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精神鼓舞下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

时间:2019-05-12 07:54: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在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精神鼓舞下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在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精神鼓舞下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

第一篇:如何在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精神鼓舞下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

如何在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精神鼓舞下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

1月18日至20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会议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总结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西藏发展稳定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全面分析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10周年、西藏跨越式发展进入关键阶段、反分裂斗争尖锐复杂的形势下,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专题研究西藏工作和对加快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西藏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西藏各族人民的特殊关怀。

西藏发展的基本思路是:要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更加注重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更加注重保护高原生态环境,更加注重扩大同内地的交流合作,更加注重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经济增长、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统一。

要在科学发展的轨道上实现跨越式发展,是西藏发展的总方向、总要求;更加注重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西藏发展的根本方法;更加注重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是西藏发展的内在动力;更加注重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是西藏发展的两个重要目标;更加注重保护高原生态环境,是西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加注重扩大同内地的交流合作,是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结合点;更加注重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是西藏发展的重要体制机制保障;实现经济增长、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统一,是西藏发展的总目标。我们要着重从这样几方面来理解西藏发展的基本思路:一是没有跨越式发展,西藏就不可能跟上全国发展步伐;没有科学发展,西藏跨越式发展就难以持久,“七个更加注重”是科学发展观在发展思路上的生动体现和具体运用。二是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是由我们党的宗旨决定的,是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目的所在,是坚持西藏工作指导思想的要求。三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使社会建设与之同步进行,这样才能实现更好更快更大发展。四是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体现了中央关怀、全国支援和西藏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相结合的方针,是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内在依据。五是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是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的,是构建和谐西藏、缩小城乡差距,使各族人民充分享有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措施。六是保护高原生态环境,既是实现西藏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七是扩大同内地的交流合作,是扩大开放的需要,是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八是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这是促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有良好的体制机制作保障,就不可能实现科学发展。九是只有做到“七个更加注重”才能实现经济增长、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统一。

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到2015年,保持经济跨越式发展势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各民族团结和谐,社会持续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扎实;到2020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取得明显成效,自我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的西藏工作的主要目标,与我们党确立的到建党100周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全面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到建国100周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紧紧相联,是中央根据西藏目前发展的实际水平,经有关部门测算后确定的,非常科学,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能够实现。

学院:管理学院

班级:08工商

姓名:丁雪娜

学号:108506104 2010年1月5日

学院:管理学院

班级:08工商 姓名:丁雪娜 学号:108506104 年1月5日

2010

第二篇: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

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在刚刚闭幕的自治区党委工作会议上指出,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其深刻的理论阐述,科学的历史分析,准确的形势判断,周密的工作部署,把我们党对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的重大理论、实践问题的认识和把握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是自治区党委、政府对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重大意义的深刻阐述和精辟概括。如同“一个转折点、两个里程碑”和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关于西藏工作一系列大政方针在推动西藏发展和稳定取得重大成就中所起的伟大历史作用那样,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必将在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方面起到伟大的历史作用,成为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的重要里程碑。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张庆黎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自治区党委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上来,充分认识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重大意义,万众一心,开拓进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开辟了党的西藏工作理论的新境界。党的西藏工作理论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西藏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西藏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全面完整地体现了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治藏方略上的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显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会议深入研究我区发展稳定的深层次问题,深化了对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规律性的认识,就西藏工作的历史方位、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目标任务等,形成了一系列重要观点、重要认识、重要论断,科学回答了西藏社会存在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西藏能不能跨越式发展、能不能长治久安等重大问题,是对我们党治藏方略的新概括、新阐释、新发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治藏稳藏兴藏思想理论体系,是指导西藏工作的强大武器和政治保证。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吹响了西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号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到2020年必须实现的既定目标,是包括西藏各族人民在内的全国人民的殷切期盼。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再一次明确提出到2020年西藏要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确立了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任务。目标宏伟,任务艰巨,形势逼人,我们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集中精力、争分夺秒,扎实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了推动西藏发展稳定前所未有的新举措。会议充分运用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集我们党和国家组织全国团结协作、集中力量办大事,对口支援边疆民族地区,特别是对口支援汶川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的宝贵经验,从指导思想到战略目标、从政策措施到资金项目、从基础设施到改善民生、从发展稳定到党的建设,对西藏发展稳定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我们一定要把中央关心、全国支援转化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强大动力,用好用活用足各项政策措施,切实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不断开创西藏各项事业的新局面。

