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现状与挑战[5篇范文]

时间:2021-09-27 16:40: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现状与挑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现状与挑战》。

第一篇:关于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现状与挑战

关于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现状与挑战范文

一、粤港澳大湾区及高校设置

继国家发改委及粤港澳xxxx年x月签署《深化粤港澳合作,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后,、国务院于xxxx年x月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这是我国第一个上升到国家层面的湾区发展战略,也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包括x省x市、x市、x市、x市、x市、x市、x市、x市、x市(以下简称珠三角九市),以及x特别行政区、x特别行政区两个特区,总面积x.x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xxxx万人。x.高校在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首先,高校是粤港澳大湾区人才培养的高地。粤港澳大湾区是继东京湾区、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后的第四大湾区。国际连锁会计师事务所德勤基于占地面积、常居人口、经济增长速度、港口输送量和机场通航量等五大范畴推算,粤港澳大湾区最有可能成为下一个世界性顶级湾区。世界上最重要的湾区经济的一个重要共性,就是他们同时也是全球性的国际人才港。因此,粤港澳大湾区要发展成为国际性的一流湾区,可以从海外湾区经济的发展借鉴经验。而高校是一个有活力的、可持续性的高端人才聚集地,在知识传授、人才培养和引进等方面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它能为高科技、创新主导的新经济培养和储备大量的人力资本。另外,高校是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的主阵地。知识传承、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重要功能,即把最前沿的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也是高校的主要功能。粤港澳大湾区高校集群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持续创新的主阵地,是大湾区经济硬实力、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策源地。x.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概况。截至xxxx年x月xx日,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共xxx所,包括珠三角九市xxx所公办和民办高校,xxx所可颁授学位的高等教育院校,xxx所高等院校。高校总体办学水平较高,特别是x地区和x的高校,亚洲排名甚至世界QS排名都位于前列。粤港澳大湾区公立高校xx所,包括珠三角九市xx所;xx所,分别是x大学、x科技大学、x中文大学、x理工大学、x教育大学、x城市大学、x浸会大学和岭南大学;xx所,分别是x大学、x科技大学、x理工学院、x旅游学院等。本文研究对象界定为粤港澳大湾区内xx所公立高校。

二、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档案工作体制机制建设概况

我国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档案工作机构的设置、机构的隶属关系以及管理权限的划分等;档案工作的运行机制主要表现在开展档案工作的方法、方式等。管理体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运行机制的灵活性和高效率,是档案事业科学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基础保障。经过充分调研,可以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各高校档案工作体制机制建设差异性非常大,这不但源于粤港澳大湾区的特殊性,如湾区内实行不同的制度,而且也和各高校的办学条件、档案工作是否受到重视等因素密切相关。x.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档案工作体制建设现状。经统计,珠三角九市xx所公办高校中,有xx所高校设立了档案馆,x所高校设立了独立的综合档案室,xx所高校在党政办公室下设档案室(或科),x所高校在图书馆下设档案室。具体见表x。表x珠三角九市高校档案机构设置情况统计由表x可知,珠三角九市只有xx所高校设立了档案馆,即只有xx.x%达到了设馆条件并设立了档案馆。《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教育部国家档案局第xx号令)》第六条“高校档案机构包括档案馆和综合档案室。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高等学校应当设立档案馆:(x)建校历史在xx年以上;(x)全日制在校生规模在x万人以上;(x)已集中保管的档案、资料在x万卷(长度xxx延长米)以上。未设立档案馆的高等学校应当设立综合档案室”。珠三角九市高校设置档案馆的基本上为办学条件较好、办学历史相对悠久的综合性大学,采用事业单位体制,评级学院、行政职能部门平级的教辅单位,由高校领导分管档案工作,馆长和副馆长分别为学校中层正副处级干部。设置于党政办公室以及图书馆下的档案室(科)为学校二级单位下面的一个科室单位,由党政办公室或者图书馆领导,档案科长属于科级干部。x和x的高校由于受到殖民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档案管理体制比较接近于欧洲的高校,较少设置专门的档案部门。具体来看,xx所公立高校,只有x大学设置了独立的档案馆,其他高校则实行各部门各自保管本部门的档案。x的公立高校则是采取图书情报和档案资料集中保管的方式,将档案工作归属于图书馆的工作。由于x和x的高校没有行政级别,因此,档案馆馆长或档案部门负责人一般没有行政级别。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档案机构设置统计结果见表x,可知xx所公立高校中,共xx所即xx.x%的高校设置了档案馆,绝大部分都设置于其他部门下,有xx所,占xx.x%。x.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档案工作机制建设现状。为更好开展工作,粤港澳大湾区设置档案馆的xx所高校中,档案馆的组织机构设置大多是根据工作职能、档案门类、档案工作环节等方式灵活划分。例如,x大学档案馆根据档案门类同时结合工作职能,设置综合档案室、教学评估档案室、学生档案室、办公室等;x大学档案馆根据档案工作环节并结合工作职能,设置管理利用部、信息技术部、校史编研部、监督指导部、办公室等;x大学档案馆根据档案环节结合工作职能,设置记录和信息管理部、参考和外联部、收集管理部、行政部等。珠三角九市高校的档案机构,基本上实行档案集中保管利用的方式。x和x的高校则不同,高校各机构形成的档案一般都保存在各机构手里。例如,x中文大学把档案分成两类,一类具有历史研究价值的档案,基本上保存在中国文献研究中心,这部分档案并非是x中文大学自己形成的档案,而是对于研究x地区乃至大陆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档案;另一部分则是校内机构形成的文件,保存在各个机构手里。粤港澳大湾区各高校开展的档案工作,各有明显的特征,差异性比较突出。第一,档案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差异性比较明显。x和x高校的档案信息化程度非常高,利用效率也很高,档案信息化率可以达到xx%,仅次于美国、英国和新加坡。例如,x科技大学校长在美国和一所大学签约时,通过网络查阅曾与英国某所大学签约的档案,为及时决策提供方便。珠三角九市高校档案馆的信息化工作,除了x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和x工业大学等外,信息化程度相对较低,有些甚至还处于起步阶段。第二,档案的国际化标准。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只有x没有档案法,但x高校的档案管理工作,仍然非常细致规范,他们执行档案的国际化标准,有的参照英美档案管理标准,也有的参照国际档案理事会制定标准,这些标准的实施促进了x高校档案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化大都市匹配。

