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刍议
3A学习网----中国最专业的学习网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刍议
有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被打破,并逐渐丧失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规范和约束力,而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在短时期内又不可能完全确立起来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道德滑坡和无序现象,特别是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新的道德问题又相继产生,因此,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问题确有必要。本文拟就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如何加强道德建设等问题略述管见。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必要’}生与可能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让我们先看一看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及其对道德进步的影响。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资源指的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它的基本特征来说,就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或者说,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币场经济是一般,社会主义条件是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当议特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就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所谓一般性,是指作为市场经济所具有的一般特征。这种一般性,同资本主义币场经济并不存在根据差别。所谓特殊性,是指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而应具有的本质规定性,它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和宏观调控等方面,都具有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不同的本质特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商品经济的一定发展是分不开的,它的一般特点也是与商品生产紧密相联的。从几百年来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
运行的实践看,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及其对道德建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市场经济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取得经济利益。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而商品的本质在于它的价值,使用价值只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马克思指出:“假如商品能说话,它们会说:我们的使用价值也许使人们感兴趣。作为物,我们没有使用价值。作为物,我们具有的是我们的价值。我们自己作为商品物进行的交易就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彼此只是作为交换价值发生关系。”二‘因此,市场经济直接追求的是价值,是经济利益。当然,商品生产者也关心使用价值,但那只是因为使用价值关系到价值能否实现和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市场经济直接追求价值,追求经济利益的特点,极大地推n“自由”、“平等”的口号,正是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在自由交换的过程中提出来的。虽然这些口号带有一定的虚伪性,但与终生被束缚在土地上、依附于地主贵族的农奴相比,无疑具有明显的道德进步意义。第三,商品生产者的特殊经济利益是一切市场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商品生产以生产者之间的分工和交换为前提商品生产者总是用自己的商品来满足彼此的需要。因此,商品交换过程中,交换双方彼此都把对方当作实现自己的目的的手段而相互利用。另外,在交换过程中,交换主体之间虽然存在社会平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n}议着客观的相互关联,但他们所关心的只是各自的利益。由于生产者所追求的是剩余价值,而且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交换过程中从各自利益出发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往往处在相互对立的地位,于是,各种道德上的消极现象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出来。为了达到个人利益,一些人往往使用损人利己手段,就是常见的事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一般的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从主要方面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全体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它是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的市场经济,而不是完全自发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道德进步产生着双重效 应。从积极的方面看:首先,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提高道德本身的价值。目前,社会上之所以有人胆敢话问“道德值不值钱?”“道德能值几文钱?”关键在于道德抑恶扬善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展示,道德的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均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道德只是对讲道德的人产生影响。而讲道德的人却反而容易受到不道德行为的损害,对藐视道德甚至践踏道
3A学习网----中国最专业的学习网站
德的人,道德却又显得无能为力。正是由于道德作用力度的疲软,才使道德自身的价值被大大降低。但在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运作能力却可以凭借市场的竞争力n优胜劣汰的原则可能导致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不问他人利益”、“不关心群众疾苦”的官僚主义,等等。
