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诗社白彤霞我对诗词的体会(定稿)

时间:2019-05-12 08:42: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关村诗社白彤霞我对诗词的体会(定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关村诗社白彤霞我对诗词的体会(定稿)》。

第一篇:中关村诗社白彤霞我对诗词的体会(定稿)

我对诗词的体会

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是诗人感情的直接反映和表达。诗的语言来自于生活语言,生活语言经过“精致”的提炼和艺术加工就形成了诗。诗的内容本质在于抒情,而不是细致地叙述客观事实。诗反映了诗人的经历、遭遇、个性、气质、理想、追求等等,它们都是诗人的人格显露,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直写。

不管什么诗体,只要把自己心里的感情表达完满了,就行了。诗词写作,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自我娱乐的,无意公开发表的,写给自己看的,或只与少数几个知己交流的,这类诗可以写得很随意,也不用严格修改,自己高兴就行。可以是格律诗,打油诗,三句半,自由体长短句„„

第二类,是正式的,希望公开发表的。那就要要求高一些,尽量遵循诗的格律。因此需要学习一些关于格律诗的平仄、对仗、押韵等方面的知识。

诗最本质的特征是抒情美。诗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来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最早的诗集可以追溯到《诗经》,是四言诗。到后来发展成乐府诗、古体诗和近体诗。乐府诗可以合着声唱,古体诗不太讲究格律。近体诗讲究格律,分为律诗和绝句,大多为五言和七言。诗起源于先秦,鼎盛于唐代;词起源于隋唐,鼎盛于宋代,所以我们提及诗词时,必说:唐诗宋词。

我感觉,老年人,尤其不是搞文科的人,退休后,以诗词为乐,借以陶冶情操,抒发胸臆,以写一些格律相对自由的诗为好,不必太拘泥形式。

打油诗: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相传由中国唐代作者张打油而得名。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不求平仄对仗,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

唐人张打油不过是一般的读书人,有人说他是个农民,总之是个无名小卒。但他的《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

由于打油诗不拘于平仄韵律,要求的文学知识和格律不高,便于普通人口耳相传。无论是歌颂或批判,还是对社会的认识以及对生活的表达,创造起来都比较容易,便于记忆和流传。

清代有个新嫁娘,众宾客酒足饭饱之后,大闹新房,直至深夜不散,还逼新娘吟诗一首。新娘无奈,说道:“谢天谢地谢诸君,我本无才哪会吟?曾记唐人诗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这一吟,众宾客顿悟,于是乘欢而散。此诗妙在末句,虽为引语,但此时此地,别有新意,个中奥妙,当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

打油诗是典型的俗文学。也许正因为这“俗”,往往比正统的诗词更有意思,更有勇气和生命。

打油诗正如爱因斯坦给卓别林的信中写道:“你的电影,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能看懂”,而显得同样伟大。

苏东坡曾遇到两个“不通”的秀才辨认文庙(繁体字,庙写廟)上的字,一个说是“文朝”,一个说是“丈庙”,争执不休。这时又来了两个“不通”的秀才,一个建议:“还是查查字曲(典)吧。”另一个更“不通”的秀才则说:“何不问问苏东皮(坡)先生?”苏东坡闻此,戏为打油道:“文朝丈庙两相疑,当路争论众更奇;白字先生查字曲,最后问我苏东皮。”讽刺了不学无术而又好为人师的腐儒,屡读错字丢人现眼的情形。

北宋理学家、名臣赵佧,号称“铁面御史”。他对功名利禄淡泊如水,毫无恋栈之态,这从他退隐后的-首“打油诗”中可见一斑:“腰佩黄金已退藏,个中消息也平常;世人欲识高斋老,只是柯村赵四郎。”诗里说,我已挂印退隐而去,这事稀松平常,官衔名位早成过眼烟云,想找当年的某某老已不可得,有的只是乡下赵家老四了。由达官显贵而布衣平民,角色转换反差如此强烈,但赵佧却能坦然处之,可谓宠辱不惊,去留无意,大有“质本洁来还洁去”的旷达。是大象无形的超拔。相信他不会患什么“退休综合症”的,大概也不会千方百计发挥“余威”吧?

