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区域化党建杠杆撬动创新社会治理
建设宜居家园的实践和探索
近年来,区域化党建业已成为基层党建工作中最有活力、最为活跃的实践领域。经过几年的探索推进,xx镇“N区N会”区域化党建工作形成了富有xx特色的区域融合“神经链”、“联动轴”、“实践区”,其杠杆效应逐渐传导至社会治理和社区建设领域,逐步形成了以基层组织建设、社区自治区域共治等为主要抓手推动工作创新的新格局。
一、立足“两大主题”,应对“四大需求”——“N区N会”区域化党建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背景
xx镇地处xx区东南端,紧邻市中心区。随着市政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市民生活的日渐活跃,根据产城融合、社会治理、群众工作的时代要求,2012年,镇党委在开展“大联勤”的基础上,致力于党建系统的“再升级”,按照“一会统筹、N区联动;分类推进、全面提升”的基层党建思路,推行“N区N会”(行政区、社区、商区、校区、园区党建联盟+党建峰会)区域化党建工作。
xx“N区N会”的提出和实施,深深植根于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这两个重要主题,并在实践中逐渐向社区建设领域拓展。一方面,“美丽xx”的战略目标,要求党建工作和群众工作紧扣“管理有序、环境优美、文化繁荣、宜居宜业”的城市化治理理念;另一方面,市民全面发展和产城融合发展的现实需求,又要求尊重基层首创,拿出切实举措,真正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问题。“N区N会”牢牢扎根于xx地区发展和社会治理的现实,是应运而生的创新举措,具体表现为用区域化的方法为社会治理、基层建设和社区建设过程中呈现的“四大需求”提供解决路径。
一是群众诉求从“基本型”向“多元化”发展,产生“张力”需求。
xx的基本需求仍然占据较大比重,如全镇低保户占全区三分之一左右,60岁以上老龄人口占人口总数的31%。同时,精神文化、市政发展、环境卫生、公共服务等新型需求表现日渐旺盛,居民在就医、出行、教育、居住、物业管理等领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资源利用和分配成为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二是区域格局从“单一型”向“混合型”发展,产生“合力”需求。
xx曾有“市场兴、百业兴”的说法,但在“调结构促转型”的要求下,以专业市场为主的单一产业格局,近年来已经演化为集电商、汽配、金融等为一体的多元型产业结构;原本以xx路为主线的商圈分布,演化为全区域覆盖的混合型产业布局。而地铁xx线开通、xx线动工,也使业态、地缘之间的关系更为纵横交错,产城融合和区域治理的需要更为迫切。三是社会建设从“内生型”向“公共性”发展,产生“动力”需求。
公共服务平台、条块治理模式逐渐充实进管理体系,取代居民区、经济单位、行政部门等的自我管理。近年来,针对内生型需求溢出带来各类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动力机制问题,镇推出“大联勤”、“小联勤”等社会治理综合性平台,加大开放参与和公共治理的力度,并在“N区N会”工作中提出实现区域化党建靠动力激发的要求。四是党的建设从“单位制”向“社会化”发展,产生“活力”需求。
一方面,基层党组织“少资源”无法应对利益诉求多元交叉的立体格局——无法解决群众具体的问题就意味着失去一部分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组织建设“低活力”难以匹配市民生活和产业发展的活跃程度——固步自封带动不了群众参与、监督、评判。“自扫门前雪”、闭门抓党建的传统基层组织建设方式已经疲态尽显,作为社会治理的“领头雁”,基层党组织迫切需要提升自身活力。“N区N会”在近年来镇开展“大联勤”的基础上,着力于复杂矛盾的解决、区域发展的突破、党建功能的提升、社会融合度的增强,不断推进区域单位共谋党建、共促发展、共同服务、共建和谐的能力和水平。
二、围绕“三个方面”,推动“N子服务”——为社会治理提供组织保障和工作平台
“N区N会”工作的出发点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通过党组织自身作用的发挥,提升党建工作对社会治理的引领效应。着力点是开门搞党建,跳出党建抓党建,实现党的建设与群众工作、社会治理、经济发展的全面融合,推动单位内外、行业内外、区域内外资源统筹利用。据此,“N区N会”着重在基础性、组织力、项目化等三个方面进行深入推动,实践中也产生了一首富有xx特色的“N子”党建工作经。
一是突出“基础性”。
