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旅游发展的“遂昌模式”受热捧

时间:2019-05-13 21:1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区旅游发展的“遂昌模式”受热捧》,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区旅游发展的“遂昌模式”受热捧》。

第一篇:山区旅游发展的“遂昌模式”受热捧

山区旅游发展的“遂昌模式”受热捧

2012-04-1

1作为休闲旅游业发展的“后来者”,遂昌近年来以近乎“狂飙”的速度崛起。接待560万人次、收入23亿元是过去一年遂昌旅游交出的成绩单,两项数据同比2005年分别增长23倍和38倍。

拥有全国独特金木水火土“五行旅游”概念的遂昌到底有多少号召力?这个明代伟大剧作家汤显祖笔下的“仙县”,还会有多少美丽呈现?《经济日报》、《中国旅游报》、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消费新主张》、《探索发现》栏目等中央级媒体纷纷聚焦“黑马”遂昌,以头版系列报道或大篇幅刊发等形式,深入探析乡村旅游发展的遂昌模式。

《中国旅游报》从3月28日以来,连续四期在头版显要位置着重推出“山区旅游的遂昌模式”系列报道。《走那条最适合自己的路》、《无限风光在山乡》等,肯定了遂昌正在以休闲旅游业实现经济的战略提升,以工商资本为引领,村级组织为保障,农户经营为基础的三位一体农村产业培育模式;以打造中国洁净乡村、培育原生态精品农业、诚信服务做优环境基础构建洁净家园、洁净田园、洁净水源、洁净能源为一体的乡村立体环保;以大景区集群、农家乐集群、乡土农耕人文集群赢得的集群优势,成为关注“遂昌模式”的三大焦点。在《经济日报》开辟的 “全国区域旅游资源整合与转型发展”系列报道中,遂昌在第四位被推出。在这篇题为《乡村旅游崛起“遂昌标杆”》的通讯报道中,记者一连用几个难以想象概括遂昌旅游发展成效。“很难想象,地处浙江山区一隅的遂昌,会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乡村休闲旅游的‘黑马’;很难想象,这个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后来者’,竟能引领休闲旅游消费时尚。”报道称,遂昌乡村休闲是一种健康、快乐、休闲的生活方式,并以“主打乡村牌,倡导新生活”、“集智办旅游,合力造环境”、“立足小山村,发展大产业”进行总结提炼。

报道称,遂昌乡村休闲旅游的发展足迹,正印证着国家以休闲旅游推进经济欠发达山区、生态屏障地区跨越发展战略方针的前瞻性,也为这些地区如何依托自身资源,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积蓄着自信。遂昌发展乡村旅游的实践,是积极提升自身及区域发展品质,主动寻求转型的积极实践。

中央电视台《远方的家》、《消费新主张》、《探索发现》等栏目也都是多次走进遂昌,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六要素,对其独特的金木水火土五行旅游资源进行“探秘式”的深入报道。

“遂昌乡村休闲旅游是一种综合体,是旅游的一种新业态。”国家旅游局综合司原副司长、中国旅游报总编辑高舜礼认为,遂昌全方位利用旅游资源,推行泛产业化、融合式发展,着眼产业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既为山地旅游发展提供了很好借鉴,还不失为城乡统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次创新实践,有效解决了工业化和后工业化时代急需破解的难题,探索出了一个生态更好、百姓更富、发展更科学的山区发展新模式。

据悉,近年来,遂昌旅游就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交流考察团上百批次,国家级媒体不下五十批次。就连英国、法国等欧美重量级媒体也都聚焦遂昌旅游及原生态美食。

第二篇:广元朝天山区发展模式

广元朝天:四川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样本

5月的广元市朝天区,春潮涌动,千帆竞发。

风生水起的工业园区、繁荣兴旺的商贸流通、千帆竞发的项目建设现场,从曾经的经济“短板”到如今主导产业清晰、龙头带动明显,朝天县域经济的变化翻天覆地,正处于了最火热、最繁忙的发展时期。

2012年7月,朝天区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区”。

2013年8月,新华社《内参选编》刊发《山区最穷县何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四川广元市朝天区发展启示录》,对朝天区县域经济发展作了肯定。

朝天区委书记蔡邦银说,朝天作为典型的盆周山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区、川陕革命老区和“5.12”汶川特大地震重灾区,在四川省山区欠发达县区底部突围、追赶跨越的过程中, 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届接着一届干、一以贯之抓落实”和“依托资源抓发展、围绕市场兴产业、集中力量办大事”,大力实施“四化联动、文化推动、民生带动、创新驱动”战略,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科学发展轨道,演绎了山区县域经济发展的“朝天速度”。依托资源办工业

