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建议
【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一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建议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走进大自然”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
(1)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意蕴深厚,令人回味,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逐渐感受到自然景观的奇妙和美好。大草原的碧绿与辽阔、丁香结的幽怨、古诗词中描述出的自然画卷,花之歌的丰富内涵,都要通过反复朗读才能感受到。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要分配充裕的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想象的手法。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草原
本课描写了大草原的自然风光美和草原人民热情迎客、盛情待客、深情话别的人情美。重点是朗读课文,领略草原的美好风光,背诵第1自然段;体会“蒙汉情深”。
1.利用声像资源把学生带入情境。
2.引导学生揣摩优美语句的深刻含义,借助语言文字在头脑中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2.丁香结
本课作者从形状、颜色、香味等方面描写了丁香的美好,以及丁香结幽怨和对丁香结的理解。重点是追随作者文字描述,感受作者热爱丁香结和对人生无常的豁达情怀,体会作者奇异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1.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美,分析作者运用语言的手法,比如比喻。
2.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学习作者感知情怀,体验生活的乐趣。
3.古诗词三首
本课三首古诗词分别描写了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的自然景观。重点是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理解三首诗词的大意,读懂诗词中蕴含的作者的情感。读通、背诵这三首诗词,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指导加深理解古诗中的重点词语的意思,感受自然美。
2.引领学生走近古诗的意境中去,悟诗情、明诗理。
4*.花之歌
本课以第一人称的写法写出了花的生存空间以及所作出的贡献和高尚的追求。
1.鼓励学生反复诵读,揣摩感悟。
2.借助联想指导理解赏析。
习作:变形记
以《草虫的村落》为例,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变形后生活的世界将发生怎样的变化。重点是把自己想象成石子儿、路灯等另外一种东西,并用一种新眼光来观察周围的世界,记下有意义的见闻。
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新眼光观察周围的事物。练习写一写。
语文园地
学习对比阅读,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和好处,感知分号的作用和用法,理解积累古诗《过故人庄》。
指导学生用发现法和探究法来学习排比句、分号和古诗;用直观演示法来认识对比阅读的好处。
第二篇:【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建议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建议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这个要求进行编排的。主要由《竹节人》《宇宙生命之谜》《故宫博物院》三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2.本单元重点:
(1)根据阅读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本单元的三篇课文都有意安排了这一训练点。《竹节人》阅读要求中安排了三个任务:①写玩具制作指南,教别人玩这种玩具。②体会传统玩具给人们带来的快乐。③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课文要求按照三个任务关注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宇宙生命之谜》在课后提出了问题:如果你想探究下面这些问题,会怎样阅读这篇文章?①科学家是怎么判断其他星球没有生命的?②人类能否移居火星?这样设置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读书目的采用合适的阅读方法。《故宫博物院》一课的两个任务是:①为家人设计故宫参观路线。②为家人介绍景点。要求学生自己根据学到的方法来有侧重点地阅读。
(2)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竹节人》一课,作者在描写玩竹节人和老师也在玩竹节人两段内容时,就融入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无限眷恋和对传统玩具的喜爱。《宇宙生命之谜》一课表达了作者对宇宙生命之谜的好奇心和科学家顽强不屈的探索精神。我们也要学习这种写法,写事物时融入感情。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9.竹节人
本课写了竹节人的制作方法、竹节人带给人们的快乐和老师也喜欢玩竹节人的事实。重点是明白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采用的阅读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学生分组,分别带着不同的任务去读课文,然后小组汇报,教师点拨指导。
本课作者先介绍了一些天体知识,提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的问题,然后讲出了人类生存必须具备的几个基本条件,科学家在排除了好多行星之后,认为火星上可能有生命,但经过科学探索之后,这个可能也排除了。尽管如此,宇宙生命之谜并未揭开。本课重点是教学生学会探究不同的问题,要学会不同的阅读方法。
引导学生感受文字的美,10.宇宙生命之谜
分析说明文语言准确、逻辑性强等特点。让学生分组探究不同问题,然后汇报,教师评价指导,使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来阅读课文。
11*.故宫博物院
本课为了详细介绍故宫博物院,共提供了四份材料。这四份材料,分别从不同角度介绍了故宫。重点是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去完成两个不同的任务。
学生分组,然后各小组选择要完成的任务,尝试用不同的方法阅读课文,搜集筛选相关信息。汇报后,教师点拨指导。
习作:
让生活更美好
