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让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中唱主角
2014年让乡土树种在园林绿化中唱主角
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和房地产市场的如火如荼,景观设计也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在这表面风光的背后,有许多景观设计的误区越来越清晰的暴露,但留心观察会发现,公园、小区、街道绿化中大多选用外来树种,各地丰富的乡土树种因其“土”不能被有效地利用,甚至退出了园林绿化的历史舞台。这样,既不能充分发挥绿地应有的生态效应,显示地区特色,后期的人工管理投入又非常高,甚至出现生物群落发育不稳定,病虫害几率大大增加,整个森林的景观受损,生态效应也得不到充分发挥,甚至出现“绿色沙漠”现象。这是一个亟待扭转的设计误区,让那些生长旺盛,树姿优美而且抗性强的乡土树种成为景观绿化的主角,也只有它们更具有改善生态的能力,并且因乡土树种具有地域文化内涵,能突出地方特色,最容易形成独特的城市园林风格和城市个性。因此在城市生态建设过程中,应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
一、目前许多城市景观设计中树种选择的现状及其原因分析 今天,漫步在北京街头,你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绿篱甚至许多高大的乔木都被层层的包裹起来,我想这也是北京的一大特色吧。
俞孔坚被采访时一段话说得特别深刻:“所以一到城里我们还是这个价值观,你可以看到我们需要搞绿化了,种花、种草坪,这个草坪都是外国引进的,它把花和草坪当作庄稼,而把当地的草都给它除掉拔掉,这就是用种庄稼的意识来搞我们的环境。但是现代城市它又强调生态,它强调综合的生态效益,这个价值观,农业时代种粮食的价值观,可不是我们现在搞生态环境价值观了,现在的价值观是希望你杂草重生,希望你茂盛的生长的乡村的物种。我说的杂草就是乡土的,乡土的生物、乡土的树种,北京的杨柳、榆、槐、椿呀,让它茂盛的生长,生机勃勃的。而不是种庄稼的态度把其他的杂草给除掉。生物的多样性,昆虫也是需要保护的。这个昆虫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个,它是必须存在的,所以说用农业时代的价值观来进行我们现代的这个环境的建设、现代景观的建设设计,那显然是落后的。所以这是我要批判的,当然还有其他的。”
目前,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大量引入外来树种以及跨地带种植的现象,喜欢引进、移植名贵树种,似乎树种越“高贵”,景观的“档次”越高。一些北方城市的绿化不乏南方海岸边才有的棕榈树,深山老林中才能见到的树木也出现在城市的地平线上。而那些“土头土脑”的本土树种、花草,却受到冷遇。树种“高贵”,价钱也相应“不俗”,每棵树数千乃至上万元的并不少见,从国外引进的甚至有价值几十万元一棵。广场引进名贵树种,固然能增加、丰富树木的种类,使市民在休闲时可以观赏到平时不易见到的树种,但由此带来的相应问题是,名贵树种的引进、移植花费不菲,这些名贵树种在引进后,往往需要更多的人力来精心呵护,无形中也增加了不少养护成本。而且,名贵树种对生长条件、环境、养护等的要求更高,其中一个条件不能满足,往往会“夭折”、枯死,与一些土生土长的“乡土树种”形成强烈反差,让人看了颇感惋惜 不可否认,许多树种经过引进,驯化后能够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为提高绿化品位和品种多样化作出了贡献,但是,自然规律是必须恪守和遵从的,盲目的引进,只会使得其反,“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一味地不顾自然条件,不遵循自然规律,一厢情愿终将换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得不偿失。我们的城市建设者和景观设计者为何喜欢“厚彼薄己”呢?据说,大量引进外来树种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绿化档次,与国际接轨,这种说法似乎站不住脚。全国绿化先进城市河南省濮阳市的绿化建设中,在培养、使用乡土植被上下功夫,城市许多主次干道的绿化采用不同种类的乡土植被有机组合搭配,浑然天成,颇具地方特色,对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也起到很大作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
