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辩论稿(模版)

时间:2019-05-13 21:19: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辩论稿(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辩论稿(模版)》。

第一篇: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辩论稿(模版)

主席:各位来宾、观众朋友,晚上好!欢迎光临“1993年国际大专辩论赛”初赛第 四场,也就是最后一场初赛。今晚的优胜队伍将会进入半决赛,他们将同昨晚的优胜队伍悉尼大学争夺一席决赛权。今晚将在我们的辩论群英会中较量的两支队伍是:剑桥大学和复旦大学。现在介绍双方辩论 代表。在我右手边的是正方剑桥大学的代表。第一位是汤之敏,经济系第三年博士生;第二位 是孙学军,英语系第二年博士生;第三位是吴俊仲,工程系第三年博士生;第四位是季麟扬,社区医学第一年硕士生。(掌声)在我左手边的是反方复旦大学队的代表。第一位是姜丰,中文系中国语言文学研究生二 年级;第二位是季翔,法律系二年级;第三位是严嘉,法律系四年级;第四位是蒋昌建,国 际政治系硕士班三年级。(掌声)今晚我们的评判团也有五位。他们是钟志邦博士,钟博士是三一神学院研究院主任;(掌声)第二位是许廷芳律师,许先生是新加坡广播局董事;(掌声)第三位是郭宝琨先生,郭先生是实践表演艺术中心艺术总监;(掌声)第四位是魏维贤博士,魏博士是南洋艺术 学院名誉院长;(掌声)第五位是张夏炜先生,他是国家艺术理事会资源及公关处处长。(掌声)今晚我们的这个辩论和大家都是有关系的,那就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反方 的立场是“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双方的立场是抽签决定的。现在我宣布“199 3年国际大专辩论会”第四场正式开始。首先请正方第一位代表汤之敏同学表明观点和发言。时间三分钟。(掌声)

汤之敏:各位好!今晚的论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是人最基本的衣食 需要,而谈道德是指推行道德。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就是说,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 道德,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判断是非好坏的价值标准。我问对方同学,要判断是非好 坏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是看这个事物符合不符合人的需要。而我再问对方同学,人 要生存,最起码最基本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那么我再来问对方同学,假如我们谈一种 道德,其结果使大家温饱都不能保证,我们还要不要这种道德?当然不要。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人的行为准则。我问对方同学,人们定出行为准则是干什 么的?定出行为准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让我再来问对方同学,假如我们定出一种行为准则,结果是大家的温饱都不能保证,找还要不要这种行为准则?当然不要。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饥寒时,能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当然不能。我问大家,对饥寒的人,我们最应该 做的是什么?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让他们解除饥寒。所以此时,我们最应该讲的,是能够帮助 他们求得温饱的道德。饥寒的人最爱听的是什么?是能够帮助他们解除饥寒的道理,而不是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如果你谈道德连温饱都不能保证,谈道德就不可能推行成功。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历史上,伯夷、叔齐耻食周粟,宁肯饿死。在那时,温饱是否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当然不是。伯夷、叔齐可算是仁人志士了,仁人志士的道德能不能示范推广,姑且不论,我问大家,仁人志士一生奋斗,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救天下。让我再问大家,天下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让我再来问大家,要是仁人志士一生奋斗,结 果是天下人的温饱都没有保证,他们还会不会这样做?不会。他们这样做还有没有意思?没 有意思。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谢谢。(掌声)

姜丰:谢谢主席,谢谢各位。刚才,对方辩友把温饱放到了压倒一切的位置,还问了我们很多问题。我要告诉对方辩友的是,比温饱更重要的是道德。人

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我方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有理性的人类存在,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只要有理性的人类存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谈道德。走向温饱的过程当中,尤其应该谈道德。第一,温饱绝不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古往今来,没有解决衣食之困的社会比比皆是,都不谈道德了吗?今天,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埃塞俄比亚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在国困民乏、战火连绵的索马里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古语说,“人无好恶是非之心,非人也。”人有 理性,能够谈道德,这正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所在。无论是饥寒交迫还是丰衣足食,无论是金 玉满堂还是家徒四壁,人都能够而且应该谈道德。第二,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由社会舆论和良心加以支持。众所周知,谈道德实 际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弘扬和政府倡导三层含义。我们从个人看,有衣食之困但仍然坚持其 品德修养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孔老夫子的好学生颜回,他只有一箪食,一瓢饮,不仍 然“言忠信、行笃敬”吗?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时候,他还是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吗?说到政府,新加坡也曾经筚路蓝缕。李光耀先生就告诫国人:我们一无所有,除了我们自己。他强调道德是使竞争力胜人一筹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没政 府倡导美德,新加坡哪里有今天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呢? 第三,所谓必要条件,从逻辑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天之必不然”的意思。因此,对于今天的辩题,我方只需论证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而对方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 绝对不能谈道德。而这一点对方一辩恰恰没有自圆其说。雨果说过,“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 生命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类之路;道德是路,引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以上我主要从逻辑上阐发了我方的观点。接下来我方辩友还将从理论、事实、价值三方 面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谢谢各位。(长时间掌声)

第二篇: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_辩论稿

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正方第一位

汤之敏:各位好!今晚的论题是“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是人最基本的衣食 需要,而谈道德是指推行道德.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就是说,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 道德,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判断是非好坏的价值标准.我问对方同学,要判断是非好 坏的基础到底是什么?归根到底是看这个事物符合不符合人的需要.而我再问对方同学,人 要生存,最起码最基本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那么我再来问对方同学,假如我们谈一种 道德,其结果使大家温饱都不能保证,我们还要不要这种道德?当然不要.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什么是道德?有人说,道德是人的行为准则.我问对方同学,人们定出行为准则是干什 么的?定出行为准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我再问对方同学,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让我再来问对方同学,假如我们定出一种行为准则,结果是大家的温饱都不能保证,找还要不要这种行为准则?当然不要.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饥寒时,能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当然不能.我问大家,对饥寒的人,我们最应该 做的是什么?我们最应该做的是让他们解除饥寒.所以此时,我们最应该讲的,是能够帮助 他们求得温饱的道德.饥寒的人最爱听的是什么?是能够帮助他们解除饥寒的道理,而不是脱离他们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如果你谈道德连温饱都不能保证,谈道德就不可能推行成功 .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历史上,伯夷、叔齐耻食周粟,宁肯饿死.在那时,温饱是否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当然不是.伯夷、叔齐可算是仁人志士了,仁人志士的道德能不能示范推广,姑且不论,我问大家,仁人志士一生奋斗,为的是什么?为的是救天下.让我再问大家,天下人要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让我再来问大家,要是仁人志士一生奋斗,结 果是天下人的温饱都没有保证,他们还会不会这样做?不会.他们这样做还有没有意思?没 有意思.所以我们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谢谢.(掌声)正方一辩在陈词确立了这么几点:

1、确立了核心概念:

温饱是最基本的衣食需求,进一步将温饱明确为最低生命线,也就是生存。

2、通过对道德自身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两个方面进一步对必要性进行论证:温饱是道德的基础,连生存都无法确认自然不能谈道德。

