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道让历史考纲心得体会

时间:2019-05-12 08:24: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吴道让历史考纲心得体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吴道让历史考纲心得体会》。

第一篇:吴道让历史考纲心得体会

2012年高考考纲学习心得体会 历史组

吴道让

2012年高考考纲已经出来,经过近段时间对考试要求及考点的学习,使我更进一步了解了2012年高考历史考试要求,以下是我对学习2012年考纲的一点体会:

一、今年高考考试说明对历史学科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要求考生答题时,全面、准确地理解试题所呈现的图表文内容、格式以及测试的信息侧试意图,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提炼出与问题相关的有效信息)。

2、调动和应用知识(要求考生在答题时,将所学的课本知识系统与试题测试系统进行连接,并根据试题的要求重新组织,写出正确答案)。

3、描述和阐释事物(要求考生在答题时,按试题的指向描述历史事物的所包含的所有历史要素,阐释历史事物所具有的史学意义)。

4、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归纳、演绎、比较、概括等方法论证问题;在论证中观点明确、表述清晰、逻辑严谨;综合运用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论证和探讨问题,体现创新思维)。

二、考纲的特点:

1、立足教材基础知识,重视课外知识的储备与积累。题干大多采用教材外的素材,然而万变不离其宗,考点则回归教材,不超出规定的考试范围。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考,更加注重历史思维品质,在打开历史视野的基础上力图通过考试形式的改变去引导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

3、无史观不成题,在整个命题过程中渗透学史方法,如现代化史观、整体(全球)史观与文明史观等主导史观,对当前高考和历史教学影响最大的是文明史观。

4、考试内容的变化:与去年相比较,2012年高考历史《考试说明》在考试内容上与去年一致。

5、兼顾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学科,不仅是一门“使人明智”的学问,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熏陶。

6、题型示例的变化:基本是2011年全国卷一的高考试题类型。

7、历史高考考核的目标与要求没有改变。与去年相比较,依然从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四个方面对考生进行有效的考查。

三、复习的对策:

1、夯实基础,构筑知识网络。打牢基础,突出“基础性”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是学好历史的基础。对于书本知识,不能仅凭机械记忆,更要理解记忆。

2、精选精练试题,针对试题呈现出的新情景、新角度、新问题,锻炼学生在各种新材料与新情境中将历史事实、历史概念进行提取和甄别,提高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方法、技巧和规律。

3、要更多关注时政、关注实际,要关注重大周年纪念日,如中共十四大20周年、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等等。

4、学会历史与现实的融汇,要“知道重要的历史变迁及其特征”“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 把历史知识统摄到相应的历史范畴中,将相关内容串成历史的线索,才能激活隐含于历史动态之中的认知取向。

5、培养历史素养,一要遵循“论从史出,史由证来”的原则,用事实来支撑情感;二要在历史的广阔视野中立论,用历史发展的眼光辩证地看待历史;三既要克服盲目自尊的情结,也要克服民族虚无主义的自卑感,避免陷入狭隘民族主义或者崇洋媚外的泥潭。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有世界文明发展史的眼略,实事求是地阅读历史、看待历史。借用费孝通的话,就是要“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6、学会答题五抓:从题干本身抓——题干所能提示的诸多要点与要求,应该是我们答题的出发点,审题能力也是成功的关键。从书本中抓——基础知识始终是答题之本。从生活中找——联系生活实际,是文科生的一种素质需要。从材料中抓——材料中所提示的信息成为答案的本源。从时政中抓——结合新的时事精神,有综合分析与运用的能力。

第二篇:学考纲心得体会

百色祈福高中2012届高考《考试大纲》历史学科的

学习体会

2012届毕业班历史组组长

韦海宽

一、2012年《历史考试大纲》与2011年《历史考试大纲》相比,无论从考核目标与要求、考试范围、命题指导思想、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来看无任何变化。这意味着今年高考试卷呈现方式将会比较平稳。

二、我重点研究了《考试大纲说明》的考核目标和能力要求

(1)目标:获取和解读信息

要求: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目标:调动和运用知识

要求:辨别历史事物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 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结论。