三、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档案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的挑战

由于文化相通、人缘相亲、地缘相近,因此自改革开放以来,粤港澳在科技、教育、经济等方面的合作与交流从未间断。自《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大湾区内的交流与合作向纵深推进。在高校层面,粤港澳三地的高校自发成立了汇聚粤港澳三地二十八所高校的“粤港澳高校联盟”“粤港澳高校创新创业联盟”“粤港澳高校图书馆联盟”“粤港澳大湾区高校在线开放课程联盟”“粤港澳大湾区图书馆科技文献协作联盟”等合作平台,为大湾区教育科技的深度合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相对之下,大湾区高校档案工作的合作交流薄弱很多,类似的合作或者平台基本处于空白状态,导致大湾区内各高校档案资源分散,信息孤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x.政策缺失。高校持续创新是大湾区更基础、更持久的动力源泉。粤港澳大湾区内高校类型丰富、互补性强,大学集群发展得天独厚,对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有着天然的优势。但是,目前为止,湾区内各高校档案工作的融合与创新还是非常缺乏,各高校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也是非常不足,不利于高校之间深度的合作交流与创新,亟须对现存的大湾区档案工作进行体制机制创新。首先,是缺乏以政府主导的大湾区高校档案工作合作交流的顶层设计。例如,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档案信息化是湾区内各高校的重要工作之一,档案工作信息化是各高校档案交流合作共享的基础。但由于现实条件差异,各高校档案工作的信息化程度和水平差异性非常大,因此政府大有可为,在档案信息化发展、高校档案合作方面作出相应的顶层设计,指导湾区高校合理有序开展档案工作,使湾区各高校档案工作更好融合、创新、交流与合作,更好为粤港澳大湾区服务。第二,当前缺乏有计划、有步骤地深化粤港澳大湾区高校档案工作交流合作的相关具体政策措施。例如,对于三地高校档案工作者交流往来的工作签证等细节的政策,手续比较繁杂,有些甚至因此丧失了积极性。第三,缺少大湾区内各高校档案工作合作交流的平台。x.制度差异。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湾区,与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以及东京湾区不同,实行“一国两制”三关税。两种制度是大湾区灵活发展的优势,但同时这一特殊性,也大大增加了大湾区治理的复杂性,在这种背景下,粤港澳三地在政策法规、社会文化、决策程序、技术标准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成为大湾区高校协同发展、档案工作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巨大挑战。高校外部管理制度方面,x和x特别行政区政府除了通过政策、法规或者拨款等方式对高校进行宏观调控,并不直接参与高校的管理,而是通过中间机构如大学资助委员会对相关高校进行间接管理。高校内部管理制度上,港澳的高校大都实行校董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度,充分保障了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和教授治校。珠三角九市高校的管理体制方面,管理权限相对集中,政府直接参与高校的管理,高校的校长也由政府直接任命,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设置了同政府部门相对应的党务和行政管理机构。x.行政壁垒。粤港澳大湾区包含x个城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由于客观因素的存在,造成了行政壁垒不可避免,特别是高校内部的行政分割以及可能的本位主义,都会造成人力、创新、资金等关键要素流动产生困难。x和x是较成熟的自由经济体,政府对高校的干预较少,再加上行政分割等因素,大湾区内要形成档案资源共享、深度交流的档案协同发展共同体较为困难。x.观念分歧。“一国两制”三关税背景下,再加上港澳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较多,当代港澳文化是近代西方殖民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碰撞、交融的产物。虽然港澳具备中国或者x文化特色,但与内地的文化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在国家认同、粤港澳三地关系等问题方面,持不同看法会阻碍三地高校档案工作的合作。