3、提出了一道防御线:仁人志士之所以讲道德就是为了服务于让天下人实现温饱的这个目的。

4、特别提出的是,正方一辩对温饱和谈道德二者的时间关系还是提出了明确的解释:

因为温饱是生存,是最基本的需求,也是生命的保障,有了命才能谈道德,所以二者的产生是先后条件关系,并且先满足的温饱对后来产生的谈道德具有决定性作用。

姜丰:谢谢主席,谢谢各位.刚才,对方辩友把温饱放到了压倒一切的位置,还问了我们很多问题.我要告诉对方辩友的是,比温饱更重要的是道德.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我方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有理性的人类存在,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只要有理性的人类存在,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谈道德.走向温饱的过程当中,尤其应该谈道德. 第一,温饱绝不是谈道德的先决条件.古往今来,没有解决衣食之困的社会比比皆是,都不谈道德了吗?今天,在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埃塞俄比亚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在国困民乏、战火连绵的索马里就不要谈道德了吗?古语说,“人无好恶是非之心,非人也.”人有 理性,能够谈道德,这正是人和动物的区别所在.无论是饥寒交迫还是丰衣足食,无论是金 玉满堂还是家徒四壁,人都能够而且应该谈道德. 第二,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由社会舆论和良心加以支持.众所周知,谈道德实 际包括个人修养、社会弘扬和政府倡导三层含义.我们从个人看,有衣食之困但仍然坚持其 品德修养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孔老夫子的好学生颜回,他只有一箪食,一瓢饮,不仍 然“言忠信、行笃敬”吗?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时候,他还是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吗?说到政府,新加坡也曾经筚路蓝缕.李光耀先生就告诫国人:我们一无所有,除了我们自己.他强调道德是使竞争力胜人一筹的重要因素.试想,如果没政 府倡导美德,新加坡哪里有今天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呢? 第三,所谓必要条件,从逻辑上看,也就是“有之不必然,天之必不然”的意思.因此,对于今天的辩题,我方只需论证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而对方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 绝对不能谈道德.而这一点对方一辩恰恰没有自圆其说. 雨果说过,“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道德是石,敲出希望之火;道德是火,点燃 生命之灯;道德是灯,照亮人类之路;道德是路,引我们走向灿烂的明天. 以上我主要从逻辑上阐发了我方的观点.接下来我方辩友还将从理论、事实、价值三方 面进一步阐述我方观点.谢谢各位.

反方一辩在陈词中则明确了这么几点:

1、将核心概念温饱定性为:贫困,并不等同于生存线,比生存线的物质条件更高一点,将此与正方的生存严格区分开来。

2、提出了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是有理性的人,当然了,这个有理性的人的存在也是有前提的,这个人是贫困的,可不是生存受到威胁的。

3、既然温饱不是生存,那么尽管身处贫困,却无性命之忧,自然温饱和谈道德的关系不是先后条件关系,温饱也够不成对谈道德的决定性作用。

4、既然如此,温饱与谈道德二者是可以并存的关系,在贫困的情况下可以谈道德,正方借此提出了本方的主攻方向:请对方提出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当然了,关键还是对温饱这个概念的不同阐释。

主席:谢谢姜丰同学.接下来我们再听听正方第二位代表孙学军同学的发言,时间也是三分钟.(掌声)

孙学军:对方同学刚才说,温饱比道德更重要.她还说,人活着不仅仅是为了吃饭.但我们大家都知道,不吃饭,我们怎么活着?不活着,我们怎么谈道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温饱和道德这个问题是不能简单化的问题.这不仅包括达到温饱后谈道德的问题,它还包括在达到温饱之前、处在温饱的不同层次上谈道德.在达到温饱后谈道德是天经地义、不言自明的事实.但在温饱前,如何处理好温饱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道 德建设之间的关系,这才是我们今天要谈的问题,也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而对方恰恰忽略了这个问题. 大家都知道,温饱是人类生存最基本最必需的条件.人类社会要繁衍、要发展,它必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来维持人民的生存.所以我们讲道德的时候,不能脱离人民的温饱.对方似乎在讲,一个社会只要有了道德,经济社会自然而然就会上去,只要有道德,大家的肚子 就填饱了.这很可笑.这是一个天真的幻想.我方承认道德对于一个社会的重要性.但我们 更深切地体会到温饱对于每一个人与每一个社会要生存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所以我们提出,谈道德不能与温饱相脱离. 建设一个国家就像培养一个孩子.我们都知道教育孩子的重要性,要教育孩子遵守社会 道德规范,要教育孩子好好做人.但是,如果我们不给孩子吃饭,是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后 果呢?我们在教育孩子吃饭,是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后果呢?我们在教育孩子的同时,如果 不对他进行教育,那么我们作为父母的过失就不是更大了吗?从现实看,一个国家只要坚持 道德与温饱不可分割,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对方从中国大陆来,对中国十几年来的经济变化 所取得的成绩,一定是感触颇深.世界上对这个问题很是有目共睹.这些成绩都是在中国政府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的情况下所取得的.如果中国政府还像过去一样,像文革时期一样,只顾道德建设,而不讲经济的话,那么我们就很难想象中国会取得现在这样的成 绩.谢谢大家.(掌声)

主席:谢谢孙学军同学.接下来我们请反方第二位代表季翔同学发言.时间三分钟.(掌声)

季翔:谢谢主席,各位好!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是人活着就是为了吃饭吗?我再次提醒 对方辩友,你们今天所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不管这种道德是保证温饱的 道德还是保证不了温饱的道德.既然对方还没有从逻辑上理解我方观点,我就进一步从理论 上进行阐述. 第一,道德是随着人类的诞生而出现的.有了理性的人,有了人际关系,就有了道德规 范.所以,不管人类处在哪一个阶段上,谈道德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应该的.《礼记·礼 运篇》中记载的“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不正是中国 远古时代道德状况的生动写照.而《圣经·旧约》里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和原罪的传说,不 也表明了道德的最早起源吗?有关贫困中人们谈道德的文化学和人类学的证据在大英博物馆 里是汗牛充栋的.想必对方对此也了如指掌吧. 第二,从本质上看,道德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尽管在温饱的情况下可能给谈道德提供 一些方便,但这绝不是必要条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文化背景下人们都在谈道德.达尔文 在其环球旅行中发现,南非的布希曼人,即使快饿死了,也不会独吞发现的一条小鱼,而是要与族人分享.他们有温饱吗?没有.他们谈道德吗?当然谈.正如我们不能超出自己的皮 肤一样,人类也不能超出乃至摆脱道德.人类谈道德,在贫困时有贫困的谈法,在温饱时有 温饱的路数.谈道德,既可以坐而论道,也可以言传身教,甚至特立独行.千万不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第三,从功能和目的上看,道德用以协调人际关系,达到至善的人生境界.道德,自古 洎今,目的是“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像对方所坚持的那样,在温饱之前都不 能谈道德,都不去谈道德,而是用牙齿和爪子横决天下的话,那么人类恐怕早就销声匿迹于洪荒蛮陌之中了,又何来我们今天在这里辩论什么道德问题呢? 最后,奉劝对方辩友,不要对大量事实听而不闻,也不要对人类的历史视而不见.请对方举出实例,哪怕一个:人类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一点道德都不谈呢?谢谢.(掌声)