把组织建设作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重要基础,具体为:“联会峰会明确了路子”,每年召开一次党建峰会的同时,每季度各联盟召开联席会议,实行轮值主席制,累计召开联席会议近百场,担任轮值主席的党组织书记xx人,以常态会议机制增强联盟有效运行力;“课题调研开阔了脑子”,各党建联盟完成年度调研课题;“特色工作亮出了法子”,基层党组织每家至少实施一项党建特色品牌,形成xx余种品牌特色链,普遍涉及社会治理、社区建设领域;“先锋指数测出了影子”,对全部党组织和党员进行了先锋指数测评,形成了“群众眼中的党组织和党员”的基本反映。二是强化“组织力”。
称之为“十项机制建起了架子”,机制包含两项“组织架构建设”(组织领导、党建峰会机制),形成神经系统;五个“运行规范建设”(联盟联动、党群联动、联勤联动、品牌创建、专题研讨机制),犹如“手和脚”;三项“保障支撑建设”(先锋指数测评、专家咨询、督导指导机制),赋予“大脑”和“小脑”功能,以此形成一个集镇党委、二级党委(党组)、党建联盟、基层党组织及社会力量一体运作、各司其职的区域化党建“神经链”,并有效传导至社会治理的基础和末梢。三是巧用“项目化”。
即分解推动、项目运作。具体为:“联动共建搭起了台子”,构建xx对联盟内党组织“小联动”结对,xx对联盟间党组织、与区域内体系外党组织、区域外党组织三个层面的“大联动”结对,围绕社会治理、社区建设展开共建内容;“统一行动吹响了号子”,五个联盟实施五个统一行动,共同目标面前凝聚共同力量;“共治项目开出了方子”,根据社会治理要求,联盟形成“一年以一个重大项目解决一个重要问题”的推进思路和措施,一些受到普遍欢迎的项目逐渐演变为常态工作品牌;“集中服务甩开了膀子”,每半年开展一次联盟统一行动日,累计开展集中服xx次,吸引xx多名党员群众参加,受益群众xx余人次,“xx”等集中服务更是形成了定期化、经常性的工作机制。
三、推动“N区汇聚”,提升“宜居效应”——“N区N会”的初步成效
xx镇区域化党建在激活“区域统筹”中提升,以区域化之“法”,党建联盟之“实”,党组织之“活”,开展党的建设和群众工作,有效推动了xx区域内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的作用发挥。
深化“服务结对”,形成“联动”效应。通过多渠道的资源引入,打造镇层面结对的xx多对共建关系,联盟层面结对的xx对共促关系,基层党组织层面结对的xx余对区域内外联动关系,不断推动社会治理和社区建设合力形成。依托党建联盟的实体运作,在联盟内开展“小联动”结对,相同业态、相近特点的单位党组织结成xx个对子,以共同发展、相互借力的形式推进服务群众、社会治理工作;与联盟间党组织、区域内体系外单位党组织、区域外单位党组织开展“大联动”结对,基层党组织建立区域内外结对共建关系xx对。xx市场监督管理所党支部与xx经济城党支部开展“所城联动”,探索共同服务企业发展、推动区域治理的新模式。坐落于xx路的上海市轻纺市场,在参加镇商区党建联盟后将“星级”商户的评选与商户的社区表现挂起钩来——不仅要看经营,还要看社区表现。租户一改以往在租住地乱堆乱扔现象,邻里关系和睦了,还激发了社区志愿服务的热情。这些区域合作服务模式在xx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xx年实践中得到充分演练和推进,形成基层党组织和区域单位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基本做法,如社区党建服务中心和轨交xx号线开展“文明路上党建帮”合作结对,在居民走进轨交工地的同时,拉近了区域化党建的服务纽带。
打通“服务分割”,形成“联合”效应。依托社区党委、行政组织党组,形成“二级党委(党组)”领导和推动“N区”党建联盟的工作架构。镇各科室紧紧围绕“N区N会”谋划和开展工作,形成部门联动、工作联合的服务态势。在创城登高、轨交xx号线基地征收、“两个覆盖”等工作中,镇不断深化“浸社区”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模式,由机关科室和机关干部包干基层单位和社区工作任务,切实体现机制联享、组建联推、阵地联建、活动联办、考核联动的要求。同时,在各类群众性问题研究和解决过程中,全面开展资源整合、力量联合,严格执行对照联勤工作制度的要求,推动“网上信访联合接待大厅”、“大联勤”、“大数据”等群众综合治理平台建设,共同组成群众问题和社会矛盾解决体系,推进影响群众满意度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和及时回应。
