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1)》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4

2021-07-07 10:20:0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1)》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1)》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1)》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

盗传必究

大作业撰写要求:(1)分析文学作品,撰写鉴赏文章

篇;(2)根据教材上编阅读论各章的教学内容选择任一体裁的一个作品进行分析与鉴赏。

[原文]

席慕容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爱唱:“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古道边……“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

“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的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荡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的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快看!

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一个部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边的一个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

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解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

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唯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分析与鉴赏

永远的思念和眷恋

——读席慕容《燕子》

此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写作者的父亲由于得知《送别》歌的真实歌词后所产生的失望心情。《送别》的歌具有浓厚的别离惆怅的情调。作者小时候忽然被父亲叫住要求重唱一遍那首歌,觉得十分兴奋,以为父亲突然关注起自己来,有受宠若惊的感觉。其实这并不是父亲要求作者重唱那首歌的原因。

接着写作者想证明父亲的错误,以及父亲由此而产生的深深的失落感。父亲为什么“懊丧”,并连连说“好可惜”!为什么?文章用父亲的话点明了个中原因,是父亲一直以为歌词写的是“长城外”“我们的老家”,因此“特别地感动”,“一直没有忘记”。它触动了父亲的思乡情,并成为一种寄托。一旦面对真实的歌词时,其思乡寄托就成了空中楼阁,那心中的惆怅和茫然是可想而知的。可是,当“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因为歌词的明证无法抚平父亲心中的失望。文中那句“留我一个人站在空荡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衬托出父亲知道真相以后的哪种迷茫和失落感。这一部分从表面上看似乎与文题关系不大,然而与文章所要抒发的情感主调息息相关,为下一部分写作者自己的体验、感受和思考作了重要铺垫和衬托。

第二部分写作者对“乌秋”鸟的误解,并由此而产生的思想和情感的升华。

先写作者由于发现了“燕子”之后的喜悦心情。作者在山上种满了“相思树”,田间“绿意盎然”,到处是小鸟翱翔和鸣唱的某种思乡和谐氛围中,发现了“燕子”。文中用一只“孤单的小鸟”,“安静地”站在田边电线杆“细细的”电线上的意象,来折射出作者内心的某种孤单感。然而作者却不由自主地从心里喊道:“燕子!”“心中像触电一样呆住了”,显然这个物象拨动了作者的某根心弦,使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它已经成为作者某种精神寄托的鲜明意象。

接着含蓄地暗示了作者动情的原因。这是因为它是“从来没有见过的”,“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于是作者不由自主地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唱那一首歌。作者为什么从未见过燕子,而且把它看得如此“温柔可爱”呢?这是因为燕子只有父亲、外婆曾经生活过的大陆老家所有,而台湾并没有这种鸟。它实际上已成了作者思念故乡的一种精神寄托。因此,这只形似燕子的“孤单的小鸟”,同作者内心的思乡情绪完美地交融为一体,作者觉得它是如此地“温柔可爱”。可见,作者对燕子的特殊情感,具有个人独特的文化背景。

下面写作者在之后的几年中,每次见到“燕子”时的兴奋心情,以及内心所处的某种复杂而矛盾的境态。她有时牵着、抱着孩子见到“燕子”,就“兴奋地”、迫不及待地让儿子“快看”,“这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燕子啊”!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喜悦。因此,在她的视野中“天好蓝”,感觉中“风好柔”,这是主观情感对外界事物的观照和渗透。然而此时作者又会感到一种“朦胧的欢喜”和“朦胧的悲伤”。之所以“朦胧欢喜”,是因为“燕子”带来了日夜思念的故乡情调和氛围,使思乡情有了寄托,甚至连后代也能分享乐趣;之所以感到“悲伤”,是因为“燕子”仅仅是一种象征或影子,而真正、实在的故乡又离作者那么遥远,可想而不可及。这种矛盾而复杂的心情深深地埋藏于作者内心底层,无法用具体语言来简单表达和形容,因此她又觉得“朦胧”。这里先后写了作者的外婆和孩子,意在说明这种思乡情是几代人的共同情结,具有某种历史的穿透力。

