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感受多元文化 开拓国际视野
感受多元文化 开拓国际视野
【摘要】英语教育和国际化文化氛围营造是高职院校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高职特色的具体体现。英语书吧的建设是这其中的实践体现,能突显“语言+技能”的办学特色,使学生在实际中应用营销专业技能。
【关键词】英语教育
国际化文化氛围营造
文化品牌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113-01
一、在高职院校内设立英语书吧的意义
结合新通国际学院目前教学环境,对一楼中厅实施“英语书吧”改建,以学生发挥营销专业优势和英语口语能力为目标,实现英语书吧自身发展与提高新通国际学院学生文化素质和生活品位的双赢。营造具有国际化特色的,兼具“书吧”和“英语角”功能,在“英语书吧”范围内形成学生自主进行英语交流及了解国内外最新信息的学习场所,营造具有浓郁人文气息和“国际化”特点的氛围,突显“语言+技能”的办学特色。
在新通国际学院现有的教学条件基础之上,能更进一步突显新通国际学院的国际化氛围和市场营销理念,丰富新通国际学院“语言+技能”的办学特色。形成一种在教学楼内的阅读文化,同时在长期效果下形成“英语角”,感染师生,力求师生交流和谐,加强氛围营造。同时让运营英语书吧的学生能实际使用营销专业技能,在英语书吧范围内自我管理,以一个小型书吧或咖啡吧作为锻炼自己门店管理的经验积累。同时提升英语口语能力。
二、英语书吧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英语书吧是新通国际学院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也是高校英语教学手段的重要补充,是高校第二第三课堂的一种延伸形式。英语书吧的作用在承担英语教学中发挥如下:
(1)为英语爱好者、英语教师等人都提供了一个用英语思维、用英语交流的语言学习环境。学习英语的话,国际化环境营造尤为重要,英语书吧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英语期刊翻阅,同时宽松、自如说英语的平台,培养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勇气和胆量,增强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和自信心,逐步提高其英语口语水平。
(2)英语书吧可丰富学习者的英语知识。课堂教学是专业系统的,但课堂时间和空间有限,因此要获取更多英语方面的知识需要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交流。英语书吧的话题随意性使得习得者能够获取更多中西方文化差异、社会背景的知识。
三、当前英语书吧氛围营造的建议和对策
事实上,英语书吧能在很大程度上营造英语氛围。新通国际学院英语书吧服务人员全程英语对话,来参与点餐的教师、学生也都是英语点餐,与此同时也学习到了常用英语口语,外国留学生和教师的参与,也使得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互动得到了加强,丰富了课余生活。英语书吧希望从以下方法中能提升学生口语能力,营造语言氛围。
(1)组织英语协会提前收集“每日常用语句”的资料,确定话题,在书吧范围内张贴宣传海报,宣传近期讨论主题,同时与参与同学及时联系,收集建议,使英语书吧从无组织性变为有常态有组织性。
(2)丰富活动形式,提高参与者兴趣,改变英语协会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的现状。可以在英语咖啡书吧的范围内开展一些小型英语活动如小型英语歌曲大赛,英语口语预赛,并给予一定奖励,将其作为丰富活动形式的方法之一。
(3)教师明确自身在英语书吧中的角色定位。教师的参与和协助对英语书吧的持续发展密不可分。根据克拉申的情感过滤假说我们知道,师生间的交流有利于学习动机、态度、自信等情感因素的培养。然在课堂有限时间内学生较难有机会与教师沟通。在英语书吧的活动中,教师作为引导者,可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建议;教师作为参与者,参与话题讨论和角色扮演等活动;教师作为鼓励者,启发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教师作为资源提供者,提供语言和信息咨询,指导学生语言技能的恰当运用。因此,教师的参与是维持和发展英语角的必要因素之一。
英语书吧作为一种语言的新尝试,对课堂外的英语模式探索是一种补充,英语学习是一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能分阶段、有系统、成规模地进行英语活动,从基础做起,加深英语书吧的广度和深度,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将有更大飞跃。
参考文献:
[1] 课题组.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比较研究[J].人大复印资料职业技术教育,2000,(4).[2] 马早民.亚洲“四小龙”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6.145-147.[3]王守仁(2002)关于全面加强中国英语教育的思考[Reflections on strengthening English education in China].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23(2),89-91.[4]徐龙.新课程背景下应加强高中英语语法教学[J].教育探索,2007,2:48-49.[5]牛征.国际市场经济国家顺应经济发展改革职业教育的特征与趋势[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0,(6).[6]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7]陈艳华.高中英语语法教学设计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3:132-133.[8]李建忠.国际职业教育若干发展趋势[J].世界职业技术教育.2000,(6).
第二篇:感受多元的国际文化
感受多元的国际文化
幼儿园致力于东西方文化的桥梁。采用多元的国际文化元素,通过丰富多彩的多元活动,让孩子亲自参与、经体验多国文化传统节日,拓宽国际视野。
万圣节、狂欢节、复活节、圣诞节、愚人节等体验活动,让孩子充分体验和了解西方文化内涵,感受国际多元化的理念。如通过体验感恩节的活动,培养孩子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家人、感恩身边的人,学会珍惜生活,珍爱生命。让孩子的心智得到熏陶,塑造生命高尚的人格魅力,感受优良的西方文化教育氛围。
培养孩子们时尚体育热情,热爱运动。
高尔夫、曲棍球、棒球、旱冰,形成独具特色的体育运动氛围。可有效塑造孩子们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锻炼孩子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孩子们竞争与生存的意识。
感受中外籍管理和中外籍老师的国际化教育模式。
国际幼儿园往往会由中外幼儿专家共同担任园长,共同管理。同时还有中外籍老师,真正做到中英双母语教学,全英语浸润环境,让孩子在最佳的学习敏感期内接受更优质的最大气的教育。
感受地道的国际教育风格
注意营造最地道、最纯正的英语环境,通过国际化的开放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地道而全面的西方教育的风格和魅力。
感受国际化的生活和学习环境
国际化幼儿园都采取开放式的胸怀,接纳世界各个地区和国家的小朋友入园,幼儿群体中多元的种族、多元的文化北京、多元的生活习惯、多元的民族习俗,形成多元的国际学习生活环境,是你的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中,既可感受国际文化,又可得到全面发展,非常有利于孩子培养广阔的胸襟和大爱的情怀。
进入6月份,家长们开始忙碌着为宝宝挑选幼儿园,许多家长关注国际幼儿园,那么,真正国际品质的幼儿园应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看办学背景:对于国际幼儿园的举办者,教育部某负责人给出的答案是:创办者至少有一方是国外先进的教育机构;
2、看办学经历:举办者有开办多间国际幼儿园的成功经历;既能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又能很好地为国际幼儿园本土化提供真正适合中国孩子的国际化教育方案;
3、看研发能力:举办方要有强大的教育教学理念及产品的研发能力,与国外的先进教育机构有着良好的合作与互动关系,为确保幼儿园国际教育品质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
4、看办学理念:办学者是否具有系统的办学理念和完整的教育体系;
5、看教学模式:真正体现出全天候的双语教学环境,主题沉浸式的教育活动等;
6、看师资配备:
——外籍教师:必须具备教师资格,而且必须要得到中国外国专家局的审核备案方可。许多办学机构还会在外教来华前进行专题培训,以便外教能跟好地适应中国孩子的特点;
——中方教师:骨干教师要有国际幼儿园的工作经历,中方英文助教必须要有四级以上的英文水平;
——外教配备:条件好的国际幼儿园每班配备一名外教,还会安排中外籍专家共同担任园长,以确保全天候的英文教学环境。
美国家庭如何培养“精英”
随着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世界型融合,直接影响了现有教育的培养方向。无论国内或是国外,“精英”一族均可以概括为知识、能力等各方面拥有领先优势的尖端群体。然而在如何达到成才标准的方法上,中国与美国却有着各自不同的培养观念。
相比较中国家长对子女考试成绩等知识方面的要求,美国人更看重子女综合素质的提高,更希望占领的是高端行业的高端职位。以下总结几点美国人教育子女成才的几个关键词,来看看与中国家庭究竟有何不同之处。
关键词之一:国际化
在全球经济、社会和政治各个方面相融合的基础上,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已是日益膨胀。美国的富人阶层里,培养子女具备高瞻远瞩的能力和水平,“国际化”就是一个必备课程。那么美国人理解“国际化”与中国有何不同呢?