尽管如此,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其自身的自然发展,它对道德进步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与其积极影响相比较仍然是第二位的、次要的。可是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却仍然难以消除人们的疑惑,比如:在五六十年代中国计划经济时代曾出现的一些普遍道德现象而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但难以找到,“无私奉献”、“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崇尚反而被许多人嗤笑,崇尚“为人民服务”的人常常吃亏“权力、地位与金钱”、“尔虞我诈”、“坑蒙拐骗”的人反而能获取丰厚的报酬等等,于是,有人要问,是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讲道德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加强道德建设二者是不是相互抵触?我们的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那么,又如何来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大量不道德现象呢?说明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道德的概念及经济发展与道德的关系谈起。道德是什么?按其内容可以从社会学和人生两个方面予以说明和定义。从社会学角度看,可以把道德理解为是一种生命的和谐,即人生生理心理一一知、情、意一一的和谐及一人生命与社会其他人生命的和谐;从人生角度看,道德即体现为一种人生的艺术,也就是让生命和谐,会做人,做得漂亮使人喜爱,善处事,处理得圆满无可挑剔。为使生命和谐,于是,人们就希望社会有一套能够为大家所普遍接受的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有效地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所谓道德,可以说就是一种能够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并据此规范其行为的理想、信念体系和行为准则,如果人们的行动和社会风气符合这种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就予以肯定。反之则给予否定
由此可见,道德所关心的是社会的和谐与协调
一:市场经济是有原罪的,市场经济的参与者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所以只要商人不犯法,他就可以为所欲为。比如人为操纵市场,哄抬物价,榨取老百姓的血汗钱。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与之完全相反。
二:虽然市场经济要求与之相应的商业道德,但商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诚信,而诚信在原始商业形态时就是需要的,所以要求讲诚信,并不是市场经济发明创造的,而是早已有之,没有市场经济人们依然提倡讲诚信。
综上所述,道德不是来自于市场经济,道德的发展并不依赖市场经济,相反,市场经济先天就要求利益最大化,与道德要求相抵触,所以,市场经济不利于道德发展,而必须要与其他手段(如国家宏观调控,法律制裁,舆论监督)相结合才能与道德发展一起前进。
市场经济的弊端有限理性,导致资源配置扭曲。消费者和厂商的理性都是有限的,这使得他们不知道,也不可能作出最优决策。不对称信息,导致逆向选择,资源配置再次扭曲,劣货驱逐良货。为此,人们不得不付出巨大的成本来进行矫正。风险和不确定性。导致决策经常失败,造成世大的损失。外部性,导致环境污染、环境破坏在公共物品的生产方面,完全失去调控效力。在宏观上,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需要政府干预。从动态来看,市场经济不能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总会发生波动。(不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怎么谈道德发展,不滞后已经不错了)
目前,从西方经济学来讲,市场经济的缺陷大概就这几条了。市场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把企业放在市场的大环境中,任其自由发展。自生自灭。市场经济的优点就是提高了全国的竞争力。同时有利于资源和资金流向能带来更高收益的地区,即最需要它的地方。这就是沿海地区发展迅速的原因。市场经济也有其缺点,即其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公平,贫富差距。
市场经济的弊端在于其完全商业性,商业的最大特点就是趋利性,所以市场经济也是带有很大的趋利性,做为一套经济制度,其所带有的趋利性是无关紧要的,但是把这套制度放在一个国家里的时候,那么这套完全追求利益的经济制度就显的那么的不可取,国家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然而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必定会经常伤害到人民的利益,比如房价
第一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以道德沦丧和道德失范为代价的,这也就是所谓的道德“代价论 ”。在这种观点看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失范及道德滑坡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而这正是由于市场经济和道德之间存在着异质性而造成的。这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以牺牲道德进步为代价,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首先,古今中外的历史实践无一不证明了经济的发展和道德的发展是相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表明,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没有走出过这个怪圈;同时,在中国,古代最强调道德的儒家时期,经济的发展却很缓慢,而到了今天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道德却十分涣散(这次“非典”中出现的众多乘机牟取暴利,大发“非典”财的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其次,从市场经济的本质即它是行为自主性和利益主体性的经济来看,可以得出市场经济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它不可能受道德乃至其他任何非强制力量的约束,从而它不可能与道德共同发展,更不可能为了道德的发展而讲“义”而忘“利”。总的来说,道德“代价论”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他们认为市场经济和道德之间存在着异质性。
先让我们来弄明白到底什么是“道德”。从本质上说,人类道德的本质和起源的基础就是互惠利他。但是这种互惠利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利他主义”,我们讲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种传统道德只是道德的一部分,而且这种传统道德观从本质上排斥“利己”,把“利他”与“利己”严格对立起来。那些把市场经济的与人类道德对立起来的人士,正是运用传统道德理论,认为“道德”的利他与“市场经济”的利己是对立的,是不可调和的。传统道德试图把人变成神,试图彻底否定自我,不然就打成不道德。
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黑格尔指出,我们对历史的最初的一瞥,使我们深信人类的行动都发生于他们的需要,他们的热情,他们的兴趣,他们的个性和才能。基于这种认识,人们提出了“新道德”观,新道德中的利他并不排斥利己,新道德把利他和利己结合在一起。新道德观认为:人只要不损他,那么人就是道德的。这种观点看似道德水平比传统的道德观要低许多,但是这种道德观是符合人性的,是利于实践的。传统道德观把人类道德神化的结果只能是造成人们的人格分裂:一方面,社会要求人们的言行必须符合道德,另一方面,人们却无法达到传统意义上的道德水平,于是就造成这样一种局面:人们说起来道德,做起来不道德;人前道德,人后不道德。这种看得见够不着道德观反而把人们的道德引向歧途,把人们引向道德的对立面。