(3)目标:描述和阐释事物

要求: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解释。

(4)目标:论证和探讨问题

要求: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比较、借鉴、引用的方式评估历史问题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1)考纲的考核目标和能力要求都是根据考生完成测试的思维过程制定的;(2)能力要求与《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基本吻合。

三、从考纲中的题例和题型看2012年高考命题趋势:

1、考查的范围泛化了,除了文史常识、治史方法以及史观认知都是考查范围。

2、试题呈现的形式活化了。除了文字,各种图表、实物照片、文字材料都是试题的重要呈现方式。

3、认知的要求精化了。主要体现在高考对考生时空观念的要求、重要历史概念的理解、历史阶段特征的灵活把握以及新历史材料及其内涵的领悟。

4、能力层次深化。从近年高考命题来看,试题越来越重视考生的探究性、高度的概括能力和变相迁移能力。

5、试题难度不会明显降低。近年历史高考试题难度偏大,今年可能继续保持稳定,应该不会出现明显变化。

6、隐性介入热点问题,引导关注社会生活。历史试题关注现实,常用周年或次周年范围的社会热点问题为载体,隐性切入,载体在课外或题外,旨趣在书本之内。热点问题包括短效热点问题(国内外时政要闻)、周年次周年热点和长效热点问题(如科学发展观等问题)。

四、4、5月份的复习备考建议

1、基础知识无遗漏。将考试大纲中涉及的考点逐一梳理,全面理解记忆高考复习范围内的知识。

2、要用新的视角和理念统领备考,整合知识。以“文明史”为总纲,以“现代史观”为主线,以“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为导向,渗透新课程标准和理念,联系近年来历史学术研究和学术观点的新变化;要注意给学生提供新的历史情境材料,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概括和提炼,提高解决研究性、探究性问题的能力。

3、在强化复习历史主干知识的同时,要把长效热点和周年热点相结合,以凸现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

4、坚持专题复习的策略,结合新课程标准中专题史的划分情况,精选专题,强化训练,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效率。

5、要努力提高练习效率。练习设置应集中体现新材料、新情境,信息量适中,把握试题的题眼。

第三篇:历史100道选择题

初一历史总复习试卷

(一)一、选择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居民

2、下列关于北京人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A、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 B、会人工取火

C、过着群居生活 D、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

3、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在()

A、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B、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C、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 D、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

4、下列原始人类中,已经掌握磨制技术的是:①北京人 ②元谋人 ③山顶洞人 ④河姆渡居民 ⑤半坡居民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 D、②③④⑤

5、在下列远古人类中,还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懂得磨光和钻孔技术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6、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是:()

A、水稻、小麦 B、水稻、粟 C、水稻、玉米 D、粟

7、下列我国原始居民中,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是:()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人 C、大汶口人 D、半坡人

8、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铜车马 D、盂鼎

9、下列朝代更替顺序正确的是()

A、夏-商-东周-西周 B、夏-西周-东周-商

C、夏-商-西周-东周 D、商-夏-西周-东周

10、下列成就属于商朝的是()

A、测定出一年的24个节气 B、在历法中增加了闰月 C、总结出中医的诊病疗法 D、开始实用铁制农具

1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D、秦朝

1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是()

A、夏朝

B、西周C、秦朝

D、西汉

13、为巩固统治而大规模分封诸侯的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D、东周

14、春秋时期最先称霸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1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开始的A、夏朝

B、商朝

C、西周D、秦朝

16、商朝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国王分别是()

A、汤、桀 B、汤、纣 C、纣、汤 D、桀、纣

17、“国人暴动”发生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8、“春秋五霸”中,以“尊王攘夷”谋略称霸的是:()

A、齐桓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19、被称之为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的是()

A、铁农具广泛使用 B、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 C、牛耕的广泛使用 D、粟和水稻的种植 20、下列思想中,属于孔子政治思想的是()

A、为政以德 B、因材施教 C、温故知新 D、福祸相依

21、战国时,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主张的是:()

A、老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子

22、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主要原因是()

