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有效防治措施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有效防治措施研究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现象已成为普遍的问题,如何防治会计造假,重拾投资者信心,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控制会计造假现象呢?本文根据上文提出的原因阐述了下列几项措施:
一、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成本,减少会计造假收益
上市企业进行会计造假的根本原因还是利益关系,这与我国当前会计收益与会计造假成本配备不合理有直接的关系,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的低成本高收益让数不清的上市企业高层前仆后继、挺而走险。所谓“釜底抽薪”,要想彻底打击当前会计造假行为,从企业层面来说,首先应该提高会计造假成本与收益的配比度,使高收益伴随着更高的成本。
如何提高上市企业会计造假的成本呢?首先提高会计造假的直接成本。法院和证监会密切配合,形成严厉的处罚机,对于己发现的上市企业会计造假行为,立刻给予严厉的道德处罚、经济处罚、行政处罚严;然后应提升会计造假行为的预期成本。现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如此猖狂,过轻的处罚就是导致会计造假行为的直接动因,因此提高证劵法、会计法等对会计造假行为主体的处罚力度,让会计造假成为上市公司的禁区,轻易不敢涉足,就成为控制会计造假的直接手段。最后提升会计造假的间接成本,我们应该树立会计造假不仅仅承担经济责任还要承担民事责任的观念,因此加强上市企业会计造假行为的民事法律监督和加大处罚,就成为我们打击会计造假的必要手段。
二、快建立和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1、完善法我国相应的律法规体系,要加强政府对会计造假的监管力度建立我国关于上市公司法律法规体系,使我国会计、财务、审计的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使我国上市公司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仅如此,还应对还应该修订那些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法规条例,特别是那些入世以来,不符合国际会计条例,不能和国际接轨的准则,让我们国家在经济方面真正的成为法制社会。大力宣传,认真贯彻会计法律法规,让会计人员在来会计工作中树立法律意识的同时,也要切实保障他们的权利能够依法行使。
2、完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建立一项高质量的会计准则体系
一项高品质的会计准则主要是由会计准则产品质量、会计准则制定质量和会计准则执行质量这三个方面组成的,其中产品质量是核心,制定质量是前提,执行质量是保证,在这方面我们可以把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制定会计准则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作为借鉴,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提高信息质量。
三、快转变政府职能
虽然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很多年,但政府对证劵市场的监管仍然残留着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身影,为了维护资本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切实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引导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政府应尽快转变其职能,下放其权利,集中
精力,搞好调控和维护市场秩序,而不是直接经营企业,使市场的自律管理体系真正发挥作用,重拾投资者信心;由于地方政府为了维护本地经济的发展,提高政绩,往往提倡、甚至采用行政手段保护本地上市公司的“包装”行为,这更加使地方上市公司肆无忌惮,因此中央政府有必要对地方政府如此非理性的财政行为加以约束,以帮助地方政府克服“本位思想”。同时国家应制定更为完善、科学的政府监管制度,使政府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相互配合,避免重复执法,以加强政府执法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四、善独立注册会计师制度,加强自律建设
会计师事务所是从社会层面对会计行为进行监管的独立性机构,同时也是拦截会计造假信息的最后一道防线,但由于我国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存在着经济上的雇佣、业务上的保密等依赖关系,使注册会计师很难公平、公正的行使其权利,因此淡薄的风险意识、不强的责任心、粗超的执业工作就成为目前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的普遍特征,因此要想真正的发挥会计师事务所的监管作用,就必须加快对会计师事务所的制度改革,使其真正的变成我国独立的监管机构。同时我们可以看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册会计师的道德水平越来越差,一切向“钱”看,已经成为很多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宗旨,因此要想真正的发挥注册会计师“经济警察”的作用,在完善外部体制的同时也要注意对内在道德的培养。
五、强会计人员诚信教育,提升其职业缺失成本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制度的不断完善,对我们会计人员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严厉,能否适应新形式下的会计工作,以关系到我国上市公司能够长远发展、能否加入到世界竞争的重要问题。让我国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活动时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是我们进行诚信教育的目标,是控制我国会计造假的重要手段,因此从事会计工作人员要真正的做到操守为重,诚信为本,遵循原则,坚决不做假账的职业准则,让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强化服务、参与管理、依法办事、客观公正、保守秘密成为会计行业的主流思想、文化。一定要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及会计人员的信用档案制度,要对那些坚持原则、客观公正、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进行物质甚至精神的奖励,让那些在信用档案有不良记录的人员付出比取得造假收益更大的代价,以直接的手段让会计人员增强其职业道德意识。
综上所述,在我国会计造假已成为影响上市公司健康快速发展的普遍问题,它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关注,许多的学者经过多年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同时国家作出的相应的政策,使我国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也日趋科学,只要我们内外治理、长期坚持,一定会使我国的会计造假有所控制,为我国上市公司创造更健康的生长环境,使我国资本市场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梁国萍,刘微.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手法.特区经济.2005(08)
[2]石朋.运用科学发展观原理破解会计信息失真难题.财政监督.2010(02).
第二篇: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问题研究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管问题研究
[摘 要]我国上市公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深化,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财务欺诈,信息失真,违法违规现象也在不断滋生,给国家、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而治理这一系列问题,确保公司经营管理者,决策者及投资者获取正确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与市场发展相适应的会计监管。因此,如何加强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更是当前理论界与实务工作者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这一问题,对我国市场的规范运作及会计监管的有效实施、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具有很大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本文开篇为引言,指出该论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会计监管相关理论概述;第二部分是我国会计监管的现状分析,分别从我国上市公司监管主体,监管客体,监管目标和监管法律体系四个方面来进行阐述;第三部分是我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总结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基本特征;第四部分是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对策,以便更好地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所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现状;原因;对策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目 录
引言...................................................................2
一、会计监管相关理论概述...............................................2
(一)会计监管的一般概述............................................2 1.会计监管的概念................................................2 2.会计监管的构成要素............................................3 3.会计监管的特点................................................4 4.会计监管与会计监督............................................5 5.会计监管体制..................................................5
(二)会计监管的理论依据............................................5 1.委托-代理理论.................................................5 2.经济管制理论..................................................5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现状分析.....................................6
(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主体......................................6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客体......................................6
(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目标......................................6 1.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6 2.确保建立公正、有效和透明的市场................................7
(四)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法律体系..................................7
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7
(一)政府监管方面的问题—政府监管失灵..............................7
(二)上市公司内部监管方面的问题—内部监管形同虚设..................7
(三)上市公司外部监管方面的问题—外部监管不力......................8
(四)上市公司会计法规制定方面的问题—法规的不协调性................8
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对策.....................................8
(一)健全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法律机制................................9 1.完善会计规范体系..............................................9 2.协调好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9 3.健全民事赔偿机制..............................................9
(二)加强会计监管主体建设..........................................9 1.以政府监管为主导,进一步完善政府会计监管......................9 2.以内部监管为基础,提高内部会计监管质量........................9 3.以社会监督为辅,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10
共
2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三)加强公允价值运用的监管.......................................10
(四)改良具体的监管技术...........................................10 结束语................................................................10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管问题研究
引言
纵观世界经济舞台,上市公司是众所瞩目的焦点,是市场经济中最重要最敏感的中枢神经,是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晴雨表,其重要性显而易见。但近几年国内外爆发出的一系列重大会计造假案,如美国的安然、施乐、世通,国内的琼民源、红光实业、郑百文、银广夏、蓝田股份等,暴露了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由此可见,国内外的资本市场上都存在蓄意的会计造假现象。
如此多的会计造假案的发生,不仅说明了加强会计监管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同时也对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监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目前,还有许多问题存在于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制度中,比如会计监管没有健全的法律法规,监管主体的权责界限不清晰,会计监管并不能完全保证会计信息的正确性等。针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本文想在通过对会计监管基本理论和我国会计监管现状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找出原因,提出完善我国会计监管的举措,希望能为我国会计监管实践工作提供一点有益的启示。
