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感性素养提升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感性素养提升策略
音乐是无国界的语言,也是连接情感的纽带。人们因为被音乐艺术“脉冲”,激发出丰富多元的情感波澜,从而执着于人生的美好憧憬和追求。因此,音乐艺术对于提升人的感性素养有着独特的积极意义和价值。
我们首先要具备感受世界、体验生活美的能力,然后通过这种能力来培养感性素养。小学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感性素养的重要课程,然而,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常常仅注重技能技术的培养,而忽视感性素养的陶冶,偏向于音乐知识理性的追求,而轻视情感情绪的熏染,背离了音乐艺?g教育的初衷。
那么,小学音乐教育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性素养呢?
一、创设愉悦的音乐课堂情感氛围
在平时的音乐教学工作中,笔者经常会对学生的音乐课堂学习效果进行调查。通过练声、练声时的嘴型和演唱等测试笔者发现,部分学生对所学歌曲并没有很好地掌握,有明显的走调、忘词、吐字不清晰、歌声缺乏气息的支持等现象。究其原因,他们在音乐课堂中均属于后进生,有的不喜欢上音乐课,有的上课经常走神等。
事实上唱歌本身是一门艺术,如何让所有学生接受这门艺术,激发他们想学的愿望则是艺术的艺术。学生是活生生的人,虽然他们的经历少,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需要、兴趣和愿望,也有自己的主观意识。
音乐教师从第一节课起,言行举止就要散发着艺术魅力,充满艺术激情,深深地吸引学生模仿、学习、追求和超越。在上课时,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尤其是上课的前十分钟,教师一定要用语言或动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教师在课堂上要真正和学生建立意识上的平等,而不应居高临下,整天牵着学生的鼻子跑。学生不是教师情绪化的倾泻对象,他们也有尊严,他们不喜欢教师经常用命令式的口气跟他们说话。比如,教师在课堂上应多用一些“好不好?”“行不行?”“大家说怎么办?”一类的话语,这样既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又激发了他们学习和思考的兴趣。在练习演唱歌曲的时候,教师可以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演唱甚至跳舞,尤其在低年级教学时教师应多给学生一些亲密的语言与动作。当学生表现出色的时候,教师可以摸摸他们的头,贴贴他们的脸,说一声“你真棒”!当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要拍拍他们的肩,说一声“要加油”!教师要让低年级的学生感觉我们像亲人,让高年级的学生感觉我们像朋友。总之,在课堂中,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一种平等民主、相互交流的课堂气氛,多把关爱和笑容留给学生,从而使他们“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开展丰富的音乐情感体验活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经常激发学生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而体验是培养兴趣的基础,因为良好的情感体验总会伴随着兴趣的生成。而兴趣、好奇心则是学生学习的内在要求,是促进学生获得发展的真正动力。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可设计多种歌唱的方式引导学生体验歌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在熟悉曲调之后,让学生一遍一遍地演唱,但每次演唱前都提出不同的要求,让每位学生都参与音乐活动。运用歌声、表演等方法,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能加深他们对歌曲情感的理解,进而准确地抒发情感,表现歌曲的形象。
笔者在执教《小花猫和小老鼠》歌曲时,先组织学生开展“猫捉老鼠”的音乐游戏,在歌曲范唱中游戏。然后按节奏读歌词,引导学生选择唉、哈哈、咦、哟等衬词填入每个乐句休止符处,以增添歌曲情趣。教师顺其自然地引导学生理解“休止符”,帮助学生很好地解决了歌曲学习中的难点。在唱熟练歌曲后,要求学生跟教师用唱名分句唱歌谱,从中有效解决歌曲中的附点节奏。
在执教《动物说话》一课时,笔者围绕“动物”展开,抓住学生喜欢小动物的心理,并且以歌曲《动物说话》的伴奏为背景音乐,让学生模仿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标志性动作和声音,引导学生边体验,边感受,边思考,给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乐园,让学生真正做到敢说、敢动,想说、想唱。学生兴致勃勃地学唱歌曲,不只是依靠歌词去理解音乐,而是从歌曲的音乐旋律、速度、力度、情绪等诸多表现手段去体验音乐,表现音乐,感受歌曲在内容上、形式上、情感上的美感,从而更好地表现音乐情趣。通过粗唱、细唱、精唱,使情感抒发步步深入,让学生从感性的愉悦层面上升到理性的情感共鸣、审美层面,审美情感的进一步调动、激发,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审美体验。
三、运用多元的音乐情感教学方法
在小学音乐课堂上,教师常常会采用学生互相合作的方式进行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传统的填鸭式让教师的教变得枯燥乏味,学生只能硬生生地接受。所以,给学生提供指导学习的方式很有必要,在此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学生的主体性也得以充分体现。笔者在教唱《七个小兄弟》一课时,给学生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笔者邀请了七个学生按照由矮到高的顺序排列,分别代表Dol、Re、Mi、Fa、Sol、La、Si七个音,指导学生唱好音阶,并跟笔者学做每个音的柯尔文手势,之后让学生仔细聆听,笔者随口唱哪个音,代表这个音的学生必须马上根据笔者的指令做出相应的反应。整个游戏的过程中学生个个聚精会神,紧跟老师的上课节奏,完成了一个接一个的学习任务。在这样的情景下,教师带动全班学生安静地聆听所要学习的歌曲,想象着音高的变化,再用歌声表达出来,教学效果显而易见。这时教师的评价也显得尤为重要,音乐教师也可以给学生满满的正能量。笔者从不吝啬自己对学生的夸奖,有的学生音准特别棒,有的学生表现力很出色,有的学生坐姿端正,有的学生积极发言等。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肯定的语言,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在以后的音乐课上学生一定会更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这就是教师多夸赞学生所产生的良性循环。