A、更多使用铁制农具

B、实行商鞅变法

C、牛耕得到推广

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

23、水利工程的修建对农业发展作用很大,成都平原之所以成为千里沃野,得益于()

A、白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灵渠

24、“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一事件发生在()

A、公元前841年

B、公元前475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前209年

25、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26、秦朝统一后规定全国统一的标准文字是()

A、隶书

B、楷书

C、小篆

D、草书

27、丝绸之路最终到达的地区()

A、河西走廊

B、今新疆地区

C、中亚、西亚

D、欧洲

28、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东汉医学家是()

A、张仲景

B、郦道元

C、顾恺之

D、神农氏

29、西汉国势最强盛的时候的统治者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0、给秦汉边境地区造成重大威胁的少数民族是()

A、匈奴

B、越族

C、犬戎

D、鲜卑

31、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开始于()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三国时期

32、产生于中国本土的宗教是()

A、佛教

B、伊斯兰教

C、道教

D、基督教

33、人口南迁给江南经济带来了()

①大量的劳动力

②先进的生产工具

③先进的生产经验

④优越的自然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4、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是从何时开始的?()A、东汉末年 B、西晋末年 C、东晋 D、南朝

35、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开始于()

A、秦

B、西汉

C、西晋

D、东汉末年

36、猜一猜下列甲骨文是十二生肖中的哪一种?

()

A.牛

B.羊

C.兔 D.马

37、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正统思想的是:

()

A.道家思想 B.墨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法家思想

38、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①佛教在西汉初年传入我国

②《史记》是我国第一部史书

③道教在东汉时期兴起于民间

④秦始皇陵兵马俑是秦汉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

A.②③④

B.③④

C.②④

D.①③④

39、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

A.《汉书》

B.《史记》

C.《春秋》

D.《诗经》 40、东汉末年,曹操在割据混战中取得政治优势地位的原因是:

()

..A.“挟天子以令诸侯” B.实行屯田制

C.招贤纳士

D.打败强敌袁绍

41、世界上首次将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数学家是()A、刘徽 B、祖冲之 C、张衡 D、郦道元

42、在淝水之战中打败前秦取得胜利的政权是()

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北魏

43、发明水排的是()

A、西汉的王景 B、东汉的杜诗 C、东汉的王景 D、西汉的杜诗

44、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的“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45、下列内容属于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的有()

① 社会比较安定 ②自然条件优越 ③人民的辛勤劳动 ④从国外引进优良品种⑤北方人口南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46、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班超

47、下来内容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是()

A、把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的姓氏 B、朝廷中禁止使用鲜卑语,必须使用汉语 C、生产粮食布帛多的可以免除徭役 D、学习汉族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

48、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大统一开始于:()

A、公元前475年 B、公元前230年 C、公元前221年 D、公元220年

49、“焚书坑儒”这一严重破坏文化的事件发生于:()

A、战国 B、春秋 C、秦朝 D、西汉

50、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

①经济萧条,国家贫困 ②吸取秦亡教训 ③重视发展农业 ④王国势力强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51、儒家学说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开始于:()

A、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52、发明于汉武帝时期的播种工具是:()

A、犁壁 B、水排 C、耧车 D、耕犁

53、下面发生在两汉时期的几个历史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A、公元前200年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 B、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得河套地区

D、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54、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交往的历史开始于:()A、甘英到达波斯湾

B、罗马人身着中国锦衣绣服

C、中国丝织品由西亚转运到欧洲 D、公元166年,大秦首次派使臣来到东汉

55、最早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是在我国的:()

A、战国时期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56、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

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初年 D、东汉末年

57、三国时,第一个称皇帝的是:()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

58、东晋南朝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开发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 D、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的农业技术

59、下列四个成语中,不出自淝水之战的是:()

A、投鞭断流 B、草木皆兵 C、风声鹤唳 D、破釜沉舟 60、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淝水之战发生在4世纪后期 B、在大臣和军民支持下,苻坚率军攻晋

C、谢石、谢玄带兵迎击秦军

D、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61、北魏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A、羯 B、鲜卑 C、氐 D、匈奴