主席:谢谢季翔同学.让我们听听正方第三位代表吴俊仲同学怎么反驳.(掌声)

吴俊仲:各位好!关于今天的辩题,我方的定义跟对方的定义不一样.但是对方没有针 对我方的定义作出答复,只一厢情愿地在对方的定义上加强发挥而已.我们比较一下双方的 定义又有什么不同. 首先对温饱,我们提出的温饱是相对温饱的概念,所讲的饥寒只是指社会一般人、中产 阶级的人的饥寒的定义,并不是对方讲的那个饥寒.所以我们并没有承认对方的定义.如果照这个定义来讲,饥寒是什么样的呢?根据生物学的研究,长期饥寒,热量不足以维持生命,就会发生突变,甚至死亡.对方举出新加坡的例子.新加坡在发展的时候,是饥寒的吗?大家都没有饭吃吗? 其次,谈到道德,道德是大家都能实践的规范.大家都不能够实践的规范,不叫做道德.对方只举出圣人英雄的例子.正因为大家都做 不到,所以大家都赞扬他,这是一种超道德的行为,这不是道德.(掌声)譬如说,一个医生冒着生命的危险,到瘟疫横行的地区去行医,大家赞美他.但是另外一个医生不去,大家会用道德谴责他吗?不会.所以,道德不是超道德,对方定义错误.(笑)如果那是道德的话,大家不要在这里辩论,不要在这里听辩论,大家去索马里亚.(笑)关于道德的起源,第一,先有社会,在资源制度悉有的情形下才会产生道德.如果十个人在沙漠中,只有一块面包,那可能产生道德吗?大家抢都来不及. 道德是这样产生的,必须资源、制度悉有.资源要有,而且你分配后要达到温饱,才能产生道德,分配后不能达到温饱,也不会产生道德,这是人类学的研究.从道德跟温饱的逻 辑关系看,人的温饱需求是与生俱来的,但是道德的产生是人类形成社会之后才产生的.道德的目的是维持社会的和谐,所以在人生存的前提下,才有社会,才能谈道德,才能谈道德 和谐.所以谈道德必须以温饱为前提.在我方的定义来看,我们谈道德不能脱离温饱.如果 在衣食充足的情景之下,在路上看中学生募款,我可以捐出身上的零钱给他,但是我不能把 我身上所有的钱、我的全部收入给他.因为考虑我的收入,我做得到的就是这些.如果再考 虑一个饥寒的情形,一个小孩子衣衫褴褛,吃不饱,偷了我一块面包,我会用道德谴责他吗 ?不会.所以我方说:人的生存和温饱是他的全部需要.你不能用社会的需要去剥夺他就那么一点点生存和温饱.人一生只有一次,你不能用社会逼人.假如我们现在十个人投票,赞 成说将对方的第三辩的财富充公,来满足大家的需要.(笑)这是公认的,这样是对的吗?(铃响)谢谢.

主席:谢谢吴俊仲同学.接下来,我们再听听反方第三位代表严嘉同学怎么反驳,时间三分钟.(掌声)

严嘉:谢谢主席,各位好.如果我的财产充公,能够为很多的人民谋福利的话,那我想,我会选择这样做的,因为人要做有道德的人.(掌声)今天为什么我方观点跟对方会出现 定义上如此大的差别呢?是因为对方辩友将温饱这个衣温食饱的概念混同于了生存. 如果照此办理的话,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不温饱的人了,因为他们都不生存不活着了.(掌声)但是世界上还有很多不温饱的人存在啊.下面我从事实的角度进一步论述我方观点. 第一,在贫困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谈道德.鲁哀公六年,孔子和他的众学生“在陈绝粮”,困境之下,孔子是否就不谈道德了呢?不!孔子对子路说:“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其实,在中国历史数千年的流变过程中,从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到北海牧羊的苏武,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到拒斥嗟来之食的朱自清,众多的志士仁人无不以其言行甚至生命,驳斥了认为只有在温饱过后才能谈道德的“肠胃决定论”.二次大战的时候,面对法 西斯的疯狂空袭,英国民众也并没有放弃他们讲求道德的绅士传统.热爱祖国、伸张正义的 信念使得众多尚处在不温不饱状态下的英国民众们顽强抗争着.面对着这些贫寒但是高贵的灵魂,来自英国的对方辩友难道还要告诉我们“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吗?第二,即使温饱了,富足了,道德水准也并不会自然而然地就得到提高,有时候甚至会倒退.中国就有句古话,叫做“饱暖思淫欲”,而古巴比伦王国、罗马帝国的由盛及衰,正是由于其举国上下,不重视道德修养与道德教化、物欲横流的恶果.日本可以算是富甲天下了吧?但是政坛丑闻却不绝于耳.竹下登被贿赂蹬下了台,宇野宗佑被美色诱下了水,而金丸信呢,终究未能取信于民.(掌声)第三,对于尚未实现温饱的社会来说,谈道德不仅仅应该、可能,而且尤为重要,马克 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理论,杜维明先生的新儒学与工业东亚的阐述,无不表明了道德在社会发展中巨大的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在经济资源愈是匮乏的时候,良心和社会舆论就愈是应该而且可能承担它们的责任.历史和现实都已经昭示了我们(铃响),谢谢.(掌声)

主席:谢谢严嘉同学.现在是他们正面交锋大展辩才的时候.在自由辩论开始之前,先让我提醒双方代表,你们每队各有四分钟发言时间,正方同学必须先发言.好,现在自由辩论正式开始. 季麟扬:我先请问反方同学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固然是圣人 .请问,在座的四位有几个人做得到?在各位的复旦大学里面有多少人做得到?如果只有少数人做得到,这样能算是这种道德在社会上得到推行了吗?第二个问题,我们李光耀总统当初在推行道德建设的时候,是不是也同样发展了经济建设,不然哪会有今天丰衣足食的新加 坡社会.请不要回避这个问题.第三个问题,请教对方二辩,您引《礼记·礼运篇》上面“ 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请问“皆有所养”是温饱还是道德?请回答. 蒋昌建:首先指出对方一个常识性错误:李光耀是总理而不是总统.(掌声、笑声)我方认为“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我请问对方一个问题:贫困的 社会中有没有道德?(掌声)

吴俊仲:我请问对方一个问题,又饥又寒的小孩子偷你一块面包,你会用道德惩罚他吗? 季翔:难道法律中就没有道德观念吗?(掌声)

孙学军:对方三辩提出的问题从逻辑看,好像是说越穷道德就越好,有这个可能.但我 认为这是一种虚伪的表现:让穷人去穷吧,可是我可以说你好.这样你就不用掏腰包去帮助 他解决温饱了.这是一个很方便的虚伪做法.(掌声)严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欧阳修、笛卡尔和范仲淹,哪一个不是在贫困中培养起 他们的高尚的道德呢?(掌声)

吴俊仲:我方认为,温饱,你要求他谈道德就是我吃得饱饱的,对方饿得很惨,但是大家为我好,这有什么不好呢?这种观念是错的.其次,法律不是道德.法律规定了离婚,离婚是道德的吗?法律可以规定公司破产,公司可以破产吗?所以法律不是道德,它是代表最低的道德水平加上风俗习惯及强制力的.法律等于道德是苏格拉底那时候的观点,对方有两 位学法律的应该知道.谢谢.