态效益都十分明显。这样的一种自欺欺人的幌子很显然是站不住脚的,这其中盲目跟风的心态,有好大喜功的心态,有认识上的短见,或盲目追求时尚,过于浮躁,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功利思想。乡土树种对区域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的适应性、出色的抗病虫、抗污染能力以及低成本、易管理等诸多优势,决定了它应该也必须是城市绿化中的“种子选手”,必将在这个舞台上扮演主角。
二、什么是乡土树种
乡土树种是区域性的宝贵生物资源,是千百年来,经过自然选择和自然淘汰后留下的珍贵物种。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大自然法则面前,只有这些乡土树种是经历千百年风雨考验而遗留下来的最适应当地自然条件,最能抵抗当地经常发生的天然或人工灾害的树种。
乡土树种的生物学特性:
1、适应性:乡土树种是在一个地区特定环境条件下,稳定的植物群落。它们土生土长,千百年来在那生长发育,繁衍后代,具有对当地环境最高的适应能力。
2、多样性:在这一稳定的植物群落中,生长着千姿百态的,各具特色的植物。有乔术,也有灌术;有阳性树种,也有阴性树种;有常
绿树,也有落叶树;有观叶植物,也有观花、观果、观形植物„„她们啊娜多姿、无奇不有。可以根据城市绿地的不同条件、不同环境,选用不同植物材料。
3、抗逆性:它们在当地世代繁衍,与当地的气候、土壤环境融为一体,所以不管狂风暴雨,不管霜寒雪冻,不管烈日暑,在各种自然灾害前都可以安然无恙。
4、观赏性:由于适宜的环境,植物的各种生理、生化、生态功能都能正常运转,能充分地展示出它的观赏性能。具体表现在植株生长茂盛、枝叶浓密、花朵艳丽、果实丰硕,可发挥最大的观赏效果。
5、珍贵性:乡土树种中相当一部分在目前处在濒危状态,是珍贵稀有植物,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对象。把它从山上引下来,加速繁殖,作为绿化材料,既保护发展了珍稀树种资源,又能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
6、经济性:乡土树种取材方便,育苗容易,地产地种,随种随取,免去长途运输,成活率高,管理省工,寿命长,成本低。由于生长旺盛,叶面指数高,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绿地功能和生态效益,所以采用乡土树种绿化最经济实惠。
三、乡土树种的优势
1.乡土树种是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乡土树种对当地的自然条件适应性最强,具有较强的抗逆性,造林比较容易成功。
2.栽植区群众对乡土树种比较了解,栽植有信心,后顾之优少。当地群众对其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特性比较了解,在长期的栽培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栽植后管理方便,见效快。
3.乡土树种种源比较丰富,种苗基地与造林地相距较近,可做到随起随运随栽,减少了包装、贮藏等中间环节,栽植成本低,效率。
四、人们正在逐步重视乡土树种,乡土树种正逐步走向它本应该拥有的舞台
值得欣慰的事,人们的认识正在逐步提高,开始逐步认识到乡土树种对本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开始在园林绿化中有意识的应用乡土树种,一些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也开始务实的回归园林树种的培育与选择,开始着手对本地区的乡土树种开展调查与保护,笔者了解到,河南农业大学林学系近几年来一直在研究乡土树种这个课题,掌握了相当的资料与素材,挖掘了不少有很高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的乡土树种,并且在中原地区的城市绿化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据报道,北京奥运会主会场“鸟巢”周围绿化树种选择的都是北京常见的乡土树术一一国愧和雄性毛白杨。这是为了突出北京的树种特色,也是为了“绿色奥运”的要求。在种植设计中,“鸟巢”体育场南区以国愧为基调,北区以毛白杨为基调,同时在南区穿插种植有 毛白杨,北区穿插种植有国愧。考虑到与中心区的关系,在北区与中心区连接部分除种植国愧以外,再适当种植银杏作为点缀树种。这
种基调树种不均等的自然状种植,形成完整的绿色林带,与外围绿色的城市界面融为一体。这些北京的乡土树种,从色彩和形态上彼此
协调,以形成华北地区典型的植物生态群落口
五、乡土园林绿化树种开发利用的建议
1、大力宣传乡土园林绿化树种的优良特性以及开发利用乡土园林绿化树种的重要意义,使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提高认识J统一思想,懂得在我们眼皮下还有如此珍贵的绿化树种资源,从而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一资源.。
