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开展碳汇造林的指导意见

时间:2019-05-13 21:15: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开展碳汇造林的指导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开展碳汇造林的指导意见》。

第一篇: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开展碳汇造林的指导意见

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开展碳汇造林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2010-10-09来源: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直属机构:

气候变化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开展碳汇造林,增加森林碳汇、保护森林减少碳排放是主动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和一项全新工作;同时,也是国际公认的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鼓励开展碳汇造林、全面推进“低碳昆明”和“森林昆明”建设,特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充分认识开展碳汇造林的重要意义

(一)开展碳汇造林,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

气候变化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危机和挑战。气候变化结果导致了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生态恶化和极端天气频发等,直接威胁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对全球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正在(潜在)构成严重威胁。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除土壤碳库以外,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储碳库,陆地植被碳库中,森林碳库所占比例最大,科学研究表明:森林每生长1立方米蓄积量,平均能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增加森林面积,增加碳汇,保护森林减少碳排放,是目前人类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措施。

(二)开展碳汇造林,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通过植树造林、湿地建设与保护、生态修复、低产林改造、减少森林毁坏、加强森林防火与病虫害防治和森林可持续管理等方式增加碳汇,是加快生态建设、提高林农收入、改善民生、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开展以吸收二氧化碳为主要目的的碳汇造林及森林保护等活动,是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保护生态环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必然选择。

(三)开展碳汇造林,是建设“森林昆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昆明市有常住人口628万人,机动车保有量突破111万辆。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占全省的29.3%,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30.3%。现有林业用地面积1841.4万亩,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58.87%,其中:有林地1233.51万亩。虽然全市森林覆盖率已达45.05%,活立木蓄积量超过4000万立方米,但人工林所占比重大、林相单

一、林分质量不高,加之城市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合理,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压力巨大。发展碳汇林业,开展碳汇造林,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城市森林碳汇功能,吸收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排放的二氧化碳,减轻城市热岛效应,提高生态承载力,促进“森林昆明”建设;另一方面有利于改善昆明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和人民生活品质、完善城市形象、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充分体现昆明“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春城”形象。

二、明确开展碳汇造林的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衔接省、市低碳经济发展规划和森林城市建设规划,将发展碳汇林业,开展碳汇造林与荒山绿化、防护林建设及林业产业发展相结合,紧紧围绕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增加森林碳汇,发掘林业低碳经济潜力,探索碳汇造林模式目标,倡导和动员企业、社会团体、个人捐资造林,积极“参与碳补偿,减少碳足迹”,为保护气候做出贡献。

通过发展碳汇林业,开展碳汇造林及其相关活动,充分发挥森林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中的重要作用,唤醒人们对生态环境的忧患意识,不断优化和改善人居环境,把昆明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生态良好、舒适宜居的低碳城市。

(二)目标任务

坚持政府主导与社会自愿参与相结合、节能减排与增强碳汇功能并重、生态建设优先与社会经济效益兼顾的原则,大力推进以滇池流域、昆明市主城区、呈贡新城建成区及面山、空港经济区面山、入城交通干线、县乡公路沿线、水源保护区为重点的碳汇造林活动。

通过5—10年的努力,形成人人“参与碳补偿,减少碳足迹”,选择低碳生产和生活的方式,树立起承担社会责任的道德意识,促进本市企业自愿捐资造林,参与林业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到2015年,全市城市建成区、县城建成区和乡镇集镇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平米以上,城市中心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平米以上;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7%以上,林木绿化率达到57%以上,形成农田林网化、公路铁路林荫化、城市森林化、乡村园林化、山区丘陵风景化的城乡森林生态环境。

三、落实碳汇造林的主要措施

(一)设立中国绿色碳基金昆明专项

目前,国内的碳汇造林,主要以企业捐资到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开展营造林活动为主。由国家林业局和相关企业发起建立的中国绿色碳基金,遵循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和相关国际规则,是为企业和公众捐资造林、储存碳汇信用指标、展示企业社会责任搭建的平台,确保所开展的林业活动真正增汇减排。因此,参照其他省(区)的经验,建议向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申请设立中国绿色碳基金昆明专门项目(简称专项),以确保昆明的碳汇造林特别是碳汇计量监测进入国家林业局碳汇管理系统。筹资渠道如下:

1.市级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从2010年起连续安排3年(政府拨款可不汇入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账户)。

2.倡导和动员高排放企业,尤其是能耗高、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捐资参与碳汇造林,力争在专项正式成立之前募集企业捐赠启动资金1000万元。

3.大力开展应对气候变化和碳汇造林的宣传教育,加强全民的责任感意识,号召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党员、职工带头捐资。

4.发起“出游10公里,请种1棵树”活动,鼓励市民参与温室气体减排的志愿行动,实践低碳生活或生产。

5.在昆明信息港网站上加挂昆明碳汇专项单元,通过使用网上的碳足迹计算器计算人们生产生活产生的二氧化碳,需要多少面积的造林才能抵消。

企业和个人捐资到中国绿色碳基金昆明专项,捐资造林所获得的碳汇,将由国家林业局认定资格的机构进行计量监测后,登记在企业的社会责任账户、个人的碳补偿账户上,在中国碳汇网(政府网)上公示,并颁发荣誉证书予以表彰鼓励。个人参与碳基金昆明专项,还可获得由中国绿色碳基金会发放的公益收据、碳补偿标识(车贴)等。若捐资数额达到营建10亩及以上碳汇林者,对其出资造林的林木挂以“**碳汇林”标牌。

(二)确定专项募集资金对象及方式

根据相关测算数据,车辆每消耗1公升燃油,平均排放2.7公斤二氧化碳,每亩人工林每年平均大约可吸收0.5吨二氧化碳,人工林从栽种到后期管养费用为500元/亩,经测算,吸收1吨二氧化碳的造林成本为1000元。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结合昆明实际,鼓励和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人捐资昆明专项,实践低碳生产和低碳生活。主要劝募对象为:

1.鼓励和动员高排放企业自愿捐资到昆明专项,可依据企业意愿,开展各类增汇减排的林业活动。

2.倡导和动员社会公众,特别是车主和车辆使用者,以减少或抵消车辆碳排放的方式捐资昆明专项,开展碳汇造林。

(三)强化宣传动员

坚持“政府搭台,宣传引导,社会参与,自觉自愿”的原则,利用广播电台、电视、互联网、报刊等媒介,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发放宣传手册、制作科普展板、播放公益广告、宣传短片等宣传方式,多层次、全方位、高密度宣传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中的功能和作用,充分调动企业、公众参加植树造林、保护环境、保护森林等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城乡居民参与碳补偿、消除碳足迹、承担社会责任的热情,通过自愿出资造林增汇,抵消企业、个人因生产和生活排放的二氧化碳,实践低碳生产和生活,为减缓气候变暖做出贡献。对碳汇造林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先进事迹,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采访报导,鼓励和动员全市上下积极行动起来,全力支持碳汇造林,参与植树固碳,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四)坚持试点先行

发展碳汇造林,要结合“森林昆明”建设,始终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试点、再推开。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

1.开展碳汇造林试点。根据企业捐资情况,按照国家碳汇造林技术规定,开展碳汇造林试点,并竖立标识牌以便确认,做好碳汇造林试点的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固碳能力强的树种营造混交林。

