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闲谈作者鲁迅

时间:2019-05-13 21:58: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春末闲谈作者鲁迅》,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春末闲谈作者鲁迅》。

第一篇:春末闲谈作者鲁迅

《春末闲谈》作者:鲁迅

赏析: 鲁迅是我国现代文学革命的主将,杂文是他的匕首和投枪。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杂文创作,奠定了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杂文奠基人不可动摇的地位。社会评论性杂文《春末闲谈》,以闲谈的方式将自然景物人格化,用形象化的说理,揭露了统治阶级“治术”的险恶实质,表达了人民群众必胜的信心。杂文语言凌厉尖锐、泼辣幽默。解读其思想,分析其杂文形象,即可洞见鲁迅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性的深刻思考。

文章结构

1.介绍细腰蜂捕捉小青虫为食料的特异本领。

2.由细腰蜂捕食手段联想到中国历代统治阶级的“治术”。统治者在理论上用“圣贤之言”将“治术”合法化,迷惑人民,实践上采取思想文化专制策略,与细腰蜂捕食性质一致,目的只有一个,长久巩固统治。

3.妄想长久统治人民的“治术”终将失败,人民群众必定胜利。

名家点评

刘再复:鲁迅杂感的美学价值,无可争辩的文学性,首先就在于他塑造了一系列的中国“社会相”类型形象。鲁迅所指的“社会相”,不是社会表层上的习俗风貌,而是社会世态的神髓,社会某种人群的灵魂。他的杂感,正是吸取了其他艺术品种塑造“社会相”形象的手法,用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杂感形式,来塑造“社会相”的图画。《文学的反思》

《都江堰》作者:余秋雨

赏析

余秋雨穿行于历史文化的时空隧道,像苦旅中的行者,在探询中遴选、体悟着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都江堰》是文化游记,作者对历史文化遗迹都江堰与长城进行了对比,用现代文化意识观照历史文化踪迹,给古老的物象与峻伟的山水赋予了灵性,赋予了哲理意蕴。都江堰“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李冰父子不期留名却流芳千古。散文融情寓理,思辨色彩鲜明,语言酣畅、灵动,给人以审美的多维享受。

文章结构

1.对比都江堰和长城,指出两处历史文化遗迹的本质区别。

2.描写都江堰工程之壮观,赞美了2000年前人类文明的伟大创造力。

3.由物及人,赞美李冰父子为民造福的实业精神。

名家点评

马力:余秋雨散文之所以在当代中国,包括港台地区,拥有巨大的读者群,而且屡屡高悬于海内外畅销书之榜首,„„余氏散文创造性地在历史与文学之间找到了契合点,在文化学者与人民大众之间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现实与理想之间,纵横捭阖地进行了富于时代意义的思想驰骋。他是我们这个时代里真正被大众认可的作家、学者。《余秋雨现象批判——也是一种遗憾》

第二篇:读鲁迅《春末闲谈》有感

打造活的死人

——读鲁迅《春末闲谈》有感

原创: 狂人老师 俗读鲁迅

曾经在一个学习的平台,我看到有一个奇葩的人物,具体名字我记得不太清楚,在他的微信头像里,头发翘得高高的,手臂伸出,竖起大拇指。我曾经记得,一个叫做梁凯恩的名师大咖,他的形象照也是这样。这个人的名字,我早已忘却,然而我只知道他就是梁凯恩的复制品,都不折不扣地把梁凯恩的一举一动,所作所为都复制下来了。“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的确的,除了我不记得他叫什么,也许其他人也不会知道,只知道他就是梁凯恩的化身而已。“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还有人说,“跟鸭子混得久了,鸡都会游泳,说明圈子很重要”。然而,跟鸭子混得久了,这还是一只鸡吗?只是一只有着鸡的躯壳,鸭的内心而已!