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推动西藏工作站在历史的新起点上。会议紧紧围绕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这个核心目标,确立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两个基本点。以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为标志,西藏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宝贵机遇。我们一定要十分珍惜大好形势、十分珍惜历史经验、十分珍惜宝贵机遇,切实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扎实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不断创造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突破的伟大业绩。

第三篇:安居工程与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安居工程与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郑洲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成都610064)

摘要:西藏,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社会历史等因素的影响与制约,新农村建设也就显得十分“特殊”.在这种现实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必须正确分析当前西藏农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重大而墓本”的社会矛盾和问题,找到西孩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从目前西藏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来看,着力解决好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的收人便成为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即实现广大农牧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安居工程便成为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切人点.关键词:西藏、安居工程、新农村建设

中圈分类号:D633

文做标志码:A

文章幼号:1004-4922(2007)05-0056-07 收稿日期:2007-06-2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编号:2006)DX M 171), 作者简介:郑洲(1977-).男,四川省南部县人,博士研究生,从事经济学研究.西藏,由于其独特的自然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与制约,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仍比较差,自我发展能力还比较弱,因此,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有别于内地其他省区,在全国新农村建设的地位也就显得十分“特殊”。在这种现实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必须正确分析当前西藏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重大而基本”的矛盾与问题,找到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切人点。从目前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与问题来看,着力解决好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的收人便成为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即实现广大农牧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安居工程便成为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和切人点。然而,学界对此鲜有论述。本文拟从安居工程建设的角度研究西 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

一、西藏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现状:新农村建设

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西藏农牧民人口基数大,居住条件差。西藏现有人口270余万(据统计,2006年底西藏总人口将突破280万),农牧民占总人口的80%以上,即西藏农牧民总人口数约为220万人,农牧民总户数约为40多万户。其中,大部分农牧民的住房还比较简陋,严重地威胁农牧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十五”期间,西藏40多万农户中有近10万户改建或新建了房屋,但还有22万农户的住房需要新建或改造。就西藏农牧民人口构成情况来看,纯牧民人口仍占较大比重,西藏现有牧民总户数为15万户、总人数为86万人,在藏北、藏西北和藏东北等60个牧区县,仍有部分牧民处于逐水草而居、逐水草而牧的生产生活状态,大都以帐篷为家,人畜共饮、共居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西藏自治区完成游牧民定居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2.特殊的区位条件,农牧业基础条件脆弱,农牧民生产生活困难。农牧业投人不足,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靠天吃饭的状况未得到根本改变,抵御干早、洪涝、冰雹、雪灾等较大自然灾害能力不强。西藏自然灾害爆发频繁,雪灾、冰雹、旱灾等自然灾害在西藏年年均有大面积发生。每年冬春是西藏雪灾易发季节,造成农牧区出现大量牧户断畜、绝畜,多畜户变成少畜户、无畜户,富裕户成为贫困户、特困户是较为普遍的现象,对农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构成一定威胁。西藏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地区,平均海拔在4000米左右.一般而言,海拔高度达到4500米就被视为“生命线”,高于这一生命线则不利于生命的存在,自然不利于人类活动与社会生产.然而,西藏目前仍有一定数量的农牧民生活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区”。西藏还是我国空气少氧的生物地球化学区域,地表环境中某些元素含量(如碘、氟等元素)稀缺或富集,导致了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大骨节病与克山病等常见地方病,严重地危害着西藏农牧民的身心健康。

