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乡土音乐

时间:2019-05-13 21:22: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如何让乡土音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如何让乡土音乐》。

第一篇:如何让乡土音乐

让乡土音乐“道情”进入音乐课堂

[摘要]《音乐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指出:“除国家课程外,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课程标准》在课时内容和数量上保证:“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占教材总量的80%——85%,其余15%——20%左右留给地方教材及校本教材。应该说,乡土音乐资源开发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为我们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方向,让我们的学生对家乡的音乐文化有所了解,让他们从小产生对家乡、对民族、对国家的认同和热爱,了解民族音乐的魅力所在,传承传统的民间艺术文化,在学习中提高音乐素质和民族自豪感。因此,如何利用开发乡土音乐资源,是摆在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面前的一个问 题。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探究身边的乡土音乐文化,把它融入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是值得我们在实践中加以尝试的。

[关键词]课程资源 乡土音乐 道情音乐课堂教学

2008年6月13日县博物馆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本次展览是三门乡土文化、民间艺术的一次大汇展,展品包括民间艺术、民间技艺、民俗用具、文献等内容,是我县有史以来第一次,这是一次对历史的尊敬与仰望,对民间艺术的讴歌和礼赞,从中我尽情领略到历史长河的美丽和民间艺术的不朽。面对这些宝贵的遗产,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能做的就是如何将这些遗产继续传承下去。由于大部分的民间艺术在现今流传渐少甚至濒临灭绝,所以很难找到一定的音乐素材,唯独“道情”在民间至今流传甚广,因此将 “道情”引进音乐课堂具

有一定的意义。

一、道情——民间曲艺的一种,历史比较悠久,流传区域也比较广阔。它属道教声腔艺术,源于唐朝道教经韵。最初的道清称道歌,是传道者宣传教义及募捐化缘的工具。当时道教广为流传,传教道士云游天下,到全国各地传道时皆唱道情,道情之影响和活动范围达到顶峰。明清时期起流行于三门湾一带,《三门道情》的曲调与表演形式与宁海、临海相似,以一人或多人演唱、表演一个完整故事。三门海游、浬浦、小雄等地曾有以此为生者数十人,解放初期活动仍很频繁。以后逐渐衰落,演唱者寥寥无几。但仍有小型节目参加各类文艺晚会。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三门县创作《道情新歌》参加浙江省文艺汇演。近年来农村俱乐部经常创作节目参加文艺演出,2004年三门县创作的道情节目《傻子老叶》在浙江省老人文艺汇演中获奖。表演者左臂持竹制道情筒及竹片,右手有节奏地击打竹筒。有说表有演唱,旧时以演唱长篇故事为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增加伴奏的乐队5—8人。有时乐队演奏员作帮腔,使表演更丰富。随着社会前进,生活节奏的加快,长篇故事已无人演唱,道情改革较大,演唱片段或小故事为主,表演人数增加少则几人,多则十多人,并吸收了歌舞因素,使节目类似于道情表演唱。

一、二人演唱的形式仍然存在,但已不多了。

二、道情丰富了音乐教学的内涵,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三门道情,在三门县一带具有悠久历史的独特的民间艺术,凝聚着民族音乐艺术的精华,散发着民族文化迷人的芳香。根据《新音乐课程标准》的精神,我在音乐教学中引入本土民族

音乐:道情,让学生了解当地本土民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意识,进一步弘扬了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当前,一些学生受西方一些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不尊重父母、不尊重老师,我行我素,同学间相互妒忌、排斥、打欧。更有甚之,把所做的坏事拍摄下来,投放于互联网上,造成极坏的影响。学校不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迫使他们改正,这只是单方面的教育,如在音乐教学中用民族音乐的魅力来引导、感化学生,效果会更好,教育内容也会更丰富多彩。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引入道情,如《道情新歌》《傻子老叶》通过欣赏、演唱等形式,了解本土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学习先人坚强不屈、誓死保家园、全力建家乡的民族精神,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学生不良思想的倾向,端正了思想行为。今年,我国发生百年一遇的特大雪灾、四川发生8级大地震,我们的四川同胞在一瞬间失去了家园、失去了亲人,众多的同胞被压在倒塌的废墟里奄奄一息、等待援救„„重大的灾情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在音乐课堂上,我及时以优秀的本土民族音乐为教材,充分利用音乐情景交融的感染性,以及音乐那特有的撼人心肺的力量,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为中华民族的儿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强烈的视听效果,加上老师动情的语言,同学们深深地被感染、被打动。同学们尽自己的能力,纷纷向灾区人民伸出援助之手。有的捐上自己全部的零用钱,捐上自己的衣物;有的踊跃参加筹款义演晚会,积极为筹款义演出谋划策,刻苦排练、演出;有些同学自发走上街头,到处募捐„„此时此刻,再也没有人自私自利,而是互助互爱,时刻牵挂着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华民族——祖国妈妈。利用民族音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成功的,民族音乐教育,让学生在民族音乐中感受到祖国的温謦,了解祖国的历史,体验中华民族的精神。使学生不会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不会忘记继承祖国的优良传统,懂得应该如何做人。

三、编创道情新歌渗透于音乐教学中,继承发扬民族文化传统。当地本土音乐是民族音乐的组成部分,是具体实施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利用本地民间音乐充实音乐教材,可以使青少年了解民族音乐传统,以更好地继承、发扬传统,走向未来。

目前,国内还没有对各地民间音乐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相应的乡土教材也大量缺乏,乡土音乐教学处于起步阶段,如何挖掘、整理、创作本地音乐,汇编乡土教材,并渗透于音乐教学中,是一件十分重要的大事。民间曲艺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通俗谐趣、朗朗上口之中,又富于哲理、高雅精致。在七十年代前广为流传,家喻户晓。而现代青少年已很少机会接触到这些民间艺术,取而代之的是港台流行音乐、网络音乐,充斥校园,如果不对本地民歌进行挖掘、研究、整理、创作,我们的民族文化就会逐渐失传。面对严峻的形势,作为当地音乐教师,是有责任把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扬光大。于是,我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深入民间,采访六、七十年代活跃的民间艺人,他们唱“原汁原味”的民歌,并拜他们为师,既学会演唱多种道情,又收集了大量的资料,为渗透民族音乐教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汇编成乡土教材。在音乐教学中穿插道情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本地民族音乐文化,教学生学唱《道情新歌》