其实中国家长并不缺乏这样的觉悟,甚至我们经常感觉到,中国家长在对子女成长为国际精英的愿望上更加强烈。但是从培养方式上相比较,中国的父母则显得单薄很多。提到“国际化”中国家长想到的就是“语言”,能够跟老外沟通就是对子女所期望的终极目标。所以现在市场上的很多培训机构也都打着“单词速记”、“考试过级”等旗号吸引那些急功近利的家长为孩子报名。
然而在美国人眼中,语言只是沟通工具,本身不具备竞争力,国际化的视野是需要孩子对其它国家的文化、精神、甚至思维方式都有所了解。就像一个会说地道英语的美国人却不能成为一个集团的CEO,因为大部分人不会懂得商务谈判等语言技巧,差别就在于不同的人说出的语言所体现的价值不同。而我们学英语,但是不懂得西方人的行事特点,在谈合作时并没有数据模型做支撑,只是一味地谈经验,那么肯定很难达成协议。
所以在中国的英语课堂中,其实非常需要渗透对西方文化和思维的解读,这样在日后的国际竞争中才能理解不同的文化传统、价值评判等。值得庆幸的是,目前很多中国的高端家长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在为孩子报名英语培训班的时候也会考虑到孩子的国际化视野方面究竟可以成长多少。
关键词之二:能力
其实在如今70后、80后的家长眼中,能力的概念已经从早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逐步发展成为知识和技能兼备型的培养目标。所以演变成了几个特点:
一、成绩要高,这其实无可厚非,但是一些唯分数论的家庭直接导致了孩子长大后成为了“书呆子”;
二、专业技能要过硬,典型表现就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中国家长为孩子报志愿时对IT、财务等专业度高的职业特别青睐。
美国家长们则不然,尤其美国的富人家庭里,对能力的要求更多体现的是社会性,而不是专业度。我们常常可以听说美国某个小孩在假期打工时通过自己的经营创造了多少财富,或者电影里也常表现的在假期中一群孩子有组织的分工完成了一个很伟大的任务。项目管理能力、领导的才干、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这些中国家长眼中可能“偏软”的能力培养,却是美国父母们最最关注的。
少儿英语教育专家Sally女士说:“在美国执教期间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一个跨国公司不肯让中国人当中国区的总裁,因为美国的高层觉得,中国人在演讲的能力和风度方面可能都有所欠缺,于是他们也怀疑我们的管理能力。所以,精英的能力当然可以体现在技能上,但是软实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能忽略这些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之三:创造性
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在耶鲁大学留学时有这样的体会:在西方人眼中,对人赞美或贬低都不是讨论他的身家背景,而评价一个人“Boring”则算得上是极低的评价了。一个人的无趣程度一定是与他的创造性有关联的。拿职业来说,最简单机械的岗位一定毫无创造挑战,也只适用于低级劳动者,而越高级的岗位越要求人的创造力。
创造性需要一点点培养和引导。美国引导孩子主动探索创造主要有几个方法:“比如说教孩子学数学,在美国的课程中不会让孩子去背公式,而是通过一些生动的形象例子,引导他们自己去想4*6是如何得来的过程,让他们自己去总结三角形需要具备哪些特点,这样在考试的时候,孩子不会因为没有背下来公式而犯愁,因为他们明白了算术后面的思考过程。”
记者发现,周围很多家长确实都习惯于给孩子一个“标准答案”,而忽略了让孩子自己探索的过程。而美国的家长则由于经常对孩子进行引导式的提问,使得美国孩子在想象力的保留和创造力的拓展方面更具优势。
国内已有一些教育界人士呼吁,并不需要时时刻刻都给孩子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因为孩子的个体对事物的理解是具有独特性的,家长和老师要善于抓住他们的独特性进行培养,让孩子在思考问题的广度和维度上不断延伸,这些都会成为长大后无形但也最具价值的“财富”。
中国的人才结构其实也导致了国家身份的定位。当我们看到“制造大国”这个角色的时候,更应该看到制造业劳动结构的矮化。尽管近年在美国对中国的项目中,已经从简单的制造加工扩展到IT技术类的外包,这当然得益于中国技术型人才的庞大,但是中国依然离“创造大国”的身份相隔甚远。从美国人培养精英的思路上看,具备国际化的视野、科学高效的管理水平、以及无可替代的创造性,将是美国继续握紧经济脉搏的核心标准。然而中国何时能出一个像苹果这样靠着创新去横扫市场的公司?从本质上讲中国的精英培养观念是否需要得到彻底的反思?这是中国家长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整个中国教育行业的挑战。
未来无论在中国还是美国,精英人才的标准都应该是国际统一的。家长在培养过程中,可以关注旅美学者薛涌在《美国是如何培养精英的》中所提到的:“过去的财富和权力,通过继承而来的成分甚大。如今的财富和权力,则是通过教育而来。富裕阶层除了关注孩子学习成绩外,更多的倾向于塑造创造力、想象力、领导才能、人文价值、艺术品位等等综合性素质,使子女们在起跑线上就已经具备了高瞻远瞩的能力。等他们长大后,作为个体具有超人一头的才能,靠自己就能在竞争中获胜。”
上海徐汇区民办枫叶交响音乐幼儿园坐落于徐汇区太原路87号,园舍为哥特式的花园洋房,环境优美舒适,活动室宽敞明亮,教学设备设施齐全。学校总占地面积为1000平方米,拥有着多功能演奏厅,多媒体键盘室,琴房,感统活动室,创意美术角,KMI脑力教室,童话阅读室,舞蹈室等等,给孩子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
“交响”品牌成立于1994年,拥有徐汇、宝山交响音乐进修学校等两所学校,经过多年的教学积累,交响音乐学校在结合中西文化的基础上创设了交响音乐课程,作为“交响”下属的第一所幼儿园,枫叶交响幼儿园提出在五大领域的基础的上,融合音乐,形体,视觉创意美术,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发展以系列艺术教学为特色的全面幼儿教育。
交响品牌的创始人是一位资深的老音乐人,她多年来的办学经验和在音乐领域中的造诣使得这所幼儿园有了深厚的底蕴;现任幼儿园艺术总监为上海音乐学院副教授、博士,从事儿童音乐教育工作数十年,为幼儿园的艺术教育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现任园长为心理学硕士,有着非常丰富的办园经验,这也为幼儿园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五大领域的基础的上,融合音乐,形体,视觉创意美术,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发展以艺术为特色的幼儿教育。
家长服务特色: 交互式的线上交流系统,家长第一时间了解幼儿的在园情况和幼儿园教学情况;每年赠送一本幼儿成长相册,让家长拥有一份珍贵的成长纪念。
园景园貌
上海枫叶交响幼儿园坐落于太原路上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小洋楼内,环境幽雅舒适,约有1000平米。在保留房屋原有风貌的基础上,根据幼儿特点进行规划,整座校园配备有高端音响,每间教室都有钢琴,让孩子们在院内始终有优美音乐相伴。除教室外,室内还设立有多功能演奏厅、音乐主题乐园、多媒体键盘室、语音视听室、电脑教室、舞蹈房、阅览室、童话世界、涂鸦室、英语角、运动房、小舞台等特色教室。使孩子们接触有着历史沉淀的国际化上海文化的同时,也能熏陶于多彩的艺术世界。户外活动场地上建有大型联合市户外运动器具,涵盖攀、爬、钻、荡等方面,并且种植大量鲜花和果树,创造集花园和儿童乐园与一体的幼儿园。
招生专栏
招生事宜:
招收2-6岁幼儿,设托小中大四个年龄段6个班级,小班化教育 幼儿园为全日制学前教育,无住宿班级,学校不设寒暑假 符合招生年龄段范围,身体健康,智力正常的幼儿均可报名 报名不限国籍和户口,报满为止
家长需携带幼儿出生证原件及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幼儿体检证明原件,预防接种卡原件办理报名入园手续。
2010年秋季招生事宜:
2010年秋季招收托班和小班各一个班,托班限20名,小班限25名
报名家长需填写详细的入园报名表后等候录取通知书,园方将统一安排招生说明会 家长需携带幼儿出生证原件及复印件,户口本复印件,幼儿体检证明原件,预防接种卡原件办理入园手续。
欢迎拨打报名热线64730053 上海国际幼儿园比较
1。宋庆龄:学费一年110000RMB,现在虹桥的校区搬去清浦了,硬件非常好,很大,图书馆,体育馆都有,去看过的妈妈形容说像所大学。
2。虹桥国际幼儿园:学费全天70,000RMB,半天35,000,有班车,但接送范围不大。老师多是澳大利亚人。
3。泰宁:浦西有两家,外国夫妻开的,一家老婆管理,一家劳工管理。我去看了闵行上海花园哪家,硬件不好,教室很小,小孩子活动范围有限。学费记不清了,大概110000RMB。
4。海富闵行:去年底去看的。个人不太喜欢这种国内办的国际班,更像一个英语学习班,缺少文化的东西。
5。长宁国际和耀中国际:学费都在十万以上,不过总体感觉这种幼儿园和小学中学放在一起的学校,不如纯粹的幼儿园更FOCUS在小宝宝身上。
英美半官方开办的国际幼儿园有:虹桥国际,耀中,美国学校,英国学校,瑞金国际(rego international)--英国人办得英制私立学校,长宁国际(community international)'.....选择不少,这些学校只接受外籍学生。
不过,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除了虹桥国际,其他的都是幼儿园,小学,中学在一起的,我个人不是很喜欢,感觉幼儿园的需求和小学中学还是差别挺大的,和在一起,很容易被学校忽视。
第三篇:开拓学生国际视野
800字左右
对外交流频繁 开拓学生国际视野
金秋十月光明中学对外交流频繁,“光明链”(光明初高中)首次联合赴法友好学校交流,交流访问团一行共16人,访问了法国亚眠市罗贝尔德·吕萨斯中学和贝尔市乐利克斯中学等学校。10月20、21日,由我校与日本文化厅、日本全国高等学校文化联盟、NHK ENTERPRISE联合筹划的“2009中日高中生书法交流活动”在光明中学举行。本次活动是日本文化厅开展的众多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的一部分。它是日本在全国范围内选出20名有书法爱好和特长的高中生,由书法专家、老师的带领和我校书法社特长学生进行交流活动。
加强国际交流,国际交流课程化,已经成为光明中学开拓创新的亮点。
月初风和日丽,我校迎来了期盼已久的上海法国学校高一学生们,他们与我校高一法语班学生一起体验了一天“中国学校日”。
这是早在开学时,上海法国学校中文老师与我校校长、法语老师共同定下今年两校交流计划,希望两校学外语的学生能够结对,互助提高外语,更多了解异国文化。
当告诉法语班学生法国学生要来,三分之二的学生有法国伙伴,一对一交流时,他们都很兴奋,花了几天功夫:画海报、写欢迎词、设计各种漂亮的图画、文字来欢迎法国学生的到来。
在第一天的见面仪式中,我校穆晓炯校长为本次活动致欢迎辞。日本文化厅、日本全国高等学校文化联盟的领导就此次来访的目的和意义向全体同学和老师作了介绍并对我校的活动前期准备和接待工作表示了感谢。双方互赠了礼品,学生之间也互赠了小礼物。
在为期两天的交流活动中,中日双方学生被分为5组,每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共同完成一件以“相逢”为主题的作品。同学们在各组翻译的帮助下扫除了语言障碍,集思广益、认真协调,将各自的拿手绝活一一展现出来。最后各组都高质量的完成了集体作品。其中有以表现中国广阔地域为主题的,以“遇见古典”、“与文化相遇”为主题,也有以“与艺术相遇”、“与人相逢”为主题的各种类型各种风格的作品。完成后进行了作品发布会。各组同学都表述了自己的创作想法和意图。此后,中日双方书法专家、老师对各组的作品进行了点评。
晚上,中日双方师生在上海老饭店举行了告别晚宴。在晚宴上,我校金怡书记和日本交流团团长、全日本高等学校书道教育研究会前理事长等老师都对此次意义丰富的活动进行了总结。同时为我校20位参加活动的同学颁发了纪念证书。我校吴丹妮同学也代表中方学生谈了感想,孙震来同学为大家表演了黑管《北国之春》。日本全体20位同学也为大家献上了极具日本特色的民歌与笛子演奏。
此次活动中,同学们以书会友,在不断地交流中加深了双方的友谊。同时在字里行间充分展现了中日双方高中生对中国传统经典艺术——书法的热爱之情。
