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进区教师专业化发展” 实验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推进区教师专业化发展” 实验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xx区教育局研究决定,自xxxx年x月——xxxx年xx月,在全区启动“有效推进xx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研究第二批实验研究工作。为更好指导各实验校开展此项课题研究,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以转变观念为重点,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专业发展为根本,全面提升教师生命质量,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全区中小学教师均衡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任务
1、目标:
以质量求生存,以教研求发展,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力求达到:一个重点——重点培养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二个提升——提升教师生命质量,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三个意识——增强教师学习意识、合作意识、责任意识;四个发展——促进教师全面发展、专业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五种精神——培养教师敬业精神、人文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主动精神。
全面提高我区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学校办学理念,促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
2、任务:
其一、完成五类子课题研究,即:
(1)有效学校研究与实践(创建有效学校,建立学习共同体);
(2)有效教师研究与实践(培养有效教师,提升生命质量);
(3)有效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有效教学,促进专业成长);
(4)有效技能研究与实践(提高有效技能,打造学科教学特色);
(5)有效研修研究与实践(实现有效研修,学会自主学习)。
其二、构建三大体系,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内容体系、途径与方法体系、管理与评估体系。
三、实施原则
1、坚持统一要求和自主创新相结合。各实验校要根据区教育局课题研究的统一要求和整体部署,立足实际,完成“规定动作”,做好“自选动作”,创新教师校本研修及专业成长的思路和方法。
2、坚持示范引领和全员参与相结合。各实验校领导干部要做好课题研究组织发动工作,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主动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要以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充分调动每位教师的积极性,全员参与课题研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星等要率先垂范,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成为课题研究活动的领跑者。
3、坚持自主学习和实践反思相结合。学习和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课堂教学是教师发展的主要领域,要把课题研究活动的着眼点放在读书学习和反思提高上,把着力点放在课堂教学实践上,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益。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xxxx年x月至xx月)
按照市统一部署,各实验校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织骨干研究人员和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总课题组编印的“五个有效”课题培训教材。通过学习和讨论掌握“五个有效”的相关理论,深刻领会课题研究内涵和精神实质,统一思想认识,理清研究思路;反思学校和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现状,查摆存在问题;紧密结合学校实际,选择适合本校的研究主题,明确具体的研究任务,制定学校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研究行事历,填写课题申报表,报区课题领导组审核批准;筹备建立学校课题研究专题网站(页)和全体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每位教师都要制定个人专业发展规划,参与课题研究工作,为进入研究实施阶段做好充分准备。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xxxx年xx月至xxxx年x月)
各实验校按照制定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和课题研究行事历,采取调查法、实验法、文献法、行动研究等一系列方法,通过专家指导、示范引领、现场观摩、博客互动、合作互助等一系列有效途径开展研究与实践,积极探索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新方法、新途径。
第三阶段:自我评估阶段(xxxx年x月至x月)
各实验校要对课题研究进行全面系统的自我总结与评估,提炼并形成研究成果。自我总结与评估要点是:研究的有效性(是否通过研究解决了实际问题)、成果的针对性(研究成果与研究主题是否有逻辑关联)、制度的可行性(研究成果是否固化到制度层面,形成长效机制)。通过对课题研究过程的全面梳理,特别是对研究中理论与实践过程的再反思、再认识,使每个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思路更清、方向更明,实现“提升教师生命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目标。
第四阶段:结题验收阶段(xxxx年x月至xx月)
各实验校在完成课题研究各项任务基础上,由区课题研究领导组负责对各实验校的课题研究进行结题验收,并于xxxx年xx月底前向市教育局总课题组申请结题。
五、实施要求
1、各实验校要根据瑶教〔xxxx〕xx号文件批准立项的课题,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2、各实验校要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继续教育培训,以不断更新的理论知识指导课题研究工作。
3、各实验校要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记载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情况。教师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成绩均列为平时考核及年度考核内容,作为聘用、考核、评优、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并与绩效挂钩。
4、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各实验校要注意过程性资料的收集,如教师优秀教学设计、教育叙事、活动记录等,可以定期把资料编辑成册。学校更要结合实际,提炼本校的特色成果。
六、措施保障
开展课题研究,是我区加快实现教育均衡、教育现代化的一件大事。各实验校要高度重视、统一领导、明确分工,做好课题研究工作。
1、健全组织,明确责任。各实验校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课题研究组织机构,以加强对课题研究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主要负责人要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2、加强宣传,促进交流。要充分利用《xx教育信息网》和《xx教研网》,开辟“教师专业化发展”专栏,充分发挥《xx教研博客》的作用,研讨、交流课题研究的进展、成果和经验,发布课题重要信息等。
3、完善制度建设。健全学习研讨制度、通报例会制度、专题调研制度、协作交流制度、条件保障制度、评比表彰制度等。
4、要筹措并保障课题研究的必要经费,专项用于课题研究工作,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七、组织机构