出示一些让生活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美食、旅行、梦想等,让学生先说说这些活动的作用,再来围绕话题写作文。
先说一说自己觉得给生活带来美好的活动,然后范文引路,学生练习,完成后交流提建议。
语文园地
学习根据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有目的地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阅读;积累并练习写人入迷的情景,学会逐项说明理由;理解积累古诗《春日》。
指导学生先自我感知,然后听教师指导,再练习巩固。
第三篇:【部编版】六年级上语文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建议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建议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2.本单元重点:
(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内容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5.七律·长征
这首诗生动地概述了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重点是理解诗句的含义,背诵这首诗歌。
1.利用声像资源把学生带入情境。
2.抓住重点词语感悟诗句描述的情景,体会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主义精神。
6.狼牙山五壮士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战士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2.抓重点词句,重点是体会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学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写作方法。
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感染。
7.开国大典
课文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重点是朗读课文,理清课文中描述的典礼的几个环节,感受典礼场面的宏大和新中国成立时人民的激动、自豪,感受毛主席的领袖风采及人民对领袖的爱戴。
1.自读自悟,领悟思想感情,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
2.从语言入手,深刻体会文本内涵。
8*.灯光
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郝副营长对未来美好的憧憬和为此付出的牺牲。重点是体会郝副营长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怀,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加倍珍惜。
抓住“多好啊”和“灯光”这两个关键词深入分析,体会郝副营长的奉献精神。
口语交际
根据演讲内容拟定题目,编写演讲稿,参加演讲活动展示自己。重点是掌握演讲技巧。
学生欣赏优秀演讲稿,学习写有说服力的演讲稿,观看演讲视频学习演讲技巧。
习作
本次习作要求从校内外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中,选择一项写下来,练习记叙活动过程。重点是抓住重点写,点面结合。
选一次活动写下来,把印象深刻的部分写下来,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
语文园地
学习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了解运用相同句式写句子和用不同表达方式表示“说”的方法,学习说法创作方法,积累爱国名句。
学生先感知,增加感性认识,然后学习技巧和方法,尝试运用。
第四篇: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走进大自然感受美
——新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材,请老师们打开课本,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一单元的主题和内容。
请老师们快速浏览本组的导读内容,从导读中我们不难看出,本组教材的主题是“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本组教材围绕着这一主题安排了《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四篇课文,其中《山中访友》和《草虫的村落》是精读课文,《山雨》、《索溪峪的“野”》是略读课文。
这四篇课文在表达上有一个共同点——作者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大自然无穷的魅力,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山中访友》把山林中的景物想象成与“我”诉说心声的朋友;《山雨》以合理而新奇的联想把雨景描绘成一场音乐会;《草虫的村落》以独特的描述、丰富的想象赋予小甲虫以生命、美丽与智慧;《索溪峪的“野”》一文,生动的语言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
另外,“口语交际、习作”“回顾、拓展”也安排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读写结合学习内容。
了解了本组课文的内容,我们再来看一下本组的教学目标: 1.掌握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3.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积累。4.强化学生感悟文本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从教学目标中,我们不难看出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就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如何进行观察、展开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品味优美的语言,通过背诵、练笔等形式不断丰富语言积累。强化学生感悟文本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这几篇文章都是写景抒情类散文,写景抒情类散文语言优美、想像丰富、构思巧妙、感情浓烈,给人以艺术的享受。那么如何由浅入深逐步地理解散文、鉴赏散文呢?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抓住“文眼”,理解内容。