近代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率部驻防徐州时写过一首植树诗:“老冯住徐州,大树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读后不仅会发出会心的微笑,更对冯先生关心民生、发展农林生产的良苦用心,顿生敬仰之情。

当今社会还流传着一些民间即兴创作的打油诗,讽刺社会弊端,如“一两二两漱漱口,三两四两才算酒,五两六两伸错手,七两八两扶墙走”,活画出了嗜酒成性者狂喝滥饮,醉态可掬,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再如“嘴里没有味,开个现场会;要想解解馋,组织检查团。”“年龄诚可贵,文凭价更高,若是根子硬,二者皆可抛”等,则形象地反映了官场上的不正之风,幽默曲折地反映了民心民声,起着警世策人的作用。

北京诗词学会一个诗友写的杨花柳絮打油诗: 暖风旭日春将半,杨花柳絮飞漫漫,随风回旋上下舞,街巷茫茫白一片。团团转,纷纷乱,东飘西撞扑人面,钻入鼻孔痒又呛,迷人眼睛真讨厌。癫狂舞,胡乱窜,大好春光被扰乱。只盼一场大雨来,叫它老实趴地面!贬斥杨花柳絮给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幽默,很有趣。

再如中国作协的应化雨先生编的历代顺序歌:

黄帝唐虞夏商周,秦汉三国孙曹刘,两晋南北隋唐后,宋元明清民到头。杭州应守岩老师写的

爷爷奶奶喜非常:今日桐桐上学堂。满月题诗犹在昨,须臾已是小姑娘。

本人也学写过打油诗 小小书斋名“逍遥”,捧读“子曰”朗声高。白发偏作小儿状,满纸涂鸦乱挥毫。

顺口溜:是指“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句子可以长短不齐,纯用口语,念起来很顺口。”其实也可称作“民谣”。如民谣“50年代全民炼钢,60年代全民度荒,70年代全民下乡,80年代全民经商”,句式排列整齐,押韵形式标准,念起来觉得特别响亮动听。

清十二帝记忆顺口溜:天天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

(太祖

高皇帝(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帝号

天命,太宗

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帝号 天聪)

还有写成:

努尔哈赤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清朝一共十二帝,宣统最后很悲伤。

再如:写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西经二十度,东经一百六,一刀切下去,东西两半球。南北半球分,赤道零纬度,四季温带显,南北相反出。写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昼夜更换。绕日公转,四季出现。自转一日,公转一年。自西向东,方向不变。

这两种题材在语音形式上的最 大特色是“押韵”。虽然非常口语化,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口头说话,或多或少要讲究一点韵辙,这样人们听起来就悦耳和谐,念起来才顺口易记。

竹枝词:竹枝词是中唐诗人刘禹锡学习四川民歌“竹枝”和“杨柳枝”(四川竹子甚多),并仿效屈原作「九歌」的方式,创作《竹枝》九篇,他的新词具有鲜明的民间歌谣格调、类似七言绝句体式,使民歌中的《竹枝》演化为文人诗体。传之于宋元明,盛于清。竹枝词也是一种诗体,比以上两种更趋于规范,但不严格。有些标题为“杂咏”、“风土吟”和“杂事诗”的七绝,事实上也是竹枝词。白居易诗:“幽咽新芦管,凄凉古竹枝”。

北京诗词学会老会长段天顺先生总结历代竹枝词,认为有四大特色:一是语言流畅,通俗易懂;二是格律较宽,束缚较少;三是格调明快,诙谐风趣;四是广为纪事,以诗存史。由于竹枝词有这些特征,所以段先生指出它易学、易懂、易作、易传。

竹枝词“志土风而详习尚”,以吟咏风土人情为主要特色,洋溢着鲜活的文化个性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对社会文化史和历史人文地理等学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据竹枝词研究家们估计,竹枝词作品至少有十几万首以上,远远超过《全唐诗》所载总量。

由于竹枝词与地域文化紧密相连,具有突出的地方色彩和地方风情,不少地方都出现冠以各地地名的《竹枝词》,四川的,两广的,两湖的,北京的等等。比如,最早记载“麻婆豆腐”的便是出自《锦城竹枝词》——

麻婆陈氏尚传名,豆腐烘来味最精,万福桥边帘影动,合沽春酒醉先生。

(要用四川话来读,才朗朗上口)