“上海法国周”始于2002年,每年的10月,梧桐掩映的雁荡路将化身巴黎小巷,来自法国的艺术家、歌手、红酒商相聚于此,为人们打开一扇了解法国文化的窗户。
10月16日下午,高一(6)班和(8)班学法语的学生在外教和两位法语老师的带领下,共赴这一年一度的法兰西风情之约。对于刚刚学了一个月法语的高一学生来说,这也是一次难得的近距离接触法国文化的机会。
2009年“十一”长假,经过小半年的各项前期准备,光明初中带队教师校长杨翎,初三学生5人,随行初三年级组长、英语教师魏燕华、法语教师朱祎恒;光明高中带队教师副校长朱莹毅,高二学生6人,随行校办主任、高二政治教师孙瑛。本次赴法交流的主要任务是访问3所法国的友好学校,并参观法国主要的文化景点,感受欧洲文化和文明的发展。
“上海法国周”始于2002年,每年的10月,梧桐掩映的雁荡路将化身巴黎小巷,来自法国的艺术家、歌手、红酒商相聚于此,为人们打开一扇了解法国文化的窗户。
10月16日下午,高一(6)班和(8)班学法语的学生在外教和两位法语老师的带领下,共赴这一年一度的法兰西风情之约。对于刚刚学了一个月法语的高一学生来说,这也是一次难得的近距离接触法国文化的机会。
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国际通用型人才。国际通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学校发展良好的对外国际教育与交流关系,为学生提供具有国际视野的教育课程和营造一种表现国际文化的校园文化和活动。本文通过对国际交流处/港台事务办公室国际交流简讯网页近五年(2003年——2007年)来关于广外大国际交流活动记录的回顾,按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分类,从高校国际人员流动(学生与教师的流动)、课程国际化、科研合作与合作办学几方面,描述出近五年来广外大国际化教育交流策略的概况。
关键字: 国际化 教育交流近五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1.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涵义与国际化的策略。
顾明远主编的《高等教育国际化》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各种高等教育在面向国内的基础上注意面向世界的一种发展趋势。主要表现:(l)加强外语教学,大量增设有关国际问题的课程、专业和系科,注意培养从事国际问题和国际事务研究的专门人才。(2)进行广泛的人员国际交流。如本国教师和学生出国留学、进修、讲学、研究或接受、邀请外国教师、学生从事类似的学术活动。(3)进行教育和学术跨国合作。如实行联合培养、合作研究,互相提供资料、信息、设备条件等。
威特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过程模式中,把定为国际化关键因素的许多不同的活动划分为两种主要类别即项目策略(计划策略)和组织策略。项目策略(计划策略)指那些把国际维度整合到其主要功能中的高等教育组织的学术活动与服务。组织策略包括那些通过发展恰当的政策和管理的体制,从而有助于确保一种国际维度或者说是己经论及的活动被组织化的创建活动。
本文在综合威特的分类基础上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策略(手段)归纳为以下几类:人员流动(学生与教师的流动)、课程国际化、科研合作、跨国教育(合作办学)等。
2.近五年广外大人员的国际交流情况。
人员的交流包括学生、教师、学者的交流。高等教育国际化程度的高与低不仅体现在其教育输出的强势上,同时也体现在学生、学者的国际范围上的发展上。因此高校除了采取措施吸引国际教育人员的来访,同时还应采取措施,鼓励学生教师出国学习交流,以进一步增加对世界各地的人民、民族风情、文化、政治的了解与认识。2.1.学生的国际交流情况。
广外大国际交流简讯近五年来有记录的学生对外交流的活动为30多次,学生交流并不算很频繁。主要的形式是外国高校的友好参观访问,而我校学生走出校门到国外高校交流的次数并不多;其次的形式还有跟外国合作相互派遣学生体验外国生活,例如2004年9月7日,以谷祝子女士为团长的日本兵库县洋上大学137名师生来我校访问。这是洋上大学第11次访问我校。代表团参观了我校,并与我校学生进行了友好交流。随后19名日本学生分别入住我校学生家庭,进行为期1天的广州生活体验,并由我校学生陪同参观广州市区。学生对外交流的高校所属的国家主要是日本、美国和韩国,也有少数西欧的国家,如英国和德国。2.2.教师与访问学者的国际交流情况。
聘请世界著名学者任教或讲学已成为重点涉外型大学创新型发展的模式。许多世界著名高校之所以拥有一批世界公认的各种学术权威和知名学者,许多尖端科技之所以在著名高校出现,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与高校的国际人才引进措施有关。如二战初期欧洲大批科学家逃亡到美国,他们大多在美国高校任教或从事科研,从而大大加强了美国高校教科研的力量,这些人中最著名的包括科学家爱因斯坦。
相比起学生的国际交流,近五年广外大与外国高校教师学者的交流比较频繁,共有120多次的相互交流,每年就有20多次。主要以教师学者来访为主,且大部分都来自西方高等教育发达的地区和国家,而交流的主要的形式是开设讲座和国际学术交流会议。来访的教师学者开设的讲座的类型以语言类、经济管理类和人文科技类为主,尤其以语言和经济类的讲座为主;而由我校教师学者走出去讲学比较少,而是参加国际学术会议进行交流为主,例如2007年8月1日至2日,徐真华出席了由智利圣托马斯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及台湾龄东科技大学共同举办的三方论坛。本次论坛由智利圣托马斯大学主办,主题是“国际合作与发展:构建远东与拉美文化、经济与技术交流的桥梁”。徐真华以“国际通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为题作了主题演讲,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关注。由此可以看出,我校教师学者对外相互交流的形式比较单一,应该注重交流多样化的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国际教育优秀人才的引进工作,培养创新研发教育模式。教师与学者的国际交流也会促进高校、企业以及政府研究机构之间的科研合作,有利于扩展高校的相关课程的国际因素。
3.近五年广外大课程国际化、国际培训情况。
课程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策略因素,也是当前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近年来,高等院校的课程设置不断做出调整,在设计、改造过程中不断增加国际性的科目,并不断拓展课程的国际内容。
美国德州大学阿灵顿分校为美国、及世界各国所认可之国际名校,其商学院在全美排在前八十名,MBA全美排名二十五并获得全美,2003年在北京、美国德州同时开课,在台湾地区则开设EMBA课程。
广外大在过去五年里国际化教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04年我校与兰开夏大学国际班结业;05年我校英文学院与英国利兹大学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首届英语教育硕士研究生班毕业;06年,我校与英国兰开夏大学国际班结业、第五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硕士班开学;07年,欧盟财税法律和政策培训班开班、我校与兰开夏大学国际班结业;我校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合作举办的高级翻译文凭班开学。国际化课程在我校的开始,不断开拓了我校国际性学科广度、提高了我校的国际知名度的同时也为本校学生提供了具有国际视野的课程。4.近五年广外大对外国际科研合作情况。
著名涉外型高校高校大都推崇与国外学术组织、科研机构以及国际企业合作进行项目研究与开发,既可以增加高校研究人员的国际经验,又可使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提高大学的知名度。
广外大过去五年里对外的科研合作项目主要有我校欧洲研究中心的项目,07年9月10日,中国——欧盟欧洲研究中心项目评估组成员莅临我校,对我校欧洲研究中心执行欧洲研究中心项目进行评估。而还有其它的合作项目尚处于商谈之中,包括美国加州州立大学佛莱士诺分校助理副校长托玛斯.麦克那汉博士希望在ACT等项目上与我校合作。
科研是广外大的薄弱环节,在对外国际科研合作中,广外大也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对外科研项目少、对外科研成果不多等等都制约着广外大向研究型大学发展。5.近五年广外大国际办学情况。
国际化办学有几种情况,如建立直接建立海外分校,招收海外学生,但这样的费用较大;第二种是与国外学校合作办学,一方出师资和课程,一方出场地与教学设施;第三种是两所学校互相提供课程与师资,共同培养双方的学生,并提供两所学校的学位。一般第二、第三种合作方式较多。(图1)
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王伟鸣同志作重要讲话,他对“黄浦教育办学生喜欢的学校”提出了具体工作要求,并强调了:我们是教育的实践者,因此要去实践,才能达到目标;要看到“快乐、幸福”对学生成长的价值,看到“快乐、幸福”在教育过程中的价值。黄浦教育办好学生喜欢的学校,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进一步了解学生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从内容、形式、方式上作一点改变,发挥大家的聪明才智,一件一件加以落实,共同推进黄浦精品教育。
1.调研结论
学生层面:目前我院学生虽然具有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观念和意识,但由于经济承受能力、外语水平等条件的限制,大多不能拥有足够的主动参与到实际出国出境学习活动中的能力。
学校层面:如需提高学生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主动性,学院需要结合重庆地区以及本校国际化现状和程度,制定学院国际化战略规划和组织落实实施,加大政策及资金投入支持力度,在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模式、外语培训、外国专家聘请、宣传推广等综合方面下大功夫。
2.主要应对措施
第一、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新模式,针对我院学生国际合作与交流参与能力层次现状,对症下药,分别寻找英语水平适中、学习费用较为低廉同时又能有效促进学生毕业后获得理想经济回报的合作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第二,创新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宣传策略,加大宣传力度,创造国际化的校园氛围,使学生跳出基于特定经济社会条件、思想开放程度不够而形成的较为保守、狭隘学习成长模式,通过积极组织宣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英语夏令营、中外学生文化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逐渐开拓视野,逐渐融入到实际的国际化浪潮中来并积极寻求自己的发展定位。
第三,加大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学生参与力度,结合学院外籍专家聘请、外国专家讲座、外国专家来访等活动的开展,组织学生外事干事来开展学生工作的组织与宣传,加强学院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学生典型的介绍和宣传,学生与学生之间更善于交流和沟通,更有利于国际合作与交流内容的宣传、组织和推广。
第四,加强学生英语学习热情和强化外语培训,组织成立学院英语培训中心,充分利用学院硬件设施和英语教师资源,主要针对在校生开展英语四级、出国雅思培训,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参与到英语自主学习的道路上来。
