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反腐倡廉建设意义与路径

时间:2019-05-13 03:00: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刍议反腐倡廉建设意义与路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刍议反腐倡廉建设意义与路径》。

第一篇:刍议反腐倡廉建设意义与路径

刍议反腐倡廉建设的意义与路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指出:“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笔者结合税收工作实际,就反腐倡廉建设的意义与路径略陈管见。

一 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意义

它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对党建理论的创新与贡献。长期以来,党的建设主要指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基于历史和现实的考虑,结合国内国际实践,我们党深刻认识到,一个政党如果不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不坚决反对和有效预防腐败,就有丧失执政地位的危险,最终走向毁灭。因此,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站在时代的高度,创新党建理论,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党的建设由 “四项建设”发展为 “五项建设”,即以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以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以完

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突。

它是我们党对反腐倡廉战略的新定位,标志着反腐倡廉工作的常态化和系统化。对于执政党而言,反腐倡廉建设关系到执政地位,影响执政基础,考验执政能力。执政基础最容易因腐败而削弱,执能力最容易因腐败而降低,执政地位最容易因腐败而动摇。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工作,而是一项需要有坚强决心、付出巨大努力并长期坚持不懈的 “建设”建设的重点是,形成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不断提高执行力,使之常态化和系统化。

它是 “反腐”与 “倡廉”的有机统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反对腐败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严重政治斗争”,把廉政建设的重心设定为 “反对腐败”,十大报告强调 “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而“十七大”报告宣称要 “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表明我们党对廉政建设的认识更加理性、更加全面、更加深刻,不仅要坚决打击腐败行为,还要大力倡导廉洁价值观,形成 “反腐”与 “倡廉”的统一。

二、反腐倡廉建设的路径

突出“反腐倡廉伴税行”的理念。反腐倡廉不能游离于税收工作之外,不能形“两层皮”。应始终把反腐倡廉建设融入税收业务建设、领导班子建设、干部队伍建设、税收文

化建设之中,发挥反腐倡廉的积极作用。

健全完善 “六个机制”,努力构建惩体系。按照国家税务总局 建立健全税务系统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意见》的要求,大力加强 “六个机制”建设,增强责任机制的推动力,教育机制的渗透力,监督机制的制衡力,惩处机制的威慑力,预警机制的控制力和制度机制的约束力。

实现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结合,积极拓展源头治腐的重要渠道。首先,通过创新法,使防腐内化于心。建立税务廉政文化建设平台,采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教育方式,以案明纪,以案说法,使税务干部做到依法用权、有限用权、公正用权。其次,依靠法律和制度惩治和预防腐败。一方面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制度设计的质量,力争使制度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另一方面强化制度执行,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约束作用。凸显反腐 “前置性”特征,做到关口前移,从源头上防腐治腐。

Ljb录制输入

二〇一一年九月二十二日

第二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刍议

3A学习网----中国最专业的学习网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刍议

有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被打破,并逐渐丧失其在现实生活中的规范和约束力,而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道德规范在短时期内又不可能完全确立起来的情况下,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道德滑坡和无序现象,特别是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新的道德问题又相继产生,因此,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问题确有必要。本文拟就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必要性、可能性以及如何加强道德建设等问题略述管见。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必要’}生与可能性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首先让我们先看一看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及其对道德进步的影响。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资源指的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所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它的基本特征来说,就是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或者说,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币场经济是一般,社会主义条件是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当议特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就是“一般性”与“特殊性的统一。所谓一般性,是指作为市场经济所具有的一般特征。这种一般性,同资本主义币场经济并不存在根据差别。所谓特殊性,是指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而应具有的本质规定性,它在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和宏观调控等方面,都具有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所不同的本质特点。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商品经济的一定发展是分不开的,它的一般特点也是与商品生产紧密相联的。从几百年来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