2、组织力量进行乡土园林绿化树种的专项调查,摸清现有可利用的资源,对其品种、数量、分布、自然状态下的结实.屠况,天然更新能力等情况造册登记,然后制订出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计划.3、建立乡土园林绿化树种的繁育基地,对主要品种的繁殖方法、管理技术措施进行试验,摸索出一套育苗经验,要有长计划、短安排、按品种大、中小苗术分别培育,力争短期内挖部分野生大苗,投向市场,建立示范绿地。苗圃基地要形成一定规模,从而产生规模效应。
4、做好珍稀濒危绿化树种的保护工作,不乱砍槛伐,挖野生苗要有计划,保留一定密度,对没有把握种法的树种坚决不挖,采种过程先不要“杀鸡取卵”,保证年年有足够的种源供应。
5、专业部门要强调绿化景观,要有乡土特色、田园风光、山野.倩趣。绿化行政部门要采取措施得用乡土树种、本地苗末J并本着“利用乡土资源、肥水不外流”的原则管理使用好有限的绿化经费。
乡土树种是我们绿色家园的真正主人。它们经过亿万年漫长的进化,在种子的孕育、传播,幼苗的生长等方面,练就了一身适应当地地理气候的特殊本领。
专家发现一一一在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上,一株乡土树末是速生经济林末的好几倍„„我们的乡土树种弥足珍贵,但在人们认识到它们的重要时,数量却越来越少„„所以,呼唤乡土树种回归的声音从无到有,而且越来越强烈。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人类总是叹惜时间大快,一切都来不及。“使生如夏花之绚烂,使死如秋叶之静美”,己成为人们向往的一种生命境界。树的一生坚强而脆弱,以它的春华秋实惠赠人类。我们的乡土树种,就以这种慷慨的姿势,在漫长的时光隧道中,用它们 的根、杆、叶、花、果,痴.屠地守护着我们脚下的土地,荫庇着我们芸芸的众生曾!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重视这些乡土树种呢?!
江西三农花木园林有限公司编
第二篇:让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唱主角
让学生在古诗学习中唱主角
古诗,以她那丰富的内容,深远的意境,优美的韵律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灿烂的明星。古诗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是小学生接触了解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好教材。但由于古诗的形式体制、遣词造句等方面与现在的语言习惯差别很大,因此,古诗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个难点。往往教师在教学古诗时,介绍讲解,强调字词,逐句解释。学生埋头笔记,学会的标准就以会背、会解释来衡量。学生究竟从诗中领会了多少美的意境,无从谈起;究竟得到多少语文基本能力的训练,也无从落实。其实,古诗的教学也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发展他们的思维,锻炼他们的能力,让古诗教学也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
一、从整体入手,启发学生思维 有些教师在教学古诗时,一般从字词着手,逐词逐句理解,往往把一首完整的古诗弄得支离破碎,也使学生学习失去了新鲜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探索性。我认为只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精心安排教学过程,从全篇着手,从整体出发,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索积极性。例如,教学《惠崇春江晚景》这一首诗时,教师精心设计了这一问题:你认为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古诗,兴趣倍增。他们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相互讨论等办法寻求答案,各抒已见,教师再适当加以点拨,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积极性 选入小学教材的好多古诗,大多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题材,如《小儿垂钓》、《蝉》等,在教学这些古诗时,不妨让学生自己来表演诗中的人物动作,使学生在开开心心演小品的过程中,体会诗中所描写的内容,增加对诗意的理解。再如,在教学《早发白帝城》、《山行》等诗时,教师也可以运用简笔画来辅助教学。教师画上一座高高的白帝城,学生添上朵朵彩云;教师画上一条长江,请学生加上一叶小舟,再画上重重高山;或是请学生动动脑,画出其中一句的画面。在作画过程中,学生在逐步加深对字词、诗句的理解,同时因为动脑又动手,兴趣浓,积极性高。