62、下列著名战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巨鹿之战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63、《水经注》是一部

()

A、地理著作

B、植物学著作

C、生物著作

D、农学著作 64、下列著作中,属于郦道元的著作是:()

A、《论衡》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伤寒杂病论》

65、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

()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27年

C.公元前119年 D .公元前60年

66.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A、齐

B、楚

C、秦

D、燕 67.战国初年,三家分晋,三家指的是()

A齐楚秦 B赵魏韩 C赵魏秦 D楚齐韩

68.“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来源于()

A、吴越争霸 B、晋楚争霸

C、齐楚争霸 D、吴齐争霸

69问鼎中原指的是哪位霸主称霸中原()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70.牛耕开始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商朝

71.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铁器的使用 B用牛耕作 C大兴水利 D青铜器的使用 72.西周时期,人们进行农业生产大量使用()

A青铜农具 B木制、石制农具 C陶制农具 D铁制农具

73.伴随铁器、牛耕的开始使用和推广,我国的历史舞台上出现了后来成为封建社会统治阶级的是()

A奴隶主阶级 B奴隶阶级 C平民阶级 D地主阶级

74.下列有关商鞅变法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B建立县制

C奖励耕战,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 D实行重商抑农政策

75、针对秦朝建立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状况,秦始皇下令实行的政策是: A.统一文字

B.统一度量衡 C.统一货币 D.焚书坑儒 76、秦统一后,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

A.蚁鼻钱

B.铲形币

C.刀形币 D.圆形方孔钱 77、为开发南疆,秦始皇派人兴修了:()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78、秦始皇统治时期,市场上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这说明了:()A、秦朝人民习俗,不喜欢穿鞋子,喜欢拄拐杖。B、秦朝法律的残暴。C、秦朝规定人民不能穿鞋子,只能拄拐杖。

D、那是外来品。79、下列哪一项成就与东汉科学家张衡有关:()

A.《周髀算经》 B.《九章算术》 C.地动仪 D.太初历

80下列居民大量种植水稻的是

()A、山顶洞人

B、半坡居民

C、大汶口居民

D、河姆渡居民 81、三国灭亡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A.魏、蜀、吴 B.吴、蜀、魏 C.蜀、魏、吴 D.蜀、吴、魏 82、“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是杜甫形容谁的诗句:()A.诸葛亮

B.周瑜

C.曹操 D.孙权 83、西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A.匈奴、鲜卑、山越、氐、羌 B.匈奴、鲜卑、羯、氐、羌 C.山越、鲜卑、羯、氐、羌 D.匈奴、山越、羯、氐、羌 84、下列战役中不属于以少胜多的战役的是:()

A.官渡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赤壁之战 85、官渡之战的双方是:()

A.曹操与孙刘联军 B.曹操与周瑜 C.曹操与袁绍 D.前秦与东晋 86、根据第一组两个历史名词的关系,给第二组添一个适当的词:

① 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②草木皆兵——()

A.官渡之战 B.长平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87、南朝四个朝代的先后顺序依次为:()

A.齐宋梁陈 B.陈齐梁宋 C.梁宋陈齐 D.宋齐梁陈 88、北朝的第一个朝代是:

A.北魏

B.东魏

C.西魏

D.北周 89、下列说法错误的有:①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得到开发,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②蜀国是诸葛亮建立的;③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画家以东晋的王羲之最为出色;⑤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90.在秦朝中央政府中,分管全国军事的官吏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91、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中有“秦皇汉武”之句,“秦皇”指的是()A、三皇

B、黄帝

C、炎帝

D、秦始皇 92.西汉都城长安即今天的()

A、陕西咸阳

B、陕西西安

C、河南洛阳

D、河南安阳 9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联络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B、加强同西域经济文化交流 C、寻找匈奴的去向

D、恢复对西域的管辖 94.丝绸之路作用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加强了汉与西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B、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C、是汉朝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一条通道

D、这条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着重要价值和作用 95.对赤壁之战中曹操战败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