季翔:法律中难道没有道德观念吗?从《汉谟拉比法典》到《大清律例》,从宋《刑统》到《权利法案》,请对方告诉我哪一部法律中不包含道德观念?(掌声)孙学军:我们这位同学已经告诉你了,法律所规范的道德是最低层的道德.暂且不提这个问题,请问,对 方刚才说了英国民众在二次大战中发扬道德精神,但是要知道,英国当时所处的社会在资本 主义国家中所处的经济地位是世界上领先的,而且据最近的资料表明,二战中英国人民的温 饱程度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营养价值在当时食物平均分配制度下是最好的.因此你不能通过这个问题来否认它是在温饱程度上讲道德的. 严嘉:《邱吉尔传》告诉我们,那时候好多穷人是怎么去填饱自己肚子的呢?是去排队 买鸟食,还买不到啊(掌声)

季麟扬:对方同学一直回避一个问题,你们总是举仁人志士的超道德行为,告诉我们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做得到.请问对方,你们认为今天在座的各位,包括你我在内,有几个人做得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有几个人是欧阳修?有几个人是笛卡尔?有几个人是范仲淹?

姜丰:既然对方辩友不喜欢谈仁人志士,那我们谈谈普通人.刚才对方三辩讲到一个小孩子的例子,那我问对方辩友:如果在你吃不饱的情况下,你就不谈道德了吗?(掌声)

吴俊仲:对方是基于道德已经在心里的概念,你设身处地想,你饿得什么都没有了,你要谈道德,这是人道的吗?这公平吗?谢谢.

蒋昌建:对方认为,教唆一个人追求温饱这就是最道德的.我们教唆一个贫寒的人去抢麦当劳,看样子是最道德的喽!

孙学军:但我们的这个同学可以在他饥寒的时候帮助他,但是如果他身上什么东西都没有,他怎么去帮助呢?我们讲问题要讲究功效,要做到任何事情都要从结果考虑.如果他根 本就达不到什么功效,他何必做这件事情呢?

季翔:我方从来不反对温饱时也能够谈道德.但是今天对方讲道德,就因为你十年前吃过一碗“莫莫咂咂”(注:马来西亚流行的一种食品)吗?(笑声、掌声)吴俊仲:对方一直回避这样的问题:超道德行为到底是不是道德行为?请对方回答. 严嘉:超道德当然不是道德.但如果按照对方的逻辑,那么裴多斐的《自由与爱情》诗 大概就得改成:“爱情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温饱故,二者皆可抛”了.(长时间掌 声)

孙学军:难道我们能不顾温饱而只谈道德吗?请回答这个问题.

蒋昌建:对方还没有论证如果温而不饱该怎么样?减肥小姐可谓是温而不饱,那这个减肥中心不是按照对方的逻辑要变成拳击场了吗?(掌声)

吴俊仲:对方已承认超道德行为不是道德,对方所有的论证与道德论证都已证明是错误的.减肥中心那里是温饱的,对方理解错误.谢谢.(笑声)姜丰:对方讲的无非是温饱也能谈道德.这一点我们什么时候反对过了?问题是对方所 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请对方举例说明,哪怕是一个,人类社会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一点道德都不谈.

孙学军:请对方不要搞错.我方在一开始就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是指我们谈道 德不能够脱离温饱,对方能够对这个问题作出批评吗?

蒋昌建:任何理论应用到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比解一个一次方程都简单.请对方不要回 避我们的问题,举出你们的实例来. 吴俊仲:我方的论点对方没有任何批驳,所以我方的定义已经成立了.(哄笑声)其次,对方的解释依然是在饥寒的情形你可以对他进行道德要求,这可以吗?请回答.

季翔:你的论点不是自己说成立就成立了,不然还要评判干什么?(全场大笑,掌声)吴俊仲:对方没有任何攻击,难道就可以不成立吗?没有攻击,我就失败了吗? 姜丰:就是因为对方可攻击的地方太多了,我们攻击不过来了啊.(笑声)(正方铃响)主席:(反方)请继续.

蒋昌建:对方把温饱等于生存的话,我们说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处于饥寒状态,那么按照 对方的逻辑的话,人类社会早就不存在了,你我之间恐怕不是在这里辩论了,而是在哪个阴曹地府里展开了.

严嘉:本该修身养性的和尚尼姑们如果信奉的都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话,那恐怕是炼不成什么正果的.(笑,掌声)季翔:世界上不是缺少道德,只是缺少发现道德的眼睛.莎士比亚早就告诫英国人:“ 如果丧失天良,即使用钢盔铁甲包装起来,也是赤身裸体的.” 姜丰:荀子早就说过:“争则乱,乱则穷,”所以我们走向温饱的过程当中,更要谈道德,否则不就是越走越穷,什么时候才能达到温饱呢? 蒋昌建:对方认为贫困向温饱的追求过程当中,可以不谈道德,这就告诉我们一个所谓基本的理论,就是:天下大乱,才能达到天下大饱.(笑声)

严嘉:如果这样的话,恐怕不是“争则乱,乱则穷.”而是“争则乱,乱则饱”了.(笑声)

季翔:我方从来就不否认谈道德和温饱有关系,但关键是这个关系是什么,是谈了道德才能温饱呀. 姜丰:对方辩友一直是“坐飞机扔炸弹——空对空”,讲来讲去,我问了那么多遍,他 们也没有给我们举出一个实例来. 蒋昌建:对方辩友回答我方问题,向来不是“小巷里面抬竹杆——直来直去”,而是拐 弯抹角.我想在座的有一位神学的教师,他一定知道弘一法师在修炼的时候,可谓是不温不饱,(铃响)但他还不是“佛心常清静,无处染尘埃”吗?

主席:对不起,时间到.非常精彩的自由辩论.经过了这个刀来剑往,字字珠玑的自由 辩论之后,我们请反方第四位代表蒋昌建同学总结陈词,时间是4分钟.(掌声)蒋昌建:谢谢主席,谢谢各位.经过刚才一番的唇枪舌剑,我的肚子的确有些饿了,但 是我仍然要把道德问题谈清楚.(笑声、掌声)下面我总结对方的几个基本错误.犯的第一个错误就是:“李代桃僵”,对方用温饱过 来代替温饱,用温饱等同于生存来构建他们的立论基础.这显然是错误的.对方犯的第二个错误就是:“扬汤止沸”,认为一个贫寒的人只要教唆他追求温饱就可以了,从来不问用什么手段,我刚才已经说过,如果到麦当劳里面打砸抢的话,这难道就能合法地追求到温饱了吗?这显然又是荒谬的.对方犯的第三个错误就是:“避实就虚”,对方始终告诉我们温饱 能够给谈道德提供更好的条件,但是没有说不温饱的情况下绝对不能谈道德.对方犯的第四个错误就是:“指鹿为马”,把谈道德与谈道德的效果混为一谈.对方今天的论点可谓是云山雾罩,让我们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相反,今天我们已经从逻辑、理论、事实上论证了,只要基于理性的人类存在就能够谈道德.