变化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心情愉悦,教师只有别出心裁,才能牢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才能提高上课效率。在玩中学是学生最喜欢的方式,教师要不断地研究教材,勤思考,多钻研,扮演好老师、朋友、孩子王等多种角色,走近学生,亲近学生,让音乐教师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第二篇: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素养培养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素养培养策略
摘 要: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部分音乐教师对音乐学科的审美价值理解不够透彻,对如何指导和促进学生在音乐课中充分参与审美体验、培育良好的审美素养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指导。审美素养是小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体现,音乐是对学生实施素质培养的重要艺术学科。文章结合小学音乐教学实践,探讨小学生审美素养培养的重要性,并探索各种有效策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为音乐美育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音乐;美育;审美素养;策略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音乐课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借助于音乐,可以唤醒了人身上关于周围世界和自身中崇高的、雄伟的、美好的东西的观念。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销售审美素养具有重要的教学意义。
一、小学音乐课审美素养
审美素养是小学音乐课程教学价值的主要体现。《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音乐教育不再以传授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为主要目的,而应以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为核心,在音乐创作、表演、欣赏等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种新的音乐教育理念符合音乐艺术自身的特征以及我国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的要求。
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全面把握小学音乐教育理念,重视审美教育的重要地位及作用,让学生从美好的音乐中获得美的体验,从而净化心灵、启迪智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为好曾为高素质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小学音乐教学中审美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1、精设教学内容,激发审美想象
想象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创造新的形象的心理活动。音乐这门艺术的特点就是将美好的艺术情境用声音传达出来,所以,丰富的想象力是感知音乐的重要条件。学生只有充分调动自己的审美想象,才能感受并丰富音乐作品美;同时,音乐美也只有借助学生的想象力,才能充分地显现出来。在欣赏《瑶族舞曲》时,可以让学生们闭上眼睛,保持安静。教师用诗意的语言向学生娓娓道来:“在一个美丽的夜晚,远处传来瑶族长鼓动听的声音,它把人们引到瑶族山寨那和平幽静的意境之中。人们身着节日的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参加晚会的人越来越多,歌舞也越来越热情,晚会沉浸在一派幸福欢乐的气氛之中。”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在美好的境界中自由翱翔,对学生们在体验音乐艺术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想象力要充分尊重,并鼓励他们求新求异。
同时充分挖掘利用与教学主题相关的内容,尽量展示对多种风格的优秀音乐作品进行快乐、开放和自由的吸收,通过熟练的教学,说明音乐不论风格如何都有表现力,从而帮助学生更多地从音乐的多种风格中获得审美体验。在课堂中要积极创设有助于培养学生审美素养的视听环境。音乐教室的布置应优雅、艺术化,座位的安排与乐器的摆放应富有新意、诱人遐想并有利于小组交流与活动,挂图应具有视觉欣赏的意义,其他教学手段(幻灯、录像、多媒体等)的?用也都应努力遵循创设审美气氛与情境的原则。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的第七首――《保卫黄河》时,教师可以通过放映演唱录像,使学生从形象色彩、音乐旋律等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身临其境地强烈感受到磅礴的气势美和中国人民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美,从心灵深处接受美的教育、美的熏陶,进而热爱美、追求美。突出音乐美,并通过音乐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也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审美素养。