B、骄傲自满,对孙、刘联军采用的战术未引起重视

C、曹军疾疫流行,战斗力弱

D、天意(刮东风)使曹操失败 96.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A、长安

B、洛阳

C、开封

D、建邺 9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98、春秋战国之际,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方法的名医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贾思勰 99、“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发生于()

A、汉武帝时期

B、汉高祖时期

C、汉元帝时期

D、光武帝时期 100、下列人物,没有称帝的是()

A、刘备

B、孙权

C、曹丕

D、曹操

第四篇:历史八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历史八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P3):“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

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导致白银外流,物价上涨;军队战斗力削弱;威胁到清政府统治。

3、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从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

二、《南京条约》(P4):

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1842年)

2、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三、鸦片战争的影响:(P4)――标志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1、1840年6月——1842年8月

2、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①社会性质: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社会任务:中国开始进入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③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P12)

1、陕甘总督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

2、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策略。3、1878年,除伊犁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怀抱。4、1884年在新疆设立行省。

五、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P15-17)

1、时间:1894年—1895年。黄海大战:邓世昌牺牲。

旅顺战役后,日军制造大屠杀。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2、结果:①中国战败。北洋海军全军覆没。②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八上P17)。(内容: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允许日本开设工厂(标志大规模资本输出,阻碍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影响:使中国丧失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六、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P19)1、1900年,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领导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

2、《辛丑条约》(1901年)(P21)的主要内容:①清政府赔款4.5亿两白银,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运动;③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危害:它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七、洋务运动:

19世纪60年代――90年代。(P25-27)

1、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2、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

3、口号:前期(60年代)以“自强”为口号,后期(70年代)以“求富”为口号。

4、主要内容:①、创办军事工业(P28);②、创办民用工业(P29); ③、筹建海军(P29);(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P29)(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

5、评价(P30):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八、公车上书(P32):

1895年,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九、戊戌变法(P33):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1、时间:1898年6月——9月(共103天)

2、人物:光绪帝、“戊戌六君子”(P31)

3、失败原因:①维新派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②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和破坏。

十、中国同盟会(P33-34):(1905年)

1、地点:日本东京;

2、领导人:孙中山

3、性质: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4、同盟会的机关报是:《民报》

5、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6、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十一、辛亥革命:(P34-36)

1、武昌起义(P34):

1911年10月10日爆发,史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2、、中华民国的成立(P35):

1912年1月1号(即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3、、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P36)

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统治。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辛亥革命失败了。

4、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5、失败原因: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力量过于强大;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十二、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P39)

①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②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胡适、鲁迅。

③主要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等。

2、“新世纪曙光”(P40):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李大钊是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第一人,1918年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3、评价: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条件,推动五四运动的发生。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十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P47)

1、导火线: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的正义要求。(P45)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取消“二十一条”、反对在对德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3、结果:初步胜利,罢免了三个卖国贼职务,并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历史意义:①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②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十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P47-48)

1、成立时间:1921年7月23日

2、成立地点: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

3、成立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大会通过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大会选举新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

4、成立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十五、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P50)

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即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了。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5月,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蒋介石任校长,后来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十六、北伐战争(1926年)(P51-52)

1、北伐的目标: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的主要对象:张作霖;吴佩俘;孙传芳。

3、北伐的先遣队:叶挺独立团。(先后取得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的胜利,其所在的第四军被誉为“铁军”)

十七、南昌起义(P55): 1、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朱德等人,率领革命军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第一枪,标志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十八、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P56):

毛泽东领导,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奠定基础。起义队伍后来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创中国革命胜利道路。

十九、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P56)

1、建立者:毛泽东

2、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的意义:井冈山等农村根据地的建立,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就是从城市转向农村,创建农村根据地,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这是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胜利道路。

二十、遵义会议:(1935年在遵义召开)(P61)

1、内容: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2、意义:①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②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③党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十一、红军的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P60-62)(两次会师)

1、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泛滥。

2、开始: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

3、经过:中央根据地------向贵州进军-----解放遵义-----四渡赤水河(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军的包围)------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过雪山--------过草地 —— 吴起镇会师(1935年10月)