“文眼”就是作品中最精彩、最传神、最使人动情、最耐人寻味的语句,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阅读时只要抓住这个“眼”,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旨。需要注意的是,“文眼”具有的是直接明示性的,有的则是委婉含蓄些的;有的在篇首,有的在篇末。如《索溪峪的“野”》一课的文眼就是课文的第一句话: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一个字:野。
二、借助想像,体会意境。
写景抒情类散文往往运用语言,营造一种意境。体会这类散文的意境时,我们就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以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这样就会品出其中之味,得到艺术享受。就要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去进行感情的体验,这样才能使自己如身临其境,在心灵上产生强烈的共鸣。
三、细细赏读,品味语言。
散文的语言优美隽永生动,要通过默读,朗读,结合语境推敲字句、辨析词义。体会词语感情色彩等多种途径,反复体味其语言,随处留心玩味佳语美句的妙处,这样,就可以在锻炼对于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获得精神充实和艺术的享受。具体说来,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去仔细品味。
1、品味散文语言朴实自然美。
2、品味散文语言的含蓄美。
3、品味散文语言的音乐美
本组的四篇课文都具有这些特点,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好好引导学生仔细品味。
四、融情于景、领悟情感.写景抒情类的散文,感情真切,大多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颂,或者大自然给人的启迪与哲思,要想理解作品内涵,必须像作者一样拥有一颗热爱自然的心
灵,保持一种独特的观察视角,融进作者笔下的世界去感受,去思考,才能体会作者文字背后的情感。
老师们可以这样创设情境:瞧,春风夏雨,秋霜冬雪;青松迎客,寒梅报春。这大自然多姿多彩,有声有色,有情有意。学习第一组课文我们将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与大自然互诉心声、交流感受。今天,我们跟随一位作家,走进山林,去拜访他的朋友。请同学们一起读读课题。
2、读课题,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作者拜访的是一位怎样的朋友?
3、学生读书时出示自读要求:
①自由轻声读课文,看谁能把课文读正确,读流畅。②读中思考: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
(二)、合作交流
1、学生通过读书可以明确: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
依次列出: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2、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体现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密无间,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找出语句,交流体会。
再默读课文,找出哪些体现“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交流体会。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鸟儿──“呼唤我的名字”; 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 山泉──“要我重新梳妆”; 溪流──邀我“唱和”;
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
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 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 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2、山雨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
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全文共10个自然段,第1至4自然段写雨来,主要描写了山雨来得突然,由远而近的雨声如无字的歌谣飘然而起;第5至7自然段写雨中,主要着笔于山雨带来的音韵美和色彩美,突出描绘了如“小曲”“音符”般美妙的雨声,以及雨中山林那令人难以忘怀的绿色;第8至10自然段写雨后,通过对鸟儿啼啭、雨珠滴落的声响描绘,突出了雨后山林的幽静。
课文语言生动形象,作者善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所及,发挥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3.领悟作者是怎样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山雨的,继续学习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及大自然的喜爱,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
四、教学建议: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应以学生的自读自悟为主,老师组织自学,点拨赏读部分,指导朗读,引导适当拓展。如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呢?可以尝试以下做法:
(一)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提醒读准字音
2、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再分组竞赛朗读,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明确:课文是按雨来、雨中、雨后的顺序来描写山雨的。
3、提出疑难之处。
质疑导入:村庄是人类聚集居住的地方,那么,你们见过虫子吗?你们知道“草虫的村落”是怎样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跟随台湾作家郭枫一起去探个究竟吧。齐读课题。
2、提出学习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思考:你从“草虫的村落”看到了什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3)为什么这些我们常见的草丛和虫子会在作者的笔下是一座奇妙而快乐的村落呢?
(二)合作交流
1、出示卡片,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2、设问反馈:你从“草虫的村落”看到了什么?(村民的和谐生活;音乐演奏会;村民的劳动生活。)
(三)品读领悟
1、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在哪儿?在那里看到了什么?作者是怎样想象的?
