酯反复萃取苷,最后用正丁醇萃取极性较大的苷。
(二)PH梯度法:用不同浓度的碱分离。
(三)硼酸络合法:具有邻二pH-OH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与硼酸络合生成易溶于 水的化合物。
(四)柱色谱法
(1)聚酰胺柱色谱
适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
规律:A:与酚羟基的数目有关,数目越多,吸附力越强。
B:与酚羟基的位置有关,如果酚羟基所处的位置易形成分子内氢键,则吸附力减弱。C:分子内芳香化程度越高,共轭双键越多,则吸附力越强。
查耳酮>二氢黄酮,黄酮>二氢黄酮
D:不同类型黄酮类化合物,被吸附的强弱顺序为:黄酮醇>黄酮>二氢黄酮>异黄酮。
E:苷元相同,以含水移动相洗脱,被吸附的强弱顺序为:苷元>单糖苷>双糖苷>双糖链苷。注意:以含水移动相(甲醇-水)作洗脱剂,苷比苷元先洗脱。
用有机溶剂(氯仿-甲醇)作洗脱剂,苷元比苷先洗脱。
后一种是因为聚酰胺具有“双重色谱”性能之故,分子中既有非极性的脂肪键,又有极性的酰胺基团。
当用有机溶剂洗脱时,苷元比苷的极性小,在类似正相分配色谱柱上,苷元更易洗脱 F:与溶剂介质有关
由弱到强:水<甲醇或乙醇<丙酮<稀氢氧化钠或氨水<甲酰胺<二甲酰胺<尿素水溶液。
注意:聚酰胺色谱常常存在流速慢及低分子杂质混入的问题。通常可通过预先过筛除去细粉或与硅藻土混合制粒,而低分子杂质的干扰,可在装柱时用5%甲醇或10%盐酸预洗除去。
(2)硅胶柱色谱法
适于分离异黄酮,二氢黄酮(醇)和高度甲基化或乙酰化的黄酮及黄酮醇类。
分离苷元时:氯仿-甲醇混合溶剂洗脱。
分离苷时:氯仿-甲醇-水或醋酸乙酯-丙酮-水(3)葡聚糖凝胶色谱法
凝胶类型:Sephadex LH-20和Sephadex G两种类型的凝胶。
分离苷元时:利用吸附作用,游离酚羟基数目越多,则吸附力越强,越难洗脱。分离苷时:主要靠分子筛,洗脱时按苷分子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被洗脱出柱体。第五节黄酮类化合物的检识
一、理化检识
HCl-Mg——黄酮(醇)、二氢黄酮(醇)四氢硼钠——二氢黄酮(醇)五氯化锑——查尔酮
锆盐-枸橼酸——区别3-OH、5-OH黄酮 氨性氯化锶——邻二酚羟基黄酮
二、色谱检识
1、纸色谱:双向展开,少用。
2、硅胶薄层色谱:主要用于检识极性较小的黄酮。氯仿-甲醇或正丁醇-醋酸-水等系统展开。
3、聚酰胺薄层色谱:各种黄酮
游离黄酮——氯仿-甲醇、氯仿-甲醇-丁酮 黄酮苷——甲醇-乙酸-水、甲醇-水
第二篇:中药化学
中药化学研究思路与方法的探讨
【摘要】本文对中药化学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指出了中药化学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并对中药化学研究思路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药化学;研究思路
中药是我国传统防治疾病的武器,中医中药在临床应用了几千年,其疗效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并成为世界文化的一朵奇葩。但是由于生产工艺比较落后,质量监控亟待改进,特别是中医独特的哲学思想使西方人难以理解,成为中医药在全世界进一步推广发展的严重障碍。另一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人们对生活与健康水平要求的不断提高,在以科学技术和知识经济为主体的21世纪,要使我国的传统中药以治疗药物的身份堂堂正正地进入国际医药的主流市场,加强中药的基础性研究,加速中药的现代化迫在眉睫。由此国家科技部倡导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而中药化学正是中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如何研究中药化学,是我们每个中药工作者都认真思考的问题。
1中药化学研究现状
近几十年来,中药在化学成分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对500余种常用中药进行过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发现了近万余种化合物[1],其中活性成分600余个,大多数为生物碱、黄酮、萜类等低极性的化学成分。从中开发出了40多种一类新药[2],如青蒿素、人参皂苷Rg3、川楝素等。近年来对极性较大的成分和水溶性成分如皂甙、鞣质、多糖等也进行了研究。但由于缺乏合适的药理筛选模型,加上未能按生物活性导向进行分离,致使绝大多数中药和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尚未阐明,因此对单味中药和复方有效成分的研究还未取得真正突破性的进展。
2目前在中药化学的研究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2.1选题太偏:一部分科研工作者为了避免与他人重复,选择一些极不常见的甚至根本就没有药用价值的植物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可能会有新的发现,但大多数毫无价值,至少在医药学上没有价值。中医药是经过几千年实践检验的成果,有疗效的药材才会流传下来,疗效不确切的、无用的药材必然会被淘汰,想从不常用植物中寻找新药,笔者认为是走弯路。
2.2研究目的不明确:中药化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中医药服务的,而很大一部分中药化学工作者,一味的为研究化学而研究中药化学,以发现新化合物为荣,以发现新化合物的多少来判断科研水平的高低,而不管其是否具有药理活性。
2.3水溶性成分的研究较少:大多数中药在民间常用水煎方式进行口服,然而中药化学工作者较少注意进行水溶性成分的研究。这主要是因为水溶性成分大多是一些高分子成分,难以分离和鉴定结构所造成的。
2.4不注重复方的研究:中药很少以单味药来运用,多以复方形式在临床配伍应用,但是由于科研难度的较大,目前复方药物的研究还是相对比较少见的。
2.5与药理研究相脱节:这一方面有实验经费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自身的思想问题,部分中药化学工作者认为找得到找不到化学物质是自己的事,有没有药理活性是药理的事,与己无关。
3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1 要充分注意利用我国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以及临床积累的丰富经验。这是我们的一个优势,我们筛选新药要比西方盲目的筛选有针对性。我们参考中医药理论不只是看中药的功能主治,还要看它的煎煮服用方法、配伍应用、采收加工炮制等,这样可以使我们少走许多弯路。如青蒿素的发现就是得益于传统中医药学的典型例子。我国自1967年起筛选治疗疟疾的中草药三千二百多种(包括青蒿,但未成功),均未获满意结果。196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接受抗疟新药研究的任务,命屠呦呦任课题组长,她以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为指导思想,从系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整理出一册以640余种为主的方药集。在此基础上,以鼠疟、猴疟为动物模型,筛选200多个方药,屡经失败,经用现代方法结合古代用药经验,特别结合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青蒿一把绞汁服,可以治疟”记载,考虑可能有温度、酶解等影响因素问题,反复改进提取方法,终于1971年10月发现青蒿的中性提取物对鼠疟、猴疟有100%的疟原虫抑制作用。经进一步研究分离得到抗疟有效单体,命名为青蒿素[3]。
3.2研究重点要放在中药基础理论的研究上,不要只认准新化合物这条路。对一些中药原理方面的阐述,意义重大。如乌头炮制解毒,何首乌炮制后降低泻下作用等。重视中药基础理论的研究,就是要运用传统理论和现代中药化学研究方法,开展对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十八反、十九畏、七情配伍及禁忌等中药理论研究,提示其内在规律和科学基础,从而达到对中药基础理论的科学阐述,最终构建现代中药理论体系。这也是防止中药现代化向中药西药化方向转化的保证。
3.3要与药理研究工作紧密联系。
在现代中药化学的研究过程中,从药材的提取、粗分、细分、纯化到得到单体一直与药理工作相联系,始终对有药理活性的部分,进行深入研究,这样得到活性成分的机率才会增大。否则那些含量甚微又难于分离的活性成分在分离途中极可能丢失,且丢失也难于察觉。与药理工作紧密联系还可以在药材、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等不同化学层次进行综合评价,阐明中药的作用机理。
3.4重视民族民间药的研究。研究民族民间药用资源是我国中药的宝库之一,各少数民族积累了不少天然药物用药经验。有些民族在其长期的使用中已形成独特的理论体系,如藏药、蒙药等。民间药物靠代代口述相传,经过了历史的考验。一般来说,民族民间药物,疗效确切,且处方较小,从中发现活性成分或活性部位的机率很高。3.5注重药材中微量成分的研究。随着提取分离及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一些过去未知的药材中所含的微量成分被发现,其中不乏具有较强生物活性的成分,如人参和三七中的环肽,可能是一类新型活性成分。
3.6体内活性成分的研究。中药化学成分虽然多种多样,但是当作为口服药物应用时,只有那些能被吸收的成分才是活性成分研究的目标。将药材的水或醇提取物给大鼠服用后,收集血清、尿及胆汁样品,比较投药前后的化学物质差别。随后分离纯化投药之后在血清、尿及胆汁样品中出现的新成分,鉴定它们的结构,探讨它们的活性,确定中药药效物质基础。该方法应用于中药复方的研究,用以明确中药复方以何种形式进入体内,进入体内后如何变化,药物配伍对血中成分的影响,把握中药复方的内在实质。