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渴望,让学生去感知、体验一个具有美感的事物或环境,就要创造―个具有美感特征的艺术氛围,激发起学生对这个美感的渴望。在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可以通过很多方法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比如在教授革命歌曲时,可将教室四周多挂一些五角星、红旗以及一些革命战争时的图片,而当在教歌颂大自然的歌曲时,可以在教室里摆放一些花盆、盆景及假树造型,为教室营造一种清新自然的气氛。在这样―个充满新鲜感和温馨的情境下,再巧妙地设置几个悬念,像磁铁一样吸引住学生,使之产生新奇感,集中注意力。
2、发掘作品情感,提升审美理解
音乐作品的形成不是偶然的,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凝聚着作者独特的创作意图和创 作灵魂。小学音乐教学方法应从感性入手,采用体验的方式,以情动人、以美感人,重视教育教学的潜效应。小学音乐教育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使受教育者通过亲身的情感体验来获得心理的满足、情感的共鸣,使情操得到陶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在理解音乐内涵的基础上,进入角色意境中,可通过表演,或对主题及发展旋律哼唱,或为作品创编伴奏,或通过乐器演奏,引导学生在音响流动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音响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进而在知识的应用、拓展和延伸过程中延伸情感,达到提高审美素养的目的。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美的踪迹无处不在。但是,如果不善于发现,那就辜负了大自然这神奇的创造力,他的一生也注定是荒芜的。各种艺术形式都是培养学生感受美的能力的很好途径,但音乐又是其中最直观、最具感染力的。所以,音乐老师一定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审美感知能力的重任,通过提高他们的音乐感觉能力来构建对美的认知体系。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如语言描述、再让同学展开想象用语言复述,利用大屏幕播放具体的景象,通过讲故事激发学生进入音乐情境等,来逐步培养学生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以及创造美的能力。比如在欣赏《念故乡》这首歌时,我用语言描述这首歌创作背景,原名为《自新大陆》是德沃夏克的巅峰之作。这部交响曲反映了一个捷克人对美国这个“新大陆”所产生的种种印象与感受,表现出他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德沃夏克从黑人音乐和印第安人音乐中得到启示,吸取养料,创作出自己的旋律。《自新大陆》第二乐章的主题是思乡。其浓郁的乡愁之情,恰恰是作曲家本人对祖国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身在异乡为异客,德沃夏克时时刻刻都在怀念伏尔塔瓦河畔自己的故乡。教师让学生随着我的语言产生联想:作曲家本人对祖国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身在异乡为异客,德沃夏克时时刻刻都在怀念伏尔塔瓦河畔自己的故乡。接着运用多媒体,播放家乡的美丽图片。对歌曲背景的讲述,对音乐画面的观看,让美的情境不断在学生的脑海中浮现,不断加强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
3、重视审美体验,培养审美能力
音乐审美经验是人们欣赏和创造音乐作品时产生的认识和愉悦的心理体验。音乐审美能力包括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音乐审美能力是在积累音乐审美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感受、欣赏音乐美一般分为官能、感情和理智三个阶段。官能欣赏主要满足于悦耳,是比较肤浅的。要获得完美的艺术享受,必须进入感情和理智的欣赏阶段。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选择什么样的审美对象,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人的审美情趣,也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由于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擅长于表现人的内心情感,在欣赏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积极的形象思维活动,动之以情地进行联想,让学生的情感与作品发生共鸣,从而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寓美于心灵之中,让作品所体现的人类精神文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
可以说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有丰富的内涵,至于到底怎样理解还要看每个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在音乐审美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方式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如在学习歌曲的同时或学会歌曲以后,启发引导学生依据歌曲的主题、情绪、意境即兴创编一些富有生活气息的表演,以律动、表演、集体舞等形式表现歌曲。对学生的创造成果要以赏识、鼓励为主,从而帮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
三、结语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都重要的多,如果教育的方式适合,它们就会用美来浸润心灵,如果没有这种适合的教育,心灵也就因而丑化”。可见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扬长补短,总结经验,修正不足,为后面的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吴贵龙.小学合唱教学中审美情趣培养的策略探讨[J].当代音乐,2017.01.[2]陈小琴.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教育策略[J].大众文艺,2016.10.
