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岳初中秦仁民
传统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东岳初中秦仁民
按照息县教育体育局息教文[2012]139号关于认真做好“读经典,开智慧,圣贤教育伴我行”活动教师培训工作的通知要求,我校迅速做出反应,立即召开全校教职工会议,传达文件精神并制订培训工作方案,采取集中学习与分组学习相结合,认真学习统文化,诵读经典,开启智慧,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升自身道德水平。本人全程参与了此项活动,现将学习心得体会作一小结,与大家共同分享。
传统文化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有智慧,最团结,最有责任感,最优秀的民族。五千年的道德血液一直在每个中华儿女身上流淌。中国人本性都是善良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了很大转变,出现了很大偏差,道德品质严重缺失,唯利是图,金钱至上的私利观念日趋盛行,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鉴于此,如果再不学习传统文化,不能与时俱进,说而不做,怨天尤人,就无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陈大惠等义工老师的《趋吉避凶——重新认识中华传统文化》,《偷税的恶果》《傲慢,傲慢,傲慢》《我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公益论坛报告,魏书生的《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王闳琦的传统文化报告及《弟子规》解读等,无一例外的教育人们必须遵循大自然运行法则,这些自然法则的运行就是天的好生之道,就是教育人们要遵守人与人之产应遵循的“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关系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等人类
运行的自然法则。清华大学校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体现了这种思想意识。
无数古籍经典告诫人们必须坚守道德底线。“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是故财聚而民散,财散而发聚。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大学》。“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必有灾殃”等,都在提醒人们必须要遵守道德,以德立身。“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强”这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发展洗礼得出的一条真理和共识,它也在警醒人们必须坚守这个底线。早在20世纪70年代,英国教育家汤恩比就说过:“能拯救21世纪人类生存问题,只有2500年前中国的孔孟道德学说”。20世纪末,李约瑟博士说:“只有用中国儒家思想道德学说才能解救西方的科学危机和人文危机。”1988年全世界75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代表联合国在法国巴黎联合发表宣言,向全世界推广学习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这些论证充分证明了邓小平同志在20世纪90年代的论断。
当前,我国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道德教育工作,习近平同志指出:“党员干部要提高道德认识,提高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身感肩上责任重大,为更好地教育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成为当今乃至以后的重要任务。为此,首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和修炼,用传统文化武装自己,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大兴学习之风,明确自己担负的职责和任务,正如近代学者梁启超所说:“人生天地间,各有责任,一家之人各人放弃其责任,则家必落。一国之人各个放弃其责任,则国必亡。”为此,我将努力学习传统文化,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社会培育出更多德才兼备的人才。
2012年12月23日
第二篇:远东仁民感谢信
远东仁民感谢信
尊敬的远东仁民补习学校的全体老师:
光阴荏苒,不知不觉高考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结束,成绩已经揭晓。作为一名学子,在远东人民度过自己人生中最充实,最难忘的一年,我心中充满了深深的感激,深深地敬意。感谢远东仁民全体教职工,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与无私奉献,感谢你们的栽培和照顾,请允许我说声谢谢!
虽然只有两个字,但它包含了我,一个曾迷茫,困惑,而今的高考成功者对学校的全部感情。
还记得一年前,自己因成绩不理想而苦闷,来到这里,老师的热情,使我萌生了在这里完成补习的想法。接下来的暑补,我真正领略了代课老师的风采和班主任王老师的慈祥,和蔼,负责与认真。我庆幸自己选对了地方。我开始相信,我会在这里,在远东仁民这片热土上耕耘,使自己的名校梦重新绽放!
一年来,各代课老师认真负责,传道授业苦心孤诣,解惑答疑古道热肠,无论何时,何地,有问题,总会得到满意的答案。班主任老师兢兢业业,真心付出,有困难,需帮助,总是第一个想到她。王校长关心学校,谆谆教导,使我们由承担压力变得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回想起在远东仁民度过的日日夜夜,点点滴滴都令人难忘,令人回味。
如果说现在的我取得了一点成绩,那全是学校的功劳。我从心
里感谢各位老师,感谢学校。记得老师在我咨询时说,把这里当成家。
一年来,我真正体会到了家的温暖。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远东仁民的一员,无论走到哪里,远东仁民都是我的家。
在我心里,远东仁民永远是培养人才最好的摇篮,衷心希望学校
越来越好!各位老师工作顺利,身体健康!