运行的实践看,市场经济的一般特点及其对道德建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市场经济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取得经济利益。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而商品的本质在于它的价值,使用价值只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马克思指出:“假如商品能说话,它们会说:我们的使用价值也许使人们感兴趣。作为物,我们没有使用价值。作为物,我们具有的是我们的价值。我们自己作为商品物进行的交易就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彼此只是作为交换价值发生关系。”二‘因此,市场经济直接追求的是价值,是经济利益。当然,商品生产者也关心使用价值,但那只是因为使用价值关系到价值能否实现和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实现。市场经济直接追求价值,追求经济利益的特点,极大地推n“自由”、“平等”的口号,正是在资本主义发展早期,在自由交换的过程中提出来的。虽然这些口号带有一定的虚伪性,但与终生被束缚在土地上、依附于地主贵族的农奴相比,无疑具有明显的道德进步意义。第三,商品生产者的特殊经济利益是一切市场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商品生产以生产者之间的分工和交换为前提商品生产者总是用自己的商品来满足彼此的需要。因此,商品交换过程中,交换双方彼此都把对方当作实现自己的目的的手段而相互利用。另外,在交换过程中,交换主体之间虽然存在社会平义市场经济。道德建设n}议着客观的相互关联,但他们所关心的只是各自的利益。由于生产者所追求的是剩余价值,而且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交换过程中从各自利益出发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往往处在相互对立的地位,于是,各种道德上的消极现象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出来。为了达到个人利益,一些人往往使用损人利己手段,就是常见的事例。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一般的特点,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从主要方面来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全体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它是国家宏观调控指导下的市场经济,而不是完全自发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对道德进步产生着双重效 应。从积极的方面看:首先,市场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提高道德本身的价值。目前,社会上之所以有人胆敢话问“道德值不值钱?”“道德能值几文钱?”关键在于道德抑恶扬善的功能没有得到应有的展示,道德的制约机制和激励机制均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作用。道德只是对讲道德的人产生影响。而讲道德的人却反而容易受到不道德行为的损害,对藐视道德甚至践踏道

3A学习网----中国最专业的学习网站

德的人,道德却又显得无能为力。正是由于道德作用力度的疲软,才使道德自身的价值被大大降低。但在规范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的运作能力却可以凭借市场的竞争力n优胜劣汰的原则可能导致弱肉强食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和‘·不问他人利益”、“不关心群众疾苦”的官僚主义,等等。

尽管如此,按照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其自身的自然发展,它对道德进步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与其积极影响相比较仍然是第二位的、次要的。可是现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却仍然难以消除人们的疑惑,比如:在五六十年代中国计划经济时代曾出现的一些普遍道德现象而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非但难以找到,“无私奉献”、“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崇尚反而被许多人嗤笑,崇尚“为人民服务”的人常常吃亏“权力、地位与金钱”、“尔虞我诈”、“坑蒙拐骗”的人反而能获取丰厚的报酬等等,于是,有人要问,是不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无法讲道德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加强道德建设二者是不是相互抵触?我们的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那么,又如何来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大量不道德现象呢?说明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从道德的概念及经济发展与道德的关系谈起。道德是什么?按其内容可以从社会学和人生两个方面予以说明和定义。从社会学角度看,可以把道德理解为是一种生命的和谐,即人生生理心理一一知、情、意一一的和谐及一人生命与社会其他人生命的和谐;从人生角度看,道德即体现为一种人生的艺术,也就是让生命和谐,会做人,做得漂亮使人喜爱,善处事,处理得圆满无可挑剔。为使生命和谐,于是,人们就希望社会有一套能够为大家所普遍接受的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有效地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所谓道德,可以说就是一种能够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并据此规范其行为的理想、信念体系和行为准则,如果人们的行动和社会风气符合这种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就予以肯定。反之则给予否定

由此可见,道德所关心的是社会的和谐与协调

一:市场经济是有原罪的,市场经济的参与者追求的是利益最大化,所以只要商人不犯法,他就可以为所欲为。比如人为操纵市场,哄抬物价,榨取老百姓的血汗钱。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与之完全相反。

二:虽然市场经济要求与之相应的商业道德,但商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是诚信,而诚信在原始商业形态时就是需要的,所以要求讲诚信,并不是市场经济发明创造的,而是早已有之,没有市场经济人们依然提倡讲诚信。

综上所述,道德不是来自于市场经济,道德的发展并不依赖市场经济,相反,市场经济先天就要求利益最大化,与道德要求相抵触,所以,市场经济不利于道德发展,而必须要与其他手段(如国家宏观调控,法律制裁,舆论监督)相结合才能与道德发展一起前进。

市场经济的弊端有限理性,导致资源配置扭曲。消费者和厂商的理性都是有限的,这使得他们不知道,也不可能作出最优决策。不对称信息,导致逆向选择,资源配置再次扭曲,劣货驱逐良货。为此,人们不得不付出巨大的成本来进行矫正。风险和不确定性。导致决策经常失败,造成世大的损失。外部性,导致环境污染、环境破坏在公共物品的生产方面,完全失去调控效力。在宏观上,市场经济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需要政府干预。从动态来看,市场经济不能实现经济稳定增长,总会发生波动。(不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和谐,怎么谈道德发展,不滞后已经不错了)