第三篇:员工职业化素养提升策略111
不需扬鞭自奋蹄-------卓越的员工职业化素质提升
主讲人:闫治民
企业员工
2天,每天不少于6标准课时
有高度、有深度、有广度
深度剖析,创新思维,实效策略
案例丰富,生动化教学
前瞻性、可操性、实效性
第一章 职业化------职场生存硬道理
一、什么是职业化
1、普通人与职业人的素质比较
2、职业化的三个基本点
二、职业化作用
1.2.3.决策--做正确的事; 执行--正确地做事; 操作--把事做正确
三、员工四种类型
1.2.3.4.有意愿有能力 有意愿无能力 无意愿有能力 无意愿无能力
讨论:哪类员工是职业化的?
四、职业化员工内容
1.2.3.4.职业观念 职业定位 职业心态 职业品德
5.6.7.职业精神 职业素养 职业技能
五、职业化员工的六大标准
1.目光远大脚踏实地
2.认真负责绝不找借口
3.用心做事把标准当最低要求
4.凡事高标准严要求
5.积极主动勇于担当
6.团队第一个人第二
六、职业化员工的职业表现
1.对工作敬业
2.对团队忠诚
3.对领导服从
4.对他人欣赏
5.对自己自信
6.对社会奉献
第二章 使命与责任---职业化员工自我认识与定位一、一切从认识自己开始
体验式训练项目:每天从照镜子开始
训练目的:全新地认识自己,树立强大的自信心
1、你认识你自己吗?
2、歌曲《做最好的自己》
二、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体验式训练项目:正确的排序
训练目的:清楚地知道人生是为什么而存在,知道团队为何要赢?
三、明白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1.人生的成功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
2.不是能力而是责任!
体验式训练项目:出手指游戏
训练目的:锻炼学员的积极、主动、热情的意识和心态
四、职业化员工应具备的职业观念
1.您在为谁而工作?
2.认真工作是真正的聪明
3.心中常存责任感
4.讨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还是“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五、树立正确的职业定位
1.打工仔(妹)?
2.推销员?
3.为公司创造利润、为顾客创造价值、为自己创造成功的绅士靓妹!
第三章 我要往哪里去----员工职业生涯规划
一、到底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1.职业的含义
2.生涯的含义
3.职业生涯的概念
4.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
二、职业生涯的生命周期
1.职业探索期
2.职业建立期
3.职业中期
4.职业晚期
5.职业退出期
三、职业生涯的四个阶段
1.学徒
2.专家
3.教练
4.导师
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
1.个人动机
讨论:关于人生的思考 讨论:你的人生到底还有多少天
2.企业动机
五、我要到哪里去--规划我未来
1、什么是真正的人生
讨论:关于人生的思考
2、人为生而食,不为食而生!
3、珍惜每一天
讨论:您的人生到底还有多少天
六、职业生涯规划的七个步骤
七、职业生涯规划的管理
第四章 职业化团队打造
一、关于团队的正确理解和认识
1、关于蚂蚁军团的思考
1、隆美尔的一支精锐部队1764人为何瞬间成为白骨?
2、在非洲的草原上如果见到成百上千的狮子和大象集体逃命的壮观现象,那是什么来了?
3、蚁多咬死象的故事启发?
4、大雁的启示(视频短片)
二、什么是职业化的团队
1、团队(Team)新解
2、职业化的团队具备的特征
5、构成职业化团队的五要素(5P)
目标(purpose)
定位(place)
职权(power)
计划(plan)
人员(people)
二、团队凝聚力提升训练
1、阳光心态训练
体验式训练项目:二人对话(责任者)
2、自信心训练
心灵冥想:我真的很不错!
3、竞争意识训练
游戏:谁要我的钱?
