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道德建设

时间:2019-05-13 21:22: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道德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道德建设》。

第一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道德建设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道德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劳动和生活逐步社会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这就必须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相协调,并有利于共同生活的行为准则规范——现代道德。

市场经济实质是一种道德经济,没有道德难有“经济”。所谓经济,其实应该包括经济活动中所必须的一种重要前提,这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誉和信赖,即所谓诚信,没有诚信,就难有经济活动和行为,至少(其活动行为)难以奏效。现实中的国有企业(包括少数民营企业)的普遍不景气——困难困境重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相当一部分人们的信誉——道德的危机。一个企业是经济社会中一个完整的“生命细胞”,这个生命细胞的活力就在于广大干群的同心同德、万众一心。离开了信誉,没有了同心同德,最终必然失去(经济)生命活力。没有道德就没有诚信可言,这样人与人之间必然建立在一种高深莫测的环境和氛围中,这种环境氛围对我国经济建设的长足发展尤为不利。其主要表现显然是:①对人们的身心健康——精神文明建设不利,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并制约经济的发展。②对经济建设不利。没有了诚信的环境,就失去经济建设的活力与根本,这样很难有经济的良性发展。没有诚信,农民难舍难以种地,工人无法做工,商贾难以经营,军队无法统领,法官难有威严。我们在道德建设的具体内容上应当特别突出地强调以下几方面:

1、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和无私奉献的价值观。为人民服务,即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又是我们党长期倡导的伦理道德观的核心。

2、树立爱国家、爱集体、爱社会主义的义利观。在改革开放的前提下,坚持讲理想、讲道德,批判“一切向钱看”的倾向。同时鼓社会主义道德反对一切损人利己、损公肥私、金钱至上、以权谋私、欺诈勒索的思想和行为,表达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义”与“利”相统一的价值导向。

3、提倡艰苦创业的精神。当今,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对温饱的殷切期盼终成现实。但是,要实现小康社会,实现国民经济“三步走”的战略目标,还要靠我们全民族的艰苦奋斗。我们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利于克服腐败现象。

4、将道德建设同热爱本职工作和热爱科学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把道德建设真正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对工作的热忱,增强在工作中的创造性和自发性,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市场经济建设。

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一是要充分进行宣传和教育活动。

本身道德就是一种自律行为,只有把教育做的深入人心,而不是流于形式,让更多的人知道,并且配以理论教育学习、考试和开展讲座、研讨、文娱节目等活动,才能使道德真正深入人心。

二是要建立合理的道德奖惩制度

道德影响社会并受制于社会。这种制约主要是通过家庭伦理自制、团体纪律的约束、职业规范的遵从,特别是社会道德舆论的压力等社会强制力来实现。道德奖惩是一种无形的社会力量,有时,它能强于法律强制力。因为,法律强制力只涉及人的行为自由或物质损失,而道德强制力则是深入人心的惩罚与折磨。

三是要营造一个良好的道德环境加以熏陶。

积极向上的环境,可以使人精神振奋,工作热情高涨,有利地形成良好的道德,要把道德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培养教育工作,遵守以道德为荣,违反道德可耻的风气,形成人人讲道德,按道德规范办事的良好风气。

四是要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加以约束。

任何道德建设都离不开制度,因为道德、纪律与法制是以不同形式提供调节社会成员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国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所以没有制度的约束行为就无所可遵循。所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形式,需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全体人员一进入社会和工作环境,就置于严格的制度约束之下,做到事事有章可循。

五是要树立道德模范的榜样来引导建设。

榜样引导,应从两方面做,一是领导干部和党员要以身作则。二是抓典型榜样。动用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使全体人员耳濡目染,近有所学,远有所追,起到鼓舞和鞭策作用,进一步增强道德教育的力度和效果。

六是要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完善我国的法律体系,真正的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纳入到法律的制约体系当中,提高人们对生活的预测性和正当性,假以时日,人们就会在法律的约束下形成一个全新的道德架构。

最后,我们不得不承认,依靠科技进步和法制建设对于加快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没有毛病的,离开了道德精神文明建设,科教兴国“有力难行”、“有劲难使”。所以我们必须在党中央调整的发展战略下,明确依法治国还必须以德治国,在 “八荣八耻”的道德标准要求下,深刻体会和领悟社会主义道德在其市场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它是我们搞好道德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此,要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和道德水平,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和不懈地追求,只有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实践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并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基础,凝聚十三亿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才能在道德建设上开拓新的思路,取得新的成果,最终服务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2011年10月21日星期五