随着教育技术的现代化,多种媒体都可以参与到古诗教学中来。学生可以从屏幕上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也可以在音响中感受“处处闻啼鸟”。不管用什么方法,目的都是为了调动学生学古诗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探索,去发现。
三、抓住朗读环节,让学生品味诗意 经常听学生读古诗如小和尚念经,咿咿呀呀,拿腔拖调。其实古诗的语言极富音乐美,它和仄压韵,本身的节奏、音律就给人以美的享受。学生通过正确朗读,更能理解诗的内容,领会诗表达的意境。在古诗的朗读教学中,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可以经常向学生传授一些古诗朗读的基本技巧,如停顿、重音、语速等,同时明确相对应的符号,如停顿 “ / ”,重音用 “ · ”,延长用“---”等。在古诗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古诗不断深入的理解,让学生动手动口,给古诗加上各种朗读符号,自己练读,再同学间互读,接着全班试读,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诗的音韵节奏,领略诗的音乐美,并发挥想象,感受诗的意境。学生在课堂上有充足的时间练习朗读,不光提高了他们的朗读水平,还能加深对诗的内容的理解,不是俗语有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嘛。根据古诗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实际,教师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用心编排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地投入到古诗学习中,让学生见前人之所见,闻前人之所闻,想前人之所想。让学生在古诗学习中掌握一些学习方法,不断向课外拓展。
第三篇:园林绿化珍贵树种――香樟
园林绿化珍贵树种――香樟
香樟树姿雄伟,树大阴浓,干形挺拔,四季常青,枝叶秀丽且具香气,是作为庭院树、行道树、风景树、防风林和隔音林带的优良树种。孤植、丛植、群植都很适宜。香樟还有许多特点,如具有挥发性香气,夏季可以驱虫、避臭,还可以防止和滞留烟尘,吸收多种有害气体,木材及枝叶均可提取樟脑及樟油。
香樟又名樟树,为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树冠卵圆形,非常美观,老树逐渐形成伞状扁球形。小枝绿色,单叶互生,卵状椭圆形,薄革质有光泽。
香樟为亚热带常绿树种,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江西省安福县自古以来种植香樟最多,素称“樟树之乡”,“有村就有樟,无樟不成村”,无论高山、平地、城镇、乡村,到处都有香樟树。香樟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寒冷,适生于年平均温度为16℃~17℃、绝对最低温度不低于-7℃的地区。在深厚肥沃的粘质壤土、砂质壤土及酸性、中性土壤中发育最好。在含盐量0。2%以下的盐碱土内,亦能生长发育。能耐水湿,有一定的抗涝能力,即短期浸水仍能生长,在地下水位较高处种植也可以。香樟树为深根性树种,能形成强大的根系,主根特别发达,能抗风,亦能耐海风,所以在东南沿海台风频繁袭击的城市,用香樟作为行道树或防风林是最佳选择。香樟对氯气、二氧化硫、氟化氢、臭氧等有害气体有较强的抗性,故在城市人口稠密的地段及大气污染较轻的厂矿区多种香樟,对调节小气候是极有利的。
香樟栽植时期是在春季芽孢萌动之前为最佳。园林绿化中多采用移栽高龄的大苗,选择主干青嫩光滑或呈深绿色、树冠匀称美观健壮的树苗,于3月~4月栽植。移栽时必须带土球,少伤大根,为减少枝叶的水分蒸腾,在栽植前应进行强度“疏枝剪叶”。在挖取时,根部应保存适量宿土,挖成圆土球,做到随挖、随运、随栽。栽时开穴要大,穴底部施一层腐熟的堆肥,盖上一层表土,把带土球的苗木放入穴中并覆土,做到苗正、根舒、压实,浇足底水,渗透完毕再盖土,并架设支柱护树。定植初期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否则枝叶干枯后再浇水就无济于事了。
香樟生长速度中等,幼年生长快,二、三年生苗高2至3米,中年以后则慢。寿命极长,能达千年以上。
第四篇:河北邯郸市园林绿化树种选择
河北邯郸市园林绿化树种选择
城市绿化是城市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城市绿化离不开适宜的树种,这就需要我们做好树种选择工作。
一、自然环境