“凉果炸糕甜耳朵,吊炉烧饼艾窝窝,义子火烧刚买得,又听硬面叫饽饽”(《都门竹枝词》)

反映旧社会凄惨生活场景的:

“砧杵声停客未归,手中针线认依稀。当街耐冷缝穷妇,但为他人补旧衣”(《燕台口号一百首》)。老北京由于外省客商往来很多,有些妇女由于家境贫寒,常在街头、旅馆附近靠给人缝补旧衣为业,叫“缝穷妇”。

买破烂,是贫苦老妇做的营生。早年都是用火柴(俗名取灯)来换,不用现钱交易。有首竹枝词写道:“尖细声呼换取灯,背筐老妇串街行。破鞋烂纸皆交易,多少穷黎藉此生”(《首都杂咏》)。

针砭时弊的:

“才看沉底倏来漂,灯夕家家用力摇。卖去大呼一子俩,时当洪宪怕元宵”《首都杂咏》(树)。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的果实,于1915年自立称帝,国号洪宪,因忌讳元宵与“袁消”同音,要京师警察厅下令将元宵都改为“汤元”。

倡廉反腐写用公款吃喝的:“鱼翅龙虾未足奇,美姬陪酒醉如泥。算来公宴一杯酒,可救灾民十日饥。”

新时代竹枝新唱的:

郑直先生有《部队干休所八首》中:“香炉峰在白云间,耄耋红军视等闲。倘若长征重上路,敢摇轮椅过岷山。”老红军的气魄!

“过街桥上望,车跑如穿梭。车灯一串串,脚底淌银河。”用夸张的手法写足内心的感受。竹枝词多散句,清王士祯说:“竹枝词稍以文语缘诸俚俗,若太加文藻,则非本色。”可谓经验谈。必须坚持竹枝词的俚俗的本色,文只能稍加。

“撑开彩伞雨沙沙,一个人成一朶花。涌出校门花似海,遍分春色到天涯。”——《雨天放学》。多么贴近生活。厂甸春节竹枝词:

庙会京华厂甸开,八方男女擦肩来。尽情享受清平乐,互祝羊年大发财。又听吆喝叫卖声,声声遥忆旧时情。小金鱼来磨剪子,五行八作闹京城。小孩最爱糖葫芦,学者偏亲故旧书。老太秧歌扭得酷,红唇绿袄胜仙姝。

(易海云)

这些题材,易学易懂。只要认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一定能写出表现生活的好作品。我们不妨学着写写。

格律诗:顾名思义就是讲平仄、论格律的诗。这对写诗的人来说,当然是一种束缚。但如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它也会带给你一种创造性的乐趣。正如复杂的象棋规则,对喜欢下棋的人来说,在规则里施展自己的才智,既是约束也是乐趣。如果车、马、炮任意走,还好玩吗?

掌握诗词格律,需要了解的东西固然很多,但应着重弄懂的主要是两点:一是平仄,是诗歌的节奏;一是用韵,即字韵(声韵),就是韵部分平声韵和仄声韵。

近体诗,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有四项基本要求:1 是句数、字数有规定; 2 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 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 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分两大类:

(1)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律,七字句的称七律。头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中间两联要求对仗。二、四、六、八句尾要押韵,通常押平声韵。

(2)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绝,七字句的称七绝。绝句不要求必须对仗。

律诗的平仄格式:

平仄排列最基本的格式是: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律诗的16种格式都可以从它推导出来。学习中,一定要先把这个“基本格式”背熟,记住。从基本格式推导其他格式,是学习的一个窍门。

从基本格式中,可以看出,第一句和第二句,第三句和第四句的平仄是相反的,这叫“对”。第二句和第三句,从头两个字来看,平仄却是相同的,这叫“粘”。律诗要求做到这种“对”和“粘”。如果不符合这个要求,就叫“失对”、“失粘”,就是毛病。由于第一个字有时可平可仄,所以实际上主要以第二个字衡量“对”和“粘”的标准。

五律四种平仄格式:(字外带圈表示可平可仄,字外带框的表示押韵。)(一)(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二)(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三)(((((四)(七律四种平仄格式:(一)((二)((三)((四)(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五绝四种平仄格式:

(一)(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二)(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三)(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四)(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基本格式其实就是五言绝句的第一种形式,例如: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七绝四种平仄格式:

(一)(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二)(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三)(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四)(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套规则,骤看起来似乎挺麻烦,但其基本要领却并不复杂。前人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可视为入门的要诀。七言诗每句的第一个字、第三个字、第五个字,平仄可以不论,可平可仄:第二个字、第四个字、第六个字的平仄,必须分明,必须按照平仄格式的规定选用平声字或仄声字。第七个字是韵脚。五言诗就是 “一三不论,二四分明”。第五个字是韵脚。

五、七言律诗、绝句的平仄,关键在于每句的二四六字(五言二四字)的安排。可以概括为三条:

第一条:一句之内二四六字的平仄相间,即平仄平或仄平仄。例如李白的《下江陵》首句“朝辞白帝彩云间”,二四六字为平仄平。

第二条:一联之内,即上下句之间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相反。

第三条:两联之间平仄相粘,即相同。具体说上联的下句与下联的上句(即二句与三句,第四句与第五句,第六句与第七句)二四六字的平仄应当相同。

当然“一三五不论”也不是绝对的,要“避三平”,三平是指一句的句末三字不能连用平声,出现平平仄仄平平平与平仄平平平之句型是不允许的;“避孤平”,孤平是指一句内除韵脚外,只剩一个平声字也是不允许的。如“平平仄仄平” 这一句式,其第一个字决不可不论。如果不论,误用了仄声字,使这一句变成了“仄平仄仄平”,就犯了“狐平”那是大错误。

但有时根据诗意的需要,不能严格按照格律的要求,就产生了变格。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采取针对某种破格句式的补救方法,这就是“拗救”。对于初学者,应先掌握基本句式,不忙于研究变格。小律和排律

凡按照律诗的平仄要求写的诗,每首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和七绝),八句的叫律诗(五律和七律)。此外还有两种:每首只有六句的,叫小律,也叫三韵小律(即使首句入韵,仍称为三韵小律);超过八句,达到十句或十句以上的,叫排律,这两种诗都比较少。三韵小律举例:

寒闺夜 白居易

夜半衾稠冷,孤眠懒未能。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排律的写法,就像五律或七律一样,只不过要按照“对”和“粘”的规律一直写下去。除了首联和尾联以外,中间各联都用对仗。排律常以用多少“韵”作为标题,如杜甫的《上韦左相二十韵》,刘禹锡的《武陵书怀五十韵》,等等。二十韵,就是说。全诗共四十句。五十韵,即一百句。律诗的韵

裴多菲的《自由爱情》茅盾1923年译文本是6行43字:“我一生最宝贵/恋爱与自由/为了恋爱原故/生命可以舍去/但为了自由的原故/我将欢欢喜喜地将恋爱舍去。”而殷夫1929年译本则压缩为一首五绝:“生命诚宝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一经押韵,便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了。

运用声音的相似、相异、相错与相间来构建和谐的韵律美。韵律,可说是与我国古诗生而同具的艺术属性。是诗都要押韵,但格律诗必须押平声韵,极个别有仄声韵。

平水韵和新声韵

全国各地的文字是统一的,但各地对文字读法的发音却是不同的。为了统一对押韵和平仄的认识,自隋唐以来就不断有韵书出现(唐韵,广韵),经不断修订完善,至宋末,就产生了统一的韵书“平水韵”,也叫诗韵。

“平水韵”因刊行者刘渊是南宋平水(今山西临汾市)人而得名。平水韵依据唐人用韵情况,把可以写入诗歌的字编入平(包括阴平、阳平)、上、去、入里面,平是平声韵,上、去、入是仄声韵,就产生了106个韵部。每个韵部包含若干字。作格律诗用韵,其韵脚的字必须出自同一韵部,不能错用。“平水韵”一直延续至今。