第五,创新工作思路,构建有效促进学生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宣传组织体系,形成以国际合作与交流处为龙头、以学生组织自我宣传为主体、以各二级院系和辅导员为依托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学生参与推广体系。
2002年,我校被评为第一批北京市级示范高中校,这在我校的发展中是个大事。而如何利用这一契机,使我校进一步发展成为国家级示范高中,成为国际上的一个知名教育品牌,是需要全方位筹划设计的。加强国际文化教育交流,为师生创造开拓眼界、培养国际型人才的条件,应成为我校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我校开展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活动
我校多年来一直注重国际文化教育交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目前,我校开展的定期和不定期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主要有如下一些:
每年聘请一至两位英语国家的外教,这使文化教育的交流深入到课堂中去。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学生在课堂环境中真真切切地感受英语文化,接受纯正的英语知识,这种方式的熏陶也能有助于学生消除一些与外国人交往的隔阂; 每年暑期举办“中华营”活动,学生在全封闭的英语环境中生活、学习、活动,全方位地掌握英语,使用英语,与外国人全面交流。尽管每期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但学生的收获是高效的,对学生的后期影响是长效的;
每年举办短期汉语及中国文化学习班,为澳大利亚、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的中小学生培训,同时安排他们与中国学生开展多种交流活动。特别是安排他们周末住家,做到了“互惠互利”,中外学生都有极大的收获;
每年派出英语教师到英语国家学习交流一年。教师学成归来后,他(她)的收获就不仅仅对个人有利,他(她)的学生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每年派出学生赴欧美国家学习一年。学生回来后,他们的生活学习的体验与感受在学生中有很大的辐射作用,为周围的同学打开了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 从2002年开始,我校还开始了一个接待住家的项目。外国学生在中国学生的家里居住一年,并进入到正常的班中和中国学生一样地学习。中外学生从最初的新奇,到最后的习以为常,并很自然地进行交流的变化,说明了交流的成功; 另外,我校还经常接待来访的各国师生,他们来自泰国、日本、以色列、美国等国,交流是短暂的,但对于中国学生的影响是长久的。
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活动对学生的作用
学校中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活动,对于年轻学生是有巨大作用的。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外开放的程度越来越大,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对于新型国际型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这种新型国际型人才不仅是有出色的外语基础,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与带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沟通理解能力,合作能力。这种综合素质的培养,必须要有适当的环境。我校频繁的对外交流活动,正是为学生们创造了这一环境。由于高中生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可塑性、接纳性是很强的,这种环境对于他们的成长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因此,我校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活动实际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
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的双赢效果
国际文化教育交流的结果也是双赢的。由于我校频繁开展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使得我校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引起了国外不少教育机构的注意,他们纷纷向我校表示合作交流的意向。这就为我校将来把教育作为产业发展,把学校的教育资源优势与国外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展现了广阔前景。更好的资源整合将会吸引更多的优秀学生,而更多的优秀学生进入到一流大学深造,会成为我国各方面发展所需的人才,同时也会扩大我校的知名度,会吸引更多的教育资源,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这也有助于我校的可持续发展。
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活动的形式 在今后的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中,我校可以采用更加丰富的形式。除前面涉及到的几种形式外,我们还可以:
开展多种形式的中外文化小组活动,聘请中外有关人士为学生们传播不同的文化,为他们播下多文化沟通、理解的种子,为他们培养高境界的人文品位、拥有开阔的国际视野打下基础;
增加师生的出访,扩大他们的视野。由于各方面条件的制约,目前我校更多的是请进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可以利用各种资源、途径,为师生创造更多的机会走出去,让他们去亲身感受各种文化,并将我们的文化传播出去; 对师生的英语语言培训形式可以更加多样化,以提高他们外语的实际应用能力为目的。有了语言这个工具,才能有交流的基础。对教师而言,国际文化交流不仅仅是外语教师的事情,而目前,国际文化交流更多地局限在外语教师这个范围内,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来说,英语不只是学习的科目,而也应该是真正进行多文化交流、沟通的工具;
鼓励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对中外文化比较方面有所重视。学生的全面素质,不仅仅是知识、能力方面,还应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多文化融通的宽阔思维。这样的素质对个人、对社会都大有裨益;
开展非英语学科教师的外语培训,创造条件进行双语教学。由于我校要培养的是能进入高水平大学的学生,目前,这些大学很多科目都使用英语教学,因此,如果我校培养的学生能够在这方面尽早适应,会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另外,我校可以聘请英语国家的非英语学科教师,直接用英语教授某些学科,同时也可以增加中外同学科教师的交流机会,互通有无,拓展视野。
国际文化教育交流中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在对外交流方面有相关的政策法规,我们应该严格遵守。在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中还需要注意的以下一些问题:
鼓励交流,但需要有原则。特别对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心理特点,他们有时会对其它国家的文化盲目崇拜,并妄自菲薄。要让学生首先对中国的文化深入了解和理解,然后才有对外国文化的理智比较,真正做到不卑不亢。
礼仪在国际交流中的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交流中要以尊重对方为原则,不能一味地强求对方入乡随俗。只有做到这一点,交流与沟通才能真正有基础。处理好交流中的矛盾冲突。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思维方式的不同、信息渠道的不同,交流中会产生一些尴尬的局面。比如,对中国的国情方面、对国际事务的看法等,中外常有较大的差异。我们要实事求是,不回避这种矛盾,可以求同存异,用对方能够接受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阐述清楚。交流中要体现人文关怀和理解。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会造成交流中的障碍。交流前要多了解对方的各方面情况,小到饮食服饰习惯,大到民族传统,有了解,才能有理解,才会真正做到尊重。只有这样,交流才能真正进行下去。
我校作为示范高中,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展国际文化教育交流,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的有效手段;加强国际文化教育交流也是大势所趋,会有助于我校的持续发展。
国际部2008年
第四篇:国旗讲话稿:拓展国际视野,感受多国文化
国旗讲话稿:拓展国际视野,感受多国文化
国旗讲话稿:拓展国际视野,感受多国文化作为一所以外语教学为优势、以口语水平为骄傲的学校,济南外国语学校开元国际分校,一直以其开放的胸怀、国际化的视野,为同学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临近圣诞,学校又为我们捧出了精彩纷呈的“多国文化”大餐,让全校师生尽情鉴赏、体验,享受外国文化的精神盛宴。我们学校的六个年级,分别展示欧洲、北美、南美、非洲、亚洲的文化风貌。在准备阶段,所有的同学都积极参与进来,献出自己的力量,展示自己的才华,搜集资料、设计版面、制作展板。每个环节,都渗透着同学们的热情与智慧,每个环节,都记录着同学们的快乐与收获。在教学楼的走廊里,琳琅满目的都是同学们精心制作的展板。展示的内容涉及建筑、风景、服饰、饮食、旅游、动植物、体育等各个方面。各年级都努力捧出鲜艳芳香的异国奇葩,让大家临其境地体验异域风情。走进一二年级,就如进入美丽浪漫的欧洲大陆,法国梦幻般的香水会让你陶醉、荷兰异彩绽放的水晶能照亮你的心灵、比利时的手织地毯让你忍不住想去摸一摸。在这里,还能欣赏到伦敦壮观的塔桥,法国的凯旋门、艾菲尔铁塔,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大教堂、帝国大道。在你流连忘返时,自由女神的火把会把我们引入三年级走廊,没错,这里是北美风光。美国巍峨的帝国大厦、金门大桥,加拿大奇丽的的尼亚加拉大瀑布、路易诗湖,都会让你惊叹不已。继续走,四年级飘扬的国旗又会把你引入南美洲的精彩世界。哥伦比亚香味扑鼻的咖啡,巴西、阿根廷精彩的足球赛事,智利的优美风光,都在留你的脚步。然后,让我们走进非洲文化长廊吧。五年级的同学们,在长廊中精心展示了这块离赤道最近的大洲的风貌。我们可以在这里见识东非大裂谷的神奇,非洲大厦的巍峨,埃及金字塔的神秘,这里还有世界最高建筑,160层的哈利法塔,全世界最豪华的阿拉伯塔酒店。还有那些奇特的服饰、习俗、动植物,都会让你眼界大开。亚洲是世界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走进六年级,韩国、日本、泰国、印度各国的风情与美食美景一一呈现在眼前,让你垂涎,让你留连。怎么样,同学们?跃跃欲试了吧?你想先去参观哪个洲的风光呢?不要着急,这次多国文化展会一直持续到学期末,我们会有足够的时间足不出校了解天下,走遍各州。除此之外,各班还根据自己展出的内容,精心设计了题板。同学们参观完了,还可以踊跃答题,答对了还有奖呢!“多国文化展”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不仅让同学们领略到各国异彩纷呈的文化风貌,也极大地充实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让我们的这个圣诞节过得更难忘、更丰富。同学们,就让我们抓住这个大好机会,快快去行走天下吧!