3.7 构效关系的研究 构效关系的研究是以活性成分为先导物,合成一系列同类化合物,用适当的药理模型筛选,分析比较活性与无活性分子的构象差异,进行构效关系研究。在本学科中这方面的研究内容很少,基础相对薄弱。近5年来仅有3项相关研究,即对14种新人参皂苷抗吗啡成瘾的构效关系研究、对黄芩的抗焦虑活性成分及其构效关系研究和对广西5种抗癌中草药有效化学成分及构效关系的研究[4]。一些中医药工作者认为,将中药中提取的有效成分进行结构修饰,已经不再是中药。笔者认为,做为一项基础研究,探讨中药活性成分的作用机理,构效关系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如何研究,如何保持中医药的特色而不备西药化,还需进一步的探讨。
3.8加强对复方药物的研究。中药复方研究是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阐明中药方剂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原理,对阐明中医药理论、将中药方剂推向国际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中药复方治疗作用的物质基础及作用原理依然所知甚少,中药复方研究尚未走出一条中医药独特的道路。
3.8.1中药复方研究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①目前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还过多地集中在寻找与单一药效作用相关的单体成分,对复方多成分共存状态下的化学——药效相关性的系统研究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中药质量标准的控制上也多采用测定其中某一单一成分。②中药复方的实验药理学研究虽然逐年增加,但绝大多数也仅限于药效学的观察,而且由于没有中药化学工作者的有效配合,方剂组成多不稳定,药效重现性较差,难以准确反映复方的药理学作用。
3.8.2对中药复方研究的总体思路是:①将中药复方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中药复方配伍后的化学成分并非是单味药化学成分的简单加和,复方在煎煮过程中有化学成分含量及种类的变化,如:柴胡和赤芍配伍后,既有成分的增溶现象,又有成分的减弱现象,同时还有新峰产生 [5]。显然,将单味化学成分提纯,在配伍的方法,不能反应中药复方的特色。②采用多指标活性评价体系。中药复方采用多途径、多靶点、整合调节机制发挥药效作用。中药作用的多样性给活性成分研究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困难。因此在追踪分离活性成分过程中,像西方那样只用单一活性筛选体系追踪分离得到的活性物质很难合理说明中药的真正作用物质基础。应采用多指标活性评价体系,以便尽快追踪分离得到目标活性成分。③在目标活性成分为等剂量条件下进行目标活性成分、单一药材及复方的药效学对比,探讨复方的组方依据及作用原理。④标准处方和标准汤剂的研究,用现代药理学手段确认标准汤剂的药效。中药复方多水煎服用,按照制定的标准工艺做成标准汤剂,采用现代药理学研究方法正确表达与确认标准汤剂或其冻干粉的临床疗效。此项工作是整个中药研究的前提。⑤采用全成分综合分析的方法。对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不能脱离中医药理论,中药用药讲究整体,是多组分协同作用。对复方的研究中药复方由多味药材组成,每种药材均含有很多化学成分,这些成分尽管其中一些已被提取、分离和鉴定,但仍有很多是未知的化合物。因而对中药复方除了进行“有效成分”的研究外,还应从全成分综合分析的方法去认识其作用的化学物质基础。该法也同样适用于单味药的研究。
综上所述,中药化学要想取得突破性的进展,还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位药学工作者共同的努力,进行多学科合作,结合中医药理论,引进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进行长期深入持续性研究,根深叶茂,厚积薄发,为中药现代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果德安.浅谈中药现代化过程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草药,2003,34:9~11
[2]刘建利.中草药活性成分的结构修饰与新药研发[J].中草药,2003,34:73~77
[3]杨光华,饶淑华.青蒿素发明发现的方法学研究[J].医学与哲学,1997,18(12);641~644
[4]刘屏,王昌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基础研究项目评述[P].中国天然药物,2003,1(3):129~131
[5]李秀玲,徐青,张曦,等.HPLC研究柴胡和赤芍配伍的化学成分变化[J].中国天然药物,2004,2(2):103~105
第三篇:中药化学
论人口老龄化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 作者:时间:2010-07-10浏览次数:1816 次
摘 要:近年来,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急剧加快,我国将步入老龄化社会。解决好农村的老龄化问题是解决整个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核心内容。面对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挑战,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亟待完善。我国必须充分利用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黄金时期,加快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和完善。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完善
当前,我国正面临着日益增大的人口老龄化压力,农村养老保障已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社会问题。应对人口老龄化“银色浪潮”冲击的最主要的手段,就是筑起社会保障的大坝。选择合适的养老保障制度,做好养老准备,是应对老龄化挑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
一、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及其产生的养老困局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中国人口发展的主旋律。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持续向城市迁移,我国农村的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产生了一系列的养老困局。
(一)农村人口老龄化加速。中国的人口结构正在以惊人的速度转型,到21世纪30年代,中国将成为比美国更年老的国家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口结构转变的必然结果。任何国家概莫能外,不同的只是出现时间的早晚、进程的快慢和程度的轻重。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则比其他国家来得急速,老龄化水平更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的最新统计数据,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5989万人,占总人口的12% ,其中65岁以上的老人占全国人口的8.3%。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中国社会保障论坛第三届年会上表示,多数西方国家是在完成工业化后进入老龄化,而中国是“未富先老”;西方国家老龄化5%上升到10% ,差不多用了40多年时间,而中国只用了不到2年时间。初步测算到2050年中国每4个人中就有1个为老年人口。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预计中国在本世纪30年代进入老龄化高峰后,将在高位保持30至40年时间。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老龄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高龄化、“未富先老”等特征。从人口分布结构上看,我国老年人口绝大多数在农村。从发展趋势看,农村老龄化问题将比城镇更加突出。一方面,农村老龄化速度和老龄人的比例都远远大于城镇。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城市65岁以上的老人占城市总人口的6.30% ,而农村的同一指标却是7.35%,已突破了国际社会通行的7%这一老龄化标准。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急速外流,使农村人口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断层局面,加剧了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因此,解决好农村的老龄化问题是解决整个中国老龄化问题的核心内容。