在鲁迅先生写的《春末闲谈》里面讲到一种细腰蜂的昆虫,它把一些青虫捉去,然后把这些青虫麻痹了,并且在它身上产卵繁殖后代。这些青虫被麻痹后,失去了知觉,但身体还是活的,而细腰蜂产的卵,就靠吃这些新鲜的青虫的内脏而长大。诚然,细腰蜂只要把青虫麻痹了,使得它不能行动,就可以把它榨干了;但是,人要把另一个人麻痹,难度可大多了,需要麻痹人的思想,却不能麻痹人的行动。如果说,把人的行动都麻痹了,谁去行动,谁去干活啊? 所以说,要控制一个人的思想,就要让他不死不活,所谓的“不活”,就是废掉他的思考能力,使得他没有头脑,不会思考;要“不死”,就是要加速他的行动,按照自己的意志去不断行动,就像电脑那样不断编写程序,并且不断的按“执行”键。

当我翻开朋友圈,看到很多好友,都在发那些所谓的名师的介绍,说他的恩师如何如何的厉害,我就纳闷了:难道自己一无是处?相反,我是更加喜欢那些发自拍的人,哪怕他们再普通,至少还是活出了一个人样,证明自己还是活着的。但是,更多的人都在发他们的上家、他们的领导人,他们公司的产品的形象,我想知道,这些人的微信朋友圈还是活人打造的吗?都是经过“复制”+“粘贴”的,一点自我创新的成分都没有,我可以大胆地说,这样的人已经死了,只是一个四肢还能活动的死人。

在很多年前,我听过一些成功人士说道:在成功之前,把自己的脑袋放到一边,把导师的脑袋变成植入自己的灵魂;等你成功以后,再换回自己的脑袋。然而,把自己的脑袋换掉,那你还是你吗?顶多是成功人士多了一个替身,而原来的你已经死去,你的手脚都属于成功人士的了!更有甚者,说道“抱团打天下”,也就是用团队精神来扼杀个性的发展。猛兽是单独的,牛羊则结队;野牛的大队,就会排角成城以御强敌,但拉开一匹,定只能牟牟地叫。确实的,表面上看,集体的力量很强大;然而,只要把其中一员拉开,其他的成员会不会解救那个被拉开的呢?谁解救,谁就是出头鸟,才不会有人这么犯贱呢!集体力量大?把集体成员拿掉一个试试?这个被拿掉的,顶多只能算是牺牲品。

如何打造一个活的死人?最好就是没有思想,把那些固有的、陈旧的思维全部拿掉,换为成功者的思维模式。只要有心灵鸡汤喝,就已经满足了。一个人不需要有个性,只要跟风,跟着集体脚步走,有一个好的圈子,就一定能成功的。我想,最后的结果,就是所有人的灵魂都死了,都成为成功人士的替身,然后这些成功人士再相互厮杀,最终PK出一个终极成功者,这就是大团圆结局了。

第三篇:《春末闲谈》读后感600字

《春末闲谈》读后感600字

原创: 孔超飞

鲁迅先生的《春末闲谈》其实我一直都是不怎么想看的,我更喜欢的其实还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和杂文比起来,小说和散文其实都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但还是要看的,我们在看一个人的作品的时候,很大的程度上是在了解这个人的生活习惯或者自我的一种内在价值观念。