一、会计监管相关理论概述
(一)会计监管的一般概述
1.会计监管的概念
我国关于会计监督的研究兴起时间还不是很长,早期只是认为会计具有监督、管制、控制的职能,因而使用的是“会计监督”、“会计管制”、“会计控制”等概念。至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学家认为会计不仅仅是监督,它更是一种管理活动,这实际上就形成了会计监管的思想。然而对会计监管展开比较系统的理论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才开始,“会计监管”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会计学术概念。从开始对会计监管的系统研究至今,时间还不是很长,因而关于会计监管的具体含义还存在分歧,目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
张俊民1提出:“会计监管是通过会计检查、督促、控制等工作过程和手段,对企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其过程进行监督管理”。
张俊民.会计监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23~24
共
2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阎达
五、支晓强认为,“会计监管是会计监控和会计管制的统称。会计管制是指政府或会计职业团体对会计工作的干预,以确保会计工作能够合理、有序的进行。而会计监控是指通过会计工作监控企业的经济活动。”
黄志忠、杜兴强、张胜芳3认为:“会计监管可粗略地分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和会计职业监管。”
我认为从监管本身的经济意义来说,会计监管应理解为监管主体对微观经济主体会计行为的监督和管理,而不应是会计对经济活动的监督。
根据分析国内学者对会计监管的定义,并结合监管的定义,同时考虑到本文的研究背景是我国的上市公司,我认为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定义为:政府、社会公众、中介机构及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者采用一定的手段对上市公司的会计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从而达到会计工作的有效实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进而保护市场中相关各方的利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
2.会计监管的构成要素
会计监管的要素是构成一项会计监管活动的因素,要准确把握会计监管的真正内涵,必须明确会计监管的主体、客体、目标、依据四个基本构成要素。
(1)会计监管的主体。会计监管主体是指会计监管行为的具体实施者,任何有权对会计活动施加影响的机构和人员都属于会计监管主体的范畴。因而会计监管的实施主体应包括国家授权的政府各部门、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社会中介机构和注册会计师、民间机构和个人、以及大众媒体。
(2)会计监管的客体。会计监管的客体是指会计监管行为的具体承受对象。在实践中,可将会计监管客体分为组织机构、工作人员和会计行为三个方面。组织机构包括需要进行会计核算的所有企事业单位、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工作人员包括直接从事会计核算的会计人员和其他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有直接影响的人员;会计行为包括会计核算行为和其他影响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行为。
(3)会计监管的目标。会计监管的目标是监管者通过监管活动希望达到的效果。会计监管的目标实际上从高到低依次包含了最终目标、中间目标和具体目标三个层次,而且三者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会计监管的最终目标是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符合会计信息使用人的决策管理要求,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这一目标需要对所有监管客体进行监管才能实现;中间目标首先是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生成严格符合会计核算规范的要求,其次要保证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及会计职业判断符合会计信息使用人的利益,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对会计人员实施监管;具体目标则是与特定监管客体相联系的目标,必须结合会计监管客体来进行分析。
(4)会计监管的依据。会计监管的依据实际上是会计监管的标准,主要是各类 232 阎达
五、支晓强.论会计监管[J].中国农业会计.2003(1).64~68 黄世忠、杜兴强、张胜芳.市场、政府与会计监管[J].会计研究.2002(12).53~57
共
2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会计规范。它包括:成熟的会计理论,又称会计概念结构,是会计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法规,包括与会计有关的法律和行政法规,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依靠国家权威来保证执行;国际会计准则和国内具体会计准则;会计制度,是指具体指导和约束会计工作的标准;会计政策,指单位在具体核算时所遵循的体原则以及单位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会计惯例,是指在会计实务中逐渐形成的被会计人员和社会各界广泛认可和遵守,但未列入会计规范之中的习惯做法和先例:会计职业道德等等。
3.会计监管的特点
会计监管的特点是会计监管区别于其他经济监管所应具有的特性。对会计监管的特点深入分析,有助于准确把握会计监管的本质,并在实践中有效提高会计监管质量。
(1)基础性。从监管地位上看,会计监管以其覆盖面广、贯穿时间长而在经济监管中处于基础地位。一旦会计监管发生问题,那就是根本性问题,会引起连锁反应,最终导致经济信息失真,使其他监管失效。
(2)连续性。会计监管是整个经济活动过程的监管,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始终,与各项经济活动同时进行,随着经济活动的推进,每一活动过程都有会计监管的存在,随时随地发现问题。这种“同步”机制,就可将经济活动自始至终、贯穿相连地置于有效监管之下,保证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
(3)广泛性。会计对象内容的广泛性决定了会计既涉及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方方面面,又涉及整个国家或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有货币收支往来行为就有会计的存在。因而会计监管也必然具有广泛性的特点,涉及经济、法律、行政等各个方面。会计监管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4)利益性。会计监管在任何历史时期都受特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制约,它总是服从于特定的社会权责结构及其目的,而以维护特定阶层经济利益为宗旨。在市场经济情况下,政企分开,企业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单位负责人受自身利益的驱动,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同时还包括个人利益的利益最大化。会计监管在如何协调好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利益关系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方面显得比较困难。
(5)依附性。会计监管的依附性主要是指会计监管缺乏一定的独立性。会计人员基本上都受聘于企业经营者或从属于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他们的切身利益均依附于本部门,缺乏必要的独立性。矛盾的焦点在于角色的错位,监管者是被领导者,被监管者是领导者,会计成了经济活动主体的附属物,会计监管形同虚设。
(6)主观性。会计监管依赖于监管人员的主观判断,一项经济业务是否合理合法,在会计监管这一环节上,主要取决于监管人员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等各方面,因而掺杂了个人的主观因素,具有主观性。只有各方面素质均很高的监管人员才能担当会计监管的重任,实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管。
(7)复杂性。由于会计监管涉及的领域很广,监管的主体、客体、目标、依据复杂多样,并且随着经济形势的转变而变化,因而会计监管本身也不仅是一种简单的共
2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监督管理行为,而是牵涉到社会各个层面的利益关系复杂的监管体系。在这个多层次的体系中,各监管主体的职责、目标、实施手段及承担的责任等都有很大差异,因而容易造成监管工作不协调,有些监管难以到位,有些监管重复,增加了监管成本,而监管效果大打折扣。
4.会计监管与会计监督
会计监督是指会计利用一系列方法,掌握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不使其任意活动或超出规定的范围和标准,并不断促进提高企事业单位经济效益。它是使生产经营活动纳入社会所要求和人们所希望的轨道,并在最有利、最有效的条件下完成预期目标的一种管理职能。指挥、调节、控制、分析、评价、检查、督促等是会计监督的主要形式,应该说,会计核算是一种会计监管,会计监督也是一种会计监管。但会计监管的范围、内容等要比会计监督广泛的多。会计监管除包括核算、监督外,还包括会计预测、决策、标准成本、差异分析、责任考核等内容。从监督的主体看,会计监督包括本企业内部的会计监督、社会监督和国家监督,而会计监管不仅包括会计监督,而且还包括会计监管体制。
5.会计监管体制
会计监管体制是会计监管的组织存在形式,主要包括会计工作领导体制、会计法治管理体制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三部分内容,决定这种会计监管体制的内在基础是一定条件下的社会权责结构。
(1)会计工作领导体制。我国会计工作的领导机构是政府及其授权部门,从公元前 11世纪的西周设有“司会”等掌管会计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由国务院财政部主管会计工作,一直如此。
(2)会计法治监管体制。我国《会计法》规定: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会计准则》目前也是由财政部会计司负责制定,基本类同于大陆法系会计法治监管体制。
(3)会计人员监管体制。会计人员是整个会计监管体制中最具有积极性的力量,是会计工作的主导因素。在集中型领导体制下,会计人员监管体制也具有集中管理的特征,国家对会计人员任职水平进行标准考核及质量监督。
(二)会计监管的理论依据
1.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是研究如何有效设计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使代理成本最小的理论。即为实现既定的目标,委托人希望通过一系列激励机制使代理人与自己的利益尽可能地趋于一致,激励代理人努力工作,最大限度地增加整体的代理价值,以改善双方的福利,从而达到一种均衡的委托代理关系。
2.经济管制理论
共
2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乔治.斯蒂格勒在其 1971 年发表的《经济规制论》中指出:“经济规制理论的中心任务是要解释谁是管制的受益者或受害者,政府管制采用什么形式和政府管制对资源分配的影响。”4
(1)公共利益论。公共利益论属于早期的管制理论。该理论认为,市场在某些领域不具有效率,如果没有外力加以干预和矫正,社会成员的总体福利将会遭到损害。因此,国家和政府有必要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在市场失灵的领域施行必要的直接监管,以矫正市场自由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某些偏差,提高市场运行的效率,保障和提高社会经济福利水平。
(2)管制俘虏论。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经济学家们开始把注意力从研究“市场失灵”转向“决策的具体过程”尤其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一种新的监管理论—管制俘虏论。该理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监管机构越来越为监管对象所控制和支配,监管者和监管机构会越来越迁就被监管者的利益,而不是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3)经济监管论。乔治·斯蒂格勒于 1971 年在《经济规制论》中用微观经济学的供求关系分析了监管理论。它的核心观点是:监管是响应利益集团利益最大化的需要而产生的。具体观点为:监管是利益集团为了增加自身收入,通过国家权力从其他利益集团手中重新分配财富的途径;监管者将选择政治支出最大化和反对最小化的政策,但没有证据说明该种选择会使社会福利最大化;监管是一种商品,被监管者向监管者支付的活动经费、竞选经费是监管的购买成本;各利益集团受到的保护程度不同,取决于一国的政治、法律、行政传统以及各不同社会政治力量的相互作用。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主体
我国上市公司现行会计监管是政府主导的,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行业自律。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等一些中介机构在上市公司会计监管过程中并不能发挥实质作用。因此笔者认为,我国现行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主体是主要是政府行政部门,从目前我国法律的授权和实际会计监管权力的行使来看,只有财政部门和证监会才是我国目前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实质主体。
(二)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客体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对象主要是在提供会计信息过程中能够影响会计信息的因素,包括上市公司会计人员、注册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注册会计师协会等。
(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目标
1.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4丹尼尔·F·史普博.市场与管制.余晖等译[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65~67
共
2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对上市公司不及时或不真实披露信息的行为进行严格监督并依法惩罚,以保证投资者能够获得及时、充分、真实的信息,从而实现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目标。
2.确保建立公正、有效和透明的市场
证券市场具有实现社会资源有效配置,引导资金流向,配合宏观经济调控等功能,但由于市场失灵的客观存在,上述功能往往难以实现,因此必须对证券市场的每个参与者进行监管,约束其行为,确保证券市场的透明度。
(四)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法律体系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律,如《会计法》、《证券法》、《公司法》、《注册会计师法》等;第二层是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如《企业财务报告条例》、《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等;第三层是在遵守国家基本法律法规规定下,由会计监管部门(如财政部、证监会等)制定和发布的部门规章,也就是会计监管的规范性文件,如《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6)。