有关调查显示,约xx%的x市民认为价值观不同是粤港高校深入合作的主要障碍。三地由此产生的认知差异,导致各方观念容易产生分歧,也是影响各方高校档案工作深度合作的重要因素。由于x早于xx世纪xx年代开始经济腾飞,一跃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相对于同时期的内地而言产生了自豪感和优越感,更使得x人形成了特有的本土意识和身份认同。虽然回归使得x市民对内地的认同感加强,但他们本土意识依旧强烈。对于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发展的方面,大部分x青年对大湾区的发展前景比较看好,但还是有小部分的年轻人不希望到大湾区发展,理由是不希望离开x或者不了解大湾区。相比较而言,x对内地认同感更高,但是x占中事件后的一项对x的学生国民身份认同调查的研究显示出,认同自己中国人身份的学生也有所下降。由此可以看出,观念分歧是合作顺利开展的重要障碍。x.重视不够。在高校中,档案工作历来是相对不受重视的部门,近年来更趋严峻。所表现出来的现象主要为档案工作“去专业化”,或者说档案工作行政化日益明显。档案工作是具有一定专业性的,《档案法》和《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教育部国家档案局第xx号令)》对档案管理岗位的专业人员和馆长职位作出了相应的任职条件,而珠三角九市高校的档案馆,大部分专业职位上的是非专业的行政人员,甚至馆长的职位也是非专业的行政官员任职。另外,虽然内地较早制定了以《档案法》及其《实施办法》为核心的一套档案法规体系,而且新的《档案法》又刚刚修订,极大地推动了档案工作的进步与发展,但是也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究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x高校也有类似情况,xx大公立高校都没有档案专业院系,档案工作人员只有到国外才能接受到专业培训,但是近年也取消了这种培训形式,这也成为档案管理不受重视的一个例证,说明学校比较忽视档案管理的专业性。同时,x和x与内地、国外同行的交流越来越少,档案管理出现了停滞不前的状况。

第二篇:机制体制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分会

机制体制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工作机制体制建设,规范工作程序,提升部门公信力,树立良好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能力和效率,促进各部门职能顺利实现,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分会按照学院党总支、学生科指示,就学生工作机制体制建设做了一些尝试和探索,现就2010—2011学年上期学生工作机制体制建设情况作如下汇报。

一、工作思路内行化

按照学院党总支、学生科要求,学生分会提出了“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以党政工作为中心,以项目化运作为载体,以打造专业特色为着力点”的学生工作新思路,坚持走内行化道路,不断学习先进工作方法,提高学生工作专业化水平。

二、工作程序规范化

规范有力的工作体制对于提升部门公信力和营造严肃端正的工作氛围,改变随意懒散的工作作风,以及提高团队工作能力、促进部门职能顺利实现至关重要。

为此,学生分会从工作流向(任务的传递方向和次序)、工作交接(任务交接标准与过程)、推动力量(流程内在协调与控制机制)三个方面提出相应措施,参照《国家行政公文处理办法》、《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制定实施了《文 1

学与新闻学院学生分会公文处理办法》及《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分会公文格式》,贯穿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各个工作环节、步骤和程序,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工作管理制度化

制度建设方面,学生分会以自律部、劳动与生活部为试点部门,先后制定印发了《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分会关于进一步加强纪律检查督导工作的通知》、《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分会关于进一步加强清洁卫生督导工作的通知》,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职责,不断建立健全检查督导、考核奖惩机制,取得良好成效。