第五篇:新疆多元文化
一、新疆文化的多元 1.新疆史前文化的起源 2.新疆文化类型及特征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国土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分别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八国接壤。新疆,古称“西域”,是古代联结欧亚大陆的主要通道和枢纽,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新疆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传播和交汇的地区,是举世闻名的古“丝绸之路”要冲,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文化灿烂,有“世界民族博物馆”和“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交河故城、楼兰遗址、克孜尔千佛洞等蜚声中外。
一、新疆多元文化的历史演革
新疆文化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多元文化的初兴、发展、交融、确立等过程,具有显著的多元文化并存、交融与互补特征。
据考古研究,距今4000年前,新疆即有人类活动。在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间,新疆与世界同步进入了青铜文化时代。新疆地形地貌大致为“三山夹两盆”,北有阿尔泰山,南有昆仑山,天山横亘中部。天山把新疆分为南北东三部分,天山南坡及以南为南疆,天山北坡及以北为北疆,天山以东的哈密和吐鲁番地区为东疆。生活在南疆绿洲地区从事农业、半农半牧经济的人们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受自然地理条件所限,主要生活在绿洲或山间盆地中。北疆以畜牧业为主的人们有固定的放牧草场,游动放牧业大多是草场的转移,逐水草而居也是相对的。南疆的绿洲和北疆的草原使新疆文化在形成时期即呈现出以农业文明和牧业文明为主的多元特色。这种多元文化的汇集,是新疆多元文化的发展与交流的基础。
两汉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是新疆多元文化的发展与交流阶段,以高昌、鄯善、于阗等
文化为代表的绿洲文明凝聚了当地、中原和南亚及中亚乃至欧洲众多的文化因素,使新疆文化在多元中得到发展。在北疆地区,乌孙、匈奴、柔然、突厥等游牧文化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相互影响,使北疆文化在游牧文化状态下也呈现出多元的特色。而随着汉人和吐蕃人的进入,中原文化和吐蕃文化也成为新疆文化的主要构成因素,使新疆文化在众多文化因素的交融中更加绚丽夺目,不断发展。
宋至明时期,新疆文化依然呈现多元的特点,一方面回鹘、契丹、蒙古等民族先后进入新疆,为新疆文化带来了我国北方草原地区的文化因素,不同的文化开始在这里汇集、融合;另一方面伊斯兰教传入新疆,并在传播的过程中对新疆文化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最终随着维吾尔等民族的形成使新疆文化具有了鲜明的伊斯兰特色。
清代是近代新疆多元文化并存格局的确立阶段,以绿洲维吾尔文化、草原卫拉特文化、满汉文化为主体,包括众多其他民族文化并存的格局最终确立。
二、新疆多元文化的形成因素与特点 任何一种文化都是人类创造的宝贵遗产,是人类为适应特定的地理环境而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文化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经济形态是导致文化出现的主要因素。
一是地理地貌复杂独特。新疆地势大起大落,气势磅礴的高山雪峰、浩如烟海的沙漠戈壁与低于海平面的低洼盆地相间。在“三山夹两盆”的地形中,中部天山和南部“万山之祖”——昆仑山之间的塔里木盆地中部静卧着世界第二大沙漠、我国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绵延数千里我国最长的内陆河、新疆人民的母亲河——塔里木河穿行于盆地内部。北部阿尔泰山和中部天山之间的准噶尔盆地中部盘居着我国第二大沙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新疆绿洲主要分布于盆地边缘和河流流域,绿洲面积只占全区面积的4.2%,森林覆盖率2.94%。1.86万条大小冰川及雪水、湖泊等哺育着天山南北2000多万各族儿女。人均耕地3.49亩,有辽阔的草原,为全国五大牧区之一。野生植物3500多种,脊椎动物近700种,无脊椎动物约1.5万种,有许多国际濒危野生动物,如蒙古野马、藏野驴、藏羚羊、雪豹、棕熊、白肩雕、藏雪鸡、黑项鹤、白鹤等。还有一些我国仅分布于新疆的特有动物,如四爪陆龟、新疆北鲵、塔里木兔、新疆大头鱼等。
二是经济类型多样共存。新疆地域辽阔,环境各异,不同地区适合不同经济形态的发展。分布于南疆塔里木盆地周围及其他盆地的绿洲、河谷地带,这些地区适宜农业生产,因而形成了具有农业特色的文化,如汉代的“城邦诸国”。北疆草原地区适宜牧业发展,因而形成了具有游牧特征的文化,如汉代的乌孙、大宛等。东疆有些地方则适宜多种经济类型发展,因而形成了即有农业特色,也有牧业特点的文化,如汉代的鄯善“少田”、“民随畜牧逐水草”
这些因自然环境不同而形成的具有不同经济特点的文化,随着屯垦活动的加剧,农业区不断扩大,北疆以牧业为主的地区也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北疆文化也因之具有了农业文化的特点。
三是各个民族共存共荣。民族是文化的载体,新疆多元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得益于新疆历史上多民族共存格局的不断演变和相互影响,多民族的共存发展是多元文化产生的前提。新疆的早期文化是由塞人、羌人创造的,而依据学者对古人类遗骨的研究,史前新疆古人类具有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及两类人种的混合型三个不同的类型。进入汉代以后,南疆逐渐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体、东西文化交融为特征的高昌文化圈,以佛教文化为主体的于阗—龟兹文化圈,以及东疆两种文化体制并行的鄯善文化圈等绿洲文化。北疆则由于乌孙、匈奴、柔然、突厥等游牧民族的存在和迁入和汉唐时期汉人和吐蕃人的迁入而呈更加丰富多彩的文化特征。唐代以后,回鹘人的西迁和伊斯兰教的传入,与契丹、蒙古等民族的迁入,使新疆文化的多元性更加突出。进入清代,新疆的多民族分布格局基本确立,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锡伯、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13个世居民族的并存决定了这一时期的新疆文化依然具有多元的特征。
四是多种宗教并立共存。宗教是人类历史上古老而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也是至今依然存在并对社会各方面产生重要影响的客观现实。在新疆历史上,曾经有着众多具有不同特点的宗教,原始宗教、萨满教、袄教、佛教、道教、摩尼教、景教、伊斯兰教等先后在新疆广泛传播。新疆古代作为联结欧亚大陆的主要通道和枢纽,东西方经济、文化传播和交汇的地区,不同的宗教往往在这里交汇,之后再传播到内地或其他地区。民族是宗教文化的载体,但由于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不同,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因而宗教的分布和民族或民族政权的分布存在密切关系,新疆多民族分布的格局由此也导致了多种宗教并存的现象。也正是有了多宗教并存的状况,历史上新疆文化呈现出绚丽夺目的色彩。
五是多种语言共存通用。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其语言文字也呈现多元的特点。仅仅就文字来讲,佉卢文、焉耆-龟兹文、于阗文、摩尼文、梵文、汉文、突厥文、回鹘文、回鹘式蒙古文、察合台文、满文、托忒等众多文字都是历史上聚居在新疆境内的民族所使用过的文字。就目前新疆主要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文字来讲,除汉语、回族、满族通用汉语言文字以外,其他民族都有本民族通用的语言,其中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等民族还有自己通用的书写文字。从语言学的角度讲,这些不同的民族语分属于汉藏、阿尔泰、印欧三大语系,其下又可以分为不同的语族、语支和语组。
六是民族风俗互尊相融。各个不同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因地理风貌不同,生产、生活方式差异,历史、文化渊源不一,形成了各具特点的生活习惯、乡约民规、风俗风情。新
疆民族传统的节日就有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兹节、东归节等等。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美称,维吾尔族的赛乃姆舞、刀郎舞,塔吉克的鹰舞,蒙古族的沙吾尔登舞等精美绝仑。民族音乐、民族史诗、民族乐器、传统体育、古典巨著和民间文学等独特奇绝。服饰、居住、饮食习俗、手工艺、装饰等风情浓郁、特色鲜明。