因此,不损人的新道德观与市场经济毫无冲突可言,反而基于新道德观形成的人类道德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我们不能把假冒伪劣、假大空看成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是什么?我在《公有制不符合市场经济法则》一文中曾说过,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一是分工、二是交换。在这两个法则之前,还有一个基本的法则,即人的自由和平等。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我认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可以把市场经济看成是竞争经济,但竞争并不是唯一特征,市场经济还是信用经济,为什么这么说?市场经济完全不同于农业经济的一手钱一手货的交换方式,交换是以一种契约的方式进行的,契约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而守信又是契约的灵魂。契约一方面是经营者与顾客的契约关系,另一方面又是经营者与整个社会的契约关系,即经营者必须遵守由全体公民认可的规则、法律等。
那么为什么在计划经济时代整个社会没有这么多的假大空、假冒伪劣呢?道理很简单,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正当私利被公权剥夺,失去正当私利的人们没有必要为公利去冒险。因此,就不能说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道德水平高,而是计划经济这种由少数人支配大多数人的利益本身就是反道德的,在这种体制下,人们没有选择的权力,只有被支配的权力,被支配之下,就没有什么道德概念,因为道德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外力强制的。只有失去强制以后,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的时候,那些向善的人才是道德的。
目前我们面临的情况是,传统的、没落的连同新生的许多道德观念混杂在一起,尚没有形成被普通大众信服和接受的主流道德标准。缺少适当的道德理论引导,又失去了宗教信仰的道德约束作用,中国人也就无所畏惧,不择手段地追求起自己的利益来。
整个社会倾向于投机取巧而非勤劳致富,这些都是违背斯密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理论和商业道德伦理而种下的恶果。特权、垄断、管制、保护等制度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道德风险。
第二篇: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
作者:邓文
来源:《职业·下旬》2011年第11期
近年来,在中国相继发生的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反应了当前社会诚信和道德缺失问题非常严重。有人将这些道德缺失的现象归咎于市场经济本身,认为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必然代价,难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真的是对立的吗?不可否认,市场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之间的矛盾,确实是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因此,如何科学、扎实地推进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紧迫而重要的课题。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影响
1.市场经济对道德的促进作用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形成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观念、新意识。增强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和开拓意识,对转变人们的观念,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有很重要的作用,推动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这是因为,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不仅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可以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充分地展示出来,增强社会主义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2.市场经济对道德的消极影响
(1)诱发唯利是图的拜金主义思想。市场经济承认各独立经济主体的经济利益,各个经济主体也以追求最大经济利益为目标。这种重利性原则强化了人们对利益的计较,甚至诱发了唯利是图、见利忘义的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人与人的关系被简化为赤裸裸的金钱关系,一些人为了金钱敢于践踏一切道德原则,出卖尊严和良心,甚至铤而走险,触犯刑律。
(2)诱发小团体主义和损人利己的思想。市场经济的自主性使一些企业和个人把经济活动仅当作纯个体行为,纯经济行为。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把自己与他人、社会对立起来,导致社会责任感的沦丧。例如三聚氰胺毒奶粉、瘦肉精、毒大米、毒双汇、敌敌畏鱼干、敌敌畏泡菜、陈馅月饼……数不胜数的食品安全事件,都是利己主义、小团体主义的具体表现。
(3)诱发权钱交易、权权交易的思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经济的等价交换原则存在着“泛化”的倾向,影响和渗透到政治、文化领域和人与人的关系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消极
影响。手中握有权力的人,把权力作为商品。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不惜以牺牲政治原则为代价,进行权钱交易、权权交易,触犯了国家法律,破坏了党纪、政纪,败坏了党风、政风,损害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损坏了政府部门和国家公务人员的形象。
二、加强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具有道德的合理性
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规律。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原则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是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发展为目的的。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联系在一起,决定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必然是在坚持等价交换、尊重物质利益原则的同时,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统一起来;社会主义道德性质必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与社会进步要求的集体主义精神的统一,从而真正实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道德进步,经济尺度和道德尺度的真正统一。
2.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有效运行的基础