等,并让学生自创自演,让学生用自己的方言演唱,感受歌曲的地方特色,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又让学生直接感受和深刻体验本地丰富的音乐文化遗产,领略家乡文化的灿烂,使学生更好地认识乡土,热爱乡土。每当市里有剧团演出,我就发动、鼓励学生去观看,使乡土音乐教材立体化。经过不懈的努力,通俗生动、幽默谐趣的开平民歌逐渐得到学生的喜爱,大部分学生学会演唱道情,他们觉得用自己的语言唱歌,新奇、亲切、舒服。我还与学生一同学习、研究创作民歌,创编一些本地民歌表演节目,在一些晚会上表演,尽最大努力推广、宣扬本土民族音乐文化。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渗透乡土音乐的教学,让乡土民族音乐走进音乐课堂与校园,使学生时刻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音乐氛围,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逐渐渗透乡土民族音乐对学生的影响,日积月累,民族音乐就能在学生心中扎根、开花。走进乡土民族音乐,弘扬民族精神,将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愿广大音乐工作者一起努力,让乡土民族音乐的美妙旋律萦绕在课堂上,回荡在校园里,流淌在整个社会。

[参考文献]

《中国民间音乐》周青青著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中国民歌欣赏》冯不龄著 河南大学出版社

第二篇:让乡土音乐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

让乡土音乐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

——以弥渡县密祉乡为个案的研究

音乐舞蹈系20070511班 指导教师 张宏伟副教授

摘 要: 目前民族民间音乐己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各地区应该因地制宜,在音乐课程中适当引用乡土教材。有专家指出,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也就是“乡土音乐教育”,主张“让每个孩子都会唱家乡的歌”。弥渡县密祉乡是“东方小夜曲”,——《小河淌水》的发源地,当地乡土音乐资源十分丰富。把这些丰富的音乐资源引入到中小学音乐课堂中,既有利于丰富中小学音乐教学内容,又有利于弘扬当地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育;乡土音乐;校本教材;师资培训;传承发展

O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of Local Music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A Case Study of Mizhi Township in Midu County

Abstract: Nowadays, national and folk music has attracted more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society.The Full-time Compulsory Education Music Curriculum Standard(Trial Vesion), which was drawn up by the nation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clearly provides that local musical teaching materials should be properly adopted in music class according to the local conditions.Some experts also point out that the teaching of national and folk music is “local-color music education”, and so “every child should be taught to sing the native songs of his native place.” Mizhi Township, which is the birthplace of The Flowing River, a well-known “oriental serenade”, is quite abundant in local musical resources.The adoption of these valuable musical resources in the classroom musical teaching in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will help not only to enrich the content of music courses, but also to carry forward the excellent local musical culture as well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and society.Key words: musical education;local-color music;school-chosen textbooks;teacher’s training;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引 言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这里居住着25个民族,民间音乐种类繁多,各民族音乐文化风格迥异。据不完全统计,云南省目前已经收集到的各民族的民歌、民族器乐曲共计

2[2]万多首,舞蹈6718套,戏曲曲牌2000多个,乐器200多种。

这是我省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各族儿女的巨大精神财富,我们应该加以保护和开发利用,使之为培养各族人民的优秀儿女发挥更大的作用。

文献综述

我国民族民间音乐资源丰富多彩,已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教育界也不例外。在2002年国家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已明确指出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课程资源。为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指明了方向。1992年,由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音乐教学大纲(试用)》中也将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与乡土教材问题纳入实施大纲应注意的问题当中。体现了在中学音乐教育中乡土音乐教育的重要性。在胡知凡主编的《艺术课程与教学论》中,针对音乐与美术教育提出合理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并有效运用在课程当中。体现了乡土资源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在冯光钰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学校音乐教育》(中国音乐2003年0l期)中强调了学校民族民间音乐教育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强调了加强学校民族音乐教材的建设。袁平、魏胜的《利用赣东北民间音乐文化开展音乐教育的思考》(中国音乐教育2005年02期)主张在赣东北音乐教育中积极开发利用赣东北民间音乐文化,并对取得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推广。

虽则诸多文章论及乡土音乐引入音乐课堂,但有些乡土音乐资源丰富的地区还没有涉及此方面的内容。本文针对弥渡县密祉乡丰富的传统音乐文化与当地冷清的音乐教育概况,提出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当地教育部门与学校重视乡土音乐教育,使当地传统音乐通过音乐教育发扬光大,永远流传下去。

研究方法

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性质,决定了本课题研究采取的基本方法为个案调查研究法,在个案调查中进行探索、反思、总结、创新。把调查和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保证了研究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可操作性。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有着极为丰富的音乐文化资源。仅从目前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所收集整理的有关民间歌曲、曲艺音乐、舞蹈音乐、民族民间器乐集成工作的成果来看(全部收集工作尚未完成),民间歌曲的歌种有千余种,精选曲目约两万余首;曲艺音乐的曲种有300余种,精选唱段约有3000余首;戏曲音乐的剧种有200余种,精选唱段6000余首;民间舞蹈音乐的品种有近1500种,精选舞曲舳0余首;民族民间器乐

[3]曲集已出版发行近20部,收集独奏曲目近千首;民间乐种近百种,曲目已逾万余首。这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一笔巨大的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密祉乡的音乐文化传统与学校音乐教育现状

1.密祉乡的音乐文化传统

弥渡县密祉乡有着悠久的音乐文化传统,是闻名遐迩的云南民歌《小河淌水》的故乡,同时也是云南汉族民歌的发源地之一,许多世代相传的民歌均出自该地区。除《小河淌水》之外,还有《赶马调》、《猜调》、《耍调》、《十大姐》、《放马山歌》等都是蜚声海内外的优秀民歌。这些民歌对当地的戏曲音乐、舞蹈音乐、曲艺音乐、民族器乐曲等产生了重大地影响。弥渡县被誉为云南地方剧种“花灯”之乡,因受汉族山歌和白、彝等民族音乐的影响,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花灯曲调。花灯又叫“跳花灯”,是汉族民间传统的娱乐活动,流行于云南、贵州两省及四川、湖南、湖北等省的部分和地区。过去上元节时,人们载歌载舞“闹元宵”,男女手持巾、扇双双起舞,踏歌和乐,称为“跳花灯”。在歌舞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一种剧种,演出时,手持折扇和手帕,灵活运用各种步伐、手式及耍扇、耍帕的技法,形成清新活泼的艺术特色。广场花灯表演是弥渡花灯在乡镇年节中传统的重要表演形式,深受当地群众喜爱,并且广为流传。在弥渡流传着一句俗语:“十个弥渡人,九个会唱灯”,可见弥渡花灯的根已经深深地植根于民间。