优化“服务体系”,形成“主体”效应。按照市委、区委关于联系服务群众工作的要求,“N区N会”全面统筹镇群众工作,形成区域支撑、基层自治为主要特点的群众工作格局。一是强化基层自治机制。在社区全面实施“五联”工作法,构建先锋议站(家)、社区议站(家)。二是建立区域单位支撑机制。区域单位普遍参与社区服务,其中“两新”组织每年组织两千余人次参加社区志愿服务,向社区捐助资金近百万元;三是改进机关干部在联系服务群众中的作风建设。镇机关党总支在全面实施“顺民心、听民意、解民忧”的“xx”工程中,形成“xx”联系服务群众工作模式,结合找准解决“四风”方面突出问题,做到定点联系、定项参与、定期解决、定责落实。今年以来,更是成为创城、轨交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四是开展先锋指数测评。在镇全部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中开展的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指数测评,随机抽取群众进行打分,聚焦“四风”、“不严不实”等现象,对照群众迫切期望解决的问题助推社会治理成效形成。
凝聚“服务力量”,形成“共同”效应。以党建联盟为单位,打造党组织共同服务力,是“N区N会”的重要目标。x个党建联盟分别实施了各自的统一行动项目,行政区党建联盟“四进四强”行动,社区党建联盟“五联”工作法,校区党建联盟“三优三名”工程,商区党建联盟“五位一体”工作体系,园区党建联盟“四阵地”建设,成为凝聚共同服务力,分领域明确服务主线和服务内容的重要抓手。新郁社区在实施“平改坡”和创城治理工作中,社区党总支根据社区党建联盟统一行动——“五联”工作法要求,建立
“三专”队伍,并进而形成“新郁心愿”民心工作体系,在工程建设和居民之间架设意见反馈、解决、监督的平台,xx多家单位参与的专项工作组,在部门间吹响“集合令”;xx多名居民骨干组建的专区服务队,在邻里间响起“征询声”;近xx名居民代表担任的专门监督员,在施工队旁架起了“摄像头”,推动社区建设各项工程平稳完成,并确保没有一起矛盾升级。在统一行动的范畴内,党建联盟每半年开展一次“统一行动日”集中服务,五支“联动服务队”走上街头、走入市场、走进家庭,通过集中服务和集中走访,形成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具体举措;按照“一年以一个重大项目推进一个重要问题解决”的思路,各联盟明确各自“共治项目”,努力让群众感受到“N区N会”区域化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带来的变化:行政区党建联盟推动“浸社区”服务,推进问题解决;社区党建联盟构建“党群议事体系”,推进居民自治;商区党建联盟打造“xx路商圈诚信经营公益服务共同体”,推进社会责任;校区党建联盟运行“品质教育社会资源库”,推进校园建设;园区党建联盟建好园区“一中心一基地”服务点,推进人才服务。同时,党建联盟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定期开展集中性课题调研。
突出“服务特色”,形成“抓手”效应。结合自身实际,当前,五个党建联盟内xx家党组织提出并实施了xx余项党建特色品牌,其中有很多内容涉及社会治理领域。在一次沿街路面乱设摊治理过程中,xx城管中队的党员看到摊贩大多生活困难,“放任不行,贸然取缔却容易引发新的社会问题。”怎么办?党支部组织党员和骨干队员在现场路段设置“微型党课流动授课点”,并开展“城管进社区”活动,全面听取意见建议,探索“亲民、文明、服务”为一体的城管新形象。镇机关党总支的“xx”联系服务、铜川社区的“四事”活动、景域集团的服务“三带动”、xx市场的“xx”、xx幼儿园的“送教进市场”等,在xx的党员群众中日渐深入人心,成为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群众的自觉行动。
增强“N区”汇聚,提升宜居品质。按照规范建设、自主运转、功能升级的要求,xx不断深化“N区N会”区域化党建平台对社区建设的功能效应,积极构建以社区“五联”工作法为主要内容的社区自治共治体系。一是构筑群众需求主动服务机制,推动自治缘自治圈的形成。xx社区在“N区N会”工作中建立因“孩”结缘的自治服务圈,推动居民自治的联系纽带日益拓展,最终形成“孩缘”自治,以“年轻妈妈”等群体为志愿者基本班底,为老年人口占据较大比例的xx社区带来了一股清新活力,并逐步从需求分散的“孩缘”服务向相对固定“孩圈”自治发展,让社区自治找到新的支撑点。二是构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体系,推动问题结的纾解。推出“服务对接,需求认领”项目化结对服务模式,在基层党组织间实现服务群众焦点汇聚和行动自觉。xx社区针对黄土裸露、花木枯萎等现象,由党总支推进“迷你菜园”项目,超过30%的居民家中建成“迷你菜园”,用“营养砖”培育出的萝卜苗、小西红柿、紫背天葵等,不仅装点了居民生活,而且产出了不少环保、美味的蔬菜。增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相互认识,通过相互交流参与“家庭一平米小菜园”活动的经验,促进了宜居和谐的社区文化建设。xx社区针对小区私装地锁、车辆乱停、堆物占位等现象,加强党员的自治引领和“三驾马车”的协同推进。