领导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xxx、xxx、xxx、xxx、xxx
顾问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xxx、xxx、xxx、xxx、xxx
专家指导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成 员:xxx、xxx、xxx、xxx、xxx、xxx
下设办公室
主 任:xxx
副主任:xxx、xxx
课题组学术秘书:xxx、xxx、八、预期成果
理论成果
1、各实验校“有效推进xx区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结题报告。
2、各项成果集。如调查报告、论文集、案例集等。
实践成果
3、各实验校教师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4、xx区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第二篇: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推动学校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人民满意学校,根据我校教师队伍实际情况,特制定学校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施方案。
二、总体目标
我校教师专业成长总目标是:在反思中提升自我,在同伴互助中发展自我,在专家引领下完善自我,努力争做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教师。实现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两个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的目标。
三、工作思路
开展自主学习、研究、合作、交流、互助等活动,搭建一个平等、和谐、共同学习和共同提高的教师专业成长平台。
四、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与管理,强化责任,明确任务,使每一项工作都能落到实处,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副组长:*** ****组 员:**** **** **** ****** 各班班主任
五、活动步骤
教育活动自2010年7月起至2011年7月止,历经一个学年,活动分为“宣传学习、组织实施、活动总结”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宣传学习(2010年7月4日-9月15日)
召开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化发展专题行政会和教师会,贯彻局《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化发展工作方案》,部署学校《推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化发展实施方案》。组织教师认真学习《加强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文件、规定,认真组织教师学习领导讲话精神,进一步营造学习教育氛围。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2010年9月16日-2011年6月20日)
1、开展“品读经典、滋养人生、提升素质、做人民满意教师”读书活动。要求教师人人选读
一、两本有关师德或专业化成长方面的书籍,并做好学习笔记。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引导教师学习经典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丰富教育智慧、促进专业发展,帮助教师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浮躁心理。
2、开展自查互查。组织教师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师德师风有关规定,检查教师的行为是否符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重点检查教师有偿家教,推销教辅资料,歧视、体罚学生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以及敬业精神不足、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手段粗暴、教学方法简单和学习意识不强、专业发展不够的问题。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学生家长问卷调查以及教师评议等方式,充分了解教师的师德和专业发展状况。通过设立校长信箱、校园网络信箱、师德师风监督电话等多种渠道,广泛听取社会、家长、学生以及教师对学校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主动接受社会的监督。
3、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学校全面收集梳理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针对性地整改意见,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规范、约束教师的执教行为;教师个人针对自己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撰写反思文章,并进行公开承诺。
4、对活动中积极参与,学习扎实的教师纳入评优之列。
5、组织师德教育和读书活动征文及演讲比赛。通过活动,促进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达到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6、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在教师民主评议和学校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各学校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评选“师德模范”和“读书积极分子”,并将其先进事迹通过学校宣传窗、校园网、教师会等形式在校内进行宣传,增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光荣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2011年6月21日-7月4日)
总结开展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化发展活动的基本做法、成功经验、活动效果以及今后需要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并结合师德考评和教师读书情况,评选“师德模范”和“读书积极分子”。
六、具体发展要求
(一)35岁以下教师专业发展与培养要求
年轻教师是学校的新生力量,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基础。有计划地指导培养这部分青年教师,使他们在三年内成长为优秀教师是学校的职责。
1、实施“青蓝工程”,拜师结对子。
(1)跟班备课、听课学习,掌握常规教学基本功;
(2)每学期上2节汇报课,撰写课后反思、教学案例或教学故事等,通过持续的教学反思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
2、制定每学年符合个人特点的专业发展计划。
3、阅读教育专著,每学期业务学习笔记不少于15000字
4、积极参与教育科研,至少申报课题一个,并扎实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效。
5、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不断进行反思,做到一课一个小反思;一学期至少二次大反思,并撰写出相应的论文、案例,并积极参加各类各级评选;每年上交论文和案例至少各二篇。
6、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组织的各类教学活动,每学期至少上公开课1节,并主评1节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5节,个体反思,每月一次;同伴互助,每周一次。
7、每学期至少有1件精品课件。
(二)45周岁以下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45周岁以下的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中坚力量,其专业发展需要继续提升,目标是成为个性鲜明的特色型教师。培养发展的方式方法是:自定发展计划,开展基于实际问题的教学研究,个体创造特色,合作体现优势。