目前,从西方经济学来讲,市场经济的缺陷大概就这几条了。市场经济,顾名思义,就是把企业放在市场的大环境中,任其自由发展。自生自灭。市场经济的优点就是提高了全国的竞争力。同时有利于资源和资金流向能带来更高收益的地区,即最需要它的地方。这就是沿海地区发展迅速的原因。市场经济也有其缺点,即其带来高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公平,贫富差距。

市场经济的弊端在于其完全商业性,商业的最大特点就是趋利性,所以市场经济也是带有很大的趋利性,做为一套经济制度,其所带有的趋利性是无关紧要的,但是把这套制度放在一个国家里的时候,那么这套完全追求利益的经济制度就显的那么的不可取,国家是以人民利益为中心的,然而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必定会经常伤害到人民的利益,比如房价

第一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以道德沦丧和道德失范为代价的,这也就是所谓的道德“代价论 ”。在这种观点看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失范及道德滑坡是不可避免的现象,而这正是由于市场经济和道德之间存在着异质性而造成的。这种观点认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以牺牲道德进步为代价,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首先,古今中外的历史实践无一不证明了经济的发展和道德的发展是相悖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表明,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从没有走出过这个怪圈;同时,在中国,古代最强调道德的儒家时期,经济的发展却很缓慢,而到了今天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道德却十分涣散(这次“非典”中出现的众多乘机牟取暴利,大发“非典”财的事件就是很好的例证)。其次,从市场经济的本质即它是行为自主性和利益主体性的经济来看,可以得出市场经济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它不可能受道德乃至其他任何非强制力量的约束,从而它不可能与道德共同发展,更不可能为了道德的发展而讲“义”而忘“利”。总的来说,道德“代价论”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就是他们认为市场经济和道德之间存在着异质性。

先让我们来弄明白到底什么是“道德”。从本质上说,人类道德的本质和起源的基础就是互惠利他。但是这种互惠利他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利他主义”,我们讲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种传统道德只是道德的一部分,而且这种传统道德观从本质上排斥“利己”,把“利他”与“利己”严格对立起来。那些把市场经济的与人类道德对立起来的人士,正是运用传统道德理论,认为“道德”的利他与“市场经济”的利己是对立的,是不可调和的。传统道德试图把人变成神,试图彻底否定自我,不然就打成不道德。

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发现,人总是从自己出发的。黑格尔指出,我们对历史的最初的一瞥,使我们深信人类的行动都发生于他们的需要,他们的热情,他们的兴趣,他们的个性和才能。基于这种认识,人们提出了“新道德”观,新道德中的利他并不排斥利己,新道德把利他和利己结合在一起。新道德观认为:人只要不损他,那么人就是道德的。这种观点看似道德水平比传统的道德观要低许多,但是这种道德观是符合人性的,是利于实践的。传统道德观把人类道德神化的结果只能是造成人们的人格分裂:一方面,社会要求人们的言行必须符合道德,另一方面,人们却无法达到传统意义上的道德水平,于是就造成这样一种局面:人们说起来道德,做起来不道德;人前道德,人后不道德。这种看得见够不着道德观反而把人们的道德引向歧途,把人们引向道德的对立面。

因此,不损人的新道德观与市场经济毫无冲突可言,反而基于新道德观形成的人类道德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我们不能把假冒伪劣、假大空看成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市场经济是什么?我在《公有制不符合市场经济法则》一文中曾说过,市场经济的基本法则:一是分工、二是交换。在这两个法则之前,还有一个基本的法则,即人的自由和平等。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认为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我认为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可以把市场经济看成是竞争经济,但竞争并不是唯一特征,市场经济还是信用经济,为什么这么说?市场经济完全不同于农业经济的一手钱一手货的交换方式,交换是以一种契约的方式进行的,契约是市场经济的灵魂,而守信又是契约的灵魂。契约一方面是经营者与顾客的契约关系,另一方面又是经营者与整个社会的契约关系,即经营者必须遵守由全体公民认可的规则、法律等。

那么为什么在计划经济时代整个社会没有这么多的假大空、假冒伪劣呢?道理很简单,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正当私利被公权剥夺,失去正当私利的人们没有必要为公利去冒险。因此,就不能说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的道德水平高,而是计划经济这种由少数人支配大多数人的利益本身就是反道德的,在这种体制下,人们没有选择的权力,只有被支配的权力,被支配之下,就没有什么道德概念,因为道德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外力强制的。只有失去强制以后,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的时候,那些向善的人才是道德的。

