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破解城市交通两难调研对策
行车难、停车难是世界各大城市的通病。我区也一样,随着城区规模的扩大、人口的集聚、车辆的增加,交通问题也日渐显现,已影响到城市功能的发挥和人们日常的工作、生活。因此,高度关注城市交通,破解两难、改善交通已成当务之急。
形成城市交通两难的原因
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功能定位。城市道路功能一般有两种功能,即交通性道路和生活性道路。交通性道路主要承担城市区域间的交通;生活性道路主要承担城市区域内居民的购物、休闲。如道路功能定位不准确或功能混杂,势必造成交通的拥堵。象我区老城区的市心路即是两种功能混杂的道路,既是交通性道路(城市中轴线),又是生活功能性道路(两侧商业设施林立)。而西河路又是功能不清晰,既非交通性道路(交通流量小),也非生活性道路(商业设施少)。
——道路布局。城市道路布局通常有三种形式,即在横向平面上有格网式、放射加环形式和混合式。同时,在纵向等级上有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之分。目前世界各城市一般采用格网式布局。这种布局形式容易分割城市功能区块和组织交通,是一种开放式布局。道路布局的科学合理则有利于城市交通的畅通;布局混乱,则影响城市交通。不同的城市根据当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采用适合自己城市的布局形式,则使城市交通有序。象纽约的曼哈顿,根据其南北长(26公里)、东西窄(5公里)的地形条件,设置了16条南北向大道和275条东西向的街,是标准的格网式布局。同时,道路等级分明,南北向的16条大道(交通性主干道)承担区域间交通的联系和过境功能,东西向的街(生活性次干道)主要承担交通到达功能。而我区的道路布局,特别是老城区,由于受地形条件的制约,向北、向西遇山则止,向东遇铁路则止,道路网向外织不出去,难以形成内外有机联系的开放式道路网。同时,道路等级不明,象萧绍路既是过境性交通道路,又是到达性交通道路。
——断面形式。一至四幅路是道路通常采用的断面形式。一幅路(市心南路、人民路)无隔离设施,一般适用于生活性道路,以便于行人来回两侧的购物与休闲;多幅路(通惠路为三幅路、市心中路为四幅路)设置隔离带,机非分流、人车分流,一般适用于交通性道路。城市中的主干道为交通性道路,一般采用多幅路;次干道、支路则为生活性道路,一般采用单幅路。而我区的城市道路,特别是老城区,道路功能与道路断面形式往往是不对应的。如市心南路、人民路是单幅路,作为生活性道路,这种断面形式是相适应的,而人车混流的单幅路作为交通性道路则是不适应的。事实上这两条道路又承担着交通功能。如此这般,交通拥堵的产生就不可避免。
——交通结构。城市的交通有两种结构模式,即小汽车模式和公交模式。发达国家的城市一般采用公交模式。人们出行的方式以公共交通为主,小汽车为辅。公交出行方式占所有出行方式的50%以上。如我国的台北市拥有公交专用线8条、3500辆公交车和67公里长的地铁,每天运载旅客275万人次,人们采用公交出行方式已达40%以上。这些城市街道上鲜有行人,更不要说有三轮车和自行车等非机动车。国内的其他城市,我区也一样,由于公交发展缓慢,小汽车增加较快,而大多数人出行方式仍然是传统的,道路上充满着行人和非机动车,这样也势必造成交通拥堵。如我区目前拥有公交线路25条,公交车224辆,每天运载旅客9万人次。同时,汽车 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在增加(全区拥有9万辆)。
——交通管理。交通管理科学与否,也是造成城市交通好坏的重要因素。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城市的交通较为成熟的做法主要有单行线管理、绿波带管理、识别系统管理等方式。单行线管理,即城市内的道路70%采用单行方式,这种方式可以提高道路30%的通行能力。绿波带管理,即根据城市道路的长短,整条路或分若干段,同时开启绿灯或红灯,以提高通行量。识别系统管理,即道路的名称统一采用阿拉伯数字命名。同时,规定南北向称大道,东西向称街,从而建立道路坐标系统,使每个行驶者能迅速确认当前行驶的位置和所要到达的位置。这种数字道路识别系统,好处在于各数字间是有联系的,很容易识别和确定你所要到达的目标位置。而目前国内的城市道路名称,路名与路名之间是没有联系的,行驶者很难根据当前的位置判断出所要到达的位置。小汽车管理,发达国家的城市对小汽车的管理通常采用“鼓励购买,限制使用”政策。象纽约有700万辆车,只允许100万辆上街。而国内城市有多少辆车,就有多少辆在街上跑。象北京有200万辆车,这些车辆的行驶是不受限制的。同时,发达国家城市对小汽车的行驶、停车采取高收费管理。象伦敦、新加坡除停车采取高收费外,在城区核心地段行驶不要收取道路使用费,以限制小汽车的使用。目前国内的广州市也在酝酿推出这一做法。
——人员素质。人员素质的高低也是影响城市交通不可忽略的因素。步行者、驾车者交通意识的淡漠,不良行为习惯的放纵,也是导致城市交通拥堵的直接原因。
改善城市交通的对策
综上所述,影响城市交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从根本上改善城市交通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几代人的努力才能缓解和解决问题。因此,要破
解城市交通“两难”问题,必须坚持“远期有所设想,近期有所作为”的原则,对城市交通进行总体考虑,重点突破。
就远期而言,对城市交通的改善,重点是作好三篇文章,即编制《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和《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已于2004年委托上海同济大学编制完成,并已批准实施。应该说这个规划较为科学合理地勾画了我区未来的道路交通的发展蓝图,规划了功能清晰、等级分明、布局合理的格网式路网系统。规划提出城市快速路为“三纵三横”,即“三纵”为四季大道、风情大道、通惠路,“三横”为杭甬高速公路城区段、机场快速路、彩虹大道;城市主干路有“四纵三横”,即“四纵”为蜀山路、市心路、新城路、03省道东复线,“三横”为滨江二路、建设一路、闻堰南路;城市一般主干路为“一环四纵五横”,即“一环”为钱江世纪城内环路,“四纵”为金鸡路、青年路、萧然西路和新街大道,“五横”为鸿达路-桥南路、建设四路、金城路、南一路和南三路。《区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正在编制中。《区城市交通管理规划》还未编制,这项工作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配套规划,应该列入区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
