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推荐】民族作文600字
【推荐】民族作文600字三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族作文600字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民族作文600字 篇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古往今来,有多少伟大的诗人欣赏梅花、赞扬梅花啊!赞美她那高洁、典雅的秉性,赞扬她那坚强、无所畏惧的精神,也赞赏她那华丽、非凡的外表。
梅花在冬天生长,没有蜂围蝶阵,但在那白雪飘散的土地上,显得别具一格。呼啸的冬风带着一丝寒意。细小的雪花如雾一样,落在花瓣上。那小小的淡淡的花瓣绽放开来,淡淡的粉红色,显得那么精致、美丽。花瓣点在那粗壮而又纤细的枝干上,枝干如一只纤细的手,多么富有感染力。我不禁感叹:大自然真是太神奇了!多么巧妙的搭配啊。在白雪皑皑中的梅花,让我体会到了如诗如画的境界。
许多花也拥有华丽的外表,可以和梅花媲美。但那在我眼里,那只不过是华而不实、徒有虚表罢了,春天盛开,而不敢去面对寒冷的冬天。梅花可就不同了,在冬天独自开放,不与她们争奇斗艳。“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正如所说,冰雪那么寒冷,但她仍然开的那么奇艳。似乎她不惧怕寒冷,反而成了她美的衬托。坚强的她熬过一个冬天,冰雪融化,春芽冒出,她却在无声无息中慢慢的凋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花瓣飘落在地,化作春泥,此时的她已和大地合为一体,奉献自己。
多少年来,中华民族一直弘扬着梅花的精神。在我们的心中,梅花的精神比她的外表更加美丽,无形胜有形。
我生平只赏过一次梅,但印象却是无比的深刻。现在,当我遇到困难、坎坷时,我便想起梅花,想起她那坚强、无所畏惧的精神,自我鼓励。寒风中,我似乎又闻到一丝清凉、淡淡的香气!
民族作文600字 篇2我们生长在这里。沐浴着孔子孟子带来的儒雅之风,成长在迷人的运河的怀抱里。传统的气息一直在这块大地上流动,渗透在济宁的每一个角落里。
曲阜·孔子故里
炎热而喧嚣的夏天里,只有这里,才是宁静的。孔庙并不是一个富丽堂皇的宫殿,而是普通的木房子。从古至今,有哪一个拥有如此之高学问的人,却住如此普通的房屋?只有孔子,他爱好读书,不耻下问,一身纯正的儒学风范给曲阜更添光彩,是济宁的一颗明珠。
当我们在来到孔庙,请安静一点,儒雅的风气,不希望听到吵闹。
嘉祥·石雕之乡
一个巨大的狮子,眼睛瞪得滚圆,嘴里的`两只獠牙仿佛随时都会伸向你一般,一团火球臣服在它脚下,像风火轮一样威风凛凛。
刚来嘉祥,你可能会背着随处可见的石狮子吓一大跳,无论是广场,还是餐馆,都能看到它们。原因是嘉祥的石灰岩储量丰富,而这里的人们又心灵手巧,于是一座座栩栩如生的石雕就降生了,装点着这个城市的同时,也给这里带来了一个美誉——“石雕之乡”。
任城·运河之滨
春天渐渐来临,不仅是花草获得新生,运河也焕发生机。小鱼小虾结束了宁静的冬,开始了热闹的春。来来往往的船只为济宁带来新鲜的气息,运河畔的小贩也开始叫卖了,整个济宁的春天,从这里开始。
