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包公审驴 教学设计及反思
《包公审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韩国富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换驴——告驴——审驴——得驴”四个部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审驴的过程中,包公的巧用计谋、对于穷人的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的从容应对都让我们叹服。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认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1.通过“激趣质疑——细读课文——合作研究——自主解疑”的方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深入理解。
2.通过“表演课本剧”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培养表达能力。
3.通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概括内容。
1.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历史小故事《包公审驴》,去会会包公这位老朋友,体会他身上闪光的智慧吧。2.板书课题:包公审驴。齐读课题
3.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围绕“驴”我们给课文加了小标题,大家还记得吗?对!换驴——告驴——审驴——得驴,谁能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介绍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走进包公,感受智慧。
1这真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故事啊!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宋朝,来到包公身边,看看包公为什么要审驴?
2.既然没丢,好坏还有一头驴,干嘛要去“告驴”呢 ⑴差别有多大?(学生读书比较)
⑵差别再大不就是一头驴嘛,万一告到公堂又找不到那多丢人呀?(理解“唯一“的财产)
4.顺势引导、朗读:难怪王五会有那样的反映„„谁想读读王五的表现?想想王五当时的心情!什么心情?他可能还会怎样想。5.有感情朗读刘五的话
a、惊慌失措的刘五来到大堂上,向包公诉起苦来:
b.看着这头毛色难看的瘦驴,刘五又气又恨,他愤怒地说到: c.想到自己的宝贝驴被换了,刘五十分懊恼,看到包大人如同看到了救星,他不禁向包大人倾诉道;
6.刚才,大家对“审驴”的部分也颇感兴趣,有的还有疑惑。咱们像小侦探一样也仔细分析分析好不好?
7.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3-9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包公是怎样审驴的有关句子,试着读一读,做批注:写下自己的认识,记下自己的疑问。8.交流找到的句子
9.分享自己的读书读书感受并指导朗读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不要给它吃,不要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怎么读出这种奇招破奇案的沉着与潇洒呢?谁来试试?你现在就是包大人。
谁再来一次,把包公的胸有成竹,把包公的运筹帷幄,把这种感觉读出来,要心定气闲,像包公那样不紧不慢地读。
我们一起来当一回包公。
是啊,同学们可真会读书啊,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就连那一个个强有力的感叹号,几个呢?都凸显出包公威严、胸有成竹、沉着的语气,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包大人遇事冷静,足智多谋的光辉品质。
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使劲打!”
你读懂了什么呢?没有读懂的同学再多读几遍,—狠狠打驴,可见包公做事果断,成竹在胸。包公十分熟悉驴的本性,他的足智多谋来源于他渊博的知识。
男女比赛,读出包公的底气十足来。
末了,包公下令道:“现在把它放了,随他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他不怕驴跑丢了吗?那看来他是真的知道驴会跑去哪里了,说明包公知道毛驴会逃回自己的家,心里很有把握抓到偷换毛驴的贼。
10.全班齐读
11.包公审驴的办法实在妙,妙在何处?
12.案子破了,他们可能对包公说些什么?一起来夸夸包公吧。
包公,你真是()!
三.总结延伸
1.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包公:以驴为突破口,巧用计谋破案,找到了刘五的驴,抓住了小偷;偷驴的贼:小偷动了一番心思,不直接偷而是用调换,用三十六计中的一计就是偷梁换柱,虽也使用了计谋,以为驴不会说话,自己做得天衣无缝.结果只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2.小结:包公所使用的计谋用在断案上,可以称为智谋;偷驴人使用的计谋用在歪门邪道上,只能被称为阴谋.只有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应用在正确的地方,将来才是个有用之材。3.包公审驴的过程让人疑团重重,也让人不由自主地为包公喝彩.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本剧,再现包公审案的精彩吧?