就近期而言,对城市交通的改善,应该抓住影响城市交通的主要矛盾,重点加以突破。从我区目前的城市交通现状看,由于有前面已分析的诸多深层次原因,直接呈现三大表象问题,即南北不畅、机非不分(人车不分)、容量不大。而以机非不分(人车不分)最为突出。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城市交通的拥堵,必须重点加以解决。
——建设南北第三大通道。我区老城控规提出的南北向通道共有七条,即杭萧路、西河路、市心路、江寺路、育才路、通惠路、虎山路。从目前的交通状况看,车流量最大、最拥堵的还是老城区西侧的几条道路,而以市心路最为甚。如果把市心路列为南北向第一大通道,萧然西路、杭萧路列为第二通道(已列入区政府的改造计划),那么我们可以把西河路、工人路列为第三大通道。虽然萧然西路、杭萧路的改造已列入计划,但该道路北侧不直接连新区,故作为南北向并不是最理想。要分流市心路的车流,最理想的方案是改造西河路、工人路。因为西河路紧挨市心路,可以直接分流市心路的车流;联系南北向又最便捷;北侧有现成的工人路(原杭二棉段已建好)可沟通。同时,目前的西河路,既非生活性道路,又非交通性道路,其道路功能定位不明,不能发挥作为城市道路应有的作用。因此,要强化西河路的交通功能,增辟机动车道,北伸下穿杭甬铁路与工人路沟通,建立老城区西侧南北向第三通道。
——城市主干道设置机非隔离带。如前所述,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直接的表象原因是机非不分、人车不分。特别是老城区道路断面形式为一幅路的主干道和两条主干道的十字平交处,因人车不分、机非不分而导致交通拥堵的现象尤为突出。在人、车、路三者关系中,人、车是活的,而路是死的。只有人、车各行其道、有规有矩,才能使交通有序。而一味增加道路宽度和里程,是行不通的。不要说无充足的资金建道路,就算资金充足也因土地、拆迁等原因而难以开展建设。因此,在目前公交不发达、人们的出行方式仍然以步行和非机动车为主的情况下,对老城区的一些主干道和十字平交处实行机非分流、人车分流改造是切实可行的。这项改造投资少、易操作、效果好。象人民路、西河路、育才路、道源路可设置机动车隔离带;萧绍路与育才路、人民路与市心路、拱秀路与市心路等十字平交处可建简易地下人行道;西山道口、人民路道口是交通枢纽,有多条路在此交汇,交通状况非常恶劣,在目前大型立交无法建设的情况下,也可建地下人行通道,把人、非机动车先分离出去,以改善这些道口的交通状况。这些主干道人车各行其道,十字平交、铁路道口处消除阻梗,老城区的交通必将有所改善。
——加强停车场和支路网的建设。加快城区停车场和支路网的建设,增大城区静态交通的容量,也是缓解城市交通的有效方式之一。在停车场的建设上,重点是规划建设的老城区核心地段上的几处大型停车场。目前老城区核心地段主要停车场(永兴公园地下、新世纪广场、市心广场地下等)共有大约700个停车位。按照老城区核心地段现有公共建筑总面积(65万平方米)10‰的要求配备停车位,需要6500个,而现有的这700个停车位远远不能满足老城区核心地段停车的需要。因此,除按老城控规提出的逐步建设47处,共计12200个机动车公共停车位外,目前可以重点只考虑以人民路为分界线,在老城区核心地段的南北各建一个大型停车场。象现在的祈园寺地块可建地下停车场(地下4层),另外在人民路以南适当地段建设大型停车场(地下4层)。这两个停车场面积大约在2万平方米左右,每一层可设停车位180个,可增加老城区核心地块的停车位1440个。同时,严格执行新建的居住小区按总户数的100%标准配备停车位,新建公共设施按总面积的10‰标准配备停车位。此外,借鉴国外发达城市的经验,结合国内城市的实际,充分发展低等级的城市支路,不失为一种缓解城市交通的有效方法。支路作为城市道路的组成部分,日常的交通流量并不大,但是支路在起到疏散主、次干道的车、人的作用的同时,也能起到停车库的作用。发达完善的支路系统,能够滞留大量的人、车,可以有效的缓解主、次干道上的交通压力。通过支路来增加道路线密度,从而达到增加静态交通容量的作用,进而改善城市的交通状况,这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做法。对我区来说也值得借鉴。同时,支路的建设,相对与城市主、次干道的建设来说比较容易,投入少,拆迁量小,也比较灵活。因此,要缓解城市两难矛盾,老城区停车场与支路网的建设就势在必行。
第二篇:城市交通调研报告
关于鞍山市城市交通调研论文
摘要:城市交通是城市品味和文明程度的直接反映,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交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受人、车、路、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不可避免的要发生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等交通问题。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来研究减少拥堵和降低交通事故率的方法以及具体的管理措施。随着近年来城市市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机动车出现在鞍山市的各个交通要道,机动车保有量和城市交通需求的快速增长使得交通拥堵、出行不便、停车困难等“城市病”已成为广大市民热切关注的焦点。因此,我院和鞍山市城市规划局合作对鞍山市主要路段的车流量和商场人流量高峰时段进行了调研。
关键词:道路交通、鞍山市、交通拥堵、调查 引言:通过对鞍山市当前的各个交通要道、主要公共建筑的人流车流情况的调查,我们可以掌握关于本市交通情况的具体情况。以便了解到本市的实际交通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改进方向及做出改造方案。有利于本市交通情况向更加有序和科学的发展,为未来的交通需求提供相应的道路工程设施及交通管理控 制手段。也可使未来市民的出行、工作变得更加方便。