济宁市河流众多,再加上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被誉为“江北小苏州”。而正是这条运河,穿过了济宁大地,带来了别样的生机与欢乐。
济宁·印象
传统与地方特色在这片城市里焕发光彩,沐浴着儒雅之风的乐章,在运河之畔越唱越响。
民族作文600字 篇3“什么,某某五中要举办民族运动会了?”,因为在六年级因为举办了艺术节所以就没有开。现在七年级终于要举办了。听到这个消息大家心里都心里充满了欣喜与激动。我也非常高兴,因为我终于能在运动会大展身手了,我经常在小学比跑步,而且成绩也不错,现在我也报了一个100米的跑步。
除了运动会比赛外,还要再举办一个开幕式,这个项目以前在小学可是从来没有,而且需要体委从五十六个民族里的签中抽出一个,我们班有幸抽中傣族,班主任司老师和我们一起商量这样能办好傣族。最后,我们想好:由八位女生穿着傣族衣服跳傣族舞,彩云之南,再由十位同学穿着傣族衣服敲腰鼓,剩下的同学一开始先手拉手围着十位女同学跳一会,再由十位敲腰鼓的同学围上去敲着腰鼓给十位跳彩云之南的女同学伴奏。
一切准备的过程都非常齐全,但在训练的时候,我却有些不耐烦了,我被选为敲腰鼓的,但有些同学敲腰鼓跟不上节奏,害得我跟着他们敲了一遍又一遍,一些手拉手的同学不愿手拉手,所以就在那里一遍一遍的装模作样。我心里想,运动会运动会,要什么开幕式,直接比赛不就得了,害得我们连课也不上在这里毫无意义的练。但生气总归生气,还是要练的。我们就在音乐教室一遍又一遍的练着。司老师也陪着我们,大家为着这个开幕式积极准备着。
终于,9月30日,我们迎来了运动会。但糟糕的事情又出现了,我们是七年九班,所以就站着等着一个又一个班在我们前面表演,大家等得都不耐烦了,但一个个班在进行着,我们在一点一点的向主席台接近,还差十个,九个......两个,一个。终于轮到我们班了,心里的阴霾一下子都消失不见了,我们微笑着向一位位学生,家长,领导表演着。表演之后,我们静静地坐在操场上,观看着后面班级的表演。
100米跑我得了第四名,也许是因为缺少实力,也许是生疏。总的来说,这场运动会还是不错的。不是吗?
第二篇:民族节日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教学目标:
1.知道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特有的,用自己民族特殊方式庆祝的节日; 2.了解我国民族节日丰富多彩。教学重点:
知道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或几个民族特有的,用自己民族特殊方式庆祝的节日; 教学难点:
了解我国民族节日丰富多彩 教学过程:
一、了解民族节日
1.你知道那些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2.还有些民族也有自己的节日,用本民族特殊的方式进行庆祝,称为民族节日 3.介绍自己民族节日:
汉族:春节 端午节 中秋节 元旦。。。蒙古族:那达慕大会 彝族:火把节 傣族:泼水节。。。
4.介绍了解这些节日的来历
二、民族团结的桥梁
1.你和少数民族人民过过传统的民族节日吗? 2.介绍国家总理过少数民族的节日 《难忘的泼水节》
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3.图片欣赏:了解各族人民在传统节日中的表现 4.这些节日有什么意义?
