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民族工作
民族事务局2010年 工作实绩汇报材料
东胜区民族事务局(2010年11月13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鄂尔多斯市民委系统2010年工作目标考核责任状》要求。我局结合地区实际,认真安排部署,深入组织实施,民族、宗教、蒙古语文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下面,我就东胜区2010年民族宗教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请各位领导给我们的工作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请各位领导、同志们评议!
一、共性目标
(一)强化机遇意识,科学规划基层组织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对基层组织继续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出了新的部署,这是加快创建学习创新型、高效服务型、争先创优型、廉洁奉献型民族宗教部门的难得契机。我局按照区委部署,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党建,坚持以“创先争优”基本要求谋划自身发展,以新的理念认识民族宗教部门在政府与少数民族和信教公民间的桥梁性作用和重要职能,以新的思路推进服务型民族宗教部门的建设和发展,以新的措施维护和
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大好局面,开创党建与政风行风相结合,党建与少数民族和信教公民的满意度相结合,党建与规范行政执法相结合的大党建工作格局,将我局建设成为重塑政府形象的新阵地、提高服务和效率的新平台,少数民族和信教公民表达利益的新空间,让群众满意,领导放心。通过努力,第三季度在回收500份向社会各界发放的测评票时,满意占99.5%,基本满意占0.5%,单位平均得99分,我局政风行风建设工作再次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以上包括党建、政风行风、行政执法等内容)
(二)强化导向意识,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随着数字城管的不断推广,政府信息的不断公开,政务信息的传播日趋加快。为牢牢把握社会舆论舆情的正确导向,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主动引导社会舆论舆情热点,我局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快本单位政务网络内容更新速度,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实现了惠民政策和非涉密信息的全部媒体公开,全年利用各类媒体向社会公开信息近30条,工作动态70多期,调研报告5篇,向上级反映舆情的信息24条,使信息公开、政务网建设真正成为了服务群众和上级、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方法和重要途径。(以上包括政务公开、政务网建设、精神文明、各类信息任务的内容)
(三)强化首创意识,开启民族宗教工作新局面。创新是工作的灵魂。我局采取奖励机制,调动每个人的创新意识,取得了良好效果。为进一步增强民族宗教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创造性和政策性,聘请了市委党校奇海林教授等4名鄂尔多斯地区著名学者为政策顾问,为促进民族宗教工作出谋划策;为进一步推行职权公开、阳光民委,制订了《行政执法流程图》并报法制办核准,推动了我局行政执法规范化、文明化进程;不断探索推进民族工作新举措,民族政策惠及面不断扩大。“养老金”延伸至城市,民族特色产业踏上了集约化发展道路。
二、业务目标
(一)民族工作呈现长足发展良好态势。依据“大城市,小农村”的区域特征,按照鄂尔多斯市核心城区总体规划,做大做强我市“民族工作排头兵”的总体格局。
---加大对边缘人群的帮扶救助力度,实现“弱有所助”。一是努力实现少数民族“住有所居”。今年在分配经适房和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时与住房保障办初步达成了向少数民族中低收入家庭倾斜的共识,为逐步实现少数民族“居者有其屋”又迈出了一步。此项工作正在实施中。(2008年区政府提出每年为少数民族安排100套保障性住房,力争利用三年时间解决主体少数民族住房问题,后因房价、付款方式等因素制约,使这项政策难以得到落实,截止目前,仅仅解决了63套,还有700多户需解决)二是加大少数民族医疗救助,力争实现“病有所医”。对42户因病返贫或因病致贫的困难少数民族给予了
3.5万元的临时性救助。三是关注“老龄化”问题,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为农村65岁以上、城市70岁以上无固定收入的少数民族老人每年发放1200元和600元补助;筹措3万元,组织参加了鄂尔多斯市第四届原生态蒙古族老年文艺汇演,并获集体三等奖。四是帮助困难少数民族就业,实现其“劳有所得”。争取上级资金7.5万元,采取“先持证、后上岗”的措施,对50名农村和城市青壮劳动力进行实用技能培训,此项工作正在实施中。另外对45岁以上城市无固定收入劳动力和农村种养殖户进行了科技技能培训,以提高其就业和生产能力,受训人达120人次。