花灯演唱活动几乎遍及弥渡城乡,其中以人口集中的坝区、西南部的密祉和南部山区的牛街为主要流行区。密祉乡距县城南约20公里。每年正月十五是传统的密祉灯会。届时密祉万人空巷,演员达四五千人,耍龙达40多条,盛况空前,至今不衰,反映了弥渡花灯的娱乐性和群众性。

密祉乡的文盛街(又名马食铺)是有名的丝绸古道上的一个古驿站。明末清初,我国与东南亚的商品贸易逐步繁荣起来,云、贵、川、广东、广西和西藏的各族人民将国内的盐巴、丝绸、茶叶及棉花、粉丝、腊肉等运往思茅、临沧、景洪及缅甸、泰国、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各国,再将洋纱、布匹和药材运回国内,而密祉马食铺既是这条古驿道的必经之地,又是

[4]弥渡至南涧途中必宿驿站。这里客商云集,经济繁荣,是中原与西南少数民族以及东南亚各国文化交流的纽带。得天独厚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背景成就了密祉乡独具特色音乐文化。

2.密祉乡学校音乐教育现状调查与思考 尽管密祉乡的音乐文化传统源远流长,但密祉乡的学校音乐教育现状却令人堪忧。据调查,密祉乡现有初级中学一所,完全小学六所。在六所小学中,仅八士完小有一名专职音乐教师,其他小学目前尚无专职音乐教师,由于师资紧缺,学校音乐课开出率很低。在对八士完小音乐教师鲁风琼的采访中,当笔者问到音乐教学是否引入当地音乐文化方面的内容时,她回答:由于没有乡土音乐教材,教师也没有精力去收集整理相关资料,目前音乐课中尚未涉及地方性音乐内容。密祉是一个有着优良统音乐传统文化的乡镇,但却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校音乐教育氛围,民间音乐活动的盛行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冷清,这个反差令人十分震惊。我们不禁要问,照此下去密祉乡优良的音乐文化传统还能够维系多长时间?当地政府和学校无视如此丰厚的民族民间音乐文化资源,这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少年儿童的成长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赵沨先生说过:“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音乐文化传统和多民族的国家,在艺术教育中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应是十分重要的工作,因而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教学和乡土教材的建设,可以设想,编写一套各级各类学校学生的音乐文献必读目录(包括世界各国的、中华民族的以及乡土的必读音乐文献),这对于全面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

[5]必将产生积极的作用。”著名学者袁静芳告诉我们:“中国传统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运用在音乐教学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音[1]乐文化的熏陶”,这不仅是教育发展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应该在乡土音乐文化与学校音乐教育之间找到二者的结合点,既让优秀的地方音乐文化在学校这片肥沃的土壤中继续存活、发展,又为提升“密祉花灯音乐乡”的文化品位找到新的途径。

二、利用乡土音乐文化开展学校音乐教育的方式和途径

要使密祉乡士音乐走进当地学校音乐课堂,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重点解决好教材和师资问题,并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组织编写密祉乡乡土音乐教材

1.1坚持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和学生可接受性原则 以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充分挖掘独具魅力的乡土的音乐。中小学音乐课程必须贯彻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原则,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在每个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6]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编写乡土音乐教材应针对教学对象,编制与之相应的乡土教材,要注意适合学生的年龄及心理发展,特别是幼儿及小学生,有些讼仇讽亲,爱恨感伤的曲子,或难懂的地方方言,不适合现代儿童教育心理,应不予采用。歌唱曲目的选择要注意难度适中,应与学生的歌唱水平相适应,注意循序渐进。

1.2音域 在歌曲音域上应注意,对中小学学生选用的歌曲音域不可以太宽,若是音域太宽可作欣赏教材。童年期和少年期是发育的高峰期,特别是初中时期正处于变声期,在这个问题上应该特别注意。

1.3注重材料的加工整理

这是当地音乐教师与教育部门面临的一项艰巨的工作,因为一些乡土音乐并没有经过加工整理,只是经口头传唱流传下来。如有条件应将其制成音像制品,使学生充分体会作品所蕴涵的音乐美。

1.4避免选材的盲目性与任意性

由于乡土教材只是音乐补充教材,课时有限,所以编写内容不能太多,要具有代表性,努力挖掘内容健康,艺术性强、主题鲜明、旋律优美的音乐作品。

2.让民间艺人走进课堂

目前,我国中、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教师多数是在学习西方音乐的基础上培养出来的,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往往是了解较广却不够深入,特别是乡土音乐还相对薄弱,要对学生有效进行乡土音乐学习还有一定困难。但每个地方都有当地的文化机构和文艺团体,还有相当一些长期生活在田间地头的民间艺人,他们不仅了解当地丰富的乡土音乐,更为珍贵的是他们熟悉这些音乐背后动人的故事和真挚而丰富的情感。他们对当地民间音乐研究相对较深,且具有表演和示范的能力。我们应该真诚向他们求教,热情地欢迎他们走进我们的音乐课堂,向学生展示最具地方特色的乡土音乐,充分展示他们对劳动、对生活,用音乐表达的独特方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在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这对师资缺乏的密祉乡乡土音乐教育无疑是个有效的方法。

3.丰富课外活动 3.1采风

对于中学生,我们可以适当组织到各村寨进行采风,走进民间艺人,了解民间艺人,激励学生通过查、看、听、问等方式进行调查,从中进一步了解当地丰富的音乐文化。学生不仅在演唱和演奏风格上向民间学习,也在实践中懂得和具备收集、纪录、整理、研究民间音

[7] 乐的一般常识和能力,同时也是教师们自我继续教育的延续。3.2建立学校舞台,丰富学校音乐生活

[8]学生是有发展潜力的人,广大中小学教师要创造条件,引发学生无限创造力和潜能。定期举办学校文化周或艺术节,为学生文化创新活动搭建平台,鼓励学生表演富有当地特色音乐、舞蹈节目。学生通过对音乐表演活动的亲身参与和直接体验,享受乡土音乐表现的乐趣、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4.注重师资培训工作