1、制定每学年符合个人特点的专业发展计划。
2、每学期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学习笔记不少于5000字。
3、提交研究课题。以问题为课题,解决学科教育实际的问题。
4、每学期交1篇有代表性的教学案例、教学故事(或1篇专题研究论文),存入个人专业成长记录袋。
5、积极参加学校和上级组织的各类教学活动,每学期至少上公开课1节,并主评1节课。听课不少于10节,个体反思,每月一次;同伴互助,每周一次。
(三)45周岁以上教师专业发展要求
这一年龄段的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帮带徒弟,努力成为专家型教师。
1、每学年制定个人发展计划。
2、看一本教育理论专著,写出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笔记。
3、每年上一节组内公开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10节。网络教研论坛按照教导处的规定:个体反思,每月一次;同伴互助,每周一次;专业引领,每学期一次。
4、每人带一名徒弟,做好传帮带工作。
七、具体措施
(一)构建书香校园,提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选择学习就是选择进步。只有书为阶梯,我们才能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了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将开展以“品读经典、滋养人生、提升素质、做人民满意教师”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在教师中大兴读书之风。采取的措施:一是学校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为教师购买教育书籍或杂志,向教师推荐专业阅读书目,鼓励教师自己购书或网上阅读,组织集体阅读和研究性阅读;二是开辟每月教师讲坛,交流学习体会;三是每学期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和听课活动(每期不少于5人),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理论素养的提高;三是在校园网和校报上开辟读书栏目,让教师在网上交流读书体会;四是举办教师读书比赛,以赛促读,全面提高教师素养;五是为教师建立成长档案,鼓励教师多写多投,积累教育资源,丰富教育经验,宣传教育心得,收获教育快乐;六是评选表彰学习标兵。每学期对学习积极主动,学习质量高的学习标兵进行表彰,大力宣传他们的学习成果,调动广大教师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学习纳入考核。
(二)通过自我反思,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没有反思就没有提高,善于反思是提高工作能力必不可少的一点。每天都会碰到有价值的事情,那些教学实践的火花正是教师提升自我最有价值的素材。所以,教师要强化课前、课中、课后反思,撰写教学后记、教学案例、教学随笔等,并将其内容上传校园网或校报。同时学校将利用本校现代化技术条件,在老师自愿申报、自选时间、自定内容的“三自”前提下,将教师自我确认的“优质课”、说课、常态课片断等作为教师自我反思的客观材料。通过看自己的表演,自我分析、自我反省、不仅能找到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且能产生自主学习、自我提高的需要。
(三)提倡同伴互助,建立起学习化互助平台
青年教师虽然经验不足,但新知识多,思想开放,接受新事物快,这是中老年教师自愧不如的;同样,中老年教师的教学经验、教学风格、教学艺术、教学机智等又使青年教师望而兴叹。我们将以“自主、互动、开放、整合、创新”为核心,鼓励教师在实践中人人争当“良师”。倡导教师自愿承担、自主结合、动态选择、互教互学,以达到相互借鉴、相互提高的目的,形成真正的“同伴互助”。
(四)实现科研内化,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针对我校教师实际情况,我们确定我校的科研原则是:问题就是研究课题,解决关键问题的过程就是研究,参与研究本身就是成果。我们的工作理念是:研究的价值不是成果,而是获得成果之前的经历。研究的目的不是人的新成就,而是成就新人。将科研内化为教师的教学行动,引领教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中来。全体教师人人有自己的研究课题,并且将研究过程、研究结果装入个人成长档案。
(五)搭建成长平台,加速教师专业化发展。
为教师搭台子是加速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学校将开设“我的教育故事”论坛,教师将工作中遇到的感人事、困惑事、快乐事、有趣事等在论坛上发布;开展“教师话细节”活动,教师选择在校一天必须做的工作,无论是日常教育管理,还是解决具体问题;无论是常规的教育引导,还是处理突发事件;无论是面对全体,还是针对个体。都要写出在细节处理过程中的观察、情感、言行、思考和感悟;实行听课、评课制度,课堂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基,是教师提升教学艺术的试验田,教师要从课堂上苦练基本功,每学期教师每人要完成听课任务,每学期要开展一次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公开课、评课活动,在课堂上下功夫,作文章;设立信息交流日,一个教师的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掌握的信息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交流信息的途径是单项还是多项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交流内容;支持奖励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大赛中获奖的教师,并大力宣传获得的成果,及时通过喜报、广播、升旗仪式等形式报道成绩。
(六)名师示范辐射,扩大自助式自主培训成果的影响
我们将通过举办各种竞赛,进行教学交流活动,并扩大从中脱颖而出的教师的影响力,每年教师节学校要表彰名师、教学标兵、师德标兵,建立军小名师队伍,以点带面,使其在学校教师自主发展中起到辐射作用,带动广大教师经历“不会自主”到“能够自主”的过程,切切实实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切切实实促进学校发展。
军小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军小的明天必将更美好,为了军小的发展,全体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适应时代的需求,尽职尽责,创新进取,将无私的爱奉献给学生,完成教师神圣的使命——教书育人。
第三篇:小学德育实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石洋小学德育实验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主题:学礼仪规范,做文明学生
二、课题研究的项目:“明礼”道德实践活动
三、课题研究的背景
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具有“礼仪之邦”的美称。一小是一所承载千古文化积淀,有着浓郁人文底蕴的古老学校,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市素质教育先进学校和省文明学校。在教育改革的春风中,只有弘扬民族的传统美德,并不断研究创新,才能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意见》发布以来,我校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小公民道德教育活动,良好的道德风尚正在逐渐形成。但是,在一些领域和部分学生中不够遵守礼仪规范,在对待父母,老师及社会交往中礼节、礼貌失范的现象依然存在。我校生源背景复杂,学生来源地域广,借读学生占三份之二,社会不良风气也侵蚀校园,给学生的文明礼仪和健康成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今年中央、省、市分别召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并颁布了《若干意见》,面对新形势,根据新要求,如何对学生进行礼仪规范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做文明道德的好学生,将是今年我校德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和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修定与验证我校礼仪规范的层次性目标与内容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2、探讨符合我校实际的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基本实施方法途径体系。