(二)农村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养老困局。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主要依赖于家庭养老,绝大部分农村地区尚未建立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农村养老问题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首先,老年农民社会保障需求增加与传统家庭保障功能弱化之间的矛盾突出。中国人历来讲究“老有所养”、“老有所乐”,但谁来养、怎么乐,在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婚龄、社会保障体系还很不健全的今天,越来越成为一个问题。从农村养老保障的资源及其配置机制看,养儿防老是我国农村家庭养老保障的一种有效且成本低的模式。当下,有超过一亿的农村老人,依然靠农耕社会的养儿防老模式度过晚年。不同的是,社会经济基础和文化观念都已转型,土地和儿孙不再是完全的生活保障。而且将丧失劳动能力的农村老人全部推给身负生存重压的后辈,也非他们所能够承受和应当承受的。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因计划生育制度的推行以及外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农村家庭规模日渐缩小,类型日趋核心化。近年来,随着民工潮的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农村老年人与子女分居,纯老年户不断增加,使养老变得异常困难。加之当
前农民增收缓慢等因素的影响,农村老龄化危机无疑激化了农村社会保障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普遍提升的要求与传统家庭保障功能弱化之间的矛盾,使得现有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其次,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挑战。目前在农村,大多数老年农民的现状是一无积蓄(有的只是少量的积蓄),二无保障(绝大多数不享有退休金和医疗保险,养老保障的水平低)。按照一般统计,老年人所花费的医疗费用平均是年轻人的3倍以上,人口老龄化将使医疗保险费用开支大幅增加,对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运行形成挑战。另一方面,在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建设遵循了先城市后农村的改革路径。这种选择虽然符合养老体制演变的一般国际经验,但是我国农村人均收入的低水平和快速老龄化速度是其他国家未曾遇到过的。虽然城市发展优先确保了目前城市拥有较高的养老保障水平,但是农村发展的滞后使农村家庭面临着更加严重的养老负担。在新形势下,如何应对老龄化挑战,如何抓紧时机构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养老服务模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命题。
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依然严重滞后,离建立起惠及全体人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还距离很远。
(一)立法体系不健全。经过了几十年的探索,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比较正式的政策法规只有民政部1992年颁布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目前,各地农村养老保险的试点和探索大都以其为依据,根据本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经过变通后制定出地方性的法规和政策进行实施的。但是,由于没有关于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专门法规,各地在制定本地农村养老保险办法时找不到比较有力的立法依据,在实践中存在许多困惑,各自为政,大大降低了地方立法的规范性、长期性和稳定性。据调查,这种大多靠政策来推进农村养老保险的机制已显现出制度上的不稳定性,极大地挫伤了农民参保的积极性,使很多农民对政府产生了不信任,为以后推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增加了难度。因此,在农村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的时刻,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刻不容缓。
(二)覆盖面狭窄,保障水平低。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只是将传统的社会保障范畴涵盖到农村。直至2007年,才在全国范围内开始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及失地农民、农民工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也远落后于城市。一方面,保障水平较低。据潇湘晨报滚动新闻报道,海南文昌市一农村老人的养老保险每月竟3块钱。另一方面,覆盖面狭窄,其保障对象一直限于“困难的人”、“光荣的人”和“富裕的人”。大多数老年人由于种种原因还无法享受社会保障,处于社会保障的真空地带。截至2008年底,全国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2.19亿人(含0.5亿退休金领取者),农民工参保人数0.18亿,农村参保人数0.52亿(含0.04亿养老金领取者),减去养老金领取者,全国参保人口合计2.35亿,按全国劳动人口7.7亿人计算,其覆盖率仅为31%。如按国际惯例,将法定退休年龄(男性60岁和女性5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作为“应保”人口,再考虑到养老金领取者,其覆盖率大约在30%左右。然而,社保制度覆盖范围的狭窄和保障的低水平极不利于转变生产方式和应对金融危机。因此,政府应把扩大农村社会保障覆盖面列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规划,采取有效措施,有步骤地抓紧落实。
(三)筹资渠道单一,财政支持力度小。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家庭小型化倾向的加剧,土地保障功能和家庭保障功能大为削弱,农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抵御风险的能力极为薄弱。这就要求政府应加大在财政投入等方面的参与力度,承担起应有的财政责任,创造适宜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外部环境。综观20世纪90年代,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筹资模式可概括为:农民自愿参保为主,集体资助为辅,政府政策扶持或少量资助。实践证明,这样的筹资模式难以真正为农民建立生活风险保障。有学者认为在农村社会保障筹资问题上政府并未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政府在养老保障建设的资金投入上,城市和农村很不平衡。“长期以来,由于城
乡二元结构的社会组织和管理制度,我国城市和农村的养老问题一直实行的是两条路线、两种政策。城市退休职工享有退休金、公费医疗、医疗保险等老年社会保障福利,他们的养老问题基本由国家承担;农村老人却始终不能享受国家和社会的任何养老保障”。当前我国正处在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初期,政府理应在财政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四)基金规模及保值增值幅度小。养老保险基金规模的大小直接决定着养老保险制度运作后期支付压力的大小,同时亦是保证养老保险制度良性运作的基本要求。我国农村养老保险的覆盖面较窄,加上农民普遍投保的档次较低,使得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并不大。而现在最核心的是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社会保险基金征缴之后活期存放在银行财政专户里带来的贬值,将是社保基金面临的最大挑战。根据《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规定:“基金以县为单位统一管理,主要以购买国家财政发行的高利率债券和存入银行实现保值增值,不直接用于投资。”这种硬性规定直接限制了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渠道,导致基金进入资本市场缺乏一定的灵活性。社会保险基金只能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随着通货膨胀率的上升,这笔资金自然贬值,无法实现保值增值。
(五)基金经办机构分散,监管不力。目前,我国社保基金监管属于分散监管,而且法律的缺失直接导致了监管的模糊和不力。社保的管理令人眼花缭乱,这正是社保基金大案一度多发的根源。农村养老保险大多仍沿用民政部门原来的政策。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由地方县级政府的下属机构来管理,管理执行性责任由基层政府承担,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农保机构和人员的办公经费、工资多数未纳入财政预算,制度的交易成本便强制地转嫁给基层。这样,政策上的矛盾和冲突现象也就难免,多头经办、政出多门,形成了贯彻决定实施难、外部工作协调难和内部分工理顺难的局面,导致了对农保基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力度不够,出现了挪用、他用的情况和大量的空帐、死帐和呆帐,养老保险资金大量流失。可以说,监督体制的不完善很容易造成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和投资的不合理,难以较好地保持基金增值,对基金的长期运作极为不利,削弱了未来的保障能力。