2.推进城乡园林绿化。重点抓好江河绿色廊道、铁路森林带、环城高速公路森林带、城市组团隔离森林带、城市主次干道绿化景观带、城市绿地公园、单位绿地系统、城市立体绿化等城市绿地系统工程,提高城市森林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发挥其在低碳城市建设中强大的碳汇功能。

3.继续实施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认真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珠江防护工程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的实施,推进“五采区”、石漠化荒山荒坡和难造林地的生态修复治理,加快城市生态隔离林带建设,力争用5年时间建成初具雏形的城市生态隔离林带。进一步加大森林保护力度,通过造林、再造林、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等措施,不断增强森林固碳放氧能力。

4.扩大林业低碳概念影响。加快推进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以森林培育业、林产品加工业、森林旅游业为核心的新型产业体系,增加森林碳汇储量,宣传林业在低碳经济中“最有效、最安全、最易做”的特殊功能和作用。

(五)加强组织领导

为统筹推进碳汇造林工作,成立昆明市碳汇造林工作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林业、环保、园林、工信、发改、财政、农业、税务、工商、宣传、法制、交通、交警等相关部门为成员,负责协调解决碳汇造林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林业局,负责全市碳汇造林工作的督促指导。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全力推进碳汇造林工作,走出一条环保与经济协调、生态与发展统筹、排碳与固碳平衡的新型科学发展道路。

二○一○年六月二十二日

第二篇:县委三边造林指导意见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三边”造林绿化会议精神,切实加快我县城边、路边、水边(以下简称“三边”)造林绿化进程,确保“三边”造林绿化质量,推进生态建设,经县委、县政府同意,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切实提高对加快“三边”造林绿化重要性的认识

近年来,我县造林绿化得到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受森林火灾频发、采伐迹地增多、重点工程损毁、掠夺性的采石采矿、经营管理不善等因素影响,林业生态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城边和路边普遍存在林地经营分散、树种结构不合理、林分长势差等现象,部分地段仍有荒山荒地,造林绿化效果不尽人意。因此,全面开展“三边”造林绿化工作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加快“三边”造林绿化就是要通过对县城周边,铁路、高速公路、国省道两边,湘江和涓水两岸、大中型水库周边进行造林绿化,快速提高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有效改善生态状况,进一步提升生态形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级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加快“三边”造林绿化作为改善对外形象的“窗口”工程、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民心工程、造福子孙后代的德政工程、保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事工程,落实措施,强化责任,切实抓紧抓好,为推进我县生态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二、总体要求

三、具体任务及配套措施

(一)具体任务

(二)配套措施

1.科学规划。县林业、公路、交通、水利、发改等部门要尽快摸清荒山荒地底子,拿出加快“三边”造林绿化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逐路、逐段制定造林绿化方案和作业设计。树种选择要突出乡土树种,保持生物多样性;林分结构要打破单一性,呈现多层次。造林绿化要与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林业产业建设相结合,做到协调统一。“三边”造林绿化的总体规划和作业设计要上图、上电脑。

2.创新机制。一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要将“三边”范围内的山林确定为生态公益林,并按照“山权不变、林权不变、收益不变”的原则,落实生态补偿主体,对林权所有者进行生态补偿,确保林权所有者的收益权。生态补偿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二是建立企业生态补偿机制。按照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从水电、化工、水泥、煤矿、自来水等受益企业中提取生态补偿资金,所提资金可列入企业经营成本。三是建立新型经营机制。要制定配套政策,引导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业等主体参与“三边”造林绿化,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购买碳汇林业等方式投入生态建设。四是落实相关责任。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必须责成业主或责任人在1年内完成更新造林,所需费用由业主或责任人承担;因房屋、厂房、采石场、石灰窑、砖瓦厂、小煤窑等建设导致周边植被损坏的,由业主或责任人限期恢复,所需费用由业主或责任人承担。县直和省市垂直管理单位按照资金自筹、劳力自派、工具自备、方式自选的方式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指定地段的整地造林任务。

3.集约经营。要深化林权制度改革,鼓励采取入股、联合、转让、收购、租赁等形式,推进林地林木资产流转,促进“三边”造林绿化规模经营。要多管齐下,采取行政、法律、经济手段,推进林地集中经营,林分集中管理。要明确林地所有者或其他森林经营单位和个人为更新造林第一责任人。

4.加大投入。一是要牢牢把握国家实施扩大内需和生态建设的政策机遇,积极向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争取项目和建设资金。二是县政府将“三边”造林绿化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县财政要发挥“三边”造林绿化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将“三边”造林绿化资金列入财政预算,确保“三边”造林绿化顺利实施。三是要统筹工程项目向“三边”造林绿化倾斜。各级各部门在安排长防林、退耕还林及其后续产业、油茶产业、水保、环保等有关生态建设项目时,要将计划向“三边”倾斜,将资金向“三边”倾斜。四是要将育林基金和植被恢复费用于“三边”造林绿化。五是要从义务植树绿化费中拿出一部分用于“三边”造林绿化。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宣传,发动社会造林,提高公民尽责率。要加大绿化费征收力度,按照每个适龄公民每年3个劳动日的规定完成义务植树。从2009年起,县财政拨款单位以资代劳收取的绿化费按每人每年30元的标准由财政代扣用于“三边”造林。六是要发动社会各界捐资造林。要鼓励社会各界捐资造林,支持风光带、森林公园等地段的造林绿化。另外,公路、交通、水利等部门要把公路、河流和大中型水库岸边的造林绿化列入建设预算,农业开发和国土资源部门要把开发资金、矿产开采恢复资金向“三边”造林绿化倾斜。

5.强化管理。一是要强化苗木质量管理。各相关单位要加强苗木质量管理,按要求购买质量合格的苗木,坚决杜绝使用劣质苗造林。二是要强化造林质量管理。林业部门要制定造林质量管理措施,要对整地、造林进行督查和检查验收。造林前务必提前整地,造林要按栽深、栽正、栽紧、培蔸、浇灌等要求操作到位。三是要强化后期管护。要研究制定管护办法,健全护林队伍,配齐护林设施,采取有效手段,定期抚育、培蔸、抗旱,杜绝人畜破坏,力争造一片、管一片、活一片、绿一片。四是要加强综合治理。对“三边”可视范围内的采石场、石灰窑、砖瓦厂等要全部取缔。国土部门牵头负责整治“三边”采石采矿,经发局负责整顿和取缔粘土实心砖厂。要求限期关闭,恢复造林,今后不得再审批同类的项目。林业部门要加大森林资源保护执法力度,杜绝乱砍滥伐森林、乱征滥占林地、乱采滥挖林木的现象。要切实加强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有效保护森林资源。水利部门要将河流岸边属于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旱土、菜地收回,在不影响排洪的情况下进行造林绿化。国土、规划部门要加强“三边”的土地规划控制,严格审批用地建设项目。

四、加强组织领导

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1.成立领导机构。县委、县政府成立县“三边”造林绿化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主管领导任副组长,县委办、县农办、县发改局、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县经发局、县建设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局、县国土资源局、县林业局、县公路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县林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三边”造林日常事务。各相关单位要根据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各级党委、政府要成立相应的领导班子和工作机构,真正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

2.逐级落实责任。县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三边”造林绿化目标管理责任状,严格实行目标管理,将工作任务落实到县、到乡、到地段,工作责任落实到人。总体规划、作业设计、技术指导、检查验收等技术工作,由林业部门负责;问题协调、整地、造林、管护,由各乡镇负责。各级各部门要坚持领导带头,典型带动,着力建设一批“三边”造林绿化示范基地和样板工程。