三、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政府监管方面的问题——政府监管失灵
近年来,尽管监管部门加强了监管力度,但处罚的威慑力非常有限,违规上市公司不当信息披露的内在驱动,远胜于监管处罚的威慑。我国会计监管部门在十年内通过会计信息质量抽查制度、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和处罚制度的建设,构建起监管规范的实施机制,但是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和收效甚微的信息披露违规处罚效果,显示了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政府失灵。
政府监管失灵的原因:
监管部门本身的问题很多,如权责不清、力量不强、程序不明、执法力度不大、处罚不严等。所有这些,都与市场经济制度在我国的不成熟有着深刻的联系。就会计监管而言,规则的订立和执行主要是政府理性安排的结果,它们与同样是政府主导的、变革中的市场环境还不能有效地融合;现行会计监管制度并不是内生于市场的制度,它不能体现利益各方的利益协调,制度的法定遵从者缺乏遵从制度的内在动力。加之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和外部治理结构都不健全,法制也不健全,市场参与者在遵守会计监管规范缺失了外部约束力量,因此才导致了政府监管的失灵。
(二)上市公司内部监管方面的问题——内部监管形同虚设
公司内部的会计监管主体主要是公司内部的监事会、审计委员会以及内部审计部门等。一般来说,在现代内部控制理论和公司治理制度下,正是审计委员会充当了阻止和发现财务欺诈的先头部队,但就我国而言,由于审计委员会的设立和运行起步较晚,其内部监管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另外,理论上讲,内部审计部门是处于掐断会计违规问题幼芽最佳的位置,因为内审人员不象外部审计师,他们全职在公司工作,对公司所处的经营环境、财务信息有准确的把握,按理说他们的监管效果是最好
共
2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的,可事实并未如此。由于他们的经济利益受制于单位,原本应该能够担负起会计监管职责的角色,可迫于高层管理人员的压力,为了保住自己的工作,许多情况下他们选择了和公司管理层的合谋,或者因为他们的工作胜任能力不够,最终都使内部会计监管流于形式。尽管这几年我国相关部门就上市公司内部会计监控制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规范,但效果并不理想。经调查,在巨额财务欺诈浮出水面的地方,监事会、审计委员会、内部审计部门正介于不起作用和根本不存在之间。
内部监管形同虚设的原因: ①监事会规模偏小且处弱势地位。
②监事会成员知识结构不合理且专业性差。③对监事会激励不足。
(三)上市公司外部监管方面的问题——外部监管不力
上市公司外部监管主要依靠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的。但目前来看,社会性的监督机构并没有起到最后防线的监督作用。
会计事务所作为独立于被审计上市公司的机构,应按照证券法等法规和审计职业道德的要求,在坚持诚信的原则下,通过审计活动,保证上市公司公开披露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然而,我国目前有些会计师事务所执行审计业务时,不按独立审计准则等执业规范的要求,在未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未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情况下就确认有关事项,造成审计后的会计报表失真或者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而且面对上市公司一些重大的关联交易、或有事项、非经常性损益项目等未充分披露的情况,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既不向公司提出,也不在审计报告中披露。
外部监管不力的原因:
①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缺乏独立性。
②对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的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
(四)上市公司会计法规制定方面的问题—法规的不协调性
从监管的法律环境看,会计法律法规之间的协调存在问题。我国会计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部门立法、部门分割,有关措施缺乏照应、相互交叉或存在遗漏和抵触现象,形式不规范,体系不统一等,致使监管部门很难对会计违法行为定性。《会计法》、《证券法》、《注册会计师法》、《刑法》、《公司法》以及其他有关法规,对我国会计监管工作的有序运行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但它们也表出了不同程度的不协调、甚至冲突。例如:《会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主管全国的会计工作。”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由国务院财政部门根据本法制定并公布。”而《证券法》第七条规定:“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全国证券市场实行集中统一监督管理”,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当然也包括在内。两部法对会计将官的规定存在相互交叉的现象。
四、完善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对策
共
2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一)健全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法律机制
1.完善会计规范体系
要完善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就要逐步树立起《会计法》的中心地位,并以《会计法》实施细则、《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办法》等法律法规为补充,同时重点加强会计制度的建设,特别是权威的《会计准则》的制定。其次在会计监管方面,应统一各相关部门制定法律法规的口径,同时要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划分各监管部门的权限、监管范围、监管对象和监管责任,以避免出现监管交叉或遗漏的现象。第三,应进一步明确上市公司编造虚假财务报告时应负的民事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及会计事务所对虚假财务报告出具虚假审计报告时应负的民事赔偿责任和刑事责任,加强法律的威慑力;最后应加快建立起民事赔偿机制,提高计造假成本。
2.协调好法律法规之间的冲突
要协调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法律法规之间矛盾,从根本上讲,就要协调好各监管部门监管权的矛盾。即针对同一个事项,由一个会计规范制定机构或者两个高度协调的监管部门制定一套会计监管标准,各监管部门依据这统一的标准对相同或相似的监管对象进行监管,从而有效的防止各部门各行其是,保证各法律法规间的协调性。
3.健全民事赔偿机制
健全民事赔偿机制核心在于降低中小投资者的诉讼成本的同时,加大对违法 违规者的惩处力度,使遭受欺诈的中小投资者的损失能得到赔偿。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改进诉讼方式,降低诉讼成本。
第二,改变举证责任。对于举证责任,我国目前仍使用“谁主张,谁举证”的方式。
(二)加强会计监管主体建设
1.以政府监管为主导,进一步完善政府会计监管
(1)要加强政府监管部门之间的协作,建立起协调型的管理体制
一个合理、有效的监管组织结构应满足以下要求:首先,从组织结构上来说,它的纵横布局要合理,纵向结构指上下层次关系的有序构成和层级化,横向结构即同级监管部门之间平衡分工的构成形式;其次,在平衡分工的基础上,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合作;第三,各监管部门的职责范围和职责权限要清晰明确。
(2)加强对政府监管部门的再监管。第一,要加强法律的监督作用。第二,要强化人大的监督职能。第三,应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实现有效的自我监管。
2.以内部监管为基础,提高内部会计监管质量(1)明确各监管部门的职责
第一,审计委员会与监事会在监管方面的职责要划清。第二,审计委员会与内部审计机构的关系要明确。
共
2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2)首先,充分发挥各内部监管部门的作用
首先,要充分发挥监事会的作用;其次,要保障监事会的知情权;再次,提高监事会的独立性。
3.以社会监督为辅,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1)加强注册会计师行业的自律建设。首先,要完善注册会计师的聘用制。其次,要加强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第三,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可以通过强强联合、兼并等方式形成一些大型会计师事务所、扩大规模,增强实力。第四,改变事务所的性质,加快无限责任合伙制的普遍实行。
(2)发挥社会公众对会计监督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监管和行业协会的监管在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主要力量,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社会公众在会计监督中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社会公众,最关键的是培养大家的投资素质、专业知识和责任感。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屡屡曝光,一方面严重损害了广大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广大投资者普遍缺乏应有的投资素质和专业知识。为此,政府可以在这方面做些宣传引导工作,证券公司、投资基金等投资机构以及高等院校等研究机构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投资者进行素质和知识教育,帮助投资者具备识别会计信息失真的起码知识和基本手段。同时,还可以发动全社会的力量,鼓励所有单位和个人来揭露会计违法者,为查处会计违法者提供更多的情况、线索和证据,使违法者难逃法律的处罚。
(3)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首先,具有全方位性。其次,具有很强的自我激励机制。第三,有其新闻角度的独有优势。
(三)加强公允价值运用的监管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给企业会计处理以更多的选择权,容易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另一个工具,作为政府部门应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对其的监管,完善其运用环境,从而促进企业合理运用公允价值,提升会计信息质量。(1)公允价值会计信息数据库或专门网站。(2)完善资产评估制度。(3)加强市场环境的培育。(4)建立和执行严格的惩戒赔偿制度。
(四)改良具体的监管技术
根据信号发送理论,会计报表实质上体现了管理当局进行估计判断和会计政策选择的偏好。新准则实施后,管理当局对会计计量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因而在会计报表上也就更能体现管理当局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因而现阶段会计监管的重点之一就是根据会计报表所发送的信号,关注企业在实施新准则后的新行为。(1)关注企业是否存在“巨额冲销”的行为。(2)关注企业“信息披露”的真实完整性。(3)更加重视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的作用。
结束语
建立和完善我国会计监管体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涉
共
2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及的问题很多,包括有关法律的修改、相关监管部门职能的协调、注册会计师诚信建设、政府机构的廉洁从政、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等等。并且随着会计实务的发展,会计监管面临的问题也会不断变化,因此,会计监管体系的建立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监管的环境不断调整。
可以想象,在一个良好的会计监管环境中,只要各监管主体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相信一个相互制约、相互制衡的会计监管体系的建立是指日可待的。一个有效会计监管体系的建立将对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产生深远影响。
共
2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致谢
时光飞快,转眼间四年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这四年在旅游学院的学习生活给了我很多美好的回忆,在此感谢我的论文老师温老师对我的的耐心教导。毕业论文是我们最后的答卷,从论文的选题、构思、落笔到最后的定稿,老师和同学们给我莫大的支持和帮助,在这里表示深深的感谢。
在此还要特别感谢我的家人,他们的关心、支持和信任是我刻苦学习、不断上进的动力,也是我在以后工作中实现个人价值的坚强后盾。
最后,由于本人能力有限,我的论文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的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不断充实自己,争取更大的进步。
共
2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参考文献
[1]毕秀玲.政府会计监管论[M].厦门大学,2002 [2]薛允志,张烧.构建我国会计监管体系的初步探讨[J].北方经贸,2011(2)[3]吴作章.我国会计政府监管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 [4]丹尼尔·F·史普博.市场与管制.余晖等译[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5]胡燕,姚小秋,蒋慧.企业会计准则的新理念及其对会计监管的影响[J].会计之友,2007(7)[6]黄世忠,杜兴强,张胜芳.市场、政府与会计监管[J].会计研究,2002(12)[7]黄义,郭宗文.会计管理体制与会计监管模式评析[J].会计之友,2005(12)[8]孟建国.论新会计准则下的会计监管[J].财政监督,2007(11)[9]吴洪英.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相关问题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4(11)[10]阎达五,支晓强.论会计管制[J].中国农业会计,2003(1)[11]庄序莹.中国证券市场监管理论与实践[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12]张俊民.会计监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13]张俊民,韩传模.财务与会计监管热点问题述评[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14] 周军.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研究[J].天津:天津大学,2006 [15]钟宜彬.从文化视角看我国会计监管体系[J].财会月刊(综合),2008(12)[16]张蕾.萨班斯法案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的影响及启示[J].大众科技,2007(12)[17]周琳.从新准则实施看会计监管制度的完善[J].会计工作,2008(3)[18] A.E.Kahan.The Economics of Regulation: Principles and Institutions.John Wiley and Sons, 1970