三、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对策
在倡导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今天,切实解决广大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无疑是题中应有之义。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一)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法律法规体系。为有效防止和杜绝社保基金被占用、挪用,确保基金安全完整,实现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与国际社保基金立法现状相接轨,我国应在进一步修改完善社会保险法草案的同时,尽快出台社会保险基金监督管理条例、个人账户养老基金投资管理办法和社保基金反欺诈管理办法等法规和规章,通过制度化和法制化措施实现社会保障基金的安全有效运行,并通过“增强政府职能,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
(二)拓宽基金投资渠道,保持基金增值。虽然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空帐规模已达惊人程度,但做实依然是个棘手的问题。一方面,做实的难度较大;另一方面,做实后的基金保值增值是对社保经办机构的考验。笔者认为,在确保基金安全的情况下,应通过相关渠道适度增值。借鉴国外的经验和现代投资理论,为确保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降低投资风险,可以分比例、多渠道的方式进行投资,并尽可能地进行分散投资和投资组合,包括投资工具组合、投资期限组合、投资项目组合。首先,购买政府债券和存入银行由于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流动性,应该保持较高的比例;其次,对于风险较低的投资渠道在目前限制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地放宽比例,比如进行基础设施投资、债券投资、购买基金份额等;最后,对于风险较大的投资项目要适当地降低投资比例。由于养老保险基金的规模往往数额较大,运营时间较长。因此,其投资的好坏对国家的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提高保险基金的管理水平。对于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我国应该逐步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农村养老保险管理应该像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管理一
样,所有管理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承担。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应与城镇保持一致,逐步将农村养老保险的管理费用纳入到财政预算的范围之内,使农村养老保险工作逐渐得到发展和完善。另一方面,提高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层次。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应该逐步提高管理级别,由各个省市或者由设区的市设立专门的机构进行运作。针对最为核心的保值增值问题,应在安全适度增值的原则下出台组合举措,向社会保险基金发行特种国债。对于个人账户养老基金,应允许投资股票或证券投资基金等风险和收益都比较高的品种,利用长期的保守投资来抹平短期证券市场波动的风险。而对于社会统筹结余部分,可采取专门发行利率、期限都最优惠的国债,以国家信用来保障社会保险基金投资的安全高效。同时,推行社保基金管理社会化,接受公众和参保者的监督,堵塞各种制度上、管理上的漏洞,以取得广大群众对社会保障的充分关注和支持。
(四)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配套措施。首先,要建立覆盖全国的农村养老保险信息网络。社保资金的缴纳、记录、核算、转换、支付以及查询等服务都要纳入计算机管理系统,逐步达到全国联网,做到信息共享。其次,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自我保障能力,解决农村养老的瓶颈问题。为此,要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对农民的投入;大力建立农村金融组织“,整合农村金融资源,优化金融支持体系”,为农村提供资金保障。最后,要加快教育和医疗价格体制改革,减少农民的不公平支出。如降低药价和农民的教育分担成本,从根本上提升农民的人力资本积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上,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和完善,消除城乡养老保障的脆弱性。
第四篇:重点中药对比总结
麻黄VS桂枝
相同点:二药辛温,入肺膀胱经,均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实无汗证,常相须为用。
同中之异:麻黄发汗力强,桂枝发汗力弱,然桂枝甘兼补,又宜于风寒表虚有汗证。
不同点:麻黄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风寒犯肺之咳喘及风水水肿等,为桂枝所不俱。桂枝又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治疗寒凝血脉证,胸阳痹阻证,蓄水证和奔豚病等,为麻黄所不备。
荆芥VS防风
相同:均能解表散风,祛风止痒,用于风寒感冒、风疹瘙痒等。
同中之异:荆芥发汗解表之力大于防风,风寒风热之邪俱可发散,可用于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
不同点:荆芥质轻,善透善散,又可疏散血分风热,透邪外出,具有透疹与疗疮之功。治疗麻疹外出不畅,疮疡初期等,炒炭能止血,治疗产后血晕等,为防风所不俱备。防风治风通用药,外风可祛,内风可息,又能治痉,胜湿止痛、止泻,治疗破伤风,风寒湿痹痛及肠风泄泻等,为荆芥所不具。
羌活VS藁奔
相同:均能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等。
同中之异:发散表邪,羌活之力更大。
治疗头痛:羌活长于治疗外感风寒之头项强痛,藁本长于治疗外感风寒之巅顶头痛。
除湿止痛:羌活优于藁本且善治上半身之痛,以此为异。
桑叶VS菊花、相同点: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潜阳,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期,肝热目赤,视物昏花,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目眩等。
同中之异:疏散风热,桑叶优于菊花,清肝明目、平肝潜阳,菊花优于桑叶。
不同点:桑叶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治疗肺热咳喘,肺燥咳喘,血热证。菊花又能清热解毒,治疗疮疡肿毒,是二者之异。
柴胡VS葛根VS升麻
相同点:均能发表解热、升举阳气,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及阳气下陷之脱肛、子宫下垂等。
同中之异:发表解热柴胡为优,葛根次之,升麻又次之。
升阳举陷升麻最优,葛根次之,柴胡又次之。
葛根与升麻都能透疹,用于麻疹不畅,升麻优于葛根。
不同点:柴胡又擅和解少阳,疏肝解郁,治疗少阳病、疟疾,肝气郁结证等。
葛根又能生津、治疗消渴病,且善解肌以治疗项背强痛。
升麻又能清解阳明热毒,治疗阳毒发斑、胃火牙痛等。
大戟VS甘遂VS芫花
相同点:三要有度,均能泻水逐饮,消肿散结,治疗水肿、腹水实证,以及疮痈肿毒等,均反甘草。
同中之异:毒性:芫花为最,大戟次之,甘遂再次之。
泻水强度:甘遂>大戟>芫花。
泻水部位:甘遂主泻经遂之水,大戟泻脏腑之水,芫花泻胸中之水。
不同点:甘遂又治风痰,治癫痫;大戟又消瘰疬;芫花又祛痰止咳、杀虫,治疗寒痰咳嗽,虫积腹痛。(芫花性温,甘遂、大戟性寒)
羌活VS独活
二药性味均为辛苦温,均能祛风湿、止痹痛,祛风解表,用于风寒湿痹痛风寒表证夹湿者。
独活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下部寒湿者为宜。
羌活气雄而散,发表力强,主散太阳经风邪及寒湿之邪,且作用部位隔上,故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佳。
海风藤VS青风藤
均能祛风湿,通经络,应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
青风藤又能利小便。
豨莶草VS臭梧桐
相同点:药性均寒凉,同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降血压,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高血压病等。
不同点:豨莶草又能清热解毒,治疗疮疡肿毒;臭梧桐外洗又能治皮肤瘙痒、湿疹。
藿香VS佩兰
相同点:均能化湿解暑,同治暑湿中阻证,暑湿感冒。
同中之异:藿香发表之力大于佩兰,治暑湿感冒效捷;佩兰性平,化湿之功优于藿香治湿滞中焦尤佳。
不同点:藿香兼能止呕,佩兰又能辟秽浊,除中焦陈腐之气,治疗秽浊中阻之口甜口腻等。
砂仁VS白豆蔻
同:均善化湿解气,温中止呕。
不同:砂仁兼止泻安胎,又善治湿滞或虚寒泄泻,妊娠气滞恶阻、胎动不安等证(白豆蔻多用于湿温初起)。
车前子VS滑石
同:二药均性味甘寒、质滑利,均能利尿通淋,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为治湿热淋证之常药。
