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明礼仪谈做人
文明礼仪谈做人
五(4)班邝润红
在4月里,整个月都是文明礼仪月,在这个月中,我可学到了许多关于 文明礼仪的知识。
在这个月里,我知道,当我们遇到长辈时,要主动打招呼,不要做视而不见的行为,这是很失礼的,这也叫做对长辈不尊敬。我们在说话时要使用礼貌语言,这才是文明学生,成年人也如此。
不仅这些,我还知道学生在课间时要注意安全,文明高雅,相互谦让,这也是文明主要之一。在公共场所里要讲礼仪,遇到老幼,妇残和军人,行走要让路,乘车要让座,做某事也要坚持“让座。”
除了这些以外,以前我们每次上课都是非常的吵,又喜欢说一些粗口,而且又喜欢追跑打闹,而现在我们班的同学慢慢改了坏习惯,一切都会变得美好起来。
从这个月中,我在学校也经常听到同学们开始使用礼貌用语,脏话更家少听到了。礼仪之花开得更加旺了,看来呀!我们已经把坏习惯改掉了,新人生开始了。
同学们,学礼仪,不就是正在学做人吗?行动起来吧,让礼仪之花处处开,让我们的明天一切变得更加美好,让祖国繁荣昌盛起来。
第二篇:谈党员干部如何做人
谈党员干部如何做人、做事、做官
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如何做官,这是每一名党员干部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涌现出了一大批像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这样的好党员、好干部,在他们身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了充分体现,他们也是新时期党员干部做人、做事和做官的典范。
一个党员干部有修养、讲党性,其具体表现就是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当前,全党上下都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这种时候探讨这三个方面的问题,非常必要。
一、做人--以德为帅、以诚为根、以善为贵
“人”字的结构只有一撇一捺,但是真正写好却非易事。一划朝天,两笔踏地,意为顶天立地。做一个好人不见得非得顶天立地,但起码要对得起良心,如果你是一个共产党员、领导干部,还要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
要做一个真实坦诚的人。真实坦诚包含两层意思:一曰诚信;二曰坦率。先说诚信。“君子修身,莫善于诚信。”这是古人对诚信的认知。“真诚换真心,诚信变真金”。这是现代人对诚信的理解。现实中诚信的重要性体现在方方面面。没有诚信交不了朋友,没有诚信谈不成生意,没有诚信干不了大事,所以说,诚信是做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现在的社会,信誉被认为是最昂贵的资本,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而拿自己的信誉作赌注,委实有些得不偿失。所以,真实坦诚地待人,诚恳率真地处世,是做人最明智的选择。再说坦率。为人要做到真实可信,必须保持一种坦率的态度。对于从政的人来说,工作当中常常需要与人沟通。而人与人的沟通最好的方法就是坦率,说话直截了当、开诚布公、推心置腹。当然坦率也需要艺术,要讲方法、把握时机。
要做一个品行端正的人。古语讲“先修身而后求能。”客观地指出了人的修养、品行对于个人价值的重要性。一个品行不端的人,仕途上也许能够上升到一定层面,但最终经不起时间的考验。所以,有了好的人品作保证,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做官才有正气。品行端正至少包含三层意思:第一要正直。一个正直的人,会体现出巨大的人格魅力。人生在世,只有把自己这个“人”字写正了,才会有服众的底气和被尊敬的资格,真正做到“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第二要严谨。严谨是对生活负责任的一种态度,是遵守客观规则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对自己修身的更高要求。体现在工作作风上,严谨是务实、高效、追求完美的一种表现;体现在生活作风上,严谨是洁身、克欲、自律的一种手段。作为党的领导干部,手中握有一定的权力,要把“严谨”二字时刻悬于脑际,慎言、慎行、慎独、慎思;否则,权力就有可能成为堕落沦丧的根源,甚至成为祸国殃民的工具。第三要忠诚。“忠诚”是对一个人生活中所扮演的各种角色是否合格的一个检验标准,是惠及他人的一种大德。人各有所事,便应各有所忠,作为一名党员,就要忠于党、忠于人民;作为一名干部,就要忠于事业、忠于职守。上,要无愧于国家;下,要对得起百姓。
要做一个宽厚善良的人。宽厚善良是一种胸怀,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它包含三个内容:第一要有宽容之德。有人说,世界上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广阔的是人的胸怀。这句话很有哲理。其实,人的内心蕴藏着很大的包容性,你越是宽容他人,就越容易获得尊重。有句古训叫做“律己当严,待人当恕”。冰释前嫌可以换来理解、换来和睦、换来友谊,而耿耿于怀只会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当然,宽容并不是无原则地由其肆意妄为,而是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给他人以足够的空间和改过的机会,做到宽厚而严肃、柔和又坚定。第二要有厚道之品。厚道是人性中的真善美,它是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厚道不是懦弱,也不是无能,而是一种气度、一种雅量。厚道的人心底无私、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心灵清澈而见底。作为一名党员、一个领导干部,只有具备厚道的品性,群众才会发自内心地拥护你、支持你。第三要有善良之心。我们所处的社会好比一个大的家庭,每个人都应该学会与人为善,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素昧平生之人有难,拔刀相助,是谓小善;国家危难之际,赴汤蹈火,舍生取义,是谓大善。但是不管是小善还是大善,只要永远有一颗善心,便足以让你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要做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人生于天地间,各有责任。对国家的忠诚是一种责任,对亲人的关怀是一种责任,对朋友的帮助也是一种责任,等等。你扮演的角色越多,承担的责任也就越多;你所处的地位越高,肩负的责任也就越重。领导干部的优秀代表郑培民常说:“权力是人民给的,应该为人民办事。”老百姓拥护他,就是因为他把自己对人民的那份责任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现在有些领导干部,不顾民意所向,大搞所谓“政绩工程”、“面子工程”,不仅劳民伤财,也极大地损害了我们党在群众中的威信。