3.农牧民劳动技能差,科技知识缺乏,农牧民增收难度加大。农牧区劳动力文化素质和农牧民组织化程度低,农牧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形成,有限的农牧业资源与不断增多的农牧区人口的矛盾日益突出,对农牧业增效和农牧民增收产生较大制约。同时,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程度低,农畜产品加工及深加工面窄量小,连带程度低,农牧民从农牧业生产中获得的收人难以增长。西藏农牧民年人均纯收人偏低,2005年西藏农牧民年人均纯收人只有2078元,排在全国倒数第5位,仅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4%左右。西藏农牧民增收也面临较多困难,继续依靠政府出台新的财政性补贴措施来拉动农牧民增收的空间越来越小,财政也难以在较高基础上继续投人大量资金直接补贴农牧民以增加其收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 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中央实施“以工补农、城市支农、财政支农”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背景下提出来的。然而,西藏非典型的二元经济结构对农业人口转移有着自己较为突出的问题,转移过程较之于内地其他省区将更复杂,时间可能更长。

4.西藏农牧民居住较为分散,缺乏合理规划,农牧区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西藏拥有人口270多万,面积12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相对较小,只有每平方公里2人。西藏大部分农户住宅位置沿袭历史,随处而建,村镇建设杂乱无章,乡镇建设基本没有进行科学规划,人畜混居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环境脏、村貌乱、设施差、布局散等问题,制约了农牧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影响了农牧区现代化的进程。农牧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各项社会事业仍较滞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问题依然存在。西藏农牧民居住分散,农牧区生产要素分布也较为分散,农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与后续管理成本等都要比内地其他省区高得多。西藏人均资源占有量本来较低,但资源利用率普 遍不高,资源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污染排放总量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部分地区的生态破坏还在加剧。

此外,目前西藏农牧区还有近70多万人没有解决饮水安全问题;40%的乡镇、近百万人没有解决用电问题刃肠的乡镇和30%左右的行政村根本不通公路,50%左右的行政村未通电话,这些与农牧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待改进。

二、安居工程建设的提出: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5句话20个字是统一的有机整体,生产发展是基础,生活宽裕是目的,乡风文明是关键,村容整洁是形象,管理民主是保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推进农村现代化,让生活在农村的人口过上富裕文明的现代生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注重实效,坚持以解决好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西藏发展稳定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西藏80%的人口在农牧区,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人,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衡量西藏发展战略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也是我们在与**集团斗争中掌握主动的根本条件和基础。”对西藏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尤其具有划时代意义。由于西藏80%的人口生活在农牧区,西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质上是全面建设农牧区;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关键在加快农牧区建设步伐。由于西藏农村的特殊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是一项更加艰巨的历史任务,其建设时间较之于内地其他省区,可能还会更长些。因此一定要紧密结合西藏实际,从农牧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人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目前,西藏老百姓最盼的是住上安全实用的房,喝上安全卫生的水,治好折磨人的病,走上宽敞平坦的路,用上方便充足的电,听到党中央的声音。一句话,就是“安居乐业”四个字。

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像建设一幢大厦,西藏农牧民的“安居乐业”便是这幢大厦的基础。如果不打牢基础,再壮观的大厦也无从建起。如果农“牧民收人不能持续增加,农牧民住房破、土、旧,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得不到有效改善,再美好的新农村建设蓝图也是空中楼阁.现阶段西藏农牧民最迫切播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四个字:安居乐业。安居,对应着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乐业,对应着增加农牧民收人。抓住“安居乐业”四个字,就抓住了解决农牧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关键,也就抓住了完成首要任务的“牛鼻子”。实现广大农牧民“安居乐业”的安居工程,就是对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牧民收人这个首要任务的简明表述和高度概括.从“安居乐业”抓起,就是要满足广大农牧民群众最基本、最现实的要求,使广大农牧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睦相处,使广大农村牧区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从根本上改善农牧民居住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转变群众传统生活方式,以更加崭新的精神风貌,更加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加优良的人居环境,让广大农牧民群众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以实现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三、安居工程建设的实施: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动体现