市场经济是要在人、企业和社会之间建立一种利益纽带,依靠各种各样的价格因素或经济因素来形成彼此之间的关系。在这个纽带的建立和维护过程中,道德是重要的基因。企业要形成合理的盈利,必须要讲道德重诚信。同时在企业面对个人和面对社会责任的时候,也要有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以确保经济活动的有效性。比如,在合同的履行上,既要有一定的经济制度来监督,又要有当事人的共同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作基础。在诚实守信的道德规范尚未在市场中真正确立起来,相互信任和恪守信约尚未成为一种道德氛围时,合同和契约在经济活动中的有效性不仅会大打折扣,而且常常会成为经营中的“灾难”,使一方或双方蒙受经济利益损失。
在经济活动中,企业或个人只有自利的动机,忽视道德的价值,从长远看,不能保证利益的最大化。如果大家不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不互相信任,而是互相欺骗,势必会造成经济活动的无效率或低效率,提高产权保护的成本。合理的道德规范能正确协调个人利益、集团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矛盾,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激发个人与集团的生产劳动积极性,推动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
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加强道德建设
1.要坚持正确的道德导向
道德导向是指社会对人们的道德价值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方向性指导,以及其要达到的道德价值目标。它主要引导人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是善,怎样做是恶。“以
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就包含了正确的道德导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的道德只能有一个,即社会主义道德。
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简称《钢要》)指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是我们在道德建设中应该始终坚持的政治方向和指导思想。《纲要》还指出:“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一重要思想,明确了我国现阶段的道德导向就是以集体主义道德原则作为价值导向。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既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也强调最大限度地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其出发点和归宿是人获得全面发展,社会取得全面进步。
2.要优化道德环境
道德环境的好坏,对于道德建设成果的取得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道德环境激发善行的实现和发生,抑制恶行的产生;不良的环境抑制善行的发生,助长恶行的繁衍。从这个意义上讲,良好的道德环境是道德建设的土壤,它孕育了良好的道德行为。
温总理曾经提出:“对那些有道德的市场经济的主体,我们要保护和尊重;对那些无德无信者,我们要制裁和唾弃。”这充分体现了政府对优化道德环境的重视程度。社会性的道德评判对优化道德环境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肯定某种行为,使大众效仿;谴责某种行为,使人们自觉扶正祛邪,扬善惩恶,进而达到道德环境的净化。
3.要强调诚信建设
在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之中,诚信占有重要的地位。“仁义礼智信”,诚信是五德之一。“人无信不立”“一言九鼎”“不轻然诺”“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成语流传至今。在当今社会,诚信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健康发展的道德前提。企业正常的经营和管理、商品的流通、市场的繁荣、金融结算、人才的培养和流动、劳动就业和劳动保障、鼓励新技术的采用、消费权益的保障,以及人际交往的许多方面都离不开诚信。一些信用不好的人就很难在亲友中借到钱,一些质量不好的品牌商品销量急剧下降。可见,诚信是最重要的投资环境。
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首先要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建设,完善各种必要的法律和规章,杜绝各种失信行为产生的渠道,提高失信行为的成本,加强对失信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同时,我们还要加强有关诚信的思想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弘扬诚实守信的美德。
(作者单位:广东省高级技工学校)
第三篇: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研究
近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研究
http://.cn/sxgz 2002年05月31日刘 爽
道德作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总和,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直接反映,与社会结构尤其是经济结构关系密切。因此,历史上每一次大规模的社会变革,道德总是最先受到冲击和发生变化,8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剧烈的变化,道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也自然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经过多年的讨论,人们普遍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道德建设有双重影响。其积极的影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不仅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打下了深厚的物质基础,同时,也增强了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意识和开拓意识,对转变人们的观念、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起到了重要作用,有利地推动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其消极影响是: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经济,对物质利益的过度追求,或把市场经济原则扩大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都会导致道德领域评价标准的迷失,表现为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伦理观的盛行,以及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的出现。这些元疑增大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难度。
近年来,人们更多关注和探讨的是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相互关系。对上述一些道德失范现象的存在,有些人将其归咎于市场经济本身,认为这是经济发展初期的必然代价。但多数研究者认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同时也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与道德并不冲突。主要表现在:
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具有道德的合理性。普遍的观点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就是道德经济。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果,是人类社会在一定时期内的经济规律。因此,市场经济并非是资本主义社会所特有的经济现象,而是纵跨了几种社会形态的经济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原则决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是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并最终达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联系在一起,决定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必然是在坚持等价交换。尊重物质利益原则的同时,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统一起来,社会主义道德性质必然是社会主义经济关系与社会进步要求的集体主义精神的统一,从而真正实现社会的经济发展和道德进步、经济尺度和道德尺度的真正统一。
其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作具有道德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市场经济是利益驱动型经济,是主体多元型经济,因而很难完全避免商业投机行为。但是,规范的市场经济同时也是公平竞争型经济、品质效益型经济和法制纪律型经济,是文化含量越来越高的经济形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一种崭新的经济模式,其运行秩序要求在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道德价值之中实现,所以道德必须介人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成和运作过程,并在其中发挥充分的调控作用。与此同时,人们选择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因此,在人们选择市场经济的目的中,就已经包含了道德上的根本要求。市场经济不是目的,而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当代社会,经济活动的日益复杂性、广泛性和频繁性越来越显示出道德对社会的深刻影响。因而规范经济行为不仅成为法律频频涉及的热点,也成为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市场经济需要道德的支撑,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规定。
第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相互促进、共同生长。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归根结
底是由经济决定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引起道德观念的变化和发展。从人类道德发展的大趋势看,道德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趋于进步的。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不断得到完善,社会主义道德必然日臻高尚。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将日益成为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的新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另一方面,弘扬这种社会主义的价值精神又成为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内在要求。
有的学者还专门探讨了道德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认为与经济发展相契合的伦理道德也能产生经济效益,井对经济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这种道德通过对人们的经济努力提供激励,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同时又能减少“交易费用”,即以一种内化了的影响力阻止在人们的交往活动中出现不忠实,投机取巧、背信弃义等现象,从而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现代经济实际上是全球范围的分工经济,不管是在现代经济组织的内部合作还是在更大范围的社会合作(交换),都是在一定伦理道德的支持下得以进行和达成的。因此,与经济发展相契合的道德,一方面可以通过提高合作规模来提高经济效益,推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通过影响人们的精神取向、人格素质和工作态度来促进经济发展。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体系,应当是适应和促进市场经济发展,同时又引导和超越市场经济的。道德建设要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相适应,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提供动力支持。因此,在新世纪建设一个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革发展稳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体系,井能广泛地被广大干部群众接受,就成为当前思想道德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学者们普遍认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必须立足于中国国情,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五爱”为中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行为准则,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同时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文明成果。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着眼于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着眼于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和培养良好的道德习惯;着眼于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友爱,着眼于培养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原则。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是社会主义道德所有要求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的基本点。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相互关系的本质要求。它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不能等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以为任何社会所接受,而为人民服务则是社会主义社会所特有的道德核心原则。
