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阳镇水运造船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调研报告

时间:2019-05-13 21:1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阳镇水运造船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调研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阳镇水运造船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调研报告》。

第一篇:水阳镇水运造船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调研报告

水阳镇水运造船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调研报告

皖宣城市宣州区水阳镇水运造船产业课题组

一、论题的提出

“船”在中国古代称“舟”,故《辞海》“舟部”有“刳木为舟”、“作舟以行水”的解释。船主、船夫又称“舟子”、“舟人”,故《辞海》也有“舟子,舟人,主济渡者”之说。古代之“舟”,我们由此可知主要指“渡船”,可载人、载物以“渡水”,后来用于交通、运输、捕捞、作战等,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作为商业活动一种必需的运载工具和开发技术,“船”从古代至今已有好几千年历史了。它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生产创造活动和产物,甚至可以说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进化而同步发展起来的。

据1996年版《宣城县志》记载:“宣城的水运主要靠水阳江、青弋江和南漪湖三条主航道。水阳江全长217公里,由南而北流经境内90公里,素为本县历史上的主要水运干线。青弋江全长233公里,流经本县境内25公里,解放前曾是本县西部的水运支线。南漪湖位于宣城东北、郎溪县之南,湖跨两县之境,有7条支流汇入,属水阳江流域水系。解放以前,水阳江航期年均超过10个月,年货运量不超过8万吨,船舶小,周转率很低。1949年底,在宣城军分区协助下成立县船舶运输公司,共有船只113艘1510吨位,下设4个分队,担任支援前线的运输任务。1956年成立宣城县航运公司,时有木帆船514艘4829吨位。1962年始置机动船。1977年全公司运输量达到33.54万吨,周转量2150.84万吨/公里,年营运总收入101.74万元。1985年公司下辖城关、新河、水阳3个分公司,1个黄砂站,1个直属船队,共有职工1046人。拖轮达到11艘1460马力,拖驳达到101艘6029吨位(其中水泥驳43艘,钢驳42艘,木驳16艘),机驳8艘2440吨位,挂机船253艘5439吨位,固定资产总额697.42万元,其中营运船舶资产额677.62万元,占97%。1987年年运输量23.40万吨,周转量9179万吨/公里,年营运收入257万元。”

“水上运输管理方面。民国时期是由帮会和封建把头势力把持,垄断资源,行会安排。解放以后,初是剿匪反霸,宁靖水域,确保水运安全。1951年,始有县航运站实行货源、调度、运价“三统一”管理。1958年起属于公有集体制独家经营。1966~1976年十年**期间,水上运输秩序混乱。1980年起,个体4~6马力小型挂浆机船,以及乡镇水运队,从事社会运输渐增,水上运输市场繁忙,航运管理部门遂变管理型为服务型。并配合公安、工商、税务、水产、保险等部门,取缔打击破坏水上运输市场安全的违法运输,保障合法经营。”

另据记载;“解放前本县水运工具主要是名为开稍子、宣塔子、跳驳子、巴斗子、乌江子、麻雀子以及驳船、网船类木帆船。这些船均靠人力摇橹、划桨和背纤行驶。(故有‘顺风扯帆’、‘逆流背纤’、‘顺水徜徉’之说)民国26年(1937)宣城港口约有各种木帆船50艘,最小1吨,最大35吨。双桥港口约有60艘,最小5吨,最大45吨。民国29年(1940),全县有木帆船425艘。1949年底,全县宣城、双桥、孙埠、水东、油榨、新河、水阳、西河、湾址9个港口共有木帆船417艘,合计4995吨位。至于1965年增加到532艘6474吨位。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挂浆机逐渐普及。1987年,县交通部门有木帆货船68艘,合计5809吨位,个体水运户有木帆船541艘,合计129380吨位。”

我们从上述记载可知,宣城水运船舶的发展,与水阳江水道历史变迁密切相关。而水阳水运业的兴起,则带动了全镇造船产业的飞速发展,并进而反哺了农业的厚育和第三产业商贸服务金融信息等相关行业的兴旺。为此深入探讨其发展轨迹、形成规律及其发展战略与对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镇情的分析

金宝圩水阳镇位于宣城市宣州区“金龟之地”最北端“龟首”地区,是皖南第二大圩口,又是我市首圩,拥有10万亩粮田,5万亩水面,38个农业村、1个渔业村、4个街道社区居委会、8.75万人口,辖区总面积205平方公里,圩堤总长度120华里,是历史上著名的“鱼米之乡”。这里作为沿江商阜和历史重镇,一直被历代郡、州、府衙所重视,并视为其稳定一方统治的基础和人民安居乐业的保证。尤其水运造船业,全镇船舶发展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一、二十吨小木板船、小水泥船基础上,经历了“艰难起步——稳步崛起——快速发展”三个阶段,通过20年的滚动发展,目前已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达到500吨以上、1.2万吨以下的各类运输船只800余艘,总运载吨位达到60万吨,水运产业固定资产超过3个亿,船主年营运收入2.6亿元,纯利润1.8亿元,年均向国家和沿江省市缴税3000余万元,大副、二副、造船等各类行杂人员突破5000人,年人均劳务收入1万余元,跃居全省前列。

从当前情况看,水阳镇水运造船产业发展有五个有利条件和三个制约因素。

五个有利条件是:

1、地理位置优越,居水阳江中下游主河道。是青弋江水流汇入水阳江流域后北接长江黄金水道的前哨,也是和南京、芜湖、马鞍山三个大中历史名城相邻接壤的区域,在南京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处于有利位置,在宣城市和宣州区居重要战略地位。尤其水阳镇上游南漪湖出口处及新河庄以下水域约60公里河道,江面较为宽阔,河道汛期河宽100~200米,水深达到4~10米,可通航200吨级满载驳船;正常水期,河

宽80~140米,水深3~7米,可通航100~200吨满载本稿版权是517878秘书网驳船;涸水期,河宽15~50米,水深0.5~3米,可通航15吨~100吨级驳船。

特别是沿环圩、沿江两岸绵延40华里、十几处宽阔的滩涂带,简直就是天然的造船基地。此外,当地电力供应充沛,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只要将电线一架通,砌好船台就可造船。

2、水土资源丰富,农产品生产加工有一定基础。全镇格局“三水七田”,气候温润,光照充足,沟渠纵横,土地肥沃,水面宜养殖鱼蟹虾蚌鳖等名特优水产品,圩田宜种植粮油棉和瓜果菜等多经作物。这里每年可向国家和市场提供优质商品粮2万吨,油料1.4万吨,棉花1.2万吨,猪羊5万头,家禽50万只,优质商品鸽5万只,“水阳江”牌优质蟹苗1.6亿只,鱼虾蟹蚌珠等水产品1.25万吨。还有地方独特工艺生产的特色风味产品,如年产五香茶干6000万块,童子酱瓜5万公斤,鸭脚包、鸭肫、禽翅系列产品5000万只,以及腌白蒜、酱生姜、豆腐千张等食品在市场上久誉衰,愈久弥香。农业的丰产丰收和综合效益的提高,对水运造船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将构成极其有利的促进因素。正如金宝圩农业发展直接推动了水运业兴旺,而水运业的兴旺又反过来促进农业进步一样,都是相辅相成,互相推进的。

3、全镇一圩,自成一体的行政主体格局。自区划调整三乡一镇“合一”后,经济和行政管理上原先的“多元”格局,随着各项工作逐渐理顺,已陆续被统一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与区域发展和协调中心格局所取代,从而为统筹协调、有效利用各项资源,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4、市、区领导重视、支持,地方党委政府一班人有实践“三个代表”的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并为“水阳江造船工业带”的形成、聚集和对外辐射、形成影响,做了大量创造性工作,且已有所成绩。如提供良好的治安、供电环境;实行工商、税务等各部门综合协调和优惠的“一票制”收费制度;为当地和外来船户制造船舶、验收质量、联系颁发航运证照和协调航运监管部门到水阳就地举办交通法规、航运知识培训提供有效服务等;对电焊工、油漆工等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生产质量和技术水平等等,这些工作的开展、完善,都对我镇水运造船产业的形成、壮大,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5、投入产出比较效益高,为充分利用当地闲散“内资”,招商引资吸纳“外资”,增量水运造船产业总投入,形成了浓厚社会氛围和良好软环境。经分析比较得知,我镇目前农业平均约为1:3(其中种植业1:2.5,渔业1:3.5,畜禽养殖业1:1.5。另蟹苗培育1:4,肉鸽养殖1:5),工业约为1:1.3(水运造船是个特例,按其一条船最少10年折旧率计算,投入产出比至少1:4以上,这在工业史上也算得暴利了!),第三产业约为1:3(这方面以洗浴、餐饮、美容等服务行业灰色收入为最!)。