“十一五”期间,西藏将按照“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分类指导、科学设计、综合配套、突出特色”的总体要求,以“农房改造、游牧民定居、富民兴边、扶贫搬迁、地方病搬迁”为重点,采取“政府扶、援藏帮、银行贷、群众筹、社会捐”的办法,力争5年内使西藏80%以上农牧民住上安全实用的房屋,并同步建设村委会、文化活动场所、公共卫生设施村级水、电、路等配套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农牧民住房及配套设施建设—解决农牧民“安居”问题。

1.农房改造。事实上,西藏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重点就是要解决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危旧房问题,着力改善农牧民居住条件,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与质量。西藏农牧民建房长期处于无规划、无秩序的状况,规划混乱、人畜混居等现象普遍存在,农牧民居住环境普遍较差,致使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受到严重影响。为了优化生态环境,充分发挥土地资源优势,改善农牧民的居住环境及基础配套设施,对旧有房屋、村庄进行改建、扩建,对村容村貌进行整体规划,建设农牧民生活新区及完善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工作势在必行.按照“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逐村规划、群众自愿、适度集中、人畜彻底分开”的原则对农牧民现有的住房进行改造,切实改善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环境.2006年年初,西藏自治区政府做出了在全区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的重大决定。在农房改造工程实施计划中,重点安排以改造危旧房为主,而在实际建设中亦是以危旧房改造为主。就2006年及2007年西藏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计划实施情况来看,安居工程建设的侧重点基本上是以农房改造为为主。

资料来源:中国西藏信息网及西藏安居工程建设会议交流材料(2006年11月9日)

从2006年10月底西藏各地已经完成安居工程任务的情况来看,基本上是以农房改造为主.如拉萨地区9000户安居工程建设任务中,农房改造就达6578户;林芝地区4000户安居工程任务中,农房改造就达2605户.2.扶贫搬迁。西藏作为集中连片的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必须着力解决贫困群众的安居问题。实施整乡推进扶贫,是一项重要的战略目标,但是,必须从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无房、危房、居住条件差的贫困群众,通过新建、改造房屋建设,改善他们的生存居住条件;对于生存环境恶劣、灾害频繁的贫困群众,通过实施贫困搬迁建设,给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发展空间,对于基础设施条件落后、农牧业生产条件差的村,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抓起,加紧实施一些“短平快”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效地改善他们的生产生活生存条件。同时还要加大对贫困群众的培训力度,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把扶贫培训作为贫因群众提高能力、转移就业、促进增收和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内容,按照“学以致用、学有所获、学有所用、用有所成”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农牧民培训。贫困群众培训应坚持因地制宜、灵活多样的原则,农牧民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尤其要加大对贫困户新增劳动力、妇女与农牧民经济合作组织等人员的培训.扶贫搬迁还应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继续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的道路,发挥贫困群众整乡推进和脱贫致富主体作用,广泛推进参与式扶贫模式。

西藏各地在制定安居工程建设政策时,不但给予贫困户的建房补助标准是最高的,而且在政策优惠和资金投人上也是最多的,有地方扶持、信贷扶持,以最大限度减少贫困群众的建房投人。如拉萨地区堆龙德庆县对绝对贫困户每户补贴4.5万元、相对贫困户每户补贴2.9万元,中海油集团在那曲地区尼玛县中亚乡所建安居工程房屋,每套房屋建设成本8万多元,牧民只要交1.5万元就可人住,贫困户则免费送房。昌都地区丁育县尺犊镇搬迁户都是贫困户,当年筹措资金有一定困难,镇政府与施工队协商,采取先建房、先人住,后按分期付款的方式,保证每家每户都尽快住上新房。

3.游牧民定居.“十一五”期间,自治区政府将安排专项资金6.05亿元,特别对依旧处在游牧状态下的40396户牧民实施安居工程建设。西藏各地在安居工程建设中,对游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在政策方面也特别予以照顾。2006年拉萨地区堆龙德庆县对游牧民定居每户建房补贴为11.4万元,而一般农户建房补贴每户只有2.4万元,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游牧民的建房成本。2006年底,那曲地区嘉黎县实现游牧民定居170户。游牧民的安居,结束了部分西藏牧民千百年来逐水草而居、逐水草而牧的传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正在向现代文明的新生活迈进。