---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事业,确保少数民族“学有所教”。一是改善民族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工资待遇。每年区财政安排10万元民族教育专项补助金,专门用于解决民族学校教学设施配套及民族特色教育需要。并出台优惠政策,为蒙古族幼儿园教师平均提高了两档工资。二是为解决随着城市框架的拉大,部分学前幼儿上入园难问题,投资6千多万元在铁西区新建了一所蒙古族幼儿园。二是加大少数民族学生助学力度。按照小学生每月100元/人,中学生每月120元/人,蒙语授课的少数民族中小学生的助学金标准在此基础上再提高50元,蒙古语授课幼儿每月30元标准按时、足额发放了助学补贴。区财政安排75万元为蒙古族专、本科学生每年各发放3000元、5000元助学金。
---大力推动民族经济健康发展。为推进我区民族特色产品加工业向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为更多的少数民族提供创业、致富机遇,政府以会议纪要的形式确定2011年在罕台镇撖家塔村实施少数民族创业项目,目前园区设计、征地等前期工作已结束。项目包括养殖区、特色企业区、特色产业区等三个功能区。项目的建成可解决近300人的就业。(此项目也得到了上级业务部门的极大支持,市民委为此项目配套了100万元)为《蒙纯乳业发展项目》和《建设街道打造民族特色社区项目》争取到自治区发展资金40万元,另外为扶持自主创业争取到市级项目资金10万元;及时向上级反映了民族贸易和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优惠政策的执行中存在问题和困难,经我局多次协调,内蒙古大力神清真食品企业的贴息贷款优惠政策得到了落实。从2010年6月起,大力神每月可获得24300元的贷款贴息。
---建立数据库,探索民族工作新道路。在城市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少数民族人口日益增长,各民族间的政治、文化、经济交流更加频繁的新形势下,我局不断探索开展民族工作的新方法,建立了少数民族基本情况数据信息系统。数据库共录入7865户、26875名少数民族的基本状况。为突出今后民族工作重点,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供了事实依据。(将依据第六次人口普查及时更新)---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
一是精心组织筹备了两个盛会。圆满完成了自治区第七届民运会和鄂尔多斯市国际那达慕期间,我局承担得民运会闭幕式、部分赛事和接待东胜赛区穆斯林来宾等任务。二是在全国各地因清真食品企业违规操作,频发群击事件的背景下,我局会同相关部门,对我区清真食品企业大力神进行了5次检查,并提出了4项整改意见,确保了社会环境的稳定。---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认真组织实施了东胜区民族团结进步月系列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了“民族和谐、宗教稳定”的东胜形象,“民族团结”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二)大力推进蒙古语言文字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现代化建设。一是注视蒙古语文,使之成为推荐、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的一项重要指标。今年在举办全区少数民族后备干部培训班时将是否懂蒙古语作为考核培训对象一项重要指标,从全区100多名少数民族后备干部中选定了27名蒙汉兼通后备干部在鄂托克前旗进行了体验式培训。二是设臵机构,加强翻译工作。按照上级业务部门要求和我区实际,经我局多方争取于3月份成立了东胜区蒙古语文翻译中心。致使东胜区大型会议材料和文件翻译率达到了100%。另外该中心于10月份翻译并在《鄂尔多斯日报》刊登了《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全文。全年翻译各类会议材料、提案议案、广告牌匾等近15万字。三是结合“创城”、“创卫”工作,大力开展创建社会市面用文蒙汉并用示范街(路)活动,加强“翻译、审批、制做”三环节的管理,建立印章网上审批系统。年内对城区主要街道、镇区、旅游景区和109、210国道沿线的近1万多副不规范牌匾进行检查,全年下达整改通知书180份,已清理整顿牌匾160多副。全区市面蒙汉两种文字并用情况大为改观,并逐步趋于规范、标准,为全自治区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和鄂尔多斯国际那达慕的举办营造了良好的市面用文环境。四是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4月社会市面蒙汉语并用审批办公室入住东胜区行政审批大厅以来,为广大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的同时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全年新审批牌匾3000多幅。五是狠抓源头管理,强化对制作企业的指导和培训。为了从源头上杜绝不规范牌匾的出现,对城区所有的牌匾制作企业、刻字店进行详细调查,并登记造册,3月份对其负责人进行了集中培训,同时与负责人签订规范制作牌匾责任状,按照“谁制作、谁负责”的原则强化了源头管理。本次培训班共有41家企业63人参加。六是积极搜集民间古籍藏品。自筹62万元整理、出版了17世纪蒙古佛教古籍丛书--《莲花宝藏史》和《鄂尔多斯民歌经典》。
三、工作措施
---认真调研,突出重点。民族宗教工作牵涉的领域广,千头万绪。因此,我局结合区委、政府的工作重点,经过深