故此,在看这些的时候,很多的内容也都是叠加在一起的。当我们仔细来分析先生的这部作品的时候,也真的是感到先生深厚的功底。

当然,也不仅仅是这些,很多的还是我们在其中看到的那种对于自我意志的完美表达。读罢会深深地牢记这种意志,甚至给个人的生命产生巨大的影响。

《春末闲谈》从细腰蜂残害小青虫开始说起,当然是将我们之前的那种美好的愿望割舍掉了,还是要埋怨这西方的科学的。

但是,当我们再回头来看的时候。也是会发现其实在这部分的内容中,居然是看到了一种阴谋的成分。

试想,真的是将人的思想蒙蔽起来,实行所谓的愚民政策,是否天下就真的是那一人的天下。人民,也就只有那一人是人民了。

但是,我们再想。这样就好像是给一群机器人当皇帝,有什么意思?在我看来,和小孩过家家有什么不同。

细细想来,原来古时候的君王都是在幻想着过家家一样的日子。好生无趣,顿时让我的那种君王梦破碎了。

人都是有着自己独特的那种个性的,我们不能真的是做出一些反人道的内容,同时也是需要意识到,其实在这很长的一段时间中,很多的事物都是一种极其空白的存在样式。

但是,我们现在遇到的很多内容其实都是在一种比较空乏的精神缺失的状态之下的,有意无意的其实是在自己给自己打毒针。

这样,慢慢失去痛苦,但也失去意识。我又想到了那一句:孤独即自由。

第四篇:春末闲谈教案1

春末闲谈

教学目标

一 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掌握本文的脉络。

二 明确作者对当时中国社会思想的态度,理解本文的主旨。三 初步了解本文的论理方式和鲁迅杂感讽刺艺术的一般写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 本文脉络的梳理。二 本文文旨的归纳理解。三 讽刺手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方式 探讨、总结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语

有一首诗,名字为《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解释为: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样无处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作者就是鲁迅。二 关于鲁迅和写作背景

鲁 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 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主要文学作品

3部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3部散文集:《野草》、《朝花夕拾》、《两地书》。

杂文热风》 《坟》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而已集》 《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 《且介亭杂文二集》 《且介亭杂文末编》 《集外集》 《集外集拾遗》 今天我们学习《春末闲谈》,选自杂文集《坟》。写作背景

写于1925年4月22日,当时,以北洋军阀政府为中心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为了对抗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实行白色恐怖,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提倡“尊孔诗经”,妄图

用封建思想麻痹人们的革命斗志,瓦解革命运动,针对这股反动逆流,鲁迅写了这篇 批判奴化思想的战斗檄文。

闲谈是鲁迅借以传递深邃思想的载体。既有闲谈,必有正说,1925年春末,鲁迅在北京的这番闲谈,要表达什么思想?请同学们朗读课文

把握基础,整体感知 1 基础知识

注意这些词语的字音字形 蜾蠃 输赢 羸弱 嬴政 螫针 惊蛰 海市蜃楼 一语中的 中规中矩 中风 麻痹 螟蛉 孵化 不落窠臼 2整体感知

总结段意,分析层次结构。

 一 对青虫之遭遇的国内国外的两种不同认识(123段)

 二 古今中外治人者的治人之道都不能达到使被治者不思考自身的生存状态,陷入被奴役被控制之境地而不反抗的目的(456段)

 三 故意从统治者的角度细诉造物主没有按统治者的意愿造人,辛辣地指出即使邶治者没有了头颅,还是有舞干戚的刑天。统治者的梦想终究只能以失败告终(78段)分析第一部分

1明明是细腰蜂吃小青虫,亦有考据学家们立过异说,为什么我所遇见的前辈们都不采用此说呢?

封建迷信思想,传统保守观念作怪 不愿意相信,为了存留 天地间的美谈起见

为下文批判统治者麻痹人民的卑鄙手段,揭示真相做铺垫 2文章开篇记叙故乡细腰蜂捕捉青虫的闲谈,这闲谈有何作用

鲁迅善于将深刻的思想借用具体平凡的事物和生动的形象加以表述,看似信手拈来,漫不经心,闲谈絮语,实质是触发思考的导线。

神奇的毒针,既是对蜾蠃这种寄生蜂独特功能的描述,也是对下文旧时的统治者精神麻痹术的形象比喻。

3我也就皱眉叹息,装作一齐发愁的样子。分析装的含义

之所以装,是因为早知道。作者通过这样一个细节描写,揭示了这个封建统治者们愚弄百姓的伎俩是领先于世界的,是早已有过这一种黄金世界的理想了 4黄金世界是怎样的世界?这是什么人希望的世界?

唯辟做威,唯辟作福,唯辟玉食。治人者食于人,治于人者食人。为了达成这样的世界,各种圣贤们都想出了怎样的方法?有怎样的结果? 遗老 圣经贤传法 学者 进研究室主义

文学家和茶摊老板 莫谈国事律 教育家 无视勿听勿言勿动论 留学生 特别发见 夷人 不准集会,不许说话 结果 无法禁锢人们的思想

无论古今还是中外,都没有真正的好法子。5作者举刑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说明道理?