二、做事--以谋为基、以实为重、以智为要
人生在世,就要做事。为官掌权,更要为人民、为社会做事。如何做事?做事方式虽各有千秋,但目的只有一个,不外乎要把事做好。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为官一任,就要尽全力完成人民赋予的使命,不辜负群众的期望。
要高站位虑事。古语说:“为一身谋则愚,而为天下谋则智。”讲的就是一个站位的问题。做事的站位高不高,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讲至关重要。下棋讲究一个谋势,要通观全盘。做事也是一样,必须站在是否有利于全局形势发展的高度,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通盘谋划,全方位考虑。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事当前,必先考虑全局之成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史上,我们党造就了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一大批杰出的伟人。他们之所以为历史所记取,是因为他们具有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远见卓识,具有领导亿万人民艰苦创业的非凡能力,具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伟大情怀,说到底就是虑事站位高人一筹。领导干部做事站位的高低与否,与他的眼光有直接的联系。眼光的长短和宽窄是决策正确与否的前提,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一个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干部,眼光一要长,二要广。所谓长,就是在科学分析、逻辑推理的基础上,对事态的发展及走向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能成就大事的人,不会被眼前的暂时利益所蒙蔽,能够清晰地辨识事情的轻重缓急,从而正确地进行取舍。
要高水平谋事。一个人工作水平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其谋事的能力。“谋”,在做事的所有环节中至关重要,对一件事的成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些人对待工作只是简单地执行,有的人则有所创新,这两种人处理事情的结果会完全不同。凡事按规矩去做,不会出问题,但是也不会出亮点。做事前谋与不谋,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谋事的水平取决于谋事者的素质。要通过经常不断的学习、思考,提高自己谋事的能力。当今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当今的社会,正逐步成为学习型社会。身处这样一个社会,要提高素质,就必须加强学习。不学习就要落伍,不思考就要被时代所抛弃。共产党员、领导干部身负重担,就更应勤于学习,勤于思考。要通过学习思考,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
要高效率办事。做事高效,在乎一个“勤”字,同时还要讲究方式方法。“勤”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手勤”、“脚勤”、“脑勤”。“手勤”,就是要及时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确保上级政策传达、落实的时效性和有效性,保证本单位、本地区工作信息的及时上报、反馈。“脚勤”,就是要多深入基层、多搞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作动态,争取工作的主动性。“脑勤”,就是要结合工作勤于思考,从领导的角度思考应该提供什么信息、作出什么部署;从群众的角度思考他们缺少什么服务、目前有什么要求;从下属的角度思考他们有什么困难、需要什么帮助。总之,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切不可惰性缠身,否则就会误事、误民。要立志做策马奋蹄的先行者,万不可做得过且过的撞钟僧。其次,要做到事半功倍,工作方法很重要。凡事要化繁为简,要事急干,急事早办,动必量力,举必量技,切不可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更不可把复杂的事情离奇化。
要高风格处事。所谓高风格处事,就是做事要堂堂正正、光明磊落,它要求每个党员干部说的和做的要一致,台上和台下要一致,要求别人和要求自己要一致,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脚踏实地、实事求是,仰不愧党、俯不愧民。一个政党要想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牢牢守住其固有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坚持党的先进性。当前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就是要坚持我们党良好的作风,并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创新,扎实前进。
三、做官--以民为本、以正为先、以纪为则
古往今来,为官者千古流芳者有之,遗臭万年者有之。既然做官,就得做一个人民满意的官,做一个“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官,就应该为民、务实、清廉,不愧对手中这份权力和责任,不愧对人民群众的期望和信任。