入细致调查研究,了解掌握民族宗教基本情况,以城市民族工作为重点,形成“围绕重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各项工作”的良好局面,真正把有限的精力、财力用在刀刃上。近年来,我局结合东胜区“大城市、小农村”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少数民族扶贫工作新途径,建立健全新的工作机制,从过去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的扶贫方式转变到“城乡统筹兼顾”的扶贫模式,积极引导农村少数民族适应城市化的新发展,保障进城少数民族基本生产生活需求。不断完善城市少数民族救助体系,帮扶困难少数民族力度进一步加大,取得了一定成效。
---注重创新,力求实效。创新是工作的灵魂。我局采取奖励机制,设臵创新奖,调动每个人的创新意识,提高干部职工在实践中找出路、寻机遇的能力,克服“少部分人想问题,出主意,众人旁观”的现象,取得良好效果。以服务少数民族和信教群众为总旨,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得到区委、政府和上级部门领导极大地支持。通过认真组织实施后,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如:少数民族创业示范基地建设。
---加强学习,提高素质。精干的工作队伍首先有良好的素质。面对干部职工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参差不齐,我局利用每周二下午时间,加强理论、业务知识的学习。以定课题、轮流领学等方式,督促每个职工写体会、讲感受,对
学习认真、表现突出的职工采取物质奖励,调动干部职工学习的积极性。经过一年来的学习实践,干部职工的推动民族宗教工作科学发展的谋划能力、破解制约民族宗教工作科学发展的创新能力、处臵民族宗教突发事件的应急决断能力明显提高。
---维护团结,加强协作。团结就是力量,协作才能出成绩。我局领导班子时刻关心职工的工作、学习、生活,主动热情地帮助解决困难,做到公平对待、公正评价。关系到个人切身利益的事都做到公开、公正、公平。严格执行政务、财务公开制度,发扬民主,推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严禁个人独断,做到决策民主。
---完善制度,合理布臵。发展要靠好制度,因此我局从制度建设上抓起,认真实施考评考核工作,形成“制度促进工作,工作完善制度”的良好局面。首先在用人机制上,抵制“论资排辈”,推行重要岗位竞争上岗机制。其次,在利益分配上,实行与实绩挂钩制度,彻底杜绝“混日子、无作为、摆资格”的消极现象,确保干部职工以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面貌投入到工作。工作量化公平、布臵合理,建立“人人有担子”的工作分工机制,克服“部分人干、部分人闲”现象的出现。
第二篇:民族工作考核制度
唐店镇民族宗教工作考核制度
为了使民族宗教工作真正做到实处,落实到基层,使涉及民族宗教方面的不安定因素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我镇建立民族宗教工作逐级考核机制,促进民族宗教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形成民族团结进步,各民族共同繁荣的良好局面,引导宗教更好地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一)考核工作实行一级对一级进行的原则,考核工作要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相结合,年中有初评,年底有总评。
(二)区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履行督查、抽查责任。
(三)考核单位要根据各级民族宗教工作的职责制定考核细则和考核评分表,力求做到合理、规范,杜绝“简单听汇报,大致看现场,基本作评价”的形式主义,防止走过场。
(四)考核的等次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四档。采用百分制考核,90分以上为优秀,80-90分为良好,60-80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具体考核内容另定)。
(五)根据实际情况筹措一定的考核奖励基金,对考核为优秀等次的进行奖励;对考核等次为不合格的酌扣年终奖金或目标管理奖。具体办法由乡、街道制订并组织实施。
第三篇:民族工作调研
加强民族工作 实现同步小康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翻番”,强调要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我区提出了到2017年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按照“没有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小康,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小康”要求,为推进少数民族与全区实现同步小康,我区成立了专题调研工作领导小组,通过调查整理、系统的研究分析,现就全区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民族工作基本情况