四个制约因素是:

1、科技人才缺乏,适用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全镇虽有1所高中、4所初中,但推行的是普及教育,目前尚无1所完备的职业技校,来为“水阳江造船工业带”进一步发展提供所需的适用技术人才。据调查,在我镇2万余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初、高中生毕业生约占70%以上,而在现有近5000名从事水上航运人员(船长、大副、二副、水手)和各类船舶制造从业人员中,初、高中毕业生竞然达不到50%。这种高收入、高风险和低学历、快发展格局,几乎令人不可思义!但随着电脑技术向水上航运和船舶制造业的转化,这一产业必将面临新的整合和规范。有鉴于此,必须尽快尽早创办我镇职业技工学校,积极适应新时期的变化,以弥补后进不足和发展急需。

2、现有众多船舶制造人员的技术,大多属于“现烧现卖”,属青年农民出来跟熟人打工,是边学边干当起的“师傅”,根本没有经过系统的知识学习和技术培训,所以操作技能参差不齐。因此必须进一步制定我镇船舶制造行业技术规范和生产标准,并对现有各类操作工开展技术培训,实行考核考试,以确定技术等级,同时推行和实施各类操作工持证上岗制度,统一确定和规范实施技酬挂钩,从源头上把握船舶制造质量,保护水阳江造船工业基地,使其真正持续得到发展。

3、水阳江河床逐年增高、滩涂不断扩大,上海“申博”成功及沿江开发开放和各项建设事业加快发展,将对我镇水运造船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形成烘托和夹击之势,“二难”局面有可能在五、十年间,甚至更早提前形成。如遇连年大水,江、浙受涝,皖、苏、浙沿江县镇连续忙于防汛排涝,一时都难以形成大的造船气候,而水阳江流域航道主航期的延长和上游港口湾水库岔开汛期泄洪发电等,遭遇类似年景,抓住了“天时地利”机遇,我镇水运造船产业必将突飞猛进,其形成的产业链对第三产业商贸服务金融信息等相关行业的带动效应也将是无法估量的。与之相反,如遇连年干旱,水阳江干涸断流,河床淤沙累积增高,必将影响大吨位船舶的建造,甚至引发造船业的迁移;加之国家“芜申运河”计划工程如在水阳江流域提前启动,并彻底实施清淤拓宽,这同样会直接影响当地造船事业,使其持续发展在近几年历史跨越的关键时期和高潮阶段遭受严重影响。

三、战略选择与建议

处于国家加快实施沿江开发开放的战略形势和省、市、区总体发展的要求,立足于自身条件和内外有利地位,扬长避短,坚持水运造船产业重点发展战略,多种经营,综合发展,发挥“水阳江造船工业带”优势,面向国内外水运大市场,抓住机遇,迎

接挑战,在未来5~10年内,采用优惠条件招商引资、吸引外资达到10~20亿元,把水阳镇建设成为华东地区或曰南京经济区水运造船工业基地和经济富裕、社会安定的文明水乡重镇。

1、指导思想和战略目标

以水运造船产业为重点,水产业为主导,农业和加工业为基础,职教科技开发和商贸服务金融信息业为辅助,芜(湖)、南(京)、沪(上海)等沿江城市为依托,加快水阳中心小城镇建设和皖苏边界集贸市场与钢材油漆柴油机等交易市场建设,在现有基础上把我镇加快建设成名扬全省及全国的水运大镇和国内县以下最大的造船工业基地。

2、战略措施与突破口

(1)成立水阳镇造船厂,制定生产标准,规范工艺技术,优化造船条件,确保质量安全,提供造船设计、探伤检测、电力、治安、技术培训、颁发证照等优惠生产服务,实行招商引资、加大投入、倡导入股经营等,从源头上真正引导、促进造船业经济、高效地健康发展。

(2)做大做强水阳运输总公司和下辖分公司经营,千方百计物色人才,建立精、强班子,设法彻底改变目前这种造船投入三五合股、“零打碎敲”,船户运输“各顾各”、打“游击战”的局面,努力整合我镇水运资源,形成水运集团,对外竞争发展,向打“运动战”转变。可由雁翅分公司启动,尝试组织船户、形成船队与“海螺”、“马钢”、“上海”等大公司合作,组成“公司加船户”承包联运网络,包括造船、领证、配货、运输、交货、结算等等形成配套经营、一条龙服务,以积极抢占华东水运市场。

(3)建立水运造船产业技工培训基地,创办“水阳职业技工学校”或“水阳职业技术学院”,开设造船设计、电工、焊工、放样工、瓦工、木工、漆工等实用技术及理论知识课程,对现有从业人员进行技术考核,对新学员开展系统培训,并经考核、考试合格后发放技术认定等级证书,有关人员拿到技术认定等级证书后,才有资格从事该行业工作。

(4)建立一套吸引外资和招商引资及倡导入股经营的优惠政策条件,以召唤外地人员到我镇投资水运造船产业,实现“双羸”局面。

3、发展规划与重点

(1)水阳中心集镇建设规划。要以容纳1.5~1.8万常住人口、2~2.5平方公里镇区面积规模来设想并加快建设,将水阳镇现有“干”字街尽快建成“开”字街,以尽早形成水阳主镇区和雁翅、杨泗、裘公“一核三星”的小城镇建设发展格局。

(2)皖苏边界集贸市场建设规划。为适应发展的要求,此集贸市场规模要涵盖现有水产品市场和菜市场,总面积要比现在两个市场的面积大1倍,约可容纳1500~2000人交易规模(类似裘公但应更为宽敞)。

(3)围绕造船需求形成的钢材、油漆、电焊条、柴油机交易市场建设。可开辟“造船产业一条街经营”,也可划地成“市”,方便船主和客户经营交易。

(4)启动实施芜申运河“开卡”工程,可结合疏浚水阳江河道淤泥淤砂之机,在外河堤脚上修筑宽阔的河道“二台”,以利群众造船发展。

(5)统一规划、续建、扩大、整合现有镇村造船厂船坞和电力资源,对外统称“水阳镇造船厂”,所造船只下水起航,均统一印刷“水阳造船厂监造”的字样,既为保证质量,又可扩大影响。

(6)努力筹建水阳职业技工学校或职业技术学院,以教育科技产业带动并推进水阳镇水运造船产业健康发展。

(7)公路交通建设方面,在早日实现东门渡和雁翅大桥通车后,争取水高大桥(水阳~水碧桥)立项修建、圩堤公路达标升级、圩内主干道统一标准。

附课题组成员名单:

课题组长:陈立贤(镇党委书记)

副组长:申晓春(镇政府镇长)

成员:盛浩(党委副书记)

陈道华(镇人大副主席)

章晓铃(镇人大秘书)

执笔:章晓铃

第二篇:镇域特色产业发展战略调研报告

从全镇农业农村发展前景上看,玉米种植占到总播种面积的 86.9%。由于玉米种植净利润低,农民种粮收益不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种粮积极性,农民增收致富的任务艰巨。因此,实施镇域特色产业发展战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打造农业新的增长点,是当前全镇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结合全镇自然条件,农业发展现状和优势产业情况,经过走访调研,广泛征求镇内外人士意见,决心建设乌米特色小镇,推动镇域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一、乌米特色小镇的资源条件、产业基础、发展定位