3.建立督查机制。县委、县政府建立“三边”造林绿化工作督查机制,由县委办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定期督查资金到位情况、任务落实情况、造林质量情况和后期管护情况等。在夏季整地过程中开始督查和验收,今后实行定期不定期的督查,将督查情况予以通报。对造林任务没有完成和造林质量较差的,当年黄牌警告;连续两年没有完成任务的,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对于行动较快、造林绿化效果好的,要予以表彰奖励。

第三篇: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办法(试行)

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办法(试行)

汇改造林检查验收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碳汇造林管理,提高造林质量,加强碳汇造林实施成效监测和评价,依据《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和相关技术规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实行县级自查、省级复查和国家级检查验收的三级检查验收方式。第三条县级自查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全面检查;省级复查和国家级检查验收分别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组织具有相应资质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抽样检查。

第二章

县级自查

第四条 自查内容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在造林后一年或一个生长季,根据作业设计对碳汇造林地块的造林面积、施工质量、造林成活率、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发生情况等进行全面自查;在达到成林年限后开展碳汇造林保存情况自查。内容包括:

(一)是否按照批复的碳汇造林计划、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完成建设任务。

(二)碳汇造林实施面积、合格面积、待补植面积、失败面积等。

(三)整地方式及规格、树种选择及配置、栽植密度、株行距、种苗质量、栽种年限、施肥情况等与作业设计的一致情况。

(四)造林地的抚育管护、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发生等情况。

(五)碳汇造林保存面积和保存率。

第五条 自查方式

核实面积、保存面积的检查验收采用现地逐个小班调绘或实测,量算小班面积。调绘和实测的小班均需留存GPS控制点位的坐标。

采用样行或样地调查法调查株数成活率和株数保存率。

样行或样地调查的面积比例:当小班面积在100亩以下时,样行或样地面积应不少于小班面积的5%;100-500亩时应不少于3%;500亩以上时应不少于2%。

样行或样地应均匀布设在小班内有代表性的地段。碳汇造林自查结果应按小班、行政村(林班)、乡镇(林场)逐级统计、汇总至县级单位,各项因子调查结果应制表并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小班面积原则上应按位置、形状和范围、比例标绘在1:10000地形图上,并标注小班号。

第六条 碳汇造林特定的检查内容:(一)基线状况

包括反映造林地在实施碳汇造林前使用状况的图片、文字,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所有权证等文件,证实“造林地符合至少自2000年1月1日以来一直是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和其他宜林地。特殊情况可放宽到2005年1月1日以前。”的规定;土地使用权在碳汇计入期20年内发生变化的可能性。(二)碳汇造林

计入期内的稳定性碳汇造林实施单位是否有具体可行的营林方案和保障措施,确保在造林后的20年内,造林成果得到有效保护。(三)“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的记录情况

检查实施单位是否按照《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要求对“碳汇造林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进行了全面、完整、如实的记录。

(四)碳汇计量、监测单位的工作情况

碳汇计量、监测单位开展工作情况;实施单位与碳汇计量、监测单位的合作情况。第七条 自查报告

县级自查结束后,市(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及时向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上报自查报告,并申请省级复查。自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碳汇造林实施概况。包括碳汇造林完成情况和质量情况、实施单位和县级林业部门的管理情况。

(二)碳汇造林地块的基线状况、“碳汇造林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的记录情况、碳汇计量期内的稳定性评价等。

(三)自查工作概况。

(四)自查结果。

(五)分析评价。

(六)碳汇造林建设的措施和经验,实施中的问题、对策及建议。

(七)附表、图面材料及数据库。第八条自查档案管理将碳汇造林实施方案,计划任务书,项目造林作业设计及图表,资金使用报告及报表,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项目自查验收报告,外业调查图、表(含面积量算记录)、小班调查卡、统计汇总表等有关资料按技术档案管理规定立卷归档。

第三章

省级复查和国家级检查验收

第九条 检查验收内容在县级自查上报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省级复查和国家级检查验收。省级复查和国家级检查验收内容同县级自查。第十条 检查验收工作量

(一)省级复查

应对本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的碳汇造林按实施单位进行复查。复查面积不少于全省上报完成(保存)总面积的10%。各县(市)的抽检面积按该县(市)上报完成(保存)面积占全省总上报完成(保存)面积比例确定。

(二)国家级检查验收

应抽取各省不少于25%的碳汇造林实施单位进行检查验收。抽查面积不少于全省上报完成(保存)总面积的5%。各县(市)的抽检面积按全省抽查面积以及该县(市)上报完成(保存)面积占全省检查县(市)总上报完成(保存)面积的比例确定。第十一条 检查验收样本抽取

(一)国家级检查验收的县级样本由国家林业局确定。各省抽检县(市)数量原则上不少于3个;少于3个的则全部检查。

(二)国家级检查验收乡级样本、小班的确定

1.检查的乡镇和行政村(小班)由外业检查人员到达抽检县(市)后抽取。2.各抽检县(市)检查乡镇数量原则上不少于2个。

3.按抽检县(市)各乡镇的上报完成(保存)面积,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形成一个闭合环,按照规定的起始号和间隔号(起始号和间隔号由国家林业局碳汇办事先确定)抽取检查乡镇,直至抽中乡镇的累计面积大于该县应检查面积的90%。如抽取的检查累计面积大于应检查面积的120%,最后一个被抽取的检查乡镇应调换到累计检查面积最接近应检查面积的乡镇。如果没有累计检查面积在90%-120%的乡镇可以调换,将原抽中的最后一个乡镇的各行政村造林面积(不落实到村时以造林小班为单位)按照从大到小排序,按规定的起始号和间隔号,依次抽取行政村(小班)使累计面积最接近该县(市)应查面积。

4.如正常抽取未达到2个乡镇即因超过应查面积需要调换乡镇时,按照顺序抽足2个乡镇,将其行政村(不落实到村时以造林小班为单位)按从小到大依次混合排序,形成一个闭合环,按规定的起始号和间隔号直接抽取行政村(小班),使累计面积最接近该县(市)应查面积。如抽中的全部为同一乡镇的行政村(小班)时也不再补抽乡镇。

5.抽取乡镇或行政村(小班)时,当重复抽取的轮次中再次抽到已抽中的乡镇或行政村(小班)时,顺延抽取下一个单位。

6.乡镇或行政村(小班)上报面积相同时,依次按照乡镇或行政村第一字、第二字笔画由小到大排序;小班按照县(市)自查小班号顺序由小到大排序。

7.如按照上述方法不能正常抽取检查乡镇或行政村(小班)时,检查人员应将上报情况传回检查验收工作组织单位以确定检查样本。

8.检查乡镇或行政村(小班)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动,如遇重大灾情或特殊情况需要改动时,应得到检查验收工作组织单位的同意。

9.受检的实施单位或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先提供分乡镇、行政村(小班)的上报数据、检查材料和作业设计,检查人员再按照起始号和间隔号抽取检查样本。如上报数据与检查材料、自查报告或作业设计(未进行自查时)不一致时,实施单位或县级林业主管部门需加盖公章确认后,检查人员再抽取检查样本。