3、形成适合学生礼仪规范养成教育的活动系列案例与教育反思。
4、有效提高我校小学生文明礼仪道德发展水平。
五、课题研究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依据《纲要》、《守则》、《规范》的框架,遵循我校学生道德发展的特点和文明礼仪表现情况,研究制定适合各学段学生水平和礼仪规范层次目标等内容系列,使之具有科学性,以防止步入盲目超前和成人化误区。
2、实践性原则: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重在导行,研究过程要采取有效的组织措施,开展文明礼仪的道德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活动实践中感悟道德认知,体验道德情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以防止步入知行脱节,空洞说教的误区。
3、渗透性原则:文明礼仪规范的教育必须在时间上渗透于校内外一日生活的全过程;空间上渗透于学校、家庭、社会等各个场所;形式上渗透于环境创设,学科教学,课外活动,校外实践,家庭生活之中,以防止单项推进;只搞活动的误区。
4、点面结合的原则:我校将在高、中、低各年级设实验班,集中研究力量,采取系统措施进行研究,实践中形成的有效措施等经验及时向面上推广,做到以点带面,而面上的文明礼仪规范教育的有效经验要及时总结,推动,实验班的研究,以面促点。以防止步入重点轻面,点面脱节的误区。
六、课题研究方法步骤
(一)研究对象:对我校16个教学班,进行随机抽取10个班级(六年级2个,五年级2个,四年级2个,三年级2个,二年级1个,一年级1个)进行礼仪规范课题的有所侧重的研究。
(二)研究时间:2012.9月——2013.7月
(三)研究分析:
以自然实验为主。而在学校正常教育教导秩序和学校德育非常态下,开展礼仪规范教育活动,同时辅之以问卷,访谈调查,观察,文献资料,星星好学生等多种方法。
(四)研究步骤措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9—10)
1、理论学习先行:组织全体研究人员学习《纲要》、《若干意见》后,青少年礼仪教育的有关理论,深入领会《纲要》精神,了解少年儿童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心理特点以提高研究者的理论水平,增强研究过程的理论性。
2、调查研究分析:在学校的实验班开展小学生礼仪规范状况的调查研究,从中分析符合我校实际的学生礼仪道德、行为特征及其成因,为有针对性研究创设各学段道德教育层次性目标与内容提供依据。
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12.9—2013.7)
1、实验主要内容与措施。
(1)修订目标:在我校《一日常规》的基础上,对各学段礼仪规范的培养目标层次进行分解,对照《纲要》的要求和调查分析中标准的现状特征,修订《小学生礼仪规范层次目标分解》,并在实际研究过程中验证其科学性与可行性。
(2)制定计划:在认真执行教育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制定课题实验活动计划。
(3)优化环境:优化校园文明礼仪教育环境,做到有形、有序、有创新、形成良好风气,加强校园道德文化建设,给学生以熏陶感染。
(4)系统教育:利用国旗下讲话,晨会、红领巾电视台、思品课、班队活动课等按照层次目标内容进行系统教育。
(5)专项训练:结合9.20道德宣传日,根据《规范》、《守则》的要求和开学初的第一周,进行专项教育活动,贯彻落实“小公民”道德建设计划进行礼仪、规范、行为训练,养成文明行为习惯。
(6)评价激励:以学段层次性目标为参照,以星星好学生为载体,采取定期与随机相结合方式,通过自评互评、家评和集体评议对学生平时的文明礼仪行为或特殊背景下的文明行为进行评价反馈,从中调动和强化学生文明意识。
2、研究过程与要求:
(1)确立研究实验班级
(2)组织课题组,制定研究计划
(3)培训研究人员,明确课题研究要求,操行要领。
(4)开展研究活动
(5)编发研究简报
(6)组织专题研讨,表彰阶段研究成果,反馈存在问题,促进礼仪教育课题研究深入开展。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3年8—9月)
1、围绕课题研究的层次目标进行效果检测。
2、撰写结题报告
第四篇:《创设支持性校园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第三届全区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实 施 方 案
课题名称:创设支持性校园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研究
负 责 人: 马 占 银
所在单位: 同 心 县 第 一 小 学 实施周期: 2010年9月 至 2013 年10月
一、问题的提出
(一)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专业化形成了世界性的潮流。要求高质量的教师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专业追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不仅是学科的专家,而且是教育的专家,具有像医生、律师一样的专业不可替代性。教师职业的专门化既是一种认识,更是一个奋斗过程,既是一种职业资格的认定,更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断更新的自觉追求。教师职业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有自身的理论武装,有自觉的职业规范和高度成熟的技能技巧,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立特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教师不仅需要知道传授什么知识,而且需要知道怎样传授知识,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从教师的专业发展的历程来看待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不仅仅是一个时间的延续,伴随着这一历程的是教师专业的各个方面内容上的发展。新课程的实施,必须以教师的专业发展为保障,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竞争能力,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定坚实的素质基础。而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也是一个发展的概念,既是一种状态,又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抓住教师专业化发展,也就抓住了学校发展和学校品牌提升的根本。这成为我们设计本课题的出发点。
(二)现状
作为一所人文底蕴深厚、特色办学成果显著的百年老校,在多年的课改实践与新课程的实施、探索中,我们在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我们的办学理念“创设办学条件的‘‘硬‘‘环境,打造学校现代化品质;创设教师专业发展的‘‘软‘‘环境,引领教师专业化成长;创设学生全面发展的‘‘活‘‘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就包含着对教师的专业化要求和期待。我们设计这项课题,基础是我们有一支素质较好的教师队伍,有一个能打“硬仗”的优秀教师群体。教师需要成长的土壤、展示的舞台,优秀教师群体需要不断地发展壮大,而《创设支持性校园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实践研究》课题的研究,不仅要为广大教师拓展个性化的专业发展空间,而且要带领他们通过研究不断反思、弥补不足,走上岗位成才和健康发展的道路。同时,我们期望通过课题研究及时总结提炼教学能手、教学新秀实践成长的成功经验,帮助他们获得更大的发展,并且要在课题框架内对他们的传帮带作用进行资源性的优化构造,以带动更多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以此来推动全体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二、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主要涉及的关键词是:“支持性“环境、教师专业化发展。“支持性”环境:指的是学校要积极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硬”环境,教师专业发展的“软”环境。在这种环境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行为得到支持,精神上受到鼓舞,思想上真正获得解放,在宽松、愉悦的环境中自由地发展。当然这种“支持性”,是以科学性、先进性为基础,以前进发展为方向,以与时俱进为节奏的。在这种环境中,教师向传统束缚进行挑战的行为受到激励,学生各个方面获得的成功都受到赞赏和张扬。“支持性”环境一旦建立,教师和学生“教”与“学”就会获得有力的精神鼓舞和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教师无后顾之忧地教,学生无精神枷锁地“学”,这样会使师生产生主人翁意识,主动发展意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提高成功成才的概率。
