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01 史前时期和夏商周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2020-04-14 15:20: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01 史前时期和夏商周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01 史前时期和夏商周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01

史前时期和夏商周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知识整合一、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一)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考古学者在云南、北京、重庆、陕西、山西、湖北、辽宁、河北、安徽、北京、山东、四川、广东等地发现了多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遗址。

2.元谋人

(1)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掘出远古人类的两颗门齿化石,以及一些粗糙的石器,还发现了炭屑和烧骨。

(2)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通过对元谋人遗存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3.北京人

(1)1921年,考古学者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发现了一处遗址,后来人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枚牙齿,将活动在这里的古人类命名为“北京直立人”或“北京人”。

(2)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北京人,前额低平,眉脊较粗,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学科%网

(3)北京人用石块、兽角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他们制作石器的技术比较成熟,采用不同的打制方法,制作成不同类型的工具,如尖状器、刮削器、石锤和石砧等。北京人使用这些工具猎取动物,采集植物果实。北京人结成群体生活在一起,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北京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从而改善了生存条件。

(4)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4.山顶洞人

(1)距今约3万年,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又生活着一群远古人。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他们的骨骼化石是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的,考古学家将他们命名为“山顶洞人”。

(2)山顶洞人依然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经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缝制衣服。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交换生活用品。山顶洞人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逝者。

(3)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二)原始农耕生活

1.原始农业的发展

(1)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人类在长期的采集、狩猎生活中熟悉了动植物的习性,逐渐学会栽培农作物和饲养动物。

(2)在中国的一些早期遗址中,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栽培稻。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目前发现最早的栽培粟类遗存距今约9000—7000年。大约同时,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3)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2.河姆渡人

(1)考古学者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现了一些古代人类活动的遗址。其中,位于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最具代表性,距今7000年左右。

(2)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以木桩插于地下,上面用木板等拼接成屋。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

(3)河姆渡人和半坡人一样,使用磨制石器。河姆渡人的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

(4)水稻是当时这一带的主要农作物,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表明长江下游是亚洲稻的起源地之一。

3.半坡人

(1)在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考古学者发现了一处大型的原始聚落遗址,定名为半坡遗址,距今约6000年。

(2)半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屋内有灶坑,多用木头作柱子。

(3)半坡人采用磨制方法制作而成的石器,称为磨制石器,也被称为新石器。使用这种磨制石器的时代,叫作“新石器时代”。

(4)半坡人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

(5)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纹饰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最多,图案栩栩如生。

(三)远古的传说

1.我国古代流传着有关人类起源的神话与传说,如“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也有关于早期社会的很多传说。其中,炎帝、黄帝等是最为著名的传说人物。

2.炎黄联盟

(1)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部落联盟首领。

(2)阪泉之战(炎黄联盟):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阪泉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3)涿鹿之战(炎黄战蚩尤):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运用能辨明方向的指南车,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2.相传,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学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3.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相传黄帝已能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相传在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擅长纺织,并会缫丝。

4.尧舜禹的禅让

(1)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主要有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等部落。这一时期,气候变化导致黄河泛滥,洪水成灾。为抵御共同的灾难,三个部落走向了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2)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尧鼓励人们开垦农田,适时耕种。他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在位时,制定刑法,完善制度,稳定局势,又派禹治水,解除水患。舜年老时让位于禹。学科^网

(3)大禹治水:禹的父亲鲧曾主持治理黄河水患,他以筑堤的方法堵截洪水,用了9年时间都没有成功,后被处死。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改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

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解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

二、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一)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

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1)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3)夏朝历经400多年,到夏王桀在位时期,国力衰弱。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的反抗。

2.商汤灭夏

(1)夏朝后期,分布于今河北、河南一带的商部落逐渐强大,商的首领汤联络周围部落,起兵攻伐夏王桀,桀大败,夏王朝灭亡。

(2)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都城建在亳。

(3)商王汤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4)受战乱、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商朝多次迁都。到商王盘庚时迁到殷,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