板书:
包公审驴
包公 遇事冷静,足智多谋
小偷 偷梁换柱
走进语文世界,享受阅读乐趣
---《包公审驴》教学反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教学《包公审驴》一课,我正是依据此理念,在引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自读质疑,自读释疑,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与文本充分对话,获得阅读体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进入情境,享受语文乐趣。
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的重要任务。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主要设置了三个朗读点,一是两头驴的对比,二是刘五的告状,三是包公的话。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还使学生走入课文的情境,加深理解和体验,获得思想启迪。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生动的多媒体,带领孩子回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回到那悬念迭生的审案现场。使学生走进了课文,走进了文本,加深了理解和体验。不仅 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内容,还为后面的课本剧表演和缩写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课本剧的表演更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情感。
二、读写结合,提高习作水平。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课内小练笔是习作的最好补充。”在教学本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我精心设计了四个说话和写作训练点,在学生回答四个小标题后,我让学生用上“首先„„接着„„然后„„最后”介绍课文的主要内容。而对于刘五心理描写的补白,既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心理描写,还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如果说夸夸包公的环节是对孩子句子的训练,那么缩写课文就应该是段和篇写法的感知和领悟。通过这四个训练点的设置,使读写有机的结合,让孩子在阅读中学习习作的方法,体会写作的奥妙。
三、合作探究,培养自主能力
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是基础,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教师不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如在教学课文第一部分时,让学生结合刘五为什么告驴,学习前两个自然段,引导学生抓住两头驴的语句去答,从而明确对比方法的妙用。包公怎样审驴是教学的重点。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交流时,重点抓住包公的语言描写,使学生明白包公了解驴的本性这一点特点,才顺利破案。这样,让学生在自主读书,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弄懂了问题,理解了课文内容,发展了逻辑思维能力,积累了语感。可见,把握编者的编排意图,科学设立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激发学生质疑,精读与粗读相结合,对学生的阅读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助。
这单元的语文天地中有一个“金钥匙”,主要指导学生学习如何写批注笔记。批注笔记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标记问题;圈画重点和精彩的词句;标出要点;简要写心得体会;补充重要的资料。写批注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个性化阅读的外显形式,后续文中也相继有指导。对于学生来说,这是重点,也是难点。四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已经具备了自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的能力,孩子们从上学期就开始标画问题,点画重点词句,都是简单的批注,但他们还是不知道哪些内容该批注,哪些内容不该批注,批注的内容应该写在哪里。在这节课中,我尝试带领学生写批注,而批注笔记的内容也明确告知学生,让他们知道该批注哪些内容,用哪些符号来标注。由于这是刚开始写批注,老师应该加强对学生批注情况的关注,发现写得不正确的要及时纠正,避免其他同学犯同样的错误。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方面,由于学生们在上《诸葛亮小时候的故事》时就已经知道了“聪明要用到正地方”的道理,在这堂课上,我在总结时提出“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引导孩子明白“只有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应用在正确的地方,将来才是个有用之材。”
理想总是美好的,现实却又是残酷的。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虽能较好的完成预设,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还有很多缺失,如朗读不够深入、课后作业忘记布置、字词教学的缺失、课时安排的不近合理,都使这节课不尽如人意。但教学就是这样,在实践中总结、在反思中成长。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完美吧!
第二篇:包公审驴 教学反思
《包公审驴》教学反思
杨晓丽
《包公审驴》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该单元以智谋‛为主题展开。本文主要写了王五借以养家糊口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无奈将驴告到官府,包公利用驴能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地‚审‛驴捉住了小偷,表现了包公断案如神。这则故事无论包公还是王五甚至小偷都使用了计谋,这就要求我们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计谋,把智谋用在正地方。这则故事趣味性强‚审驴‛看似荒诞,实则包含了小人物的无奈和包大人为民做主,巧用计谋的大智慧。层次清晰、描写生动‛是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