5月6日,朝天区七盘关工业园。

投资50亿元以上的七盘关国际石材城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企业负责人李才明介绍,目前石材城一期场平已完成总工程量的70%,正加快安置房勘察设计、水电接入等工作,陶家嘴、亢家湾矿山均已开采投产,“万亩石材城、百亿产业园”的发展新格局渐行渐近。记者翻开《朝天工业集中区发展规划》:规划10平方公里的工业“一区四园”发展格局令人振奋,已建成6平方公里园区。

朝天区成功引进建成地震后全市首个超10亿元重大工业项目、总投资近20亿元的海螺水泥项目,建成投产海螺塑编项目,引进开工砂石骨料项目,正在引进水泥制品等下游项目,全面建成年产值达24亿元以上的大巴口建材工业园;七盘关食品和农特产品加工工业园的西储粮油、棒仁核桃等10余个项目正加快建设,建成后年产值可达到25亿元以上;仇坝新能源及循环经济工业园内总投资达34亿元的凯迪生物质能发电等项目加快推进;羊木矿产资源转化工业园中太阳坪金矿等项目建设加快。

大园区承载大项目,大项目促进大发展。

2013年,朝天区规上企业总数达到25家,较震前翻了一番,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0家;规上工业增加值是地震前的10倍,年均增长34.2%;仅海螺水泥1家企业就实现税收1亿元;工业对GDP的贡献率达60.9%,工业化率达49.1%。

该区经信局局长谢宗海信心十足:“今年,我们继续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按照‘产业五个主导、布局一区四园、路径依托资源、措施着力链条、总量突破百亿’的‘三十字’工作思路,努力走出一条山区新型工业化路子。” 突出特色强农业

连日来,位于川陕交界处的朝天区转斗乡较场村,随处都能看到核桃种植户们忙碌的场面。

“我昨年核桃收入5万多块钱,今年还将有一部分要挂果,趁着天气好,好好管护一下,今年再给我多挣些钱。”校场村六组村民赵玉国一边给挂果核桃树除草,一边向记者介绍情况。

较场村核桃产业基地占地2000亩,覆盖5个组,涉及232户,是朝天现代核桃产业示范园“一心四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桃立体种植模式示范基地。基地现有核桃树45000余株,单株产量4千克,核桃总产量达150吨,产值达600万元;林下套种小花生等作物,产值达450万元,基地总产值达1050万元。

转斗乡党委书记马继章说,预计三年后进入核桃盛产期,核桃亩产值可达5000元,林下花生等作物亩产值可达3000元,基地可实现产值1600万元,亩产值达8000元,人均增

收10000元以上。

这仅是朝天区特色农业发展的一个切片。

近年来,朝天区按照“做强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建好五个现代农业园区、打造五条新村示范走廊、解决五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四个五”工作思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走出了一条靠山吃山、靠山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据了解,朝天已经建成核桃、蔬菜、土鸡、食用菌、蚕桑五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带动

3.5万户农户连片发展五大农业产业69万亩,核心区内农民人均实现现金收入6713元,高出全区平均水平11%。朝天核桃产量连续五年居全省县区首位,“朝天核桃”成功创建为中国驰名商标,朝天成为中国核桃之乡、国家重点林木良种基地;高山露地绿色蔬菜可产量65万吨,远销省内外40余个大中城市,朝天成为全省最大的高山露地绿色蔬菜基地,该区蔬菜收入超过2万元的农户有近1万户,超过5万元的农户有1800余户,最高户收入达30万元以上。

朝天区委农工委干部李义说,我们目前已建成曾家山、广陕高速朝天段、转-马-文、沙-曾-平4条百里新村示范走廊。

该区还坚持扶贫攻坚“12345”工作思路,县级干部带头联乡包村帮户,1500余名机关和乡镇干部每人每年帮扶1户困难户,实现扶贫攻坚全覆盖,累计解决1.96万贫困人口温饱问题,改善5.51万低收入人口生产生活条件。

2013年,朝天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居全省同类县区第4位、全市第1位。全省扶贫重点县特色经济助农增收现场会也在朝天区成功召开。

发展旅游壮三产

5月1期间,朝天区迎来了由西南铁路旅行社组织的旅游专列,来自辽宁、浙江、湖南等地的千名游客尽揽朝天风光。

朝天围绕建设“全国知名的蜀道文化旅游和生态养生基地”,以“创A创星创收”为抓手,加快旅游产业化,以旅游产业大发展带动服务业大提升。目前已成功创建明月峡、曾家山两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水磨沟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启动创建龙门阁国家4A级旅游景区,蜀道文化和生态养生两大旅游文化品牌基本形成。2013年,朝天区接待游客21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2.67亿元,分别增长26%和45.8%。