4.地方病搬迁。2006年西藏自治区在安居工程建设中,始终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原则,对自然条件恶劣、地方病高发区、生存条件差的群众积极动员集体搬迁。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金达镇桑生村,大部分农牧民住房低矮阴暗,且人畜混居,很不卫生,加之水质不高,全村大多数人都患上了大骨节病,有的失去了劳动力,有的被病魔夺去了生命。2006年工布江达县在安居工程建设中便动员群众集体搬迁,在金达镇新生村为农牧民建安居房的同时,又为牲畜搭建了“安居栩”,使人畜居住地距离保持在15米左右,带来的变化是家中异味没了、苍蝇少了、环境美了。同时,还重点发展集中供水,实现了人畜饮水彻底分开,从源头上控制地方病的发生。由于西藏地质结构复杂,是灾害频繁发生区域,针对这一具体情况,西藏自治区政府在安居工程建设中也着力抓好自然灾害区农牧民群众搬迁工作.2006年山南地区乃东县及时对灾害较多的多颇章乡进行整体搬迁,实现灾害区农牧民群众搬迁”户、369人。

5.富民兴边。西藏还是我国重要的边境地区,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国接壤,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西藏一些边境县的安居工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安居工程对富裕边民、巩固边防、增强边民的爱国情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意义。2006年,西藏自治区政府在安居工程建设中,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了住房资金补助标准,对边远、高寒县的补助高于沿江县。以解决温饱和脱贫致富为中心,以改善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加大政策和资金扶持力度,整合各方资金,组织实施“兴边富民”工程。大力建设沿边干线公路,基本实现公路、电话、广播电视村村通,完成农网改造及县城电网改造,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加快边境地区社会事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

“安居”不仅仅意味着西藏农牧民群众住上宽敞的新房,而是要在根本上解决西藏农牧区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广播、通电视、通电话、改变面貌”这一重要目标。安居工程建设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把农牧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纳入本地的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的整体规划,并增加投人,加强建设。道路是连接市场的纽带,要以乡村道路为重点,广修致富路,让农牧民走上宽敞平坦的路;饮 用水涉及农牧民健康安全,要积极实施好安全饮水工程,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喝上千净卫生的水;电是迈向文明生活的标志,要进一步加强农网改造,抓好城镇电网扩容、延伸,送电进村人户,让农牧民群众用上方便充足的电;通信是沟通信息的桥梁,要切实加快农牧区邮政、通信设施建设,努力实现乡乡通邮、村村通电话;广播电视是党的喉舌,要进一步提高农牧区广播电视的覆盖率,及时让农牧民群众听到党的声音。以实现安居工程从改善居住条件向改善生活条件延伸,从重点突破向整体推进转变,从单纯的房屋建设改造向综合配套拓展,更好地推动和促进安居工程向纵深发展。

2006年西藏各地在实施农牧民住房建设工程的同时,还狠抓农村综合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配套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06年11月底,西藏又解决了12个乡、123个村通公路的问题,完成农村公路里程1900多公里、路面硬化行政村700个;新增用电人口21万人,完成了1064个行政村通电话的任务,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有新的提高;又有32万农牧民喝上了干净卫生的水;在农牧民安居工程中配套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2000个活动室基本上做到了有图书、有制度、有活动,整个农牧区的面貌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喜人变化。

(二)促进农牧民增收—解决“乐业”问题

西藏开展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目的是以安居促进乐业,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富民。在安居工程建设中,必须把“安居”和“乐业”结合起来,既抓“安居”,又抓“乐业”,并且“两手抓、两促进”,才能广泛地吸引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投身到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中来。安居工程建设要为农牧民增收创造良好条件,只有自始至终地把增加农牧民收人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安居工程才不会成为“形象工程”。在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实现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促进农牧区整体面貌的改变,并最终实现整个农牧区的安居乐业。