不同:车前子:对湿热下注于膀胱之小便淋沥涩痛者尤为适宜;并能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治肝热目赤,肝肾亏损目暗昏花、痰热咳嗽。
滑石:善利窍、除湿热淋证外,善治石淋及尿闭,并能清热解暑,治暑湿、湿温、祛湿敛疮(外用)、治湿疹、湿疮、痱子。
川乌VS草乌VS附子
同:三药均为毛莨科植物、来源相近,均有毒,功能散寒止痛,祛风湿,活风寒湿痹痛及寒凝疼痛。
同中之异:毒性:草乌>川乌>附子,功用:草乌、川乌祛风散寒、止痛优于附子。
不同:附子又为回阳救逆要药,尚可补火助阳,治疗亡阳证、阳虚证为他二药所不及。
香橼VS佛手
相同:疏肝和胃,理气化痰,治疗肝胃气滞证,痰湿咳嗽等。
不同:佛手疏肝和胃理气优于香橼,香橼化痰优于佛手。
神曲VS麦芽VS山楂
均有消食和中之功,均治疗饮食积滞、消化不良等证。
其中:神曲消导之力较强,消食兼能解表,多用于食积兼外感表邪者,并能助金石药物的消化吸收。
麦芽:善消米、面、薯、芋等淀粉类食积,又能回乳。用于妇女断乳或乳汁郁积乳房胀痛等证。
山楂善消肉食油腻之积,且能活血化瘀,用于产后瘀血腹痛、恶露不尽。
陈皮VS青皮
同:二药均为芸香科植物,性味辛苦温,均能理气,治食积气滞,脘腹疼痛证。
同中之异:陈皮主治寒湿阻中之气滞,治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尤佳,兼职外感风寒、脾虚气滞之腹痛。青皮能疏肝理气,尤益治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乳房肿痛,寒疝疼痛。
不同:陈皮性较温,行气健脾,还能止呕,温化寒痰,治湿痰咳嗽,治胸痹疼痛证。青皮破气之力较强,能破气散结,治癥瘕证。
(说是老师上课时说了4组对比,这里的陈皮和青皮的对比是我自己弄的,仅供参考。)
地榆VS槐花
相同:二药均能凉血止血,常相须为用。治疗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尤常治下焦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所常用。
不同:地榆兼有酸味,能收敛止血,又能解毒敛疮,可治水火烫伤、湿疹及疮疡痈肿等,为治烫伤之要药;槐花又能清泻肝火,治疗肝火上炎的头痛目赤及高血压病。
生姜VS干姜VS炮姜
三者同出一物,均能温中散寒,治疗脾胃寒证。
不同点:生姜为姜之鲜品,辛味最重,辛散力强,长于发散表散,又能止呕,为治风寒表证及胃寒呕吐的常用药。
干姜为姜中之干燥品。辛味有所散失,辛散力减弱,长于温中散寒,为治脾胃寒证之要药,并能回阳,温肺化饮。
炮姜经过炒黑,辛味全无,辛散作用大减,味变苦涩,以温经止血见长,多用于虚寒性出血证。
故: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守能走,炮姜守而不走。
乳香VS没药
相同:均为树脂类药,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为止痛要药。治疗跌打损伤、淤血疼痛及疮疡肿痛等证,常相须为用。入煎剂均需包煎,胃弱者慎服。
不同:乳香长于活血行气伸筋,没药偏于散血化瘀。故行气舒筋方中多用乳香,活血散瘀方中多用没药。
五灵脂VS蒲香
相同点:均能活血止痛,化瘀止血,均治疗淤血腹痛、产后腹痛等,以及瘀阻经脉之出血,均需包煎,常相须为用,如“失笑散”。
同中之异:活血化瘀五灵脂为优,止血蒲香见长。
不同点:五灵脂又能解毒,治疗毒蛇咬伤等,不可与人参共服;蒲香又能利尿通淋,治疗小便不利、血淋等。
桃仁VS红花
相同:活血祛瘀、调经止痛,治疗淤血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等。
同中之异:桃仁苦泄下行,善治淤血蓄于脏腑之如狂或发狂,小腹硬满等;红花辛温通经,善治淤血滞于经络之身痛腹痛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
不同:桃仁又能润肠通便,止咳平喘,治疗肠燥便秘,咳喘。
(藏红花甘凉,活血之力大于红花,又能凉血解毒。)
穿山甲VS王不留行
相同点:二药均能去瘀血,通经络,下乳汁,治疗淤血闭经、痛经、癥瘕、积聚、产后缺乳等。
同中之异:穿山甲祛瘀通络优于王不留行,又治顽痹症;王不留行祛瘀通经优于穿山甲,又治跌打伤痛等。
不同点:穿山甲能消痈排脓,治疮痈肿痛,瘰疬痰核等,王不留行尚能利尿通淋,治疗石淋、砂淋等,也常用耳穴贴压剂。
三棱VS莪术
相同点:二药均能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常相须为用。治疗癥瘕积聚、经闭、产后瘀痛及食积气滞之证。
不同点:三棱破血力较强,莪术长于行气消积。
竹茹VS竹沥VS天竺黄
竹茹、竹沥、天竺黄均来源于竹科,性寒,均可清热化痰,治痰热咳嗽。
竹沥、天竺黄又可定惊,用治热病或痰热而致的惊风、癫痫、中风昏迷、喉间痰鸣。
天竺黄定惊之力尤胜,多用于小儿惊风,热病神昏;竹沥性寒滑利,清热涤痰力强,成人惊痈中风,肺热顽痰胶结难咯者多用;竹沥长于清心除烦,止呕,多用于痰热扰心之心烦失眠。
海藻VS昆布
相同:二药均咸寒,功能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治疗痰热结聚之瘿瘤、瘰疬、痰核、水肿、小便不利等。脾胃虚寒者慎用。
不同:海藻治疗瘿瘤、瘰疬作用优于昆布;昆布利水消肿优于海藻,海藻不宜与甘草同用。
紫菀VS款冬花
相同: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主治肺燥咳嗽,痰饮咳喘等,常相须为用。
同中之异:款冬花质润不燥,治疗肺燥咳嗽优于紫菀,紫菀味甘微温,寒热咳嗽皆宜。
马兜铃VS枇杷叶
相同:清肺化痰止咳,治疗肺热咳喘、燥热咳喘等。
同中之异:马兜铃性寒,平喘优于枇杷叶,枇杷叶性微寒,止咳优于马兜铃。
不同:马兜铃又能清肠疗痔,治疗痔疮,枇杷叶又能降逆止呕,治疗胃热气逆之呕吐。
葶苈子VS桑白皮
相同点: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肺热、咳热咳喘以及水肿、腹水。
不同:桑白皮甘寒,药性较缓,长于清肺热,降肺火,多用于肺热咳喘,痰黄以及皮肤水肿等症。
葶苈子力峻,重在泻肺中痰延水气,邪盛喘满不能卧者尤宜,因有较强的利水作用,又能治疗臌胀,胸腹积水诸症。
磁石VS朱砂
磁石、朱砂均为重镇安神常用药,二药质重性寒入心经,均能镇心安神。
磁石益肾阳,潜肝阳,主治肾虚肝旺,肝火扰心之心神不宁;朱砂镇心,清心而安神,善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
酸枣仁VS柏子仁
相同:养血安神,用于心肝血虚之心悸失眠、健忘等。
同中之异:酸枣仁治失眠优于柏子仁,柏子仁治心悸优于酸枣仁。
不同:酸枣仁味酸兼能敛汗,治疗阴虚盗汗,柏子仁质润多油,润肠通便,治肠燥便秘。
牡蛎VS龙骨
均有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作用。均可用于治心神不宁,惊悸失眠,阴虚阳亢,头晕目眩及各种滑脱症。
但牡蛎平肝潜阳功效较优,又能软坚散结,制酸止痛。而龙骨长于镇惊安神,收敛固涩作用强于牡蛎。
天麻VS钩藤
相同点:息风止痉,平肝潜阳,治疗肝风内动之抽搐痉挛、半身不遂等,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等。
同中之异:天麻息风用于诸内风证,钩藤偏寒,则长于清热,治肝热生风证;天麻治头晕,虚实咸宜,钩藤则长于治肝火上攻之头晕头痛。
不同点:天麻又能祛风通络,治疗痹证,钩藤降血压不宜久煎。
僵蚕VS全蝎VS蜈蚣
相同点:僵蚕、全蝎、蜈蚣皆为虫类息风药,均能息风止痉,应用于惊风、抽搐、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均能解毒散结,用于疮痈肿毒或痰气互结之瘰疬、痰核以及虫蛇咬伤等。
不同点:僵蚕尚有祛风化痰之功,可用于外感风热头痛,咽痛及皮肤瘙痒。全蝎、蜈蚣二药相须有协同增效作用,但全蝎性平,息风止痉,攻毒散结之力不如蜈蚣;蜈蚣力猛性燥,善走窜通达,息风止痉功效较强,又攻毒疗疮,通痹止痛效佳。
苏合香VS安息香
相同:均为树脂类药,气芳香,功能开窍醒神,辟秽止痛,治疗闭证神昏,胸腹疼痛等,皆宜做丸散剂。
同中之异:开窍醒神,苏合香性温,主治寒闭证,安息香性平,寒闭热闭皆宜;辟秽止痛,苏合香治疗寒凝、痰阻、血瘀之胸痛见长,安息香治疗气滞血瘀之心腹疼痛见长。
人参VS西洋参
人参与西洋参均有补益元气之功,可用于气虚欲脱之气短神疲,脉细无力等。
但人参益气救脱之力较强,单用即可收效,且可用于病情较重者,西洋参偏于苦寒,兼能补阴,较宜于热病等所致的气阴两脱者。
其次二药又皆能补脾肺之气,又用于治脾肺气虚证,其中以人参作用较好,而西洋参多用于脾肺气阴两虚兼热之证为宜。
此外,二药还可益气生津,均用于津伤口渴和消渴症,人参尚能补益心肾之气,安神增志,还可用于失眠健忘,心悸怔忡及肾不纳气之虚喘。
人参VS党参VS黄芪
三药皆具有补气之功,且唱相须为用,能相互增强疗效。
人参作用最强,被誉为补气第一要药,并具有益气救脱,安神增智,补气助阳之功。
党参补气力平和,专于补益脾肺之气,兼能补血。
黄芪补气之力不及人参,但作用广泛,长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退肿,尤宜于脾虚气陷及表虚自汗等证。
白术VS苍术
二药均具有健脾与燥湿两种主要功效。
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
苍术以苦温燥湿为要,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
此外,白术还有利尿、止汗、安胎之功,苍术尚有发汗解表,祛风湿及明目作用,分别用治风湿证、风湿痹症及夜盲证。
刺五加VS绞股蓝VS红景天
相同点:均能益气健脾。
不同点:刺五加又能补肾安神;绞股蓝又能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红景天又能清肺止咳,活血化瘀。
淫羊藿VS巴戟天VS仙茅
相同点: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治疗肾阳虚之腰膝冷痛,阳痿早泄,不孕不育,白带清稀等,以及筋骨痿弱,风寒湿痹,半身不遂等,阴虚火旺慎服。
同中之异:补肾壮阳淫羊藿优于巴戟天,仙茅,祛风湿巴戟天优于淫羊藿,仙茅性温燥有毒,善除寒湿痹痛,能温脾止泻。
肉苁蓉VS锁阳
相同点: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肾阳虚,精血不足之腰膝酸软,阳痿早泄,不孕不育等,以及肠燥便秘。