在调研之前,老师和规划局的工作人员就做了详细的调研计划,提高了我们调研的效率,为了获得比较完整的资料,我们在各种公共建筑的人流车流记录调查、客车及火车站的问卷调查、城市交叉路口的车流记录调查、不同路线的车速调查、公交车视频观看并对上下车人数的记录调查等多种地点的多种方式的调查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向城市的集中,车辆的急剧增加,道路交通量也在急剧增长。但是,由于人、车、路、交通环境和交通管理工作等方面的发展不协调,加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交通秩序、交通安全还不尽如人意,中心城区交通阻塞时有发生,甚至有些路段的交通阻塞还较为严重;道路交通的安全畅通没有可靠保障,直接影响着交通运输任务的完成,阻碍着我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了解决如此多的不尽人意的交通问题,使城市规划局能够在未来对我市的整个城市的交通有系统有科学性的进行规划建设。具体有我建筑学专业11届至09届和土木的学生一起轮流制调研。其中我建筑10届学生60人分为15
组,每组四人。其实,当时正处于我们忙于做专业课设计时间,而且当时对于鞍山这个北方城市还是很冷的,我们又主要负责早上7点至中午12点的调查任务,所以,对于这么个又苦又累的工作,我们当时是挺不愿意做的,但是,当听说完老师的讲解,想到未来鞍山城市的变化中也会有我们的功劳,能为鞍山的城市交通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而且从中我们也可以切身的体验一把本市交通的状况,顿时我们充满了兴趣与激情。
本次调研因为各个方面的原因,需要我们间断性的一个月左右,其中需要不断的改变调查地点、调查对象及调查方法。其中,我们组总共进行了
1、对大商新玛特的哥哥主要出入口进行人口流量调查;
2、对大清花饺子馆进行人流量调查;
3、对鞍山火车站旅客发放调查问卷;
4、对人民路-铁西三道街交叉路口的各类行车的来往数量记录调查;
5、对三十五中学前交叉口进行车流量调查;
6、观看公交车视频并记录行车路线往返上下车人数的记录调查。
对大商新玛特调查是早上5点多起床坐车赶在7点之前到达,我组由我和另一名同学负责其中一个出口人流量的调查,四月份的鞍山还比较冷,当时我们就进入室内调查,但是,我们却被保安赶了出来,并且还把我们远远的赶开,当时感觉很是郁闷,感觉到我们是为了大家做工作却得不到大家的谅解,不过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即使是在离出口十米之远的地方还在认真地调研。好在后来经过老师的协调,商场才允许我们继续进行调研。中午12:30以后是有我们建筑学09的接班,然后我们离开的。在这之中,即便是上厕所,我们也会分开去,不曾有一分钟的离去。尽量做到让我们的调研数据更加精准。
对火车站的旅客调查问卷和对人民路-铁西交叉口的调查是在同一天,早上7:00之前赶到指定地点,因为早上下了雨,所以当时的天气很冷,我带领我组其余的三个女生早饭都没来得及吃就开始进行车辆的记录,记录内容包括大小中客车、大小中货车及非机动车在本路口的来往车量每个路口有六个人,以便三个人记录来车或去车的直行、左转或右转。每隔十分钟汇总一下在本十分钟内的各个类型车的数量。早高峰是车流最多的时间,10分钟有小客车最多达80多辆,其它时段一般持续在20辆左右,其它类型的车辆数量较少,一般在5辆左右。虽然当时很冷也很饿,但是我组的四个成员都没有提前离开,一直坚持到规定的时间结束。等到规定的时间到后我们又步行到火车站,每人10张问卷及10份小
礼品,我们开始寻找不同的旅客做调查,调查内容主要有旅客的性别、年龄、来自哪里、将去往哪里、在本市停留时间、对火车站附近的交通状况的看法等等。调查过程中,大部分旅客都非常热情,每位旅客调查结束我们都将送一份小礼品作为他们对我们的配合的奖励。一直到上午12:00左右,结束调查,中午回校稍作歇息,到下午3:30前再次赶到人民路-铁西交叉口做晚高峰的车流量调查,直到晚七点才由校车接回学校,整整一天的社会实践,即让我们劳累也让我们受益匪浅。
观看公交视频记录调查是在学校机房进行,由老师拿来视频资料,每个同学一辆公交车在一天中部分不同时段的往返一次的行程状况,记录下一次行程在每个站点的到站时刻及离站时刻以及上下车人数,由于一次行程往返总共大约都要一个小时左右,因此每次视频记录将要花费半天的时间,总共进行了三次视频的记录。
在完成以上这些相应的调查后,我们把得到的数据输成表格的形式交由老师,才算彻底的完成了任务。到此,为鞍山未来交通发展的工作的前期调查工作在我们全体同学与老师的努力下圆满完成。
在为期一个月的城市公交的调查中,让我们了解到城市道路交通管理是城市现代化交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众多部门,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根本上说,要改善鞍山的城市交通状况,提高管理水平,必须从城市规划、道路建设、采用先进的交通管理技术、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以及提高交通管理者的素质、落实依法严格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同时,也应该在交通管理实践中不断完善交通法规,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交通管理需要。最后,城市道路交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解决鞍山的交通拥堵问题是一个长远而漫长的道路,一定是要经过长时间的调整与努力,从而才能彻底的告别堵车的年代。
结语:有几座城市敢说自己没有交通拥塞的问题?但又有多少人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城市交通拥塞所要付出的巨大代价?我们这些过去整天只待在学校的学生终于真真正正地与社会来了一个较长时间的接触,让我们获得了许多在学校无法获得的人生经历,也让我们身临其境的感受了一把鞍山的城市交通的整体状况。虽然其中不乏耽搁了我们做专业课设计的时间、去图书馆学习的时间,也不乏冷风的吹打及身体的劳累。但是,我们的收获让我们觉得这实在是物有所值,我们为鞍山的城市发展作出了贡献,这是多么的令人感到骄傲。在此,只希望城市规划局的工作者们用我们的辛苦劳动成果,把鞍山市的交通改建的更加顺畅,希望鞍山的城市面貌尽早得到更好的发展。希望同学们的努力能为解决鞍山市日益激化的交通供需矛盾提供帮助。