四、工作机制常态化

为进一步健全机制,确保工作长效推进,学生分会及时总结、提炼优秀的工作传统和机制,并向常态化转变作努力。半年来,学生分会逐步建立健全了工作协调、经费保障、宣传督导、考核奖惩、队伍建设、督查问责等六大机制,但制度的执行、坚持和机制的运转还不够完善。为此,在下一学期的工作当中,学生分会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和完善六大机制,以保障学生分会顺利完成学生工作组织办法、队伍建设、工作流程、工作管理、运行机制和绩效评价等各个方面向“内行化、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的转变。

五、星级文明寝室创建

星级文明寝室创建活动作为本期重点工作,学生分会锐意创新,大胆尝试,提出了“以创先争优为契机,以“三个一”工程为载体,以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为平台”的创建工作思路,制定实施了《文学与新闻学院星级文明寝室评选实施办法》、《文学与新闻学院星级文明寝室建设活动记载手册》,星级文明寝室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机制体制建设贯穿星级文明寝室创建过程始终,并从中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充分体现。学生分会将及时做出总结,不断改进提高,持续推进此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以上即是学生分会2010—2011学年上期学生工作机制体制建设汇报,呈党委学生工作部、校团委、校学生会阅。

妥否,请指示。

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分会

2010年12月8日

为进一步

第三篇:加强人民调解体制机制建设

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体制机制建设

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

兴隆县司法局构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新格局

兴隆县司法局始终把人民调解工作体制机制建设作为筑

牢第一道防线的首要任务,不断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切实发挥了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一、健全组织成网络。在全县逐步形成了以乡镇(街道)

司法所为枢纽,村居调委会为基础,乡镇(街道)调委会为骨干,以其他调委会为补充的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遍布城乡、扎根基层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全县共建立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433个,其中乡镇(街道)调委会21个、村居调委会298个、规模企业调委会36个、学校调委会22个、行业调委会14个、医院调委会9个、市场调委会15个、物业调委会4个、社团调委会2个、跨区域接边联合调委会12个,调解人员达到6329名。全县乡镇(街道)调委会、村居调委会及其他调委会基本实现了市司法局提出的“十必有”、“九必有”、“八必有”要求,各级调解组织全部建立了工作例会、岗位责任、档案管理等一系列制度,规范了案件纠纷受理、调查、调处、回访、移送等整套工作程序,人民调解工作规范化水平明显提高。

二、创新机制成体系。一是建立预警机制,实现对矛盾纠纷的有效控制。按照 “预防在先,警示在前”的原则,不断完善纠纷预防信息体系。充分发挥各类调解组织、调解员及信息员扎根基层、熟悉情况的优势,建立并很好坚持了纠纷信息定期报送制度。一旦发现纠纷苗头,在报告当地党委、政府的同时,及时上报司法行政机关。典型性、突发性、影响大的重大民间纠纷随时报告。没有发生重大民间纠纷的,实行零报告制度。二是健全排查机制,积极预防矛盾纠纷的发生。坚持条条排查与块块排查、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实行村(居)每周、乡镇(街道)每月一次大排查制度。重大节假日、敏感时期和纠纷多发季节,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会战,进行滚动式、拉网式排查。对重点单位、重点部位以及重点人、重点事、重点越级上访和重复上访对象,进行重点排查。三是强化调处和应急处臵机制,防止矛盾纠纷扩大升级。指导各类调解组织牢牢抓住矛盾纠纷“调处”这个关键环节,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调解、教育、协商等方法,积极稳妥地化解矛盾纠纷,力争将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内部和萌芽状态,防止小矛盾酿成大事端,局部矛盾酿成全部性事件。对于重大群体性矛盾纠纷,及时掌握信息,控制局势,启动应急处臵预案,引导群众合法有序地表达意愿和诉求,严防引发重大治安案件和集体上访事件。2008年4月16日下午,大水泉

乡黄酒铺村第十四居民组村民与承唐高速公路11标段施工队因修路污染问题爆发冲突,双方手拿棍棒、铁镐等农具对峙的人数达80多人,群体性械斗一触即发,情况十分危急。乡调委会接到村调委会报案后,组织工作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迅速平息了事态,并协调标段指挥部与群众代表签订了和解协议,从而迅速平息了一场一触即发的群体性械斗事件。四是落实联动联调机制,形成化解矛盾纠纷的合力。建立了矛盾纠纷联动联调工作机制,将公安、法院、信访、土地等有关部门作为联动联调的成员单位,加强沟通与协作,合力调处矛盾纠纷。对不属于人民调解范畴的矛盾纠纷,及时分流到有关部门,落实责任单位、责任人,限定时限,直到矛盾纠纷彻底解决。2009年初,蘑菇峪乡解放村赵某某与邻居张某某因翻盖房屋发生争执造成张某某轻伤害,双方多次达成和解协议后又反悔,张某某以此为由多次赴省到市越级上访。2010年6月份县成立了由公安、法院、检察院、司法、土地等部门组成的专门工作组调解此案,厘清了双方宅基地界限,对造成张某某轻伤的赵某某依法提起公诉并被适用缓刑,从而化解了这一疑难矛盾纠纷。五是硬化考核奖惩机制,确保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落到实处。每年年底对各级调委会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的情况进行检查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严格落实奖惩措施。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奖励;对长期打不开工作局面的,亮黄牌、发通