“平水韵”并没有对《唐韵》《广韵》作根本性的修改,只是对原有韵书的韵目进行了一些归并、调整,所以唐宋时代按《唐韵》《广韵》写的诗也都符合“平水韵”。

新声韵:今天,我们的语言和发音与古人有了很大的变化,有些古诗,用我们今天的普通话读起来很别扭,甚至觉得不押韵。韵部又分得太细,例如一东、二冬、八庚、九青、十蒸,这五个韵部,按普通话都可以押韵,但是,按平水韵写格律诗就不能通押。还有诗韵中的一部分字的平仄与现代普通话也不同,尤其是普通话中的一些平声字,在诗韵中读入声。如杜甫诗句:“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其中“达”字读入声,“过”字读平声。毛泽东诗句:“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其中“白”字读入声。这些入声字,假如按普通话读平声,平仄就不对了。因此现代人按平水韵写格律诗就有一定困难。

目前权威的工具书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诗韵新编》,就是一本新韵的工具书。里面包括了最宽松的韵部“十三辙”押韵和韵部十八部押韵。另外一本就是当前我国格律诗权威机构中华诗词学会推荐的《中华新韵(十四韵)》,用韵部十四部押韵,这就是新声韵。新声韵就是用普通话,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的发音,来写格律诗。但在一首格律诗里面,平水韵和新韵不能混用;最好在诗的题目后面用括号加注(新韵)。怎样用韵

在诗歌创作之前,把诗内容所需用的字确定,围绕主题诗韵中心,从平水韵或新声韵中找同韵或邻韵的字,选最能表现内容的字韵。格律诗必须押韵,都是双句押韵。

1、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律诗,七言绝句,长律,必须一韵到底。

2、五律逢单句不入韵,双句入韵。首句不入韵的为正格。有时首句也入韵,为 变格。

七言律诗,一般首句入韵,为正格,首句不入韵的不常见,为变格。一、三、五、七句不入韵,二、四、六、八句入韵。

3、五言绝句,与五律相同;句式为四句,有时首句也入韵。七言绝句,与七律 相同,句式为四句,有时首句也入韵。长律入韵一般与七律同。

这些都是学习诗歌的基本常识,诗通过有节奏的韵律来达到抒情美,意境美。四言诗的句式是二字节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五言诗是二、三字节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七言诗是二、二、三节奏:“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才富于音乐的美感,听起来才有抑扬顿挫的韵味。五、七言诗,其句式结构有一个最为显著的特点,那就是都可以将其分成前后两截,而后一半则一律是一个“三字节奏”,也就是三字尾。句尾的这三个字运用的好不好,是写好一首诗的关键,是一个关口。最常见的问题是:不恰当的缩写,或把不该分开的词割裂,甚至生造词,还有为了凑韵把词颠倒过来押倒韵等等。如:“共弹琶”,“戏捉迷”,“水天悠”,“畏奴匈”,“玉祥冯”,“动波烟”、“溪水潺”,“断肠肝”等多不胜举,这样的诗决不可能是什么“好诗”。有人写了一首七律《老年学电脑》:其中“花甲之年进课堂,桌前电脑面慈祥。先知等待先师语,相识方能相互帮。”明显用词不当,尤其把活人说成死人(先师)!还有一首七绝《津港感怀》中有一句:干线疾驰策我行,开门换气纳新风。“策马扬鞭”是一个成语,他写“策我”何意?这就成为笑料了。

白彤霞

2015 05

第二篇:毛泽东诗词对我的影响

毛泽东诗词对我的影响

第一次接触毛泽东诗词是在中学的时候。读毛泽东的诗词,感觉跟苏轼和辛弃疾的比起来更有现代感,更容易懂,但其蕴藏的豪迈气势却没有丝毫逊色。毛泽东诗词博大精深,是政治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它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高尚的情操,优美的韵律,丰富的想象,深邃的意境,磅礴的气势,都使我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并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精神世界得到升华。在这么多首诗词中,对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沁园春·长沙》。每一次默念或阅读,都会让我感慨万千,热血沸腾。

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诗人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鹰在广阔的天空飞,鱼在清澈的水里游,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诗人不禁发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这样的命运由谁来主宰呢?回想过去,年轻的毛泽东和众多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心头。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江中一起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奔而来的船舟。毛泽东从1911年到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在这峥嵘岁月里,他和他的同学蔡和森、何叔衡等立志救国的知识青年,正值青春年少,神采飞扬,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热情奔放,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他们既赞叹锦绣河山的壮美,又悲愤大好河山的沉沦。于是,发表激浊扬清的文章,抨击黑暗,宣扬真理,鄙视当时的“万户侯”——军阀如粪土,这首词形象地概括了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和其战友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毛泽东在年轻时期就表现出的这种忧国忧民,敢与天斗争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当代青年人学习。