在业主中建立微信群,就安装地锁占车位的突发性问题,社区党总支积极发挥业委会和党员作用,由业委会成员和党员加入该群,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思想动态,做好防止矛盾激化的预案,并及时召开听证会,群策群力提建议,最终形成了加强小区内部管理的共识。同时,今年xx月由物业和业委会召集“占位群”的部分业主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的诉求,达成相互谅解共同管好停车位的共识,建立了xx小区“车管小组”,推动原先的“占位群”向“车管群”转化,截至目前,xx位居民参与该项工作,解决
xx个具体的停车难题。三是形成项目共建模式,推动实事工程各方的互动链。定期梳理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名单和活动情况,纳入社区公益服务建设体系,xx有限公司上海市轨道交通xx号线xx标项目党支部与铜川和鼎秀两个社区党总支共建结对,协调化解轨交xx号线施工过程中产生的xx5起矛盾,并协助动迁工作稳步推进,确保了市实事工程的顺利开展。沪嘉交通公司党支部与鼎秀社区党总支采取共管形式,为“阳光楼宇阳光道”建设提供宜居氛围,实施绿化认领、道路修复等工作举措。针对居民入住时对交通、环境问题的意见,xx市场党委与xx社区党总支共建开展“xx进社区”项目,截至目前,累计举办xx次,提供xx吨xx,在增强企业反哺社会的责任意识的同时,有效化解区域矛盾,该社区与区域单位的矛盾下降xx%。
四、聚焦“宜居家园”建设,发育城市基层党建——新起点上区域化党建的现实任务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同时强调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镇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xx“N区N会”要紧紧贴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主线,着力解决xx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基本掌握区域化党建基本方法的基础上,在新的发展形势和任务要求面前,“N区N会”要实现新起点上的新突破,主要仍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区域化党建需要注入新的内涵要求。
今年以来,中央、市委、区委多次强调城市基层党建的概念和探索,中组部在上海召开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会议,这也要求我们在区域化党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城市基层党建的实践路径。新形势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任务更为繁重,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为全面推进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一是党员教育管理方式要进一步针对现实需求。
随着下岗失业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退伍党员、待业大学生党员不断进入社区,为区域化党建带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面临社区党员队伍构成日益庞杂,人员流动性大,存在着组织关系不接转、人户分离等问题,部分党员对社区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强,参与社区党组织活动的自觉性不高。一些离退休党员由于身体不好等原因,不经常参加组织活动;一些外来流动党员流入社区后,不主动与社区党组织联系,社区党组织无法对他们进行及时有效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口袋党员、隐性党员、挂名党员增多,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参加党组织活动的现象比较普遍,成为区域化党建和城市基层党建实践道路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党建活动基础设施要进一步对标城市基层党建要求。