李世宽 运城

第二篇:浅谈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

浅谈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

目前,中国的道德状况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社会“道德滑坡”现象分析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而且参加讨论的人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大,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人们把种种不道德或归于市场经济,或归于社会环境,或归于法律法规不健全,或归于学校教育不得力,或归于个人自我修养差,等等,众说纷纭,观点不一。我个人认为导致中国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人们对突如其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没有做好 充分的思想准备,面对“繁荣”的局面,表现出一种本能的接受,而不是主动“拿来”。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始终在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这个过程中,运动与建设相生,整顿与生产相伴。而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被解放了的人民更是带着极大的热情,带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党的无限忠诚,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的建设大潮之中。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极其单纯,大家并不认为经济收入少、加班加点、商品供应匮乏不对,相反,在做好分内工作的同时,还做了大量的分外工作,可以说,为了工作人们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近乎疯狂。在人们的思想深处有一道铜墙铁壁似的防线,以传统的和时代的道德观自觉地抵制着所谓的资产阶级思想。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在中国人面前展开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中国人耳目一新。面对突然的变化、豁然的局面、繁杂的环境、飞速发展的经济和反差极大的生活,人们来不及思考,对某些社会现象没有时间去做本质上的分析,而是以自己工作、学习、感觉上的需求,简单而武断地否定过去的体制和传统的道德观,并迅速地从一种单纯的思想进入另一种单纯的思想,而且带着这样的思想又一次投入到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之中。这一时期的思想领域,旧的东西被丢掉,而新的东西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处于一种迷茫的状况,加之紧张的生活工作节奏,人们也就自然放松自我道德修养。可以说,这一次,中国人民打了一场思想上的无准备之仗,结果也付出惨重的道德代价。学校德育教育滞后是导致“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

1978年高考制度的恢复,给教育界吹来一股浓浓的芳香,10年中人们对知识的极度渴望如火山岩浆迸发而出,校园沸腾了,又安静了。教师学生都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攻克高考这座堡垒。学校的中心工作也非常明确,就是教学,说

透了,实际上就是应对高考,就是提高升学率。“升学率”“就业率”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对各级学校评估的标准,在这一标准的导向下,学校的教育目的就更明确。因此,多年来,学校教育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教育的育人功能,更多地在关注学校的升学率和学生就业率,教学成绩成了学校唯一的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当然学校教育也在始终如一地不断地完善着理论、追求着实效,在对学生进行着道德教育,但这些尽乎理想的理论,似乎触及不到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落差,有时也难以解答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面对如此纷繁的社会大环境和繁重的教学、课业负担的重压,真可谓杯水车薪,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和无奈。其实,在应试教育之下大谈德育教育,也只是空谈,因为学校无暇也无力更多地顾及德育教育,德育起着点缀或应付检查的作用。家庭德育教育的单一对孩子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能够改变人的命运。中国人面对这一铁的事实,对教育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孩子的教育成了每个家庭生活的中心内容和重点内容,成绩成了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重点话题,而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却少之又少,家庭德育明显滞后。一方面,家长忽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更多地重视孩子的知识教育和智能开发,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让孩子涉及与学习无关的事宜,诸如家务劳动、接人待物、参加各种活动等,而且众星捧月式的家庭成员结构和生活氛围,也没有给孩子提供参加劳动和社会活动的机会。繁重的学习负担和课外学习班充斥他们稚嫩的童年时代和快乐的少年时代,他们成了学习的工具。其结果是许多孩子高分低能,不能也不会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家长自身的道德素养不高,没有意识到对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不良表现,不懂得教育,更不懂如何教育,视给孩子提供所谓的良好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为己任。再者,许多家长意识到德育的重要,但教育方式不适,粗暴行事,只告诉孩子应该或不应该做什么,却不与孩子沟通,其结果,或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使孩子没有主见,只知顺从。当家长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并欲纠正时,其已形成的生活习惯、品行性格、思维习惯纠正起来谈何容易。这种家庭教育的滞后性,给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 “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温总理以 “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来总结痛惜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恶性食品安全事件,无疑既一针见血,又振聋发聩。这种“道德严重滑坡”本身的具体方式和内容,如“掺毒”“造假”等,早已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道德不检点,更是严重冲决基本道德人伦底线的行为——不仅是严重的不德,更是严重的非法侵权犯罪。

不难发现,严重滑坡中“道德”,其实并不是一种孤立片面的一般道德,如商业商人道德,而是一个更广泛层面的系统道德。除了人品意义上的道德之外,它至少还应包括一个法治化的公共道德体系,如政府部门的监管道德、行政道德,以及支撑维系规范这些道德的公共管理制度本身内蕴的道德,比如,能够真正充分实现“奖善罚恶”功能的法律道德,能确保高效运转、无缝监管的行政制度道德。