现在中国有成百上千万的大学生,但是有多少能有这种觉悟和精神呢。在我们的周围,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的是沉浸在游戏与网络中,荒废青春的宅男宅女,只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以为这个安逸的时代不再需要奋斗的火热青年。但其实大错特错了,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如果不关注世界,只活于自己的小世界,必定会一生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去了,对于社会,对于祖国,我们也会没有一点贡献。我们这一代要继承上一辈人的奋斗成果,但是我们还有重大的责任---将上一辈的奋斗成果发扬光大,我们无法逃避得要成为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所以更要奋起勃发,及早确立自己的志向,然后朝着自己的志向奋斗,不要再碌碌无为和虚度光阴,成为新一代合格的青年。

第三篇:我对古典诗词的认识

我对古典诗词的认识

古典诗词,对我而言,是熟悉而又陌生的。因为我们从年纪很小开始就接触古典诗词,所以积累到现在,学习的古诗词也是不少的。但是,因为我们并没有全心全意地学习诗词的内容,所以对其中某一些真谛的理解,还是很欠缺的。中国古典诗词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那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作品,那富有民族性精华的古典诗词,在今天仍然有着无可比拟的美感教育作用,大量的古典诗词依然被人们所喜爱,这也就是古典诗词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魅力。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如果从《诗经》算起的话,中国诗歌发展的历史已经有3000多年了,正因为有这样一个悠久的传统和历史,也正因为诗歌在社会生活和文学艺术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在长期发展的进程当中,中国古典诗词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中国古典诗词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那些表现作者人格魅力、高尚情操、智慧理性的作品,对学生产生着深刻的思想启迪和道德熏陶作用;那些情景交融、意境优美的妙诗佳词,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艺术修养方面,起着潜移默化、摇情移性的影响。古典诗词的艺术特征千姿百态,谁也无法对其艺术成就进行全面的概括和总结,一般我们都会从语言美和意境美两个方面,作为鉴赏古典诗词的切入点。

中国古典诗词是语言的艺术,是最精粹的、最精练的语言,是最美的语言。诗歌的语言如同绘画的颜料,这个画面再美,也要靠语言来涂染它。所以诗歌的语言美,可以使作品表现出一种绘画美。古代的诗歌概括力强、体制小,所以要求语言比较准确精练、生动形象。我们欣赏古典诗词就要欣赏古典诗词的意境美,从领略、把握诗词的意境入手,这样才能真正地理解诗词那种深邃的、优美的境界,那种优美的艺术魅力。意境美是中国古代诗歌所追求的最高的艺术标准,也是欣赏诗歌首先应当注意的。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所呈现出来那种美的形态,是反复的,是多方面的,它是以多种形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说,大家读诗,体会意境美是不一样的,不是说意境美就是一种意境或者那种美的感受就是一种感受,不是这样的,其实意境美是非常丰富的。中国古典诗词也是最讲究形式的,在长期发展的过程当中,逐渐形成了各种规律、各种体制,再结合汉语言文字的特点,使得古代诗歌在形式上具有一种音乐美和建筑美,诗读起来很好听,抑扬顿挫;也有一种建筑美,诗很规整、很整齐。

总之,我国古代优秀的诗词作品有着高度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艺术性,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我们也要批判地继承,从而增强文化素养,提高我们认识生活、概括生活、反映生活的能力,为适应新时代的新挑战,打好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关于我对学习古典诗词的体会》

