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提升农村初中生语文素养中应用策略
关于提升农村初中生语文素养中应用策略范文
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部分初中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受制于经费有限、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等因素,并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阅读书籍,语文素养培养资源相当有限。而整本书阅读概念的出现,降低了语文阅读素养培养对书籍等资源的需求,能够充分发挥农村有限阅读资源的价值,有效地提高农村初中生语文素养。
一、整本书阅读指导对于提高农村初中生语文素养的价值
整本书阅读这一概念的提出与语文教学领域一直在探索的“语文主题式教学”理念与模式有非常高的契合度。教育领域的一些专业人士提出了完成“语文主题式教学”由“课时观”向“课程观”进行转变的建议,希望学生能够摆脱以往机械接受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习惯,能自主、自觉地完成语文学习过程的构建。并在语文主题式教学模式的重构过程中,逐步完成整本书阅读的指导课、交流课、探讨课这三种课型的设计与布局,使学生在由教师对学生的课下阅读活动进行监督与指导,到由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评价与总结,再到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进行合作探究与交流,并能够在深度交流的过程中总结自我阅读活动的得失[x]。对于整本书阅读本身来说,更偏向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语境阅读。由此形成的教育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在进行教材编排过程中,形成了以课堂阅读、课下阅读、名著阅读中学到的阅读技能的迁移、应用为主的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间段进行落实。其次,在整本书阅读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管理方面,也形成了相应的细则,从教师、学生、授课环节、课堂评价等多个方面入手,探索出了具有相当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的课程实施标准。
二、整本书阅读在提升农村初中生语文素养中应用的具体策略
1.整合阅读资源,提升农村初中生语文素养
对于农村初中生而言,阅读似乎并不是一件重要的事,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不会太高,因此要推动整本书阅读方式在农村初中学校的推广,就必须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不仅愿意在课堂阅读时间进行专注、高效地阅读,也愿意花费课下时间进行,充分发挥整本书阅读在连贯性、整体性等方面的优势。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阅读习惯呢?首先,我们要使学生有足够的阅读书籍以供选择,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农村村室以及村图书馆的建设经验,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划拨专款进行图书采购,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号召学生、学生家庭以及附近村落进行捐书,共建图书角,为学生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书籍,使整本书阅读安排既有有益性,又有有趣性,能够兼顾教材安排与课下阅读这两个方面[x]。又比如人教版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就充分体现了课堂阅读与课下阅读的紧密结合,教师可以由教材内容进行延伸与展开,由课堂教学内容出发,为学生推荐课下阅读书目,比如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那么授课后教师即可向学生推荐散文集《朝花夕拾》。除此之外,在书目的选择中,可以为学生留出充足的空间,坚决杜绝学校对课外读物的完全掌控,教师与学校可以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标准与范围,鼓励学生将符合有益、有趣要求的图书带到学校、带进课堂。如近年来比较热门的《三体》、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等都可被允许带到学校在规定的时间里阅读,以此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2.采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升农村初中生语文素养
如何保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呢?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采取正确的整本书阅读方法。首先是老师在学生的阅读活动中的角色问题。语文老师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偏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行为与阅读选择,因此语文老师要积极参与学生的阅读活动,在特定的时间里与学生一起阅读,并及时分享阅读体会、心得,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与阅读偏好。其次,对于初三学生而言,如何分配日常学业与阅读时间,如何使学生的阅读行为不会影响学生成绩,并且使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同时能够反哺成绩,这都是农村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方法应该解决的问题。此外,相比传统的语文阅读行为,整本书阅读法具有更强的阅读状态、阅读内容上的连贯性,如何使学生在不连续的阅读实践保证信息的连贯性,能够有效地梳理文章的情节、结构与整体脉络,确保学生在阅读行为中能够获得相对完整的阅读状态。我们建议学校设置专门的读书日,进行读书时间的分配与规划,同时把读书日的内容丰富起来,可以开展读书沙龙,分享阅读感悟,并在老师引领下,对一些比较经典的故事、文章进行话本和戏剧的改编,使学生深刻地领悟到读书是一件有趣的事,深度理解并剖析人物,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第二篇: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与策略
提高初中生语文素养的途径与策略
“初中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然而从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来看,很多教师依然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以考试为方向标,忽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如果从狭义的范围来看,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是要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那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落到实处呢?