第三篇:关于城市交通情况的调研报告
城市交通是城市品味和文明程度的直接反映,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促进我区“三创三评”目标和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目标的顺利实现,区委、区政府于近日就我区城市交通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湘东区交通基本情况
我区的交通网络主要是由公路和铁路两部分组成,本次调研重点是公路交通网络。湘东,与湖南的长、株、潭经济区毗邻,是江西的西大门,交通十分便利,浙赣铁路、昌金高速公路、320国道自东向西横穿全境,319国道由北向南贯穿全境,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130公里,距省会南昌290公里,周边可与莲花、芦溪、安源、上栗及湖南攸县、醴陵相接。目前,境内拥有公路总里程1615.55公里(不包括城市道路),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为189.3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及连接线2条14.629公里,国道2条41.846公里,省道3条102.202公里(待定),县道14条242.267公里,乡道34条186.257公里,村道818条1028.349公里;拥有一级公路18.328公里(在建),二级公路103.106公里,三级公路69.865公里,四级公路675.797公里,等外公路737.659公里;拥有沥青路126.291公里,水泥路762公里,砂石路727.259公里;拥有桥梁291座计4392延米。到2007年底为止,全区132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
二、湘东区交通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路网是我区经济、社会、综合运输以及人民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尽管我区公路网建设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路网的质量和数量仍不能满足经济跨越式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客观要求。湘东区公路网仍然是湘东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还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路网发展不平衡,通畅深度不够
我区公路建设重点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核心的地带,呈放射性地向核心外围地域分布,造成了路网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南部东桥、广寒、白竺三个山区乡镇,路网发展相对滞后。全区132个行政村虽然已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即到村委会所在地已通油(水泥)路,但通自然村的公路大部分是泥砂路,通畅深度不够。
(二)路网等级较低
湘东区路网的技术水平偏低,到2007年底止,全区三级以上公路为202.094公里,仅占全区公路总里程的12.5%,而四级和等外公路达到1413.456公里,占总里程的87.5%,低等级公路相对较多,这远远不能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加速高等级公路的建设,提高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应是路网建设的急中之急。
(三)路网结构有待改善
目前,我区的路网框架已初具规模,全区“三横两纵”的路网格局已经形成:“三横”包括骨架公路昌金高速、干线公路320国道及白竺崇源至排上南部经济干线;“两纵”包括干线公路319国道及荷尧萍洲(昌金高速连接线)至东桥界头公路。但南部经济干线和荷尧萍洲至东桥界头公路部分路段等级较低,没有达到二级公路的标准。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公路网,干线公路必须改造成较高等级的公路(二级以上),同时,还可以适当加密。
(四)与区域外连接的公路、中心城区的进出口公路均需加强
湘东区与周边市县(包括萍乡市内的莲花县、芦溪县、安源区、上栗县和湖南省的醴陵市、攸县)相联系的主要出口路有32条,其中出入湖南的16条,出入市内相邻县区的16条。由于这些公路大部分等级偏低,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湘东区与周边市县经济往来。中心城区进出口公路以及大部分城区道路有待进一步完善,不利于发挥城镇的辐射和带动功能。
(五)公路建设资金缺口大
近年来,湘东区加快了公路建设的发展,但由于区域经济整体水平还不够发达,资金筹措较为困难。通过积极努力争取到上级的部分项目补助资金外,区、乡(镇)、村三级配套资金缺口较大,对公路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阻力,资金短缺是我区交通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六)公路养护管理任务艰巨
由于资金缺乏保障、行驶公路的车辆超限运输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区内大部分主要道路路面损毁、路况逐步恶化,公路养护管理面临巨大的压力。
三、规划湘东区交通网络的几点建议
(一)制定湘东区公路网规划
1、公路网规划目标
公路网规划目标以我区制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为依据,打造区至乡镇半小时经济圈,以湘东城区和陶瓷产业基地为中心,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更加完善的交通网络。
2、公路网规划布局准则