在什么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问题上,学者们有不同观点。多数人认为,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是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联系在一起的,只要社会主义制度不变,就要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但要通过研究对集体主义作出更全面、更科学的解释。在计划经济时代,曾出现过对集体主义作出极端利他主义的解释。由于长期忽视个人的价值、尊严和权利,忽视个人正当的利益,甚至把个人利益等同于个人主义来加以反对,这种实践误差不仅导致了对人的个性的压抑,同时造成了对每个个人积极性、创造性的扼杀。这也是造成新时期集体主义原则在人们的道德信念中认同不如过去的原因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集体、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尊重个人价值,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集体主义的应有之义。但与此同时,坚持集体主义与反对个人主义是不可分割的。个人主义是剥削阶级人生观、价值观的道德核心,它的错误在于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时,把个人利益作为基础,以个人利益为中心,甚至不惜危害和牺牲集体
和国家的利益。这显然是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背道而驰的。
有学者认为,社会主义义利观也是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义利观是同整个社会的根本价值导向联系在一起的,是与一个社会的政治理想、经济目标和道德核心相辅相成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承认并强调“利”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但社会主义所强调的利不仅仅是个人利益,更重要的是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全体人民的利益,这种利益的理论表达就是“义”。从总体上说,社会主义的义和利是统一的,离开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整体利益,任何个人利益都不可能实现。社会主义既维护集体利益,也保障个人合法的权益,但在二者不能兼顾的情况下,要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二)如何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近年来理论界对这个问题的讨论已不仅限于道德问题本身,而是出现了从多视角探讨道德建设问题的研究趋向。
注意道德资源的开发利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不可能也不应该拋弃中国优秀道德传统和西方文明的优秀成果,而应充分开发和利用己有的道德资源,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服务。近年来,许多学者为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要吸收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和西方文明中先进合理的东西,特别要吸收中国优秀道德的传统。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道、墨、法等学派,虽然各自的价值观念不同,但都推崇并努力追求道德境界的升华。特别是孔子和以他为代表的儒家始终提倡伦理教化和道德修养,并以圣人为人格追求的最高标准。同时,把完善人的主体道德视为完善社会道德的基础,将个人修养与对他人、国家和社会应尽的义务、责任联系起来。这些都是我们今天在分析批判的基础上可资借鉴和利用的东西。
道德建设与法制建设的关系。很多学者就道德与法的关系作了研究,认为道德与法在任何社会中都是统治阶级维护其阶级统治的两个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社会中,道德和法律的互相支持和配合作用就显得更加突出。就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性质和作用而言,前者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后者则主要靠人的自觉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前者要求权利和义务的严格对应和统一,后者履行道德义务则不以报偿为前提;法律规范是控制人的越轨行为的最后屏障,道德规范则是抑制人的不良行为的内心防线;法律对人的行为的规范作用主要是“他律”,道德对人的行为和思想的规范则重在“自律”。可见,道德和法律各有其优劣短长,需要互相取长补短,紧密配合,才能形成社会规范系统及其调控手段的严整体系和综合功能。一方面,法律建设需要道德建设的支持配合,才能使人们在行为的选择及矫治上有更深厚的思想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道德建设也需要法制建设的支持和配合,才能增强力度和强度。许多研究者认为,道德文明的制度化、法制化不仅必要而且可行,但要注意方式方法,掌握分寸,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近年来不少研究者着眼于道德建设与制度建设的研究。认为,一是要通过制度建设有效维护公平。正义和秩序。因为社会不公正恰恰是引发不道德的原因。二是通过制度建设保证使具体的不道德行为付出代价,不能使违反道德的行为成为一种有利可图的行为,更不能使遵守道德的人总成为事实上的吃亏者。三是道德示范作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因此应重视社会政治生活中党政领导干部的道德形象。四是应加强道德制度建设。道德制度是指将人类社会道德生活中的部分人伦关系和道德活动方式明文化、正规化。
第四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建设
摘要:近年来,随着“地沟油”、“三鹿毒奶粉”、“毒胶囊”等一系列事件的曝光,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问题。如何遏止和治理当前道德中一些扭曲现象,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肥沃的土壤上营建新道德模式和道德观念,如何构建社会主义道德新体系,法制建设能否代替道德建设,道德规范的建设能否起到道德人格建设的作用等。不仅关系到道德文明本身的发展,而且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发展。
关键词 市场经济 道德
从中国建国到现在,可以说中国的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以前的经济萧条、工业不发达、建设滞后到现在的经济繁荣、工厂遍地、各方面建设实施健全。现在的中国不仅能生产大量的工业产品,无论是高端科技还是日常生活用品,而且大量的产品还远销美国、非洲等国外、海外地区。中国的城市建设如雨后春笋一样迅速“成长”,建成了上海、北京、广州等国际知名大城市。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加入国际贸易组织WTO以后,中国的经济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特区应运而生,为中国的经济加油打力。但是在享受经济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喜悦的同时,中国的环境问题和市场经济下的道德问题也悄悄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特别是最近几年爆发了大量的食品安全问题,如地沟油、假鸡蛋、三聚氰胺牛奶、皮革奶、注水肉等,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
不仅在食品安全方面,在工业和建筑方面也爆发了大量道德败坏的问题:松花江受污染、湘江遭遇镉污染、水体污染之广东北江险象环生、金矿选矿污染、铅污染、汶川灾区重建房豆腐渣工程等,这些问题都造成了生态环境和一些人生活环境的破坏,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人和牲畜的死亡,严重伤害了人类和动物的生存空间。
为什么这么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工业建筑问题会在这几年频繁发生呢?其实这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而道德规范跟不上有关。市场经济下,一些人,一些商家及一些政府官员为一己私利,不顾大众安危,扰乱和协助参与扰乱食品安全、环境卫生和建设安全等方面。
