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中央电大)本科《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1.适用于国开(中央电大)本科所有专业学员基于网络的终结性考试。
2.该资料为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试题及答案,考试通过国家开放大学(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终结性考试系统(kaowu.openedu.com.cn)完成。
试题:怎样评价国民党政府在抗日战争中执行的路线和正面战场的地位与作用?
答:1937
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时,国民党政府在名义上对中央军和川军、滇军、桂军、粤军、东北军、西北军等全国陆军进行了整编,编成178
个师,这当中也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3
个师,总作战兵力在200
万人以上,数量相当于侵华日军的3
倍。国民党军队担负了抗击日军正面战场的任务。但是,在全面抗战初期,中国正面战场除了台儿庄大捷外,其余的会战都以失利撤退告终,一年就致使2
亿人口的区域沦陷。除了当时中国的国力、军队的武器装备和供应,以及操纵武器的战斗员素质都不如日军外,国民党政府消极抗战的政策也难逃其责。因此,正确认识正面战场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对于我们今天深刻反思那场战争,真正汲取历史教训非常有必要。
第一,国民党政府执行的是片面抗战路线,即不敢放手发动和武装民众,实行单纯的政府和军队的抗战。这是一条反人民的路线,它的目的是要保证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和党专政的政治制度。
必须看清国民党政府抗日的两重性——既坚持了八年抗战,又腐败无能一再丧失失地。
1931
年9
月,日本关东军以2
万多人突袭东北。尽管当地有十几万中国正规军,但无论南京政府还是东北军都采取“不抵抗主义”,很快丢掉80
万平方公里土地。
日本在九一八事变后得寸进尺,1932
年又发动进攻上海的一·二八事变,1933年突破长城并直逼北平、天津,国民党军队才开始被动抵抗,结果又签订屈辱的退兵让地条约。这样的“消极抗日”政策即使在国民党内部也引发了众怒,最终导致了西安事变。
第二,国民党在战略战术上,没有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而是实行“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和单纯的阵地防御战,并存在利用暂时的抵御换取日方妥协的思想,因而导致正面战场的溃败,使大面积的国土沦入敌手。
1937年7
月至8
月间日军进攻平津和上海,国民党政府才开始全面抗战,不过仍同日本谈判希望媾和。后来以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为首的投降派对抗战丧失信心,竟纠合20
多名中央委员、58
名将官率60
余万军队降日,组织伪政权并充当伪军,成为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一直拖至1941年12月9日,蒋介石眼见日军袭击珍珠港引来美国参战后,才正式对日宣战。
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牺牲是巨大的,特别是广大爱国将士在凶残、强大的日军面前英勇抗敌、宁死不屈,表现出了伟大的民族气节,可歌可泣。但是,也要看到,22
次会战中,仅有为取得外援反攻滇缅一役是主动进攻,其余都是被动防御。
第三,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广大爱国官兵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抵抗表现出了空前的爱国激情和不畏强暴、不怕流血牺牲的精神,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1.国军在正面战场上拖住了日本陆军80%的兵力,粉碎了日军北上进攻苏联的计划。
2.国民政府先后动员了743
万军队对日作战,基本上歼灭了日军的主力部队,在亚洲日本总共投入了42
个师团的兵力,其中投在中国的就有34
个师团。
3.国军在对日作战中,虽然败多胜少,但是以空间换取时间的作战理论大大消耗了日军的优势力量,日军虽然攻占的地方多,但是经过激烈的战斗,部队伤亡特别大,每攻占一座城市就要分兵把守,长期以来就会造成官兵疲于奔命,战线太长,补给跟不上,部队无法得到及时修整,无力再次进行第二次大规模进攻,国军虽然丢的地方多,但是可以随时得到补充,为以后的反攻创造了机会。
4.选择了正确的盟友-美国,通过与美国的合作,1943年2月-1945年4月期间,沉重打击了日军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
5.8年抗战国军是承受了80%的侵华日军,大大减轻了解放区人民的抗日压力,1937年7月-1945年8月间,国军共击毙侵华日军165万人,而被解放区军民击毙的侵华日军总共不超过30
万。
6.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赢得了所有欧美战胜国的尊敬。但同时,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正面战场反遭大败,又丢弃了40
个师的装备。
进入1944年春夏季之后,世界各反法西斯战场都在节节胜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也展开了“游击反攻”,惟独中国正面战场却出现了大溃败。在日军针对豫湘桂的“一号作战”中,国民党军丢失6000
万人口广大区域,丢弃了40个师的装备,一直败退到贵州独山。1945
年初,日军又打通了从河南至广西边境和广州的“大陆交通线”,国民党政府甚至准备迁都到偏远的西昌。
第四,国民党正面战场起到了维系全国抗战的作用,但在抗战各个阶段表现不同,其地位和作用也不同。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政府能够积极抗战;在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政府开始实行“消极抗战,积极反共”的方针,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在抗战中的地位、作用明显下降;在战略反攻阶段,国民党政府虽坚持抗战,但对夺取抗战最后胜利的作用是有限的。
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抗战初期的战略防御阶段。
战略防御阶段,表现为:粉碎了日本的速胜计划;为中共起了掩护作用;鼓舞了士气;掩护了西南抗战基地的营建,为内迁争取了时间;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社会的同情。
在相持阶段,表现为:仍然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内;对日本侵略继续组织了抵抗;牵制了日本在华兵力的40%左右,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解放区战场的压力;国民党站在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一边,并以大国身份参加了一系列国际会议。
国民党军队与日军的22
次会战,大都是被动防御,但中国军队广大将士的英勇精神可歌可泣。
从卢沟桥事变至1938
年武汉失守的一年多时间内,正面战场上国民党200万军队抵御70
万日军,虽一再败退,但多数官兵表现英勇,装备劣势的中国军队还能给日军以许多意外重创。那时,中国仅得到苏联给予的3
亿美元援助,美英因害怕得罪日本而不敢干预。1937
年秋的淞沪抗战是正面战场最惨烈的一战,国民政府投入70
个师即全国1/3的兵力抗击日军。由于上海便于日军发挥海空优势,中国军队在无险可守的地形上坚守3
个月伤亡25
万人,虽杀伤日军4
万多人,却因幻想外援而一味被动僵持,终于招致大崩溃。此后,蒋介石采取“以空间换取时间”策略,以节节抗御的方式进行了徐州会战、武汉保卫战,虽然其战术呆板只防不攻,不过广大官兵的浴血奋战精神还是值得称赞的。
1941
年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英国需借重中国战场,3
年间提供了16
亿美元援助,然而“驼峰空运”送到大后方的物资很多又流入黑市,造成军心士气日益颓靡。同时,国民党当局在抗战末期将美国装备的部队又多数放在后方,明显是保存实力准备内战。
总体而言,国民党政府在抗战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两党的共同合作是使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抗日战争中共产党和国民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国共两党的合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和核心保障。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的合作,使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实现,为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提供了政治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