(5)商纣王是商朝的最后一个王,他对外征伐,耗费国力,同时修筑豪华宫殿,对百姓征收繁重的赋税,还施用酷刑,残害人民。

3.武王伐纣

(1)商朝晚期,分布于陕西渭水流域周原一带的周部落,以农业立国,不断拓展疆土,发展迅速。周武王时,得到吕尚、周公等人的辅佐,日益强盛。

(2)公元前1046年,武王联合各地势力,组成庞大的政治联盟,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军倒戈,周军占领商都,商朝灭亡。

(3)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4.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学科!网

(3)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厉王逃亡。

6.到周幽王时,朝政腐败,社会各种矛盾激化。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后来,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二)青铜器与甲骨文

1.青铜器

(1)我国在黄河流域的多个遗址出土了距今5000-4000年的铜器,如山西襄汾陶寺遗址出土了距今4000多年的铜容器残片,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距今约4000年的铜镜。

(2)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准确地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

(4)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如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二三百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

2.甲骨文

(1)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至今已有16万片以上,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余万片,单字有4

500个左右,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

(3)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5)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6)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三)动荡的春秋时期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从镐京东迁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东周前期被称为春秋时期。

2.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也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3.在农业发展的同时,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4.随着产品的增加,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5.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逐渐遭到破坏。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样就使分封制逐步瓦解。

6.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

7.春秋时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当时,民族间的矛盾也有所发展。一些强大的诸侯为取得优势,以“尊王攘夷”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8.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到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先后北上争霸。

9.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四)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1.战国七雄

(1)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东周的后期被称为战国时期。

(2)战国初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齐国由大夫田氏取代。当时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其中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3)战国时期,强大的诸侯已不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而是各自为政,扩充军队,力图拓展疆域。

七国都拥有强大的军队,相互之间展开战争。当时的战争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中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战役,如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都发生在这一时期。学/科网

(4)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越来越激烈。战国中期以后,各诸侯国的势力此消彼长,魏国、齐国、赵国、秦国先后崛起,其他几国逐渐衰落。尤其是地处西部的秦国,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东方六国构成威胁。

2.商鞅变法

(1)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在各国的变法中,秦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

(2)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

商鞅变法的内容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3)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各国经过变法改革,政治、经济、军事、法治等多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革,整个社会前进的步伐加速了。

3.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1)战国后期,秦国在改革政治和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注重兴修水利。

(2)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李冰等经过精心设计,选择高山与平原的交接处,利用地势和河道,建造了这座大型的水利工程。

(3)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渠首工程建于岷江之中,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3个主体工程。

(4)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

(5)都江堰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五)百家争鸣

1.老子

(1)老子姓李名耳,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2)主张

①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

②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③老子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④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

(3)老子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这部书成为道家的经典。

2.孔子和儒家学说

(1)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大思想家

①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②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③孔子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3)大教育家

①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先后培养了三千弟子,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②在教学中,孔子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③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巨大贡献。

④孔子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3.百家争鸣

(1)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此时的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其中,墨家、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的影响最大。

①墨家

A.创始人:墨子。

B.主张: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他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学科#网

②儒家

A.代表人物:孟子,荀子。

B.主张: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认为取得民心才能得天下;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③道家

A.代表人物:庄子。

B.主张: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④法家:

A: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

B:集大成者:韩非。他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百家争鸣

①含义:当时,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

②作用: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考向一

归纳比较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和半坡人

【典例引领】我国境内原始人类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北京人、元谋人、河姆渡人、半坡人

B.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

C.北京人、元谋人、半坡人、河姆渡人

D.元谋人、北京人、半坡人、河姆渡人

【答案】B

考向二

图解西周分封制

1.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把国都附近的地区划为王畿,由其直接统治;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土地上的平民、奴隶分给宗亲、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学科&网

