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开展“百路千村”“两违”综合治理环境全域提升行动工作方案
为继续巩固提升“百路千村”“两违”综合治理成果,建立健全“两违”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全面提升人居环境水平,加快富美XX建设,经研究,决定在全县开展“百路千村”“两违”综合治理环境全域提升行动,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总体要求
(一)整治目标
按照世遗大会城乡面貌品质新提升要求,结合福道建设标准,遵循属地责任、统筹协调、突出重点、拆改结合的原则,在“百路千村”“两违”综合治理申报项目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开展“四清四化”专项行动。到2021年年底实现“百路千村”“两违”综合治理环境提升全覆盖,建立常态长效管控机制,做到防控到位、查处到位、拆除到位,实现阶段性整治长效管控的目标,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水平,优化营商环境。
(二)整治范围
一是围绕全县范围内国道、省道、县道与乡镇辖区、城镇集市、高速出口途经主干道及世遗大会参观沿线可视范围内开展“四清四化”整治。
二是开展中心城区范围内微“两违”建筑物“增生”整治。
三是围绕县城中心区楼顶彩钢板及加层建设开展“清零”专项整治。
四是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高速公路沿线环境整治攻坚战。
(三)整治原则
实施“百路千村”“两违”综合治理环境全域提升行动涉及千家万户,“旧貌换新颜”成效惠及群众,是全面打造环境优美、文明整洁、管理有序的城乡形象的重要内容,要坚持以下原则:
1.属地责任。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层层抓好落实。明确乡(镇)政府、各职能部门责任,加强工作配合,健全完善“政府主导、部门齐抓、社会参与”的综合治理机制。
2.领导挂钩。实行县、乡(镇)两级领导责任制,加强对乡镇、村居“两违”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协调指导,严格督促检查,抓好长效常态。县领导每季度至少一次到达挂钩乡镇整治现场,切实帮助乡镇解决整治过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激发和调动乡镇整治的主动性、创造性,推动“两违”治理工作扎实开展。乡镇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两违”工作,挂村领导要具体抓,做到整治工作全面覆盖、不留死角、不留盲点,保证工作落实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3.统筹协调。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整合统筹各部门执法力量,充分调动属地乡镇和村级组织积极性,采取“统一指挥、集中调度、联合行动”的形式,形成有震慑性的“攻坚力量”,坚决查处到位。各乡(镇)要做好风险评估,做细做好群众工作,提前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防止执法现场出现不稳定因素。
4.突出重点。“两违”综合整治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抓手,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确定好攻坚重点,精准发力,切实打造一批示范路、示范村,以点带面,扩大成效。全力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以及自然保护地、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非法侵占河湖“两违”整治攻坚战。
5.拆整结合。秉持“拆是为了更好地建”的理念,拆违开路,清整结合,美化跟进。在“拆”的基础上做好了“美”的文章,真正做到了“即拆、即清、即整、即建、即美”,全面美化村庄人居环境,为乡村振兴腾出发展空间。对于拆除后的土地要因地制宜及时按规划还耕、复垦、绿化、收储或进行项目建设,宜耕则耕、宜建则建、宜绿则绿。
6.自查自拆。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党员干部职工要起到带头示范作用,全力推进“无违建”创建工作。机关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及干部职工个人的违建拆除工作要亲自抓、负总责。对拒不执行整改的,由县委文明办、县效能办对所在单位年度文明单位考评、绩效考评予以扣分。
二、整治内容
(一)“四清”,即申报项目道路两侧基本实现“两违”清零
1.清铁皮。即申报项目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铁皮搭盖清零,腾出街巷空间,畅通道路。
2.清危房。结合全县房屋结构安全治理专项行动,整治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危房,实现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危房清零。