一是规划线路必须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路网效益;二是服从国家、省、市交通主管部门颁发的各类公路交通规划中涉及湘东区境内有关内容;三是与区、乡两级的城镇规划以及陶瓷产业基地路网规划相结合;四是按骨架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三个层次进行规划;五是尽量确保路网平衡发展;六是促进湘东公路运输业的进一步发展。
3、公路网布局方案
根据我区的公路网现状,建议将原路网框架“三横两纵”调整为“四横四纵”,“四横”包括昌金高速、320国道、南部经济干线白竺崇源至排上公路、白竺至东桥界陂公路;“四纵”包括金升高速麻山小桥至白竺源并段、319国道、荷尧上云至广寒龙泉公路、荷尧萍洲至东桥界头公路,新增一横(白竺至东桥界陂公路)和两纵(金升高速麻山小桥至白竺源并段及荷尧上云至广寒龙泉公路),使全区整体路网框架更加完善。
(1)骨架公路:
一横:昌金高速上云马冲至大义金鱼石段,湘东境内长10.795公里,已建成,往东途经青山、福田进入萍乡市区,往西进入湖南株洲市。
二纵:金升高速麻山小桥至白竺源并段(待定),湘东境内长14公里,可与芦溪、上栗相连。
(2)干线公路:干线公路在整个公路网中起着全面性和支配性的作用,是公路网规划的重点。
①主要干线公路:共6条
二横:五里至老关线(320国道,一级18.328公里,在建),往东进入萍乡城区,往西进入湖南湘、株、潭经济圈;
三横:南部经济干线白竺崇源至排上线(待定省道,二级33.8公里,在建),主要控制点为:白竺乡崇源、源头、麻山镇桃源、汶泉、麻山、景星、腊市镇庙岭、炉前、排上镇西坑、荷塘、美田桥。该线自东向西横穿湘东境内,往东与芦溪县南坑相连,往西进入湖南醴陵、攸县。
四横:白竺至东桥界陂线(新增干线公路,二级35公里),主要控制点为:319国道、白竺乡政府、黄岗、中村、广寒乡郊溪三十六湾、官溪、广寒乡政府、南岗口、东桥镇茶红、沿塘、界陂,接湖南攸县。
一纵:麻山岭背至白竺柘村线(319国道,二级23.8公里,已建),是我区的主要出口路之一,由北往南可连接萍乡城区及莲花县。
三纵:荷尧上云至广寒龙泉线(新增干线公路,二级62公里),主要控制点为:青山温盘、荷尧上云、横江、亭子岭、320国道、电厂沿河路、湘东新湄、麻山桐田、麻山镇政府、麻龙公路、白竺杉坪、白竺水洋、广寒郊溪、官溪院冲、洞溪、龙泉,接湖南攸县。
四纵:荷尧萍洲到东桥界头线,二级49公里,主要控制点为:昌金高速出口、荷尧镇萍洲、昌金高速湘东连接线、昌盛大桥、湘东镇阳干、陈家塘、下埠、排上、东桥、界头,接湖南攸县。
②与区域外连接的主要出口路
湘东区与区域外连接的主要出口路共有32条(包括几条干线公路),出口路的重要节点主要是:a、通往湖南的节点包括荷尧镇金鱼石、香山寺、老关镇关下、莲花冲、登官分水坳、排上镇官桥、美田桥、东桥镇凫田、界陂、邹家园、界头、江边、广寒乡大沙江、黄土岗、白竺乡长长坪;b、通往市内各县区的节点包括湘东镇流田、青泥岭、新湄、均圹、荷尧镇上云、泉陂、土壕、石岭、麻山镇仙锋、大山、小桥、岭背、白竺乡柘村、磨头、崇源家山庙、苏圣山。建议将这些与区城外连接的通道均建设成为三级以上的道路,重要的出口建成二级公路。
③城市进出口公路
湘东区城市进出口公路主要有11条。包括昌金高速连接线、新村至桐田公路、河洲至金鱼石公路、大江边至麻山公路、320国道、湘东至下萍洲公路、湘东城区内环线(五里至河洲)、湘东城区外环线(腊市至庙岭)、新中毛塘(东环路)至萍乡长兴馆公路、陈家塘至下埠公路、陈家塘至大路里公路(樟大线)。建好城市进出口公路,有利于发挥城市的辐射和带动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建议将城市进出口公路建设成为三级以上道路(部分公路已经建成),重要路段建成二级公路。特别是新中毛塘至萍乡长兴馆公路及湘东城区内、外环线须列为重点规划线路。
毛塘至长兴馆公路:一级10.5公里,是湘东城区与萍乡城区连接的快速通道,意义深远。主要控制点为:毛塘(湘东区东环路)、新湄、新塘、略下、长兴馆,湘东境内长5公里。
湘东城区内环线:一级10公里,沿线分布萍铝、萍电、萍钢等大型企业,同时,是湘东中心城区的一条重要环线,对于城区的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路线主要控制点为:320国道(五里)、大江边、昌盛、河洲(320国道)。
湘东城区外环线:一级43公里,沿线分布我区规划的陶瓷产业基地、低质煤供应区、物流园区、铝制品加工区及麻山景星煤电铝项目所在地,同时,我区境内萍钢、萍电、萍铝、巨源煤矿、上官岭煤矿等一大批大中型企业座落于外环线两侧,对于我区打造循环经济圈意义重大。路线主要控制点为:麻凤线(腊市)、陶瓷产业基地工业南大道、工业大道、320国道、荷尧镇火烧桥、湘东镇美建、五里、樟木桥(320国道)、新垅、大江边、腊市庙岭(麻凤线)。
(3)农村公路
公路网框架形成后,必须靠农村公路进一步进行网络化,才能形成比较完善的整体,有如人体必须由“骨架”、“经脉”和“毛细血管”共同组成。县道可建成三级以上的公路,重要县道建成二级公路;乡道建成四级以上的公路,重要乡道建成二、三级公路;村道逐步将等外泥砂路建成水泥路,技术等级逐步提升为四级以上。
(二)确保公路网规划的稳定性和权威性
由于公路网规划期限较长,常会因领导人事变迁或有关领导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等原因,影响规划的贯彻实施,易出现重复建设、偏离规划方案的建设等问题。为防止减少公路建设的盲目性,建议由区委、区政府审核通过后,赋给规划稳定性和权威性。
(三)拓宽资金筹措渠道
一是通过贷款或招商等方式进行路网建设;二是做活土地开发这篇文章。由于公路带来了沿线的经济繁荣,可利用土地升值,作为公路建设专项基金用于公路改造,同时,采取拍卖沿线公路广告经营权和设施冠名权等办法,发挥公路基础设施无形资产的作用;三是积极争取上级公路改造补助资金,以减轻公路建设的资金压力。
第四篇:关于城市交通情况的调研报告
城市交通是城市品味和文明程度的直接反映,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为了促进我区“三创三评”目标和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卫生城市目标的顺利实现,区委、区政府于近日就我区城市交通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湘东区交通基本情况