4、胜利的标志:1936年10月甘肃会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一、二、四)。

5、胜利的历史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二十二、“九•一八”事变(P69): 1、1931年9月18日,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半年内东北三省沦陷。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

2、这是日本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大规模侵略中国的开始。二

十三、西安事变(P70-71): 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实行“兵谏”,逼蒋抗日。

2、中国共产党从民族解放事业的大局出发,采取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正确方针。

3、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4、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它标志着十年内战局面的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二十四、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P74):

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进攻卢沟桥中国守军,并炮轰宛平城。二十九军奋起还击,标志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平津沦陷。

二十五、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P75)二

十六、南京大屠杀(P76):

1937年12月,南京被占,日军杀害中国军民30万人以上。二

十七、平型关大捷(P79):

抗战以来首次大捷,由八路军一一五师取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二

十八、台儿庄战役(P79):

在李宗仁指挥的徐州会战中,中国军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正面战场上的一次重大胜利。

二十九、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是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P80)三

十、百团大战(P80):1940年8月

由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取得,是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主动出击的最大规模的战役。三

十一、中共七大(P81-82):

1、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解决抗战胜利后中国的发展前途问题。2、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七大。

3、会上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4、大会为争取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三

十二、抗日战争的胜利(P83):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2、加速日本法西斯投降的事件:(1)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2)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3)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号召全国战略大反攻。

3、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改变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反侵略战争屡遭失败的局面,第一次取得反侵略的完全胜利。

十三、重庆谈判(P89):“我们不但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1、目的: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2、时间:1945年8月-10月

3、中共谈判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4、结果:签定了《双十协定》(1945、10、10)

十四、内战爆发: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P89-91)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揭开反攻序幕。三十五、三大战役(P93-96): 1、1948年9月-1949年1月

2、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P93)

3、淮海战役: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指挥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P95)

4、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合力,北平和平解放,基本解放华北地区,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P95)

5、意义: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军队,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三

十六、渡江战役(P96):江西湖口到江苏江阴。

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

1、北伐的目标: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北伐的主要对象:张作霖;吴佩俘;孙传芳。

3、北伐的先遣队:叶挺独立团。(先后取得汀泗桥、贺胜桥等战役的胜利,其所在的第四军被誉为“铁军”)

十七、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P114):

1、要改变现状,必须学习西方的长处。

2、《海国图志》:

(1)作者:魏源,生活在鸦片战争时期。

(2)写书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外国的长处用来抵制外国侵略。(3)内容:系统介绍南洋、欧美各国的历史地理。

3、《天演论》:

(1)作者:严复,戊戌变法时期的启蒙思想家。(2)主张:要救国,只有效法西方,推行威信变法。(3)进步观点: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4)意义:在当时的中国,启发了知识界去探索西方先进的社会,也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1、1948年9月-1949年1月

2、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东北。(P93)

3、淮海战役:刘伯承、邓小平、陈毅指挥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P95)

4、平津战役: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合力,北平和平解放,基本解放华北地区,奠定了全国胜利的基础。(P95)

5、意义: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军队,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三

十六、渡江战役(P96):江西湖口到江苏江阴。

1949年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

十八、考试制度变化:

1、清科举考试

2、洋务运动时期:新式学堂 1862年京师同文馆

3、戊戌变法时期:京师大学堂 — 第一所最高学府(北大)4、1905年废除科举制兴办新式学堂

十九、文学:鲁迅:《狂人日记》《孔已己》 郭沫若: 《屈原》 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丁玲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徐悲鸿 愚公移山》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第五篇:2020年苏州中考历史考纲

中国历史

知识内容

能级要求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北京人所处时代

河姆渡人、半坡人的生活生产状况与主要农作物

炎帝、黄帝、尧、舜、禹的传说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夏朝建立者、世袭制的出现

商、西周的建立者

西周的分封制

青铜器与甲骨文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和诸侯争霸

战国七雄及形势图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都江堰的修建及示意图

孔子和儒家学说

百家争鸣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秦统一的时间及秦朝形势图

秦始皇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陈胜、吴广起义的意义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武帝的大一统