朝天辖区拥有宝成铁路、京昆高速、108国道和在建的兰渝铁路、西成高铁等交通动脉,是典型的“川北门户”,商贸物流条件极佳。目前,已经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商贸流通网络,物流发展纳入全省规划,“一港两园”规划加快实施,“川陕结合部物资集散中心”建设步伐加快。

统筹城乡促共融

5月6日,记者在朝天区羊木镇看到,统筹城乡让该镇繁荣兴旺:建成了广元市首个乡镇教育园区、全省首批乡村少年宫、全省首个“老幼一体”日间照料中心„„

当地农民可在家门口上班,可在附近的工业园、农业园务工,拥有30分钟“医疗服务圈”和10分钟“文化服务圈建成”,农村群众看病、就业、养老、文娱、购物、办事等方面的问题有效解决。

羊木镇作为四川省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点镇、2013年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21个重点镇之一,初步走出了一条适合贫困山区集约高效、社会和谐、特色鲜明和城镇村共建共享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朝天区住建局局长李治成介绍,朝天围绕建设广元城市北部中心,正按“一心两翼三大走廊”规划布局,遵循“一心两翼带全域,四位一体促发展”总体路径,加快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走出了一条贫困山区推进“产城一体、园城一体、产村一体”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特色路子。

朝天坚持“产城一体”,加快朝天中心城区建设,全面提升“栈道之都,养生天堂”的城市品牌影响力,主城区建成区面积由震前0.99平方公里增长到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震前1.2万人增长到4万人。坚持“园城一体”,加快羊木、中子两大经济综合体建设。坚持“产村一体”,加快集镇、社区和新农村建设。近年来先后促进6万余人到城镇和聚居点安家置业。2013年,朝天区城镇化率达29.1%,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较地震前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

改善民生强治理

朝天是盆周北部连片贫困山区,也是北向进出四川的门户,改善民生任务艰巨,地理位置重要特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责任异常重大。

为此,朝天坚守“改善民生做加法、维护稳定做减法”的理念,大力实施民生工程惠民,近年来先后投入民生资金34.96亿元,累计解决了15万人的行路难、9万人的过河难、10.1万人安全饮水、9.6万人用电难、9万人收视难问题。创新社会管理,建立健全区、乡、村三级大调解体系,在城镇探索推行“图解社区”模式,在乡镇建立“一办三大中心”,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室认为,近年来,朝天区成功应对了多重挑战,战胜了各种困难,经受了重大考验,县域经济视线里跨域发展,开创了建区以来发展最快、发展最好的局面。

朝天区委书记蔡邦银这样阐释朝天的成功之道:发扬“自强不息、团结拼搏、不甘落后、永争一流”的 “朝天精神”,不断凝聚起强大的发展动力。一是一张蓝图绘到底。对认准的目标、定了的事情,不争论、不懈怠、不折腾,坚持不懈谋发展,一届接着一届干;二是依托资源抓发展。立足全区的优势资源,加快资源就地转化,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三是围绕市场抓产业。围绕国际国内市场需求,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并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实现资源开发利用效益最大化;四是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全区“一盘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大力整合项目资金,每年扎扎实实抓几件事情,做到“五指握成拳”,杜绝“遍撒胡椒面”;五是一以贯之抓落实。区四大班子从自身建设抓起,班子成员带头抓落实,坚持说了就算,定了就干,一抓到底,一以贯之,确保各项部署有效落实。

第三篇:促进山区发展如何打好旅游牌?

促进山区发展如何打好旅游牌?

近日,广东最新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振兴粤东西北提升为全省的发展战略,并出台一系列重大扶持政策,通过快速交通、产业园区和城区扩容等三大抓手,力促粤东西北突破发展瓶颈。据了解,为做大做强粤东西北旅游产业项目,省财政部门在2012至2013年每年安排6亿元专项资金,两年共12亿元,用于扶持广东滨海旅游产业园和山区(生态)旅游产业园建设,去年8月湛江和汕尾在竞争滨海旅游产业园区竞争性扶持资金中脱颖而出,而昨天,粤东西北10个地市角逐两个山区(生态)旅游产业园区竞争性扶持资金名额也异常激烈,一场提振我省粤东西北旅游业发展的大幕已经拉开。

广东省社科院旅游研究所总规划师 陈南江

资深旅游策划专家 劳毅波

广东省旅游局旅游发展研究中心副总规划师 周志红

南方日报记者 向杰 实习生 陈瑜琦

解决交通瓶颈是旅游发展的前提

主持人:从发展旅游的角度,您怎么看此次《决定》的出台?