5.我们和他们过这些节日有什么好处? 板书设计: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蒙古族 那达慕大会 彝族 火把节 傣族 泼水节 和睦相处 民族团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民族节日丰富多彩; 2.初步理解民族节日的积极意义。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民族节日丰富多彩; 教学难点:
初步理解民族节日的积极意义。教学过程:
一、认识各民族节日 1.介绍你了解的民族节日 2.连线:
蒙古族 泼水节 傣族 火把节 彝族 那达慕
二、民族文化窗口
1.说一说,你喜欢哪个民族的节日?为什么? 2.介绍节日中的活动 3.分组介绍:
从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生产劳动、宗教信仰、音乐舞蹈、饮食、服饰、礼仪 第一组 苗族
吹芦笙 单人或集体吹奏 翩翩起舞
服饰 挑花 刺绣 织锦 蜡染。。。第二组 壮族
对歌 即兴表演 故事 刘三姐的故事 第三组 傣族
泼水节 水越泼得多 福运就多。。。
4.从这些民族节日的介绍,你有什么感受? 板书设计:
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 民族文化 发扬光大
课后反思:学生了解了少数民族的节日,理解了民族节日的积极意义
第三篇:民族理论
阿荣旗新发朝鲜自治乡进你那经济的发展
摘要:通过在第洗发朝鲜自治乡的调查,了解到该乡经济通过以下几点在近些年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一、依托民族文化优势大力发展旅游服务经济。
二、依托民族品牌优势,大力发展传统水稻产业
三、依托地缘发展优势,大力发展园区拉动经济。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该乡在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还有老年人的安顿问题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姓名: 刘忠文,学号10032132,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10级社会学四班,指导老师李安辉
此次调查我走问了两个地点
首先到了阿荣旗民族宗教事务局并且也是很荣幸的见到了李主任。他对我讲:名族宗教事务局积极贯彻并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民族宗教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结合我旗实际,研究制定贯彻实施意见;负责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制的宣传教育工作;监督检查民族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虽然我不太懂他讲的是什么但是我可以想象他们真的为了我们县民族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做了很多的实事好事。他说,政府在近些年来很支持少数民族乡镇的发展,例如积极修路,扶持少数名族的特色产业,而且就在前年政府还拿出很大一笔资金帮助名族乡镇建造了统一的房屋。他还给我看了一份我旗的有关少数名族的材料上面记录了我旗有朝鲜族、鄂伦春、达斡尔等20多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4万人,占全旗人口总数的13.75%。辖四个民族乡(查巴奇鄂温克族乡、得力其尔鄂温克族乡、新发朝鲜族乡、音河达斡尔鄂温克民族乡)。
又问了一大推问题,主任总是回答的云里雾里的所以我只能放弃从这里了解情况的想法。后来我自己只能又坐车到了离县里最近的阿荣旗新发朝鲜自治乡以便能进一步了解一些真实的情况。过了大约有40分钟后,我就到达了目的地,下车后我见到了一幅祥和的景象,很多的人正坐在他们的自家门前的台阶上晒着太阳,他们都穿着他们的民族服装看起来和日本的和服差不多一样的衣服,表现的很悠闲的样子。而且这里的房屋真的就如李主任讲的那样全部都是新建的统一的瓦房,而且都是是很有特色瓦房也许这就是他们的特色吧。我很后悔没有带来相机,否则一定要把这幅景象照下来,也许还能得个摄影奖什么的。他们见我来到,问明来意后,展示了他们名族所特有的热情,并没有因为我是个学生而无视我的存在,并且还很鼓励我作为一个仅是大一的孩子还能出来做这种调查说了很多表扬的话。让我的心里很是高兴。经过他们的指引,我来到了新发乡的政府,希望能从这里获得一些情况,可是到得时候却听说乡长领着干部们下乡去了。政府里面空空的,不过最幸运的是我碰见了他们乡长的孩子,叫金铭。一个刚刚参加高考后的准大学生,他很高兴的带着我到处参观。“阿 1 荣旗新发朝鲜族乡是全区唯一的一个朝鲜族乡,我旗立足这一优势,全力打造东光水乡、绿色生态民俗旅游村,将新发乡打造成内蒙古朝鲜族第一乡。新发乡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设立旅游开发办公室,配强东光村“两委”班子;与旅游部门配合,积极完成东光村的旅游详规制定工作,为生产生活体验区、加工购物区、游乐比赛区、高端休闲服务区和其他旅游纪念品加工等项目早日落地创造条件”这是我从他们的名族展览室中抄录到的一段话。金铭还对我讲:通过招商引资,他们在东光村建立了亿鑫生态花园别墅区,占地面积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计划投资了近4000万元。别墅区建成后,将有效提高东光村旅游休闲度假的品位,成为朝鲜民俗游的一大亮点。这也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收益。