此致
敬礼
高补一班 徐涛
第三篇:仁民街社区侨务工作制度
仁民街社区侨务工作制度
一、会议、学习制度
1、月会制:每月召开一次社区侨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主要学习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布置当月学习计划;商议有关侨界事宜。
2、季会制:每季度召开一次社区侨务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主要总结一个季度以来的工作情况,各侨小组汇报工作,研究工作计划。
二、接待走访制度
1、热心接待归侨、侨眷和留学生家属来访和法律咨询,政策解答,并与有关部门协商解决问题。
2、开展定期走访慰问,帮助归侨、侨眷和留学生家属解决生活、生产的困难。实行“三助”、“一关心”服务。“三助”即:归侨、侨眷有重病主动帮助,生活有困难主动帮助,家中遇大事主动帮助;“一关心”即海外来亲友主动慰问关心。
三、定期活动制度
即每年定期组织社区归侨、侨眷、海外留学生家属参观学习、联谊、座谈等活动。
1、每年学习参观活动(1-2次)
2、重大节日联谊活动(每年1--2次)
3、座谈会(1-2次)
四、情况通报制度
1、定期通报:每年1-2次通报社区工作开展情况
2、不定期通报:社区重大变化、重要工程开工、社区建设新规划等。
五、交友联情制度
社区侨务领导小组,每人结对帮困归侨、侨眷1-2户,定期走访,有问题及时帮助解决。领导小组每个成员与归侨侨眷交友1-2人,定期联系。
六、档案资料制度
健全台帐,及时收集登记下列资料。
1、侨情资料;
2、贫困归侨侨眷情况;
3、留学生及其眷属情况;
4、海外侨胞、留学生回来探亲情况;
5、归侨、侨眷身体状况。
第四篇:秦仁国同志现实表现1
张文刚同志现实表现
张文刚,男,汉族,肃州区三墩镇人,大专文化程度,国家干部。生于1980年7月,2000年10月参加工作,200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0年10月至2009年12月在果园乡卫生院工作,2009年12月至今任东洞乡卫生院副院长。该同志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很好地履行工作职责,是一名政治坚定、作风务实、政绩突出、群众信赖的好医生。其现实表现为:
一是立场坚定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该同志能够自觉拥护党的领导,坚守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时刻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始终与党委、政府始终保持高度一致,思想认识明确,态度端正,工作中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知识面宽广,综合素质过硬,能够很好的胜任本职工作。
二是自觉学习具备良好的个人品质。该同志能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论素质高,党性观念强,心胸宽容大度,不计较个人得失,待人诚恳、友善,尊敬领导,团结同志,较好的处理了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能够主动为集体的事业出谋划策。对办事群众,热情周到、积极服务,坚持原则,展现了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
三是能力突出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无论哪个岗位,该同志都能爱岗敬业、认真钻研业务,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对承担的各项工作,能够大胆负责,精心筹划,合理布暑,对组织和领导交办的工作,能够热心对待,谨慎从事,认真负责,遇到疑难问题从不推诿,能妥善处理,主抓的各项工作成绩优异,效果突出。
四是工作经验比较丰富。该同志作风较为扎实,善于组织协调工作,在工作中能紧密联系实际,充分依靠同志,利用自身威望高、威信好的优势,深入一线,能与职工打成一片。在重点工作任务落实和临床工作中,能够充分发挥经验丰富、群众工作扎实的优势,教、传、帮、带年轻职工,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较好成效,得到了主管局、乡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肯定。
五是廉洁奉公,在群众中形象良好。该同志能够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在工作上和言行上严格要求自己,在是非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时时处处以党的纪律约束自己。生活勤俭节约,严以律己。党性观念强,具有较强的公仆意识,在群众中口碑较好。