下面我主要从价值层面论述我方的立场. 第一,谈道德是基于理性的人.只要人类存在着,就能够谈道德.“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 贱不能移.”人类之所以不同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人能够基于自身的理性而谈道德 .孔子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以温饱为基本前提而谈道德,恰恰显示了人 类理性的伟大和崇高. 第二,谈道德是基于社会整体发展的价值选择.人类如果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就要谈道德.否则必然导致人类历史生活的毁灭.群体统一的行动是社会生存下去的基本方式.而统一的行动是要以谈道德为前提.只有在社会生活中 谈道德,才能保证社会的相对的稳定和有序,才能赋予整体人类活动的价值内涵.这是谈道德被历史和经验证明了的社会意义.第三,谈道德是基于人们摆脱贫困的热望.我们今天在这里不仅要谈道德的理念,更要 谈在现实社会当中的人类该何去何从.环顾当今的世界,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人们成千上万,他们怎么办?不谈道德了吗?对方能够设想一下,在纷争四起的社会条件下,丧失人伦能够促成繁荣富强吗?相互残杀的鲜血能够浇灌出温饱的果实吗?显然不能.“宝剑锋从磨 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越是贫困向人类发出强烈挑战的时候,就更要谈道德.(嘟)第四,当人类迈向未来世纪的时候,更要基于人的理性来谈道德.当今的世界,环境、人口、饥饿、战争等等的问题都存在于贫困的国家和地区当中,他们不谈道德了吗?不谈的话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命运呢?从罗尔斯到唐君毅,又有哪个伦理学家不告诉我们要呼唤人的道德感与责任感呢?我们、你们和他们难道还要让自己的心智像风、像雨,以对道德的沉默来拯救这个越发脆弱的星球吗?

谈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一百多年前生活在哥尼斯堡的一位叫康德的老人说过的一句话:“这个世界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顶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谢谢各位!(长时间掌声)

主席:谢谢蒋昌建同学的总结陈词.最后我们请正方第四位代表季麟扬同学总结陈词,时间也是4分钟.(掌声)

季麟扬:主席、各位评审教师、对方辩友以及各位观众朋友,大家好!我想对方一再地 提到在饥寒的时候也能谈道德.但是请注意在这个时候,您所谈的道德不能够帮人马上解除饥寒,您还能够谈这个道德吗?您现在肚子饿了,您还可以坐在这边继续谈,那是因为您已经吃过晚饭了.晚饭没吃也没关系,下餐还有得吃,这不叫饥寒哪!这您还是有温饱的.如 果您已经三年五年长期处于饥寒之下,今天您哪有这个身份、地位和心情坐在这个台上跟我们大谈道德呢?无论道德是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或者是社会大多数人所接受的行为准则,今天我们要谈道德必须承认在人类生存的条件下谈才有意义,而人类求生存最基本最起码的需要是什么?就是温饱.温饱确实是人类为求个体的生存,为延续种族的生命而最基本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我们看温饱的时候,必须了解温饱是一种连续的变量.也就是说,从三餐不济到丰衣足食之间,有许多层次的温饱.对方同学借助于简单的二分法,将天下人分为有温饱、没温饱;有道德、没道德. 这么简单的分法怎么能把道德和温饱的关系讲清楚呢?所以我们建议,要检验道德和温饱的关系就必须了解道德与温饱是一个连续的变量.我们必须看他们相互之间变化的趋势以及相对的关系.我方刚才已经充分论证了.我们社会要谈道德就是要使一项道德能够在社会 上推行成功,道德不能实现光谈有什么用呢?您饥饿的时候很想谈道德,但是您做不到啊. 那么这个时候,我方的论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第一,我们从逻辑关系看,人的温饱需求是与生俱来的,一个小娃娃刚生下来,他就想 吃想要有温暖,但是人的道德是人类社会形成之后才产生的,而道德的目的呢,也是为了维持这个社会的和谐,所以如果人都不在了,那还怎么谈道德呢?所以谈道德就不能离开温饱 这个前提. 第二,从政府施政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道德建设当然是重要的,也唯是因为我们要把 道德建设建筑在坚固的磐石之上,所以我们主张道德的提倡必须与经济建设双管齐下才能相 得益彰,否则只是一厢情愿地希望三餐不济,衣衫褴褛的人民表现出高尚的道德,恐怕不切实际.第三,对于饥寒的人,我们也认为他们应该也可以谈道德,但是我们扪心自问、将心比心,这个时候,我们能够谈的道德更应是能帮他们解除饥寒再进一步过上好日子的道德,从这个角度看,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嘟)最后,让我们从整个人类需要繁荣发展的最高原则来看,少数人或许为了个人的理念可 以鄙视甚至放弃温饱这个最基本的要求,但是整个社会是不可能也不应该接受这样一种理念 .在历史上也从来没有一个社会的大多数人能够像现实颜回那样仁人志士舍己为人的高尚道德,那是一种超道德的行为,并不能够被视为已经被大多数人接受的道德.所以综合以上的论述,对方一直在强调少数人可以做到的道德,但是那并不是我们社会的道德,所以从我们 社会的观点来看,无论是从政府施政的角度、无论是从逻辑关系、无论是从饥寒人所需要的 道德,或者是从整个人类繁荣发展的趋势„„

评论.我们今天晚上的辩题是,正方:“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反方:“ 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这个论题在表面看起来是非常平衡的,因此论题本身并没有 对任何一方特别有利、或者有弊. 正方在开始的时候,第一位队员气势庞大,非常肯定,非常有把握的,好像连珠炮那样自问自答,一直以一些机要的问题要对方来回应(笑声),非常有效,非常有说服力,可惜这个气势,这种非常难得的辩论技巧并没有在整个辩论过程当中持续下去,而正方从开始到 末了实际上并没有否定道德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他们只不过是在重复地强调说我们不能离 开温饱而空谈道德,这一点对反方来说并不容易回应,意思就是说正方一直在强调温饱和道 德的关系是先后次序的问题,温饱是先决条件,先温饱而后谈道德才有意义. 正方也非常有力地反驳了反方一个论点,反方引证了历史不少的事件和人物说明历代以 来有不少伟大的人格是在不温饱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这是反方的很重要的论点,但正方在回答的时候说:的确有不少这样的人,但是这些人,道德崇高的人,在不温饱的情况之下建立起人格的人,毕竟还是属于少数的,因此不能够变成普遍性.从这个角度来看,正方也许有一个弱点,就是在辩论当中没有很有效地重复地把这个温饱和生存分清楚,这使得反方有机可乘. 反方一开始的时候就问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第一位队员说,历代以来不是有很多社会达不到温饱吗,这是否意味着这些不温饱社会的人就不谈道德了呢?当然历史的见证对他们有利,这一点使得正方不容易反驳.反方也在整个辩论过程当中没有否定温饱的重要性.他们只是强调——重复地强调: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那就是说人类在还没有达到温饱的 情况之下还是可以谈道德的,并且必须继续谈下去.反方也举了不少例子,刚才已经说过了,历代以来的确有不少人是在很坏的情况之下——不温饱的情况之下——建立起非常崇高的 道德人格的,并且反方第一位同学还引用雨果的话说:“善良的道德是社会的基础.”反方始终以道德为前提,认为只有道德才能够真正使社会安定,并且给予社会以内容,因为这样 最终才能保证人的温饱.反方也非常有力地引用了古代的罗马帝国以及现代的日本的例子说明了人在温饱了以后是可以走向道德沦丧的道路的