河北省邯郸市地处华北南部的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无霜期200天。土壤中有壤质褐土、沙壤质潮土等。
二、树种选择所考虑的几个因素
1.适应本地的环境条件,简单地讲就是适地适树的原则。在进行选择时首先考虑乡土树种,其次为已经引种驯化,并在本地有多年栽培历史的树种。
2.树种选择应从其主要功能出发。城市园林绿化的要求不同于营造经济林、防护林和用材林,应首先考虑观赏效果,符合人们的审美需求。
3.选择抗性较强的树种。这里所提到的抗性主要是指抗污染、抗机械损伤、抗病虫害及抗寒性。
4.注重树种对环境的影响,要选择本身对环境无污染的树种。
5.常绿树与落叶树、速生树与慢生树、乔木与灌木、主导性树种与一般性树种相结合。我们以为,常绿树比例应占25%至30%,过去速生树种占了较大比例,今后,慢生树种和珍贵树种需占一定比例,乔木与灌木,应以乔木为主,适当增加灌木种类。
三、邯郸现有树种种质资源情况
本地的乡土树种只有杨、柳、榆、槐、椿、泡桐等。近几十年来,随着城市的发展,相继从外地引进了雪松、马褂木、银杏、桧柏、女贞、丁香、大叶黄杨、锦熟黄杨、紫薇等一大批新树种,这些树种在邯郸经过几十年的风雨,对本地的环境已较适应,为我们进行树种选择提供了宝贵的种质资源。
四、邯郸市树种选择的初步思路
1.行道树、市区内主干道仍以悬铃木、国槐、栾树为主。它们具有冠大荫浓、耐修剪、抗性较强、树形美观等多种优点,但有虫害、飞毛对环境不利,且根系较浅易遭风害。今后,随着城市发展,可考虑银杏、合欢、白蜡等其他树种。
2.市内小街巷,树种宜多样化。东部小街巷可选国槐、栾树、金丝柳等,西部烟尘污染较重,可选用臭椿、合欢、刺槐、白蜡等树种。
3.庭院绿化及小游园。绿地绿化应丰富多彩,具有不同的风格,乔、灌、花、草的配置要突出体现各季节的观赏效果。主要绿化材料有:(1)乔木:国槐、垂柳、合欢、毛白杨、栾树、雪松、白皮松、银杏、元宝枫、桧柏、悬铃木、水杉等。(2)小乔木及花灌木:白玉兰、海棠、紫玉兰、紫薇、木槿、榆叶梅、连翘、月季、猬实、锦带花、贴梗海棠、红叶李、紫藤、金银花、凌霄、丁香、紫荆、石楠、金叶女贞、红叶小檗等。
五、尚待解决的问题
1.进一步利用当地现有种质资源。邯郸现有树种资源300多种,而常见的、大量应用于城市绿化的不足60种。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开发利用这些资源,使之更好地为城市绿化服务
2.解决现有主要行道树污染环境的问题。邯郸市内现以悬铃木、毛白杨、国槐为主导的三大行道树种,都存在着污染环境问题。悬铃木的落果、飞毛,国槐的病虫害,毛白杨的飞絮等问题可以通过培育少球无球悬铃木、高接换头,选育毛白杨雄株,加强病虫害防治,选择新树种逐年更新等措施加以控制和解决。
3.加强对新、特、优树种的引进、驯化,丰富城市园林景观。新品种的引进以周边地区为主,加强北方特色树种的引种。
做好树种选择工作,将为邯郸市园林绿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
来源:河南花木交易网
第五篇:不要让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唱主角的教育论文
【摘 要】多媒体运用于语文教学的确能够将抽象、空洞的解说形象化。但是,目前一些语文教师却用多媒体代替一切,失去了多媒体本来的辅助作用。本文分析了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误区,目的是引起语文教师的注意。
【关键词】多媒体;语文教学;辅助功能
近年来, 多媒体应用于语文课堂教学方兴未艾,大凡优质课、公开课、观摩课几乎都运用了多媒体,甚至形成了“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多媒体俨然承担起了“拯救”现代教育的重任,成为了评价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标准。与传统教学相比,它有独特优势:拓展了语文教学的信息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增大了容量,提高了教学的效率。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滥用,妨害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一、束缚了学生们的思维
上学期,笔者听了一节校内公开课,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高尔基的《海燕》,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的情况是:
1、作者及背景简介;
2、配乐(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3、设计文章内容分析的表格(包括正面描写海燕,侧面描写海燕和海燕的象征意义三大项),让学生在作业本中填写,然后显示答案。
