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
实事求是地说,国家对农村义务阶段教育的投入正呈现着逐年增长的良好势头,特别是近几年,国家推行了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为广大农村中小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并为贫困生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还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学校危房改造、学校维修、合格学校建设等等,都为农村中小学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但我们清醒地看到,农村教育经费不足的压力仍然很大,其投入与实际需求相差甚远,信息社会把原本落后的农村办学条件再一次抛得比历史上任何时候的距离都远,同时,现行的投入机制也存在一定缺陷。
之一,生均150元/期(小学)的保障经费,此额度只能算是学校的“最低生活”标准。一所学校(尤其是学生人数偏少的学校)有那么多事要做,日常办公、常规维修、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等等,那是远远不够的。目前,我们还有“学前教育”这一块作依托,一旦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小学教育经费所面临的境地将更为尴尬了。
之二,地方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税费体制改革后,逐步取消了教育附加费、教育集资、农业税等,财力逐渐向中央财政集中,但我们又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那就是我们相当的地方财政(特别是县、乡、村)却步入了困境。所以我们看到,这几年,中央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在日益增加,地方财政自身都苦不堪言,对教育的投入就可想而知了。但国家对义务教育投入实行的是“以县为主”的投入机制,面对此种现状,相对吃紧的县级政府难免捉襟见肘,迫于财政的压力,其对教育的投入仅仅满足于人员的支出(工资),而对改善办学条件等的投入被日益弱化。
之三,村级小学的教育投入被忽略,办学条件堪忧。按照政府办学的基本原则,村级小学办学条件的改善是村级政府,可近年来,由于很多村级政府没有了持续、稳定的经济收入,自己的日子都是苦巴巴的,哪还有什么钱来用于教育?其对教育的投入几近为0。如此一来,造成村级小学教学资源严重匮乏,教师办公条件难以得到改善,各类设施日益设备陈旧甚至破损,这些开支皆无出处,虽然明确由村管,可村里无能力管,出现了实际上仍由学校自己苦撑的局面。
基于这种现状,我认为:一、调整布局,整合资源。政府要下决心,给教育足够的支持,进一步优化学校布局,该撤并的撤并,该集中的集中,多办寄宿制学校,整合教育资源,相对减少教育资源的需求量。二、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之前,我们确实投入了很多经费补充教育资源,由于管理不善,又缺乏必要的维修护理,导致很多本可以继续使用的常规设施设备几近荒废。三、对义务教育保障经费标准的确定要作进一步的调研,提高标准,作好预算,惟有如此,对农村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才能真正实现“保障”的目的。四、面对当前乡、村财政现状,明确教育投入全部由县以上财政负责。五、在各级政府经济相对宽松的时候,再去强化乡、村教育投入行为,各级政府都要将教育投入情况纳入管理责任目标,作为政绩去考核,对未按要求实现教育投入的实行一票否决。六、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管理。对国家用于教育的资金,其他部门除加强必要的监督外,不能进行任何干预,绝不允许“婆婆管、公公争、阿姨和大姑凑热闹”的现象出现,更不能容许截留、挪用。但我们不能否认一个现实,很多地方,国家用于教育的有限资金,仍然存在被“卡、拿、挤”的现象。对此,国家要有相应的对策,要通过推进民主、健全法制,强化监督,严格制约。唯有如此,才能依法确保教育经费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落实教师待遇及管理学校等“迎来一片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