2.分封制下,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诸侯在自己的封土内,又将土地和平民、奴隶分赐给卿大夫,卿大夫再将所得土地和平民、奴隶分赐给士大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义务。这样层层分封,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

4.天子为最高等级,下面依次为诸侯、卿大夫和士,士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他们像金字塔一样,压在广大的平民和奴隶之上。

【典例引领】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如果你是一位卿大夫,在你之下的等级有

①周天子

②士

③诸侯

④平民

⑤奴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答案】C

考向三

比较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典例引领】习近平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我国古代最早提出“以德治国”这一理念的是

A.道家的老子

B.儒家的孔子

C.墨家的墨子

D.法家的韩非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学派的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A不符合题意,排除;儒家的孔子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B符合题意;墨家的墨子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还提出要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并批判贵族的奢侈生活,提倡节俭,C也不符合题意,排除;法家的韩非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D也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学科@网

1.某旅行团在我国境内寻找距今约170万年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什么地点

A.云南元谋

B.北京周口店

C.西安半坡

D.浙江河姆渡

2.“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下列文物与诗中对应的是

A

B

C

D

3.依据下面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这是孙中山先生缅怀哪一位人物的题词

A.炎帝

B.黄帝

C.尧

D.舜

4.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是

A.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结成部落联盟

B.尧成为部落联盟首领

C.禹建立夏朝

D.原始农耕的出现

5.《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幽王为烽火大鼓,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这说明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

A.定期朝见周天子

B.交纳贡赋

C.拱卫周王室

D.定期服役

6.考古挖掘出来的历史文物对历史研究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对殷墟遗址加大考古力度,发掘出来最多的应该是

A.石器

B.青铜器

C.铁器

D.瓷器

7.观察下面的甲骨文字,你认为这些文字使用的是哪一造字方法

A.指事

B.会意

C.形声

D.象形

8.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②东周与西周并存,一个在东,一个在西

③齐国是春秋时期东方的大国

④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从客观上看,有利于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改革是中国发展最大的红利。”在商鞅变法中直接给农民带来红利的措施是

A.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B.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C.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管理

D.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10.“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说的是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提出该观点的人属于哪一思想学派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促进教育公平。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促进教育公平的是

A.提出“仁者爱人”

B.提倡“为政以德”

C.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D.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1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大变革的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

材料三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家属罚作奴婢;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编定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相互监督,一家犯法,邻里如不告发,则十家连坐。

(1)材料一中的“桓公”是哪国国君?“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

(2)材料二是《战国七雄示意图》,回答字母所代表的诸侯国。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时期?其还有哪些内容,请补充一条。这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你认为“桓公霸诸侯”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1.(2018年海南)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的进化史具有重大的意义。由下图“北京人复原头像”可知,北京人

A.学会磨制石器

B.最早知道了使用火

C.懂得采集果实

D.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2.(2018年山东聊城)下列人类遗址中,对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帮助最大的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

3.(2018年山东德州)“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这是孙中山对“人文初祖”黄帝的评价。与“平定蚩尤乱”有关的战役是

A.牧野之战

B.涿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巨鹿之战

4.(2018年福建)小游同学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西周、王、侯、制度。他研究的内容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5.(2018年江苏宿迁)在我国古代,人们会以“牛”“耕”作为名,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牛耕的使用开始于

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6.(2018年四川宜宾)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直接提高军队战斗力的是

A.承认土地私有

B.建立县制

C.奖励军功

D.奖励耕织

7.(2018年山东枣庄)从两千多年前墨子和学生做成小孔成像实验,到今天“墨子号”系列成果引领“第二次量子革命”,量子科学领域有望成为中国对外的新名片,闪耀世界。而墨子的思想主张则是

A.“春秋无义战”

B.“无为而治”

C.“兼爱”“非攻”

D.“为政以德”

8.(2018年湖南邵阳)截至2017年12月底,全球146个国家(地区)建立525所孔子学院……“孔子热”在全球持续升温,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学者关注。下列就“孔子热”现象的议论中不正确的是