教师专业化: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学习、实践、研究、反思,引导教师确立专业发展的目标、提高教育教学的能力、优化教育教学的效果,更好地发掘自身的创新潜质,形成自己个性化教育教学特色。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一般规律,正确把握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形成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操作策略、方法、途径和有效载体。
2、通过研究,促进教师在教育教学科研实践中提高业务素质和发现问题的洞察力、解决问题的创造力,提高科研素质,形成有效教学、科学育人的能力,培养具有教育创新与自我发展能力的学习型、反思型、智慧型、研究型教师。
3、通过研究,探索校本化的培训、科研机制,推动学校的学习型组织建设,提高学校引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能力、管理水平和办学能力,进而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和谐发展。
四、理论依据
1、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思想。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对世界的理解和意义的赋予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个体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建构现实、解释现实的。建构主义者学习论更关注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来建构知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情景性。建构主义学习论对今天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实现专业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3、需要层次理论。“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要充分满足每个教师积极主动发展自己的高层次“需要”。
五、研究内容
1、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支持性”环境研究。以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为支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拥有自己独特的育人特色。在学校实现各项工作和谐化,如领导与教师之间倡导:尊重、理解、支持、服务;教师与教师之间倡导:诚信、友爱、协作、沟通;教师与学生之间倡导:平等、交流、尊重、欣赏、宽容。在发展中协调,以和谐促发展。
2、教师专业素养培养研究
教师专业素养,又称教师素养、教师素质、教师修养,它指的是教师作为一种专业角色需要具有的素养。教师专业素养是直接影响课程与教学目标、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课程评价等课程与教学因素的重要条件,直接制约着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域。
一般认为,教师专业素养包括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应该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并以此作为自己专业行为的基本理论性支点。这些理念是在认识到基础教育的未来性、生命性和社会性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学活动观。二是在知识结构上,不再局限于“学科知识+教育知识”,而是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三是有与教师专业相适应的能力。主要有理解他人和与他人交往的能力、管理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具有教育智慧是教师专业素养达到成熟的标志。本课题组结合本校青年教师为主的结构特点,认真研究校本化培养教师专业化的模式和机制。
3、教师专业特点研究
关于教师专业的特点,在研究方法上存在着类比等现象,往往简单地和律师、医生等专业进行类比,对教师专业的特殊性揭示不够。关于教师专业化的标准,似乎比较理想化。缺少实践层面和微观层面的应用研究,缺少可操作性。
本课题所要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有:(1)教师的专业有什么样的特点?(2)教师专业化发展是指哪些方面的发展?(3)教师专业化发展有什么过程、阶段性和规律?(4)哪些因素影响教师专业化的发展?
(5)通过哪些途径和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我们将在充分调查了解本校教师专业化现状的基础上,在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的实际,对教师专业化所涉及的诸多问题进行认真、细致、科学、严谨的调查分析、实验探索和研究。
4、教师教科研能力现状调查及教科研专业知识发展研究
教师教科研能力现状调查的内容包括:科研意识与态度(是否有意识参加课题研究、是否自己承担课题等),是否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是否取得科研成果等。研究目的:不同发展阶段教师其科研能力现状;探索科研能力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对象:5年以下教龄5人,5—10年教龄5人,教学能手3人。方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
培养教师搞教科研的目的在于探寻教育教学规律、利用规律性的认识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广大普通教师来说,搞科研的恰当途径就是把教科研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走行动研究之路。
5、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与校本促进的研究
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校本促进(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是两条途径,但它们之间联系紧密,因此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起进行研究。
研究的问题:
(1)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反思、设计、学习、教学、科研)方法问题:教师自身发展应该有哪些观念?教师通过哪些途径进行反思?哪些途径比较有效?如何完善地使用这些反思的方法?如何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络?如何改进自己的学习?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活动?如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促进科研型教师的形成?
(2)学校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问题:学校应该建立和完善哪些规章制度特别是教师评价制度(发展性评价),以利于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应该创设哪些“支持性”环境,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辅以文献研究法、合作研究法、经验筛选法等。
1、行动研究法。按照研究内容、目标制定行动研究计划,实施计划。通过观察、反思进行修整计划,并在研究中征求专家意见,使行动计划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2.文献研究法 通过对与有关的文献资料的检索、分析、比较、评价、研究,了解并掌握一般的研究方法、研究成果,获取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在总结提高的基础上,根据实际的研究,找到研究的生长点和支撑性理论,建构合理的理论和实践框架。