周志红:区域发展水平不均衡是制约旅游业整体质量水平的一个重要原因。据统计,十一五期间,珠三角地区贡献了全省80%以上的收入,72%以上的过夜游客也是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从旅游接待设施来看,珠三角旅行社的数量占全省总数的71.6%,宾馆占60%以上,而且高星级酒店占了全省的78%以上。但是从资源角度来看,珠三角地区的旅游资源只占全省的46%,品牌旅游产品也只占到全省的51%。从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多年来,区域发展不均衡是个很严峻的问题。这次《决定》应该能够有效破解这个难题,促进全省旅游区域的平衡发展,刺激全省旅游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劳毅波:《决定》的出台可以推动一些次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这些次发达地区有一定的旅游资源,但是相关旅游配套设施发展不完善,当地从政府、投资单位到相关的从业人员或者是一些当地居民都非常关注这个问题,希望通过政府适当投入来拉动更大的发展空间,使得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更快更好。

陈南江:从旅游业的角度,加快粤东西北的发展,对于旅游业当然是一个促进,首先,城市经济的发展会带旺商务、公务旅游市场,其次,一些城市明确定位为旅游城市,会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大环境优化。但是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旅游发展要求的角度,粤东西北的交通建设长期以来欠账太多。广东的高铁至今只有一条通粤北,还是借国家大动脉京广高铁的光。加快高铁建设,应当作为重中之重。至于高速公路,粤东西北的公路限速罚款应该严加清理整顿。航空方面,粤东西北的几个机场,湛江和汕头、梅州都很少外省航线,而且省内航班价格太高。外省的游客到粤东西北旅游,基本上都需要在广州中转另外买票。如果改为经停,至少也方便游客很多。在这一方面,广东明显落后于江苏、山东、云南。交通是旅

游的前提,希望后续措施能够加大交通的建设步伐,优化旅游交通。

对山区旅游的扶持要全面

主持人:此次发展粤东西北旅游业的举措与以往政府资金投入有什么不同?是否有突破和改进?

周志红:以往的政府投资资金都是扶贫扶弱为目的,像撒胡椒面一样。每个地区给个几十万、几百万的小数目。而这一次的目的是要扶大扶强,打造广东的拳头产品,树立广东的品牌形象。力图通过地区的拳头旅游产品带动区域的整体发展。

陈南江:以往的政府资金支持主要是旅游扶贫专项资金和旅游景点建设专项资金两类,一般给每个旅游项目的支持资金从30万到500万不等。这次的12亿元,其实是去年就已经确定的,对于粤东西北而言,集中资金支持龙头旅游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产业园扶持资金更多的意义在于引导社会资金和媒体关注该产业园。毕竟一个产业园至少数百平方公里,仅仅修路、水电都是需要上百亿的资金,3亿元省财政资金支持远远不够。如果把粤东西北的旅游企业尽量将税费减免,不必经过层层上交再花钱PK再层层下拨的过程,可能更加简便。今后,对于粤东西北旅游业的扶持,应该是一个全方位的扶持,例如省里组织的市场营销活动,应该对粤东西北的旅游宣传尽量免费;人才教育和培训,也应该尽量上门培训,价格优惠。

以山区生态旅游带动三农发展

主持人:粤东西北有哪些主要的旅游特色资源?您认为应该如何开发?开发时应该秉承什么原则?

周志红:广东省主要的自然和人文资源都是集中在粤东西北地区,归纳起来,有三大类资源非常具有特色和竞争优势:第一类是滨海海岛的蓝色海洋资源,包括沙滩、海水、滨海城市等资源。第二类是山地、森林绿色生态资源。比如一些环境优美的山地森林、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等。第三类是乡村民俗古色文化资源,包括历史文化的、乡村的、民间活动、艺术之类。