一、创设和谐课堂气氛,激发学生自主性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也是培养学生素养的主要场所。而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在语文课堂中,教师多以知识传授为主,学生则是被动地听、记、背,课堂气氛较为沉寂,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课堂气氛虽然不直接影响语文素养的培养,但却是影响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因素。在和谐、宽松的课堂中学生更愿意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主动学习。而枯燥、被动的课堂气氛却会让学生的思想受到束缚,学习过程中依赖性增大。
要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首先要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学生的学习带有较强的模仿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从语言、作为等方面来影响学生。如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可多采用富有文学色彩的诗句、对联来引导。其次,教师要了解学生,全面了解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知识基础,还要对学生的兴趣、个性、学习习惯等进行研究,在了解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后,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注重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尤其是在学生产生疑问的时候。如在《安恩和奶牛》的教学中,在学习安恩的形象时,教师引导学生研读“她穿着旧衣服,可是很干净;一条手染的蓝裙,还带着乡下染缸中的那股土味儿。她戴的那条头巾颜色褪得泛白;脚上的木屐连后跟都磨平了,皮面上却抹了油,擦得锃亮。”学生就提出问题:“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教师引导学生由此问题出发而探究安恩的形象,学生对安恩关爱动物、重视生命的善良情感会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模式是影响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中多是以知识传授为主,且以“灌输“方式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课堂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在探究中构建知识。要实现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目的,课堂教学模式就必须从传统的“灌输式”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探究式”。
要实现这一转变,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这个层面上说,作为语文教师,虽然我们要受各种考核制度的限制,但不能以牺牲学生的发展来追求短期的效果,而要树立大语文观,树立学生发展观,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积极在课堂中探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其次,在教学改革中,不能急于一时,要立足学生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兴趣激发作为课堂模式改革的基础。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多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进行合作探究,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
三、提倡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应用能力
语文素养更多表现出来的是一种综合应用能力,而要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教学活动就是不可或缺的。也正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合教学需要而设计学生喜欢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从基础知识出发通过各种比赛来提高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如在七年级教学中,教师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造句比赛、成语接龙、成语故事大比拼、文学名著常识竞赛等,在比赛中引导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其次,要注重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应用语文知识。如过年写对联、节日写祝福语、活动中的开场白、导游词、文学名著推荐语、各类广告语等,教师可借助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将这些知识结合起来。最后,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练,尤其是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出发,写出真情实感,在结合事件描写的过程中,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来表达观点、抒发感情,这样才能逐渐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构建发展平台,提高学生创造能力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多将语文学习限于课堂内,忽视了语文和生活的联系,也没有提供较好的平台让学生来展示自己。
其实,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就要让学生喜欢上语文,在喜欢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语文、应用语文。首先,教师可借助网络来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发展平台。如借助QQ空间、班级群空间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教师可将学生的成果展示上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其次,要注重以小群体的形成来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展现,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组建赛诗会、办班刊等方式来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展现自我。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还需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在提高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通过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以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学生构建多样化的发展平台,促使学生自主创造,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篇:当前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
一、当前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现状
农村小学具有布局散、条件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学习交流少、文化氛围滞后等多方面的劣势,影响和制约着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具体表现为:
1、职业精神缺乏。
2、教育思想滞后。
3、教育观念陈旧。
4、教学手段落后。
5、学习意识淡漠。
6、科研能力薄弱。
7、竞争意识不强。
二、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
1、重视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2、加强师德教育,塑造职业精神。
3、更新教育观念,创优阅读范式,提升理论素养。
4、重视校本培训,为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搭建平台。
5、创新管理模式,激励教师成长。
就英语学科而言,如何才能提高农村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我认为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1、采取措施,稳定和壮大农村英语教师队伍是提高农村英语教师整体素质的有力帮手。
2、加强继续教育培训力度是提高农村英语教师整体素质的有力抓手。
3、加强教师自我发展是提高农村英语教师整体素质的有力推手。
(1)、提高教师素质,必须从转变教师教育观念入手,让他们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思想。(2)、教师的自我发展应该是自主性的。农村英语教师应不断进取、自觉提高学历层次,而且要能真正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基本技能。应经常接触英语,如多阅读新编的英语书籍、报刊及相关教学理论,多收看电视英语频道节目等,学习研究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3)、加强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培训。
4、努力提高科研能力是提高农村英语教师整体素质的有力助手。
第四篇:在交互中提升语文素养
在交互中提升语文素养
三江中学语文组秦艳梅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运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这个目标的实现,中学教育阶段语文课堂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福斯坦大学校长说“学生学习的80%来自同学的影响”,笔者认为使学生的全面素养能真正得到提高,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如何有效组织实施教学是关键,施教中交互主动权是较为积极而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交互主动权,要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
1.交付主动学习的权力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世界充满好奇心是中学生的一大特点。如在教《边城》之前,可给学生布置预习的任务。在上课和学生商量:我们是阅读课文中节选的小说部分,还是想看电影从整体上了解沈从文和他的《边城》?在已经激发起了学生看电影的兴趣时,交付学习主动权,如果要看电影就必须先答应老师的要求。那就是在看电影的时候 1
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记下来,并能提出自己不理解和感觉重要地方。看谁记得又多又好,好的有奖赏。
2、交互学习成果
新课之初,交互学习成果,即把观看电影时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及提出自己不理解和感觉重要地方与同学交互。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寻找教学内容本身内在志趣,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这样,在符合学生心理认知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首先把学习主动权交付,调动全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交互学习成果中使学生对《边城》的内容,甚至对作者沈从文的文风有了基础性的、感性的、多方面的认识,同时学生对学习《边城》感到既轻松有有兴趣;最后,在记重点和记问题的时候学生不自觉地就锻炼了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交互主动权,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现热情,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交互主动权要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求知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以求不断获得新知识,激发创新因素。看完影片后,进行课文阅读随后,让学生查资料进行分组讨论,把每组自己所有同学的问题和重点都进行分析归纳,并由各组选出自己的代表负责把本组的问题和重点以及分析结果向其他同学作出说明。而其他组的同学则认真
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根据同学们的意见进行总评,对学生分析内容的得失,及对于作者的认识给予科学评判的与解说。对优秀小组和优秀个人进行掌声和小纪念品进行奖励。并对平时胆小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为他们在以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表现自己储备自信。
这样在交互中,各小组为了自己小组的荣誉都积极参加讨论,并勇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仅调动了所有学生的热情,而且能使学生加深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在交互中,他们有机会择善而从,也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最后通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交互主动权,重视学生概括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学习是为了生活,生活是知识的源泉。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联系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破陈规的训练。在分组讨论及总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归纳《边城》中最值得我们学习之处。教师在学生进行归纳时适当引导:把《边城》中美丽的景色和主人公美丽的心灵进行对比,把《边城》中人们之间善良和睦的关系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把《边城》中最美好的人情同现代
社会的拜金主意进行对比,让学生在交互中具体感受懂得人与人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应该为我们国家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以使我们的国家更加的美丽富强。以达到学生在学习中能“择其者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样,在师生、生生交互中,而能让学生明白在学习生活中,那些应该做,那些不应该做,从而教会学生如何抉择,如何学习,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生活。
四、交互主动权,提高学生辨别美丑的能力和鉴赏现当代小说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教学与学习学习的目的。在前面观、看、读、想、听、说的基础上,让学生集体、小组、讨论交互中知道:青少年应该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多看那些表现美的善的文学作品,对那些宣传色情暴力等不健康文学影视作品则应该拒绝。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一篇好的小说作品应该从人物、环境、情节、主题、表现手法等方面来进行鉴赏。
