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 无答案全国通用

2020-10-30 10:4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 无答案全国通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 无答案全国通用》。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猿母中箭

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

[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

1、解释加点的词语:

付子已

()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3、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文言文阅读训练(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甲】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1.用“/”给乙文中划线的句子划分停顿节奏。(划3处)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而置之其坐

(2)而忘操之

(3)但见事多矣

(4)遂依而截之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常蹲其身

而置之其坐

B.而剑不行

而忘操之

C.何不试之以足

以丛草为林

D.有欲买履者

执长竿入城门者

4.翻译句子。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

5.《郑人买履》和《截竿入城》的寓言故事读来令人啼笑皆非,你有什么想对文中的人物说的呢?把它写下来。(3分)

(1)你对郑人说:

(2)你对执竿者说:

(3)你对老者说:

文言文阅读训练(三)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解释加点的字。(4分)

(1)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

(2)案无留牍()

(3)值岁荒,人相食

()

(4)或阻之()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文言文阅读训练(四)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

’,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言未尽而王生去,盖欲拒人于千里之外。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

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

②李生说之曰

③不应而还

④迨年事蹉跎

⑤王生不说

⑥王生益愠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

2.在上文横线上填入一个字。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译句:

②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译句: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

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文言文阅读训练(五)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逆:违抗

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加点词语。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4)兽见之皆走

2、翻译句子。

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②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③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

〈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2〉故遂与之行()

〈3〉其不善者而改之

()〈4〉曾子之妻之市()

〈5〉学而时习之

()

〈6〉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

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它们都是用来比喻

一类人。

5.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文言文阅读训练(六)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

②教学相长()

2.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②教学相长也。

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的关系问题,说明了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文言文阅读训练(七)

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中山:地名

②盍:何不

③垣墉:墙壁

④若之何:为什么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吾之患在鼠()

(2)告其父曰:“盍去诸?”()

(3)是非若所知也()

(4)弗食鸡则已耳()

(5)猫善捕鼠及鸡

()

2.翻译句子。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

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3.“猫善捕鼠及鸡”的特点表现在哪里?(用原文回答)

4、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文言文阅读训练(八)

人性缓,冬日共人图炉,见人裳cháng尾为wéi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1.请给这个句子用“/”断句(只断一处):

有一事见之已久

2.请选出以下加点字解释正确的选项。

(1)人性缓

A.性格,性子

B.性命

C.人的本性

()

(2)人问何事

A.多么

B.背着

C.什么

()

文言文阅读训练(九)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1、解释划线字词。

(1)昔有愚人()

(2)

食之,甚美()

(3)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

(4)愚人食盐不已()

2、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2分)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4、这则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案版

文言文阅读训练(一)

猿母中箭

僧悟空在江外,见一猿坐树梢,弋人①伺其便,射之,正中母腹。母呼其雄至,付子已,哀鸣数声,乃拔箭堕地而死。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墨客挥犀·三》)

[注释]①弋人:射鸟的人。即下文的“射者”。

一个叫悟空的和尚,在长江边见到一只猿猴坐在树梢上,弋人趁它不注意,(用箭)射它,正好射中雌猿的腹部。那只母的叫了那只雄的来,托付自己的孩子给它,哀叫了几声,就把箭拔出来,掉地死了。射箭的人,把箭折了,丢了弓,发誓再也不打猎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付子已

()(2分)

【答案】结束,完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3分)

射者折矢弃弓,誓不复射

【答案】射箭的人折断箭,丢弃弓,发誓不再射箭

3、用自己的话回答,射者为什么“誓不复射”?(3分)

【答案】射者为猿母中箭后把子女给托雄猿的情景所震撼

4、读了这则故事,你有什么体会?

(3分)

【答案】我们不要滥杀生灵,应与大自然和睦相处,要尊重、热爱生命

文言文阅读训练(二)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4题。(18分)

【甲】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1.用“/”给乙文中划线的句子划分停顿节奏。(划3处)(3分)

之/不

入/横

之/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而置之其坐

(2)而忘操之

(3)但见事多矣

(4)遂依而截之

(1)坐同“座”,座位。(2)持、拿。(3)只,只是。(4)依照、依从、听从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C)

A.常蹲其身

而置之其坐

B.而剑不行

而忘操之

C.何不试之以足

以丛草为林

D.有欲买履者

执长竿入城门者

13.翻译句子。(6分)

(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等到返回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子

(2)何不以锯中截而入。为什么不用锯子把它从中间锯开后拿进去呢?