(一)资源条件

镇地处 XX 和 XX平原的过度地带,形成中低山、高丘为主的组合型地貌,具有山区与平原的综合优势,生态良好,土地肥沃。属于半湿润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平均温度 5.2℃,有效积温 2750-2850℃,年降水量为 650-680 毫米,无霜期平均 140 天,雨热同季,是高粱传统种植区,发展乌米产业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产业基础

镇乌米产业创始人李淑侠从 2010 年开始乌米种植试验,2012 年大面积种植获得成功,并已申报国家专利。2015 年--2017 年投资 1500 多

万元建设了 2000 多平方米的四层办公主楼和厂房以及 800 多立方米冷藏库和 650平方米加工车间等,公司占地面积为 3300平方米,引进三条生产线,初步具备了日加工乌米 5 吨的能力。已与辽宁省农科院、延边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进一步研发高粱乌米系列深加工产品。

(三)发展定位

1、市场占有率高。目前镇省 XX 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全国唯一一家从事高粱乌米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专业化公司,产品已形成系列化,“XX”品牌已获得“省著名商标称号”,属于独家经营,市场前景广阔。

2、带动能力强劲。该公司主要采取与农民签订单的合作方式,农民为公司种乌米,效益是玉米的 4-6 倍,农民种乌米的积极性非常高。

3、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发展,随着新一轮工商资本再下乡的兴起,公司与大资本合作已水到渠成,产品的深度、高端研发,销售市场的极具拓展,种植面积的迅速扩大已成为发展的必然。

二、乌米特色小城镇的项目支持和发展预期

(一)项目支持

2015 年,农业部将县确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县;同年,省委省政府将县确定为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14 个示范县之一,是国家级全产业链示范县;2018 年又被农业部确定为一二三产产业融合先导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县,特别是近年来,市、县两级党委政府对公司发展高度重视,鼓励、支持公司用好用足各项政策,主要领导亲自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派驻专职的领导干部包保帮扶企业,所有这些都将成为公司加快发展的坚强保证。

(二)发展预期

战略目标,分三步走:

第一步,2017 年-2020 年,实现食品层级的产品研发、销售。扎根增产村、尚志村,每年安排种植面积 1500-5000 亩,可带动农民 300 户,为农民增收 1 千万元,预计生产鲜乌米 200-1000 吨,联合相关生产厂家,研发乌米代餐粉、乌米营养冲剂、乌米功能性饮料等系列产品,年实现销售额 5000 万元,实现利润 350 万元。

第二步,2021 年-2023 年,实现保健品层级的产品研发、销售。2021年-2023 年,每年安排种植面积 1-2 万亩,可带动农民 1000 户,为农

民增收 3500 万元。预计生产鲜乌米 2000 吨-4000 吨。联合有关企业、科研单位,研发乌米婴幼儿、孕妇等系列保健食品,年实现销售额 1亿元,实现利润 1000 万元。

第三步,2024 年-2026 年,实现药品层级的产品研发、销售。底定县,种植面积发展到 10 万亩,可带动农民 4000 户,为农民增收 1.5 亿元。预计生产鲜乌米 2 万吨,联合相关企业、大专院校、科研研究所,从止血、调理肠胃、治疗白癜风、治疗白发等方面研制开发系列药品,达到乌米的终极应用,年实现销售额 10 亿元,实现利润 1 亿元。

三、乌米特色小镇的下一步工作打算

近三年以来,为促进乌米特色产业快速发展壮大,市、县领导和有关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全面帮扶,特别是三届“乌米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扩大了乌米产业和“XX”品牌的影响力、知名度,为下一步乌米产业发展、特色小镇建设打下了扎实基础。下一步将继续做好以下工作。

(一)科学编制发展规划

坚持镇村一体、统筹布局,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乌米小镇特色产业规划,从区位优势、资源条件、产业基础、人文特点等出发,科学安排

产业布局、功能区域、生态环保和基础设施建设。着重发挥比较优势,准确进行功能定位,带动和促进乌米产业链的延伸。

(二)强力推进招商引资

目前,制约乌米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不足。要面向县内外创新思路、拓展渠道,开展全方位、宽领域的乌米产业招商引资,积极引进乌米深加工等项目,尽快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三)实施品牌带动战略

引导“XX”公司牢固树立质量品牌意识,加大“XX”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充分发挥品牌效应,增强乌米产业特色产品竞争力。

(四)加强工作组织领导

将镇域特色产业发展和乌米特色小镇建设列入重点工作,强力推进,统筹部署、统筹落实、统筹考核。同时,明确建设乌米小镇具体工作的责任人,准确把握镇域发展实际,吃透上情、把握乡情、摸准民情,进一步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三篇:水塘镇蔬菜产业调研报告

水塘镇蔬菜产业调研报告

水塘镇是全省12个生态示范镇之一,2010年,水塘镇把无公害蔬菜种植作为该镇今后三年内发展的产业来抓,以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现对无公害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实地堪查,走访种植大户,了解蔬菜种植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水塘镇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水塘镇位于紫云县城南12公里,土地面积176平方公里,总人口2.7万人,种植蔬菜面积200亩,亩产值4000元,收入是种植水稻的3倍,种植主要品种有朝天辣、小菜心、大蒜及各类青菜。

二、水塘镇蔬菜产业特点

(一)有突出的区位优势

水塘镇距离县城仅十二公里,209省道贯穿全镇,内有格凸河名胜风景区,交通便利,加上县城周边的乡镇白石岩因缺水不宜种植蔬菜,火花乡虽有气候优势,但距离县城有30余公里,运输不便,东面小牛场没有种植蔬菜传统经验和习性,水塘镇在种植蔬菜上就有了发展的优势条件。

(二)有良好的土壤和丰富的水利资源

水塘镇以质地深厚的含沙性土壤为主,东面有著名的格凸河,南面有猴水河,北面以丘陵为主布有纵横交错的小河流,蔬菜种植基础条件良好。

(三)有可靠的技术和人才支撑

水塘镇是传统蔬菜种植区,菜农具有丰富种植经验,加之改革开放以来,水塘镇外出打工的青年都到沿海一带的大型菜场工作,有很多的蔬菜种植新技术和大型农场田间指导技能。

(四)经济效益可观

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蔬菜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加上蔬菜种植比粮食生产收益高,蔬菜业已经成为该镇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在与蔬菜种植能手黄斌的交谈中,了解他种植菜心每年每亩可种7季,每季亩产值1300元,除去人工、种子、农药、肥料,每亩可收益4000元左右,是种植水稻等作物的3倍。

三、水塘镇蔬菜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产与销售不相适应

本地蔬菜产业化水平低,农民生产风险高,收入稳定性差。蔬菜产业只有形成产供销一体化格局,才能提高经济效益,菜农收入才有保证。通过调查发现,水塘镇蔬菜一没有订单二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由于没有稳定的购销关系,其生产发展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多数菜农最担心的就是销售问题,能否卖出?能否卖个好价钱?这是困扰菜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

(二)蔬菜产业品种与新时期需求不相适应

目前水塘镇蔬菜产品结构是:朝天辣、小菜心、大蒜,品种单一,优质、高档、深加工产品少,不能适应新时期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就朝天辣而言,由于种植时间与所有辣椒品种生产时间一致,且供应给市场时要求鲜品供应,水塘镇生产基地无法打破季节影响提前生产,也无法保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销售时间

(三)蔬菜产业经营方式与新时期需求不相适应

目前水塘镇蔬菜生产仍以能手分散生产、直接进入市场的生产经营方式为主,集约化程度不高,蔬菜标准化生产没有全面实施,进展缓慢,难以保证市场蔬菜商品的一致性和创名创优,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蔬菜产品竞争力的提升。由于蔬菜多以鲜销为主,运销风险性大,农民经济合作性组织又在起步阶段,承受能力有限,这需要政府扶持,全面发挥合作社的作用,形成辐射面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才能有效地提高蔬菜产业的增值能力。