[9]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对学生进行地方乡土音乐教育,必须要有一支熟悉当地音乐文化传统的音乐教师队伍。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各种途径对在职音乐教师进行地方乡土音乐方面的培训,提高音乐教师乡土音乐文化知识及技能,并将其更充分、更有效地运用到音乐课堂中。

总之,将乡土音乐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还有很多方式和途径有待我们发现并有效地运用在音乐教学当中,我们将不断探索和研究,努力使家乡音乐在教学中搞得有声有色。

三、利用乡土音乐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

音乐学科对创造力的培养是任何学科都无法相比的。作为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之一的音乐教育,对于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11]音乐教育应当帮助人们尽可能充分地分享音乐作品中创作出来的表现性,以便他们得以体验那些作品中捕捉到的对感觉的探索与发现。音乐教育还应当使人们尽可能充分地投入音

[10]乐创作,通过创作来体验他们自己对感觉的探索与发现。实施“科技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对于中小学校来说,核心是解决好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问题,让创新的种子播撒进广大少年儿童的心田。把乡土音乐引入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首先,乡土音乐是当地人民千百年来集体智慧的结晶,本身就是创新的结果。乡土音乐来自于民间,是先民们即兴编创,口耳相传,以非物质的形式积淀于人的意识的艺术形态,影响着人类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学习乡土音乐有利于继承先民的创新意识,了解先民的创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创新是一种实践活动,创新精神的培养必须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学校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通过制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过程,使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知,掌握音乐基本知识和技能,熟悉和了解家乡的音乐文化传统,会唱家乡的歌,会跳家乡的舞,会演奏本民族的乐器,在多种多样的艺术实践活动中激发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再次,创新能力是建立在广博深厚的知识技能和多种能力基础上的一种特殊能力。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整合音乐教学内容,扩大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翅膀,我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十分丰富,将当地优秀的乡土音乐整合到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通过聆听、演唱、演奏家乡音乐和音乐评价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地想象,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2.创新教学方法,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13]学生在教学中是真正的演员,应是舞台的真正拥有者。乡土音乐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转变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注重单向性的信息交流,在教学中教师直接控制着教学过程,支配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和[14]教师的附庸。进行乡土音乐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共同[15]建构者。密祉乡的中小学生中,平时接触家乡音乐的机会较多,有些家庭全家都是花灯音乐的爱好者,其中有些家庭还被誉为“花灯世家”,在这样家庭环境中生活的孩子对家乡的传统音乐并不陌生,甚至比音乐教师懂得还要多。在进行乡土音乐教学时,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引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四、结论

乡土音乐走进中小学音乐课堂,不仅对培养优秀人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云南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战略的实施,密祉乡得天独厚的传统音乐文化已经成为当地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一年一度的花灯盛会被誉为“东方花灯狂欢节”,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成为全省的文化特色乡之一。要使密祉乡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应该把学校作为地方音乐传统文化的传承基地,让密祉乡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世代相传。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3—28.[2]袁静芳(主编).中国传统音乐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27.[3]苏升乾(主编).形势与政策[M].海南出版社,2005.5.[4]弥渡县委宣传部.文盛街古驿道简介[EB].http://www.xiexiebang.com/xuekejiaoxue/yinyue/jyjxll078.htm.2006,6,8.[12][7]袁平、魏胜.利用赣东北民间音乐文化开展音乐教育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2).[8]丁锦宏(主编).教育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7.208.[9]马磊.对乡村学校音乐教育现状的思索[J].中国音乐教育.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2).[10]佚名.给学生搭建“音乐创新”的舞台[EB].中国音乐教育在线.2006,5,25.[11]曹理、缪裴言(主编).中学音乐教学论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7.[12][美]贝内特雷默.熊蕾(译).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95.[13]蒋攀.谈谈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器乐教育[EB].http://www.xiexiebang.com/2005/educational-reseach/discourse/200312030.htm.[14]曹理(主编)学科教育学大系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19.[15]胡之凡.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176.指导教师评语:论文以弥渡县密祉乡为个案,分析了密祉乡音乐教育现状与当地优良音乐文化传统之间的矛盾,进而提出让乡土音乐走进中小学课堂的思路,途径和方法.选题新颖,视度得当,观点正确,论据较充分,材料翔实可靠,各项目齐全.指导教师:张宏伟

2006年6月1日

第三篇:挖掘乡土音乐文化

挖掘乡土音乐文化展现民间音乐风采

记《走进台州》音乐研讨会暨台州市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

由台州市教育局教研室主办、路桥教育局承办的“《走进台州》音乐研讨会暨台州市小学音乐优质课评比”于12月6日至7日在路桥实验小学举行。来自台州9个县市的音乐教坛精英汇聚一堂,本着对台州乡土音乐的热爱之情,共同探讨交流本土民间音乐之精髓。此次音乐教学研讨推陈出新,每一位参赛的选手必须以台州本土的民间音乐为教学内容,旨在通过本次的教学研讨将我市的民间音乐文化走进学生音乐课堂,为我市的文化传承作好铺垫。

十堂具有乡音乡韵的音乐课,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民间音乐芬芳,饱含了台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中有悠扬平和的国庆寺佛教音乐、甜滋滋的临海白酒酿调、脆生生的仙居山歌、温馨怡人的民间童谣等,同时还展现了被誉为戏曲活化石的乱弹、民间歌舞——道情、莲花落、黄沙狮子、大奏鼓、鱼灯舞等,使得本次音乐教研犹如一次百花盛会,争其斗艳美不胜收。

本次音乐大赛,从各地的选手对民间音乐取材上来分以下几大类:

(一)乡音乡韵叙乡情

临海作为老台州的府地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为了能通过音乐展现临海的历史人文气息,临海巾山小学的徐灵芳老师设计了一节《临海民间音乐欣赏课》。通过教唱具有浓郁的方言色彩的临海民歌《哄小囡》,让学生领略民间童谣的风采;欣赏以高难度的杂技名扬四方的上桌狮子,使得学生为之咋舌;倾诉临海道琴和上盘花鼓,述说出旧社会人民的悲惨生活;以及表演临海特色风味小吃白酒酿调,将市井文化演绎淋漓尽致。