我区的交通网络主要是由公路和铁路两部分组成,本次调研重点是公路交通网络。湘东,与湖南的长、株、潭经济区毗邻,是江西的西大门,交通十分便利,浙赣铁路、昌金高速公路、320国道自东向西横穿全境,319国道由北向南贯穿全境,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130公里,距省会南昌290公里,周边可与莲花、芦溪、安源、上栗及湖南攸县、醴陵相接。目前,境内拥有公路总里程1615.55公里(不包括城市道路),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为189.3公里。其中国家高速公路及连接线2条14.629公里,国道2条41.846公里,省道3条102.202公里(待定),县道14条242.267公里,乡道34条186.257公里,村道818条1028.349公里;拥有一级公路18.328公里(在建),二级公路103.106公里,三级公路69.865公里,四级公路675.797公里,等外公路737.659公里;拥有沥青路126.291公里,水泥路762公里,砂石路727.259公里;拥有桥梁291座计4392延米。到20xx年底为止,全区132个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
二、湘东区交通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路网是我区经济、社会、综合运输以及人民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基础设施。尽管我区公路网建设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路网的质量和数量仍不能满足经济跨越式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的客观要求。湘东区公路网仍然是湘东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还存在着许多有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路网发展不平衡,通畅深度不够
我区公路建设重点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核心的地带,呈放射性地向核心外围地域分布,造成了路网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南部东桥、广寒、白竺三个山区乡镇,路网发展相对滞后。全区132个行政村虽然已实现村村通油(水泥)路,即到村委会所在地已通油(水泥)路,但通自然村的公路大部分是泥砂路,通畅深度不够。
(二)路网等级较低
湘东区路网的技术水平偏低,到20xx年底止,全区三级以上公路为202.094公里,仅占全区公路总里程的12.5%,而四级和等外公路达到1413.456公里,占总里程的87.5%,低等级公路相对较多,这远远不能适应区域经济的发展需要。加速高等级公路的建设,提高农村公路的技术等级,应是路网建设的急中之急。
(三)路网结构有待改善
目前,我区的路网框架已初具规模,全区“三横两纵”的路网格局已经形成:“三横”包括骨架公路昌金高速、干线公路320国道及白竺崇源至排上南部经济干线;“两纵”包括干线公路319国道及荷尧萍洲(昌金高速连接线)至东桥界头公路。但南部经济干线和荷尧萍洲至东桥界头公路部分路段等级较低,没有达到二级公路的标准。要形成比较完善的公路网,干线公路必须改造成较高等级的公路(二级以上),同时,还可以适当加密。
(四)与区域外连接的公路、中心城区的进出口公路均需加强
湘东区与周边市县(包括萍乡市内的莲花县、芦溪县、安源区、上栗县和湖南省的醴陵市、攸县)相联系的主要出口路有32条,其中出入湖南的16条,出入市内相邻县区的16条。由于这些公路大部分等级偏低,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湘东区与周边市县经济往来。中心城区进出口公路以及大部分城区道路有待进一步完善,不利于发挥城镇的辐射和带动功能。
(五)公路建设资金缺口大
近年来,湘东区加快了公路建设的发展,但由于区域经济整体水平还不够发达,资金筹措较为困难。通过积极努力争取到上级的部分项目补助资金外,区、乡(镇)、村三级配套资金缺口较大,对公路建设带来了很大的阻力,资金短缺是我区交通事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六)公路养护管理任务艰巨
由于资金缺乏保障、行驶公路的车辆超限运输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区内大部分主要道路路面损毁、路况逐步恶化,公路养护管理面临巨大的压力。
三、规划湘东区交通网络的几点建议
(一)制定湘东区公路网规划
1、公路网规划目标
公路网规划目标以我区制定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为依据,打造区至乡镇半小时经济圈,以湘东城区和陶瓷产业基地为中心,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更加完善的交通网络。
第五篇:城市交通拥堵现状及对策分析
描述:
【摘 要】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笔者从交通拥堵发生的原因、产生的危害以及国内外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出发,分析了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提出了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方向在于交通管理精细化的思路,以期能从拥堵疏导角度为交通管理人员在拥堵控制时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交通控制;拥堵疏导;交通管理
1.引言