(四)科技支撑能力弱,缺乏科技推广体系

目前水塘镇青壮年劳动力多外出打工,菜农多为老人和妇女,文化水平低,思想保守,习惯于沿用老经验、旧做法,接受新品种新技术能力差。科技支撑能力弱、缺乏科技推广体系,没有与大专院校攀亲结缘,新品种和新技术引进渠道少。水塘镇菜农种植蔬菜技术存在着“三多、三少”,即常规技术多、高新技术少,产量技术多、品质技术少,生产技术多、加工技术少,科技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

(五)基础设施薄弱与新时期需求不相适应

水塘镇没有现成的菜田水利工程设施,供水方面还靠现有的简易沟渠,或使用抽水机,仍有靠天收现象,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再有水塘镇生产蔬菜设施配套不全,全镇菜田共500余亩,没有一个塑料大棚,智能化生产根本就谈不上,基础设施落后使水塘蔬菜种植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能力不强。

(六)信息不畅导致成本增加

菜农由于缺乏供求信息的引导,难以预测蔬菜产销趋势,信息不灵,渠道不畅,不仅影响了菜农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一定程度打击了菜农种菜的积极性。

四、水塘镇蔬菜发展的建议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今后水塘镇蔬菜产业发展的基本思路:依靠新科技、新品种,以市场为导向,以设施栽培蔬菜为突破口,以名优特产蔬菜为重点,调整生产区域布局,优化种植结构和规模,完善市场与流通体系建设,提升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创名优品牌产品,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无公害蔬菜产业。

(一)推进蔬菜产业化进程,扩大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采用“公司+农户”、“公司+中介组织+农户” 等多种方式把分散的农户联成一体,全面动作和发挥蔬菜种植合作社作用,带动农民创品牌、搞订单生产、完善销售渠道,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政府应积极扶持好专业合作社,以便实现有组织、有计划的面向市场,发展生产,进入流通,逐步改变目前千家万户搞生产、单门独户进市场的局面。

(二)重视品种质量,加快无公害蔬菜生产

当前市场需求变化的新形势,对我们发展无公害蔬菜是一个机遇。蔬菜公害问题是一个全国性问题,“无公害”将是最有潜力、最有前景的竞争亮点和新的市场卖点,先行一步天地宽,谁率先实现无公害生产,谁就会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水塘镇必须抓住“生态示范镇”这一优势发展“无公害”产品,并迅速行动起来,我们的蔬菜产

业才能抢占市场份额,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以科技为动力,提高蔬菜产业的整体素质

一是下大力气培育和提高产业队伍素质,使他们成为懂科学、善经营、会管理的能人;二是加强蔬菜采后优质化处理技术研究,推广分级包装上市,大力开展蔬菜深加工转化,研究开发丰富多彩的加工制品,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四)政府要加强对蔬菜产业的引导和服务

一是搞好土地流转,使土地向种植大户集中,实行种植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提高土地使用率,促进农业增效菜农增收。二是加大财政补贴力度,蔬菜产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产业,又是国计民生不可或缺的产业。调研情况表明,菜农希望政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与资金扶持。并在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同时加大菜农培训力度,每年定期不定期进行培训。

总之,搞好蔬菜种植产业必须多管齐下,政府+公司+农户齐心协力,资金+技术+设施综合运作,实现种植规模化、产品优质化、市场运作规范化、产值利润最大化,使蔬菜种植真正成为强镇富民的支柱产业。

第四篇:博兴镇工艺美术产业调研报告

博兴镇工艺美术产业调研报告

博兴镇地处博兴县中西部,工艺美术产业具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博兴镇工艺美术事业迅速发展,已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在创汇、利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方面做出巨大贡献。

我镇的工艺美术产业根据材料和加工工艺,可分为纺织工艺品和草柳编工艺品,下面主要对这两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一、纺织工艺品情况

近年来,博兴镇党委、政府因势利导,对纺织工艺品产业积极扶持,使全镇家纺产业迅速发展。目前,全镇已发展到470余家企业,主要产品有纯棉手工老粗布、纯棉涤棉服装面料加工、蓝印花布及工艺品、抽纱系列产品等,产品达到360余个系列2100多个品种,年产老粗布5670万米。

老粗布产品是几千年来劳动人民世代延用的一种纯棉手工纺织品,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鲜明的民族特色。现在的老粗布式样据说是清代嘉庆年间创制,它所具有的绿色天然、环保健康、质地柔软,透气吸汗,抗静电,防螨止痒、不倦边、调节新陈代谢、有效防御紫外线等特点在现代崇尚自然的消费潮流中显得尤为珍贵。

博兴镇的老粗布,织造工艺极为复杂,从采棉纺线到上机织布经轧花、弹花、纺线、打线、浆染、沌线、落线、经线、刷线、作综、闯杼、掏综、吊机子、栓布、织布、了机等大大小小72道工序,它以22种基本色线可以变幻出1990多种绚丽多彩的图案,堪称千变万化、巧夺天工。产品远销到欧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友好往来,馈赠亲友,蜚声海外的时尚佳品。

蓝印花布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周代和春秋时期已有文字记载《荀子.劝学》篇中“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就是对织物染色经验的科学总结。千百年来蓝印花布做成的服饰、床被、围裙、桌布、工艺品等成为百姓的日常家用品。在我国民间艺术中,蓝印花布是一种体现东方文化的传统工艺品。这种以还原色为染料,用天然石灰、黄豆粉作印花防染剂,在手工纺线、纯棉织物上以其朴实清新的图案风格自成一派,散发着永恒的艺术品芳香,寄托着对美满生活的向往,在题材和内容上,老百姓那种健康质朴的心灵,在民间蓝印花上得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真切地反映了一种深厚的文化和艺术积淀。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自然古朴的追求日渐强烈,手工蓝印花布以它特有的蓝白分明、清新明质、古朴典雅的风格逐渐赢得了人们的厚爱。北关老染坊在古老蓝印的基础上,又推出了“四扇屏”、“彩陶”、“花像砖”、“孔子行教图”“仕女图”“关羽像”、“董永仙女图”等花样新颖的服装图案及装饰新产品,并开发研制了套版彩印技术,使产品更加完美。

二、草、柳、编工艺情况

在博兴镇党委、政府寻求经济技术合作伙伴,在积极招商引资历的热潮带动下,始终不忘抓大带小,内扩外联,积极扶持草、柳、编工艺品业的发展。现下我镇已有年销售额过500万以上的草、柳、编制工司33家,生产网点2600个,出口产品占96%以上。

草、柳、编制品是当地一项传统工艺,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完善制定一系列优惠,推动草、柳、编工艺品业的不断发展,品种由原来的800多种,增另到1200多种,如草编洗衣箱、柳编洗衣箱、草编座类、屏风类、草编箱包类、草编玻璃器皿等系列品种,制作工艺分别有选料、上色、浸泡、编织、熏蒸、凉晒、刷漆等七个环节,草柳编是博兴的传统手工技术,历史悠久,享誉中外。早在明代,博兴就广泛种植杞柳、编织柳器,至今已有近500年的历史。清初,民间编织的柳箱、筐、篮、升、斗、簸箕、筐萝等,编织技术精巧,产品样式考究大方,结实耐用,产品远销京、津、苏、浙等大商埠。清末以后,柳编遍布全县,编制人员达4000余人。主要产品有提篮、茶几、果篮、花篮、面包篮、礼品篮、餐具盘、多层吊盘、首饰盒等多种工艺品。博兴柳编,品种齐全,雅俗共赏。几百年的经济积累和技术进步,是柳编技术日臻成熟,自成体系。从式样上分,仅花篮就分为平日、光篮、三道沿、双简等数十种,小则寸余,大至数丈。筐类有果筐、纸筐、毛巾筐、装饰筐等应有尽有,总计有上千种之多。从颜色上分,既有洁白无瑕的光条编,又有色彩绚丽的色编。博兴镇的草柳编工艺品多次参加国际性的展览会、交易会,产品远销欧、美、日、香港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3200万美元。