1、小组合作学习故事的经过部分,将自己遇到的问题提出来由小组讨论。在后来的学习成果汇报和班级交流中还有“问题解答场”环节,让学生自由交流小组中没有解决的问题,保护并培养学生自主质疑、解疑的能力,促进课堂生成新的情况。而后通过师生共议,帮助学生筛选问题、解答问题。如:学生在课堂中就提出了一个很有探讨意义的问题:“课文第四段好像与故事无关,为什么?是不是可以去掉?”我当时就为提问的学生鼓起了掌,因为这一段是典型的侧面描写,突出了案件的奇,反衬出包公的机智、遇事冷静的品格。设计教学环节时,我把这个教学点淡化了,只在朗读中带过。学生在自主的阅读中关注到了这一点,并生成了这样的新问题来研究,弥补了我教学设计中的不足。
2.在学完课文以后,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意欲引导学生发现课文要赞扬的中心人物——包公的足智多谋。但是在课堂上学生开始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我备课设定的思路走。根据自己的阅读理解,学生提到了偷驴贼、王五都用了计谋,并分析出偷驴贼的计谋用错了地方,而王五则用计谋帮助了自己。
在课堂实施中学生还生成了很多的新情况:自主提问时提出与课文相去甚远的问题;再读完课文结局后,还要小组合作表演包公审偷驴贼的过程。如果一味的迁就学生,很可能无法完成计划的教学任务,如果着重完成教学预设,课堂将会死气沉沉。我们如何跳出备课预设的思路,灵活应变,既尊重学生的思考,又完成教学任务,一举双得呢?这是我要探索的问题,也是值得与同行们共同探讨的问题。
第三篇:《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可以概括为“换驴——告驴——审驴——得驴”四个部分:刘五借以养家糊口的、漂亮的驴被人在市镇上掉包,他无奈将驴告上法庭,包公利用驴能够认路的特点,通过巧妙“审”驴捉住了小偷。审驴的过程中,包公的巧用计谋、对于穷人的一视同仁,对于疑难案件的从容应对都让我们叹服。在其中,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调换,而不是偷走,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失主有些安慰,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最终证明是害人害己,是要不得的。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审”、“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继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生字词语。
2.对比两头驴,体会主人公心情。3.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激趣质疑——细读课文——合作研究——自主解疑”的方式让学生与文本对话、深入理解。
2.通过“表演课本剧”的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培养表达能力。
3.通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课题质疑: 1.引入:
孩子们,看看这是谁?(PPT1出示图片)
他是?对了,他就是我们今天课文的主人公——包公。他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智慧侦探,他用聪明的头脑破了不少离奇的案件。你通过课前查阅资料,对他有什么了解呢?向你的伙伴们介绍一下吧!
(生汇报包公资料和相关案件)(PPT2出示图片)
看来包公可审过不少稀奇古怪的东西,那么今天他要审的是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今天的课题。(PPT3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2.课题质疑:
读到这样的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
(解决简单问题,相机板书:为什么,怎么样,是什么)(预设问题:
1、为什么审驴?
2、驴子不会说话,他怎么来审驴呢?
3、审驴的结果是什么呢?
4、驴是什么样的?……)
孩子们真会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来提问。老师听了孩子们刚才那么多的问题,真是非常期待今天的故事,看得出来孩子们更加好奇,现在我们就赶紧带着这些问题进入今天的探案旅程,去文章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吧!请孩子们翻开语文书,大声自读课文,读完以后静下心来思考刚刚提出的问题。(ppt4问题)
孩子们在读课文前,我们再来回忆一下这些生字宝宝,(PPT5出示生字)还记得他们吗?谁来给大家说一说这些字怎么读?(举手回答,点击注音。)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学生齐读)再来看看这些形近字(PPT6出示生字)一起来给这些生字组词(学生组词,点击出示)谁能带领大家读一读!(学生领读)
这些字,大家在读课文的时候要多加注意,现在把它们放回课文当中,大家快来读一读课文吧。(齐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
(二)、初步感知课文,随文识字: 1.理清课文线索,随文识字:
孩子们读课文的时候非常认真,对于刚才的问题你们一定都有自己看法的了。(ppt7)
(1)谁来说一说包公为什么审驴? 你是在第几自然段找到答案的?
那请你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其他的孩子认真听,听听字音是否读准了,看看包公审驴的原因是不是在第二自然段?(抽生读,正音,带读,全班读)
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中的这三个比较难读的词语。(PPT8出示“辔头”“鞍子”“懊恼”,强调“恼”是鼻音)那么谁知道“辔头”“鞍子”是什么意思?(抽生答,师略讲)我们把他们放回课文当中,再次齐读第二自然段,读准字音。(全班读)
从第二段中我们知道包公为什么审驴了,原来是因为刘五丢了驴要告驴。
这就是整个案件的?(引导生答:起因,相机板书:起因)(2)我们知道了案件因何而起,现在,老师都迫不及待的想知道审驴的结果是什么!
(抽生答:找到的好驴,抓住了小偷,相机板书:结果)那你们是在第几自然段找到审驴的结果的?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文章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生齐读,正音)
原来包公审驴的结果是?
(3)案件的起因和结果我们都知道了,最精彩的自然是包公审驴的经过了!
那么哪些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包公审驴的经过呢?
那请你默读课文的3-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包公是怎样一步一步审驴的?