这样,既达到了为考试服务的目的,而重要的是教给了学生如何鉴赏现当代小说的方法。在真正意义上使学生在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切实的锻炼和发展,提高了学生的全面语文素养,也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体现出语文的学科魅力。
第五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教师作为特殊的脑力劳动者,担负着培养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天职。而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更是基础教育的生力军,这批队伍专业素养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办学的成败,关系到能否为学生今后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关系到整个民族劳动者的素质。因此,关注和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
1、重视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小学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教育,需要高素质的小学教师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要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为核心,以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为重点,积极创设学校广大教师自觉学习、主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优良氛围。同时要探索教师终身学习的考核办法;坚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面向全员,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坚持以自学反思为主,指导评估为辅,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努力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2、加强师德教育,塑造职业精神。
塑造教师职业精神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教师职业道德是每一名教师应遵守的基本准则,教师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一种升华,也是一种境界,一种信仰;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普遍适用的职业要求,教师职业精神则代表教学工作者对生活、对学生、对社会的热爱,和对此焕发的超越岗位条件、超越薪水的人性价值之光。
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产生提高自己业务的强烈愿望,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加强师德教育,塑造职业精神学校要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师德教育,旗帜鲜明地把师德教育纳入学校的工作日程,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本校的实际,提出具体要求,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使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二是抓理论学习,奠定思想基础。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讨论以及教师誓词等方面学习。同时,学校要结合实际具体细化对教师的师德行为要求,对照要求,反思、查摆、整改存在的师德问题,为塑造教师职业精神奠定思想基础。三是抓制度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学校要坚持师德“一票否决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评议导向机制”、强化“情况通报制度”,以此加强师德建设与监督力度,为塑造教师职业精神提供制度保障。
四是树立师德典型,激发师德情感,坚持他律与自律并举,重在内化,在教师中形成热爱工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勤奋工作的氛围,为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是抓活动载体,加强实践体验。学校坚持开展以“学规范,做人民满意的教师”、“静下心来教书,做‘三品’教师(为人讲品德、为师讲品位、为事讲品质)”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引导教师努力塑造职业精神。
3、更新教育观念,创优阅读范式,提升理论素养。一个人的观念是文化的积淀,观念对人们的行为有着支配导向的作用。教育观念决定教育模式,教育模式决定教育产品,有什么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因此必须把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贯穿在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全过程。引领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改变原来的单纯接受
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引领教师不断的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实现教育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是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如何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理念素养的提升呢?笔者认为,阅读是最有效的办法。
阅读丰厚理念,理念引领提升。阅读,可以不断丰富教育理论,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学校要在如何读,怎样读上下功夫,持续增强教师阅读的积极性,引导教师有针对性地阅读,有意识地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将其转化为教学效益。一是典型引领。教师的身边有很多爱读书的典型,发掘这些典型并适当放大,让每个教师从羡慕到仿效,做到以典型带动全员阅读。同时学校通过各种方式激励教师阅读,调动教师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浓厚的教育理论的阅读氛围。二是问题引领。为增强理论学习的实用性,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有效对接,学校可定期征集教育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每月确定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引领教师广泛阅读教育书籍、上网学习,把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解答问题的先进理论整理出来,点明推荐理由及对问题的思考等,并在教师间组织交流学习。教师学会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论知识,学会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意识增强,理论学习的兴趣就会更浓。三是制度促阅读。学校规定教师分组或个人定期要阅读的教育著作和相关书籍,并做好“摘要+反思+建议”的读书笔记,定期收集进行编印和交流,将教师的合理化建议纳入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并将学习效果作为教师工作考核内容之一。这样做可以加强经典理论书籍的专题阅读、定向阅读,提高阅读质量,丰富教师的理论素养。
4、重视校本培训,为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搭建平台。