党建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载体来支撑,目前来看,落实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要求,社区活动设施还较薄弱。硬件方面,基层党建阵地较为匮乏,基层党员活动场所不足,往往都是“一室多用”,开展活动经常临时找场所,与此同时,图书室、电教室等基本设施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软件方面,缺少党建工作信息平台,信息发布、召开会议还靠老一套,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缺少党员群众互通互融的共享平台,无法和群众进行有效对接,不能真正了解群众诉求。缺少了基础设施和经费的保障,党建工作无法施展拳脚。三是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两个覆盖”的成效还需进一步融入区域化党建格局。
近年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迅速发展。这些组织多是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主要聚集于各类商务楼宇、产业园区、商圈市场之内,具有规模小、党员少、从业人员流动快等特点。在工作中,由于部分新兴经济组织负责人对党组织的作用认识不足,担心党组织开展活动占用时间、人力、财力,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增加成本支出;部分新建私营企业主面临的竞争压力大,对加强企业党建工作热情不高;部分非公企业党员党性意识不强,没有把个人目标同党的建设的整天目标结合起来,有的甚至不愿把党员身份亮出来。“两个覆盖”实施一年来的成果,急需以体系方式和体制框架固化并及时融入区域化党建格局。(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宜居家园的实践需要更有效的载体。
区域化党建,归根结底要围绕“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具体目标,特别是社会治理的现实任务予以深化。xx即是“大联勤”的起源地,又面临着纷繁复杂的社会治理难题,更要求区域化党建探索引领和保障社会治理创新之路。今年以来,区委提出并实施“宜居家园”建设,明确“共建、共治、共创、共享”的综合治理框架,为区域化党建提供了加强具体载体建设的新命题,镇主动实施“x站x家”自治共治载体建设,以期形成新的基层统筹阵地效应。(三)激发党建内生活力需要更有力的措施。
“N区N会”突出强调的自主运转,还未在全部党组织中形成自觉的机制力,大多还只是按照镇党委的要求,按图索骥、亦步亦趋开展和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这也暴露出思想认识上的引领意识还未完全到位,传统党建靠组织发动到区域化党建靠内生活力激发的目标,还需要进一步以区域化党建的具体举措来激发和培育。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当前区域化党建工作要进一步坚持统筹协调,积极探索实践,改进方法措施,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工作落实。
在五年工作的基础上,镇党委结合新的工作要求,明确进一步深化“N区N会”工作的具体举措,概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全面明确“N区N会”新的工作主题。
今年“七一”前夕,在“N区N会”区域化党建实施五周年的基础上,镇党委根据新的工作内涵,明确着重从三个主题进一步推进“N区N会”深化拓展:坚持“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之路,让区域化党建的杠杆撬动区域事业的发展,围绕“打造xx城市化地区创新社会治理的标杆”和“争做xx城市基层党建的范本”的工作目标,在广大区域单位中实现“作用融通、资源融入、服务融合”的效应;贯彻“城市基层党建”之路,让区域化党建的愿景带动基层党建的推进,在广大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实现“组织有活力、党员起作用、群众得实惠”和“先锋先行、xx真行”的力量格局;探索“宜居家园”之路,让区域化党建的温度滋润和发育居民的自我管理服务,在xx万xx居民中形成“管理有序、环境优美、文化繁荣、宜居宜业”的共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xx“N区N会”树立新作为,就要对标新时代的人民美好生活愿景,就要以三个主题的牢固确立,形成以xxxx多万市民为根本导向的建设目标。二是认真确定“N区N会”新的工作重点。