3.合作研究法
运用合作研究法,就是在防止目标异化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团体的研究合力,促使各项研究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引导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的总体框架内发挥个性研究优势,实现个人研究目标与不断生成的研究兴趣相结合的明晰化和深度化,使课题在实质性推进中保持一种深度发展的态势。
4.经验筛选法
对研究的过程与效益进行分析、提炼、归纳、概括,揭示经验的实质和规律。
七、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2010年9月至2011年1月):研究实验准备阶段。
1、组建课题组织机构。
(1)组建领导机构,以确保研究实验的经费、场所、资料有保证,并聘请上级教研部门的专家为学术顾问。
领导机构:
课题组组长:马占银,校长,小学特级教师、语文高级教师,主持课题研究工作。
课题组副组长:王立和,教导主任,小学高级教师,协助组长工作,制定方案、综合材料审定,撰写研究报告。
课题组成员:
康国荣,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统筹各项工作,撰写论文。黑立才,副校长、小学高级教师,数据统计、问卷调查、撰写论文。张春茂,政教主任、小学级教师,撰写实验报告及论文。罗忠吉,总务主任,小学高级教师,筹措课题研究经费。马光雄,总辅导员,小学高级教师,个别访谈调查研究、撰写论文。杨雪梅,年级主任,小学高级教师,论文及研究报告。马 霞,总辅导员,小学一级教师,论文及研究报告。
马 俊,教务员,小学高级教师,收集、整理课题研究档案资料。课题研究学术顾问:
田继忠,自治区教科所所长。郭自立,吴忠市教培中心主任。韩 慧,同心县教研室主任。杨卫国,同心县教研室办公室主任。
(2)组建研究实验工作组。各年级主任分别为研究实验组组长,各处室、年级组教师为研究人员。
2、进行校情、学情调查,确定实验板块。
3、学习理论、收集资料、培训骨干、分解子课题。
4、制定实施方案。方案包括实验研究的理论依据,研究实验的目的及意义、内容、目标体系,研究实验步骤。
第二阶段(2011年2月至2011年12月):研究实验阶段。
根据研究专题和教师自己的子课题,以实验板块为重点和突破口,开展具体的研究、实验。通过具体实践,论证其可行性,通过研究,论证其科学性,通过评价证明其实效性。
1、制定细则,分步实施;
2、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调控进程,汇集资料,交流心得;
3、组织各类活动;
4、撰写总结、经验、论文、阶段性实验报告;
5、逐渐建立起一套较科学的效果评价体系。
第三阶段全面推广阶段(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把前一阶段总结的经验加以运用,检验其价值。把第一阶段的资料与本阶段的资料加以纵向比较;把本校教师专业发展现状与邻近学校进行横向比较,分析研究,提炼有价值的结论。撰写研究论文。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在试点取得成果基础上,在全县范围全面推广应用。
第四阶段:总结反思阶段(2013年1月至10月)。在完成实施阶段各项任务的基础上,进行评价和总结工作。
1、整理资料、汇集数据,参与研究实验的老师写出实验总结;
2、对实验板块进行评估验收;
3、评出优秀实验报告给予表彰;
4、课题组撰写课题研究的结题报告,申请上级专家对课题进行评估鉴定。
八、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本课题由学校马占银校长领题,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参与,课题组成员为本校区、市骨干教师、“名师”、各学科学科组长、业务骨干以及全体青年教师。大部分课题组成员来自教育教学第一线,不仅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而且具有良好的合作、学习、研究能力。
2.制度保障
(1)学习制度。科学利用学校业务学习时间,课题组按每月一次开展理论学习,学习有关课题研究的支撑性理论和相关的研究资料。
(2)研究制度。根据研究需要,每月安排一次研究活动,重点反思研究过程中的问题和提出相应的解决假设,修改完善研究方案和实施策略。
(3)归档制度。及时收集和整理相关的研究资料、信息、成果,归入教师专业成长业务档案。
(4)激励制度。对课题研究有较大贡献者给予一定的教科研成果奖。3.物质保障
学校提供一定的科研经费和有关的设备、设施(包括提供外出参观学习的经费和教科研成果奖励基金)。
九、成果形式
1.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2.相关研究资料、各类数据量表、佐证材料(包括相关活动的文字、音像资料)。
第五篇:发言材料:与时俱进 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五年来,我们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努力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边学习边实践,边实践边学习。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我们逐步认识到将学陶师陶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结合起来,有利于学陶师陶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学陶师陶取得积极成效。
陶行知先生关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专论极少,主要见解散见在他的文稿和讲话中,但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宝库中蕴涵的教师专业化发展思想,可以让我们立足国情、放眼世界,探索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可以让我们继承传统,着眼未来,建立具有我们现实意义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机制。这也是我区“双六高”教学研究对我校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启示和指导所在。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常常使我们想起陶行知和他的“活的教育”思想。所以我们积极组织老师们阅渎有关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文稿,积极实践这一教育思想。下面是我们在学习和实践方面所取得的体会和阶段成果。
一、对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认识。
1、“活”的实践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
“我们深信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1
①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活的教育,就是要与时俱进。我们讲活的教育,就是要随时随地的拿些活的东西去教那活的学生,养成活的人才”。②陶行知先生“活”的教育实践思想揭示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无论是其职前培养时期,还是在职工作时期,都应当与学校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与身边的教育教学,与生动活泼的学生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由于教师与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教师要更加注重根据自己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育活动进行科学的构思与灵活的安排。只有在教师创造性的劳动中,在“活”的实践中,才能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才能实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
2、“活”的元教育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生命。
“大凡小学教员,没有改造社会的精神,便是很枯燥无味的”,“教员的天职是变化,自化化人。虽然不容易学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但是至少要着重变化。普通许多做教员的,都是不得以而为之,这种心思我们应该着实革除!无论什么人,一说当教员,③必得有个理想的社会悬在心中。”陶行知先生的这段论述指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