谁来说一说,包公先怎么做了? 第二步呢?打了驴40大板 最后呢?把驴放了
(4)、通过自己默读课文理出了包公审驴的步骤,我们现在就回到课文中看一看,包公是否是这样一步一步审驴的?首先,请你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抽生读第三段,随文正音)
包公不给驴吃喝是在干什么? 第二步包公怎么做了? 紧接着,包公把驴给?
是在哪几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包公打驴和放驴的经过? 那我请男女生合作来读一读6-11自然段。男生读6、7自然段,女生读8、9自然段,全班孩子一起读10、11自然段,明白了吗?(生读,随文正音)
(5)审驴过程中衙役和人们肯定也有他们的反应,请两个孩子来读一读课文的4、5自然段?看看衙役和人们在听审时做何反应。(抽两生读4、5,随文正音)
自己再读读4、5自然段,看看衙役和人们有什么反应。2.简述课文主要内容:
孩子们真能干,读书抓住关键词语、句子就理清了包公审驴的步骤。现在请孩子们根据板书,用自己的话试着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并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给课文加上三个小标题,然后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待会儿说给大家听。(同桌练说,多让几个学生汇报,孩子在说的过程中师可以从旁引导)(ppt9)
说得真不错,知道利用老师的板书,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的情节来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都是会学习的孩子。
(三)、对比两头驴,讲解案件起因: 1.对比两头驴的样子:
故事内容我们已经明白了,看来整次事件都是围绕着“驴”展开的,那么刘五告的到底是一头什么样的驴呢,赶快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找一找!(ppt10前两句)
这是一头什么样的驴?
那么刘五丢的那头驴又是什么样子呢?请你默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波浪线把它的模样勾画出来。(生勾画,师巡视)
请你来读一读你勾画的句子。(抽生读)你真能干,和老师找的句子一样。那这是一头什么样的驴?
(生答:毛色发亮,突出“毛色发亮”读句)
对了,一看就知道是一头好驴,刘五喜爱它吗?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PPT10第一段话,整段出示,引导生答:珍宝—刘五觉得它很珍贵;唯一—刘五很穷,失去它就等于失去了生活来源;漂亮辔头—打扮漂亮;悉心照料—把驴当朋友)
人们又是怎样评价这头驴的?
这样漂亮的一头驴,它是刘五唯一的财产,刘五能不爱它吗?你们能抓住重点词语,读出刘五对驴的喜爱吗?(抽读,评价,齐读)
2.体会情感:
刘五如此喜爱的一头漂亮的驴竟然变成了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PPT10出示第二段话,要让学生齐读)
两头驴的模样形成了如此鲜明的对比,刘五完全不能接受。他有什么反应,请你去课文中找一找,用直线勾画描写刘五反应的句子。
谁来读一读你勾画的句子?(抽生读)和老师找的完全一样。
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刘五心情怎样?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学生根据词语谈感受,教师适时引导理解什么叫做“惊慌失措”?)
请你带着这样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2—3名学生谈体会,再读出体会)
他读得真好,请你们像他一样,突出语段中的这些关键词语来读一读这段话,体会刘五此时着急、懊恼极了的心情。(抽读,齐读)
你从这两段描写中读懂了什么?(ppt11标题)(生讨论,教师总结:出示ppt11内容)
此时的刘五完全没有了办法,只好把那头毛色难看的瘦驴告上公堂了。接下来可就是包公的审案时间了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宋朝,来到包公身边,看看包公如何审驴?(ppt12标题)
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第3-9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包公是怎样审驴的有关句子,试着读一读,做批注:写下自己的认识,记下自己的疑问。(ppt12)
4.交流找到的句子
5.分享自己的读书读书感受并指导朗读(ppt12)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王朝,马汉!赶紧把嘴套给驴套上!不要给它吃,不要给它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
(ppt12第二句)包公能快速找到办案的方法,这说明他思维敏捷,才智过人。
怎么读出这种奇招破奇案的沉着与潇洒呢?谁来试试?你现在就是包大人。
谁再来一次,把包公的胸有成竹,把包公的运筹帷幄,把这种感觉读出来,要心定气闲,我们一起来当一回包公,像包公那样不紧不慢地读。(ppt13)
是啊,同学们可真会读书啊,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就连那一个个强有力的感叹号,几个呢?都凸显出包公威严、胸有成竹、沉着的语气,让我们真切感受到包大人遇事冷静,足智多谋的光辉品质。
包公一拍惊堂木,大声叫道:“喂,当差的!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使劲打!”