4.《郑人买履》和《截竿入城》的寓言故事读来令人啼笑皆非,你有什么想对文中的人物说的呢?把它写下来。(3分)

(1)我对郑人说:做事不能死板教条,要懂得灵活变通。

(2)我对执竿这说:遇到困难,你要自己动脑筋解决问题;别人提意见时,你要学会分析,不能盲目听信别人的话。

(3)我对老者说:做人不能自以为是,倚老卖老,这样会耽误了别人事的。

文言文阅读训练(三)

郑板桥开仓济民

郑燮,号板桥,清乾隆元年进士,以画竹,兰为长。曾任范县令,爱民如子。室无贿赂,案无留牍。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至有忘其为长吏者。迁潍县,值岁荒,人相食。燮开仓赈济,或阻之,燮曰:“此何时,若辗转申报,民岂得活乎?上有谴①,我任②之。”即发谷与民,活万余人。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注释】①谴:谴责,责备。②任:承担责任。

1.解释加点的字。(4分)

(1)公之余辄与文士畅饮咏诗()

(2)案无留牍()

(3)值岁荒,人相食

()

(4)或阻之()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去任之日,父老沿途送之。

3.阅读本文和下列链接材料,探究郑板桥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材料一:郑板桥辞官后,“一肩明月,两袖清风”,只带着一条黄狗和一盆兰花回乡隐居。

材料二: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参考答案;

1.(4分)(1)就

(2)文书

(3)碰到、遇上

(4)有的人

2.(2分)

(郑板桥)离任的时

候,当地百姓沿途送他。(省略补充、“去”、“之”翻译各半分)

3.(2分)清廉(1分)、爱民(1分)的好官。

文言文阅读训练(四)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

’,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言未尽而王生去,盖欲拒人于千里之外。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

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

②李生说之曰

③不应而还

④迨年事蹉跎

⑤王生不说

⑥王生益愠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

2.在上文横线上填入一个字。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译句:

②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译句: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

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答案:①zhì;同“识”记

②shuì;劝说

③xuán;同“旋”,转身

④cuō

tuó光阴消逝

⑤yuè

通“悦”,高兴,愉快

⑥yùn

恼恨,怨恨

2.B

3.①善于学习的人不会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学习,是希望听到真理啊!

②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4.D

5.①学贵善思

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文言文阅读训练(五)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①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注:①逆:违抗

②不信:不诚实,不可靠。

1.解释加点词语。

(1)天帝使我长百兽

(2)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

(3)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4)兽见之皆走

2、翻译句子。

①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②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③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之”的不同含义。

〈1〉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2〉故遂与之行

()

〈3〉其不善者而改之

()〈4〉曾子之妻之市()

〈5〉学而时习之

()

〈6〉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

4.从这则寓言可概括出的成语是,与这个故事意思相同或相近的成语或四字词语:,它们都是用来比喻

一类人。

5.你是如何评价文中的这只狐狸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1.①做首领②认为③对的④逃跑

2.①现在你吃掉我,是违背天帝的命令。②你跟随在我后面,观看各种野兽看见我有敢不逃跑的吗?③老虎不知道野兽是害怕自己而逃跑的,认为(它们)是害怕狐狸。

3.①助词,无义

②它,代狐狸

③它,代缺点或错误

④到

⑤它,代学过的知识

⑥的4.狐假虎威

狗仗人势

倚仗别人威势来欺压人

5.(从正反两面评价都可以)

文言文阅读训练(六)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

②教学相长()

2.  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

②教学相长也。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

与的关系问题,说明了的道理。

4.(用原文填空)本文在论述时先以“

”作比继而引入“

”,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

”这个结论。

1.①味美②zhǎng

促进,提高

2.①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②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相互提高的。3.教

教学相长

4.嘉肴,至道,教学相长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文言文阅读训练(七)

赵人患鼠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①,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②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③,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④而去夫猫也?