从而使新疆多元文化具有如下鲜明特征:第一、博大与极致。新疆文化,作为新疆地理空间物质与精神的符号表达,透过广袤的土地,首先传达着一种博大的精神。除了指人文的稀少与地域的辽阔外,更喻示着一种大气、俯视、君临性的自然精神。身处欧亚大陆腹地的新疆,以棕色基调标志的干燥区域,自然精神是极致、简约的,有着直观的纯粹性和极端性,直指本性。第二,严峻与哲思。新疆的冰山雪峰、大漠落烟、浩瀚沙海、辽阔草原等自然景观,及历史上战火纷飞、自然变迁的遗迹,使老百姓的生活呈现出脆弱、动荡不定、受偶然事件支配、生死未卜等特点,因此形成了流浪、不安、忧患、悲壮等人文精神。而平稳时期,那广袤的土地、荒凉的戈壁、距离的遥远、相对的封闭等,也造成人们生活单调,充满没落气息,略显忧伤气质,使人更专注于内心思索,造就人与自然的张力结构,在浅表的、风俗的东西背后,存在着内在的、根本的对人类灵魂深处的、“至上”问题的思考。新疆的宗教与歌舞、民间口传文学、说唱艺术等格外发达。多个民族都有自己史诗般的文学作品,玛纳斯、江格尔、格萨尔等艺术巨著彰显原始、高贵、神秘和牺牲色彩,有着鲜明的信仰力度。第三、热烈与忧伤。新疆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昼夜温差大,日照强烈,严寒、酷暑、沙尘等恶劣天气对人们的生产、生活负面影响很大,自然风土与沉重的生存累积,形成了人们既积极、热情面对生活,又对自然伟力深怀敬畏的复杂心境。它的欢乐与忧伤、热情与冷漠、沉醉与清醒、现实与梦幻,像起伏不定的波浪在人群中掠过,歌舞艺术的热情奔放、深情忧伤与对宗教信仰的执着、坚定,形成奇妙的结合。第四,保守与开拓。绿洲生活的“孤岛”决定了它的封闭性和孤立性,形成了人们安于现状的思想观念。而游牧生活的迁徙与游居,在物质财富的积累和文化继承方面的困难,使人们纽带松散、地缘关系微薄,主要和自己的畜群一块儿过着朴素、孤独、单一的生活。特定的游牧情境不仅是民歌产生的重要原因,也是其它抒情形式得以展开的重要依据。如民歌中那内在心事的咏叹,随意而为的自然泄露,是独自性的生存昭示。同时,新疆有着很长的开荒、屯垦历史,形成了一种开拓者的精神。垦荒者来到这里,远方的血统渐渐淡漠,焦灼的心灵安顿下来,邻居、朋友、战士逐渐代替同乡同族的位置。口音开始改变,不伦不类中产生新的传统,生活习惯发生新的整合,各民族习俗中的吻合点越来越多,扬弃与重生。第五、丰富与诗性。新疆地广人稀,各个民族、文化、语言、信仰上的混杂与多元性质处于支配地位,相异与差别的特征突出。各种文化的接触与影响呈一种自然的状态,具有典型的文化的分散性、差异性、丰富性。民间文化内容
丰厚,浪漫主义、自然主义的倾向强盛。诗性中那透着痛楚、牺牲意识和内在忧伤,倾重理想,信仰执著,世俗的快乐与浪漫被蒙上神圣的色彩。当人们听着《塔里木河》的歌声和《十二木卡姆》的传唱时,心灵被深深地震撼着。
三、新疆多元文化的现代化之路
新疆曾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与传播过程中的“变压器”和“蓄水池”,有效地传递过非常重要的文明信息。这些信息影响着东西方文明的面貌,自身沉淀多元丰富的文化内容,是民族、宗教、语言和文化的博物馆。自海上丝绸之路开通以来,新疆趋于沉寂,繁盛的光景潮水般退去。新疆文化,作为我国西部文化的一部分,与中亚的文化与历史一样,是世界史学界、文化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面对日益国际化、全球化的趋势,面对市场化、技术化的发展,面对网络化、虚拟化的时代,新疆文化的民间性、边疆性、乡土性,已然演化为唯美主义、浪漫主义、自由主义的符号表征,如何面对现实而不断发展,是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
新疆文化的现代化,需要我们以开放的胸怀,以平等的视角,与各种文化形态进行多样的、多层次的沟通与交流,借鉴乃至吸纳其他各种文化的优秀成分,深化对自然界的认识,增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提高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深刻认识新疆文化的优势与潜质,留存新疆文化中健康、自然、开放、多元的文化品质,把最简单与最神奇放在一起,把热情与悲伤放在一起,把生与死放在一起,启迪人的心智,滋养人的精神,使人知善恶、辨真假、明美丑。认识新疆文化,需要有一种对民族感情、民族宗教与民族生活的基本尊重,同时在考虑民族心理、民族文化、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我评价中学会尊重、理解、沟通与融合。承认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并积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与沟通,促进新疆文化整体大发展,也是中华文化面对国际社会形成统一的政治意识形态认同的基础与前提。
3.新疆文化的历史轨迹
二、新疆绿洲农耕文化 1。于阗文化
2。龟兹文化
龟兹古国是古代西域之大国,地处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交通要冲,连接东西方之贸易,传载东西方之文明,在世界经济、文化历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现今这里保存着包含古代印度犍陀罗、龟兹、吐番、中原汉地文明的大量文化遗存,对研究、发掘龟兹石窟的文化艺术内涵,以及对中亚、西亚乃至东亚古代文化渊源有着重要的意义。早在公元三世纪时,佛教就经丝绸之路传至丝路重镇龟兹,并在龟兹地区广为传布,僧俗造寺、开窟、塑像、绘画、供佛等活动已很频繁。据文献记载,到了公元四世纪时,龟兹佛教已达到十分兴盛的程度,成为西域佛教的一个中心。这一时期,在龟兹还出现了不少高僧大德,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鸠摩罗什便是其中之一。至唐玄奘西行去印度取经途经龟兹时,龟兹佛教已是“伽蓝百余所,僧徒五千余人,习学小乘教说,切有部”、“每岁秋分数十日间,举国僧徒皆来会集,上自君王,下至士庶。捐废俗务,奉持斋戒,受经听法渴日忘疲”。鸠摩罗什(334~413年),又译鸠摩罗什婆、鸠摩罗耆婆,略作罗什,师徒所译经论《大品般若经》、《小品般若经》、《妙法莲花经》、《金刚经》、《阿弥陀经》、《维摩经》、《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及《十诵论》等共74部384卷,在中国佛教翻译史上,因为罗什对龙树中观学作有系统的翻译,中国佛教由此进入了新的境界。总体而说,因罗什娴熟汉语,博学多闻,故其译文采意译方式,重视简练精粹,深达原旨,流畅易读,在译经史上树立了新的里程碑,是历代最受欢迎的译师,其译本流传最广,后世尊为中国四大翻译家之一,在中国译经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龟兹文化最辉煌的时期应该是在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代。然而龟兹文化经过历史沧桑,遭到的破坏很严重。如今的文化遗存,满目疮痍。从上世纪80年代起,龟兹文化遗产开始得到较为有效的保护和管理,国家已投入巨资维修石窟和文化遗址。但是古龟兹地域较广,遗产分散,仅龟兹石窟,就分布在方圆100多平方公里内,人员偏少,管理困难。另外,石窟外部维修取得很大成果,但石窟内部的“病害”比较严重。如不加强维护,壁画将有逐渐消失的危险。
3.楼兰一鄯善文化
楼兰文化是罗布泊地区最具特色的、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类型,是古西域历史文化典型代表之一,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2100多年前就已见诸文字的古楼兰王国,在丝绸之路上作为中国、波斯、印度、叙利亚和罗马帝国之间的中转贸易站,当时曾是世界上最开放、最繁华的“大都市”之一。公元500年左右,古楼兰王国一夜之间在中国史册上神秘消失。
楼兰属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与敦煌邻接,公元前后与汉朝关系密切。古代楼兰的记载以《汉书·西域传》、法显还有玄奘的记录为基础。《汉书.西域传》记载:“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法显谓:“其地崎岖薄瘠。俗人衣服粗与汉地同,但以毯褐为异。其国王奉法。可有四千余僧,悉小乘学”玄奘三藏在其旅行末尾作了极其简单的记述“从此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兰地也。” 楼兰原是一个随水而居的半耕半牧的小部落。通过发现的楼兰古墓及罗布泊地区发现的大量细石器表明楼兰人本为游牧人,丝绸之路开通后,域处文明尤其是汉文明传入楼兰才加速了楼兰人发展城市文明。
4。高昌文化
高昌回鹘文化是古代光辉灿烂的西域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是一种沐浴着东风西雨,以游牧与定居共存为显著特征的融合混同性文化。高昌回鹘时期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无不浸透着这一显著特点,高昌回鹘文化的形成和变化极大影响了后来西域文化的演变和走向,对于近代维吾尔等民族心里的形成以及文化的重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高昌回鹘在吐鲁番盆地定居以后,其发展起来的农业、畜牧业以及手工业的生产,都已基本上摆脱了过去在漠北时期以游牧为主的内容,而具有西域的特点。
在农业生产上,放弃过去在漠北草原上的游牧生活而以经营定居的农业为主,地产五谷,产葡萄酒,在种植棉花并织成布方面有长远的传统,梧桐的树脂称为梧桐泪,可做药用及工业上金属的焊剂。在农业上利用水力,引导天山上的雪水以灌田园,造作水佑硙即水磨,便于粮食加工,因地制宜,用骆驼耕田,也有一部分畜牧业。在手工业上,丝织品有兜罗、锦、纻丝、熟绫。棉、毛织品有斜褐、白布、绣文花蕊布。矿物中有著名的硇砂,是一种氯化钠,为制皮革不可缺少的原料。铁制品中,回鹘人已有镔铁即钢,当时回鹘人手工业操作的各种器械,许多得用钢铁才能制成。
在商业上,从其和内地商业的往来频仍可以看出商业之发达。回鹘人多到辽南京(今北京)做买卖,善于鉴别珍宝。也常到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南)进行贸易,辽朝特别在上京南城设立”回鹘营“作为居留地。与五代、北宋也进行贸易。向宋的洛阳、开封源源不绝地输送马匹,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元丰八年(1085)将战马24000匹送抵开封。又如棉布(白布)一项,后周广顺元年(951),一次运到开封的就达1329段,这也说明当时内地植棉业还很不发达。