目前我们面临的情况是,传统的、没落的连同新生的许多道德观念混杂在一起,尚没有形成被普通大众信服和接受的主流道德标准。缺少适当的道德理论引导,又失去了宗教信仰的道德约束作用,中国人也就无所畏惧,不择手段地追求起自己的利益来。

整个社会倾向于投机取巧而非勤劳致富,这些都是违背斯密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理论和商业道德伦理而种下的恶果。特权、垄断、管制、保护等制度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道德风险。

第三篇:试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意义及重点

试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意义及重点

近年来,腐败问题一直名列群众最关心的问题之首,民间甚至有流传说:“不反腐败,就要亡国;真反腐败,就要亡党”,这话虽然说得过激,但也确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当前存在的腐败问题是极为不满的,当前,腐败问题已严重侵蚀了党的肌体,损害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反腐倡廉建设确立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反腐倡廉建设的成败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确保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是党的先进性的具体体现,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基础

我们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决反对腐败。党只有一心为公、一心为民、只有坚决反对腐败,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党的性质,实践党的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既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问题,也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反腐倡廉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腐败直接侵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必然遭到人民群众的反对。因此,反腐倡廉建设的成败直接关系人心向背,而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因素。党长期执政,党政干部脱离群众、腐化堕落的危险也就越大。当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改革也进入关健阶段。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土壤和条件广泛存在,腐败已经严重损害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导致一些地方民怨越来越大,干群冲突频发,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基础。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必须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重要内容,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持之以恒地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使我们党经受住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长期执政的考验。

二、反腐倡廉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我们党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着眼当前治国理政的实际提出来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而腐败是和人民群众的利益背道而驰的。近年来,在相当多的地区和领域,一些腐败分子坚持“以己为本”,搞“特权联盟”,搞特权利益小团体“内部和谐”,借改革、发展之机,合谋鲸吞经济发展成果的现象有恶化蔓延之势。有的领导干部想方设法利用职权为自己和亲友谋取不正当利益,有的生活腐化堕落,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道德极其败坏。其结果必然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遭到人民群众的强烈反对,有的甚至引发严重的群体性事件,严重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影响党的执政基础。

在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西方势力为着各自的经济利益加剧了对中华民族分化的图谋,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兴,这是对党长期执政的考验,实质就是对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能否经得起腐败诱惑的考验,要经受得起这种考验,党只有加强自身的反腐倡廉建设。

三、加强反腐倡廉建设,重点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 法国社会学家孟德斯鸠说过:“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走向腐败”。可谓一语中的,道破了官吏腐败的重要原因:缺乏对权利的有效监督。监督领导干部,关健是要从制度上减少权力被滥用的机会。如何才能减少权力被滥用的机会,笔者认为目前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一是必须建立健全党政主要领导权力制约机制,有效地杜绝长官的特权意志凌驾于群体之上,这张滋生众多腐败的温床必须彻底地砸烂。二是党和政府的纪检监察机构不应设在同级党委和政府的管辖之内,应该借鉴香港廉政公署等地方一些好的做法。实践证明:纪检监察机构必须单列出来,才能排除一切干扰,充分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三是同级人大、政协应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而现在的人大、政协形同于虚设,没有真正发挥监督作用,倒象是党委政府的陪衬,习惯称 “四大领导班子”。人大和政协根据其职责,应是监督党政领导班子的机构而不应属于领导机构,是不应作为领导班子的身份出现的。四是对腐败分子的处理力度应再大一些,盛世也需用重典,对腐败分子不能太“人性化”。建议进一步修改完善相关党政纪及法律法规中有关贪污、受贿腐败的量刑条款,加重量刑,要让那些腐败官员不想贪、不能贪和不敢贪。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建立健全党政主要领导权力制约机制,要重点针对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向领导干部送钱、跑官要官的歪风,领导干部插手建设工程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等微观经济活动中谋取私利的问题,领导干部的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领导干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私利的问题,党员干部参与赌博的问题,真正推行民主、公开、透明的决策和管理程序,增大腐败的机会成本。