(三)省级复查乡级样本、小班的抽取以随机为原则,可自行制定抽样方法。

第十二条 检查验收方式

(一)检查验收采取现地检查、听取汇报、查阅材料和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

(二)对抽中的小班全部进行现地检查。

(三)检查的小班原则上需勾绘到1:10000的地形图上,利用GPS定位技术,现地核对小班位置、形状和范围,重新求算小班面积。当检查核实(保存)面积与上报面积相差在±5%范围内时,认可原上报面积;否则以核实面积为准。小班采用GPS控制点与地形图调绘相结合的方法求算面积。每个小班均需留存GPS控制点位的坐标。

(四)采用样行或样地调查法调查株数成活率和株数保存率。

(五)填写检查验收卡片的各项内容。

第十三条 检查验收成果提交

(一)省级复查后,应将检查验收工作报告和检查验收结果及时上报并申请国家级检查验收,同时上报县级自查结果汇总表。

(二)国家级检查验收后,及时汇总检查结果,形成分省检查验收报告和全国总报告,并提交检查验收标准数据库文件。国家级检查验收提交成果包括以下内容:

1.检查的全部数据库文件。2.各类统计汇总表。3.检查成果报告。

(三)分省检查验收报告和全国总报告中除应对检查结果做以说明外,还应着重对检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反映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报告内容包括:

1.工作开展情况、任务量、检查单位数、工作时间、参加人员等。

2.检查结果:用文字和表格分述受检单位碳汇造林完成(保存)情况,体现质量的指标情况。3.实施省、县(市)碳汇造林管理、碳汇计量开展情况、碳汇宣传开展情况。

4.成绩与经验:实施省、县(市)较为突出的做法,典型材料。

5.问题:对上报与完成面积相差较大的、成活率较差的单位进行说明和分析。突出问题、有代表性问题要落实到小班。

6.建议:包括实施单位对碳汇造林的建议和检查验收人员对检查验收中具体问题改进的建议。第十四条检查验收档案管理省级复查、国家级检查验收后,应将检查验收报告,外业调查图、卡片,数据库、统计汇总表等有关资料按技术档案管理规定立卷归档。

第四章

计算方法与统计汇总

第十五条 评价指标

(一)面积核实率、面积保存率=×100%∑∑小班上报面积核实的小班面积面积核实率(%)=×100%∑∑小班上报面积保存小班面积面积保存率(%)

(二)造林合格率=×100%∑∑小班核实面积合格小班面积造林合格率(%)

(三)造林综合合格率造林综合合格率(%)=(造林合格率+未受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率+作业设计符合率)/3×100%×碳汇计量表填写情况指数其中,=×100%∑∑小班核实面积未受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的小班面积未受林业有害生物严重危害率(%)=×100%∑∑小班核实面积造林作业符合作业设计的小班面积作业设计符合率(%)碳汇计量表填写情况指数:如果《碳汇造林项目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填写完整,则指数为1;如果没有填写记录表或记录不完整,则指数为0。

(四)管理指标=×100%∑∑小班核实面积作业设计合格的小班核实面积作业设计合格率(%)=×100%∑∑小班核实面积经自查验收小班核实面积检查验收率(%)=×100%∑∑小班核实面积有档案小班核实面积建档率(%)=×100%∑∑小班核实面积有管护措施小班核实面积管护率(%)=×100%∑∑小班核实面积抚育小班核实面积抚育率(%)

第五章

其他

第十六条 省级复查、国家级检查验收结果推算到省。

第十七条 省级复查、国家级检查验收与县级自查结果误差允许范围:小班面积检查允许误差为±5%;小班造林成活率、株数保存率调查允许误差为±2%。超过允许误差时,以省级复查、国家级检查验收结果为准。

第十八条 所有面积均以水平面积计,以亩为单位,保留整数。造林成活率和株数保存率的百分数均取整数,其他各率的百分数均保留一位小数。面积核实率、面积保存率,成活率,管理指标等各项指标不大于100%。

第十九条 开展保存验收时因各种原因碳汇造林小班出现下列情况的,不能认定为面积保存:

(一)作业设计变更而没有经过批准的。

(二)未按批复的作业设计施工的。

(三)造林失败,而重新造林与保存验收检查之间的时间不足二年(含二年)的。

(四)造林不合格,需要进行补植,而补植与保存验收检查之间的时间不足一年(含一年)、补植株树比例高于50%的。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办法(试行)03

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碳汇造林管理,提高造林质量,加强碳汇造林实施成效监测和评价,依据《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和相若技术规程,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碳汇造林检查验收实行县级自查、省级复查和国家级检查验收的三级检查验收方式。

第三条 县级自查由县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赴行全面检查;省级复查和国家级检查验收分别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和国家林业局组织具有相应资质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抽样检查。

第二章 县级自查

第四条 自查内容 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在造林后一年或一个生长季,根据作业设计对碳汇造林地块的造林面积、施工质量、造林成活率,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发生情况等进行全面自查;在达到成林年限后开展碳汇造

林保存情况自查。内容包括:

(一)是否按照批复的碳汇造林计划、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完成建

设任务。

(二)碳汇造林实施面积、合格面积,待补植面积、失败面积等。

(三)整地方式及规格、树种选择及配置、栽植密度、株行距,种苗质量、栽种年限、施肥情况等与作业设计的一致情况。

(四)造林地的抚育管护、林业有害生物危害发生等情况

(五)碳汇造林保存面积和保存率。

第五条 自查方式。

核实面积、保存面积的检查验收采用现地逐个小班调绘和实测、量算小班面积。调绘和实测的小班均需留存GPS控制点位的坐标。采用样行成样地调查法调查株数成活率和株数保存率。

样行或样地调查的面积比例当小班面积在100亩以下时,样行或样地面积应当不少于小班面积的5%;100-500亩时府当不少于3%;

500亩以上时应当不少于2%。

样行或样地应当均匀布设在小班内有代表性的地段。

碳汇造林自查结果应当按小班、行政村(林班)、乡镇(林场)逐级统计、汇总至县级单位,各项因子调查结果应当制表并录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小班面积原则上应按位置、形状和范围、比例标绘在1:1

0000地形图上,并标注小班号。

第六条 碳汇造林特定的检查内容:

(一)基线状况。

包括反映造林地在实碳汇造林前使用状况的图片、文字、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所有权证等文件,证实造林地符合“至少自2000年1月1日以来一直是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荒地和其他宜林地。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可放宽到2005年1月1日前。”的规定;土地使用权在碳汇计入期20年内发生变化的可能性。(二)碳汇造林计入期内的稳定性。碳汇造林实施单位是否有具体可行的营林方案和保障措施,确保在造林后的20年内,造林成果得到有效保护。(三)“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的记录情况。

检查实施单位是否按照《碳汇造林技术规定(试行)》要求对“碳汇造林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进行,全面、完整、如实的记录。

(四)碳汇计量、监测单位的工作情况。

碳汇计量、监测单位开展工作情况;实施单位与碳汇计量、监测单位的合作情况。

第七条 自查报告。

县级自查结束后,市(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省级林业主管部门上报自查报告,并申请省级复查。自查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碳汇造林实施概况。包括碳汇造林完成情况和质量情况、实施单位和县级林业部门的管理情况。

(二)碳汇造林地块的基线状况、“碳汇造林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的记录情况、碳汇计量期内的稳定性评价等•