在回鹘文书方面,除零星契约及文书外,主要的有回鹘文的《玄奘传》,原译本为10世纪中别失八里回鹘佛僧详古舍利所译,1930年在新疆出土,现已整理。《金光明经》(汉文译者为唐高僧义净)的回鹘文译本(译者同《玄奘传》),是从汉文译本转译的,另从梵文本添译了好多处,成为研究古代维吾尔语和宗教(佛教)的基本材料。《乌古斯可汗传说》,这是未经14世纪波斯史家拉施特·丁掺入伊斯兰色彩的、维吾尔族最早有关其自己始祖的民间传说。传说写成的时间大约在10世纪,地点在天山南路,为一佚名回鹘人的手稿,现收在拉得洛夫氏的《福乐智慧·导言》之中。
吐鲁番古代各族人民在与疾病作斗争中,早有成熟的医药(如唐代的《西州续命汤》)。北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高昌回鹘境内龟兹进奉使李延庆等36人到宋朝献香药。元代畏兀儿人军医月举连赤海牙曾在合州(今四川合川)钓鱼山,“奉命修麴药以疗师疫”。
高昌回鹘人在宗教信仰上,先信最早从波斯传来的摩尼教,而后信佛教。所以,在今新疆吐鲁番西的木头沟或吐峪沟的墙壁上或废墟内,已发现大量回鹘人的宗教壁画,表现出与波斯文化融合的倾向。高昌回鹘人“乐多琵琶、箜篌”,“好游赏,行者必抱乐器”。高昌壁画中,经常有天堂中跳舞的画面。塔里木盆地的戏剧表演,在汉代已产生,这由20世纪在吐鲁番、哈密发现的译成回鹘文的《弥勒会见记》抄本的残卷、写本,以及近代在库车出土的有关当时戏剧演出的场面和文物可以证明。
19世纪末,法国人伯希和曾在我国敦煌千佛洞发现几百个属于元朝初年回鹘文木刻活字。据研究,这些回鹘文木刻活字很可能是元朝初年因在敦煌、吐鲁番一带大量翻译佛典,就参考同时代王祯那一套汉文活字印书的办法,用于畏兀儿地区所留的痕迹②。在唐代,已从内地传去七曜历,有十二地支及生肖,这由我国前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吐鲁番得到的回鹘文历书残页(现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可以证明。
5.维吾尔文化
维吾尔族是一个多源民族,最主要的来源有两支:一支是来自蒙古高原的回鹘人;另一支是南疆绿洲上的土著居民。这两部分人于公元840年大规模汇合,至16世纪初完全融合成现代维吾尔族。
三、新疆草原游牧文化 1.早期草原游牧文化 2.突厥文化 3.蒙古文化
4.哈萨克文化与柯尔克孜文化
哈萨克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她由古代许多部落和部族逐步融合而成。古代塞种、乌孙、克烈、乃蛮等均为哈萨克族族源部族,历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据汉文史籍记载,塞种人原名“允戒”,世居敦煌,后被月氏排挤而西迁,游牧与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到巴尔喀什湖以东和以南的广大地区。《汉书·西域传》在涉及到哈萨克族的主要源流之一的乌孙时亦云:“乌孙民有塞种、大月氏种云。”这也说明哈萨克族中有古代塞种人的成分。克烈是今哈萨克族中玉兹的一个大部落,主要居住在阿勒泰地区,另外塔城、哈密、昌吉等地区也有。但克烈部早在蒙古兴起之前,便闻名于世。辽金时期,克烈部游牧于杭爱山与肯特山之间的鄂尔浑河和图拉河流域,西与篾儿乞惕和吉利吉斯部为邻。从此看来,哈萨克族游牧生活历史悠久,在悠悠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特有的转场文化。
哈萨克族作为一个草原游牧民族,一年四季都在不同的时节转场,逐水草而居。但是我们不能将哈萨克族的转场视作简单的换季换草场的举动。哈萨克族人的转场具有独特的文化蕴味,既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更重要的是转场赋予了人们无穷的精神食粮。也因此,哈萨克族人的转场文化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转场景象由于过于引人入胜,因此讲究转场队伍必须整齐划一。其中,转夏牧场和秋牧场的队伍更是热闹非凡。人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骑着骏马,运驼上盖着各色花毡,热热闹闹的转场,远处看去犹如南归的大雁。
部落首长骑着宝马,跨着镀金马鞍,身穿十分华丽的服饰,肩背弓,腰配剑,一手举白肩雕,一手拿金灿灿的马鞭,走在转场队伍前面,颇是威风凛凛。而夫人头带白色盖头巾,身披刺绣长袍,手牵转场头驼。部落首长和夫人身边簇拥着部落里的长者和能人,场面颇为壮观。在转场途中,部分男人负责勘察道路,整理运驼货物平衡;而能歌善舞的青年男女们相互戏耍,开着得体的玩笑,时而高声歌唱,时而男女对唱,竞相表演技艺,将枯燥乏味的转场变成了移动的舞台,绚丽多姿,美妙无比……
哈萨克族转场过程中还有这样的传统习俗,当地居住的部落要为转场经过的驼队提供食物和饮品。这种习俗也有自身的讲究,给转场队伍拿饮食的人到了转场队伍跟前时,首先要对转场的人们道平安,之后,将所带饮食提供给带队的首长和长者。首先接过饮品的人口中说着:“布斯木拉依热合曼热合依木”(经文,意为愿安拉保佑一切平安),先对着马鬃滴几滴饮品,后自己再饮两口,再转给其他身边的人饮用。身边的所有人品尝问之后,转给牵头驼的夫人,再转给转场中的其他人员。
如果转场队伍中有年轻的媳妇和妇女,转场队伍在经过古坟或有名望的部落时,她们会下马步行通过。她们双手接过送来的饮品,下马站在地上品尝。送饮品的人返回时,转场队伍中的妇女们往乘饮品的容器内放置银扣等物品,绝不让对方空手而回。转场队伍每到一处扎营地时,当地村落的人们会争先恐后的帮助转场队伍搭建毡房,送来美味佳肴,宰杀牲畜盛情宴请转场队伍。同样,转场队伍进餐完毕后,赠送丰厚的礼物作为回报。从此,可以看出哈萨克族是一个讲求团结,讲求和睦,讲求和谐的豁达民族。
四、新疆屯垦文化 1.汉唐时期的屯垦文化 2.清代屯垦文化 3.兵团文化
五、新疆宗教文化 1.原始宗教文化 2.火祆教文化
祆教是最早传入新疆的外来宗教之一, 至迟在公元前4世纪时,随着一部分信仰祆教塞种人的活动,祆教已经在新疆的大地上开始留下了自己的踪迹。
祆教在新疆各地的流行情况,据《魏书》、《北史》记载高昌国“俗事天神,兼信佛法”;《魏书》、《周书》记载焉耆国“俗事天神,并崇信佛法”;《旧唐书》、《新唐书》记载“疏勒国俗事天祆神”,“俗祠祆神”等;《旧唐书》、《旧五代史・外国列传》记载“于阗国好事火祆神”、“于阗,其俗好事祆神”;《宋史・于阗传》记载:“俗事祆神”。又据《宋会要・蕃夷四》之《龟兹传》记载:“太平兴国六年(976年)五月,西州龟兹遣使易难与婆罗门波斯外道来贡”。《宋史》记载高昌国“复有摩尼寺、波斯僧,各持其法,佛经所诵外道者也”,《宋会要・蕃夷四》之《高昌传》记载:“雍熙元年(984年)五月,西州回鹘与婆罗门及波斯外道阿里烟朝贡。”这里的“波斯外道”、“波斯僧”即指祆教和祆教徒。
新疆各地祆教的情况比较复杂。各地虽“俗事祆神”,但不能因此认为该教已得到广泛普及。因为除祆教外,各地还有流行已久的各种自然崇拜、萨满崇拜,特别是2世纪以后,佛教逐渐在各地盛行起来,各地王室、贵族大都崇奉佛教,并加以推导。佛教已居主导宗教的地位。祆教的流行,主要是在农村和民间,在民间形成风俗。尤其是拜火仪式,引人注目,所以常为史籍所载。各地祆教徒的情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经商而来的波斯人和粟特人,粟特人有一部分已移居各地,他们带来的祆教信仰具有粟特(河中)本土色彩;另一种是受其影响而信仰祆教的当地其他成分的居民,这些人也只是部分地接受了祆教教义,如对祆神阿胡拉・马兹达为最高主神的崇拜思想、向善思想、具有祆教特点的祭火仪式,以及一些较适合当地居民习俗的礼仪、节日等。但诸如“天葬”、“九日濯之礼”和其他过于繁复的礼俗、仪式,并未被吸收。
流行了一千多年,10世纪以后逐渐在各地消失。原因除因伊斯兰教的传播取代了各地祆教之外,也有祆教自身的原因。不传教,不译经,祭司们没有传播教义的义务,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祆教的传播发展;其次,祆教有极严的教规,教徒若触犯教规,便要受“烧铁烙舌”的酷刑惩罚;第三,祆祠为禁地,外人不许进入,使人不容易了解祆教。第四,祆教礼仪十分繁复,有“仪式宗教”之谓,如欲加入祆教,则更须经过极复杂严格的洁净规定,一般人难以接受。此外,在政治上,祆教并未得到各地统治上层的支持,经济上没有如佛教、伊斯兰教那样的寺院经济作为支撑,所以只能逐渐萎缩,自生自灭,成为民间宗教信仰和习俗的一部分
祆教虽然失传,但由于在民间流传时间较长,并且与各地古代居民崇奉的自然崇拜有许多共同之处,经过长期相互融合吸收,形成某些固有的信仰习俗,有些带有祆教色彩的习俗被保留至今。
3.佛教文化
公元前1世纪,佛教经克什米尔首先传入信教于阗。不久,又经中亚传入疏勒。此后佛教沿着丝绸之路南北两道传播到且末、若羌、莎车、叶城、库车、阿克苏、焉稽、吐鲁番、哈密等塔里木盆地周围各个绿洲。佛教传入后,新疆正 处于奴隶占有制发展阶段,在天山南北建立了数十个“城郭之国”。
这些所谓“城郭之国”,只是一些大大小小的、互不属统的地方割据政权。他们互相攻伐,不断进行兼并战争,破坏了经济发展,造成社会动荡。匈奴贵族集团对各地的残酷政治压迫和经济掠夺,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各种社会矛盾的激化,加重了劳动人民的苦难。汉朝政府驱逐匈奴的斗争,虽然给新疆人民带来了休养生息的时机,但未彻底接触战争和阶级压迫给他们造成的痛苦,各种社会矛盾依然尖锐激烈。所以,提倡忍耐、安于命运的佛教传入后,很快就受到各地统治者的欢迎。他们希望借助这一新宗教来消除劳动人民的不满和反抗,维护自己的统治,对佛教大力予以复制和推行。长期遭受匈奴贵族忽然本国统治阶级压迫剥削和奴役,生活性爱水生火热中的广大劳动人民,也把改变自己命运、摆脱痛苦的希望寄托在对佛教的信仰上。