草柳编工艺品的兴起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全镇有8600多名农村妇女从事草柳编制品业。不仅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还大大增加了社会效益,振兴了农村经济。博兴镇党委政府决心利用当地优势,将草柳编等工艺美术制品产业逐步聚集到工业园区内,实现优势互补,扩张群体规模,以此带动工艺美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三、措施与建议

为加快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我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一是加大工艺美术产业的投入。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引进县外纺织项目、资金、技术和人才,推动我镇纺织业的快速发展。二是推动草柳编技术创新。通过积极引进和培养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使企业走上靠技术进步发展的良性发展轨道。三是建立和完善市场营销体系。及时收集各企业和同行业有关营销的信息资料、营销政策,做好通报和交流,以完善的市场营销体系,快速准确的信息反馈,客观的市场分析预测,促进工艺美术业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拓国内外市场。四是优化环境,完善政策。为使工艺美术的发展有一个高效、优质、便捷的环境,镇政府规定:凡新上工艺美术企业,镇政府将出面协助办理各种手续,并为企业提供建设用地和信贷资金的支持。

建议在县委、县政府政策上继续给予扶持和优惠,保证企业确实享受到出口产品“免、抵、退”的优惠政策,合理收费、纳税,使企业休养生息膨胀、扩大规模,奠定坚实基础,振兴我县经济。

第五篇:盐与盐产业调研报告

盐产业的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 盐产业概况

一、分类

在我国,根据来源和生产方法可分为3类:以海水为原料晒制而得的盐叫作“海盐”;开采现代盐湖矿加工制得的盐叫作“湖盐”;开采地下天然卤水或古代岩盐矿床加工制得的盐则称“井矿盐”。

按照产品形式又分为固体盐和液体盐,我国以固体盐为主,液体盐主要指汲取的天然地下卤水或注水溶解地下岩盐矿床而得到的卤水,目前我国液体盐的比例不足10%,但国外发达国家较高,如美国达到51%。

盐,除供食用外(惯称食盐),大量用作工业原料(名曰工业用盐),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表以“原盐”为总称。

二、资源分布

基本分布状况是:东部海盐(制盐产能约占总产能的60%),中部及西南部井矿盐,西北部湖盐。

海水晒盐与国家的海岸线长度、滩涂面积及气候条件等有关,我国海盐以北方海盐区(含辽宁、河北、天津、山东和江苏)为主。主要生产企业有:辽宁的营口和大连复州湾盐场、天津的塘沽盐场、河北南堡盐场、山东羊口盐场。这 些盐场的年产量均在50万吨以上。

井矿盐矿床广泛分布在河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重庆、云南、江苏、山东、安徽及陕西等18个省区。据不完全统计,现已查明的氯化钠储量大于100亿t的盐矿床就有十余个。主要生产企业有:四川的五通桥盐厂、邓关盐厂、大安盐厂、贡进盐厂,云南一平浪盐矿,湖北应城盐矿,湖南湘澧盐矿以及河南平顶山盐厂等。

湖盐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青海、新疆及西藏等西北部地区,以青海盐湖最为丰富,储量在3000多亿t,生产成本较为低廉,但我国西北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对盐的需求也较低,远距离运输一直是制约其发展的瓶颈。主要生产企业有:内蒙古吉兰泰盐场、青海的茶卡和柯柯盐场、新疆盐湖化工厂等。

截止2009年,我国共有制盐企业约3000家,原盐年产量在6600万吨左右,高于实际消费量400万吨左右,盐生产能力更是达到7200万吨以上,全国食盐平均库存在两个半月以上。

从历年统计数据看,海盐产能最大,井盐次之,湖盐最低。

三、盐产业的消费结构

我国盐化工用盐占73%,食用盐占16%,其它用盐占11%。当前,盐化工是我国制盐业发展的决定因素。我国以盐为原 料的盐化工产业,主要是纯碱和氯碱两大行业(俗称“两碱”)。近年来,氯酸钠和金属钠也发展较快,但这两种下游产品的盐的消耗较低,不足总消费量的1%,对全行业的供需平衡影响较小。“两碱”的发展拉动了盐业的发展,我国已形成以纯碱和氯碱为龙头,下游产品开发并存的盐化工产业格局。

我国盐消费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体现在盐化工耗盐比例过大;道路除雪等行业的消费比例过低(美国融雪耗盐达到1900万吨);卤水直接消费比例过低(如美国达到51%),而我国液体盐消费比例只有10%左右,可见我国盐业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

四、盐业管理体制

(一)法规依据

《盐业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1号,1990年3月2日),主要内容是:国家对盐的生产经营实行计划管理;开发盐资源,开办制盐企业(含非制盐企业开发盐资源,下同),必须经省级盐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私营企业和个人不得开发盐资源;制盐企业必须按照国家计划组织生产;食用盐、国家储备盐和国家指令性计划的纯碱、烧碱用盐,由国家实行统一分配调拨;其他用盐,制盐企业在完成国家分配调拨计划和按规定确保合理库存的基础上,可在盐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进行自 销;盐的批发业务,由各级盐业公司统一经营。

《食盐专营办法》(国务院令第197号,1996年5月27日)。主要内容是:国家对食盐实行专营管理;国家对食盐实行定点生产制度,非食盐定点生产企业不得生产食盐;国家对食盐生产、分配调拨实行指令性计划管理;国家对食盐批发实行批发许可证制度,批发企业要按计划购进食盐,并在规定的销售范围销售;运输食盐要持有食盐准运证。

(二)盐业管理体制

长期以来,我国对盐业实行专营管理,中国盐业总公司虽为企业,但却行使着诸多政府职能。

中盐总公司的主业是采、制盐及相关产品制造,食盐专营及相关产品贸易,盐业勘查及相关产品技术开发和服务等。中盐总公司推行盐与盐化工主营业务战略,立足盐资源,致力于盐、盐化工及盐相关产品的勘探、科研、开发、生产和销售。经过多年的发展,中盐总公司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大盐业企业。盐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约占全国的18%,盐化工产量50余万吨,其中金属钠产量居世界首位。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盐业公司和盐务局都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盐业公司既是食盐和两碱工业用盐之外其它工业盐的经营者,同时又是兼有盐业管理行政职能的政府管理部门,是盐政执法者和生产企业的主管部门。

第二部分 盐产业发展

我们分别对:原盐、盐化工、食盐行业进行了简要剖析。

一、原盐

(一)原盐产业基本情况

当前制盐行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主要是下游消费波动大,原盐产大于销,产销内部矛盾大;产业集中度低、布局分散、技术装备有待提高,前五位盐业集团仅占全国总生产能力的30%左右;能源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水、煤、汽等基本原材料成本不断提高,导致井矿盐成本增加较明显;缺乏资金,发展底气不足;面临专营体制改革,行业面临动荡。纵观近几年我国制盐工业的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原盐产能迅猛扩张

2009年我国原盐净扩能245万吨,2010年预计扩能690万吨。前六年我国原盐扩能超过4000万吨,今后三年扩能将近2000万吨,九年累计扩能近6000万吨。

闲臵产能有逐步扩大的趋势,2005年我国原盐闲臵产能为856万吨,而到了2009年原盐闲臵产能达到了1686万吨,五年来呈现扇形扩大的趋势。

未来三年扩能态势依然强劲,根据统计,今后三年的扩能计划将达到1850万吨,井矿盐将唱主角,预计扩能1310万吨,超过总扩能数的70%。今后三年扩能速度仍然强劲,2010年总产能将突破9000万吨,并且井矿盐产能将超过海盐产能,跃居第一位,到2012年,如果扩能计划全部能够实现,届时,全国原盐总产能将超过一亿吨。

2、下游企业和外行业资本进入

制盐下游两碱及其他化工企业逐步延伸产业链、配套产业,以及循环经济使行业外的石油化工、煤炭、玻璃等行业的企业资本不断进入制盐行业。

一些资源配套性盐化工企业在湖盐和井矿盐等资源丰富的地区建厂,主要代表企业有:青海碱业,平煤神马,江西碱业,华尔润,台玻,河南金山等;一些资源整合性的下游企业在有海盐、湖盐和井矿盐资源的地区整合盐场(厂),主要代表企业有:山东海化,天津渤化、云天化,哈密碱业,湖北宜化等企业均表现出强烈的进取意识。