(三)自查工作概况。

(四)自查结果。(五)分析评价。

(六)碳汇造林建设的措施和经验,实施中的问题、对策及建议。

(七)附表、图面材料及数据库。

第八条 自查档案管理。

将碳汇造林实施方案,计划任务书,项目造林作业设计及图表,资金使用报告及报表,碳汇计量所需参数记录表,项目自查验收报告,外业调查图、表(含面积量算记录)、小班调查卡、统计汇总表等有关资料按技术档案管理规定正卷归档。第三章 省级复查和国家级检查验收

第九条 检查验收内容。

在县级白查上报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省级复查和国家级检查验收。省级复查和国家级检查验收内容同县级自查。

第十条 检查验收工作量。

(一)省级复查。

应当对本省(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的碳汇造林按实施单位进行复查。复查面积不少于全省上报完成(保存)总面积的10%。各县(市)的抽检面积按该县(市)上报完成(保存)面积占全省总上报完成(保存)

面积比例确定。(二)国家级检查验收。

应当抽取各省不少于25%的碳汇造林实施单位进行检查验收。抽查面积不少于全省上报完成(保存)总面积的5%。各县(市)的抽检面积按金省抽查面积以及该县(审)上报完成(保存)面积占全省检查县(市)总上

报完成(保存)面积的比例确定。

第十一条 检查验收样本抽取。

(一)国家级检查验收的县级样本由国家林业局确定。各省抽检县(市)数量原则上不少于3个;少于3个的则全部检查。

(二)国家级检查验收乡级样本、小班的确定。1.检查的乡镇和行政村(小班)由外业检查人员到达抽检县(市)后抽

取。

2.各抽检县(市)检查乡镇数量原则上不少于2个。

3.按抽检县(市)各乡镇的上报完成(保存)面积,从小到大依次排列,形成一个闭合环,按照规定的起始号和间隔号(起始号和间隔号由国家林业局造林司事先确定)抽取检查乡镇,直至抽中乡镇的累计面积大干该县应检查面积的90%。如抽取的检查累计面积大于应当检查面积的,最后一个被抽取的检查乡镇应当调换到累计检查面积最接近应当检查面积的乡镇。如果没有累计检查面积在90%-120%的乡镇司以调换,将原抽中的最后一个乡镇的各行政村造林面积(不落实到村时以造林小班为单位)按照从大到小排序,按规定的起始号和间隔号,依次抽取行政村(小班)使累训面积最接近该县(市)应查面积。

4.如正常抽取未达到2个乡镇即因超过应查面积需要调换乡镇时,按照顺序抽足2个乡镇,将其行政村(不落实到利时以造林小班为单位)按从小到大依次混合排序,形成一个闭台环,按规定的起始号和间隔号直按抽取行政村(小班),使累计面积最接近该县(市)应查面积,如抽中的全部为同一乡镇的行政村(小班)时也不再补抽乡镇。5.抽取乡镇或行政村(小班)时,当重复抽取的轮次中再次抽到已抽中的乡镇或行政村(小班)时,顺延抽取下一个单位。6.乡镇或行政村(小班)上报面积相同时,依次按照乡镇或行政村第一字、第二字笔画由小到大排序;小班按照县(市)自查小班号顺序由小

到大排序。

有关标格详见附表1、2、3。

7.如按照上述方法不能正常抽取检查乡镇或行政村(小班)时,检查人员应当将抽检县(市)的上报情况传回检查验收工作组织单位以确定

检查样本。

8.检查乡镇或行政村(小班)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改动,如遇重大灾情或特殊-隋况需要改动时,应当得到检查验收工作组织单位的同意。9.受检的实施单位或县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先提供分乡镇、行政村(小班)的上报数据、检查材料和作业设计,检查人员再按照起始号和间隔号抽取检查样本。如上报数据与检查材料、自查报告或作业设计(未进行自查时)不一致时,实施单位或县级林业主管部门需加盖公章确认

后,检查人员再抽取检查样本。

(三)省级复查乡级样本、小班的抽取以随机为原则,可自行制定抽

样力法.

第十二条检查验收力式。

(一)检查验收采取现地检查、听取汇报、查阅材料和座谈交流等多

种形式相结合的方式。

(二)对抽中的小班全部诗行现地检查。

(三)检查的小班原则L需勾绘到1:10000的地形图上,利用GPS定位技术,现地核对小班位置、形状和范围,重新求算小班而积。当检查核实(保存)面积与上报面积相差在±5%范围内时,认可原上报面积:

否则以核实面积为准。

小班采用GPS控制点与地形图调绘相结合的方法求算面积。每个小班均需留存GPS控制点位的坐标。

(四)采用样行或样地调查法调查株数成活率和株数保存率。

(五)填写检查验收卡片的各项内容。第十三条 检查验收成果提交。

(一)省级复查后,应当将检查验收工作报告和检查验收结果及时上报并申请国家级检查验收,同时上报县级自查结果汇总表。(二)国家级检查验收后,及时汇总检查结果,形成分省检查验收报告和全国总报告,并提交检查验收标准数据库文件。国家级检查验收提

交成果包括以下内容: 1.检查的全部数据库文件。2.各类统计汇总表。3.检查成果报告。

(三)分省检查验收报告和全国总报告中除应当对检查结果做一说明外,还应当着重对检查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反映检查中所发现的问题。

报告内容包括:

1.作开展情况、任务量、检查单位数、工作时间,参加人虽等。2.检查结果:用又字和表格分述受检单位碳汇造林完成(保存)情

况,体现质量的指标情况。

3.实施省、县(市)碳汇造林管理、碳汇计量开展情况、碳汇宣传开

展情况。

4.成绩与经验:实施省、县(市)较为突出的做法,典型材料。5.问题:对上报与完成面积相差较大的、成活率较差的单位进行说明和分析。突出问题、有代表性问题要落实到小班。6.建议:包括实施单位对碳汇造林的建议和检查验收人员对检查验

收中具体问题改进的建议。第十四条 检查验收档案管理

省级复查、国家级检查验收后,应当将检查验收般告,外业调查图、卡片,数据库、统计汇总表等有关资料按技术档案管理规定立卷归档。

第四章 计算方法与统计汇总

第十五条 评价指标(一)面积核实率、面积保存率

(二)造林合格率

(三)造林综合合格率

(四)管理指标

第五章 其他

第十六条 省级复查、国家级检查验收结果推算到省口 第十七条 省级复查、国家级检查验收与县级自查结果误差允许范围。小班面积检查允许误差为±5%;小班造林成活率、株数保存率调查允许误差为±2%.超过允许误差时,以省级复查、国家级检查验收

结果为准.

第十八条 所有面积均以水平面积计,以亩为单位,保留整数。造林成活率和株数保存率的百分数均取整数,其他各率的百分数均保留一位小数。面积核实率、面积保存率、成活率,管理指标等各项指标不大于

100%。

第十九条 开展保存验收时因各种原因碳汇造林小班出现下列情况的,不能认定为面积保存:(一)作业设计变更而没有经过批准的。

(二)未按批复的作业设计施工的.