同中之异:肉苁蓉有沙漠人参之称,质润,润肠通便优于锁阳,锁阳为陕甘宁补益圣品,兴阳固精优于肉苁蓉。
补骨脂VS益智仁
相同点:均能温补肾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主治肾阳虚之腰膝冷痛,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等,以及脾肾阳虚之久泻等。
同中之异:药性之异:补骨脂性热,兴阳之力大于益智仁;归经之异:二药均归脾肾经,然补骨脂色黑偏入肾经;益智仁气香偏入脾经;归脾经之异,补骨脂入脾经善走下,主治脾寒泄泻,益智仁入脾经兼走上,功能摂唾涎,治疗脾虚多涎症。
沙苑子VS白蒺藜
相同点:明目,治疗视物昏花。
同中之异:沙苑子主治肝肾之不足之视物昏花,白蒺藜主治风热上攻之视物昏花。
不同点:沙苑子善补肾固精,治疗肾阳虚证;白蒺藜善平肝潜阳,治疗肝阳上亢证,又可疏肝解郁,祛风止痒,治疗肝郁证,风疹瘙痒等。
海狗肾VS海马
相同点:补肾壮阳,用于肾阳虚衰之腰膝冷痛,阳痿早泄,不孕不育,遗尿尿频等,研末服每次1-2g,阴虚火旺慎服。
同中之异:海狗肾补肾壮阳优于海马。
不同点:海狗肾兼能补精髓,治疗精气清冷,头晕耳鸣,海马兼活血散结消肿,治疗郑家积聚及跌仆损等。
玉竹VS石斛
均味甘性寒,皆归胃经。同具养阴,生津止渴之效,共治胃阴亏虚所致的口渴,咽干,胃脘灼热,大便干结等症,常相须配伍。
然玉竹又归肺经,养肺阴,润燥止咳,常用于肺阴虚诸证。另外,玉竹甘而不敛邪,若与疏散风热药配伍,可治阴虚风热表证。
石斛还入肾经,滋肾阴,降虚火,多用治肾阴虚诸证。此外,石斛尚能养阴明目,用治肝肾阴虚,目暗不明等症。
黄精VS山药
均性味甘平,主归肺、脾、肾三脏,均为气阴双补之品。
然黄精滋肾之力强于山药,兼益气,多用于肺脾肾阴虚诸证。山药长于补肺脾肾气,兼有涩性而益阴,常用于肺脾肾气虚诸证。
由鉴于此,凡肺脾肾气虚证为主,阴虚为次者宜选山药;凡肺脾肾阴虚为主,气虚为次者宜选黄精。
此外,宜视患者答辩情况定夺。
女贞子VS旱莲草
相同点:补益肝肾,治疗肝肾不足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须发早白,视物昏花,牙齿松动等。
同中之异:女贞子补肾明目强腰膝优于旱莲草,旱莲草补肾乌须黑发优于女贞子。
不同点:旱莲草兼凉血止血,治疗血热尿血,便血,崩漏等,女贞子兼清退虚弱,治疗五心烦热等。
(红色的对比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大家参考一下)
掌握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白芷、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柴胡等14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
o
熟悉生姜、香薷、藁本、苍耳子、辛夷、蝉蜕、升麻、蔓荆子等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
o
掌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
o
熟悉:天花粉、芦根、淡竹叶、决明子
o
掌握:黄芩、黄连、黄柏
o
熟悉:龙胆、苦参
o
掌握:生地黄、玄参、赤芍药、牡丹皮
o
熟悉:紫草、水牛角
o
掌握: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蒲公英、射干、蚤休、白头翁、鱼腥草、贯众
o
熟悉:青黛、穿心莲、土茯苓、山豆根、马齿苋、鸦胆子、红藤、败酱、白花蛇舌草
o
掌握:青蒿、地骨皮
o
熟悉:银柴胡、胡黄连
o
掌握:大黄、芒硝;
火麻仁、郁李仁;
甘遂、大戟
o
熟悉:番泻叶、红大戟、牵牛子、巴豆
o
掌握独活、威灵仙、白花蛇、木瓜;秦艽、防己;五加皮、桑寄生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豨莶草、徐长卿、雷公藤、狗脊等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o
掌握苍术、厚朴、藿香、砂仁等4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白豆蔻、佩兰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o
掌握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滑石、木通、石韦;金钱草、虎杖、茵陈蒿;
o
熟悉猪苓、海金沙、萆薢、萹蓄、瞿麦、垂盆草等。
o
掌握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o
花椒、丁香、高良姜、小茴香
o
掌握橘皮、枳实、枳壳、木香、香附、沉香、川楝子、薤白等8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o
熟悉青皮、化橘红、佛手、乌药、甘松等5味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o
掌握莱菔子、山楂、鸡内金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o
熟悉麦芽、神曲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o
掌握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o
熟悉雷丸、鹤草芽、南瓜子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小蓟、地榆、白茅根、侧柏叶、三七、蒲黄、仙鹤草、白及、艾叶等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o
熟悉大蓟、槐花、苎麻根、茜草、五灵脂、棕榈炭、血余炭、灶心土等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o
掌握川芎、延胡索、郁金、莪术、丹参、益母草、红花、乳香、牛膝等药;
o
熟悉姜黄、泽兰、三棱、没药、桃仁、鸡血藤、骨碎补、穿山甲、水蛭、斑蝥等药;
o
掌握半夏、天南星、贝母、瓜蒌、桔梗、杏仁、苏子、葶苈子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o
熟悉白附子、白芥子、竹沥、海藻、黄药子、胖大海、白果、桑白皮、款冬花、紫菀、枇杷叶等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o
掌握朱砂、磁石、酸枣仁、远志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龙骨、琥珀、柏子仁、合欢皮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o
掌握麝香、冰片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o
熟悉苏合香、石菖蒲、蟾酥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o
掌握人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鹿茸、紫河车、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杜仲、肉苁蓉、锁阳、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黄精、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桑葚、龟甲、鳖甲。
o
o
掌握石决明、牡蛎、代赭石、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全蝎、地龙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o
熟悉珍珠母、刺蒺藜、蜈蚣、白僵蚕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o
掌握麻黄根;五味子、乌梅;肉豆蔻、赤石脂;山萸肉、莲子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o
熟悉五倍子、浮小麦、诃子、禹余粮、罂粟壳、芡实、桑螵蛸等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o
掌握常山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o
o
熟悉瓜蒂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以上是每一章节可能重要的药,大家参考)
第五篇:重点中药对比总结
麻黄VS桂枝
相同点:二药辛温,入肺膀胱经,均能发汗解表,治疗风寒表实无汗证,常相须为用。同中之异:麻黄发汗力强,桂枝发汗力弱,然桂枝甘兼补,又宜于风寒表虚有汗证。不同点:麻黄又能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风寒犯肺之咳喘及风水水肿等,为桂枝所不俱。桂枝又能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治疗寒凝血脉证,胸阳痹阻证,蓄水证和奔豚病等,为麻黄所不备。
荆芥VS防风
相同:均能解表散风,祛风止痒,用于风寒感冒、风疹瘙痒等。
同中之异:荆芥发汗解表之力大于防风,风寒风热之邪俱可发散,可用于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
不同点:荆芥质轻,善透善散,又可疏散血分风热,透邪外出,具有透疹与疗疮之功。治疗麻疹外出不畅,疮疡初期等,炒炭能止血,治疗产后血晕等,为防风所不俱备。防风治风通用药,外风可祛,内风可息,又能治痉,胜湿止痛、止泻,治疗破伤风,风寒湿痹痛及肠风泄泻等,为荆芥所不具。
羌活VS藁奔
相同:均能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主治风寒感冒,头痛身痛。风湿痹痛等。