报;因排查调处不力致使矛盾纠纷激化造成严重后果的,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并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维护稳定出效果。据统计,2006年至今,全县各类调解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12068件,调解成功11609件,调解成功率达到96%以上,防止“民转刑”案件69件、涉及199人,制止群体性械斗64件,化解群体性上访136件,涉及356人,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社会稳定。

第四篇: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

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

摘要:人才工作是强军兴国之重要战略,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机制,体制机制创新对于人才工作至关重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重在创新,难在实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更好实施人才强军战略,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

关键词:人才工作 机制创新 创造活力热情

一、人才工作机制创新的现实背景

长期以来,人才工作从属于人事管理,没有成为管理者议事的中心。人才工作机制受到旧管理体制限制,受到计划经济条件下人事管理模式影响,以致我国人才工作累积呈现出一些问题。

1.人才现状不符合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事关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我国人才问题已逐渐成为约束国家发展的软肋。

2.人才工作机制制约人才工作开展

现有的人才工作缺乏统筹协调机制,没有充分把握宏观,缺少计划性,没有真正将人才工作纳入党政工作的要务

中。

二、人才工作机制创新的热点与难点分析研究

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各类人才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新局面”的目标要求,进一步转变观念,解放思想,探索实践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的新路子、新方法、新途径。

1.转变观念,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的创新与实践 要牢固确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战略目标,用优秀人才工作机制、人才服务体制、人才管理体制吸引人才,古语云:良禽择木而栖。没有好的机制,是吸引不了优秀人才的,坏的不全的机制只会吸引畸形人才。

2.解放思想,推进体制内外人才的整体性开发和学习运用

改革开放30年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形成共识。但是,在人尽共才、才尽其用上,缺失和漏洞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必须以创新发展的思路,用实际效能检验标准,打破不适应新时期军队国家人才开发模式,打破陈旧的人才开发思维模式,打破体制内外人才整体性统一模式,使各类人才的活动迸发,潜能涌流。

三、创新人才开发机制,重在培养、任用与激励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把人才找出来,用好,激励他们充分发挥潜能,为国家、社会和军队发展做出最大贡献,这才是人才工作的最终目标。

1.创新人才选拔任用机制

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拨任用机制。

2、创新人才分配与激励机制

一是要建立以专业技术为主体,多元化为辅的人才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二是要建立人才成果业绩的奖惩机制。三是要完善人才保障机制。马斯洛需求层次讲到“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满足各项基础需求上的”。四是以事业成就 激励人才。真正使人才在对社会贡献和事业成功中获得成就感,赢得尊重,体会归属感。

科学发展要靠科技,科技发展要靠人才,人才发挥作用要靠充满活力、富有效率的体制机制。要结合人才发展规划,深入研究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部队是所大学校,培养人才也培育人才培养机制和人才培养理念,进一步完善人才培育工作新格局,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重点抓好党管人才、强军兴国战略思想的研究、总体规划的制定、重要政策的统筹、重点人才的培养、先进典型的宣传。

要进一步加大对人才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调动全社会

和各级部门单位方方面面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保护人才的积极性,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第五篇:论社区矫正的体制与工作机制

论社区矫正的体制与工作机制

内容提要:阐述社区矫正的体制与工作机制的基本概念及其特征,归纳总结社区矫正体制与工作机制的表现状态,兼谈探讨社区矫正体制与工作机制对于实践的意义。

关键词:社区矫正 体制 机制

长期以来,由于受到重刑主义的影响,担心社会治安秩序不稳定等原因,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大量地运用监禁刑,却忽视了非监禁刑的运用。随着刑法理论的创新与发展,贯彻惩罚与教育改造相结合的刑法基本原则;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的总体部署,落实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的总体要求,刑事立法、司法领域倡导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法治理念,规定了社区矫正的刑罚执行制度,提出了与监禁矫正相对应的、相配套的、全面的社区矫正概念及其理论。