故事:狮子和羚羊的家教
4、信任能力训练
体验式训练:我不信任你、我信任你
5、欣赏能力训练
体验式训练:我欣赏你的是
故事:只有你的欣赏我6、团队协作能力训练
骡子累死后驴子的命运
龟兔赛跑新篇
吃面条的故事
体验式训练项目:同起同落、风中劲草
7、创新意识和能力训练
体验式训练项目:从A--B
第四篇: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策略
教师作为特殊的脑力劳动者,担负着培养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天职。而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更是基础教育的生力军,这批队伍专业素养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学校办学的成败,关系到能否为学生今后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关系到整个民族劳动者的素质。因此,关注和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二、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策略
1、重视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小学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础教育,需要高素质的小学教师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针对当前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学校在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方面要坚持科学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根本,以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养为核心,以学校骨干教师队伍的培养建设为重点,积极创设学校广大教师自觉学习、主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优良氛围。同时要探索教师终身学习的考核办法;坚持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面向全员,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坚持以自学反思为主,指导评估为辅,积极开展校本研修,努力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2、加强师德教育,塑造职业精神。
塑造教师职业精神是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教师职业道德是每一名教师应遵守的基本准则,教师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的一种升华,也是一种境界,一种信仰;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普遍适用的职业要求,教师职业精神则代表教学工作者对生活、对学生、对社会的热爱,和对此焕发的超越岗位条件、超越薪水的人性价值之光。
教师只有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才能产生提高自己业务的强烈愿望,才能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加强师德教育,塑造职业精神学校要从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师德教育,旗帜鲜明地把师德教育纳入学校的工作日程,根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结合本校的实际,提出具体要求,突出重点,务求实效,使师德教育经常化,制度化。
二是抓理论学习,奠定思想基础。重点开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讨论以及教师誓词等方面学习。同时,学校要结合实际具体细化对教师的师德行为要求,对照要求,反思、查摆、整改存在的师德问题,为塑造教师职业精神奠定思想基础。三是抓制度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学校要坚持师德“一票否决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评议导向机制”、强化“情况通报制度”,以此加强师德建设与监督力度,为塑造教师职业精神提供制度保障。
四是树立师德典型,激发师德情感,坚持他律与自律并举,重在内化,在教师中形成热爱工作、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乐于奉献、勤奋工作的氛围,为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五是抓活动载体,加强实践体验。学校坚持开展以“学规范,做人民满意的教师”、“静下心来教书,做‘三品’教师(为人讲品德、为师讲品位、为事讲品质)”为主题的师德教育活动,通过活动引导教师努力塑造职业精神。
3、更新教育观念,创优阅读范式,提升理论素养。一个人的观念是文化的积淀,观念对人们的行为有着支配导向的作用。教育观念决定教育模式,教育模式决定教育产品,有什么观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教学。因此必须把转变旧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贯穿在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全过程。引领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树立正确的教学观,改变原来的单纯接受
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引领教师不断的摒弃陈旧的教育观念,实现教育观念的根本性转变,是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的关键。如何促进教师教育观念和理念素养的提升呢?笔者认为,阅读是最有效的办法。
阅读丰厚理念,理念引领提升。阅读,可以不断丰富教育理论,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学校要在如何读,怎样读上下功夫,持续增强教师阅读的积极性,引导教师有针对性地阅读,有意识地利用学到的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将其转化为教学效益。一是典型引领。教师的身边有很多爱读书的典型,发掘这些典型并适当放大,让每个教师从羡慕到仿效,做到以典型带动全员阅读。同时学校通过各种方式激励教师阅读,调动教师阅读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浓厚的教育理论的阅读氛围。二是问题引领。为增强理论学习的实用性,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有效对接,学校可定期征集教育教学中的难点、热点问题,每月确定一个普遍性的问题,引领教师广泛阅读教育书籍、上网学习,把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解答问题的先进理论整理出来,点明推荐理由及对问题的思考等,并在教师间组织交流学习。教师学会有针对性地学习理论知识,学会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研究意识增强,理论学习的兴趣就会更浓。三是制度促阅读。学校规定教师分组或个人定期要阅读的教育著作和相关书籍,并做好“摘要+反思+建议”的读书笔记,定期收集进行编印和交流,将教师的合理化建议纳入教育教学管理体系,并将学习效果作为教师工作考核内容之一。这样做可以加强经典理论书籍的专题阅读、定向阅读,提高阅读质量,丰富教师的理论素养。
4、重视校本培训,为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搭建平台。