市中区地处乐山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一个多民族的散杂居区。全区共有38个民族成份,662812人,其中少数民族常住人口3895人,占全区总人口的0.59%,流动少数民族人员常年保持在1000多人。少数民族以彝、回、藏族为主,其中彝族1686人,占全区少数民族总人口的43%;回族566人,占15%;藏族460人,占12%。
少数民族人员主要集中在社区、院校,少量散居在农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以小学和初中文化为主,有的甚至不懂汉语,因此多数人不得不从事那种不需要较多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行业,他们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或在建筑工地、工厂、餐馆打工,人均年纯收入普遍低于当地的汉族群众。来乐经商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常年保持在500多人,主要来自新疆和阿坝州,在乐山城区经营点(含流动点)有20多个,主要经营烤羊肉串、兰州拉面、销售葡萄干、哈密瓜和饰品等。据调查,他们的市场竞 争力相对较弱,总体收入也较低,但大多数人认为与家乡相比,经济收入有所提高。
二、开展民族工作的主要做法
(一)抓宣传,促进民族团结
团结、稳定是发展的前提。近年来,市中区把加强民族政策法规宣传教育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重要手段,制定下发《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活动实施方案》,各部门相互配合,充分利用学校、会议、党政网、宣传橱窗等多种方式,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大力宣传民族工作的先进典型经验,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中涌现出的模范事迹。各民族在弘扬民族精神的同时,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使“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深入人心,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抓项目,带动经济发展
1、发展少数民族经济,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主要手段。市中区通过政策引导、争取资金、项目引进等措施,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经济。通过实地调研,形成可行性报告,连续四年每年向省、市民委争取了散杂居少数民族发展资金10万元,扶持剑峰乡、白马镇、青平镇少数民族群众发展基础母牛和肉牛养殖、村道建设等。以上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带动引导少数民族群众转变观念,依靠科技增收致富;另一方面推动了当地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2、积极为少数民族企业做好各项服务工作,落实相关民族政策。申报少数民族龙头企业“四川罗城牛肉食品有限公司”为民 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并积极向上争取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技术改造贷款财政贴息,推动少数民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12年该公司被四川省委宣传部、省委统战部、省民委评为“四川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企业”。
(三)抓维权,保障平等权益
1、依法保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在衣食住行、婚娶殡葬等方面,切实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一是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散杂居少数民族工作的文件标准执行,在征兵、升学等方面按照优惠政策对少数民族群众实行优惠,对有清真饮食习俗的少数民族职工给予每人每月5元的伙食补助。二是重视对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使用。八届区政协委员安排少数民族5名,其中:回族3名、藏族1名、蒙古族1名,区人大代表中少数民族1名,目前我区有副科级以上少数民族领导干部4人。三是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征用九峰镇明月村5.4亩土地作为回民墓地,使得党的民族政策“穆斯林群众去世后可以实行土葬”落到实处。
2、引导基层积极开展少数民族群众的政策服务。及时帮助符合条件的少数民族家庭办理低保、子女上学、就业培训等相关手续,帮助他们享受国家相关政策,在医疗保险上,与全区汉族群众享受同等待遇;同时利用基层资源,创新开展形式多样、寓教寓乐的活动,逢重大节日,特别是少数民族节日,开展联谊、走访慰问等活动,引导少数民族同胞参与,增强少数民族群众归属感。
三、存在问题
(一)产业结构不尽合理。有不少少数民族群众缺乏敢闯敢拼的市场意识,对新的发展路子难以接受,有的甚至习惯于“等、靠、要”,习惯于传统农作物的种植,导致经济来源单一,土地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致富步子慢。