东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对西域的管理

造纸术的发明

司马迁和《史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北魏孝文帝改革

《齐民要术》作者及著作类别

王羲之和《兰亭集序》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的开通

唐太宗和“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唐朝经济繁荣的表现

唐与吐蕃的交往史实

唐朝著名诗人及其评价

遣唐使和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

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金与南宋的对峙

宋代经济的发展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

元朝的疆域和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行省制度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及指南针、火药的应用和外传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天工开物》作者及著作类别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清朝前期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清朝疆域图

清朝前期君主专制强化的主要措施

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林则徐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及圆明园遗址图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洪秀全和金田起义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企业

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戊戌变法的影响

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

华民国的建立

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

1911年武昌起义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中华民国的成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的基本史实与历史意义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峙

国共合作建立的标志、创建黄埔军校的重要人物

国民革命军北伐的主要对象和重要战役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

南昌起义的时间和主要领导人

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古田会议

红军长征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的意义

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时间及标志

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南京大屠杀

台儿庄战役、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

中共七大

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解放战争

重庆谈判双方的主要代表人物及签订的文件

《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标志

三大战役基本情况及示意图、渡江战役

近代经济的发展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新中国成立的时间及开国大典图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及意义

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

土地改革及其意义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及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

1954年颁布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的标志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涌现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经济特区的建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中共十九大

中国梦宏伟蓝图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及政权交接仪式图

“九二共识”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20世纪50年代外交成就

20世纪70年代外交成就

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成就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钱学森、邓稼先与“两弹一星”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屠呦呦与青蒿素

世界历史

知识内容

能级要求

走向近代

文艺复兴

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绘画代表作、莎士比亚的戏剧

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君主立宪制的英国

美国的独立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工业革命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兴起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

瓦特改进蒸汽机及其影响

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

巴黎公社的历史地位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

美国内战

日本明治维新

第二次

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的时间

电力的应用及其影响

以内燃机为发动机的新交通工具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牛顿、达尔文的主要成就

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梵高的主要成就

第一次

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

萨拉热窝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止时间、重要战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时间、地点、领导人

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大意义

《凡尔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苏俄新经济政策

20世纪20~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苏联模式的评价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特点

罗斯福新政

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标志及主要战场

美、英、苏、中等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雅尔塔会议的主要内容

二战后的世界变化

冷战的含义

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

战后欧洲的联合√

战后美国的发展与日本的崛起

走向和平发展的世界

联合国的成立

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冷战后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下载吴道让历史考纲心得体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吴道让历史考纲心得体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八年级上册历史考纲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考纲知识点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1839年6月3日)(八上P3):“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避趋之?” 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根本目的:打开中国市场。 2、......

    考纲学习心得体会

    银川一中高考新课程备考经验·整理稿新课程新理念 新课程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位一体”。突破了学科中心的束缚,关注......

    2011年度个人小结--吴道军

    2011年度个人小结 --吴道军 在过去的一年里,在处和项目部领导的支持下,在身边同事的帮助下,本人一直以党的标准要求自己,力求在工作、学习上进步。在党性修养上提高,充分发挥党员......

    2014年新课标高考历史考纲解读

    2014年新课标高考历史学科 考纲和考试说明的变化情况 通过对2012、2013和2014年的考纲及其考试说明的对比,历史学科考纲在考试性质、考试范围和考试内容方面没有任何变化。......

    好极了!【2014年广东高考历史考纲】

    2014年广东高考历史考纲解析(提问版) 历史 一、 考核目标与要求 1. 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

    历史100选择道精选(答案)

    1. 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重要的有 ①古代埃及文明 ②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③古代中国文明 ④古代印度文明。下列有关它们的文明成就,搭配错误的是 A、① 金......

    中考历史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吴雄伟

    中考历史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大位庄中学 吴雄伟 2015年3月25日,作为大位庄中学的九年级历史老师,我参加了在保定市召开的中考历史备考会。参加会议的老师是来自全市的九年级历......

    高考考纲解读心得体会(定稿)

    2018高考数学大纲解读 “一不变”:核心考点不变 综述解读 2018年的高考中,核心考点仍然是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解三角形、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与统计、选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