(三)造林失败,而重新造林与保存验收检查之间的时间不足二年(含

二年)的,(四)造林不合格.需要进行补植,而补植与保存验收检查之间的时间不足一年(含一年)、补植株树比例高于50%的。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曰起执行。

填表说明:

1.乡镇:填写全称;国有林场按乡镇对待,林班对应行政村; 2.作业时间:填写4位的作业; 3.林地权属:1-国有,2-集体;

4.林木权属:1-国有,2-集体,3-个人,4-其他(股份制);

5.前地类:填写地类划分标准代码; 6.造林方式:1-植苗造林 2-播种造林 3-飞播造林

7.资金来源:1-国家碳汇造林项目补助资金 2-国家补助资金+地方政府补助资金 3-国家补助资金+其他林业重点生态工程资金 4-无资金;

8.树种:按树种代码表填写;

9.上报面积:填写经县级自查的造林小班面积。以亩为单位,保留整数;

10.核实面积:经检查的确认面积。以亩为单位,保留整数;

11.成活率:成活率以整数记载; 12.成活率等级:1-合格 2-待补植 3-失败;

13.不核实原因:核实面积小于上报面积时填写。1-计划之前的造林面积 2-为造林虚报 3-播种造林 4-飞播造林 5-林种不符 6-零星造林折算面积 7-未达到起测面积 8-造林后损失 9-面积测量不准; 14.不合格原因:填写主要原因,或两种原因用加号连接。1-水灾 2-干旱 3-火灾 4-病虫害 5-其他自然原因 6-立地条件差 7-认为破坏 8-过度间作影响 9-整地不合格 10-苗木不合格 11-管护不力牲畜破坏

12-抚育不力灌草欺苗 13-造林密度为达标;

15.作业设计:1-规范(图、表、卡齐全,未能反映时间、地点、权属、造林方式、树种、面积、整地方式、密度、苗木、前地类、用工、资金使用等主要内容),且已通过地级以上项目办审批(由批复文件或盖章)2-规范,未审批 3-不规范,但已通过评审 4-不规范,未审批 20-无作

业设计;

16.县级自查:1-县级自查规范(有自查报告、卡片等档案资料,体现出各类变动,核实面积、合格率能反映现地状况)2-县级自查走过场(有自查卡片,但未能体现出各类变动,核实面积、合格率未能反映现地状况,小班位置、形状和范围不一致)3-未进行县级自查;

17.档案:1-有相关档案 2-档案不全面 3-没有档案;

18.整地:1-全垦整地 2-穴状整地,与设计相符 3-穴状整地,规格不到位 31-带状整地,与设计项目 32-带状整地,规格不到位 41-鱼鳞坑整地,与设计相符 42-鱼鳞坑整地,规格不到位 5-未整地; 19.种苗质量:1-苗木质量合格。选用良种,分级栽植,合格苗木达到80%以上 2-苗木质量基本合格。选用良种,合格苗木达到50%-80% 3-苗木质量不合格。未选用良种,或选用良种但合格苗木未达到50%;

20.施肥:1-施基肥或追肥一次以上 2-未施基肥或追肥; 21.管护:1-有管护,没有人畜破坏 2-有人为破坏 3-有畜牲破坏;

22.抚育面积:以亩为单位,保留整数;

23.种植密度:1-达到种植密度 2-未达到种植密度 3-达到种植密度,但故意加大行距,缩小株距;

24.间作作物:填写实际间作的作物名称。过度间作未留造林行的,应

在备注栏内记载;

填表说明:

1.乡镇:填写全称;国有林场按乡镇对待,林班对应行政村;

2.作业时同:填写4位的作业;

3.林木权属:l-国有2-集体3-个人4-其他(股份制);

4.前地类:填写地类划分标准代码;

5.造林方式:1-植苗造林2-播种造林3-飞播造林:

6.树种:按树种代码表填写:

7.上报面积:碳汇造林原实施造林小班面积。以亩为单位,保留整数; 8.保存面积:经验收的确认保存面积,包括保存率达标的小班面积,且分布均匀;生长正常。以亩为单位,保留整数; 9.保存率:保存率以整数记载;

10.生长状况:1-郁闭度≥0.4,且分布均匀、生长正常 2-分布不均匀、生长正常 3-生长较差;

11.为保存原因:保存面积小于上报面积时填写。填写主要原因、或两种原因用加号连接。1-自然原因 21-人为毁坏 22-牲畜破坏 3-抚育不力 4-种苗质量 5-立地条件差 6-造林密度未达标 71-过度间作 72-转为农地或牧地 73-建设征占地 8-不能认定情况① 9-不能认

定情况⑦③;

12.县级检查:1-县级实施保存检查(有保存检查报告、卡片等档案材料,体现出各类变动,保存面积、保存率能反映现地状况)2-县级保存检查走过场(有保存检查卡片、但未能体现出各类变动,保存面积、保存率未能反映现地状况、小班位置、形状和范围不一致)3-未进行

保存检查;

13.档案:1-有相关档案 2-没有档案;

14.抚育管护:1-认真抚育管护 2-缺乏抚育管护 3-无抚育管护

15.定植密度:填写株行距现状,N+N表示: 16.间作作物:填写实际间作的作物名称。

第五篇:低碳昆明建设实施方案 - 昆明市人民政府

低碳昆明建设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经济繁荣、生态良好、美丽宜居的低碳昆明,完成《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低碳昆明的意见》确定的目标和任务,在充分应用《低碳昆明建设基础情况调查研究报告》成果的基础上,依据各部门职责,结合国家及云南省低碳发展目标和昆明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要求

低碳昆明建设分为全面推进(2011年~2015年)和巩固提高(2016年~2020年)两个阶段。

全面推进阶段:到2015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到1.011吨标准煤(按2005年可比口径计算),全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30%以上并符合云南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量中所占比重达到10%以上。

巩固提高阶段:到2020年,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到0.882吨标准煤(按2005年可比口径计算),全市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以上并符合云南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量中所占比重达到15%以上。

二、主要任务及分工

(一)深入调研、科学规划、完善体系 1.调查研究碳排情况。

对昆明市2005年全社会能源消耗及二氧化碳排放等主要指标进行回顾调查和研究。依据昆明市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对2015年和2020年社会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进行预测评估。

责任领导:王道兴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统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规划局 责任人:刘跃进、徐晓青、胡炜彤、陈浩、李亮 2.编制低碳城市建设规划。

根据昆明市环境和资源约束性指标,建立低碳城市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2011年底前编制完成《昆明低碳经济总体规划》。

责任领导:黄云波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工信委、市规划局 责任人:胡炜彤、刘跃进、陈浩、李亮 3.完善能耗统计体系。

按用能领域和能源品种开展昆明市能耗普查,扩大我市能耗统计范围,建立和完善市级能耗统计制度和技术体系。到2012年底,实现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碳排放统计数据联网直报,对主要碳排放领域实行行业内部通报制。

责任领导:周小棋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统计局

责任单位:市统计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环保局 责任人:徐晓青、胡炜彤、陈浩、刘跃进

(二)调整用能、提高能效、优化结构 1.调整能源结构。

(1)全力配合国家及我省能源开发建设。积极配合乌东德水电站、缅气入昆、石油炼化等项目的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电、太阳能、风能、天然气、石油制品等对我市的能源供给保障率。到2015年,实现水电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7%以上,天然气使用量占能源消费总量3.5%以上。

(2)挖掘我市自身水电资源开发利用潜力。继续寻求新的水电资源,加快中小水电项目建设,到2015年,实现全市中小水电总装机容量达100万千瓦以上。

(3)充分发挥太阳能、风能资源优势,着力发展新能源和能源替代项目。开发石林、富民、寻甸、东川、禄劝、嵩明、宜良等县(区)太阳能及风能资源,到2015年,建设一批太阳能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项目。加快嵩明县、寻甸县生产规模各10万吨/年的燃料乙醇生产项目建设,以昆明北部干热河谷地区为重点,发展小桐子种植业,建设生物柴油原料基地。