(二)民族经济发展水平滞后。清真食品行业是城市民族经济的主导行业,虽然近年来得到一些发展,但市中区目前还没有符合清真条件的屠宰牛、羊的屠宰场,屠宰牛基本上集中在杨湾乡,屠宰羊的活动分散在市区城乡结合部,选址布局不尽合理,基本是在自家宅基地上进行生产,环保设施落后,屠宰加工水平偏低,大部分以传统作坊式的生产方式进行屠宰活动,在部位分切、细分包装方面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行业规范,肉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障,与市中区地处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核心区不相适应,从源头上制约了清真食品行业的发展。乐山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文化名城,每年来乐旅游、经商的少数民族群众不计其数,目前市中区境内还没有一家上规模的回民餐馆,现有的回民餐馆接待能力较差,不能满足国内外回民游客的饮食需求,同时经济效益也不尽理想。
(三)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难度加大。由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居住分散,流动性大,加上一些人员主动接受管理的意识不强,使得户籍管理等有关部门对其情况难以掌握,在管理和服务上难度加大;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中,外来经商少数民族人员违反行政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的行为也呈日益增多的趋势,如 牛咡桥、黑桥一带少数民族群众占道经营、销售管制刀具现象,相关部门虽然多次送法上门,但收效甚微,还有发展状大趋势。再加上一些人员文化素质低、法制观念淡薄,遇事易抱团,使得城市管理执法的难度增大。
四、对策建议
(一)解放思想,提高人口综合素质
要解决少数民族群众的贫困问题,还得从解决群众的教育问题着手,扶贫先扶智,只有素质提高了,认识到位了,思想开放了,观念更新了,才能找到脱贫致富的路子和方向。在民族教育工作中,一是抓好学校教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提高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素质,特别是要重视大力培养少数民族人才。二是抓好社会教育,要充分利用相关宣传阵地,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引导少数民族群众树立发展信心,形成各民族间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抓好科技文化知识学习,让群众掌握实用技术和致富本领,提高群众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落实管理责任,建立健全民族工作机构网络 一是在中心城区,以街道、社区为单位设臵一名兼职民族工作人员,负责本辖区内涉及民族工作内容的第一手资料情况收集、整理、上报。二是市、区两级相关部门应建立民族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民族工作,解决工作中出现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推动城市民族工作的开展。三是应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员信息台帐,及时掌握辖区内流动人员动态,加强与公安、工商、城 5 管等执法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形成上下联动,相互配合,全面覆盖的工作格局,提升服务和管理效能,优化各部门协同合作模式。
(三)合理规划,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城镇化的特点是能够在较小的区域内聚集很多的生产要素,这其中就包括劳动力这个最活的要素。城镇化程度越高,对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越强,产生的辐射效应更强。要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要繁荣农村必须推进城镇化。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的收入水平会相应增加,随着留在农村的农民数量的减少,农民人均资源占有量会相应增加,劳动生产率也会随之提高,经济收入会明显提升,这样才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经济与社会长期、稳定、协调发展,推进小康进程。
(四)政策资金扶持,加快少数民族经济发展