就像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一样,人类社会中道德系统其实也是环环相扣、相互依赖而存在的。无论个人道德还是团体道德,商业道德还是职业道德,都既不可能独自孤立地生长养成,也不可能孤立地滑坡沦陷。而在这其中,政府公共服务、行政监管道德,及其背后法治化的制度本身的道德,显然是一种至关重要的基础性道德力量——对于整个社会道德系统的维系、凝聚、繁茂,具有如土壤、阳光、雨露之于自然生态一样的基础性保障、栽培、引领作用。

遗憾的是,在现实中,目前我们的这种基础性道德还并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相反倒是不乏一些悖反的情况。在几乎所有的食品安全事件中,我们都能看到事前失灵、近乎“形同虚设”的行政监管,以及事后相互推诿、缝隙丛生的监管运行体系。而在法律制度方面,虽然《食品安全法》等法律近年来也增加一些严厉性,但显然还远没有完全实现公众期待中的充分“奖善罚恶”的作用。比如,因为生产经营伪劣食品,而真正倾家荡产的商家还十分少见;因为监管不力涉嫌渎职而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政府监管人员,同样少之又少。

显然,作为一种底线、最后防线意义上道德的法律制度,单靠温柔的“说服教育”是远远不足以彰显它的基础性力量,并维系社会道德系统的生态平衡的。唯有夯实基础道德的秩序底线根基,将其充分法治化、施行坚决彻底的“奖善罚恶”——充分提升为善的收益,加重作恶的成本,预防社会道德的大面积“滑坡”“坍塌”才是可能的。这正如温总理指出的,“完善法律法规,使有道德的企业和个人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尊重,使违法乱纪、道德败坏者受到法律的制裁和社会的唾弃。

第三篇:浅析市场经济下的诚信道德建设和教育

浅析市场经济下的诚信道德建设和教育

道德建设坚持集体主义原则是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道德是为维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的。当前我国道德教育目标定位于少数社会楷模才能达到的高尚品德,存在要求过高的问题。德育目标定位应从强调“少数社会楷模具备的高尚道德”转变为“正直优先,兼顾高尚”,这种定位的理论依据:一是伦理学中德性论和义务论的分歧,二是教育中优秀和合格的差异。关于诚信的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从先秦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到宋明理学的“仁、义、礼、智、信”,诚信一直都是人们交往关系中具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原则。但是,今天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提出的“诚信”已经不在 仅仅是人们一种高尚的道德追求,更是市场经济得以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社会化大生产阶段的产物,在本质上,它从来都是遵循着等价交换这一商品经济的最基本的原则的。正如列宁所说:“商品生产是一种社会关系体系,在这种社会关系体系中,各个生产者制造各种不同的产品,而所有这些产品在交换中彼此相等。”交换双方都必须以诚信作为契约,如有一方违约,等价交换关系就会变成不等价的交换关系,不等价交换最终会因破坏市场经济的秩序而无法维系。

以上是传统政治经济学的观点,现代市场经济中,金融是核心(金融

是指货币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经济活动。狭义的金融就是指资金融通;广义的金融是指除了资金融通外,还包括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市场的构成。金融是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的必然产物。以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金融体系的形成、金融调控成为主要的宏观调控方式等特征已经能说明金融已经成为市场经济的核心)。我们把以金融为核心的市场经济也称作信用经济,原因就在于金融中的最基本的关系——借贷关系——必须以诚信为原则。失去诚信,金融也将不复存在。

总而言之,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诚信缺失的原因

我国目前尚处在社会转型期,诚信还是我国市场经济中的稀缺资源,言而无信、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行为非常普遍。诚信这一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远没有成为市场交往中正常的行为准则,社会对诚信的有效供给难以满足市场对诚信的极大需求。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错综复杂的。正确认识诚信缺失的原因, 是加强诚信建设的前提。

主观原因

1、价值观混乱。传统价值观倡导的是一种重义轻利,这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还有一定的合理性,因为人们利益差别不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传统价值观已经无法平衡人们的心理,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价值观尚未建立。这样,就在一些人中产生种种思想的困惑和心理的失衡。最终出现了上述种种诚信缺失的现象。