责任领导:黄云波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局、市住建局、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胡炜彤、陈浩、储汝明、曾令衡、郭焕波、尹旭东、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2.提高工业能效。

(1)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评价制,推进合同能源管理、能源审计、清洁生产、节能对标管理等工作。

(2)针对黑色冶金工业,建设干熄焦装置,大型高炉配套炉顶压差发电装置;充分利用高炉、焦炉以及转炉煤气资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3)针对化学工业,大型合成氨装置采用先进节能工艺、新型催化剂和高效节能设备,加强余热回收利用,降低能源消耗。

(4)针对有色金属工业,采用先进的富氧闪速工艺替代传统工艺,淘汰能耗高的工艺设备。

(5)针对电力工业,不再新建火电机组,推动在运火电机组采用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提高机组发电效率。

到2015年,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到1.34吨标准煤,国家级园区万元GDP平均能耗低于1.1吨标煤,工业园区清洁能源使用率大于20%。

责任领导:黄云波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工信委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陈浩、胡炜彤、刘跃进、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3.优化产业结构。

(1)优化产业结构。加大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力度,着力培育发展现代农业、新兴工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三次产业间的融合和互动发展,加快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新格局。

责任领导:黄云波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农业局、市旅游局、市环保局、市交通运输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金融办

责任人:胡炜彤、陈浩、郭焕波、黄峻峰、刘跃进、王忠、刘燕琨、洪莺、洪维智(2)提升优势产业。优化提升烟草及配套、有色冶炼、化工、现代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光电子信息、能源、建材等优势产业的规模、技术水平与效益。重点培育30家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

责任领导:李文荣常务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工信委

责任单位: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陈浩、胡炜彤、刘跃进、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3)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加大农村户用沼气、太阳能、生物质能、液化气等新型清洁能源的推广力度。围绕节水、节地、节肥、节药、节能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推进农业园区建设、农业休闲旅游和农产品精深加工。到2015年,农村户用沼气池“一池三改”普及率高于19%,节煤节柴灶推广率高于22%,农用化肥施用强度低于250公斤/公顷(折纯)。

责任领导:李喜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农业局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市科技局、市水务局、市供销社、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郭焕波、刘燕琨、储汝明、张文俊、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4)深化“绿色饭店”创建工作。按照《昆明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达到再生水利用设施建设条件的新、改、扩建酒店项目,建设再生水利用设施。规范餐具洗涤企业准入标准,到2012年,实现三星级以上酒店全面禁用一次性物品。到2015年,实现星级饭店、A级景区用水用电量降低20%(在2010年基础上)。

责任领导:阮凤斌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节水办、市旅游局 责任人:洪莺、龚询木、黄峻峰

(5)打造昆明“碳中和”旅游业。促进旅游产品的低碳转型升级,由传统观光型向生态复合型转变,推出特色鲜明的精品旅游片区、低碳旅游线路,A级景区内提供免费自行车。通过生态保育措施增长碳汇,逐步实现“碳中和”旅游。

责任领导:杨皕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旅游局

责任单位:市旅游局、市商务局、市园林绿化局、市交通运输局 责任人:黄峻峰、洪莺、洪维智、王忠

(三)建筑、交通、生活低碳化 1.打造城市低碳建筑。

(1)制定相关管理办法。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及管理办法,将新建项目的建筑节能设计纳入项目审批范围,到2012年,制定并出台昆明市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管理办法,逐步对全市已有的主要公共、大型商用、学校、医院建筑和一定规模以上新建建筑进行能效测评。

(2)推行建筑能效标识,树立绿色建筑新标杆。到2012年,完成全市已有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单体建筑面积为2万平方米以上的)的统计调查,到2015年完成已有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效测评;从2013年起,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申请节能示范工程建筑和申请绿色建筑标识的建筑进行能效测评,领取建筑能效等级证书,从2015年起,所有新建(改建、扩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和一般公共建筑必须进行能效测评,领取建筑能效等级证书。

(3)开展建筑节能改造,助推建筑绿色升级。到2020年底前,完成建筑能效等级最末等的高耗能主要公共、大型商用、学校、医院建筑和国家机关办公楼的建筑节能改造。

(4)推广节能建材,提倡一次性环保装修。到2012年,在示范小区和保障性住房中推广新型节能建材、一次性环保装修;从2020年起,所有具备使用条件的新建建筑必须使用新型节能建材,商品住宅必须实施一次性环保装修才允许销售。

(5)普及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协调好建筑绿化与建筑太阳能利用的空间需求,到2015年,主城规划区内所有新建商品住宅必须进行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和施工,具有太阳能光热利用需求和利用条件的所有新建建筑太阳能光热利用普及率在城市规划区内达95%,城镇达65%,农村达25%,太阳能集热设施保有量达350万平方米。公共建筑优先采用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

(6)提高城市屋顶绿化水平。推行城市建筑生态绿化建设,开展屋顶绿化活动,市规划局在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方面进行完善,市住建局出台建筑单体进行屋顶绿化的相关规定,市园林绿化局出台屋顶绿化的相关规范。从2010年起,凡有条件的新建建筑应实施屋顶绿化。

责任领导:陈勇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住建局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规划局、市园林绿化局、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尹旭东、李亮、洪维智、陈春、沈苏昆、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2.建设低碳交通。

(1)优化交通运输结构。到2012年,基本形成“4环17射8联通”的城市主骨架网络,保证昆明新机场、快速轨道交通Ⅰ期建设任务,完成滇中城际高速铁路规划;到2015年底,二级以上公路(不含村道)比重达20%以上,路网(不含村道)路面铺装率达70%以上,构筑市域1小时交通圈(不含东川),建成总长约400公里的滇中城市群高速铁路交通圈。

责任领导:黄云波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住建局、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市公安局、市轨道交通公司、云南机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昆明铁路局

责任人:王忠、尹旭东、陈春、杨从义、马天文、刘明、李智刚

(2)完善机动车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管理制度。在2011年内,实施对黄标车辆分时段、分区域、分路段限行。

责任领导:王道兴副市长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公安局 责任人:刘跃进、杨从义

(3)推广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到2012年底,推广使用750辆节能与新能源公共汽车,200辆节能与新能源出租车;到2015年,营运客车能源消费总量中替代燃料占比(折算成标准煤)提高到4%左右。

责任领导:黄云波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科技局、市公安局、市环保局、市公交集团公司 责任人:王忠、刘燕琨、杨从义、刘跃进、张同贤

(4)坚持“公交优先”战略,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加快城市公共交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公交换乘无缝对接,形成“一个体系、三个层次、四套系统、分级衔接”的公共交通系统结构。到2012年,公共汽车万人拥有量达12标台以上,公交专用道达60千米以上。到2015年,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45%以上,城乡公交“镇镇通”覆盖率达100%,“村村通”达90%以上。

责任领导:黄云波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交通运输局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公交集团公司、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王忠、李亮、尹旭东、张同贤、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5)加强智能交通建设,营造低碳化交通环境。编制昆明智能交通系统专项规划,完善实时交通信息采集系统,构建智能化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到2015年,全市出行信息服务系统覆盖率达70%以上,节能驾驶培训普及率达95%以上,ETC覆盖率达45%以上。

责任领导:赵立功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公安局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规划局、市公交集团公司 责任人:杨从义、王忠、李亮、张同贤 3.引导绿色消费,推行低碳生活。