句段一:一只小虫,一只生着一副坚硬黑甲的小虫,迷失在这座森林里。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点拨:从这勇敢的小侠客身上,体会到成功者的喜悦。因为他云游四方,回到家乡,与同伴们打着招呼,非常快乐。
句段二:第五自然段
点拨:从“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可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跟同类之间相处得很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他们在这个小天地中,真是其乐融融。
句段三: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的目光被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它们有十几个吧,散聚在两棵大树下面——这是两簇野灌丛,紫红的小果实,已经让阳光烘得热透了。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此时,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点拨:作者认为甲虫的叫声“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热爱田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14、索溪峪的“野”
一、教材分析:
同样的风景对于不同的人,可能会唤起不同的感受。作者身处美丽的索溪峪,感受到的是一个字──“野”:山野,水野,动物野,游人野。作者选取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张家界索溪峪独特的美景,表达了畅游于大自然时愉快的心情。
本文脉络清楚,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在描述了对索溪峪的独特感受后,作者的笔触沿自己的视线所及,从远处落笔,先写山具有一种“天然的美,野性的美”;然后由远到近,由山及水,发现水是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充满着野孩子的灵性;“当然”一词,又引着读者一起领略了小动物那十足的野性;行文至最后,不惟山水和小动物,连行走在其中的人们也变野了。轻松流畅的笔调,活泼生动的语言,让读者充分领略到了索溪峪的“野”。
文章在表达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充分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二是在谋篇布局时,采用先概括后具体描写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绍索溪峪“野”的特点后,分山、水、动物、游人四个方面进行具体描写。每一方面的描写也采用同样的方法。如,写索溪峪的山,先概括地指出山有野性的美,接着从山具有“惊险的美”“磅礴的美”“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三方面来具体描写;写游人,先概括地指出游人渐渐地变“野”了,然后通过写姑娘大嚼玉米棒,老人蹦跳于石块间,许多游人光着脚踏水三方面具体写出了游人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恶作剧、不拘一格、年过花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索溪峪风景区天然野性的自然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先概括表述再具体描写的表达方法;体会作者通过想象和联想来表达对索溪峪美的独特感受。
三、教学重难点:
通过体悟关键句段,让学生感受索溪峪的“野”,从而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建议:
1.课前引导学生收集张家界、索溪峪的有关照片、文字资料,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本课与《桂林山水》在内容情感上相仿,在表达形式上相近,如果在学习本课时注意与《桂林山水》相比较,会增强学习效果。所以,学习本课可以从回顾《桂林山水》一文导入。回顾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背诵《桂林山水》中写山写水的语段,可以回忆《桂林山水》的开头结尾,或回顾《桂林山水》的写法等。然后,引导学生阅读“阅读提示”,激发读文兴趣,按提示的要求学习课文。也可以从复习五年级学过的《迷人的张家界》导入新课。
3、这篇课文的教学,可以紧扣课题,让学生充分质疑。“野”是什么意思?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儿?为什么说索溪峪是“野”的?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探究索溪峪的“野”体现在哪儿时,可采用学习小组的形式,小组选择内容,读书讨论:索溪峪的山怎么“野”?索溪峪的水怎么“野”?索溪峪的动物“野”表现在什么地方?游人的“野”表现在什么地方?分别说说自己的理解。
注意在教学时让学生尽量用朗读表达出自己的体会,其他学生作适当评价。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到:这里的“野”是相对于那些经过人工雕琢的景观而讲的,是指索溪峪的山、水没有任何人工修饰的痕迹,是纯天然的自然美。
4、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是本课的一个学习重点。要继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展开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的感受。如,教学第3自然段时,可以引导学生感悟作者把索溪想象成“野孩子”,把山路、石头称作“山路哥哥”“石头弟弟”的用意,这样的描写使索溪峪变得灵气飞扬、野趣盎然,使文章变得生动活泼,童趣十足。教学时可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朗读,如,个别读、齐读、赛读、合作读,让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想象,从而读出感受,读出韵味。另外,先总体概括再进行具体描述的写作方法,也是本文的一个重要特点。老师可由第二自然段的讨论交流扩展开去,让学生从描写水野、动物野、游人野这三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举例说说领悟到的表达方法。