双方的攻防体系做一个简要概括: 正方:

1、温饱代表最低生命线,等同于生存。

2、温饱是谈道德的基础,连生存都无法确认自然不能谈道德。

3、二者关系:温饱是谈道德的基础,温饱的满足先于谈道德,对谈道德具有决定性作用。

4、仁人志士属于超道德行为,不可提倡。

反方:

1、温饱是贫困,不是生存。

2、有理性的人是必要条件,当然有理性的人是在贫困情况之下可以存在。

3、二者关系:不是决定关系,更不是先后条件关系,而是并存关系。

4、更高的价值标准:在贫困的条件下谈道德。

第一,如何相对,就是对道德标准的制定的高低.高道德的人,没有温饱也不会去偷去抢.(我没有用'犯罪'这个词是因为偷和抢被认为在一般的社会社会道德观念下是犯罪, 那么特殊情况下如果,假如法律根本没有规定,那么我们以内心的感觉可以说那是不道德的但不是犯罪.这在很多情况下制定法律很困难的原因之一.)低道德的人很富足还可能更加贪得无厌.另外,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道德的高与低会造成很多矛盾,用高标准去衡量做不到的人的行为就是不道德的了,例如考试60分及格,但是一个学生确实尽了最大努力还是只考了50分,那么他及格了吗?我认为是及格了.如果老师知道他尽力了还不让他破格及格那么老师的行为就是不道德的了.第二,什么是人的根本需求,这是很广的问题.温饱是吗?快乐是吗? 温饱是以唯物论为思考前提,快乐是以为心(灵)论为前提.人们一直在争论不休.很多宗教学认为'灵'是上帝,肉体是魔鬼.如果一个人的“魂”服从于肉体则会做很多不道德的事情.本人认为既然是一个可以选择和思考的人,那么精神和肉体就不可分开.因为如果只有魂和体,那就只是动物.如果没有了肉体那么就是现在的“雷峰”了,因为他的体没了,灵魂还在.什么才算温饱呢?孔孟时代的人生活肯定比我们差得多得多,那么是不是他们那个时代的人都不该谈道德?人是很容易向自己的私欲妥协的,不道德者的最大借口就是“我没办法,我是不得已”。人如果可以向饥饿低头,那么也可以向威胁低头,可以向上级低头,可以向强盗低头、可以向诱惑低头。你不能指责周作人当汉奸,因为他收到了死亡威胁。所以道德是无条件的。

第三篇:温饱是谈论道德的必要条(辩论稿)(推荐)

温饱是谈论道德的必要条

定义:人类只有在不会因为饥寒贫穷而死的时候,讨论什么是社会正面取向行动才有意义 温饱的定义为不饿死,因为不存在长期饥饿状态却不死亡的情况,“谈道德”不是“守道德”,对方一定会攻击我方没有道德,但是我方只是不谈论道德,但是也会出现遵守道德的情况,还要抓住“必要条件”,就是有温饱才有谈道德的资本,道德的定义是人赋予的,人不存在道德就不存在。

对于定义的解释:当人处于饥寒交迫的状况时,即使通过讨论确立了什么是道德也不会有人遵守,因此这毫无意义

至于提问:当你在讨论什么是道德的时候,有人正在饿死——(把道德高峰从对手手里抢过来了,我方并不是没道德,只是不谈,而对方谈道德反而处于没有道德的情况)谈道德。空谈。没有实践。不切实际。没有益处。

如果对方说不一定非要饿死的情况

回答:一个处于长期饥饿的人生存必将受到威胁

进攻问题一:“谈道德和执行道德哪个更重要?”(我方为自己和他人解决温饱是一种道德的行为,而对方会面临不解决温饱就不能谈道德的情况)

论据:不管对方说的再怎么高尚,人处于不能温饱的状态时道德水平会下降是事实

这题目关系到现实和精神

达到温饱是人类生存的本能和基本目的,抢夺现实制高点

而精神上不谈道德不是指没有道德 只是不用去讨论他 解决温饱也是执行道德的一个方式 抢夺道德最高点

我方观点是人死后依附于人的道德会随之消失,如果对方说人死后他的道德会受到他人的传承,那么就考虑到全人类的高度,不解决温饱不行。

如果说部分人不解决温饱也可以谈论道德,那么就会出现不公平社会,也就是之前说的谈论道德时有人死去,谈论道德变为不道德,谈论道德变得没有意义。

第四篇: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四辩

各位评委、正方的辩友、各位朋友: 你们好!作为反方四辩,我的发言分成三部分。

一、简评正方四辩之文(以红色字体显示部分引自正方四辩文)道德是在人类出现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而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只有温饱。。但这恰恰证明了我方的观点: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其一,即使按照正方四辩的说法,人类生存的基本生存需求是温饱,但主观的需求能否在客观现实中得到实现,两者之间并不是等同的关系,也就是说,有需求不代表就能达到这样的目标。不要说人类社会形成的初期,就是在现代社会,温饱问题仍然是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没有彻底解决的一个大问题。而道德的产生并不是在人类生活水准达到温饱状态时方才产生的,此外,道德也不会因为温饱问题没有彻底解决就不存在,就可以放弃不谈。

其二,正方四辩以如此简单的几句话就推理出此结论: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不知其理论与事实依据何在?如此简单的推理方式,确人感到有点似课堂上老师让学生证明圆周率时,一个学生对老师说:老师我已经证明圆周率是3.14.,老师问曰:你如何证明的呢?学生答:因为它是圆周率!无语!

由此可见,事实和对方辩友的观点相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温饱则属于物质范畴,可见温饱决定道德,这又说明了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我方从不否认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定理,但是,在此要告诉正方四辩,物质与意识概念在逻辑学上是属概念,而温饱与道德概念分属物质与意识概念的种概念,属概念包含的种概念众多,两属概念之间为从属关系并不代表其包含的所有种概念之间都存在从属关系。具体来说,按照正方四辩上述推论,实际上给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因为物质决定意识,而温饱又属于物质范畴,所以,温饱可以决定意识所包含的一切种概念!也就是说:温饱可以决定意识所涉及的一切问题(温饱决定论)!此演绎法完全违背逻辑学法则,因此,其推论: “可见温饱决定道德” 必错!