1发散表邪,羌活之力更大。同中之异:○2治疗头痛:羌活长于治疗外感风寒之头项强痛,藁本长于治疗外感风寒之巅顶头痛。○3除湿止痛:羌活优于藁本且善治上半身之痛,以此为异。○
桑叶VS菊花、相同点: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平肝潜阳,用于风热表证、温病初期,肝热目赤,视物昏花,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目眩等。
同中之异:疏散风热,桑叶优于菊花,清肝明目、平肝潜阳,菊花优于桑叶。
不同点:桑叶又能清肺润燥,凉血止血,治疗肺热咳喘,肺燥咳喘,血热证。菊花又能清热解毒,治疗疮疡肿毒,是二者之异。
柴胡VS葛根VS升麻
相同点:均能发表解热、升举阳气,用于外感发热,头痛及阳气下陷之脱肛、子宫下垂等。
1发表解热柴胡为优,葛根次之,升麻又次之。同中之异:○2升阳举陷升麻最优,葛根次之,柴胡又次之。○3葛根与升麻都能透疹,用于麻疹不畅,升麻优于葛根。○不同点:柴胡又擅和解少阳,疏肝解郁,治疗少阳病、疟疾,肝气郁结证等。葛根又能生津、治疗消渴病,且善解肌以治疗项背强痛。升麻又能清解阳明热毒,治疗阳毒发斑、胃火牙痛等。
大戟VS甘遂VS芫花
相同点:三要有度,均能泻水逐饮,消肿散结,治疗水肿、腹水实证,以及疮痈肿毒等,均反甘草。
1毒性:芫花为最,大戟次之,甘遂再次之。同中之异:○2泻水强度:甘遂>大戟>芫花。○3泻水部位:甘遂主泻经遂之水,大戟泻脏腑之水,芫花泻胸中之水。○不同点:甘遂又治风痰,治癫痫;大戟又消瘰疬;芫花又祛痰止咳、杀虫,治疗寒痰咳嗽,虫积腹痛。(芫花性温,甘遂、大戟性寒)
羌活VS独活
二药性味均为辛苦温,均能祛风湿、止痹痛,祛风解表,用于风寒湿痹痛风寒表证夹湿者。独活善下行,尤以腰膝,腿足关节疼痛下部寒湿者为宜。
羌活气雄而散,发表力强,主散太阳经风邪及寒湿之邪,且作用部位隔上,故善治腰以上风寒湿痹,尤以肩背肢节疼痛者佳。
海风藤VS青风藤
均能祛风湿,通经络,应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青风藤又能利小便。
豨莶草VS臭梧桐
相同点:药性均寒凉,同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降血压,治风湿痹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高血压病等。
不同点:豨莶草又能清热解毒,治疗疮疡肿毒;臭梧桐外洗又能治皮肤瘙痒、湿疹。
藿香VS佩兰
相同点:均能化湿解暑,同治暑湿中阻证,暑湿感冒。
同中之异:藿香发表之力大于佩兰,治暑湿感冒效捷;佩兰性平,化湿之功优于藿香治湿滞中焦尤佳。
不同点:藿香兼能止呕,佩兰又能辟秽浊,除中焦陈腐之气,治疗秽浊中阻之口甜口腻等。
砂仁VS白豆蔻
同:均善化湿解气,温中止呕。
不同:砂仁兼止泻安胎,又善治湿滞或虚寒泄泻,妊娠气滞恶阻、胎动不安等证(白豆蔻多用于湿温初起)。
车前子VS滑石
同:二药均性味甘寒、质滑利,均能利尿通淋,用于小便不利、淋沥涩痛,为治湿热淋证之常药。
不同:车前子:对湿热下注于膀胱之小便淋沥涩痛者尤为适宜;并能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治肝热目赤,肝肾亏损目暗昏花、痰热咳嗽。
滑石:善利窍、除湿热淋证外,善治石淋及尿闭,并能清热解暑,治暑湿、湿温、祛湿敛疮(外用)、治湿疹、湿疮、痱子。
川乌VS草乌VS附子
同:三药均为毛莨科植物、来源相近,均有毒,功能散寒止痛,祛风湿,活风寒湿痹痛及寒凝疼痛。
同中之异:毒性:草乌>川乌>附子,功用:草乌、川乌祛风散寒、止痛优于附子。不同:附子又为回阳救逆要药,尚可补火助阳,治疗亡阳证、阳虚证为他二药所不及。
香橼VS佛手
相同:疏肝和胃,理气化痰,治疗肝胃气滞证,痰湿咳嗽等。不同:佛手疏肝和胃理气优于香橼,香橼化痰优于佛手。
神曲VS麦芽VS山楂
均有消食和中之功,均治疗饮食积滞、消化不良等证。
其中:神曲消导之力较强,消食兼能解表,多用于食积兼外感表邪者,并能助金石药物的消化吸收。
麦芽:善消米、面、薯、芋等淀粉类食积,又能回乳。用于妇女断乳或乳汁郁积乳房胀痛等证。
山楂善消肉食油腻之积,且能活血化瘀,用于产后瘀血腹痛、恶露不尽。
陈皮VS青皮
同:二药均为芸香科植物,性味辛苦温,均能理气,治食积气滞,脘腹疼痛证。
同中之异:陈皮主治寒湿阻中之气滞,治脾胃气滞所致的脘腹胀痛尤佳,兼职外感风寒、脾虚气滞之腹痛。青皮能疏肝理气,尤益治肝郁气滞之胸胁胀痛,乳房肿痛,寒疝疼痛。不同:陈皮性较温,行气健脾,还能止呕,温化寒痰,治湿痰咳嗽,治胸痹疼痛证。青皮破气之力较强,能破气散结,治癥瘕证。
(说是老师上课时说了4组对比,这里的陈皮和青皮的对比是我自己弄的,仅供参考。)
地榆VS槐花
相同:二药均能凉血止血,常相须为用。治疗血热妄行的多种出血证,尤常治下焦血热所致的便血、痔血所常用。
不同:地榆兼有酸味,能收敛止血,又能解毒敛疮,可治水火烫伤、湿疹及疮疡痈肿等,为治烫伤之要药;槐花又能清泻肝火,治疗肝火上炎的头痛目赤及高血压病。
生姜VS干姜VS炮姜
三者同出一物,均能温中散寒,治疗脾胃寒证。
不同点:生姜为姜之鲜品,辛味最重,辛散力强,长于发散表散,又能止呕,为治风寒表证及胃寒呕吐的常用药。
干姜为姜中之干燥品。辛味有所散失,辛散力减弱,长于温中散寒,为治脾胃寒证之要药,并能回阳,温肺化饮。
炮姜经过炒黑,辛味全无,辛散作用大减,味变苦涩,以温经止血见长,多用于虚寒性出血证。
故:生姜走而不守,干姜能守能走,炮姜守而不走。
乳香VS没药
相同:均为树脂类药,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为止痛要药。治疗跌打损伤、淤血疼痛及疮疡肿痛等证,常相须为用。入煎剂均需包煎,胃弱者慎服。
不同:乳香长于活血行气伸筋,没药偏于散血化瘀。故行气舒筋方中多用乳香,活血散瘀方中多用没药。
五灵脂VS蒲香
相同点:均能活血止痛,化瘀止血,均治疗淤血腹痛、产后腹痛等,以及瘀阻经脉之出血,均需包煎,常相须为用,如“失笑散”。
同中之异:活血化瘀五灵脂为优,止血蒲香见长。
不同点:五灵脂又能解毒,治疗毒蛇咬伤等,不可与人参共服;蒲香又能利尿通淋,治疗小便不利、血淋等。
桃仁VS红花
相同:活血祛瘀、调经止痛,治疗淤血痛经、闭经、月经不调等。
同中之异:桃仁苦泄下行,善治淤血蓄于脏腑之如狂或发狂,小腹硬满等;红花辛温通经,善治淤血滞于经络之身痛腹痛等,活血通经,祛瘀止痛。不同:桃仁又能润肠通便,止咳平喘,治疗肠燥便秘,咳喘。(藏红花甘凉,活血之力大于红花,又能凉血解毒。)
穿山甲VS王不留行
相同点:二药均能去瘀血,通经络,下乳汁,治疗淤血闭经、痛经、癥瘕、积聚、产后缺乳等。
同中之异:穿山甲祛瘀通络优于王不留行,又治顽痹症;王不留行祛瘀通经优于穿山甲,又治跌打伤痛等。
不同点:穿山甲能消痈排脓,治疮痈肿痛,瘰疬痰核等,王不留行尚能利尿通淋,治疗石淋、砂淋等,也常用耳穴贴压剂。
三棱VS莪术
相同点:二药均能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常相须为用。治疗癥瘕积聚、经闭、产后瘀痛及食积气滞之证。
不同点:三棱破血力较强,莪术长于行气消积。
竹茹VS竹沥VS天竺黄
竹茹、竹沥、天竺黄均来源于竹科,性寒,均可清热化痰,治痰热咳嗽。
竹沥、天竺黄又可定惊,用治热病或痰热而致的惊风、癫痫、中风昏迷、喉间痰鸣。
天竺黄定惊之力尤胜,多用于小儿惊风,热病神昏;竹沥性寒滑利,清热涤痰力强,成人惊痈中风,肺热顽痰胶结难咯者多用;竹沥长于清心除烦,止呕,多用于痰热扰心之心烦失眠。
海藻VS昆布
相同:二药均咸寒,功能清热化痰,软坚散结,利水消肿,治疗痰热结聚之瘿瘤、瘰疬、痰核、水肿、小便不利等。脾胃虚寒者慎用。
不同:海藻治疗瘿瘤、瘰疬作用优于昆布;昆布利水消肿优于海藻,海藻不宜与甘草同用。
紫菀VS款冬花
相同:润肺下气,化痰止咳,主治肺燥咳嗽,痰饮咳喘等,常相须为用。
同中之异:款冬花质润不燥,治疗肺燥咳嗽优于紫菀,紫菀味甘微温,寒热咳嗽皆宜。
马兜铃VS枇杷叶
相同:清肺化痰止咳,治疗肺热咳喘、燥热咳喘等。
同中之异:马兜铃性寒,平喘优于枇杷叶,枇杷叶性微寒,止咳优于马兜铃。
不同:马兜铃又能清肠疗痔,治疗痔疮,枇杷叶又能降逆止呕,治疗胃热气逆之呕吐。
葶苈子VS桑白皮
相同点:均能泻肺平喘,利水消肿,治疗肺热、咳热咳喘以及水肿、腹水。
1桑白皮甘寒,药性较缓,长于清肺热,降肺火,多用于肺热咳喘,痰黄以及皮肤水不同:○肿等症。
2葶苈子力峻,重在泻肺中痰延水气,○,邪盛喘满不能卧者尤宜,因有较强的利水作用,又能治疗臌胀,胸腹积水诸症。
磁石VS朱砂
磁石、朱砂均为重镇安神常用药,二药质重性寒入心经,均能镇心安神。
磁石益肾阳,潜肝阳,主治肾虚肝旺,肝火扰心之心神不宁;朱砂镇心,清心而安神,善治心火亢盛之心神不安。
酸枣仁VS柏子仁
相同:养血安神,用于心肝血虚之心悸失眠、健忘等。
同中之异:酸枣仁治失眠优于柏子仁,柏子仁治心悸优于酸枣仁。
不同:酸枣仁味酸兼能敛汗,治疗阴虚盗汗,柏子仁质润多油,润肠通便,治肠燥便秘。
牡蛎VS龙骨
均有重镇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作用。均可用于治心神不宁,惊悸失眠,阴虚阳亢,头晕目眩及各种滑脱症。
但牡蛎平肝潜阳功效较优,又能软坚散结,制酸止痛。而龙骨长于镇惊安神,收敛固涩作用强于牡蛎。
天麻VS钩藤
相同点:息风止痉,平肝潜阳,治疗肝风内动之抽搐痉挛、半身不遂等,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等。
同中之异:天麻息风用于诸内风证,钩藤偏寒,则长于清热,治肝热生风证;天麻治头晕,虚实咸宜,钩藤则长于治肝火上攻之头晕头痛。
不同点:天麻又能祛风通络,治疗痹证,钩藤降血压不宜久煎。
僵蚕VS全蝎VS蜈蚣
相同点:僵蚕、全蝎、蜈蚣皆为虫类息风药,均能息风止痉,应用于惊风、抽搐、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均能解毒散结,用于疮痈肿毒或痰气互结之瘰疬、痰核以及虫蛇咬伤等。
不同点:僵蚕尚有祛风化痰之功,可用于外感风热头痛,咽痛及皮肤瘙痒。全蝎、蜈蚣二药相须有协同增效作用,但全蝎性平,息风止痉,攻毒散结之力不如蜈蚣;蜈蚣力猛性燥,善走窜通达,息风止痉功效较强,又攻毒疗疮,通痹止痛效佳。
苏合香VS安息香
相同:均为树脂类药,气芳香,功能开窍醒神,辟秽止痛,治疗闭证神昏,胸腹疼痛等,皆宜做丸散剂。
同中之异:开窍醒神,苏合香性温,主治寒闭证,安息香性平,寒闭热闭皆宜;辟秽止痛,苏合香治疗寒凝、痰阻、血瘀之胸痛见长,安息香治疗气滞血瘀之心腹疼痛见长。
人参VS西洋参