注释:①中山:地名

②盍:何不

③垣墉:墙壁

④若之何:为什么

翻译:有一个赵国人家里发生了鼠患,到中山去找猫。中山人给了他猫。这猫既善于捉老鼠,也善于捉鸡。过了一个多月,老鼠少了,鸡也没有了。他的儿子很担心,对他父亲说:“为什么不把猫赶走呢?他父亲说:“这就是你不知道的了。我怕的是老鼠,不是没有鸡。有了老鼠,就会吃我的粮食,毁我的衣服,穿我的墙壁,啃我的用具,我就会饥寒交迫,害处不是比没有鸡更大吗?没有鸡,只不过不吃鸡罢了,离开饥寒交迫还很远,为什么要把那猫赶走呢?“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吾之患在鼠()

(2)告其父曰:“盍去诸?”()

(3)是非若所知也()

(4)弗食鸡则已耳()

(5)猫善捕鼠及鸡

()

2.翻译句子。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

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

若之何而去夫猫也?

【参考答案】

1.(1)忧虑

(2)赶走

(3)这件事

(4)吃

5善于

3、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4、有所失,才有所得,不可因小失大。(或:当事物必须加以取舍时,应该“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将损失降到最低,获益力求最大)

文言文阅读训练(八)

性缓

人性缓,冬日共人图炉,见人裳尾为火所烧,乃曰:“有一事见之已久,欲言恐君性急,不言又恐伤君。然而言是耶?不言是耶?”人问何事,曰:“火烧君裳。”其人遽收衣而怒曰:“何不早言?”曰:“我道君性急,果然。”

译文:有一个慢性子的人,冬天与别人围炉向火,见别人衣服的边角被火烧着了,便慢吞吞的对那人说:“有一件事,我早就发现了,想对您说,又怕您沉不住气;不对您说,又怕您损失太多,那么到底是说好呢还是不说好呢?”那人问到底是什么事。回答说:“火烧着您的衣服边了。”那人于是赶快把火灭了,对他吼道:“既已发现,为什么不早告诉我?”慢性子人说:“我说您会性急的吧,果不其然!”

1.请给这个句子用“/”断句(只断一处):

有一事/见之已久

2.请选出以下加点字解释正确的选项。

(1)人性缓

A.性格,性子

B.性命

C.人的本性

(A.)

(2)人问何事

A.多么

B.背着

C.什么

(C.)

文言文阅读训练(九)

愚人食盐

昔有愚人,适友人家,与主人共食。嫌淡而无味。主人既闻,乃益盐。食之,甚美,遂自念曰:“所以美者,缘有盐故。”薄暮至家,母已具食。曰:“有盐乎?有盐乎?”母出盐而怪之,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母曰:“安可如此?”愚人曰:“吾知天下之美味咸在盐中。”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从前,有一个愚笨的人,到朋友家去做客。主人就请他吃饭。可是他尝了几样主人烧的菜肴以后,愚蠢的人都觉得味道太淡。主人听了之后,立刻在菜里加上一些盐。他吃了后,感觉这菜肴十分美味。于是他对自己说:“之所以菜的味道好,是因为有了盐。”

靠近傍晚天快黑时,他才回到家,母亲已经准备好饭菜。他说:“有盐吗?有盐吗?”母亲拿出盐,觉得很奇怪,只见看见自己儿子吃盐不吃饭菜。母亲说:“怎么可以这样?”愚人说:“我知道天下的美味都在盐中。”愚人吃盐不停,吃得以后口味败坏,反而变成他的祸害。下的事情都一样,过了就不仅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1、解释划线字词。

(1)昔有愚人(从前)

(2)

食之,甚美(十分)

(3)但见儿惟食盐不食菜(只)

(4)愚人食盐不已(停止)

2、给下面的句子断句,停顿处用“/”划开。(限断两处)

天下之事皆然/过则非惟无益/反害之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愚人食盐不已,味败,反为其患。

愚人吃盐不停,吃得以后口味败坏,(美味的盐)反而变成他的祸害。

4、这则短文给你怎样的启示?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干任何事情都要有一个限度,恰到好处时美妙无比,一旦过头就会走向反面,真理再向前跨越一步,就变成了谬误。

下载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 无答案全国通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 无答案全国通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