为官要做到公正。古语讲“夫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所谓“公正”,顾名思义,一曰公,二曰正。“公”,就是公道,要“忍所私而行大义”,去除心底的私心杂念,一心为民,秉公办事;“正”,就是正派,为官的本质就在于“正”。要做到身正、心正、行正,不愧于己,不负于心。公正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讲,应该是做官第一位的原则。做人“正”是做官“正”的基础,而相对于做人来讲,公正做官则有更高的要求。因为做人只是对自己负责,做官则是要对一个群体、一个部门负责。说到底,正与不正,实际上是一个政治方向性的问题。为官之人如果能够一身正气、坦坦荡荡,其为官就会以民为本,视民心为根;就会保持“心在国家,情系群众”的平常心境,保持“利归天下,誉属黎民”的淡泊情怀。对群众,察其苦、听其呼、想其思、急其盼、办其需,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为官要做到亲切。“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亲切并不是一种姿态,而是对人民发自内心的热爱。现在,一些干部跟群众之间不是“鱼水关系”,而是一种“蛙水关系”,需要群众时,就像青蛙一样往水里跳;不需要群众时,就跳上岸摆官老爷架子。然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什么样的行动能够感动群众,什么样的行为令人反感,什么是真心为民,什么是摆谱作秀,老百姓心里都有一杆秤。凡事都是以心换心、以情换情。如果你心里时刻装着人
民的喜乐哀愁,时刻把群众的温饱冷暖挂在心上,自然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服务群众是我们党存在的根本依据。作为党员干部,应该也必须像对待父母那样,对广大群众充满真情挚爱。
要做到守纪。当前,我们所处的社会正处于变革期,形形色色的诱惑无处不在,在这种环境下,作为领导干部,要想做到“不为名利失心、不为权欲熏心”,就必须有一种力排一切干扰的能力,有一种不为外物所动的境界,在法纪层面上讲,就是要善于守纪。做一名“守纪”的干部,必须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工作与生活的关系。现在有些人关心个人生活胜过关心工作,有的追求物质享受胜过自己所做的工作,热衷于吃喝玩乐。这些都是危险信号,很多领导干部腐化堕落的过程都是从贪图享乐、私欲膨胀开始的。所以,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区分工作与生活之间的界限,切不可相互混淆。二是感情与原则的关系。中华民族历来重情重义,有着深厚的道德底蕴。领导干部也有人之常情,但一定要是非分明,不能只讲亲情、友情,而忘记了原则、法纪。原则是做人做事最根本的底线,任何人和事都不能凌驾于原则之上。三是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权力越大,职务越高,肩负的责任就越重,应尽的义务就越多。如果把权力当作谋私的工具,那就背离了权力的责任,损害了权力的尊严,最终会受到人民的谴责,甚至身败名裂。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各种诱惑,领导干部只有常想着党的宗旨和人民的需要,始终对党和人民负责,时刻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危机感,才能正确处理好权与责的关系,真正把握好自己。
要做到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是融责任、勇气、方法、态度等要素于一炉的实践,是一切工作能否取得进步的关键。做事缺乏创新,最多只能把一件事做对,而不能把一件事做好。一个领导干部如果缺乏创新意识,他所在部门的工作或者地区的发展就会停滞不前。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有创新意识和勇气,敢为人先。但是,创新不等于蛮干,不等于一味追求标新立异而不考虑效果。在这个问题上,必须做到创新与务实的高度统一。创新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采取相应的措施,因地制宜。否则,好心很可能要办坏事。
总而言之,做人、做事与做官的关系是互为关联、互为作用的。做人是根本,人做正了,做事容易,做官也不会出问题。做事是基础,因为做人做官,都离不开干事创业。做官则是履行职责,在其位尽其责,说到底,做官也是为了做事。我们要正确处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真正做好人、做好事、做好官,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推进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第三篇:文明礼仪大家谈
文明礼仪大家谈
很高兴今天能站在这里,我想用一首诗歌来开始我的演讲,“学习争先虽重要,文明礼貌也要好。学校规定都遵守,见到老师有礼貌。同学之间相友爱,友谊小手牵的牢。爱护公物放心上,树立新风我做到。” 文明礼仪,是我们大家最熟悉不过的了。礼貌待人,遇见长辈老师要问好,这是我们刚踏进校园时,老师叮嘱我们的。如今六年过去了,我们即将毕业,升入初中、高中、大学、社会。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必须学会礼貌待人,与他人和平共处,才能真正步入社会。
当你迎着灿烂的阳光走进美丽的校园,当丝丝微风拂过你的脸颊,你是否感受到了春天的到来;当你踏着轻快的步伐走进班级,当同学们向你问好,你是否感受到了友谊的温暖。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那我们纵然拥有了高深的文化知识,对人对已对社会又有何用?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礼仪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所以,学习礼仪不仅可以内强个人素质、外塑单位更能够润滑和改善人际关系。作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也是弘扬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总是为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当我们被人挤到或踩到的时候,总是对对方不说声抱歉的话而耿耿于怀甚至拳脚相加;当我们是老人的时候,站在晃晃悠悠的车上,总是渴望能有人为站立不住的自己让个座。文明礼仪,强调的是“尊重为本”。想让别人尊重你,首先就得尊重他人。每当你乱丢纸屑时,就没想想,一个连自己都不尊重的人,别人还会尊重你吗?