4、放映配画朗诵录像。整个课堂多媒体一直参与其中,色、光、声、像齐全,老师完全丢掉了粉笔离开了黑板,站在计算机演示台前点击着鼠标,把教材搬了家,让学生眼见海燕,耳闻其声,抽象的语言变为具体的画面,遥远的海域拉到了他们的眼前,置身其中,享受着现代文明给人们带来的种种乐趣,同学们多么入神啊。
从表面上看,这堂课运用多媒体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然而醒来之后,却觉得学习的主人只是当了一回观众,表演者除了老师,还多了一台机器,跟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比较,只是多了一件华丽的外衣而已。不客气地说,如果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忽视了学生们个性,扼杀了学生们的想象力,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的话,那么如此使用多媒体则更惨烈,在多媒体面前,学生只是仰着脖子看画面,竖起耳朵听答案的机器。时间一长,这种定向式、模式化的教学,必将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的主体地位何在呢?学生的思维如何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呢?更何况《海燕》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是一只鸟儿在《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所唱的歌,不借助朗读,怎能领会本文激情洋溢、音韵铿锵的特点?语文的“听、说、读、写”体现在哪里呢?
二、妨碍了师生的交流
曾听过一堂公开课,教师的落落大方的教态让笔者感叹,精美的课件更让笔者自叹不如。然而每当学生答对或答错了一个问题时,电脑即显示掌声或叹息声,且不论这种设计是否合理,单就师生的交流而言也不敢苟同。平时课堂中,教师们一个手势,一次微笑,一句赞语对学生来说,都是不可缺少的体态语,对提高教学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让学生与电脑勉强地进行无声的、缓慢的、无情态的对话,却舍弃有声的、即时的,有情有态的、生动活泼的、快捷高效的师生交流,是不是显得有些可笑?难道人机对话优越于人人对话吗?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双向互动的,既有知识的传授、反馈,又有感情的交流。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过这样一番话:“语文脱离了感情,语文就是麻木的、冰冷的、僵死的,语文就失去了生命的底蕴,这样的语文,根本不可能根植于学生的心灵世界,根本不可能给学生的生命铺就一层温暖的、纯净的底色。”
三、丧失了语文的特性
在某市的一次优质课展评会上,笔者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的《斑羚飞渡》。在课堂中,教师借助多媒体把老斑羚救小斑羚的整个过程用动画来展现,把老斑羚救小斑羚的方法,和它们那种牺牲自我顾全大家的精神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音乐与图像完善结合,确实很生动形象,也让听课者耳目一新,惊叹不已。
但惊叹之余,大家又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是堂什么课?语文的“语文味”哪里去了?语文教学是有其特性的,它主要通过语言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的提高离不开对文本本身的感悟。如果用影视替代学生的文本的阅读,用图片代替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试图将丰富想象的语文直观化、图像化、单一化,这必然会弱化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阅读能力和想象能力。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为文本的表现力有时是无法用其他的形式来替代的,好的文学作品总有图像传达不出的东西。难怪作家铁凝把那部视为心爱的孩子的小说《永远有多远》拒绝改编成电视连续剧。
我们语文教师应把握好运用多媒体的“度、量、衡”,立足文本、基于文本,遵循语文教学的特点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实实在在去培养学生会读、会说、会写、会听的能力,不要瞎折腾,让“绿叶”多媒体更好地衬托“红花”语文教学,使语文课堂教学驶上一条低负担、高效率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