3、调整是盐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制盐行业经过六十年的发展,调整是我们目前的必然选择。创新盐业改革模式,给盐业企业带来新的活力是制盐工业的首要任务。行业内兼并、整合重组,淘汰落后生产力,实施产销联合、跨区域跨行业联合重组、优化产业布局是我们制盐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目前,已有许多制盐企业和盐业公司在行动,他们为自身的发展,兼并重组、实施多元化,与下游联合,延伸产业、发展循环经济,提升现代盐化工产业综合竞争力。行业典型代表有:中国盐业总公司、江苏盐业公司、重庆盐业公司、四川久大、江苏金桥盐化、山东诚源化工等制盐企业。

(二)原盐产业所面临不利局面

2010年以来,受全球经济缓慢复苏带动,国际贸易出现恢复性增长。但主权债务危机继续存在进一步加深和蔓延的可能,世界经济复苏程度不确定性增加。作为重要化工原料烧碱及纯碱的上游——原盐行业随着经济回暖,市场价格稳步提升,但供应过剩的格局依然没有改变。2010年下游两碱行业新增产能不断释放,市场运行持续平淡,其整体利润空间十分有限,对原盐价格上涨支撑力度不足,国内原盐市场持续窄幅震荡整理。

●供大于求的矛盾加剧 产能闲臵率偏高

2004-2009年中国原盐行业六年扩能超过4000万吨,2010-2012年计划扩能近2000万吨!原盐行业产能增速远远超过两碱行业的扩能速度,2009年中国原盐闲臵产能已经达到1686万吨,且闲臵率呈不断增长趋势。

●井矿盐比例继续上升 原盐供应结构改变

随着沿海地区开发进程不断加快,盐田面积日益减少,北方及南方海盐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滑。而井矿盐资源丰富且分布范围广,技术成熟,因此近年井矿盐产能增幅较大。随井矿盐新增产能不断释放,国内井矿盐产量比例逐年提 高,今年产量或将超越海盐。

●进口呈放量趋势 出口量持续窄幅增长

近年来,国内原盐产能持续增加,对国外进口盐依赖程度不断减弱。但由于国外原盐质量较好,部分下游离子膜烧碱企业依旧稳定采购国外工业盐,其中以墨西哥及澳大利亚工业盐为主。今年国内原盐产能继续扩大,原盐市场供应过剩的局面仍将持续,促使原盐出口量将持续窄幅增长。

●下游盈利空间有限 原盐行业定价话语权较弱 受经济危机影响,下游两碱行业长期处于不景气氛围下运行,其市场表现平淡,企业盈利空间有限,并且原盐市场货源整体供大于求的矛盾依旧存在,以致两碱企业在原盐的定价中话语权掌控力较强,原盐企业则处于被动地位。

●盐碱联合趋势加重 盐化工产业综合竞争力提升 随着盐企收购或新建两碱项目趋势加重,大吨位的原盐转为近距离消化,削弱物流成本,集约利用资源,增加原盐企业自身利润,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制盐企业亦可通过盐碱联合经营模式来规避产量波动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原盐行业上下游一体化联合发展模式进一步加深。

二、盐化工产业

我国盐化工用盐占73%,食用盐占16%,其它用盐占11%。当前,盐化工是我国制盐业发展的决定因素。

以盐为原料的盐化工产业,主要是用来生产纯碱和氯碱 及延伸产品。受成本的限制,盐制金属钠并未得到快速发展。

(一)纯碱

1、纯碱行业—过剩成为行业商标

纯碱学名碳酸钠,应用范围较广,主要用于玻璃、化工、医药等下游行业。纯碱主要用于平板玻璃,所以国民经济中纯碱的需求与平板玻璃产量相关性较强。经过多年发展,纯碱行业早已从之前技术保密型产品,演变至今日行业竞争激烈、产能严重过剩的基础化工产品,显示出明显的周期特征。根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10 年底,我国共有纯碱产能 2400 万吨左右,同年产量为 2043 万吨,表观消费量为 1885.8 万吨。

2、即使过剩,价格也会暴涨暴跌

2008 年底金融危机时,纯碱价格在短短两个月内下跌了约 50%左右。在经历了低谷之后,地产行业开工率的好转以及国内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逐渐使纯碱行业步入复苏通道,纯碱价格也呈现温和上升状态。在“十一五”最后一年节能减排降耗要求引发的拉闸限电效应中,纯碱价格经历了急涨急跌,轻质纯碱从三季度末的 1400 元/吨迅速上涨至四季度中旬的 2550 元/吨,同期重质纯碱上涨至 2600 元/吨。导致价格上涨的原因来自于纯碱企业开工率的降低,导致产品供应量的直接缩减。一般情况下,每年的一季度是纯碱的消费淡季,二三季度需求量处升势,四季度需求最为旺 盛,而 2010 年三、四季度的限电恰恰压缩了纯碱需求最旺时的供应量。

3、“电荒”中纯碱价格又起

近年来,我国火电装机容量增速不足形成的“硬缺电”、火电企业在煤价高企带来亏损后形成的“软缺电”,以及旱情蔓延造成的水电企业“来水”不足,综合效应的叠加令我国当前“电荒”形势严峻,纯碱价格在供给收缩的逻辑下再次拉涨。

纯碱分布区域更加支撑纯碱价格上涨的逻辑我国纯碱企业共 55 家,华东地区共 15 家,占纯碱生产企业总数量的 27%,2010 年华东地区纯碱产量 772.7 万,占全国总产量的 40%。2010 年四季度,国内节能减排限电主要针对华北区域的钢铁企业,而当前华东地区是国内电荒状况较为严重的区域。据国家电网预测,京津唐、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等 10 个省级电网将出现电力供需紧张局面。与此同时,华东地区、华北地区是国内纯碱企业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所以相对来说,纯碱价格向上的支撑逻辑更强。

综合以上,目前纯碱价格持续处于上升通道中,企业在“保大压小”的限电调控中,开工率及产销率都处于较高水平,未来一段时间内国内纯碱供需偏紧的格局仍将高位运行。

(二)氯碱 氯碱工业,也指使用饱和食盐水制氯气氢气烧碱的方法。工业上用电解饱和NaCl溶液的方法来制取NaOH、Cl2和H2,并以它们为原料生产一系列化工产品,称为氯碱工业。氯碱工业是最基本的化学工业之一,它的产品除应用于化学工业本身外,还广泛应用于轻工业、纺织工业、冶金工业、石油化学工业以及公用事业。近年来,中国氯碱工业迅速发展,原有氯碱企业纷纷扩大了生产能力,一些新的企业也相继投产,产能快速提升,氯碱工业呈现出加速向规模化,高技术含量方面发展的态势。中国氯碱工业在产能迅速提升的同时,技术也获得了长足发展,规模化装臵增多,装臵技术水平提高,中国氯碱工业呈规模化、高技术化发展态势。

目前我国氯碱行业集中度低(20 10 年烧碱平均产能 17 万吨,PVC 为 22 万吨),“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着力整合,控制目标是到 2015 年烧碱产量 2800 万吨,年均增速 7%,PVC 产量 1500万吨,年均增速 8%,提高有机氯产品产量。整合中具有规模、资源和技术领先地位的大型集团优势显现。北美和印度 PVC 装臵的产能利用率分别为 84.9%和 92.1%,呈现连年上升态势,处于 07 年以来的高位。预计未来几年 PVC 需求稳定增长,新兴国家需求持续增加。无论是全球范围内还是国内,未来 3-5 年内 PVC 需求的增幅预计都会超越供给,未来氯碱行业景气可期。

三、食盐业

(一)食盐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2001年,前国家经贸委盐业管理办公室提出要实行盐业管理和经营政企分开,打破盐业公司的垄断销售,引入竞争机制。但是,盐业改革很快便遭遇巨大阻力。