对此,一定要把农牧民增收贯穿到安居工程建设的各个环节,努力形成以特色产业增收、外出务工经商增收、组建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增收等多渠道、宽领域的增收模式。

农牧业是西藏的基础产业,要让西藏各族农牧民群众真正在这片土地上实现“乐业”,就必须大力提高西藏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是西藏农牧民增收最重要、最可靠的途径。因此,要在“一产上水平”方面下功夫,以“大农业”思维模式,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推广“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农牧业深加工、精加工、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走出一条产业化带动农牧业、富裕农牧民的路子。林芝地区在安居工程建设中还逐步实施农牧业生产产业化,加大对10家地区级龙头企业、14家县级龙头企业和3家藏药龙头企业的重点 扶持,培育其发展壮大,增加对农牧民群众的订单,这些龙头企业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排头兵。

结合西藏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安居工程建设中大力发展旅游业,是增加农牧民收人的一条重要途径。林芝地区为了让农牧民“住得进”又“富得起”,坚持把“乐业”作为实施安居工程的推动力。紧密结合安居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变定居点为旅游点。工布江达县仲村安居点根据紧邻国道的优势,办起了特色农家乐,参与服务的群众有20多人,人均年收人在2800元的基础上提高了450多元。

抓住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和基建项目较多的机遇,切实加强劳务输出的组织和领导,是安居工程建设中增加农牧民收人最为现实的途径。积极引导农牧民参与工程建设,走出一条随着国家投人力度不断加大、农牧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不断改善的新路子。山南地区扎囊县在加快安居工程建设的同时,把增加农牧民收入结合到安居工程建设上来,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参与安居工程建设。在安居工程材料的筹集、运输及工程建设上努力增加农牧民收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农牧民群众为安居工程建设筹集工程材料折合人民币达3153万元,仅此一项平均每人增加收人200余元;农牧民参加工程材料的运输,创收15万元,平均每人增加收人500元。在工程建设中还积极鼓励农牧民组成专业工程建设队伍进行工程建设,增加农牧民收人,全县共组织10个工程建设施工队,涉及200多人,创收60余万元,实现农牧民安居与农牧民增收双赚。

2006年,西藏通过实施农牧民安居工程,农牧民收人明显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人达到2350元,增长13.1写。其中,农牧民人均现金收人达到1646元,同比增长13.7%0