而且,他们还在东光村建设面积300亩的瓜果蔬菜采摘园,既能丰富游客观光的内容,采摘的瓜果也能卖给游客,也是一笔很大的收入。而且他又很得意的告诉我由于地理和气候特点,他们的技术人员成功的培育出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水稻,而且这种水稻在去年使全乡15000亩水稻全部丰收,仅此一项就是到农收入360万元,种植水稻成为乡民增收的另一途径。现在他们整乡的人们再在前年都已进入小康水平,人均收入已达近万元。他又带着我绕着乡里新修的路展示他们的建设成果。从他的得意的笑容中,我也看出来,新发乡在他的父亲的带领下却是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在无意中我也看到了一个叫阿荣旗新发米业有限公司。原来为了充分发挥新发大米的品牌优势,该乡于2003年成立了阿荣旗朝鲜族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研究会,同时组建了大型产业化龙头——阿荣旗新发米业有限公司。阿荣旗朝鲜族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研究会依法注册了“阿伦”商标,为了确保该商标使用中不出现问题,协会还指定厂家统一印制了包装和标志,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销售,使“阿伦新米”的影响力不断扩大。同时也解决了他们乡的稻米销售问题。聊着聊着,我与金铭在无形中也成了好朋友,他也问了一些关于大学中的一些问题我也像个学长一样给他说了好多。我又从他的口中得出由于现在经济的发展,像他这样考上大学的有很多。这也为他们乡里注入了新鲜的学液。我也可以想象在未来的几十年,这些有理想有知识有抱负的朝鲜族人会带着新发乡的经济发展在迈上一个新台阶。然后,他又领着我去吃了一些他们特有的小吃,说实话真的很美味,尤其那个他们做的朝鲜冷面真的要比我们自己做的要好吃的多。我也问了一下,他们现在为什么这么闲,怎么都在外面晒太阳。他高兴地笑了一下说,这是他们这个乡不成名的传统,又因为现在又不是农忙,所以都会选择在外面晒一会太阳。我半解的嗯了一声。最后的时候我又去他们那得养老院看了一下,一些穿着特殊服饰的老人正在做着运动。金铭说,他们的大多老人都会被政府鼓励来这里,虽然离开了自己的儿女,却能找到更多的兄弟姐妹。因为他们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了朝鲜族的过去。找到他们的回忆。不过也有例外,就是因为这个乡的政府依托民族语言优势,大力发展了外向劳务经济。政府抓住朝鲜族民族语言这一优势,定期培训就业技能,积极与韩国企业寻求合作,定向组织劳动力向韩国及国内韩资企业输送。外向劳务输出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又为农民找到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该乡每年输出劳动力在300人左右,并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年创收2000多万元左右,是该乡脱贫致富的一大亮点。所以也导致了很多的老人住在这里,不过政府会在过节的时候提外出工作的 2 人问候这些老人,让他们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他们的儿女在回家的时候也经常会来探望他们,他们在这里感受到的也只有幸福。
时间也过得很快,当我们吃完饭后天也就快黑了,为了赶最后一班车,我也只能无奈的和他告别了。他把我送上了车,我带着一大堆抄录的资料满意的走了。
第四篇:56个民族
1、蒙古族(měng gǔ z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2、回族(huí zú)
回族是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miáo zú)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4、傣族(dǎi zú)
傣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
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5、傈僳族(lì sù zú)
傈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傈僳族自治县。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6、藏族(zàng zú)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7、壮族(zhuàng zú)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8、朝鲜族(cháo xiǎn zú)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
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
9、高山族(gāo shān zú)
高山族是台湾省境内少数民族的统称,包括十多个族群。“高山族”这个名称是1945年**战争胜利后,中国对台湾省民族的总称。高山族地区
森林覆盖面积大,素有“森林宝库” 的美誉。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0、纳西族(nà xī zú)
纳西族原游牧在青海省黄河、湟水谷地的古羌人,辗转南迁至川西南、滇西北一带,并分化成不同的民族,其中就包括纳西族。“纳”有大或尊