2003年2月,前国家经贸委准备再次力推盐业“新政”时,又遭到部分人士强烈反对,盐改再次“流产”。此后不久,因国务院机构改革,国家经贸委被撤销,盐业管理划归国家发改委工业司。

200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首次明确提出研究制订盐业体制改革方案。国家发改委提出要制定改革方案。

2006年,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的深化垄断行业体制改革的十大行业中,盐业位列其中。

2007年国家发改委调研后形成草案,但大部制改革后,发改委工业职能被划出,盐改再度搁浅。

2009年3月,全国两会上,盐业体制改革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

2009年11月,发改委和工信部在历经半年多的调研后,出台了《关于推进盐业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此次盐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政企分开、市场放开、科学补碘、加强监管”。

明确了五项改革内容:第一,取消食盐专营管理体制,即取消食盐生产、运输和批发许可证制度,取消食盐生产和分配调拨指令性计划,取消调拨批发价和出厂价管理,取消非食用盐运销管制;第二,推进政企分开,理顺盐业管理体制;第三,健全法律法规,实施以法治盐;第四,健全供应保障机制,保证食盐安全;第五,加快盐业结构调整,提升产业竞争力。

但此后,关于盐业改革的时间点、改革模式等在业内引发争议。改革斗争的焦点在于对“两年过渡期”的争议,共产生了“急、中、缓”三种意见。

其中,“急”方代表是部分政府部门和制盐企业,他们希望加速盐业改革。2009年10月,国内28家食盐生产企业签署报告,要求对盐业改革实行两年过渡期,2011年后完全放开食盐专营。

但另外一些政府部门则认为应该采取温和措施。有发改委专家表示,取消食盐专营的条件尚不具备,两年期过于仓促。一份由发改委相关研究所发布的我国盐业体制改革研究报告则建议,稳妥而行,安排3-5年过渡期,采取三步走逐步放开专营制度。这一建议也得到了中国盐业协会的赞同。

而以中盐集团为代表,包括各省的盐业公司在内的一方则为“缓”方,他们希望放缓盐业改革,要有足够的过渡期,以确保碘盐的普及率和食盐的质量安全,而且应该打破以省为单位的分层专营制,实现全国集中统一的特许专营制度,形成以经济区域为单位,建立大配送中心。

2010年5月,国务院在批转发改委《关于2010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推进盐业管理体制改革,出台盐业管理体制改革意见及相关配套措施,推动形成新型食盐供给体制和盐业管理体制。

2010年10月底,全国盐业2010年第二次产销座谈会在北京举行。在会上,中国盐业协会理事长董志华在报告中称,由于改革的方案还未最终确定,2011年还将继续执行国家制定的食盐专营政策。

2011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未提及盐业改革。2011年两会后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第十一篇第四十五章第一节中提到“推进铁路、盐业等体制改革,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余晖认为,专营肯定会打破,但变相专营还会存在。虽然表面上放开,但国企可以大量收购盐场,其他企业则没有这样的实力。

(二)产业发展方向

——巩固盐业:按规划完善食盐流通现代化设施,推进食盐流通现代化。做好居民食用盐、食品加工盐和小工业用盐的销售和服务,积极引导多品种盐的消费。——拓展物流。在加强食盐流通现代化建设的同时,可筹划成立物流公司,尝试社会物流的运营,并开展与社会物流企业合作,逐步拓展社会物流,积累更多的经验和实力,从而扩大经营规模。

——开发房产。盐业公司都拥有仓库、临街门面、办公用地、职工住宅等固定资产,这些资产连同其占有的土地资源,是房地产开发的最优势要素。这些闲臵土地和可改造的房产,为发展房地产沉淀了宝贵的资源。

——发展旅游。充分利用盐业行业现有的资金、人力、技术和场地优势,投资服务经济尤其是现代服务业,培育盐业新的增长点。

建设中国盐业科技研发中心,进行盐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加工、海洋化工经济的循环利用、海水淡化、海洋药物及盐系列化妆品的研发。

“文化兴盐”战略,加快盐业文化产业发展,建设一系列的盐业文化风情旅游项目。其中,盐业展览馆、盐业博物馆项目,更加吸引人的还是煮海遗址、盐帮菜馆、盐疗、盐浴等项目,这些项目将实景再现古代的盐业生产原景。

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建设“国际流通链”。“请进来”,就是引进国际上盐业强国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提高青岛盐业的现代化生产水平。“走出去”就是利用人力、技术的相对优势,到一些盐业生产水平较低的国 家去开拓市场。非洲有广阔的海岸线,适合原盐生产,但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原盐产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我们可以参与开发。

四、盐产业的其他消费

我国盐消费结构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体现在盐化工耗盐比例过大;道路除雪等行业的消费比例过低(美国融雪耗盐达到1900万吨);卤水直接消费比例过低(如美国达到51%),而我国液体盐消费比例只有10%左右,可见我国盐业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在其他盐产业方面尚有可做文章之处。

第三部分 国内主要盐业公司介绍

中国盐业总公司

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资产规模达到260多亿元,营业收入135亿元,利润总额6亿多元,盐产量超过1200万吨,盐化工产品总吨位超过150万吨,是目前亚洲最大的制盐企业和中国500强企业。江苏省盐业集团

公司现有在职职工6756人,注册资本8亿元,资产总额40亿元。

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年销售盐及盐化工产品300万吨 以上,年销售额达27亿元,年创利税4.6亿元以上,利润2.5亿元(估值)。

2010年目标:盐及盐化工产品产量500万吨,资产总额50亿元,销售收入50亿元,利润总额5亿元。湖南省轻工盐业集团

集团注册资本为5.4亿元,集团在职员工7696人。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9.6亿元,利润总额1.4亿元,年末资产总额达到18.15亿元,所有者权益10.94亿元。广东省广盐集团

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2008年盐的总销量实现118.56万吨,同比增长8.64%,其中小包装食盐销量39.58万吨,同比增长4.33%,多品种盐销量13万吨,同比增长69.89%;销售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15.4%;总利润1.14亿元,在消化了历史遗留资产损失后,同比仍有所增长;碘盐覆盖率93.13%,合格碘盐食用率90.05%。浙江省盐业集团:

2009年主要经济指标:产盐量:18万吨;销售量:93万吨,争取超百万吨;实现销售收入:全行业13亿元以上,力争达到15亿元以上,其中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亿元以上,力争达到14亿元以上;集团公司和所属企业实现利润:1.2亿元以上;净资产收益率:10%以上。全省盐产品合理库存达到35万,其中销区20万吨,产区10万吨,省级食盐储备总量达到5万吨。安徽省盐业总公司

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销售总收入27.3亿元,同比增长22.4%;实现增加值4.9亿元,同比增长6.52%;利税总额2.5亿元,其中实现利润1.36亿元,同比增长13.33%,2009年目标:全年销售规模实现30亿元,利税总额达到2.8亿元,年人均收入增长10%,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5%,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15%。山东省盐业总公司

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生产企业工业总产值可达70亿元、产品销售收入40亿元,实现利税5.5亿元、利润2.5亿元;批发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利税1.9亿元、利润7400万元。

2009年目标:全省盐业生产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5亿元,全行业实现利税8.2亿元。批发企业利润增长力争达到10%。

四川省盐业总公司

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全省盐产量460万吨,盐销量470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全行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8亿元,同比增长11.5%;主营业务收入25.5亿元,同比增长12.3%;产销企业利润总额达到2.4亿水平,其中省盐业总 公司实现销售总值超过10亿元、利润超过1.1亿元。江西省盐业集团

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资产总量10多亿元,净资产5.5亿元,利润总额超过1亿元。

2010年目标: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资产总额20亿元,实现利税总额2亿元。湖北省盐业总公司

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资产总额超过15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6.1亿元。

2010年集团盐产量达到135万吨,含参股企业,2010年湖北盐业集团生产规模达到720万吨(含液体盐110万吨);省内市场各类盐销售量达到6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35亿元,含参股企业,2010年湖北盐业集团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利税总额达到2.72亿元,含参股企业,2010年湖北盐业集团利税总额达到5亿元。重庆市盐业(集团)公司