精神文明太高了之后,精神的头就会提前飞去,区区物质的头的有无也不得声明难问题,即杀戮也禁锢不了人们的思想

总结闲谈是鲁迅借以传递深邃思想的载体。既有闲谈,必有正说,1925年春末,鲁迅在北京的这番闲谈,要表达的是统治者要想在思想和肉体上彻底控制人民是不可能的。

本文的论证思路

人物 手段 对象 结果 结论 细腰蜂 毒针 青虫 成了饲料

统治者 愚民高压 人民 不断反抗 人民不可欺骗不可压制 比较文章的创作思路和行文思路 创作思路

残暴镇压,愚民言论(联想)古今中外愚民办法(类比)细腰蜂捉青虫

行文思路

细腰蜂捉青虫 E君的发愁 历代统治者的“治术 外国防民之法 无头仍有猛志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由此及彼,借题发挥。是鲁迅杂文创作的常用方法 欣赏语言

体会文章语言的生动幽默

仿词:根据表 达的需要,更换现成词语的某个语素或词,临时造出新的词语,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改变原来特定的词义,创造出新意,这种修词手法叫做仿词。

反语:又称“倒反”、“反说”、“反辞”等,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意思,一般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的一种修辞。

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

当长夏无事,遣暑林阴,瞥见二虫一拉一拒的时候,便如睹慈母教女,满怀好意,而青虫的宛转抗拒,则活像一个不识好歹的毛鸦头。(诙谐幽默)

但究竟是夷人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学究口吻)

夷人,现在因为想去取法,姑且称之为外国,(封建遗老一般无可奈何)这时再不必用什么制帽勋章来表明阔人和窄人了,只要一看头之有无,便知道主奴,官民,上下,贵贱的区别。(仿词)

那时我也就皱眉叹息,装作一齐发愁的模样,以示“所见略同”之至意(E君的幼稚无知和我的“老谋深算”两相对照,让人忍俊不禁。)

所以仓颉造字,夜有鬼哭。鬼且反对而况于官?(类比)

于是我们的造物主-假如天空真有这样的一位主子-就可恨了(反语)

鲁迅笔力犀利,入木三分,属于让读者“不见棺材不掉泪”的铁笔。用郁达夫的话说:“简练得像一把匕首,能以寸铁杀人,一刀见血。重要之点,抓住之后,只消三言两语就可以把主题道破。”这里所谓的“精神文明”,正是“闲谈”要害!

思考 鲁迅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第五篇:闲谈理性

《闲谈理性》

读高铭的《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一书时,他的第一篇文章《生命的尽头》一开头是一则笑话,我全文录下:

有那么一个精神病人,整天什么也不干,就穿一身黑雨衣举着一把花伞蹲在院子里潮湿黑暗的角落,就那么蹲着,一天一天的不动。架走他他也不挣扎,不过一旦有机会还穿着那身行头打着花雨伞原位蹲回去,那是相当的执着。很多精神病医师和专家都来看过,折腾几天连句回答都没有。于是大家都放弃了,说那个精神病人没救了。有天一个心理学专家去了,他不问什么,只是穿的和病人一样,也打了一把花雨伞跟他蹲在一起,每天都是。就这样过了一个礼拜,终于有一天,那个病人主动开口了,他悄悄地往心理专家那里凑了凑,低声问:“你也是蘑菇?”

高铭讲完此则笑话后问道:“好笑吗?我已经不觉得好笑了。”

其实这也是我的感觉。我真的不觉得好笑。因为这虽然只是一个精神病患者的极端例子,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见很多具有“蘑菇心理”的人们,或者是自卑导致的狂妄,或者是虚荣心导致的欲望膨胀,或者是心理扭曲(极度厌恶或仇视某人)导致的视角畸形,他们失去了对自己、对他人他物的正常判断和正确认识。

我原来经常喜欢对一些心理阴暗者开药方说:人,的确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有了那么一点精神,人的心灵才会阳光。