[19] Alan Stone.Regulation and Its Alternatives.Congressional Quarterly Press.1982 [20] Chow C.W.The Impacts of Accounting Regulation on Bondholder and Shareholder Wealth: The Case of the Securities Acts, The Accounting Review Ju1y 1983 [21] D.Gowlnad.The Regul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ing 1990s.Edward Elgar.Publishing Limited.1990 [22] Stuart Mcleay.Accounting Regulation in Europe.Maemillna Perss TLD,1999 [23] William R.Scott.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Prentice Hall, 1997 [24] Ze zhong Xiao.The influence of company characteristics and accounting regulation on information disclosed by Spanish firms.Working Paper, 2003
共
页
第 页
┊ ┊ ┊ ┊ ┊ ┊ ┊ ┊ ┊ ┊ ┊ ┊ ┊ 装 ┊ ┊ ┊ ┊ ┊ 订 ┊ ┊ ┊ ┊ ┊ 线 ┊ ┊ ┊ ┊ ┊ ┊ ┊ ┊ ┊ ┊ ┊ ┊ ┊ 广西财经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纸
共
页
第 页
第三篇:浅谈我国大气污染及防治措施
浅谈我国大气污染现状与治理措施
学院:人文学院
班级:2015级汉语言文学(1)班
姓名:毛凤英
学号:20***1
内容摘要:大气是人类和其他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环境要素之一。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而我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在大气环境污染与发展问题上有巨大而尖锐的矛盾,我国大气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市,而且日益严重,对我国各方面造成了很大影响,这与我国近几年来工业发展离不开关系,因此,本文主要针对我国大气污染现状进行分析,并谈谈相关治理措施。关键词: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一、中国大气污染状况
(一)中国大气污染
我国目前的大气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大气污染主要集中在城市,但也有向中小城镇和农村转移的趋势。据测算,目前中国二氧化硫和消耗臭氧层物质(ODS)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氮氧化物和其他粉尘颗粒也居世界前列。而我国的140多个城市的空气质量都超过国家三级标准,属于严重污染性城市。同时,据世界资源研究所和中国环境检测总站测算,在全球30个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20个;全球污染十大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占6个。我国是世界上的燃煤大国,居于世界第一位,尤其以二氧化硫和粉尘为代表的煤烟型大气污染环境范围最广,其次光化学烟雾,机动性和尾气排放污染也有加重的趋势。大气污染会造成局部地区空气混浊,能见度降低,交通事故增多。其次加剧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在工业城市上空,因为工程的废热大量排入大气,使近地面气温比四周郊区高1%-5%,形成局部环流。再次犹豫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灰尘等污染物,对水蒸气有凝结作用,使下风地区的降雨量增加。而废气中的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还会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酸雨。而大气污染对人体的呼吸系统会有大的危害,导致肺部疾病发病率大大增加。
(二)中国大气污染带来的不良影
现在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相当严重,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人们的健康状况。比如说在我国目前比较严重的大气污染就是雾霾。汽车尾气的排放,煤炭的大量燃烧,工厂有毒气体的排放等等,这些都是造成雾霾的重要原因,雾霾不仅会使人患上癌症,也会使人们的出行发生困难,交通事故频繁发生,最终制约我国经济的发展,影响国家之间的和平关系的发展,比如说2017年韩国和日本,各自都发生雾霾现象,而他们却把责任归结于我国,这引起了我国居民的强烈不满,广大网友都在网上进行了口舌之战。不管怎样大气污染已经成为我国面临的一个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不仅要从社会方面,国家制度层面提出提出缓解措施,还要法律法规层面提出建议。
二、造成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一)能源结构和城市规划不合理
首先,上文提到我国是全世界第一燃煤大国,除了取暖燃烧等燃煤之外,大部分燃煤用于发电,而火电占到我国每年发电总量的70%以上。而加上石油天然气等各种能源
消耗,煤炭也占到了能源总消耗量的72%。虽然三峡水力工程已经开始进入并网输电阶段,但由于国家总体电力需求过大,火电的发电量依旧是国家不可减少的电力来源。正因为此,燃煤所产生的大量碳氧化物、硫化物等导致的大气污染愈发严重。其次,由于我国大多数城市发展速度过快,导致其城市发展进程中规划跟不上发展的变化,工厂等大型重工业选址不合理。而即使选址合理,但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很多城市规模也数倍于以往,直接导致曾经远离市区的工厂矿区等污染较重的区域接近城市边缘,甚至被城市所包围。又因为我国大多数工厂技术水平落后,生产工艺较差,导致大量烟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进入大气,其排污标准也是远远超过国家标准。
(二)机动车尾气排放管理滞后
将机动车尾气排放作为单独的一部分讨论,是因为近年来各大中型城市包括小型城市,机动车数量大幅度增长,远远超过道路建设速度,导致各个城市交通拥堵情况频繁发生,机动车尾气污染程度加大。2009年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7619万辆,而到了2011年末中国数字就达到了10578万辆,增长速度和幅度极其惊人,汽车尾气排放成为大中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三)环境执法监督管理没有完全到位 地方政府变相干预环保执法部门执法,批准建设短期经济效益好但是能源资源消耗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项目。不执行国家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三同时”制度,盲目建设了一些布局不合理、污染物超标排放的项目。受到执法机构、人员不全和执法经费不足的限制,环境执法机构不能很好的开展对污染点源污染物的检测及排污单位的监理,从而削弱了环保部门对排污单位和排污源的正常监督管理,导致没有污染治理设施的单位长期没有污染治理设施,有污染治理设施的单位污染物处理设施运行率低,污染物超标排放。而执法机构也存在问题。一是环境执法监管不力、执法不严,“不愿查”的问题依然存在;二是环境执法人员作风不硬、素质不高,“不会查”的问题依然存在;三是环境执法“不能查”的问题依然严重。如前文所讲,部分地方党委政府的执政理念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由此对环境执法造成阻力。最后,环境司法未能发挥应有作用。一是司法介入不足,受理案件太少。2010年,全国共发生环境污染纠纷52299起,只有很少部分起诉到人们法院,大部分环境污染纠纷未能进入司法领域处理;二是环境司法受到各种干扰,审判实践中法院对污染受害者的支持不够有力、全面;三是对污染受害者有利的判决执行难,生效的法律文书由于地方保护往往很难执行。
(四)环境立法工作亟待完善
我国的环境立法上存在一些亟待完善的问题。一是我国的环境立法存在重环境资源单项法轻综合规划法、重实体法轻程序法、重污染防治法轻自然保护法、重强制类法律轻经济刺激和公众参与等现象。二是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不完善,环境法律体系内的法律存在着效力层次的混乱。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与各个单项的污染防治法和资源保护法均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处于同等法律位阶,《环境保护法》难以发挥其母法的作用,在实施中被虚置起来。再如,国家层面的立法为了照顾各地发展不平衡的国情,大多只规定了基本的法律制度,法律设施也比较原则,其实施就需要国务院及有关行政部门出台实施细则予以保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应当及时制定的相关配套法规的出台往往过迟或者遥遥无期。还如,有关环境保护规章、法规之间也存在冲突,尤其是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之间的冲突更为严重。三是一些重要环境经济政策缺乏法律法规支撑。目前我国一些重要环境经济政策,如排污权交易、生态补偿和环境责任保险等环境经济政策,尚缺乏明确、具体的法律法规依据。这些政策的试点和全面推行面临诸多法律障碍。四是 环境保护立法质量不高,突
出表现为立法重点选择适当、部门立法色彩浓重、缺乏可操作性等;五是官方认定的法律体系,依然没有将环境法认定为独立的法律部门,而是将其纳入到经济法或行政法等法律部门中。
三、对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建议
(一)大气污染治理应从社会发展全局考虑
无论是西方社会曾经经历过的“先污染后治理”,还是我国现在努力实行的“节能减 排”,都是社会发展历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而社会要发展,经济要增长,其不可避免的对环境造成影响,而我们要做的不是西方社会的不顾一切的发展,之后再进行治理,也不是不发展只为了保护环境。“节能减排”也不是单纯的所谓的减少能源消耗,停止生产和日常的生活需求,而是科学合理的利用资源,发展创新,利用新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了,以最小的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来发展进步。同样的,环境治理也需要整个社会发展的全局考虑,而不是孤单的一个方面,一个点。把环境治理置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的蓝图中来,不仅仅是作为一个工厂的设施,或者一个时期的口号,而是像日常生活中的公交车,公共绿地,生活用水用电等,融入人们的生活中去。从每个人身边最小的事情开始,到社会发展的总布局,每一点一滴,都贯彻环境治理的思想,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做到在发展中解决问题。例如在日本,垃圾分类是很正常的事情,小孩子都懂得垃圾需要分类才可以丢弃。而日本的节能设施也是遍及各个商业、工业、办公和住宅园区。这就是我们应该努力和学习的方向,环境保护如果从每个人做起了,那 么环境治理也就真的是不再需要了。
(二)立法防治的的建议 1.完善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
把细微颗粒物、氮氧化物、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新污染物纳入大气污染防治的范围。广东省人民政府于2009年4月通过了《广东省珠江三角州大气污染防治办法》。对主要大气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制度,控制范围由常规的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机物、可吸入颗粒物等。这在全社会尚属于首次。近年来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加速发展,细颗粒物、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新污染物纳入全国大气污染防治的范围迫在眉睫。
2.建立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制度
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北京和周边地区采取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制度。这期间,北京市和华北地区空气质量较好,完全兑现了奥运会空气质量承诺,为我国区域化空气质量管理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建立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制度。划定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将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等区域作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重点区域,建立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合作组织。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合作组织负责实施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组织考核区域内各级人民政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定期通报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实施进展、大气环境质量;协调解决跨地市行政区域大气污染纠纷等。3.修改有关机动车污染防治的规定
将现有的机动车船污染防治扩大到整个交通大气污染防治的范围,突出城市交通规划和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对控制机动车大气污染的重要作用。实施全国统一的用车环保标志管理制度;提高机动车排放的标准,使我国的机动车排放标准达到先进国家的水平;突出生产企业和个人在机动车污染防控中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鼓励使用车用燃油清洁剂,鼓励使用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混合动力、生物柴油和燃料电池的清洁能源车辆;增加环保部门制定车用燃料有害物质控制标准的规定,强化环保部门在
车用燃料标准方面的参
4.加大对违法排污行为的处罚力度大气污染防治法的修订应加大处罚力度,增强违法行为的震慑力,进一步强化大气环境监督管理的作用
针对新增和修订的条款,规定相应的法律责任;细化限期治理条款,将限期治理决定权授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规定限期治理期间要险僻新建项目;规定违法排污拒不改正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按照相应的罚款数额,按日累计罚款;增加大气污染受到损害的当事人的诉讼和赔偿等相关规定;细化环境监管人员的法律责任。“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一直是大气污染治理的瓶颈,因此提高处罚大气污染行为的力度势在必行。例如《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六条:“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依法行使监督管理权的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罚款......”和第五十七条:“违反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在人口集中地区、机场周围、交通干线附近及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区域内露天焚烧秸秆、落叶等产生烟尘污染的物质的,由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百元以下罚款。”这里五万元和二百元以下罚款的处罚标准就过低。这对违法者而言明显太轻了,不足以达到阻止其违法的目的。建议提高处罚的上限标准,对于没有按期整改的单位和个人实行过期按日处罚,累计处罚的方式,从而实际上加大处罚的力度。