文明是风,它可以吹拂每一位同学的心;文明是花,它能将校园装扮得更加美丽。同学们,让我们在春天宁静的清晨里,在三月明媚的阳光下宣誓: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引领文明风气、创建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会使我们的大家庭像春天一样充满希望、充满活力!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第四篇:习近平谈做人
习近平谈做人
以“哲欣”为笔名,习近平主政浙江期间,在《浙江日报》头版连续写了4年专栏。2007年,习近平调任上海后,他的这些文字被浙江人民出版社结集成书,是为《之江新语》。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典故、形象的比喻,告诫官员该如何做官及如何做人,是这本书的核心内容。但这又不是一本纯粹的理论性著作,由于很多文章都是针对当时突出的社会问题、官场生态和新闻热点而作,所以看起来更接近时评。
本刊在全书232篇政论中,按不同话题选取了部分片段,以为大家认识一个更为立体、更为丰富的习近平提供多重视角——他除了会当领导,除了是一名球迷,其实还可以做一名评论员。
面对逆境
没有读过大学,照样能成才
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这话说得绝对了些。但世上有些事确实是“倒逼”出来的。古往今来,将才良相大都经历过艰苦环境的磨炼。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炼出干部的品质,考验干部的毅力。欠发达地区、工作复杂的地方、挑战性强和困难较多的领域是培养干部的一个重要部位,也是选人用人应关注的地方。
在困难面前,不应该消极畏难,无所作为,更不能怨天尤人,而应该坚定信心,千方百计克服困难。要视困难为考验,困难是一道坎,是一道分水岭。就像鲤鱼跳龙门,跳过去就是一片新天地,进入一种新境界。
如果在压力面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最终将一事无成;如果在压力下奋发有为,做出成绩,那就能得到组织的认可、群众的拥护。
没考上大学不用悲观,更不能绝望。路就在脚下。一个人能否成才,关键不在于是否上大学,而在于他的实际本领。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大学校,留心处处皆学问。只要你肯学习、能吃苦,没有读过大学,照样能成才。
要乐其业,对工作有热情、激情,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把承受挫折、克服困难当做是对自己人生的挑战和考验,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提升能力和水平,在履行职责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在对事业的执著追求中享受工作带来的愉悦和乐趣。
人格修养
正确对待名利,正确看待进退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力戒浮躁,最根本的是要坚守做人的操守和从政的道德„„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正确看待进退留转,淡泊处世,静心思考,磨炼意志,砥砺志趣,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人格魅力是领导干部人品、气质、能力的综合反映,也是党的干部所应具备的公正无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优良品质的外在表现。广大干部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不但要看我们是怎么说的,更要看我们是怎么做的。“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现在,党内批评总是要在一定的场合内进行,而“吾日三省吾身”,自我批评则与我们个人如影随形,是最及时、最管用的思想武器。天下无尽善尽美之事,世上无十全十美之人。问题在于往往自病不知,识己更难。一团和气、好好先生、你好我好大家好,这不是团结,而是涣散,也是一种麻痹。只考虑个人得失,不讲真理,不讲原则,对缺点和错误视而不见,甚至姑息纵容,任其发展,必然积小过为大失,从量变到质变。
生活作风
同企业家打交道一定要掌握分寸
有两则小典故至今读来仍有强烈的警示意义。一则是《宋人轶事汇编》记载:钱俶进宝犀带,太祖曰:“朕有三条带,与此不同。”俶请宣示,上笑曰:“汴河一条,惠民河一条,五丈河一条。”俶大惭服。另一则是《南村辍耕录·缠足》记载:李后主嫔妃窅娘纤丽善舞,后主令窅娘以帛绕脚,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由是人皆效之,以纤弓为妙,以不为者为耻也。”这两则典故一正一反,说明了领导人在生活细节上体现出来的态度,决不是小事。
一名领导干部的蜕化变质往往就是从生活作风不检点、生活情趣不健康开始的,往往都是从吃喝玩乐这些看似小事的地方起步的。如果领导干部生活作风上不检点、不正派,在道德情操上打开了缺口,出现了滑坡,那就很难做到清正廉洁,很难对社会风气起到正面引导和促进作用。
领导干部手中握着权力,权力用得好可以用来干大事,为人民谋利;用得不好就会被污水沾染,有时不知不觉之中就会陷入了“温水效应”之中。这样的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领导干部一定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注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干干净净地做人、踏踏实实地做事,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同企业家打交道一定要掌握分寸,公私分明,君子之交淡如水。千万不要在这个问题上摔跟头,这方面的教训太多了。
第五篇:孔子谈做人
孔子谈学习
少儿朋友,“学习”一词来自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这句话。孔子本人就是个非常爱学习、非常善于学习的人,所以他成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