贵之意,“西”意为人。丽江纳西族的摩梭人信奉神灵,崇拜大自然,相信天地万物皆由神灵主宰。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的“转山节” 祭祀狮子山,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11、布朗族(bù lǎng zú)
布朗族是古代濮人的后代。唐时称“朴子蛮”,元、明、清 时称“蒲蛮”,由于居住的地区各异,昔日的布朗人有不同的自称。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意愿,统称为布朗族。布朗族过去崇拜多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山康节是布朗族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傣历六月中旬举行,一般为3天。
12、阿昌族(ā chāng zú)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因居住地的不同,还有“蒙撒”、“蒙撒禅”、“对撒”、“汉撒”等自称。解放后统称为阿昌族。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集会。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
13、怒族(nù zú)
怒族是云南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怒族自称“怒苏”、“阿怒”和“阿龙”。与傈僳族、独龙族、藏族、白族、汉族、纳西族等民族交错杂居。怒族传统节日有过年、鲜花节和祭谷神、祭山林节,其中以过年的节日气氛最浓,既隆重又古朴。仙女节是云南省贡山一带怒族人民的民间传统节日。当地又称鲜花节,于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举行
14、鄂温克族(è wēn kè zú)
鄂温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鄂温克是民族自称,意思是“住在大山林里的人们”。在北纬52度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里,至今仍有鄂温克人的脚印与炊烟,其定居点便是有“北极村”之称的敖鲁古雅鄂温克猎人村。敖包节是鄂温克族的宗教节日,但也举行一些文娱体育活动,因而具有广泛的群众性。除春节等节日与临近其他民族的节日一样外,鄂温克族还要在农历五月下旬择日举行的“米阔勤”节。
15、鄂伦春族(è lún chūn zú)
“鄂伦春”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两种解释,一是 “住在山岭上的人们”,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清朝以前,人们一般把鄂伦春族称为“索伦部”、“打牲部”或“使鹿部”。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鄂伦春族。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腊月二十三也有送火神上天的习俗。鄂伦春的先人们和火结下了不解之缘,对火有着特殊的感情,对篝火无比亲近。
16、赫哲族(hè zhé zú)
赫哲族的先民自古在黑龙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衍生息。历史上曾有“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 等不同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意为居住在“东方”及江“下游”的人们。河灯节是赫哲族的民间传统节日,世世代代靠捕鱼为生的赫哲人,年年都在农历的7
月15放河灯、祭河神,以此来祈祷、祝福族人平安、捕鱼丰收。
17、门巴族(mén bā zú)
门巴族据藏文史籍记载,门巴族的先民很早就在西藏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繁衍生息。门巴族主要聚居在西藏墨脱、林芝、错那等县。“门巴”意为居住在门隅的人。门巴族沿用藏历,节日也与藏族相同。节日期间要杀牛宰羊,置办丰盛的酒菜,宴请宾客。相传藏传佛教的佛祖释加牟尼诞生和圆寂的日子是藏历四月十五日,为了纪念这一天,门巴族地区的所有寺庙念经祈祷,举行各种宗教活动。
18、白族(bái zú)
白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于云南各地、贵州省毕节
地区及四川凉山州。白族自称“白伙”、“白尼”、“白子”等,汉语意为“白人”。1956年,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白族。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民族节”。另外还有“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
19、保安族(bǎo ān zú)
保安族因信仰伊斯兰教和风俗习惯与当地回族略同,又被称为“保安回”。1950年根据本民族人民意愿,定名保安族。保安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甘肃省一带。保安族通用汉文,多信仰伊斯兰教。著名的保安腰刀的生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尤为藏族人民所喜爱。保安族的节日同许多信奉伊斯兰教的民族相同,如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祀日等,家家都要炸馓子、油餜、蜜圈圈和油香。
20、布依族(bù yī zú)