5、在基本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之后,要让学生进行欣赏性的品读,读自己觉得写得特别好的地方,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景象,读得入情入境。还可与同桌交流一下,自己最喜欢哪部分,为什么喜欢这一部分。
以上就是我对课文一些比较粗浅的看法,对于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
415-
第五篇:六年级语文上六单元教材分析
“诗海拾贝•与诗同行”综合性学习
教学内容:诗海拾贝;与诗同行 一. 诗海拾贝:
1.《诗经•采薇》是一首四言诗,在我国以《诗经》为代表的古诗中是很常见的;
2《.春夜喜雨》五言律诗,唐代杜甫在成都所做的名篇之一历来为人们传送表达的是对春雨来得及时的喜悦心情。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流露出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这正是作者忘怀于大自然的欢乐。
4《天净沙•秋》这是元代散曲家白朴描写秋景的一首小令。小令原是流传于民间的小曲,句子长短不齐,有一定的腔调它和词不同的地方是用韵加密了,几乎每句都押韵。
5《太阳的话》是一首现代诗。现代诗与古诗的区别是:古诗一般讲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现代诗要求不像古诗那么严格,它的写法比较自由,句子长短自由,分为若干小节。这首诗是我国现代诗人艾青。是一首简洁明快的抒情诗,诗人以拟人的手法让太阳像人一样说话。召唤人们敞开心扉迎接光明促使人们树立积极乐观的信念。
6《白桦》是俄国著名诗人叶赛宁的抒情诗,诗歌以白桦为中心意象,从不同角度描写它的美。读这首诗,感受诗歌意境的美,感受诗人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二. 诗歌特点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 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三. 中国古代诗歌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按内容来分类: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等。
1.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或事迹。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2.咏物诗: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一特征着意进行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
3.。山水田园诗: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之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之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 王维,孟浩然。4.战争是: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代表人物是高适,王昌龄。5.行旅诗和闺怨诗:古人久居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住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或写闺中怀人。
6.送别诗:由于古代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朋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借酒践行,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四. 现代诗分类
现代诗歌按照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可划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1.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想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是,诗体小说都属于这一类。2.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二.与诗同行
1.《我们去看海》这是诗人金波写的儿童诗。全诗以呼唤“让我们去看海”贯穿始终,情绪饱激昂。从字里行间仔细体会诗歌表达的热爱大海的思想感情,感悟大海给我们的启迪。
2.《致老鼠》一首有趣的童诗,小诗人用一颗童心,写出了和一般人眼中不同的老鼠:虽然老鼠要做坏事,但还喜欢它们。小诗人希望它们改正缺点,爱清洁,爱劳动,光明正大做事。感受想象力和创造力。
3《爸爸的鼾声》一首温情的童诗。通过阅读这首诗,我们体会到生活中诗的题材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和联想,到处都有诗的素材。
4《给诗加“腰”》告诉我们诗是预言的艺术,特别重视遣词用字,凝练而鲜明生动。苏小妹加的是“诗腰”,因为它在诗句的中间,其实是“诗眼”,因为她仅用一字就能出神入化。
5《诗中的“秋”》是台湾作家桂文亚回忆自己儿童时代读古诗的乐趣。侧重学习读懂故事和欣赏古诗的方法。这篇文章教会我们怎样读史。诗的写法
1.明喻法:描写事物的特点,适合描写实物和大自然的景象。