(三)国家要积极投入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建设,对此提出以下两大点建议
1.坚持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
第一,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必须在全社会、全领域、全过程都加强节约,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通过狠抓节能减排降低消耗、狠抓水资源节约利用、狠抓矿产资源节约利用、狠抓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现资源节约。第二,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在保护工作中,把预防为主、源头治理放在首位;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中,把利用自然力修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第三,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低碳发展。要注重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和谐共进,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更加自觉地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积极发展节能产业,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加快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推动矿产资源和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壮大可再生能源规模。第四,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现代化建设中,要整体谋划国土空间开发,尽可能集中集约利用国土空间,减少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的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2.完善生态文明体系
第一,要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最重要的是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状况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使之成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导向和约束。第二,划定生态保护线,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生态红线就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这个红线不能突破,一旦突破必将危机生态安全、人民生产生活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要让生态红线的观念广为人知、根深蒂固。第三,健全法律法规,完善生态保护管理制度。顺应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我国涉及环境方面法律法规也要也要不断与时俱进。要加快“立改废”进程,尽快完善生态环境、土地、矿产、森林、草原等方面保护和管理 的法律制度,要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独立进行环境监管和执法,提高执法工作的权威性。对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责任者严格实行赔偿制度,依法追究责任。
面对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我们不能仅仅依赖于国家在制度上的缓解,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公民,我们应该从小事做起,不仅对大气污染要这样做,面对其他环境污染我们更要这样做,只有这样才能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1】董志权:《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2】李艳芳:《环境权若干问题研究》,载《法律科学》1994年第6期。【3】王灿发:《环境法学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4】周胜:《日本的大气污染防治》,载《环境导报》2000年第6期。
【5】环境保护部:历年全国环境统计公报,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网。【6】解悦:《持续空气污染正在侵袭南京》,载《南京日报》2010年第1期。【7】《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5年修订版,第202页。【8】柴发合:《现行大气法该怎样修改》,载《中国环境报》2009年第31期。【9】蔡守秋:《环境正义与环境安全--二论环境资源法学的基本理念》,载河海大学学报2005年第7期。【10】韩爱青:《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思考》,载《吉林大学报》2006年第7期。
第四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研究
财务造假是虚构或者篡改真实的财务数据因此造假不会也不能改变企业的真实盈利状况相反造假带来的虚假信息反面会干扰、破坏正常的经营决策恶化企业的盈利情况。疏忽行为同属造假行为勤勉尽责是代理人法律上应该承担的信托责任因此导致重大的误导性财务报告的管理当局的疏忽行为同样应视为造假在法律上属于虚假陈述的范畴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连续的行为财务造假通常具有在几个内连续的造假行为既然造假行为是有系统、有步骤、有计划的行为就很难只在一个内出现必然会涉及到几个会计期间。比如上个会计期间对坏帐大量计提在下个会计期间转回来提高利润。
二、财务造假的恶劣影响财务造假最终要表现为财务报告的造假即向投资者出具不真实的财务报告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财务报告造假不仅会导致整个社会的会计信息失真危害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对相关的机构和人员也会造成严重的经济后果。削弱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市场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是以真实与公允的信息为前提的而造假的会计报表必然会误导市场导致资源的逆向配置。误导投资者投资者是根据失实的财务信息往往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遭投资损失。例如安然公司和世界通讯公司财务事件被揭露后市值分别损失亿美元和亿美元给投资者造成巨大损失。而且证券市场的良好发展是建立在投资者的信心基础之上投资者信心的丧失必然会危害证券市场的发展。相关机构受害上市公司造假曝光后常常要面临重大罚款甚至破产无法正常生产经营因此同上市公司有业务往来的机构必然深受以其害。这些机构包括为上市公司提供借款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上市公司提供商业信用的供货商同造假公司签订合同的客户根据造假上市公司虚报的资产而签订了合约的收购方。
第五篇: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研究
武汉学院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题 目: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研究
指导教师: 余光英 职称: 讲师 学生姓名: 张雅雯 学号: 09010773 专 业: 金融学 年级: 09级
二〇一三年四月十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研究
摘 要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问题一直是阻碍着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的重要问题。自从2005年5月股权分置改革的全面启动以来,股权结构的优化已经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但是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本文正是结合这样的实情展开了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的讨论。
本文通过理论和现实研究相结合,首先介绍了股权结构和股权结构优化,然后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股权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具体章节内容安排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首先介绍了股权结构研究的选题背景,然后是研究目的和研究的意义,最后是国内外股权结构研究的相关文献综述。第二章主要先介绍了股权结构的含义、股权结构的分类,然后介绍了股权结构优化的内涵、股权结构优化的意义、股权结构优化目标的确定及股权结构优化应该遵循的原则。第三章分析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如股权种类结构复杂,股票流通市场分割;非流通股比重过大,国有股占据主导地位;股权集中程度较高,多股制衡的局面尚未形成等,然后指出了当前现状下所存在的各类问题,如国有股“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严重、流通股占比例很少、经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残缺与软化、有关公司治理的法律制度欠完善等。第四章就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提出了一系列实质性的政策建议,如建立多个股东制衡的股权结构,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建立上市公司内部制衡机构,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逐步扩大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建立公司控制权市场;加强法律监管,建立完善的规范上市公司行为的法律法规等。
【关键词】 股权结构 上市公司 股权结构优化
I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Abstract
Question of equity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ies has been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hinder the development of securities market in China.Since May 2005 launch of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non-tradable shares, equit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has took a crucial step, but the equity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 still exist some disadvantages, this paper is combined with the facts of our country listed company equit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problem of discussion.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this paper first introduces the equity structure and equit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then analyzes the equity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policy Suggestions in optimiz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equity.Specific chapters are arranged as following: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first introduced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research selected topic background, then the research purpose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the last is equity structure study of relevant literature review at home and abroad.The second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meaning of equity structure and equity structure, then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of equit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equit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the determination of equit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goal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ownership structure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optimization.The third chapter analyzes the existing conditions of the ownership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 such as types of equity structure is complex, circulation of stock market segmentation;The proportion of non-tradable shares is too big, state-owned shares occupy dominant position;Ownership concentration is higher, more checks and balances situation such as has not been formed, and then points out the current status of all kinds of problems, such as state-owned shares “a dominant”, serious insider control, current ratio rarely, managers incentive constraint mechanism imperfect related to soften, inadequate corporate governance legal system, etc.The fourth chapter is equity structure of listed companies in our country present situation put forward a series of concrete policy Suggestions, such as checks and balances of equity structure, establish multiple shareholders realiz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ownership structure;Establish the listed company internal checks and balances mechanism, solve the problem of “insider control”;Gradually expand the shares of listed companies, establish a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Strengthen the regulation of law, to standardize the behavior of listed companies set up perfect laws and regulations, etc.Keywords:: Ownership structure Listing Corporation Equity structure optimization II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目 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 论 „„„„„„„„„„„„„„„„„„„„„„„„„„„„„„„„„1