加强协调沟通,积极争取上级在资金和开发项目上的扶持,用足用活现有政策,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一是可在区境内选址建现代化牛、羊定点屠宰加工中心,依托现有少数民族企业“罗城牛肉食品有限公司”为龙头对杨湾乡原屠宰牛的经营户以及其他屠宰羊的经营户进行整合。规范牛、羊肉定点屠宰,既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提高产品品质,又可解决劳动就业问题,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促进非物质遗产苏稽跷脚牛肉品质的提升,促进全区优势产业的壮大和地方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可谓是一项一举多赢的惠民工程。二是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就业的引导,帮助少数民族群众中的困难户、城市改造建设中的拆迁户进行自主 创业,为他们提供培训机会,帮助他们小额融资贷款,在办理各项手续以及经营过程中酌情减免有关费用,让更多的少数民族群众通过发展经济尽快脱贫致富。同时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动员全社会力量,采取企业帮家庭,汉族群众帮少数民族群众,少数民族群众互帮互助的办法,携手并进,共同发展,齐奔小康。
2013
乐山市市中区委统战部
年10月 7
第四篇:民族工作
二〇〇九年东胜区民族事务局 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汇报材料
(2009-12-6)
尊敬的各位领导:
根据《鄂尔多斯市民委系统2009年工作目标实施方案考核责任状》要求。我局结合地区实际,认真安排部署,深入组织实施,民族、宗教、蒙古语文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下面,我就东胜区2009年民族宗教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请各位领导给我们的工作多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一、共性工作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学习是加强责任意识和提升服务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干部职工轮流领学制》,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注重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业务知识学习,不断夯实业务基础,提高了业务工作能力和效率。增强了主动学习的信心和决心,使干部职工无论组织上分配什么样的工作,都能力争干好、争当第一、创造一流。
---认真调研,突出重点。随着城镇化进程和农村收缩转移工作的不断推进,社会阶层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期,民族宗教工作出现了新的课题,工作任务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为及时了解少
数民族、信教群众的需要,我局结合东胜区整体工作意图,深入组织开展调查研究,了解掌握民族宗教基本情况,确定民族宗教工作的重点,并围绕重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采取了卓有成效的措施,进一步扩大了东胜区民族宗教工作的实践成果。2009年,将少数民族“晚年幸福金”发放范围延伸至城市75岁老人,为中低等收入少数民族家庭安排了保障性住房,少数民族奶牛养殖和奶食品加工业踏上了集约化发展之路。
---加强宣传,扩大影响。利用现代信息传播媒体,宣传本地区、本部门,是扩大影响、树立形象、促进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今年,我局撰写调研报告共11篇,理论文章4篇,其中内蒙古日报采纳1篇,市级报刊采纳1篇,其中《民族工作决定落实情况调研》得到区委、政府信息调研室的好评;全年上报信息56篇,区级采纳7篇,其中《东胜区不断完善少数民族救助体系》一篇,被自治区党委办公厅信息调研处采纳并上报中央;加大部门工作宣传力度,在自治区电视媒体上报道3篇新闻(内蒙古蒙古语卫视台2篇,内蒙古汉语卫视台1篇),市级电视媒体上发表新闻7篇(鄂尔多斯汉语电台3篇,鄂尔多斯蒙古语电视节目4篇);内蒙古日报(蒙古文版)上发表新闻稿件2篇,鄂尔多斯日报(蒙古文版)发表新闻报道32篇。积极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反映少数民族民生问题,草拟了两份有质量的政协提案。
资金180万元,民族教育专项补助金10万元,民族工作经费5万元,少数民族助学金31万元,少数民族养老金6.9万元,宗教特需费2万元,蒙古语文工作经费4万元,那达慕活动经费100万元,整理出版民歌光盘22万元,民族团结进步月系列活动经费13.2万元,合计374.1万元。
---大力保障、改善少数民族民生。民族教育方面:按时足额发放少数民族教育“三金”(助学金、奖学金、特困学生补助金),向287名少数民族中小学生发放了237520元助学金,为蒙古族幼儿园127名蒙语授课幼儿发放30480元助学补贴,向25名考入各类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发放了3万元奖学金,确保少数民族学生按时入学和完成学业。优惠政策的覆盖面不断地从农村拓展到城市,为20名少数民族低保户的学生发放了12000元(每人600元)助学金;劳动就业保障方面:一是积极提高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率。采取划出相应名额的措施,定向招录了10名少数民族社区工作人员。另外以给予加分照顾,在文化、公安系统的岗位上招录了2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二是以提高就业能力为重点,加强少数民族劳动技能培训。采取“先持证,后上岗”工作措施,对50名东胜区户籍的农村少数民族进行了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30名少数民族已完成培训并顺利就业。至此少数民族就业率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方面:为16户少数民族困难户发