孔子不但自己善于学习,还善于指导别人学习。他直接教过的学生有3000多名,其中贤者72名。他间接教过的学生更是数以亿计,他们就是中国一代又一代学子。其中有许多人成了明君良相、能臣名将、清官廉吏、志士仁人或鸿儒俊才。若把这个名单列出来,恐怕篇幅比本书还要长,我们只看两个典型的例子:宋朝第一位宰相赵普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最后一位宰相文天祥有首名为《过零丁洋》的诗,末两句是我们熟悉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头一句则是“辛苦遭逢起一经”,这个“一经”指的就是《论语》。
现在,我们请孔子也指导一下你们的学习,这将有助于你们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7.三人行,必有我师
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9.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
10.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1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13.小子何莫学夫诗
14.朽木不可雕也
15.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16.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17.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18.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孔子谈做人
从上篇我们了解到,孔子所说的学习,既指学习文化知识,也指学习做人的道理。相比之下,孔子关于学习做人的道理谈得颇多,而关于学习文化知识则谈得较少。这倒不是因为他认为学习文化知识不重要,而是因为他认为学习做人的道理更重要。
而且,他还认为:学习做人的道理很重要,按照所学到的道理去做更重要。
学了很多却不照着做又有何益?倒不如学一点就照着做一点更见成效。
19.我欲仁,斯仁至矣
20.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21.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2.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2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4.执德不弘,信道不笃
2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26.德不孤,必有邻
27.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8.觚不觚,觚哉!觚哉
29.吾日三省吾身
30.不迁怒,不贰过
31.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3.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34.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35.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孔子谈知人
我们不但自己要好好做人,还要好好了解别人是怎样做人的,即要“知人”。
如果不“知人”,就会产生许多危害:
(1)容易使自己误解、委屈乃至伤害别人;
(2)容易使自己错过该学习、该结交的人,从而失去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3)容易使自己交上趣味低俗、道德败坏的人,从而受到他们的污染;
(4)容易使自己受到坏人的欺骗、迷惑和坑害。
可见,“知人”是何等重要。本篇介绍一些关于如何知人的知识和方法。
36.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7.巧言令色,鲜矣仁
38.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39.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40.听其言而观其行
41.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42.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43.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44.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孔子谈君子与小人
少儿朋友,所谓“君子”、“小人”,虽然不完全等同于你们常说的“好人”、“坏人”,但在很大程度上类似,所以你们姑且以此视之。
孔子曾多次对比过君子、小人在同样情况下的不同表现,本篇将这些话辑录出来,以帮助你们更好地学习知人:看看什么样的人是好人、什么样的人是坏人。
同时也帮助你们更好地学习做人:要向好人的做法看齐,以坏人的做法为戒。
45.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46.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47.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4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49.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50.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51.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2.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53.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54.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55.小人之过也必文
56.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孔子谈待人