2、道德教育的失误。一直以来,我国的道德教育致力于培养具有无私奉献道德人格的人。在道德评价标准上也往往以超越现实的道德理想主

义模式来评判人们行为的善恶。其实,孔子是非常反对这种道德理想主义的,可是不知道什么时候这种理想主义却成了一种标准的评判模式。《吕氏春秋》记载了一个“子贡赎人”的故事,鲁国法律规定,在国外沦为奴隶的鲁人,有人把他们赎出来,可以向国库领取赎金。子贡(端木赐)在其它诸候国赎了一个鲁国人,回国后拒绝收领国家偿金。孔子说:“赐呀,你做得不对。从今以后,鲁国人就不肯再替本国同胞赎身了。你收领赎金,并不损害你行为的价值;你不肯收领赎金,别人就不肯再赎人了。”

客观原因

1、市场经济体制不健全。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发展的初期,市场体系还不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产权制度、信用机制等的不健全,使市场未能及时填补计划手段退出后产生的空间,从而出现了一些谁都不管,也不知道怎么管的监管真空导地带,致使诚信观念遭到严重破坏,失信现象应运而生。

2、法制不健全及执法不力。当前, 我国在社会信用法制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立法上不够完善,有关诚信规范的法律制度尚未形成有效的保障诚信的法律体系。二是执法不够严厉。法律对失信、造假、欺骗等行为和活动惩罚的代价远低于因造假、欺骗获得的利益,造成不诚信的人发财致富,诚信的人难以为继,长此以往,必将导致诚信理念的缺失。

总之,道德的混乱让人无所敬,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法律的软弱让人

无所畏,不知道什么不能做。最终,必将导致道德的沦丧,覆巢之下,无有完卵,诚信也不可幸免。

构建诚信的措施

(一)大力加强诚信道德教育

人们通常认为,针对不诚信行为,应该从法律、监管等方面加大力度,来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可是,在以市场透明度、法规完备程度及市场监管力度著称于世的美国,却接连暴发了安然、安达信等世界知名大公司的财务丑闻,这说明,再完备的规则,也无法避免不诚信行为的发生。从根本上说,诚信属于人们的意识,让人有所敬,知道怎么做才是正确地,这才是治本之策。所以,要大力加强诚信道德教育。

诚信道德教育应该和我国的传统美德结合起来,这样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如“好借好还,再借不难”这一句非常通俗的话,和现代金融中的借贷关系中的“信用”是基本一致的,完全可以转化为现代市场经济诚信体制的一部分。

此外,还要努力协调好诚信的信仰教育与责任教育的关系。诚信的信仰教育主要是是受教育者有一种高尚的精神追求,而职责教育主要是使受教育者明确在各种行为活动中,自己所应承担的诚信职责,它带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处理不好二者的关系,要么使诚信教育变成“假、大、空”的说教,要么就使其走向功利主义的泥潭。

(二)建立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制度

道德教育是重要的,是必须的,是治本之策,但是,在其尚未真正“占领”人们的意识之前,还是需要强有力的法律、制度来保驾护航的。强有

力的法律制度会使人有所畏,知道什么是不能做的,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习惯,形成了社会共识,最终就会成为人们道德意识的一部分。

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为建立良好信用秩序提供法律保障。不诚信行为之所以大行其道,关键是其不诚信行为成本很低,收益很大,如果仅仅从追逐利润的角度去理解,这种经济行为是很正常的。所以,我们要加强立法,做到有法可依,同时更要加大执法得力度,做到有法必依。这样就可以更好的对不诚信者和不诚信的行为进行打击和处罚,只要让不诚信行为的成本远远大于收益,此类行为自然就会大量减少。最终就会营造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建立健全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是一种社会机制,它的建立旨在保证一国的市场经济从以现金交易为主的市场交易方式向以信用交易为主的市场交易方式健康转变。信用交易的应用能大大降低市场交易的成本,扩大市场规模,当然也会带来风险。国家信用管理体系就是为了把这种风险降低到一个可以忍受的程度,以保证市场经济能正常的运行和健康的发展。

市场经济固有的特点,决定了诚信道德建设和教育的必要性。市场活动有其自身的缺陷,如不加以正确引导,就容易诱发各种损人利己的行为等消极现象,干扰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这就要求发挥道德的调节作用,教育、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树立正确的诚信道德观,促进我国经济生活的健康生存和发展。

第四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

【摘要】市场经济的经济性、信息性、规则性给当前社会道德建设带来了新的矛盾和挑战。在市场经济下进行社会道德建设,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坚持以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为指导思想、融汇和吸收人类一切的优秀道德精神、不断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有力道义支持。

关键词:市场经济、道德建设

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社会主义经济有利于解放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但是市场自身存弱点和消极的方面,如趋利性,反应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容易诱发拜金主义等消极现象。这些因素将阻碍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努力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思想道德体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因此我们应该:

(一)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传统似江河之水,它是一个民族世代积累下来的相对稳定的经验。它的精华部分凝聚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对中华民族道德经验的总结、提炼和概括。优良的道德传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源动力。今天,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坚持以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为指导思想。在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的条件下,每个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都在为社会、为他人同时也在为自己而劳动和工作。在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引导下自觉、积极、规范地为人民和社会服务。经过长期的发展,集体主义已经成为调节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最重要的原则,它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因此,坚持以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为指导思想,是完善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三)恪守公民道德基本道德规范吸收一切人类优秀道德精神。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基本纲要》,第一次系统明确的提出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道德规范。公民道德规范涵盖了社会的各个领域,适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公民道德的具体实践,有利于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不是一个封闭的整体,而是社会主义道德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行为规范有机结合起来的整体。新的矛盾面前,我们必须进一步完善社会道德体系,为其注入新的内容,使其更具有生命力,这要求我不断的吸收一切人类优秀道德精神。所以恪守公民道德基本道德规范吸收一切人类优秀道德精神是进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

参考文献: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五篇:市场经济不利于道德建设 立论

各位评委,观众,大家上午好!

我方观点是:市场经济不利于道德建设。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阐述我方观点和理论依据:

第一,马克思主义认为,(市场经济体系下,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通过供给和需求来追逐个体利益的最大化。即使是不道德的需求也会产生不道德的供给,因为市场经济追逐的是利润,而不是道德。当道德、法律有利于获取利润的时候,它会遵守道德、法律的约束,但是,当道德、法律阻碍它追逐利润的时候,它必然会践踏道德、法律。在市场经济的天平上,最重的砝码不是道德,而是利润。因此市场经济不利于道德建设。

第二,二○○一年九月二十日,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规定: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而市场经济对商品和货币的无条件崇拜完全违背了道德建设的目标和内容。

首先,市场经济的逐利本性把金钱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甚至人的自身价值。这导致人与人的关系世俗化、功利化,走向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这是对《道德建设纲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的公然践踏!难道这还有利于道德建设吗?

其次,市场经济的自发性引发诚信危机。假烟假酒、虚假广告、假发票、假账、假学历、假证件,这些是对社会公德建设的公然挑战,难道这些也有利于道德建设吗?

另外、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正在入侵社会生活。市场将一切都泛化为商品,权力、地位、灵魂、良心乃至肉体,统统都可以当作商品交换。这诱发社会不公,私欲膨胀,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职业道德沦丧,“良心”都已泯灭,何谈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难道还能说市场经济有利于道德建设吗?

今天,市场经济导致的道德滑坡正在制造信仰危机,伦理危机和社会危机,这些危机就在你,我的身边!

第三,100多年前,马克思就对市场经的局限性做了生动描述:当利润达到10%的时候,他们将蠢蠢欲动;当利润达到50%的时候,他们将铤而走险;当利润达到100%的时候,他们敢于践踏人间一切法律!

100多年后的今天,正是因为看清了市场经济不利于道德建设,我们国家才呼吁全社会要加强道德建设,才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21世纪的中国,不仅要钱袋子鼓起来,21世纪的中国,更要把道德建设的旗帜竖起来!因为,旗帜就是方向!

谢谢各位!

乐从中学:刘松

下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道德建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道德建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招标投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工程建设5篇范文

    1. 招标投标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工程建设、货物买卖、财产出租、中介服务等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活动的一种竞争形式和交易方式,是引入竞争机制订立合同的一种法律形式。2.3......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治和行政力量的调控作用。同时,还需要充分认识和积极发挥社会主义......

    论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论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 当前中国市场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市场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道德建设的关系,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道德建......

    市场经济下企业诚信建设思考5篇

    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企业诚信建设的思考胡厚翠“专业生产,品质保证,名牌产品,让人放心,还实惠”这是三鹿奶粉的广告词。然而,谁能想到2008年,“三鹿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成为震......

    在我国大力发展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

    坚持以人为本是基层工会工作的生命线,在当前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旋律的时代背景的新形势下,作为基层的工会组织,在日常工作中,只有做到全心全意面向职工,以人为本,以职工为本,时时刻......

    道德是市场经济的基石

    道德是市场经济的基石——“三鹿奶粉”事件警示 “三鹿奶粉”事件发生至今,从层层剥开的事实来看,令人震惊的是一些企业职业道德的沦丧。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本。食品行业事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道德建设 摘要:近年来,随着“地沟油”、“三鹿毒奶粉”、“毒胶囊”等一系列事件的曝光,人们越来越关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问题。如何遏止和治理当......

    浅论市场经济下的税收诚信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论市场经济下的税收诚信 作者:王子越 曲爽 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01期 【摘要】税收诚信是市场经济下不能缺少的一项内容,也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