仙居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自古以来便受世人的关注。自宋真宗见此地“洞天名山,屏蔽周围,而多神仙之宅”,遂诏改永安为仙居,意谓“仙人居住之地”。来自仙居横溪中心小学的陈艳老师以一曲《仙居是个好地方》唱出了对家乡的热恋之情。歌中唱道;仙居是个好地方,青山绿水赛苏杭,清清泉水清又甜,烂漫山花四季香。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陈艳老师饱含深情,用浓郁的乡音为学生教唱,再现了仙居山歌的优美旋律、悠扬的节奏,淳朴甜美的歌声。在多媒体的展示下,顿时让人感受到仙居的山美、水美、景美、歌美、人美,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二)天籁之音佛乐飘

中国佛教音乐是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佛音

收集》中曾对佛教音乐作如下阐述:“佛音清新典雅,超凡脱俗,其韵幽远深长,唱者身心合一,物我两忘;闻者,胸襟豁然,神游情动,使人意念净化,于袅袅音声中细细体味人生真谛。其特有的韵味很吻合人们宗教膜拜和祈求幸福的心理”。如何将深奥的禅学音乐应用于小学的音乐课堂呢?天台实验小学的陈安妮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佛乐飘飘的天籁之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受、吟唱、欣赏、体验使同学们感受到佛乐的博大精深,在分段欣赏中a乐段以平静舒缓的节奏伴随着僧侣的步伐去朝拜;b乐段音乐表现香客的来访,佛堂顿时热闹非凡;c乐段以和尚念经为作法事主题,各种乐器的加入使得配器顿时丰满,一派太平盛世景象。

(三)乡音土调唱乱弹

台州乱弹原称黄岩乱弹。明万历以后,台州一带流行昆腔和高腔;清康熙、雍正之际北方的梆子秧腔和梆子乱弹腔传入台州,约于乾隆年间(1736-1795)形成了昆腔、高腔、乱弹腔三腔兼唱的戏班。由于昆腔、高腔的唱词古奥晦涩,三腔兼唱的戏班逐渐以唱乱弹腔为主,当地人称之“乱弹班”。由于长期受当地语言、民俗和民间艺术的影响,逐步形成了唱腔丰富多彩、道白通俗本地化、表演文武兼备的地域特色,遂被称呼为“黄岩乱弹”。

在本次教研中黄岩西城街道中心小学的王丹娜和路桥小学的徐文群老师分别以乱弹作为教学内容。在分析完乱弹的人物行当和四功后,王丹娜老师以乱弹的石榴花调《逛花园》为教唱目标,结合“台州官话”,充满民语乡韵唱道:“手挽手啊进花园,猛抬头四下观,大家一起来游玩。石榴花开红似火,芍药花开赛牡丹,菖蒲花开寻不见。”委婉的曲调,细腻的行腔使学生感受到乱弹的独特韵味。

路桥小学的徐文群老师以教唱乱弹创作剧目《拾儿记》中的《磨豆腐》唱段让学生体会抑扬顿挫、激昂粗犷、音韵纯正的唱腔,从通俗易懂的念白中让学生感受有浓厚淳朴的民风,男女声的对唱加上磨豆腐的做功,将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通过这两位老师的授课,我们可以从台州乱弹这块戏曲的活化石中中窥见,台州的民俗、音乐、语言和生活。

(四)鼓乐喧天话海疆

台州海岸线漫长港湾优良,历来是对外交往海上门户。台州也是海洋大市,海洋面积广阔。浅海面积居浙江首位。渔业资源十分丰富。来自温岭、三门、玉环的老师充分挖掘各自的本土音乐文化,将海疆渔业文化融合到课堂教学中来。

温岭——醉舞《大奏鼓》执教:温岭锦园小学的梁小佩

大奏鼓是石塘渔村的传统舞蹈,据说是从福建民间传入的,至今已有几百年历史。起

舞时,那些“女人们”手执木鱼、扁鼓、唢呐、锣、钹、磬等乐器,随着那男人调动大奏鼓的节奏,时而碎步轻移、柔美婉约、如醉如痴,时而腾挪跳跃、粗犷激越、欢快有力;

在整节课教学设计中,始终围绕着大奏鼓的特征展开,(一)福建闽南方言进行了节奏性的念白教学,使学生了解大奏鼓历史渊源。

(二)对大奏鼓演奏时的节奏进行分析,加入大鼓、锣、钹的打击乐器教学。

(三)为了突出吹奏乐器唢呐的旋律的特点加入填词演唱

(四)经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学生掌握大奏鼓的演奏之后进行了一番装扮,真实地再现了大奏鼓这种民间歌舞乐表演艺术。

三门——《跳马灯》执教:王芳老师

跳马灯流传于三门县浬浦镇,离县城有55公里。跳马灯以马为首,有狮子、麒麟、犀牛、白象五种怪兽组成。有一个高照,据说是神仙统领五兽之法宝。寓意:五兽属上天下凡,有造福民众、平安吉庆之祥瑞。来自三门小学的xxxx老师,通过小堂鼓 钹等打击乐器的节奏的教学让学生感受了一番三门的民间艺术。

玉环------《舞鱼灯》执教:林谨老师

玉环是浙江东海之滨的海岛县,舞鱼灯是当地渔民在节庆灯会中保留的娱乐节目。每当新春佳节,玉环各地鼓乐喧天,各种灯舞五彩纷呈。舞鱼灯表演则因切合渔民耕海牧渔的实际而特别受到欢迎。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让学生手举鱼灯,按照鱼灯舞中的成员进行分类,有鳌龙、黄鱼、马鲛、绵鱼、乌贼、海豚等,并以FLASH动画生动形象再现了以鳌龙为首的阵式,例如“十字交叉” “走四角”,使学生在情境律动教学中感受鱼灯舞的特点畅游海洋世界。

(五)莲花处处齐争艳

莲花,又名莲花落、莲花乐口源于唐代的佛曲“落花”,五代时亦称“散花乐”,最早是僧侣募捐化缘时所唱的警世歌曲。至南宋传入民间,成为贫人乞食的歌唱。至迟在明中叶,成为说唱故事情节的曲艺形式。我市各地都存在着这种在台州各地由于地域的不同对莲花的称谓也有所不同:玉环呼“大莲花”,仙居名“铜锢鞭”,天台唤“莲子行”,黄岩曰“打连厢”,温岭称“流徒传”。