提升综合素养是新课程标准对小学教师的基本要求,也是农村小学教师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而提升农村小学教师的综合素养的主要途径就是校本培训。学校通过校本培训,为教师专业化素养的提高搭建平台,这也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校本培训最大的特点是学习与工作有机统一,以工作中的问题解决激发学习动机,通过工作能力的变化和工作效益的提高体现学习的价值;同时,通过校本培训的组织和管理,加强教师间的协作与交流,互帮互学,互教互学,互相激励,比学赶帮,建设会学习的教师群体,促进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1)在校本培训中丰富全员参与的教学实践活动内容
全员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既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发展和专业成长的需要。学校要常态化地开展丰富的教学实践活动:一是开展说课和集体备课,即每位教师授课前都要进行说课;授课内容相同或相似的教师要集体备课。二是开展教学反馈活动,即采用填写反馈表格、召开小型座谈会、个别交谈等形式,听取其他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意见。三是开展评选优质课活动,即每学期每个教师都要上一定数量的公开课,然后在这些公开课中评选优质课,以督促每位教师认真上好每节课。四是开展编拟试卷和举行质量分析活动,即在适当的时间内要求教师编拟一份科学的试卷,在学生考后进行系统地情况分析。五是开展学习和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活动,即要求每位教师娴熟地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改变“一支粉笔、一张嘴巴”的落后教学手段,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六是开展综合读书活动,即要求每位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综合性地读各种书籍,撰写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等,以此促进教师综合文化素质提高。
(2)构建多元化的校本培训模式
校本培训的形式是多元化的,即可使用校内资源,也可利用校外资源,做到互为交流,共同发展。一方面,我们的教师可以“走出去”,通过调研形式,丰富实践经验,从他人手中积累大量新鲜的感性材料,并把这些感性材料与自己的教育实践互为渗透,有机结合,以丰富校本培训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请进来”,把教育名家、专家和优秀的教师请到学校讲课。用他们丰富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有效地解决在教育教学中的“疑难杂症”,用新思路、新观点、新理论和新经验去影响我们的教师。第三,加强“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教师可以通过读书、上网、科研等方式构建自我发展的平台。
校本培训方式的多元化,还要求学校要结合“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制定培训规划目标,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凸现培训的独特个性。一是注重校级骨干教师的培养。学校可根据教师状况,制定出培养计划,让骨干教师去引领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升。二是注重“青年教师”培养。学校要以“着重基础、突出教法、引入科研”为原则,引导组织青年教师共同听课、上课、评课,并写好教学后记和教学反思,使其对教学过程中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总结、探索,促进青年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三是以“师徒结对子”的形式促进新教师的成长,促进新教师尽快成长。学校可根据学科组教师的实际情况,为每一位新教师确定一位指导教师,规定师傅与徒弟的义务与责任。互相之间要听课、评课、交流经验、反思教学行为,确保新教师一年成为合格教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我,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3)全面落实校本培训内容 一是注重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教育新理念培训。学校可以规定校本培训教师学习书目并落实考核。通过学习帮助广大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提高实施素质教育水平和能力。
二是重视新课程培训。新课程培训应作校本培训的一项主要内容抓实抓好。可以通过定期的集中理论学习、学科教研活动等渠道进行培训,极大的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标准、新教材的能力。
三是强化师德培训。通过培训强化教师敬业爱岗的意识,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教学观、人才观、质量观,组织教师参加师德报告会、师德演讲比赛等,不断增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促进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提高。
四是加强班主任培训。学校领导要重视班主任工作的培训,通过班主任沙龙、经验交流、现场观摩等校本培训,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
五是落实教学科研能力培训。学校要建立以教导处、教科室为龙头,各教研组为基本单位,教师人人参与的教研体系,实行分科教研,合作交流。教研组每周确定一个课题,定期进行教研讨论交流,学习本学科的教学经验,同时进行集体备课活动,共同研讨上课技能,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质。
六是定期开展紧缺学科教师培训。除了组织教师参加上级主办的紧缺学科教师培训外,学校在校内还要充分发挥骨干引领,全员提升的作用。七是重视基本功和基本技能培训。教师的基本功和基本技能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石,学校要建立教师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简笔画、普通话、网络信息收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教学设计、案例反思撰写等方面基本功和基本技能培训考核的长效机制,以此促进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八是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提高培训。九是重视教师远程教育和网络培训,让教师通过电视、电脑去学习和接收现代教育资源和教育信息,保证教师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能与时俱进。
(4)坚持研训结合,落实校本培训“教、研、修”一体化。一是充分发挥专业引领的作用,“走出去,请进来”努力开拓广大老师的知识视野。
二是在教师中开展“六个一”活动,督促、激励教师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即:每一位老师每学期要阅读一本教育专著,走近一个名师,执教一节校级公开课,研究一个教育教学课题,撰写一篇教育论文,制作一个教学课件,将这“六个一”列入教师综合性考核当中。三是建设骨干教师团队,充分发挥优秀骨干教师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学校可结合上级安排的“名师工程”、“新竹工程”等,建立教学标兵、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使用档案,培养和使用并重,不断提高他们的带动辐射能力。