2011年2月,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规定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2012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新的刑事诉讼法,该法第258条规定:对于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或者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

2012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制定颁行了《社区矫正实施办法》,使社区矫正工作由政策指导阶段进入到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阶段,做到有法可依,使社区矫正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我国的社区矫正是一种与监禁矫正正相对应的刑罚执行制度,它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不予关押,不剥夺其人身自由,置于其居住地的社区内,由专职的组织机构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教育改造其犯罪思想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制度。我国刑法、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实行社区矫正的对象(即社区服刑人员)有四种,分别为:被判处管制的罪犯;被裁定假释的罪犯;被宣告缓刑的罪犯;被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没有被列为社区矫正对象。对于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在社会上服刑的罪犯,司法行政机关配合公安机关,监督其遵守刑法第五十四条的规定,并及时掌握有关信息。

社区矫正将罪犯置于社会环境中生活,使罪犯(社区服刑人员)能够最大可能地承担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并且在此基础上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法制教育,促使社区服刑人员形成健康的社会人格,使其能够以普通社会成员的身份,顺利回归社会。能够有效地避免监禁矫正可能带来的以消极被动服从、自信心与进取心重度丧失为特征的“囚犯人格”,也能够有效地避免主观性小、人身危险性不大的轻刑犯受到重刑犯的交叉感染。

社区矫正是罪责刑相适应的刑法原则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重大体现,是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是改革与创新我国司法体制与工作体制的重要法律制度。为了有利于社区矫正法律制度的实施与监督,使社区矫正法律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得到更好得贯彻与执行,有力地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建设,本文谨对社区矫正的司法体制与工作机制做一论述与探讨。

所谓社区矫正体制是指导、监督、承担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管理、教育矫正、帮困扶助工作的领导机构、管理机构和专业机构,是指设置哪些组织机构从事社区矫正。该体制有三个特征:

第一、统一性。社区矫正既然是一项非监禁刑罚的执行活动,是我国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决定了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体制的建立健全也必须是统一的,做到全国范围内一个标准,并且形成上下一致,相互贯通的社区矫正体制。做到机构名称一致,职能一致,工作人员的身份一致,这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必然要求。

第二、独立性。社区矫正包含对社区服刑人员接收形式、司法机关内部的衔接制度、日常监管、教育帮扶的方式及其原则、奖励与惩罚制度、矫正期满后的解除程序等等,是一项完整的系统的刑罚执行工作,必须建立专职机构,并且聘用具有法律学专业、心理学专业、社会学专业、教育学专业等专业知识的工作人员从事社区矫正工作。所设置的机构享有专门的、独立的刑罚执行权。机构的转执行、工作人员的专业性、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性,决定了社区矫正体制的独立性。

第三、司法性。应当将社区矫正的性质与行政执法区别开来。社区矫正与工商、税务、卫生检疫、环境保护、综合执法等行政执法机构的职能不同,性质也不同。社区矫正机构不是行政执法机构,而是同监狱管理机关、公安机关法律地位相等的刑事司法机构,是国家司法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中,应当注意行政执法与行政司法两个概念的区别。

为了满足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开展的需要,社区矫正体制应当是:

第一、在司法行政机关内部设置各级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由各级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民政机关的主要负责人参加组成,负责制定所辖区域内的社区矫正工作决策;提出社区矫正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与任务;协调各司法机关贯彻落实社区矫正的衔接机制,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领导机构,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具有政治地位。

第二、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设置的管理机构,即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局、处、科,负责对本行政区域的社区矫正工作进行组织、管理、指导。按照级别,分为国家级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区级的;区县级的管理机构。该机构可以与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合并,即“两块牌子,一套组织力量”。现行的社区矫正法律制度明确规定了该机构的职能与作用,即在社区矫正工作中具有法律地位、主体地位。

第三、设置隶属于司法行政机关的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机构——社区矫正中心或者社区矫正工作队,专职从事社区矫正具体业务,负责完成同级司法行政机关所交付的任务,是同级司法行政机关的执行机构,许多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监管、教育、帮扶的具体工作都由其承担并完成。要求该机构中从事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具有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计算机等相关知识。学历高、能力强、懂专业,具备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能力与素质。

第四、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司法所。按照最高司法机关指定颁布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三条规定,司法所承担社区矫正日常工作,负责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教育、帮扶的具体工作。