四、安居工程建设的成效

通过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农村生产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农牧业和农牧区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交通、能源、水利、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取得重点突破,产业建设和发展的瓶颈制约基本消除。特色产业开发形成一定规模,产业效益明显提高,龙头企业进一步壮大,拓宽了农牧民的增收渠道。初步实现了“生产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通过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农牧民收人增加了。随着安居工程建设的实施,广大农牧民群众主动学文化、学技术的多了,外出打工挣钱的多了,增收的欲望得到进一步增强。农牧民收人不断提高,生活条件逐年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也明显得到提升,西藏农牧区教育、文化、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城乡之间差别进一步缩小。初步实现了“生活宽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通过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农牧民展现出新的精神面貌。提高了西藏广大农牧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增强了农牧民的建设新生活的意识。在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同时,激发了广大农牧民群众观念的转变。你帮我助、共同致富的多了,精神面貌和思想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谋跨越、奔小康、求发展的愿望更加强烈了。农牧区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农牧民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社会风气健康向上,树立起崇尚科学、崇尚文明的新风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社会秩序良好,群众安居乐业。初步实现了“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通过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西藏广大农牧区面貌得到了改善。以前的危旧平房变成了两层新楼房,人畜混居的现象得到了改善。农牧区基础设施根本改善,农牧区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和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农牧区脏、乱、差等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村路、村道规划整齐,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村镇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初步实现了“村容整洁”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通过农牧民安居工程建设,党群关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引领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政府领导及指挥部成员多次深入基层,走村串户进行调研,面对面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和对安居工程建设的意见,切实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出点子,想办法,谋发展,解决许多实际困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基层干部通过安居工程建设在广大农牧民群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农牧区基层政权和自治组织建设有新的提高,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能力明显增强。乡镇机构改革不断深化,乡镇政府职能明显转变,农牧区公共服务、公共产品供给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实现了“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2006年安居工程建设实践证明,以安居乐业为突破口的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卓有成效,干到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受到了广大群众的真心拥护。广大农牧民群众切身感受到自己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已经或正在得到有效的解决。住的房子越来越好,增收的路子越来越宽,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来越红火。安居工程符合广大农牧民群众的心愿,是得民心、顺民意的“幸福工程”,党的感召力、祖国的向心力、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增强,因此,必须坚定不移地大力推进。参考文献: [1]埃莉诺·奥斯特罗姆,拉里·施罗德,苏珊..制度激励与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政策透视[M].2000上海三联书店.[2]丹尼尔.W.布罗姆利著,陈郁等译.经济利益与经济制度—公共政策的理论基础[M].2006.上海三联书店.[3]冉光荣.西部开发中西藏及其他藏区特殊性研究[M].2003.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4]王洛林.朱玲.市场化与基层公共服务—西截案例研究[M].2005.北京:民族出版社.[5]孙勇.西藏:非典型二元结构下的发展改革[M].2000.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6]杨明洪.西藏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实证研究[M].2006.北京:中国藏学出版社.[7]杨明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公共产品供给的角度分析[J].2006.理论视野.(5).[8]土多旺久.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与对策[J].西藏发展论坛,2006.(3).[9]杨明洪,安七一,郑洲.西藏“安居工程”建设:荃于公共产品供给的视角分析[J].中国藏学,2007.(2).〔资任编辑 都永浩〕

随着祖国的快速发展,加快西藏新农村建设已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事情。正如文献中所提到的那样关键在于“安居乐业”。安居,对应着改善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乐业,对应着增加农牧民收人。但是现在主要的问题在于怎样做才能实现既不太多地影响生态环境,也以最少的投入,达到最好的效果。

人们常说安居才能乐业,所以我们首先要着手的是解决西藏人民居住问题,到底怎么做国家已经抬出了各种各样关于建设西藏安居工程的政策,但是我觉得在正式投入前,应该全西藏的官员来一个大整合,因为,正如同学常说的那样,说以后工作到西藏“大捞一笔”,虽然只是一句玩笑话,但是仅仅从这里看出西藏的官员的腐败现象。今天的西藏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财务,可有一部分已经流入那些官员自己的兜里。当然,从西藏现在的发展就可以看得出来,只有一小部分是贪官而已。但是我还是认为这也是西藏快速稳定发展一大障碍。还有就是西藏大部分的人民还没有从阶级、官僚的观念转变到民主的意识。就如我们家乡的人们那样,官员说什么就是什么,即使是错误了也没有几个人敢说什么,这样就造成了上面所说的公务员自己贪污也好,做好事也好没人说什么的现象,也没有几个人敢说。所以说先要整合公务员队伍,才能有效地建设安居工程。

现在我们要做的是全西藏的人民住上安全的房子,过上安乐的日子。要让人民安居乐业,就要解决上面所说的问题,即解决官员的贪污现象、转变人民观念。这样才能以最有效地解决人民的住房问题。

还有提到是“乐业”,既然解决了居住的问题,那么就应该改善人民的收入,全西藏农牧民主要收入来自于牧业和农业,随着国家和世界的快速发展,光靠这两个是满足不了人们的生活需要。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加强西藏的教育,让每一个农牧民子女给一个公平的起点。还有就是加大自主创业的鼓励,从而达到增加农牧民收入改善农牧民生活的目的。就业和创业方面又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问题,那就是“公平”的定位问题,对于这个字眼,有很多争议。不管在家乡、学校人们常会说:“如果你没有后台,那以后就业就难了”。对,这里要说的是“后台”,有人说有后台就是我的优势,没什么不公平的。对于这句话我不知道给什么样评价。我是个农牧民的孩子,没有什么后台,这对于我来说跟有后台的人起点不一样是不公平的,但是对于有后台的人来说这没什么不公平,谁叫他老子比我老子强呢!所以说如果我们要提高整体农牧民的收入,就首先应该严厉打击那些“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人。也就是这样才出现了两极分化。西藏可以说贫富差距特别大,这也是阻碍西藏快速发展的障碍之一。