在本次教研会上,椒江第二实验小学的王秀丽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绚丽多姿的《路桥莲花》,温岭大溪小学的汤聘婷老师展示了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殿下莲花》。王老师侧重

于莲花的表演,通过演唱《哪个不说路桥好》加上乐器的伴奏和舞蹈性的律动组合生动,再现了路桥莲花特有的风格。

汤聘婷老师对大溪莲花的介绍分四个部分:

一、“莲花”初绽——乐器探索与演奏

二、“莲花”盛放——介绍大溪莲花历史介绍及教唱

三、“莲花”畅想——基本步伐与表演

四、课堂延伸——创编莲花词,这四个教学步骤环环相扣,充分说明殿下莲花由于受本土文化的影响所散发出的泥土芬芳。

第四篇:幼儿园乡土音乐课题结题报告

《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的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美育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当前,将美育教育提升到改善全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高度,是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新的发展和追求。美育作为陶冶情操、提高境界、开启心智、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一种潜在力量,对于全面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特别是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传统音乐一般是指世代相传,具有民族特色的本土音乐。民族音乐,它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并且有着丰富多彩、令人喜闻乐见的形式,有着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易于接受的内容。开发并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中有鲜明民族特色,内容健康向上的精品对幼儿进行熏陶教育,可以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永春地处闽南中部,有着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各种传统民间音乐丰富,如:鼓队舞、高甲戏、南音、木偶戏、布袋戏、山歌等。然而,当前幼儿园对具有乡土特色音乐资源的利用较为贫乏,缺乏对周围生活与地方本土音乐文化的挖掘、传承与创造,以至许多富有乡土特色的音乐渐渐失去流传„„

因此,我们试图通过以开发利用乡土音乐资源为主线,对弘扬民族文化,萌发幼儿爱国意识,完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践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的教育目标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艺术教育内容,开展有家乡、民间特色的艺术活动,即是有可能的又是现实的。而且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还注重形成园本化音乐课程。

二、理论依据

建构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布鲁纳提倡使用发现学习法、陈鹤琴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有关艺术领域的精神。

三、研究目标、内容:

1、挖掘、整理和研究适合学前教育的音乐教育内容。

2、探索民间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实践途径和方法。

3、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形成有效、操作性强的园本化音乐教材。

四、研究方法

文献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五、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3.1-2003.3)

1、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曹冰洁、李晋媛音乐教育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幼儿观。

2、制定课题计划,确定研究小组成员并进行分工。

3、研究小组成员搜集材料并进行研讨。

4、课题组成员共同制定前测的测量指标。

(二)具体实施阶段(2003.4—2005.5)

1、对实验班进行前测。

2、进一步收集有关本地区民间音乐的教育资料,学习许卓娅的音乐教育理论。

3、制定教育目标,根据目标选择活动内容,让幼儿在活动中初步了解并感受本地区的民间音乐。

4、探索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有效教育的手段与方法。

5、针对幼儿水平设计记录表并进行跟踪记录。

6、能大胆运用各种表现形式来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7、请高甲戏团、木偶剧团的演员来园表演。

8、建立学园小戏团、木偶团。

(三)总结阶段(2005.5-6)

1、整理成果资料,分析相关数据。

2、汇编成果集(反思记录、活动设计、民间音乐教材、主题活动方案、自编儿歌等)。

3、参加撰写课题报告,课题组研究成果交流。

六、研究成果

调查结果

利用乡土音乐资源的研究调查统计表(单位:人)

项 目

指 标

能跟随音乐节奏节拍协调地手舞足蹈

对各种本土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幼儿看电视、录像等对其中的本土音乐很敏感?

能听辩出几种民族

音乐?

不能

基本可以

不 兴趣

比较兴趣

兴趣

不太敏感

基本敏感

很敏感

1-2种

3种

4种以上

前测

5 4 20 10 5 16 11 8 29 6 0

后测

0 5 30 1 6 28 4 6 25 0 5 30

注:基本可以:对1-2小节的音乐节奏能协调地手舞足蹈。

对本地音乐的典型节奏能拍对1-2小节。

比较兴趣:对1-2种本土音乐表现出的兴趣时间30秒左右。基本敏感:听到本土音乐能做出反应。

项 目

指 标

能听辩出本土音乐

能拍出本地音乐的典 型 节 奏

能哼唱出几种本土

音乐?

会用几种乐器演奏

简单的本土音乐

不会

1-2种

3种以上

不能

基本可以

不会

1-2种

3种

不可以 基本可以

可以

前测

10 3 35 0 0 17 11 7 25 6 4

后测

5 28 3 3 29 0 1 34 1 3 31

《纲要》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教育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土社会资源,形成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培养幼儿的本土意识和乡土意识,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从以上列表中可以看出有62.9%的幼儿不能听辩出本土音乐、100%的幼儿不能拍出本地音乐的典型节奏、72%的幼儿不会用乐器演奏简单的本土音乐、82.8%的幼儿只能听辩出一种民族音乐。经过两年的时间,大部分幼儿对本土音乐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欲望。了解到本土音乐有高甲戏、南音、布袋戏、木偶戏、鼓队舞、游戏童谣等,高甲戏、南音是我们闽南最具有特色的戏曲,深受大家的喜爱,加深了对家乡的热爱。82.9%的幼儿能拍出本地音乐的典型节奏、97.3%的幼儿能演唱3—5首的永春民间童谣,如《打铁哥》、《掩乌鸡》和《抓啄歌》等,91%的幼儿能跟随音乐节奏节拍协调地手舞足蹈,如《天黑黑》、《一只鸟仔》、《老鼠嫁女》、《群丑献艺》、《碰球舞》。93.9%的幼儿会用两种乐器演奏简单的本土音乐、90.9%的幼儿能听辩出三种以上民族音乐。在游戏中学习,身心愉快,并初步感受并喜爱家乡民间艺术中的美。我园将本土音乐引入到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中,不仅开拓了幼儿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还增强了对本土音乐的审美敏感性,体验了创造与表现的快乐,激发了幼儿热爱乡土文化、爱家乡的情感。