城市交通是衡量城市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城市生活的命脉。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交通需求迅速 的增长,交通问题俨然已成为困扰着城市发展的重大难题,它所带来的时间浪费、运营成本上升、交通事故、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问题使得交通拥堵成为制约城市 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调查统计表明:在拥挤状态下的能耗是最优状态的2倍。如果一辆汽车在7 km/h和88 km/h之间加减速1000次,那么其燃料消耗比匀速运行时多消耗60升,对于货车则多消耗114升,因此,如何避免和减少交通拥堵造成的影响,保持道路 通行的高速、安全和舒适的特性,已成为我国交通部门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首先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总结了目前城市交通拥堵的研究现状,对该领域的研究动态 进行分析总结,并通过对我国大城市的交通拥堵现状的分析,对城市交通拥堵的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
2.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于交通拥堵,现在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目前对交通拥堵的界定主要包括如下几种:
(1)日本建设省1994年在制定新交通拥堵对策时,将一般道路拥堵长1 km以上或拥堵时间10 min以上定义为交通拥堵,对首都高速公路将交通拥堵量(拥堵长度×持续时间)在15 h·km/d以上定义为交通拥堵;日本道路公团对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定义为:以时速40 km/h以下低速行驶或反复停车、启动的车辆连续1 km以上并持续15 min以上的交通状态;
(2)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中,将车速为22 km/h以下的不稳定车流称为拥堵车流;美国芝加哥运输部定义道路交通拥堵为:30%或更大的5 min车道占有率所对应的交通状态;美国德克萨斯运输部提出交通拥堵的定义:当出行时间超过在小交通流量或者自由流的出行环境下正常发生的出行时间、产生 较大的延误时的交通状态,当这个延误超过大众能够普遍接受的界限时,称为不可接受的交通拥堵;
(3)我国公安部则对拥堵路口和拥堵路段分别给出了定义:车辆在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外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250 m,或车辆在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三次绿灯显示未通过路口的状态定义为拥堵路口;拥堵路段则定义为车辆在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1 km的状态。我国公安部对拥堵路口和拥堵路段给出的定义就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和国人的心理感受。
对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许多专家学者主要从交通拥堵形成的原因与危害以及对交通拥堵问题的对策方面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2.1城市交通拥堵形成的原因
从宏观层面,城市交通拥堵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关系。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日益扩大,但相对的道路 基本设施等的发展相对缓慢,且受地域等的影响,道路的扩张不能无限继续。当斯定律表明:新道路的建设降低了出行时间,但同时吸引了其他道路以及其他方式的 交通量转移,经过一段时间后最终将恢复到原来的拥挤水平。
从中观层面,城市交通拥堵源于交通管理水平与城市交通快速发展间的不匹配关系。交通拥堵是世界各国城市面临的严重问题,发达国家对城市交通拥 堵的研究较早,基础理论也更为成熟,然而也没有能从根本上解决交通拥堵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许多大城市也先后出现了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对交通拥 堵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对而言交通管理水平滞后,城市交通拥堵情况严重。
从微观层面,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车流量突然增大,形成交通瓶颈,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上下班节假日高峰时段;二是道路突发事件造成道路交通容量的减小或吸引过多的交通容量引起的交通拥堵,如交通事故或大型活动等事件的发生。
2.2城市交通拥堵的危害
城市交通拥堵所带来最直接的危害是使出行交通延误增大,行车速度降低,从而造成时间损失和燃料费用的增加。汽车的低速行驶增加了尾气排放量,加重了对环境的污染。此外城市交通拥堵使得交通事故增多,而交通事故的发生又会引发交通拥堵,如此下去,造成恶性循环,给人们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 影响,交通拥堵已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总的来说,交通拥堵所带来的危害包括三个方面:
(1)交通拥堵使得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受到影响,由交通拥堵所带来的直接影响给人们带来极大不便。《2010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发布的 50个城市上班时间中,北京市上班平均花费的时间最长,为52 min,其次为广州48 min、上海47 min、深圳46 min等;
(2)交通拥堵使得车辆尾气排放增加,加剧了城市环境污染。据北京市环科院的研究结果表明:小轿车的车速由20 km/h提高到50 km/h,其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可减少50%左右;