你读懂了什么呢?没有读懂的同学再多读几遍,(ppt13红色字)—狠狠打驴,可见包公做事果断,成竹在胸。包公十分熟悉驴的本性,他的足智多谋来源于他渊博的知识。
男女比赛,读出包公的底气十足来。
(ppt14)末了,包公下令道:“现在把它放了,随他爱上哪儿就上哪儿。”
他不怕驴跑丢了吗?那看来他是真的知道驴会跑去哪里了,说明包公知道毛驴会逃回自己的家,心里很有把握抓到偷换毛驴的贼。(ppt14红色)
6.全班齐读
7.包公审驴的办法实在妙,妙在何处?(ppt15)
8.案子破了,他们可能对包公说些什么?一起来夸夸包公吧。
包公,你真是()!
(三)思维延伸
(ppt16)本文中除了包公使用了计谋,还有谁也使用了呢?结果怎样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ppt16绿色)
(四)回顾总结
最后,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动画片,用自己的话把课文总结一下吧。(ppt17)
(五)课外作业
(ppt18)以小组为单位,表演课本剧。(有配套ppt)
第四篇:《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v加入收藏 v上传资料 v网站地图 v设为首页欢迎光临莲山课件,本站有十一万套免费课件、资料网站首页 课件站 教案站 资料站 试卷站
作文站 幼教站 公文站 教案首页 语文教案 数学教案 英语教案 物理教案 化学教案 政治教案 生物教案 地理教案 历史教案 其他教案 通用技术
您现在的位置: 莲山课件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 >> 五年级语文教案 >> 正文 搜索: 搜索标题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3390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最新教案
·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
· 巴东三峡教学设计
·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 中国石拱桥教学设计
· 中国石拱桥教案
· 二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 专题三第二节 辛亥革命教案
·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教学设计
· 专题三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教„
· 专题五 第三节 新时期的外交政策„ 点击排行
· 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
· 小学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
· s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全册„
·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3 · 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2 推荐教案
· Task Writing an Advertisement ·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设计(学程导
· 《斜塔上的实验》2 · 《控制人口 提高素质》教学设计
· Unit 7 Let`s go to the flower show · 201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学案病句
· 相信未来教案 · 动物运动的形成
· 第12课 别把花草弄疼了
· 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版权申明 | 给我留言 | 联系我们 | 帮助中心 | 版权所有:莲山课件 2001-2010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莲山课件]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不愿意作品在本站发布,请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1-2010 © 莲山课件 All Rights Reserved.桂ICP备05002647号。站长统计
第五篇:《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单
位:印台乡频阳逸夫小学 教
师:高
燕 科
目:语
文 年
级:五年级
时
间:二00八年十月
《包公审驴》教学设计
印台乡频阳逸夫小学
高
燕
教材分析
《包公审驴》是单元主体课文之一,它讲述了一个充满智慧的断案故事,整个故事以毛驴为线索,主要讲了王五的好毛驴在市镇被人偷换成了一头瘦驴后,气愤地到官府报了案。包公运用智慧,从毛驴身上找到突破口,巧妙地破了案。全文可以概括为“状告毛驴--细审毛驴--找到毛驴”三个部分,赞扬了包公办案足智多谋、出神入化。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受电视剧的影响,对包公的神奇断案故事都有不同程度的知晓。课文故事性很强,学生阅读兴趣很容易调动起来,且易读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指导学生合作编演课本剧,进行与文本的对话和对故事的再创造。
教学目标
1.自学课文的生字新词,重点理解“惊慌失措”、“懊恼”、“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的意思。
2.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故事内容和列小标题,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包公语言、动作、表情的词句体会包公办案的深思熟虑和足智多谋。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合作能力。
教学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包公的资料。
2.教师准备课件,检测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片段欣赏
说说片段中的主人公是谁?你了解他是怎样一个人?