2.暗喻法:表现丰富联想。如:妈妈是一个闹钟,每天早晨叫我起床
3.排比发:表现节奏,加深印象。如:风儿微笑,在树上荡秋千,在草原上赛跑,在院子里拿树叶玩飞镖游戏。
4.拟人法:活泼可爱,有趣。5.摹声法:增加趣味
6.夸张法:制造特别效果,加深印象。7.疑问发:引起兴趣深入思考。
8.重叠法:诗的“心跳”节奏更明显。
9.对比法:凸显内容,性质,包括颜色对比,形状对比,动作对比,事件对比,人物对比,空间对比••如白天,路灯是一棵课的树,晚上,就变成以朵朵的花。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事物,表达思想感情。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手法。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新,运用也灵活多变。但各种方法都离不开 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第六组的综合性学习,教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与五年级教材相同。关于本组教材,请注意以下几点:
把握阅读材料的学习要求。阅读材料后都有提示语,提示阅读要求、方法或提供相关信息。如“我能把这首五言律诗背下来”,点明这首诗是五言律诗,并提出背诵要求;“通过想象,我仿佛看到了这首诗描绘的情景”,提示注意运用想象了解诗歌内容。教学中要落实要求,背诵相关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了解相关知识。有的诗歌后附了注释、赏析,教学中要把这些内容运用起来,引导自主阅读、欣赏诗歌,并教给学生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情感的方法。
阅读材料辅助活动的开展。第一个板块“诗海拾贝”主要安排了“搜集诗歌”“整理资料”“欣赏诗歌”三个方面的活动,其中,安排后两个活动,其用意主要在于引导学生读一读自己搜集到的诗歌,大致了解诗歌内容。提供的阅读材料,注意不同的诗歌种类,有从《诗经》中节选来的,有五言律诗、词、散曲,还有中国的和外国的两首现代诗;它们大多写的是自然景物。从这样一些角度安排阅读材料,目的是对学生整理资料、给诗歌分类给予一些启发。第二个板块“与诗同行”,安排了朗诵诗、同龄人写的诗、诗话以及与读诗的体会相关的文章,也是为动手写诗、开诗歌朗诵会等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帮助。本次综合性学习要求写一个简单的活动总结。活动之初最好加强计划性,把活动计划的落实与写活动总结结合起来,把活动计划的制订、活动的开展、计划的落实纳入活动总结中,更为科学、合理。当然,活动总结也可以写其他的内容。
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还要善于开掘教材资源。除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交流平台外,教材中安排的资料袋、阅读链接、日积月累、课外书屋、展示台甚至插图,都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要把握教材各部分内容之间的有机联系,充分、灵活运用教材资源。
教学构想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如花中奇葩,在我校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作为诗歌这一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有必要通过多种渠道、各种形式让学生领略诗歌的美,在诗歌中感受学习语文的氛围和激情,让这一深厚的文化资源走进我们的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实践的能力,还可以更深入地认识到诗歌的魅力。一.学习目标
1、多渠道、多途径地搜集诗歌或记录芜湖当地流传的民歌、童谣,能搜集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激发对诗歌的喜爱之情。
2、整理资料中感受诗歌的魅力,并学会欣赏诗歌、交流从中体悟到的情感,并能运用多种手段和形式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和策划分组合作,在活动中培养口语交际、社会交往和自 由合作的能力。二.活动程序:
计划本次综合性学习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策划分组,制定计划阶段
2、自主合作,计划实施阶段
3、总结经验,成果展示阶段 三.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策划分组,制定计划(课内)课堂指导
(一)导入:
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学习诗歌不仅能丰富我们的指示,还能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今天我们就要走进诗歌的殿堂,领略它的无穷魅力。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二)学生交流搜集来的创作的诗歌及家乡芜湖流传的民歌、童谣,在小组中读读找到的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
[目的:激起学生对诗歌的关注和兴趣]
(三)阅读、欣赏诗歌
1、自读阅读材料中提供的诗歌,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中的注释了解大意,体会情感。
2、在小组内向同学说说自己喜欢的诗,再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这首诗。
[目的:激发学生的思维,在对话、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帮助学生逐步构思出本次活动的具体做法。]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作品,引导学生构思、策划活动
1、小组讨论:怎样整理、搜集到的诗歌,如何分类?