围绕镇提出的“两片一带三站”沿线发展战略,对“N区”党建联盟开展工作做好进一步细化;围绕“精益求进、xx真行”的精神内涵,在区域化党建实践中具体推进“先锋先行、xx真行”的党员作用;围绕新起点上的镇工作战略目标,从细微处入手,从精细化着眼,利用党建服务中心、党建服务站(点)等综合服务平台的阵地效应,推动区域化党建的感受度和获得感。在明年工作中,“N区N会”将在区域单位中着重推行“先锋
xx微服务”,以微小服务为载体,将健身场所、停车站点、便利商店、单位门岗等作为首批服务点,提供饮水点、休息处等服务内容;以微笑服务为表现,定期组织区域单位、党员干部、群众骨干、“两代表一委员”等在服务点实施公益行动;以微型项目为激发,面向有需要的群体提供切实有效的项目服务。以此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的工作要求。
三是深入推进社区“x站x家”建设。
将此作为推进“宜居家园”建设,深化“N区N会”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在此前三个社区试点的基础上,镇党委、办事处明确全面推进“x站x家”建设的目标要求。在居民区层面,全面建立先锋议站、社区议站,先锋议站为区域化党建议事服务经常性阵地,社区议站为居民自治社区共治常态化阵地;在块区、楼道层面,普遍建立先锋议家、社区议家,作为块区、楼道议事服务的经常性、便捷化载体。在具体实施中,广泛纳入区域单位力量,如先锋议站和议家,纳入的就是在册党员、在职党员、区域单位党员三支力量,同时根据居民意愿,有的是在楼道开设“议家”,还有的是在家庭设立“议家”,切实解决一些居民关心的问题,形成各方参与的固定阵地和稳定队伍。xx年,“N区N会”将利基层党组织“公推直选”契机,全面增强“x站x家”建设的社区影响力和区域粘合度。一方面,全面督促社区党组织完成“先锋议站(家)”建设内容,形成一批有常态活动效应的固定载体平台;另一方面,全面加强资源“三本账”的凝聚力建设,加强区域单位和社区建设共建共享的常态化,以及共同面对问题的共治力。
四是着力强化“项目化结对”工作。
在常态化结对的基础上,普遍采用项目化结对方式推进联动共建。今年“七一”大会除了表彰优秀项目化结对品牌外,还启动了新一批项目化结对工作,基本构建了“两个经常性纽带”:一是共同事务由党组织牵头的经常性议事服务纽带;二是共治项目由各方参与的经常性项目服务纽带,涌现了“xx”、“xx”、“xx”之“xx”等项目化结对工作内容。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项目化结对将重点对标xx市民美好生活的愿景,将从三个方面予以推进,首先,根据主要矛盾,查找表现形式,找准可以解决的区域性问题;其次,加强党建联盟影响和号召区域单位的工作力度,广泛集成和丰富资源内容;再次,实施“真心换xx”主题项目推进计划,设置涵盖社会发展多个领域的分项目推进内容。
五是注重推动实体化责任体系。
主要分为四个层面来推动:第一个层面,是在镇班子成员中落实“党建引领、一岗双责”领导体系,镇班子成员具体承担条线工作实施中的党建引领责任,切实加强对各领域党建工作的督促、指导、检查,形成“推进立体、责任具体”的职责布局。第二个层面是强化“二级党委”指导协调,五个工作部门(社区党建办—行政区,社区自治办—社区,社区发展办—园区,总工会—商区,社区服务办—校区)具体督促“N区”党建联盟开展工作的区域化党建责任体系,不断推动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有机结合,按照“分类建设、一体推进”的要求,共同参与打造区域化大党建工作目标。第三个层面,是在“N区”党建联盟中实施轮值主席“两通一联一考”任期制度(即任期内要与对口的“二级党委”、工作指导部门定期沟通,对所有成员单位联系一遍,由对口的“二级党委(党组)”、工作部门、成员单位、督导组共同开展轮值主席离任考核)。第四个层面,是在基层党组织中,进一步明确主动融入镇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路径和方法,积极落实参与创城行动“宜居家园”建设的载体和抓手。同时,为党建联盟配备工作督导指导组,由班子成员任组长,机关科所长任组员,机关干部任对口成员单位党建联络员。“N区”党建联盟的实体化运作是“N区N会”体现持久生命力的重要基础,从2018年开始,将轮值主席考核进一步与个人和单位考核联系起来,适时举办轮值主席论坛和述职活动,同时做好“两增”,一方面,增强党建联盟对区域单位的影响力,体现面上的工作广度;另一方面,增加群众和区域单位评价分值,体现纵向的区域参与深度。
六是积极拓展全覆盖参与。
“N区”党建联盟,将镇所属党组织作为成员单位,将部分驻区单位和区域化党建共建单位作为共促单位。随着区域化党建向城市基层党建的不断推进,进一步加强区域单位与党建联盟的常态沟通和共同行动。一方面,将相关单位纳入“N区”党建联盟联席会议和社区“x站x家”议事服务范围;另一方面,以党建联盟行动统筹区域单位参与力量,如进一步考虑将xx路商圈有关市场纳入商区党建联盟活动体系。当前,“N区N会”的覆盖面还与区域全覆盖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下一阶段,将着重以“三步走”做好“N区N会”的区域化覆盖工作,第一步:普遍走访一遍区域范围内有影响的单位,形成区域化的思想共识;第二步:及时纳入共促单位体系,形成区域化的机制基础;第三步:重点形成几个具体的项目推进措施,增强区域化的运行合力。