包拯是我国宋代有一个著名的清官,庐州人,执法严明,善于断案。由于包公一生为官正直无私,百姓称他为包青天,包老爷,士大夫们则尊为包公。(教师板书:包公)
2.今天我们要读的故事就发生在包公身上,还与驴有关。(教师板书:审)学生齐读课题。
3.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包公为什么要审驴?驴子不会说话,他怎样审驴的?)那好,我们就带着问题一起来读读这个故事。
二、初读课文,解决疑难。
1.学生带着问题在预习的基础上,自由读课文。
2、小组内学习词语。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4.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概括,教师指导。)
5.看来“驴”在这个故事中是不可缺少的哦!那你能不能给课文分段,看看是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的?
6、小组内讨论,交流。
7、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驴被换,告驴;审驴;找到驴。)
三、朗读课文
自由选择合作学习伙伴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顺。
教学札记: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朋友,而不是学习的法官。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总是依照备好的教案,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学生只要能“接招”就是好学生,而老师水平的高低不过是设计的问题深浅适宜的区分罢了。在这一问一答的教学中,教师是发问者,是主考官,教师总是处于居高临下的位置。而在武老师的课堂上,教师是孩子的朋友,师生平等对话,愉快交流。她给予学生的永远是鼓励,是信任,是支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个断案故事。
2.指名用简单的话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
二、品读课文
1.引读故事的起因。
(1)包公为什么要审驴?课文哪几段写了?
(2)学生自由读课文一、二自然段,划出描写毛驴的句子,仔细读一读,找出它们的不同之处。
(3)学生交流回答。教师出示句子,对比朗读:(课件出示句子)
王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他不但把这头驴喂得毛色发亮,还亲手给毛驴做了一个漂亮辔头。
驴还拴在树上,驴背上鞍子还是那个鞍子,套在驴嘴上的辔头也是自己亲手做的那个漂亮的辔头,可是驴却是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了!
(4)顺势引导、朗读:想想王五面对两头毛驴时是什么心情?指名练习有感情的朗读句子。
(5)过渡:就这样,王五带着满腔愤怒和希望来到了包大人面前。面对着这样一位特殊的被告,包公如何审案的呢?
2.细读故事经过。
(1)带着问题小组合作朗读课文3~9自然段。说说你读懂的句子或提出你的问题,小组交流。
(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
(3)小组汇报共同学习读懂的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重要的句子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包公的足智多谋。
“包公了解了案情,皱着眉头想了想,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包公能快速找到办案的方法,很聪明。)
“不要给它吃,不要给他喝,把它严严实实关上三天!到时我再来审它!”“把这头冒名顶替的蠢驴打四十大板,要用劲打!”包公十分熟悉驴的本性,他的足智多谋来源于他渊博的知识。)
“现在把它放了,随它爱上哪就上哪。”(说明包公知道毛驴会逃回自己的家,心里很有把握抓到偷换毛驴的贼。)
(4)问题解答场:学生提出疑问,师生共同思考解答。
(5)读了这部分课文,包公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教师板书:足智多谋)
(6)包公审驴的过程让人疑团重重,也让人不由自主的为包公喝彩。咱们把它排成课本剧,再现当时的情景,怎么样?
(7)提出要求:小组合作排演课本剧,注意角色的分配和合作;每个同学要投入角色,联系故事情节,体会角色说话时的神态、动作和心情;角色的语言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适当改动。
(8)生排练、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3.齐读故事结果。
(1)过渡;瘦驴在包公的审讯下飞奔出了公堂。它跑到哪里去了?偷换毛驴的贼被捉住了吗?
(2)生齐读课文第10、11自然段。
三、深化主题
(课件出示开启心灵的钥匙)指导学生讨论解决。
想一想,这个故事里都有谁使用了计谋?结果如何?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包公使用了计谋,巧妙的抓住了小偷。小偷也使用了计谋,他将驴偷偷调换,这样既可以掩人耳目,又可以让自己逃脱罪责,但这样的计谋是害人害己。王五也使用了计谋,他的计策是正当的。)
四、课件出示作业超市。
教学札记:教师还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非传授者。武老师说:“知识是什么是学生自己的问题。”是呀,这是多么直白而又让人深思的话语!我们常常做知识的传授者,把学生当作容器,把一个又一个知识往里灌,往里面塞,学生有所抵制,就会正面以爱学习才是好孩子来引导,反面以不爱学习是坏孩子来责罚。学生就在这前后夹击中乖乖地装呀、填呀,学习变成了索然无味的东西。在武老师的课堂上,你没有看到老师提问题,也没有看到老师解答问题,问题的产生来自于学生的研读,问题的解决仍然在于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