佛教传入各地后,受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底层劳动人民的普遍欢迎,信者日众。因而佛教在各地得以迅速传播开来,并遂最终取代萨满教、袄教。成为各地的主要宗教,从而在新疆形成了一佛教为住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
佛教在各地统治者的大力推行下,发展成为新疆的主要宗教。佛教鼎盛时期,在塔里木盆地周缘各绿洲,佛寺林立,僧尼众多,还形成了于阗,疏勒,龟兹,高昌等著名的佛教中心。新疆佛教在造像,绘画,音乐,舞蹈,寺院和石窟建筑艺术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丰富了中国和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佛教在新疆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新疆佛教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进入了鼎盛阶段。当时各绿洲地区佛寺林立,僧侣成群,宗教活动规模宏大。
佛教寺院的修建,既是宗教活动的需要,有时弘扬佛教文化、宣传佛教教义的要求,也是信仰者的一项众要的功德。新疆佛教十分重视寺塔的修建。于阗作为新疆佛教的首传之地和佛教中心,不仅佛教佛塔的数量多,而且建筑规模大。晋代西行求法的高僧显在途经于阗时看到,“家家门前皆起小塔,最小者可高二丈许”,还有“不可计数”的大小寺院。据后人考证,当时和田地区具有一定规模的寺院达4000于所,兰若小塔逾5000个。城内著名寺院有14座,其中法显所具之寺有“三千僧”,可见规模之大。另一座时位于城西七八里的王新寺,规模更大。该寺由三代和天王历时80年才建成,高25丈,雕刻精美,金碧辉煌,气势宏伟。佛教另一中心龟兹,仅城内就有“佛塔千所”。
大规模佛事活动更反映了当时佛教的鼎盛。于阗举行一种名为“行像”的大型佛事活动,从四月一日开始,“成立便扫洒道路,庄严巷陌”。城门上支起大帐篷,国王和夫人及采女就住在帐篷里。行像,在离城三四公里的地方做一个状如行殿,高三丈多的四轮像车,把佛像立于车中。像车距离城门一百步时,国王脱掉王冠,换上新衣,赤足持香,出城迎接。像入城时,梦楼上夫人、采女纷纷向下抛洒鲜花。这种盛大的行像活动,共进行14天,由于阗的14座大寺轮流举行。国王自始至终参加,直到整个行像活动结束,才和夫人等一起返回王宫。当健陀罗佛教艺术兴起的时候,佛教的传播区域也在逐步扩大,从公元前三世纪始,阿富汗的兴都库什山,斯库鲁阿布上游的巴米扬摩崖石窟开始兴建,佛教造像艺术活动也借助于佛教在各个地区的逐渐流行而发展起来。东汉永元二年至建和元年(90-147),新疆库车“森木塞姆千佛洞”开凿。东汉初平元年至唐天佑四年(190-907),新疆拜城“克孜尔千佛洞”开凿。东汉建安六年至北魏太平真居十一年(201-450),新疆鄯善吐峪沟千佛洞开凿。东汉建安六年至唐天佑四年(201-907),新疆库车库木吐拉千佛洞开凿。西晋泰始元年至唐天佑四年(265-907),新疆焉耆锡克沁千佛洞开凿。西晋泰始元年至北魏泰常五年(265-420),库车克孜朵哈千佛洞开凿。
4.摩尼教文化
摩尼教是一个世界性的宗教,源起在波斯,由教主摩尼(Mani)创于3世纪中叶。3—15世纪曾在亚非欧三大洲很多地区流行,吸收了不少东西方宗教思想,形成二宗三际的独特教
义后,又影响了希腊哲学与基督教一些教派,甚至与佛教也有交互影响,但是摩尼教(东方教区)佛教化的程度远过于佛教中吸纳摩尼教的成份。
新疆的古代遗迹与文书中有不少摩尼教的踪迹。考古工作成果可分为两次大的发现,即20世纪初德国人的发现及80年代以来中国人的发现。德国人在吐鲁番考察时发现的摩尼教法堂遗迹,最重要的莫过于在高昌摩尼教城发掘的K与α遗址,这两个地方原来都曾是摩尼寺,虽然以后改为佛寺,但仍然发现了摩尼教壁画,出土绢麻纸画以及文献;同时发现还有伯孜克里克石窟第38号(当时编为25号)洞窟,此窟曾被封存的主壁面,原画有“礼赞生命树”,因而俄国人1914年的考察
报告,比定为摩尼教石窟。上述寺窟遗址与交河故城及吐峪沟等处发现的摩尼文献残
件数量上千,且有多种语言形态,如古伊朗语系中古波斯文(MP)、帕提亚文以及粟特文,还有古突厥文,回鹘文、龟兹文及汉文等。同时一时期,在敦煌的藏经洞也发现了汉文与回鹘文的摩尼教译经。50年代在福建泉州发现摩尼教草庵,近年又有浙江苍南、湖北英山的法堂与墓地等。至80年代吐鲁番又新发现了出土文献,是摩尼教徒以粟特文与回鹘文所写的信札,石窟考察方面亦兴起了探查研考热潮。
摩尼教的艺术文化遗迹,集中发现在高昌故城的两个寺址、交河故城、伯孜克里克与吐峪沟石窟。在古城寺址与石窟遗迹中所出土的诸种文献,往往十分精致,不少文献附有插图或卷首扉页画,表现出摩尼教艺术文化的特色,且与摩尼本人善于以画技宣教,作过传教图册的传统相关。
高昌古城K遗址出土过一件写着回鹘可汗的王统世系,背面画着细密画的摩尼教文书,说明其应是回鹘时期的王家寺院。遗址居中的几间斋戒大厅有最重要的壁画,壁面上创始教主摩尼赫然在目,摩尼僧众簇拥在侧(图
1)。摩尼头戴华丽的高冠,身着边饰的宽领衣,长面细目,微髭尖须。头后显示其神圣的项光,是一轮弯月与淡色的红日相结合而画成的。摩尼身后先排列着一列列男教徒,紧随其后的是女教徒,装束均略近于教主,其后又有身着红格花和深灰衣衫的人,衣服为窄袖圆领束腰式。摩尼教信徒分为五个层次,即慕阇(传法教道者),拂多诞(侍法者),法堂主,纯善人,听众。其纯善人以上的四个层级属于“选民”,相当于出家僧侣,都穿着白色法衣;最基层的“听众”仍为俗人,身着俗装,因而此画反映了“僧俗两界”、高低多层的教徒信众。α寺址也是一座出土有摩尼教画的王家寺院。伯孜克里克第38窟的
“礼赞生命之树”壁画,中间三株主干升起,树叶锦簇,异果垂重。树下有各式人物,如戴凤冠、人身象头、肩生翅的守护灵等等,均双手合十或笼袖,十分虔敬地向树或跪拜或立敬(图
2)。此窟年代约定在9、10世纪之交。另外在27号 窟也有类似画面,且与35号可能属于摩尼教原创窟,而发现摩尼教徒信札的新编2号也可比定为摩尼窟。
回鹘为维吾尔族的先民,他们曾在8世纪中至10世纪初近200年时间信奉摩尼教。漠北《九姓回鹘可汗碑》、吐鲁番回鹘文的《牟羽可汗入教记》都明载回鹘族先民改宗摩尼教的事件。回鹘人改宗摩尼,缘于牟羽可汗出兵助平安史之乱后皈依了摩尼教。唐宝应二年(763)牟羽携四位摩尼法师,由洛阳返回漠北鄂尔浑河草原,由此时起奉摩尼教为回鹘的国教。回鹘可汗在803年时就曾由漠北来吐鲁番访摩尼师,此时回鹘势力已至吐鲁番,此前这里聚居的粟特人就有奉摩尼教者。840年回鹘由漠北迁至吐鲁番,建高昌回鹘国初期,摩尼教已很兴盛,吐鲁番地区出土不少回鹘文摩尼教文献可为明证。随后,他们处于既信摩尼教又信佛教的阶段,这可以从摩尼教经典混入佛教内容,佛教经典也掺入摩尼教内容证明。总之,从出土文物等情况推断,摩尼教在此于10世纪上半叶达于鼎盛。至会昌五年灭法后,三夷教(摩尼、祆教、景教)在汉地一蹶不振,摩尼教在会昌三年
(843)就被禁止。但在高昌回鹘,摩尼仍盛,佛、景、祆等并存。至10世纪末的癸末年(983),特勤王子奉阿斯兰毗伽天可汗之命,于旧城毁摩尼寺,改为佛寺,标志此时民族信仰又一次改宗。
现存的纸质书卷插图之中,有一张正反两面画,一面反映可汗皈依摩尼教的场面,另一面画有摩尼教庇麻节内容。归依图中心部位,身着华丽的饰边法衣者———应为承法传道的大慕阇等级人物,与身着铠甲的王者,双手紧握,这应是皈依改宗的象征。可汗身后有着胡须世俗人物。法师慕阇身后为着白衣的
选民僧侣,其前方有象头狮面的护法以及菩萨形貌的人。庆贺庇麻圣节—— —摩尼教重大节日,画面也有中心人物,应是坐在一台座上,着法衣的大慕阇。他的周围有身着法衣的摩尼僧侣成排而列,身后下两排有戴样式色泽不同的帽子的人,或为低级僧侣,或为信众。但更引人注目的是其面前的奉献者与奉献物。有两个领头的僧侣,趋向前方,手捧一部经书,前方的台上,有方形大果盘与高足圆果盘,盛满了瓜与葡萄(图3)。还有一些画,也十分精致美观。如描画书写僧的,白色法衣僧侣们坐案前,手中持红色的笔,有人还拿着两支。此图极具波斯细密画的特点,色泽富丽,构图均衡。另外还有麻布幡画上的男女选民等,有趣的是画女选民的幡布,不仅题有诸侯夫人之名,而且两面均绘同一人,或着法衣或穿俗装。
5.景教文化
景教即基督教派别聂斯托里派,是我国对该派的一种称谓。“景”字含有“光明广大”之意,源自于《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中:“真常之道,妙而难名,功用昭彰,强称景教。”聂斯托里即该教的创始人。
景教传入新疆地区的时间,因无确凿史料,也只能作出大致的推测,约在公元6世纪中后期至7世纪初。按照西方宗教陆路传入我国的一般规律来看,应当是早于我国内地,而略晚于中亚诸地。
高昌地区是景教的一个传播中心。在高昌故地的考古发掘曾发现有景教寺院遗址,出土有景教文献。景教在天山北部得到了更大的发展。轮台(今乌鲁木齐附近)、阿力麻里(今伊梨霍城县境内)等地都建有景教大教堂,并有自己的主教。元初,道教首领邱处机西行至轮台时,有“迭屑头目为迎”,迭屑是元代文献对景教徒的称谓。由景教头目出面迎接成吉思汗的这位贵客,足以说明景教在该地的势力和地位绝非一般。景教在西北操突厥语和蒙古语的游牧部落如克烈、乃蛮、汪古、篾儿惕等部中,都有大量信徒。有些部落酋长和上层贵族也信奉该教,使景教在游牧部落中取得了很高的地位。马可波罗称克烈部酋长王罕为“长老约翰”,由此而在西方基督教界引起了东方有大量基督教徒等各种传说,天主教会纷纷派出传教士来西域传教。据考古发现,在伊梨地区,七河以及其它游牧人活动的地方,有大量画有十字的元代景教徒墓石和刻石出土,证实了景教在游牧民中间确有一个兴盛时期。
14世纪中叶以后,景教在西域整个地区衰落。
6.伊斯兰教文化
10世纪初,伊斯兰教经中亚首先传人新疆喀什地区,经过几个世纪的传播,到16世纪时已取代佛教成为天山南部地区的主要宗教。伊斯兰教与佛教地位在这一地区的转换,是新疆宗教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它不仅改变了新疆传统的宗教格局,也改变了新疆的政治格局,更对改信了伊斯兰教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六、转型期的新疆各民族文化 1.新疆各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
2.新疆文化资源与旅游文化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