现在都在提倡粤东西北地区走扩容升级和城镇化发展这条道路。我觉得在此过程中,粤东西北地区必须走一种旅游导向型的城镇化和乡村现代化的道路,也就是说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要把旅游功能作为城镇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扩容体制、城镇化的过程中,重点考虑旅游业的发展。既要考虑当地人宜居乐业的需求,同时也要考虑到外来游客宜游宜去的需求。在乡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粤东西北地区还要用打造景区的理念来建设我们的新农村。所谓打造景区的理念,就是将农村建设得像景区一样优美,吸引游客前来。要用经营旅游业的思路来经营农业,比如现在很流行的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要用培训旅游从业人员的方法来培训农民,包括培训他们服务的意识,技能等。要用制造旅游商品的标准来生产农副产品,即要按照特色商品的标准去生产农副产品,从而将其变成自身一个特色的旅游商品。最终,通过旅游业的发展,来解决农业、农村、农民、农产品的问题。开发时,第一要坚持特色化发展的原则,突出差异性,尤其是要结合地方文化特色、文化内涵。这样才能跟其他地方不一样。第二就是坚持集聚化发展,突出规模性,而不是走低起点、低层次,四处开花的散户模式。第三是要坚持高端化发展,突出精品。高端化不是指高价格,而是指高附加值,高文化含量、高科技含量以及高成长性和高产业带动性。第四是要坚持绿色化发展,突出生态性。发展不能破坏环境,应该在环境容量的承载范围内坚持发

展。

陈南江:粤东西北旅游业的发展,首先应当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不是停留在口头上和文件里,而是要实实在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例如进入道路,建设用地指标,土地性质调整,拆迁安置和社区矛盾协调等等;第二是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地方文化深度开发;三是要研究市场、细分市场、满足市场,尽量特色化、高端化、综合化;四是要尽量兼顾社区利益共享,五是尽量与国内外品牌旅游企业合作,引进其管理经验和团队,解决当地旅游管理人才不足问题。

劳毅波:广东省地处亚热带丘陵地带,很多地方的山区有一定休闲度假的资源,乡村生态也不错,但是整体发展水平还是滞后。虽然有资源,但没有利用好,开发好。政府这次之所以投入资金发展山区生态旅游产业,一方面,从山区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发展生态旅游比发展其他的产业旅游更加合适,另外一方面,山区旅游的辐射能力比较强,尤其是各种农产品的变现和兑换,让农民更加容易在当地就业,并不断再生产。

粤东西北山区生态旅游开发首先必须确立生态优先发展的原则。也就是不能大幅度损坏当地生态和资源,来换取经济发展的空间。其次,秉承惠民的原则,发展旅游必须让农民真正得到实惠。此外,业界比如说旅行社,还可以从政府投资中得到一个信号,那就是目前广东省旅游发展不仅侧重在单一的观光旅游方式,更多是在休闲度假或是产业旅游的等方式上。针对这种改变,旅行社在组团、设计线路方面应该有所变通。举例来说,不要认为组织滨海旅游只是去游海水、吃海鲜,那样做的话,旅行社的市场经营旺季就只集中在5月到9月之间。而是要转换思路,拓宽旅游模式,争取一年365天都是经营旺季。

第四篇:山区旅游规划

生态旅游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产业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绿色产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我县要按照“自主开发和招商引资并重,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打造精品景区”的思路,加快黑竹沟旅游资源开发,着力塑造“甘嫫阿妞”文化品牌和“神秘黑竹沟”原始生态旅游品牌,加快建成国家级4A原始生态旅游景区,新兴的生态风情旅游区。

一、优势

(一)我县旅游资源现状。我县被誉为“竹笋之乡”,境内有林地面积277万亩,天然竹林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40多条大小河流和3900米的相对高差,铸就了沟壑纵横、峰峦叠嶂、苍山翠绿、靓丽诱人的独特地貌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气候。我县原始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幅员575平方公里的黑竹沟被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资源丰富,集雄、险、奇、秀,原始、珍稀、神秘、清幽于一体,拥有奇峰、异石、岩溶、花海、冰斗、海子、泉水、瀑布、云海、佛光、高山草甸、奇花古木、珍稀动物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景观景点,以其特有的原始古朴和神秘清幽享誉中外;天然温泉更以水质优良闻名遐迩。

(二)温泉山庄开发现状。1999年到2002年,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集餐饮、住宿、娱乐、会议于一体的黑竹沟温泉山庄,对外接待能力较强,收益较好,是我县旅游开发的重头戏。

(三)黑竹沟开发现状。黑竹沟资源丰富,声名远播,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被称为“魔沟”、“恐怖死亡谷”、“中国百慕大”。近年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加快黑竹沟开发,投资2500万元,完成《黑竹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黑竹沟第一期开发初设方案》,拍摄制作了黑竹沟风光片、宣传画册等,修建了黑竹沟景区进出口公路、游人人步道及观景亭,建成了黑竹沟彝族风情酒店,修建了木屋别墅、游客接待中心等,完善了引用水、化污设施等配套设施,沟口景区设施基本完善,初具接待能力,2007年“五一”黄金周实现对外开放,实现了旅游资源向旅游市场的跨越,我县旅游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二、问题