该同志完全具备社区干部的各项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第五篇:北大教授周其仁:民贫国衰,民富国强
最近关于“国退民进”还是“国进民退”有很多讨论,引起大家关心。我看到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有两个层面。一是对事实的认定,也就是中国这些年来究竟是不是发生了“国进民退”这么一回事。当然有很多不同角度的观察,得出的结论也不尽一致。以我比较关注的土地问题而言,国进民退是存在的。因为宪法规定,所有城市的土地都是国有土地,所以城市化加速,城市的范围扩大,政府就把更多农民的集体土地征为国有土地。这当然是国有土地在增加、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在减少。这是财产存量方面的变化。
第二个层面就是评价。如果事实上发生了国进民退,或者没有发生,那么到底应该还是不应该,好还是不好,这涉及到价值观,看法的分歧就更大了。
但是还有一个层面的问题,讨论得比较少。那就是无论是国进民退存不存在,好还是不好,都有一个基本概念的含义,即何谓“国”,又何谓“民”?目前流行的讨论,是把“国”与“民”在概念上对立起来处理。似乎在这个“国”里面,完全没有“民”的因素;而“民”的概念,也可以彻底排除“国”的成分。我认为,这样的概念本身就是问题。当我们用这样的概念来概括可观察的现象,并加以价值评判的时候,容易把具有实质意义的问题忽略掉。当然,对这个概念的讨论不仅仅涉及经济学或政治经济学,自己也没有想得很清楚,所以这两年就没有对国进民退问题发表过意见。
两年前在一个场合,问题变得不容回避。当时我供职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林毅夫提议并得到各方面的支持,重新组建为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等到大学正式批准成立的时候,毅夫已去世界银行工作。成立揭牌会上要发言,我就犯了难——这“国家发展研究院”里的“国家”,究竟是个什么含义?没有办法,我只好把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搬了出来。此书名是严复的译法,后来郭大力、王亚南的译本,书名就成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那么,究竟是“国富”,还是“国民财富”?查斯密的英文原文,是 TheWealthofNa-tions,因此关键就是怎样理解Nation。译成中文,Nation当然有“国家”的意思,但此国家可不是彼国家(State),与填表格“国籍”栏目的那个Country也不是一个意思,当然就更不是“政府”、“朝廷”或“官员”了。于是,我就用亚当斯密的Nation概念,把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里的那个“国家”,理解为“以人民为本位的国家”。那才是经济学传统的关怀,就是国民财富的增加,以人民为本位的国家的富裕和强盛。
当时就这么简单提了一提。但这个国家的概念问题一直引起我的思考。为什么在今天的中国语境里,人们讲到国家似乎就只意味着State,只意味着政府和政府部门,甚至只意味着掌权的“官”?为什么我们这里,国家的国,国富的国,国进民退的国,或者国籍的国,如果要找对应的词汇,总是不那么容易找到Nation那里去?
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使然吗?也不尽然。总编致辞里,不是提到一句“江山社稷”吗?那可不是舶来品,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文化。什么是江山社稷?“江山”是领土,社稷是人群
中的一套仪式,其中 “社”代表土地神,“稷”代表谷(粮食)神。社稷就是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仪式。为什么要祭祀?答案是农业文明靠土地和谷物养人,所以祭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是黎民百姓,是国民的安康、富裕与财富。孟子的名言大家熟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在那么早先的时候,就把这个关系梳理得如此清楚。在这个传统里,任凭君权多么高高在上,官位多么显赫,政府多么强大,在政治伦理上还是要排到民和社稷的后面。这是中国思想文化传统的精华,一脉相承、发扬光大到当代。“为人民服务”是这样的理念,权为民所用、权为民所赋,也是这样的理念。
所以,我们也许可以把“国”的概念,理解为三个元素的合并。第一是一定幅员的领土,第二是人民,第三是人群得以组织起来的典章制度,其中包括管理众人之事的政治、政府与行政。加到一起,江山人民社稷三位一体,才算完整的国家概念。没有民只有官和政府的国家,在历史上和现实里都站不住,因此在概念上也站不住。这是说,我们有理由拒绝没有人民的国家概念。在公共政策讨论的顶层架构里,最需要严格推敲的基本概念,就是国家。这个概念出了岔子,一系列问题都会歪,跑偏就严重了。