提升综合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农村小学教师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而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校本培训。学校通过校本培训,为教师专业化素养的提高搭建平台,这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校本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以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工作能力的变化和工作效益的提高体现学习的价值;同时,通过校本培训的组织和管理,加强教师间的协作与交流,互帮互学,互教互学,互相激励,比学赶帮,建设会学习的教师群体,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1)在校本培训中丰富全员参与的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全员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既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和专业成长的需要。学校要常态化地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一是开展说课和集体备课,即每位教师授课前都要进行说课;授课内容相同或相似的教师要集体备课。二是开展教学反馈活动,即采用填写反馈表格、召开小型座谈会、个别交谈等形式,听取其他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意见。三是开展评选优质课活动,即每学期每个教师都要上一定数量的公开课,然后在这些公开课中评选优质课,以督促每位教师认真上好每节课。四是开展编拟试卷和举行质量分析活动,即在适当的时间内要求教师编拟一份科学的试卷,在学生考后进行系统地情况分析。五是开展学习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活动,即要求每位教师娴熟地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改变“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落后教学手段,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六是开展综合读书活动,即要求每位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综合性地读各种书籍,撰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等,以此促进教师综合文化素质提高。
(2)构建多元化的校本培训模式
校本培训的形式是多元化的,即可使用校内资源,也可利用校外资源,做到互为交流,共同发展。一方面,我们的教师可以“走出去”,通过调研形式,丰富实践经验,从他人手中积累大量新鲜的感性材料,并把这些感性材料与自己的教育实践互为渗透,有机结合,以丰富校本培训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请进来”,把教育名家、专家和优秀的教师请到学校讲课。用他们丰富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有效地解决在教育教学中的“疑难杂症”,用新思路、新观点、新理论和新经验去影响我们的教师。第三,加强“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教师可以通过读书、上网、科研等方式构建自我发展的平台。
校本培训方式的多元化,还要求学校要结合“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制定培训规划目标,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凸现培训的独特个性。一是注重校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学校可根据教师状况,制定出培养计划,让骨干教师去引领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二是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学校要以“着重基础、突出教法、引入科研”为原则,引导组织青年教师共同听课、上课、评课,并写好教学后记和教学反思,使其对教学过程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总结、探索,促进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三是以“师徒结对子”的形式促进新教师的成长,促进新教师尽快成长。学校可根据学科组教师的实际情况,为每一位新教师确定一位指导教师,规定师傅与徒弟的义务与责任。互相之间要听课、评课、交流经验、反思教学行为,确保新教师一年成为合格教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我,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3)全面落实校本培训内容 一是注重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教育新理念培训。学校可以规定校本培训教师学习书目并落实考核。通过学习帮助广大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
二是重视新课程培训。新课程培训应作校本培训的一项主要内容抓实抓好。可以通过定期的集中理论学习、学科教研活动等渠道进行培训,极大的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能力。
三是强化师德培训。通过培训强化教师敬业爱岗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组织教师参加师德报告会、师德演讲比赛等,不断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
四是加强班主任培训。学校领导要重视班主任工作的培训,通过班主任沙龙、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校本培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
五是落实教学科研能力培训。学校要建立以教导处、教科室为龙头,各教研组为基本单位,教师人人参与的教研体系,实行分科教研,合作交流。教研组每周确定一个课题,定期进行教研讨论交流,学习本学科的教学经验,同时进行集体备课活动,共同研讨上课技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
六是定期开展紧缺学科教师培训。除了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主办的紧缺学科教师培训外,学校在校内还要充分发挥骨干引领,全员提升的作用。七是重视基本功和基本技能培训。教师的基本功和基本技能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石,学校要建立教师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简笔画、普通话、网络信息收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教学设计、案例反思撰写等方面基本功和基本技能培训考核的长效机制,以此促进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八是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九是重视教师远程教育和网络培训,让教师通过电视、电脑去学习和接收现代教育资源和教育信息,保证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能与时俱进。
(4)坚持研训结合,落实校本培训“教、研、修”一体化。一是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走出去,请进来”努力开拓广大老师的知识视野。
二是在教师中开展“六个一”活动,督促、激励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即:每一位老师每学期要阅读一本教育专著,走近一个名师,执教一节校级公开课,研究一个教育教学课题,撰写一篇教育论文,制作一个教学课件,将这“六个一”列入教师综合性考核当中。三是建设骨干教师团队,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学校可结合上级安排的“名师工程”、“新竹工程”等,建立教学标兵、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使用档案,培养和使用并重,不断提高他们的带动辐射能力。