如何有效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这一问题成为理论界、经济实业界以及党政领导十分关注的问题。一般来说,应该有强有力的保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经济手段,有一套系统科学的、保证公平竞争的政策、法律、法规。然而这些还不够,我们更应该认识到伦理道德在建立、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单凭政策、法律手段还不能从社会心理的深层结构上为建立市场经济新秩序提供坚强的保证,对于社会腐败现象来说往往只能是治标不治本。因为法律、法规对市场竞争者来说仅仅是外在的约束力,对于没有自觉性和责任心的竞争者来说,只要能躲过法律制裁或钻到法律的空子,他能不惜一切,哪怕用生命作赌注去赚不义之钱,象走私、非法倒卖、制造和销售伪劣商品,并严重扰乱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混乱现象,在我国法律法规中并非没有明令禁止,可这些不法行为依然屡见不鲜,这并非他们不懂法或不知法,而是因为在金钱的诱惑下,丧失了做人的良心,丧失了应有的起码社会职业道德。因此,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有效地处理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矛盾,需要全社会每位成员的共同努力,需要人们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动。而仅有法律、法规这种戒律,外在地强制性地将人们的行为纳人到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新秩序中
去是不够的。还要从伦理道德的角度进行宣传和教育,逐步使人们在价值取向和道德责任上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并由此延伸到市场经济活动中,取得目标和手段上的共识,在真正实现内心自觉的基础上,共同创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稳定、有序、高效的局面。在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上,我国对前者的注重程度相对较高且步伐也较快,特别是近期,我国陆续出台了好多法律法规,法制宣传工作也较为扎实普遍,这从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市场经济发展的有序性。但必须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是一项系统工程,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缺一不可,是不可偏废的两项基本工程,其中道德建设是一项“软件”工程、基础工程,在这过渡时期,我们仍必须把道德建设的工作放到一个恰当的位置,决不能用法制建设来代替道德建设,也不能因道德建设而放松法制建设。
如何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第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组织广大干部和群众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使其理解市场经济的内涵及运动的内在规津性,特别是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作到自觉地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树立止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破除陈旧观念,树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从而促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进步。
第二、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和舆沦导向,即用正确的价值观和舆论导向.引导人们辩证的认识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正负影响,分辨出哪此是反映市场经济本质的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哪些是错误、畸形的思想道德观念,从而促进有利于经济发展、有利于道德进步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克服那些在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又危害市场经济发展的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观念,使道德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爬坡”,而不是“滑坡”。
第三、建立起真正有法制化、公平的竞争机制。无约束的竞争是导致种种消极腐败现象的根源;平等的竞争机制是经济活动正常运行的客观环境,也是遏制种种不良现象产生的重要条件。
第四、加强法制建设,按照规范化、制度化、法律化的要求,建立正常的市场秩序,为道德建设的进步提供强有力的法制荃础和法律保障。
总之,我们相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走向成熟,法治的健全以及国人道德水准的不断提高,将使经济建设和道德建设协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将沿着正确轨道健康发展。
第五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道德建设与爱国主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道德建设与爱国主义 摘要:1992年在中共十五大会议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念第一次被正式提了出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各方面的基础建设得到了完善,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社会主义的法制也日益健全,同时,我们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任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如: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城乡贫富差别的扩大,社会道德的滑坡。本文将主要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道德建设与爱国主义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爱国主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的了巨大的发展。我们的GDP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外贸易额逐年稳定增加,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实现了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但我们在经济建设取的如火如荼的发展成就的同时,我们的道德建设却逐渐的下滑,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日渐降低。中国传统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诚实守信等优秀的道德观念日渐丧失。一个没有优秀道德的民族怎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个没有优秀的道德作支撑的国家又怎能真正的富强?
一、何为爱国主义?