具体来看,“国进民退”本来要讨论的是国民经济中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的比例及其变化。既然有国有企业,它要增加竞争力、发展壮大、做大做强,当然是题中应有之义。总不能要求把国有企业做小、做差、做垮吧?问题是,什么是国有企业?按照国资法的规定,国企是属于全体人民的企业,所有者是全国人民。过去叫全民企业,反映的就是这个性质。既然全国人民是所有者,当然全国人民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出资人”。但是全国人民怎样才能充当所有者和出资人?13亿人,上哪儿开会?怎么掌握情况、做出判断和决策?这里有巨大的信息成本。目前的解决办法是人民把国企委托给国家机关,这就是国资委。所以准确地说,国资委是“代为履行”出资人的职责。从经济关系分析,那也是一类委托与受托的关系。
讨论国资委设立的时候,记得也有过这样的构想,就是要把这个受全国人民之托打理国企的机构设在人大,不要放到政府里面。那样的话,国资委直接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和报告工作,接受人大的监督。这里最关键、也是最敏感的问题,是国企的活动范围可以覆盖国民经济的哪个部分,以及国企有没有权力禁止、限制人民自己组织的企业进入同一个市场?这并不是政府的行政事务,应当由人民代表大会来讨论、表决和立法。但是,最后国资委还是设在了政府,还是以行政权力来履行出资人职责,其主要任务、目标和考核又偏重于盈利和做大做强,利润分配还不受同朝为官的其他政府部门的节制。这样,随着国企的经营业绩越来越好,国进民退的疑虑就来了。
第二个问题是税制。税的经济性质是纳税人付给政府钱,以此来购买政府的服务。税收之所以需要强制征收,为的是防止和杜绝一部分人可能的“搭便车”行为倾向。但政府机关不可因为强制执行力在手,就自行决定税的种类和税负的轻重。可是,我们很多税现在还是行政部门直接定,自编自导自唱。这在道理上是说不通的。大家看最近进口流量变大,因为很多消费品在境外买便宜,老百姓和民企中总有人很灵敏,代购活动就起来了。作为海关当
然要维持所有进口税制的公正,但为了所谓的计算方便对每台带入的iPad一律抽1000块的税,是讲不通的。这不是技术性的小问题,而是涉及到人民和行政部门之间的重大关系。问题是我们常常把这种重大问题看得很轻,出手的时候也比较随便。
作为一个经济学家我还有一个多少年的经验,就是不要轻易提加税的建议。因为那是最容易被吸收的一种意见。倒不是说不需要增加税种,但只加税不减税怎么调整国民收入分配?讲了那么多年国民收入分配政策,要增加居民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可是加税建议很容易变成政策,减税就非常难,结果还不是与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的目标越走越远?所以我后来说,谁提一条加税建议,就请他同时提一条减税建议;政府出台一项加税政策,就同时考虑一条减轻税负的政策,以保证总税负不会脱离经济情况而不断地加重。
最近还有一个问题是通胀抬头,那是流通中的货币过多的必然结果。从国家制度层面看,央行动用基础货币的权力受到什么样的实际制约,这是货币政策的制度基础。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基础货币记在央行的负债项下。那是央行对谁的负债?简单讲,那些法定储备金是央行依法对商业银行的负债,而商业银行的钱又来自对储户的负债。另外一部分基础货币,即发行的货币,则是对全体持币人的负债。那么,央行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扩大负债?又受什么节制?这是比日常的货币政策更根本的问题,也就是央行的独立性问题。美联储主席常常要到国会山上去报告情况、接受咨询,反映的就是这个关系。中国的国情不同,但动用基础货币时,譬如拿基础货币大手买入外汇,一下子就扩大了央行的总负债,就需要一套合理而严格的约束机制。否则,基础货币发多了,物价上了房,就不纯粹是技术性的问题了。
最后,涉及到人民的基本权利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限制,要有公开的、严格的程序来加以决定。如最近的调控,像限制购房、购车等等。情况紧急,有人买了很多房,有人买不起房,老百姓为房价问题而分裂,所以要出台政策。但是涉及到老百姓基本权利的事项,包括可以买什么、不能买什么,这是很基本的权利。出台限制性政策就要比较慎重,要经过很长时间的讨论和严格的程序。或者就是短期的、临时的,划清时间范围。否则人民会觉得行政权的行使没准儿,说情况紧急可以限这个限那个的。一旦把这些没准的行为纳入预期,大家的行为和市场就可能紊乱,长期代价就大了。
小结一下。我认为合适的国家概念以人民为本位,加上领土、主权和典章制度。这样来看,民是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无民不立,民贫国必衰,民富国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