尔多斯旅游文化艺术品公司等民贸企业与金融系统的协调会,力争民族优惠政策落到实处。
---加大培养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力度,不断壮大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基本情况统计,与统战部联合,经过认真考核,将15名优秀少数民族干部推荐为副科级后备干部;努力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特别加大党政机关内配备蒙汉兼通工作人员的工作力度。目前,我区257个行政事业单位11500名干部中少数民族1395人,占干部总数12.1%,蒙古族干部893人,占干部总数7%,副科以上886名领导干部中少数民族96人,占干部总数11.1%;积极参加市民委组织的各类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全年参加培训达4人次。
---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与工商、卫生防疫、质量技术等部门联合,对清真食品市场的生产、加工、保存、运输、销售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和清理整顿,共检查整顿15个清真餐饮点、1家加工企业、1处屠宰点。并结合清真寺重建,正在新建一处清真食堂。投入数千元解决了在园穆斯林幼儿的吃饭问题。多措并举,清真食品安全得到了切实保障,少数民族习惯得到了充分尊重。
---第26个民族团结进步月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认真组织实施了东胜区第26个民族团结进步月系列活动。投入资金132400
三、蒙古语文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语言文字政策及法律法规。认真学习宣传《内蒙古自治区蒙古语言文字工作条例》、《鄂尔多斯市社会市面用文蒙汉两种文字并用管理办法》,将《条例》纳入了“五五”普法规划和党校的必修课程,成为全区学习宣传和培训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共举办培训班3次,培训300多人次;发放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法律法规书籍500份。
---狠抓社会市面用文蒙汉文并用并行工作。一是摸底调查各类广告牌匾基本情况。5月份,对市区主要迎街各类广告牌匾进行了集中整理,修改不规范牌匾420块。目前,全区迎街各类广告牌匾蒙汉文并用率达到99%,规范率达到98%。二是狠抓源头管理。对城区所有的牌匾制作企业进行登记造册,按照“谁制作、谁负责”的原则,签订责任书,提高制作企业的责任心,加强了对各类牌匾制作企业的管理。10月份,举办了一期制作企业负责人培训班,共37家制作企业参加了培训。四是通过规范翻译、审批、制作三环节,进一步加强网上审批工作。进入审批网的广告企业已达120家,网上审批广告牌匾2400多块。
---加强翻译工作。按照鄂党办发(2008)11号文件精神,就我区翻译工作机构建设、人员配备等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向区委、政府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得到有关领导的重视。提高蒙古
第五篇:统战民族工作
统战系统档案工作总结
历年来,我公司对档案工作都十分重视,由于统战工作具有特殊性,涉及民族宗教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在工作中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工作总结
1、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我们专门成立了档案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副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由办公室主任和民族、宗教处处长担任。成员由办公室和民族、宗教处专职档案员担任。形成了由上到下、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垂直管理。
2、积极征订刊物,加强业务学习。我部每年都积极订阅《档案天地》。档案员认真学习档案管理中的先进经验,上岗前都经过岗位培训,能够做到熟知《档案法》,掌握业务知识,并结合工作实际,严格执行《档案法》的规定。
3、及时立卷归档,讲究工作方法。今年我们又将所有档案文件重新整理归类,梳理文件目录,做到心中有数。在保质保量、及时准确地做好纸质文件立卷工作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电子文件的归档,要求各业务处室把各自的的文件按职能分类拷盘备份。“非典”过后,我们特意将“防非”资料单独立卷。
几年来,我公司连年被市档案局评为“档案立卷合格单位”,连续五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实绩突出”单位。在档案工作中,我单位至今未发现违规违法事件。
阿克苏南疆酒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