一、本文的选题背景 „„„„„„„„„„„„„„„„„„„„„„„„„„1
二、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
三、国内外关于股权结构研究的文献综述 „„„„„„„„„„„„„„„„„2 第一章 股权结构及股权结构优化的基本概述 „„„„„„„„„„„„„„„„„4
一、股权结构的含义和分类 „„„„„„„„„„„„„„„„„„„„„„„4
二、股权结构优化的内涵、意义、目标的确定及原则 „„„„„„„„„„„„5 第二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8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分析 „„„„„„„„„„„„„„„„„„8
二、我国上市公司当前股权结构所存在的问题 „„„„„„„„„„„„„„„9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11
一、建立多个股东制衡的股权结构,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 „„„„„„„„„1
1二、建立上市公司内部制衡机构,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 „„„„„„„„„1
1三、逐步扩大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建立公司控制权市场 „„„„„„„„„„1
2四、加强法律监管,建立完善的规范上市公司行为的法律法规 „„„„„„„„12 注 释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III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绪 论
一、本文的选题背景
我国的公司制改造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较大进展。股份公司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发展迅速。截止到2012年底,上市公司已增加到2400①多家,股份制经济在中国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和股份制度的发展,这些上市公司暴露出一系列问题。主要在于企业经营机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绝大多数企业存在政企不分、企业行为不规范和大股东的剥夺等问题。为此很多人士提出了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治理效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解决方案,但收效不大。近年来的研究成果和多年的实践证明,上市公司存在诸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股权结构不合理,从而使优化股权结构成为改善公司治理、规范公司行为、提高公司绩效的关键。
2005年4月29日,经过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5 月9 日,清华同方、三一重工、紫江企业、金牛能源等四家上市公司成为首批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在2012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大会议中,更是多次涉及国有企业这一话题,且在11月20日上午,十八大代表、上海证券交易所党委书记、理事长桂敏杰②主持召开上交所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并对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全面推进上交所各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桂敏杰指出:“党的十八大提出了现代金融体系的目标是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这为上交所多层级蓝筹股市场建设指明了战略方向。我们要按照十八大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交易所市场的功能和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方面,配合监管部门放松管制、简化审批,切实发挥交易所市场组织者作用;在完善金融监管方面,提高监管透明度,抓好上市公司分类监管、信息披露直通车,保护投资者权益;在推进金融创新方面,引领和支持行业创新,加快债券市场发展,引入更多的交易方式和交易工具;在维护金融稳定方面,加强风险监测,防范和化解资本市场系统性风险。同时,我们也要按照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要求,加强多层级蓝筹股市场的建设,并通过参与场外市场建设、发展中小企业私募债等,为各类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服务。”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对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的讨论的。
二、本文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如何结合我国的现实国情,改善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流通性分割、股权过于集中、国有股“一股独大”、内部人控制、机构投资者比例低等状况,以形成适合我国现实国情和今后发展趋势的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价值,促进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问题近年来不仅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焦点。关于股权结构的研究,国内外都达到了较高的理论水平,且取得了很多实践成果。在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问题被一致认为是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的症结所在,是证券市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发展的“头号难题”。为此,国家也花了大力气来治理股权结构问题,从国有股减持到股权分置改革,股权结构牵动了国人的每一根神经。本文也借此契机,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股权结构和股权结构优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股权结构优化的内涵和意义所在,并就如何确定股权结构优化目标和优化股权结构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作出了介绍,然后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并指出了当前股权结构现状所存在的问题,最后依据我国当前实情对股权结构优化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政策建议。因此,本文所选的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研究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现实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国内外关于股权结构研究的文献综述
国外关于股权结构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 年代,Berle 和Means(1932)在其名著《现代公司与私有财产》中指出了现代公司的股权结构分散化的特征,并系统论述了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问题,后十年来,股权结构及其相关问题一直是理论界争论的焦点。而Jensen 和Meckling(1976)则将股东分为两类,即内部股东和外部股东。内部股东即为实际上拥有公司控制权及专有投票权的董事会成员和公司高层经理人员,外部股东则不拥有公司控制权而只能“用脚投票”,在此制度安排下,经理人员存在机会主义行为。当经理人员持股比例增加时,他们须支付大部分背离价值最大化的成本,可能浪费公司财富,所以公司价值随经理人员持股比例的提高而增加。据此,Grossman 和Hart(1980)证明,如果公司股权是高度分散,股东就不会有足够的激励来密切监督公司经理人员。
Demsetz(1983)Fama 和Jensen(1983a, 1983b)发现了经理人员大量持股的成本抵消效应。他们认为,当经理人员只拥有少量公司股权时,市场约束仍然可以迫使经理人员趋于价值最大。相反,持有公司大量股权的经理人员可能有足够的投票权或广泛的影响力保证他们能够以令人羡慕的工资受雇佣。事实上,Westoo(1979)发现,没有一个内部股东持有股权超过30%的公司在敌意接管中被兼并。Demsetz(1983)认为存在的公司股权结构是竞争选择的内生结果,在其过程中,各种成本优势与劣势得到平衡从而达到均衡的公司股权结构。相应地,Demsetz 得出结论,股权结构和盈利性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
我国对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直到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暴露出来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方面的严重问题,股权结构问题的重要性才引起国内经济理论研究者的重视。目前对股权结构的研究多是从实证角度入手,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实证结果存在较大差异。
许小年(1997)首开先河,最早对沪、深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过于分散的股权结构可能产生“搭便车”问题,社会公众股东对公司绩效没有显著的影响,法人股东持股比例对公司绩效有显著的正效应,说明法人股东既有激励又有能力监督和控制公司经理人员,因而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国家股东对公司绩效有负的且不显著的影响,即国家股东的无效率。
吴淑琨(2002)通过对上市公司1997 至2000 年的数据的实证分析,得出股权集中度、内部人持股与公司绩效均呈显著性倒U 关系,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国家股比例、境内法人股及流通股与公司绩效呈显著U 型关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郭世辉(2012)认为,在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股东将资本委托给经理人,形成以“两权分离”为特征的委托代理关系。对代理人而言,只有先求得股东财富最大化,才有机会最大化其自身利益。国有资本先天存在的逐利性、公益性、产权主体虚泛化(即“无主化”)三大特征及其内在矛盾是国有资本收益低下的根源,“弱股东”体制培育出的“强经理”,凌驾于股东权之上,自行控制权、经营权、收益权及其他资本权力。资本权力错配的必然结果是国有股东即全民股东收益低下。抽象化的国家或高度分散的全民股东都无行权可能,干脆以获取固定且优先分配的股利为补偿放弃国家控制权,以国有普通股转优先股(“普转优”)方式逐步实现国有资本退出战略。
国内外学者研究的成果虽多,但研究结果差异很大。这一方面反映了股权结构研究本身的复杂性,另一方面反映了股权结构在各个国家以及不同行业的确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视角比较单一是造成这种差异性的重要原因。从这些研究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研究者对股权结构的理解偏重于股权属性和股权集中度两个方面,在我国来看,股权流通性因素应该说是最主要的方面,而国内学者往往没找到股权结构问题的主要矛盾。
第一章 股权结构及股权结构优化的基本概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一、股权结构的含义和分类
(一)股权结构的含义
关于股权结构的概念,最初是从国外引进的,相应的英文词为“equity ownership structure”。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个含义是投资比例关系,即在股本总额中各股东投资所体现的数量比例,它属于量化的范畴,用股权集中度来衡量。从这个意义上讲,股权结构有三种类型:一是股权高度集中,公司存在绝对控股股东,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二是股权高度分散,公司没有大股东,所有权与经营权基本完全分离、单个股东所持股份的比例很低;三是股权相对集中,公司拥有较大的相对控股股东,同时还拥有其他大股东。
第二个含义则是权力关系,即股东依其投资比例而在企业控制权中所体现的权力分配格局。权力关系是股权结构一个十分重要的含义,体现了各个不同背景的股东对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支配程度。
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由于有大部分股票不能流通,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比例就构成了股权结构的第三个含义。用流通性比例来衡量股权结构对我国有特殊的意义,这是我国上市公司与其他国家不同的地方。
(二)股权结构的分类
1、高度集中型的股权结构
高度集中型的股权结构,绝对控股股东一般拥有公司股份的50%以上,对公司拥有绝对控制权。由于大股东拥有对上市公司的绝对控股权,因此一般情况下,大股东会从各方面支持上市公司的发展,因为公司绩效是与大股东的收益正相关的,大股东有积极性经营好上市公司,从这一角度看,大股东和上市公司的利益是一 致的。同时由于大股东对上市公司绝对控股,往往更容易对上市公司的管理人 员进行监督和激励,这也对上市公司的发展有积极影响。
2、相对集中型的股权结构
相对集中型的股权结构,公司拥有较大的相对控股股东,同时还拥有其他大股东,所持股份比例在10%与50%之间。(前十大股东中后9名股东的股权数是第一大股东的1.5-2倍)。该类公司股权比较集中,但集中度也不太高,并且公司一般存在若干个可以适当相互制衡的大股东。由于大股东拥有股份数量较大,因此有动力也有能力发现公司经营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而其他股东由于也拥有一定的股权对上市公司经营管理和大股东行为有监督动力和制衡力,不会像小股东一样产生“搭便车”的动机。另外,股权相对集中时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比较明确,当公司在面临市场变化、经理人员投资决策失误时,控股股东会迅速对此做出反应,改变公司经营策略,以及撤换经理人员。
3、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
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公司没有大股东,所有权与经营权基本完全分离、单个股东所持股份的比例在10%以下。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可以避免高度集中型股权结构下股东行为特点的两极分化,也可以避免大股东与代理人之间的合谋。许多相关理论研究都认为,分散持股的股权结构由于公司股权的高度分散使得敌意收购的潜在威胁随时都存在,从而对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公司管理层的经营形成了较强的监督和激励作用。目前美国上市公司就主要是股权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其外部接管市场对公司管理层产生很大压力,促使他们努力提高公司绩效。