现有职工1600余人,年末资产11.55亿元。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实现销售收入11.5亿元,其中非盐商品销售收入2亿元。共实现利润5529万元。实现税金5078万元。

福建省盐业公司

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全省生产原盐42.34万吨,省内 盐产品总销售量为44.39万吨,省内食盐全年销售38.64万吨。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756万元,利税总额8463万元,利润4000余万(估值)。中盐上海市盐业公司

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公司销售额超过2亿元,销售各类盐产品24万吨,实现利润3500万元。中盐北京市盐业公司

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公司总资产1.8亿元,营业额2.2亿元左右,利润3500万左右。山西省盐业公司

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自有资金2.4亿元、固定资产2.22亿元、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近6亿元、利润3300多万元。

贵州省盐业集团公司

集团公司注册资本1.68亿元。

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集团资产总额近7亿元;净资产近4亿元;销售收入超过7亿元,实现07年利润 3264万元,实现税利7678万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106%。中盐甘肃省盐业集团公司

甘肃省盐业集团总资本1亿多元,总资产3亿多元,从业员工2100多人。

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销售收入2.4亿元,实现利润 1,600万元。

广西壮族自治区盐业公司

现有在职职工1050多人,总资产4.23亿元。2004年主要经济指标:全区盐品销量29.4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3.34亿元,利税总额3334万元,利润1800万左右(估值)。

内蒙古自治区盐业公司

2008年主要经济指标:总资产3.71亿元,固定资产原值1.72亿元。销售收入3.81亿元,上缴税金3800万元,实现利润2200万元。河北省盐业专营总公司

目前公司有11家分(子)公司,在职员工550多人 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年销售各类盐60多万吨,销售收入突破5亿元,利润3000万左右(估值)。宁夏回族自治区盐业公司

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全年实现销售收入7155万元;实现利润674万元。河南省盐业总公司

全省年生产盐产品300万吨,从业人员2.6万人,其中直接从事盐业经营管理的人员1.3万人。

2007年主要经济指标:全省制盐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4.2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工业增加值1.8亿元,同 比增长29%。盐业流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6.41亿元。全行业实现利税1.63亿元。

备注:湖北省近年数据难以搜寻,河南、陕西盐业参照公务员管理,不具备可比性。

第四部分 大连盐业

一、大连市盐业公司

位于中国最大的海盐产区之——辽东半岛的南端,成立于1991年,是国家授权具有食盐批发专营权的国有企业,且为大连市唯一的食盐专营企业,主营食盐、渔业用盐、工业用盐及多品种盐(“美康达”牌),集产盐、供盐、销盐为一体,形成多元化经营的经济实体。资产总额3.6亿人民币、各种盐年销量达22万吨。

2009年,经市有关部门批准决定以协议方式转让部分国有产权给中国盐业总公司作为出资;以存量资产吸引增量资产方式吸收自然人出资,转让、增资后将大连市盐业公司改建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6776.06万元,其中,大连市工业资产经营公司(经大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持有)以存量资产出资3455.79万元,占注册资本的51%;中国盐业总公司以货币协议受让存量资产出资1355.21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0%,杨帆等14名自然人以货 币增量出资1965.06万元,占注册资本的29%。

目前大连市实行政企分开的盐业管理体制,盐业管理独立于辽宁省盐务管理局,接受其业务指导,以大连市政府为主。

大连市盐业管理处(加挂市黄金管理办公室牌子)是大连市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局)内设机构,正处级建制,大连市经济委员会是大连市行政区域内的盐业行政管理部门,具体工作由盐业管理处负责实施。

大连市盐业公司负责落实食盐专营工作,担负着大连市居民所需食盐供给和两碱工业盐以外的其他盐品种的供应。

大连市盐政稽查支队为大连市经济委员会(中小企业局)直属的市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正处级建制,稽查支队受市经济委员会委托,统一负责全市行政区域内的盐政稽查工作。

成员企业

大连开发区盐业有限公司、大连旅顺口区盐业有限公司、庄河市盐业有限公司、瓦房店市盐业有限公司、普兰店市盐业有限公司、大连新春多品种盐有限公司、大连食盐分装厂、大连市金州盐业有限公司、大连制盐设计研究所、大连市天赐百味商贸有限公司、长海县盐业配送站。

二、大连复州湾盐场

大连复州湾盐场始建于1848年,现已发展成以海盐生 产为主、集海盐深加工、盐化工生产、盐田资源综合利用、房地产开发于一体的国有盐业大型企业,是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两碱化工用盐及民食用盐的供应基地,是大连市惟一的国家食盐定点生产企业。

2009年经大连市政府同意、大连市国资委7月16日批准,大连复州湾盐场改建为国有独资公司,名称变更为大连盐化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8565万元人民币。下属一到八分厂、金城化工厂、五岛化工厂、金城运输站、五岛运输站、修配厂、南海工程指挥部、职工医院、水产制品厂、制卤公司。

盐场场区毗邻瓦房店松木岛化工园区和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拥有完善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网络,公路与沈大高速公路相接,距沈大高速公路炮台出口和202国道仅16公里。铁路与长大铁路干线相连,加上大连的港口优势,产品运输快捷方便。

盐场下属24个单位和部门,有员工2300余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79人。平均年产海盐80万吨以上,加工食用盐25万吨以上,均占东北地区生产总量的1/3以上。

场区地处辽东半岛西南沿海,占地175平方公里,素有“百里银滩”之称。所依托的海区无工业污染,资源丰富,气候适宜,具有生产优质海盐和进行水产养殖的自然优势。现有海盐、盐化工和水产养殖三大系列优质产品近20种,其中盐系列产品主要有工业盐、真空再制精盐、粉洗精盐、粉碎洗涤盐、日晒盐、融雪盐、渔盐、畜牧盐、腌渍盐等;盐化工产品主要有白色氯化镁、黄色氯化镁、融雪剂、溴素、硫酸镁、氯化钾等;水产养殖品有水产品育苗、养殖对虾、蜢虾酱等。产品畅销东北等国内地区,远销日本、朝鲜、加拿大、荷兰、以色列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下载水阳镇水运造船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调研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阳镇水运造船产业发展战略与对策调研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镇关于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调研报告(合集)

    镇关于促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的调研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乡村全面振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现以XX市XX区XX镇为例,剖析乡村振......

    黄岗镇柳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定稿)

    黄岗镇柳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10-09-30 黄岗镇柳编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黄岗镇位于阜南县城东部,沿淮河蒙洼分洪道边缘,全镇辖14个行政村,54705人,47025亩耕地,镇域面积63......

    古河镇西瓜产业调研报告

    古河镇西瓜产业调研报告 一、基本概况 古河镇位于阜宁县西南边陲,地处盐城、淮安两地级镇,阜宁县、涟水县、淮安区三县(区),益林、板湖、罗桥、芦蒲、复兴、苏嘴六镇交界之处,距......

    茂林镇泵阀产业调研报告

    泾县泵阀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泵阀产业简述,国内发展现状及前景 装备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中以泵阀为主体的通用机械行业在其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符合国家......

    镇村工业和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XX县镇村工业和产业发展 调 研 报 告根据县领导安排,调研由县委农工办牵头,县委政研室、县政府信息调研室等9部门共同参与,利用两天时间,到各镇(街)进行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某镇蔬菜加工产业情况调研报告

    一、**镇及蔬菜加工产业基本情况**镇位于**市东北部19公里处,面积112.62平方公里,辖56个行政村,1.4万户,人口4.34万。耕地面积9.6万亩。近几年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

    观水镇村庄绿化调研报告

    观水镇村庄绿化情况调研报告观水镇位于牟平区西南部山区,总面积228平方公里,辖80个行政村,总人口约8万境内多山地丘陵,是一个典型的山区镇,下边是实地调查的观水镇村庄绿化基本情......

    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分析与对策研究 开题报告

    滨江学院题目本科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学生姓名:学号: 院系: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题目:电子商务的发展战略分析与对策研究 指导教师:樊建2010.6.20一、 研究背景、概况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