(3)城市交通拥堵增加了社会经济成本。据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估计,北京市交通拥堵造成的社会损失为每天4000多万 元,每年高达146亿元,就全国范围而言,损失大约为每年1700亿元,降低了社会总体经济福利水平,每个人在拥堵期间由于拥堵所花费的额外时间和费用增 加。
2.3 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
为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其根本途径有两条:一是控制城市交通需求量,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加强城市交通管理。由此,各国政府部门与众多学者提出了多种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和控制方法。
(1)国内外治堵政策
欧美等发达国家大城市对城市交通的研究较早,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应用中都取得了优秀的成果,其中以美国纽约、英国伦敦、日本东京、瑞士等 地交通拥堵治理经验由为丰富,总结国外拥堵治理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鼓励和发展公共交通,如东京的城市轨道交通网四通八达极为便利,降 低了私家车出行量;二是加快城市交通基础配套建设,建立智能交通系统,提高交通管理水平;三是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从根本上降低出行率。
根据国外的治堵经验,结合我国自身的交通情况,针对城市交通拥堵,制定了一系列治堵措施,并通过实践检验,获得部分成效。首先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为代表的在交通拥堵治理研究中起到领先带头作用,上海早在1994年开始实施中心城区非营业性客车牌照额度竞拍制度,北京、广州相继在2011 年和2012年开始实施小客车限购,控制交通需求的过度膨胀;其次,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倡导绿色通行。2008年厦门市快速公交系统(BRT)投入运 营,是我国首个采取高架桥式的快速公交系统,2012年广州BRT正式投入使用,仅一年时间,就达到了国家交通运输部制定的至2020年底二氧化碳人均减 排27%的目标,效果显著;最后,国内一些学者认为,道路拥挤收费是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的有效手段,通过征收道路拥挤收费能促使一些在高峰时间行驶的车辆转 入非高峰时间行驶。
(2)城市交通拥堵控制策略
按照控制区域划分,可将城市交通控制策略分为局部控制和系统控制两类。局部控制是通过优化局部交通资源提高该区域的交通性能,但局部控 制可能会导致其他区域交通性能的降低。Troutbeck等、Harwood等、AL-madani等提出的控制方法就属于此类。而系 统控制方法将交通网络看成一个整体,图像识别算法注重整体交通性能的提升,然而交通系统内部的拥堵交通流演变具有随机性和不稳定性,且随交通区域的增大,交通系统内的 变量增加,使得控制难度增加。Yang等、Lo等、Gao等提出的控制方法就属于系统控制方法。
按照控制时间划分,可将城市交通控制策略分为静态交通控制策略和动态控制策略两类。静态控制策略主要通过对道路的渠化,降低交通拥堵传 播的速率、延缓拥堵传播。静态控制策略的缺陷在于缺乏灵活性,而交通流具有时变的动态特性,因此单一的使用静态控制策略对控制交通拥堵是不够的。动态控制 策略则是通过人工干预进行实时性、临时性交通控制,常见方式包括交叉口信号控制、转弯禁限和交通诱导等。动态交通控制与路网交通流时变动态性相符,在一定 程度上能缓解拥堵状况。但是就目前对动态交通控制的研究仍然缺乏前瞻性的理论研究,国内一些学者在分析交通拥堵传播消散规律的前提下,提出了菱形控制策略来实现交通拥堵的消散控制。
3.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发展迅速。相比于世界其他国家大城市,我国城市具有人口多、密度大、路网密度低及混合交通严重等特 点。这也就决定了我国在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上不可盲目硬搬他国经验,需结合我国大城市交通拥堵现状制定切合的拥堵疏导方式。我国大城市的交通拥堵主要存在以 下特点:
(1)拥堵范围扩大,拥堵交叉口及路段日益增多,拥堵程度越来越严重。以广州市为例,广州市区主要路口白天12 h交通量超过10万辆,道路负荷重,交通阻塞时有发生,高峰时段延长。中心区东西向东风、中山路交通走廊,2000年白天12h交通量为34.7万辆,比 1996年29.2万辆增长了19%。南北向过江桥隧2000年31万辆,比1996年22.9万辆增长了35%。
(2)行驶速度越来越慢,拥堵时间延长。在我国特大城市市区,机动车平均速度已经下降到12 km/h,在市中心,机动车时速更是只有(8~10)km/h。交通拥堵发生的高峰时段在于上下班时段和节假日出行,上下班的高峰时间为早上7:00-9:00以及下午17:00-19:00,这段时间交通 出行量大,交通拥堵严重。而据有关资料统计,日前北京的早高峰已从早上7点提前到早6点40左右,并一直持续到9点30分左右。
(3)中心城区拥堵最为严重。以上海市为例,上海市区道路交通的紧张局面主要出现在中心区,尤其以内环线以内和内环线边缘外侧地区的道路交通问题最为突出,而城市外围地区道路交通情况较为稳定,运行秩序较好。其他大城市区中心城区拥堵也较其他区域更为严重。
4.结语与展望
笔者通过对城市交通拥堵界定、发生的原因、危害及对策的综述,总结了现阶段对城市交通拥堵的研究现状。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交通拥堵这一 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问题必将引起广泛重视。现阶段针对城市交通拥堵的理论研究仍然不足以支撑城市交通的需求,未来城市交通拥堵不仅需要政府采取必要的政 策,同时对城市交通拥堵的治理更倾向于精细化研究,从微观层面研究道路交通流的拥堵规律,以路网要素为研究对象,分析拥堵交通流的疏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