从司法实践来看,社区矫正工作处于全面开展时期,各地普遍设置了领导机构、管理机构以及派出机构,但是,社区矫正的专业机构尚未普遍设置。为了弥补司法行政机关专职从事社区矫正工作力量的不足,有的地方从公安机关、监狱管理机关抽调一定数量的工作人员充实到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力量,这仅仅是临时措施,并非长久之计。要做好长期的社区矫正工作,必须设置专职的、专门的社区矫正专业机构,尤其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及其派出机构,承担着监管、教育、帮扶社区服刑人员的繁重任务。随着缓刑、管制、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广泛大量适用,社区服刑人员大量增加,因此,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及其派出机构从事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数量与素质的提升,直接关系到社区矫正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社区矫正工作的长远发展。目前,天津市司法行政机关已经健全了社区矫正的专业机构——天津市社区矫正中心以及各区县社区矫正中心,加强了组织力量,全面提升了社区矫正工作质量。

二、关于社区矫正工作机制的基本理论及其现状。

(一)、概念及其基本内容

社区矫正工作机制是指司法行政机关及其所设置的专业机构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指导、管理的法律制度和对社区服刑人员开展直接管理、教育、改造与挽救工作的相关法律制度。矫正工作机制包括三项基本内容:一是各项司法行政机关与同级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监狱管理机关有关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衔接机制;二是上级司法行政机关及其专业机构对下级司法行政机关及其派出机构的业务指导、管理机制,表现为司法行政系统内部的业务指导、管理活动;三是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及其专业机构对社区服刑人员直接履行的监管、教育、扶助的职能,表现为司法行政机关的对外(对社区服刑人员这一特殊人群)的管理、教育活动。

(二)、健全社区矫正工作机制的原则

第一、专门的、专职的、专业的社区矫正工作机构与社会组织力量相结合的原则。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中的社区矫正工作的领导机构、管理机构、专业机构、派出机构无疑使社区矫正工作的主导组织,骨干力量。然而与社区服刑人员有着地缘关系的社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院、企业、志愿者协会等社会组织也是应当重视和利用的力量,主要有:A、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与设施开展对社区服刑人员的集中教育活动;B、为每个社区服刑人员组建的矫正小组成员中必须有社区服刑人员居住地居民委员会治保主任参加。治保主任能够及时地发现社区服刑人员的不法活动,并会同基层矫正工作机构采取教育制止措施,从而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增强监管、教育的效果。C、与社区医院协商,将医院作为社区服务基地。D、组织社区医院心理保健医生为社区服刑人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E、由社区内企业技术人员为社区服刑人员实施技能培训和制度就业等。

第二、监督管理与教育、挽救并重的原则

掌握非监禁刑罚特点,在适度限制社区服刑人员人身自由的同时,突出教育、挽救的矫正作用,尤其是对待未成年人的矫正过程中更须俸观政府组织对他们的关怀与爱护,注重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注重感化教育,和风细雨,滋润心田,促使恶习不深,偶尔失足,有悔过表现的未成年人由“一失足成千古恨”矫正为“浪子回头金不换”。要严格执行2012年最高司法机关制定颁布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33条关于对未成年人如何实施矫正的规定。

第三、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评估排查,分类管理,重点监控的原则

运用法学、社会学、心理学、刑事对策学等学科理论知识,根据接受矫正的态度、个性心理特质、犯罪直接原因、有无悔罪表现等方面的指标,评估排查社区服刑人员主观恶性大小,人身危险性有无,(即有无再犯罪的可能),以此为标准,将所辖社区服刑人员划分为较好、一般、较差三类,对于较差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重点监控,通过矫正小组成员密切注视其行踪,以便及时采取矫正措施。

第四、监管、教育方式与措施灵活多样的原则

为了规范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教育矫正,2012年最高司法机关制定颁布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规定了多种监管、教育方式与措施,主要有:定期报告制度,外出请销假制度,迁居或变更居住地的审批制度,会客制度,集中教育制度,参加社区服务制度。其中的定期报告制度,刑罚种类不同,报告的期限和方式也不同,根据《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社区服刑人员应当定期向司法所报告遵纪守法、接受监督管理、参加教育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活动的情况。若有居所、工作变动、家庭重大变故、接触对其矫正产生不利影响人员的,应当及时报告。实践中,对于表现正常的社区服刑人员,每月向司法所报告一次,对于重点监控的社区服刑人员,应当每半个月报告一次。既有定期报告,也有及时报告,已有每个月报告一次,也有半个月报告一次。对于因重大疾病而暂予监外执行的,除每个月向司法所报告本人身体状况外,尚须每三个月向司法所提交指定医院的病情复查状况的证明材料。