布依族是中国西南部一个较大的少数民族。解放前,布依人被称为“仲家”、“水户”、“夷族”、“土边”、“本地”、“绕家”等。1953年,贵州省各
地的布依族代表经过协商,正式统一用“布依”作为本民族的名称。布依族崇拜祖先,主要信仰多神和自然崇拜,传统节日除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牛王节”等,最隆重的节日是农历“六月六”。
21、达斡尔族(dá wò ěr zú)
达斡尔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少数居住在新疆塔城县。“达斡尔”意即“开拓者”。族源契丹。十七世纪中叶,这个民族为维护祖国统一,打响了武装抗击沙俄入侵的第一枪。达斡尔族称春节为“阿涅”,也把春节当做一年之中最盛大的节日。正月十六为“黑灰日”,在黑灰日这一天,人们之间互相往对方的脸上抹黑,认为抹得越黑,新一年越吉利。
22、德昂族(dã áng zú)
(崩龙族)德昂族原名“崩龙族”。1985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为德昂族。“崩龙”是他称,德昂族各支系中三分之二以上的人自称“德昂”,意思是“石岩”。德昂族是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远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
23、东乡族(dōng xiāng zú)
东乡族是十四世纪后半叶由聚居在东乡的许多不同民族成份融合而成的,其中主要为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人和蒙古人。聚居在甘肃省境内,其中半数以上居住在甘肃东乡族自治县。东乡族开斋节又称“尔德节”,是东乡族民间的传统节日。按伊斯兰教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九月是斋戒月份,这一月的开始和最后一天,均以见新月为准,斋期满的次日,即为节日。因此,它既是民族节日,也是宗教节日。
24、侗族(dòng zú)
侗族来源于秦汉时期的“骆越”。魏晋以后,这些部落被泛称为“僚”,侗族即“僚”的一部分。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等地。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节日饮食常和宴客活动联系在一起,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 水牛王”。
25、独龙族(dú lóng zú)
独龙族曾被称为“俅人”、“曲人”等。解放后根据本民族的愿望,正名为独龙族。现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贡山独龙河谷。本世纪中叶,独龙族还处于原始公社的解体阶段,妇女还崇尚纹面的习俗。独龙族过去的宗教信仰尚处在较原始的自然崇拜或万物有灵阶段,即使是唯一的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各地时间不一),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
26、俄罗斯族(ã luó sī zú)
俄罗斯族是从18世纪后逐渐从沙皇俄国南迁到中国新疆等地的少数民族。在封建军阀盛世才统治新疆时期,被称为“归化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称俄罗斯族。主要散居在新疆各地,内蒙古、黑龙江等地有少量分布。中国俄罗斯族的风俗习惯与前苏联的俄罗斯族基本相同,多信东正教,俄罗斯族非常重视传统节日,尤其以过“复活节”最为隆重。过节前一周,不吃荤,只吃素。
27、哈尼族(hā ní zú)
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现主要分布在云
南西南。哈尼族自称很多,新中国成立后,统一称为哈尼族。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传统节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节)。还有火把节此外还有“栽秧节”(又称“黄饭节”)和尝新节两个小节日。
28、哈萨克族(hā sà kâ zú)
哈萨克族源远流长。西汉时,天山北部的乌孙即是哈萨克族的先民。这些东迁的牧民得名“哈萨克”,意即“避难者”或“脱离者”。哈萨克族主要分布在新疆,少数分布在甘肃阿克赛和青海等地。哈萨克族过去信仰萨满教,公元十一世纪前后,改信伊斯兰教。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和肉孜节,还有“那吾热孜”节。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抛撒“包尔沙克”、糖,迎喜事是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俗。
29、基诺族(jī nuò zú)
基诺族聚居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基诺乡及其附近地区。基诺族自称“基诺”,汉文译称“攸乐”。1979年被国务院正式确定为中国的第55
个少数民族。基诺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原始宗教,但对祖先的崇拜居主要地位。传统节日以过年为重,具体时间由各村寨自定,但多在农历腊月间进行。每年阴历九月,基诺族就要过一年一度的新米节了,当地人称“好希早”。
30、京族(jīng zú)