所谓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
爱国主义隐含了一层道德规范:就其本身而言,它暗示着祖国是道德的标准或价值。此外,爱国主义还暗示着个体应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和团体利益之上。二、一边是经济的增长,另一边是道德的滑坡。
(一)公民个人道德的缺失。
南京的彭宇案引发的一个社会为了老人倒地该不该扶的激烈争论,已经让许多传统上被我们认作“蛮夷”或“腐朽”的国家的人,笑掉大牙,也让我们“经济总量世界第二”的地位在世人眼里,失去了伦理的质量。纽约时代广场上滚动播出的小悦悦事件更是让当代中国公民道德缺失的国家形象暴露在世界的十字路口。也难怪小悦悦惨案发生之后,英国电讯报便发文称,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三十年,但却留下道德真空。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一边是GDP的高速增长,中国崛起的声浪不绝于耳,另一边则相继发生了“黑煤窑”、“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等事件。正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的那样,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国民素质的提高和道德的力量,绝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强大的国家、一个受人尊敬的国家!一个没有道德的公民又怎能谈得上爱国?!
(二)、经济增长背后,“企业良心”的丧失。
对生命的尊重,是世界上每个民族在任何时期都应遵守的一个最基本的道德原则。康德在他的《道德形而上学》一书中指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要尊重他人的生命,而且要尊重自己的生命,能够在精神处于十分痛苦的状态下保持自己的生命而不去自杀,这是最基本的道德,也是作为人应有的道德。他指出,如果一个人 连自己的生命都不尊重,那么让他去尊重他人的生命是几乎不可能的。
企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一个有道德的企业家必定会是一个爱国主义思想的践行者。但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的许多产业中就出现了为了追求高额的利润而漠视工人的生命的现象。这种现象频繁地在发生在过去几年的生产事故中,而以煤矿生产行业为最甚。该行业的工人死亡率居高不下,年年攀升。根据国家安监总局的数据,截止去年12月 11日,全国共发生煤矿事故近三千余起,死亡的矿工人数达到5491人,比去年同期增加206人。为追求高额的利润而不愿意把必要的资金投人到安全设备中,漠视矿工的生命安全,这是极其严重的道德败坏问题。一方面,每年成百上千的矿工倒在矿难之中;另一方面,拿着带有矿工血肉的钱的矿主们却一掷千金,挥霍无度。鲜明的反差最真实地勾勒出少数资源掌控者的可怕的道德现状。一个为了一己私利而致他人生死于不顾的企业怎能为经济的发展做出长远的贡献?!又何谈爱国?!
(三)、经济发展与道德的关系
充满道德的社会环境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体现市场经济价值与尊严的场所。如果用一个道德缺失的社会环境来孕育市场经济的话,只会造成经济发展的混乱与无序,也会对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对现代文明的高度发展和法规政策的贯彻落实来说是一种空前的背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地发展。
三、爱国主义与道德建设
(一)、爱国主义在道德建设中的地位。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概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四大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发展的主流时指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为人民服务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爱国主义是道德体系的基本内容之一,对道德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做为一种道德要求的爱国主义,它要求人们把爱国、报国、兴国、强国、救国看作优秀美德。
(二)、加强爱国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的实践,形成了一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是对我国优秀的道德文化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针对社会中出现的道德缺失的现象,加强爱国主义 道德建设有利于构建科学合理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缓和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同时,有利于提升我国公民素质,进而提升我国的国家形象。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怎样加强爱国主义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构建社会主义的价值道德体系,两者相辅相成,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从今天的现实看,要想重建社会道德规范。首先,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一个在国际经济舞台纵横驰骋的国家,必然是一个有强大核心价值的国家。用道德力量塑造中国形象,应当紧密结合人们对国际金融危机认识的新变化加强我们的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族的自豪感、制度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科学发展的信心,成为一种思想道德的力量,从而为我们在国际经济舞台塑造中国形象增添强大动力。
其次,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按照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要求,进一步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观念,逐步建立日益完善、反映不同层次和不同职业要求、具有很强引导力和规范力的道德体系,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按照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的要求,进一步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使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按照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要求,进一步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使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最后,在全社会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弘扬诚实守信、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道德情操。我们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按照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要求,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引导全社会牢固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结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虽然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到我们不能忽视了爱国主义的道德建设,只有将经济建设与爱国主义道德建设结
合起来,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长久的发展下去,我们的国家才能真正繁荣富强,我们的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儿女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健身社会主义社会的愿望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