二、股权结构优化的内涵、意义、目标的确定及原则
(一)股权结构优化的内涵
股权结构的优化是指通过股权的重组(包括流通、收购、控股、股权置换、股权转化、股权运作等),改变股权结构内部各股权的比重、改变持股主体的性质等工作,使股权结构合理化、高效化。股权结构的优化至少包括以下内涵:
1、股权的平等性
股份制在制度创新方面的贡献之一就在于体现“同股同利、同股同权”的思想,每份股权代表的利益和风险是同等的,所以股东的利益和风险直接与其持有的股份数量的多少挂钩,谁也不可以侵犯其他股东的利益。与此同时,谁也不能将自己的风险转嫁给别人。这种“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是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基本前提,是股份经济的精髓。如果偏离了这个原则,就会导致不同所有者受益与风险的不对等,促使投资者养成不正确的投资观念,最终损害投资者的利益而逼迫投资者放弃投资,证券市场丧失资源配置的功效。
2、股本的流通性、开放性
股本的流通性、开放性的意思是不能人为地设置企业股本“进出壁垒”,通过证券市场买卖可以实现不同持股主体股本的自由交易。从社会经济运行上看股本流动的背后代表的是机器、厂房、设备及劳动力的流动,所以证券市场上股本的高流动性有利于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合理配置,从股东利益的实现机制上看,股本流动能降低资本营运的机会成本,直接对公司的决策层形成有效约束,有利于资本收益的最大化。
3、持股主体的多元化
企业的股权由资产经营公司、投资基金、银行、证券公司、企业法人、金融中介机构、经理人员及内部职工等多个投资主体共同持有。这种多元化的股本结构,一是有利于扩大融资来源,促进所有权的社会化,减轻间接融资可能带来的沉重债务负担;二是可以在非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中降低国家股在企业总股本中的比重,吸引民营资本的进入,创造企业自由竞争的环境,真正实现市场经济;三是金融等机构投资者的入市,能活跃证券市场,促进公司外部控制权市场接管和收购机制的完善;四是让公司经理人员及内部职工持股,使他们能享受到股权分配而产生的剩余收益,实现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激励相容,调动内部员工的积极性,降低治理成本。
4、股权集中度的适度性
股权集中度的适度性是指在证券市场,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整体上既不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也不是绝对分散,而是处于相对集中、适度分散的局面。这种情况下,公司中有几个持股比重相对较大的股东,相对控股股东的比重与其后的股东比重相差不大,保持适当距离。这种比重适度的股权结构,可以在股东间建立起激励和约束机制,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大幅度降低委托代理关系下的效率损失,为公司效益的提高创造条件,有效保护了中小型投资者。
(二)股权结构优化的意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股权结构通过流通比例的高低、股权身份构成的不同以及股东持股比例的多少直接决定股东的行为,股东的行为直接决定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权力布局,影响公司的内部治理机制。同时,股东的行为通过收购兼并等外部接管市场和经营市场作用于公司的外部治理机制。公司的内部和外部治理水平又决定了公司的业绩水平和成长价值,而这就是衡量上市公司质量的标准。所有上市公司的质量又关系到整个股票市场的发展前途,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也是证券市场发展的根本,股权结构配置的优化与否关系到证券市场的发展健康与否。因此,研究股权结构是非常有价值和意义的。
股权结构设置不合理会通过公司的内部和外部治理机制影响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行为会因为股权结构的不合理而偏离全体股东的利益目标,只代表少数股东或者根本不代表股东的意志。控制权和经理市场等外部机制即使再完善也无法通过不合理的股权结构起作用,资源配置功能将丧失,影响到上市公司的质量和股票市场的发展。因此,证券市场的改革和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必须首先从股权结构的设置着手,先检查股权结构的设置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就必须优化股权结构。
(三)股权结构优化目标的确定
股权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的、渐进的过程。优化本身就是一种改革,它需要时间与成本,需要市场规则与法律规范的配合,因此不可能一蹴而就。做好股权结构优化的工作必须有计划、有目标的实施。股权结构优化的目标从时间方面来看,有长期目标,也有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在于股权结构的设置能够使运行于其上的机制良好发挥,能够实现广大股民的利益目标,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从而使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短期目标的设置在于股权结构优化的不同阶段的不同目标,如股权分置改革目标、股权集中度优化目标、持股主体多元化目标。长期目标是短期目标累积的结果,短期目标是长期目标不可逾越和忽视的阶段目标。从微观和宏观层面来看,股权优化目标既有从企业内部出发的价值最大化目标,也有从宏观经济出发的证券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目标。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是一个追求赢利的经济组织,其终极目标应该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即股东价值的最大化。而要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其最根本的组织保证是要建立适合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股权结构。所以,股权结构的优化目标应该以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股权结构的设置不仅要与本国(宏观上)以及本企业(微观上)的发展相适应,而且要随着企业所处的宏微观环境的变化发展而灵活调整,有效的股权结构模式选择对于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具有基础的决定性影响。
(四)股权结构优化的原则
股权结构的设置要与我国“转轨时期”的国情相适应,即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的调整要“渐进”而行,不能一蹴而就。
股权结构的设置要与行业特点相适应,即各股东,主要是国有股东的持股比重应因行业不同而有所不同。
股权结构的设置必须与国民经济布局调整的方向相适应,即股权结构的变化要追踪国民经济布局的调整,国有股要有进有退,不断处于动态之中。同时,要做到国退民进,各个层面投资主体齐发展,使股权结构多元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股权结构的设置还必须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育程度相适应,银行、保险、QFII等机构投资者的进入及国有股的退出一定要视资本市场的成熟程度而定。
股权结构的设置还要与股份公司经营机制转换的阶段相适应,即股权结构的优化不能脱离它的载体——股份公司的状况而进行。
第二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分析
股权结构不是自发形成的,它对一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管制环境等各种外部因素有很强的路径依赖性,因此,不同国家公司股权结构往往呈现较大差异。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前,企业组织形式主要是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我国上市公司是在20世纪8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股权结构方面,带有明显的历史痕迹。具体情况如下:
(一)股权种类结构复杂,股票流通市场分割
我国上市公司股票种类繁多,包括国家股、法人股、内部职工股、转配股、境内上市人民币普通股(A股)、境内上市人民币特种股(B股)、境外上市外资股(包括H股、N股、S股等)等多种形式。其中,国有股又包括国家股、国有法人股,法人股则包括发起人法人股和社会法人股。其中A股、B股、H股可以流通,但被分割在不同的市场之中,互相之间不能流动;国有股、法人股则不可以在二级市场流通,只可以协议转让或划拨。在股票价格上,不同市场的可流通股有着不同的价格,协议转让价格也远远低于同一公司的A股价格。在股东权利上,同一上市公司股票的持股主体拥有的权利亦不相同。
股票种类过多,流通市场分割,导致流通股股价严重扭曲,并且同一公司的的股票出现不同的交易价格和股东权益,破坏了同股同权的基本原则。对于不掌握控制权的国有股股东和法人股股东来说,既无法在股票升值时获利,也不能在股票贬值时规避损失。更严重的是,流通市场的分割导致通过二级市场收购流通股来获得公司控制权的可能性基本不存在,从而无法通过收购兼并和代理权争夺来约束管理层,并进一步导致有效的激励机制无法形成。
(二)非流通股比重过大,国有股占据主导地位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中,国有股占绝对控股地位。截止2003年末,流通股比例为35.36%,非流通股比例为64.64%;国有股(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比例达到40.28%,是上市公司的主导力量;法人股比例为23.41%。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比例为50%以上的公司占34.3%,法人股比例为50%以上的公司占21.8%,流通股比例为50%以上的公司占15.2%。
就单个股东而言,国有股始终处于第一大股东的地位。所有上市公司中,共有425家公司存在绝对控股股东(持股量占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0%以上),而其中绝对控股股东为国有股的公司有367家,占存在绝对控股股东公司的86%。所有上市公司中,有779家公司存在相对控股股东(持股比例是上市公司总股本的20%-50%),而其中相对控股股东为国有股的公司有438家,占存在相对控股股东公司的56%。境内法人股占绝对控股地位的公司有55家,占相对控股地位的公司有307家,一共是362家,占所有上市公司的31.7%。流通股占绝对控股地位的公司仅1家,占相对控股地位的公司仅7家。可见,国有股在上市公司中居于主导地位。
国有股所有者具有行政管理职能,同时又由于投资主体的不确定性及政府各部门权利义务的不对等性,以及缺乏最终的责任承担者,使得国有股权表现为产权上的超弱控制,造成所有者缺位问题和企业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同时,由于缺乏对管理层的监督动力和动态有效的激励机制,从而易引发管理层的道德风险问题。另外,国有股权又表现为行政上的超强控制,管理层往往利用这种控制关系转嫁经营决策失误的风险,侵蚀投资者和公司的利益。
(三)大股东地位稳固,股权集中程度较高,多股制衡的局面尚未形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截止2003年末,我国第一大股东绝对控股的公司有425家,占上市公司,总数的37.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是公司总股份20%以上的公司有93.28%;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是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的三倍以上的公司有725家,占所有上市公司的63.4%。可见,股权主要集中于第一大股东,股权分布极不均衡。
过度集中的股权使得股东间约束难以形成,董事会、监事会基本上由大股东操纵,或由管理层控制,而没有健全的董事会、监事会来实施有效的监督机制,公司决策权高度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甚至实行家长式管理,从而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决策质量较差。
同时,中小股东对国有大股东难以实行有效的制约,企业控制权市场难以形成,无法对大股东和管理层形成外部接管的压力,中小股东难以形成对管理层的监督和制约,缺乏健全的经理层遴选、考核和监督机制。
总体来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可以简单概括为以国有股为主体的封闭型股权结构。这一现状说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发达国家比较合理的股权结构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二、我国上市公司当前股权结构所存在的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现状,给我国上市公司的有效治理和经营机制的改善都带来了不利影响,其主要问题存在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有股“一股独大”问题
在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未上市流通的国家股,法人股占了60%-70%的比重,而上市流通的社会公众股仅占总股本的30%多。毋庸置疑,这种以非流通股为主的股权结构,已经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今后发展的最直接威胁。非流通的国有股“一股独大”,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是极其深刻的。
(二)内部人控制严重
由于流通股比例低,中小投资者无法对上市公司进行有效的监督,内部监控机制和外部监控机制不健全。在国有上市公司,股东和经理人员建立了委托代理关系。但是股东和经理人员是不同的利益主体,有其不同的效用函数,加之信息的不对称性,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由于经理人员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形成了严重的“内部人控制”,不仅损害了包括股东在内的出资人的最终利益,而且是上市公司自身的长远发展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威胁。
(三)流通股占很少比例,严重损害外部治理的有效性 我们知道,外部治理的有效性取决于市场的压力,但流通股的数量很少,公司被收购、控股和接管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因此这种压力也就降低了,于是良好的外部治理环境难以形成。
(四)经理人员激励约束机制残缺与软化
在我国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中,企业经理人员一般都是改制前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并且通常是政府主管部门任命,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报酬与经营业绩联系不紧密,由于国有股股权约束无力,激励约束机制双重弱化,加之外部资本市场与经理市场不完善,经理人员往往处于失控的“真空”。企业经理人员要么凭借“觉悟”和“热情”工作,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么私欲膨胀,道德堕落,进行“利润操纵”和“信息操纵”,牟取私利。最终结果就出现两极震荡的情况,即一极是经理人员得到钱财和权利;一级是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上市公司资产质量日益下降,走向亏损和破产的边缘,且日益蜕变为“圈钱”的工具。
(五)有关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制度欠完善