我们党经过多年的历史实践,已经逐步建立了一套能够充分反映广大党员意志和利益的民主制度体系,但这套制度体系在很多地区和领域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要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比如要求对涉及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度资金的使用,必须经集体讨论作出决定。然而纵观腐败案例,往往是“一把手”搞“一言堂”、家长制,暗箱操作,班子成员没能保障其应有的民主权利。邓小平说:“民主集中制是我党和国家的根本制度,也是最便利、最合理的制度,永远不能丢。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新的历史任务面前,认真执行党内民主集中制,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是“一把手”正确行使职权的重要保障,也是一个党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务。我们还应大力提高党内民主生活会质量,强化党内民主监督。邓小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的情况上级不是能天天看到的,下级也不是能天天看到,而同级的领导成员之间往往是最熟悉的”。民主生活会是加强班子成员互相监督的最好形式。召开民主生活会,“一把手”应以身作则带好头,认真对照条款自查自纠。各级党的代表大会是同级党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应该真正行使权力监督职能,实行常任制和年会制,扩大全委会工作内容和权力,将“一把手”置于严密的有效的监督管理之中。

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除了纪检监察、人大、政协、审计等机构的监督外,还必须依靠群众监督。要充分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的力量,让各级党员干部的行政行为在阳光下运作、曝光,党的领导干部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以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作为自己工作的最高标准。做到这一点,作为“一把手”要自觉地把自己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管理之中。早在1945年,民主人士黄炎培与毛主席谈话时就提出了共产党能否跳出“兴亡周期率”的问题。毛泽东回答说:“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路就是让人民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懈怠,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可见我们党在建国前夕,对于中国共产党从夺取政权到掌握政权已经有了深思熟虑。在反腐倡廉工作中,把“一把手”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管理之中,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这是反腐工作机制的生命力所在。因为群众是腐败的直接受害者,也是反腐的直接受益者。“文革”时期搞的“大鸣、大放、大字报”就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领导,领导的一言一行都在群众的监督之下,谁敢腐败?这种做法虽有些过左,我们并不提倡,但也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只要我们反腐坚决,措施有力,就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支持和参与。做好群众监督工作,我们要认真培养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意识,使广大群众以主人的身份切实行使对“一把手”的监督。各单位、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各自工作实际,积极创造条件,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敏感问题以政务公开、居(村)务公开等形式让群众看得透彻、看得明白。公开就要彻底,不要犹抱琵琶半遮面,或是拣一些不关痛痒的鸡毛蒜皮小事而回避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要由公开宏观事项发展到公开具体事项,公开办事章程到公开办事结果,让群众来评判和监督,提高工作运行的透明度。做好群众监督工作,我们要努力疏通群众来信来访渠道。鼓励群众揭发举报,对每一个来电、每一封来信、每一次上访,我们都要给群众一个回音、一个答复,并跟踪追访,以调动群众参加监督的积极性。

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还必须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教育促使党员领导干部进行自律,实施自我监督。腐败现象发生的重要原因就是对权力的运行缺乏有效的监督,其次就是缺乏有效地教育,从公布的系列案件最后的反悔显示:缺乏有效的学习,失去了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正确认识,失去了信仰,最终导致走向罪恶的深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不抓好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不仅是严重失职,而且也是对干部不负责任的表现。”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是加强预防的基础性工作,是解决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于提高拒腐防变和自觉抵御腐败风险能力,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内容提要】最近民间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不反腐败,就要亡国;真反腐败,就要亡党”!这句话让人触目惊心。苏共亡党、东欧演变的教训提示我们,反腐倡廉建设事关党的生死存亡。反腐倡廉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目前腐败盛行的关键是权力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而权力得不到有效遏制的关健是制度本身尚有许多的漏洞:一是我们的许多制度还很不健全;二是我们的制度有些虽然健全,但执行不力。

党风建设是一门科学,党风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政党党风的外在环境、内在本质及其党风建设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要遵循一定的规律.党风的形成和发展也必然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它作用于党风运动变化的全过程.规定着党风自身及其运动变化的趋向。党风科学正是通过对客观的党风现象和实际的党风建设的研究去揭示党风规律的。

(一)党群关系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核心,要大兴求真务实之风.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二)强化干部廉洁自律机制.是搞好党风与廉政反腐建设的重要途径.必须强调干部尤其是掌握一定权力、具有一定职位的干部的自律自清和模范作用。(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基础。要坚持灌输教育与自我教育、典型示范教育与警示教育、思想道德教育与纪律法制教育相结合,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四)制度建设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保证.要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基本制度,推进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制度改革和创新。(五)搞好监督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关键.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充分发挥各监督主体的积极作用.提高监督的整体效能。(六)用人建设是搞好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要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启用高素质作风正的领导人才和科技人才.这是用人科学与党风科学最根本的连结点。(七)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反腐倡廉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必然要求。