实践成果

在开展课题研究中,我们把幼儿与老师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给(了教师、幼儿一个非常自由、自主的空间,鼓励幼儿主动参与,做学习的主人。从查找资料、主动发问、参与环境创设、参观访问等都能看到老师和孩子忙碌而愉快的身影,幼儿与老师成了活动的主体。2003年4月,民间舞蹈欣赏《碰球舞》参加省音乐课题组观摩活动,2003年5月节奏活动《采茶扑蝶》园课题组观摩活动,获得专家的好评;2004年10月艺术活动《小小新娘》获马来西亚幼教考察团的高度赞赏;2003年12月艺术体验《群丑献艺》参加县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2004年1月《幼儿园开展本土音乐欣赏新视点》一文获泉州市幼教年会论文评比优秀奖。学园汇编了两本教师反思集、活动设计和经验总结,取得了一些成果。

教学上的收获

1、营造浓郁的氛围,对幼儿进行本土音乐的熏陶。

幼儿是在与周围环境主动、积极的相互作用中成长的。环境对幼儿的成长是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注重设计环境,丰富环境,变化环境,利用环境对幼儿的熏陶,使幼儿感受本土文化美。

首先将本土音乐融入到各年段的早操、午间操中;利用晨间、下午起床、离园等自由活动时间播放闽南歌曲、童谣、乐曲、戏曲等,教师引导幼儿在本土音乐萦绕的环境中心情愉悦地自由游戏、活动。

其次教师在各种活动区增设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游戏的玩具材料,如体育角的两人三足、竹高跷、滚铁环;动手角的“东西南北中”;音乐角的拍子响拳、压脚鼓;表演角的高甲戏、惠安服饰、木偶表演;阅读角的家乡小传、自制民谣小图书等,便于幼儿耳闻目染、潜移默化的了解本地民俗音乐文化。

此外根据主题开展的不同时间,通过布置临时性的墙饰,对幼儿进行本土音乐文化熏陶。如:在开展《服装设计师》活动时,将收集到的高甲戏、梨园戏等照片、戏服和头饰等挂在“曲苑杂坛”舞台四周,使幼儿真切感受到地方剧种的精华所在;在“精彩十分” 设计、动手制作高甲戏服、教师与幼儿共同制作闽南地方剧种中各种人物的脸谱;在表演角中进行自编自演。又如:春节、元宵节传统节日活动中,在活动室周围布置永春鼓队舞、碰球舞、拍胸舞图片、幼儿制作的花灯等,并在节日中利用中国结、纸、灯笼、红绸等别具民族风味的工艺品进行装饰,让幼儿置身于民族工艺的海洋中,体会到家乡的美,先人的和,传统的乐。

2、选择适合的素材,激发幼儿探索本土音乐的兴趣。

本土音乐虽然来源于生活,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但并不是所有的本土音乐都是适合幼儿,关键在于音乐作品的艺术形象要鲜明、生动,所描写的内容应是幼儿生活中比较熟悉和兴趣的事物,思想感情要能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唤起他们欣赏的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联想和想象。

首先,挑选浅显易懂,幼儿兴趣的素材。如南音——《正月点灯红》《直入花园》《春节良宵》;永春民歌——《手巾歌》《园内开花》《心花怒放幸福来》;永春游戏童谣——《天黑黑》《掩乌鸡》《鸡角公》《祛啄歌》《楸楸鸡》《打铁歌》;高甲戏——《新娘上轿》《群丑献艺》等等。《天黑黑》这首用方言朗读的民谣,诙谐有趣,朗朗上口,字里行间透露出民间艺人在文字编排上的深厚造诣。可以在朗诵上配上了闽南地区南音表演中常用的响掌、拍子、压脚鼓等民间乐器,家乡的味道更浓了。这些歌曲的内容生动、有角色、有情节、艺术形象特点鲜明,受到幼儿的喜爱。又如高甲戏《群丑献艺》的舞美独特、新颖,表情诙谐有趣,采用了唱、念、逗的不同艺术形式、表现手法,歌词浅显易懂、节奏明快,民乐配上响盏活泼韵律,幼儿朗朗上口,易学便记,幼儿体验了欣赏——感动——体验——表现——创造的学习过程,幼儿在欢歌笑语中领略了人生生活的真谛、美好,产生对音乐活动较为持久的兴趣和向往,使幼儿获得更多的体验审美愉悦的机会。

其次,挑选具有教育作用,幼儿兴趣的素材。音乐教育是用音乐打动和熏陶幼儿的心灵,引导幼儿热爱音乐、热爱生活。我们在选取教材时注重选择健康向上的内容,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多方面协调发展,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良好个性,为一生打好基础。例如木偶戏的传统曲目《石敢当》、《沉香救母》、《火焰山》等都是宏扬民族正气,激发人们勇敢、善良、勤奋等良好的品质。又如童谣《楸楸鸡》中,押韵的儿歌与手指游戏相结合,潜移默化地教育幼儿多吃蔬菜;《鸡角公》是教育孩子要自觉的读书,还会帮妈妈做事。这些资源即蕴涵着许多文化艺术知识,又有着浓厚的民俗风情,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我们将其融入到幼儿生活中,整合各个学科的知识经验让幼儿感受、体验活动的乐趣。

3、渗透创新教育,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和创作。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识的源泉。”创造需要想象,而想象又是创造的前提,如果在音乐活动中,注重运用形式的多样化,不仅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而且培养了幼儿的创造能力,让幼儿在本土音乐艺术活动中体验到了快乐。

?? ?首先,巧妙结合文学、美术等艺术形式,引导幼儿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说出自己对音乐的真实感受,使感受与想象融为一体。如欣赏南音《正月点灯红》时,教师在活动的开始先播放一段音乐,让幼儿闭目想象,引导幼儿在听觉感知的基础上画音乐,借助简笔画把听到的和想到的画出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接着教师再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一个娓娓动听的故事,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产生了很大的自由想象空间;然后进行体态律动,创编出各具特色的动作:有的走起圆场步、小碎步、花旦的步子;有的在做亮相动作;有的拿着长条插塑(当灯笼)跟着音乐舞起来-----表现出他们的天真活泼的一面,幼儿在感受音乐情绪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想象和创造力。