京族主要聚居在素有“京族三岛”之称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各族自治县江平乡的澫尾、巫头、山心三个小岛上。京族,历史上自称为“京”、“越”或“安南”,1958年,根据本民族意愿,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定名为京族。京族主要信仰道教,少数人信仰天主教。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及唱哈节等。其中,最隆重、最热闹的节日是“唱哈节”(歌节)。唱哈多在哈亭举行,哈亭是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建筑物。
31、景颇族(jǐng pō zú)
景颇族由唐代“寻传”部落的一部分发展而来。近代文献多称为“山头”,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各县的山区。1953年7月24日建立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县,1956年改为自治州。目瑙纵歌(目脑纵歌)是景颇族人
民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幸福的传统节日,一般在农历正月十五之后举行,为期2—3天。在景颇族的传说中是天上太阳召集地上万物参加的一种大型歌舞盛会,并由犀牛传播至人间,后成为景颇族最盛大的节日。
32、柯尔克孜族(kē ěr kâ zī zú)
“柯尔克孜”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多种解释:“四十个部落”、“四十个姑娘”、“山里放牧人”或“草原人”等。柯尔克孜族多数居住在新疆南部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诺若孜节,按柯尔克孜族的历法,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即过诺若孜节,类似于汉族的春节。
33、拉祜族(lā hù zú)
拉祜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澜沧、孟连、双江、勐海、西盟等县。“拉祜”一词是这个民族语言中的一个词汇,“拉”为虎,“祜”为将肉烤香的意思。
因此,在历史上拉祜族被称做“猎虎的民族”。祜族传统节日有拉祜年,也吃扩塔节(即春节)、火把节、月亮节和尝新节等节日。其中最隆重的节日是过拉祜年。传说拉祜族兄弟是从葫芦里走出来的。大年初一,拉祜族男女老幼都要用葫芦盛水洗手,洗去过去一年的贫困,迎来新一年的五谷丰登。
34、黎族(lí zú)
黎族聚居在海南岛通什镇等地,据考证,黎族是由古代“百越”族的一支发展而来。早在四五千年前,黎族的先民们就在海南岛繁衍生息,成为该岛最早的居民。黎族自称“孝”、“歧”、“美孚”等。黎族名称的使用始于唐代末期,沿用至今。黎族的传统节日有春节和“三月三”等。黎族大多数节日与汉族相同,如春节,与汉族过春节的情形基本一致。黎族特有每年农历的节日“三月三”源于黎族先人繁衍后代的一个传说。
35、珞巴族(luò bā zú)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人口只有2300多人,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珞巴,是藏族对他们的称呼,意为南方人。解放前仍存在家庭奴隶制。1965
年8月正式确认为单一民族。居住在墨脱、米林一带的珞巴族沿用藏历,所有的节日和祭祀活动与藏族无多大区别。希蒙的珞巴族称年节为“调更谷乳术”节。不少地方还保留有“氏族**”的古***惯。早印占区,也有许多珞巴族同胞。
36、满族(mǎn zú)
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满族历史悠久,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肃慎人,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1911年辛亥**后,满洲族改称满族。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有
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989年10月,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
37、毛南族(máo nán zú)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上、中、下南山区,毛南族是岭西的土著民族。唐以前的傣、宋元明的伶是他们的祖先。史籍记载称毛南族为“茅滩”、“毛
难”,1986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改名为今称。毛南族的节日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必定祭祀祖先;二是多开展唱歌对歌活动。毛南族民间最大的节日是每年夏至后的分龙节。农历五月的庙节,清明节“赶祖先圩”和元宵节“放飞鸟”也是他们独有的纪念活动。
38、仫佬族(mù lǎo zú)
仫佬族,在他们本民族的语言中,“仫佬”一词就是“母亲”的意思。主要聚居于广西罗城等县,仫佬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无文字,多数人通汉语和壮语,使用汉文。仫佬族过去崇信多神,节日较多。一年之中除十月、十一月之外,几乎每个月都有节日。三年一次的“依饭”节也叫“喜乐厚”是仫佬族最隆重的节日。“依饭”的目的主要是向祖先还愿,祈保人畜平安、五谷丰收。
39、普米族(pǔ mǐ zú)
普米族的族源属于中国古代西北游牧民族氏羌支系,“普米”意为白人。主要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丽江地区的丽江纳