反腐倡廉,即反对腐败,倡导廉政。政治伦理学术语。属政治道德范畴。廉政建设的基本内容。

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原则有

一要注重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规范性,做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

二要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系统性,做到配套完整,形成体系。

三要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针对性,做到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四要维护反腐倡廉制度的权威性,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意义有:

第一: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源头上防治腐败起到了积极作用.加强反腐倡廉见制度建设表明了我们党反对腐败的坚强决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第二:提出和使用“反腐倡廉建设”概念本身就体现了改革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思想导向意义。

第三:创造性地把反腐倡廉建设纳入党的建设体系,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拓展从源头上防治腐败工作领域。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对任何腐败分子,都必须依法严惩,决不姑息!

第四篇:企业文化管理的意义及建设路径探究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企业文化管理的意义及建设路径探究

企业文化管理的意义及建设路径探究

摘 要:在厘定企业文化管理内涵及要素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优化企业文化管理的重要意义——对企业增加价值创造、激励作用、指导及凝聚作用等,继而,提出企业文化管理建设的可取路径。

关键词:企业文化;内涵;意义;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4-0023-02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企业文化管理,成为现代企业走向成功的强大动力和重要法宝。企业文化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作为企业管理者,最重要的才能就是影响、创造以及管理企业文化的能力,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要努力建设以人为本的优秀企业文化,努力创造企业文化管理的新境界。

一、企业文化管理内涵的厘定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实践过程中,由企业管理者倡导的,在大部分员工中逐渐形成的共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感觉氛围、企业形象的总和。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满足与战略系统相匹配的要求和与组织能力系统相匹配的要求。在这个定义中,企业文化包含了四个层面的内涵:共同的价值观念——是企业决策者主导和倡导的,支撑企业发展的使命、宗旨、核心价值观、战略愿景等一系列价值观念、价值主张;共同的行为模式——共同的行为模式包括由共同的行为意识、行为能力、行为实践构成的行为习惯和相应的行为结果;共同的感觉氛围——组织群体共同的心理契约,形成了大家习惯的感觉氛围,这个氛围也是我们通常讲到的文化氛围;外在的企业形象——企业形象是外部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感受和认识。在共同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文化氛围的作用下,企业的组织特征也会以其特定的企业形象向外部展示,向企业的客户、供应商、其他利益相关者展示。

二、优化企业文化管理的意义分析 世纪,经济全球化更加汹涌澎湃,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和企业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间的兼并进一步加剧,企业要在新的形势下谋求生存和发展,实现企业的奋斗目标,没有更加强大的企业文化,没有卓越的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和企业信仰,再高明的企业经营战略也无法成功。

1.优化企业文化管理有助于企业价值增加。首先,企业文化可以降低交易成本。企从企业文化降低内部交易成本看,企业文化可以降低企业内部不确定性;可以节省有限理性;有利于释放压缩的信息;有利于遏制机会主义行为。从企业文化降低外部交易成本看,企业进行有意识的企业文化管理,确立一套价值观体系,并通过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使之得以外显,从而使得企业在进行外部交易时,外部交易主体就可明确地感知到企业的价值体系,因而面临较少的不确定性或复杂性,面临更少的机会主义行为,从而节省了外部交易主体的有限理性,诱使其也减少机会主义行为,从而加大了降低外部交易成本的可能,并有利于节省交易成本。其次,企业文化降低单位价值创造的转换成本,企业文化有利于提高团队个体成员的实际生产率及获取合作效益,从而有利于团队生产率的提高。

2.优化企业文化管理有助于激励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文化从物质层中的“企业为员工创造的工作环境”,到观念层中的“企业精神和宗旨”,再到精神层中的“预期、价值观” 等,都对员工有着一定的激励作用。优秀的工作环境和良好心理预期会使企业员工从内心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效应。企业文化的作用正是通过激励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使员工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和成就感,从而调动员工的精神力量。由于它迎合了人的需要,适应了人的本质,因此企业文化的激励作用比他任何形式都更有效。