A.甲国学者:充分说明优秀文化没有国界

B.乙国学者:伴随着中国和平崛起而出现,是中国国力增强的体现

C.丙国学者:只有运用孔子思想才能解决好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切问题

D.丁国学者:孔子的很多思想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符合人类的共同追求

考点冲关

1.【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考古学者在云南元谋县发现了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故选A。

2.【答案】B

3.【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题词中的关键信息“神州轩辕”“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帝,姓公孙,名轩辕。四五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相传,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最终打败蚩尤。相传,黄帝发明了指南车。故选B。学科%网

4.【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禹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到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故选C。

5.【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的分封制,受封者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建立并治理诸侯国,以拱卫周王室。题干中“有寇至举烽火,诸侯悉至”的意思是,有侵略者到来时,点燃烽火,诸侯都要来保卫周王,这说明了分封制下诸侯要承担的义务是拱卫周王室。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6.【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殷墟是我国商朝后期都城遗址。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青铜器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因此,如果我们对殷墟遗址加大考古范围,发掘出来最多的应该是青铜器。答案选B。

7.【答案】D

【解析】图中的“牛”“羊”“人”的甲骨文字,都是用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的,使用了象形的造字方法。

8.【答案】C

9.【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直接给农民带来红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鼓励耕织,规定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这就使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使农民可以通过生产免除徭役,获得直接的红利。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10.【答案】B

【解析】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11.【答案】D

【解析】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促进教育公平”。孔子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广收门徒,“有教无类”,D当选。A、B属于孔子的政治主张,排除。“温故而知新”虽然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但属于学习方法类,与“促进教育公平”无关,C也排除。

12.【答案】(1)齐国。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2)A:齐;B:楚;C:秦;D:燕。

(3)商鞅变法。战国时期。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等。(答出一条即可)影响: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军队的战斗力提高,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重用人才,改革强国。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以“尊天子,攘四夷”的旗号,扩充疆界,使齐国国富兵强。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的势力较强,史称“战国七雄”。

其中,地理位置处于最西边的是秦国,地理位置处于最东边的是齐国,地理位置处于最北边的是燕国,地理位置处于最南边的是楚国,中间由北朝南依次是赵、魏、韩。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变法规定:在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在经济上,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在军事上,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商鞅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4)齐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富国强兵;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变法,国力大增。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直通中考

1.【答案】D

【解析】依据图片所给信息“北京人复原头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头像保留了猿的某些特点,头部仍然像猿,眉骨粗大,鼻子扁平,嘴巴突出,没有明显下额,D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北京人只会制造打制石器;B项说法错误,目前已知我国最早知道使用火的是元谋人;C项信息从题干中体现不出来。故选D。学科%网

2.【答案】C

3.【答案】D

【解析】相传,四五千年前的黄河流域活动着几个较大的部落,如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答案为D。

4.【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和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由此可见,题干中的“西周、王、侯、制度”与分封制有关,故A符合题意;秦朝废分封,实行郡县制,B与题干的“西周”无关;科举制是隋朝首创的,C不符合题意;行省制是元朝创立的政治制度,D不符合题意。故选A。

5.【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牛’、‘耕’”作为名”,由此判断与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

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也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故选A。

6.【答案】C

7.【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墨子的思想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支持正义战争,选项C符合题意;而选项A“春秋无义战”一词出自《孟子·尽心下》;选项B“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选项D“为政以德”是儒家思想。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答案选C。

8.【答案】C

【解析】“孔子热”在全球持续升温,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学者关注,说明优秀文化没有国界,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热”现象是中国国力增强的体现,B正确,不符合题意;有些问题可以运用孔子思想解决好,但不是只有运用孔子思想才能解决好世界各国所面临的一切问题,C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孔子的“仁”等很多思想闪烁着人性的光辉,符合人类的共同追求,这是“孔子热”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下载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01 史前时期和夏商周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备战2020年中考历史考点01 史前时期和夏商周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