①②《我们的信条》江苏教育出版社《陶行知文集》第203页 《陶行知全集》(卷一)四川出版社1991年版 第410页 ③ 《湘湖教学做讨论会记》,江苏教育出版社《陶行知文集》第316页 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世界所怀抱的理想、付诸的行动、伴随的焦虑、在实践中不断对教育世界的追问,这些都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所应观照之事。教师专业化发展实际上就是要把这些元教育问题的学术研究回置到鲜活的现实之中,使理论研究返回思想的故里。而教师在实践中对教育意义的主动探求,会推动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责任感和理论思维能力,使教师对教育、学校乃至自身的存在与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而这种不断加深的理解就是教师工作创新、教师获得发展的生命。
3、“活”的文化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中心。
“我们要虚心,虚心,虚心:承认我们一无所知,一无所能。我们要学习,学习,学习:达到人所不知,人所不能。我们要贡献,贡献,贡献:实现文化为公,天下为公。”④“我们要在集体创造上学习创造。创造需要劳动,也要谦虚。”⑤在创办育才学校的过程中,陶行知先生始终坚持只有持之以恒的向其他文化学习才能促进师生的发展。文化知识的广泛性和深刻性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它能满足每个学生多方面的探究兴趣和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了解丰富多彩的客观世界;帮助教师自己更好地理解所教学科知识。从目前而言,两种文化对小 ④⑤ 《育才学校校歌》《陶行知全集》第4卷第29页
《在集体创造上学习创造》《陶行知全集》第9卷第346页 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大学文化;二是中小学文化。大学文化对于教师的普通文化基础的形成、所教学科专业文化的掌握、教育理论的理解、教育理论前沿的把握都是十分重要的。中小学文化是十分宝贵的,它是广大师生学校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总结。大学文化和中小学文化的融合是教师发展所必须的。这两种文化的融合要求大学教师和中小学教师结成伙伴,平等交流与对话,面向学校教育的问题与前景,一起探索,合作建构,不断创造出充满生机的新的教师教育文化。这应是大学教师和学生与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主体之间交往的共同创造。正是在这一教育文化创新过程中,实现双向激活,教师和学生都将获得发展。换言之,“活”的文化应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心。
4、“活”的研究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有些人做了几年教师便有倦意,原因固然很多,但主要还是因为不好学,天天开留声机,唱旧片子,所以难免觉得疲倦起来。”⑥“要参与教育革新的运动,须具两种精神:一是开辟的精神,二是试验的精神。有开辟的精神,然后愿到那人不肯到的地方去服务,然后我们足迹所到之处,就是教育所到之处。有试验的精神,然后对于教育问题才有彻底的解决;对于教育原理才有 ⑥ 《教师自动进修》陶行知全集》第4卷第654页 充量的发现。”⑦以陶行知先生的这一观点审视我们的教育形势,我们可以发现新课程持久深入的贯彻实施正是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教师应该跳出无反思的、传统的工作状态,在教学中自觉地带着研究分析的眼光从事教学。处处研究,时时研究,自觉组织起来,相互切磋、探讨,摈弃脱离实际,喊口号,为职称,挂牌子的功利研究,在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开展真实有生命力的“活”的研究,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5、“活”的评价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本保障。
“十几年的经验告诉我,在容貌辞令上判不出真人才。口试也和笔试一样靠不住,分数不代表一个人的真本领。”⑧“在教育界,有胆量创造的人,即是创造的教育家;有胆量开辟的人,即是开辟的教育家,都是第一流的人物。”⑨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实践,都以完善人自己为目的,以提升人的价值为目的,在本质上是立人的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在一定的制度中进行的,评价就是一种重要的制度。我们认为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
⑦⑧ 《在实际教育调查社为孟禄举行的饯别会上的讲话》《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400页
《县长的资格》陶行知全集》第2卷第217页 ⑨ 《第一流的教育家》陶行知全集》第1卷第26页
二、对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具体实践。
陶行知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活的教育,就是要与时俱进。”活的教育要“朝着最新最活的方面去做”。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启示和指导是多方面的,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校本实践研究,建立了四个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空间。使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焕发出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继续学习空间。在21世纪这个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是首要而必不可少的。为了全面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我们建立了多层次的学习制度:
1、业务培训系列(1)教师群体理论学习制度。每月第二周周一为全校集中业务学习时间,由教导处或教科处组织学习;学科组每周利用半天时间进行集中业务学习,由学科组长召集进行学习、交流。每位教师每年读二本教育教学专著和有关理论文章,并写好8000——16000字的学习笔记。(2)骨干教师学习制度。一是学校继续选派骨干教师参加省、市、区级各类培训班,并形成学习汇报交流制度。要求这些老师学以致用,通过上示范课、学习讲座等形式进行汇报交流,以引领其他教师共同提高。二是进行每月一次的“骨干教师俱乐部”活动(每月第二周周四),发挥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增强骨干教师间的交流,逐步形 成辅导区的骨干团队。(3)青蓝制度。当前年轻教师较多,快速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学校为年轻教师安排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的骨干教师当师傅,抓紧抓实新上岗教师“双达标“工作的实施,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早日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学校订立“青蓝工程”规划,明确师、徒各自职责和要求,每学年进行评比,设立师傅传授奖,对传、帮、带工作认真有成效的师傅进行奖励。
2、师德教育系列。学校师德建设分三个方面:(1)热爱学生,关爱困难生,进行爱心教育。学校每学期组织教师进行爱心助学活动,三年来已经向100多人次发放助学款;(2)开展由学生与家长参与的评教活动。三年来,学校开展了由学生与家长评价教师工作的评教活动,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工作。(3)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本学期我们多渠道、多角度开展“廉洁从政”、“廉洁从教”教育宣传工作和学生敬廉崇洁启蒙教育工作。坚持学校教育在阳光下进行,领导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由于我们的师德教育赋予了新的内涵,教师把教育看成了一门情感艺术,把尊重学生、宽容学生、赏识学生、激励学生作为教师行为准则。学校涌现出一大批师德先进典型。
(二)校本教研空间。校本教学研究是在学校层面上展开的,往往涉及到学校不同的成员。因此,它是既有教师个体独立研究的层面,又是一种集体协作行为。在研究中,我们组建了不同的研究共同体,主要有教师自由组合的研究共同体、校内领导与教师的研究共同体、校外专职研究人员(含高校教师)与本校教师合作的研究共同体等。