3.优化企业文化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指导与凝聚力。企业文化中包括企业的奋斗目标,企业的行为规范和企业的共有价值观,这些都对员工的行为有着强烈的指导作用。如企业宗旨指导着员工努力方向,企业规范指导着员工的行为,企业的共有价值观指导着员工的态度。在企业文化的指导下,员工跟随着公司的轨道前进,与公司共发展,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规范员工的行为,使员工能更好地融入工作去;具有良好企业文化的企业中,员工之间会有相互欣赏、相互支持、相互鼓励的态度。它是一种极强的粘合剂,能从各个方面把员工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团结起来,形成一股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这种向心和凝聚作用,员工就会把个人的思想和命运与企业的兴衰,与企业其他员工成功与否联系起来,所谓“上下同欲”就是指思想、信念的一致,这是深层凝聚力的来源。

4.优化企业文化管理有助于凸显企业特色价值。一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形成与其创业历史、发展目标、经营理念、所处环境、企业经营者的关系十分密切。由于不同的企业从创立、生存到发展所走过的道路各不相同,各个企业采用的推动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各有差异,企业经营者的经历、认识和价值理念也迥然不同。因此,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应该各具特色,表现出明显不同于其他企业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个性化和独特性特征。

三、加强企业文化管理建设可取路径的提出

将现代的文化理念渗透到企业管理中,以文化管理推动企业管理升级,实现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才能使企业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企业文化管理的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实步骤,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文化理念能够落地生根。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企业文化理念具有重要的地位,如果不能使企业文化理念落地生根,深深地植根于企业广大干部员工心目中,企业的文化建设就是一句空话,也就无法取得积极效果。基于这一认识,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应重点做好企业文化理念的宣传工作,立足企业实际,结合企业的发展特点,将企业文化理念与企业员工的根本利益捆绑在一起,加深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理解,达到提高企业文化建设质量的目的。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以人为本、激活企业活力。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本是企业文化管理的核心理念。当今世界的企业竞争,不再仅仅是产品和市场的竞争,更是人力资源的竞争,高质量的人才才是企业最大的资源,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广大员工在企业中的主体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文化管理的成败。因此,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主要议题,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满足员工的各种要求,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而物的价值则次之。实行文化管理的着眼点在于“人”,在于人的灵魂、情感、需求、潜能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和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的和谐协调。以人为本,加强企业文化管理,就要把精力投向人,理解人、关心人。要从员工的企业主体性地位出发,充分肯定每个职工的个人价值,认真考虑员工的需求,为他们的自我实现创造条件,使他们在共同价值观念的作用下,陶冶情操、激发斗志,心情舒畅地努力工作,求得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发展。摩托罗拉公司的企业价值观是:尊重每一个员工作为个人的人格尊严,开诚布公,让每位员工直接参与对话,使他们有机会与公司同心同德,发挥各自最大的潜能。这就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魅力,也正是企业文化管理构建所要追求的。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注重媒体宣传,并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持续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必要的宣传和教育,才能让广大员工认识其重要性,才会从心里去接受,达到真正的共识。宣传和教育可以采用报纸、广播、电视、书刊、网络、会议等现代传播媒介,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分层次、分领域、有重点地宣传;在推进企业文化落地过程中,企业要将企业文化内容形成相关的企业管理制度,这就是变无形为有形,变柔性为刚性,形成规范化、人性化的约束机制,为企业文化的持续推进提供有力的制度保证。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体现并强化企业的群体价值观。在庞大的业务网络中,要找出几条主线,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明晰企业的每一个工作流程,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简单的东西量化,用流程来推动执行者的工作,让执行者通过该流程就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能使企业管理不断向科学化、制度化方向发展,使企业文化真正落实到企业的各个工作流程中。

4.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应突出企业个性、创新学习型组织。企业文化属于企业的共性,它需要通过一个个企业的“个体文化”表现出来。每个企业应表现出自己独具个性的文化色彩,才会有吸引力,即有个性才有生命力。企业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它鲜明的个性和特征,只有充分个性化的企业文化才是真正具有企业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才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最终成为企业的无形财富,成为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深谙个性文化色彩之道的企业管理者在长期经营管理实践中都十分注重构建富有特色、个性鲜明的优秀企业文化,都十分注意彰显其独特的企业文化魅力,使其企业文化的特质表现得更为淋漓尽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致;面向未来的成功企业创建出一种新式的、有别于一般现有组织机构的扁平式学习型企业组织,这有助于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学习型企业组织具有五种技能: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队学习和系统思考。创建新型的学习型企业组织,就能在共同愿景的感召下,树立崇高的信念与使命,追求心灵的成长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创建学习型企业文化,不仅被视为业绩最佳、竞争力最强、生命力最强、最具活力的企业组织形式,更重要的是,它使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跃上更高层次的精神境界、升华生命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美]约翰·科特,詹姆斯·赫斯克特.企业文化与经营业绩[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2] 张向前,刘佳,黄种杰.和谐社会企业文化管理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7,(2).[3] 李书进.浅析中国民营企业文化的缺失[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3).[4] 宋媛.浅论ERP系统的实施与企业文化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21).[5] 吴照云,王宇露.企业文化与企业竞争力—— 一个基于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的分析视角[J].中国工业经济,2003,(12).[6] 王斌.略论企业文化管理的构建与意义[J].理论月刊,2008,(4).[责任编辑 吴高君]