既然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那么,温饱则是谈道德的基础。什么又是基础呢?汉语词典对基础的定义是:事物发展的根本或起点。由此可见,温饱是谈道德的根本或起点。没有温饱这个起点,怎么会有道德谈呢?显然,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其一,正方四辨以“物质文明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为前提演绎推理出:“温饱则是谈道德的基础”结论,以“温饱”概念代“物质文明建设”概念,以“道德”概念代“精神文明建设”概念。实则,前者与后者概念之内涵与外延不同,不能随意替换,此属偷换概念。其演绎推理的过程也已违背逻辑学法则,其结论: “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也不成立。

其二,“道德”的产生不是在人类生活水准完全达到“温饱”状态下方才产生的。关于精神文明的特点,请正方四辩阅读此段:“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旦形成,便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有其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看作是物质文明的派生物或附属品,而应探求和遵循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自身的发展规律,自觉推进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摘自《人民日报》“正确认识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关系”一文)

其三,按照正方四辨此逻辑推论,人们生活的起点是“温饱”,请问正方四辨,中国乃至全世界众多处于温饱线以下的贫困群体的起点为何?这些群体岂不是没有起点吗!既然没有了起点,他们处于何种状态?温饱线以下的群体岂不是没有道德可言吗? 我们可以举出一个最基本的、最普遍、客观的例子——从人类产生,他们首先寻求的则是生存下去的环境和满足自身发展的所需,温饱则是必要条件。请问对方辩友,人类是因为谈道德而繁衍到现在吗?如果他们放弃温饱而谈道德,现在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呢?所以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其一,人类寻求生存环境和满足自身发展的所需,温饱是其追求,能不能达到温饱这个程度不是人们一厢情愿之事,特别是在人类社会形成之初更是如此,道德的产生又怎能以温饱为其必要条件呢!请正方四辩仔细阅读人类发展史。

其二,人类的繁衍也受到伦理道德的约束与影响。人类的繁衍即是一种自然现象,也是一种社会现象,与道德伦理怎会无关,婚姻法不就是道德的法律表现形式吗?此外,请对方四辨认真学习下党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其中就包括社会公德、家庭道德教育等内容。

以及胡锦涛同志关于“八荣八耻”的重要讲话都是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都是在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的基础上提出。

“八荣八耻”应属意识形态范畴,请问正方四辨,你前文所述此段内容: “意识能保证我们的温饱?那我们都去谈道德好了,还用上班领那点可怜的薪水?” 又如何解释,岂不是前后矛盾!

二、关于正方辩友辩文中所出现的一些明显错误

1、立论含糊其词

温饱是解决道德的必要条件;温饱不是解决道德的必要条件。这是两个命题。且看对方辩友和我方辩友是如何立论的:

——对方立论——不能脱离实际的温饱来空谈或者空行道德。——我方立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在温饱前加一个“实际的”,在谈前加个“空”,在道德前加个“空行”,那么请问,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立论----“一定程度的”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我方的意思是,定语是不能随便加的。是即是,否即否,这才叫辩论。论题如似对方辩友这般解的话,那还何须辩论?双方辩题的折中观点自然就是真理了。

请大家再仔细阅读和推敲下正方辩友的这个论点,实际上,它给我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没有温饱是可以谈道德的只不过那是“空谈”,没有温饱也是可以行道德的只不过那是“空行”,虽然成效不大,但对方辩友还是承认在“谈”、在“行”道德这样一个事实!这难免让我方更加迷惑,对方辩友到底是在论证何方的论点呢?

2、关键性概念前后说法不一

关于温饱和基本生存条件的等同。不得不重申,温饱即:吃得饱,穿得暖。请问这和没吃没穿可有区别?而对方辩友一再强调“没吃没穿,人都饿死了,还谈什么道德?”我方曾质疑对方关于“温饱”的概念,既然人都饿死了,可还有未温饱的人?对方又称“要知道这是一种一直存在的状态,而不是偶尔不饱不暖,日日年年都如此”,这显然和对方辩友先前提出的关于温饱的概念又不同了,对方辩友“随机应变”“战略性”调整的能力,令我方佩服不已。

三、论证我方论点

1、“道德”是全社会的规范,不以“温饱”为其“谈”之必要条件

顾名思义,“温饱”就是穿的暖,吃的饱。而“道德”则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它以善恶评价的方式调整人与人之间及个人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之总和。人是有意识有思想的高级动物,是生活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的,个人的行为是受到社会规范约束的。“道德”作为一种基本的社会规范通过无形或有形的方式影响或约束着我们每一个人。“道德”是全社会共同遵守的规范,“道德”与个人之间是整体与个体之关系,是全局与局部之关系;任何社会道德规范的形成都是全社会、全民思想意识形态的集晶,它是组成社会群体中个体行为的规范与标准,它不可能也不会以局部地区或个人的生活水准高低为其遵守的条件!无论是在贫困地区,还是在发达地区,“纯朴善良、互相帮助、互相爱护”这些最基本的社会道德行为,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都已成为绝大多数人信守的准则!它并没有因为局部地区或个体经济条件的差异而失去它那闪光的内涵、现实的意思及巨大的作用!对方辩友读过援藏青年志愿者日记吗?体验过西部贫困地区群众的生活吗?那里是中国贫困地区的主要集中之处,那里虽是物质生活贫乏之地,但那里绝不是“道德”沦陷之灾区。在那里,平朴的民风四处可见,那里的群众从没有舍弃过人类最真、最基本、最朴实的“道德”观念,那里的人们以自己辛勤的劳动、真挚的友情、善良的爱心谱写出一章章、一篇篇人类高尚道德情操之诗篇。在此,请问对方辩友,贫困地区的人们就不讲道德吗?咱们国家的富裕地区与贫困地区实行着两种不同的“道德”体系吗?咱们国家的全民道德教育不包括贫困地区吗?发达地区已经解决了温饱的问题为什么还要进行道德教育呢?

2、“道德”没有贵贱之分,贫困者绝不是“道德”的弱势群体

“道德”是一种社会规范,是全体公民之行为准则,它不鄙视贫困者,也不阿谀富有者,它视贫富者为己臣民,它歌颂高尚品质之人,鞭笞“道德”败坏之类。无论其贫富,无论其高贵低贱,我们在“道德”的天平上享受着平等的权力,承受着同等的约束。绝大多数贫困者绝不是“道德”的弱势群体,并非所有的富裕者都是“道德”的忠实卫士!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水平,要看他具有什么样的品质,而不是看他丰衣足食的程度!

请问对方辩友:难道“道德”也嫌贫爱富吗?只有温饱者才有权拥有“道德”吗?这样的“道德”还能算是“道德”吗?

人的生命是短暂的,花天酒地、纸迷金醉与蓬牖茅橼、绳床互灶,只是生活质量的差异,并不能作为一个人道德品格高低的判断标准。只求“温饱”者,本份寡味;打着“道德”旗号求“温饱”者,动机不纯;“温饱”之余胡作非为者,又有何“道德”可言!

道德源自于普通大众的行为准则,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的方面也很多。“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得道之人弗受,就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众,怎可能没有自己的道德观!宁愿饿死,也不愿作出违背道德的越轨举动,区区温饱不足,人尚可存,何足道哉!