(1)建立消费品“碳标识”制度,推行低碳消费。以“中德低碳产品认证合作项目”为基础,依靠项目取得的成果,建立我市消费品“碳标识”制度。从2012年起,在本地生活消费品生产加工企业内推行产品“碳标识”制度,在生活消费品批发、零售业内开展鼓励“碳标识”商品上架行动,到2015年,实现全市大型商场、超市同类上架商品“碳标识”率不低于25%的目标,推进以顾客为导向的低碳产品采购和消费模式。

责任领导:李文荣常务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工商局

责任单位: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湛江、彭琪、洪莺、刘燕琨、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2)打造低碳生活示范区。到2012年底前,采用节能灯替代白炽灯、二次加压水泵节能变频改造、高透光低辐射玻璃替代窗门用普通玻璃等技术手段,在主城四区完成40个现有社区、小区公共及户内用能系统节能改造示范;开展以社区为单元的“低碳家庭”创建评比活动,对“碳足迹”少的家庭进行奖励;争取到2015年,实现现有社区、小区公共及户内用能系统节能改造覆盖率达60%以上(以2010年为基准)。

责任领导:陈勇副市长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市水务局、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尹旭东、储汝明、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3)推行“绿色办公”计划。在机关办公楼节能改造的基础上,通过健全机关物能消耗管理制度、选择节能办公设备、采购再生办公用品、推行无纸化办公、提供桌面节能照明设施,以及培养干部职工随手关水断电等“低碳”办公习惯,进一步降低机关公共及个人办公物能消耗。

责任领导:市政府赵学锋秘书长 牵头单位: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

责任单位: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沈苏昆、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4)完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静脉”产业建设。以本地可再生资源回收龙头企业为基础,持续完善昆明在全国率先开展的以社区回收网点为基础、以集散交易市场为核心、以深加工综合利用处理为目的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通过采用废旧物资直接换鲜花、日用品、旅游、家政服务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加强废旧金属、塑料、碎玻璃、纸张、橡胶、家电等生活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

责任领导:阮凤斌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商务局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城管综合执法局、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洪莺、胡炜彤、陈春、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四)创新机制、加强保障、广泛宣传 1.创新机制,政府主导,全民参与。

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形成政府统筹低碳经济、企业发展低碳产业、公众实践低碳生活的低碳城市建设体系。(1)制定行业准入、高耗能行业能耗标准,以及低碳技术引进培育等指导性政策,鼓励和促进全市经济低碳化发展。

责任领导:黄云波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发改委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科技局、市环保局 责任人:胡炜彤、陈浩、刘燕琨、刘跃进

(2)加大财政对低碳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对符合发展低碳经济的项目,以项目为载体,按现有资金管理办法和渠道进行申报,财政予以优先支持。

责任领导:李文荣常务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财政局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委 责任人:余汝兴、胡炜彤、陈浩

(3)深入推进中低产林改造和新的林地管理、林木采伐政策,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积极发展碳汇林业。

责任领导:李喜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林业局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国土局、市规划局 责任人:曾令衡、周兴舜、李亮 2.加强技术及人才保障。

积极参与国内外低碳技术的交流合作,引进消化吸收先进的节能、生产工艺技术及设备,加速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及应用。制定和实施低碳昆明人才培养计划,外引内联相互派遣访问学者,在我市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中培养一批高端专业技术人才。

责任领导:李茜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工信委、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科协

责任人:刘燕琨、范光华、陈浩、胡炜彤、刘跃进、王月冲 3.深化宣传引导。

(1)编撰、印发《低碳生活手册》、《昆明低碳办公准则》,创建“低碳家庭”样板,在政府机关取得明显节能降耗效果基础上,向全社会推广绿色办公。

责任领导:王道兴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环保局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级机关事务管理局、市科技局、市科协 责任人:刘跃进、沈苏昆、刘燕琨、王月冲

(2)加大低碳宣传力度。在各类媒体开辟“低碳之窗”、“低碳与生活”等专栏,承办“国际低碳城市发展论坛”,举办“低碳经济会展”。提高社会各阶层的低碳认知。

责任领导:李茜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

责任单位: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厉忠教、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3)在全市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师范教育、成人教育、广播电视教育、地方高等教育、社会力量办学的教育中,将节能、低碳等内容纳入学校教学,引导学生树立节能低碳环保观念。在学生校外活动实践基地建设中,增加和强化节能低碳环保科普实践活动内容。

责任领导:杨皕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教育局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商务局、市科协、市环保局、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宋栋、范光华、洪莺、王月冲、刘跃进、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五)碳汇建设

1.合理规划土地利用,保证生态用地面积。

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和修订时,协调相关规划,保留连片的生态功能用地,维护自然山水格局和自然地貌特征,按照土地适应性,合理化土地利用,发挥不同地类的生态功能,使城市绿色空间得到扩展。2010~2020年期间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责任领导:黄云波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国土局

责任单位:市国土局、市规划局、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周兴舜、李亮、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2.加快林业生态建设。

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珠江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植被恢复、退耕还林还草和自然生态保护区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实施市域森林系统建设、城市面山生态修复、城市生态绿化隔离带、绿色通道、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城镇村庄绿化、区域低效林改造、石漠化治理、荒山造林等生态建设。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实现47.65%以上,活立木蓄积量达到5400万立方米以上。

责任领导:李喜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林业局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国土局、市农业局、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曾令衡、周兴舜、郭焕波、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3.全面推进城乡园林绿化建设。

继续做好见缝插绿、破墙透绿、合理播绿、全民植绿、城乡园林绿化及生态建设整体推进工作,提高城市垂直绿化水平。逐步实现科学合理的绿地系统架构和清晰地绿地网络,生态环境逐渐进入良性发展。到2015年,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5%以上,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2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5%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5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5平方米以上。

责任领导:陈勇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园林绿化局

责任单位:市园林绿化局、市林业局、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洪维智、曾令衡、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4.加强湿地系统保护和恢复。

以滇池高原湿地保护区为中心,以滇池湖滨“四退三还一护”生态建设为重点,加快湿地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在保护好现存自然湿地资源的基础上,对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并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生态修复,开展全市湿地资源清查,建立湿地生态监测系统。到2015年,完成滇池核心区33.3平方公里天然湿地的恢复工作。

责任领导:李喜副市长 牵头单位:市林业局

责任单位:市林业局、市滇管局、市环保局、14个县(市)区政府、三个开发(度假)区管委会、昆明阳宗海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昆明倘甸产业园区管委会

责任人:曾令衡、柳伟、刘跃进、李彤、吴涛、刘毓新、郭希林、王冰、王剑辉、缪军、岳为民、杨相来、左广、徐毅清、毕春华、毕昆闽、唐琪、罗建宾、董保同、张宁、陈国惠、夏俊松

三、考核与问责

各县(市)区政府、开发(度假)区管委会和市级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分管领导直接负责,切实落实低碳昆明建设工作任务。各级各部门要制定本地区、本单位、本系统具体工作方案,对下达的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认真组织落实,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总负责,做到责任、措施、投入“三到位”。

市政府目督办负责将低碳昆明建设任务纳入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以低碳城市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为依据,健全目标责任制度,逐级强化考核,严格实行奖惩;市监察局负责对工作不力、未能通过考核的部门及领导进行问责。

下载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开展碳汇造林的指导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昆明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开展碳汇造林的指导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