《关于我对学习古典诗词的体会》

《关于我对学习古典诗词的体会》婉约与豪放在我国古代文学中,诗与词并属韵文的两种形式。诗是运用语言文字的美妙结构,供人们吟咏的;词是运用语言文字的美妙结构,还要能配合音乐,作为某一乐曲的歌词,供人们歌唱的,诗与词的主要区别在于:诗和音乐没有关系,而词是依附于音乐曲调的。“诗和音乐没有关系”,只适用于唐宋以后,在唐代还不能这样说。中国最早的音乐称为“雅乐”,配“雅乐”的歌词保存到现在的是《诗经》;后来的音乐叫“清乐”,配“清乐”的歌词是“乐府诗”。到了公元四世纪以后,中国本部各兄弟民族的音乐及中亚、印度的音乐随着佛教大量地传播进来,和中原的音乐长期地接触融合,发展为一新耳目并经常在宴会上演奏的“燕(宴)乐”。这种新乐,很快就风行四方。南朝乐府里某些长短句和歌辞,如簘衍、萧统、沈约写的《江南岸》十四首,一律都是七言和三言相杂的定句、定字;隋朝的杨广、王胄写的《纪辽东》,更接近词的形式格律。在民间,早就开始了填词的尝试,象《河传》、《杨柳枝》等,就是隋代群众的创作。词开始的名字叫“曲子”,后代五代人称之为“曲子词”。每一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调名,如《菩萨蛮》、《忆秦娥》、《水调歌头》、《满江红》等,称词调或词牌,用来表明这首词写作时依据的曲调和乐谱;它大部分都分成片(或称调),相当于现代歌词的段;押韵的位置各个词调不尽相同,每个词调有一定的格式,韵位大都是在音乐上要停顿的地方;词的句式大都是长短不

一、参差不齐的,从一字到九、十字的句子都有;词对四声和阴阳的要求更高,变化亦多,都是由词的音乐性派生出来的。敦煌曲子词的发现,给我们研究词的起源提供了大量的材料,它们大都作自唐玄宗时代起到唐末五代,其中除了少数可考知的作者之外,绝大多数是无名氏作品。从内容上看,主题丰富、题材广阔,是敦煌曲子词的显著特点。从形式上看,朴实自然、流利清新,富于表演性和故事性,是敦煌曲子词的特征。至于文人词,最早如李隆基的《好时光》、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等,都对后代有一定的影响。从晚唐到五代,文人词的逐步趋于成熟,产生了温庭筠、韦庄、欧阳炯、冯延巳、李煜那样著名的词人。温庭筠等词人的词风格婉约、绮丽,并且逐渐形成了一种流派。后世称他们为“花间词人”或“花间派”。李煜的词在旧时代广为流传,影响极深,“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比。”北宋前期,由于政治思想、社会经济、文学观念诸方面的缘由,由于连续出现了几位写婉约词的大家,从而使整个北宋成为婉约词的黄金时代。这派的内容、题材、偏重于男欢女爱、离悉别恨,艺术风格体现了委婉缠绵、含蓄蕴藉、清丽柔和的阴柔美。中不宜表现的微妙情感,即隐藏在内心深处的艳情和闲愁,充满着浓烈的脂粉气,也有一些清新秀丽的词篇。婉约派并不单纯,可归纳为以江西人晏殊、欧阳修、晏几道为代表的西江派,以柳永为代表的市井派,以张先、贺铸为代表的奇艳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的清婉派,以周邦彦为代表的精雅派。婉约词源远流长,“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宏。然亦存乎其人,如秦省游之作,多是婉约,苏子瞻之作,多是豪放。”第一次明确提到“婉约”、“豪放”的概念。然而这主要是就作家的个性所表现的风格立论,并非以引强分词家为两大派别。“豪放”的名称虽然出现较晚,但不等于豪放词出现晚。词作为一种新兴的诗体。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因每个词人的生活遭际不同,思想性格各异,表现手法有别,而存在不同的风格,就有婉约和豪放的雏形出现。一般谈到豪放词,仅限于宋代,仅落在苏辛二人身上,甚至有人认识只有辛弃疾才算豪放派领袖。在词的领域内,婉约词的天地无限广阔,豪放词的范围则极为狭窄。定为豪放词有什么标志?①从题材上看,它突破了词是“艳科”的束缚,所表现的领域极为广泛,感慨身世、吊古伤今、社会风貌、山川景物等均纳入豪放词的表现范围,可谓“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②从表现手法看,不拘常套,既可“以文入词”,也可“以诗入词”,但往往以铺叙、直抒为主。所以表现在意境上,多为“有我之境”。③从艺术风格上看,恢宏,沉郁,横放杰出。④从意律上看,和婉约词相比,有一定的自由词,而且多采用音律响亮的长调词谱,以抒其抑郁不平之气。从以上四条标志来看,豪放词的艺术天地,不仅不比婉约词小,而且要宽广得多。而写豪放词则要有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假如一个词人没有宽阔和襟怀和郁勃不平的气势,特别是没有炎热的爱国心肠,也很难写出真正的豪放词。以词的起源来看,婉约词有百首,列豪侠、感慨、志愿、勇武等类属于豪放词的却有130首之多。词在宋代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极盛之下难以为继,后人做词,只能在量的方面增加,在质的方面很难超过宋朝。我们根据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原则来评选从唐代到近代的婉约词与豪放词。婉约词有众多的选本可供参考,而豪放词的选定,则颇费周折。从词的产生、发展、衰落与复兴的时间顺序来编排。作品原文,各版本间有出入。(作者简介:王月凡,中华新闻作家协会理事、中国科技教育出版社高级编辑、中华易学导师联盟协会秘书长,曾出版专著10部,多篇人物通讯被相关媒体刊发。)