发展建设西藏,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是拉近党群关系的重要手段。随着近期国家对农牧区的加大发展建设,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明显加强,民主政治建设水平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引领农牧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政府领导及指挥部成员多次深入基层,走村串户进行调研,面对面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和对安居工程建设的意见,切实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出点子,想办法,谋发展,解决许多实际困难,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欢迎,基层干部通过安居工程建设在广大农牧民群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姓名:向巴加措

班级:09级行政管理一班

学号:109506307

第四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西藏治理的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西藏治理的意义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理念,可见西藏在国家整体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当前实现西藏长治久安面临多方面的考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对于打牢西藏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通过多种路径不断推进西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体措施是:强化组织领导和制度保障;加强舆论宣传;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结合起来。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之一,对于团结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凝聚社会共识,打牢西藏长治久安的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辛探索走出来的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也是全国人民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引导西藏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走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道路,从而充分调动西藏各族干部群众为建设“平安西藏、和谐西藏、文明西藏、富裕西藏、美丽西藏”实现西藏长治久安和跨越式发展而贡献自己的力量。

1.援藏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

落实总书记“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的迫切需要;也是打牢西藏实现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的物质基础的迫切需要。援藏在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中,是不可或缺的支撑力量。今年是中央确定对口援藏20周年,总结援藏经验,完善援藏机制,必将形成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合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工作,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地提出了“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和“努力实现西藏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的重要指示,高度概括和凝练了西藏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对于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川藏青藏公路给西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巨变

两路建成通车,打破了民族之间的隔阂,打开了西藏迈向现代文明的闸门 两路像一个默默挺立的巨人,助推西藏突破一个又一个发展瓶颈的制约,让祖国西南边陲的各族儿女享受快捷的交通、丰富的信息、充足的电力,把文明进步之风吹进城镇,吹进山村,吹进牧场,吹遍高原的每一个角落。西藏最早的现代企业是交通运输业,西藏第一代产业工人是交工。两路带来的现代文明的星星之火,在世界屋脊已呈燎原之势,文明进步在西藏势不可挡,不可逆转。如今,西藏已经建立起具有西藏特点、民族特色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现代文明走入寻常百姓家。

第五篇:努力建设富裕和谐幸福法治文明美丽新西藏

努力建设富裕和谐幸福法治文明美丽新西藏

本报拉萨3月26日讯(记者 王珊 何秋平)连日来,认真传达学习总书记参加西藏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热潮涌动在高原大地。在机关、在军营、在农村、在牧区,都能听见“团结一致、齐心

协力,努力建设富裕、和谐、幸福、法治、文明、美丽新西藏”的时代强音。

拉萨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达娃表示,拉萨市各级统战、民宗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要始终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立足于“抓早抓小抓快抓好”的工作要求,以“三不出”和“三无”为目标,依法依规管理宗教事务,正确履行对寺庙僧尼的教育、管理、服务三项职能,全面落实利寺惠僧政策,深化“六个一”、“创建评选”、法制宣传主题教育等活动,进一步凝聚更多人心、汇聚更大力量,强力推进维护稳定各项措施,全力以赴维护全年全市涉宗领域和谐稳定。同时,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加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推动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部队、进寺庙,在全社会唱响民族团结的主旋律,使各族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五湖四海”的思想,努力把拉萨建设成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城市。(下转第四版)

作者:王珊 何秋平

下载如何在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精神鼓舞下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在第五次西藏工作会议精神鼓舞下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