(一)接待能力不足。我县境内现能接待游客的地方主要是黑竹沟沟口景区和温泉山庄,旅游路线单一,景区面积广阔,资源丰富,景点分散,只有两条旅游路线能接待游客;两个接待点只是初具接待能力,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硬件设施、娱乐设施不健全,不能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不能长时间留住游客。

(二)建设资金紧缺。黑竹沟景区的开发从1993年开始,由于资金严重不足,招商引资成效不好,实质性进展缓慢。黑竹沟管理委员会成为黑竹沟景区的开发业主,县财政借资启动开发,走边开发边招商、以开发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的道路。但景区刚实现对外开放,经营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维持景区运营,县财政资金有限,黑竹沟景区融资非常困难,开发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旅游开展步伐。

(三)交通设施滞后。县城至黑竹沟景区是我县旅游主干线,全程共63公里,目前尚无班车,游客需自驾车或包车前往观光游览,不能满足中低档消费游客的需求。黑竹沟进出口公路全是碎石路面,弯多、山高、坡陡、安全系数小,不能满足游客旅行的需求。

(四)旅游环境有待改善。县城至黑竹沟景区公路沿线有些房屋离公路很近,有些房屋屋檐靠近路缘,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旅游公路交通和旅游环境。个别群众敲诈游客而发生争执,以压死一只猫、一条狗、一只鸡等理由,围攻游客,强行要求游客高额赔偿,严重损坏了黑竹沟景区形象,影响了峨边旅游形象。

三、对策

(一)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围绕建设四川原始生态旅游县,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持续发展、永续利用”的原则,尽快完成全县旅游资源调查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明确旅游发展目标,搞好《黑竹沟开发详规》和大渡河峡谷、夏家沟水库、毛坪小河子、平等石林、大堡古镇、杨河团岩等景点旅游规划,合理整合旅游资源,推进我县旅游业迅速发展,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二)全力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坚持文旅互动,深入挖掘景区景点,形成黑竹沟生态旅游核心吸引力,积极融入乐山“一区两线”精品旅游建设项目,重点开发原始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考探险、温泉洗浴、民族风情等旅游,努力将峨边建设成为新兴的生态风情旅游区。加大景区开发力度,完善黑竹沟一期开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加快“沟口—荣宏得景区”、“荣宏得—特克马鞍山景区”旅游线路建设,加快温泉山庄二期工程建设。通过3-5年的努力,将黑竹沟建成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科考、探险等于一体,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国家级4A原始生态旅游景区。积极稳妥的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旅游景区的交通条件、通讯条件,改善旅游环境,开通县城至景区的旅游班车,解决旅游交通问题,提高旅游效率和接待能力。

(三)积极做好对外宣传促销。认真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加大黑竹沟宣传,不断更新旅游宣传册和宣传品;广泛学习和借鉴各地旅游发展先进经验,加大寻求合作,争取引进有实力的商家,在黑竹沟修建特色宾馆、彝族部落、索道、滑雪场等,不断完善黑竹沟景区旅游设施。加强与成都、重庆、乐山、峨眉山景区和旅行社的战略合作,联合打造黑竹沟精品旅游线路。

(四)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按照“自主开发与招商引资并重,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建设精品景区”的思路,组建黑竹沟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黑竹沟景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变被动为主动,实行边开发边招商的原则,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使其向产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第五篇:依托山区优势,积极发展“农家乐”旅游

“农家乐”旅游不能再“山寨”

——对发展铜鼓农家乐旅游的思考

近年来,铜鼓县“农家乐”旅游持续升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已成为市民的一种时尚,“农家乐”休闲旅游已经成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做优,实现规模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提档升级显得尤为迫切。

一、发展“农家乐”旅游的比较优势

1、宜人的生态环境。铜鼓县地处赣西北边陲,修河源头,森林覆盖率高达87.4%,拥有世界最大的原始野生红豆杉群落,年均气温16.2度,空气质量达国家一级标准,负氧离子含量达7万个/cm,是一座典型的山水生态之城。

2、厚重的历史文化。1927年9月,一代伟人毛泽东在这里“逢凶化吉、遇难呈祥”,之后亲自领导和发动了举世闻名的秋收起义,2.8万铜鼓儿女为革命英勇牺牲,占全省在册烈士的7%,中国革命的燎原星火就此点燃;源远流长的客家文化,别具一格的民风民俗,美味独特的饮食、古朴典雅的民居、崇文尚武的民风。铜鼓,更是一承载历史文化的魅力之地。