其次,提供丰富的材料,鼓励幼儿大胆地创造性地进行表演。在让幼儿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还需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引导幼儿不断自主探索,才能更好的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在区角活动中,经常可以见到创作的影子,如在“精彩十分”中,他们运用铁线、毛线等来制作胡须,用碗面盒制作帽子,用石头、各种颜色的纸、油漆等制作生、旦、净、丑的脸谱,有的直接在T恤上画上脸;“曲苑杂谈”中,女孩子就盖上用丝巾做的红盖头、穿上皱纹纸做的水袖、戏服;男孩子带上自己做的胡须、帽子,穿上自制的小丑、公子服装,跟着音乐唱起来、舞起来;在“动感世界”中听到《碰球舞》的音乐他们跟着老师舞动的彩球创编出许多动作:用头来碰、用后踢脚来碰、用膝盖、脚尖来碰、用肩膀、手掌来碰„„由于孩子们参加了一系列的活动,在他们欣赏、了解这些人物特征后,交流自己的经验和感受,加深了对本土音乐的体验和理解,孩子们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大胆的表现自己。

第三,以想带动,注重培养幼儿尝试、创新。童谣节奏鲜明,富有韵律,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幼儿为儿歌配上流畅、朴实的旋律,将儿歌与音乐有机结合,不仅让幼儿有更多机会接受音乐的熏陶,而且能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学习《拉勾勾》活动中,教师逐步引导幼儿寻找与“拉勾勾”歌谣相吻合的歌曲,让幼儿进行一小节的编唱练习,师给予指导调整,经过不断引导、培养,幼儿完全有可能为熟悉的童谣创编曲调表现自己的情感。在活动中既培养了幼儿的创造力,又让幼儿在本土音乐与艺术活动中获得快乐的体验。

两年来,我们充分挖掘利用了乡土音乐资源,并建构了以歌、舞、乐三位一体以及各种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将具有趣味性的本土音乐融入幼儿的活动中,我们惊喜的看到:孩子们不仅对本地区的节日、民俗、文化等有了较深的了解,而且还会创编唱儿童歌谣、民歌。因此,对本土优质资源进行重新组织,灵活运用,创新发展,将民俗文化与幼儿的学习相融合,不仅可以让幼儿植根于民俗文化这一丰富的文化土壤,了解其内涵,继承其精华,萌发热爱家乡、民族的意识,又能提高幼儿的人文素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八、存在的问题

教师日常教学工作繁重,学习、进修“充电”的时间太少。我们知道,没有足够的时间保证,没有一定的理论积淀,要研究、试验是困难的。教师对民族音乐了解不多、兴趣不高,搜集的材料较少。现成的适合幼儿学习的音乐资料较少。学校缺乏资金的辅助与支持。举行教学研讨需要资金,外出学习需要资金,邀请专家讲座需要资金,可学校经费有限,某种程度抑制了研究活动的正常开展。

面对诸多困难,课题组的成员将努力做好课题成果的推广工作。学校将继续努力为老师提供尽可能的学习机会及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教师要重视资料整理工作,对经验总结进行理论升华。让教师体验课题研究的价值,品尝成功的乐趣。

第五篇:音乐让人陶醉

音乐让人陶醉

不知道欣赏音乐是否算得上是世上惟美的事。但值得肯定的是:音乐令人陶醉。

真的,音乐的确令人陶醉。它有时壮烈得像火,有时温柔得如清泉。它有时能把你渲染得快乐无比,有时也会感动得你泪流满面。不管怎样,它都能以它独特的魅力让人感受到从未享受过的那份舒适与宁静,这一点毫无争议的。

我的最爱是朴树原版〈那些花儿〉:这片笑声让我想起我的那些花儿在我生命里某一个角落静静为我开着……让浮躁的心静下来聆听,听出了歌里的淡淡感伤与苍桑,也听出了朴树对待音乐时真诚的态度。

曾经被阿桑的〈叶子〉拨动了心灵的琴弦;曾为五月天的〈为爱而生〉而疯狂,也曾为Tank的〈千年泪〉而废寝忘食;曾为信乐团的〈海阔天空〉而赞叹,也曾为马天宇的〈该死的温柔〉而叹息;曾为何洁的〈快乐宝贝〉而心情舒畅,也曾为张韶涵的〈遗失的美好〉而泪流满面……总之,音乐是美好的,它让我沉醉在自己心情的音乐世界里,自言自语般地演绎……

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人沉醉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不论他们是什么人,也不论他们是什么职业。他们总是自由地哼着一首首自己喜爱的歌曲,神情悠闲,怡然自得。虽然不一定很好听,却有一种质朴的美,一种对生活的热爱与自信的力量。

音乐,它不仅是声音与乐器的融合,更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爱与希望。

音乐,是纯净、淡定、质朴的。它是月亮独放出皎洁的光芒。它能够带给人一份从未享受过的舒适与宁静。

愿你我都能陶醉在自己的音乐世界里。

下载如何让乡土音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如何让乡土音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论文:让乡土风情走进校本课程[五篇范文]

    论文: 让乡土风情走进校本课程 ——谈校本课程《可爱的陶乐》的开发 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

    2014年让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中唱主角

    2014年让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中唱主角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房地产市场的如火如荼,景观设计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在这表面风光的背后,有许多景观设计的误区......

    让乡土材料在手工活动中绽放异彩

    让乡土材料在手工活动中绽放异彩 ——农村幼儿园手工活动中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策略初探 【摘要】:《纲要》中指出“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手......

    论文:让乡土风情走进校本课程(合集5篇)

    论文: 让乡土风情走进校本课程 ——谈校本课程《可爱的香河》的开发 香河县城内一小李海明 2001年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为保障和促进课程适应不同地区......

    乡土教案

    《丢手绢》教学设计 游戏目标: 1、体验相互追逐的快乐。 2、学习游戏的玩法及规则。 3、能遵守规则玩游戏。 4、通过活动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游戏准备: 1、会唱《丢手绢......

    乡土教案[★]

    1、佛跳墙的传说 教学目标: 1、了解佛跳墙的由来。 2、了解闽菜的大致情况。 教学重点难点: 1、知道佛跳墙因何得名 2、培养热爱福州、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思路: 以书中......

    浅谈乡土中国

    浅谈《乡土中国》李天 浅谈《乡土中国》 最近读了《乡土中国》,虽然不能说把这本书读的很透彻,里面的一些专业名词例如团体格局与差序格局仍然不能区分的很清楚,但是作为一名工......

    乡土文化

    学乡土文化 建精神家园 山东省嘉祥县第四中学 张忠先 摘 要:挖掘乡土人文故事,培养学生人文素质;游览乡土人文景观,拓展传统文化内涵;收集地方俗语、谚语等,丰富语言材料。有效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