五、基层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思考和启示
在实践中,xx镇依托社区、园区和产业集聚区、商务楼宇、商商贸区、专业市场等建立区域化党建联盟,改变传统的以纵向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单位建党”模式,注重横向联合和项目统筹,以区域为主体,把区域内所有单位纳入共建范畴。针对不同领域党组织的特点,按照各有侧重、分类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协调协同、一体统筹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可以
说,“N区N会”为xx镇基层党建、社会治理、区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推动力,初步形成了汇聚区域资源的枢纽效应,也为区域社会治理社区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激活区域单位“动力”,是区域化方法开展社会治理推进社区建设形成持久生命力的源泉。
就xx“N区N会”实践而言,区域化开展社会治理的动力体现在三个方面:“利益型”纽带,主要体现在为小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环境型”纽带,主要表现在为区域单位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工作环境;“服务型”纽带,针对一些经营效益好、社会责任强的区域单位,为他们融入区域生态提供切实可行的服务项目。正是采取了分类实施、诉求对接的做法,“N区N会”激起了区域单位参与社会治理的普遍热情和共同话题。(二)坚持平台建设“开放”,是区域化方法开展社会治理推进社区建设形成广泛参与监督评判基础的前提。
党委明确“N区N会”开门搞党建的基本运行模式,有效助推了基层自治体系的建立完善,提出以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一平台五机制”为重点,推动基层党组织开展社会治理工作,也是立足于开放参与这个前提和基础。在近年来的党内主题教育实践中,坚持先锋指数测评机制,发挥“群众眼睛”的监督和评判作用,确保了党性锻炼植根于丰厚的群众土壤。社区“x站x家”议事平台建设的成效,不仅表现为为社区事务提供了更畅通、更直接的解决渠道,更体现在社区周边环境的整体优化。居民反映诉求在多元参与议事平台的发声,推动了区域单位对环境治理的整体自觉,促进了区域党组织主动对接社区需求,为区域资源的服务自觉提供了富有针对性的价值目标。(三)找准问题解决“实效”,是区域化党建带动社会治理创新加强社区建设统筹协调作用的关键。
群众对党的基层组织,普遍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因此,区域化党建从问题导向入手,推动问题查找、即知即改、项目转化。“项目化结对”即是在这方面的一个探索,通过区域力量聚焦区域问题、党建联盟统筹项目推进、职能部门支撑项目落地、社会力量评判项目实效,寓党的建设、社会治理、群众工作于项目平台运行之中。同时,党建联盟通过统一行动,党组织通过特色工作创建,也形成了常态化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渠道。(四)做实部门力量“支撑”,是区域化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形成稳定运行效应的基础。
一方面,行政区党建联盟将机关、窗口单位、“两代表一委员”等纳入基本服务力量,构筑了“N区N会”枢纽的关键支撑点。如在党代表、政协委员中推动形成督促和参与“x站x家”建设的“一引领三参与”工作举措。另一方面,行政区单位将区域联动作为基本考核内容,形成了问题解决机制的推动力。如结合创城、轨交xx号线建设等重要任务,对机关干部每季度联系社区、联动区域的情况进行分析,在机关干部普遍树立了参与社会治理、解决实际问题的部门责任和联动意识。在城市基层党建、宜居家园建设等主题的指引下,xx镇“N区N会”区域化党建工作将继续坚持“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断增强党建引领、区域协同、社会参与、作用融通的工作效能,努力形成推动xx各项事业发展的引领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