其中的教育制度,既有集中教育方式,又有个别教育,既可以由基层司法机关组织实施集中教育,也可以由司法所组织实施集中教育。教育的内容多种多样,主要有:公共道德教育、法律常识教育、时事政策教育、职业技能训练、心理健康教育等。

第五、社区矫正工作机构与审判机关、公安机关、监狱管理机关、检察机关各负职责,相互配合,全力推动的原则

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与司法行政机关密切配合,依法履行职责。

人民法院的主要职责有:对拟适用社区服刑的被告人,根据需要委托区县司法行政机关进行调查评估;做好社区矫正法律文书及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监督管理、教育的衔接工作;依法审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撤消缓刑、撤消假释、收监执行的案件。

人民检察院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各个环节依法实施法律监督。

公安机关对违反治安管理规定和再犯罪的社区服刑人员及时依法处理。监狱主要职责有:对拟提请假释或决定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可以委托区县司法机关进行调查评估;依法做好假释犯、暂予监外执行犯的监督管理、教育的衔接工作,实行无缝衔接的工作机制。

三、探讨社区矫正体制与工作机制的意义

(一)、建设强有力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增强组织力量,健全完善各司法机关之间的分工负责、协调配合、共同推动的工作机制,致力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做好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教育、帮扶,防止其重新违法犯罪,维护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

刑法、刑事诉讼法原则性地规定了对社区服刑人员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由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最高司法机关颁布的关于对判处管制、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适用禁止令的规定,明确禁止令由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最高司法机关颁布的《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二条明确:司法行政机关负责指导管理、组织实施社区矫正工作。实践中,司法行政机关编制有限,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力量明显不足,与法律所赋予的繁重的工作职能不相适应,同时做为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机构——社区矫正中心尚未普遍设置,造成工作任务繁重,专业人员相对稀少,组织力量薄弱的状况,不能满足社区矫正工作进步发展的需要。有些基层司法行政机构虽然设置了社区矫正中心,但是仍然处于“一套组织力量,两块牌子”的虚拟状态,尚无专门的、专业的工作人员充实到社区矫正专业机构,因此,迫切需要设置并且充实社区矫正专业机构,健全并且完善社区矫正体制,建设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文明的社区矫正队伍,这是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保障,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实际,围绕机构建设、队伍建设,矫正流程、矫正方式,各机关之间的衔接与配合,工作考核等方面,健全并完善工作机制,构建科学、系统、全面、完整的社区矫正体制与工作机制。

(二)、探讨社区矫正体制与工作机制能够为社区矫正法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目前,社区矫正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关矫正工作的法律制度尚未健全,与监狱法平行的社区矫正法尚未制定与颁布,这种状况迫切需要探讨社区矫正的体制与工作机制,将成熟的实践经验上升至基本理论,为社区矫正法的制度、颁布、实施提供理论基础。诸如社区矫正中心这一专门业务机构的法律地位;对社区服刑人员适用减刑的条件;对社区服刑人员收监执行的条件和具体程序等事项尚待明确。例如在社区矫正衔接机制中,为做到无缝衔接,有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到监狱和法院处接收社区服刑人员的做法也值得社区矫正法作出统一的规定。总之,为了社区矫正法的制度与颁布,有必要对有关社区矫正体制与工作体制中实践经验及具体问题加以总结与概括。

王晓生

2013年5月29日

下载关于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现状与挑战[5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工作体制机制建设现状与挑战[5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体制机制创新

    荣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 管理创新工作情况 荣县人民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以下简称“政务中心”)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管理创新工作精神,以维护人民......

    体制机制创新

    体制机制创新 大力度削减行政审批项目,下决心清理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2008年,市权范围内仅保留行政审批项目11个、核准事项49个、告知承诺事项10个,保留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162个......

    完善体制机制

    完善体制机制 ———三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 形成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环境,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必......

    体制机制改革

    “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党的十七大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高度,为深化司法......

    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建设工作综述5则范文

    推进“三不”体制机制建设工作综述一年来,x市纪委监委忠实履行党章和宪法赋予的职责,以昂扬进取的斗争精神和担当实干的工作作风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惩治腐......

    完善社区党建工作体制机制★

    完善社区党建工作体制机制 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掌握社区党组织建设的现状,探索提高社区党组织领导、服务和推进科学发展能力的途径......

    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体制机制

    创新农村基层党组织工作体制机制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基层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着关键性作用。如......

    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体制

    完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体制提高基层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准确掌握社区党组织建设的现状,社区党总支对社区党建工作进行了调研,进一步探索提高社区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