多少尚未脱贫的家庭,在温饱不足的艰苦条件下,节吃俭用,坚持让孩子上学,用自己一双粗糙的手,托起一轮明日的太阳,这难道不是一种伟大崇高的美德吗?这种美德难道不是诞生在温饱条件尚未解决的环境之下吗? 纽约中央公园到处写着捐献,捐什么呢?纽约人有什么捐什么,捐金钱、捐器物、捐力气,中央公园的几乎所有东西都是捐赠的产物。在中央公园,你会看到,许多地方都有一块小牌子,刻写着人名:有名的和无名的、有钱的或无钱的、富裕的或贫困的、本国的和外国的。捐献,是美国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人们捐献着他们的体力、才能、热心和对整个世界的爱,而且,捐献受益者的范围并不局限于美国。捐钱,你不必是有钱人,我们大家都见过百万富翁捐钱,也听说过普通劳动者、无家可归家甚至贫困地区群众捐钱的事迹,我们不能从一个人捐钱里衡量出他有多高贵,钱的绝对价值一样,但钱的意义不一样。温饱不是“道德”的底线,温饱不能成为评判一个人有无“道德”的标准!

自古至今,无论国内国外,“温饱都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3、“道德”是得天下之据,是维系社会和谐之本

“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伟大的长征精神告诉人们,不是只有个别的“仁人志士”才能在恶劣的条件下,才能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克服困难,战胜困难;英勇的东北抗日联军战士在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状况下,也绝不偷取人民群众一粮一衣;无论在任何艰难困苦条件下,红军、八路军、解放军战士都严守公平交易之规范,从不轻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样的道德品质,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共产党人以爱民如子为宗旨,共产党军队以“仁人之师”誉天下,历经千难万险不失“道德”之准则,得民心者,得天下!

“爱国、爱家、爱人民”、“五讲四美”、“荣耻观”教育,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振兴中华民族的根本要求;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它在我国全体公民心中拉起了道德准绳,全体公民的道德观念构筑起一条无形的道德防线,它维系着了整个社会的良好秩序,维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请问对方辩友:在中国,如果处于温饱线以下的2000多万贫困群众不谈道德,中国的大地上将会是一个怎样的局面?你我还能这样平静的在此谈论“温饱”和“道德”吗?

在此,借用对方三辩所举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之事例。那是我国经济最困难时期,中国大陆的许多地区、许多群众都处于极度贫困之中,饿死冻死人数之众为世人所罕见,即使在生活条件如此艰难之下,中国大陆也没有出现**与“道德”尽失之局面,广大人民群众以“道德”为信念维系着整个国家的团结和尊严,维系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局面。这一事例已充分证明:温饱不是谈道德之必要条件!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ps:文中如有冲撞正方辨友之言论,万望海涵!

第五篇:新生杯辩论赛 温饱是不是讲道德的必要条件 2015

新生杯辩论赛 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2015.9.16 一辩第一稿 同学们评委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是,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我方认为,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所谓必要条件,就是我们不能脱离温饱而空谈道德。什么是温饱?温饱,是人生存的最低要求。没有温饱,人就面临着死亡,这是一个长期的持久的状态,短时间、非致死的饥饿和寒冷不算在内。这同样是一个社会的形态。那什么是道德?道德,我借用现代汉语大辞典中的解释: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被定义为人类在满足生存基本需求之后的更高追求。也就是说,道德是大多数人认同的并能做到的较高标准。那么少数的圣人表现出的常人难以达到的修养可以称作道德么?显然不可以。少数人的高修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德,而是超道德。温饱是人类从事其他活动的基础,没有温饱就面临死亡。谈道德是一种行为,行为需要能量。能量何来?来自我们的食物。求生是人类的本能,而保证温饱就是求生,只有温饱保证了,才能谈道德。如果一个人、一个社会连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温饱都不能被满足时,我们又怎么可以要求他们谈道德呢?

固然,超道德是存在的,但也绝对不是脱离温饱而产生的。我们一直所说的这些思想家、圣人,哪个不是从一个衣食无忧的家庭走出来的?孔子出自三代为士的家庭,曼德拉的养父是部落的摄政王,甘地曾经在伦敦大学留学······不仅是他们,我们查阅了所有能想到的伟人们的人生经历,除了一些绝食抗议的,他们没有经历过长期或接近死亡的饥寒。我们没有找到在长期饥寒或者致死饥寒中产生的伟人,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推测,正是因为这些人的温饱得到了满足,所以他们才会谈道德呢?而他们的超道德的表现是他们的道德惯性强于常人,这与本题无关。

俗话说:衣食足知荣辱。俗话还说:穷山恶水出刁民。这些经过长时间检验的论述足以说明,物质条件对人的道德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那么衣食不足,则何谈道德?我们一直都说,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是活着不只是为了吃饭。而对于温饱尚不能满足的人来说,吃饱饭已经是一个需要努力追求的事情,更无暇顾他,谈道德更是空谈。

人类之所以可以从蛮荒走向文明,正是因为直立行走,解放了双手,提高了生产力,使温饱得到了满足,从而产生了文明和道德。所以,没有温饱,连人都成为不了,更何况道德呢?

以上,我从定义上、逻辑上、事实上论述了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下载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辩论稿(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辩论稿(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反方发言总结(精选多篇)

    反方: 一 辩题解析 没有温饱也能谈道德;温饱和道德是相辅相成的,而不存在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温饱,值得吃得饱,穿得暖。道德,调整人与人 人与社会,关系的原则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半决赛 《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四辩陈词

    半决赛 《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 四辩陈词 谢谢主席。各位评委各位观众,今天,我不想使用线反驳后总结的老套路,因为我们今天讨论的不仅仅是一个辩题,更是一个有关生存、有......

    法律与道德辩论[最终定稿]

    法律与道德辩论 摘要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一直是法学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这是一个极具浓厚思辩色彩和深刻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的论题。一直以来古今中外的法学家、哲学......

    温饱不是谈论道德的必要条件 反方一辩稿

    温饱不是谈论道德的必要条件 谢谢主席: 各位评委,各位同学,感谢刚才对方辩友的陈述,对方辩友将温饱和道德作为先后条件关系来论述,而我方坚持认为温饱不是谈论道德的必要条件,毕竟......

    谈初中语文辩论式教学

    谈初中语文辩论式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需要改革,需要注入课堂活力,辩论式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效率。本文主要就辩论式教学的特点、分类、实施和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

    辩论:在爱情面前年龄是不是问题——正方观点

    男女年龄差较大: 1女大男 1.从生理上看,女人的循环周期是7年,男人是八年,也就是说7年女人的所有内脏器官要更新一次,按照正常的细胞生长过程,女人比男人先衰老。女人的衰老会导致......

    三必谈三必访交流材料

    落实“三必谈三必访”制度 提高基层员工沟通实效 三必谈三必访”工作,是围绕企业发展、结合日常工作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式,是管理与被管理间相互沟通,形成共同价值理念的有效载体......

    地理课中辩论式教学谈

    地理课中辩论式教学谈 石洪春喻腊梅 一、地理课堂如何开展辩论式教学1.辩题选择原则 辩题是辩论活动中所使用的题目,是一堂辩论课中最重要的元素,所有的辩论都由此而生。一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