学习做人、学习知人是学习待人的基础:做人正了,才能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别人;知人明了,才能以正确的方式对待别人。
孔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是“仁”。我们看,“仁”是由“人”、“二”两字组成的,因而“仁”指的是两人之间,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应该如何相待。
孔子说“仁者爱人”,即人与人之间应该以爱心、以善意相待。
但爱心、善意的给予并不是盲目的,应该在知人明的基础上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对待方式。
但基础的基础还是做人:只有做人正的人才不会以坏心、以恶意待人。
我们要在做人正、知人明的基础上学会待人,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5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8.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59.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60.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61.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62.放于利而行,多怨
63.周急不继富
64.无求备于一人
65.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孔子谈交友
孔子将朋友分为两种:益友和损友。交上益友,会在做人、学习及生活等方面对你有很大帮助;而交上损友,则会在以上各方面给你带来很大损害,甚至会使你走上邪路,因而选择跟什么样的人交友非常重要。
人不可无友,但更不可有损友,而必须交益友。
对于容易受他人影响的少年儿童来说,更不能交损友,更需要交益友。
66.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
67.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68.道不同,不相为谋
69.里仁为美
70.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71.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72.朋友数,斯疏矣
73.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7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75.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76.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孔子谈说与做
有人说“人生在世,吃穿二字”,这未免太低俗。我们吃也好、穿也好,以及喝也好、睡也好,都是为了维持我们生命的存在。维持我们生命存在的目的,则是为了进行我们生命的活动,而我们生命活动中的最主要两项就是“说”与“做”,因而应该说“人生在世,说做二字”。
许多少儿朋友都有这样的苦恼:我怎么老是说不好呢?我怎么老是做不好呢?其实,不光是你们,连我们许多成人都有这样的苦恼。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孔子是如何谈说与做的。
77.辞达而已矣
78.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
79.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80.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81.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82.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83.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84.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85.以约失之者鲜矣
86.临事而惧,好谋而成
87.不曰“如之何,如之何”者,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88.三思而后行
89.过犹不及
9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1
91.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92.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9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孔子谈孝与礼
“孝”与“礼”是孔子特别重视的、并与少儿朋友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
孝敬父母,就是爱父母。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他还能爱谁呢?他还值得谁爱呢?
“礼”在孔子思想中的含义非常丰富,也非常复杂,少儿朋友可以暂且先理解为礼貌。孔子说“不知礼,无以立也”,不懂得礼貌,就无法立身处世。
所以,“孝”与“礼”是关乎一个人能不能被人们所接受的两个问题。
94.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95.父母唯其疾之忧
96.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97.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
98.不知礼,无以立也
9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100.文质彬彬,然后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