到目前为止,我国虽然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用于规范上市公司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但在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和欠缺。如在股东大会制度方面,公司董事、监事产生的程序不具体,对于公司董事、监事的选举和更换,《公司法》仅规定了由股东大会行使其职权,面对董事、监事的提名程序和选举程序未作明确规定,导致在很多公司中董事、监事会的提名不规范;当股东大会、董事会的决议违反法律、行政法规、侵犯股东合法权益时,虽然《公司法》规定股东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要求停止该违法行为和侵权行为的诉讼,但对于提起诉讼的股东的资格问题,提起程序问题并没有做出规定、操作性不强,而且没有明确股东有权要求赔偿损失,使广大中小股东缺乏诉讼的积极性;缺乏以控制大股东行为、保护中小股东权益的表决权回避制度。在董事会制度方面,董事会与经理层的界限划分不明,董事会的权力过大,容易导致董事会与经理层的制衡机制失衡。就监事会而言,虽然监事会可以实施监督,但不能直接对董事和经理采取措施,而必须通过股东大会,从而在客观上弱化了监事会的监督力。总之,有关法律法规制度的不完善也是导致公司治理存在较大缺陷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三章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
一、建立多个股东制衡的股权结构,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
国有股的“一股独大”给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带来了种种弊病和负面影响,成为公司治理改革所要面对的核心问题③。因而相当一部分学者认为减持国有股,不仅有利于加快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重组和结构调整步伐,而且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对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有效监督、提高其资源配置效率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些见解在理论上无疑是极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有价值的。但是,结合我国特殊的国情和由此形成的特殊的股权结构,单由“一股独大”转变为多个股东制衡的模式有两种:一是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其他股东相差不大对等持股的均衡模式,二是持股比例非均衡模式,即存在一个持股比例较大的第一大股东,其他几个较大股东可以通过持股比例之和简单多数表决投票权的限制,来达到股权制衡。现实环境下,对于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转变为第二种模式比较具有可操作性,也能较好地发挥多个股东的制衡作用。
另外,从我国上市公司的情况看,首先是高度集中的国有股权,它缺乏人格化的投资主体,且由不具备风险承担能力的代理方代理;另一方面是高度分散的个人投资者,缺乏对经营者的直接监督能力。机构投资者最大的优势就是在它能将众多小股东的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集中起来,形成强大的投资实力。凭借这一优势机构投资者不再像以往那样对企业经营管理持被动、旁观的态度,而是不断加强与管理者的接触,直接行使对公司的控制权,监督公司管理者的经营行为,并对他们形成有力的约束,促使其完善公司治理,提高公司业绩。正是因为机构投资者在优化股权结构、改善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公司治理结构理论研究的推进、市场竞争对公司治理的挑战,公司治理结构的各种模式出现了趋同的趋势,其中表现之一就是机构投资者发挥着日益积极的作用。因此,要加快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优化,就要顺应这一趋势,大力引入和积极培育一批机构投资者,包括投资基金、保险公司、投资银行以及其他法人机构,实现股权结构的多元化,使其在公司治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建立上市公司内部制衡机构,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在已经存在监事会这一专门监督机构的情况下,又全面引入了独立董事制度,并且将独立董事的主要职能定位于监督。独立董事和监事是公司内部的两种监督力量,独立董事主要是从董事会行为是否公允、是否侵害中小股东利益等方面进行监督,而监事会主要是从董事会和经理层行为的合法性进行监督。然而,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事实证明独立董事和监事会并不像理论上的发挥作用,成了一种制度上的摆设。现在,股权结构在不断的优化,其发挥作用的机制在不断改善,应该大力加强监事会和独立董事制度的实施。
在独立董事方面,建立独立董事人才库,由专业机构对独立董事进行评价,符合条件的进入这个人才库,上市公司提名独立董事只能来源于人才库,并且根据公司的要求,由人才库管理方将候选的独立董事以匿名方式提供给公司选择,杜绝公司与独立董事之间的暗箱操作。在独立董事的激励方面,可以成立独立董事基金,由监管部门把上市公司用于独立董事津贴的资金统一集中起来,形成专项基金。独立董事将不再从上市公司直接领取津贴,而是从独立董事基金中领取。独立董事领取津贴的多少将不再完全由公司决定,而根据其职责履行程度由监管机构来决定。
在监事方面,可以考虑监事由大股东提名,但表决时大股东必须回避,或者监事由除第一大股东之外,持有股份数达到10%以上的股东提名,然后全体股东进行表决等方式。
独立董事应在事前、事中对董事会所有议案的公允性进行监督,对特定重要事项发表独立意见,尽力制止损害中小股东利益行为的发生。监事会则应对董事的决策行为、经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执行董事会决议行为中违反法律、法规或公司章程的情况进行监督。为了使二者能够协调一致,通力合作,应当建立固定的沟通机制,如举行联席会议,交流各自所了解掌握的情况和对公司运行的看法。
三、逐步扩大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建立公司控制权市场
国有股权的不流通不仅使中小股东的权益可能受到伤害,而且无法实现股票价格的信号功能,为了建立有效的股票价格机制,应采取适当的方式逐步提高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一要加快股票的流通,特别是提高国有股在有效监督下的适应流动,根据实证结果,流通股比例至少应超过50%;二要在扩大流通股比例的同时适当引入非国有股权,真正实现产权主体的多样化,如在发起人股权结构设置上引入自然人股权和其它社会法人股权(比如外资法人股权)。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主要通过“协议转让”实现,协议转让中通常股票的转让价格低于流通股股票价格,控制权的转移没有遵循股票价格机制进行,此外与有关上市公司控制权的转移能够提高公司业绩的理论相悖的是,发生控制权转移的公司业绩没有提高反而下降。为了建立约束公司经理人员行为的有效控制权市场,建议在三方面进行改进:一是推动外资和民间资本通过并购国有股进入上市公司;二是改善有关收购兼并的法律环境,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公司控制权市场健全发展的制度规则和法治秩序;三是构建有效的股权转让监管机制,抑制通过市场操纵、内幕交易、关联交易等途径不择手段地追逐私人收益和价值的并购活动。
四、加强法律监管,建立完善的规范上市公司行为的法律法规
1993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对股票的发行与交易进行了规范;1993 年12 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公司法》,其中对股票、债券的发行和上市作出了规范;1998 年12月29日,中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证券法》,标志着中国股票市场法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中国还修订了刑法,新刑法中增列了有关证券犯罪和处罚的规定,国务院和政府有关部门发布了大量的有关证券方面的法规、规章以及规范性文件达300多件。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构成了中国证券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
但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这些法律法规越来越不适应时代了,有些有悖市场经济规则,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色彩,有些线条较粗,不具备充分的可操作性。同时,市场千变万化,随着市场的发展,适用于任何发展阶段的法律法规根本就不存在,这就需要调整法律法规来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2005年10月27日,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的一些法律法规也相继出台,证券法律法规的建设在不断完善。
证券市场法律法规的建设须遵从以下几点:一是要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对现有的法律法规适时地进行修改。法律法规要适应市场的发展,所以法律法规的调整范围和规定内容要进行修改和完善。二是要认真研究新问题和新情况,适时出台新的法律。三是在法律修改之前,要推动行政法规的制定和完善。如对现行发行审核制度、违规行为的处罚等,12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在法律进一步细化之前,都可以通过制定行政法规来解决,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成熟后可以上升为法律。四是要关注证券市场的创新活动,以及证券市场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作好立法工作。五是要加强多层次的国际合作,加强彼此间立法经验的交流。
注
释
①②数据来源于前瞻网2013年前瞻网数据中心监测公报。
桂敏杰:《学习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 加强多层级蓝筹股市场建设》,上交所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③张健、杨虹:《浅议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管理观察》,2009年1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
一、著作类
1、张涛王、丽萍著:《股权结构、激励机制与治理效率研究》,中国财经出版社,2008年出版。
2、汤志强著:《股权结构与公司价值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3、金鑫著:《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出版。
4、李源著:《股权结构、利益相关者行为与代理成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出版。
5、徐鹿著:《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济增加值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出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6、张涛著:《股权分置下资本结构、公司治理与经营绩效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出版。
7、李华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及其优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
8、杨勇、张岳著:《公司治理:利益创造、股权结构和运行机制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二、论文类
1、许小年:《以法人机构为主体建立公司治理机制和资本市场》,《改革》,1997年第5期。
2、宫玉松:《论股权结构与控股权》,《经济学家》,1998年第8期。
3、赵增耀:《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经济管理》,2001年第16期。
4、吴淑琨:《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U 型关系研究》,《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第11期。
5、孟绣宇:《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合作经济与科技》,2006年第10期。
6、张健、杨虹:《浅议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管理观察》,2009年第1期。
7、李莉、张晓昊:《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征与公司治理路径分析——以国有企业为例》,《财会通讯》,2011年第36期。
8、许佳:《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财经界》,2012年第3期。
9、Stigler .G.J.and Friedland .C:《The literature of economics: the case of Berle and Means》,《Journal of Law &Economics》,1983,26。
10、Demsetz .H and K.Lehn:《The structure of Corporate Ownership:Causes and Consequence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1985,93。
11、Martin .K and McConnel .J:《Corporate performance, corporate takeovers and management turnover》,《Journal of Finance》,1991, 46。
12、Harold Demsetz and Belen Villalonga:《Ownership structure and Corporate performance》,《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2001,7。
致 谢
文章写到这里的时候,我感慨万千。四年的大学生活已经接近尾声,我即将告别母校,告别各位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独自一人踏入社会这个大学堂。一路走来,有谆谆教导我的老师们和善良可爱的同学们相伴,求学之路丰富多彩,我亦收获颇多。
回顾四年的大学生活,首先,我要感谢我的母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感谢您的接纳和栽培,感谢您给我这样的机会,让我能在这里成长、成熟。无论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在这里发生的点点滴滴都将是我人生道路上不可抹去的印记。当初的信誓旦旦,当初的壮志豪言,我从未忘却,您将是我最好的见证人。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毕业论文
其次,我要感谢我所有的老师和辅导员,感谢你们孜孜不倦的教诲和苦口婆心的劝导,及时把迷茫中的我唤醒,让我没有再继续沉沦,让我重新拾起斗志朝着该努力该奋斗的方向坚定不移的走下去。正因为有了你们,我庆幸自己选了这个专业,并爱上了这门专业,我坚信在这里学到的所有知识将会给我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少的益处。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余光英老师,从最初论文选题到最后的论文定稿,余老师给了我很多指导性的建议,让本来毫无头绪的我对课题有了清晰的思路,并最终完成了论文写作。在每次的交稿过程中,老师每次都非常认真的评阅,公正客观地指出了我论文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宝贵的意见。余老师严谨务实的教学态度和勤奋忘我的工作热情是我学习的榜样,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由于本人才疏学浅,所以本文在内容、观点、数据方面都还存在许多的不足,错误之处也在所难免,在此恳请各位老师多赐批评和教益。
张雅雯
2013年4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