3、优越的区位交通。铜鼓地处南昌、长沙、武汉组成三角形正中心,向三地辐射,现已通车运营的武吉高速,正在修建之 1 3

中贯穿全境的奉铜高速(2012年8月建成通车),即将动工建设的宜万铜高速,再加上规划之中的九长和咸宜井两条铁路,发达的交通网络,铜鼓至宜春45分钟、到南昌、长沙1.5小时以及到武汉两个小时车程, 交通区位优势日益凸显,作为三地的旅游休闲后花园,铜鼓正成为一方充满希望的投资热土。

二、发展“农家乐”旅游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发展模式单一,互动性差,水平不高。现在的农家乐大多停留在“吃饭、打牌、钓鱼”上,以用餐为主,而且菜色品种不多,菜肴特色不突出,游客可参与性还不强,体现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尚未被纳入。

2、尚未形成气候,特色不鲜明,品牌意识不强。目前,大多数还是以被动经营为主, 简单复制,旅游活动项目单调乏味,缺乏对于民间、民俗文化和自身发展特征的挖掘, 没有个性和品牌核心价值,缺少市场开拓意识,甚至由于同质化竞争导致亏损,很难形成游、购、娱、食、住、行一体的产业链。

3、起步晚发展慢,组织程度不高,管理亟须规范。我县农家乐大多属家族化经营,服务不规范,小农意识明显,经营行为不规范,无标准农家菜谱,无统一烹饪标准,无规范服务行为,经营场地参差不齐、档次低,政府投资和集体经济投入几乎为零。

三、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对策和建议

1、统一规划、加强宣传,努力扩大农家乐旅游的知名度。

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示范带动、整体推进”的原则,精心制定农家乐发展整体规划,科学周密做好策划,实现全县农家乐点、线、面的有机结合。一是制定整体宣传计划。将农家乐旅游纳入全县旅游宣传促销整体工作计划,制作农家乐旅游导览手册,整体包装,加强对各类农家乐特色村、点的宣传推介,扩大农家乐影响力,推动更多市民走进农家乐、享受农家乐。要充分利用网络、报刊、电视、手机短信等载休,借助月亮文化节、农博会、旅游推介会等平台,加大农家乐休闲旅游的宣传力度。二是开展主题活动。举办采摘节、油菜花节、采茶节、葡萄节、草莓节、桃花节等文化娱乐活动项目,打响知名度,同时积极组织各种农家乐行业内的活动,如旅游展示会、农家乐烹饪比赛等,叫响“休闲在农家”。通过开展书画、笔会、摄影、竞赛、团购等系列活动,进行捆绑打包,扩大铜鼓农家乐的声势。三是加大户外宣传。通过在景区、入口、广场等人流交汇处悬挂宣传标语牌、办宣传栏、制作促销标志,提升品位。特别是要重视农家乐宣传推介进机关单位、社区、社团组织的工作,突出动态互动宣传和不同季节特色游的推介,增强宣传的吸引力,提高宣传效果。

2、因地制宜、注重特色,切实提高农家乐旅游的竞争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必须强化经营的特色和差异性,重视品牌效益,努力展现乡村旅游的魅力,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特”的发展格局。一是景区型农家乐,例如在天柱峰国家森

林公园和毛泽东化险福地等景区,增设配套设施,完善吃、住、游等服务项目,在周边发展农家乐;二是怀旧型农家乐,以民俗文化为依托,围绕我县客家风情,对院落、民居进行改造和包装,配臵相应的桌椅、传统农具,收集民间故事、民间服饰等发展农家乐。三是休闲型农家乐,充分利用“五小园”等农家资源,体验捣年糕、磨豆浆,垂钓、采摘、耕作、饲养小动物等农事趣味,当然,也可考虑设臵Wii、PS3、X360等电玩,融入时尚现代元素。四是文化型农家乐,通过沙龙、聚会,结合漫画、书法、摄影、美术、根雕、剪纸、刺绣等,与学校、各类协会、艺术团体联手,使有限资源无限升值。五是餐饮型农家乐,以农家特色美食,自助烧烤以及各色纯天然的野菜、野味吸引游客。六是运动型农家乐,在滚铁环、踢毽子、丢沙包、跳房子、竹竿舞等传统项目上,另设乒乓球、羽毛球、台球等活动场地,着力开发游客参与性强的项目建设,如骑马、登山、漂流、游泳、攀岩、攀越障碍、攀爬绳索、CS野战、射箭、射击、汽车试驾等有利于学生和干部职工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提升农家乐档次和人气,发挥“农家乐”市场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开发农家乐旅游产品、文化产品、服务产品,像中草药材、花卉盆景和特色饰品等,对笋、板栗、茶叶、干水果、食用菌、干鲜果、干鲜野菜、土鸡、土鸭等等农村产品进行包装,做好部分农产品的深加工和开发,拉长致富产业链。