2、小组交流:关于诗歌有哪些知识和故事?
3、说说你知道我们家乡芜湖的哪些民歌、童谣?
4、策划分组 学生按照兴趣、爱好和研究的专题不同,自由组合,分成5个学习小组,并民主推举组长,组长在小组内集体制订一份详细的活动计划,并要在组内演说通过。经过全班交流讨论,成立以下学习小组: Ⅰ诗海畅游组; Ⅱ民歌童谣组; Ⅲ知识故事组; Ⅳ艺术表演组; Ⅴ诗歌创作组 Ⅵ网络编辑组。
[目的:通过明确活动任务,让学生的综合性学习与实践更有针对性,自由按兴趣组成小组,能增强学生凝聚力,并充分调动学生的激情和动力,更大发挥学生的潜力。] ※第二阶段:自主合作,实施计划(课外)各组按指定的计划进行活动,诗歌组的同学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上网查询,到图书馆里翻阅资料,阅读报刊、杂志和相关书籍并作分类整理。创作组的同学通过阅读同龄人的诗歌,想想他们是怎样通过诗歌表达自己情感的,并自己试着创作诗歌,与本组同学交流。民歌童谣组的同学邀请当地老人,聆听他们唱芜湖流传的民歌、童谣,并用摄像机拍摄下来,在小组里进行整理。艺术表演组的同学利用休息时间,在老师带领下到少年宫找老师学唱诗歌改编的歌曲及由芜湖民歌改编的舞蹈,传说故事组要通过查资料、走访调查等方法搜集资料后按内容进行分类。
※第三阶段:总结经验,成果展示(多媒体教室)
各小组按组排列,展示长达两周的“走进诗歌”语文综合性学习成果。
(一)谈话导入:
经过两周的“走进诗歌 与诗同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无不惊叹诗歌的博大精深,它的确是祖国文化典籍的百花园中一枝引人注目的奇葩。这堂课就来展示我们的学习成果。
(三)分组展示。
1、艺术表演组展示。
①歌舞展示:学生将诗配以舞蹈,演唱琅琅上口的优美诗歌; ②小品:学生分别扮演诗歌中的人物角色。
2、诗歌畅游组
①多媒体展示学生的诗配画、配乐诗作品-----小组成员配乐朗诵。
②诗朗诵----组长领诵,其他小组成员集体诵读,让大家从动人的画面上,从传情的乐声中,想象、体味、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
③展示本组同学通过想象为诗歌绘出了生动活泼的画面而创办的诗画报。
3、诗歌创作组
①介绍本组同学阅读同龄人写的诗歌的收获,重点说说他们如何通过诗歌表达自己感受的。②朗诵自己创作的诗歌,并展开互动点评。
4、知识故事组
①资料展示----学生在广泛搜集诗歌知识、故事和诗人趣闻基础上,进行了整理分类:传说类,知识类,故事类„„
剪贴成小报、小册子或者制作成电子幻灯片; ②诗歌知识竞赛---该组选派组员主持竞赛活动,用电子幻灯片出示赛题,选派两名组员当判官,公布正确答案,并选派两名组员现场发放奖品。
5、民歌童谣组
①组长介绍本组成员如何搜集整理资料的情况并相机展示图文资料、影像资料。②展示本组成员将精选的童谣在跳皮筋、跳绳、踢毽子的同时,拍手击掌吟诵的情景,激发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6、网络编辑组
①该组同学在组长带领下,请信息技术老师指导,将本次活动作为一条新闻发布到校园网上,并把所有资料整理、合并,建立一个“走进诗歌 与诗同行”的专题学习网站,定期刊登同学们抄录绘制的诗配画及配乐诗影像,并刊登同学们创作的诗歌,利用网络的互动性,发动同学们用诗歌互赠交流。
②展示本组同学录制的各组开展本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精彩花絮,交流总结综合性学习的经验和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