------------最新【精品】范文

第五篇:反腐倡廉的意义

反腐倡廉的意义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条件下,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文化必然会乘机而入,同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剥削阶级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相结合,滋长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等消极现象,对人们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产生冲击,也会侵蚀我们的干部和党员队伍,甚至毁掉一些意志薄弱者。因此反腐败斗争的意义就要求我们及时而有毅力去做这项工作。

首先,反腐败斗争具有紧迫性。反腐败斗争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保持清正廉洁,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从而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某些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产生了官僚主义、贪污受贿、敲诈勒索,贪脏枉法、执法犯法、任人唯亲、裙带关系、腐化堕落、道德败坏等腐败现象。如果任其蔓延,就会使党变质、国变色,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毁于一旦。因此,要保证党不变质、国不变色,改革开放顺利进行,就必须加强法制建设,惩治腐败。

其次,反腐败斗争具有长期性。邓小平同志指出:“惩治腐败斗争,不能搞一天两天,一日两日。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产生腐败的原因不可能在短期内得到根本解决,这就决定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从思想上看,封建主义的残余思想和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还会对我们一些党员和干部产生腐蚀作用。从制度上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监督机制不健全,权力制约机制不健全,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有可能被某些腐败分子用于谋取个人的私利。因此,清除腐败要通过长期的制度建设和思想教育,这些都决定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

最后,反腐败斗争具有艰巨性。惩治腐败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但腐败是一个历史性的顽症,反腐败斗争必然要遇到腐败势力和分子的抵制和反抗。同时,反腐败斗争涉及到社会的、经济的、政治的、思想的、文化的、法律的诸多方面,由于它又是一个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工作,因此,开展有效的反腐败斗争必然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阻力。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

实践证明,反腐败不能通过“搞运动”的方式来进行,这种方式不仅往往出现大轰大嗡的情况,而且容易使腐败分子漏网或反腐败斗争扩大化的问题。因此,只要把反腐败斗争纳入法制轨道,才能取得良好成效。

下载刍议反腐倡廉建设意义与路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刍议反腐倡廉建设意义与路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化广场建设与创新刍议

    惠州市政协2012年“创新文化与创新城市建设”主题理论征文文化广场建设与创新刍议 经济是城市的实力,文化是城市的魅力,文化广场是经济与文化的结合,体现城市的活力。近年来,惠......

    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内涵、意义及实现途径

    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内涵、意义及实现途径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四中全会根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和新形势,第一次明确提出了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和重大任......

    刍议财务管理创新的路径论文五篇

    【文章摘要】企业管理创新有可遵循的规律,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线索就是管理科学进步的一般规律。归纳财务管理进步的一般规律,包括:财务管理的对象从单一要素到多要素的综合、......

    反腐倡廉的意义_反腐倡廉的意义[5篇]

    反腐倡廉的意义_反腐倡廉的意义1摘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党秉承着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忧患感,不断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全面推......

    国家审计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路径研究(精选5篇)

    国家审计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路径研究 国家治理的目标是实现国家良治,而腐败是对国家实现良治目标的重大威胁。国家审计作为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内生的一个具有预防、揭示、......

    秘书收集资料的意义、路径与要求

    秘书收集资料的意义、路径与要求口米广弘资料是秘书写作的宝贵财富和坚硬基石,是所有精神产品必不可少的原材料。资料对于秘书工作者而言意义非凡,秘书的思想从资料中提炼,道理......

    刍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当前,党中央站在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建设伟大富强国家的高度,立足农村实际,创新性地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目标,扎实开展......

    国企执行力建设刍议[最终定稿]

    国企执行力建设刍议 “三分战略,七分执行”,离开执行力,所有战略决策都将成为空谈。而执行力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分析当前国有企业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