四是以课例为载体,积极开展“教、研、修”一体化的校本教研。在教师个体层面,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评课和执教公开课的节数,通过不断的听评课,潜移默化的提高教师授课能力。同时学校可以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认真组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公开课展示与研讨等活动,落实“备——说——讲(听)——评——讲(听)”各个环节,以此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五是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在课题研究中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学校要坚持以校为本,由问题到课题的科研之路,教师在教学行动中由问题出发,在行动中进行教学研究的科研思路,针对性强,教师容易操作,对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实验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5、创新管理模式,激励教师成长。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教师管理,关键是调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科学有效的激励是学校领导调动教师积极性,全面提升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重要手段。学校要构建激励机制,采取灵活有效的激励方式方法,尽量满足教师适当合理的需要,持续激发教师积极工作动机,驱动引导教师个体自我发展,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一是思想激励促成长。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其它工作的保证,有管理格言说:“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人的觉悟。”所以思想工作是一种激励。二是考核评价激励促成长。学校要建立健全一系列考核评价制度,内容包括教师的德、识、能、绩、勤,坚持形成性考评和终结性考评相结合,过程考评和内容考评相结合。使学校对教师考核评价工作规范化,领导有章可依,教师有章可行,也为教师进行自我诊断性评价以及在教育教学中进行经常性评价提供依据,从而成为一种激励力量。
三是目标激励促成长。学校设置或确定适当的目标,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首先要制订好本校目标规划,然后分解目标到部门、到教师个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在每个教师中形成“达标在心中,争创靠行动”的氛围。从而极大地激励教师实现与学校发展目标一致的个人目标。
四是事业激励促成长。事业心强的人,都是把社会对本职业的需要转化为自己的主观需要,把自己的精力融化在事业中,从而产生强烈的义务感和忘我的献身精神,并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和自我满足。教师的成就需要是期求获得日常工作中的愿望实现感,任务完成感,专业成果感和探索新生事物创造感。学校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一是激励教研组开展教学课题研究,做到每组有课题,激励教师研究出成果;二是激励教师在三个“上”(功夫化在备课上、本事显在课堂上、效果在学生身上)方面下功夫;三是在激励培养青年教师上用好五个字:即“带”(老带新)、“竞”(开展各种竞赛)、“压”(压担子)、“树”(树立榜样)、“推”(推上领导岗位)。
五是榜样激励促成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激励最主要的是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自己的行为作榜样。六是物质激励促成长。正确运用物质激励是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强大动力,学校在物质激励方面一是要关心每个教师的职称,为他们在职评前工作出成绩,评优、评先进等方面创造条件,二是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教师创设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三是通过教师30%奖励性绩效考核等方面激励教师在工作上干出成绩。
七是情感激励促成长。情感激励就是对教师重视“感情投资”,热情关怀,动之以情,通情达理,注重营造祥和的心理氛围,使教师获得亲热感,温暖感,从而对领导产生信任感,敬佩感,激起工作积极性。八是民主激励促成长。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产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民主参与意识,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6、开展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教育科研是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科研,可以分析出来“困”与“不足”的具体状况和成因,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同时教育科研过程本身也是农村小学教
师学习新的理论知识的过程,在获得新的理论知识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之后,自己的教育科研素质才能得到提升,自己的教育实践才能“更上一层楼”。
一是要鼓励农村小学教师从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大胆地在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这是向科研型教师转化的基本途径。
二是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营造出一个互相激励、互相支持和互相帮助的科研氛围,学会用集体的智慧来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农村小学教师只要勤学不厌,勤思不怠,大胆实践,努力创新,就一定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三是学校要加强教育科研制度的建设。以制度来促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进而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是构建“自修-反思”培训模式,经过“提出计划—自学研修—实践体验—专家指导—反思总结—成果展示”等几个基本环节的工作,使教师素质得到提高。
五是实施课题带动策略,有意识地让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参与课题的研究,树立“科研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科研”的理念,通过科研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是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这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程,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制度的引导,更离不开学校领导独具慧眼的管理艺术,我们只有结合校情,采取相应对策,在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重视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才能实现教师队伍质量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共同提高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