3.清围占圈地。各道路用地、集体用地门前或供水、供气、供电设施旁违占水池、院落围墙、停车棚、废旧物料、简易厂房等要清零,用地权属清晰。坚持遏制新增、化解存量,全面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2020年7月以来新增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全部清零。
4.清违规广告。道路两侧可视范围内一店多招、废弃店招以及私设标识路牌等要清零,标识规范设置。
(二)“四化”,即路面净化、路边美化,夜间亮化,沿线绿化
1.路面净化。结合“门前三包”责任制,根据规定设置垃圾分类箱,严禁占道经营、乱设摊点、堆放杂物,主次干道保洁到位,交通护栏、垃圾分类箱定期清洗。
2.路边美化。整治跨路零乱缆线、黑网,杆塔、废旧电杆,推行共杆共管;规范户外广告管理,归整空调外机等,疏通房前屋后水沟,确保整洁美观,提升居住环境。
3.夜间亮化。实现道路亮灯照明,县城偏街小巷沿线夜间亮化照明,确保道路亮灯率达标;广告灯箱按照一街一景统一色调,确保和谐美观。
4.沿线绿化。沿线增植补绿,抓好公共绿化树木绿化养护,及时修剪、浇水、施肥,清除树池花坛内的垃圾、余土和杂草,行道树缺株进行补栽,提高绿化率。
三、实施步骤
(一)排查摸底(2021年3月)
县“两违”治理办牵头组织整治项目申报,开展动员部署,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和村(居)全面细致开展调查摸底,形成问题清单,建立台账。各乡(镇)“两违”治理办于3月底前报送辖区内“百路千村”整治项目问题清单至县“两违”治理办,县“两违”治理办汇总后上报市“两违”治理办,作为年终成果检验依据。
(二)组织实施(2021年3月-11月)
各乡(镇)人民政府根据问题清单,开展集中攻坚,按照整治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制定出台相应管理制度,做到整治提升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各乡(镇)“两违”治理办负责整治进展情况汇总,每月22日上报县“两违”治理办,由县“两违”治理办牵头汇总上报。县“两违”治理办定期牵头开展整治落实情况跟踪核实,确保整治提升进度和质量“两不误”。其中世遗大会参观路线道路整治务必在召开之前完成。
(三)考核验收(2021年12月)
由县“两违”治理办牵头组织对申报项目整治问题清单进行实地核实,整治成效结果通报全县。各乡(镇)要及时收集汇总提档升级行动工作中的举措、成效及存在问题,由县“两违”治理办形成书面验收报告,并于12月10日前报送市“两违”治理办。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两违”治理办负责统筹协调创建和整治工作,通报行动进度,组织专项督查,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建立上下联动、部门协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确保行动顺利开展。各乡(镇)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落实专项资金保障。
(二)健全机制保障
各乡(镇)要建立完善保洁机制,对积存的垃圾做到及时清运、集中处理,积极推动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理;完善农村建房审批机制,严格按照“无规划不建设,无审批不建设”的要求,坚持堵疏结合,满足农村村民建房需求;完善网格化管理机制,引导鼓励群众使用“两违”手机APP举报违法建设行为;强化常态巡查力度,切实增强村(居)“两违”整治的主体意识,对新增“两违”采取即查即拆;发挥村规民约作用,营造村与村、户与户创先争优氛围,提升村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自然资源部门健全完善卫片图斑“两违”查处管控机制。
(三)扩大宣传引领
多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宣传“两违”综合治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整治提升行动;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加大对群众反映强烈、违法性质恶劣的“两违”案件查处和工作拖拉、责任不落实等行为的曝光力度,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四)落实挂钩机制
实行县级责任单位挂钩制。每个责任单位挂钩一至三个乡(镇),加强对挂钩乡(镇)的指导监督工作,其中:县自然资源局挂钩XX镇,县住建局挂钩XX镇,县农业农村局挂钩XX镇,县城管局挂钩XX镇,县交通运输局挂钩XX镇、XX乡,县水利局挂钩XX镇、XX乡、XX乡,有效助推“百路千村”“两违”综合治理整治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百路千村”“两违”综合治理环境全域提升行动成效将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责任目标考核内容。县“两违”治理办要将“百路千村”整治作为工作重点,健全完善管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