根据我们学校的实际,我们建立了开放的、多层次的教研网络。(1)重视个人反思。开展人人 “一堂好课”教学研究活动。人人每学期在学科组内进行公开教学。先由执教者说课,听取备课组意见后进行教学前的反思,然后进行课堂教学展示,在评课时进行教学中的反思,最后根据听课老师的评课意见,执教老师写好教学案例,完成教学后的反思。教学前的反思重点瞄准三维目标的制定这个突破口,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使教学思想科学化,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中的反思重点围绕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这个中心,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使教学行为互动化,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的反思突出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状态这个主题,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经验和评价能力。(2)注重团队合作。我们以集体备课为抓手,促使先进的教学思想、资源共享,在优化教案设计的基础上,再进行平时的教学 活动。我们还开展了同教材教学研究活动。我们组织学校领导和一批教学骨干参与到研究活动过程中,采用“头脑风暴”的方式进行专业引领,通过一轮又一轮地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反思,老师们在虚心中吸纳,在碰撞中领悟,在互补共生中成长,在互动合作中共同发展。(3)重视专家指导。重视专家指导是提高校本教研力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我校定期请有关专家来校进行课堂教学的指导,通过专家引领的方式,以点带面,提高老师整体的教学水平。我们还不定期地邀请专家来校“讲学”、“对话”、“评点”,对教学过程中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实行专项分析比较,提供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措施,提升了我们教学研究的水平。
(三)校本科研空间。科研兴校是我们学校的发展战略。近几年来,我们以省级课题“小学情感教育”为主课题,带动了小学情感性德育、情感辅导校本课程的研究,初步形成了学校办学特色,逐步提高了学校办学品位,在区域内产生了一定影响。(1)明确开展科研工作的意义。我们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开展科研工作意义的民意调查和讨论沙龙,通过这些活动,老师们科研工作是教育改革的启动点,是新课程实施的操作点,是创建名校的支撑点,更是教师发展的着力点。所以在科研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老师们从“观潮”走向了“千帆竞发”,从“千帆竞发”走向了 “百舸争流”,形成了全员参与科研的热潮,使科研工作不仅成为学校发展的需要,也成为了每位教师自身发展的需要。(2)规范科研工作的实施过程。我们注重把科研工作贯穿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来落实。教师们立足于教育教学工作中产生的实际问题,按照通过观察、倾听、思索、发现和研讨进行筛选,使问题成为课题。在学校主课题《小学情感性课堂研究》的研究过程中,我们立足于情感与智慧的交织,以情感激发智慧,以智慧充实情感,让生命在情感中起航,让人生在情感中完满。上学期,我们进行了课堂教学八环节的研究。第一阶段以错题分析为突破方向,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第二阶段我们准备在深入进行错题分析的同时,进行分类指导,分层教学中的作业设计的研究。这样就把课题研究的根深深地扎入教育教学的广袤土地中,从而使学校的课题研究更加充满了盎然生机。在制定课题方案时我们突出研究的可操作性,不然研究就会脱离教育教学工作实际,成为基层领导和教师的负担,研究也难以奏效。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教师们不断地实验,总结,再实验,再总结,在实实在在的研究中得出结论,而不是查资料,搞汇编。(3)构建科研工作的激励机制。我们为教师的科研成果搭建展示的平台,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受到鼓舞,获得发展的动力,从而尽快成才。一是学校积极争取区级、市级以上层面的 教科研协作研讨会、新课程实施现场会等活动,邀请省、市、区教研员、高校教科研专家和兄弟学校老师等参加,为教师发展进一步提供机会和动力。二是“我的历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每学期进行定期展示,让教师自己了解科研工作中取得的成绩和不足,对照其他同事的成长记录,明确努力的方向。三是学校每学期划拨专款作为校本科研的专项经费,加大科研资料和设备的投入,并为教师提供或创造相应的校外培训,业务学习与交流的机会。
这三个校本实践研究空间构建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立体框架:以继续教育为切入点,让老师在培训中丰富了教师的理论素养,提高专业内涵,为校本教研和校本科研打好基础;以校本教研研究为出发点,让老师在实践中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反思,为校本科研提供科研课题;以校本科研为内驱力,让教师在研究中自我提升,体会到快乐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提高继续学习的兴趣和校本教研的质量。这三个空间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三个维度,它们始终保持着一种“共生互补”的关系,相互交融,相互支持,相互完善,共同推动着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对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指导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些收获
1、通过对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的学习和实践,完善着教师 的知识结构。
陶行知先生说过:土豪、劣绅、讼棍、刀笔吏之害人,我们是容易知道的;教书先生之害人更广、更深、更切。我们是不知道的。教书先生直接为父兄教子弟,间接就是代帝王训练‘伪知识’阶级。他们的知识,出卖给别人吧,嫌他太假;出卖给皇帝吧,又嫌他假得不彻底。不得已,只好拿来哄骗小孩子。这样一来,非同小可,大书呆子教小书呆子,几乎把全国中才以上的人都变成书呆子了,都勾引进伪知识阶级了。并进而发出振聋发聩的警告:以伪知识的国与真知识的国抗衡,好一比是拿鸡蛋碰石头,那有不破碎的道理!⑩我们学校通过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的开展,老师们不断更新着知识的性质、范式、组织和内容,以保证教师这“一桶水”不是“死水”,而是源源不断的流水,给学生的“一杯水”也是长流不息的“新水”。在知识的更新中,教师们对培养目标和育人模式重新进行了定位,对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重新进行了审视,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重新进行了认识,以知识的更新和观念的创新带动和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表现出与教师职业相适应的教师角色行为。
2、通过对陶行知“活的教育”思想的学习和实践,提高着教师的专业技能。陶行知先生认为乡村教师应该具有康健的体 ⑩ 《伪知识阶级》江苏教育出版社《陶行知文集》第271-282页 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社会的精神。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的教师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和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涌现了许多教学骨干。近五年来,产生了全国优秀教师1 名,市区学科带头人1名,教育能手5人,市区教育新秀6人,多名老师在省、市、区会课观摩课中获奖或受到好评。六年级组被评为行知式集体,黄双燕,顾鑫等老师被评为行知式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市区陶研会各项征文评比活动,五年来,有160多人次获奖。积极承办陶研会(包括小教支委会)各项活动,在陶研会各项课堂教学比赛获奖,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