3、强化培训、规范管理,不断提升农家乐旅游服务水平。目前各地都在发展农家乐旅游,争夺客源的竞争非常激烈,农家乐旅游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实现联合经营,以群体的力量形成规模效应,增加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一是要加强队伍建设。重点抓好从业人员烹调、礼仪、食品卫生、消防、保安等项目的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卫生意识、安全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管理技能,提升农家乐乡村游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二是要实行星级评定。为规范农家乐经营户管理,激励提升经营服务水平,定期对申报农家乐的经营户进行“星级达标”评定,凡验收达标的“农家乐”经营户实行挂牌管理,并及时落实农家乐的奖励政策,给予奖励和补贴。结合信用农户建设,开展农家乐经营户信用等级评定。根据信用等级,确定一定的授信额度,解决农家乐发展过程中所需的小额信贷。三是要成立行业协会。积极培育和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合作社、行业协会、旅游服务中心等中介服务组织,通过整合农家乐经营户的实力,对内加强统一服务和行业自律,对外树立品牌形象,统一参与市场竞争,将农家乐旅游产业向规范化转型,走精品、品牌化之路。

4、加大投入、倾力扶持,扎实推动农家乐旅游做大做强。农家乐旅游的发展,没有政府资金和政策的扶持,终究是小打小闹,上不了规模,成不了气候,更谈不上实现品牌化、产业化。一是要提供金融服务支持发展。充分利用再就业小额担保贷

款,引导和鼓励各金融机构积极为农家乐旅游发展提供贷款,并在利率上给予适当优惠,解决发展过程中所需资金问题。设立农家乐旅游发展基金,对开展农家乐从事规模养殖、种植和手工艺品加工的农户给予适当补助,对被评为星级农家乐经营户的给予奖励,重点对一些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特色明显、符合规划要求的农家乐品牌创建给予扶持。二是要出台政策鼓励发展。制定发展农家乐旅游特色项目的相关优惠政策,对项目临时用地审批、相关证件办理、税收、培训等进行费用减免,给予适当扶持,对落户在农家乐特色村内的旅游项目实行相关优惠政策,工商、卫生、税务、金融、土地、规划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能扶持和促进农家乐的发展,调动参与农家乐旅游项目开发的积极性。三是要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推动发展。要将发展农家乐旅游与整体旅游开发、农村扶贫、小城镇建设和保护生态环境相结合,特别是要紧紧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契机,重点推广垃圾无害化处理技术,推广太阳能、沼气能在农村的使用,加大道路、通讯、水电、停车场、美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助推农家乐旅游规模化发展。

下载山区旅游发展的“遂昌模式”受热捧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区旅游发展的“遂昌模式”受热捧.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浅析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世界比较普遍的乡村旅游已经有50余年历史。中国的乡村旅游也已经有20余年历史,经历了从对资源的简单利用到综合利用再到深入挖掘的三个阶段;乡村旅......

    会展旅游发展模式之探讨

    会展旅游发展模式之探讨 王保伦会展旅游的出现及发展是在良好的经济背景下,随着会议展览的增多及旅游业的渐趋成熟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的旅游类别。从产品的角度讲,会展旅游属......

    创新山区扶贫开发模式

    创新山区扶贫开发模式加快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县位于豫南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全县总面积16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5.8万亩,山场面积188万亩;辖16个乡镇区205个行政村......

    武陵山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武陵山区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 作者:麻学锋 吕白羽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5年第09期 [摘要J产业集群是当令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提升产业竞......

    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

    研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及对策 摘 要: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 乡村旅游以其鲜明的特色和功能,在满足旅游消费需求的同时,有效促进了贫困农村的经济发展,成为城乡互动的一种有......

    全域旅游发展的桐庐模式

    全域旅游发展的桐庐模式 全域旅游发展的桐庐模式(上) 桐庐:全域规划引领下的乡村蝶变 《 中国青年报 》( 2016年03月04日 04 版) 走进“中国画城”桐庐,恍若步入一幅现代版的......

    法国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

    法国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海外农业旅游的三种发展模式传统型观光农业主要以不为都市人所熟悉的农业生产过程为卖点。法国农村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和参与酿造葡......

    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北京市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北京是一个常住人口超过1600万的特大型城市,有巨大市场容量和消费能力,目前每年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都在4000亿元以上,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