四是以课例为载体,积极开展“教、研、修”一体化的校本教研。在教师个体层面,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评课和执教公开课的节数,通过不断的听评课,潜移默化的提高教师授课能力。同时学校可以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认真组织集体备课、同课异构、公开课展示与研讨等活动,落实“备——说——讲(听)——评——讲(听)”各个环节,以此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五是大力开展教育科研,在课题研究中提升教师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学校要坚持以校为本,由问题到课题的科研之路,教师在教学行动中由问题出发,在行动中进行教学研究的科研思路,针对性强,教师容易操作,对提升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实验能力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5、创新管理模式,激励教师成长。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教师管理,关键是调动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性,科学有效的激励是学校领导调动教师积极性,全面提升农村小学教师队伍专业素养的重要手段。学校要构建激励机制,采取灵活有效的激励方式方法,尽量满足教师适当合理的需要,持续激发教师积极工作动机,驱动引导教师个体自我发展,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一是思想激励促成长。思想政治工作是做好其它工作的保证,有管理格言说:“人的知识不如人的智力,人的智力不如人的素质,人的素质不如人的觉悟。”所以思想工作是一种激励。二是考核评价激励促成长。学校要建立健全一系列考核评价制度,内容包括教师的德、识、能、绩、勤,坚持形成性考评和终结性考评相结合,过程考评和内容考评相结合。使学校对教师考核评价工作规范化,领导有章可依,教师有章可行,也为教师进行自我诊断性评价以及在教育教学中进行经常性评价提供依据,从而成为一种激励力量。
三是目标激励促成长。学校设置或确定适当的目标,激发教师的工作动机,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首先要制订好本校目标规划,然后分解目标到部门、到教师个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在每个教师中形成“达标在心中,争创靠行动”的氛围。从而极大地激励教师实现与学校发展目标一致的个人目标。
四是事业激励促成长。事业心强的人,都是把社会对本职业的需要转化为自己的主观需要,把自己的精力融化在事业中,从而产生强烈的义务感和忘我的献身精神,并从中获得极大的乐趣和自我满足。教师的成就需要是期求获得日常工作中的愿望实现感,任务完成感,专业成果感和探索新生事物创造感。学校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激励措施,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提升:一是激励教研组开展教学课题研究,做到每组有课题,激励教师研究出成果;二是激励教师在三个“上”(功夫化在备课上、本事显在课堂上、效果在学生身上)方面下功夫;三是在激励培养青年教师上用好五个字:即“带”(老带新)、“竞”(开展各种竞赛)、“压”(压担子)、“树”(树立榜样)、“推”(推上领导岗位)。
五是榜样激励促成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激励最主要的是学校领导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用自己的行为作榜样。六是物质激励促成长。正确运用物质激励是造就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强大动力,学校在物质激励方面一是要关心每个教师的职称,为他们在职评前工作出成绩,评优、评先进等方面创造条件,二是要不断改善办学条件,为教师创设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三是通过教师30%奖励性绩效考核等方面激励教师在工作上干出成绩。
七是情感激励促成长。情感激励就是对教师重视“感情投资”,热情关怀,动之以情,通情达理,注重营造祥和的心理氛围,使教师获得亲热感,温暖感,从而对领导产生信任感,敬佩感,激起工作积极性。八是民主激励促成长。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到教师在学校中的主体地位。使教师产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增强民主参与意识,从而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
6、开展教育科研,提高教师科研素质。
教育科研是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科研,可以分析出来“困”与“不足”的具体状况和成因,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同时教育科研过程本身也是农村小学教
师学习新的理论知识的过程,在获得新的理论知识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之后,自己的教育科研素质才能得到提升,自己的教育实践才能“更上一层楼”。
一是要鼓励农村小学教师从日常教学的各个环节入手,大胆地在教学中进行教学改革实践,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这是向科研型教师转化的基本途径。
二是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营造出一个互相激励、互相支持和互相帮助的科研氛围,学会用集体的智慧来研究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农村小学教师只要勤学不厌,勤思不怠,大胆实践,努力创新,就一定能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三是学校要加强教育科研制度的建设。以制度来促使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教师专业成长融为一体,进而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是构建“自修-反思”培训模式,经过“提出计划—自学研修—实践体验—专家指导—反思总结—成果展示”等几个基本环节的工作,使教师素质得到提高。
五是实施课题带动策略,有意识地让教师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际参与课题的研究,树立“科研就是工作,工作就是科研”的理念,通过科研发现和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素养是加强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这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工程,教师队伍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制度的引导,更离不开学校领导独具慧眼的管理艺术,我们只有结合校情,采取相应对策,在管理中实施“以人为本”,重视提升农村小学教师专业素养,才能实现教师队伍质量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共同提高的双赢
第五篇: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的策略