人参与西洋参均有补益元气之功,可用于气虚欲脱之气短神疲,脉细无力等。
但人参益气救脱之力较强,单用即可收效,且可用于病情较重者,西洋参偏于苦寒,兼能补阴,较宜于热病等所致的气阴两脱者。
其次二药又皆能补脾肺之气,又用于治脾肺气虚证,其中以人参作用较好,而西洋参多用于脾肺气阴两虚兼热之证为宜。
此外,二药还可益气生津,均用于津伤口渴和消渴症,人参尚能补益心肾之气,安神增志,还可用于失眠健忘,心悸怔忡及肾不纳气之虚喘。
人参VS党参VS黄芪
三药皆具有补气之功,且唱相须为用,能相互增强疗效。
人参作用最强,被誉为补气第一要药,并具有益气救脱,安神增智,补气助阳之功。党参补气力平和,专于补益脾肺之气,兼能补血。
黄芪补气之力不及人参,但作用广泛,长于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疮生肌,利水退肿,尤宜于脾虚气陷及表虚自汗等证。
白术VS苍术
二药均具有健脾与燥湿两种主要功效。
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苍术以苦温燥湿为要,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
此外,白术还有利尿、止汗、安胎之功,苍术尚有发汗解表,祛风湿及明目作用,分别用治风湿证、风湿痹症及夜盲证。
刺五加VS绞股蓝VS红景天
相同点:均能益气健脾。
不同点:刺五加又能补肾安神;绞股蓝又能化痰止咳,清热解毒;红景天又能清肺止咳,活血化瘀。
淫羊藿VS巴戟天VS仙茅
相同点: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治疗肾阳虚之腰膝冷痛,阳痿早泄,不孕不育,白带清稀等,以及筋骨痿弱,风寒湿痹,半身不遂等,阴虚火旺慎服。同中之异:补肾壮阳淫羊藿优于巴戟天,仙茅,祛风湿巴戟天优于淫羊藿,仙茅性温燥有毒,善除寒湿痹痛,能温脾止泻。
肉苁蓉VS锁阳
相同点:补肾阳,益精血,润肠通便,用于肾阳虚,精血不足之腰膝酸软,阳痿早泄,不孕不育等,以及肠燥便秘。
同中之异:肉苁蓉有沙漠人参之称,质润,润肠通便优于锁阳,锁阳为陕甘宁补益圣品,兴阳固精优于肉苁蓉。
补骨脂VS益智仁
相同点:均能温补肾阳,固精缩尿,温脾止泻,主治肾阳虚之腰膝冷痛,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等,以及脾肾阳虚之久泻等。
1药性之异:2归经之异:同中之异:○补骨脂性热,兴阳之力大于益智仁;○二药均归脾肾经,3归脾经之异,补骨脂入脾经善走下,主治然补骨脂色黑偏入肾经;益智仁气香偏入脾经;○脾寒泄泻,益智仁入脾经兼走上,功能摂唾涎,治疗脾虚多涎症。沙苑子VS白蒺藜
相同点:明目,治疗视物昏花。
同中之异:沙苑子主治肝肾之不足之视物昏花,白蒺藜主治风热上攻之视物昏花。
不同点:沙苑子善补肾固精,治疗肾阳虚证;白蒺藜善平肝潜阳,治疗肝阳上亢证,又可疏肝解郁,祛风止痒,治疗肝郁证,风疹瘙痒等。
海狗肾VS海马
相同点:补肾壮阳,用于肾阳虚衰之腰膝冷痛,阳痿早泄,不孕不育,遗尿尿频等,研末服每次1-2g,阴虚火旺慎服。
同中之异:海狗肾补肾壮阳优于海马。
不同点:海狗肾兼能补精髓,治疗精气清冷,头晕耳鸣,海马兼活血散结消肿,治疗郑家积聚及跌仆损等。
玉竹VS石斛
均味甘性寒,皆归胃经。同具养阴,生津止渴之效,共治胃阴亏虚所致的口渴,咽干,胃脘灼热,大便干结等症,常相须配伍。
然玉竹又归肺经,养肺阴,润燥止咳,常用于肺阴虚诸证。另外,玉竹甘而不敛邪,若与疏散风热药配伍,可治阴虚风热表证。石斛还入肾经,滋肾阴,降虚火,多用治肾阴虚诸证。此外,石斛尚能养阴明目,用治肝肾阴虚,目暗不明等症。
黄精VS山药
均性味甘平,主归肺、脾、肾三脏,均为气阴双补之品。
然黄精滋肾之力强于山药,兼益气,多用于肺脾肾阴虚诸证。山药长于补肺脾肾气,兼有涩性而益阴,常用于肺脾肾气虚诸证。
由鉴于此,凡肺脾肾气虚证为主,阴虚为次者宜选山药;凡肺脾肾阴虚为主,气虚为次者宜选黄精。
此外,宜视患者答辩情况定夺。
女贞子VS旱莲草
相同点:补益肝肾,治疗肝肾不足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须发早白,视物昏花,牙齿松动等。同中之异:女贞子补肾明目强腰膝优于旱莲草,旱莲草补肾乌须黑发优于女贞子。
不同点:旱莲草兼凉血止血,治疗血热尿血,便血,崩漏等,女贞子兼清退虚弱,治疗五心烦热等。
(红色的对比是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大家参考一下)
掌握麻黄、桂枝、紫苏、荆芥、防风、羌活、细辛、白芷、薄荷、牛蒡子、桑叶、菊花、葛根、柴胡等14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
熟悉生姜、香薷、藁本、苍耳子、辛夷、蝉蜕、升麻、蔓荆子等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法用量、使用注意等; 掌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 熟悉:天花粉、芦根、淡竹叶、决明子 掌握:黄芩、黄连、黄柏 熟悉:龙胆、苦参
掌握:生地黄、玄参、赤芍药、牡丹皮
熟悉:紫草、水牛角
掌握: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蒲公英、射干、蚤休、白头翁、鱼腥草、贯众
熟悉:青黛、穿心莲、土茯苓、山豆根、马齿苋、鸦胆子、红藤、败酱、白花蛇舌草
掌握:青蒿、地骨皮 熟悉:银柴胡、胡黄连 掌握:大黄、芒硝;
火麻仁、郁李仁;
甘遂、大戟
熟悉:番泻叶、红大戟、牵牛子、巴豆
掌握独活、威灵仙、白花蛇、木瓜;秦艽、防己;五加皮、桑寄生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豨莶草、徐长卿、雷公藤、狗脊等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掌握苍术、厚朴、藿香、砂仁等4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白豆蔻、佩兰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掌握茯苓、泽泻、薏苡仁;车前子、滑石、木通、石韦;金钱草、虎杖、茵陈蒿; 熟悉猪苓、海金沙、萆薢、萹蓄、瞿麦、垂盆草等。
掌握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花椒、丁香、高良姜、小茴香
掌握橘皮、枳实、枳壳、木香、香附、沉香、川楝子、薤白等8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青皮、化橘红、佛手、乌药、甘松等5味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掌握莱菔子、山楂、鸡内金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麦芽、神曲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掌握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雷丸、鹤草芽、南瓜子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小蓟、地榆、白茅根、侧柏叶、三
七、蒲黄、仙鹤草、白及、艾叶等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大蓟、槐花、苎麻根、茜草、五灵脂、棕榈炭、血余炭、灶心土等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掌握川芎、延胡索、郁金、莪术、丹参、益母草、红花、乳香、牛膝等药;
熟悉姜黄、泽兰、三棱、没药、桃仁、鸡血藤、骨碎补、穿山甲、水蛭、斑蝥等药;
掌握半夏、天南星、贝母、瓜蒌、桔梗、杏仁、苏子、葶苈子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白附子、白芥子、竹沥、海藻、黄药子、胖大海、白果、桑白皮、款冬花、紫菀、枇杷叶等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掌握朱砂、磁石、酸枣仁、远志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龙骨、琥珀、柏子仁、合欢皮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掌握麝香、冰片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苏合香、石菖蒲、蟾酥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掌握人参、黄芪、白术、山药、甘草、鹿茸、紫河车、淫羊藿、巴戟天、仙茅、杜仲、肉苁蓉、锁阳、补骨脂、益智仁、菟丝子、沙苑子当归、熟地黄、白芍、阿胶、北沙参、南沙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黄精、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桑葚、龟甲、鳖甲。
掌握石决明、牡蛎、代赭石、羚羊角、牛黄、钩藤、天麻、全蝎、地龙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珍珠母、刺蒺藜、蜈蚣、白僵蚕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掌握麻黄根;五味子、乌梅;肉豆蔻、赤石脂;山萸肉、莲子等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五倍子、浮小麦、诃子、禹余粮、罂粟壳、芡实、桑螵蛸等药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掌握常山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常用配伍、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
熟悉瓜蒂的性味、功效、主治、用量用法、使用注意等;(以上是每一章节可能重要的药,大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