西族自治县、永胜县和宁蒗彝族自治县。普米族过去崇拜多神,敬奉祖先,节日大都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如大过年(春节)、清明、立夏、端午节、火把节、尝新节等节日。过去普米族民间每隔三年一年举行一次较大的小天地神灵的祭祀活动由全民族或全寨共同举行。
第五篇:民族文明
文明是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也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是人类审美观念和文化现象的传承、发展、糅合和分化过程中所产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总称。是人类开始群居并出现社会分工专业化,人类社会雏形基本形成后开始出现的一种现象。是较为丰富的物质基础上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属性。文明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思想观念以及不断进化的人类本性的具体体现。研究发现,人类现代文明在4.4万年前就已出现。文化指一种存在方式,有文化意味着某种文明,但是没有文化并不意味「野蛮」。汉语的文明对行为和举止的要求更高,对知识与技术次之。
真正的文明是所有人种植幸福的结果。——幸田露伴
文明就是要造就有修养的人——罗斯金(英国)
文明的历史是人类得到缓慢而痛苦的解放的历史。——英格索尔
万物之中,文明是最脆弱的,任何高度的文明都经不起它所面临的多重危险的威胁。——亨·哈·埃利斯
明日的文明,始于今日的奉献。——爱默生
不学礼,无以立。——孔子
凡人之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礼也。——《晏子春秋》
在宴席上最让人开胃的就是主人的礼节。——莎士比亚
无礼是无知的私生子。——巴特勒
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刘备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张衡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李白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神涵光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周恩来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郭沫若
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高尔基知耻近乎勇。—— 孔子
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 谢觉哉
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德谟克利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
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子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子贡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况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韩非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徵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司马光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渡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就会死于饥寒。—— 萨迪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苏轼
文化对于改变人的气质、提高人的品位、塑造人的形象起着巨大的作用,扬民族文化,做文
明少年,增加文化底蕴,做有品位,有内涵,有修养的中国人。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期发展当中,所孕育而成的精神样态。它是种族、血统、生活习俗、历史文化、哲学思想等等所熏陶、融汇而成的文化慧命,也可说是一个民族的内在心态和存养。民族精神表现在一个民族的节操、气度、风范和日常行谊上。尤其表现在一个民族处于逆境中,所呈现出的镇定自若、奋发有为、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志节和心情上。民族精神也是一个民族的生命魂;是一个民族的独特人格的彰显;是一个民族的慧根。同一民族之间,必须其有相同的文化意识、生活习俗、道德规范、忧患心态,与哲学思想;否则必形成民族间的分歧。因此,民族精神乃是一个民族的命脉所系,是民族同心、同德的关键,更是民族绵延、发展的重要枢纽。礼运大同章、易经的时中观、大中以正的思想,春秋的夷夏之辨和王道精神,先秦儒家的仁道、忠恕、博厚的思想,道家的博大真人、寥天一的开矿胸次,墨家的刻苦耐劳、实践笃行,以及文天祥的正气歌,张载的西铭,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慧命,也是构成我中华民族精神的资产。兹引国际君友会王爱君之「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