摘要: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学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本文通过简要介绍情感教育的含义,说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指出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提高小学音乐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关键词:音乐 教学 情感 策略
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小学音乐教学,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感教育越来越凸现其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在教学中应发挥出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情感和技能、品质有机协调,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积累和提升,使音乐真正成为学生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1音乐教学与情感教育
心理学告诉我们,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被人们称为音乐情感的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在人们的情感生活中起着主?ё饔谩K?们是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条件下形成的,往往紧密交织在一起,这些情感交织而成的综合体就是情操。对于音乐教师来说,就是要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和促进学生的情感和情操来深刻地理解和表现所学习和演唱的音乐作品的艺术意蕴。
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音乐教学就是技能、技巧教学,教学目标往往停留在使学生会唱歌、识谱、乐理等技能技巧的层面上,而忽视了对人的素质、良好的思想情感的培养。而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感的途径在设计好科学的教育策略。
2小学音乐教学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2.1创设情景,渲染气氛
情由景生,复制、模拟和创设一定的环境或情境是情感的催化剂。情境是音乐课情感渗透的前提和基础。可以依据音乐审美的目标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鸣中完成情感渗透,从而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陶冶情操。如欣赏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时,当学生进入到优雅整洁明亮的教室,先放上一段晚霞映入湖面,鱼儿欢跳的背景音乐,通过渲染气氛来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音乐艺术和教育氛围,尽可能的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全方位地参与音乐活动中。
2.2巧设问题,激发情感
优秀的音乐作品凝聚着作者崇高的思想感情,伟大的人品和感人的艺术美,它们都是营养丰富的精神食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开展情感教学不可多得的教材。为此,音乐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发掘音乐形象中的情感因素,使学生的情感体验在音乐审美中逐步丰富和发展。如歌曲《摘草莓》是一首优秀的儿童歌曲,它以流畅的旋律,轻快跳跃的节奏,真挚朴素的歌词塑造并歌颂了一位农家姑娘拥军敬老的高尚品格。在学生学会了歌曲的演唱后,可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歌词的内涵,引出“小姑娘为什么舍不得吃那鲜美的草莓呢?”是因为她要把这些草莓送给军属老奶奶。这时,学生明白了“拥军敬老”这一事理。再如歌曲《小松树》的教学,明朗的音调和琅琅上口的歌词,使学生感受到一种活泼向上,朝气蓬勃的情感,可适时设问:“小松树是怎样成长的?”进而明白新中国儿童茁壮成长是祖国“阳光”、“雨露”哺育的。
2.3诱发联想,熏陶情感
音乐,有着动人心魄的音响美,有的清脆,有的高亢,时而纤弱,时而浑厚,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可以将人的情感带入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在欣赏课教学中,我们把有声的音乐变成学生无声的情感体验,这其中就需要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像力,在聆听美妙的音乐之声的同时,陶冶内心的情操,熏陶美妙的情感。如《毕业歌》的欣赏,在这首歌中切分音、休止符及三连音的运用,使全曲慷慨激昂,似号角,像警钟,表现了当时的青年们走出课堂,积极投身到火热的抗日救亡中去的昂扬情绪。因为这种场景距小学生现实生活太远,很难引起学生共鸣。在教学中,可先简单扼要地介绍歌曲的时代背景和内容,同时展示一、二幅那个时期革命青年的图片,播放有关革命战争的录像,诱发学生的联想,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通过反复的听、想、再听,启发学生在情感上得到共鸣,把歌曲反映的情感溶入自己的爱国之情。
2.4师生互动,交流情感
在音乐课中,教师的情感无疑是影响学生情感诸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最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教师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段,以自己的道德情感和审美情感来唤起学生们心灵中情感的共鸣。情感教育过程,如同其它教学活动一样是师生之间双向交流的过程,只有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情感关系,整个情感教育过程才能有效地进行。情感教育过程也是学生审美的过程,小学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示范下,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在想象性再创造的过程中,使自己的各种审美心理要素进入十分活跃的运动状态。当学生在教师的审美,诱导教育下产生不可遏止的审美期待时,就会调动起自己的感知、理智、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审美的心理要素。如,教师在声乐教学中有感情的范唱,有助力提高小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准确理解,也有助于提高歌唱学习的兴趣。在《欢腾的大西北》这一单元时,要求教授一首歌曲《领唱秧歌》,因为是一首陕北民歌,大多数学生都不是很了解陕北民歌的特点。在教授之前,教师根据民歌的演唱方法进行有感情的范唱,并配合一些打腰鼓的动作,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陕北民间艺术的特点。不少学生就会在教师范唱的时候,跟着哼唱起来,在学唱的时候更容易投入到歌曲的情感之中。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主要渠道,能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感知、情感、想象等感性方面的健康成长。而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尽管不同,其主要教学思想是将情感贯穿于课堂教学的诸多环节,来感染教育学生,更突出地体现音乐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