而现在,我觉得对于具有“蘑菇心理”的视觉畸形者,我也想开出一个药方:理性。

查百度词条,理性一般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或发展活动。意思和感性相对,指处理问题按照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自然进化原则来考虑的态度,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不冲动,不仅凭感觉做事情。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理性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获得结论,意见和行动的理由。理性的意义在于对自身存在及超出自身却与生俱来的社会使命负责。

理性有如下的特点:

(1)冷静的态度

(2)全面的认识

(3)详细的分析

(4)后果的预知

(5)心理素质的要求(自信与勇气)

(6)多种后备计划方案

(7)优劣的互补

理性与感性不可分割,但它是根据从感性的多个方面进行了解和总结并换位的客观分析、判断、推理的结果,所以具有不冲动、不仅凭感觉做事的特点。理性也是种智能,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理性更是种责任意识,对他人负责,对自己负责,所以既不轻易对他人定性、把他人妖魔化地一棒子打死,也不轻易让自己采取行动,往往会“三思而后行”。

理性与冷静态度、全面认识、详细分析、客观判断、逻辑推理都不可分割。

理性欣赏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欣赏,因为当一个人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你的缺点却依然欣赏你,才是真欣赏。如果一个人把你当纯粹的天使欣赏,不值得为之欢喜、感恩,因为他只是戴着桃色眼镜,对你的认知根本不冷静、不客观、不全面。但如果一个人把你当可以战胜自身魔鬼一面的天使欣赏,就应该对之欢喜、感恩。因为他对你的认知是理性的,是真欣赏。

看待他人他物时,应尽量避免仅仅从自己的好恶出发。钱钟书有段话我很欣赏,如下:

捏造派根本否认在文艺欣赏时,有什么价值的鉴别。配他老人家脾胃的就算好的,否则都是糟的。文盲是价值盲的一种,在这里表现得更清楚。有一位时髦贵妇对大画家威斯娄(Whistler)说:“我不知道什么

是好东西,我只知道我喜欢什么东西。”威斯娄鞠躬敬答:“亲爱的太太,在这一点上太太所见和野兽相同。”真的,文明人类跟野蛮兽类的区别,就在人类有一个超自我(Trans subjective)的观点。因此,他能够把是非真伪跟一己的利害分开,把善恶好丑跟一己的爱憎分开。他并不和日常生命粘合得难分难解,而尽量企图跳出自己的凡躯俗骨来批判自己。所以,他在实用应付以外,还知道有真理;在教书投稿以外,还知道有学问;在看电影明星照片以外,还知道有崇高的美术;虽然爱惜身命,也明白殉国殉道的可贵。生来是个人,终免不得做几椿傻事错事,吃不该吃的果子,爱不值得爱的东西;但是心上自有权衡,不肯颠倒是非,抹杀好坏来为自己辩护。他了解该做的事未必就是爱做的事。这种自我的分裂、知行的歧出,紧张时产出了悲剧,松散时变成了讽刺。只有禽兽是天生就知行合一的,因为它们不知道有比一己奢欲更高的理想。好容易千辛万苦,从猴子进化到人类,还要把嗜好跟价值浑而为一,变作人面兽心,真有点对不住达尔文。

这个世上没有什么东西或什么人是绝对完美的,所谓的完美往往是相对完美。我上大本时,我的老师Steven曾说“No one is white.No one is black.Every one is grey.The only difference is that some people are dark grey while some others are light grey.”(没有人是白色,没有人是黑色,每个人都是灰色。区别只是有的人是深灰色,有的人是浅灰色。),我很赞同此话。

我们大家都只是凡人,而非神或仙女。我们都有缺点。人人都会犯错。人们很容易宽容自己,却很难做到真正去包容别人。在看待他人他物时,为什么不可以做到“将心比心”呢?即使别人犯了错误,也应该给别人自我反思、反省的机会和时间。没有天生就成熟的人。不允许别人犯错误就是不给别人成长的机会。有人说别看孔雀开屏很美,但其实孔雀屁股很丑。然而,我们为何不反过来看呢?即使孔雀有丑陋的屁股,孔雀开屏依然美丽。在判断人或事物方面,最不可取的就是走极端。走极端必然导致一叶障目、因噎废食、倒洗澡水时把孩子倒掉、矫枉过正等判断误区或思维荒谬。