之后写作者对“燕子”的深情寄托被事实打破后,由此而产生的孤单感。一次偶然的机会,作者发现她所熟悉的“燕子”,竟然是台湾当地资源中的一种“乌秋”鸟。作者周围虽然“有着好多的朋友”,然而她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因为作者所感受到的不是失去朋友的那种孤单,而是远离故乡、失去乡思寄托的那种莫名、难熬的孤单。因此作者并不想向专家提出问题、寻求解答,而“唯一的反应”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又“静静”地走了出去。这是因为那些朋友专家虽然能够正确鉴别出她所看到的“燕子”的真实身份,但却无法医治作者由于误识“乌秋”而产生的那种失落感。文中两个“静静”的动作,正反映了当时作者心中的那种茫然的失落,她不愿面对生活中的那种令作者失望的真相。

最后写作者在失落中的思想升华。作者在一刹那,忽然体会到了多年前父亲由于误认“长亭外”为“长城外”的失望心情,同时也明白了当时自己打破父亲美好理解的那种错误。此时此刻,她终于与父亲的心沟通了,有了共鸣点。作者通过这次心灵受到打击的经历,思想得到了升华: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实在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末句是作者发自内心的深情话语,它含蓄隽永,表面上似乎十分留恋心中的燕子,而其深层却是一片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眷恋之情。

什么是《燕子》一文的抒情线索和内在脉络呢?可以说是作者在文末揭示的人生道理,是作者那理不断的绵远思乡情。表面看来,好像文章通过父亲对《送别》歌的误解而产生了失望感,以及作者对“燕子”的错识从而打破了美好憧憬的叙述,悟出了一个人生哲理,即我们应该注意保留或维护人们心中的美好期待或寄托,那怕它是虚妄而不能实现的,就不必去打破它,展示那会令人失望的事实真相,这样会给人带来深沉的慰藉。然而对散文来说其主要功能并不在于表达某种道理,而往往在抒情,这种抒情的脉搏,常常潜藏于文章的深层,须用力触摸才能感受到它的内在跳动节奏。从本文来看,一种朦胧、沉郁的思乡情感充溢全文,并成为全篇结构的内在脉络。它在文章第二大层次中似乎比较清楚,那么第一大层次又是如何贯穿这条抒情脉络的呢?文章开头父亲由于听错了歌词而十分懊丧和失落,虽然作者当时尚未成年,然而却点明了作者浓郁的思乡情是几代人一脉相承的,她父亲的懊丧和失望,已经把这种思乡情的种子深深地埋进了作者的心灵深处,因此作者后半部分的抒情就不是漫无边际、从天而降,正是她前辈思念故乡的一种延续。这种结构的安排,使得作者所抒发的思想情感,就不是一时一地之感,而是绵绵流长,有了历史的纵深感。因而这种情感是理不清、斩不断的,并将继续困扰作者几代人的心灵。可见,本文的抒情脉络,是一种复杂而深远的思乡情,潜伏于文章的深层,但仍可使读者触摸感受到。

本文语言含蓄蕴藉,让读者在似乎平淡无奇的语言中,去感受那绵远深长的情感。表面上文字淡泊,而实际上情意深长。作者抒发的是一种朦胧深长的思乡情,然而文中却找不出一句直露的话语。如作者父亲在知道歌词理解错误之后,连说了两个“好可惜”!当作者在田间散步看到一只“孤单的小鸟”,“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当作者只能借“燕子”去想象故乡时,心中充满了“朦胧的欢喜”和“朦胧的悲伤”。这些都蕴藉含蓄、情在言外。另外,文章的语言还朴实、流畅、幽远,透露出一种耐人寻味的哲理性思考。

下载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1)》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4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阅读与写作(1)》终结性考试大作业答案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