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有一条贯穿南北的河叫“孝妇河”,被淄博人视为母亲河,蜿蜒百余里,经博山、淄川、张店、桓台四区县流入小清河,最后汇入大海。
在千年岁月,流淌着一个不老传说——颜颜文姜传说,这个因至孝而成神名叫颜颜文姜的女人感动着这里的每一个人。
明代山东御史熊荣写有《孝妇河》诗一首:“孝妇河名自古今,泉头一派更弘深,何当汲去为霖雨,洗尽人间不孝心。”
中国是个特别讲究孝道的国家,中国思想家、国学大师梁漱溟曾说,中国文化就是孝的文化,中国社会是奠基于孝道上的社会,“孝”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印度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之一。
一个村妇化神的传说
博山的孩子们从小就听大人们讲“颜奶奶”的故事,这是关于一个普通村妇以孝行感动上苍最终成神的传说。
周朝时期,博山八陡村的颜颜文姜为了给重病的“夫婿”冲喜,嫁到郭家,但结婚当天丈夫就死了。这就是所说的:“寅时娶进颜家女,卯时死了郭家郎”。自此,迷信的婆婆视颜文姜为“丧门星”,对其怀恨在心,百般折磨刁难。
那时候博山缺水,吃水要到百里以外的石马(现在为石马镇)去挑。婆婆给颜文姜做了一对尖底儿的水桶,让颜文姜去挑水,一路上不能歇息。有一回
颜文姜挑水回来,走到凤凰岭上,有一个老头赶着驴迎面走来,要借水喝。颜文姜是个心地善良的女子,答应把水给他喝,只是桶底尖没法落地。老头儿一听就拿鞭子往地上抽了两下,地上就出现了两个小坑,刚好能把桶放上。颜文姜放好了桶,便请老头儿来喝前一桶水,后一桶水驴来喝。因为婆婆嫌后面一桶水里有颜文姜走路带起的尘土,只喝前一桶。没想到满满的两桶水都喝了个底朝天,这让颜文姜很为难:再挑一趟吧,看看天色将晚,往返已经来不及了;不挑吧,挑着空桶回家,一定要挨婆婆的责骂。正在为难的时候,老人看到颜文姜是一位善良的女子,就给了颜文姜一根马鞭,叫她带回家去,把马鞭放在水瓮里,只要把马鞭在瓮里抽一下,水就会汩汩涌出,直到满瓮。以后也就不用天天挑水了。颜文姜谢过老头儿,转眼老头儿和驴都不见了。原来这老头儿本是太上老君,早听说颜山城颜文姜女的故事,这天特地前来帮忙。
颜文姜得了鞭子,便按照老头的说法,放在水瓮里,没水的时候,往上一提,水瓮就水满了,省去了步行百里挑水的苦差事。但婆婆就奇怪了:整天不见她去挑水,怎么也整天有水吃,水瓮的水还是满满的,感觉奇怪。有一天,婆婆就指使颜文姜回娘家一趟,颜文姜自嫁到郭家,七年婆婆没让回娘家,十分的想念父母,这次婆婆允许回娘家,就满怀感激的去了。可心里却总是不安宁,要出什么事儿似的,匆匆回家看了父母,就又匆匆回来了。那时,婆婆到了厨房,发现了水缸里有一条鞭子,看那鞭子那么
脏就要往外拽,这一拽不要紧,只听到山崩地裂,发了大水,一下子把婆婆、公公、小姑子冲到门口,颜文姜正好赶来,左手拉着公公,右手拽着婆婆,用脚挑起小姑子,一下子坐在水缸口上。大水被驯服了,颜文姜从此坐化为神。她坐过的地方出现了一眼清泉,后人将泉称为“灵泉”,大水顺山势向北流去,由此形成一条河,这就是贯穿淄博南北的母亲河――孝妇河。
再后来,在泉河附近发展起来的村落叫做“颜神”,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颜神镇、博山城。为了纪念颜颜文姜,人们在泉眼上面修了一座庙,就是“颜颜文姜祠”。每年农历4月28日的“颜奶奶庙会”,四面八方的香客、商贾云集于此,热闹非凡。
颜颜文姜则因这一美丽动人的传说被人们奉为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