第五篇:我对恋爱观的体会

我对恋爱观的体会

14商英1班24号洪智聪 2014-12-12

恋爱是一件挺令人向往的事情,它可以培养人的责任心,有助于我们学会如何与人特别是与异性相处,恋爱也是自我爱的能力的实现。

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栋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爱情是人生内容的重要部分,但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生应该把事业放在首位,摆正爱情与事业的关系,不能把宝贵的时间都用于谈情说爱上而放松了学习。因为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要端正恋爱动机,恋爱是未来寻找志同道合、白头偕老的终身伴侣,而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

恋爱关系处理得当、正确,可以成为学习和事业的催化剂,使人努力学习、成绩上升;恋爱关系处理的不当,可能分散精力、浪费时间、情绪波动、成绩下降。如果恋爱动机不端正,就会出现恋爱中的感情纠葛,造成严重的伤害。对待恋爱应当严肃认真,不能只强调爱的权利,而否认了爱的责任。懂得爱是一种相互理解,是相互信任,是一份责任和奉献;发展健康的恋爱行为,有健康的恋爱价值观,知道自己喜欢什么,需要什么,适合什么;发展爱的能力,培养爱的责任;提高恋爱挫折承受能力。爱情的本质是承担责任、勇于奉献。真爱是以互爱为前提的,它可以使人获得力量和幸福,充实人生,促进成才,构建和谐家庭。如果你需要恋爱,那更应该需要先“爱”自己。

下载中关村诗社白彤霞我对诗词的体会(定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关村诗社白彤霞我对诗词的体会(定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对班主任工作的一点体会

    我对班主任工作的一点体会班主任是学校班级管理的教育者、组织者、领导者,校规校纪的执行者,教与学双向交流的沟通者,学生学习、生活、娱乐的辅导员,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起着非常......

    我对学习《教师法》的几点体会

    我对学习《教师法》的几点体会在参加郑州大学远程教育的进修学习当中,我学到了一门及其有实际意义的课程,它就是《教育法学》。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这一章。我国于1993年10月31日第八......

    我对学习《教师法》的几点体会

    我对学习《教师法》的几点体会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园丁,有人说教师是红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作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社会队伍,学好、用好法律是......

    浅谈我对“概论”课的体会

    学习“概论”课的体会 这个学期,在老师的辛勤教育下,我们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深切感受到了这门课程对我们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

    我对概论课的体会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我对概论课的体会 【内容提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坚持什么样的文化前进方向,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党的领导集体坚持历史尺......

    我对西方文化课的体会

    我对西方文化课的体会 《西方文化概论》课,为期一个学期,就这样结束了。一节不落,感受最深的,不是西方的那些神话传说、宗教哲学,而是老师介绍的一些关于文化素养的培养方面的知......

    浅谈我对书法教学的几点体会[★]

    浅谈我对书法教育教学的几点体会 民和三中汪宜宾 [摘要] 书法教学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坚强的意志,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形成良好的......

    我对创新的体会(精选5篇)

    我对创新的体会 [摘要] 文章叙述了创新工作的重要,创新人才应有的素质,说明了强烈创新愿望的重要性,举例介绍了理论基础对创新的作用,最后简明地叙述了研究的方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