在看待自我时,也应该尽量跳出自我,让自我评价客观化,既不高估自己,也不低估自己。妄自菲薄的自卑,或“自己就是做人标准,自己就是天下第一,自己永远正确”的狂妄自负,都属于变形的哈哈镜,两者皆不可取。与他人盲目攀比,必然导致自卑,所以要接受自我。做树就努力去挺拔,做草就努力去柔韧,做花就努力去娇艳。如果小草天天为自己没有花的娇媚而自怨自艾,或花因凋零太快而怨怅自己不是草或树,那它们只会永远生活在自我纠结中,远离幸福心境。至于人的狂妄自负,往往是因为自己还在做井底之蛙,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所以开阔视野,扩大见识,真的很重要。

长话短说吧。在对他人表示欣赏时,理性欣赏才可取。在识别、判断他人他物时,理性可以让自己在最大程度上做到客观公正。在认识自我时,理性可以让自己在最大程度上摆脱自卑或自大。

人人都可以当一个精神贵族,只要他们心灵阳光。人人都可以优雅从容,只要他们保持理性。在入世认真过好物质生活时,每个人都可以靠自己心灵的阳光和头脑的理性让自己从滚滚红尘中超脱出来,放飞心灵。理性其实就是所谓燥热中的“心静自然凉”,心灵阳光就是满目疮痍时的“心中有花”。

最后有必要说一句,理性虽然非常重要,但也有其局限性。理性其实还是以感性为基础的,所以个人的理性必然会受制于其思维深度、知识广度、修养程度和人类天性中共有的缺陷。而且过于理性,人也许就会异化为机器人、木头或石头。所以,即使是提倡理性、追求理性或修炼理性本身,也应该理性,不可走极端。真理与谬误只一步之遥,任何事,只要走极端,就会荒谬。

下载春末闲谈作者鲁迅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春末闲谈作者鲁迅.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闲谈人生

    人生如歌,但却没有永恒的调子,你不知道它何时会起,何时会落;人生如轮,但却没有不变的方向,你不知道它何时要走,何时要停。在这起起落落走走停停中,取与舍是谁都会遇到的难题。呵,人生......

    闲谈《儒林外史》

    闲谈《儒林外史》“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简短的几局话,却把这个道理表现的请清楚楚。然而,一批又一批的读书人仍沉醉于“学而优......

    作文 闲谈中国社会

    [作文 闲谈中国社会] 朱?基总理在位时曾经说过:不过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作文 闲谈中国社会。让我们共同为这位唯独只任一届的......

    寒假作业检查闲谈

    303植发:寒假作业检查,更应注重实效性。新学期开学之际,我们大多数老师在检查寒假作业时侧重的是对学生态度的检查:“你做起了没有?”但我认为我们在检查时要更注重实效性。 追求......

    闲谈杂文随笔

    我想的事情总是特别的多,写出来的又太少,大概这世上有些东西只适合闲谈。——题记1雨天外出,四周草木葱茏,低头的时候可以看见潮湿的植物从下水道倒长出来。来到重庆遇见最多的......

    闲谈如何管理好敬老院

    闲谈如何管理好敬老院 杨菊雁 2016年6月16日,天上淅淅沥沥地飘着雨花,带着一颗好奇心,我走进我县位于西山坡的敬老院。一进大门,崭新的房屋很是气派,本来我想着要进行来访登记的......

    闲谈水浒人物之

    闲谈水浒人物之:牛二 夏建宏 在水浒第十一回“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中,杨志散尽金银,得以谋求面见高俅,试图补殿司府制使一职,遭到高俅“义正严词”的数落和拒绝后,心灰......

    班主任的“闲谈”艺术

    班主任的“闲谈”艺术 “闲谈”并非人们一般认为的“闲聊”、“乱谈”。按词典的解释,其含义是“没有一定中心地谈无关紧要的话。” “闲谈”区别于正式的谈话、讲话,没有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